抗癫痫治疗

2024-10-23

抗癫痫治疗(共7篇)

抗癫痫治疗 篇1

SUNCT是“短暂的伴有结膜充血和流泪的单侧神经痛样发作性头痛”的简称, 本病临床病例报道很少, 本文就本院诊治的5例患者治疗反应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都是男性, 年龄为47~60岁。发病时间20 d~3个月。共同特征是:单侧眶上发作性刺痛伴同侧结膜显著的充血和流泪, 疼痛突然并迅速达到高峰, 持续十几秒到1 min左右突然停止, 发作频率高达每小时十数次;程度较重但尚能忍受;除结膜表现外, 另无定位体征;发作均在白天, 夜晚睡眠中无法作;头颅CT、MRI、MRA、EEG和腰穿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发病后都用过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和非麻醉性止痛药。

1.2 方法

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 随机先后轮换使用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 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至控制满意或达到卡马西平900 mg/d、加巴喷丁2400 mg/d, 观察2个月。以治疗前发作频度为基线, 与治疗后1个月的发作频度进行比较, 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 (1) 有效:发作次数减少; (2) 显效: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 (3) 无发作:发作终止。

2 结果

两种抗癫痫药都能减轻疼痛发作。卡马西平1例显效, 无发作终止病例;加巴喷丁4例显效, 1例发作终止。与治疗前 (抗炎镇痛药加非麻醉性止痛药)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抗炎止痛药和非麻醉性镇痛药对SUNCT缓解效果差, 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两种抗癫痫药都有效, 加巴喷丁减少发作频度的作用优于卡马西平。

3 讨论

SUNCT是“短暂的伴有结膜充血和流泪的单侧神经痛样发作性头痛”的简称, 归类于IHS-ICHD-II“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 这类疾病还包括丛集性头痛和阵发性半侧颅痛。共性特征是疼痛的中心带在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内和突出的同侧自主神经症状, 但治疗手段和反应不同。最痛部位在眶周、每日发作次数不定、发作持续时间以秒计算、无酒精触发现象、吲哚美辛无效是SUNCT的特征性表现[1]。SUNCT综合征采取与三叉神经痛类似的治疗策略, 但治疗反应差。有报道曾用射频热凝、热甘油神经阻滞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非药物手段治疗两例, 症状无改善[2]。国外有应用拉莫三嗪和加巴喷丁完全控制的病例[3,4], 国内报道妥必酯完全控制2例[5], 卡马西平完全控制1例。尽管机制不同, 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癫痫在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机制方面存在大量的相似点。加巴喷丁是新型抗癫痫药, 目前已成为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

综上所述, 本组病例研究表明, SUNCT的治疗方法有其特殊性。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和非麻醉性止痛药效果差;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有一定的疗效, 但明显的差于三叉神经痛;新型抗癫痫加巴喷丁药可能效果较好。但报道病例较少, 治疗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和总结。

摘要:目的 验证抗癫痫药治疗SUNCT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 对比5例SUNCT综合征对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的治疗反应。结果 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两种癫痫药均有效, 加巴喷丁优于卡马西平。结论 加巴喷丁可作为SUNCT综合征的一线治疗药物。

关键词:SUNCT综合征,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参考文献

[1]王纪佐.神经系统临床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11.

[2]Leone M, R igamonti A, U sai S, et a.l Two new SUNCT cases respon sive to lamotrigine.C ephalalgia, 2000 (20) :845.

[3]Graff.Radford SB.SUNCT syndrome responsive to gabapen tin (Neuront in) .Cephalalg ia, 2000 (20) :515.

[4]储旭华.妥泰治疗4例SUNCT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18) :116.

[5]刘学伍, 迟兆富, 焉传祝.神经病学新理论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2-14.

抗癫痫治疗 篇2

关键词:抗癫痫药物,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效果

抗癫痫药物 (antiepileptic drugs, AEDs) 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一线药物, 在癫痫和慢性疼痛 (chronic pain) 患者中使用广泛, 这些药物能够单独使用, 也能够和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 对于这种疼痛的治疗, 临床上药物较多, 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有广泛应用, 并且在其他疾病, 如:精神疾患、神经病理性疼痛等中均有使用[1]。为了探讨不同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效果。对2011年l月~2013年10月本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本次调研中, 男47例, 女33例, 患者年龄39~84岁, 平均年龄 (48.4±1.5) 岁。患者来本门诊后, 医护人员对进行常规检查, 均确诊, 均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标准, 患者入院前都有使用药物史, 患者没有甲状腺等其他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 (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1838) 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初次用药药量控制在0.1 g/次, 患者3次/d;第2天后每天增加药量0.1 g, 直到出现疗效为止, 患者每天药量最大不超过1.2 g。实验组采用加巴喷丁 (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223) 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初次用药口服300 mg, 每天服用1次, 第2天患者口服300 mg, 每天服用2次;第3天患者口服300 mg, 3次/d, 然后患者以这种剂量持续用药, 直到症状改善为止[2]。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中, 患者用药后第1天, 实验组有29例轻度疼痛, 7例中度疼痛, 4例重度疼痛;用药后第2天, 实验组有33例轻度疼痛, 5例中度疼痛, 2例重度疼痛;用药后第3天, 实验组有36例轻度疼痛, 3例中度疼痛, 1例重度疼痛, 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 且这种疼痛诱因比较复杂, 发病机制医学界也不完全知晓, 患者发病时主要以疼痛为主, 给患者生活等带来很大不便。目前,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医学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长期效果不好, 并发症较多。

卡马西平 (又名得理多, 英文名:carbamazepine)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使用较多, 并且在抗惊厥和抗癫痫中取得理想效果。患者用药后, 药物能够直达病灶, 阻断钠通道。根据人体钠离子导电的阻断性主要依赖于频率的特点, 这种药物能够抑制A-5及C纤维的自发放电, 抑制神经细胞的过度兴奋而不影响人体正常活动。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卡马西平能有效的阻断人体中枢神经A1及A2的活性。但是, 尽管这种药物效果较多却存在很多并发症, 70%以上患者用药后会出现并发症, 常见的有:嗜睡、头晕和共济失调等, 使得部分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因此, 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用药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3]。

加巴喷丁也是临床上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线药物, 这种药物的结合和GABA十分相似, 已经成为临床上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辅助药物。临床发现:加巴喷丁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独特作用, 其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患者用药后, 药物能够抑制活性钙离子的兴奋串联, 能够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GABA的含量, 抑制NMDA受体等。本次调研中, 患者用药后第1天实验组有29例轻度疼痛, 7例中度疼痛, 4例重度疼痛;用药后第2天, 实验组有33例轻度疼痛, 5例中度疼痛, 2例重度疼痛;用药后第3天, 实验组有36例轻度疼痛, 3例中度疼痛, 1例重度疼痛, 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由此看出这种药物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临床止痛效果较好, 但是加巴喷丁并发症较少,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延青.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0 (6) :611-614.

[2]郭歆, 刘晓磊, 程航, 等.普瑞巴林胶囊的人体药动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2011, 32 (14) :2359.

抗癫痫治疗 篇3

关键词:癫痫,抗癫痫药,认知障碍,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是指人们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从丰富的知识库中追忆知识的能力,如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别(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近年国内外学者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癫痫患者中,认知功能的损害很常见,而各种抗癫痫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受到广大患者的关注。为此,本文就几种抗癫痫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癫痫患者320例,根据1989年国际癫痫会议有关癫痫分类的诊断标准而确诊。正常对照组来源于同期的本院的健康体检人群。均行脑电地形图、特殊诱发脑电图、头颅CT或MRI检查。并符合以下几点:(1)神志清晰,检查配合,听力和言语功能正常;(2)无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损害;(3)排除其他内外科疾病;(4)既往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史;(5)受试者和/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一般资料

1.2.1 癫痫病人组

受检患者共320例,平均年龄(29.01±18.28)岁(5~82岁),男性175例,平均年龄(28.49±18.48)岁,女性145例,平均年龄(29.61±18.09)岁;职业分布:工人33例(10.30%),农民100例(31.30%),国家公务员7例(2.20%),科教卫技人员45例(1.50%),商人6例(1.90%),学生126例(39.4%),儿童3例(0.9%)。文化程度:文盲5例(13.76%),小学92例(28.80%),初中115例(35.90%),高中89例(5.90%),大学及以上19例(5.90%)。病程:9个月~34年,平均(6.32±5.35)年;治疗疗程:6个月~30年,平均(6.78±6.69)年。癫痫发作类型:320例患者中,单纯强直-阵挛性全面性发作105例(32.8%);单纯失神发作7例(2.2%);单纯肌阵挛发作9例(2.8%);复杂性部分性发作6例(1.9%);混合性发作193例(60.3%)。发作次数:每年<5次者20例(6.3%);每月5~10次者124例(38.9%);每周5~10次者127例(39.8%);每天≤10次者41例(12.9%);每天>10次者7例(2.2%)。癫痫用药情况:单服丙戊酸钠组87例(27.2%);单服妥泰组82例(25.6%);单服卡马西平组28例(8.8%);丙戊酸钠+妥泰组77例(24.1%);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组21例(6.6%);丙戊酸钠+妥泰+卡马西平组25例(7.8%)。

1.2.2 对照治疗组

共56例,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平均(33.75±12.27)岁,12~72岁;职业分布:工人10例(17.86%),农民15例(26.78%),国家公务员8例(14.28%),科教卫技人员9例(1 6.0 7%),商人4例(7.1 4%),学生10例(17.86%)。文化程度:文盲3例(5.36%),小学18例(32.14%),初中19例(33.93%),高中9例(16.07%),大学及以上7例(12.50%)。对照组与癫痫病人组间在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认知功能测定

由从事医学心理测验的专职人员对320例癫痫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组分别应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成人(儿童)智力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总量表分>81分为正常,轻度认知障碍71~80分,中度认知障碍61~70分,重度认知障碍<60分。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测定均在患者经正规应用抗癫痫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后1年进行。

1.4 癫痫患者生存质量测定

采用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修改了的癫痫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0(QOLIF-30),共30条,量表由7个分项组成:(1)对发作惧怕程度;(2)对日常生活满意程度;(3)情绪:主要指幸福感、抑郁、自卑及情感变化;(4)精力;(5)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及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等;(6)对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顾虑;(7)社会功能;包括社交、工作及集体活动等。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5 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测定、情感测评、生存质量测定均在患者经正规应用抗癫痫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后1年进行。

1.6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以及偏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认知智能测定结果

根据服药情况不同分为6组,其认知损害情况详见表1、表2。

2.2 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表3)

2.3 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的认知功能损害比较

单纯强直-阵挛性全面性发作和单纯失神发作者认知损害较轻,而复杂性部分性发作、混合型发作、及继发性癫痫发作者认知损害较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5.506;P<0.001。

2.4 癫痫病程不同和发作频数不同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

结果显示,癫痫病程长者其认知损害较严重,F=3.631;P=0.004,发病年龄越轻,认知损害越严重,但癫痫病程与认知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癫痫发作频数越多,智能损害越严重,F=8.636;P<0.001。且发作频数与智能损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303,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5 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情感障碍与癫痫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偏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水平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患者的情绪、精力、认知功能、用药顾虑显著相关,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情绪、精力、认知功能显著相关(表4)。而患者对癫痫发作的顾虑、生活满意度、社会功能等与其认知功能损害和建虑抑郁情感的发生则无显著相关性。

3讨论

癫痫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科临床综合征,作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1]。认知的范围广泛,包括警觉性、注意力、记忆力等多方面。多种原因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可以分为状态相关性,即阶段性,有治疗的可能性,呈现可逆性的趋势;持续性,往往由脑的器质性损害引起比较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320例受检癫痫患者中,平均认知功能测定显著低于正常组,且智能水平低于正常者高达80.9%,智能水平明显低下者也高达52.8%。说明癫痫确实可以造成患者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提示这种认知功能损害与癫痫疾病本身对脑功能的损害、癫痫发病的起始年龄、癫痫的发病频数、发作类型和病程、以及继发性脑病对认知功能的损害等等有关,这与有关报道是一致的[2]。

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发作因素和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倍受学者关注。传统的抗癫痫药(AEDs)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其中影响最大的苯二氮卓类(BZDs),主要影响注意力及短期记忆;其次是苯巴比妥(PB),主要影响认知速度和记忆功能;对于其他的AEDs如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苯妥英钠(PHT),对认知功能仍有一定影响,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AEDs中,托吡酯(妥泰TPM)是吡南果糖氨基磺酸酯化合物,具有多重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是对难治性癫痫有效的药物之一。Salinsky等研究结果显示TPM明显损伤了认知功能,而加巴贲丁对认知功能仅有很小的影响,TPM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Lee等研究了长期低剂量妥泰单药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PM能够减少癫痫发作次数、降低EEG的异常,但同时明显影响了数字广度和语言流利程度的测试得分。Crawford[3]报道了成人癫痫患者使用TPM治疗的一组资料,以100mg/周与25mg/周的速度增加药量,前一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明显要高。若以<25mg/周的速度增加药量,则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可能性极小。Lee等[4]研究了TPM单药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其认知功能的损害与剂量呈正相关,剂量越大损害越重。荷兰的一个癫痫中心,对470例服用TMP的患者进行10年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较低的起始剂量,缓慢加量,低剂量维持(TPM300mg/d)控制痫性发作,可以减小认知功能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抗癫痫药物均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丙戊酸钠、托吡脂、卡马西平单药应用治疗结果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一致的,无统计学的差异。但联合应用治疗,尤其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联用,以及3药联合应用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然也要考虑到凡是联合用药者,多为比较严重或顽固性癫痫,或发病次数频繁等,其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无论如何,研究提示我们仍应提倡单药、足量、足疗程、合理用药原则,尽量避免联合用药[5]。

本研究资料还显示,患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其认知功能损害差异显著。受教育程度高者,认知功能损害明显较轻,仔细分析发现其记忆、注意能力、空间思辨能力等减退。受教育少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常常表现在记忆、注意、学习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力、等方面,而操作智商损害相对较轻。所以笔者认为,癫痫患者认知障碍固然存在,但后天的不断再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和接受再教育,加强对癫痫疾病的认知教育,正确面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接受医生的癫痫教育,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不断进行职业培训,这是减少癫痫患者认知障碍的重要措施。

注:相关分析,**P<0.01;相关分析,*P<0.05

参考文献

[1]吴立文,任连坤,邵晓秋.重视癫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6):327~328.

[2]王湘庆,郎森阳,毛燕玲,等.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5):273~275.

[3]Oyegbile TO,Dow C,Jones J,et al.The nature and course of neuropsycho-logical morbidity in chronic temporal lobe epilepsy[J].Neurology,2004,62(10):1736~1742.

[4]洪震,黄茂盛,王蓓.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分析[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2,13:88~90.

抗癫痫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抗癫痫药物CBZ和VPA药物浓度监测的癫痫患者125例, 其中CBZ单用患者97例, 男45例, 女52例;年龄18~62岁;CBZ和VPA联用28例, 男15例, 女13例;年龄20~41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 检测血清C B Z和V P A浓度。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仪及配套试剂盒系美国雅培公司生产。单用和联用方案中C B Z均为每次4 0 0 m g, 3次/d;V P A治疗方案为每次7 5 m g, 2次/d。连续稳定服用2周后予下一次服药前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2 m l, 凝血后离心取血清备检, 此为患者稳态谷浓度。

1.3 评估标准

CBZ有效血药浓度为4~12μg/ml, 高于12μg/ml判定为中毒浓度, 低于4μg/ml判定为未达有效浓度;V P A有效浓度为5 0~1 0 0μg/m l, 高于此上限为中毒, 低于下限为未达有效浓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同性别不同用药方案患者的CBZ血药浓度检测结果 (表1)

注:1为男性组内CBZ单用与CBZ+VPA联用方案比较, 2为女性组内CBZ单用与CBZ+VPA联用方案比较, 3为单用CBZ患者不同性别组比较

男性组中, 与单用CBZ的患者比, 联用CB Z+V P A患的CBZ血药浓度略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处于有效剂量范围内的患者构成比,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中, 两组患者CBZ血药浓度、有效浓度患者构成比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用C B Z不同性别患者中有效血药浓度的比例均较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性别患者联用C B Z和V P A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比较 (表2)

联用C B Z和V P A患者中, 不同性别患者间的C B Z和V P A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中, 有2例处于中毒浓度, 其中1例C B Z、V P A均为中毒浓度, 1例只有C B Z为中毒浓度, 其余13例均为有效浓度病例。女性组中, 低于有效浓度、中毒浓度各1例, 另11例均为有效浓度。

3 讨论

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放电可导致癫痫临床发作, 通常引起突然和一过性症状, 依起源和异常放电神经元部位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癫痫全球发病率为0.33%~0.87%, 年发病率为 (43~47) /10万, 是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神经科疾病。长期规范合理地使用抗癫痫药物是控制和预防癫痫发作的主要手段[2]。

C B Z和V P A是国内外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研究显示, CBZ是使用率最高的抗癫痫药物, 约2/5新诊断癫痫患者选用CBZ作为首次单药治疗方案, 约1/3的新诊断癫痫患者首选V P A单用, 两药也常联合应用于一些顽固性癫痫患者的治疗[3]。CBZ可提高γ-氨基丁酸抑制作用, 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Ca2+的通透性, 进而下调神经元兴奋性, 可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如部分发作, 部分继发全面发作以及全身强直-阵挛发作。V P A为不含氯抗癫痫药, 常用于单纯失神性发作和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但两药有相似的缺点, 如有效治疗浓度即治疗窗口窄, 血药浓度与口服剂量相关性差, 不同个体间有效药物浓度、药代动力学、疗效以及副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C B Z的有效治疗浓度、药代动力学及副作用的发生, 均与一些相关蛋白编码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 N P) 有关。宋艳[4]研究发现, CYP3A5×3基因多态性可影响CBZ标准化血药浓度和疗效, 其中GG型患者标准化浓度最高, 有效率最高, 无效率最低, AA型浓度和显效率最低, 无效率最高。廖清船等[5]指出, 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P 4 5 0 (CYP450) 2C9和2C19基因多态性也会显著影响VPA血药浓度。不同个体间药物代谢动力学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增加口服剂量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CBZ的多数副作用均与其浓度过高有关。

本研究主要关注成人患者服用常规剂量C B Z和V P 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不管单药还是两药联用均有大于85%的患者处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 且无性别差异。多数报告均认为, 性别差异与CBZ血药浓度无关, 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C B Z主要代谢酶C Y P 3 A 4在女性患者肝脏中的含量比男性高至少2倍, 因而服用相同剂量的药物后女性血药浓度低于男性。本文结果未显示出这一规律。CBZ为肝药酶诱导剂, 长时间使用可使代谢酶活性和表达量增加, 加快自身和使用同一代谢酶系其他药物的代谢速度。V P A为肝酶抑制药, 能够降低C B Z的代谢速度。而本研究结果提示, 与单用C B Z相比, 联用V P A不会显著干扰患者平均血药浓度, 也不会增加低浓度和中毒的风险。

综上所述, 对症状类似的患者给予相同剂量CBZ和/或V P A口服, 其稳态血药浓度可能因代谢酶系活性变异存在个体差异, 临床应用时需要定期检测血药浓度, 以便进行剂量调整和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曾妙甜.2009-2010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2, 28 (3) :278.

[2]孙国栋.2006-2009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药浓度监测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 2011.

[3]冯绍文, 何小敏, 容颖慈, 等.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6) :41.

[4]宋艳.卡马西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及其代谢酶CYP3A4基因多态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 2010.

抗癫痫治疗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我院HIS系统2008-2010年用药信息, 包括品种、数量、金额等。

1.2 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抗癫痫的用药品种、用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限定日剂量 (Defined Daily Dose, DDD) 、用药频度 (DDDs) 、年增长率及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排序作为分析指标。DDD值以《新编药物学》 (16版) 推荐的成人常规日剂量的中间值或结合药品说明书及临床习惯确定[2]。DDDs=年药品消耗量/DDD值, 其含义为以限定日剂量为单位的某药品消耗量[3]。DDDs越大, 说明此种 (类) 药物的使用频度越高, 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DDDs具有量的相加性。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因DDD值不同, 需分别计算DDDs后, 将所得的DDDs相加, 即为该药的总DDDs[4]。

2结果与分析

2.1 抗癫痫DDDs排序

总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9年、2010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1.84%和18.26%。单品种方面拉莫三嗪、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增速较快。丙戊酸钠始终保持第1的位置。见表1。

2.2 抗癫痫单品种销售金额、百分比及排序

3年销售金额分别是448.75万元、627.76万元、790.89万元, 后2年分别较前1年增长39.89%、25.99%。托吡酯用药金额逐年下降, 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增长较快, 后两者百分比也逐步提高;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稳步增长;其余品种基本稳定, 或升或降。见表2。

2.3 抗癫痫药物产地分布及百分比

3年抗癫痫药物分别有21、21、23个品规, 按药品产地分别统计后结果见表3。2008年、2009年品种未有变化, 2010年增加了奥卡西平的国产品种, 另外加巴喷丁增加一个品种, 进口品种为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及左乙拉西坦, 增长较为迅速。

3讨论

我院抗癫痫药按通用名称列入统计的共有12个品种, 地西泮、氯硝西泮在我院作为镇静催眠药应用较多, 未列入抗癫痫药统计。传统抗癫痫药包括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纳、丙戊酸盐等, 新型抗癫痫药包括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加巴喷丁等。表1可见, 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约占70%。表2可知, 2010年销售额前5位分别是丙戊酸钠、托吡酯、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 占有率超过90%。

丙戊酸钠仍然是抗癫痫药物的主力品种, DDDs连续3年稳居第一, 其主要用于单纯或复杂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治疗, 是广谱抗癫痫药[5]。丙戊酸钠共有4个品种, 国产的普通片、合资的缓释片、口服液以及注射剂, 其中丙戊酸钠缓释片用量最大。缓释剂型与普通片剂相比, 血药浓度稳定性更好, 且有资料显示丙戊酸钠缓释制剂较普通制剂能够更好的控制继发性全身性癫痫, 且不良反应少。因其用药可达个体化, 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高使得其临床应用增长较快[6]。

左乙拉西坦具有不同于其他抗癫痫药物的独特作用机制, 它是迄今惟一证实与突触前神经末梢内突触囊泡蛋白2A (SV2A) 结合的抗癫痫药物, 其与SV2A的结合可抑制癫痫环路中的异常放电, 从而阻断癫痫发作。该药以其特殊的治疗优势不负众望, 上市后不久即在临床中获得广泛肯定。在我院的情况亦是如此, DDDs与销售额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增长。左乙拉西坦目前已作为国内主要抗癫痫药物, 其专利到期对于国内企业无疑是新的机遇和发展契机。

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 是卡马西平的10-酮类衍生物, 通过阻断神经细胞离子通道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由于奥卡西平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肝酶诱导作用弱、不良反应轻, 无论是疗效还是耐受性均超过卡马西平。据报道奥卡西平对各种类型的癫痫均有效果, 尤其是对部分发作及难治性癫痫有较好的疗效。其销售金额与DDDs近3年的增长较为迅速, 2010年其国产品种已在我院使用, 凭其价格优势, 未来将有较快增长。其他的新型抗癫痫药在我院的使用也呈上升趋势。拉莫三嗪1994年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批准上市, 对各种癫痫均有效, 主要用于成人或儿童复杂部分性发作的辅助治疗, 或单独治疗。与卡马西平相比, 本品治疗局灶性发作的疗效相似, 而耐受性更好, 依从性更高。与丙戊酸钠相比, 本品不良反应较小, 尤其是对女性患者, 其不会引起体质量增加, 较少影响性激素及认知障碍, 较少出现致畸作用。

表1、表2可见, 同为新型抗癫痫药的托吡酯DDDs与销售金额逐年下降, 这可能与其上市多年及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奥卡西平的快速增长挤占市场份额有关。

新型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则快速增长, 耐受性、依从性更好, 市场前景广阔[7]。新型抗癫痫药主要来源于进口与合资生产, 价格较贵, 癫痫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 目前仅奥卡西平的国产品种在我院使用。因此, 必须加大国产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开发, 切实降低药价, 提高疗效, 造福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邹豪, 邵元福, 朱才娟, 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 1996, 7 (5) :215-217.

[4]张文双, 杨永弘.ATC/DDD系统的建立及其在医院药物利用研究中的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9, 7 (1) :32-37.

[5]江正祥.抗癫痫药物市场发展态势[J].世界临床药物, 2010, 31 (8) :510-512.

[6]杨莉.抗癫痫药物的临床评价[J].药品评价, 2010, 7 (6) :34-37.

抗癫痫治疗 篇6

关键词:抗癫痫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类疾病,主要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具有突发性和反复发作等特点,目前国内有近千万癫痫患者,其中大部分的患者得不到科学、规范、有效的诊治[1]。临床上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以及近几年开发的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新药,它们的治疗效果好,但需长期服药。有些药物的毒性强、治疗窗窄,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的有效血药浓度分别为15 ~ 40 mg / L、4. 0 ~ 10 mg / L、50 ~ 100 mg / L、10 ~ 20 mg / L[2]。因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即便是经同一途径使用相同剂量药物,也会出现各不相同的治疗反应。为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临床治疗中需要开展及时、准确的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为制定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3],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目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主要采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免疫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方法。

1 色谱法

1. 1 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是现代药物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技术,具有选择性、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药物,以及药物代谢产物,特别适合新药药动学的研究。Yoshiaki Yamamoto等[4]已用于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的研究。HPLC法分析时间较长,试剂消耗多,操作繁琐,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在临床应用中的生物样品成分复杂,干扰因素较多,流动相中的无机盐不利于色谱柱保护,色谱柱也不宜频繁更换。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HPCL的基础上,经不断从样品处理、内标物的选择、键合相和流动相等方面加以改进,使得HPCL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扩展。阳利龙等人以环己烷羧酸为内标、2-溴-对硝基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Hypersil BDS C18柱、甲醇-水( 79∶21) 为流动相,建立了一种柱前衍生RP-HPLC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新方法[5]。10066 例次癫痫患儿监测结果表明,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个体差异大,在治疗浓度50~ 100 mg/L内的占50. 7%,低于50 mg/L占42. 8%,高于100 mg/L的占6. 5%。因此,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血药浓度监测,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刘义钊等人以Shim-pack VP-ODS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以SPE预处理血浆样品后进样分析,建立了一种SPE-HPLC同时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硝西泮、地西泮5 种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的方法[6]。

1. 2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GC) 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适用于易挥发的物质,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常用抗癫痫药物中,丙戊酸沸点较低,是较早使用GC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之一。汤芳萍等人建立了一种GC法同时测定丙戊酸钠和托吡酯的血药浓度,其线性范围分别为10 ~ 250 mg/L、10 ~ 1000 mg/L[7]。GC法可以不用衍生化直接测定丙戊酸钠,比HPLC法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开展抗癫痫药物监测,GC法中寻找合适的内标物是关键,如巴比妥娄、苯妥英等通常需要将血样烷基化处理,可以用甲基苯妥英为内标。

1. 3 色谱联用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 ,是以集HPLC的高效分离手段,MS分析方法的高灵敏度和高专属性为一体的新技术。Ghada F等人已将HPLC-MS用于卡马西平、托吡酯等血药浓度的分析应用[8]。在托吡酯的研究中,其分析效率较高,每个样品所需少于2 min,在0. 5~50 mg/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最低定量限为0. 5 mg/L。陈琴华等人采用HPLC-MS技术,以地西泮作为内标同时测定卡马西平、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和苯妥英钠5 种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检测限( LOD) 分别为0. 5、1. 0、5. 0、0. 5、1. 0 μg / L,灵敏度高[9]。该方法进样量小,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时可以同时分析多个组分,灵敏度也高。但色谱联用技术对接口装置要求严格,仪器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10]。

1. 4 电泳分析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 是利用高电场为驱动力,在毛细管内带电荷粒子按其淌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电泳分析新技术,在选择性上与HPLC法互为补充。F. Jabbaribar等[11]将毛细管电泳法与色谱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胶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ic,MEKC) 测定人血清中苯妥英钠浓度。刘阳等[12]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CZE)等测定血浆中苯妥英钠浓度。HPCE法对样品的预处理的要求较色谱法低,但样品仍需预处理后进行分析。样品的预处理通常采用萃取法和直接进样法。直接进样法是HPCE法的特点之一,生物样品一般为经过蛋白沉淀、离心过滤后进样。萃取法主要有液相萃取和固相萃取法,适用于基质干扰较大,待测组分数量较多,尤其是含脂溶性成分较多的样品,但精密度和灵敏度不够高。当用HPLC分析色谱柱易受污染且难以再生时,HPCE可以作为补充。因为毛细管极易清洗,尤其适合于复杂生物样品分析。

2 免疫法

2. 1 荧光偏振免疫法

荧光偏振免疫法(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 是利用荧光标记的药物与体内药物共同竞争抗体的原理进行分析,是20 世纪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具有快捷、灵敏、准确、稳定,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急诊和大样本量的分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较早实现了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TDM自动化[13]。美国雅培公司的TDx血药浓度监测仪是国内医院应用最广泛的分析仪器,常用的配套试剂盒有丙戊酸、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FPIA法需定制特定的仪器与其配套的试剂盒,试剂盒价格昂贵,有一定保质期,不能同时测定多种药物。受药物抗体种类的限制,某些需进行TDM的药物,因为还没有相应免疫试剂盒供应,不能进行监测,不能满足对新药研究的要求。

2. 2 酶免疫分析法

均相酶免疫分析法( 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EMIT) 主要是利用酶标记的药物与样品中游离药物分子竞争性结合抗体的原理进行监测,应用于小分子药物的定量分析,具有精密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14,15]。抗体与样品中游离药物分子竞争性结合的同时,可能还会与其它相似于药物的结合,所以对抗体的选择性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EMIT法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严格,每次样本测定前都需要进行定标,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3 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immunoassay,RIA) 是将放射性同位素的高敏感性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由于具有放射性,免疫标记物容易制备,其灵敏度更高,对仪器要求不高,操作方便快捷。但其只能监测药物的免疫活性,且可能会产生放射性污染,故在临床应用较少。

3 光谱分析法

紫外光度法(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UV) 在抗癫痫药物的监测中,仪器操作简便、快速,容易推广普及,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血药浓度监测[16],是我国最早在临床上开展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但该方法样本用量大、灵敏度和选择性不高,样品中一些内源性杂质干扰大,对多组分混合样品测定前需要进行分离提纯。

荧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样品消耗少,仪器操作简便快捷,但检测时背景干扰较大,还可能存在代谢物的干扰。又因许多药物自身因不具有或只有较弱荧光特性,极大的限制了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4 结语

准确、可靠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是TDM的关键。目前,传统的抗癫痫药TDM技术已成熟,在抗癫痫TDM实践中,需要结合医院自身条件、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本身的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色谱分析法准确性和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以同时测定多个药物或代谢产物,但仪器昂贵。对不适合免疫分析或无商品试剂盒供应时,可用于临床常规监测,尤其适合新药的研究; 光谱分析法操作简便快捷,但准确性、灵敏度不够高; 免疫分析法快速简便,选择性好,易自动化,适用于大样本量的检测,但需要配套仪器和试剂,检测药物品种要受有限试剂盒的种类,试剂成本较高。

抗癫痫治疗 篇7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 年7 月- 2013 年12 月收治的癫痫发作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3 组。其中对照1 组中男14 例,女26 例,年龄8 ~ 43 岁,平均年龄( 26. 2 ± 4. 2) 岁; 对照2 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0 ~ 44 岁,平均年龄( 26. 8± 3. 2) 岁; 治疗组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龄11 ~ 45 岁,平均年龄( 28. 8 ± 2. 9) 岁。3 组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 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 2) 所有患者为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紧张抽搐,眼球上翻继而全身反复连续痉挛等; 3) 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精神智力疾患; 4) 所有患者可独立或在家属配合下完成药物服用及定期检查要求[3]。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3 组患者均于初次发病时给予安定静脉注射,初始静脉注射剂量以10 mg为标准,每隔15 min根据患者症状情况进行增加,以50 mg为最大剂量。对照1 组: 初次发作后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以每天25 mg/kg为标准,连续服56 d。对照2 组: 初次发作后服用养血清脑颗粒,以每日3 次,每次4g为标准,连续服用56 d。治疗组: 初次发作后服用养血清脑颗粒( 同对照2 组) 配合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 同对照1 组) 。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控制不佳,可根据症状适量增加药物剂量。

2.2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4]标准。

2.3观察指标

观察3 组患者癫闲复发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电图变化。

2.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 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 χ2和t检验,P < 0. 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例)

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P<0.05

3.2 3组患者复发次数比较

对照1 组治愈4 例,复发4例( 100% ) ; 对照2 组治愈10 例,复发6 例( 60% ) ; 治疗组治愈12 例; 复发1 例( 8. 9% ) 。3 组比较,治疗组复发率均低于2 个对照组( P < 0. 05) 。

3.3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2。

[例(%)]

与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2组比较△P<0.05

3.4 3组患者脑电图变化比较

见表3。

(±s,次)

与对照1组,2组比较△P<0.05

4讨论

癫痫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极其复杂。对于癫痫的治疗以控制发作最为重要。目前,对于控制癫痫发作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并多根据癫痫发作的不同类型对症施治。在药物用量原则上亦常主张单一用药,但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更多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期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中医认为,神伤窍闭为癫痫的病理基础,清窍被扰,元神失控,神机散乱,则昏仆抽搐,元神失养,脑神乏机,则恍惚不安,目光呆滞。养血清脑颗粒具有补血养血清脑、活血化瘀、疏风通络功效,其主要药物组成为当归、川芎、芍药、钩藤、珍珠母、夏枯草、决明子。其中川芎活血祛风胜湿止痛,是活血祛风圣药: 钩藤熄风止痉、祛风通络,是癫症、痫症的首选药。丙戊酸是抗癫痫药物中的一线药,适用于治疗各种癫痫发作[5,6]。该药可通过血脑屏障发挥药效,确保血药浓度在正常水平内波动。通过对比3 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得出: 治疗组疗效优于养血清脑颗粒组; 养血清脑颗粒组优于丙戊酸组,这表明养血清脑颗粒对癫痫的疗效尚可,而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丙戊酸的疗效更佳。通过对比3 组患者癫痫复发次数得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丙戊酸治疗组低于养血清脑颗粒组和丙戎酸组,表明两药联合可大大降低癫痫的发生次数,更大程度的促使患者恢复健康。有报道指出,癫痫发作尤其是中青年以上人群的癫痫发作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养血清脑颗粒其药物作用可使血浆中溶血磷脂酸水平降低,从而抑制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7]。通过对比3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丙戊酸可更大程度的降低患者乏力、头晕、头痛及食欲下降的发生率,表明两药联合应用可使患者受疾病影响减少。通过对比3 组患者脑电图变化得出,3 组患者治疗后痫样放电次数减少,其中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丙戊酸组痫样放电次数减少最为突出,表明两药联合对癫痫的治疗具有根本作用。其突出作用机制是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进而抑制膜电位异常放电[8]。

综上所述,养血清脑颗粒对癫痫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与丙戊酸联合应用时不仅可再次提高其治疗癫痫的有效性,还可以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媛媛,连亚军.养血清脑颗粒和丙戊酸联用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l0(2):142-146.

[2]陈汉江,马融.儿童癫痫发作间期的中医药治疗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3,6(3):189-191.

[3]夏辉,徐桂华.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52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2):245-247.

[4]付志,黄圣明.抗癫痫药物加重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64-65.

[5]刘金玲.丙戊酸对女性癫痫患者体重、胰岛素水平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

[6]李格,杨小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300例临床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6):420-422.

[7]孙允霄,冉焕英,贾秀红,等.丙戊酸钠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Homerla、m GluR5表达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l(9):942-944.

上一篇:丙烯专用树脂下一篇:孕中期胎儿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