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要点(精选12篇)
审核要点 篇1
摘要:GB/T19001-2008标准和GB/T24001-200 4、GB/T18001-2001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都要求组织按照“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建立过程模式的管理体系,进而实现管理的持续改进。过程方法,也正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结合审核的基本方法。运用过程方法建立过程模式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一体化管理体系),需要通过识别组织管理体系内诸多管理过程,以各个管理过程内相互关联的业务活动为基本单元,在各个业务活动中体现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并以管理过程为基本脉络,建立一体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其直接过程是与产品实现有关的过程,其它过程则为支持性过程;同样,在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其直接过程分别是环境绩效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实现过程,其它的则为支持性过程。在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主要地是对3个管理体系的直接过程进行整合,而3个管理体系的支持性过程则可以兼容共享。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结合审核
1 Q、E、O直接过程的结合审核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与产品实现有关的直接过程主要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物资采购过程、外包过程等,下面分别就上述直接过程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直接过程的结合审核进行探讨。
此外,对组织的办公、生活活动和场所,也应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直接过程的结合审核。
1)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中Q、E、O标准要求的结合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的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流程图示,以及伴随着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展开见表1所示。
对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进行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主要是把顾客作为一个主要相关方,针对提供给顾客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最终产品的环境特性、职业健康安全特性。
注:最终产品的质量特性、环境特性、职业健康安全特性对顾客及相关方要求的满足,是通过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实现”的。
(1)在审核“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与评审时,不但要查看质量要求是否进行确定与评审,同时也要查看是否确定和评审了与产品有关的环境特性、职业健康安全特性,并且是否将其作为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实现策划的输入;
(2)根据产品和服务特点,在审核顾客满意信息调查时,可以查看是否就产品的环境特性、职业健康安全特性能否满足顾客需求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3)对通过顾客满意信息调查发现的问题,应查看是否采取了适当纠正和预防措施。
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Q、E、O标准要求的结合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活动展开图示,以及伴随着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展开见表2所示。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一方面查看是否把最终产品的环境特性、安全特性作为产品实现策划的输入,另一方面查看是否对生产和服务过程(包括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各种监测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从而实现在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各阶段的实现结合审核。
(1)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策划”阶段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
(1)查看是否把最终产品的环境特性、安全特性作为产品实现策划的输入,通过产品实现的策划,是否确保了产品生产和服务工艺过程和工艺要求能实现最终产品的质量特性、环境特性、安全特性。
(2)查看是否对生产和服务过程(包括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产品和过程的监测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查看是否据此进行环境、安全管理策划,确定每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根据需要或者编制运行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或者编制环境/安全管理方案、或者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或者通过员工的技能和意识加以保证等。
(2)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实施”阶段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
在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实施”阶段,既要审核质量控制情况,也要审核环境运行和安全运行控制情况,具体表现为:
(1)生产和服务的工艺过程和工艺要求能否满足最终产品的质量特性、环境特性、安全特性要求;
(2)在向各岗位员工下达技术质量的管理要求、工艺要求的同时,是否向各岗位员工下达生产和服务的作业过程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要求、作业要求;
(3)所使用的设备是否既能满足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技术质量要求,也能满足生产和服务作业过程的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业要求;
(4)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作业环境是否能够同时满足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
(5)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进行有效处理;
(6)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某些运行和活动并不涉及质量控制,而是专门的环境和/或职业健康安全运行和活动,如环保设备运行、职业健康安全设施设置等。针对这类运行和活动是否制定并能够实施其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运行程序(作业指导书)或管理方案;
(7)针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制定并实施应急准备方案,可行时是否对员工开展应急响应方案的训练和演习。
(3)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检查”阶段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
(1)查看是否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过程监视和测量,是否也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组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
(2)查看是否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监测时,是否也根据需要对其环境特性、职业健康安全特性进行监测;
(3)查看是否对“检查”阶段中各种监测活动和场所(例如试验室)的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因素,需加以有效控制。
(4)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处理”阶段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
(1)查看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有效控制;
(2)查看对检查发现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不符合项,应进行有效处置;
(3)针对不合格品和不符合情况,是否采取适当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在必要时运用了统计技术);
(4)对于所要采取的不合格品控制措施、不符合项处置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事先进行了必要的评审,以避免这些措施的实施导致新的环境影响和危险因素。
3)设计和开发过程中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流程图示,以及伴随着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流程见表3所示。
对设计与开发过程进行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主要是通过对拟设计和开发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
首先查看是否把所识别的最终产品的质量特性、环境特性、职业健康安全特性作为设计输入;二是查阅在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时,是否明确了设计输出的质量特性、环境特性和职业健康安全特性,这些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输入要求;最后对于所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设计变更。各种过程中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如下。
1)物资采购过程中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的物资采购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流程图示,以及伴随着与物资采购过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展开见表4所示。
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主要是通过对采购物资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以及采购物资验证、搬运、贮存过程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
(1)查阅对具有重要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要求的拟采购物资,在评价、选择和重新选择其供应厂商时,是否进行考虑;
(2)对具有重要环境特性和职业健康安全特性的采购物资,在采购信息(如采购计划、采购协议)中是否包括了其特性和要求,是否向有关供应厂商和承包商进行通报;
(3)查看在对采购物资的质量特性进行验证时,是否同时应验证其重要环境特性和职业健康安全特性;
(4)针对物资验证、搬运、贮存过程的每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因素,是否确定其控制方法,是否根据需要或者编制运行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或者编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或者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或者通过员工的技能和意识加以保证等;
(5)针对物资验证、搬运、贮存过程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制定并实施应急准备方案,可行时是否对员工开展应急响应方案的训练和演习;
(6)对物资采购供应过程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进行有效处置;
(7)既要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过程监视和测量,也要对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表现、有关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组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
(8)对发现的不合格采购产品,是否进行有效控制;
(9)对发现的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不符合项,是否进行有效处置;
(10)针对不合格品和不符合情况,是否采取适当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在必要时运用了统计技术);
(11)对于所要采取的不合格品控制措施、不符合项处置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必要时应事先进行评审,以避免这些措施的实施导致新的重要环境影响和重要危险因素。
2)组织的办公、生活活动和场所的E、O的直接过程的结合审核
组织的办公、生活的活动和场所,通常不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却在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因此,当对与产品实现有关的过程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结合审核时,也要注意对组织的办公、生活的活动和场所按“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控制过程,进行E和O的结合审核。
3)外包过程中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
外包过程比较复杂,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外包过程。对外包过程中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总的思路是,应在对外包过程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在外包过程的“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不同阶段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对外包过程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因素进行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4)对于E、O策划部分的结合审核
结合审核过程中,如前所述,需要对采购物资、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进行审核,也要对生产和服务过程、采购物资的验证、搬运、贮存过程、外包过程、组织的办公和生活活动和场所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进行审核,同时也要对其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相应的控制方法进行审核。
当组织对不同产品、不同过程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均采用相似的方法进行,并采用相似的方法编制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时,可以考虑在结合审核时,对于单独描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策划的方法性要求进行单独审核,而不必在不同的过程中重复审核有关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方法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内容要求。
另外,由于评价出很多重要环境因素往往也是重要危险因素,或有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重要环境因素,两者有很多重合。因此,一般来说,组织通常会考虑把所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因素合并在一起,编制环境管理方案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合一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如果这种情况,审核时就要考虑这部分应进行结合审核。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因素都是通过制定管理方案来加以实施控制的。例如,对采购物资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可接受危险是通过选择性的采购来实现控制的;对最终产品的环境特性、职业健康安全特性则是通过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实现的;对生产和服务过程、采购物资验证、搬运、储存过程、各种外包过程、组织办公和后勤生活场所和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因素,则或者是通过制定管理方案、或者是通过制定运行程序(作业指导书)、或者是通过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或者是通过员工技能和意识等手段实施控制的,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所以审核组在进行审核时应考虑这些实际情况。
5)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过程中E和O结合审核
在E和O标准中,都有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要求,多数企业考虑到不同管理过程中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的制定方法和内容要求差不多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在他们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中多数都是单独描述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方法性要求,而在不同管理过程中涉及这方面要求时加以引用。因此这一部分只进行E、O的结合审核即可。
6)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过程中的Q、E、O三标要求的结合审核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不同管理过程中,都有着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考虑到不同管理过程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多数企业在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中均单独描述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方法性要求,在进行结合审核时,可以就此进行单独描述,并在不同管理过程中对于涉及这方面要求时进行审核。
2 Q、E、O支持性过程的结合审核的兼容共享
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个管理体系中,都有支持性过程和活动(见表5),这些支持性过程和活动相互间可以兼容,从而为3个管理体系共享。
针对上表所列的3个标准的14个可以兼容的要求,在审核整合管理体系时可以完全地结合起来进行审核。结合审核要点如下。
1)审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总要求时,应重点查看申请组织的管理体系能否覆盖3个标准的总要求;
2)审核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应重点查看申请组织的管理体系能否覆盖3个标准的对文件的所有要求;
3)审核一体化手册,查看手册描述时,应重点查看申请组织的管理体系能否覆盖3个标准对手册的所有要求;
4)审核文件控制,查看文件控制要求时,应重点查看申请组织的管理体系能否覆盖3个标准关于文件控制的要求,并把E和O标准中关于识别和获得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程序合并于文件控制程序中的外来文件控制要求部分。
5)审核记录控制,查看记录的控制与管理时,应重点查看申请组织的管理体系能否覆盖3个标准对记录管理的所有要求;
6)对于方针、目标、岗位职责、内审、管理评审等其他方面在结合审核时,也应重点查看是否覆盖3个标准关于上述内容的全部要求。
7)审核信息交流程序,应查看是否覆盖3个标准的关于内部沟通、信息交流、协商与沟通的要求。
8)审核人力资源管理时,要重点查看是否覆盖3个标准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意识和能力的所有要求。
9)审核监视与测量装置控制时,要重点查看是否覆盖3个标准的关于监测装置控制的所有要求。
综上所述,在审核过程中,应注意到,每一个业务活动中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可能是由同一个人(部门)完成,也可能分别由不同的人(部门)完成,这取决于不同规模组织的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例如对小规模的施工企业而言,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时,可能单独由公司工程科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对一定规模的施工企业而言,则可能专门设置了公司安全科,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时,分别由工程科和安全科进行质量监测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
另外,每一个业务活动中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文件和记录,在审核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审核。总之,以管理过程为基本脉络,以业务活动为基本单元,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进行结合审核,能比较直观地发现问题。
审核要点 篇2
1、发票日期是否为本;单位名称、税号、银行等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2、发票章是否清晰完整
3、发票总金额与报销总金额是否一致;发票按性质与对应科目金额是否一致
4、业务招待、礼送报销均需要申请单;业务招待费超1000元需陈工审批,礼送申请超3000元需Jane审批
5、火车票一等座报销,需陈工签字
6、发票名称为“办公用品”、“食品”等笼统信息不能用于报销,需要附销货清单
7、注意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和发票联必须同时附在报销单后面;在系统填写票号和税额
8、电子发票需要登记票号和报销单号
9、发票粘贴方向是否正确
10、补充:
1、报销会议费发票:需附邀请函、相关会议材料和签到记录2、2018年起不能再使用旧税号发票
3、增值税普通发票在使用时购货方信息必须填写完整
4、大额发票必须在国税网验证
5、注意零税率发票。购物卡、储值卡、预售卡、商务卡都不能用于报销
6、通讯费和相关的福利费需要行政签字,才能报销 报销填写注意事项:
1、报销如有项目号的必须在系统填写时关联项目号
2、增值税专用发票报销时必须在系统填写发票号码和税额
报销单如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点,均按退票处理!!
替、代、招待某某经理等不符合规定的字迹需要清除,消费清单和收据也要去除
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要点分析 篇3
【关键词】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要点;招投标;合同管理
引言
土建工程建设中,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实施,改变了以“量、价、费”定额为主导的方式。在定价过程中坚持工程量和价格竞争为基础,有利于实现土建工程定价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土建工程竣工时,预结算审核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做好该项工作能全面掌握工程基本信息,熟悉资金支出,对存在的不足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对确保土建工程效益也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单位相关制度不完善,预结算审核人员素质偏低,未能有效把握每个要点,制约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效率提升,也对提高项目工程效益带来不利影响。为弥补这些缺陷与不足,应该有效把握每个要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和完善措施,提高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水平。
1.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问题
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工程量清单发挥着重要规范和指引作用,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实现工作效率提升,细致全面的掌握工程建设基本情况,避免资金浪费现象发生。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审核人员素质偏低,未能结合土建工程需要开展审核工作,预结算审核要点把握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制约审核工作效率提升,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1招投标不规范。例如,标前现场勘查被忽视,答疑不到位,忽视清标或清标深度不够。投标报价不合理导致结算纠纷。投标报价不合理导致纠纷发生,漏报部分工程造价,不平衡报价法的使用不当,对土建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1.2合同不完善。没有预定价格变化情况,各主体责任和需承担的风险不明确。对工程量增减幅度超过一定比例的情况,单价问题如何调整没有约定,或其它约定不到位,未能严格履行合同要求,影响工程建设效益提升。
1.3工程变更不规范。土建工程建设中出现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出现与原清单不一致的内容,或土建施工方案变化,审核时没有全面进行规定和完善。
2.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要点
为把握要点,提高预结算审核效益,预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发挥工程量清单作用,根据土建工程建设情况,结合预结算审核需注意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采取改进措施,把握预结算审核要点。
2.1招投标管理审核要点。重视工程现场勘查,招投标前开展答疑,形成一致认识,修正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减少预结算纠纷。重视招投标的清标工作,提高专业水平,确保符合要求,合理调整价格,落实工程量清单的各项规范要求,避免结算纠纷,提高预结算审核效率。
2.2投标报价审核要点。使用不平衡报价法时要遵循合同规定,做好协商工作,约定工程量变化超过多大比例时,调整工程量清单单价的原则和方法。出现漏报情况时根据相关规定处理,双方还可以进行协商处理,采用合适的应对方法,避免报价不合理。
2.3合同管理审核要点。价格波动风险承担中,参照相关规定和国际惯例处理,承包人承担5%以内的材料、工程设备价格风险,10%以内的施工机具使用费风险。工程量增减幅度超出规定时,有约定的根据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协商处理,同时参照规范妥善处理,偏差超过15%时可调整综合单价。如果价格形式约定不明,结算审核时要遵循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确保合同文本符合规范要求,对相关条款解释,妥善解决纠纷。签订合同时应提高思想认识,约定处理方式,有效规范各方的实际行动,促进审核工作效率提升。
2.4工程变更审核要点。土建工程施工中,如果变更导致与清单不一致,根据规范调整,结合变更工程资料、计量规则、报价浮动率调整。变更导致项目方案和费用变化,根据规定将方案提交发包方确认,详细比较二者变化情况,改进方案,确认后执行,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2.5其它预结算审核要点。除采取上述措施外,为提高预结算审核效果,确保资金落实到位,防止不必要损失,还要采取以下对策,把握预结算审核要点。
(1)设计管理审核要点。明确土建工程的设计意图,优化设计方案,对不同方案的技术性与经济性对比分析。做好施工现场勘查工作,全面掌握工程项目基本情况,促进设计水平有效提升。减少设计误差,做好方案设计和管理工作,从而更好指导土建工程建设,减少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防止不必要损失出现。
(2)招投标管理审核要点。根据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详细编制工程量清单,控制项目工程造价,避免缺项和漏项情况。对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的项目尽量采用综合评标法。选择施工单位时,综合考虑其资质、影响力、信誉度等内容,全面对比和分析,选择最优施工单位,提升土建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
(3)合同管理审核要点。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对工程建设也产生重要指导作用。加强合同管理工作,为工程结算审核提供依据。对工程量清单描述缺项、漏项,价格风险等作出约定,避免不必要损失,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4)变更管理审核要点。土建施工中,现场变更须符合施工要求,严格审核并加强监理,不得出现任意变更。对必须发生的变更要全面审核,保证符合要求,防止工程變更而导致造价增加,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建项目工程建设中,为提高工程预结算审核效率,需要结合工程量清单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明确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和完善措施。同时还要加强施工管理,提高预结算审核人员综合素质,重视工作经验总结。顺利完成土建工程预结算审核各项任务,确保资金支出合理。各项资金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防止出现不必要损失,达到提高土建工程建设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伟才.浅析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步骤及审核方法[J].企业技术开发,2016(1),128-129.
[2]卢志坚.探讨土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5(6),219-220.
冲压模具图纸审核要点概述 篇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 汽车模具的设计技术与制造能力日趋成熟。然而, 在实际模具设计过程中, 普遍存在模具厂家根据本公司的标准及习惯绘制DL图及模具图纸, 没有明确的标准, 不利于主机厂对其设计图纸进行审核的问题, 从而造成主机厂参与图纸审核的技术人员不能准确理解DL图及模具图纸所表述的内容, 需要与模具厂家进行大量的沟通或只能根据经验去判定DL图及模具图纸是否完整与准确。本文综合国内大型主机厂及模具厂家对于冲压模具的设计标准及经验, 比较系统的讲解了冲压模具图纸审核过程中包含的内容及重点注意事项。
1模具设计图纸的审核内容
1.1模具重量、钢板材料、压力机的审核
1.1.1模具各零/部件的材质、硬度、精度、结构是否能符合用户的要求;模具的压力中心是否与压力机的压力中心相重合;卸料机构能否正确工作;冲压件能否顺利取、送。
1.1.2是否对影响冲压件质量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是否注意到在不妨碍使用和冲压工艺合理等前提下尽量简化工序内容;冲压工艺参数的选择是否正确, 是否考虑了冲压件会产生变形 (如翘曲、回弹等) 。
1.1.3冲压力 (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弯曲力、拉伸力等) 是否超过压力机的负荷能力;模具的安装方式是否正确。
1.1.4模具设计采用的钢板材料是否与主机厂提供的材料相符, 钢板材料的成形性能是否满足给定工序内的加工内容。
1.2有关基本结构的审核
冲压工艺的分析和设计、排样图是否合理;定位、导正机构 (系统) 的设计是否合理;卸料系统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凸、凹模等工作零/部件的设计强度是否符合寿命要求;压料、卸料和出料的方式是否安全合理;有无防止废料上跳、卡滞的措施;送料系统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有无安全防护措施 (模具存放、模具维修等) 的设计。
1.3设计图的审核
1.3.1在装配图上各零件排列是否适当, 装配位置是否明确, 零件是否已全部标出, 必要的说明是否明确。
1.3.2零件号、名称、加工数量是否准确标注, 是否明确加工方式 (本厂加工还是外购) , 是否遗漏配合精度、配合符号, 是否采用适于零件性能的材料, 是否标注了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加工的要求。
1.3.3制图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内的有关规定, 加工者是否可准确理解。
1.3.4加工者是否可以依据图纸不进行计算而直接进行加工, 加工数值是否在适当的位置上明确无误地标注。
1.4加工工艺的审核
1.4.1对于加工方法的合理性是否进行了研究。
1.4.2零件的加工工艺是否与现有的加工设备相适应, 且考虑到降低加工成本。
1.4.3与其它零件配合部位是否明确做了标注。
1.4.4是否考虑了调整余量。
1.4.5有无装配孔、起重孔、装卸孔、牵引螺钉等标注。
1.4.6是否标注了在装配时应注意的事项。
1.4.7是否把热处理或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变形控制在最小限度。
2 DL图
2.1 DL图概念
DL图 (Die Layout图) :又称模具工法图、模具工艺构建图, 它是模具设计者与模具生产者之间交流的依据, 是模具设计者思路的体现, 也是模具生产者工作过程的指导文本。
2.2 DL图决定以下内容:
冲压件质量能否保证;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及合理性;模具系数及冲压件的工序数;冲压车间的物流规划;冲压生产线的负荷;材料利用率指标。
3 DL图包含内容
3.1工艺流程图
3.1.1与主机厂提供生产线及压机相符的工序数, 每道序的工序名称, 以及在图中的表示方法及模具的闭合高度 (大约值) , 还要给出模具的成型力、压边力、冲裁力等冲压力数值。
3.1.2每一工序的完成内容并给出工艺补充部分的尺寸, 表达不清的地方一定要画剖面表示。
3.1.3每一工序的上料方向及冲压方向。
3.1.4冲压件的工艺路线及毛坯尺寸。
3.1.5对于自动冲压线使用的模具, 还应有工序流水图 (包括模具闭合高度、下模面高度、模具开口尺寸、工序件旋转角度等) 。
3.2制件主、左、俯视图及断面细节分析
各工序间冲压方向的旋转角度 (尤其是自动线模具的设计) 。复杂部位的成型细节。侧冲孔侧修边, 吊冲孔、双向斜楔机构的布置及工作角度的示意图。
3.3冲压废料流向图
在DL图上应清楚标示剪切刀刃的工作方向, 并表示两次或多次修边废料的流向。
3.4 C/H孔、C/P点及MARK孔坐标表 (见表1) 及各工序工作内容标示线 (见图1)
3.5通常要给出设计及加工基准, 并且要标出基准孔距数模的原始坐标的偏移量及角度等。
3.6要标明各工序冲孔 (尤其是基准孔) 的孔径及孔位尺寸 (或坐标) 。
3.7要给出数模的料厚尺寸及料厚方向, 修边模的废料刀的局部工作示意图。如果要是分多次修边, 要给出刃口交接处的处理方式 (即工艺豁口的样式) 。
3.8如果是拉延模, 要给出顶杆的位置示意图, 并给出毛坯料的尺寸;如果有落料模要给出落料的尺寸, 通常给出的只是个参考, 具体值还需试模后定;如果修边模中需要试验修边线的要给出首次试模用的修边线, 以便制作手工制件。
3.9 DL图上常见符号:
3.10根据不同的工序内容, 其DL图上所表达的内容不尽相同, 以某车型的后侧围内板零件为例, 具体如下表:
4结论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 对汽车冲压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模具设计人员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 更精确、合理的安排零件的DL图。图纸作为技术人员的交流工具, 更应该向标准化、模块化发展, 以便于技术交流, 更好的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主要面向主机厂从事冲压工艺的广大技术人员, 介绍了模具开发过程中对模具图纸的审核要点, 着重介绍了模具开发中DL图的重要性, 并对其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6949审核要点 篇5
1、管理层审核要点:
1.1、公司运营:公司的战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运营情况、现面临困惑及对策。1.2、供应链的确认:产品产业链的情况、行业情况及在行业中的地位。1.3、顾客特殊要求的确认:顾客情况(特别是新增顾客情况);顾客特殊要求;顾客开发计划。
1.4、经营计划:公司经营计划及执行情况;经营计划与质量方针、目标的关系。1.5、质量方针、目标: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情况;质量方针、目标分解及管理。1.6、过程识别及策划:过程分析工作表(乌龟图);过程指标的分解。1.7、质量手册及文件要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文件的实用性、符合性。1.8、内审员资格:内审员培训情况及资格证书。
1.9、绩效分析:公司绩效状态;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情况。1.10、资源及基础设施的提供: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
1.11、管理评审:管理评审计划、各部门提交的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管理评审报告及措施。
2、财务部审核要点:
2.1、文件管理:文件及变更时评审与批准;文件状态的识别;现场文件的管理及其有效性
(文件是最新版本么?现场有无失效文件)外来文件的识别、受控、传递;文件的标识、储存、保存期限和处置方法的规定及执行;受控文件清单,是否为动态。
2.2、记录管理: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的规定及执行情况。2.3、培训与资质:培训程序及培训计划;内审员培训情况及资格证书;员工能力不够时的培训及其有效性的评价,员工能力矩阵表;员工档案管理;新进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员工、合同工和代理人员培训记录;影响质量的岗位的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管理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殊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量具校验人员和其他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2.4、员工激励;激励员工的制度及措施,及其有效性评估。
2.5、机构、职责及沟通:公司机构;部门职责权;岗位职责权;内部沟通。2.6、部门经营目标、质量目标:本部门的经营目标与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未达成时的分析与改善;
2.7、公司级数据:公司及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各部门质量目标与绩效指标的统 计、分析和改进措施。
2.8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调查与改进措施。
2.9、管理评审:管理评审会议的组织与落实,措施落实与验证,资料整理与归档。
2.10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收集、筛选、推荐等管理工作。
3、供销部审核要点 销售方面: 3.1、市场开发:市场开发计划及执行情况;市场占有率;行业发展情况;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3.2、合同评审:标书、合同/合约评审记录及执行:可行性的评价及风险分析:给顾客的反馈。
3.3、产品有关要求的确认:顾客规定的要求;产品要求;交付要求;售后服务要求;与法律法规有关的要求等。
3.4、顾客的特殊要求:顾客的特殊要求清单:顾客要求的传递。
3.5、顾客的沟通:电话、传真、信函的记录;产品质量纠正/预防措施报告;顾客投诉、索赔情况/台帐、回复情况及其他信息反馈等。
3.6、顾客满意度:外部顾客满意度调查及内部顾客满意度监控;顾客满意度的评估及其整改;服务计划;服务报告及改进措施。
3.7、产品交付:合同台帐;产品交付监控记录;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及分析;改进措施;超额运费统计、分析及改进。
3.8、变更: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处理记录:合同变更后的重新评审记录。3.9、质量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3.10、服务:服务人员的资质;服务计划及执行情况。
3.11、顾客财产:顾客财产清单:顾客提供的工装、设备等的永久性标识及管理。采购方面
3.12、采购合同:采购合同;质量保证协议;技术保密协议。
3.13、采购计划及订单:采购计划编制的依据;采购计划;订单确认;采购计划完成情况统计、分析改善;影响采购计划完成的分析与改善;不能完成采购计划时的应急措施;采购产品或材料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3.14、采购信息:电话记录;供方质量改进通知;供方质量纠正/预防措施;采购文件的控制(特别是作废文件回收)及发放前是否经过相关权责人员的批准; 3.15、供方开发:供方开发计划;开发计划执行情况及对策。
3.16、供应商选择:供方调查表;供方评估表;初期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记录及依据;合格供方的批准;合格供方名录;候选供方名录;与供应商确定合作关系后,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现场评审的记录和依据;初期评价与定期现场评审的结果及不符合整改、验证情况。
3.17、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开发: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计划及执行情况;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或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计划;如出现合并、收购和加盟的供应商,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新评审。
3.18、供应商监控:供方交付监控记录;供应商业绩评价和考核;合格供方/候选供方的升降情况及原因;供货比例调整。
3.19、合格供方培养;对供方的培训;供方改进措施计划;供应链伙伴关系建设。3.20、顾客指定供方的管理;有无顾客指定供方,如何管理。
4、技术部审核要点
4.1、职责职权:技术部的机构及职责职权;APQP小组职责权限及APQP小组成员职责权限。
4.2、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产品开发过程的策划;APQP管制表;产品设计原理;产品设计开发输入、输出;产品开发的评审、确认;设计更改与控制;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评审;PPAP使用;FMEA、工艺流程、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的一致性与有效性;CPK;顾客参加了设计与开发的确认与批准;各阶段多方论证评审;设计与开发确认时,所有的试验结果及APQP文件的完整性与有效性:FMEA的动态性:测量标准与方法等。4.3、设计与开发的输入评审:应包含以下信息,如以往成熟的设计开发经验、竞争对手的数据与资料,供应商反馈的信息,现场质量报告,产品的寿命、可靠性、耐久性、可维修性、成本等。
4.4、过程设计开发:过程设计开发的输入;过程流程图;场地及平面布置;PFEMA;产品过程特性及控制方法;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测量系统分析;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4.5、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有无与顾客共同商议并评价变更的影响程度,并得到顾客的认可;对影响产品实现的变更,应对变更产品的结果进行评价、验证和确认。
4.6、多方论证:特殊特性、FMEA、控制计划的制定与评审等应为跨部门的多方论证小组进行。
4.7、特殊特性:产品的特殊特和过程参数的特殊特性识别是否全面、有效;特殊特性的符号在图纸,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上的一致性;顾客特殊要求的清单。4.8、过程能力的验证与确认;特殊过程的识别和管理;特殊过程能力的验证与确认;关键工序的控制。4.9、变差控制;SPC的应用。
4.10、基础设施和设备策划过程;车间平面的布置;设备实施的配备与工艺要求。4.11、产品批准过程:量产前的准备;量产的评审及批准;当产品过程与目前已经被顾客批准的产品/过程不同时,须有顾客认同的报告或取得顾客特许或变差许可。
4.12、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文件;实验室设备清单、操作规程;实验记录和报告;实验室的资格,如有关的设备与技术要求、实验室程序、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能力等;对公司无法实验的项目,可委托外部实验室、外部实验室须符合ISO17025或得到国家认可;试验大纲及执行;实验室被的校准及管理等。4.13、现场技术管理:现场各种技术文件的支持;现场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4.14、防错及纠正预防措施;防错技术的应用;防错措施应用的效果分析;纠正/预防措施制定、整改及验证资料。
4.15、技术文件管理;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技术文件的分发、回收、作废和利用;变更时评审与批准;状态的识别;现场文件的管理及其有效性(是否是文件的最新版本,现场有无失效文件);外来文件的识别、受控、传递;文件及记录的标识、储存、保存期限和处置方法的规定及执行;受控文件清单及其动态性;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相应的变更及其有效性。
4.16、控制计划:产品交付和产品交付后的控制及效果;试生产控制计划和量产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的控制计划;当有任何的变更影响到产品、过程、测量、运输、供应来源或变更FMEA时,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当顾客要求时,更新后的控制计划应提交顾客评审与批准;在控制计划规定统计技术的应用及情况。
5、生产部的审核要点
5.1、生产过程输入和输出:生产和过程策划,策划时的输入及输出文件;当生产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是否对这样的过程(特殊过程)实施了确认及控制记录;当作业初始、材料变更、作业变更时的过程验证工作;PPAP中顾客批准的过程能力执行情况;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的适当的反应计划,当顾客要求是,有顾客批准反应计划。
5.2、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统计、分析与改善;影响生产情况的统计、分析与改善;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的应急措施;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订单、产能工时、交货期限等);临时订单的频率及处理;生产库存品的原因。
5.3、应急计划:应急计划;应急措施的落实;当出现公共设施中断,劳工短缺,主要设备故障、运输障碍等情况下的应急计划,启动时的有效性;当出现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采用的指定的反应计划及效果。
5.4、生产过程的监控:过程能力验证与确认;自检、互检、专检;生产异常的记录;工序流转单等相关单据的填写与管理;作业指导书的摆放。
5.5、设备管理;设备台帐;设备维修计划与执行;设备日常维修与保养记录;设备完好率及效率;设备备件计划;操作规程;设备能力。
5.6、工装管理;工装台帐;工装日常维护与保养记录;工装生产计划;工装备料清单;易损工装的更换计划。
5.7、标识与可追溯性:产品标识;设备、工装的标识;产品的可追溯性;各种原始记录中的批号、型号、批次的相互对接;设备、工装状态标识,如生产中、修理中、处置中;监视与测量后产品状态的标识。
5.8、现场质量管理:不合格的控制;员工SPC的运用;全员质量改进活动;现场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分选、处置。
5.9、员工能力和质量意识: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员工识别和执行各种工艺文件的能力;员工对本岗位的操作能力;从事外观作业、判定人员的资格鉴定;特殊岗位作业员工的资质;员工能力矩阵图;员工作业培训和转岗培训。5.10、产品的防护: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防护;无隐瞒作业现象;工装量具的正确使用;防磕碰、防尘措施;产品包装。
5.11、生产环境:地面干净、玻璃明亮;产品、零件摆放整齐;过道标志清楚、照明适宜;产品所要求的环境(如湿度、温度等)情况;等等。
5.12、作业指导书:所有工序应有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在工作场所的有效性、完整性和易于得到;返工作业指导书及其有效性、执行情况;作业指导书中的反应计划;作业准备内容的有效性。
5.13、作业准备验证:作业开始前,对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首件、材料、人、作业环境、设备技术参数、工量器具、工装夹具等准备验证工作。
6、技术部检验组的审核要点
6.1、与质量职责相关单位/人员的职责职权及人员资格: 质量系统中的职责职权;
质量人员的职责、权限;质量人员的资质;当连续出现不合格品和质量事故时,质保部应具有停止生产不合格品的权力;紧急放行应有权责人员批准,且有文件规定其权限;人员技能培训与业务素质提升计划。
6.2、过程审核、产品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计划;审核记录;不合项;不合格项的纠正/预防措施和验证;产品审核应包括包装;产品审核范围应覆盖所有主机厂所有系列或型号。
6.3、产品监视与测量:进货检验,过程检验与控制,最终检验;检验指导书;相关检验记录;质量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与改进;接受准则应为“零缺陷”;在样件和试生产中,对全尺寸检查的实施情况;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范围/标准及实施情况;对产品/过程的特殊特性应加强监控,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产品最终检验。
6.4、供方质量监控;供方检验监控记录;供方质量问题的反馈和纠正/预防措施的验证。
6.5、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评审;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不合格品统计和分析(包括建议改进措施);不合格品被纠正进行重新验证的记录;让步使用须经相关部门评审及顾客认可;当不合格品被纠正进行重新验证的记录;让步使用须经相关部门评审及顾客认可;当不合格品在交货或开始使用后被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召回和更换;顾客退回产品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及回复顾客的报告。
6.6、纠正/预防措施:纠正/预防措施程序;纠正/预防措施的验证;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处理与回复。
6.7、样本管理:样本台帐及样本;样本定期更新。
6.8、检验和试验设备、计量管理:计量器具、检验设备台帐;计量器具、检验设备周期计划及实施记录;计量器具周期合格证及其有效性;检验设备完好率情况;用于检验用的限度样本及台帐;在使用前后校准或验证情况,应可追溯至行业/国家标准及顾客要求相一致,不合格规定要求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
6.9、质量计划:产品质量计划;是否制定了特定产品或重要合格的质量计划。6.10、MSA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的评价;测量系统分析应采用参考手册规定的内容与方法。如果顾客要求,应采用顾客规定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6.11、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
6.12、文件及质量记录控制:文件的有效性;文件易于得到;质量记录的真实、可靠;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分析、存档。
6.13、标识与可追溯性:产品标识;检验设备/工装的标识;产品的可追溯性;各种原始记录的批号。
7、财务及仓库
8.1、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情况;外部损失情况;预防成本情况;鉴定成本情况;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8.2、经营计划:经营计划的编制及管理;经营计划中财务计划完成情况与分析;措施计划。
8.3仓库管理:物资收发台帐;先进先出;帐、物、卡相一致;物资的摆放及防腐蚀、防霉变、防尘等防护措施;消防安全;月度库存盘存;仓库内物资的标识,仓库环境的监控及改善;库存物资的定期检查。8.4、仓库进出库管理:物资进出的管理办法及实施。
9、各职能部门共同的审核要点
9.1、职责职权:本部门的职责职权、岗位职责权限及与其它部门的公司接口。9.2、部门数据:本部门绩效指标、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改进措施。
9.3、经营计划:公司经营计划及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为完成的分析及改进措施;各部门收集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和持续改进。
9.4、纠正预防措施:各部门定期的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的分析与总结,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及效果。
审核要点 篇6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繁荣,建筑工程欣欣向荣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行业也不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造价中,预结算的审核工作是保证工程造价具有合理性的重要环节。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投资规模较大,为了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对资金进行合理控制势在必行。为此,本文立足于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理论基础,就当前建筑工程预结算审计工作中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
在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下,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建筑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在建筑繁荣的背后,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对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获取也十分不利,尤其是建筑工程造价这一方面,工程超支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促进施工企业资金实现合理配置,加强建设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势在必行。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内容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需要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合同、投招标文件、现场施工情况、签证变更、隐蔽工程验收等内容综合分析,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为此,在提及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具体工作内容时,需要对工程量、定额套用及费用计取等进行审核。
1.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审核是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的基础,为了保证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准确计算工程量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工程量的计算极具复杂性,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存在。但是,即使在允许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工程量的实际工作也不能任意为之,需要工作人员按部就班,结合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资料,密切联系施工实际,确保计算结果的準确性和合理性。此外,在工程量的审核过程中,保持计算口径的一致性,严格执行计算规则和计算顺序,做好审核和复核工作,从而使工程量的审核工作质量得以提升。
2.工程定额套用的审核
对工程定额套用情况进行审核,就是为了保证工程造价预结算中的各项单价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通常情况下,工程造价的分项价格往往存在地区差异,所以,需要事先确定分项工程定额套用的基本形式,并根据相关规定及建筑市场的行情,提高定额套用审核工作的精确度。
3.项目费用计取的审核
为了保证项目费用计取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确定费用计取审核的内容是否是定额中允许换算的,这一步至关重要,不能直接跳过,需要先确定再做其他工作。其次,需要对费率的科学性、换算方式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核[1]。建筑工程费用计取内容和计算方式都需要根据相关制度执行,在审核过程中,必须保证文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在审核过程中,结合市场最新动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动态审核至关重要。
二、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存在的弊病
1.偷工减料,报价虚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十分普遍,从而导致工程报价虚高的现象。现阶段,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中,通过材料定额可将材料价格以固定的形式呈现,但是实际价格却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调整,材料定额和市场价格的差异极大,预结算审核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此项。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对材料定额的制定与审核认识不够全面,管理部门与施工部门沟通交流受限,价格变动汇报不及时,造价虚增,成为了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过程中的重要漏洞。
2.报价方式有误
现阶段,关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零散工程及土石方的工程报价主要采用议价模式,而非定额方式,工程预结算中的虚假也由此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实施的基础措施与议价报价方式存在冲突和矛盾,预结算审核也会陷入误区。
3.哄抬造价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抬高的现象十分常见,原因在于管理部门与施工部门的协调存在问题,建筑单位片面追求进度,对施工方索要赶工费用,而造价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不一致,部分资金无法计及预结算中,导致预结算审核中的数据失真。
三、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工作要点分析
提及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分组计算、筛选法、重点审核法等。在具体审核的实践中,审核人员应该综合多种因素,选择最佳的审核方法,对所用审核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应该做好权衡,保证审核工作的效果。
1.工程量清单审核要点
在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工程量清单审核工作是重点,为此,审核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清单计价规范的计算原则和要求,并熟知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另一方面,审核人员为了保证审核的精确性,应该深入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2]。同时审核工作中也要确保工程量计算与招标文件相符。此外,审核人员在审核招标控制价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确保招标控制价与市场机制相一致,保证市场的良性竞争不受破坏,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也多了一重保障。为此,审核工作人员应对定额和费率的套用方法十分熟练,并据此开展相关的市场调研,了解建筑工程材料及其零部件的价格,保证工程量清单审核的工作质量。
2.中期付款审核要点
关于中期付款审核工作,需要严格遵循合同条款的规定,尤其是在付款方式、付款节点、付款比例等方面,更加需要严格遵循合同要求。其次,关于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方面的审核,相关的审核人员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随意性。在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中,事中控制是关键,对于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此,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合同的起草、谈判等环节一定要慎之又慎,确保合同条款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后期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结算审核工作要点
针对于具体建筑工程的结算审核,审核人员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审查工程结算、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是否相一致的问题上。其次,关于结算审核重点,还应该包含施工单位所报送的资料,从而保证施工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3]。此外,关于结算审核都需要对工程量费用进行全面计算,确保正确性,并保证已经将设计图纸中没有实施的项目费用排除在外,以及甲方所提供的材料数量的领取没有超出规定。最后,在结算审核中,工程的变更需要引起审核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审核重点。
4.计算机系统的有效应用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中,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所起到的辅助作用十分明显,极大地促进了工程造价审核的治疗和效率。通过计算机系统取代人工方法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预结算审计,审核工作的工作量大大降低,精确度提高,误差得到有效控制。为此,计算机系统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了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重点之一。
结语:
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繁荣的背后,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工程造价超支方面的问题,为此,加强对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不容放松警惕。然而,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建筑行业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强化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计工作,针对不同的审核要点,完善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
参考文献:
[1]许红霞.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198-198.
[2]唐晓峰.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J].四川水泥,2014,(9):76-76,82.
门诊药师调配处方审核要点及建议 篇7
1 处方审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溶媒选择不合理
溶媒的选择对药物稳定性十分重要[2]。不少医生在选择药物溶媒时, 随意性很大, 若未曾发生事故, 很难引起医生对溶媒的特别重视。譬如, 葡萄糖与呋噻米合用, 呋噻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 碱性很强, 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稀释, 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3]。因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5.5, 而呋噻米注射液PH值为8.5~10。该药是弱酸强碱制成的盐, 在酸性环境中呋噻米易发生沉淀[4]。甘露醇注射液应单独输注, 这是因为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 若加入电解质, 如氯化钾、地塞米松后, 甘露醇注射液被盐析而产生结晶。有些药物与溶媒配伍后, 虽然肉眼观察不到沉淀, 但在微孔滤膜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微粒及结晶, 所以要求医生改正不正确稀释液的选择。中药注射液成份复杂, 稀释溶液必须合理选择。如香丹注射液的适宜溶媒为葡萄糖注射液, 因香丹注射液为中药复方制剂, 含有微量鞣质、蛋白质等具有碳氧双键化合物的成分, 不能与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含有电解质的溶液配伍, 这些微量杂质与电解质易发生盐析或与钙离子形成溶解度较小的络合物[5]。
1.2 处方中理化性质的配伍
较多见的是酸碱药物错误配伍, 如辅酶A、维生素C、ATP加肌苷注射液, 前者药物在碱性条件下, 酸性下降, 甚至失效, 因肌苷注射液PH值为8.80碱性较强, 不能与前者混合注射。另有氧化还原药物错误配伍, 如维生素C与维生素K1的合用, 因维生素C为还原药, 维生素K1为氧化药, 二者合用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均会失去效果。
1.3 处方中药理性配伍禁忌
一是药理作用互相对抗的药物配伍, 如林可霉素与青霉素或头孢类的配伍, 青霉素或头孢类为广谱抗菌素, 是细菌繁殖杀菌剂, 而林可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速效抑菌剂, 两者合用由于后者迅速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 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 致使前者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从而降低抗菌效能。必要时, 可在完成繁殖期杀菌剂的疗程后, 接用快速抑菌剂。二是一些药物影响另一些药物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 合用后会使药物的药理作用降低或消失。如潘生丁与氨茶碱合用, 潘生丁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完全被氨茶碱所抑制。三是有些药物合用后毒性增强, 如含钙中药合用庆大霉素, 含钙中药可降低血浆蛋白与庆大霉素的结合率, 增强庆大霉素毒性。
1.4 药物用法与使用频率不当
处方书写不规范。临床医生对一些药物的了解不够深入, 在开处方时疏忽大意或习惯写错或不写用法、用量。习惯bid、tid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缓释剂型的芬必得开方为tid, 复方新诺明首次剂量不加倍, 罗红霉素分散片bid, 2片/次, 医生开处方习惯写成tid, 2片/次, 阿奇霉素无论口服或注射每天只需1次。注射剂最常用的不合理用法是将每天2次或3次用量一次用完。这对时间依赖型药物, 抗菌作用与药物同细菌接触的时间密切相关, 属于此类的有内酰胺类、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等。如青霉素每天只注射一次, 这使青霉素难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不利于有效预防感染, 反而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发生, 影响抗菌效果。
1.5 重复用药现象
未注意复方制剂组成而造成重复用药, 如维C银翘片合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马来酸氨苯那敏、消渴丸与优降糖合用、复方降压片与氢氯噻嗪合用。处方中还常见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同时使用, 又如罗红霉素与克拉霉素磷酸酯合用、甲硝唑与硝呋太尔合用、替硝唑与克拉霉素合用;如吗叮啉与胃复安合用, 两种药物同属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作用相似, 但根据资料显示, 吗叮啉的止吐作用是胃复安的23倍, 所以两者合用属重复用药。另外, 两者都能刺激催乳素分泌, 合用会加重副作用。
2 门诊药师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2.1 门诊药师要积累药学专业知识
门诊药师既要懂得药学专业知识, 掌握药物的相互作用、联用与禁用, 又要有相关临床知识,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诊治原则。还要通过继续教育或自学获得知识的积累与更新。
2.2 门诊药师要集中精力, 认真负责
处方审核是一件十分繁琐的工作, 要考虑到药物的剂型、剂量、用法、用量、配伍、给药频率、给药时间、适应症等很多因素。门诊药师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认真的工作作风, 高度的责任感, 集中精力, 保证工作不出差错。
2.3 门诊药师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掌握一定的
沟通技巧能为审方工作带来诸多方便, 发现不合理处方时应及时与开处方的医师进行沟通, 听取对方的意见, 提出自己的观点, 借此与医师探讨合理用药, 也可弥补药师涉及面和关注点的有限和不足, 共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3 讨论
门诊药师审核处方首先是根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6]各项工作要求进行工作, 将说明书作为首要依据来审核处方的合理性, 但当前有关配伍禁忌及药物相互作用内容和理论依据的参考资料较少, 可借鉴性差, 加之有些说明书很不规范, 表述含糊, 缺少药品配制的注意事项、药物间的配伍禁忌等信息不全, 给药师工作带来一定困惑。因此, 建议药品生产厂家必须做到如实准确地说明与药品相关的所有详细资料, 使说明书尽可能完整。
处方审核是处方调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只有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审核。由于许多门诊药师工作时间不长, 加之继续学习机会少, 专业水平难以提高。为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 医院药剂科应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要求药师抽时间集中学习, 了解医药学新动态, 及时向医生提供药物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及药物的新剂型、新知识和新发展等信息, 充分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同时参与用药过程, 密切配合临床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改变滥用和不合理处方用药的严重现象, 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帮助和确保患者用药最优化,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佚名.“百姓安全用药调查”结果分析与点评[N].健康报, 2005-01-18 (1) .
[2]吴寒寅, 孟德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医嘱分析[J].医药导报, 2011, 30 (4) :527-530.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85-486.
[4]杨毓英, 陈文, 沈百余.不合理用药分析200例[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01.
[5]赵久荣, 王永惠, 马祖文.复方丹参注射液的配伍变化与预防措施[J].医药导报, 2005, 24 (10) :958-959.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 篇8
1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概述
1.1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范畴分析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核工程范围、工作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核以及费用计取的审核工作。其中,工程范围的审核工作是以工程合同以及招投标文件为依据,对工程的实际范围是否合理进行审核,而对工程量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预结算审核工作是前提。审核定额套用是审核图纸设计标准和项目名称是否一致。在审核费用计取工作中,需要根据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制定的合同文件确定工程取费,并且审核费率计算。
1.2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都需要工作人员来遵循。首先,在审核开展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同时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施工设计图纸和审核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此外,审核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审核方法,并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适当做出调整,选择有针对性的审核方法。
1.3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1)全面审核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通常采用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一般情况下工作量较大,但是其要求的审核质量和审核精度较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审核工作全面开展。
(2)重点审核法。在全面审核法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审核方法被称为重点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主要是对预结算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工作进行关注,并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审核。同时,在减少审核工作量时,还需要提高审核的工作效率。通常需要复审的工程才会选择重点审核法,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
(3)对比审核法。在预结算审核工作中,针对同一功能、同一地区、同一结构的工程进行分析、对比工程预结算的造价指标,最终找出不符合的造价规律,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核工作。这种审核方法有很多优点,比如速度快、准确度高。对比审核法主要适用于审核与之前基本相似的工程,并且能够大大提高工程造价指标审核的精准性和全面性。
2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
2.1 充分做好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准备工作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准备工作是否准备充分与工程后期的审核效果息息相关。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收集相关工程文件,再结合相关的施工内容,明确施工范围,同时保证能够充分了解工程所用的单位估价表,并对后期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确保审核工作精准度的提升。
2.2 明确预结算范围
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前,首先要深入分析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施工说明、编制要求和设计特点等几个方面,并根据这些资料将工程内容进行分类。预结算审核工作主要是根据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分析,并且需要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在施工完成时,需要将工程与竣工图纸进行比较,在设计图纸中取消的施工部门要体现在竣工图纸上。因此,要仔细完成核实工作,确定预结算范围。秉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实现真实合理的结算设计。
2.3 审核工作量
在加快工程施工进程时,工程造价会跟随建筑量的增加而增加。预结算人员在相关工程量计算规则下,还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来计算工程量。预结算工作人员要首先明确工程量的计算范围,其次在审核工作中,还要保证计算单位的统一性,特别是要统一清单计价的规范要求以及统一工程量计算的口径。在进行具体审核工作时,必须要保证审核工作有一定的针对性,重视审核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2.4 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
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过程中,审核方法的恰当性与工程费用的准确性有着直接联系。因此,要想提高工程费用计算的准确性,确保施工成本在预算范围之内,实现施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就必须选择合适的预结算审核方法。在实际的审核工作中,审核人员必须对工作量、定额套用等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结合工程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审核方法,才能够准确计算工程费用,以确保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同时,施工企业还需要对施工图纸、施工方案以及招投标文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保证各个资料、文件的一致性。
2.5 工程各项费用的审核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干扰因素,这些因素使得工程的投入资金量有很大差异,也给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施工企业应该根据相关文件确定费率,并审查取费文件的时效性以及费用定额。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控制施工材料和设备价格方面,相关审核人员需要仔细审核分析,再结合实际,合理确定材料与设备价格。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审核过程中所产生的纠纷,保证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顺利开展,并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企业开展预结算审核过程中,需要施工企业加强工作开展力度,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的结算标准和审核规范,选择最合适的审核办法,同时要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要点难点进行分析、审核,以达到提高审核效率的目的且最大程度提高工作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保证行业内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摘要:在建筑行业当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知识含量较高的工作。其中,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从事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本文就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进行论述,重点分析该项工作的难点与要点,并提出相关措施,为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要点
参考文献
[1]刘晓红.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
[2]邱慧玲.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相关问题分析总结[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
[3]韩俊菊,宋国任.关于做好工程预算编制与有效控制工程结算的探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3).
浅析实验室内部审核的实施要点 篇9
内部审核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获得高效、高质的审核效果,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审核的各个环节,并且严格按照审核要求和审核标准去执行、去分析,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以下要点。
1 内部审核的组织与策划
内部审核的组织与策划应包括人员组织、计划编制、周期安排、检查表制定、预备会召开等工作。而且针对每一个环节和具体的工作细则,都要作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说明,保证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1.1 人员组织
内部审核应由质量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进行组织,并成立内审小组。内部审核小组的成员应具备其所审核的活动充分的技术知识,并专门接受过审核技巧和审核过程方面的培训。同时应该注意,只要资源允许,内审员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应当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而且在进行人员选择的时候,要进行一个严格的考核,并且要严格根据考核结果来确定人选。只有通过这样的严格的选拔与管理,才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员组织的科学化。
1.2 周期的安排
根据CNAS—GL1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的规定,内审周期为12个月,即质量管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至少每12个月被审核一次。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增加审核的频次:管理体系有重大变更时;机构或其职能发生重大变更时;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申诉、投诉时;发现某质量要素存在严重不符合项时;认证认可机构安排现场评审或监督评审前。
1.3 计划的编制
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审核准则、审核范围、审核时间及内容、参考文件、审核人员。
审核准则指:CNAS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与实验室领域相关的应用说明,如《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感官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等。
审核范围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若是每年开展一次的内部审核,其范围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活动和场所;若是分多次开展的审核,则按实际的情况确定范围,但全年的审核范围必须涉及所有的活动和场所。
参考文件指实验室的体系文件,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或外来标准等。
1.4 检查表的制定
内审检查表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审时的质量,因此在审核开始前,内审员应评审体系文件以及上次审核的报告和记录,以检查与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查表。
内审检查表中,审核内容要依据受审部门的职能进行编制,并应选择典型关键质量问题作为重点进行编制,如能力验证结果可疑、质量控制结果不符合、上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客户的投诉、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等。编制的过程同时考虑采取的审核方式,包括资料审查、提问、现场实验等,都应合理制定。
1.5 预备会的召开
当内审实施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审核组组长应组织召开审核小组预备会议,评审体系文件并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明确具体的分工和要求,确保内审员清晰了解审核任务,并做好审核前的准备工作。通过预备会议的召开,来向参会人员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和规则,然后根据这些基本要求的公布,使每一个审核人员都可以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准备。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的合理开展。由此可见,预备会议的召开,对于整个实验室的内部审核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2 内部审核的实施
首先,审核组组长要召集内审员和受审部门人员召开首次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向受审核部门负责人介绍内审组成员及分工;说明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所采取的方法和程序;宣读审核实施计划及解释实施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内审组与受审核部门取得正式联系。
接着实施现场审核,内审员应依据审核准则及体系文件,通过当面提问、观察活动、检查设施和记录、安排现场实验等方式,收集是否满足管理体系要求的客观证据,以验证实际的活动与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内审员应对所有审核发现予以现场记录,当发现不符合情况时,应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审核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在进行审核的时候,需要按照现实的实验规律和实验来进行审核。尤其是在进行内部审核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客观规律来进行审核,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影响客观地评价,造成潜在问题的出现。因此在进行内部审核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提高内部审核的基本效率。
其次,要坚持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在进行内部审核的过程中,还要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并且严格按照实际标准来进行审核。因为对于实验结果和过程来说,是要服务于实际发展的。因此在进行审核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审核,保证实验审核的科学性。所以在今后进行内部审核的时候,要坚持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来促进内部审核的高效性。
最后,要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在进行内部审核的时候,还要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因为审核就是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一个公开的评判,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行独立公平的审核,才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否则就失去了公开审核的基本意义。在进行独立公平审核的时候,必然要克服人为因素以及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进内部审核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实验室的科学发展。
评审结束后,应召开末次会议,将审核发现以及不符合情况如实向受审部门进行报告,并明纠正措施完成期限。
3 后续纠正措施及关闭
受审部门接到内审不符合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责任人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加以改进,同时应举一反三,对存在的类似问题一并进行整改。在纠正措施期限到期后,内审员应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质量负责人应当最终负责确保受审核方消除不符合项及并予关闭。并且在进行后期纠正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计划中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后续纠错过程的科学进行。对于每一个实验人员而言,都要明确实验室内部审核之后的纠错与改正环节的重要性,通过此环节的修补来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减少实验过程中失误事件的发生,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 内审报告的编制
内审报告是内审活动结束后出具的一份关于内审结果的正式文件,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充分利用。报告应如实反映本次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审核过程情况、观察结果和审核结论,内容应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审核组成员、受审部门、审核的日期;审核过程概况简述;审核发现问题和不符合项的描述;上次审核主要不符合项纠正情况;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及改进意见;审核结论;审核报告的批准及发放范围。其中不符合项、审核结论应予以重点阐述。
4.1 不符合项
不符合项应客观、公正、如实、详细描述不符合的具体事实、不符合的条款;同时要描述受审部门进行的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及验证的具体情况。
4.2 审核结果
审核结果是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报告应包括: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评审过程对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有效性的能力。
5 结论
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内部审核活动也需要逐步完善和提高,各实验室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组织、策划和实施内部审核,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XZm35XpFf_kbADwDHEER7C8loC9-qWoArAbXrtj2DybjrcmrOVGAHX9S0zCD9abaXzPQn1veSRWpnVNFSbadGjp8H6gCDOjX3kHrE78xs_.
审核要点 篇10
1 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范畴的分析
所谓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 就是根据建筑工程范围、工程量和定额套用以及费用计取四个方面的审核, 并以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为基础, 与有关资料 (主要包括项目合同、协议、招标文件、会议摘要、材料设备价格签证、工程变更签证及验收隐蔽工程的相关记录等) 进行参照, 再按照我国有关规定要求开展审核工作, 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审核工作。
1.1 工程范围方面的审核工作
工程范围方面的审核工作, 主要就是按照工程合同和招投标文件, 就实际施工范围合理与否进行审核。总包方与分包方施工界面划分合理与否的审核等, 从而有效杜绝施工企业多报和重复上报的情况。
1.2 工程量方面的审核工作
工程量方面的审核工作, 就是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审核, 也是开展工程预算的前提条件, 但由于其具有较大的计算工作量, 又是复杂费事的工作, 计算精准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预算的精准度。因而在满足有关规定的前提下, 工程量的计算能存在一定误差, 但必须结合图纸和计算规则复核工程量, 并按照工程实况作出合理的调整。
1.3 定额套用方面的审核工作
定额套用方面的审核工作, 就是审核所套用定额, 就其使用项目的名称和内同与图纸设计标准一致与否进行审核, 再审核定额换算, 就换算内容和方法正确与否进行审核。
1.4 费用计取方面的审核工作
费用计取方面的审核工作, 就是按照工程所在地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有关文件与工程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确定工程的取费, 但在审核时必须考虑费率的计算正确与否, 特别是工程的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 必须在结算审核时就有关变更事项同比下浮与否进行检查。
2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常见审核方法
2.1 基本原则
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 必须坚持一下基本原则:一是做好准备工作, 必须全面了解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并对一切资料是否具备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二是确保审核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 根据企业自身和工程规模实况, 有针对性的选择审核方法。
2.2 常见审核方法
常见的审核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全面审核法, 这种方法由于审核面广, 具有较大的工作量, 且审核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准度, 因而这种方法被广泛的使用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之中。
2.2.2联合会审法,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专家联合会审预算, 并提出预算问题, 再由设计方对专家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和修改, 从而得到会审结果, 发现原预算存在的不足,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的技术的建筑工程。
2.2.3重点审核法, 这一方法是建立在全面审核法的基础之上, 对重要的预结算部分有针对性的进行审核, 是以降低工作量且提升工作效率为目的的审核方法, 主要适用于需要复审的建筑工程, 这是由于复审的建筑工程大都采取过全面审核法, 如果复审时再进行全面审核法, 就显得多此一举不说, 还会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2.4对比审核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同一地区、同一用途、建筑结构和标准基本相同的建筑工程, 通过分析和对比建筑工程预结算的造价指标, 发现与造价规律不相符的部分, 开展针对性的审核, 具有速度快且精准度高, 主要适用于审核的建筑工程同以前完工且基本相似的建筑工程, 且各项造价指标较为全面和精准。
2.2.5对比分析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预算审核过程中, 将建筑工程的建筑规模和标准语立项的批文进行对比, 将工程量与工程设计图纸相对比, 找出预算时存在的不足, 从而确定预算精准度高低与否,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预算精准度要求较低的情况。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和总结
虽然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有很多, 但不管采取何种审核方法, 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例如, 采用全面审核法时, 虽然具有较高的审核质量, 但由于其工作量较大, 并存在一定的重复性。基于此, 笔者就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3.1 工程量清单审核工作要点分析和总结
工程量清单审核工作要点:一是全面了解清单计价规范要求和计算原则;二是熟知所有施工图纸, 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三是确保计算的工程量与招标文件相符;四是所审核的招标控制价应与市场实况相吻合, 不仅要有利于竞争, 更要确保工程质量。总结, 不仅要全面了解套用费率与定额的方法, 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 特别是在主要材料和部件的单价必须做到心知肚明, 并与市场价格相结合进行计算。
3.2 中期付款审核工作要点分析和总结
中期付款审核工作要点分析:一是根据合同要求审核中期付款;二是结合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方式、付款节点以及合同付款比例批付工程款;三是加强现场签证和审计变更的审核与控制, 预防签证与变更的随意性, 注重工程造价事中控制。总结, 注重合同的管理, 尤其是合同的起草和谈判以及签订等程序, 尽可能的确保合同条款的全面性, 以便于结算工作的开展。
3.3 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和总结
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和总结:一是注重审核工程的结算与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相符与否;二是确保递送材料、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及完整性;三是注重工程量和费用的计算;四是原图纸中未做项目是否全部扣除;五是材料的领用数量有无超欠供现象;六是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类配合费用有无按规定计算等。
4 关于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效率的相关建议
4.1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系统可以将工程量的误差减少到最少。积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辅助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 减少误差的同时提高审核的效率和质量。
4.2 不断提升审核预结算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不仅与经济有关, 更与建筑技术息息相关, 因此应不断提升审核预结算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 加强素质教育, 才能确保审核工作的有效性。
总之,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作, 也是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因而作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 必须选定合理的造价审核办法, 做好各方面的造价审核工作, 确保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范畴;然后就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常见审核方法进行分析, 再就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后提出关于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效率的相关建议, 旨在与同行沟通交流, 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质量, 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利益, 助推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审核方法,工作要点分析
参考文献
[1]郭永兴.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预结算审核方法[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05) .
[2]张玲.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32) .
审核要点 篇11
摘要:从分析工程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工作需注意的要点,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主要内容;存在问题;工作要点
1、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1.1 审核费用
应当按照工程造价部门所实施的有关规定及文件确定取费费率,并且有机的结合招投标文件、合同等。在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过程当中,应当首先考虑取费文件是否有效,然后判断取费表是否符合工程的性质,还应当研究审核费用的费率正确与否,价差调整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等。在计算取费费率时,应当注意取费基础正确与否。
1.2 审核套用价值
①审核补充的定额单价。对补充定额单价的审核,应当检查的主要是编制的方法与编制的依据是否正确,机械台班单价、人工工日单价和材料预算价值是否合理。
②审核换算的定额单价。为了充分的保证换算单价的准确性,应当切实的对换算的内容加以明确,比如换算的是机械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还是定额中的材料及人工;要把采用的系数和换算的方法弄清。定额的换算应在定额规定的允许条件时,方可换算,否则不许对定额进行胡算。
③审核套用的直接定额单价。要注意施工单位所选取的项目内容、项目名称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注意预制构件的铁件、沥青隔气层下的冷底子油、建筑工程的给排水设施以及理清卷材防水层有无重复套用。由于总包、分包与项目工程联系密切,因此,在预算综合定额的项目当中,非常容易引起重复工程量的出现。在对最高限额的定额材料进行套用时,主材价格如果没有超出最高限价,那么则应当按实补价差将预算价算入直接费用。
1.3 审核工程量
从总体上来看,工程量误差可以划分成负误差及正误差两大方面。其中,正误差主要表现于设计室外高度小于实际的土方开挖高度,在计算时应当根据图纸加以计算。未扣墙体中的过梁、圈梁所占的体积;未扣地沟、楼地面孔洞所占的面积;计算钢筋未扣保护层;柱、板、梁交际处的箍筋及力筋计算重复等。正误差主要的表现是工程量的计算完全按照理论尺寸,所以,审核施工图的工程量必须对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加以熟悉。一方面,应当把计算范围分清,比如混凝土工程中柱与梁的划分、柱高的划分和次梁与主梁的划分等;另一方面,要详细的核对图标尺寸和计算尺寸,避免发生计算错误。在审核签证凭据工程量方面,应当核实设计修改通知书和现场签证,真正的做到合理计量及实事求是。
2、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工程造价与工程技术的结合不足
相当一部分的工程项目基本上均是异地设计院所设计的,并非是本地设计院,所以,由于地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加大。除此之外,许多设计人员设计理念保守,设计思想滞后,并且完成设计以后,造价工程师无法真正的根据设计图纸切身的参与到整个建设过程当中,无法对各方面的工程预算进行多角度的控制,最终导致工程实际与设计的严重脱节。
2.2 工程造价预算不准确
由于近年来建筑市场受到了宏观政策的影响,虽然施工材料的价格得以有效的控制,但是因工程项目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建设周期较长,即便是在工程施工的初期详细的预测了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等情况,并且将一定的余地留给预算,但是仍无法切实的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无误,这便加大了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可能性。
2.3 工程预算编制有待合理
许多预算编制人员由于责任心不足,不能对工程情况详实且深入的进行研究及调查,导致所编制的造价预算经常性的出现漏项及缺项的不良情况,难以对工程实施的费用支出进行正常的预测及全面的反映,导致工程造价预算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指导性作用。所以,建设施工单位为了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进度以及工程的质量,不得不对超预算审核加以选择。
3、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工作要点
3.1 投资估算审核要点
①审查投资估算的费用项目、费用数额的真实性。投资估算的费用项目一般有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估算、安装工程费估算、建筑工程费估算、涨价预备费估算、其他费用的估算、基本预算费估算等。个别单位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在费用数额上大做文章,因此在审核工作中必须认真且仔细的核实每一项费用的真实性。
②审查选用的投资估算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非生产性项目与生产性项目相比,由于不涉及专业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一般不涉及大型专业设备投资,建(构)筑物和配套设施是其主要建设内容。这导致非生产性项目的建筑工程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绝大部分,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因此,为提高估算结果的精确性,在投资估算编制工作中,应当根据生产性项目和非生产性项目的投资特点,有针对性地選用投资估算编制方法。
③审查投资估算的编制内容与拟建项目规划要求的一致性。工程项目具有单一性和一次性的特征,每一个项目不可能完全相同,投资估算也不可能生搬硬套其它项目。因此,在审核投资估算中,一定要加强对项目基础资料的调研工作,不但要掌握项目详细的工程方案、设备方案,熟悉当地的工料价格、概算指标和定额,还应当到工程实地充分收集一些看似简单、但可能会对投资产生重要影响的资料信息。另外,在生产性项目中,还要到现场确认引进专有技术,以及购买专利、商标、专业软件、特许经营权的花费情况。
3.2 施工图预算审核要点
①选择合适的审查方法,由于工程规模、繁简程度不同,施工企业情况各异,所编工程预算繁简和质量也有区别。有自审情况,还有审核标底的情况,因此需选用适当的审查方法进行审查。常见的审核方法有:逐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利用工程量综合指标,对比审核、重点审核法、利用统筹法。
②做好审查前的准备工作。了解预算包括的范围。根据预算编制说明,了解该预算包括的工程内容,如设计变更等;熟悉施工图纸,施工图是编审预算分项工程数量的主要依据,必须全面熟悉了解。要对所有的图纸依次识读;要参加会审,解决疑难技术问题。
3.3 工程结算审核要点
①套用单价的审核。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首先要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要求相一致。其次是否重复套用工程项目。另外是否合理格套用定额主材价,对有最高限价的材料的定额套用的规定等;对换算的定额单价的审核---除按上述要求外,还要弄清允许换算的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全部还是部分,同时换算的方法是否准确,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单价的准确性;对补充定额的审核---主要是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准确,材料估算价格、人工工日及机械台班单价是否符合实际。
②工程量的审核。一是分清计算范围,如砖石工程中基础与墙身的划分、混凝土工程中柱高的划分、梁与柱的划分、主梁与次梁的划分等。二是分清限制范围,如建筑屋层高大于3.6m时,顶棚需要装饰方可计取满堂脚手架费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方可计取支模超高增加费。三是应仔细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相符,防止计算错误产生。四是仔细划分专业分包与总包的界面,不能重复计算。对签证凭据工程量的审核主要是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审核时应作好调查研究,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杜绝和防范不真实的开支。
4、结束语
审核要点 篇12
1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要点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在综合分析建筑工程合同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到施工不同环节有着不同的造价预结算审核要点,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1 工程清单审核要点
建筑工程清单详细记录施工范围、施工内容、工程量等内容, 与工程造价直接相关, 因此, 对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时应注重对工程清单的审核, 尤其应注重把握工程量清单审核要点。一方面, 审核人员应熟练掌握国家最新颁布的工程造价审核标准, 尤其应认真分析审核内容的变化, 在严格遵守清单计价原则及规范的基础上开展审核工作。另一方面, 认真分析施工图纸, 并深入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了解完成的工程量情况, 在符合招标文件基础上加以准确计算。另外, 审核人员应将费率套用、定额铭记在心, 并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对施工所用材料的规格、价格有所了解, 为工程清单审核工作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1. 2 中间结算审核要点
一般情况下, 建筑工程施工到一定阶段, 根据业主及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 业主需支付一定数额工程款, 因此, 对已完成工程的付款审核显得尤为关键。为此, 应做好中期付款审核工作。首先, 审核人员在付款比例、付款节点以及付款方式应严格遵守合同条款内容。其次, 注重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内容的审核, 检查其是否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工作, 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依据合同条款维护业主权益。最后, 注重已完成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关系着工程相关功能能否充分发挥, 因此, 审核人员应参考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满足要求后才能付款。
1. 3 竣工结算审核要点
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时应把握的要点较多: 一方面, 审核人员应将投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结算文件等当做重点, 明确结算方式, 以及结算价格, 尤其应认真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 检查真实性及完整性。另一方面, 加强工程变更的审核。工程变更通常伴随着工程造价的改变, 因此, 审核人员应加强工程变更施工量、施工质量的审核。另外, 针对存在施工问题的部分, 应依据合同内容扣除相应费用, 确保竣工结算的公正及合理性。
2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应用到的专业知识多, 既要掌握财务管理知识, 又要非常了解建筑工程预结算相关规范, 尤其针对一些大型建筑工程仅仅把握预结算审核要点, 仍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接下来对造价工程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
2. 1 出现造价虚增现象
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造价虚增现象, 不仅影响施工质量, 而且导致工程造价的升高, 尤其给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出现造价虚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 施工单位为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以市场变化为由提高施工材料采购价格。同时, 预结算审核人员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 无法准确掌握施工材料价格波动信息, 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另一方面, 审核人员对工程造价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缺乏与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 不能收集有效信息, 致使预结算审核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 2 监督体系落实不足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施工单位利益直接相关, 出现部分施工单位行贿审核人员的不良现象, 究其原因在于其监督体系落实不足造成。一方面, 审计人员责任心差, 未切实从业主角度出发做好审核工作, 导致未认真遵守预结算审核相关条款, 但因监督体系落实差而未受到一定处罚。另一方面, 未指派专门人员负责预结算监督工作或监督不力, 致使审核人员开展审核工作中出现较多不良问题, 严重影响预结算审核工作质量。
2. 3 审核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审核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质量, 但部分审核人员综合素质低, 无法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从事预结算审核工作, 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 对相关规章制度不熟悉, 从事审核工作时不注重法律法规规定的一些内容, 导致审核工作出现一些问题。另一方面, 自身专业水平较低, 掌握审核知识不扎实等, 审核内容不够全面, 如可能遗漏一些施工材料规格、价格的审核等, 工程造价预结算目标的实现造成不良影响。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对策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涉及的内容较多, 尤其需要比较专业的财务管理、建筑工程等知识, 因此,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严格落实, 为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顺利完成做好铺垫, 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 不断提高预结算审核质量与水平。
3. 1 明确预结算审核目标
明确预结算审核目标, 为预结算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可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明确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目标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 负责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单位, 应认真分析编制的预决算内容, 掌握预决算内容的重点、难点。其次, 在分析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 结合建筑工程各项材料, 制定不同阶段预结算审核目标。最后, 预结算工作审核实施前, 组织审核人员召开审核工作座谈会, 具体部署审核工作的开展, 将审核目标划分到具体的个人, 分工明确, 使每位审核人员开展审核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从而实现审核工作效率的提高。如在古田一中公共租赁住房工程中, 通过召开座谈会对审计工作进行合理部署, 明显提高了审核工作效率。使得529. 2843 万元的送审报价最终审定结果为463. 7931 万元。
3. 2 严格预结算审核流程
建筑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流程一定程度上影响审核工作质量与效率, 因此, 在开展预结算审核工作时应严格工作流程: 一方面, 预决算审核单位应结合建筑工程合同、签订的协议等内容, 结合工程实际, 制定预决算审核流程, 做好开展审核工作前的说明工作, 要求审核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审核工作。另一方面, 组织审核人员认真学习预结算审核新颁布的标准, 严格遵守一些硬性条款内容, 并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对审核人员行为加以约束, 确保整个审核工作的稳步推进。另外, 根据预结算工作审核流程, 要求审核人员明确审核工作中容易遗漏的内容, 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确保审核工作的全面性, 并及时将预决算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负责人回报, 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 使其切实遵守与业主签订的合同, 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3 加强预结算审核监督
通常情况下,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投入资金多, 为更好控制工程造价应充分做好预结算审核工作。同时, 考虑到预结算审核与施工单位利益直接相关, 因此, 为防止审核人员出现受贿行为, 应加强预结算审核的监督。首先, 指派专门人员对预决算审核工作进行监督, 了解审核人员审核流程及内容, 严格依据相关规范检查审核内容, 以及时发现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其次, 加大惩罚力度。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明确对审核工作违规事件的处罚, 尤其一旦发现审核人员受贿行为严惩不贷, 必要情况下移交司法机关, 追究审核人员的刑事责任。最后, 构建完善的预结算审核监督体系。良好的监督体系是监督工作得以长期运行的保障, 因此, 审核单位应结合自身预结算开展情况及工程实际, 构建完善的审核监督体系, 尤其应及时向业主如实汇报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的维护业主利益。如, 闽清县后垅小区安置房工程中送审报价4019. 8449 万元, 在完善的审核监督体系下实施审定, 审定价为3770. 9695 万元, 有效降低了工程预算。
3. 4 提高审核人员专业技能
审核人员是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专业技能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 审核单位应结合审核人员综合实力, 寻找提高审核人员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一方面, 定期组织审核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 尤其要求审核人员注重学习审核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其针对一些重要规定明确于心。同时, 要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介绍工作经验与方法, 认真学习已弥补自身不足。另外, 审核单位应注重邀请业内知名专家, 开展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知识讲座活动, 为审核人员讲解审核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传授审核技巧, 提高审核人员灵活应对审核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 注重审核开展前的岗位培训。审核单位应根据业主委托内容, 做好审核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审核单位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 针对预决算重点内容加以明确, 介绍审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使审核人员胸有成竹。同时, 注重上岗前专业知识考核, 通过考核的人员才准许上岗, 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队伍整体水平。总之, 不同的建筑工程以及审核单位, 在落实预决算审核工作中受很多因素影响, 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这就要求审核单位不断总结审核工作的经验教训, 结合业内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业主的委托要求, 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积极应对, 不断提高自身的预决算审核水平与质量。
4 总结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关系着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尤其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蓬勃发展, 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尤其预决算审核工作直接影响工程造价高低, 因此, 审核单位应引起足够重视, 并与业主进行充分沟通, 把握审核工作要点, 认真分析审核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并结合自身及工程实际, 制定有效对策, 提高预结算审核工作水平与质量, 以圆满完成预结算审核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新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 2015 (07) :84-85.
[2]姚元财, 张天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04:261.
【审核要点】推荐阅读:
开题答辩审核要点08-19
清洁生产审核要点解析10-28
ipo审核要点案例12-23
施工组织设计审核要点07-26
货运代理合同审核要点09-09
尽职调查报告审核要点09-12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审核审查要点07-07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最新审核要点01-18
银行信贷人员进行贷款审核需要注意的要点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