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伐技术

2024-11-13

间伐技术(共11篇)

间伐技术 篇1

1 遵循自然, 尊重原生历史, 建立科学进展演替模型

天然林的起源、历史复杂, 经过长期自然外力、人为影响等综合作用, 是森林类型中最稳定、最符合当地生态要求的产物。因此, 对其经营中, 时刻考虑和借鉴其原生模型。具体做法是, 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立地及其分布的天然林, 作为模板来研究其发展和要求, 深入分析其各发展阶段的树种、密度、结构, 甚至土壤、水肥、植被等综合因子, 形成一整套的天然林正向演替模型, 为当地各种类型的天然林经营建立技术参考模型。

2 遵照模型, 严格控制技术指标, 保证天然林正向演替

抚育采伐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始伐期、采伐强度、间隔期与采伐木选择等。具体抚育作业中, 要以建立的天然林技术参考模型为模板, 采伐即将或可淘汰的非目的树种与劣质林木, 使林分保持适宜密度, 为目的树种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对于作业条件良好小班, 考虑对林分的可持续利用, 宜采用少量多次, 增加中间利用频数。作业条件差的小班, 可适当提高强度, 延长生产间隔期, 促进生产成本降低、效益提升, 减少林业企事业负担。不论何种作业设计和目标, 要把林分整体质量提升、结构稳定、正向演替作为天然林抚育间伐作业的底线要求。

3 注重整体协调, 保持合理密度和生物多样性, 保证水平结构合理、垂直结构完整

天然林与人工林不同, 树种复杂, 径阶跨度大, 密度分布不均, 随机性太强, 但乔灌草结构普遍完整。抚育间伐中, 在密度上, 不宜强求过分均匀, 保持整体密度合理即可, 允许局部变化较大;在径阶分布上, 适宜形成较大梯度分布, 不必将弱小的一次性伐光, 尤其在密度小的区域弱小个体的存在是自然选择要求;在树种上, 力求每一珍贵物种、每一潜力物种极力保护, 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水平和垂直结构上, 多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保证林地植被覆盖度尽量均匀, 物种搭配合理, 营养空间竞争度较小。

4 结合森林进展, 抚育类型灵活多样, 连续、有效实施天然林抚育技术

森林正常演替进展过程中, 在幼龄林前半期实行透光伐, 调整幼林组成, 使目的树种及早获得有利生存空间, 并保证其数量在林分中达到一定程度。在幼龄林后半期实行除伐, 保证幼林能正常成长。当林分进入速生期时则进行疏伐, 及时调整主要树种之间的矛盾, 达到促进保留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的目的。更新成熟前则需进行生长伐, 主要是加速林木直径和材积生长, 并促进林木大量结实, 为天然更新创造有利条件。森林培育是长期过程, 期间不可避免发生火灾、病虫害、人为破坏等众多不可预见情况, 需要随时根据林地卫生状况、林木健康水平, 进行卫生伐等类似作业, 及时促进森林健康水平提高, 保证天然林正向演替发展。

5 细化生产流程, 强化环节管理, 保证科学抚育作业

每一次抚育作业是一项小型的系统工程, 既要符合林学规律, 还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长期管理中, 塞罕坝形成了科学的生产流程, 即“批复方案→学习培训→伐前复核→施工打号→初步测算消耗蓄积→伐中指导→调整采伐木选择→再次测算消耗蓄积→林木采伐→原条造材→集材短运→木材归楞→入库销售→清理林地→伐后验收”。作业实施中, 要严格按生产流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注重伐前技术培训, 加强伐前复核, 及时伐中指导, 严肃伐后回测和验收, 必须按批复方案和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 严禁超面积、超蓄积采伐, 保证抚育项目任务顺利、科学完成。

6 加强森林保护, 全面森林监测, 研究、分析和推广天然林系统经营技术

抚育间伐作业完成后, 整个森林经营期还较长。因此, 在搞好森林管护、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的基础上, 应密切监测经营效果, 关注林木个体生长进展, 检查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程度, 检查保留木或幼树在抵抗大风、雪压、雷击、雨凇危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综合分析林分生长状况、抗灾能力、天然更新、生物多样性构成等多种指标, 研究、分析营建最佳天然林的技术措施及经营路线, 并进一步推广、示范科学营林, 促进林业事业有序发展, 有效保持生态系统稳定。■

间伐技术 篇2

林管处生产科:

我场依据林管处2011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作业设计(代施工方案)认真组织施工作业,现已完成该项目工作,现将施工情况汇报如下,请审查。

一、项目施工方法

1,我场将该项目以总体承包的方式交给承包人组织人工施工,林场派出工作组随施工单位跟班作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我场补贴一定施工费给承包方,承包方将所产木材收入一并计入施工费用,盈亏自负。

3,承包方主要施工工具为油锯和斧子,集材方法为人工集材和骡马集材;运输方法为汽运;销售方法为承包人自销。

二、施工技术要求

1,依据项目作业设计方案按要求设计施工,主要作业方式为透光伐和生态疏伐两种,分小班进行施工,勘界准确无误。

2,透光伐主要采取定株、间伐等措施,间密留疏、去劣留优,调整林分结构,并割除适量对林木生长有影响的灌木。对天然萌生的镞状柞树等阔叶杂林分,抚育后

使镞状生长林木变成单株,优化了林分结构,调整了树种组成,改善了林分环境。我场共计完成透光伐22个小班,面积691.3亩。采伐株树强度和蓄积强度均按设计要求执行。

3,生态疏伐主要伐除生长不良及过密的有害木、病死木、断梢木,为保留木创造生长空间;有利于培育复层异龄林和诱导灌草及其它树种侵入,形成复层混交林和乔灌草结合的立体森林结构。

三、施工管理

1,作业前,我场对施工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了三天的严格、详细的生产作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准许其施工作业。

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批复方案和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没有超面积、超蓄积采伐。

3,禁止施工作业人员带火进山,施工中没有发生野外用火行为,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

四、效果评价

1,对于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对伐除木实施全面清理,枝桠树头都按环山水平带和在集材道上覆盖,防止发生大面积水土流失。

2,采伐株树强度和蓄积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没有造成超限采伐。

3,部分交通不便的林区没有把伐除木清理下山,主要是成本太高、林路不通所致。

4,个别偏远林区采伐不到位,主要是成本高、工期紧的缘故。

5,施工时间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开始于2012年4月3日,结束于2012年5月31日。

森林抚育间伐方法与意义 篇3

关键词:森林;抚育;间伐;生态环境;影响

抚育间伐直接作用于林木,与环境同时影响林木的品质和生长。中国抚育间伐历史悠久,早在宋代便有记载。森林抚育是指从森林发生至森林主伐利用前一个龄级,所实施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和调整林木关系,旨在实现森林速生、优质、丰产的经营措施。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不同抚育方式、强度和频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对重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功能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以31块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样地为例,对不同抚育强度后侧柏林生长、林下植被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侧柏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林分蓄积生长均增加,不同抚育强度下单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和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宜采取强度抚育,较差立地条件宜采取中弱度抚育;侧柏林分经弱度、中度抚育后林下植物种类增加,经强度抚育后减少;不同强度抚育后林下植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增大后者对抚育强度更为敏感;林下灌草生物量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并随时间增加;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种间竞争程度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能够经受较强的人为干扰,差的立地条件受弱度干扰就会打破种间生长平衡。

1 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

(1)在幼龄林前半期,即林分开始郁闭后,为保证目的树种(或主要树种)不受非目的树种(或次要树种)和其他灌木的抑制而施行的采伐。主要目的是调整幼林的组成,使目的树种尽早获得有利的生育空间,保证其数量在林分中占据一定的比例。(2)除伐。透光伐以后,在幼龄林的后半期,即林分完全郁闭后,继续伐去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进一步调整幼林的组成,使主要树种在形成的新林中能占优势。此外,还应伐去主要树种中过密的、生长不良的林木,以保证幼林的正常发育成长。(3)幼龄林通过透光伐、除伐后,树种组成基本确定,林分进入速生时期。这时林木高生长最旺盛、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激剧。为调节主要树种之间的矛盾,达到促进保留木的生长,提高林分经济用材的质量和产量时采用疏伐。

2 森林抚育采伐的强度

(1)用材林抚育采伐:人工幼龄林透光伐去原有株数的25%~40%或蓄积量的10%~20%,天然幼龄林透光伐可伐去原有林分蓄积量的10~20%;人工中龄林疏伐(生长伐)可伐去原有株数的15%~30%或蓄积量的10%~20%,天然中龄林疏伐(生长伐)可伐去原有林分蓄积量的15%~30%。抚育采伐强度的确定,应掌握陡坡小于缓坡阳坡小于阴坡,山地小于平地的原则。每次采伐后林分郁闭度不得低于0.6,不得形成“天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原则上不实施抚育采伐。2防护林抚育采伐:人工幼龄林透光伐可伐去原有株数的(2)0%~30%或蓄积量的5%~15%,天然幼龄林透光伐可伐去原有林分蓄积量的5%~15%;人工中龄林疏伐(生长伐)可伐去原有株数的10%~25%或蓄积量的5%~15%,天然中龄林疏伐(生长伐)可伐去原有林分蓄积量的10%~20%。块状防护林抚育采伐后林分郁闭度保留在0.6以上,并不得降低其生态效益;带状防护林抚育采伐后林分疏透度保留在0.4以上,并保持原林带总体结构。对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形成分布不均的中幼林,可采取定株抚育采伐;对密度大,竞争激烈,林木出现挤压且结构不符合防护要求的林带,可进行株间间伐。(3)特种用途林抚育采伐:风景林按照森林美学原则,进行有利于调整森林结构的弱度抚育采伐;母树林、实验林按营建技术规定与要求进行抚育采伐。国防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环境保护林、自然保护区林原则上不进行抚育采伐。

3 森林抚育采伐的主要目的

(1)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天然幼林往往密度过大,分布不均。人工林虽按经营要求和树种特性配置密度,分布均匀,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缩小,并感到不足,及时抚育间伐,保持该年龄阶段的合理密度,未给留存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与此同时,可加速林下枯落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从而给林木创造较好的生长条件。(2)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由于抚育间伐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地下根系提高了活性,能更好地吸收养分与水分。树冠能得到舒展,产生适中的冠幅和叶面积,从而使林木得到较好的生长。尤其径生长随密度的降低而明显提高,这就可以大大缩短林木培育期限,早日到达工艺成熟规格要求。(3)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自然发展的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大量林木逐渐死亡,自动调整密度。然而在这种自然稀疏过程中,被淘汰的个体未必都是劣质材,保留者也并非干形都良好。因此,应通过抚育间伐,有目的地选择保留木,用人工选优代替自然选择,这样可以提高林木质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木材利用率。

浅析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点 篇4

目前将中幼林的抚育间伐分为透光抚育 (透光伐) 和生长抚育 (生长伐) 。

1 透光抚育

一般在幼林内进行。对于混交林, 主要是砍去非目的树种和压制幼树生长的灌木, 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对于纯林, 主要是间密留稀, 留优去劣。

1.1 透光抚育的对象

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灌木、藤本、高大的草本植物;在纯林或混交林中, 主要树种幼林密度过大, 树冠相互交错重叠、树干纤细、生长落后、干形不良的植株;实生起源的主要树种数量已达营林要求, 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在萌芽更新的林分中, 萌条丛生, 择优而留, 伐去其它多余萌条;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已获成功的间伐迹地或林冠下造林, 新的幼林已经长成, 需要砍除上层老龄过熟木, 以解放下层新一代的目的树种。

1.2 透光抚育的方法

全面抚育:在主要树种占优势且分布均匀时使用。全部林地上将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按一定强度普遍砍除。

团状抚育:主要树种的幼树在林地上分布不均匀, 数量又不多的情况下使用。抚育仅在有主要树种的群团内进行, 砍除那些抑制主要树种幼树生长的次要树种, 无主要树种幼树的地方则不进行抚育。

带状抚育:将林地分成若干带, 在带内进行抚育, 保留主要树种, 清除次要树种, 带宽1.0-2.0m;间隔带为3.0-4.0m, 间隔带不进行抚育。在进行带状抚育时, 应考虑当地的气候与地形条件, 以决定带的方向。一般在缓坡及平地, 可南北向设带, 使幼林能获得较多的光照, 利于林木生长;在气候条件恶劣, 土壤干燥地区宜东西向;在经常有大风的地区, 应与主风向垂直, 以防风倒或树干偏斜。在山坡陡坡, 带的方向与等高线平行, 以利于水土保持。

1.3 透光抚育的时间、次数

夏初, 当落叶的非目的树种处于春稍已经长成, 叶片完全展开的物候阶段, 此时进行透光抚育最佳, 可降低伐根萌芽能力。由于冬季幼树枝条较脆, 间伐上层木时易碰断保留木, 因此冬季间伐效果最差。

一般, 根据次要树种的萌芽状况确定重复次数, 每隔2~3年或3~5年再进行1~2次透光抚育。

2 生长抚育

幼林经透光抚育, 进入壮龄林阶段后, 应进行生长抚育, 或称疏伐。其主要任务是林分自壮龄后至成熟主伐利用前的一个时期内, 为了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 不断调整林分密度, 使保留木得以良好生长, 并提高木材质量, 缩短成材期, 实现优质、丰产的目的。生长抚育的方法如下:

下层疏伐法:人工林纯林或混交林常采用此法。首先砍伐处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的被压木、濒死木和枯立木, 即砍伐在自然稀疏过程中行将被淘汰的林木。

上层疏伐法:适用于阔叶树种混交林, 不适用于针叶纯林。主要砍伐林冠上层的林木。砍伐冠幅过于庞大、分杈多节、经济价值低、干形不良、无培养前途的上层林木。

综合疏伐法:此法综合了下层疏伐和上层疏伐的特点, 可从林木上层和下层选择采伐木。采伐强度有很大伸缩性, 疏伐后形成的大、中、小林木都能接受到充足的阳光, 形成多级郁闭。此法不适用于人工纯林, 但人工混交林均可采用。

机械疏伐法:实施间伐时, 间隔一定距离, 机械的确定砍伐木。此法基本上不考虑林木的分级和品质的优劣, 事先确定砍伐株行距后, 不论林木大小统统伐除。当人工幼林初植密度过大, 个体分化尚不明显, 林分显得过密时, 可考虑采用隔行隔株间伐。

3 间伐木的选择

在选择间伐木时,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 淘汰部分低价值的树种

在混交林中, 保留经济价值高和实生起源的目的树种是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但非目的树种有符合下列条件的应酌情保留:若生长不好的主要树种和生长好的非目的树种彼此影响, 则应去前者, 而保留后者;若因非目的树种的伐去, 造成林中空地, 引起禾本科杂草的滋生和土壤干燥, 应适当保留;为了改良土壤, 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纯林中生长的阔叶非目的树种, 应适当保留, 力求维持混交林状态;对培育木干形生长好有利辅助木, 应保留。

3.2 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

为提高森林的生产率和木材质量, 应保留生长快、高大、圆满通直、无节或少节、树冠发育良好的林木;而应砍去双杈木、多梢木、大肚木、老狼木及弯曲、多节、偏冠、尖削度大、生长慢等品质低劣和生长势弱的林木。但因伐除这些林木而造成林中空地与其它不良后果时, 则应适当保留。

3.3 伐除对森林环境卫生有碍的林木

将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尽快除去, 凡枯梢、干部受伤、枝叶稀疏、枯黄或凋落立木, 应适当砍掉。

3.4 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给在森林中生活的益鸟和益兽提供生息繁殖场所, 应保留一些有洞穴但没有感器式传染性病害的林木, 以及筑有巢穴的林木。对于林下的下木及灌木应尽量保留, 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和转换。

摘要: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幼林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 调整林分密度, 优化林分结构, 促进林木生长, 加速森林资源培育, 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景观等多种效益的有效措施。结合工作实际, 针对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1]谭学锋.完善管理措施促进抚育间伐开展[J].广西林业, 1994, 3.

[2]石书田.对抚育间伐的几点看法[J].新疆林业.

间伐技术 篇5

摘 要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的森林资源也受到影响。为了加快我国林业的发展和建设,优化林木的分布结构,调整森林的郁闭度,改善林木的生态环境,有必要对中幼林采取抚育间伐措施。基于此,对中幼林中抚育间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幼林;抚育间伐;问题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083-02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影响森林可持续发展,我国中幼林资源质量较差,生产力随之不断的下降,经济效益低,林分质量不合格。为了加快我国林业的发展、建设,改善这种不利的形势,优化林木分布结构,改善我国林木的生态环境,有必要对中幼林进行合理和强度适中的抚育间伐,但我国中幼林的抚育间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

1 抚育间伐的重要意义

1.1 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天然中幼林的密度往往较大,林木分布不均匀。人工林的密度相对合理,分布均匀,但随着时间的增长,林木单株营养空间较少,植株间营养竞争厉害,及时的进行抚育间伐,保持其合理的密度,给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促进林下凋落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为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1.2 促进林木的生长,缩短培育期

中幼林的抚育间伐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促进植物根系活动,提高吸收水分与养分的有效率。植株的树冠也能得到舒展,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林木的胸径生长随着密度的降低会显著提高,这样可缩短林木的培育期[2]。

1.3 提高林分质量

自然发展的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大量林木逐渐死亡,自动调整密度。然而在这种自然稀疏过程中,被淘汰的个体未必都材质劣,保留木也并非干形都良好。因此,应通过抚育间伐,有目的地选择保留木,用人工选优代替自然选择,这样可以提高林分质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木材利用率。

2 中幼林抚育间伐存在的若干问题

2.1 木材市场效益

林木的密度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质量。中幼林抚育间伐要求对林木下层进行疏伐,坚持“留大砍小、留优去劣”的原则,由于中幼林的林分,生长势旺盛,树冠恢复较快,营养空间的充足,可提高林木的胸径、材积生长量,可加大抚育间伐的强度,故一般抚育间伐砍下来的树种胸径较小,材质可能稍微差点。由于中幼林间伐本身存在的缺陷性,使间伐下的林木在市场销售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3]。在木材市场中,主伐木的价格及销量远高于间伐木。这就迫使间伐木的销售单位采取一些优惠措施,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和林场的经济收入,进而影响抚育间伐在林场中的开展,间接影响了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

2.2 间伐质量的影响

中幼林的抚育间伐程度及质量控制往往不到位,往往影响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或造成间伐林分质量不合格。在间伐的过程中,对间伐工作质量和管理的忽视,使间伐人员出现偷工减料,没有严格要求按照抚育间伐的原则、计划及标准进行疏伐的现象。甚至在抚育间伐的实际工作中,林场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背弃“留大砍小、留优去劣”的原则,砍掉胸径、材积较好的林木,对我国森林林木资源开启掠夺式采伐。抚育间伐工作要求在每个伐木区设置专业的监督人员,以便监督改正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形及不正当或违章的行为,且要求在间伐工作的后期,进行竣工验收。这些要求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都没有很好地遵守,且间伐人员只是根据间伐设计员对林木中的标号来开展工作,间伐设计员一般不按照间伐程序对林木进行标号,这就给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难度。由于我国中幼林抚育间伐质量较差,直接导致我国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不能有效开展[4]。

2.3 优惠政策落实度差

我国多地区提出中幼林抚育间伐的相关优惠政策,如积极开展筹集资金扶持改善中幼林抚育间伐的政策,对中幼林抚育间伐经营体系政策的建立和完善,减少对中幼林抚育间伐税收的征收,对中幼林抚育间伐实行单独列项管理等措施。出台这些政策是为了提高林场和林农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的积极性。但在这些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这些政策并没有落实到实处,一些林农及林场不能了解和认识相关政策,意识不到其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这为我国中幼林抚育间伐优惠政策的落实增加了难度,造成林农和林场开展抚育间伐工作难度增加。

2.4 开展抚育间伐不及时

在实际的抚育间伐实施过程中,存在抚育间伐开展不及时,造成大部分中幼林林分下降,林分郁闭度过大,林分分化严重,造成林木的生长势减弱,形成“小老头树”“麻杆树”。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森林可持续资源的发展,极大的浪费林地资源及人力、物力和财力。

2.5 森林抚育经营的投入不足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只有造林资金,而没有森林经营抚育的投入,只有“生孩子”的钱,没有“养孩子”的钱,使得“三分造七分管”几乎成了一句空话。据调查,我国森林抚育成本约需2 370元/hm2,有些地区甚至高达4 500元/hm2,现在的补贴标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6 森林抚育经营的思想不够明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抚育经营公益林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相应的关系、体制和机制没有完全理顺。如果说是公益林,不能全部享受公益政策保障;如果说是商品林,又不能按市场规律去运作,这就给林业生产经营者带来了困扰,也成为森林抚育经营的障碍。

3 结语

为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应对我国中幼林实施合理的抚育间伐措施。通过提高抚育间伐的质量、设计、投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等,优化我国林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分结构,实现2020年林业“双增”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春明.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分生长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

[2]董晶.浅析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6-57.

[3]郭明丽,查福恩.中幼林抚育间伐若干问题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0(14):78-79.

[4]谭学锋.完善管理措施促进抚育间伐开展[J].广西林业,1994(3):23-25.

间伐技术 篇6

1 抚育间伐开始期的确定

间伐开始期直接影响着林木的生长, 过早或过晚都会对林木产生不利影响。因为, 过早的开始期, 所得的间伐木不仅利用价值不高还会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而过晚的开始期, 会使得林分密度过大, 根系相互挤压, 造成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 影响到林木的生长。

对于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开始期的确定, 本文以吕梁山林区克城林场为例, 样地海拔500 m~1400 m, 下界与居民区及农耕地相接, 人为破坏严重。土壤为黄土母质, 厚度48 cm, 腐殖质层厚度17 cm, 腐殖质含量35.40%, 土壤侵蚀度3%~10%, pH值7.50左右, 石砾含量30%以下。天然降水量年均500mm~560 mm左右, 位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7℃, 极端最高温36.4℃, 极端最低温-23.2℃。通过随机选取样地中50株幼树, 测量其胸径及树高等参数, 最后选取所测量对象中生长状况良好的20株落叶松林木作实验样品。实验证明, 落叶松人工林开始间伐抚育应选定在9.0 a~15 a之间, 再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选择15 a为最佳时间。

2 抚育间伐间隔期的确定

间伐间隔时间, 主要是通过间伐后林木的生长量重新下降的程度及其间隔时间来进行定位。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为确定抚育间伐的间隔期, 将实验林场的15 a生落叶松按照一定的株数比和间伐强度抚育, 并长期综合分析其生长过程的胸径和材积情况。通过探讨分析, 由于该林区交通较方便, 可以通过间伐强度小、间隔期短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进而确定落叶松人工林经初次抚育间伐后的间隔期最好选取的时间为5.0 a。

3 抚育间伐强度的确定

通过实验证明, 间伐强度对于留存林木的干型发育情况和林分生长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间伐强度过大, 容易出现因林分突然曝光从而使得留存木不能适应外界新的生长环境而破坏整个丛林的生长概况。因为, 强度过大会使得林分不能充分利用外界的生产能力, 并显著降低抚育间伐的效果。同时, 强度过小、抚育间伐时间太短, 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抚育间伐作用,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所以, 安排合理的间伐强度对有效地培育人工林具有深远的意义。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根据落叶松人工林胸径与冠幅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 通过最小二乘法总结出冠幅直径和胸径的回归方程:

Y^=0·953 3+0·118x+0·001 3 x 2, …… (1)

式中:x为胸径 (cm) ;Y^为冠径 (m) 。

可以根据此方程算出落叶松的不同胸径、冠幅径的理论值, 从而以此推测出不同径级林木树冠直径, 进而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落叶松所需的营养面积, 最终为确定人工落叶松林在不同的胸径范围应该保留的单位理论株数提供可靠依据。

营养面积计算公式:

S=πY^/22, …… (2)

式中:S为营养面积 (m2) ;Y^为冠径 (m) 。

4 抚育间伐木数量的确定

采伐木数量的选择与确定最好在抚育间伐前进行, 应以“去除劣质木保留优质木”为伐木的基本原则, 当在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对所需采伐的树木进行选择时, 最好采用将三四株Ⅰ级木构成一个小群落的方法, 因为林木分布很不均匀,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抚育质量。此外, 由于人工林的林木分布相对平整, 从以往的探索分析可知, 如果林木呈正三角形分布时, 可以使林木的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最优化。鉴于此,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在人工落叶松林的抚育间伐过程中, 使用三角形选树法。

该方法具体描述为, 根据计算公式:L=…… (3)

式中:H为树高 (m) ;D1为冠幅 (m) ;D2为胸径 (m) ;L为株距 (m) 。正三角形的边长选用所得的保留木的标准株距, 从应间伐林分的一端选出应该保留的1株优势木, 作为第一个正三角形的基点树, 然后从这个基点树的附近, 按标准株距来确定构成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其他两株优势木作为保留木。对在三角形内的劣势木进行标号, 并作为最终采伐木。以此类推, 不断向周围扩大确定三角形保留树的实际范围, 同时对非保留树木迅速进行标号处理。

5 抚育间伐方法的确定

相关数据表明, 当前国内外采用的抚育间伐方法种类繁多, 但总的来说主要分为:综合抚育间伐、上层抚育间伐和下层抚育间伐三种。而其中下层抚育间伐方法的使用较为普遍, 也比较合理、可行。所谓下层抚育间伐, 主要是根据具体落叶林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 去掉不良林木而保留状况优良的林木, 对整个林区做出合理的调整。该法在进行间伐前, 根据预定的间伐强度将相关林分, 逐行机械地每隔一定株数采伐一株, 使保留木都能占有一定的营养面积, 并在林内呈均匀分布。同时, 采伐林木期间必须本着三砍三留的原则。下层抚育间伐具有灵活性大、作业简便、出材量高等优点, 且能有效控制间伐强度, 保证抚育质量, 如果事先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更能保证作业质量。该方法适于冬季作业。

5 结语

综上所述, 实验数据证明抚育间伐既能够提高单株木材材积的生长和林分的平均直径, 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林分的接受日照程度, 所以幼龄林抚育间伐应该是人工林抚育的发展趋势, 要不断加快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势头, 从而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到实践场面来。

本文通过实验最终确定最适间伐开始年限为15a;经首次间伐后, 二次间伐的间隔期为5.0 a, 并且此时林分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状况达到峰值。同时, 通过冠幅直径和胸径的回归方程来算出理论间伐强度时, 还应该考虑到各种实际因素,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间伐强度。此外, 还将三角形选树法引入到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中来, 从而确保保留树分布均匀以及林相优美, 还能够提高林分对日照的有效利用率, 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蓄积量和木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家军, 张海涛.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主要技术指标及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 (04) .

[2]王启美.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日本落叶松生长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09) .

[3]姜生伟.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动态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4]周雪松.人工幼林的抚育间伐[J].中国林业, 2009 (07) .

[5]杨立国, 王文明, 刘红润.抚育间伐措施对天然林的影响概述[J].林业科技情报, 2009 (02) .

间伐技术 篇7

关键词:杨树,间伐与修枝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安徽马鞍山,金家庄区,小黄洲

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小黄洲自1998年平垸行洪后, 可利用土地逾666.67 hm2, 发展杨树种植在发挥生态防护效益的同时, 还可以为胶合板厂和纤维板厂提供原料。小黄洲前期杨树品种混杂、部分地块造林密度偏大、经营管理粗放、普遍没有开展间伐与修枝, 致使林分质量不高、蓄积生长量很低, 如果能够把杨树作为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首选树种, 加强对现有杨树林分的间伐与修枝, 定向培养高干、大径级、圆满、无节的优质胶合板材, 可以显著提高林农收益。

1 项目背景

小黄洲隶属于马鞍山市金家庄区, 地处长江下游, 属江中沉积洲, 面积9.6 km2。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后, 根据国务院关于长江平垸泄洪的部署, 将小黄洲定为“平垸行洪区”。1999年, 市政府组织对小黄洲居民进行了整体搬迁。小黄洲江水环绕, 洲内自然湖泊、水系纵横, 自然条件优越。自2002年起, 金家庄区政府、小黄洲管委会根据国家政策, 征得省林业厅同意后, 在国家限定的“平垸行洪区”政策和法律允许的框架下, 通过公开发包的方式, 组织承包商利用闲置土地成片种植意杨林。目前, 小黄洲已引进投资承包商17个, 几年来共投入资金1 000万元, 初步营造出绿色生态岛的形象。其中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被马鞍山市农委列为马鞍山市六大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杨树是强阳性树种, 每年从主干上萌发的侧枝都比较集中, 基本上呈轮生状, 生长旺盛。侧枝上萌发的叶子主要集中在末级侧枝的前部, 其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既要供给枝条自身生长, 又要供给主干生长。随着杨树年龄的增长, 当下部侧枝叶子接受到的光量减少、光合作用的产物少于枝条自身生长所消耗的数量时, 这类枝条就成为净消耗性枝条, 会影响树木主干的生长。虽然树木可以通过自然整枝来减少净消耗性枝条, 但却在主干上形成数量众多的死节。对低密度的杨树林或窄带状杨树, 尤其是南方型杨树品种, 由于林缘效应, 枝条生长旺盛, 极易形成“卡脖子”大枝, 抑制其上部主干的直径生长, 形成尖削度很大的木材, 其中可作为优质胶合板材的比例很低[1,2]。

对杨树进行及时、合理的修枝, 可以直接除去下部净消耗性枝条而不形成过多的死节, 可以防止出现“卡脖子”大枝, 形成合理的枝条结构和冠高比, 合理调节树体营养的再分配, 提高主干的生长量、圆满度、质量和出材率, 生产更多的高干、圆满、大径级、无死节良材, 提高杨树的经济效益。杨树修枝所生产的枝条还可作为纤维板材原料或燃料。此外, 杨树修枝还有利于提高其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3,4]。

2010年金家庄区与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在小黄洲上共同进行“杨树间伐与修枝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目前, 洲上栽植有666.67 hm2杨树林, 如果全洲速生丰产林全部实施杨树间伐与修枝技术, 达到促进林木快速高生长和粗生长, 培育出高质量的“无节良材”, 提高木材的出材率, 多于普通林木出材率30%以上, 那么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另外, 实施项目还可以点带面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使所有种植大户自发的组织对杨树进行间伐与修枝, 增加经济收益, 提高林木的生长势头, 充分发挥了林木的生态效益。

3 项目建设情况

(1) 项目实施地点在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小黄洲, 项目实施面积666.67 hm2 (其中建设推广示范林33.33 hm2) 。

(2) 技术方案。 (1) 间伐。造林密度在1 215株以上, 间伐强度在75%左右, 即先隔1行间伐1行, 再隔1列间伐1列;造林密度765~1 200株/hm2, 间伐强度在50%左右, 即隔1行间伐1行;造林密度600~750株/hm2, 间伐强度在25%左右, 即1行全保留, 与其相邻的行隔1株间伐1株;造林密度在600株/hm2以下, 主要间伐衰弱木、下层木等, 林分密度控制在420~480株/hm2。 (2) 修枝。结合安徽省杨树修枝技术要点开展工作;选用先进的修枝工具;开展杨树修枝技术培训。组织了培训班, 聘请省林业技术专家现场培训指导;选择33.33 hm2作为杨树间伐与修枝示范林, 选取0.67hm2试验林开展杨树间伐与修枝对比试验, 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经营类型的片林杨树在间伐与修枝上进行对比, 以分析间伐与修枝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果。

4 项目实施对杨树经济效益的影响

实施“杨树间伐与修枝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可以防止出现“卡脖子”大枝, 形成合理的枝条结构和冠高比, 合理调节树体营养的再分配, 提高主干的生长量、圆满度、质量和出材率, 生产更多的高干、圆满、大径级、无死节良材, 提高杨树的经济效益[5]。杨树修枝所生产的枝条还可作为纤维板材原料或燃料。此外, 杨树修枝还有利于提高其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

马鞍山市雨山区的一位林业生产者早在2003年就与安徽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进行合作, 2010年进行测量对比后得出:没有修枝的对照林的枝下高仅3 m, 而修枝林分提高到了7 m;没有间伐的对照林的平均胸径仅为14.4 cm, 而间伐的提高到19.7 cm, 净增5.3 cm, 增幅达36.8%;单株材积由0.081 0 m3提高到0.187 1 m3, 增幅达131.0%;平均材积由67.554 m3/hm2提高到78.021 m3/hm2, 增幅达15.5%, 如果加上间伐蓄积22.851 m3/hm2, 则增幅达49.3%。如果小黄洲全面实施“杨树间伐与修枝技术推广示范项目”, 会为种植大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 平均增收在30%以上。

参考文献

[1]侯万伟, 樊军锋, 张小娟, 等.杨树RAMP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华北农学报, 2008, 23 (B10) :217-219.

[2]张旭东, 蔡庆华.长江干流季节性水淹滩地杨树生长规律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 1999, 14 (3) :322-326.

[3]吴志明, 白薏鲟.速生丰产杨树林的栽培和养护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4) :240-242.

[4]石磊.杨树速成丰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中华民居:学术刊, 2010 (12) :456.

杉木密度间伐试验 篇8

杉木密度间伐试验是在杉木林密度试验和间伐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杉木密度试验是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径材的影响;杉木间伐试验是研究间伐对产量和径材的影响, 是在种植密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的;而杉木密度间伐试验是两者的综合试验。

Pienaar等[2]都已经研究过林分断面积与间伐强度的不同之间的关系, 这次试验, 对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 不同规格商品材与间伐的关系, 和经过数次间伐后, 林分段面积的分布规律。因此, 这次试验把23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作为基地, 研究杉木在不同初始密度与立地的情况下, 林分断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间伐的关系以及间伐和不同规格用材生产的关系, 以完善杉木定向培育技术, 满足市场对不同径材的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选在位于沙口县富口镇富口村的试验林内, 地处于北纬26度, 东经117度, 海拔171m, 低山, 母岩是砂页岩。气候温暖湿润, 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 年平均降水量1662mm, 年平均蒸发量1490mm, 属地带性低山丘陵红壤类型。

1.2 试验方法

把全部的试验林按不同的密度平均分为10个小组, 即A, B, C, D, E, A1, B1, C1, D1, E1组, 其中A, B, C, D, E组处于同一立地, A, A1组为100株/600平方米, B, B1为200株/600平方米, C, C1为300株/600平方米, D, D1为400株/600平方米, E, E1为600株/600平方米, 为了得到在各种条件都不同的情况下, 杉木的密度, 间伐, 立地条件之间的影响,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 以密度管理线0.5为标准进行间伐, 间伐后的密度与原始密度相似的小组对比, 比如, 原始密度300株的C小组, 和同一立地的原始密度600株的E小组经过间伐后保留的300株, 或和同一立地原始密度400株的D, D1小组经过间伐后保留的300株进行比较, 在进行间伐过程中, 只保留A组的原始密度, 其他的小组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采伐。

1.3 结果与结论

这次试验把试验区分成了10个小组, A, B, C, D, E小组又在同一立地条件下, 所以, 把这五个组归为一大组进行研究比较, 数据显示在表1。

由表1可得出以下结论:

1.3.1 由表一可看出, 在E组, 12年生的杉木由584株间伐到了396株, 其优势高是7.3, 与原始密度就为389株的D组的优势高为7.9, 之间的差别不大, 所以, 可得出结论,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 间伐后的林分和原始密度基本相同的没有间伐过的林分的优势高基本相同[5], 间伐对优势高的影响不大。

1.3.2 有表1可看出, C组的11年生杉木, 经过了两次间伐, 到1995年测量的时候, 密度为209株, 它的蓄积量为281.3平方米, 比没有经过一次间伐的原始密度就为206株的B组的蓄积量298.3平方米少了17平方米, 由此, 可得出结论:在同一立地条件下, 原始密度的林分蓄积量, 一般高于经过间伐后得到的相同密度的林分蓄积量。

1.3.3 由表1可看出, 1997年测量D组的98株杉木, 所得到的平均胸径为16.8cm, 与E组的经过四次间伐后, 得到的102株的杉木的平均胸径15.8cm基本相同, 但是和没有经过间伐的原始密度为101株的A组的20.1cm相比, 少了四五厘米。可见, 经过间伐后的林分比密度基本相同的没有经过间伐的林分的平均胸径要小。

这次试验中的A1, B1, C1, D1, E1小组不在同一立地条件上, 所以这五组归为一大组进行研究, 所得数据, 如图2所示:

由图2可得出以下结论:

由图2可见, 林分断面积随树龄的不断增大而不断的增大, 不同小组的林分是在不同的间伐程度下, 在相同的树龄下测量的, 所以, 在第一次间伐林分后, 所得的木材是小木材居多;随着间伐次数的越来越多, 树龄也在不停的增加, 林分段面积也会越来越大[1], 这样所得到的中、大木材的数量也在慢慢的增多, 但是从来不被间伐的保留木则多为大木材。

2 结束语

本次试验选用的23年生杉木林, 经过多年的研究记录, 终于得出了数条结论: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和人工林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林分断面积与是否间伐没有关系;16年内, 未间伐林分的枝下高一般低于间伐林分的枝下高。在11--16年内, 未间伐林分的冠幅一般高于间伐林分的冠幅。在立地指数>16的杉木宜林地, 就可以采用高密度造林, 多次间伐的方法, 生产出不同规格的用材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提高林分累积断面积的生长量;间伐次数越多, 木材径阶也越大, 没有间伐的保留木大多是大径材。想要培育大径材林木, 应该在立地条件好的地区低密度造林。立地指数<14的杉木林, 对林分断面积其主要作用的是立地质量, 而并非间伐, 间伐在林分断面积生长方面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在立地条件差的杉木林中, 如果不介意培育的时间长短, 可采取低密度种植方式, 用来获得小径材。

在杉木的成长过程中, 立地质量、间伐和原始种植密度是影响林分断面积的重要因素。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 立地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如果在立地指数为20的杉木宜林地种植, 种植的初始密度为1800株/hm2为佳, 在树龄为10年间, 间伐一次即可, 保留杉木树控制在1100株/hm2左右, 也可不间伐, 但初始密度要控制在1005株/hm2左右为宜;在立地指数为18的杉木宜林地种植, 种植的初始密度以2100-2505株/hm2为最佳, 在经过1, 2次的间伐后, 保留到1200株/hm2左右, 在树龄9-14年间即可进行[4]。

这次试验研究, 弥补了市场杉木培育技术理论指导的空缺,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以后的杉木种植, 可以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 可用不同经营模式, 来进行定向培育。如果市场缺乏中小径材, 可采用高密度的经营方式;如果市场需要大量的大径材, 可以采用低密度的经营方式;当然, 如果两者皆需求, 则可以采用高密度的种植方式, 低密度的管理方式。这样不仅对宜林地进行了合理的利用, 也满足了市场的不同需求。

摘要:对23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进行了数次的间伐试验, 结果显示: (1) 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和人工林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林分段面积与是否间伐没有关系; (2) 16年内, 间伐林分的枝下高一般低于未间伐林分的枝下高。在11-16年内, 间伐林分的冠幅一般大于未间伐林分的冠幅; (3) 在立地指数>16的杉木宜林地, 就可以采用高密度造林, 多次间伐的方法, 生产出不同规格的用材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提高林分累积断面积的生长量; (4) 间伐次数越多, 木材径阶也越大, 间伐后的杉木大多是大径材; (5) 想要培育大径材林木, 应该在立地条件好的林地低密度造林。

关键词:杉木,密度,间伐

参考文献

[1]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何彩云, 童书振.杉木密度间伐试验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效应[J].林业科学研究, 2010.6-12.

[2]Pienaar L V.Shiver B D.An analysis and models of basal eLren growth in45·year-old unthinned and thinned slash pine plantation plots[J].Forest Science, 1984.933-942.

[3]童书振, 张建国, 罗红艳, 罗云伍.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J].林业科学, 2000.36.

[4]叶功富, 涂育合, 廖祖辉.福建山地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 2006.20.

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分析 篇9

1 森林抚育间伐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认知不足

在进行森林培育的过程中, 很多工作人员对抚育间伐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导致抚育间伐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好。具体的表现有两方面:一是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只注重砍伐而轻视培育, 认为抚育间伐工作只是为了加大木材的生产量, 而且在具体的砍伐过程中没有目的性、保护性和科学性可言, 只是在乱砍乱伐, 忽视其培育, 很容易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二是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片面性非常严重, 只注重抚育间伐带来的经济利益益, 没有很好地将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融合在一起, 未能做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

1.2 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理论知识薄弱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森林抚育间伐没有什么理论依据可言, 不同地域、不同林区、不同树种, 他们的抚育间伐方式是不同的。但由于理论基础薄弱, 实践经验不足, 很难把握好抚育间伐的程度。同时,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间伐标准, 因此在间伐的强度、次数和方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最后, 在间伐的评价上也不够完善, 需要进一步进行细化和健全。

1.3 对森林抚育间伐措施的投资不足导致抚育不达标

在具体的森林抚育间伐过程中, 经常会发现一些为了减少基金的投入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 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投入资金, 往往导致林木抚育不到位, 出现透光抚育和低质林改造。如果投入的资金量过少, 会严重影响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质量。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导师指导工作, 在砍伐过程中经常违背砍伐的原则, 即采小留大, 采坏留好[2]。这样就和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不相符甚至背道而驰, 对林木生长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1.4 森林区划分不到位

在进行抚育间伐的过程中, 经常出现不合理划分或者划分错误的现象, 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抚育间伐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 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 主要负责经济效益;禁伐林, 主要为了保证生态平衡, 实现可持续发展。划分不妥时经常会出现原本属于商品林的林木划分到禁伐林中, 导致一些资源的砍伐利用受到一定的阻碍, 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如果一些原本属于禁伐林的林木划分到商品林, 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森林生态的平衡。其二, 林分方面。对于林分而言, 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抚育工作, 但往往由于政府政策的落后导致抚育不够及时,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林木的生长, 从而使整个森林结构遭到破坏, 合理性严重受到影响, 使树木的生长量大大降低。

2 提高森林抚育间伐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人们对抚育间伐的认知

对于森林的培育工作来说, 抚育间伐是非常重要的。而提高人们对于抚育间伐的认知, 让人们走出抚育间伐的误区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一种以抚育为根本的意识, 间伐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可以很好地促进森林的抚育工作。在进行抚育间伐的过程中, 一定要科学合理而不能盲目随意地进行砍伐, 及时砍伐一些死亡的、枯败的、病态的和一些生长过慢的树木, 将这些树木砍伐之后, 增加森林透光率, 减少营养、水分的流失, 有效加快健康树木的生长[3]。同时, 在进行森林抚育间伐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生态效益放到第一位, 只有生态效益得到保证, 才能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大投资力度, 实施分类管理

在进行森林培育的过程中, 加大对抚育间伐的投资力度, 一定要按照具体的抚育面积进行拨款, 拨付的费用要充足, 才可以有效地保证抚育质量, 并要充分利用抚育间伐工作中砍伐的一些质量差、体积小的木材。与此同此, 要提高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将新型的实验理论应用在具体工作中, 以有效增加新理论的可操作性。对于指导人员也应进行一定的教育, 一定要加深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后就是林分划分上一定要科学合理, 根据林木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 很好地区分商品林、禁伐林和公益林, 实行全面的分类经营管理[4]。

3 结语

抚育间伐工作对于森林培育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会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对于抚育间伐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 抚育间伐的理论不够完善有待研究, 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资金不足而未能达到抚育效果, 林分划分混乱、不够合理等。但是, 可以通过加强人们对抚育间伐的认知, 加强抚育间伐实践理论的研究, 不断完善抚育间伐的评价体系, 加大对抚育间伐的投资力度, 实行全面的分类经营管理等措施, 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抚育间伐的工作质量, 从而推动林业的发展, 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 使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充分地结合起来, 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伊焕, 王安军, 滕博.浅谈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J].科技风, 201 (215) :61.

[2]乐能生.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讨[J].低碳世界, 201 (612) :250-251.

[3]陈宏鹏.试论森林抚育间伐相关问题[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 (48) :20.

间伐技术 篇10

关键词:杉木;修枝;间伐;林木生长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121-02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具有生长迅速、产量高等特点,能适应干旱贫瘠的生境,在中国南方林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福建省是中国杉木主产区,杉木人工林面积大,但总体林分质量不高,单位面积产量低。程朝阳、陈孝丑等曾对杉木幼林不同修枝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2-3],认为高强度的修枝不利于杉木的生长,但能提高木材质量。郑婴[4]对20年生的杉木研究表明,间伐能提高杉木的生长。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对中龄林修枝和间伐试验,研究二者作用下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为科学培育杉木速生优质材提供参考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安溪县白濑乡上格村7-3小班,东经118°2′44″,北纬25°17′11″,海拔310~425m,坡度24°,Ⅲ类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年均温19.5℃,年均降水量1 800mm,无霜期330d。山地红壤为主,少有黄红壤,土层较厚。前作为马尾松纯林。

2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林分营造于1995年2月,初植密度2 505株·hm-2,杉木用苗为省洋口国有林场第一代种子园良种。造林后第1、2年各抚育锄草2次、追肥1次,第3、4年各进行抚育劈草2次,2009年进行一次修枝和间伐。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间伐(保留密度为1 305株·hm-2)、修枝(强度为树干高度的40%)、间伐+修枝(保留密度为1 305株·hm-2、修枝强度为树干高度的40%),并且以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间伐对象为被压木、生长不良、弯曲、结巴多的个体。2016年2月进行样地调查,在林分中部,在同一等高线上,每个处理各设置3个样地。样地规格为20m×20m,样地内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树高、胸径。杉木单株立木材积估算[5]:V=0.00005877042D1.9699831H0.89646157。

3 结果与分析

3.1 修枝和间伐对杉木树高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杉木的树高以间伐+修枝处理的最高,为14.5m,比对照高出9.8%,其次是间伐处理为14.3m。通过方差分析可知,间伐+修枝、间伐与修枝、对照的差异极显著,修枝的处理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只进行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不明显,间伐能明显促进高生长,但如果修枝与间伐相结合,一样能促进杉木的高生长。

3.2 修枝和间伐对杉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杉木的胸径同样是以间伐+修枝的处理为最大,达到17.7cm,比对照高出13.5%;间伐处理的效应是对照的111.5%,达到17.4cm;单单进行修枝处理,平均胸径为对照的99.4%,说明修枝可能引起抑制杉木径生长。通过方差分析可知,修枝与对照胸径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修枝与对杉木的生长影响不大;修枝+间伐处理、间伐处理与对照处理胸径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间伐+修枝处理与间伐处理胸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间伐对杉木的径生长影响明显,修枝可能对杉木的径生长影响产生抑制作用,但修枝与间伐相结合,可以促进杉木的径生长。

3.3 修枝和间伐对杉木材积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杉木单株材积最好的为间伐+修枝,达到0.185 7m3,比对照的高出39.5%,其次是间伐、修枝,对照最小。方差分析可知,修枝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修枝+间伐与间伐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见,修枝对杉木中龄林的影响还未得到体现,间伐能有效促进杉木高径生长,提高单株材积;修枝与间伐相结合,能明显地提高林木蓄积,可作为培育杉木优质大径材的措施之一。

3.4 修枝和间伐对杉木质量的影响 中大径材在林分中的比例是林分质量的重要表现。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杉木径阶分布的影响较大。其中以间伐+修枝处理的中大径材含量最高,两者合计达57.5%;其次是间伐处理,中大径材含量占到53.6%,修枝处理的中大径材含量也有44.9%。从表2还可以得出,修枝处理能有效改善林分质量,与对照区对比,小径材减少了8.2%。这说明,间伐是提高林分质量的重要措施,间伐与修枝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大径材的比例。因此,间伐+修枝可以作为培育杉木优质材,特别是无节材的有效手段。

4 结论与讨论

(1)通过对21a生的杉木试验林调查分析表明,间伐+修枝能明显促进杉木的高径生长,树高、平均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4.5m、17.7cm和0.185 7m3,比对照的分别高出9.8%、13.5%和39.5%。因此,间伐且修枝可以作为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措施选择。

(2)仅仅对杉木进行修枝处理(强度为树干高度的40%),对杉木的高生长影响不显著,胸径反而出现负增长。说明中等强度的修枝可能抑制杉木的生长,这与陈孝丑等的研究接近。

(3)不同处理对杉木径阶分布的影响较大,其中以间伐+修枝处理的中大径材含量最高,两者合计达57.5%,因此可以作为培育杉木优质材,特别是无节材的有效手段。

(4)张钦[6]对不同修枝强度对杉木无节材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修枝4a后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而下降;林长安[7]开展了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杉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可见,修枝、间伐措施对杉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5)本文针对间伐+修枝处理对杉木生长及出材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间伐+修枝可以有效地促进杉木的生长,提高杉木木材质量。但如何选择间伐强度、修枝强度,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最佳的培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余新妥.杉木人工林地力和养分循环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2,12(3):264-275.

[2]程朝阳.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技术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5,18(5):530-534.

[3]陈孝丑.修枝对杉木幼林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3(3):46-52.

[4]郑婴.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福建林业勘察设计,2004(1):4-7.

[5]郑仁华,苏顺德,肖晖,等.杉木优树多父本杂交子代测定及母本选择[J].林业科学,2014,50(9):44-50.

[6]张钦.不同修枝强度对杉木无节材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3,121(10):13-16.

抚育间伐能促进林分增产 篇11

我场现有刺槐人工林3412.47hm2, 其中已经郁闭的2898.2hm2, 总蓄积量146612m3, 平均3.3725m3。这些林是从1983年开始逐年造起来的, 初植密度300株/667m2, 由于栽植后不是全部成活, 加之各种原因的损耗, 现存密度在200~270株/667m2之间。又由于起源于人工栽培的实生苗林, 各小班林龄基本相同, 树种单纯, 因此, 在高郁闭之前, 均形成单层林。10年生以上的林分, 郁闭度一般在0.8以上, 树高9~14m, 胸经6~14cm, 每667m2蓄积为2~9m3。随着林龄的增长, 郁闭度逐年加大, 林内光照不足, 树木与环境、树木相互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 个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林木开始分化, 被压木逐年增多, 相继进入自然稀疏状态。林木个体发育受到抑制, 生长量明显下降, 急需进行抚育间伐。

2 间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抚育间伐, 从郁闭的成林内, 伐掉一定数量的株数, 能提高保留木的生长量, 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对其能够促进林木的总生长、增加单位面积蓄积量, 却不一定被人们所公认, 2001年冬, 我们对方山工区牛圈17年生的约53.33hm2刺槐人工林, 进行了第一次抚育间伐。2005年7月 (伐后3年) 对标准地作了调查, 其结果表明:郁闭度0.85~0.9的林分, 伐前密度225株/0.067km2, 伐除47.1%株数和27%的蓄积量, 保留密度为119株/0.067km2, 促进林分增产的效果是明显的。在伐后3年内, 平均高生长量对比照提高185.1% (见表1) ;平均胸径的生长量高出对照的1.1倍 (见表2) ;平均蓄积生长量 (包括间伐量) 超过对照的76.2%, 平均单株蓄积生长量比对照大85.7% (见表3) 。

为了检验标准地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又在标准地内选定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 结果证明:进行过抚育间伐的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 (如图1, 图2, 图3) ;对照区的树木生长曲线趋于下降 (如图4, 图5, 图6) 。

3 结论

抚育间伐作为森林经营的一种技术措施来说, 不仅能促进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 而且能影响林分产量的提高。这是因为, 林木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 利用太阳能把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空气中的CO2, 通过叶子中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出有机物质, 供给自身生长。所以, 林木制造有机物质的数量 (即生长的快慢) , 主要决定于营养面积的大小 (既枝叶量的多少) 、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养分的能力, 以及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条件 (CO2、光照、温度等) 能满足的程度。在没有间伐的郁闭林分中, 如果维持林分的密度不变, 随着林龄的增大, 林分的叶量、单株的叶量、每年的有机物生产量均无太大的变化, 单株林木的有机物生产量没有太大增加, 年轮宽度就会逐年变窄, 林木的生长也就抑制了。因此, 及时进行间伐, 减少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增加保留木的叶量———增大营养面积和扩展树冠, 就能加快林木的生长, 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

摘要:抚育间伐是培育森林的一项重要手段, 其作用在于直接地调整林分密度, 加速林木生长, 缩短成材期, 改善森林卫生状况, 提高林木的质量, 增强林分的抗逆性, 且可获得间伐木材, 提前获得经济收益。因此, 实施抚育间伐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柔性制造下一篇:审计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