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和联想思维

2024-10-10

想象和联想思维(共12篇)

想象和联想思维 篇1

联想和想象是我们写作中展开思路而不可缺少的手段, 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之一。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能放飞联想和想象的双翼尽情翱翔, 就能写出奇思妙想的好文章。

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这些形象必须是现实存在的、或曾经存在过的, 并且是有一定联系的, 所以联想的特点之一是务实, 特点之二是由此及彼。

联想在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肯定了联想的妙趣和作用, 他说:“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陆机也认为, 写作时只有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 才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

有些同学写作文, 常觉得“没什么内容好写”、“写出来的都是老一套”。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联想。如果缺乏了联想, 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 冲不破时空的限制, 脱不了陈辞滥调。但如果掌握了联想这个武器, 真正做到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就可以使作文变单薄为厚实, 变直露为含蓄, 变呆板为生动。

那么, 联想又分为哪几种类型呢从方向上来说, 联想可分为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

横向联想:可以从眼前的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地方 (或领域) 的某一或多个相关事物, 甚至如射线般辐射出去, 跨越的是空间。如王维著名的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者自然地想起远在山东的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跨越空间的横向联想真切地表达了王维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又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一文, 由松树的生命力顽强联想到“要求于人甚少”的精神;由松树的用途广泛联想到“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松树的四季常青联想到“乐观主义”的精神。这些联想都是从同一个点 (松树) 横向辐射展开的, 从而对松树崇高的精神进行了多方位的赞美, 使文章的蕴意十分丰富。

纵向联想:可以由眼前的某一事物联想到过去或未来的某一事物, 跨越的是时间。如鲁迅先生的《故乡》, 当“我”回到故乡和母亲的交谈中提到了闰土, 不禁回忆起多年前性格活泼、脸色红润的少年闰土, 这和第二次见面时苍老、木讷的闰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是令人何等地悲凉!显示了遭受经济上的剥削, 精神上的摧残的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而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则从今年的“人面只今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 引发了对去年“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好追忆。这首诗的成功, 纵向联想发挥了重要的功效。

从性质上, 我们还可以把联想分为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相似联想:可以由此物想到与之相似的彼物, 或由此物 (具体的) 想到与之相似的情或理 (抽象的) 。如看到鸟儿, 想到了飞机;看到腊梅, 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从“水滴石穿”联想到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例如朱自清的《威尼斯》, 由威尼斯的地理特点联想到中国江南水乡的情景;由威尼斯运河的夜曲联想到中国秦淮河的夜曲。这样, 就使读者比较容易地感受和想象威尼斯这个西方“水上城市”的特点。又如《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 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但梁惠王却明白了, 这就是相似联想所起的作用。

相反联想:可以由一事物或形象联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或形象, 或由事物的某一特征联想到了和这个特征相对相反的特征。例如朱自清的《绿》, 为了表明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 明暗适中, 作者联想到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 西湖的波光, 秦淮河的水色。通过相反联想, 说明梅雨潭之“绿”恰到好处。其实, 写作中的反衬对比手法都是相反联想。相反联想的运用, 可以使读者更鲜明地认识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 从而充分把握事物的本质。

当然, 联想还具有复合性, 这四种联想方式也可以在同一篇文章中交叉出现。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由眼前“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景象, “遥想”三国时候在赤壁作战的周瑜, 这里运用的是纵向联想, 由欣赏山河之美到赞赏追慕英雄豪杰,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很明显地透露出来;接着作者再运用相反联想由“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联想到年过半百、“早生华发”的自己, 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 这鲜明的对比显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在作文中运用联想, 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联想要有方向性和合理性, 应该抓住事物之间物象接近、形神互通的特点, 围绕着文章的中心进行恰当的、贴切的联想, 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联想要逐层展开, 提升跨越, 也就是说有内在的脉络。这样才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有轨可循, 跟得上文章的思路。

与联想由此及彼的务实性思维过程不同, 想象却是从无到有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也就是说, 想象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思考,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个“新形象”是以前不曾存在的, 或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是从无到有的, 具有虚构性的特点。

想象同时也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描绘出从来没有过的“新形象”, 就必须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地, 涉古历今, “形在江海之上, 心存魏阙之下。”思维越活跃, 想象的风筝飞得越高, 就越富于创造性。就像英国诗人雪莱所说:“想象是创造力”。所以, 要开拓思路,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就离不开想象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想象大致分为两种: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就是根据现成的语言或其他手段 (如图片画面) 的描绘, 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读了“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刺勒歌》) 这几句诗, 就会在脑海里想象出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又如学习了一些写人记事的课文, 在阅读时就可以借助再造想象构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让有关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自己眼前。比如阅读了《阿Q正传》后, 脑海里就会呈现出想象中的阿Q的形象。可见, 再造想象可以使人物和景象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

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 而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可以是科幻类的, 凭借已知的推测未知, 凭借原因推测结果, 从事物现在的情况去推测过去和未来的情况, 像科幻小说等;也可以是假设类的, 从主观愿望出发, 设想某一人物或事物在别的时间、地点、环境会有什么情况或变化, 像“假如……”之类的话题;还可以是幻化类的, 描绘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 比如童话、神话、寓言以及“梦”中发生的事情。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创造想象, 都可以使文章新颖奇特、趣味横生。

在作文中要运用好想象, 同样有几点必须注意:

第一, 想象要丰富新颖。既然是想象, 就可以上下几千年, 纵横几万里地去畅想, 也可以古今中外, 神思飞越地去遨游。秦牧把想象比作“思想上的野马”, 就是强调了想象的酣畅淋漓。只有这样打开思路, 才可能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新颖独特。如《山中访友》一文中, 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 树为人友, 人为树友, 使树与“我”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境界!又如清代沈复的《幼时记趣》, 把飞舞的蚊群, 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 想象为“鹤唳云端”;把丛草想象为森林, 虫蚁想象为野兽, 土砾想象为丘谷。这又是多么丰富新奇的想象啊!

第二, 想象要合情合理。想象虽然可以上天入地、古今中外地遨游,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漫无边际地想入非非, 或者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它必须来源于生活, 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目的性。如果说想象是空中自由自在的风筝, 那么现实生活就是掌控它的那根线。巴尔扎克说过, 想象是一个人双脚走在大地上, 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想象既丰富却又合理的特征。比如《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 女娲虽然是神, 但却有人类常见的喜怒哀乐。她会笑, 会假装生气, 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 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女娲运用了神力诞生了人类, 但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 也像母亲一样疼爱关心自己的孩子。从她身上, 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 但又是真实的, 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第三, 联想有时会和想象混合运用, 有时甚至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为作文增添精彩之笔。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从海客所谈的赢洲联想到越人语天姥, 进而想象自己梦游天姥所见的一系列奇景, 展示了一幅气象万千而又壮丽的“梦游图”。作者运用这种大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酣畅淋漓地表达他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联想和想象也是运用得炉火纯青, 诗人由街灯想到明星, 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 顺着这一联想, 诗人进而想象空中的美丽街市, 并想象牛郎织女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思绪由一点不断地生发, 浮想联翩。特别是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 而在诗歌中, 诗人却想象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的联想和想象结合, 使诗篇既丰富多彩又新颖神奇。

可见, 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能使文章更有创意、更具魅力、更富情韵。当然, 要用好联想和想象, 还需要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支撑, 它们是建立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进入社会, 走向生活, 多方面地进行生活体验。生活的积累越深厚, 作文中联想和想象的天空就越广阔, 思维就飞翔得越高远, 自然, 也就会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

(苏州大学文学院)

想象和联想思维 篇2

独自一人走在用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上,我只觉异香扑鼻,便不由自主地寻了过去,路的尽头却是“蘅芜苑”。我理了一下衣裙,抬脚迈了进去。

薛宝钗独自坐在院中赏花,以为我只是个迷路的丫鬟,便笑着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回宝钗姑娘,奴婢名叫蔚涞(未来),蔚蓝的蔚,涞水的涞。久闻姑娘博学多才,特来讨教一二。”

“好啊。你想问什么?”

一坐下,我便单刀直入:“宝钗姑娘,您这是何苦呢?”

宝钗愣了一下:“从何说起?”

我怜悯地直直看向她的眼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药之理,您无一不晓;而且有姿色,颇有人缘。”

见眼前的丽人渐渐警惕起来,我苦笑一声,继续说:“但您本身也是一种悲剧。”

宝钗柳眉一蹙,或许她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声线竟有了一丝波动:“什么?”

“与自己欣赏的男子朝朝暮暮却不能一倾衷肠,您不觉得苦吗?与周围所有人拉好关系,您不觉得苦吗?被这个时代不合理的规矩束缚着,您不觉得苦吗?时刻做一个‘敦厚温柔’的‘淑女’,您觉得自己幸福吗,退而求其次,您快乐吗?”

似是说到她的痛处,宝钗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了:“你以为我想吗?可是在这深闺宅院里,我不多为自己谋划谋划,说不定哪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能怎么办,我也不想讨好他人,我也想露出自己的真性情,我也想去寻找自己的真爱。但是,可能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二爷毕竟和我知根知底,来日也是个可以依靠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你何必要干扰我呢?”一向巧言善辩的.她,竟然语无伦次起来。

我悠悠地叹了一口气。

宝钗哭得愈加伤心起来,我不知怎么安慰,本想劝劝她,比如,有时可以任性点,不用面面俱到,不用考虑那么周全,要活出点自己的性格,但我什么话也说不出。

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篇3

二、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混凝土制品里是没有钢筋的,因此建筑非常的不牢固。后来法国著名的园艺大师约瑟夫联想到植物盘根错节的根系使松软的泥土坚固这一现象,制成了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制品,因而使我们的大楼异常地坚固。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功劳。且看世界名人如何评价联想和想象(出示课件):

想象是人类最高禀赋之一。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象和思想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奇妙的成果。——达尔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爱因斯坦

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被牛顿发现了,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被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南怀瑾

师:在名人眼中,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它产生了科学,产生了文学,创造了世界。那么,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出示课件)

(一)联想的含义和分类:联想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由眼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可以分为三类:1、横向联想。事物的形态、色调、声音、气息、所属范围、所处地位等。2、纵向联想。由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见闻的追忆。也称追忆性联想。3、对立联想。古与今、新与旧、爱与憎、欢乐与苦难等都是对立的,彼此可以产生联想。

师:请同学们根据联想的分类举例说明。

生甲:看到柳树,想到它的根系很长很多。这是横向性的联想。

生乙:看到村里的小河,想到童年在河里玩耍的事,这是纵向性的联想。

生丙: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想到流浪街头的伊拉克的孩子们,这是对立性的联想。

(二)想象的含义: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想象。

生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想象成银河,这是想象。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文学大师们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出示课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生戊: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把叶子想象成舞女的裙,把荷花想象成明珠、星星等。

师:请看下面的文段运用了联想还是想象的手法。(出示课件)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以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生己: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清华大学园的荷塘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六朝的采莲一事。既有横向性的联想也有纵向性的联想。

师:我们总结一下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先让学生分析、议论,最后出示课件)

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是一种广度,它使文章的形象更丰满,情节更复杂,内容更丰富;想象是一种深度,它使文章充满生气、灵气和才气,更富有魅力。(出示课件)

《“0”拾零》的小诗是这样写的:“有人喜欢把‘0’放平/躺在上面像一叶舒适的游艇/有人喜欢斜靠的‘0’/它像方向盘/我更喜欢竖起的‘0’/它是飞转的前进的车轮。”

生庚: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把“0”想象成游艇、方向盘、前进的车轮,生动、形象。

窗外的雷声炸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受了感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生辛:运用联想的手法,由荷叶和红莲的关系联想到母亲和我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做练习(出示课件)

运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以“雨伞”或“台阶”为题写一段话。

(学生写作,写完以后四人为一组交流,评出优秀的,在投影仪上放给学生读、议)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在写作中进行了运用。相信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不少。要想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智慧的蓝天写出美文,需要我们多读书、多练笔。送杜甫的诗句给大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业:请同学们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以“仙人掌”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放飞思维的双翼——联想与想象 篇4

看到绿色,我们会想到小草、森林、春天、希望或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就是联想,它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而被想到的事物与原本的事物有一定的相关性,修辞中的比喻、拟人就是用联想来完成的。“露似珍珠月似弓”把露水喻为珍珠、弯月喻为长弓,这种联想的产生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似性;《安塞腰鼓》中作者联想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是在用江南的柔美与黄土高原的厚重进行比较;《孙权劝学》中的“吴下阿蒙”,是鲁肃与眼前的吕蒙进行对比时的联想,《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因为一曲折柳相送,勾起了思乡怀远的情愫。

想象与联想不同,它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文章中假想出来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具体形象和情景的描写,我们虽然无法看到,但是阅读文章时觉得都是合情合理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把“远远的街灯”想像成“天上的明星”,又从“天上的明星”想到了“天上的街市”,想到了“街市上陈列的物品”,想到“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还有他们的幸福生活。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再经过一系列想象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歌意境。

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形象更为丰满生动,从而增添表现力。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的一条繁华大街上,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从他身边经过的人都装着没看见似的匆匆走开。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时,乞丐像往常一样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很奇怪,这一天,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那位诗人又遇见了乞丐,便询问他的近况,乞丐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诗人笑笑,念出他所写的句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这句话到底具有什么力量会促使人们能帮助这个可怜的乞丐呢?

联想和想象作文 篇5

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形。他第一次画的时候,看了一眼,觉得不满意,就用抹布擦掉了。第二次画好觉得满意,就选定了这个圆。我很纳闷,心想:老师为什么要画了一个圆呢?

同学们沉思了一会儿,有个同学说:“圆圈像一个月球,在夜晚送给我们柔美的月光,使夜晚变得更加宁静。”又有一位同学说:“圆圈像一个个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课余时间,同学们踢足球,打篮球,拍皮球,玩得多开心呀!”接着,老师又说:“这个圆像好学的脑袋,漂亮的眼睛,快活的嘴巴。”有一次,我去幼儿园上课,我也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同学们都说像瓜、水果。老师说:“同学们,那圆形象征着什么?”有个同学说:“象征着圆满。”这使用权我想起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圆满成功。也好像我们学习,先是很刻苦地学习,再是圆满成功,接着,又有同学说“象征着团结。”是啊,这就像汶川大地震,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与汶川同胞共患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时,全国上下老老小小都有献出自己的爱心,捐衣服,捐钱,捐被子。在平时我们也应该团结友爱,不能闹别扭,又有一个同学说:“圆象征着团圆,除夕夜时,我们全家老老少少在桌前吃团圆饭,大家有说有笑,我们都说一些笑话,来逗逗他人。

看到O,我决定激励自己勤奋,好学!我看到团圆,我决定以后要孝顺父母。

谈阅读中的想象和联想 篇6

读书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想象和联想有利于读书。

什么是想象呢?人们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的描述,有时头脑里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出书本上所描述的,隋景,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做想象。比如,我们读了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们头脑里就会浮现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时值初春,柳色如烟,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的黄鹂嬉戏,时而传来婉转的鸣叫声;万里晴空,一碧如洗,成行的白鹭飞翔于蓝天之上,大自然洋溢着无限的生机。遥看西山,千年未化的积雪,闪烁着耀眼的银光:江边春水浩荡,停泊着将要驶向东边吴地的船只。

什么是联想呢?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它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这种思维活动就叫做联想。比如,我们读了唐代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会由登楼远望联想到“要想看得远,就得站得高”和“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启示人们向上奋进。这句蕴含着高深意境的诗句,因为其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使人们产生了广泛的联想,启迪着无数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战士去为了正义的事业而“更上层楼”。

想象和联想思维 篇7

一、品出诗歌的情味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也不例外。它总是通过一些人、事、物、景等形象来传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如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须知这是性情豪放、善于谈笑的作者做了一辈子官, 80多岁时向皇帝请求还乡, 经恩准, 荣归故里, 踏入家门时所作, 语言很简单。如第一句只用“少小、老大”两词对举, 难道仅仅是在告诉我们他离家时间久吗?是否还暗示着什么?通过联系和想象, 自然会想到诗人为什么几十年不归呢?可能是为争功名, 也可能是为生计所迫。因他在皇帝面前做官, 难免身不由己吧!还可能是交通不便, 没有回乡的机会吧!同时再想象诗人回乡时的心情。常年在外的人, 共有一种感情就是怀念家乡, 离家时间越长, 思乡就越切。他脚一踏上家乡土地时, 一定比别人更喜悦、更激动、更亲切。想到这儿, 就找到了“少小”、“老大”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它暗示着诗人强烈的喜悦感、亲切感。第二句“乡音无改”和“鬓毛衰”两个意象, 更会触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一踏上乡土, 所听到的全是乡音, 这大概是他接触的一切事物中最觉亲切的了。乡音没有变, 乡情依旧浓, 诗人肯定会有一种欣慰感。然而什么都没有变吗?不会的。无情的岁月, 已催老了诗人的容颜。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白发稀疏的老人, 看到小树参天, 新瓦长草, 这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时内心的感慨。诗的后面两句, 是一个小小的普通的生活镜头:家里没有见过面的小孩子, 竟然把自己当成了远方的来客, 很客气地问讯。我们想象诗人听了问话, 望着围在身边的天真的孩子们, 会怎么样呢?仔细体会, 定是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衰老之感, 恐怕比“鬓毛衰”更加深重。因此, 全诗流露出的情味是既喜悦亲切又伤感无奈的。

二、品出诗歌的意味

通过联想和想象品出了诗的情味, 也就进入了诗的意境, 这时还需继续品出诗歌的意味, 也就是诗歌所表达出来的理想信仰、生活智慧、人世经验等等。如艾青的《跳水》一诗中, 有这样几句:

从十米高台/陶醉于下面的湛蓝/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从容的曲线/让青春去激起/一片雪白的赞叹

我们读到“从容的曲线”马上就会想到运动员跳水时流畅的动作, 优美的线条。而那是一瞬间的事, 如不放慢镜头, 在人们眼中, 也就只留下个曲线了。“从容”二字, 透出动作的漂亮。更漂亮的是诗人重点描绘了水面的颜色。跳前“湛蓝”, 跳后“雪白”。为运动员优美的动作铺设了美丽的背景, 从而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通过联想和想象, 我们就会感到, 这几句诗简直就是一幅怡人动感的色彩明丽的画。

三、品出诗歌的趣味

在品出诗歌的情味和意味后, 还同样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出诗歌的独特趣味。如刘半农的新诗《一个小农家的暮》中有这样几句: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的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那只亲人的狗。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回头问她说:“怎么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这一节描写了他 (农家妇女的丈夫) 从田里回来几个小小的动作, 是见惯不惊的农民行为。然而, 通过联想和想象, 我们就会感到这是几个颇有深意, 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衔着十年的烟斗”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 从烟斗的年龄可以判断烟斗的主人起码是三十岁以上了。第二, 并不比手表、金笔之类宝贵的烟斗, 他却用了十年还未丢失或更新, 可见他的细心和节俭。第三, 衔着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回来, 显示了他劳动后的松弛和有节奏。“调弄着那只亲人的狗”, 更表现了他劳动后的欢欣和喜悦。令人叫绝的是他最后的问她:“怎么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第一, 问话中流露出他平时有喝二两的习性。第二, 体现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康生活, 就像一杯香甜可口的美酒, 是长年累月的艰苦劳动酿成的。第三, 一句问话把他们夫妻之间亲密和谐的家庭生活表露得含蓄动人。你看, 整首诗在充满情味和意味的同时, 不也充满无穷的趣味吗?

想象和联想思维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联想能力,想象力,培养

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教师除了对词汇教学重视不够外,在词汇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合理[1];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仍习惯采用费时、费力、低效的拼读字母组合的方式记忆单词,尽管他们对单词背得很辛苦,但效果很不好,遗忘还是很快,这些其实都和记忆有关[2,3]。基于此现状,笔者认为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为了大规模扩大大学生的词汇量,应该做到:首先,根据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联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词汇教学中逐步教会学生采用联想和想象的记忆策略记忆英语单词;其次,在词汇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而要做到这两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准确了理解联想能力和想象力的内涵,以及联想和想象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联想和联想能力,想象和想象力的内涵

1. 联想和联想能力的内涵。

联想是由一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可以是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因为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不同的关系反映在人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越紧密,新事物就越容易记住,所以联想记忆正是利用联想的这一特性,借助它来完成对词汇的记忆的。根据联想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所谓联想能力,就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的事物的思想活动的能力。

2. 想象和想象力的内涵。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4]。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这个创造出来的新形象是头脑中的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正因为联想和想象是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所以大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的大小,以及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与记忆过程中是否自觉联想和想象,是影响其词汇量有效扩大的关键因素。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师还是大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联想能力和想象力的内涵是能否正确理解它们在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中的作用的前提。

二、联想和想象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1. 联想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1) 帮助学生学习一个温习一串英语单词。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策略,可以帮学生把分散的各点连成线,线织成面,不断温故,不断知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英语词汇的具有层次性、联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和词汇学的相关理论,运用联系的思维方式,及时引导大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归纳已经学习过的词汇,在头脑中不断建构具有有机联系的词汇网络,激活他们的记忆痕迹,使他们学习一个温习一串[5]。 (2) 通过引导学生对词汇的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提高其语言综合能力[6]。实践证明,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横向联想,能帮助他们学好词汇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通过对词汇的横向联想有助于学生掌握词汇的正确用法;其次,通过对词汇的横向联想可以帮助学生生成语义恰当、合乎语法的句子;第三,在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英语语言教学中,通过对词汇的横向联想可以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而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英语词汇进行纵向联想的好处也是很多的。第一,纵向联想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第二,纵向联想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第三,纵向联想能形成遣词造句的灵活及富于变化的格局;第四,纵向联想可以帮助学生奠定用词贴切准确的基础。

2. 想象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想象与联想是有联系的,即二者同属于人的认识范畴,都以表象为材料,都是感知与思维的中介。但想象与联想又极不同:联想是已有表象的再现,而想象是在原有表象基础上经过分解、组合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想象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同于联想。首先,由于想象具有预见的功能,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词预见新词。例如,在学生复习掌握了“read(阅读)”这个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其最后一个字母“d”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百八十度后得到“reap(收获,收割)”这个词,并初步无意记住它。今后当学生在学到这个生词时,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将二者联系起来。这样做,先“以旧预新”,再“以新故旧”,能有效地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再由于想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单词的音、形、义等展开灵活、生动而丰富的想象,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掌握单词。例如,在学习记忆“focus”时,可在黑板上画出一组聚集于焦点的直线;在讲解“grimace”,教师可让某个学生扮个鬼脸给大家看;在引导学生记忆“hover”时,教师可以伸开双臂做雄鹰在天空上展翅翱翔的动作给学生看等等,让他们在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新词。可见,联想是记忆英文单词的基础,而想象是记忆英文单词的催化剂和翅膀,二者在大学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词汇教学中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策略

1. 教学中让大学生联系其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

想象是在大学生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通过生活经验,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表象。正因为一个人一生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很难忘却,所以教师在引导他们学习相应的英文单词时,要帮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完成记忆过程。这样做,要让他们牢固、持久地掌握与生活经验有关的单词是不难的。

2. 给大学生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他们联想和想象的欲望。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学生一道变换教学情境,如表演、放录音录像、讲故事、画图、说笑、独立表达单词描绘的情景等,给予他们轻松的氛围,提供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鼓励和激发他们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同时教师还要时刻提醒学生在学习记忆新词时,不要盲目死记硬背,而要先联系旧词进行分析,然后自己再创造一定的有利于记忆的合适的环境开展联想和想象。如同学之间互相结对提问、督促等。

3. 要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联想和想象习惯。

作为开展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师,要鼓励大学生首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人的手机都要下载装上英文有道翻译词典,并随身携带。其次无论是在平时的专业课及其他各科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上网学习或游戏时,一方面对于中文书籍和网络中的每个中文字词,都要及时、随时地在大脑中浮现出相应的英文词汇,如一时想不起来,马上查阅汉英词典或请教他人;另一方面对于生活中的每种物品、每件事、每个机构也要及时、随时地在大脑中浮现出相应的中、英文单词。

经过笔者这几年的词汇教学实践证明,要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对英文单词联想和想象的习惯,以不断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上述方法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张文璟.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悉[J].新西部, 2010, (20) :173, 116.

[2]魏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联想记忆策略[J].考试周刊, 2010, (55) :109-110.

[3]王勇“.音节加形象联想”模式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新西部, 2007, (6) :132, 135.

[4]阳红, 吴天武, 王呈祥.心理学新编[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83-184.

[5]陈丹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2004, (2) :86-87.

想象和联想思维 篇9

关键词:图形创意,联想思维,课程创新

图形创意课程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基础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联想思维,发掘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力和创作灵感。

联想思维指的是记忆表象系统中,不同表象之间由于不同诱因发生联系的自由思维活动。人们在联想思维中发现灵感,进行创造发明,从而改变世界。

一、相似外形的联想——同构图形的训练

相似联想是由事物的外部形象、逻辑、意义、性质和情感反应联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的相似形象和性质。相似外部形态的联想方法是对组成形象的元素包括点、线、面、体、空间等进行联想; 对构成形象的方式包括大小、长短、位置、节奏等方面进行联想。同时对形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思考,创造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新形象。图形创意过程中利用形象思维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将相似元素运用图形符号同构在一起。

绝对伏特加的广告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持之以恒地以酒瓶为特征,采用同构图形的创意手法,大胆借势,巧妙传名,设计制作了600多张平面广告,成为世界广告史上不可超越的“绝对”经典。绝对伏特加采取富有创意而又幽默的方式诠释该品牌的核心价值———纯净、简单和完美,将联想思维在同构图形的中的表现发挥到极致 ( 见图1) 。

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对于接触过的事物和人物会产生记忆和印象。人们接触的事物越多,联想能力就会越强,处理事情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就会越强。思维定势是按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表现出约定俗成的思维习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形象中,联想思维致力于对新形象的拓展和表现,可以打破思维定势。思维跨度越大,就越能出现新奇特异的效果,因而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图形同构需要加大思维跨度和广度。利用联想思维进行图形同构的表现可以利用荒诞的表现方式和奇特图形创意方法,突出图形符号的内在意义,加强人们对事物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思考。

二、相关意义的联想——循环图形的训练

相关联想是由当前的人或者事物想到其他空间或时间上与之相接近的人或事物。“叶落知秋深”“举一反三”的寓意即为通过细微的变化就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采用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就是相关联想。连字游戏就是运用相似联想的思维方法,从一个词语结尾的汉字链接到另一个词语开始的汉字。比如: 字典—典故—故人—人文—文字,从“字”开始循环到“字”结束。

在图形创意课程中,采用轻松、幽默、愉悦的形式来进行图形的创意和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循环联想的训练是学生从正方形为基础图形开始进行联想,通过不拘一格、循序渐进的联想和想象,最后回到原始方形。图中方形、坟墓、教堂看上去是毫不相关的图形,但是通过联想的思维方法,推演的变现形式,图形之间的联系清晰地表现了出来。从方形联想到手机,手机到电视……再到骷髅到坟墓,从坟墓联想到十字架、教堂、耶稣,耶稣联想到圣经,最后从圣经联想到方形 ( 见图2) 。

学生利用相似外形联想和相关意义联想的思维方法,观察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联系性,通过象征的方法,拓宽了学生的创意思路,实现了思维转化为具象图形的图形表现。

三、立体造型的联想——联想造型的训练

立体的造型联想是对材料的形状、色泽、材质、可塑性及加工工艺等个性与共性问题的研究,旨在掌握和提升对形体的概括、提炼、联想和想象能力,树立创造立体形态的原创意识。二维平面的联想思维讲究平面的形式美法则,讲究平衡和协调,而三维的联想思维讲究多视点的统一。立体造型的观念不仅仅对于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同时锻炼学生的造型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培养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由材料的特性引起的重新构思和发散性联想,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立体造型的训练过程中需要严谨地运用头脑进行思考,合理地协调眼睛进行观察,能动地发挥动手表现能力,激发敏锐的美感反应,掌握在空间中组合立体造型的变化和规律。学生利用一次性纸杯、易拉罐等可回收的材料,发挥立体造型联想思维,将纸杯变成了绚丽的游乐场,包括自行车、人物等; 将易拉罐变成了家具,包括椅子、沙发、茶几等 ( 见图3) 。

学生利用立体造型联想的多向性的思维方式,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思维定势,从常规中求新、求异、求奇,在反向中寻觅突破,寻求多个设想和多种猜想的思维模式。

想象和联想思维 篇10

一、以欣赏鼓励的方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欲望

情绪能刺激想象。 乐观的情绪, 引发的是希望和向上的想象。 课堂上除了用亲切和蔼的教态, 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亲近学生, 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表达欲望外, 更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望, 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结果, 让学生获得探索后的成功与喜悦感。 由于学生生活与知识阅历的程度不同, 思维个性的差异, 对同一个问题的想象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是可能存在的, 就应该以欣赏、鼓励的方式小心呵护孩子们刚刚出土的想象嫩芽。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这首诗时, 曾经有一个学生硬说自己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我鼓励他说说为什么, 原来这位学生看了这幅画, 马上联想到看过的瀑布, 好像自己站在瀑布前, 这声音是他想象出来的。 听完这位学生的话, 我当即表扬了他, 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欲望。

二、用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多形式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根据课文内容引导想象。 教学中许多课文的文字常留有想象的空间, 有的比较明显, 有的则比较隐蔽, 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努力以挖掘和探索。 如教《荷花》一课时, 笔者进行这样的尝试:

师:课文写“蜻蜓飞过来, 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请同学们想一想, “我” 变成一朵荷花以后, 蜻蜓还会飞过来告诉“我”什么事?

生: (沉默)

师:老师先举例, “我”变成美丽的荷花以后, 引起了蜻蜓注意, 它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过校园, 看到三年级的同学早读, 琅琅读书声多么好听啊! 它又告诉我……

经过老师的点拨示范, 学生明白了该怎样对画面进行补充。 有的说:蜻蜓飞过来告诉我, 它一大早飞行, 看到了荷叶上的露水, 在阳光的照耀下, 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 好看极了……孩子们稚嫩的童心世界多富有想象力。

2.根据课文语言进行想象 “作画”。 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形象生动的课文, 作者用语言文字描述了一种生活, 一种情景, 教学这些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对作者所描述的内容理解融进课文的意境里, 展开丰富的想象, 变成头脑里活生生的画面。

3.利用插图引导想象。 形象生动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的插图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形象化, 有的插图展示了文字言犹未尽的意境。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插图,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并展开想象, 把画中蕴含的意境和“画外音”描绘出来,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这篇课文中的插图, 画的是列宁正和养蜂人亲切交谈的情景。 老师可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周围景物怎样? 有些什么人? 他们脸上的表情怎样? 动作怎样? 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让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表情中想象人物的语言。 再请一名学生扮演养蜂人, 另一名学生扮演列宁, 把整个画面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这样凭借插图, 展开想象, 入情入境, 既可理解课文内容, 又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用创造性想象升华学生的想象力

1.把课文情景延伸到生活中。 如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 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五岁的萨莎是怎样向父母和哥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让学生和同桌讨论, 假设在生活中, 你也碰到这种情景, 听到妈妈说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 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你会怎么说, 怎么做? 最后,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从五岁的小萨莎身上, 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愿意做五岁的小萨莎呢?还是愿意做那朵受保护的蔷薇花呢? 为什么? 有的说, 我想做那朵受到保护的蔷薇花, 因为它美丽动人。 有的说, 我要做小萨莎, 因为我是小小的男子汉……这样把课文情景延伸到生活中, 展开创造性想象, 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把课文情境迁移到生活中。 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清澈的湖水 》 时, 在学生识记完生字词后,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情境的理解: (1) 小洁为什么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 (2) 小洁为什么回过头不满地看了那个小男孩一眼? (3) 船靠岸后, 小洁为什么要飞快地向前跑去? 前两个问题课文中给出了现成的答案, 第三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 有的说她口渴去买矿泉水, 有的说她看见了好朋友, 有的说她看见了垃圾桶……乘学生情绪高涨, 讨论热烈时, 趁热打铁, 将课文情境迁移到生活中, 我们外出游玩, 欣赏美丽风景时, 应注意保护什么?该怎么保护?我能做些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想象和联想思维 篇11

一、变故易常——求新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流,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学生多数都具有从众心理,习惯于依附课本和老师的讲解,缺少自我意识,大大抑制了联想和想象思维。作为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变故易常,调动他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不同角度去拓展足够的思维空间,从而对被认为是已成定论的事物获取更多的新结论。它突出的是思维的开放型、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的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从同一端点出发,寻求角度迥异的途径,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探求为数众多的答案,不强求答案的统一。

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时,可启发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新阐释:他没有厚着脸皮再混下去,而是立即逃离岗位,比现代南郭“占着茅坑不拉屎”知趣;他深知自己技不如人,便无须领导做工作,急流勇退,更不搞歪门邪道,拉关系、走门子,主动让有能力者上,品行修养好,思想觉悟高;他不会吹竽,但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大胆加入吹竽行列领取俸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就需要这种善抓机遇,与时俱进的人;他的行为,其实是对愚蠢的统治者的藐视、嘲弄……这样,学生在创造南郭新形象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扩展了他们的认知领域,使南郭先生的形象更丰富了,学生联想和想象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二、层层剥笋——求深

“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思维的广度、深度是联想和想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事物的本质往往在表象之中,一般人往往满足于事物的表相把握,因而不能有深刻的认识,若肯深入下去,拓展其思维空间,就会有独到的发现,有所创新。教学中,就应善于于无疑处设疑,为学生提供联想和想象的基点,并指导他们深入思考,循线摸索,层层开剥,“打破沙锅问到底”,在此过程中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质疑习惯及联想和想象思维。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所介绍的三味书屋所挂的画,画的内容很简单,加上作者对其的描写也寥寥数语,粗看似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但如果善于指导学生质疑和探疑,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隐含其中的意义就会非常深刻丰富:为什么到三味书屋读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着这幅画行礼?对画行礼为什么能算拜孔子及先生?要对其行礼的这幅画为什么画鹿呢?且是肥大的伏着的?画上的树为什么画的是古树?然后启发学生释疑:“鹿”即“禄”, “肥大”的鹿即“很丰厚”的俸禄,“伏”即“福”,“古树”即“长寿”,因此此画是“福、禄、寿”的象征;到三味书屋读书对那幅画行礼算是拜孔子及先生,很明显,孔子及先生也成了“福、禄、寿”的代名词。“学而优则仕”,读好书就能做官,做了官,“福、禄、寿”就会齐得,封建教育的内容与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学而优则仕”,获取“福、禄、寿”。这样这幅似平常的画就突显其不平凡的意义,学生在挖掘其深层含义的过程中,有效地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敏锐性,培养了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反弹琵琶——求异

“尽信书,不如无书。”针对某一观点、思想,改变原来平常的思维角度,从对立面提出相反的,类似与之矛盾的新见解,这是求异性联想和想象思维的重要表现。它强调的是批判、挑剔和质疑的思维品质,不轻信现成结论,不迷信老师和权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反面去提出质疑,这是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思维的又一重要手段。

如在学习《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时,因为按鲁迅先生的观点,法海是封建势力的象征,同学们都会为白蛇娘娘的重获自由而无比欢欣,对法海的所作所为切齿痛恨,对其下场更是欢呼“活该”。这时教师可对学生提出质疑:本文是为了表达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及鞭鞑,才有本文中白蛇娘娘及法海的结局,如果抛开这一点,法海还是镇压自由的罪魁祸首吗?真的是罪该万死吗?然后指导学生思考:白蛇娘娘的真面目是什么?——妖精;法海是高僧,其职责是什么?——普渡众生。最后得出:法海和尚除妖降怪,其所为是尽忠职守,除恶扬善的义举,应为法海的遭遇鸣不平。这样把法海的结局反过来论一论,就摆脱了对法海原来认识的定势思维,有效地克服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盲从性,迸发出联想和想象的智慧火花,开拓出不落俗套的另一翻天地,增强了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广阔空间。

四、别开生面——求巧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其中的“巧”,就包含着把现有的已知的及以往最有关联的知识,把表面显得杂乱、无序、零散的东西,按它们之间相互的联系及内在规律,根据一定的“规则”别开生面地寻求新的切入口,重组成一个“圆满”的结果,以求达到某种巧合。这个过程的实施必须遵循思维的逻辑性、独创性等,包含了由点及面、由现象到本质等多方面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这正如梁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它生动地描绘了进行创造性联想和想象的情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这样对学生设疑:于勒真的永远都是一个穷水手吗?菲利普夫妇就没有发的可能吗?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于勒是水手,在大海常会遇到什么?——台风;这样会有什么结果?——随浪漂泊;这样可能会到达什么地方?——荒岛;这种地方有可能出现什么?——奇珍异宝。然后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构思,把于勒与菲利普夫妇的命运重新演绎。有个同学做得很好,其大意是:一次于勒随台风漂泊到一个荒岛上,这荒岛竟到处散落着金子,于勒真的发了。菲利普夫妇由于上次在船上偶遇于勒后,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而苍老落寞变了样,使回家偿还“损失”的于勒怎么也不肯相信这就是自己的亲哥、亲嫂。在多方周折下,菲利普夫妇终于得到了多于“被于勒吃掉的那份遗产”十倍的偿还,抱着那一大堆金子的菲利普太太,终因过于激动兴奋而死去,菲利普也因此而精神失常,口中终日说的变成“我发了”这句“永不变更的话”。这就是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结晶,在对于勒及菲利普夫妇的“旧知”与“新说”的有机联系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巧妙实行知识迁移,自由驰骋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习惯,提高了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思维的沃土和主阵地,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努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想象和联想思维 篇12

一、动手操作, 培养观察能力

组织学生操作,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首先让学生用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出物体观察, 了解看到的形状与正方体面的对应情况, 以此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再添1个正方体,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然后,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说明自己的想法, 获得感受与经验, 感知观察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此时, 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在精讲之后, 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表象, 教师还要善于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观察、思考, 然后分组讨论, 各抒已见。例如:在讲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五入调商) 的除法例题后, 我要学生思考:四舍调商与五入调商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让学生观察例题, 进行分析、比较, 再分组讨论。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自主归纳出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他们思维活跃,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主动参与, 大胆发言, 培养了观察、比较的能力, 同时开拓了思维。

二、优化课堂, 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正确的回答, 不仅仅要给予肯定或鼓励, 更重要的是追问几个“为什么”。

例1:光明玻璃厂十月份生产玻璃2000箱, 比九月份多生产九月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箱。我问:“1”表示什么?你从哪一句关键句中找出把九月份生产的看作单位“1”?为什么要为什么要用2000除以呢?几个“为什么”既导出了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 又间接帮助了一小部分不甚理解的学生。

对回答错的学生, 教师不能单纯地用“不对”二字挫伤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试想, 教师提问后, 学生经过努力思考, 满怀信心地举手回答, 而得到的仅是“不对”二字, 回答的“失败”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思想情绪呢?他们会因为多次“失败”而产生自卑感, 认为自己缺乏正确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后教师提问时, 他们就会害怕起来, 思维也不能正常展开。所以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即使答错了, 也要给予启发:“你是怎么想的?”让他重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这样或许能让学生从“反省”中自我纠正。

一位学生回答:“”我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这位学生说:“我先看分子由16变成了4, 缩小了4倍, 分母也……噢, 错了, 应是, 因为……”

教师要在提问中抓住教学的良好机会。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 正是学生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 而学生错误的回答往往又包含着正确的因素。这时, 教师既要给学生正确回答的积极评价, 又要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 这样, 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纠正错误。

例3:一项工程由甲队修要20天, 由乙队修要30天, 两队合修需多少天?

有位学生是这样解答: (甲乙两队工作效率之比) , 3+2=5 (甲队工作总量是全工程的 (天) (每日工作是全工程的) 。

这种解法具有一定的创见性。而教师请这位学生回答时, 学生只说了“”就被教师判为不对, 这位学生坐下后就划掉了自己的解法。这样, 学生思维的创见性就被教师轻易地扼杀了。

由此可见, 优化课堂教学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是重要的一环,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及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挥想象, 培养创新能力

喜欢想象, 是小学生的特点, 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使他们能根据他人提示展开想象, 发展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片空间, 多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精神和发展个性的机会。同时, 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哪一个学生, 要激励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 鼓励标新立异, 这样学生的个人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 个性得到张扬, 不断加深因成功而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从而能树立自信, 不怕挫折, 乐于和勇于克服困难,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事实证明, 学生的身上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力, 我们再也不能沿袭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而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适应新时代学生的特点, 适应新时代的理念和方法, 不能用我们自身的狭隘和落后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鲜活的个性。

上一篇:网络保护措施下一篇:区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