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上骨折

2024-09-28

股骨髁上骨折(共9篇)

股骨髁上骨折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25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第1天即指导患者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及膝关节CPM辅助训练, 同时对患者每天进行股四头肌肌肉的提拉按摩。术后5d逐步增加膝关节的主动屈伸等张收缩训练。结果:随访25例患者, 膝关节屈伸均达到90°。结论:通过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结合不同时期进行护理干预, 对患者下肢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股骨髁上骨折,髓内钉,护理

长期以来, 有移位的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术中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 术后长期卧床而影响膝关节的功能, 对股骨C型骨折更是如此。2005年4月-2010年2月本院对25例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患者行股骨髁上髓内钉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5例, 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9例, 髁间骨折6例;男21例, 女4例;年龄22~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0d。

1.2 治疗方法

入院时予以胫骨结节牵引, 髁间粉碎骨折均采用开放复位。19例髁上骨折中, 9例闭合复位插钉, 股骨髁上髓内钉固定, 10例做局部小切口暴露骨折端辅助插钉, 其中2例股骨远端骨折做其他处理失败改做股骨髁上钉固定 (1例畸形愈合, 1例L型钢板固定后) 。手术以膝关节外侧切口, 对于严重股骨髁间或合并髁上广泛粉碎性骨折时, 手术采用膝关节外侧探查切口, 暴露关节腔开放逆行插钉。对于髁间骨折需要同时应用骨栓。术后3~7d进行功能锻炼, 辅助CPM锻炼, 逐渐不负重扶拐下地。12~14d出院, 骨折愈合前每4~6周门诊复查1次,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 尽早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伸屈及负重锻炼[1]。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及健康干预。股骨髁上骨折常常是由于直接暴力引起, 多数为伤势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非手术治疗效果差, 患者多担心患肢畸形、短缩、跛行, 影响生活和工作, 有焦虑及害怕手术的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及时耐心疏导, 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优点, 使患者消除焦虑及恐惧心理, 树立康复的信心。这将为术前及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打下良好基础[2]。

2.2 术前准备

2.2.1

因该手术需经关节腔入路, 无菌程度要求高。术前1d应用抗生素静脉点滴, 达到足够的抗生素浓度。对膝关节附近有皮肤及软组织损伤者, 应积极治疗, 必须在膝周围皮肤及软组织基本康复、肿胀消退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手术。

2.2.2

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的方法, 并每天锻炼200次以上。

2.2.3

如果膝周围及软组织无明显损伤术前应进行膝周围皮肤按摩、提拉, 每天10余次, 使皮肤松弛和富有弹性, 为术后膝关节早期屈伸做好准备。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体位。

术后平卧, 屈膝15°, 抬高患肢, 使膝关节及小腿高于心脏水平, 以利于小腿静脉回流, 减轻术后肿胀。

2.3.2 手术切口的观察和护理。

手术切口是否一期愈合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术后3d内每天换药至少1次,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换药时要用棉球沿伤口滚压, 将伤口内积血彻底挤出。膝关节周围肌肉与软组织薄弱、皮肤距离骨及关节近, 手术切口不易愈合, 若伤口内积血或关节液外漏, 极易引起伤口延期愈合或感染, 而一旦切口感染则很可能造成手术失败。若术后第1天渗血较多, 可以用弹力绷带轻轻加压包扎。术后72h可拔除引流管。

2.3.3 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

手术后5d内, 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 会出现膝关节周围组织水肿, 此时皮肤和关节囊的切口尚未愈合, 应卧床休息, 患肢膝关节制动。过早的活动关节会引起伤口内出血, 或缝合的组织撕裂, 不利于伤口愈合。但此时应及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的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运动200~300次/d。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带动髌骨上下活动应于术后第1天开始, 利用肌肉泵作用, 促使静脉和淋巴回流, 可减轻肿胀, 防止肌肉萎缩肌关节粘连。术后第5天后, 关节肿胀基本消退, 伤口初步愈合, 此时应开始进行膝关节不负重的自主屈伸活动200~300次/d[3]。也可用膝关节持续被动器 (CPM) , 进行术后康复锻炼。CPM从屈膝30°开始, 逐渐增加角度, 每天持续4h以上。

2.3.4 出院前护理指导。

术后2周, 伤口愈合拆线, 患者即可出院。此时伤口已经愈合, 指导患者逐渐加大膝关节活动角度, 配合中药薰洗。术后1个月应达到屈膝90°。要定期回医院复查, 及时处理并发症。

3 讨论

股骨髁上骨折, 由于伴随股四头肌和膝周围软组织损伤, 无论是不是切开关节都会出现术后关节功能障碍, 这样早期屈伸活动对日后下肢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术后训练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紧张、惊恐、疼痛等心理特点, 在安慰的同时向其解释早期功能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从而使患者在思想上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

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应该是主从关系, 主动活动是训练的根本, 被动活动则是前者的准备和补充。关节长时间固定制动对关节功能有明显影响, 连续被动活动关节可增加关节软骨细胞的营养和代谢活动, 加速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同时可促进血肿及渗液的吸收, 维持邻近肌肉或肌腱的活动幅度, 预防和减轻粘连。CPM装置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装置, 在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粘连未完全机化时, 可较快恢复功能。膝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能否较好的修复是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在制动情况下关节软骨的损伤只能靠纤维组织修复, 极少形成纤维软骨, 而关节软骨自身缺乏有效再置长期持续被动活动膝关节, 有助于关节软骨的再生、修复及膝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 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张英泽, 冯和林, 李增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 (2) :154-155.

[2]项莉萍.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护理 (J) .现代医院, 2004, 4 (7) :68-69.

[3]赵先玲.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护理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20) :4107-4108.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 篇2

方法:对不同类型骨折分别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尺骨鹰嘴骨牵引、切复内固定术。

结果:56例获得随访,骨折达到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综合优良率达89.6%。

结论: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3-01

我科室自2007年9月~2011年9月年共收治3~12岁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人67例,分别给予手法整复、骨牵引和手术治疗,其中56例获得随访,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共56例,男40例,女16例;年龄3~12岁。骨折类型:伸直型41例,屈曲型15例;尺偏型39例,桡偏型17例。合并伤:尺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致伤原因:均为玩耍时摔伤。

1.2治疗方法的选择。将病人按受伤时间和肢体情况分别给予手法整复24例,骨牵引9例和手术切开治疗23例。

1.2.1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均为肿胀不明显,就诊时间短的患者。共24例,其中,伸直型16例,屈曲型8例。均采取血肿内麻醉,及在X线透视下整复骨折,达到复位满意后,采用小夹板+自制铁丝架外固定,定期X线摄片复查和随时观察肢体末端血运情况。小夹板平均固定时间约为3~4周。

1.2.2尺骨鹰嘴牵引复位。均为就诊时间偏长,或在当地经反复手法复位或外固定后,局部肿胀严重,张力性水泡形成,皮肤破损的患儿暂不适宜手法整复者,共9例。均为伸直型骨折。采用尺骨鹰嘴骨牵引,期间定期床边X线摄片复查,了解牵引复位情况,并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皮感情况。待局部消肿及损伤情况好转,予以适当手法纠正残余错位,石膏托外固定。解除外固定后配合功能锻炼,必要时辅助活血舒筋类中药熏洗治疗,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以预防关节僵硬强直。

1.2.3手术治疗。手术患者均为手法整复后,骨折位置不满,存在明显尺偏畸形的患者,共23例。手术均采取肘外侧小切口,复位满意后2或3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辅助短期石膏托外固定约2周后去外固定,渐行肘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

2结果

2.1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组均骨性愈合,遗留肘内翻畸形4例,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2尺骨鹰嘴骨牵引组均骨性愈合,无肘内翻畸形发生,1例可能因过牵引,骨折延迟愈合。

2.3手术内固定组23例患者,18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者肘关节伸屈功能轻度受限,不影响日常生活。遗留肘内翻畸形3例。均无血管神经损害症状。

3讨论

3.1不同类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由于创伤机制不同各具其特点,对每个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其骨折分型、软组织情况等综合评估,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因此只要医者能全面评估,认真细心,操作轻柔,方法得当,技术娴熟,多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3.2对骨折远端的旋转尺偏畸形必须完全纠正至轻微桡偏位,远端桡侧移位不必完全纠正。

3.3创伤可影响肱骨下端尺侧的骨骺发育,其创伤原因有骨折本身、反复多次的手法整复、肘内侧的切开复位,骨膜剥离较多等等,均可造成内侧骨骺血供的减少,骨骺生长不平衡,进而引起肘内翻。因此手术治疗者,最好采取外側切口,创伤小,对内侧组织损伤小,可减少内侧骨骺的进一步损伤。

3.4本组所选病例,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的合并症,因此有相关合并症的患者,仍需依据不同的临床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只有全面评估病情,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合适的治疗方法间与家长的良好沟通等,方能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飞,尚希福,赵其纯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两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的临床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20(19):1677

[2]田伟.积水潭实用骨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股骨髁上严重粉碎骨折后手术重建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经骨折区旷置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髁上严重粉碎骨折患者19例, 其中AO分型中A3型11例, C2型8例。年龄26~59岁, 男13例, 女6例。新鲜骨折15例, 陈旧性骨折2例, 骨折不愈合2例。开放性骨折3例, 闭合性骨折16例。车祸伤15例, 坠落伤3例, 砸伤1例。19例股骨髁上骨折均应用股骨髁支撑钢板内固定, 术中骨折区复位不追求解剖复位, 于骨折区两侧以钉板内固定, 骨折区旷置不做内固定, 19例均取自体髂骨或髂骨结合腓骨植入, 补充骨缺损, 重建骨折部形态, 对骨折区旷置以钉板内固定骨折近侧及股骨髁部。

1.2 手术方法:

闭合性骨折, 选择伤后1~9 d手术, 大多在伤后5~7 d手术。取外侧入路, 逐层切开, 显露骨折部及骨折上下, 远侧显露出股骨髁, 直视下对骨折复位, 尽量减少骨折区骨膜剥离, 以减少游离骨折块。股骨髁部电钻横穿一骨圆针, 通过骨圆针牵引复位, 恢复股骨髁上形态和股骨长度, 股骨外侧置股骨髁支撑钢板, 放置钢板时将骨圆针穿入钢板某一适合螺钉孔, 而不需拆掉骨圆针, 通过骨圆针做撑开的远侧支撑点, 骨折近段以骨折固定器临时固定股骨和钢板, 防止骨折区短缩或侧方移位。如果合并股骨髁间骨折, 首先应复位股骨髁间骨折, 同样以骨圆针横穿股骨髁临时固定, 同时以骨圆针作为牵引把手复位。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股骨髁部, 骨折近侧应用皮质螺钉固定, 对骨折区不做内固定。对骨缺损, 取髂骨条植入, 严重骨缺损取腓骨植入股骨内侧, 防止术后出现内翻畸形。如果骨折区有大块骨折块不固定会影响骨折复位或稳定者, 可以用尽量少的螺钉简单固定大骨折块。

对于开放骨折, 1例受伤后1 h入院, 为Ⅰ度开放骨折, 伤口污染轻则选择一期清创复位内固定, 2例受伤后距入院时间较长, 伤口污染重, 首先清创缝合伤口, 胫骨结节牵引, 2~3周后观察伤口愈合良好, 无感染现象, 再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1.3 术后处理:

术后2~3 d拔出伤口引流管, 给予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不使用止血药物, 加强肢体功能训练, 恢复膝关节功能, 防止血栓形成。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功能训练, 3周下地不负重行膝、髋关节功能训练, 依据X线片结果指导功能训练, 通常在术后10~12周开始患肢部分负重训练。

2 结果

19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 手术时间100~210 min, 出血260~800 m L。本组18例伤口一期愈合, 1例伤口浅部感染经换药3周后愈合。经复查X线片, 全部达到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15~42周。其中2例因膝关节粘连屈曲受限而行膝关节松解术。参照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8例, 良8例, 可3例, 差0例。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26岁, 车祸致右股骨髁上开放骨折, 车祸现场丢失部分骨折块, 将现场遗留骨块收集冲洗后放入75%酒精, 和患者一同送往医院, 入院后行急诊伤口清创, 缝合伤口, 胫骨结节骨牵引, 遗留骨块-80℃冰箱保存。伤后2周伤口愈合, 伤后18 d行股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将现场遗留骨折块经碘伏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植入, 同时取右侧全层髂骨约5 cm×8 cm, 修为骨条植入骨折区, 外侧以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术后28周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良好, 术后42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0°120°。见图1。

1b术后1个月;图1c术后7个月;图1d术后42个月

3 讨论

3.1 股骨髁上骨折特点:

股骨髁上位于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区, 由于解剖学特点, 外伤时应力容易集中在此区域, 并且现今高能量损伤增多, 往往造成严重粉碎骨折, 骨折区压缩, 引起骨质缺损, 对骨折治疗带来难度。近关节骨折由于骨折区距离关节近, 又加受伤时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 术后容易出现关节周围粘连, 而影响关节功能。所以, 该类骨折治疗中存在因压缩而骨质缺损、因粉碎而复位困难, 术后容易出现肢体短缩、内翻畸形、关节粘连等并发症。

3.2 内固定物选择:

对于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方法很多, 各有利弊。总体来说此部位内固定材料有髓内钉系统和髓外钉板系统, 钉板系统包括髁支撑钢板、LISS钢板、动力加压髁螺钉、95°角钢板等。董启榕等[1]认为股骨髁解剖型支撑钢板解剖塑形较好, 与骨面贴附比较紧密, 容易恢复股骨髁的解剖形状, 且多枚螺钉可以多方向固定骨折块, 可以用于各型骨折。薛俊民等[2]认为LISS钢板在近关节或关节内的粉碎性骨折, 尤其伴有骨质疏松或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长阶段严重粉碎骨折的治疗中, 具有很多优势。Ma等[3]也认为LISS钢板在股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具有优越性。赵岩等[4]认为逆行股骨髓内钉更符合股骨远端骨折的力学特点, 能有效的防止旋转、短缩、及内外翻畸形。虽然Heiney等[5]认为逆行髓内钉强度较钉板大, 但是经过膝关节手术造成了膝关节不必要的损伤。Wähnert等[6]认为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中角钢板和锁定髓内钉同样稳定。Large等[7]统计股骨髁上骨折应用锁定钢板的骨折畸形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较非锁定板及髓内钉固定要低。而我们认为:股骨髁上骨折钉板内固定时塑形较好, 内固定后有空间植骨, 这样有利于股骨髁上一期植骨。另外, 与髓内钉不同的是钉板固定股骨髁上骨折对膝关节影响小,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3.3 术中植骨问题:

由于股骨髁上为皮质骨和松质骨结合部位, 外伤时应力容易集中在此区域, 也容易造成松质骨压缩、骨质丢失而骨缺损。所以, 股骨髁上严重粉碎骨折时骨质缺损应该受到重视。本组患者中骨折复位后均发现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缺损, 而不得不行植骨重建髁上形态, 这样既恢复了髁上形态又增加了骨折愈合率。本组中2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在一期手术中未行植骨而骨量不足, 造成骨折不愈合。这类患者术中尽量保留骨折块, 防止清创时骨折块丢失。由于股骨髁部解剖特点和肌肉分布特点, 股骨髁上骨折部多向外侧成角, 内侧压缩而造成股骨髁上内侧区域骨质缺损, 所以, 一定要保证内侧植骨充分, 防止术后因内侧骨缺损而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向外侧成角畸形。如果内侧皮质骨严重粉碎或缺损可以采用一期自体腓骨移植, 防止术后髁上内外翻畸形或骨折不愈合。本组中有2例因为内侧严重骨缺损而取同侧腓骨植入, 结合髂骨植入, 观察骨折愈合良好。但是, 这样造成了两处取骨而扩大了创伤, 当然这也是不得已为之, 因为腓骨植入后有很好的支撑。

3.4 术中软组织保护:

股骨髁上骨折时软组织损伤严重, 尤其是开放骨折, 手术时如果不注意软组织保护, 术后膝关节功能会受到大的影响。术中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保护就尤为重要, 术中要尽可能减少软组织剥离和切断, 减小软组织损伤, 同时也减少了游离骨折块。我们采取外侧入路, 从外侧肌间隔前侧进入不要切断股外侧肌, 但是要切开外侧关节囊, 以便术中观察股骨髁的复位和固定情况, 一定要保证股骨髁复位良好, 关节面平齐光滑, 保证股骨髁部螺钉不能进入关节腔。在此方面我们不同意内外侧双钢板固定, 这样会加重软组织损伤, 影响膝关节功能。手术结束缝合时层次对位要严格, 减少不同层次间交错缝合, 过多形成瘢痕而影响关节功能恢复。

3.5 骨折区旷置的优点:

骨折区旷置, 可以减少对骨折区骨膜剥离, 对周围软组织影响小, 对骨折区血循环影响小, 并且骨折区无异物影响。如果远离骨折部位两侧进行固定, 则术中不需要对骨折区充分显露, 只是通过牵引复位, 外侧置钢板固定即可。这样就会对骨折区骨膜剥离范围减小, 减少游离骨块, 减少术后骨不连概率。另外, 骨折区旷置避免了因为内固定造成内固定物对骨折区的影响。我们观察到骨折区过多的内固定会影响骨折愈合, 可能原因为内置物对骨折区干扰或造成血循环影响, 是否存在电解等原因还有待研究。

我们认为, 骨折区旷置、植骨重建、钉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上严重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骨折区旷置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严重粉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总结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科收治且经骨折区旷置手术治疗的股骨髁上严重粉碎骨折19例。其中AO分型中A3型11例, C2型8例;新鲜骨折15例, 陈旧性骨折2例, 骨折不愈合2例。开放性骨折3例, 闭合性骨折16例。术中骨折区复位后, 应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 取自体髂骨或髂骨结合腓骨植入填充骨缺损区, 对骨折区旷置不做内固定, 于骨折区两侧以钉板内固定。结果 19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 术中出血260800 m L, 伤口浅部感染延迟愈合1例, 无其他并发症出现。随访1950个月, 复查X线片全部达到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1542周。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8例, 良8例, 可3例, 差0例。结论 骨折区旷置、植骨重建、钉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上严重粉碎骨折和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股骨髁上粉碎骨折,重建,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董启榕, 茅泳涛, 徐又佳, 等.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创伤杂志, 2007, 23 (11) :852-854.

[2]薛俊民, 李香民, 阚永良.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严重粉碎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 (22) :1741-1742.

[3]Ma CH, Tu YK, Yu SW, et al.Reverse LISS plates for unstable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J].Injury, 2010, 41 (8) :827-833.

[4]赵岩, 康雄, 霍建军, 等.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骨卡环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44) :8196-8200.

[5]Heiney JP, Barnett MD, Vrabec GA, et al.Distal femoral fixation: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trigen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i.m.) nail, dynamic condylar screw (DCS) , an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condylar plate[J].J Trauma.2009, 66 (2) :443-449.

[6]Wähnert D, Hoffmeier KL, von Oldenburg G, et al.Internal fixation of type-C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osteoporotic bone.J Bone Joint Surg Am, 2010, 92 (6) :1442-1452.

股骨髁上骨折 篇4

【关键词】 常规手术 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 肱骨髁上骨折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71-01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在儿童中发病率较多,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实施治疗[1]。而随着我国科学的不断进步,手术方法也在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选择最有效的手术方法[2]。本文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探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在14~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8岁,骨折发生时间在2~15小时之间,平均时间为5.9小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发病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采取关节外侧小切口术式治疗:要在患者肌肉组织发生严重肿胀之前或者是对患者进行3~5天的消肿之后实施手术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并采取局部麻醉,开放性骨折予以创口清理,肘关节外侧切口,经肱骨髁上 3~4 cm处并止于肱骨外髁下缘,取一 4~5 cm的切口,充分暴露骨折近端,采用手法进行患者复位复骨折部位后,之后用克氏针经皮穿入肱骨外髁与肱骨小头交界处的外侧,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完善之后逐层缝合切口,并包扎伤口止血,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外固定。

1.2.2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麻醉后取合适体位,按照常规的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后便可收线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骨关节功能的恢复时间等一系列指标进行详细记录,比较治疗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6.O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共29例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共29例患者,有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4.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2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2.24 ±4.64 min ,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为62.15.25±5.75d,住院时间为9.25±2.45d;对照组2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6.08 ±5.94min ,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为82.25±7.05d,住院时间为15.15±1.86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我国临床经常发生的四肢骨折中肱骨髁上骨折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于肱骨髁交界处所发生的骨折,通常的发病原因有:不当运动致伤,交通事故以及间接暴力致伤,如不进行及时的腹围及相应处理很可能出现肘内翻等一系列畸形的症状,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3]。

常规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经常采用外侧切口,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患者手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4]。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常规的手术以及无法满足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需求,而且微创高效的手术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医学的重要手术目标之一[5]。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缩小了患者的手术切口,避免了感染现象的发生,而且这一手术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了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可以巧妙的避免桡神经损伤,保证固定的效果,手术无需再进行二次固定,简化了操作过程[6]。

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手术时间、治疗时间以及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骨关节外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患者骨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等优点,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平 . 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28(23):414-415.

[2]叶永盛 . 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期刊.2013,23(05):2390-2391.

[3] 王林 .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J].医学前沿期刊.2013,22(13):214-214.

[4]吴云祥,邓文茂 .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J].医学前沿期刊.2013,12(10):145-146.

[5]王俊平 .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期刊.2013,32(22):58-59.

股骨髁上骨折 篇5

关键词:股骨髁上髁间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我科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股骨髁间髁上骨折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5~80岁,受伤原因:跌摔伤10例,交通事故18例,高处跌伤2例,骨折按AO分型,C2型18例,C3型12例,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受伤后5~10d。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在连续硬膜外麻下或全麻下手术,切口自大腿前外侧、髌骨外上至髌韧带外侧止于胫骨结节,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入路,切开关节囊,翻转髌骨,暴露膝关节及骨折端,直视下将骨折复位,髁间骨折在直视下复位,骨折粉碎明显,巾钳状复位钳难予固定时可将骨折复位予克氏针临时固定,如果髁间髁上存在压缩骨折或骨折缺损明显可取髂骨植骨或人工骨植骨,尽量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恢复肢体的长度,尽量避免肢体短缩,在C臂X线透视下骨折复位满意后,选择合适的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上好螺丝钉,修补关节囊,放置引流后,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及治疗

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行踝关节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存在患者予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3d行CPM关节功能断裂,起初30°,逐渐加大屈曲角度至90°以上[1]。出院后主动屈伸膝关节,扶拐杖不负重,根据X线片情况决定患者何时开始部分负重,骨折线消失后考虑完全负重行走。

2 结果

本组30例,经过6~24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1例因存在脑外伤,未能配合功能锻炼,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无膝关节内外翻,无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病例,无肢体短缩,无感染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按Merchanetal[2]评定优良率达96%。

3 讨论

3.1 股骨髁间髁上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高能量损伤,股骨髁部松质丰富,容易造成压缩性骨折或开放骨折合并骨质缺损

关节面的破坏及下肢力线的改变,关节内出血,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直。其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恢复一个无痛,关节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膝关节。因此,需要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重建膝关节的下肢力线。普通钢板是依靠钢板与骨质间的摩擦力维持骨折,一些年龄大患者存在骨质疏松,普通螺丝钉把持力有限,使得螺丝钉需要承受很大的拔出力,故容易出血螺丝钉松动现象。骨折再移位和骨不连。

3.2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优点

(1)钢板为解剖型,术前无需预先折弯。(2)改变了传统钢板的生物力学特征,钢板和螺钉均有螺纹,通过导向器打孔,拧紧螺丝钉后,使钢板与螺丝钉之间的锁定形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内固定支架。(3)由于形成内固定支架,钢板与骨膜允许存在一定的空隙,最大程度保护骨膜与骨的血运,大大减少骨不连的发生[3]。螺钉通过导向器向不同方向固定,提高了螺钉的抗旋、抗拔力,固定强度大,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使骨骼肌肉组织有生理刺激,肌肉组织废用萎缩得到较快的恢复,改善局部的血运循环,促进骨愈合,减少肩关节僵硬,加快肌肉组织力量的恢复。特别适合处理关节内骨折[4],老年骨质疏松[5],粉碎性骨折。

3.3 注意事项

(1)术前需要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尽量维持肢体的长度,避免肌挛缩,维持骨折的稳定,防止骨折后二次损伤,导致神经血管的损伤。(2)为防止关节面变窄,对关节面固定时不能用半螺纹的松质骨螺丝钉,而要用全螺纹松质骨螺丝钉。(3)股骨髁间髁上骨折出血松质骨压缩性骨折或骨质缺损时可行髂骨取骨植骨或人工骨植骨。这可加强固定效果,诱导成骨,促进骨折愈合。(4)术后需要尽早行关节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4 结语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固定牢靠,操作简便,最大程度保护骨折的血运,利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理想的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章松,章培峰,顾圣华.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C2C3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4):467.

[2]Merchan Ec.Maestu PR,Blance PR.Blade-Plating of closed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 with the AO system[J].J,Trauma1992,32(1):174~178.

[3]王满宜.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83~286.

[4]杨运发,侯之启,徐中和,等.微创经皮LCP或LZSS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6,9(5):440~441.

[5]同志超,李忠,张堃,等.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5):266~268.

股骨髁上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37 例,男性15 例,女性22 例;年龄61~82 岁,平均71.5 岁。骨折按AO/ASIF分类系统进行分类,A1型12 例,A2型9 例,A3型6 例,C1型3 例,C2型7 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1 例,重物压伤9 例,摔伤17 例。术前常规行X线片及CT检查。受伤至手术时间3~9 d,平均6 d。本组平均手术时间55 min,随访时间最短26个月。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32 例,男性19 例,女性13 例;年龄60~86 岁,平均73 岁。骨折按AO/ASIF分类系统进行分类,A1型9 例,A2型5 例,A3型7 例,C1型5 例,C2型6 例。致伤原因:交通伤9 例,重物压伤8 例,摔伤15 例。术前常规行X线片及CT检查。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5 d,本组平均手术时间73 min,随访时间最短2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体重等一般资料经t检验或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选择方法

为提高两种方法的可比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按照统一的诊断、病例选择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a)年龄60 岁(含60 岁)以上,无严重的内科(糖尿病、偏瘫等)疾病患者;b)X线片确诊股骨髁上闭合性骨折(除外B型和C3型骨折),严重疼痛者或影响关节活动者;c)不能耐受保守治疗及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排除累及同侧膝关节损伤的下肢骨折、神经损伤、颅脑外伤及其他合并有严重的内脏损伤者。

1.3 手术方法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手术组:采用全身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位,固定于万能牵引床,行股骨外髁纵行切口,切口长约5~6 cm,切开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显露股骨髁外侧面。牵引患肢,复位骨折,必要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稳定骨折。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确定后,从切口经股外侧肌下骨膜表面插入锁定钢板,用锁定螺钉将钢板固定在股骨髁部。确定钢板近端皮下锁定孔位置,尖刀片局部切开,置入锁钉或拉力钉,C型臂X线机检查复位及固定情况,冲洗伤口,缝合。

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手术组:采用全身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位,膝关节屈曲30°~40°,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骨折复位。髌前内侧入路,暴露股骨髁间窝,于后交叉韧带起点前约1 cm处,髁间窝正中开口进针,牵引下行小切口或闭合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复位成功后,沿股骨干轴线利用扩髓器递增扩髓,屈曲膝关节,选用合适的逆行髓内钉,顺导针插入髓腔内。钉尾埋入关节面下2 mm,锁定骨折远端锁钉,C型臂X线机再次透视,证实复位良好后锁定骨折近端锁钉。冲洗伤口,缝合。

1.4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3~5 d,常规放置引流,48 h后拔出。术后第3天开始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和CPM功能锻炼,以后每4~8周复查X线片,确定骨愈合后可负重行走。两组患者伤口均为甲级愈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 果

本组均获随访,最长39个月,最短25个月。有限切开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55±23) min,出血量(180±50) mL,并发症0 例;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组手术时间(73±28) min,出血量(530±140) mL,并发症4 例,两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价参考Kilmer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定标准[2]进行,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大于120°,无疼痛与畸形,下肢缩短小于1 cm;良: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大于90°,无或偶尔疼痛,下肢缩短小于2 cm;一般:膝关节伸小于10°,屈大于60°,有经常轻度疼痛,畸形大于10°,下肢缩短小于3 cm;差:膝关节伸大于10°,屈小于60°,持续性较严重疼痛,畸形大于10°,下肢缩短大于3 cm。有限切开锁定钢板手术组:优14 例(37.83%),良17 例(45.95%),一般6 例(16.22%),优良率(优秀+满意)83.78%;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手术组:优19 例(59.38%),良11 例(35.29%),一般2 例(6.25%),优良率(优秀+满意)93.75%,本组4 例有术后并发症(2 例低氧血症,2 例精神症状,经积极治疗后好转)。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有限切开内固定手术对于各年龄段股骨髁上骨折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3],尤其是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愈合能力差、基础疾病多,有限切开手术对软组织和血供破坏小,更加有利于老年患者提高患肢负重能力,改善骨折愈合[4,5,6],积极的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7,8]。本研究结合老年患者的特点,利用有限切开手术行逆行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髁上骨折,并对手术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性研究。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髁上骨折,均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但逆行髓内钉疗效明显高于锁定钢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逆行髓内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功能,使用小切口复位,甚至闭合复位,保护了骨折区软组织及其血供,而且固定力线处于骨干中轴线上,应力分布均匀,稳定性较高[9,10],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负重,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髁上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11,12]。而且研究发现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还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髁上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有效方法[13],但本研究同时也发现由于髓内钉手术需要扩髓及术中反复X线机透视,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有限切开锁定钢板手术组患者,而且扩髓有增加术后并发症(本组出现2 例一过性低氧血症和2 例一过性精神症状)的风险。针对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远端锁钉与股骨髁部骨质咬合力下降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较长的髓内钉来分解远端锁钉应力,股骨髁部用较粗的髁部加压螺钉防止骨质切割(见图1~3),效果理想。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自皮下隧道推进,保护了骨折端的软组织和血运,螺钉尾部与钢板成锁定状态形成的内固定支架,提供高度稳定的内固定,避免二期骨折复位的丢失,对正常骨质或骨质疏松的骨质均可提供足够的固定[14],允许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而且手术简单,创伤小,表现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都低于有限切开逆行髓内钉组患者,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安全的方法。但锁定钢板过于稳固容易造成应力遮挡[14],在合并骨质疏松的情况下,会降低螺钉与骨质的把持力量,有研究表明术中使用骨水泥可以增加螺钉与疏松骨质间的咬合力[15]。本研究选择长的锁定钢板,增加力学上的平衡,同时合理分布螺钉的数量,避免钢板应力过于集中,相应减少应力遮挡,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图4~6)。

股骨髁上骨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牵引术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36例, 年龄54~85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股骨颈骨折, 致伤因素多为行走时跌倒导致;右股骨颈骨折30例, 左股骨颈骨折26例, 临床上表现出下肢缩短畸形、疼痛, 经X线拍摄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牵引时间为1~2个月, 并配合中西药进行对症治疗, 并给予适当的护理。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老年人患者由于突遭意外伤害, 肢体发生功能性障碍, 造成生活上不能自理, 患者内心极易形成沉重负担, 倾向于孤独、恐惧、忧患等心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心理特点, 给予其心灵上的疏导, 向患者介绍骨折的相关知识, 提高其对骨折、治疗方法的认识, 帮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进行牵引治疗的不同时期,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随时观察, 并及时进行对应的心理护理, 同时要与患者亲属加强联系沟通, 宣传科普知识, 使他们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需求有所了解, 时常去探望老人, 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使老人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心理。

1.2.3 牵引护理

向患者讲解骨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等, 使患者积极配合。在进行牵引治疗前要先用肥皂水对患肢皮肤进行清洗, 穿针处备皮, 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降低感染几率。在实行牵引时要保持患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 足尖朝上, 为防止内收导致的脱位加重患者可穿特制外展鞋或者丁字鞋。要保持牵引力, 可应用牵引床, 要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的肢体长轴呈直线, 牵引绳不要脱离滑槽或受到其他外力作用, 以免对牵引力产生影响, 牵引时应将床尾抬高25 cm左右, 悬空牵引锤, 不可随意增减或移开重量, 设置牵引初始重量为体重的1/7, 骨折复位后相应减轻重量或作维持牵引, 避免重量不均导致骨折错位。要注意不能过分的将身体向床尾滑动, 导致脚抵住床尾支撑物, 身体失去牵引意义, 要密切关注牵引针的移动情况, 如有偏移, 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消毒后才可以进一步进行调整。注意牵引期间不能随便改变体位, 如发生了移动或需要对患者进行搬运, 需要拉住牵引绳以代替牵引锤的牵引力, 在将牵引锤取下后才可以将患者移动, 以免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导致骨折移位的发生。穿针处要每天用75%酒精进行2次消毒, 持续7 d左右。要注意观察钢针是否出现松动、滑脱的现象, 一旦牵引针向一侧发生偏移, 要对其进行严格消毒后将其恢复到原位。要叮嘱患者不要用手随意触摸插入牵引针的部位。

1.2.4 功能锻炼

①向患者介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意义。让患者明白进行早期患肢舒缩运动, 能有效减轻骨质疏松, 减少钙的游离有效预防肾结石的发生[3];早期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并维持肌肉的力量, 防止腿部肌肉发生萎缩;早期锻炼能够保证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正常运行, 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及关节疼痛症状。②定时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使患者保持锻炼时间在2~3 h进行一次, 可分别进行肌肉收缩、踝关节、足趾的背伸跖屈活动练习, 每项训练时间维持在5 min左右。

1.2.5 积极预防并发症

由于患者大部分时间需要静养, 故要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要定时协助患者坐起, 鼓励患者利用牵引架自主抬起上身, 叮嘱患者多喝水, 多做深呼吸及咳嗽, 保持大小便通畅, 在冬季对患肢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 要对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末梢血运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鼓励患者加强训练, 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 可在医师指导下应用抗血栓药;要对骨突部位进行保护, 可在肩胛部、下肢骨突、臀部等部位垫一些海绵、软垫, 保持床单的干净整洁, 及时更换及清洗, 在换床单时动作要轻柔且恰到好处, 避免拖、拉、拽等损伤到患者皮肤, 不可用力擦拭受压部位, 可适量应用活络油进行按摩;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增进肺功能, 2次/d清洁口腔, 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如有必要可给予患者庆大霉素、双黄连、地塞米松超声雾化以防治肺部感染。

1.2.6 营养支持

注意保证患者的饮食要营养均衡,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要按骨折修复整个过程的特点及老年人的口味, 对饮食进行合理搭配。在修复初期, 要注意饮食要含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多水分、低脂及易于消化, 在修复后期要注重饮食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脂肪、高热量、高钙、高铜及高锌等促进骨折的修复。

2 结果

56例股骨颈骨折行髁上骨牵引术的老年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未发生1例并发症, 经过3个月的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疗效较为满意。

3 讨论

综上所述, 对于行髁上骨牵引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只要牵引得当, 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指导并督促患者平时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了术后修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髁上骨牵引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牵引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功能锻炼,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56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 3个月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行髁上骨牵引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髁上骨牵引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孙丽萍.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骨牵引术治疗的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5 (28) :121-122.

[2]宋玉芝.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山东大学, 2011, 11 (12) :48-49.

股骨髁上骨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42例, 其中男29例, 女13例;年龄17岁~66岁, 平均年龄36.5岁;左侧24例, 右侧18例;闭合性骨折38例, 开放性骨折4例。致伤原因:车祸致伤22例, 重物砸伤12例, 摔伤5例, 高处坠落伤3例。入院至手术时间2 h~12 d, 平均2 d.行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5例, 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

1.2 手术方法

1.2.1 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采用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 取股骨下端外侧纵行切口从髂胫束与股外侧肌间分离进入, 向后方牵开髂胫束再从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间分离进入, 将股外侧肌、股中间肌牵向内上方充分暴露骨折端。用松质骨螺钉固定碎骨块, 有骨缺损者取自体髂骨植骨, 然后置入解剖钢板。钢板的远端与股骨髁的外侧贴紧, 于股骨髁远端关节面上1.5 cm处, 经钢板远端螺钉孔从不同方向用松质骨螺钉固定, 骨折近端与近端杆部以皮质螺钉相连。在复位股骨干时, 对其间的碎骨片不要强求解剖复位, 只要骨折远近端对线好即可。

1.2.2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采用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 取大腿下端外侧切口, 向前下绕髌腱外缘至胫骨结节, 逐层切开, 髌骨内翻, 要求充分暴露骨折端及关节面。在股骨髁间窝后交叉韧带起点前0.5 cm~1 cm处, 用骨锥或钻头开口, 依次扩髓, 扩孔时应用高速电钻, 依次增粗钻头, 所选髓内钉的直径大小应小于所用扩髓器1 mm.整复髁上骨折块, 并尽量保留碎骨片的血供, 骨缺损较大者取髂骨植骨支撑。无阻力插入髓内钉, 但要将钉尾埋于关节软骨下1 mm~2 mm, 定位器引导下分别安放近、远端各2枚锁钉, 检查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骨折断端的稳定性, 放置负压引流后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4 d~7 d给予抗生素治疗, 48 h拔除引流后患肢置于持续被动运动机 (CPM) 上行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康复锻炼, 间歇期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 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要求达到90°左右。X线片显示连续性骨痂生长时开始下地部分负重活动。

1.4 疗效评价

膝关节功能按Kolmert标准评价[1]:优:膝关节完全伸直, 屈曲>120°无疼痛无畸形, 下肢缩短<1 cm;良:膝关节完全伸直, 屈曲>90°无或有轻微疼痛几乎无畸形, 下肢缩短<2 cm;可:膝关节活动范围, 伸<10°, 屈>60°, 常有疼痛, 畸形<10°, 下肢缩短<3 cm;差:膝关节活动范围<60°, 经常发生疼痛或有持续性疼痛, 畸形>10°, 下肢缩短>3 cm.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 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见表1.

2.2 两种内固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

2.3 两种内固定疗效比较。

随访1年~3年, 平均15个月。疗效评定标准:采用Kolmert评定标准, 钢板组优良率为58.8%, 髓内钉组为88.0%,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例 (%)

3 讨论

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伤、重物砸伤及交通撞击伤等严重直接暴力或垂直压缩损伤所致, 为高能量损伤。因其解剖形态复杂, 因此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在治疗上极为困难。股骨远端骨折早期处理不当, 出现骨不愈合者并不少见, 其结果常导致骨折端骨质疏松, 膝关节僵硬, 给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2]。传统手术治疗多选择AO髁钢板和髁螺钉 (DCS) 等内固定, 但其共同缺点是手术切口大、创伤大、出血多, 需广泛剥离软组织, 操作比较复杂, 复位固定困难, 内固定欠牢靠, 应力集中, 不能早期进行锻炼, 因此膝关节僵硬, 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具有以下优势: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被称之为“生物性”内固定技术[3], 比以往所用的钢板固定更加接近下肢的生理力线, 通过股骨中轴线的固定, 髓内针基本上不承受弯曲应力;髓内针从膝关节逆向插入骨折近端并通过股骨峡部后, 能有效控制骨折的成角、短缩、旋转, 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应力的遮挡, 负重时又能刺激骨痂生长, 是一种弹性固定, 符合骨折愈合所需要的力学环境。但是对于那些包含了髁间骨折的股骨远端骨折来说, 由于逆行交锁髓内钉需要在髁间钻孔, 势必会破坏原就不稳定的髁间结构, 尚需要在结合髁间固定技术的基础上牢靠固定股骨髁间后方能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逆行交锁髓内钉的应用。亦有一些学者认为, 逆行髓内钉经关节打入髓内钉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增加关节感染机会[4,5]。此外,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减少膝关节内粘连, 避免膝关节僵直[6], 是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疗效的重要组成一环。因此, 指导鼓励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 根据固定牢固程度决定CPM活动范围, 无论有无外固定都鼓励股四头肌舒缩运动, 术后6周~8周视骨折愈合情况, 逐步下地负重。总之, 采用逆行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具有固定坚强、牢固, 可早期负重及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和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42例住院治疗的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 观察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髓内钉组与钢板组相比较, 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障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骨不连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更适合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

关键词: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远端解剖钢板,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Kolmert L, Wulff K.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ractureinadults[J].Acta Orthop Scand, 1982, 52 (8) :952.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23.

[3]Janzing HM, Stockman B, Van Damme G, et al.The retrogradeintramedullary supracondylar nail:an alternative in the treatment ofdistal femoral fracturesin the elderly[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1998, 118 (1-2) :92-95.

[4]欧阳永生, 苏伟.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9) :1067-1069.

[5]Cristopher TB, Paul JK, Janet DH, et al.Arthroscopic assisted removal ofretrograde Itrameddulary femoral nails:Technique University Pennsy[J].Orthop J, 2000, 13 (6) :73-75.

股骨髁上骨折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种治疗办法各随机选取47例。其中男39例,女55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62岁;开放性骨折各组分别有3例,闭合骨折91例;按照AO分型,A110例,A229例,A311例,B11例,B22例,C111例,C215例,C31例。各病例均具明确的外伤史,多数为自行摔倒。部分伴有全身性疾病,其中患心血管疾病者40例,呼吸系统疾病者20例,糖尿病者8例,脑血管疾病者5例。两组患者按照χ2或t检验,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合并症、骨质疏松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1.2 方法

1.2.1 ALP组

术前30 min,静脉输注抗生素防感染。麻醉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穿戴无菌手术衣及手套。患肢驱血后,以70 kpa压力于大腿最根部上充气加压止血带,压力时间设定为90 min。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逐层切开、分离,直至术野充分暴露。牵引复位骨折端,若是手法难以维持,可以用把持器或克氏针临时固定,使复杂骨折成简单骨折,之后放置并固定钢板,需要注意的是,股骨髁部需钉入3枚以上的松质骨钉。C臂机透视满意后,逐层关闭术口,无菌敷料包扎,松止血带。必要时可放置1~2处胶片引流,1 d后拔除。术后第1天开始等长股四头肌功能锻炼,1周后CPM训练,视骨折愈合情况4周后可不全负重锻炼。

1.2.2 AGSH组

术前30 min,静脉输注抗生素防感染。麻醉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穿戴无菌手术衣及手套。患肢驱血后,以70 kpa压力于大腿最根部上充气加压止血带,压力时间设定为90 min。把患肢小腿贴床边屈膝70~80°自然下垂,常规膝前内外侧入路植入关节镜设备,清理关节腔、探查并处理关节内可能合并的积血、半月板及韧带损伤、软骨剥脱等,同时可以检查骨折是否累计关节面。之后把患肢放回手术床,屈膝约50°,关节镜直视下在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前0.5~1.0 cm处开口,手法闭合牵引复位后,钻入导针。若是C型骨折,则需要先复位并用螺钉固定股骨髁间的骨折。C臂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且导针在骨折近远端髓腔内。顺导针从小到大以此扩髓,植入合适长度和直径的交锁髓内钉(髓内钉长度至少超过骨折端6 cm),在关节镜监视下,钉尾留至关节面下约2 cm处。C臂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后拔出导针,安装远近端各两枚锁钉。术后放空止血带气体,无菌敷料包扎。A型骨折术后第1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CPM锻炼,术后4周视骨折愈合情况可不全负重锻炼,C型骨折锻炼方法同ALP组。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术后随访1.5~3年,初次手术出现骨不连者ALP组8例、AGSH组4例,初次手术骨折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平均愈合时间ALP组为6.85个月,长于AGSH组的4.57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HSS评分优良率ALP组(优良例数35)与AGSH组(优良例数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量ALP组多余AGSH组;手术术口长度,ALP组明显较AGSH组长,AGSH组中有8例C型骨折,因在股骨远端切开复位并用螺钉固定股骨髁间的骨折,所以有较长的术口;拆线时间ALP组较AGSH组长,其中ALP组有2例、AGSH组有1例术后切口红肿,加强换药并酒精纱布湿傅后,皆好转,未发生严重感染,ALP组中另有2例发生脂肪液化再次缝合后顺利愈合。

3 讨论

股骨髁上骨折毗邻膝关节,易累及关节面、分型复杂、骨折类型多样,治疗要求固定牢固、能尽早开展锻炼。从内固定技术开展以来,治疗办法也多种多样,从早起的骨栓、角钢板、逆行交锁髓内钉(GSH)、L-CCP内固定、AO动力髁螺钉(DCS)、解剖型髁支持钢板(ACSP)、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等内固定技术。

锁定解剖钢板(ALP)符合骨远端外侧骨皮质的解剖学特征,无需折弯,锁定解剖钢板特有的锁定螺钉间相互成角,具有足够的内固定强度,而且所有锁定螺钉受力均匀,与钢板共同形成一个稳定的内固定框架,不需要靠钢板与骨皮质的紧密贴服而获得固定,保护了钢板下骨的血液供应兼有内固定支架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成角稳定性和抗拔出性,钉板成一整体[1],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复杂的C型骨折把持力强。但是术口较长、软组织分离广泛、部分滋养血管直损伤,无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本已受损的骨折端部位的血运,同时对骨膜产生损害,对骨折愈合不利,且其切口大,出血多,关节干扰严重;松质骨区易致骨塌陷,骨缺损,往往需植骨,加之骨折粉碎,复位时骨块剥离失去血运,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2]。

GSH切开复位逆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软组织剥离少,一般不需要植骨,符合骨折治疗的BO原理[3],但仍然需敞开关节,有关节感染风险,严重的可导致化脓性关节炎;创伤大,导致髌股关节炎的风险大;若是锁定尾端太长则可能刺激到附近的软骨面和软组织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关节易粘连,对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在关节镜下定点钻孔行股骨复位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则避免了传统GSH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弊端[4]。虽然该实验中看AGSH较ALP组在骨折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分上无差异,但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口长度、术后平均拆线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上的优势使其更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减少早期并发症。AGSH在治疗C型骨折时需要先用螺钉把股骨髁部骨折解剖复位并固定,而这在闭合下是极难做到的,该组C型骨折皆切开解剖复位并固定股骨髁部骨折,这就造成了更大的损伤,因此,单独而论,就C型骨折而言,AGSH组时候更有优势还有待研究[5]。

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还不能认为有一种方法能为各类型的股骨髁上骨折提供最优的治疗,要么创伤大,要么难以复位或固定难以维持、抑或不能提供锻炼等等,给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临床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好适应证,绝不能只顾手术技术而忽视了手术指征。

摘要:目的 探讨比较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锁定解剖钢板固定(ALP)与关节镜下逆行髓内钉固定(AGSH)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自2006—2012年该院治疗的股骨髁上骨折97例,分别应用锁定解剖钢板和关节镜辅助下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对各自的疗效、术后出血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固定治疗方法上骨愈合率无差异;骨折愈合时间AGSH组少于ALP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AGSH组优于ALP组;出血量AGSH组少于ALP组;切口长度AGSH组明显由于ALP组;平均术口拆线时间ALP组大于AGSH组。结论 关节镜下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

关键词:股骨髁上骨折,关节镜,交锁髓内钉,解剖钢板

参考文献

[1]PENG Liang,LIU Jian-chun,WANG Yong-yi.Clinical analysis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s[J].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2012,12:20-21.

[2]Sillisk JM,Mahring Dc.Supracon dylar facture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Am),1989,71:95-104.

[3]LV Houzhong,ZHANG Jianchun,CHEN Jupeng,et al.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ndylar bone plate and retrograd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pins for old patients with femo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J].Youjiang Medical Journal,2012(2):49-51.

[4]LIU Jian-yong,JIANG Xin,ZHANG Yi-min,et al.Arthroscopically Assisted Treatment of Femoral Supracondylar NonunionFracture with Retrograd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J].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2010(8):31-33,55.

上一篇:引气系统下一篇:中国画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