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骨折(精选10篇)
股骨颈骨骨折 篇1
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 在临床上很少见, 此种损伤复杂而严重, 治疗不当易存留后遗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自2004年6月至2008年3月收治该类患者5 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 例, 男3 例, 女2 例;年龄27~46 岁, 平均年龄36.5 岁。车祸伤4 例, 坠落伤1 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类[1], E型1 例, G型2 例, J型2 例;股骨颈骨折按AO分型, B1型1 例, G型2 例, J型2 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其中合并对侧Colless骨折1 例, 合并同侧肋骨骨折1 例, 合并同侧胫腓骨骨折1 例。入院时伴有创伤性休克3 例。
1.2 手术方法
5 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多发伤和并发症。入院后24 h内完成胫骨结节骨牵引, 并行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在伤后5~14 d进行。在全麻下同时行髋臼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多采用髂股入路或髂股扩大入路。其中髋臼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 股骨颈骨折用空心螺钉内固定。同侧下肢有骨折, 先复位与固定股骨颈骨折, 然后处理下肢骨折, 最后固定髋臼骨折。
2 结 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8~44个月, 平均13.5个月随访。髋臼骨折全部于6个月内骨性愈合;股骨颈骨折6个月内骨性愈合2 例, 1年内骨性愈合3 例。髋关节功能按照Matta标准[2]进行分级, 优:髋关节形状正常;良:仅有小骨赘, 关节间隙狭窄小于1 mm且有轻微硬化;可:中度增生, 关节间隙变窄小于50%伴中度硬化;差:明显骨质增生, 关节间隙变窄大于50%, 股骨头塌陷或磨损, 髋臼磨损。本组优2 例, 良2 例, 差1 例。
3 讨 论
同侧股骨颈骨折并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 这种复杂损伤易合并多部位、多系统的损伤, 伤情复杂而严重, 死亡率极高, 多数合并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股骨颈骨折暴力能量很大, 骨折大多完全分离, 其血运的建立几乎无可能。根据此类损伤的特点, 临床上必须详细了解病情, 进行仔细而全面的检查, 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及并发症, 及时地进行骨折的妥善处理。我们认为手术最佳时间一般在4~10 d, 此时骨折较易复位, 否则髋关节软组织挛缩, 术中损伤大、出血多, 难以复位与内固定, 影响术后关节的稳定性及治疗效果。
合并股骨颈骨折的髋臼骨折多为双柱骨折或更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手术入路多采用髂股入路或髂股扩大入路, 从而可清楚显露头臼关系, 以便在髋臼骨折复位的同时行股骨颈的复位内固定。尽早可靠地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 可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移位型髋臼骨折合并有髂骨、耻骨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均依赖较大骨折块解剖复位与内固定的稳定性, 借助克氏针和专用器械临时复位固定, 调整各骨折块后再精确复位, 优先选择髋臼前柱、前壁的解剖复位, 而后柱、后壁侧重于内固定的稳定, 用1~2块重建钛钢板贴骨塑型固定前柱或后柱。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合并股骨颈骨折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出血、预防并发症, 使患者早日起床活动, 便于临床护理。保持股骨头与髋臼顶部之间有良好的吻合状态, 保持髋臼的负重面, 有利于预防或减轻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若不能恢复髋臼与股骨头的解剖对应关系, 将导致关节负重应力分布不均, 加速关节磨损和退变, 引起创伤性关节炎[3]。
髋臼骨折和同侧的股骨颈骨折处理难度较大, 其均对疗效有很大影响, 对于此类损伤应更加重视髋臼骨折的处理。治疗的重点是重建髋臼关节面的平整, 恢复关节的架构作用, 使骨折愈合后尽可能有一个稳定而光滑的髋臼。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固定应尽可能减小创伤, 以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于不同的骨折类型要恰当地选择手术次序[4], 在避免再次损伤的条件下优先复位与固定股骨颈骨折, 再复位与固定同侧下肢骨折, 最后复位固定髋臼骨折。移位不明显的髋臼骨折, 为稳定性骨折, 可仅固定股骨颈骨折, 而髋臼骨折可用保守治疗;对于髋关节中心性脱位者髋臼多为粉碎性骨折, 可先行取出突入骨盆的股骨头, 然后整复固定髋臼, 再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对于完整性较好的髋臼骨折和双柱骨折, 且合并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老年患者, 建议一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骨折内固定选择应视骨折的部位及骨折的类型而选用适当的内固定方法。术前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以便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并针对骨折特点采用合适的治疗。本组髋臼骨折大多应用重建钢板, 股骨颈骨折用多根空心钉内固定, 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髋臼骨折并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并发症为创伤性髋关节炎、股骨颈缺血性坏死, 尤其是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大多完全分离, 其血运的建立几乎没有可能, 如何提高股骨头成活率尤为重要。有人认为[4]在直视下股骨颈解剖复位, 紧密对合断端接触面, 这种解剖性的“头臼对应”, 在恢复髋关节生理性的应力分布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空心加压螺钉能在骨断端施加一定的压应力, 可能对断端的成骨也有重要帮助。当然, 影响该类骨折疗效的因素还有骨折类型、患者年龄、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入路选择、复位的质量、合并损伤、并发症等。合理的康复训练极为重要, 尽可能早期活动髋关节, 但应避免早期负重, 一般在术后半年开始逐渐负重。
参考文献
[1]Letournel E.Acetabulum fracture:classification andmanagem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0, (151) :81-106.
[2]Matta JM.Operativ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fractures through the ilioinguinal approach[J].ClinOrthop Relat Res, 1994 (305) :10-19.
[3]李文平, 靳方运, 郭斌, 等.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66例临床分析[J].中国骨伤, 2007, 20 (1) :20.
[4]张春才, 牛云飞, 禹宝庆, 等.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及多处骨折的治疗与对策[J].中国骨伤, 2007, 20 (7) :437-439.
股骨颈骨骨折 篇2
延迟报告的年轻患者囊内股骨颈骨折是外科治疗中的棘手问题。主要困难包括股骨颈吸收短缩和股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个案在发达国家极少,然而由于贫困以及技术、医疗设备的缺乏导致在发展中国家较常见。为达到关节稳定、创伤少和髋关节功能好的目的,保留股骨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通过头颈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和股方肌肌瓣转移使股骨头颈解剖复位后,可使头颈间的剪切力变为头颈间的压缩力[1]。髂后取骨植骨术被用于重建股骨颈长度。2007~2012年收治囊内股骨颈骨折骨不连患者32例,运用切开解剖复位、髂骨植骨重建股骨颈、空心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转移技术治疗,现结合疗效及并发症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2012年收治囊内股骨颈骨折骨不连患者32例,运用髂骨植骨结合股方肌骨瓣转移技术支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20例。患者骨折后平均延迟报告时间3~11个月,平均7个月;年龄24~58岁,平均35岁;随访时间2~6年,平均4年。股骨颈吸收短缩情况需通过标准正侧位X线片进行评估,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情况应运用MRI或骨扫描设备而不仅是X线片。其中13例患肢短缩超过2cm,在术前需行5~7天皮牵引髋关节周围收缩的软组织。
手术方法:根据患者和麻醉师的选择所有患者术前行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肢行清洁和无菌包扎后患者取健侧卧于标准手术台上。所有病例行后侧入路,沿大转子后面中线作10~15cm弧形切口,切开阔筋膜并劈开臀大肌纤维,向内后方推开覆盖外旋肌的脂肪,注意内旋股骨使髋短旋肌群的止点尽量远离坐骨神经。于大转子部辨认股方肌止点并以骨凿凿取带股方肌骨瓣面积约1.5cm×6cm,深约1.5cm,并以骨腊涂抹残留骨槽。游离髋短旋肌群的止点以便充分暴露髋关节囊后面,T形切开关节囊清理头颈间骨块及瘀血直至骨折端新鲜渗血。植入骨通过同侧髂后单独切口取骨并用于重建股骨颈长度。于头颈骨折端凿取约与股方肌骨瓣等大骨槽用于容纳嵌插其内部的骨瓣,分别在该骨槽的前、上、下侧拧入1枚空心螺钉,再以1枚可吸收钉将骨瓣固定于骨槽中。由于所有操作均在直视下完成,故无需C臂透视设备。
康复:在术后获得满意影像学报告后(图1),可鼓励患者在维持患肢牵引、穿丁字鞋或非负重条件下行适度锻炼。而后患者需连续接受6周随访直至影像学资料证明存在明显骨愈合,随后6个月~3年的复诊需防范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出现。负重位无疼痛且影像检查见骨小梁穿过骨折端可考虑临床愈合,这时患者被鼓励完全负重位锻炼,通过患者步态和下蹲能力评估患肢功能。
结 果
影像学与临床愈合2~12个月,平均7个月。24例(75%)髋部骨折达临床和影像学愈合标准。所有病例均因股骨颈吸收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角度变化,然而25例并发症较明显。这些并发症均在本研究早期被发现,绝多数临床与功能症状并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最终随访时所有的患者均能进行无痛功能活动及完全患肢负重。包括内翻愈合6例和下肢不等长8例,平均1.5cm(1~2.5cm),均因骨性愈合之前过早负重活动引起。4例(12.5%)患者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需外科修复,然而术前均已存在Ficat2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股方肌骨瓣转移术后仅1例股骨头继续塌陷为Ficat3型而其余3例未出现股骨头塌陷。
讨 论
手术方法的发展和疗效:因贫困和技术设备缺乏等原因,在发展中国家患者漏诊并不罕见。延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直接相关。运用MRI研究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内组织发现骨折无移位时股骨头内组织无变化,但骨折移位时股骨头内组织损伤甚至缺失。通过粗隆间截骨治療股骨颈骨折骨不连可将剪切力转化为压力[3]。运用松质骨转移治疗股骨颈骨折骨不连取得良好疗效。还有报道运用髂骨、胫骨及腓骨骨钉插入股骨颈内15例仅1例技术故障失败。运用骨瓣转移骨愈合率达89%(121/136),1970以来于股骨颈后侧行髂骨植骨骨愈合率达82%(46/56)。运用骨瓣转移骨愈合率达82%,还报道了运用骨瓣治疗各阶段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自体腓骨转移治疗漏诊股骨颈骨折的骨愈合率达95%(38/40),其中7/8术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在最终随访时血运恢复[4]。有报道股方肌骨瓣转移治疗股骨颈骨折愈合率100%(20/20)。本研究实现了术后7个月骨性愈合率75%(24/32)的疗效,这表明股骨颈骨折骨不连能够实现保留股骨头。4例(12.5%)患者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需外科修复,然而术前均已存在Ficat2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方肌骨瓣转移术后仅1例股骨头继续塌陷为Ficat3型而其余3例在最终随访中均未出现股骨头塌陷。
手术方法的差别和选择:本文所有患者均取健侧卧位于普通手术台上行后侧入路。另一种选择是患者俯卧于手术台,采取这种体位助手可在骨折端解剖复位和恢复股骨颈长度时起重要作用。有人论述了患者取俯卧位于手术台上行后侧入路的操作方法。在患者取俯卧位时,助手可选择站在踏板上持患者足部并结合C臂透视协助复位。而在切开复位、骨移植以及空心钉内固定时并未使用C臂透视。其他报道的相同点是并没有人反对术后患肢制动。其他的外科方法也可治疗这类棘手的病例,如松质骨转移结合截骨术及自体腓骨转移内固定术等。其中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松质骨转移技术被广泛应用。而自体腓骨转移内固定则为股骨颈提供了结构上的支撑,但不足之处是使供体腓骨缺损以及未提供股骨头额外血供。虽然游离血管化移植物能取得满意疗效,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显微技术及专业设备,而股方肌骨瓣也可促进骨折愈合并保持股骨头血供。
2007~2012年收治囊内股骨颈骨折骨不连32例患者,并通过X线片、MRI及骨扫描等关注股骨头的血供状况,并认为运用切开解剖复位、髂骨植骨重建股骨颈、空心钉内固定结合股方肌骨瓣转移技术治疗囊内股骨颈骨折骨不连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66.
2 张勇,潘琦,于泉.卷曲式股方肌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J].黑龙江医学,2006,2.
股骨颈骨骨折 篇3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 交通事故不断增加,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不断增加。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 但缺乏统一认识。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我们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174例股骨干骨折, 其中合并股骨颈骨折者61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31例, B组30例。A组31例中, 男性22例, 女性9例, 年龄18~77岁, 平均年龄 (47.58±3.87) 岁, 车祸伤23例, 坠落或摔伤8例, 按Garden分型, I型3例, Ⅱ型14例, Ⅲ型9例, Ⅳ型5例, 骨折部位在股骨干中段19例, 中上段8例, 中下段4例;B组30例中, 男性23例, 女性8例, 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 (46.34±3.94) 岁, 车祸伤22例, 坠落或摔伤9例, 按Garden分型, I型3例, Ⅱ型15例, Ⅲ型8例, Ⅳ型5例, 骨折部位在股骨干中段17例, 中上段10例, 中下段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根据合并骨折情况给予牵引、脏器损伤者给予相应治疗, 病情稳定后手术治疗。A组给予锁定钢板固定方法。选择合适钢板, 用持骨器稳定骨折, 锁定钢板, 钻骨孔, 测深, 拧入螺丝钉。B组给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切口, 显露骨折端, 从骨折近端逆行扩髓, 进行骨折复位, 固定钳维持。在扩髓部位打入合适髓内针, 锁入锁钉。
1.3疗效判定:
成角旋转畸形<5°, 膝关节活动差10°以内判为优;骨折在3~6个月内愈合, 肢体短缩不超过2 cm或成角和旋转畸形在5°~10°, 膝关节活动差10°~30°为良;骨折愈合超过6个月, 或肢体缩短超过2 cm, 成角和旋转畸形超过10°, 或膝关节活动差30°以上者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的比较:
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例数、内固定失效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住院时间A组小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2, P<0.05) , 不愈合例数A组小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1, P<0.05) 。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 A组31例, 优16例 (占51.61%) , 良13例 (占41.94%) , 中2例 (占13.04%) , 总有良率为93.54%;B组30例, 优13例 (占43.33%) , 良9例 (占30.00%) , 中8例 (占26.67%) , 总有良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7, P<0.05)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随访6~24个月, 平均18.7个月。股骨颈骨折于术后2~4.5个月愈合, 平均3.2个月;股骨干骨折于术后3~8.5个月愈合, 平均5.9个月。两组各出现1例术后感染。B组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髋内翻畸形1例。
3 讨论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低, 资料报道, 该类骨折占全部股骨干骨折的2%~9%[1,2], 本组资料中,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占全部股骨干骨折的2.8%, 与资料报道相符。患者多由高能损伤所致, 受暴力后, 股骨干先发生骨折, 后股骨颈在股骨干骨折后未完全吸收的能量的作用下发生骨折。该类骨折常合并其他部位或系统的损伤, 病情较重。股骨颈骨折易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3], 本组61例中, 有56例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多合并致命复合伤, 常掩盖股骨颈骨折症状及体征, 而该类骨折发生率低, 经常被忽视, 所以易发生漏诊、误诊。另外摄片不准确, 摄片人员只注意膝关节, 未包括髋关节, 特别是股骨中下段骨折常被忽视也容易造成漏诊, 有时股骨颈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和畸形, 也常被忽视。本资料中两组患者均有漏诊, 后通过手术或C形臂X线机透视发现。
由于股骨为负重骨, 治疗不当, 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 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更要慎重选择。目前临床常用的有顺行髓内钉治疗、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等方法, 但资料报道的成功率不一。
锁定钢板稳定作用较好、用于股骨干骨折的应力遮挡小, 所以经常被用于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锁定钢板带有锁定螺纹孔, 能将螺钉和钢板通过锁定螺纹孔成为一体。它在螺钉和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 允许放置锁定钢板时完全不接触骨骼, 因此完全符合生物学原理。锁定钢板螺丝钉的强度远大于普通钢板螺丝钉, 可以穿透对侧骨皮质, 与螺钉钢板相配相, 相互锁定, 使骨折两端更加稳定。同时螺钉锁定在钢板上, 在骨面不产生额外压力, 钢板对骨膜的压迫减小, 有利于保护骨骼的血供[4]。锁定钢板固定不仅稳定性好, 它的应力遮挡小, 牢固固定断端, 有合理的传导力, 利于骨痂生长。
髓内钉内固定为中心性固定, 固定比较牢固, 且两端置于锁钉, 能有效地防止旋转、重叠、成角移位, 所以有人认为髓内钉内固定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比钢板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有更好的优势[5,6]。但是髓内钉固定技术要求高, 前方应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时较为困难, 且螺钉仅能使用2~3枚, 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在本组资料中, 应用钢板固定组优良率为93.54%, 用髓内钉内固定组为73.33%,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例数、内固定失效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愈合例数前者小于后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应用钢板固定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总之, 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 用锁定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内固定效果都较好, 但是锁定钢板固定对骨膜破坏小, 可减少并发症, 有利于骨折端的康复, 具有更好的疗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建政, 刘智, 孙天胜, 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 13 (11) :1024-1028.
[2]王捷, 张铁良, 于建华, 等.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 (5) :309-312.
[3]薛继强, 王琦.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疗分析[J].中国骨伤, 2009, 22 (3) :212-213.
[4]邱桂斌, 周春晖.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38 (12) :364-365.
[5]赵玉峰, 邢叔星.新型锁定钢板与骨骼接触特征及其固定下的骨折愈合观察[J].重庆医学, 2010, 39 (9) :254-255.
股骨颈骨骨折 篇4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不愈合;LISS钢板;植骨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90-02
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采用LISS钢板加植骨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受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2例,摔伤2例,其他伤1例。左侧4例,右侧7例。骨折类型根据AO/ASIF分类:A型3例,B型6例,C型2例。伤后出现DVT2人,生命体征异常者4人,合并普外科伤3人。10例由外院转来,手术时年龄为19~61岁,平均36岁。骨折不愈合的部位均为中下1/3骨折,其中肥大型7例,萎缩型4例。
1.2手术方法
11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体位,患肢适当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后在C型臂定位下,取以骨折不愈合处为中心作股骨外侧纵切口5cm,暴露骨不愈合部位。清理骨折端,凿除断端硬化骨、骨端闭锁者凿通髓腔。后植入自体髂骨条,对合断端时注意保持髓腔的畅通。在牵引床的作用下维持对位和对线的良好。在骨折远端作股骨外侧小切口入路,小切口肌肉下放置LISS钢板于股骨外侧,切口长约4cm,经股外侧肌显露股骨外侧面,经此切口将装在瞄准器上的Liss接骨板在肌下插入与股骨干平行,在C臂机下见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良好,上固定装置进行螺钉固定,C臂机下见骨折复位、钢板及锁钉位置良好,无松动, 冲洗后给予断端处与钢板间以备用松质骨碎片填充,缝合。
2 结果
11例病例中因患者更换地址及联系方式脱失2例,余均获随访6~27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即行股四头肌锻炼,一个月后行CPM机功能锻炼。复查X线,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术后3~4个月骨折线变模糊,6~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达140o。
3 讨论
3.1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本组1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观察分析,其不愈合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手术指征不符合坚强内固定治疗。该组患者均为严重损伤,伴有明确的手术禁忌症,如下肢DVT,生命体征不稳及合并其它严重损伤,如果贸然诊治,病人有生命危险且大多不可挽救,保守治疗提供了一些系统治疗的方案但与坚强内固定配合外固定相比较仍然有很大缺陷。(2)骨折的类型及部位。本组1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中均为粉碎骨折,此类骨折易产生骨缺损,加之粉碎性骨折后断端血液供应存在障碍,骨不愈合的发病率较高。股骨干滋养动脉多在骨干中下1/3交界处或中1/3下部进入骨内[1],一旦血液供应受损,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则上升。(3)骨折处血供破坏。所有病例均为严重的创伤所致,其中车祸伤占55%。由于遭受强大暴力,不仅造成股骨干骨折,而且合并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使骨折断端的血液供应受到严重破坏,骨折愈合的内环境遭到破坏,直接影响了骨折的愈合,因此,致伤暴力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选择术式,运用整体观念治疗股骨干骨折,防范因此带来的并发症仍然值得探索和改进。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该组治疗的患者综合手术指征较差,在生命体征稳定后保证生命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创伤小,耐受性较高的手术内固定疗法变得尤为重要。Liss接骨板是AO内固定系统的一种新型微创内固定器械,适用于股骨远端[2]与胫骨近端骨折,而且其运用符合临床AO原则。解决了传统手术创伤大,须将钢板与骨骼紧密接触,广泛剥离骨膜,骨折端血运严重受到破坏的缺点,很容易引起骨不连,且易引起关节僵硬,另外,钢板与骨骼紧密接触易引起钢板下方骨结构改变。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3]。Liss接骨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作用于接骨板上的应力被分散到每个螺钉,不宜出现钢板或螺钉断裂现象。(2)采用切口较小,运用微创技术。Liss接骨板紧贴骨骼在肌肉下进入,不剥离骨膜,对骨膜没有破坏,对血运的破坏也很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4]。(3)钉板一体,固定牢靠。不论是骨质疏松还是干骺端固定都非常牢固,其利用自攻螺钉与Liss接骨板的角度来牢固固定,运用拉力复位系统保证动力平衡。(4)Liss接骨板是内固定器械与外固定支架结合的产物,它利用外固定支架原理,内固定技术来治疗骨折,充分体现生物力学固定技术。
在LISS运用于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体现了LISS适应症的优缺点,单纯的钢板内固定虽然会减少创伤,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但骨折不愈合不可能单靠减少软组织的破坏和断端加压而简单处理,斷端的清理,植骨术的进行,髓腔的开通,又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是否与LISS应用原则相符,应具体到疾病的种类和情况,综合利弊加以采用,此外,LISS的品质虽然优于同类钢板,但其推广有受制于费用的一面,且该项技术的运用时间尚早,关于患者的二次手术取板及其力学结构的传导破坏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术后随访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34-435.
[2] 张长青,张开刚,李鸿帅,等.应用LISS治疗下肢骨不连的初步报告〔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2):409-411.
[3]张长青.应用Liss治疗下肢骨不连的初步报告[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5):409~411.
股骨颈骨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 男12例, 女3例;年龄24~53岁, 平均37岁;右侧11例, 左侧4例。其中车祸伤9例, 高处坠落伤4例, 塌方压砸伤 1 例。8例为多发伤, 其中合并颅脑外伤2例, 合并肋骨骨折2例, 同侧胫腓骨骨折 2例, 骨盆骨折1例, 脾破裂1例。股骨干骨折部位:股骨上1/3 段4例, 股骨中1/3段 9例, 股骨下1/3 段2例, 其中3例为开放性骨折, 其余均为闭合性损失。股骨颈骨折类型, GardenⅠ型4例, GardenⅠⅡ型7例, GardenⅠⅢ型4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即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 针对相应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对有严重并发症患者, 首先治疗严重合并症, 本组3例合并休克者行抗休克处理, 1例脾破裂者急诊行脾切手术, 3例对开放性骨折, 均给予一期清创, 对闭合性股骨干骨折, 在患肢予以皮牵引或骨牵引, 待病情稳定后, 行股骨颈、干一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诊断8例中, 中诊断 5例, 术后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 2例。其中术后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 2例患者采用长柄动力髋螺钉 (DHS) 固定、空心钉钢板固定、股骨重建钉固定;其余病例2例股骨干采用逆行髓内针固定而股骨颈采用空心钉固定。采用股骨逆行髓内钉结合空心钉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2例。使用顺行带锁髓内钉加空心钉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8例。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1.5- 5年, 平均3.1年。术后复查 X线显示15例患者显示股骨干骨折全部愈合、14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 1例再治疗14个月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出现股骨头坏死, 1年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 余患者膝、 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活动基本正常, 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情况发生, 所有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 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损伤, 高能暴力作用于股骨干后大部分能量则被股骨干所吸收分解, 造成股骨干骨折, 而传达到股骨颈的能量较低, 残余作用力相对较小。由于股骨颈骨折时移位常常轻微甚至无移位, 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所以经常被忽视。再由于X线片时未仅考虑到膝关节, 而未包括髋关节或者因为髋关节处于内旋位, 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不明显, 导致漏诊。最后因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得病人常常由于高能量暴力袭击, 病情多危重, 常常合并如颅脑损伤、气血胸、腹部内脏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医生往往只顾及治疗严重合并症而忽略了骨科系统的详细检查。为减少漏诊, 误诊, 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对暴力所致多发伤患者致股骨干骨折时应考虑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注意髋前方有无瘀血、压痛、大转子有无上移,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进行反复仔细全面系统的查体, 股骨干内固定后, 如下肢仍外旋和 (或) 短缩, 被动抬腿时, 髋部疼痛甚于股骨干疼痛, 应考虑可能是股骨颈骨折。
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应常规X线片检查, 对髋关节、膝关节行正侧未检查;对可疑病人术前髋部应行CT、MRI检查[1]。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比较困难, 主张早期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 尽早功能锻炼。多数学者主张对2处骨折均内固定手术治疗, 但是手术争论较, 大主要有两点, ⑴对股骨颈、干同时骨折施行内固定的先后顺序。⑵对内固定器材的选择。其治疗尚无见十分理想的方法, 主要有一下几种: (1) 股骨干骨折行AO加压钢板固定, 股骨颈骨折行三刃钉或鳞纹钉或经皮折断式加压螺丝钉或空心加压螺钉固定; (2) 股骨颈骨折行空心加压螺钉或多根螺纹钉固定, 股骨干骨折行逆行倒打带锁髓内钉固定; (3) 采用长解剖钢板或长柄滑动加压鹅头钉同时固定两处骨折; (4) 采用股骨重建钉或加长型Gamma钉同时固定两处骨折[2]。本组病例根据不同病例股骨干骨折的位置采用了不同固定方法。2例患者采用长柄动力髋螺钉 (DHS) 固定、空心钉钢板固定、股骨重建钉固定;其余病例2例股骨干采用逆行髓内针固定而股骨颈采用空心钉固定。采用股骨逆行髓内钉结合空心钉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2例。使用顺行带锁髓内钉加空心钉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8例、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 漏诊率较高, 医生对暴力致病患者应提高警惕, 必要时行CT及核磁共振检查, 其治疗复杂, 治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4~2010年间收治的15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8例中, 中诊断5例, 术后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其中术后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患者采用长柄动力髋螺钉 (DHS) 固定、空心钉钢板固定、股骨重建钉固定;其余病例2例股骨干采用逆行髓内针固定而股骨颈采用空心钉固定。采用股骨逆行髓内钉结合空心钉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2例。使用顺行带锁髓内钉加空心钉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8例。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5~5年, 平均3.1年。术后复查X线显示15例患者显示股骨干骨折全部愈合、14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 1例再治疗14个月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出现股骨头坏死, 1年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 余患者膝、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活动基本正常, 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情况发生, 所有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 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 漏诊率较高, 对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应提高警惕, 常规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 必要时行CT检查, 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关键词: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
参考文献
[1]罗先正, 邱贵兴.髓内钉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55-164.
股骨干骨折骨牵引的护理体会 篇6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0例, 男28例, 女12例;年龄最大82岁, 最小19岁;交通事故伤26例, 工伤11例, 其他外伤3例。合并其他部位外伤或疾病18例。术前均行骨牵引, 采取胫骨结节牵引38例, 跟骨骨牵引2例, 时间为3~17d。
2牵引护理
2.1 仔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骨牵引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力争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在行骨牵引前, 注意患肢皮肤情况, 穿针部位备皮, 注意皮肤清洁, 减少感染的机会。
2.2 患肢处于中立位, 稍外展, 足尖向上, 或稍外旋。在足跟下方置1个沙袋或海绵类软织物, 保护足后跟无直接压力, 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9, 根据患者的肌肉力量进行调整, 患者床脚垫高15~30cm, 以患者的重量为反牵引引力[1]。注意检查双下肢的长度, 如果患肢较健侧缩短可以增加牵引重量, 注意观察牵引绳与滑车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是否从滑车内脱出, 检查牵引绳有无损坏, 防止绳索断裂后造成患者痛苦。
2.3 新牵引的患者需注意疼痛症状有无减轻。如果疼痛剧烈, 患肢并未延长者, 予以增加重量, 使骨折断端牵开刺激软组织的地方, 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需要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存在, 足趾是否可以伸屈活动, 足趾感觉是否存在, 双侧小腿皮温是否一致, 以确定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2.4 穿针处每天用75%酒精滴注2次, 防止穿刺部位的感染。观察钢针是否松动、滑脱, 是否有牵引弓压迫皮肤, 如果发现牵引弓位置改变或钢针松动、滑脱, 予以及时处理, 嘱患者不要自行增减牵引重量或随意调整牵引的位置。
2.5 牵引状态下的体位改变须牵引骨纵轴方向配合, 注意骨折端两侧同时旋转, 避免骨折近端旋转改变体位而远端未一同旋转, 造成患者肢体剧痛。注意利用床上吊环状的牵引架, 双手把持用力抬起上身, 使臀部离开床铺使臀部减压, 亦有利于床上大小便。
3功能锻炼
3.1 向患者解释牵引状态下大腿肌肉等长收缩的重要意义。由于大腿肌肉的收缩, 加速下肢血管尤其是静脉血流的流动, 防止静脉淤滞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好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过久很容易发生肺栓塞、脑栓塞, 危及到患者的生命[2]。同时肌肉等长收缩可以减轻骨质疏松, 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肉力量, 防止肌肉萎缩, 保证软骨新陈代谢, 防止关节僵硬。
3.2 督促患者经常练习下肢肌肉, 尤其是大腿肌肉的收缩, 保证每天大腿肌肉收缩的次数在1 000次以上, 同时亦要注意小腿、腰背肌肉的锻炼。
4结果
由于术前牵引护理到位,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亦注意肌肉运动的康复, 尤其注意采取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措施, 本组病例术前、术后均未出现褥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例患者合并其他疾患出现轻度肺部感染的症状, 经治疗后痊愈。
参考文献
[1]池素芳.股骨颈骨折行髁上骨牵引的护理体会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1 (2) :187.
股骨颈骨骨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牵引术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36例, 年龄54~85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股骨颈骨折, 致伤因素多为行走时跌倒导致;右股骨颈骨折30例, 左股骨颈骨折26例, 临床上表现出下肢缩短畸形、疼痛, 经X线拍摄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牵引时间为1~2个月, 并配合中西药进行对症治疗, 并给予适当的护理。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老年人患者由于突遭意外伤害, 肢体发生功能性障碍, 造成生活上不能自理, 患者内心极易形成沉重负担, 倾向于孤独、恐惧、忧患等心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心理特点, 给予其心灵上的疏导, 向患者介绍骨折的相关知识, 提高其对骨折、治疗方法的认识, 帮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进行牵引治疗的不同时期,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随时观察, 并及时进行对应的心理护理, 同时要与患者亲属加强联系沟通, 宣传科普知识, 使他们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需求有所了解, 时常去探望老人, 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使老人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心理。
1.2.3 牵引护理
向患者讲解骨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等, 使患者积极配合。在进行牵引治疗前要先用肥皂水对患肢皮肤进行清洗, 穿针处备皮, 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降低感染几率。在实行牵引时要保持患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 足尖朝上, 为防止内收导致的脱位加重患者可穿特制外展鞋或者丁字鞋。要保持牵引力, 可应用牵引床, 要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的肢体长轴呈直线, 牵引绳不要脱离滑槽或受到其他外力作用, 以免对牵引力产生影响, 牵引时应将床尾抬高25 cm左右, 悬空牵引锤, 不可随意增减或移开重量, 设置牵引初始重量为体重的1/7, 骨折复位后相应减轻重量或作维持牵引, 避免重量不均导致骨折错位。要注意不能过分的将身体向床尾滑动, 导致脚抵住床尾支撑物, 身体失去牵引意义, 要密切关注牵引针的移动情况, 如有偏移, 要及时向医生汇报, 消毒后才可以进一步进行调整。注意牵引期间不能随便改变体位, 如发生了移动或需要对患者进行搬运, 需要拉住牵引绳以代替牵引锤的牵引力, 在将牵引锤取下后才可以将患者移动, 以免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导致骨折移位的发生。穿针处要每天用75%酒精进行2次消毒, 持续7 d左右。要注意观察钢针是否出现松动、滑脱的现象, 一旦牵引针向一侧发生偏移, 要对其进行严格消毒后将其恢复到原位。要叮嘱患者不要用手随意触摸插入牵引针的部位。
1.2.4 功能锻炼
①向患者介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意义。让患者明白进行早期患肢舒缩运动, 能有效减轻骨质疏松, 减少钙的游离有效预防肾结石的发生[3];早期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并维持肌肉的力量, 防止腿部肌肉发生萎缩;早期锻炼能够保证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正常运行, 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及关节疼痛症状。②定时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使患者保持锻炼时间在2~3 h进行一次, 可分别进行肌肉收缩、踝关节、足趾的背伸跖屈活动练习, 每项训练时间维持在5 min左右。
1.2.5 积极预防并发症
由于患者大部分时间需要静养, 故要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要定时协助患者坐起, 鼓励患者利用牵引架自主抬起上身, 叮嘱患者多喝水, 多做深呼吸及咳嗽, 保持大小便通畅, 在冬季对患肢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 要对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末梢血运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鼓励患者加强训练, 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 可在医师指导下应用抗血栓药;要对骨突部位进行保护, 可在肩胛部、下肢骨突、臀部等部位垫一些海绵、软垫, 保持床单的干净整洁, 及时更换及清洗, 在换床单时动作要轻柔且恰到好处, 避免拖、拉、拽等损伤到患者皮肤, 不可用力擦拭受压部位, 可适量应用活络油进行按摩;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增进肺功能, 2次/d清洁口腔, 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如有必要可给予患者庆大霉素、双黄连、地塞米松超声雾化以防治肺部感染。
1.2.6 营养支持
注意保证患者的饮食要营养均衡,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要按骨折修复整个过程的特点及老年人的口味, 对饮食进行合理搭配。在修复初期, 要注意饮食要含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多水分、低脂及易于消化, 在修复后期要注重饮食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脂肪、高热量、高钙、高铜及高锌等促进骨折的修复。
2 结果
56例股骨颈骨折行髁上骨牵引术的老年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未发生1例并发症, 经过3个月的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疗效较为满意。
3 讨论
综上所述, 对于行髁上骨牵引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只要牵引得当, 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指导并督促患者平时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了术后修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髁上骨牵引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牵引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功能锻炼,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56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 3个月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行髁上骨牵引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髁上骨牵引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孙丽萍.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骨牵引术治疗的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5 (28) :121-122.
[2]宋玉芝.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山东大学, 2011, 11 (12) :48-49.
股骨颈骨骨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接受踝上骨牵引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 其中男20例, 女30例;年龄55~70岁, 中位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症状, 并已进行踝上骨牵引手术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术前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老年患者患病后均产生一种焦虑、恐惧、紧张心理, 给后期治疗带来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 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护理, 如定期沟通, 向患者讲述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法等, 使其减轻心理负担, 积极配合治疗。 (2) 术前训练:术前护理人员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进行一系列的训练, 如对大小便器的使用训练、腹式呼吸及肌肉收缩等训练[2]。
1.2.2 术后护理:
(1) 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必须进行严格的护理, 老年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适当食用一些滋补筋骨与气血的牛肉、鳝鱼等, 并辅之以蔬菜、水果, 切忌食用过于生冷、油腻的食物。 (2) 疼痛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踝上骨牵引术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护理人员应采取多种措施, 尽最大努力减轻老年患者的疼痛感, 如可通过聊天等途径转移患者注意力, 对患者进行冰敷, 以收缩毛细血管抑制细胞活动, 采用中药熏药、微波照射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松弛肌肉韧带, 减轻疼痛。 (3) 并发症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踝上骨牵引术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比如便秘、压疮、血栓、肺部感染等, 护理人员需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并予处理。患者在出现便秘时, 护理人员必须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多饮水,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等, 定期进行穴位按摩与腹部推动, 以加快肠胃蠕动。患者在出现肺部感染时, 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及时加衣, 躲避风寒,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口腔卫生等。患者在出现压疮时,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所用床单进行及时更换, 以保持其清洁与平整, 同时可在患者臀部撒爽身粉, 以保持患者皮肤表面的干燥, 减少皮肤与床单接触所造成的摩擦损伤。患者在出现血栓时, 护理人员需高度注意, 尽量使患者在术后处于比较保暖的环境中, 一旦出现血栓问题, 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3]。
2 结果
经精心地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50例患者10d内身体完全恢复20例 (40%) , 11~20d 15例 (30%) , 21~30d 15例 (30%) , 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 (10%) 。
3 讨论
一般来说,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程均较长, 需长时间卧床, 易产生烦躁心理, 给护理工作甚至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但如护理人员能在注重患者个性特点的基础上, 从术前到术后再到患者治愈出院均对其进行良好的护理, 加强沟通与交流, 可有效地减少治疗周期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 为治疗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对入院接受踝上骨牵引术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 对其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 总结对其进行临床护理的体会。结果显示, 行踝上骨牵引术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在接受术前、术后等一系列护理之后, 身体恢复率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对行踝上骨牵引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术前与术后管理, 可有效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出院率与恢复率,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且并发症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踝上骨牵引术,护理,老年人
参考文献
[1] 秦瑞敏.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11) :6371-6372.
[2] 王燕.老年股骨颈骨折骨牵引术后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4) :120.
股骨颈骨折 篇9
一颗小石子 摔出大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71岁的王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每当天气好时她喜欢和老伴儿一起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近来,王奶奶看了足底及手掌穴位反射保健的节目后,就喜欢上了在公园里的鹅卵石小路上倒走,边走边在身前和身后交替拍手。一天早上,王奶奶倒走锻炼时脚不小心踩在一颗松动的鹅卵石上,身体一下失去平衡,侧身倒在地上。老伴儿及周围的人赶紧上前搀扶,不料王奶奶却一直喊右侧腿痛不能站立。
王奶奶被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经过科室专家的共同讨论,最终手术医生为王奶奶选择了创伤相对较小,同时又能对骨质疏松患者提供相对较强支撑力的骨水泥强化股骨头置换手术。为什么对年轻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摔倒,会给王奶奶造成如此大的损害?原来这一切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股骨颈骨折危害大 老人尽量远离它
老年人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自然寿命的缩短。对于年龄较高、身体条件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如果对其施行保守治疗,通常需要不少于8周的严格卧床,限制患侧髋关节的活动。长时间的卧床可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骨质流失,使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还可导致双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使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液回流致心肺脑等多个脏器,引发肺栓塞、脑梗、心梗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此外,疼痛和长时间的卧床还可使患者呼吸动度减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继发坠积性肺炎,严重时常可危及生命。
即便是实施手术,除了手术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失血等二次创伤打击之外,也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不愈合,以及内固定物相关感染等。
防治骨质疏松 生活方式很关键
做好以下5点让骨骼更坚强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酸碱平衡。老年人如果摄入过多谷物、肉类、鱼虾、糖和酒等酸性物质,会加重酸性体质导致骨质流失。应多食用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使每天摄入酸/碱性食物的比例保持在1∶4。同时还要多摄入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例如骨头汤、牛奶、胡萝卜、黄豆、芹菜等。避免摄入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以防钙流失增加。利用科学的饮食来减少骨质的流失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即使骨质疏松患者,通过改变日常饮食,同样能够起到促进钙的吸收,减轻骨质疏松的作用。
改变生活习惯,远离烟酒咖啡。吸烟、喝酒会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则会造成骨骼新陈代谢障碍;此外喝浓咖啡可增加尿钙排泄,影响人体的钙吸收。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戒除这些嗜好,保持一副硬朗挺直的身板。
适当运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可使总体钙量增加。同时户外运动还可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而日光照射能够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坚持运动还能提高身体各部位的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相反,长期不运动可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
保好乐观心态,保持弱碱性体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老年人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压力过大可造成人体酸性物质蓄积,进而影响到人体骨骼的代谢。因此,老年人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有助于保持弱碱性的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的形成。
适当辅助药物,补充定量钙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吸收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钙质和维生素D的吸收减少可影响骨质的形成,因此,老年人可适当地通过补充一定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锻炼方法:倒走、踩鹅卵石不可取
骨质疏松能否锻炼?能否倒着走?能否走鹅卵石?
任何形式的躯体锻炼,对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都是有帮助的,因此鼓励骨质疏松患者多进行柔和平缓的身体锻炼,但一定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安全性。由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其自身的骨骼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如果锻炼过程中使用蛮力、暴力,或者不小心摔倒、扭伤都有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一些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一阵剧烈的咳嗽就有可能导致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因此锻炼一定要柔和平缓。此外,在锻炼形式上,要确保躯体的平衡稳定,避免一切存在潜在摔倒風险的锻炼。
倒着行走时,身体重心后移,眼睛无法观察到行走方向的路面情况,一旦被障碍物绊倒,手脚难以快速灵活地做出反应,极易摔倒,而摔倒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应避免的危险因素。因此,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格外小心,最好不要采用倒走的方式。
近年来,十分流行按摩刺激足底穴位的保健方法,鹅卵石路面应运而生,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这样的路面,我们暂且不谈鹅卵石对足底的按摩保健作用,就日常生活及临床实践中所见而言,鹅卵石路面确实增加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鹅卵石路面是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质地坚硬而又光滑的石头铺设而成,因此,走在上面容易被突起的石头绊倒;此外,如果石头松动或石头表面被水浸湿就更加光滑,稍有不慎就有滑倒的可能。因此,从防止意外摔倒的原则上讲,骨质疏松患者还是小心为好。
急性骨关节炎是否一定要卧床?越疼越走对不对?
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形成的关节疾病。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急性疼痛发作时,不一定需要卧床,但一定要限制关节的活动或负重,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同时,行走过程中产生的强烈疼痛可导致周围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极其不利。而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的老年患者,通过适度科学的锻炼,能够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慢性疼痛的缓解。
日常应注意的问题,加强无障碍防护
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日常生活中最需防范的是意外跌倒,据估计,大约有一半患者的骨折是发生在家中浴室,所以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外出都应注意无障碍防护。特别是对同时患有帕金森氏症、中风或身体虚弱,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家人及患者本人更应加强防护。平日里可做一些简单功能锻炼,保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如散步、慢跑、蹲下起立。
对于中重度骨质疏松的患者,其骨折的风险较高,可选用支具保护胸、腰椎,同时积极科学地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已发生骨折的患者,治疗后最好由医师帮其选定相应支具进行保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建议使用拐杖以降低摔倒的风险。
补钙误区多
1.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所谓安全的补钙,主要是担心补钙过量的危害。而我国多次营养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国人的营养摄入中,鈣是缺失最严重的营养素,人均每天钙的摄入量仅为391 mg,尚不足营养协会推荐量的一半,其中老年人缺钙更为严重。因此,日常饮食尚不能满足健康人群对钙剂的营养需求量,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食物补钙更是杯水车薪。食物中钙的含量较低且不固定,消化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利用率偏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消化机能下降,难以通过增加饮食量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因此,药物补钙有其必要性,只要按照推荐剂量服用,是安全的。
还有就是担心钙剂本身的副作用,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补钙药物都是采用钙盐加一定的辅料而制成的钙剂,因此其副作用主要来源于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及辅料,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食物中奶制品、豆制品等高钙食物的比例,减少钙剂的使用;二是选择含钙比例高、安全性好的钙剂,最终通过食补和药补的结合达到科学、安全、有效补钙的目的。
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补钙虽然是治疗骨质疏松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众多,一味单纯地补钙有时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是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在补钙的同时针对病因进行纠正,往往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①营养不均衡。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与机体钙缺乏有关外,还与多种营养的摄入不均衡有关。例如:维生素D具有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作用。如果人体对维生素D膳食摄入不足或缺乏日照等,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影响钙的吸收;如果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皂钙,从粪便排出;长期蛋白质缺乏,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
②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下降是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减少,会加速骨量的流失,使骨密度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影响骨基质的形成,增加骨质吸收,使骨骼变脆。此外,雄激素缺乏、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降钙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垂体功能紊乱等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③年龄和性别影响。骨质疏松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一般情况下,人体90%的骨量累积在20岁前完成,在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骨密度峰值期过后,破骨细胞相对活跃,开始出现生理性的骨量减少,骨量将以每年0.2% ~0.5%的速度递减。女性绝经、男性60岁以后减少更加明显。
④活动锻炼不足。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运动不足,特别是户外运动减少,一方面将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骨骼的重建;另一方面接受紫外线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合成降低,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使骨质变得疏松。
综上治疗骨质疏松时,最好首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由专科医师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3.钙补得越多越好
钙(Ca2+)在人体内属常量元素,人体内含1000~2000 克钙,是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钙在维持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尽管如此,但并不是钙补得越多越好,过多的钙吸收入血可使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引起高钙血症;此外,有研究还称,钙摄入过多还可能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不仅如此,钙剂中的辅料成分及钙盐阴离子根的生成物也可对人体构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补钙不是越多越好。按照营养协会的建议,每日摄入钙量为800~1000mg,治疗剂量的钙可加量至1200~3000mg,具体用量还要根据病情而定。按照营养协会的推荐剂量或专业医师的处方补充钙剂通常是安全的。
专家简介
周君琳,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
从事骨科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20余年,多次赴国内外学习、交流,积极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大胆创新,主要诊治脊柱和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和疾患。先后担任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奖励3项,发表论文40余篇。
现任朝阳区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学组委员等。
食疗方
现代营养学认为奶制品和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多食用此类食物能够增加饮食中钙的摄入,对骨质疏松患者非常有益。而传统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所以治疗上多采用补肾强筋健骨的办法,选材上坚持“以脏补脏”,即老百姓所说的吃什么补什么,所以常选用动物的骨头作为食疗的主材料。坚硬的骨头经过长时间的煮沸,能够释放出大量钙离子和骨胶原蛋白,恰恰是骨质疏松患者所需要的天然钙剂,因此这一点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以下摘录的几个食疗方,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选用参考。
黑豆猪排骨汤:
黑豆50g,鲜猪排骨150g,先将黑豆洗净泡软,与猪排骨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炖至黑豆熟烂,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食用。此方具有补肾活血、祛风利湿的作用。
桑椹牛骨汤:
桑椹子25g,牛骨250g。先将桑椹子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再将牛骨置于砂锅中,以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改用小火炖煮至牛骨发白,表明牛骨中钙、磷、骨胶原蛋白等已溶解于汤中,即可捞出牛骨,加入蒸制好的桑椹子,再煮20分钟,调味即可饮用。此方具有滋阴补血、强筋健骨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同时伴有神经衰弱的患者。
淮杞甲鱼汤:
淮山药18g,枸杞子15g,骨碎补10g,活甲鱼1只(重约500g)。先将甲鱼宰杀去内脏洗净,连甲壳切块,再将骨碎补用纱布包好,与淮山药、枸杞子、甲鱼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及姜、盐、料酒少许,用文火炖煮至甲鱼熟烂,分早晚两餐吃甲鱼肉、淮山药、枸杞子喝汤。此方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的功效。
核桃莲子补肾粥:
核桃仁、莲子各30g,淮山药、黑豆各15g,巴戟天10g,锁阳6g,粳米50g。先将核桃仁捣碎,莲子去心,黑豆泡软,巴戟天与锁阳包好,同置砂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成粥,捞出药包,调味咸甜不拘,分早晚两餐服用。此方具有补肾壮阳,健脾益气的功效。
股骨颈骨骨折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将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所有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以下标准筛选:a) 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80周岁;b非病理性的GardenⅢ或Ⅳ型股骨颈骨折;c) 骨折前患者可自行行走;d) 无影响日常活动的基础疾病;e)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 d;f) 治疗方法为人工股骨头置换;g) 术后存活至少年且获得随访。共有155例患者入选, 其中男53例, 女102例, 年龄80~99岁, 平均 (85.9±4.6) 岁。依所用股骨假体的固定方法不同而分为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并了解伤前的活动情况, 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和手术耐受能力。对有伴发疾病者, 术前请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会诊, 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术均由我院高年资医师完成,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 患髋在上的侧卧位。均采用改良Gibson后外侧入路, 生物型组于股骨扩髓满意后直接插入股骨柄复位, 骨水泥组于股骨扩髓完成后需采用医用脉冲冲洗器冲洗髓腔, 均匀填塞骨水泥后插入股骨柄, 待骨水泥凝固后复位。术后均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抗骨质疏松及治疗内科合并症。拍片复查假体位置满意后, 即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渐进式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主要从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质状况及伴发疾病等方面评价两组病例的均衡性, 判断其可比性。有效性评估指标为术后髋关节功能状况。安全性评估指标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所有数据信息均来源于住院病历和随访记录, 随访方式包括门诊评估、电话咨询、问卷调查及上门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组间基本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资料均衡性比较
根据住院病历资料, 155例入选病例中, 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89例, 骨水泥型假体66例。生物型组中54例患者伴发有内科疾病, 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骨水泥组39例患者伴发有内科疾病, 依次为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脑梗塞后遗症等。骨折类型按Garden标准分型, 股骨颈骨质状况按Singh指数[2]进行分级 (见表1~2)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质状况、伴发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两组病例资料均衡性良好, 具有可比性。
2.2 两种假体有效性指标比较
所有患者均获得1~5年的随访, 平均34个月。术后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状况按改良式Harris评分[3]标准评定, 功能47分, 疼痛44分, 活动度5分, 畸形4分, 总分100分。各自分为优、良、中、差四级, 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中, 70分以下为差。两组均取得96%以上的优良率,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随访中, 生物型组2例出现假体松动, 骨水泥组1例出现假体松动, 1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 均经再次翻修治疗, 两组假体的松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种假体安全性指标比较
所有15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生物型组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 2例出现尿路感染, 2例出现肺部感染;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 谵妄3例, 切口浅表感染3例, 肺部感染2例, 尿路感染1例, 假体脱位1例。以上并发症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
(±s)
3 讨论
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 高龄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此类患者常伴有多种内科慢性疾病, 耐受性差, 康复困难, 并发症多, 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近些年来, 人工关节在制造材料、设计理念及手术技术等多方面进步显著, 在目前尚不能有效解决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情况下, 人工髋关节置换已逐渐成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主流。但在股骨假体的固定方法上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两组均衡性良好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从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比较两种股骨假体固定方法的优劣。
传统观点认为, 骨水泥可以提供股骨假体术后即刻稳定效果, 在骨组织-骨水泥-假体界面之间不会发生任何微动, 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负重。而高龄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 骨质量较差, 不利于骨长入生物型股骨假体微孔。所以, 骨水泥固定的股骨假体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最佳选择而被广泛应用[4,5]。Callaghan等[4]对用骨水泥假体固定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 88%的患者在随访终点始终保持完好, 显示高龄患者应用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 骨水泥型假体并非十全十美, 而是存在毒性反应、骨溶解等弊端。所以, 近些年来, 人们一直在探索使用更符合人体生物学特征的股骨假体固定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病例均获得1~5年, 平均34个月的随访, 从髋关节功能状况看, 两种假体固定方法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均达到96%以上,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生物型股骨假体柄早期即获得牢固固定, 中期随访可取得与骨水泥固定假体相同的良好临床效果, 这与近些年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7]。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生物型股骨柄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 其中上部有骨长入型设计, 随着骨组织的长入, 假体近端与股骨近端牢固结合, 使得负荷传导在股骨内重建更接近正常的应力模式。其次, 生物型假体柄的几何形状设计不断推陈出新, 其允许在假体植入时与植入床紧密压配, 而负重后还可二次植入[8]。再次, 术中股骨残端修整截骨时, 保留了足够的股骨距, 当人工股骨头负重时, 假体所承受的压力可通过股骨距传至股骨内侧皮质, 减少了应力遮挡效应。此外, 近些年来人们对高龄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认识和观念显著进步, 术后长期系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骨质状况[9], 保证了对假体的承载。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常伴有较多的内科合并症, 多器官系统生理功能减退, 代偿能力下降, 对于麻醉和手术创伤的耐受性较差, 围手术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因而, 对于此类患者, 手术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10]。本研究显示, 骨水泥型假体因手术操作程序相对较多, 导致手术时间长于生物型假体,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手术时间延长的直接影响是术中需增加麻醉剂的用量, 对患者机体功能影响较大, 不利于术后恢复。骨水泥假体植入时对骨髓腔处理要求较高, 需用医用脉冲冲洗器彻底冲洗, 术中平均出血约 (287.9±45.3) m L, 高于生物型组的 (205.6±50.7) m L,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而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加上多数高龄患者因胃肠功能减退而合并有营养不良, 这些高危因素相互作用, 增加了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11],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骨水泥在凝固过程中的放热反应及毒性作用, 会刺激患者出现全身应激反应, 导致内环境及循环呼吸系统不稳定[7], 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的不安全性。骨水泥组虽然较为容易出现并发症, 但研究资料显示其在总的住院时间上与生物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可能有赖于临床上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诊疗的重视及有效治疗措施的跟进, 在一定程度上也拉高了患者的住院费用。通过以上安全性比较, 我们发现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由于操作简便, 手术时间较短, 创伤相对较小, 患者较易耐受, 可早期下地活动, 能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降低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 生物型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在临床有效性上基本一致, 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生物型假体在临床安全性上优于骨水泥型, 而这对于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的高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 对于高龄移位性股骨颈骨折, 我们推荐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
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将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55例符合标准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生物型组和骨水泥组, 收集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 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均衡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所有15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并获得15年, 平均34个月的随访, 两组均取得96%以上的优良率,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生物型与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生物型假体在临床安全性上优于骨水泥型。
关键词:生物型,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高龄,股骨颈骨折
参考文献
[1]赵洪普, 徐秋玉, 吕玉明, 等.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 (12) :1099-1101.
[2]刘文和, 刘忠厚, 陈鹏, 等.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与Singh指数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相关性初探[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18 (3) :193-196.
[3]Tidemark J, Zethraeus N, Svensson O.Quality of life related to fracture displacement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J].J Orthop Trauma, 2002, 16 (1) :34-38.
[4]Callaghan JJ, Templeton JE, Liu SS.Results of Charnle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t a minimum of thirty years.A concise follow-up of a previous report[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4, 86 (4) :690-695.
[5]孟伟正, 张勇, 王明君, 等.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6) :550-553.
[6]Panagiotis, Zouboulis, Kaisidis, et al.Biological fixation of cementless stems in patients over 75 years with diagnosed osteoporosis[J].J Bone Joint Surg (Br) , 2004, 86 (Suppl 3) :320.
[7]徐志宏, 蒋青, 陈东阳, 等.85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方式选择及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17) :865-868.
[8]桂先革, 熊奡, 曾晖.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5) :569-572.
[9]贺良, 钟伟, 李宁.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住院治疗费用 (2000—2006年) 统计[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 (5) :321-323.
[10]李雪寒, 刘劲松, 王恩才,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11) :103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