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共10篇)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 篇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 而高龄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衰退,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的难度。2010年9月-2013年9月, 我院对收治的78例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 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 女38例;年龄65~96岁, 平均年龄70.7岁;病程1~15 d;分型:逆粗隆骨折29例, 顺粗隆骨折25例, 粗隆下骨折24例;病因:滑到31例, 其他原因47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1例, 高血压20例, 前列腺肥大9例, 慢性支气管炎22例, 营养不良16例。
1.2 护理方法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同时考虑到给家人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麻烦, 多存在焦虑、烦躁、抑郁或绝望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耐心地和患者交流, 向其宣讲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知识, 并向其介绍医师治疗技术水平以及成功治愈的案例, 在排遣患者消极心理情绪的同时, 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态度[1]; (2) 制动及复位:高龄患者自控能力差, 不能保持正确的体位, 因此, 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对患者要进行夹板固定制动、复位, 防止因患者不正确的体位或活动, 导致骨折加重; (3) 饮食护理:患者肠胃功能较弱, 卧床时间较长, 活动量较少, 临床要指导其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易消化的食物, 并鼓励患者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及水果等, 防止便秘[2]; (4) 合并疾病的护理:高龄老年患者多合并慢性病, 术前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针对高血压患者要适当用药, 予心理护理, 保持患者血压稳定;针对呼吸系统病患者要规劝戒烟, 适当地给予雾化吸入, 并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咳痰等。
术后护理: (1) 一般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给予氧气吸入, 防止患者术后出现出血性休克。术后滴液速度保持在50滴/min, 防止因过快输液引起急性肺水肿。少部分患者术后因疼痛刺激会出现高血压症状, 对此, 要加强术后脉搏、血压的监测, 持续供氧, 并排除输液过快或尿潴留等各种诱发高血压的原因; (2) 并发症护理:高龄老年患者术后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临床针对不同并发症要给予适当护理。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因生理及组织结构的衰老, 可能会出现肺通气不足, 咽反射弱、口腔分泌物或胃内容物误吸等, 此时, 护理人员要详细评估患者呼吸功能, 时刻注意患者咳嗽、体温、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并保持病房光线充足, 空气流通, 温湿度适宜。患者术后6 h可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对于低效咳痰患者3 h拍背、翻身, 刺激咳嗽。患者术后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体位, 并进行拉吊环, 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3]。泌尿系感染:患者术后要行留置导尿管, 每天定时温水消抹洗外阴, 保持皮肤清洁, 穿棉质衣裤。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 培养其自我排尿能力。褥疮护理:老年患者卧床时间较长。血液循环能力较差, 容易出现褥疮、压疮等, 应多鼓励患者翻身或抬臀, 进行功能锻炼。做好皮肤护理, 改善患者汗液排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功能, 要勤擦洗、勤翻身、勤整理, 从而降低褥疮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与相关研究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8例患者中, 67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2例术后呼吸道感染, 1例泌尿系感染, 4例出现褥疮,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 经临床对症治疗护理, 均缓解;78例患者无一死亡或伤残病例。相关研究表明, 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一年内平均死亡率约为15.24%, 与本实验中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损伤, 临床多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近年来,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 内固定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然而, 高龄老年患者因自身机体功能衰退, 且伴有其他系统疾病, 临床手术治疗后恢复存在较大的难度, 围术期极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及其他并发症, 对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给予积极护理意义重大。本文研究表明, 临床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要按照骨科常规要求给予常规护理, 在此基础上, 把握患者生理、心理等特点, 进行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 对患者并存疾病给予积极处理, 在排遣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 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降低手术风险, 预防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最终有效提高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徐松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20 (13) :1660-1661
[2]朱云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19 (15) :1920-1921
[3]钱彦, 沈敏, 陈粟.髋部骨折223例围手术期护理[J].刘鲁护理杂志.2009, 15 (2) :72-73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 篇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进行了10~3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80分)61例,占92.4%;尚可(70~79分)4例,占6.1%;差(<70分=1例,占1.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少卧床并发症,恢复髋关节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40-01
Effect of 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y in Treatment of Senile Femoral neck Fracture
Li Qiang, Cui Haiyong, Dong Bi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nan City,anhui,232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with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in senile patients. Methods:From Jan.2004 to Dec.2007,66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were operated using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0 months to 38 months The average period of follow-up was 20 month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judged by Harris score system. 61 patients scored≥80points, 4 patients 70~79 points, and I patient <70 points.Conclusions: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is rather ideal method to treat the femoral neck fracture. It can recover movements of hip joint and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lying in bed and presented advantages of little wound and little time of operation.
【Keywords】Femoral neck fracture;Hip joint;Replacement; Senile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作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70岁以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本文就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男17例,女49例;年龄70~94岁,平均年龄77.3岁;致伤原因:走路滑倒54例,车祸外伤12例。骨折分类:头下型47例,经颈型14例,基底部5例;按Garden分型:Ⅰ型21例,Ⅱ~Ⅳ型45例;均为新鲜骨折;术前检查59例有合并症,占89.94%,2种以上合并症者47例,占71.2%,其中糖尿病37例,高血压病42例,冠心病23例,慢支肺气肿8例,脑血管疾病11例,偏瘫2例。术前行下肢皮肤牵引。控制血压血糖、感染,积极改善心肺功能。
1.2手术方法本组66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治疗。均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水泥固定54例,非骨水泥固定12例;采用外侧小切口;切口负压引流24~48小时;术后行皮肤牵引或穿矫形鞋,患肢外展中立位,膝下垫软枕;预防性抗生素治疗5~7 d。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合并症的发生,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1 d即开始肌肉等长舒缩功能锻炼;术后3 d开始半卧位;术后1~2周在有人陪护下扶拐下床站立、行走;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后第3天即可步行练习;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则术后6周开始步行练习。3个月内不盘腿,健侧卧位时在两膝之间放枕头;建议长期扶手杖活动。
2结果
本组无手术中和住院期间死亡病例,随访最短时间10个月,最长时间38个月,平均随访20个月。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本组优良(≥80分)61例,占92.4%;尚可(70~79分)4例,占6.1%;差(<70分)1例,占1.5%。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热敷及溶栓等治疗后痊愈。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为1.5%。
3讨论
3.1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股骨颈血供的解剖特点,股骨颈骨折后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高龄患者更不易愈合,且长期卧床制动保守治疗常有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具有致命危险。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1,2],可早日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合并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为髋臼磨损,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比全髋置换更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少,对患者全身状况影响小,术后恢复快,能尽快下地活动,减少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曾水平[3]认为高龄老人活动量小,生存期短,加之长期扶手杖,因此磨损相对较小,人工股骨头的最佳使用期可满足患者的需要。张勃策等[4]认为双极人工股骨头在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方面优于单极人工股骨头。
3.2术前准备高龄人群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多,多器官系统功能减退,生理功能老化,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低下,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减退。本组病例术前伴有两种以上的合并症者占71.2%。骨折后可加重脏器功能衰退和诱发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且机体应激代偿能力较差,在争取尽早手术的同时,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耐受性的估计尤为重要。除常规的术前准备外,应做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必要时请内科医生协助诊治,共同制定治疗方案,针对所存在疾病进行相应术前调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0 mmol/L左右。心肌梗死者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心力衰竭、脑梗死、脑缺血者,病情稳定至少6个月,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与传导阻滞患者术前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高血压者术前使血压稳定控制在≤ 160/90 mmHg;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须无咳嗽气喘,鼓励患者间歇深呼吸,应用沭舒坦口服或静滴,促进排痰,术前P3O2>60 mmHg,PaCO2>45 mmHg,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3.3术中及术后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规范化操作十分重要[5],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规范化操作,提高手术速度,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在手术台上出现意外;选择外侧小切口。该切口有入路简单、创伤小、暴露好、出血少、假体易插入、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6];对于患肢肌力较差的病人,特别是偏瘫的病人,手术中尽量减少关节囊及外旋肌的切断,术后将髋关节囊及切断的外旋肌群缝合固定于大粗隆上,重建髋关节囊的早期稳定性,能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及有效地降低术后人工关节脱位。马超等[7]报道随着理论的提高和手术者经验的成熟,由于假体位置不良所导致的脱位逐渐减少,软组织失平衡已逐渐成为假体脱位的主要因素。杜全印等[8]认为术中外旋肌及关节囊的修复、人工关节松紧度的调整是恢复患者早期髋关节活动及防治术后脱位的有效措施。
高龄患者术后护理与康复治疗也同样重要,不适当的锻炼和康复也可能成为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因素[2],所以要求:术后常规心电监护下至生命体征平稳;继续进行合并症的治疗;术后肺部感染常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体位常规采用半卧位,利于减少患者心肺并发症,早期的雾化吸入及间歇深呼吸及积极咳嗽排痰是防止其发生的较好方法;高龄及手术创伤打击,使此类患者成为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肺栓塞已是该类患者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术后不用止血药物,早期进行肢体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同时可辅助运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或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术后预防性应用甲腈咪呱或复方丹参等药物,对预防一些术后早期并发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之,完善的术前评估,正确的围手术期的治疗,规范化的手术操作,将使并存到种疾病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经人工关节置换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伟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5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7,1:102-103.
[2]邵敏.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疗效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10:775-777.
[3]曾水平,陈维善.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浙江医学,2007,7:671-672.
[4]张勃策,蒋阅,闻久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3:305.
[5]王爱民.人工关节技术规范化操作十分重要[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1):804-805.
[6]董德凡,刘明.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24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24:1908-1909.
[7]马超,赵凤朝,张春才,等.关节囊修补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J].中国骨伤杂志,2005,18(5):298-299.
[8]杜全印,胡波,熊雁,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偏瘫患肢股骨颈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07,6:500-501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2007年共收治50例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34例;27例行单动头置换,23例行双动头置换;单动头置换组平均年龄88.3岁,双动头置换组平均年龄87.5岁。按照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骨折24例,经颈型骨折18例,基底部型骨折8例。致伤原因:摔伤48例,扭伤2例。本组50例患者均合并1~4种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除外。骨折受伤前50例患者均有行走功能。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1~16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部位比较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处理
对于这类高龄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疾病等),术前不一定要追求各项指标完全正常。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160/90~95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压不能低于140 mm Hg,否则存在栓塞的风险,尤其是脑梗死。术前常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DVT高危者,手术前1 d使用1次低分子肝素(速碧林)。
1.2.2 术中处理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开始后半小时使用1次抗生素,均选择后外侧切口。两组病例股骨假体均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固定。髓腔用冲洗枪冲洗干净,术后伤口放置自体血回输装置。患髋用弹力绷带8字包扎。
1.2.3 术后处理
DVT高危者术后继续使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8 d。术后当天双下肢常规使用静脉泵预防DVT,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至患者下地行走。自体血回输通常在术后6~8 h进行回输。术后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优泌林-R或若和龙-R)微泵入,每4小时监测快速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量。低蛋白血症患者,要求血清蛋白含量纠正在30 U/L以上。术后纠正贫血,血色素要求在100 g/L以上。术后继续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维持半年时间。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位。手术次日开始股四头肌功能锻炼,3 d后鼓励患者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扶拐或借助助行器下地行走训练。
1.2.4 术后随访
术后半年及每1年进行Harris评分和X线复查。本组病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最短时间为术后3个月,患者死亡;最长为4年,平均3.1年。
1.3 主要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关节功能Harris评分[1]、死亡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住院费用由于假体的区别,双动头要比单动头花费更多的钱,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深静脉栓塞3例,腔隙性脑梗死4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道感染3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早期无关节局部的并发症,随访3~4年时有2例单动头置换的患者发生髋臼磨损,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行走时存在髋部和大腿上段疼痛,服止痛药后症状得到缓解。有1例双动头置换的患者于术后3年出现假体松动,表现为大腿上段活动痛,服止痛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该患者88岁,身体条件比较好,平时活动量较大,采用全髋关节假体进行翻修。关节翻修时发现髋臼也存在磨损,周围的组织污染成黑色,组织切片中发现聚乙烯碎屑。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并发症比较见表3。
2.3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
见表4。
由表4可知,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髋关节功能明显下降。Harris评分经t检验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死亡率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和4年的死亡率见表5。
由表5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明显上升,但两组同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因可以克服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两大难题,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关于此类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时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临床上仍然存在争议[2],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认知状态、活动能力、骨折的类型、骨的质量以及对术后的功能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2,3,4]。对于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因此类患者常合并其他器官的疾病和活动量少的缘故,目前比较一致地认为应尽可能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而半髋置换常被视为首选[5,6,7]。半髋置换中,单动头置换与双动头置换的疗效报道并不一致,其间的选择仍存在争议。
Ong等[8]分析了101例骨水泥固定的双动头和180例骨水泥固定的单动头置换,术后随访36个月后发现在髋关节疼痛和活动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Calder等[9]亦曾报道随机分组的80~90岁骨水泥固定的单动头和双动头置换,没有发现并发症和生存时间上的差异。本研究中,单动头和双动头置换组间的并发症、死亡率及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与以上观点相符。
在假体的设计上,双动头在活动中有2个关节面承受力的传导,可以使关节更加灵活和减少假体对骨性髋臼的磨损,同时增加人工假体的使用寿命,这在身体条件比较好的患者中也许可以体现这一优势,但在体弱病残、活动量少、生存期短的高龄老年患者(≥85岁)中,这一优势即不复存在。髋臼磨损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工股骨头假体在髋臼的负重区产生应力集中,时间长而导致髋臼软骨的损伤。车彪等[10]认为这种髋臼磨损的发生主要与关节的活动量和使用时间明显相关,而非与单双极股骨头选择有关。王海洲等[11]报道,75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1年的死亡率高达28.6%,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明显上升。本组患者4年的死亡率达65.0%以上。本研究中髋臼磨损发生率不高的原因与患者的活动量小、生存期短有关。本组病例仅2例单动头置换术后出现髋臼磨损,表现为术后3~4年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而双动头置换术后并未发生髋臼磨损,其原因考虑是双动头假体的双关节面设计和聚乙烯内衬吸收震荡使髋臼磨损的发生出现推迟和程度减轻。
本组研究中有1例双动头置换术后第3年出现股骨柄假体松动和下沉。翻修术中发现双动头聚乙烯内衬磨损严重,周围的组织污染成黑色,组织切片中发现聚乙烯碎屑,考虑是双极头之间的磨损产生了金属、聚乙烯碎屑所导致的碎屑病反应,引起股骨柄假体周围的骨溶解而出现松动,这在很早Phillips[12]就已经证实了这一观点。双动头假体的双关节面设计虽然减少了外头对骨性髋臼的磨损,但是却出现了由于小头对聚乙烯内衬的磨损而带来的股骨柄假体的松动。因此,双动头也并不是像理想设计中的那样可靠。
摘要:目的:比较单动头置换与双动头置换在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4~2007年共收治50例高龄老年(≥85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单动头置换组(27例)和双动头置换组(23例)。随访6个月~4年,平均3.4年。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关节功能及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住院费用比较,双动头置换组术中多于单动头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老年(≥85岁)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中,双动头置换对比单动头置换没有任何优势,而且住院费用高。对高龄老年(≥85岁)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尽可能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单动头置换完全可以满足该类患者的需要,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高龄股骨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护理 篇4
老年人的骨质萎缩、疏松,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股骨部位,跌倒时极易发生。高龄患者年老、体弱、多病、脏器功能减退等多方面原因,股骨骨折后易发生并发症。2002年1月-2008年3月我科共收治股骨骨折病人56例,不但对股骨骨折进行护理,并针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护理预防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26例,女30例,年龄70-90岁。6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电解质紊乱2例,患深静脉栓塞1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其余痊愈。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的思想顾虑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精神情绪,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手术可能留用引流管、导尿管等的重要性和目的,使其能安心、乐意接受必要的手术治疗,增加对手术的信心。②关心病人全身情况:了解病人潜在的健康问题,定时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病人的饮食、吸烟、睡眠、二便情况,以及常用消毒、麻醉、止痛、抗生素等物有无过敏史,给医师提供治疗有用的参考依据。在手术前做血、尿、粪常规、凝血系列等化验检查。做心、肺、肝、肾功能检查,了解病人手术耐受力的程度,及早发现不正常的情况,给予必要的纠正。
术后护理:①患者回病房前,即应准备好手术后所需的各种用品,搬动时不要压迫手术部位,注意保护输液肢体。护士应了解施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经过,做到心中有数地观察术后病情。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术后当日每30分钟测量1次,病情稳定后每4小时测1次,并及时记录。②密切观察患肢远端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情况,如有麻木、肿胀、足趾活动受限、足趾发紫等现象应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③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湿透应及时更换,防止敷料松脱,避免切口污染。如有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要折叠、扭曲、脱落,引流袋放置应低于切口30~50cm,如为负压引流器,应保持引流器负压状态,确保引流有效,注意引流液的性质、数量、并记录。
功能锻炼:①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没有正确而积极的功能锻炼,即使复位和固定都合乎要求,也难以获得很好的功能,往往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或粘连等。但是,这个重要环节却往往被忽视。在指导和监督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时,护理人员起着十分重要作用。②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向病人说明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既要鼓励病人积极活动,又要注意循序渐进。如病人感到疲劳乏力,伤处肿痛,应适当减少活动量或暂停锻炼;应了解哪些是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而加以控制。如股骨上1/3骨折时的下肢内收活动;锻炼过程中,要强调病人的主动运动,禁止强烈的被动活动或捏揉,这样做不但无益,反而有害。③功能锻炼的方法:功能锻炼的方法因人而异,一般可分成三期进行:早期:指骨折后2周以内,此时创伤反应明显,肿痛较重,骨痂尚未形成。病人常不愿或不敢活动。此时,应指导病人做肌肉自主的充分的收缩和舒张,促进深部静脉回流,肿胀消退。应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舒张;踝用力背屈及足趾伸屈活动;中期:指骨折后3—6周,此时创伤反应已经消退,肿痛基本消失,骨痂形成。在此期间,除继续上述锻炼外,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开始活动,活动范围逐步增大。肌肉的锻炼亦应加重,如直腿抬高等,以防肌肉萎缩。可以开始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晚期:骨折愈合较牢固,外固定已经祛除,应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直到最后的功能恢复。出院后可继续在门诊进行随访和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电解质紊乱:高龄老人骨折后因疼痛刺激,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如得不到及时补充,病人很快出现电解质紊乱,同时伴酸碱平衡失调。密切观察电解质的变化,应定时抽查检查电解质,根据结果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经静脉和饮食的及时补充,是可以纠正的。
血栓及栓塞性疾病:高龄病人多有血管硬化病变,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原因,患肢的静脉回流减慢,容易瘀滞。尤其牵引时,小腿腓肠肌受压,深静回流受阻,在血流瘀滞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性疾病,严重者可致命。密切观察患肢肿胀及远端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适当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教会并督促病人趾踝的主动伸屈活动和股四头肌的静态收缩运动,以促进远端静脉回流,减轻静脉血的瘀滞,必要时可辅以下肢的向心性按摩以增加效果。
肺部感染:高龄病人骨折后由于长期制动不能翻身,活动减少,呼吸深度不够,怕疼痛不敢咳嗽,或咳嗽无力,排痰不畅等,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3次/日,不少于5分钟/次。
褥疮:由于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不良,易发生褥疮,大小便失禁污染皮肤,加上高龄老人纳差、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蛋白等也易发生褥疮,而且不易愈合。加强褥疮的防范措施:补充热量及蛋白质,保证病人获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提高血浆蛋白及胶体渗透压,定期输入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血浆、白蛋白、全血等;保持床铺干燥、无渣;长期牵引病人定期对骨突出部位按摩,日问每2小时1次,夜间每3小时1次;鼓励病人抬臀运动;带有镇痛泵者臀下加垫海棉垫,禁用热水袋。
泌尿系感染或结石形成:高龄病人受伤后长期卧床,不习惯床上排便或其他原因引起排尿不畅,留置尿管后易出现泌尿系感染。另外,由于进食少,尿液浓缩易结晶甚至结石形成,多为膀胱结石。泌尿系感染的控制:鼓励病人多饮水,习惯床上大小便,尽可能白行排便,减少插尿管的次数,避免刺激尿道,造成人为因素的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也可有效了预防泌尿系感染。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9年1月, 茂南区骨伤科医院采用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 其中, 男7例, 女13例, 年龄60~75岁, 平均66.3岁。致伤原因:平地跌伤18例, 交通事故伤1例, 高处坠落伤1例。骨折Evans分型:Ⅰ型5例, Ⅱ型2例, Ⅲ型8例, Ⅳ型5例。合并疾病:伴中、重度骨质疏松16例, 慢性高血压7例, 慢性支气管炎5例, 糖尿病3例, 同时有2种以上合并症者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4 d。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下于骨科牵引床上复位固定。闭合复位:牵引下患肢屈髋外展、外旋, 然后内收内旋患肢。注意颈干角和前倾角, 颈干角应大于135°为宜, 同时注意患侧是否短缩, 调整骨折断端达到基本解剖对位。复位满意后维持患髋外展30°, 内旋15°的位置。
骨膜外显露:自股骨大粗隆向下作大腿外侧纵行切口约13 cm长, 纵形切开阔筋膜张肌及股外侧肌附着部, 于骨膜外前后牵开股外侧肌, 显露出股骨大粗隆及股骨上端外侧面。
钢板固定:将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放置在粗隆部外侧, 使菱形排列135°锁定孔的下部孔瞄准点对准股骨矩, 中部两枚锁定孔瞄准点分别位于股骨颈前后侧骨皮质下。检查骨折复位及锁定孔对合点满意后钢板远端与股骨上段点式复位钳钳铗固定。先在导向套筒辅助下经前、后、下菱形排列135°锁定孔向股骨颈内打入3枚2 mm导针, 透视导针位置满意后, 以空心钻扩孔, 拧入6 mm空心锁钉。透视螺钉长度及位置良好钉板锁扣紧密后, 再依次安放好钢板下部螺钉。对复杂粉碎骨折可骨膜外复位, 克氏针临时固定后, 再安锁定钢板。
1.3 术后处理
术后予广谱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 积极治疗内科疾患和抗骨质疏松治疗, 并注意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3 d开始使用CPM行髋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1周后坐起, 并行下肢主动活动锻炼, 两周后离床伤肢不负重行走, 6周后扶拐患肢逐渐负重行走, 对骨质疏松及粉碎骨折者适当推迟坐起及离床训练时间, 8~10周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后再确定患肢逐渐负重行走时间。
1.4 疗效评定
按黄公怡髋部骨折愈合标准[2], 优:不扶拐, 生活自理, 髋部不疼痛。良:扶拐, 髋部基本不疼痛, 能自理生活。差:扶双拐, 髋部疼痛, 不能自理生活。
2 结果
手术时间60~90 min, 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200~400 ml, 平均280 ml。20例均获得随访, 时间6~48个月, 平均15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8~14周。按黄公贻等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评估, 优11例, 良7例, 差2例, 优良率达90.0%。肺部感染2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锁钉松动1例, 无脱钉、断钉、继发性髋内翻现象。
3 讨论
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传统的内固定方式有多枚斯氏针、鹅头钉、角钢板、空心钉、髋动力系统 (DHS) 、Gamma钉、重建钉等, 目前比较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是DHS、PFN和Gamma钉等。根据文献报道和笔者的临床观察, 对于EvansⅠ、Ⅱ型和部分Ⅲ型骨折, 上述内固定物方法能获得达到骨折端愈合所要求的固定强度, 但对于大部分Ⅲ型和Ⅳ、Ⅴ型骨折, 这些内固定方法难以获得有效固定[2]。解剖型股髋动力带锁钢板, 其近端有多方向的多枚角度锁定螺钉同时固定, 故其能有效解决多骨折块的同时固定和角度稳定, 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髋动力带锁钢板设计合理, 具有以下优点[3], (1) 解剖设计, 不分左右; (2) 双线锥螺纹锁定连接, 增加锁定力度; (3) “8”形锁定孔有利于术中个体化调节; (4) 近端4个菱形排列135°锁定钉、孔, 形成三维框架固定, 并增加固定截面, 避免应力集中, 有效防止骨折移位、角度丢失和断钉; (5) 自控导向套筒, 可避免术中置钉不良, 手术操作简便、精确而安全; (6) 钢板螺钉锁定, 构成整体框架, 避免单钉松脱;钢板骨膜外放置、有限接触或不接触骨折区, 保护骨折端血运, 利于骨折愈合。
使用髋动力带锁钢板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骨膜外显露:术中只有限切开阔筋膜张肌及股外侧肌附着部, 不剥离骨膜, 以保护骨折区血运, 利于骨折愈合。 (2) 良好闭合复位:麻醉后手法牵引复位, 牵引床牵维持, 对透视检查仍有明显移位的骨块行骨膜外复位, 调整骨折断端达到基本解剖对位, 恢复颈干角、前倾角和患肢长度后复位钳或克氏针临时固定。 (3) 整体框架固定:放置钢板时以下位锁定孔瞄准点对准股骨矩为准, 而不以钢板与股骨粗隆解剖贴合为准;置针扩孔时必须在钢板锁定自控导向套筒引导下进行, 以保障锁定钉的方向及其与钢板间的有效锁定;颈内空心钻头沿导针开孔深度应与锁定螺钉锁定后到达股骨头内深度相一致, 一般掌握锁定螺钉达股骨头软骨下5 mm为宜。钻孔深度不足, 将导致置钉后骨折端分离。经股骨颈多钉角度锁定, 形成骨-钉-板整体框架固定, 是髋动力带锁钢板精髓所在, 正确安置经前、后、下菱形排列135°锁定孔沿股骨颈内入股骨头的3枚锁钉是手术成功关键。要求3枚螺钉经相应锁定孔沿股骨矩和股骨颈前、后侧骨皮质下达股骨头软骨下5~10 mm。三枚颈内空心螺钉直径粗, 固定于颈内骨质相对致密的骨小梁部位, 呈三维立体固定, 获得最佳螺钉把持力, 在颈内不会发生切割移位;与钢板上锁紧后对骨折端不再产生加压作用, 承重时载荷从头颈部经钢板直接传递到股骨干, 骨折端不会在应力作用下出现复位丢失;颈内空心钉在钢板上呈三点锁扣, 承重时分散了应力, 不易出现断钉现象[4]。
与其他固定方法相比, 髋动力带锁钢板和螺钉形成的内固定立体框架, 似外固定支架内置, 具有高度的角度稳定性, 避免了钉道感染和复位丢失;在正常骨质或疏松骨质内均能获得有效把持力, 螺丝钉松动的发生率更低;多钉与钢板锁定形成立体框架, 既有利于应力分散, 避免断钉, 又构成整体结构, 避免单钉松脱。髋动力带锁钢板和螺钉的成角稳定来源于钉板螺纹锁定机制, 接骨板和骨皮质无需紧密接触, 不损伤骨膜, 有利于保障骨折端血运, 促进骨折愈合。因此, 髋动力带锁钢板比常用内、外固定物具有更多的优势, 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尤其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材料[5]。
摘要:目的:探讨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 应用髋动力带锁钢板固定治疗的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骨折愈合率为100%, 优良率为90%, 无继发髋内翻。结论:闭合复位、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满意,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马镭, 郭庆升.锁定加压钢板 (LCP)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疗, 2008, 27 (6) :35.
[2]江和训, 王凤, 秦立武.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6) :188-192.
[3]邓森泉.髋动力带鎻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4 (12) :49-50.
[4]吕尚军, 李文强.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 (15) :108-109.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 篇6
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 男21例, 女19例, 年龄64~91岁, 均有外伤史, 保守治疗29例, 手术治疗11例, 住院时间13~59 d。所有患者均予以综合心理护理, 积极术前及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等全面护理干预后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孤独、失落、抑郁、悲观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反应。由于骨折或牵引而导致患者长期卧床, 造成老年人活动受限, 生活无法自理, 需依赖他人, 成为家人的负担, 因而有些老年人要求出院或拒绝治疗。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 护士要提醒家人多来看望;对丧偶或无子女的老年患者, 护士应倍加关心, 不要直接呼叫床号、姓名, 应以长辈的尊称, 让患者感到亲切, 人格受到尊重。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 护士要勤快、细致、耐心、周到;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刻板, 看问题也有些固执, 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 要尽量照顾他们的饮食习惯, 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1]。
2.3 牵引护理
①体位:保持头低脚高位, 床尾垫高, 患肢足尖朝上, 足跟悬空, 以保证牵引到位;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加强护理, 保证牵引效果, 达到治疗目的, 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②对牵引患者做好床旁交接班, 及时交接患肢皮温、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末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教会患者做患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及程度、频率, 肌肉按摩及被动活动关节, 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③给患者示范指导在床上利用便盆排尿、排便 (方法:两臂屈曲, 双肘关节支撑, 健侧下肢屈曲, 支撑、抬高臀背部) 。
2.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①预防肺部感染:嘱咐牵引患者进行全身活动, 如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抬起上身, 护士及家属给予叩背, 以改善呼吸功能, 防止坠积性肺炎;②防止压疮:指导患者及家属压疮的预防, 保持床单及牵引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 在骨突起部位垫棉垫或悬空, 每1~2 h翻身轻叩背1次, 按摩皮肤受压部位, 防止压破皮肤, 每日应以温水擦洗2次, 夜间也应定时更换体位[2], 患者及家属应修剪指甲防止划伤皮肤;③防止泌尿系感染及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应摄入约2 000 mL以上的水分, 增加排尿量, 清洁尿道, 如有导尿管应2次/d会阴部护理和膀胱冲洗以预防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牵引会使消化系统功能发生改变, 肠蠕动减慢, 易发生便秘, 应调节饮食, 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蔬菜和水果, 保持1~2 d排便1次, 如果3 d以上未解大便, 可给予缓泻剂;④预防深静脉栓塞:术后的患者由于体位限制, 活动少, 血液回流不畅, 以及手术中的失血, 血液浓缩, 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 造成深静脉栓塞。术后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 避免血液淤积;避免在下肢同一侧反复穿刺, 尽量避免在患侧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及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⑤防止切口感染:术前准备要充分, 特别是手术部位及会阴部的皮肤要清洁, 汗毛清理干净。术后要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并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换药要严格无菌操作。
2.5 功能锻炼护理
帮助及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和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为目的[3], 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不同的伤情特点、内固定种类和全身情况选择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法直至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应防止患肢内收、内旋;而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应防止患肢外旋, 临床常用“丁”字鞋来固定患肢, 患者术后2周内应禁止侧卧位, 只有各个环节护理到位, 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3 体会
高龄股骨颈骨折愈合慢, 卧床时间长, 容易出现并发症。因肢体活动障碍,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应细心观察病情, 采取准确可靠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良好的心理护理, 能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措施;适宜的牵引护理, 能促进骨痂生长, 增强抵抗力, 预防各种并发症;正确的功能锻炼, 能预防关节僵硬, 肌肉萎缩, 恢复肢体功能。另外, 老年人常并存其他系统的疾病, 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因此,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是预防和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 减少卧床及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组40例患者通过综合性护理, 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 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娄湘红, 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33-57.
[2]何华英, 杜峻, 李雪霜, 等.Waterlow危险因素评估表及分级护理法预防压疮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9) :9-11.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 篇7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手术,院内感染,预防
股骨颈骨折系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常出现骨折不愈合(约15%)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30%)[1]。我科自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117例,共行手术治疗101例,患者由于失血、制动、住院时间长、营养不良等原因,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为有效控制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们详细制定了预防对策,采取有力并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39例,女62例,其中年龄最大98岁,最小56岁,平均年龄76岁,有3例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3%。本组3例中,男1例,合并肺部感染;女2例,其中1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另1例胃肠道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经调节饮食和治疗后恢复。
2 预防措施
2.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预防和管理骨科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要从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入手。完善卫生制度、消毒技术规范、洗手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提高感染管理制度的时效性。加强培训,我们对骨科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预防感染知识培训,提升相关人员法规意识和技术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感染知识讲座以及进修培训,规范各种操作流程、提高临床操作技术,提高无菌化操作意识,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医疗废物及时处理。医院感染的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其次是植入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2]。随时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使消毒灭菌工作规范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2 护理
2.2.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病房为基地、以住院患者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使其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患者受伤原因多为意外造成,因骨折后疼痛剧烈,不能自主活动,患者担心术后效果及患肢能否痊愈,常感焦虑、恐惧,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紧张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3]。告知患者如果身体好、免疫能力强、营养充足,就可能恢复得顺利而快。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患者深呼吸,告知患者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住院天数,同时能减少住院费用,减轻家庭负担。指导家属在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由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较高,治疗周期长,指导患者适应患肢较长时间不能负重所带来的生活不便,努力提高自理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减少卧床过久所致的并发症[4]。劝导吸烟患者戒烟,多饮水,多运动。患者及家属也要常洗手,重视手卫生,实践证明,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起着重要作用[5]。做好预防胃肠炎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夏季要告诉家属探视不带变质食物,教育患者不贪吃过多瓜果,不到不洁摊点吃饭。
2.2.2 环境适宜
通风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它能在短时间内置换室内空气,从而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每次通风30 min,每日2次。有风时,应避免风直接吹向患者。冬春季节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要注意给患者盖好被子,以免着凉。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病室内应保持在温度22~24℃,相对湿度60%为宜。
2.2.3 清洁与舒适
饭后可用温生理盐水漱口,使患者感觉口腔舒适。患者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以保持口腔清洁。不能坚持刷牙时,应给予患者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各1次。有效的、间歇性的解除压迫,恢复受压部位的血液供应,预防褥疮。定时翻身、按摩,每2~4小时/次;也可以使用气垫床或局部受压处垫气圈;骨突出皮肤使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可隔日换1次药,观察愈合良好,无红肿热痛发生。
2.2.4 预防切口感染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重视手卫生和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发生交叉感染。进入换药室前和操作后应洗手,换药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以保证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快速手消毒。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众多环节中,医护人员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是最重要和简便的措施之一[6]。对有渗出切口1次/天,如渗血或渗液较多,要通知医师,及时换药并处理。做到一个患者使用一套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人一用一销毁,不得重复使用。强化无菌化操作意识,对污染的敷料和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医疗废物及时处理。
2.2.5 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我们采用肠内和肠外贯序营养方法,积极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及时有效地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少机体损耗[7]。对于胃肠道功能差,近期体质量显著减轻;血清白蛋白浓度<35 g/L;明显持久的营养摄入不足等,予以足量的肠外营养,改善营养不足所致的细胞代谢紊乱及组织缺氧,增强免疫力。昏迷患者的营养支持选用管饲喂养,意识清楚者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骨折早期以及年老体弱者饮食要清淡,多吃一些松软的、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瘦肉或鲜鱼熬汤,既能保证营养又能增进食欲。如果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一般饮食无法满足营养需要,则可口服一些高能全面营养素制剂,改善营养不良状况。以后骨折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满足骨骼生长、恢复的需要,可以吃猪蹄、排骨、带鱼、鸡蛋、动物肝脏等;适当补钙;适当食用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
2.2.6 预防肺部感染
高龄患者骨折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受基础疾病因素、手术创伤及护理质量的因素影响。长期卧床患者活动少,痰液不易咳出,易患坠积性肺炎,是否能有效排痰与患者的主动配合密切相关。鼓励患者深呼吸,咳痰及多饮水,防止造成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做有效的咳痰,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具有奏效快、药物用量较小而不良反应轻的优点,特别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效果显著。每次治疗时间为15~20 min,每日2~4次。应注意观察雾化吸入后痰液的黏弹性及咳痰情况,必要时增加雾化吸入次数。
2.2.7 预防泌尿系感染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泌尿系感染是预防的重点。对留置导尿的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气味、比重,及时记录。指导患者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受压,牵拉、扭曲。定期更换尿管、遵医嘱做膀胱冲洗。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更换引流袋,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保持外阴清洁,女患者每日会阴护理2次;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加控制排尿的能力。对所有卧床患者均应鼓励多饮水,定期查尿,专人质控。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减少导尿次数,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骨折不断增多,老年人因骨折而需手术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多[8]。患者入院后即由专职护士进行宣传、指导预防院内感染知识。服务人性化、护理方式个性化、服务流程温馨化,让标准和制度与护士的个人行为真正融合在一起,贴近患者需求,感染途径在有的放矢的质控下早期被切断。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76.
[2]赵辉.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11(2):128.
[3]韩慧娟,吴秋霞,邸红军.实用专科护理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21.
[4]彭晓玲.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06.
[5]郭燕红.护士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3-24.
[6]尚少梅.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1):78.
[7]赵光红,刘义兰.临床护士“三基”自测外科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6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75例。其中,手术治疗61例,男25例,女36例;年龄80~94岁,平均83.4岁;左侧股骨颈骨折34例,右侧股骨颈骨折27例。本组中新鲜骨折53例,其中,GardenⅠ、Ⅱ型稳定骨折6例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GardenⅢ、Ⅳ型移位骨折47例;陈旧骨折8例,均为GardenⅣ型,其中2例因髋臼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而行骨水泥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余53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1例(83.6%)术前合并内科或神经科疾病(表1),其中,合并一种病症18例(29.5%),二种病症22例(36.1%),三种以上病症11例(18.0%)。
1.2 围术期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 1 入院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用药史以及患者自理能力等,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气分析以了解心肺功能,既往有脑血管病的可行脑血流图和颈部血管彩超了解脑部供血情况。患有高血压病者术前给予低盐饮食,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1 mm Hg=0.133 k Pa)以下;患有糖尿病者术前监测血糖变化,调整饮食,空腹血糖控制在6~8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11 mmol/L。改善一般状况,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治疗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教会疼痛患者精神放松疗法,必要时应用止痛药。
注:恶性肿瘤术后11例包括乳腺癌4例,胃癌2例,肾癌2例,膀胱癌2例,结肠癌1例
1.2.1. 2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均为高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手术耐受性差,而且由于创伤后机体反应、卧床不起等因素还可能使身体状况恶化,因而手术风险很高。患者大多有恐惧感,对治疗没有信心,对手术顾虑也很多,担心手术费用、治疗效果等。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特点,笔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讲解股骨颈骨折的有关知识和手术方法,请此类手术康复期患者与其交流,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减少其恐惧心理,建立信心,使其情绪稳定地接受并配合手术治疗。
1.2.1. 3 术前训练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因长时间卧床、体位改变而产生的便秘及尿潴留;指导患者练习踝关节背伸背屈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1.2.1. 4 术前准备
术前1 d做皮试、备皮、洗澡、更衣、晚间洗肠,术晨消毒皮肤、留置尿管,术前12 h禁食水,床旁备负压吸引和伤口引流瓶(有自体血回输器者可不准备)。
1.2.2 术后护理
1.2.2.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去枕平卧6 h,给予心电监护及鼻导管吸氧,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观察伤口出血、渗血及引流量,自体血及时回输,出血多时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此组高龄患者各脏器代偿能力降低,经历麻醉和手术后很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因此护士要加强各种监护。其中3例出现低血压、心慌,经快速回输自体血,补充血容量,遵医嘱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注射液)500 ml后症状改善。
1.2.2. 2 体位
髋关节制动勿屈曲和内外旋以防发生脱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30°,行皮牵引2 kg,两腿之间放外展架或软枕,必要时准备“丁字鞋”,在医生允许下可摇高床头半卧位,但不能高于30°,做各种治疗操作时,应将整个关节托起不可单纯牵拉、抬动患肢。
1.2.2. 3 引流管护理
术后行负压吸引或接自体血回输器,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无菌、固定稳妥,定时挤压防止阻塞,并注意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有自体血回输器的要及时将自体血回输到患者体内,以保持血压平稳。
1.2.2. 4 疼痛的护理
应用PCA止痛泵,术后给予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抬高患肢减少患肢肿胀引起的疼痛;减轻焦虑,可让患者用倾诉、聊天、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注意力;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
1.2.2. 5 饮食的护理
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其顺利恢复有着重要作用。术后6 h禁食水,之后早期应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片汤、面汤等,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吃牛奶和含糖量大等不易消化和易引起肠胀气的食物。之后可给予高热、高维生素、高营养、高蛋白饮食。
1.2.2. 6 预防并发症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往往身体条件差,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夏军等[1]对一组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分析发现,入院7 d后和7 d内进行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压疮。由于本组高龄患者皮肤抵抗力下降,加上长期卧床,故很容易出现压疮。笔者指导患者双手拉住牵引床上拉环,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使身体整体抬高,臀部离床,每2小时抬臀1次,并给予按摩骶尾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身体过于消瘦者可用气垫床,骶尾部可以贴康惠尔泡沫敷料给予保护。其中,1例合并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于术后4 d出现压疮,给予涂溃疡粉,贴康惠尔泡沫敷料,增加向健侧翻身次数后痊愈。
肺炎。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多饮水。其中,4例于术后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给予患者雾化吸入(bid),抗炎治疗,定时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后治愈。
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饮水,留置尿管期间,每日用0.2‰碘伏或盐水棉球行会阴擦洗,指导患者夹闭尿管,练习膀胱收缩功能,尽早拔除尿管。其中,1例在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遵医嘱每日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进行膀胱冲洗和0.2‰碘伏棉球进行会阴擦洗,嘱患者多饮水,并保持床单位清洁,经护理治疗后症状改善。
深静脉血栓。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卧床和下肢活动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增高,因而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和重视[2]。因而术后12~24 h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速碧林0.3 ml或法安明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抗凝,直至患者可以下地活动。双下肢应用血液循环驱动器,并穿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密切观察下肢远端的感觉运动血液循环,如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本组患者在精心护理中,未出现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2. 7 加强骨质疏松的治疗
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除了处理骨折,还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廖文胜等[3]的研究表明骨量减少和骨质量改变是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原因。李毅中等[4]对一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测定也证实其本身大多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而骨折后全身或患肢活动量明显减少则又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的发展。因此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同时治疗骨质疏松症,常规给予碳酸钙0.75 g(tid)、骨化三醇0.25 g(qd)口服或硅鱼降钙素50 IU肌内注射,可以有效地增加骨量,提高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协助患者早期下地活动,也是防治骨质疏松加重的有效方法。
1.2.3 功能锻炼
术后1 d进行踝和脚的背伸运动,第2天开始进行骨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3~5 d摇高床头坐起,去除皮牵引后,练习膝关节屈曲及直腿抬高,5~10 d在护士指导下可扶拐或助步器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进行功能锻炼要遵循主动、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强度掌握在每次练习后,关节及其他不适症状可在第2天基本恢复为好。
1.2.4 出院指导
正确使用人工关节,避免摔倒及假体脱位,双下肢不作交叉动作,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脚不做极度内旋和极度的外旋动作,不论平卧位还是行走时不要旋转髋关节,要保持足尖向前的自然位置。从椅子上站起时,首先身体要挪到椅子边缘,把患肢放在前面,让健侧承受身体大部分重量;上楼梯时先迈健腿,下楼梯时先迈患腿。在医生允许之前睡觉时始终在两腿之间放置一枕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来医院复查,并告知手术医生出诊时间。术后3个月内患肢不负重,6个月后可部分负重,12个月后可全部负重,在接受任何口腔治疗前应用抗生素,并尽可能减少其他部位的感染。在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可以打高尔夫球、散步、跳慢舞等,但要避免网球或跑步等剧烈运动。
2 结果
本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4%(21/61)。其中,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房颤)最多,占11.5%(7/61);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6%(4/61);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也达到9.8%(6/61);15例(24.6%)于手术后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见表2。所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好转。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61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笔者深刻体会到,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80岁以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见。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是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减少卧床并发症,减低病死率的优选方法[4,5,6,7]。对于没有明显手术禁忌证的高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故在术前认真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和充足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和护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做好体位饮食引流管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并做好出院指导。以上措施都是手术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的有利保障[8]。
综上所述,只要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身体条件许可,应尽早手术治疗以缩短卧床时间,所以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摘要: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总结围术期的特点,对今后高龄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61例8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术后监测心脏情况,控制血压、血糖。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患肢远端感觉运动血循环,并加强对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扶拐或助步器出院,切口无感染,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5 d坐起,5~10 d扶拐下地活动。术后并发症为电解质紊乱6例,肺部感染4例,低血压3例,心功能不全2例,房颤2例,应激性溃疡2例,泌尿系感染1例,压疮1例,均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好转。结论:只要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身体条件许可,应尽早手术治疗以缩短卧床时间,所以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夏军,魏亦兵,黄钢勇,等.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术期并发症[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591-594.
[2]邱贵兴,戴尅戎,杨庆铭,等.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636-640.
[3]廖文胜,陈永强,汤亭亭,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233-237.
[4]李毅中,陈献南,李炎川.高龄老人股骨颈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3):342-343.
[5]申剑,孙常太,黄公怡.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生活质量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09-1411.
[6]Haidukewych GJ,Israel TA,Berry DJ.Long-term survivrship of cemente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for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J].Clin Orthop,2002,(403):118-26.
[7]Rogmark C,Carlsson A,Johnell O,et al.Primary hemiarthroplassty in old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neck fracture:a year follow-up of103patients aged80years or more[J].Acta Orthop Scand,2002,73(6):605-610.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 篇9
【关键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70-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髋部骨折,采用骨牵引等非手术治疗,常出现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症,且因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静脉栓塞、褥疮等严重并发症。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骨科治疗方法的改进,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近年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I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应用以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现总结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应用PFNA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38例,女44例;年龄72~94岁,平均79岁。左侧47例,右侧35例。按Evans分型,I 型15例,II型31例,IIIA型16例,IIIB型12例,IV型8例。合并症:高血压47例,冠心病54例,糖尿病8例,合并其他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 d,平均6d。
1. 2手术方法:患者置于骨科牵引手术床上,牵引闭合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取股骨大转子上方3~5cm切口,用三棱锥自大转子尖内侧向股骨髓腔方向开口,插入导针,用弹性钻扩大转子入口,将安装在瞄准器手柄上的主钉插入股骨近端髓腔内,深度合适后调整前倾角,通过瞄准器近端锁孔向股骨颈内拧入导针1枚,正位透视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1/3,侧位透视下导针位于股骨颈正中,空心钻头沿导针钻孔,只钻透外侧皮质,沿导针方向打入螺旋刀片,在定位器引导下打入远端1枚锁钉,取下定位器,因切口小,损伤小,一般不用放置引流管。术后处理规范使用抗生素2天,预防性使用抗凝剂1周,配合抗骨质疏松用药治疗,麻醉过后即可坐起,术后第2天行关节活动肌肉锻炼,患者可进行扶拐下地练习行走,根据骨折类型和复位情况决定伤肢不负重或部分负重。出院后每月复诊1次X线片见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模糊即可判断为骨折临床愈合。
2结果
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50min,手术出血50~120ml。术后第2天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及下肢静脉泵治疗,4周后扶助行器下床,逐渐负重,骨折临床愈合后完全负重行走,不稳定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者适当延迟下床负重时间。出院后失访5例,7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左右,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周~3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优52例,良18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90.9%。术中股骨近端轻度劈裂3例,未作特殊处理;髋内翻2例;近端拉力及防旋钉切割股骨头1例。无术后断钉、股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附图:
3讨论
PFNA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特点在于头钉为螺旋刀片,通过外侧切口自动完成抗旋转锁定,只打开外侧皮质,不移除骨质即便是在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患者,仍可以感觉到螺旋刀片牢固的锚合力,螺旋刀片可以很顺畅地旋转,当打入螺旋刀片时不会发生股骨头和股骨颈分离及股骨头和股骨颈旋转,主钉具有6度外偏角,方便从大粗隆顶部插入;远端一锁定孔即可选择静态或动态锁定;尽可能长的尖端及凹槽设计,使PFNA插入方便并且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即保持了AO坚强固定的理念,生物力学稳定坚强,可早期下地行走,又体现了BO和微创外科的精髓。适用于Evans分型的各型转子间骨折、对于转子下骨折及合并股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可选择加长型[2]。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术前仔细阅片,了解骨折分型、髓腔大小,决定钉的长短、粗细;
(2)骨科牵引床复位时,牵引力适度,不可过牵,以免插入主钉时骨折端容易移位;
(3)因PFNA近端有6度外偏角,进钉应从大粗隆尖内侧0.5cm钻入,偏外容易导致大粗隆劈裂,偏内从梨状窝进入可引起骨折错位;
(4)打入导针后,应注意导针在轴位相的位置,定位准确后再打开外侧皮质,打入主钉,一旦打入主钉再行更改,由于股骨颈骨质破坏则影响稳定性;
(5)为了确保PFNA尾部顺利插入,转子部需扩大并且应从小到大,切忌使用暴力扩髓,以防转子劈裂;
3. 1 PFNA内固定疗效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明显,骨质把持力弱,且常合并各种慢性内科疾病,手术耐受能力差,要求内固定既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需要又要减小创伤,缩短手术时间。目前临床上可选择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 )、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s, PFN )、動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e screw,DCS)、解剖钢板等。其中又以DHS为代表的钉板系统及PFNA为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流[3]。潘晓华等[4]临床研究显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DHS。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及生物学固定的观念。生物学方面采用半闭合操作,无需显露骨折部,粉碎骨块无需解剖复位,符合微创手术原则,老年人易于耐受,对骨折端的血运破坏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降低感染率[5]。生物力学方面PFNA为髓内固定系统,失去内侧支持不易发生髋内翻,与股骨头颈相连,靠近负重力线,能有效传递负荷,作用在骨折端的张应力和压应力相对减小,局部加压作用直接,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及负重。
3. 2并发症分析
3. 2. 1髋内翻畸形:髋内翻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组发生髋内翻畸形2例。骨折的不稳定,尤其以小粗隆内侧骨皮质缺损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术中对颈干角的恢复以及纠正股骨颈的旋转是防止髋内翻畸形的关键。粉碎性骨折及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术后或延迟负重。术后严格限制患者髋内收活动,亦可减少或减轻髋内翻畸形的发生。
3.2.2螺钉退出或切割股骨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脆性骨折,近端螺钉在股骨头颈内把持力较差,尤其严重粉碎性骨折,PFNA难以达到理想的牢固固定,负重时螺钉有切割股骨头或脱出的可能。手术技术对预防非常重要。导针定位要准确,透视位置满意后.置入螺钉一次成功,避免更改钉道,导致螺钉固定不牢,本组病例有1例在术中螺钉改道导致术后近端螺钉退出;拉力螺钉应与股骨颈平行且靠近下皮质(股骨距内),侧位与股骨颈平行且位于其中心,尖端达股骨软骨下约0.5cm,即坚硬的软骨下骨内,增强固定牢固程度。骨质疏松较重者,适当延迟下床及负重,辅助抗骨质疏松用药治疗,严密随访,定期复查X线片,有螺钉切出趋势者,即禁止下床负重,卧床待骨折愈合。
3. 2. 3术中股骨近端骨折:同样由于骨质疏松,PFNA内固定术中有发生粗隆间骨折加重及股骨近端骨质劈裂的危险,多为操作不当所致。PFNA的入钉点在大粗隆的顶点稍偏内为好,以顺应其外翻角度,位置不佳常导致主钉偏离髓腔中心或骨折移位,可致插入主钉困难,插钉前要充分扩髓,以利用手顺利插入髓内钉,避免锤击,以防发生粗隆间及股骨劈裂。如髓内钉插入困难,可改用直径较小的PFNA。如发生骨折,可用钢丝捆绑,必要时改用加长的股骨重建钉固定,劈裂严重的适当加用下肢皮牵引。本组发生3例术中股骨近端骨质劈裂,因劈裂较轻,未作特殊处理。
3. 2. 4下肢深静脉栓塞:与其他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一样,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在PFNA内固定术后必需重视。本组病人术后第2天开始患肢CPM功能锻炼及下肢静脉泵治疗,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
参考文献
[1] 刘志雄,刘涛.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8.
[2]乔荣勤,罗毅文,万雷,等.股骨近端复杂骨折的PFNA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0):908--909.
[3]曹磊,纪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4):276-278.
[4]潘晓华,肖德明,林博文,等.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785.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74 例, 男28 例, 女46 例;年龄75~103 岁, 平均80.1 岁。按Garden分型, Ⅰ型3 例, Ⅱ型16 例, Ⅲ型26 例, Ⅳ型29 例。内科合并症:脑血管疾病11 例, 糖尿病 (Ⅱ型) 7 例, 冠心病6 例, 高血压9 例, 肝、肾功能不全6 例, 支气管炎4 例, 帕金森病2 例, 其中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病患者15 例。
1.2 方法
1.2.1 心理评估
我科成立了由3名护理基础扎实的护士和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的高龄股骨颈骨折心理干预小组。护士长任组长, 自患者入院后, 对年龄大于等于75 岁的患者, 提交小组进行心理评估。方法包括行为观察、访谈、填写评定量表、收集患者资料, 全面了解患者伤后的心理反应并获得其法律监护人同意。将心理状态分为心理反应正常和心理障碍两类, 对心理障碍患者分型, 制定心理干预计划, 实施心理干预。
1.2.2 心理障碍类型
a) 自怨自艾型。由老年心理内向投射所致, 表现为消极、沮丧、自怨自艾, 对病情悲观失望, 不愿接受治疗, 认为自己是个累赘, 缺乏主见和信心。b) 怨天尤人型。由老年心理外向投射所致, 患者焦虑不安, 动辄发怒, 责怪家人, 觉得人们对不起他, 人际关系紧张。c) 服从依赖型。随遇而安, 听天由命, 老老实实卧床休息, 整天与床为伴, 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功能锻炼差[2]。
1.2.3 心理干预计划
心理干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问题, 要求家属、护士、医生共同参与, 协同干预, 除了对高龄患者的一般心理干预外, 适当配合药物治疗。根据心理障碍类型有针对性的实施干预, 对自怨自艾型采用支持疗法, 理解关心患者, 解答患者疑问, 提供所需信息,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怨天尤人型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 主动发现患者的优点, 表扬鼓励患者, 让其消除顾虑, 成为医护人员的朋友, 主动接受治疗;对服从依赖型制定日常活动训练表, 用行为疗法带动、检查督促患者实施治疗计划[3]。
2 结果及早期并发症
2.1 结果
74 例患者经心理评估, 心理反应正常23 例 (占31.1%) , 心理障碍51 例 (占68.9%) ;心理干预有效38 例 (占74.5%) , 心理干预无效13 例 (占25.5%) 。治疗情况:空心钉固定24 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27 例, 全髋关节置17 例, DHS 4 例, 2 例心理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无效患者, 分别于住院3 d、5 d后放弃治疗回家。
2.2 早期并发症
术后早期并发症18 例, 其中压疮3 例, 肺部感染3 例, 泌尿系感染4 例, 假体脱位2 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 例, 肺栓塞2 例, 其中1 例死亡。
3 讨 论
老年人生理机能低下, 反应迟缓, 视力、听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突然摔倒, 致肢体不能活动, 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患者在躯体受到创伤的同时, 心理也受到强大的刺激[4], 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 焦虑、恐惧、抑郁、自卑无助等情绪的反应直接影响了患者护理和治疗计划的实施。我们在给予常规的抗焦虑、镇静、止痛的药物, 同时增加心理干预。忧虑、疑虑、等待、期望、意外的恐惧对患者的伤害要大于任何力量, 对高龄骨折患者仅靠药物和手术的治疗方法是远远不够的[5]。
老年人因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和家庭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 也决定了骨折后心理反应的个体性[6]。我们从患者入院开始收集信息,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分型, 根据心理分型, 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自怨自艾型的特点是怕, 该类患者心理内向, 顾虑较多, 既担心花钱, 又担心自己骨折不能治愈而瘫在床上。对这类患者护士应主动接近, 进行心理交流, 从友善的微笑、关怀的问候去感化患者, 讲解成功的病例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政策, 将成功病例有意识的安排在同病室, 让身边的典型教育感化患者, 并与家属一起鼓励患者, 使其树立信心与疾病抗争。怨天尤人型的特点是躁, 这类老年人患者在年轻时往往对社会有所贡献, 现在生病便对家人、医院、社会要求较高, 抱怨子女和社会对自己关爱少, 依从性差, 自由性强。我们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 无条件的关注、关心患者, 接受和尊重患者, 对患者的焦虑不安表示理解和同情, 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引导其安心治疗, 并适应患者的情感状态, 与其交朋友,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给患者自由的空间。服从依赖型的特点是懒, 在心理干预中以行为疗法为主, 通过示范法、看图片、录像、病例介绍, 护士要动嘴又动手, 让患者学会深呼吸、咳嗽、排痰、肢体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意义, 制定日活动训练表, 用强化技术, 监督落实目标的实施。
心理干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 要求其家属配合, 全员 (医生、护士、护理员、配膳员) 参与。心理干预和给患者肌注药物是截然不同的, 注射时只要针头进入肌肉, 药液注入体内, 便开始吸收并产生作用, 而心理干预是让患者在认知上、情感上、行为上发生变化。患者的主观因素起着决定作用, 所以心理干预是一个渐进过程, 不会是立竿见影。我们在病房内采用标牌标识, 将黄色、红色、蓝色牌挂在床头, 分别代表自怨自艾型、怨天尤人型、服从依赖型, 以提示所有和患者发生关系的人员, 注意患者的心理类型, 避免自己的言谈举止给患者不良刺激, 共同参与患者的心理干预。
常规护理贯穿于心理干预之中, 在日常中注意时刻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7]。改变心理干预单调的说教, 增加趣味性, 让患者完成常规护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收到宣教。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和陌生感, 增进患者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为以后的护理治疗工作奠定基础, 身心同治,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心理干预, 我们还仅仅是一个尝试, 病例较少, 需要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积累经验, 并争取心理学专业人士的更多参与, 共同探讨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 使分类更加合理, 干预更加有效, 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 总结有效的心理干预体会。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对74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心理状态调查, 并进行心理评估。其中男28例, 女46例;年龄75~103岁, 平均80.1岁。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态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74例患者经心理评估, 心理健康的23例 (占31.1%) , 心理障碍的51例 (占68.9%) ;心理干预有效38例 (占74.5%) , 无效13例 (占25.5%) 。结论 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 可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心理干预,护理
参考文献
[1]Hossain M, Neelapala V, Andrew JG.Results of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llowing hip fracture comparedto surgical interven tion[J].Injury, 2009, 40 (4) ;418-421.
[2]王耶, 袁贤玉, 单世光, 等.老年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
[3]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8.
[4]张荣丽.心理干预对于老年骨折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05 (25) :221-222.
[5]胡妙兰.老年骨折患者特点及护理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4) :318.
[6]尤黎明, 张军, 刘可, 等.老年跌倒的有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8) :569.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推荐阅读:
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论文10-18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10-20
高龄老年患者08-17
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10-31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11-26
老年股骨胫骨骨折07-11
老年股骨上端骨折12-30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05-11
老年股骨颈骨骨折论文08-27
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