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2024-09-19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共10篇)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5%[1], 占肱骨骨折的50%, 近年在山区农村留守老人增多, 照顾留守儿童的同时还要在田间劳动, 增加了损伤的机会, 我县中老年各种损伤、骨折增多。2006年1月~2010年1月, 我科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3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32例, 男性14例, 女性18例;年龄49~80岁, 平均64.5岁;车祸伤1例, 坠落伤2例, 摔伤27例, 压砸伤2例;病程1h~15d。所有骨折均按照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二部分骨折22例, 三部分骨折7例, 四部分骨折3例, 伴肩关节脱位2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体位, 肩下加垫, 颈丛或全身麻醉, 患肢内旋位。取肩关节前上内侧入路, 于头静脉外侧0.5cm处分开三角肌纤维。根据术前阅片所掌握的骨折及移位情况, 如有肩关节脱位应先行复位, 可用骨撬撬拨将肱骨头大碎块复位, 然后直视下采用牵引、收展、旋转肱骨远端的方法行手法复位。尽量恢复肱骨头盂肱关节面的完整及正常肱骨头后倾角, 恢复肱骨近端解剖位置, "C"形臂X光机透视复位满意后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将钢板置于外侧, 钻孔用螺钉固定, 肱骨头用松质骨螺钉, 肱骨干用皮质骨钉。"C"形臂X光机检查对位情况及螺钉长度是否适合。选择合适长度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将其置于大结节上缘5mm, 结节间沟后缘下方5mm~10mm处, 先用l枚皮质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肱骨上, 再向肱骨头内打入4~5枚锁定螺钉。螺钉尖端应距关节面软骨5mm, 然后再于骨折远端打入2~5枚单皮质锁定螺钉。对于肩袖损伤者同时予以修补或重建[2]。必要时可将大结节及不能固定的大骨块缝合于钢板侧方的小孔上以加强稳定。

1.3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冰敷, 第2d拔除负压引流管;术后3d开始行肩关节被动外展、后伸及前屈训练, 术后l周开始肩关节主动外展、后伸及前屈训练, 术后2周鼓励患者进行上举锻炼[3]。术后3~6月基本恢复患肢正常活动。

2结果

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 术后随访时间为3~48个月, 平均18.3个月。伤口均1期愈合。内固定术后骨折均愈合, 无畸形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 平均10周。所有病例均无术后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 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治疗目标为恢复一个无痛的, 活动功能正常的肩关节。肱骨近端骨折后骨性解剖结构改变, 肩袖功能紊乱, 肱二头肌间沟移位, 固定不牢固等因素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 骨折时肱骨头血供破坏容易导致肱骨头缺血坏死。为此, 首先要争取骨折解剖复位, 使盂肱关节面保持正常光滑。同时要保持肩袖各肌肉肌腱的正常运动张力, 避免肩关节长期制动, 以减少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肌腱, 肩旋转袖和关节囊的粘连。

3.1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应用术中应注意: (1) 因锁定钢板无复位作用, 在打入锁定螺钉之前必须使肱骨头碎骨块复位, 并用细克氏针临时固定。接骨板顶点应固定在大结节最高点以远0.5cm, 即肩袖附着点的位置。接骨板位置放置过高, 会增加肩峰撞击的风险;位置放置过低, 会使锁定螺钉在肱骨头上的位置欠佳, 降低螺钉的把持力, 影响固定效果。选用一枚细克氏针, 从大结节向肩胛盂方向打入, 临时固定易移位的大结节及肱骨头。C臂X光机下透视复位满意后再钻孔拧入锁定螺钉。 (2) 接骨板近端至少拧入3~4枚锁定螺钉, 若患者骨质疏松严重, 则需要更多螺钉固定。同时注意螺钉宁短勿长, 以防损伤肱骨头内侧关节面甚至进入关节腔。 (3) 术中应尽量保持肱骨头关节面的完整性, 不能追求骨折断端的解剖复位而反复暴力操作, 增加肱骨头缺血坏死的几率。

3.2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传统的钢板相比, 有如下优点: (1) 解剖型设计, 术中无需预弯。 (2) 体积小, 手术创伤小, 减少软组织刺激, 且保护肱骨头的血供, 体现微创理念。 (3) 缝合孔设计, 有利于缝合肩袖和关节囊。 (4) 锁定成角稳定性, 钉板间锁定固定有较好的锚合力和较高的抗拔出力。 (5) 通过钉板间的牢固锁定起到内支架作用, 钢板和骨面不产生压力, 保留了骨折区的血供, 能有效预防肱骨头的缺血坏死。

摘要:目的 探讨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有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肱骨近端骨折有移位的32例患者, 进行Neer分类, 二, 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内固定术后所有骨折均愈合, 无畸形。愈合时间为8~12周, 平均10周。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Neer二部分骨折、多数三部分骨折及一些四部分骨折可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内固定,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参考文献

[1]Lind T, Kroner K, Jensen J.The epidemiology of fractures of thepromixmalhumerus.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 Volume 108, Number 5:285-287.

[2]冯刚, 王剑, 潘志军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J].浙江医学, 2006, 28 (2) :130-131.

[3]周蔚, 罗从凤, 翟伟韬等.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1) :1-3.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2

关键词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 内固定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57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多为间接暴力致伤,对于伴有移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困难,2006年8月~2012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31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21例,年龄50~85岁,平均69±5.3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交通伤7例,行走时摔伤18例,坠落伤6例,其中3例伴有肩关节脱位。按照Neer[3]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20例,四部分骨折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2小时~5天,入院至手术时间2~13天,平均4.9±2.3天。

治疗方法:入院后常规摄肩胛骨正位、肩胛骨侧位、腋位X线片及CT平扫检查,有条件者加做CT三维重建以明确诊断。并常规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三大常规、基础生化、凝血象等一般项目的检查,合并有基础疾病的积极予以控制,合并肩关节脱位者急诊予以麻醉下手法复位处理,均给予颈腕带悬吊固定,术前半小时静滴抗生素。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患者均采用平卧位,患侧肩部垫高。取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将头静脉保护好后向外牵拉。钝性分离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并将三角肌钝性牵开,插入肌肉拉钩,暴露肱骨近端,并检查旋转肩袖是否破裂或撕脱,如有肩袖损伤,则以可吸收线穿过肌腱与骨质的结合部进行标记,复位骨折,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下确认骨折端复位良好,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于肱骨大结节上缘下方0.5~0.8cm,结节间沟外侧0.2~0.4cm处,一般先用一枚普通皮质骨螺钉固定于骨折远端第一螺孔内以对抗胸大肌对肱骨干骨折块向内侧的牵拉,然后根据骨折粉碎程度及骨质疏松情况,应用钻头导向器,在肱骨头内置入3~5枚锁定螺钉,骨折远端应用锁定螺钉或普通皮质骨螺钉固定。如有旋转肩袖破裂或撕脱,则将其用1#抗菌线缝合于锁定钢板近端缝合孔上。再次透视以确定骨折端复位情况及钢板、螺钉位置,被动活动肩关节以检查固定是否可靠,确定满意后常规冲洗创口、充分止血,并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条,清点物品无误,逐层缝合关闭伤口。术后24小时内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48~72小时后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天即开始行肩关节小范围被动功能锻炼及腕、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练,并配合微波及电刺激治疗,之后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渐增加锻炼范围及时间,术后1~2周即开始行肩关节主动摆动锻练,术后2~3周开始行肩关节主动上举锻练。患者一般于拆线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并常规于术后第1、2、3、6、9、12个月复查X线片以观察内固定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患肢避免负重,复查见骨折端有大量骨痂生长后开始逐渐行肌肉抗阻力量锻炼。

疗效判断标准:功能评定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分为百分制,其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ROM)25分,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结 果

本组病例术后X线片检查均显示骨折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内固定位置好,无螺钉突入关节腔情况出现,且固定牢固。其中31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9.7±2.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59±1.21个月,无感染、内固定失效、骨不连、骨化性肌炎、肩关节撞击症发生等,肱骨头坏死1例(术后15个月发现),但尚不影响患者功能故未再次手术处理。其中优17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总的优良率为87.1%。评分为差的1例患者为肩关节外展活到度<50°并伴有疼痛,经理疗及封闭等处理后有所好转。

讨 论

肱骨近端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之一。按照Neer[1]四部分类法,移位>1cm或成角>45°的骨折需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恢复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其与大结节的解剖关系,同时尽量保持肱骨头血管的完整性,进行坚强的固定,并行早期功能锻炼,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往的手术方法包括经骨缝合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T型钢板固定、三叶草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等,但由于肱骨近端骨折的特殊性,尤其是老年患者一般合并骨质疏松,上述固定方法存在固定强度低、对患者依从性要求高、易造成肩袖损伤、不能固定大小结节、不能行早期功能锻炼等缺点。

近年来,越来愈多的临床医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2,3]。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以往固定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该钢板基于肱骨近端解剖结构设计,骨贴附好,无需预弯;②螺钉与钢板间锁定形成整体,且螺钉在肱骨头内呈三维分布,从而获得了较强的铆合力及抗拉力,尤其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其优势更加明显;③钢板近端边缘有多个缝合孔,既可以在术中行克氏针临时固定而不影响螺钉的植入,对于粉碎骨块及肩袖损伤的患者还可以行缝合固定;④钢板上既有锁定孔,又有普通螺钉孔,使得术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螺钉固定;⑤减少了组织的剥离,从而减少了肱骨头血运的破坏,且钢板无需与骨质紧贴,减少了对骨膜血运的影响而利于骨折愈合。

对于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术前应常规行肩胛骨正位、肩胛骨侧位、腋位X线片及CT平扫检查,有条件者加做CT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分型;②术中注意避免广泛剥离而破坏血运,进而导致肱骨头坏死的发生;③术中应将钢板置于肱骨大结节上缘下方0.5~0.8cm、结节间沟外侧0.2~0.4cm处以防止术后肩关节撞击症发生;④术中应注意复位大小结节,修复损伤的肩袖;⑤选用合适长度螺钉,避免螺钉穿入关节内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可利用C臂机多角度透视以确认;⑥术后早期即开始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锻炼范围及时间,并逐渐过渡到主动功能锻炼,以利于功能恢复,减少关节粘连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较小,内固定坚强,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避免了内固定失效、肩关节撞击等发生,术中血运破坏小,减少了肱骨頭坏死的发生,疗效满意,尤其对于老年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优势尤为明显,可作为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内固定方式。

参考文献

1 Neer CS Ⅱ.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Ⅰ: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1077-1089.

2 张磊,杨海涛,曹前来,等.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髁杂志,2004,12:728-731.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岁(55~82岁)。致伤原因:摔倒25例,交通伤7例。Neer分型[2]两部骨折6例,三部骨折21例,四部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10 d,平均2.5 d。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因为中老年患者入院前大多数伴有内科疾病,所以对患者术前的全身状况应有一个系统的评估,除了常规进行各项理化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生化指标、出凝血时间、胸片及心电图等,重点请麻醉科及相关内科医师会诊,对合并症给予治疗,尽量降低手术风险。

1.2.2 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

全麻或高位臂丛麻醉下,采用肩关节前外侧切口,从喙突起沿三角肌内侧缘至三角肌止点,由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进入显露肱骨近端,注意保护头静脉及关节囊和肩袖血运。牵引复位,C-arm透视满意后克氏针临时固定,置LPHP于三角肌止点前缘,上缘不超过大结节,用导向器向肱骨头内打入锁定螺钉,拧紧肱骨干螺钉,冲洗后修复关节囊及肩袖,骨缺损取髂骨或人工骨植骨。置引流管。术后曲肘90°颈腕悬吊,3 d后渐进性被动功能锻炼(钟摆、前屈、外旋及肌肉等长收缩),3周后被动内收、内旋锻炼,12周后各方向主被动锻炼。

2 结果

随访6~18个月,X线未见肱骨头坏死、再发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钢板断裂等,骨折均一期愈合。根据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2%以上。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高于髋部骨折。Neer分型是在Codman四部骨折分类基础上提出的,是肱骨近端骨折中被广泛应用的分类方法。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恢复骨干的对位和对线要求,恢复一个无痛的、功能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3]。保守治疗肩关节制动时间长,使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失去治疗意义。因此对手法复位困难及陈旧骨折等均应积极手术治疗(本组手术未统计陈旧骨折)。手术均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术中保护好头静脉及三角肌肩峰的附力点,以免损伤腋神经和保持三角肌外展力量,以利于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肩袖的修补是恢复肩关节功能的关键。骨缺损应植骨,以免发生再移位。在内固定方面,并非所有的内固定都能满足所需的稳定性和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普通钢板固定,对中老年尤其骨质疏松患者极易发生螺钉切割脱出、退钉等,使内固定失败。LPPH原理是将螺钉与钢板通过锥形螺纹锁定,二者合为一体,这样锁定钢板与骨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它具有以下优点:(1)解剖型设计无需预弯,轻巧,操作简单,利于复位,上端弧形平面降低肩峰撞击的危险;(2)通过钢板整复骨折块,减少软组织的剥离,接骨板与骨面无需加压接触,最大程度保护了骨的血运;(3)锁定螺钉成交固定,增加了抗拔出的阻力,大大增强了其在骨质疏松骨骼中的把持力,不易发生骨块再移位和内固定物松动,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做为一种内固定支撑,LPPH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肱骨头血运,尤其对于中老年骨质疏松及干骺端粉碎骨折的患者是首选的内固定材料。

参考文献

[1]Mckoy BE,Bensen CV,Hartsock LA.Fractures about the shoulde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Orthop Clin North Am,2007,31: 135 -136.

[2]Neer CS 2nd.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tures.I.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on.J Bone Joint Surg(Am),2007,52:1077 - 1089.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4

【关键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常规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75-02

肱骨近端骨折多发于肱骨外科颈的与肱骨关节面之间,与股骨颈骨折不同的是肱骨近端骨折多为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因素所致,所以肱骨近端骨折发病多为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也会逐渐上升。在现阶段,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都要经过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必须建立在对患者骨质情况、肱骨近端供血情况及患者骨头软组织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此,某院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对成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15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年龄(35.27±2.11)岁,研究组患者35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11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39.35±3.28)岁。根据Neer分类法,I型患者10例,II型患者12例,III型患者13例,IV型患者14例,V型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35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法,首先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分开三角肌前部肌肉,清理骨折留下的血肿及碎骨块,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人工骨质支撑,肱骨近端钢板锁定在肱骨大骨结0.4~0.6cm处,之后进行转孔、固定,冲洗后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35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及手术治疗并发症所占比率,并发症包括断钉断板,患者感染,骨头坏死、肩膀撞击。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用数据经过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均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输血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35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法,平均手术时间为(61.45±3.78)min,平均输血量为(190.00±11.69)ml,对照组患者35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94.12.45±1.26)min,平均输血量为(600.00±51.78)ml,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患者35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法,断钉断板1例,所占比例为2.85%,患者感染1例,所占比例为2.85%,骨头坏死17例,所占比例为48.5%,肩膀撞击1例,所占比例为2.85%。对照组患者35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断钉断板10例,所占比例为28.5%,患者感染3例,所占比例为8.57%,骨头坏死18例,所占比例为51.4%,肩膀撞击4例,所占比例为11.4%,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为成年人多发的骨折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骨密度的变化,一旦受外力影响,肱骨近端骨折可能会诱发其他骨折疾病。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是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断骨部位复位,保障骨头正常血液的供应,防止骨头坏死,这样才能保证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治疗,防止其他骨折疾病并发。

现阶段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角度及外力因素来选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同时还要考虑性别、年龄、骨质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一般性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采用一般的保守治疗进行断骨复位,对于严重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则必须立即采取断骨清除及复位治疗,以免产生其他骨骼的错位,由此可见对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1.45±3.78)min,平均输血量为(190.00±11.69)ml,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4.12.45±1.26)min,平均输血量为(600.00±51.78)ml,组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断钉断板率2.85%,患者感染率2.85%,骨头坏死率48.5%,肩膀撞击率2.85%,对照组患者的断钉断板率28.5%,患者感染率8.57%,骨头坏死率51.4%,肩膀撞击率11.4%,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对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国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1(2):18-20.

[2]冯坚固,吴震东,刘丹,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10(20):22-26.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6例, 女12例, 年龄59~82岁, 平均70岁。致伤原因:摔伤14例, 车祸伤4例。全部病例常规行肩部创伤系列X片检查 (正位、肩胛骨侧位、腋位) , 部分移位大、粉碎严重的骨折加行三维C T重建检查;怀疑有肩袖关节囊损伤的, 常规行术前M R I检查。对摔伤骨折患者进行术前常规的包双髋关节X片检查, 根据测出Singh指数显示, 所有患者Singh指数均在4级以下, 提示存在骨质疏松。本组按Neer分类:Ⅱ型骨折10例, Ⅲ型骨折7例, Ⅳ型骨折1例。合并糖尿病4例, 高血压6例, 腕关节骨折2例, 股骨转子之间骨折3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7d。

1.2 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全麻、颈或臂丛阻滞麻醉。取仰卧位, 头转向健侧, 肩部垫高;颈短肥胖者可采取沙滩位。常规取肩关节前内侧切口, 行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分离头静脉, 将三角肌连同头静脉拉向外侧显露肱骨头颈部。辨认肱二头肌腱、肌间沟及大小结节, 尽量不剥离骨膜, 同时清除血肿, 复位骨折, 用克氏针对复位的骨折块进行暂时的固定以后, X线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 选择长度合适的锁定钢板, 置于大结节下5mm, 结节间沟后缘1cm, 安放钻头导器钻孔, 肱骨头部拧入锁定螺钉4~5枚, 螺钉禁忌穿出软骨面。肱骨干部拧入螺钉3~5枚 (锁定螺钉1~2枚、普通螺钉1~3) 。4例有骨缺损者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 尤其是内侧存在骨缺损更需植骨, 加强内侧支撑, 纠正内翻, 恢复颈干角;3例有肩袖损伤者用不可吸收线进行相应修复;然后置负压引流管, 冲洗,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及康复训练

应用抗生素5~7d预防感染, 8h拔出引流管。对那些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除手术固定外, 在围手术期及术后一段时间内应用钙剂加骨化醇、福善美、降钙素等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以防骨量的进一步丢失, 尤其是伤后3~6月。术后一般不用外固定, 2d即开始功能锻炼, 术后1周内进行肱二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不进行肩关节活动;术后1周进行肩关节被动小范围功能锻炼, 如钟摆样运动;术后3周左右进行主动功能锻炼, 外展上举90°以内, 屈曲45°以内, 内旋45°以内, 外旋45°以内, 并根据术后6-8周摄片骨折线模糊情况后, 逐渐增加训练范围和力量。

2 结果

18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术后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发生, 18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5~18个月, 平均12个月。无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松动发生, 均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6~9个月, 平均7个月。对本组老年患者, 我们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 其结果为优 (90~100分) 10例, 良 (80~<90分) 5例, 可 (70~<80分) 2例, 差 (<70分) 1例, 优良率为83.33%。Ⅱ型骨折10例中, 优8例, 良2例, 可1例;Ⅲ型骨折7例中优4例, 良2例, 可1例;Ⅳ型骨折1例, 差1例, 该例患者为Ⅳ型骨折伴肱骨头脱位。

3 讨论

临床上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为多见, 特别是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2]。虽然80%-85%患者骨折简单, 尤其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患者, 如Neer分型为Ⅰ型的骨折患者, 可通过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超肩石膏托固定等保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过去对于那些Neer分型中成角大于45°, 骨折块分离大于1c m的Ⅱ型、Ⅲ、Ⅳ型骨折患者常采用手术固定治疗的方式有:经皮穿针、Enders钉及张力带钢丝、髓内钉、角状接骨板、三叶草钢板、T型接骨板等, 这些固定方式在年轻患者或骨质条件好的患者上应用效果尚可, 但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以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上的应用, 便易引起术后内固定失稳、失效、复位丢失、畸形愈合、疼痛、功能受限等[3]。而AO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的出现, 为这些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和鼓舞[4], 它所具有的与以往所有内固定物所无法比拟的“角稳定性、干扰小、无需预弯、操作方便、术后可早期功能训练”等特性, 使它成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NeerⅡ型、Ⅲ型) 的最佳选择。LPHP锁定头螺钉对屈曲和扭转外力有较好抗力以减少拔出, 这得益于锁定螺钉分开聚合增加了孔洞结构的拔出力, 当应用锁定螺钉时, 所有螺钉都同时承担负荷, 减少了螺钉与骨界面的劳损及螺纹在骨中的切割;同时因为钢板上有锁定螺钉和加压螺钉两种螺孔, 术中可以采取加压钢板技术、桥接钢板技术或者复合技术, 可以用来满足不同类型骨折固定的需要。另外为了更大程度的保留骨折断端的血供, 可同时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微创插入和LCP固定技术以减少组织的剥离, 从而达到内固定支架的固定效果[5,6]。本组病例中的NeerⅡ型、Ⅲ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而NeerⅣ型骨折, 由于其多数由高能量损伤所致, 骨折移位大、粉碎严重、关节囊肩袖撕裂损伤重, 再加上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局部骨质强度密度严重下降,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术后疼痛、关节僵硬、内固定失效、复位丢失、螺钉穿透关节面、肱骨头塌陷坏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所以目前对此型骨折倾向于采取一期肩关节置换术[7]。

综上所述, 老年性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治疗充满挑战。相比较其他内固定方式, LPHP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固定可靠稳定、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对血运干扰小、无需预弯、操作方便、功能恢复好等特点, 已成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尽管LPHP具有上述诸多优点, 随着其在临床上的日渐广泛应用, 其并发症—断钉断板、螺钉切割肱骨头、肱骨头坏死、术后复位丢失、肱骨头塌陷等陆续见于相关文章中, 因此, 只有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症, 并根据患者具体的骨折类型、骨质情况, 应用适宜外科技术, 方能将并发症发生率尽可能的降低[8]。

摘要:目的 评价解剖型锁定钢板 (L P HP) 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8例。根据Neer分型, Ⅱ型骨折10例, Ⅲ型骨折7例, Ⅳ型骨折1例。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5~18个月, 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总优良率为83.33%。结论 锁定钢板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稳定可靠, 并发症少, 可早期功能锻炼, 且具有防止复位丢失、对血运干扰小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骨折疏松的老年患者。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骨质疏松,Singh指数

参考文献

[1]Lind T, Kroner K, Jensen J.The epidemiology of fracturesof zhe proximal humeral fractuers[J].ArchOrthop TraumaSurg, 1989, 108:285-287.

[2]李长德, 解锦鼎, 安宁.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科学, 2010, 6.

[3]周蔚, 罗从风, 翟伟韬, 等.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9) :978-980.

[4]王伟力, 胡光宇, 韦民, 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4:90.

[5]耿春辉, 洪宁, 韩冠生, 等.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微创治疗18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 8:78.

[6]唐明杰, 曾炳芳.锁定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 28:79.

[7]黄强, 王满宜, 荣国威, 等.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J]中华骨科志, 2005, 25 (3) :159-164.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 其中男4例, 女28例;年龄63~86岁, 中位年龄69.5岁;车祸伤7例, 摔倒伤2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其中合并肋骨折2例, 合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按Neer的解剖分型[1], Ⅰ型27例, Ⅱ型3例, Ⅲ型2例;均无伴血管神经损伤, 受伤到住院时间间隔0.5~72 h。

1.2 手术方法

入院后积极检查和治疗内科合并症, 消除影响手术因素后尽早行手术治疗。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基础麻醉或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 肘部稍微垫起, 与肩同高, 沿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向下斜切口8cm, 依次切开各层组织显露头静脉并保护, 从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分开达骨折部, 三角肌和胸大肌分别向两侧牵开, 显露臂关节囊前部分, 肱骨近端骨折部, 肱二头肌腱长头及肱骨干, 清除积血和血凝块及嵌入骨折部的软组织 (如有肱骨头脱位先行复位) , 并在C型臂X线机下监视复位骨折情况及对应关系, 选择合适的肱骨近端解剖型钛板前缘置于肱二头肌腱外侧0.5cm处上缘与大结节平齐, 使钢板凹面贴紧肱骨头外侧, 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此时应在C型臂X线机下确定复诊情况和钉板位置深度, 如位置满意, 在肱骨头部旋入螺钉, 解剖型钛板勺状面的钉孔全部旋入螺钉, 勿穿透关节面。形成肱骨头内部挤压力, 使强度增加, 骨折近端肱骨干用4枚皮质螺钉固定, 将粉碎的骨折块填充于缺损处, 活动肩关节, C型X线机显示对位对线及螺钉位置良好, 彻底止血, 如骨关节囊损伤则用0号可吸收缝线修补, 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术后三角巾悬吊1周, 进行肱二头、三角肌等功能锻炼, 1周后解除三角巾, 开始不负重轴向肩关节功能锻炼。

1.3 肩关节功能评价

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法评价, Neer评分法采取百分制, 其中疼痛占35分, 功能占30分, 活动度占25分, 解剖位置占10分。以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为差。

2结果

手术时间为30~90min, 平均50min;术中出血50~100ml。术后随访6~24个月, 平均18个月。32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 其中8个月时出现肱骨头部拉力螺钉退出1例, 活动

时疼痛, X线片示骨折已完全愈合, 及时取出内固定, 其余患者均未取出内固定。其中优27例, 良2例, 可3例, 差0例, 优良率达90.6%。

3讨论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 骨折多显粉碎性, 多移位成角, 非手术治疗时老年人肩关节固定时间过长, 痛苦较大, 严重影响其功能恢复, 在老年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 能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减少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2]。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按肱骨近端解剖形状设计, 与肱骨近端贴附良好, 近端勺状面上筛状固定孔可使多枚螺钉交叉固定于肱骨头部, 起聚合作用, 对伴头部的骨折起固定作用。本结果显示, 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对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效果良好, 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是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较理想内固定方法。

老年人骨折手术治疗时的注意事项: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积极治疗影响手术的并发症, 如糖尿病、心肺疾病等, 降低手术风险, 如身体条件允许时尽早手术;术前要有正位和穿胸位肱骨X线片或有肱骨近端CT三维重建片, 仔细阅片, 确定手术治疗方案;采用沿喙突外侧的胸大肌、三角肌间隙斜切口入路, 保护好头静脉及其分支, 上臂外展使三角肌松弛, 向上外侧轻拉三角肌, 向内拉胸大肌即可很好地显露肱骨近端及其骨折部, 此时应避免损伤腋神经, 纵向牵引, 利用关节囊和肩袖及周围肌腱张力即可复位, 难复位时可用克氏针撬剥协助复位, 将解剖型钛板前缘置于复位后肱二头肌腱外侧0.5cm, 钛板上缘与肱骨大结节平齐,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C型臂X线机确定复位情况和钉板位置情况, 如位置良好后, 在肱骨头部交叉旋入螺钉, 筛状面上钉孔全部旋入螺钉, 起挤压固定作用, 骨折远端旋入双皮质钉4枚, 有肩袖损伤时用可吸收缝线一并缝合修复[3]。各方位活动肩关节, 检查复位、钉板位置及稳定情况。

总之, 肱骨近端解剖型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轻、解剖型钛板贴附性好、固定稳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较少出现并发症等优点, 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较理想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型钛板

参考文献

[1]甄平, 刘兴炎, 李旭升, 等.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3) :170-173.

[2]徐自强, 蔡跃波, 许太书, 等.AO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1) :1773-1774.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1例中, 男9例, 女12例, 年龄61~73岁, 平均年龄67.2岁。按Neer分型, 均为四部分骨折, 其中13例同时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11例患者肱骨头严重粉碎并压缩。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2周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使用单极人工肱骨头假体 (德国Link公司生产) , 骨水泥固定。

1.2 治疗方法

(1)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 对合并有内科疾病者给予相应处理, 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并摄双侧肱骨全长的肩胛正位X线片, 测量并计算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关节面最高点的距离。 (2) 手术方法:全麻后, 沙滩椅位。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 保护头静脉。尽可能不切断或少切断三角肌的起止点。仔细辨认肱二头肌长头腱, 确认肱骨大、小结节。如肱二头肌肌腱被骨折撕裂或影响操作可以切断, 并于切口缝合前将其转移、固定到肱二头肌沟内新的附着点上。尽可能不切断肩胛下肌, 如影响显露可以距肱骨附着点1cm处切断并翻向内侧。切开关节囊, 取出肱骨头碎骨片, 将其保留, 以备植骨。用钢丝或较粗的不可吸收线将大、小结节与肱骨干近端固定, 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 注意保护肩袖组织。尽可能于解剖颈平面截断骨, 然后依次扩髓、试模, 选择合适的假体试模置入。肱骨头假体最高点距大结节顶点的垂直距离应参考术前测量值及术中肱二头肌腱长头松紧程度。肱骨头假体后倾角保持30°~35°, 如术中发现肩关节前方结构损伤严重, 后倾角可适当增加5°左右。检查确认有无肩峰下撞击, 并将患肢向远端牵拉, 肱骨头移位不应超过关节盂高度的一半, 内、外旋无前后方向脱位倾向。上述检查满意后取出试模, 彻底冲洗, 植入假体并使用骨水泥固定, 仔细修复肩袖组织, 如大小结节存在骨缺损, 应用肱骨头进行植骨。放置引流管, 缝合伤口。 (3) 术后处理:术后患肢用三角巾悬吊, 第2天拔除引流管并行肩部肌肉收缩锻炼, 第3天行肩关节被动和辅助下主动的适量外旋和前屈活动, 从20°开始, 每天增加5°~10°。8周后可在健侧手臂辅助下加大肩关节运动幅度, 注意前屈、内旋和外旋锻炼, 3~4次/d, 10~15min/次, 要避免引起疼痛和拉伤关节。6周内避免肩关节过度主动屈曲和外展, 6周后去除三角巾, 加强主动功能锻炼, 定期复查。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5~4年, 平均3.1年。所有患者均无肩部感染、肩关节不稳、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末次复查X线时肱骨头假体位置均满意, 无松动迹象。16例患者无疼痛, 4例偶感肩部疼痛, 1例时常伴肩部疼痛。本组患者上肢肌力均基本正常, 日常活动无困难。按Neer等评分标准[1]评估肩关节功能, 平均86.2分;优7例, 良11例, 可 3例, 优良率86%。评价为可的3例中, 经理疗、功能锻炼、服用非甾体药后疼痛好转, 对日常生活和睡眠无明显影响。

3 讨论

3.1 肱骨近端骨折行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

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粉碎程度和预期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借助常规X线片, 依据Neer分型可以明确骨折情况。肱骨近端骨折后出现缺血、坏死的概率各家报道不一。其中Lee和Hansen[2]报告在19例Neer 四部分骨折或骨折合并脱位患者中未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付中国等[3]认为大部分此类骨折早期会出现缺血改变, 但均会再血管化。这说明并非所有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都会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因此, 笔者总结行半肩关节置换的手术适应证为: (1) 肱骨头关节面严重压缩无法或不宜重建者; (2) Neer分型中的四部分骨折、部分三部分骨折、骨折合并脱位、肱骨头劈裂者, 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而对于年龄<50岁的患者笔者则认为应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2 肱骨近端骨折行关节置换术的手术体会

3.2.1 适当的假体高度:

肱骨头假体适当的高度对维持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具有重要作用, 过低可引起肩峰撞击, 并且可能造成肩关节不稳或半脱位;安装过高将使肩袖张力过大, 可造成肩袖的撕裂。术前常规摄双侧肱骨全长的肩胛正位X线片, 测量并计算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关节面最高点的距离是把握术中加提高度较为有效的方法。测量方法为:测量健侧肱骨长度N (肱骨头最高点至内外侧髁间连线的距离) , 测量患侧肱骨长度F (肱骨干内侧骨距至内外侧髁间连线的距离) , 计算患侧肱骨头高度H=N-F;测量并计算出患侧大结节高度G (大结节最高点至最低点距离) , G与H的距离即为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关节面最高点的距离。术中可根据术前测量值控制假体高度。同时, 术中还可根据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张力来判断假体高度是否合适。

3.2.2 大、小结节的精确复位: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存在大、小结节骨折、移位情况。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功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肱骨大、小结节的准确复位与坚强固定[1]。大、小结节的重建及牢固固定是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并直接关系到术后康复计划的进程。为促进大结节的愈合, Boileau等[5]提出术中将假体轻度低置, 同时将大结节下移, 使其与肱骨近端部分重叠, 从而增加骨接触面积。但姜春岩等[6]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证明,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时大结节解剖复位的力学稳定性比重叠复位强。因此, 笔者认为术中应先用钢丝将大、小结节与肱骨干近端固定, 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 然后再安装假体。如存在骨缺损, 可应用肱骨头碎骨片进行植骨。

3.2.3 适当的假体后倾:

适当的肱骨头假体后倾角是保证肩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Hermigou等[7]通过CT扫描发现肱骨头的后倾角为17.1°, 通过尸体解剖发现肱骨头后倾角为19.2°。Neer等认为肱骨头假体的后倾角应为20°~30°。范卫民等[8]通过尸体测量, 国人肱骨头后倾角, 左侧 (26.59°±1.36°) , 右侧 (26.85°±1.61°) 。由于肩关节前方结构较薄弱, 易向前脱位, 特别是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前方结构破坏明显, 若肱骨头后倾角度不足, 可引起肩关节前方不稳。因此, 笔者认为肱骨头后倾角应控制在30°~35°, 如术中发现肩关节前方结构损伤严重, 后倾角还可适当增加, 笔者的做法一般是增加5°左右。

3.2.4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与修复: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 尤其是肩袖的修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肩胛下肌原位缝合困难, 应在肱骨干近端钻孔, 使肩胛下肌止点内移;如肩袖和肱二头肌长头腱撕裂, 应尽量缝合断端。术中切勿为显露方便而过多的切断三角肌, 以免损伤肩关节前方结构。

3.3 肱骨近端骨折行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价

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 四部分骨折复位及固定均很困难, 使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效果往往欠佳。而且老年患者耐受力下降, 术后易导致冻结肩, 同时老年的患者常要求一次性解决疼痛问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可望获得良好疗效的方法。Compito等[9]比较了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结果, 其中非手术治疗满意率仅5%, 内固定治疗满意率30%,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满意率80%。人工肱骨头置换早期仅用于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的重建, 随着人工假体技术的发展, 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文献报道多数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Gibson等[10]通过对比分析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发现在术后肩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方面, 人工肱骨头置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本组病例数虽较少, 但近期疗效理想, 随访1.5~4年, 优良率为86%。本组3例患者疗效被评定为可, 考虑与术后康复锻炼不足有关。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 如假体的寿命、假体周围骨折与松动等。因而对于年轻患者的疗效及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近期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1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术前测量并计算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关节面最高点的距离;术中解剖复位大小结节, 合理控制假体高度及后倾, 修复损伤肩袖、注意保护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结果:随访1.54年, 优良率达86%, 所有患者上肢肌力基本正常, 日常活动无困难。结论: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疗效满意。术中大结节和肩袖的重建, 合理控制假体高度及后倾是术后关节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工肱骨头置换,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参考文献

[1] Neer CS 2nd, Watson KC, et al.Recent experience in total shoul-der replace-ment (J) .J Bone Joint (Am) , 2004, 64 (3) :319-337.

[2] Lee CK, Hansen HR.Post-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humeral head in displaced proxinal huneral fractures (J.) J Trau-ma, 2007, 21 (2) :788-791.

[3]付中国, 朱前拯.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研究进展 (J)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10) :783-785.

[4] Krishnan SG, Pennington SD, Burkhead WZ, et al.Shoulderarthnrplasty for fracture restoration of the“gothic arch” (J) .TechShoulder Elbow Surg, 2005, 6 (4) :57-66.

[5] Boileau P, Rishnan SG, Tinsi L, et al.Tuberosity malposition andmigration reasons for poor outcomes after hemiarthroplasty for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proxinal humerus (J) .J Shoulder ElbowSurg, 2002, 11 (2) :401-412.

[6]姜春岩, 朱以明, 曾谊, 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大结节不同固定方式的稳定性研究 (J) .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 (5) :459-463.

[7] Hermigou P, Duparc F, Hermigou A.Determining humeral retro-version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J) .Bone Joint Surg, 2002, 84 (2) :1753-1762.

[8]范卫民, 李翔, 刘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J)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10) :739-742.

[9] Compito CA, Self EB, Bigliani LU.Arthroplasy and acute shoul-der Trauma reasons for success and failure (J) .Clin Orthop RelatRes, 1999, 30 (7) :27-36.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 其中男16例, 女18例;年龄57岁~86岁, 平均年龄 (68.4±3.6) 岁;受伤原因:摔伤22例, 车祸伤6例, 其他原因6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CT扫描, 按Neer分型:Ⅰ型4例, Ⅱ型10例, Ⅲ型16例, Ⅳ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 d~6 d, 平均2.4 d。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两臂放于两侧, 两腿自然伸直, 用枕头等将患侧肩膀稍微垫高。常规臂丛或颈丛麻醉, 在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选择手术入路, 做一5 cm左右的纵行切口;在骨折部位的浅面肌肉下做一个通道, 采用钝性分离部分三角肌前部肌肉, 充分暴露出肱骨近端, 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对游离骨折要进行手法复位, 并通过撬拨使骨折块复位, 采用克氏钉对复位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并采取措施维持患者骨折肢体的长度及力线, 用X线机确定骨折部位复位后, 选择合适的加压锁定钢板, 将其固定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处及结节间沟后缘远侧10 mm处。经过C形臂X线检查确定钢板适宜, 复位良好后, 在接近骨板的近端利用专用引导器钻孔导向, 采用6~8枚锁定螺丝进行固定。先采用3~4枚锁定螺钉将钢板近端固定, 再对钢板远端进行固定, 之后检查骨折复位情况, 活动肩关节, 确定固定是否可靠, 拔出临时固定克氏针, 冲洗术野, 放置负压引流管, 检查无出血后进行切口缝合。术后l d即开始对患者进行局部关节的功能恢复训练, 术后1周, 可在指导下患者进行肩关节的摆动训练。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治疗效果评定采用Neer骨折评分标准[2], 总分100分, 评分点分四个内容进行:解剖复位10分、关节功能30分、疼痛35分、活动度25分。优:总分>90分;良:总分在80~89分;可:总分在70~79分;差, 总分<70分。

2 结果

所有34例患者均获6个月~12个月随访, 平均8.3个月, 术后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3个月~6个月, 平均4.5个月。无感染、骨折块移位和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上述评定标准评定, 优12例, 良好16例, 可4例, 差2例, 优良率为82.3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 该疾病治疗难度大, 而只靠外部辅助治疗的非手术疗法, 固定周期长, 容易导致关节僵直, 而且很难保持骨折的稳定性, 在手法复位后又很容易发生错位, 因此难以保证患者的完全康复。既往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传统钢板固定术, 该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容易损伤外侧支及其吻合支血管, 对肱骨头供血循环造成障碍, 从而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或肱骨头缺血坏死。

锁定加压钢板是目前新型的一种该骨折手术方式, 其原理是通过动力和部分定点的接触力在钢板上加压, 同时采用AO点接触钢板和内固定系统。在内固定系统中使用了新型的锁定螺钉, 该种螺钉的尾部有精密的螺纹与螺钉孔的螺纹相匹配, 其钉入方向需要借助定位瞄准器来进行, 以适应于钉入方向的严格要求。当锁定螺钉与钢板内的螺钉孔锁定后, 整个钉板就变成了一个刚性整体, 形成了一个置于骨膜外的内固定支架, 具有更强的抗扭转力和韧力, 对老年人松质骨的固定效果无疑有很大的提升[3]。同时,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中的钢板是根据肱骨近端的解剖形状进行设计, 在固定时不需要进行预弯, 这种设计使骨面受到的钢板压迫得到减轻;更为有效的是, 这种通过螺丝钉与钢板整合成的固定支架, 可以在骨骼与接骨板之间留出一定空隙, 从而减少了骨折部位软组织的剥离, 对骨膜血运系统无疑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 大大降低了老年肱骨头坏死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效果牢靠, 对骨膜伤害小, 临床疗效显著, 副作用少, 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756-757.

[2]刘志雄, 刘涛.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63-66.

[3]王振堂, 申海波, 吴艳刚, 等.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1 (23) :4522-4523.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9

【关键词】析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66-01

肱骨外科颈移在人体解剖静下方2至3cm位置,胸大肌的止点上方,该位置由于属于松质骨过度到密质骨的部分,同时组织较细,因此属于人体组织的薄弱部位,骨折较容易发生,在全身骨折案例发生率中占据4%至5%。老年骨折患者一般与骨质疏松有关,而青壮年群体一般与高能量受损有关。该骨折一般情况严重,出血量多,临床多采用非手术干预治疗,但是随着技术的升级,内固定治疗技术有效的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受到人们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患者,其中男性为9例,女性为11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46.2±5.3)岁;骨折原因中,交通车祸所致为9例,跌倒摔伤为6例,重物砸伤为3例,高处摔伤为2例;患者骨折分型按照Neer划分上,2型者为4例,3型者为9例,4型者为7例。所有患者在骨折后的一周内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1.2 方法

术前需要做肩关节CT和X线正位与斜位的诊断,对骨折具体情况做了解,包括骨折位置、移位严重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情况关系等。手术采用全麻,取平卧位或者沙滩椅位,使用沙袋将肩部做适度垫高,在肩部前内侧做弧形手术切口,在三角肌和胸大肌的间隙做切口深入,将部分的三角肌与胸大肌止点做切开,避免对三角肌锁骨处的过多切开,将三角肌朝外侧做牵拉,将肱二头肌的长头腱和短头腱做充分的术野暴露,让骨折处做充分显露。将肱骨外科颈骨膜与干骺端做起开,将骨折处做复位,减少对肩袖的损伤,运用克氏针与复位钳做复位固定。依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型号尺度做置入,保证钢板平行于肱骨结节,大结节与钢板近端的距离应控制在0.5至0.8的范围。运用松质骨与皮质骨螺钉做钢板近端与肱骨骨干的固定。运用C臂X线做复位固定情况的观察,如果情况良好,将受损组织做修复后进行伤口冲洗,置入引流管,做切口关闭。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患者恢复的优良率,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估进行,满分为100分,差标准为评分低于70分,可标准为70至79分,良标准为80至89分,优标准为90至100分。治療满意度标准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以内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

治疗优良率上,2型骨折为100%,3型骨折为88.89%,4型骨折为71.43%;治疗满意度上,2型骨折为100%,3型骨折为77.78%,4型骨折为57.14%;所有患者均良好愈合,没有显著并发症。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通过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在肱二头肌的营销,减少对软组织的刺激作用,同时由于锁定操作中螺钉松动的可能性小,因此对骨折的稳固性更高,同时也维护了患处的血运循环状态,让骨折组织得到充分的愈合条件,提升愈合速度。锁定钢板的近端由于通过钢板的螺纹与螺钉做一体稳固,形成固定的支架状态。锁钉间形成角状,提升了在骨骼中的抓持力,特别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这种稳固性更高,固定后有更高的稳定性。该方式也摒弃了传统固定下钢板与骨骼的摩擦力,减少了骨面与钢板之间的压力,减少对骨膜和软组织的影响,对骨皮质血运和骨膜形成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也加大的愈合恢复的效果[1-2]。

但是该手术中也需要关注几点问题:肱骨外科颈内侧的骨折情况应尽量做解剖复位,如果有骨缺损,应该做植骨;钢板的置入位置不宜过高,如果有撕脱的骨折块应该运用钢板近端做缝合稳固;锁定在钢板近端的使用中要采用适宜的置入长度,一般在软骨的下方0.5cm的范围内,如果距离态度则会缺乏应有的把持力,从而导致固定缺乏稳定性,如果距离过长则会深入到关节腔中,导致肩关节活动的过程中有明显的疼痛不适,影响早期的功能恢复,因此手术中要对螺钉的具体位置做透视确定。手术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对软组织的大范围剥离,避免导致肩关节的粘连而引发肩关节功能恢复。在组织剥离中药注意对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保护,手术中尽可能不要做关节囊的切开,保持关节的正常血供[3]。

【参考文献】

[1]许立华.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7:11-12.

[2]王志涛.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5例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34.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3例, 男24例, 女9例;年龄59~82岁, 平均年龄63.5岁。其中, 左侧15例, 右侧18例, 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 三部分骨折17例, 四部分骨折3例。

1.2 方法

患者术前完善X线及CT检查, 合并内科疾病的, 请相关专业科室会诊。手术采用锁定钢板 (LPHP) 固定:患者采用沙滩椅位, 取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 分别牵引头静脉和胸大肌向内侧, 牵拉三角肌向外侧, 尽量不切开关节囊及不大范围剥离关节囊外骨膜, 使肱骨头血供得到最大程度保护。暴露骨折端后, 解剖复位骨折端, 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放置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处, 结节间沟外侧缘, 分别以螺钉规范固定。术中可以将小结节骨折及肩袖断裂给予缝合至钢板缝合孔上。术后患肢悬吊, 固定。术后第1天开始做主动肘腕手指关节屈伸活动, 术后3 d开始肩关节被动活动, 术后4周开始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33例患者均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6~24个月, 骨折均愈合良好, 无内固定失效、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等术后并发症。疗效评定依据Neer评分方法进行:疼痛35分, 功能30分, 运动限制25分, 解剖复位10分。进行评定时, 分数>9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为差。本组优24例, 良6例, 中5例, 差0例, 优良率90.9%。

3 讨论

Neer分型[5]将肱骨近端四个主要结构: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四部分, 当移位>1 cm或成角畸形>45°定义为某一部分骨折。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对于“一部分骨折”和大多数“二部分骨折”一般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手术适应证包括有移位的外科颈二部分骨折, 有移位的 (>5 mm) 大结节骨折, 有移位的三部分骨折和年轻患者的有移位的四部分骨折。骨折位移程度是评价骨折稳定性的指标。治疗目标就是用坚强固定达到肱骨近端的解剖复位, 以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二期采取手术治疗的骨折畸形愈合和骨不连往往预后不佳。因此, 必须通过复位肱骨结节和肱骨头-颈的关系来恢复肱骨近端正常的解剖结构。

以往临床对治疗成人肱骨骨折的传统方法分别有:螺钉固定、克氏针张力带、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解剖型钢板等。蔡春水等[6]研究认为, 由于这些内固定对骨质疏松和粉碎骨折患者不能提供牢固的锚着点或骨支持, 容易发生骨折固定失败。临床疗效欠满意, 并发症不少。同时, 由于手术操作创伤大、并发症多, 特别是因螺钉固定不牢或松动、损伤肩袖、影响肱骨头血运、发生肩峰下撞击、影响外展功能等并发症亦不少见。

本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锁定钢板 (LPHP) 具有以下优点[7,8,9]: (1) 解剖设计合理, 体积小, 既可以避免因反复塑形引起钢板疲劳损伤, 减少断板发生率, 又可以良好的贴于关节囊外, 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及刺激, 有效保护肱骨头血运, 术后肩峰撞击危险性明显减少; (2) 螺钉与接骨板的成角稳定固定使锁定螺钉、骨折块和锁定钢板联接成一整体, 抗旋转能力强, 同时螺纹的固定方向性设计, 使固定螺钉在肱骨头内向不同方向交叉, 明显提高固定能力; (3) 缝合孔设计便于术中进行骨块、韧带的缝合固定, 修复肩袖, 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4) LPHP锁定钉与钢板锁定后, 接骨板与骨骼间压力适当, 避免压迫性骨与软组织缺血坏死; (5) 锁定钢板的钉孔有锁定加压钢板 (LCP) 结合孔设计, 可拧入普通螺钉产生加压作用。由此可以看到,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通过整个系统使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则。

体会: (1) 术中注意微创, 保留关节囊, 于囊外进行固定; (2) 术后早期正确功能锻炼, 避免肩关节活动度的损失; (3) 肱骨头内锁定螺钉时, 锁定时尽可能拧至关节面下, 以提高螺钉的把持力, 但要注意螺钉不能出关节面; (4) 锁定钢板 (LPHP) 顶部不能高于大结节上缘, 以防肩外展时出现肩部撞击征。 (5) 尽量解剖复位内侧骨皮质, 以避免肱骨近端内翻及内固定失败。 (6) 术中对于肩袖的损伤进行修复和重建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 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案很多。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微创、固定稳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较少出现并发症等优点, 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锁定钢板 (LPHP) 治疗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3例患者均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6~24个月, 骨折均愈合良好, 无内固定失效、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等术后并发症。疗效评定依据Neer评分方法, 本组优24例, 良6例, 中5例, 差0例, 优良率90.9%。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微创、固定稳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较少出现并发症等优点, 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

参考文献

[1]Laible C, Earl-Royal E, Davidovitch R, et a1.Infection after spanning external fixation for high-energy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is pin siteplate overlap a problem?[J].J Orthop Trauma, 2012, 26 (2) :92-97.

[2]王正红.向明.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 (3) :183-185.

[3]肖仕斌.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2 (3) :247-248.

[4]Yamaguchi K, Ditsios K, Middleton WD, et a1.The demographic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rotator cuf disease:a comparison of a 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shoulder[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6, 88 (8) :1699-1704.

[5]Neer CS 2nd.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art I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1970[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6, 442 (2) :77-82.

[6]蔡春水, 张毅, 赵新建, 等.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外科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12 (20) :1544-1546.

[7]Seide K, Locked VS.Unlocked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a biomechanical study[J].Clin Biomech, 2007, 22 (2) :176.

[8]Parmaksizoglu AS, Soku CU, Ozkaya U, et al.Locking plate fixation of three and four-part proximai humeral fractures[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 2010, 44 (2) :97-104.

上一篇:城中村改造专家谈下一篇: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