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

2024-10-05

肱骨干骨折(精选7篇)

肱骨干骨折 篇1

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总结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肱骨骨干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过程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论 心理辅导、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一般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合理的体位、加强皮肤切口的护理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都为骨折的顺利愈合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护理;功能锻炼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髁上与胸大肌止点之间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6%,多见于青壮年。下面将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汇报如下。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多数发生于30岁以下的青年。直接暴力引起者多在肱骨中上段,成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引起多发生在肱骨的中下部。如跌倒时肘部着地,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由投手榴弹、棒球、掰手腕等旋转暴力引起者也可为螺旋骨折。

二、临床表现

上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移位明显时多有畸形,患者常用健手托扶患肢,贴紧胸廓,以减少患肢摆动引起的疼痛。局部压痛,可发现假关节活动及骨擦感。肱骨干中下1/3段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伸拇指及伸掌指关节的功能丧失,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三、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

肱骨干骨折,特别是伴有桡神经损伤时,患肢伸腕、伸指功能障碍,皮肤感觉减退,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向患者介绍神经损伤修复的特殊性,告知骨折端将按1mm/d的速度由近端向远端生长,治疗周期长,短期内症状改善不明显,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关注患者感觉和运动恢复的`微小变化,并以此激励患者,使其看到希望。

3.2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以利于骨折愈合。

3.3皮肤护理

桡神经损伤后,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使皮肤萎缩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受伤,而且损伤后伤口易形成溃疡。预防:①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②定时变换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③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3.4观察病情

夹板或石膏固定者,观察伤口及患肢的血运情况,如出现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伴有桡神经损伤者,应观察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检查汗腺功能,可了解自主神经恢复情况;如骨折后远端皮肤苍白、皮温低,且摸不到动脉搏动,在排除夹板、石膏固定过紧的因素外,应考虑有肱动脉损伤的可能;如前臂肿胀严重,皮肤发绀、湿冷,则可能有肱静脉损伤。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功能锻炼

3.5.1早、中期

肱骨干上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外上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健侧侧屈并前倾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8~20次,做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抗阻肌力练习,指屈伸、握拳和腕屈伸练习,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肱骨干中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上、向内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前倾约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练习,做屈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

3.5.2晚期

去除固定后第1周可进行肩摆动练习,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略前倾,患肢做前后、左右摆动,垂直轴做绕环运动;第2周用体操棒协助进行肩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练习,并做手爬墙练习,用拉橡皮带做肩屈、伸、内收、外展及肘屈等练习,以充分恢复肩带肌力。

肱骨干骨折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我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应用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52例患者。其中男性38例, 女性14例, 右侧骨折18例, 左侧骨折34例。年龄19至60岁, 平均年龄为 (38.5±2.3) 岁。52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4例为陈旧性骨折, 48例为新鲜骨折。

1.2 方法

在止痛、充分持续牵引和使肌肉放松情况下, 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可用悬臂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嵌插骨折通常采取吊带固定。为防止肱骨关节盂的活动可用肩部固定器。

1.3 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优: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达70%以上。良:功能恢复达50%以上。可:功能恢复达30%以上。差:功能恢复在30%以下[1]。

2 结果

通过对52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并在12至30个月之内对其进行随访, 随访显示疗效显著, 总有效率高达92.3%, 其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肱骨干骨折术前康复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 对手术情况不了解而产生忧虑、恐惧。我们与患者交谈, 并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安全性, 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 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 介绍有关情况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作用和积极意义, 以提高认识, 取得合作。练习次数由少到多, 主要根据患者身体的一般情况和体力而定。

3.2 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1) 预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指导复位固定后病人进行患肢的主动运动, 包括手指、掌和腕关节活动, 以减轻水肿, 促进静脉回流;指导病人进行上臂肌的主动舒缩运动, 禁止做上臂旋转运动。伤后2~3周, 开始肩、肘关节的主动运动, 防止肩关节僵硬或萎缩。 (2) 减轻疼痛。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采取合理体位, 抬高伤肢。 (3) 功能锻炼。注意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复位固定后即可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 并做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恬动, 骨折的中期注意加强肩关节、肘关节活动,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次数由少到多, 然后进行各方向的综合练习, 且不可操之过急。晚期, 去除固定后, 第一周可进行肩摆动作练习, 第二周用体操棒协助进行肩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练。 (4) 皮肤护理。桡神经损伤后, 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 使皮肤萎缩干燥, 弹性下降, 容易受伤, 受伤后伤口已形成溃疡。预防: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 保持清洁, 促进血液循环。定时变换体位, 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禁用热水袋, 防止烫伤。 (5) 加强饮食调护[2]。

综上所述:在人体的上肢骨折中, 以肱骨干骨折的发生率最高。严重影响了上肢的肢体功能, 因此把康复护理应用于治疗始终, 能收到满意疗效, 术前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主动配合进行康复训练, 与医务人员配合, 促进康复[3]。

参考文献

[1]吕式嫒.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1-102.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87-496.

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功能锻炼;护理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髁上与胸大肌止点之间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6%,多见于青壮年。下面将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汇报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多数发生于30岁以下的青年。直接暴力引起者多在肱骨中上段,成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引起多发生在肱骨的中下部。如跌倒时肘部着地,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由投手榴弹、棒球、掰手腕等旋转暴力引起者也可为螺旋骨折。

2临床表现

上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移位明显时多有畸形,患者常用健手托扶患肢,贴紧胸廓,以减少患肢摆动引起的疼痛。局部压痛,可发现假关节活动及骨擦感。肱骨干中下1/3段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伸拇指及伸掌指关节的功能丧失,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3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

肱骨干骨折,特别是伴有桡神经损伤时,患肢伸腕、伸指功能障碍,皮肤感觉减退,患者心理压力大,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向患者介绍神经损伤修复的特殊性,告知骨折端将按1mm/d的速度由近端向远端生长,治疗周期长,短期内症状改善不明显,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关注患者感觉和运动恢复的微小变化,并以此激励患者,使其看到希望。

3.2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以利于骨折愈合。

3.3皮肤护理

桡神经损伤后,引起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使皮肤萎缩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受伤,而且损伤后伤口易形成溃疡。预防:①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②定时变换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③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3.4观察病情

夹板或石膏固定者,观察伤口及患肢的血运情况,如出现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伴有桡神经损伤者,应观察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检查汗腺功能,可了解自主神经恢复情况;如骨折后远端皮肤苍白、皮温低,且摸不到动脉搏动,在排除夹板、石膏固定过紧的因素外,应考虑有肱动脉损伤的可能;如前臂肿胀严重,皮肤发绀、湿冷,则可能有肱静脉损伤。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功能锻炼

3.5.1早、中期

肱骨干上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外上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健侧侧屈并前倾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8~20次,做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抗阻肌力练习,指屈伸、握拳和腕屈伸练习,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肱骨干中1/3段骨折,骨折远端向上、向内移位。第8日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前倾约30o,患肢在三角巾或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20秒,做5~10次;第15日增加肩前后摆动练习,做屈伸肘的静力性收缩练习5~10次。

3.5.2晚期

去除固定后第1周可进行肩摆动练习,站立位上身向患侧侧屈并略前倾,患肢做前后、左右摆动,垂直轴做绕环运动;第2周用体操棒协助进行肩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练习,并做手爬墙练习,用拉橡皮带做肩屈、伸、内收、外展及肘屈等练习,以充分恢复肩带肌力。

4术后护理

4.1体位

内固定术后,使用外展架固定者,以半卧位为宜。平卧位时,可于患肢下热垫一软枕,使之与身体平行,并减轻肿胀。

4.2疼痛的护理

找出引起疼痛的原因: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3日内较剧烈,以后逐日递减。组织缺血引起的疼痛,表现为剧烈疼痛且呈进行性,肢体远端有缺血体征。手术3日后,如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或搏动性疼痛,伴皮肤红、肿、热,伤口有脓液渗出或有臭味,则多为继发感染引起。②手术切口疼痛可用镇痛药;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切开减压;发现感染时报告医生处理伤口,并应用有效抗生素。③移动患者时,对损伤部位要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以免引起或加重疼痛。

4.3预防血管痉挛

行神经修复和血管重建术后,可能出现血管痉挛。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严格卧床休息,石膏固定患肢2周;患肢保暖,保持室温25℃左右;不在患肢测量血压;镇痛;禁止吸烟。1周内应用扩血管、抗凝药,保持血管的扩张状态。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的变化:检查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腫胀或干瘪、伤口渗血等。

4.4功能锻炼。

5出院指导

5.1饮食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5.2体位

对桡神经损伤后行外固定者,应确保外固定的稳定,以保持神经断端于松弛状态有利于恢复。

5.3药物

对伴有神经损伤者,遵医嘱口服营养神经药物。

5.4功能锻炼

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肩、肘关节僵硬或强直而影响患肢功能。骨折4周内,严禁做上臂旋活动。

5.5复查指征及时间

U形石膏固定的患者,在肿胀消退后,石膏固定会松动,应复诊;悬吊石膏固定2周后,更换长臂石膏托,继续维持固定6周左石。伴桡神经损伤者,定期复查肌电图,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参考文献

[1] 沈培根,王晓文,朱荷英 . 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护理 . 护理与康复, 2007,6(01).

肱骨骨折属于几级伤残 篇4

需要到权威的伤残鉴定部门进行鉴定的,具体伤残等级以权威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为准,

右侧肱骨头向内后旋转,骨折远端稍向前移位”,这样的诊断来说也不用太大担心,就目前治疗的时间你已经进入接骨续筋期,在这期间也是骨痂形成期的重要阶段,新骨不断增多,沿骨表面填充骨折断端之间呈斜坡样移行,为外骨痂。在外骨痂形成的同时,内骨痂也以同样方式在髓腔内形成,由于血运供应不佳生成比较慢。

在两端内外骨痂不断生长,逐渐会合形成新骨组织。再经过不断的钙化,促使强度增强而达到临床愈合,此时期一般需要4-8周。这两天手掌上的那一节明显肿了估计是锻炼的原因,你在大约42天后再加点锻炼时间,锻炼时应该循序渐进,慢慢锻炼开来,可以学爬墙锻炼和画圆动作锻炼。

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方法 篇5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一)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

(二)被动运动

1、按摩: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2、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干投掷骨折 篇6

关键词:肱骨骨折,投掷骨折,内固定,微创治疗

投掷是生活中常用的运动技巧, 在体育运动、军事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常见的投掷项目包括推铅球、掷标枪、掷铁饼、投棒球、投手榴弹等。在投掷时可引起肱骨螺旋形骨折, 有时合并桡神经损伤。因此, 有人把这类骨折称为肱骨的投掷骨折 (throwing fracture of the humeral shaft) 。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当地驻军76例肱骨干投掷骨折,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 均为男性;年龄17~27岁, 平均20.1岁。其中右侧70例, 左侧6例 (左利手) , 均是在投手榴弹训练中受伤。均为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闭合新鲜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1.5h~2d, 平均为10h。术前合并桡神经损伤7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 取仰卧位。取上臂前外侧切口, 以骨折端为中心切开约5cm, 辨明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的肌间隙, 将肱二头肌向内侧牵开, 钝性分开肱肌后切开和剥离部分骨膜显露骨折端, 清除骨折端血凝块及嵌入的软组织, 尽量保护骨折局部血运。2~3道钢丝捆扎骨折端解剖复位后, 用2~3枚皮质骨螺钉在骨膜外或经皮拧入行骨折块之间加压固定。伴有桡神经损伤患者术中探查桡神经, 无神经损伤的术中不显露或探查桡神经。术前、术中各使用一次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术后处理

术后再使用一次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肢悬吊制动, 麻醉消失后即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及握拳锻炼;术后1~2d逐步进行肩肘关节主动活动锻炼;术后6周去除吊带,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增强肩肘功能锻炼, 并开始提、举轻物;术后12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恢复日常活动;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训练。术前伴桡神经损伤者均未行特殊处理和治疗。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90min, 平均50min;术中出血30~1 00mL, 平均50mL。69例获随访, 时间6~23个月, 平均11个月。7例因退伍或调离驻地失随访。随访病例均在12~20周内获得临床愈合, 无感染、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2例在骨折愈合后行其他军事训练中摔伤致同侧肱骨近端骨折;1例在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物术后1个月骑车时摔伤致同侧肱骨髁上骨折;1例在术后20周复查时发现一枚螺钉折弯, 但未断裂且骨折已临床愈合, 患者无任何不适。无骨不连、钢丝或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根据Cassebaum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分, 优66例, 良3例, 优良率100%。典型病例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2。

3 讨论

3.1 肱骨干投掷骨折的特点

通过X线片及临床分析, 我们总结本组肱骨干投掷骨折有如下特点:a) 骨折部位均位于肱骨中远段2/3之内。Ogawa[1]将90例肱骨干投掷骨折患者的肱骨长度由大结节处至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之间分为五等份, 由远端至近端依次标记为Ⅰ~Ⅴ区, 其中77例骨折线完全位于Ⅰ~Ⅲ区, 11例骨折线近端位于Ⅳ~Ⅴ区, 但骨折线远端位于Ⅱ~Ⅲ区, 只有2例骨折线完全位于Ⅳ~Ⅴ区。本组76例骨折线均位于Ⅰ~Ⅲ区, 即肱骨中远段3/5之内。此处肱骨干由粗变细, 横断面也由圆形向三角形移行, 相对比较薄弱。可能是骨折部位通常位于肱骨中下段的解剖因素。b) 骨折形状均为螺旋形, 骨折线均是从外上旋向内下。Kensuke等[2]通过计算机模拟肱骨干投掷骨折模型证实了这一特点。c) 粉碎性骨折的蝶形骨块均位于肱骨内侧, 没有严重粉碎性骨折。张世民[3]分析, 这是在扭转力的基础上再施加侧向折弯力, 导致螺旋骨折的基础上于受力侧出现蝶形骨片。d) 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患者, 其Ⅱ区均有明显的骨折移位。该区即为桡神经沟周围, 所以骨折移位较大时可能会损伤桡神经。e) 骨折的长度均大于肱骨直径。Van Court[4]经生物力学实验发现, 单纯扭转力配合纵轴压缩力, 骨折断面的倾斜角度将小于45°, 骨折长度大于骨的直径, 压缩力越大, 倾斜度越小, 骨折长度越大。这提示在肱骨干投掷骨折的受伤机制中既有扭转力也有压缩力。

3.2 肱骨干投掷骨折的保守治疗

投掷骨折的治疗可采用保守治疗, 即手法复位后上肢悬垂石膏固定。但螺旋形骨折极不稳定、骨折端可能存在软组织嵌顿, 不易复位, 即使复位, 没有可靠的固定也易丢失, 且在复位中增加了或加重了神经损伤的风险。悬垂石膏固定理论上应使患者保持上半身直立维持牵引, 一旦躺下牵引作用即消失, 这会让患者觉得非常不舒适。而且由于石膏上端位于骨折线以上部位, 石膏通过杠杆作用反可能导致骨折移位。长时间的石膏固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并且有局部疼痛、褥疮、关节僵硬、废用性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 也影响功能的恢复, 一旦治疗失败也给二期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Kaplan[5]报道了8例采用悬吊石膏固定治疗投手榴弹致肱骨干投掷骨折, 其中就有1例发生骨不连, 经反复治愈后功能严重受限。

3.3 肱骨干投掷骨折的传统手术治疗

肱骨干下1/3骨折保守治疗复位差且无法早期活动, 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 恢复时间短[6,7]。我们也认为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早期恢复功能锻炼, 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传统手术多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 加压钢板能有效对抗旋转及弯曲应力。但投掷骨折大多位于肱骨远端, 受冠状窝或鹰嘴窝影响, 骨折远端常常无法固定足够的螺钉。同时骨折远端解剖结构复杂, 钢板往往需要重新塑形, 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手术难度。而且所需钢板较长, 固定需要暴露充分, 桡神经医源性损伤风险高、手术切口大、骨膜剥离多、血供破坏严重。

3.4 肱骨干投掷骨折的微创手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钢板内固定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O) 技术和锁定加压钢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的广泛开展, MIPO技术结合LCP固定该类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端血供破坏小等优点。但Livani等[8]研究认为MIPO技术固定肱骨中远端骨折桡神经损伤的危险性仍然存在, 尤其在肱骨干上3/4与下1/4交界区损伤的可能性更大。而且骨折只能进行间接复位, 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对术后功能要求较高且仍需高强度训练的年轻战士而言, 仅仅功能复位可能影响其训练水平。采用单纯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干投掷骨折, 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费用低、功能恢复满意[9]。拉力螺钉对于实现骨折块结构上的连续性是有效的, 但仅依靠螺钉无法对抗各种应力[7]。单独应用拉力螺钉固定长管状骨不够坚强, 其机械负载能力较差, 会发生早期内固定失败[10]。一般要在术后给予肘关节屈曲位外固定保护, 防止术后无任何保护下的早期功能锻炼, 因为即使骨折断面间很微小的移动, 对骨痂的形成也是不利的[11], 这必将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 推迟患者恢复训练的时间。

本组我们均采用小切口微创复位、螺钉结合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骨折块之间的稳定性是依靠骨折端的接触和加压来获得的, 而不是依靠内固定材料的刚性, 实现骨折片之间的加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拉力螺钉[10]。投掷骨折多为螺旋形骨折, 折端接触面大, 加压螺钉对骨折断端加压牢固固定, 术后骨折容易早期愈合。这是肱骨干投掷骨折可以采用拉力螺钉的理论基础。因此手术时螺钉一般垂直骨折面行骨折块间的加压固定, 使骨折端最大面积的紧密接触, 减小骨折端之间的缝隙。但螺钉垂直于骨折面固定获得的抗旋转性能最佳, 对抗弯矩的应力不够, 术中加用钢丝捆扎能有效分担螺钉的抗旋转和弯曲应力, 从而保证固定的有效性和牢固性, 防止了内固定失效。术后无需辅助外固定, 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3.5 微创手术治疗体会

a) 手术切口小, 术中只需在骨折远、近端显露清楚, 骨膜及软组织剥离少, 基本不破坏骨折断端的血液循环。b) 术中只需牵引纠正短缩畸形后直接钢丝捆扎即可基本复位, 无需复位钳等辅助器械。手术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反复复位引起的医源性神经损伤。c) 肱骨干投掷骨折非高能量损伤, 没有特别粉碎的骨折, 桡神经损伤一般为牵拉伤。本组7例桡神经损伤患者术中探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无特殊处理, 但都完全恢复。d) 术后需科学制定康复计划。本组术后均未行石膏等外固定保护, 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所有病例均在12~20周内获得临床愈合, 半年内恢复常规训练。1例在术后20周复查时发现1枚螺钉折弯, 但此时骨折已临床愈合, 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 故未行干预措施。追问病史, 患者在锻炼期间无明确外伤, 但恢复日常活动及提举重物较早。这提示我们, 即使辅助钢丝捆扎, 螺钉仍承受较大的弯应力。术后必须交代患者定期复查,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总之, 微创、螺钉结合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肱骨干投掷骨折, 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费用低、功能恢复满意, 值得向各级医院, 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Ogawa K, Yoshida A.Throwing fracture of the hu-meral shaft:Ananalysis of 90 patients[J].Am JSports Med, 1998, 26 (2) :242-246.

[2]Kensuke S, Yoshimori K, Hiroo K, et al.Computersimulation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 in throwing[J].JShoulder Elbow Surg, 2010, 19 (1) :86-90.

[3]张世民, 刘大雄.投弹致肱骨螺旋骨折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力学意义[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2, 4 (2) :107-109.

[4]VanCourt RB, Byron SE, Ali SJ, et al.Fracture me-chanics:a comparison study of torsional stress onbone[J].J Am Podiatr Med Assoc, 2000, 90 (4) :167-174.

[5]Kaplan H, Kiral A, Kuskucu M, et al.Report of eightcases of humeral fracture following the throwing ofhand grenade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1998, 117 (1) :50-52.

[6]Jawa A, McCarty P, Doornberg J, et al.Extra-articu-lar distal-third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A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bracing and plate fix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6, 88 (11) :2343-2347.

[7]杨庆, 王秋根.肱骨干下1/3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 30 (5) :299-301.

[8]Livani B, Belangero WD, Castro de Medeiros R.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hird of the humerus with palsy ofthe radial nerve[J].J Bone Joint Surg Br, 2006, 88 (12) :1625-1628.

[9]宋子卫, 林舟丹, 刘传太, 等.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投弹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5) :454-455.

[10]彭阿钦.骨折手术治疗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

肱骨干骨折 篇7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29-02 中图分类号:R 683.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37

肱骨干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治疗存在手术创伤大、二次取出困难等缺点。本科于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采用有限切口复位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3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7例,女6例;其中交通伤16例,重物砸伤5例,摔伤2例;年龄19~56岁,平均34.7岁。肱骨干中上段骨折9例,中段10例,中下段4例。伤后至就诊时间0.5 h~7 d。其中3例为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

2.治疗方法 开放性骨折一期行清创缝合术,待局部创口情况稳定后行二期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垫高约20°,前臂置于胸腹壁上。于肱二头肌外侧骨折断端处行一长约4 cm有限纵行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骨折断端,清除局部血肿机化组织,直视下试行手法复位满意后并以持骨钳维持,在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桡神经无需常规游离、牵开。于患侧肩关节沿三角肌前缘行一小弧形切口,长约3 cm,显露肱骨大结节,于其内侧约0.5 cm处以三角锥开孔,以髓腔锉扩大肱骨髓腔至所选髓内钉直径大约1 mm。于肱骨大结节开孔处顺行置入自锁髓内钉直至鹰嘴窝上方1~2 cm,将钉芯向远端逐渐旋入,使自锁锁片呈翼状分叉撑开,与肱骨远端骨髓腔接触、嵌入。以肱骨近端瞄准器于肱骨大结节处置入近端锁钉1枚,旋入髓内钉尾帽。清点器械敷料对数,冲洗并逐层关闭切口,骨折断端处置入引流条1根,外以无菌敷料包扎。

3.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48 h拔除引流条,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术后2~3 d待疼痛缓解后,重点进行患侧肩、肘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避免其旋转等动作。术后4~8周,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的程度,逐步加大患侧肩、肘的功能锻炼。

4.结果 23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16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正常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9周,无术中桡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髓内钉断裂及锁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按肩关节功能Neer评定法评定疗效,优18例,良5例,无差病例。

讨论

1.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优点 肱骨干骨折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或外固定支具固定,固定效果欠佳,骨折解剖复位困难,且长期制动固定导致患侧肩、肘关节僵直,不利于骨折术后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而在临床中极少应用。既往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虽可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与牢靠固定,然而其手术切口大,加重了骨折断端局部软组织损伤,加之术中需广泛的骨膜剥离,骨折断端血供损伤加剧,故导致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增加,且术后形成较长的体表瘢痕对于部分女性患者难以接受[1]。与此同时,由于桡神经与肱骨干的特殊解剖关系,故术中必须解剖并游离桡神经予以保护,手术时间明显增加。待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桡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其分辨困难,术中损伤几率增加。而带锁髓内钉属于轴心固定,其治疗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优点,近年来在骨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带锁髓内钉在其远端锁钉置入时,由于定位器械及手术操作的误差,极易导致肘关节周围重要血管神经损伤[2]。自锁髓内钉于肱骨近端置入后,通过旋转髓内钉自锁锁片尾端使其撑开后嵌入远端骨质内,与近端锁钉共同锁定肱骨远近骨折断端,故其固定作用确实、牢靠。待肱骨骨折愈合后,通过肩关节原切口即可将其取出,无需再次解剖游离桡神经,不存在桡神经损伤可能。本组病例术后均未见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表明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有限切开复位肱骨骨折髓内钉置钉的优点 目前,肱骨骨折自锁髓内钉固定分为有限切开与闭合复位两种。闭合复位具有手术创伤小及对骨折断端血供影响少等优点而在临床中成为首选。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尤其对于肱骨干多段、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局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嵌顿,加之创伤后软组织肿胀,常导致闭合复位困难,反复的闭合复位加重了局部组织损伤[3]。同时由于术中过多X线透视,增加了患者和术者的辐射损伤。本组病例采用有限切口直视下对肱骨干骨折进行复位,无需C臂X线机等特殊设备,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术中无需剥离骨膜及显露桡神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难度大为降低,且可使骨折断端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为骨折愈合及肢体早期功能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避免了由于骨折复位不良所致的医疗纠纷发生。本组病例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骨折断端局部血供影响小,骨折复位满意,无术区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骨折均正常愈合,说明有限切开复位亦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周 栋,农鲁明,徐南伟.解剖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41-43.

[2]唐利民,张 利,程喜红,等. 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多段骨折[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5):700-701.

[3]梁红锁,黄 克,李 林,等.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多段骨折[J].右江医学,2008,36(6):679-680.

(收稿日期:2011-03-27 修回日期:2011-05-03)

上一篇:山鸡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