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2024-09-22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共10篇)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篇1

随着交通的不断发达,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见。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创伤骨科中较难处理且愈后较差的关节部位骨折,其治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WatsonJones(1946)认为肱骨髁骨折是“很难处理的少数几个骨折之一。”…笔者自2003年5月。2006年10月采用经尺骨鹰咀截骨手术入路治疗此类骨折23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中男18例,女5例,年龄为24~67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AO分型C1型5例,C2型12例,c3型6例,其中合并尺神经挫伤1例。

1.2 手术方法

23例均采用臂丛麻醉,取肘后正中切口,根据髁上部骨折位置适当延长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向两侧游离皮瓣到肱骨内、外髁,显露尺骨鹰咀和肱三头肌肌腱部,于尺侧腕屈肌间找到尺神经并予以保护,用摆锯行

AO组织推荐的尺骨鹰咀“v”形截骨…,位置在尺骨鹰咀尖端下2.0-2.5cm处,翻起鹰咀,显露肱骨髁间粉碎骨折,进行骨折复位,首先行髁间骨折块准确对合复位,此处为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特别是滑车及肱骨小头,复位后以全螺纹松质骨钉固定,如有骨质压缩缺损,可行自体髂骨植骨,使骨折变为肱骨髁上骨折,此时将肱骨髁与近端复位,克氏针暂行固定,C型臂x光机透视折段正侧位像,见折端位线良好,钢板模板肱骨髁后外侧柱塑形,钢板预弯后置于后外柱,管形钢板置于内柱,分别予以牢固固定,截骨鹰咀翻转复位,两枚克氏针固定,如损伤较重患者行石膏托固定1-2周,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术后第1周即可行关节小范围屈伸功能活动练习,1周后渐加强锻炼幅度和强度,术后6周、12周、半年复查x光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2 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一般情况下1年左右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casseb咖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11例,功能可3例,差1例,功能可、差者均为开放损伤,皮肤条件差,术后功能锻炼欠佳的患者。

3 讨论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肘关节较为严重的创伤,易合并肘部血管、神经损伤。又由于肱骨远端内、外髁为前臂屈伸肌腱附着点。骨折后内、外髁骨块发生旋转移位,对治疗造成困难,又因此类损伤属于关节内骨折,更易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达到关节内骨折的解剖复位标准,且固定不可靠,从而无法行早期功能锻炼。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治疗经验的积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主要方法。为达到最大的功能恢复,现提倡尽早治疗,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行功能锻炼。术后一旦需延长制动时间,极易造成关节纤维化和关节僵硬。以往手术多由肘内、外侧双切口或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肱骨髁间显露不理想,且损伤肱三头肌,软组织剥离较多,肌肉损伤较重,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无法进行。本组采用经尺骨鹰咀截骨入路,避免了上述治疗方法的一些缺点,折端显露充分,并且最终获得的不是肌腱与肌腱的愈合,而是骨性愈合。应用张力带原理固定尺骨鹰咀,对截骨端的稳定固定允许肘关节进行早期功能活动”’,功能可得到最大恢复。

此手术入路的缺点为“制造了另一处骨折”,有增加创伤性关节炎和尺骨鹰咀骨折端不愈合的可能性。据报道不愈合的发生率低于1%~5%[1]。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手术当中应注意几点:①骨锯截骨时呈“v”形截骨,以增加骨的接触面积,利于骨性愈合,且“V”形截骨易于复位固定,增加稳定性。②截骨位置应选于半月切迹中点,因此处关节软骨较少。③截骨时临近尺骨鹰咀中部以后,可改用骨刀撬断鹰咀。

术中应注意保持肱骨折远端与肱骨干成45度角,保持肱骨滑车关节面的正常宽度。此手术路经中截骨方法采用“AO”组织推荐的“锯齿花”形或“v”形截骨中的“v”形截骨,治疗达到“A0”组织倡导的早期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主编,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0~464

[2]JupiterJB,NeffU,HolzachP,etal,Inter condylar fractures nf.thehumerus:an operata 've approach.J Bone Joint Surg(Am).1985,67:226.

[3]郭汉民,陆炳刚,谢惠缄等。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4.11:660.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篇2

本组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7~66岁,平均47歲。骨折按照AO/ASIF分型[1]:C1型8例,C2型10例,C3型5例;闭合骨折20例,开放骨折3例。致伤原因:车辆伤12例,坠落伤7例,摔伤4例。左侧9例,右侧14例,合并肱骨干骨折3例,桡神经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均7天内,平均4.8天。

治疗方法:①伤后12小时以内入院,肿胀稍轻的16例患者于当天或第2天行急诊手术。入院后肿胀明显的7例患者继续脱水消肿治疗,于伤后3~7天再行手术治疗。②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中上段绑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驱血后充气。取肘后正中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分离两侧皮瓣,在肱骨内上髁后方神经沟内解剖游离出尺神经,牵开保护。在距鹰嘴尖2~2.5cm处与尺骨干纵轴垂直的平面垂直截骨,顺鹰嘴尖两侧腱膜剥离,连同肱三头肌向近端翻转,显露肱骨远端骨折。先复位髁间骨折,尽量使滑车关节面解剖复位,巾钳固定,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再复位髁上骨折,以游离的小碎骨块对位于有软组织相连的大骨折块,力求解剖复位,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将长度合适的解剖型Y型接骨板塑性后倒置于股骨远端后方,注意分叉处不能在鹰嘴窝占位,螺钉固定。拔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如有小碎骨块无法固定,可加用克氏针交叉固定。然后将尺骨鹰嘴截骨端复位,2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将尺神经前置,关闭切口,术中用C臂透视,以了解骨折固定情况。接骨板固定牢固者,术后2~3天手术反应消失,行肘关节屈伸主动功能锻炼,加用克氏针固定者,行石膏后托制动,4周后去石膏练习。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诊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参照Cassbaum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9例,可4例,无差病例,优良率83%,术后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术前有桡神经损伤的患者3~6个月恢复正常。

讨论

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的方式,使肱骨髁上髁间窝滑车关节面及内外髁骨折情况显露的更加充分。使骨折及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直观、方便,易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同时该入路由于不做肱三头肌的切断,避免了术后肌肉断面渗出,肿胀使肌肉纤维化以及局部粘连,避免或减轻肘关节僵硬的发生。此外保留了肱三头肌的完整型,将肌肉的愈合变为骨与骨间的愈合,有利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使肘关节功能获得最大恢复[2]。

关节部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强度会直接影响骨折的预后,坚强内固定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非常重要。由于肱骨远端骨质薄,前后分别有冠状窝和鹰嘴窝。传统的克氏针、张力带、松质骨螺钉、髁上钢板等固定方法均不能达到坚强内固定,无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Y型接骨板符合肱骨远端解剖学特点,容易塑性,将肱骨髁间,髁上直至肱骨干固定为一个整体,起到坚强内固定的效果,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3]。

总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可以达到暴露充分,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保证早期功能锻炼的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翟杜华,译.骨科内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0.

2 黄雷,张波,王满宜,等.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1,1(3):158-162.

3 吴英华,张铁良.经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7,17(5):50.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15例。其中男69例,女46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38岁。左侧77例,右侧38例。摔伤63例,车祸36例,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机器绞伤2例。闭合骨折94例,开放骨折21例,其中GustiloⅠ型15例,Ⅱ型6例。按Riseborough和Radin分型:Ⅰ型7例,Ⅱ型12例,Ⅲ型62例,Ⅳ型34例,按AO/ASTF分型属C型骨折:C1型19例,C2型69例,C3型27例。按骨折移位方程及滑车损伤分型:伸直内翻型:63例,屈曲内翻型:52例;合并伤:前臂骨折7例,肩关节脱位5例,正中神经损伤13例,尺神经损伤9例,肱动脉损伤6例。急诊手术21例,择期手术9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3d,平均7d。

1.2 治疗方法

本组115例分别采用仰卧位,患肢胸前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除19例行内外联合切口(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其他病例取肘后正中皮肤切口:9例行肱三头肌在尺骨鹰嘴止点剥离入路,15例行肘后肱三头肌舌形或V形肌瓣入路,72例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肱骨髁间,其中24例平行截骨,48例“V”形截骨。肘关节置换术2例。常规游离并保护尺神经。骨折复位固定按先复位、固定肱骨髁间骨折,再处理髁上骨折及恢复肱骨远端的前倾角的顺序进行。复位完成后临时用克氏针固定,将髁间骨折复位成髁上骨折,对有严重骨缺损者可取髂骨植骨以恢复滑车宽度,再根据骨折类型及复位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如重建钢板、“Y”型以及管型和前臂加压钢板;对难以用钢板固定的骨块可结合螺钉和克氏针固定。完成骨折固定后,术中拍片确定骨折复位、固定良好,对肌瓣切切口及肱三头肌在尺骨鹰嘴止点剥离的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对截下的尺骨鹰嘴复位后,采用松质骨螺钉髓内固定+张力带钢丝或克氏针髓内固定+张力带钢丝固定。屈伸肘关节,了解前置尺神经的稳定性和张力,术中如钢板等内固定物与尺神经紧密相临或跨过骨折线、固定物、屈肘张力较大,常规行尺神经前置术。本组共39例行尺神经游离前移。21例GustiloⅠ型、Ⅱ型开放骨折彻底清创后,按骨折类型给予复位及内固定。严密止血,内置引流管,关闭切口。石膏制动于屈肘90°位2周,前臂置于相应旋前中立位置。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拔管后即进行握拳锻炼,72h肘关节CPM机功能锻炼2次/d,每次45min,并鼓励患者进行肘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去除石膏后行无痛性肘关节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适当辅以CPM被动活动。行吻合神经、血管损伤行者石膏托固定延长至3周。

2 结果

随访时间14~63个月,平均3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截骨部位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7个月,截骨平均愈合时间2~3.5个月。疗效评价参照Cassebaum标准[1],优57例,良38例,可15例,差5例,优良率82.6%。并发症治疗:延迟愈合5例,行自体髂骨移植,其中3例拔除原固定的克氏针改用重建钢板固定,3个月后骨折愈合。迟发性尺神经炎3例,行尺神经前置症状消失。肘内翻3例给予髁上截骨矫形,功能恢复正常。4例严重的肘关节僵硬,其中有2例X线复查发现肘关节周围有异位骨化。2例行关节松解术,功能部分恢复,另2例建议人工肘关节置换。合并肱动脉和经损伤28例经修复术后血管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3 讨论

3.1 肱骨髁间骨折至今仍是常见的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治疗目的是重

建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及稳定的内固定,而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非手术治疗由于很难获得良好的复位及稳定的内固定而失去早期功能锻炼时机。因此,早期手术切开复位有效内固定治疗目前已被广泛认同[2]。由于肱骨髁部解剖的特殊性,受伤时因尺骨的滑车切迹和桡骨头撞击髁部和肘部肌肉的牵拉,导致髁部骨折块移位和旋转,关节面的完整性被破坏,同时造成关节囊和软组织广泛撕裂,因此,重建关节面和早期活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而确定肱骨髁间骨折的分型和移位程度,是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主要依据。另外,损伤及骨折移位容易造成神经损伤,同时肱动脉损伤和严重的肘部肿胀,可导致前臂供血不足,而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肘部损伤的具体情况而定。

存在肱动脉和经损伤的要及时的修复,年轻患者应尽可能获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老年骨质疏松者,若骨折粉碎,内固定效果差,或不可能获得满意的固定,可行Ⅰ期或Ⅱ期全肘关节置换术,以便早期恢复肘部活动。黄雷等[3]报道,伤后24h内手术与1周内手术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1周者,其优良率明显下降,其原因在于骨折端无血供,及碎骨块部分吸收而影响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只要关节软骨未退变,一般骨折复位后,均可获得一定的关节功能。因此,手术时间不是选择术式的主要依据。

3.3 肱骨髁间骨折有两个部位需要固定,一是髁间骨折,二是髁上骨折。

重点是髁间骨折,随着手术及固定材料技术的不断进展和患者对肘部功能要求的提高,现在对髁上部位的固定也越来越重视,否则髁上骨折不稳定,术后外固定时间延长,将导致关节僵硬。常用的手术入路主要有肘后肱三头肌舌形或V形肌瓣、尺骨鹰嘴止点剥离、内外联合切口、尺骨鹰嘴截骨等入路显露肱骨髁间。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虽是后方入路的经典方式,但存在前侧显露不足,增加复位难度;因切断肱三头肌,造成肌肉断面渗血、肿胀和纤维化,愈合后肱三头肌与肱骨远端及周围组织发生广泛粘连和挛缩,易造成关节屈伸度丢失。肱三头肌在尺骨鹰嘴止点剥离入路,虽未破坏伸肘装置,但因尺骨鹰嘴遮挡而影响骨折复位及了解前侧骨折及复位情况。经鹰嘴截骨关节后方显露方式[4],在1982年由Thomas提出,是采用最多的入路。该入路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效果最理想,可满足骨折的复位及固定的需要,不损伤肱三头肌,有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其缺点是人为造成了关节内骨折,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尺骨鹰嘴截骨不愈合及内固定脱出等。内外侧联合切口其优点是不损伤肱三头肌,保持了鹰嘴伸肘装置的完整性,肘关节前后均可关照,便于了解前侧骨折及复位情况,其缺点是受切口限制不利于C2及C3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本组115例中,行肘后肱三头肌舌形或V形肌瓣入路15例,行内外联合切口入路19例,行肱三头肌在尺骨鹰嘴止点剥离入路9例,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72例,按Cassebaum标准,在优良的95例中,4种入路的优良率分别为33.3%(5例)、89.5%(17例)、(4例)44.4%、95.8%(69例)。以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效果最好,适用于RiseboroughⅢ型及Ⅳ型或C2和C3型肱骨髁间骨折效果较好。鹰嘴截骨部位最好位于尺骨鹰嘴切迹的中点,对关节软骨的损伤最少[5]。采用内外联合切口入路治疗RiseboroughI型及Ⅱ型或C1骨折效果较好。尽可能不使用对肱三头肌有损伤入路,避免因手术造成的关节功能丢失。

3.4 材料置入方式的选择

由于肱骨髁间和髁上骨皮质很薄,多关节面构成,关节结构复杂,目前尚无一种钢板能满足所有类型骨折的要求。常用的有重建钢板、“Y”型以及管型和前臂加压钢板等。固定方法主要有双钢板或单钢板加螺钉和克氏针及双钢板加螺钉和克氏针等。螺钉或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螺钉、克氏针在固定碎骨块方面有其优势,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的优点。克氏针因对骨骺损伤小,适用于儿童骨折。单纯螺钉或交叉克氏针固定不够牢固,术后多需石膏托外固定,无法满足早期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这一要求,常导致关僵硬影响疗效。另外,松动、退针、顶磨皮肤是克氏针最大的缺陷,由此而导致的骨折块移位、关节活动受限、感染常可导致手术失败。单钢板侧置于肱骨远端内侧或外侧,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对侧骨折块,手术创伤较小,但使用较局限,仅适用于一侧骨折块较大较完整的髁间骨折,且固定不及双块钢板及Y型钢板牢固。与双块钢板固定相比,Y形钢板是适应肱骨远端后侧形态特点的解剖型钢板,可以随意塑形,使之更适合肱骨远端前倾角弧度,将肱骨髁间、内外髁与髁上至骨干固定为一个整体,达到三点稳定的作用,手术操作较双钢板简单,损伤更小。AO双钢板法内固定双钢板法是AO组织推荐用于肱骨髁间双柱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国外多数学者主张使用[6]。缺点是剥离范围大、操作难度高,对于关节面严重粉碎或骨质疏松的病例,该方式仍不能达到坚强有效的固定而影响预后。有研究表明[7],双钢板在两个平面上呈交叉90°方向固定,其刚度和抗疲劳作用最好,特别是在粉碎骨折和不能获得折块间加压的病例更是如此。使用半管状钢板、重建钢板或二者结合之间,无特殊差异。外固定支架对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肱骨髁间骨折,如骨折广泛粉碎或存在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合并肘关节复发性不稳定,可选择在有限内固定的基础上使用外固定架。对于C1及C2型骨折双钢板或单固钢板加螺钉和克氏针固定的效果较好。对于C3型骨折大多需配合螺钉和克氏针固定才能达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的效果。本组27例C3型骨折双钢板固定中除2例外,均配合使用了松质骨螺钉和克氏针固定。使用螺钉和克氏针固定时应注意:松质骨螺钉在由桡侧向尺侧固定内外髁和滑车从而将髁间骨折变为单一的髁上骨折时,螺钉要有良好的把持力,螺钉之间不要发生冲突。其长度以不穿透尺侧皮质为宜,不能侵占鹰嘴窝、冠状窝及进入肘关节腔。髁间有缺损或属严重粉碎骨折时,不能使用拉力螺丝钉横行固定,以防滑车关节面变窄。在使用克氏针内固定时要避免靠近尺神经周围进针及反复钻孔,防止克氏针压迫尺神经及针道扩大而造成松动和退针等不良后果。复位固定应尽量达到恢复肱骨远端的完整和关节面的平整,保存肱骨远端的前倾角,小范围的关节软骨缺损可以接受,但一定要恢复肱尺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对GustiloⅢ型开放性肱骨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时,以选择克式针固定或外固定支架较为安全。如果尺神经跨过骨折线,屈肘张力较大,对内固定物置入有影响或两者有磨擦时应行尺神经前移,以防止出现术后尺神经炎。

3.5 全肘关节置换对年龄偏大、骨质疏松明显、骨折粉碎难以复位和

固定、关节毁损严重或原有严重骨性关节炎的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实施肘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疗效[8]。对年轻的粉碎骨折患者,还是尽可能恢复肱骨远端的正常解剖关系,根据骨折形态选用内固定物,有骨缺损者给予植骨。与下肢关节不同,尽管有时正常解剖关系的恢复并不理想,但最终的功能疗效却可以接受。因此,应尽可能少的进行肱骨远端乃至全肘关节置换。

3.6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关节僵硬、强直、异位骨化、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和迟发性尺神经炎等。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篇4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68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25-02临床医生在对肱骨外科颈骨骨折治疗中随着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以及日益增加的高能量损伤,其治疗也越来越复杂,肱骨外科颈骨折一般都存在着粉碎骨折以及严重软组织损伤,并且骨折会延伸引起肩关节和肩袖损伤。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的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其中23例女性,57例男性;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36.8±4.2岁);骨折部位在左侧的患者有60例,右侧的患者有14例,双侧患者有6例;受伤原因:10例(12.5%)患者由于砸伤及坠落伤,27例(33.75%)患者由于摔伤,43例(53.75%)患者由于车祸;采用AO分型对骨折进行分型,其中有26例(32.5%)患者为A型骨折,21例(26.25%)患者为B型骨折,33例(41.25%)患者为C型骨折。

1.2 治疗方法:为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类型有详细了解,在术前需要选择内固定,常规肩关节正侧位片,采用在牵引下摄X线片对粉碎有移位的骨折精确的分型困难的患者进行,由此明确清楚了解骨折类型,骨折及软骨骨折可以通过CT检查及重建得到明确。一般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为手术入路,在在颈解剖时,头静脉能够对其外侧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将头静脉内侧筋膜直接切开,外展上肢,将三角肌下、骨折端周围软组织、骨囊以及血肿钝性分开,骨折端及肱骨头可触及,将血肿清除以后,上臂内外旋,由此使肱二头肌头腱及结节位置均能够得到明确。根据骨折类型以及软组织情况对患者选择如T型接骨板、张力带以及螺钉等不同是术式,肱骨外科颈骨折是用于在缺血坏死风险较低的手术,其目的是桥接该骨折,采用该术式能够使患者术后功能更高稳定固定。本资料选取的80例患者中,4例(5.0%)患者为骨螺钉,6例(7.5%)患者为可吸收螺钉,16例(20.0%)患者为克氏针张力带,35例(43.75%)患者为T型接骨板,18例(22.5%)患者为螺钉,7例(8.75%)患者为可吸收螺钉。所有患者在术后24~48h内给予其内行伤口引流,其中有16例(20.0%)患者由于粉碎骨折、单纯张力带、严重骨质疏松、肩袖损伤而在给予其螺钉固定术后给予其行石膏托固定,其余所有患者均使用前臀吊带置动,康复科老师在术后均给予其有效的锻炼指导。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4~11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为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32周,平均愈合时间(15.7±2.7)周。该80例患者中有4例(5.0%)患者由于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由此给予患者重新固定置骨手术,3例(3.75%)患者由于感染而给予其多次扩创,4例(5.0%)患者由于延迟愈合而给予其二期植骨,其余患者均骨折愈合。6例(7.5%)患者晚期出现1~2cm的肢体短缩。16例(20.0%)患者由于骨折愈合后肩关节伸屈受限,需要给予其进一步康复锻炼成行松解手术。固定物在患者骨折愈合后12~24个月内采用手术取出。采用Necr等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优24例(30%),良39例(48.75%),中13例(16.25%),差4例(5%),总的优良率为(78.75%)。

3 讨论

随着不断发展的手术技术和内固定材料,不断改进的麻醉方法以及抗菌素在临床中的使用,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内固定物的使用:肱骨外科颈骨折由于其具有范围较广的损伤类型,由此没有一种内固定材料对所有骨折都适用,我院主要采用普通钢板、张力带、克什针在前期治疗,而肱骨接骨板是用于后期治疗,由此为骨折提供良好的稳定。

复位和内固定:由于较多的周围组织在肱骨外科颈骨折附着,以及骨质疏松和骨折粉碎而导致在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时相对较难,即使手术医师具有丰富的经验也可能有时不能够达到解剖复位和固定,若手术医生经验不足或不十分熟悉解剖则会造成骨折部位重复移位,对力线造成影响。本资料中有6例(7.5%)患者出现肢体短缩。

开放骨折的处理:开放骨折需要给予其急诊处理,彻底清创冲洗骨折和伤口。本资料中的6例(7.5%)开放骨折均采用闭合伤口,Ⅱ期内固定的手术方式。

肩袖、臀丛、腋血管损伤:本资料中的3例(3.75%)臂丛损伤、14例(17.5%)合并肩袖损伤以及6例(7.5%)合并腋血管损伤患者均给予其Ⅰ期探查、修复的方式,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丰富的血运和松质骨导致肱骨外科颈在切口复位内固定后具有较少的不愈合现象出现,而出现不愈合的原因一般是因固定不稳、感染以及植骨失败等。本研究中有4例(5.0%)患者由于延迟愈合而没有给予植骨,在Ⅱ期植骨后均愈合,3例(3.75%)由于感染而给予其多次扩创,对感染进行控制后骨折愈合。

肱骨头缺血坏死:缺血坏死会造成部分或全部肱骨头塌陷,肱盂关节不对称,从而造成患者功能障碍及疼痛,给予患者X线检查结果常常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本研究中有11例(13.75%)患者存在肩关节疼痛,肩活动受限。参考文献

[1]郭永红.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12(16):925-926.

[2]徐国坤,方红槟,黄军.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医正骨,2010,7(22):61-62.

[3]尚咏,伍骥,赵旭红,初冬,李松林.LCP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J].空军总医院学报,2010,1(26):29-31.

[4]马杰德,张彩霞,张治堂,张新栋,冯国钰.肱骨外科颈骨折微创治療的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27):51-52.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这四年时间内,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中包括25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3岁, 年龄最小者19岁, 平均年龄36.8岁;B组患者中包括24例男性患者和22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7岁, 年龄最小者22岁, 平均年龄39.2岁。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92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 采用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肱骨外髁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手术方式

患者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取仰卧位, 全麻处理, 将患肢置于患者的胸前, 以气囊止血带作为辅助, 在肘后的正中开一个纵型的切口[1]。使患者的尺神经处于充分游离的状态下, 并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保护, 避免损伤, 然后于患者的尺骨鹰嘴切迹处, 进行V型截骨, 尖端要保证朝向远侧, 将鹰嘴和患者肱三头肌肌腱一起向上翻起。使患者的肱骨髁间远端充分暴露, 对积血进行清理后进行骨折复位[2]。复位后A组患者采用Y形钢板进行内固定, B组患者采用肱骨外髁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

1.4 关节功能评定标准[3]

采用临床上常用的cassebaum评分系统对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上肢无不适症状, 肘屈伸15-130°;良:骨折及上下关节偶有疼痛, 肘屈伸30-120°;可:骨折及上下关节常有疼痛, 肘屈伸40-90°;差:骨折及上下关节疼痛明显, 肘屈曲小于90°。

1.5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 B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 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 (P<0.05) ;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P>0.05) 。

3 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以粉碎性骨折最为常见, 由于该类患者的关节粉碎程度相对比较严重, 在加之关节在手术后发生粘连的几率较大, 给临床治疗过程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随着目前临床骨科手术方法的不断增多, 手术的入路和内固定等操作技术的发展, 为临床对骨折患者进行关节复位处理和内固定处理奠定了基础, 使骨折患者的内固定处理的合理性更强[4]。固定时需要对患者的髁上和髁间同时进行固定[5]。首先通过整复处理使两髁间的骨折块成为一个整体, 用两枚左右的克氏针对这一体系进行短暂固定, 通过对克氏针的提拉对这一整体进行牵引, 对已经完全组合在一起的髁与肱骨干进行相对复位处理操作, 在操作的整个过程中需尽可能恢复肱骨远端的完整性和平整性, 使肱骨的远端呈30-50°的倾角。再采用Y型钢板或内外侧解剖板进行固定操作。根据患者的两髁间的情况, 用一枚中空拉力螺钉进行固定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要避免内固定物将鹰嘴窝和冠状窝穿透, 对患者的肘关节的正常伸屈活动能力造成影响。如果对患者的尺神经造成不良影响, 则需对尺神经进行相应的前移处理, Y型钢板特别符合肱骨的正常生理解剖学结果特点。

肱骨外髁解剖钢板在设计技术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大独特的优势: (1) 在进过固定后能与患者的骨面充分贴合; (2) 该类解剖钢板的质地很薄, 在进行固定后基本不会对患者的局部组织造成太大的影响, 能够进一步降低对周围的软组织进行闭合处理的难度易, 同时避免患者的局部皮肤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由于张力过大而出现外露; (3) 钢板的厚薄不是十分均匀, 使应力能够更加理想的被分散, 使应力集中和应力遮挡现象减少, 与人体的生物力学结构要求更加符合; (4) 该钢板在手术应用过程中可与松质骨螺钉有效配合, 解剖复位效果令人更加满意, 固定更牢靠, 患者可在早期进行活动, 因此采用该解剖钢板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愈合成功率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节的功能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恢复, 避免诸多常见的并发症的出现[6]。

总而言之, 采用肱骨外髁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患有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在治疗后可以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可以使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缩短。

参考文献

[1]何方, 李国庆, 叶方全, 等.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原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 16 (18) :947-948.

[2]许国祥, 王秀会, 吴祖民, 等.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评价[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14) :230-231.

[3]江海平, 方镇洙.成人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中国骨伤, 2009, 12 (16) :253-254.

[4]卢华定, 蔡道章, 金文涛, 等.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 (16) :409-410.

[5]黄令坚, 黄春福, 王鸿太.多切口入路结合多块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14) :314-315.

25例肱骨髁间骨折治疗临床分析 篇6

关键词:临床分析,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肘关节损伤, 如果处理不当, 那么很容易会遗留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神经受累后病变、关节挛缩、异位骨化、关节退变等症状[1]。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了肱骨髁间骨折25例, 临床疗效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08年12月所收治的25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 平均71.7岁, 最大年龄为89岁, 最小年龄为61岁, 平均病程为6年, 最长病程为15年, 最短病程为3个月。按照AO/As IF分类[2]:4例患者为C3型, 7例患者为C2型, 5例患者为Cl型, 4例患者为B型, 5例患者为A3型。致伤原因:22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 3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 3例患者为坠落伤, 10例患者为摔伤, 4例患者为击打伤, 8例患者为交通伤。合并1例肋骨骨折, 1例桡骨小头脱位, 2例桡骨骨折, 1例正中神经损伤, 3例尺骨骨折, 1例尺神经损伤, 2例挠神经损伤。本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采取急诊手术, 其余22例患者平均待术时间为6天, 最短待术时间为2天, 最长待术时间为13天[2]。

1.2手术方法

(1) 患者入院之后应该保持绝对的安静[3], 如果患者还患有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为了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应该谢绝探访或者减少探视, 务必要保障绝对卧床24~72h[4]。如果患者没有这些并发症, 那么在入院第一天绝对卧床休息之后, 由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帮助下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或者进食, 第3天可在床上自己梳头、洗脸, 逐步增加肢体的活动量。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检查, 鼓励老年患者合理饮食, 以增加营养, 防止便秘。高血压者食低脂、低盐饮食, 糖尿病患者食低糖饮食。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5]。 (2) 等患者的病情能够允许动手术, 且患肢肿胀情况消退, 那么在牵引患者7~10天后再开始动手术。为了有利于复位股骨远端骨折得以恢复, 应该让患者膝部屈曲50°, 同时再探查膝关节, 切开关节囊[6]。

臂丛阻滞麻醉, 患者仰卧位, 上臂上气囊止血带, 除B型骨折行侧方切口外其余均采用肘关节后S型中切口, 切口长15~20cm, 切开皮肤及深筋膜, 向内外两侧游离皮瓣至内、外侧髁。常规在尺神经沟位置寻找到尺神经并游离, 用橡皮条牵拉保护。本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采用双钢板固定, 12例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固定或者单侧解剖, 8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及螺钉固定。对内固定物距离尺神经较近的患者行尺神经前置术。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开始让患者采用CPM活动膝关节, 在手术后的第四周后, 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陪同下, 让患者扶拐下地, 当X片显示患者的骨折愈合后, 则进行负重训练[7]。

2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5min, 最长手术时间为80min, 最短手术时间为300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周, 最长为20周, 最短为12周。术后在3~18个月时间内对本组25例患者均进行随访, 平均9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6周都完全或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都没有出现伤口感染, 未出现血管损伤, 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 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按照用Lazzcano标准评定, 15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优, 7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良, 3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可, 无一例疗效结果为差。无一例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等并发症[8]。

3 讨论

3.1 显露方法

常用手术入路有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三种[9], 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肘关节前侧和远端显露较差、创伤大, 而且切断了三头肌伸肘装置, 且术后肌肉断面渗出、纤维化、粘连, 导致肘关节功能受限, 疗效不满意。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虽然保留了肱三头肌的完整性, 对伸肘装置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但由于尺骨鹰嘴及肱三头肌的阻挡, 暴露不充分, 复位、固定困难。

3.2 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有多种固定方法, 如双钢板固定、单侧钢板、螺钉、克氏针。固定方式应该按照骨折类型来进行选取。螺钉、克氏针可在各型骨折上使用, 经济实惠、对骨强度要求低、异物反应轻、占用空间小、操作简便、可以作为永久固定或者临时固定, 但是由于固定不太牢固, 所以, 患者不适合早期功能锻炼。另外由于松动会引起内固定失效, 一般认为其适用于严重开放性、骺板未闭、严重骨质疏松或骸部粉碎严重无法用钢板固定的骨折。单侧钢板使用较局限, 应用于双柱骨折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仅适用于A3、B型骨折, 即仅在髁上骨折及一侧解骨折块较大的髁间骨折时适用[10]。

总之, 对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而言, 应该对骨折的类型进行正确判断, 根据手术时间和骨折类型来正确施行内固定, 同时, 为了获得术后良好的治疗效果, 应该在术后早期开始正确的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泽芹.空心螺钉和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08) .

[2]李敏.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07) .

[3]陈敏.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J].医药论坛杂志, 2005 (22) .

[4]边靖, 边澎涛.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 (06) .

[5]冯孝志, 周云, 程华强, 等.髌骨骨折四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08 (01) .

[6]蒋志远, 王玉武.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18例体会[J].医学信息, 2010 (02) .

[7]陈瑜.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29) .

[8]仇继任, 陆茂德, 葛顺杰, 等.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种内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 2011 (29) .

[9]胡宁敏, 米占虎, 邱少东.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 2007 (05) .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25 例, 男19 例, 女6 例;年龄19~65 岁, 平均43 岁。车祸伤8 例, 坠落伤9 例, 摔伤8 例。开放性骨折2 例, 闭合性骨折23 例。骨折按AO/ASIF分型, C1型11 例, C2型9 例, C3型5 例。伤后至手术时间, 闭合性骨折3 d之内, 开放性骨折或肿胀严重的骨折14~21 d。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

25 例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正中切口, 14 例C3、C2型均作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余C1型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或肱三头肌两侧入路。1 例由于骨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对于C3、C2型肱骨髁间骨折作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肱骨髁关节面充分暴露, 直视下解剖复位, 先固定肱骨髁间, 把复杂的骨折变为简单的肱骨髁上骨折, 再进行固定治疗, 肱骨髁间复位时一定要保持肱骨髁原有的宽度, 必要时加以植骨, 以免改变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的正常对合关系[1]。建议用4.0 mm的空心松质骨螺钉固定, 不要用加压螺纹钉固定。对于伴有干骺端骨折的C2、C3型骨折采用双重建钢板预弯后置于肱骨内上髁的嵴上及后外侧骨柱上, 并且要保持两钢板相互成90°角, 分别用螺钉固定, 最后将尺骨鹰嘴截骨复位, 张力带钢丝固定。单纯肱骨髁间骨折C1型者, 则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或肱三头肌两侧入路, 避免尺骨鹰嘴截骨, 减少关节损伤。手术过程中我们首先解剖游离出尺神经, 上至Struchers弓, 下至尺侧屈腕肌肌支水平, 并加以保护, 缝合时将尺神经前置, 屈伸肘关节观察尺神经有无张力, 避免尺神经损伤。在放置内侧钢板时注意保护好尺神经。

2.2 术后处理

手术伤口清洗干净后关节腔内留置负压引流, 伤口一期缝合。骨折对位良好, 内固定牢固可靠者, 术后无需外固定。术后早期 (术后48~72 h) 开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术后口服消炎痛2周, 以预防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3 结果

全部患者均达到愈合, 随访时间3~20个月,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 (12~30周) , 手术平均时间2.5 h, 手术平均出血量200 mL (60~400 mL) , 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 优15 例, 良9 例, 可1 例。典型病例资料见图1~4。

4 讨论

4.1 手术时间的选择

应尽早手术, 时间过长, 肘部组织肿胀加重, 软组织黏连及骨折端纤维骨痂的出现, 均可增加手术难度。肱骨髁间骨折后都会有严重肿胀, 甚至有些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 所以我们对合并肘关节严重肿胀的肱骨髁间骨折或开放性骨折都在2周左右再行手术, 对肿胀不明显的则伤后3 d之内即行手术, 早期或2周左右手术有利于减少骨化性肌炎的发生。患者入院后先将患肢用石膏托制动, 注意包扎不能过紧, 并经常检查, 避免局部压迫后出现张力性水泡。

4.2 手术切口的选择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暴露充分, 避免切断肌腱, 愈合早, 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作尺骨鹰嘴截骨时应注意位于尺骨鹰嘴切迹中点, 此处缺少关节软骨, 可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且易于固定, 截骨时应采用薄片锯作“V”形切开, 并注意保护锯下方肱骨髁关节不受破坏。“V”形截骨有利于尺骨鹰嘴固定后的稳定性, 该入路还有一大好处是避免了肱三头肌损伤, 将肌肉间愈合变为骨与骨之间的愈合, 有利于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以获得肘关节功能的最大恢复[2]。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暴露较前者差, 术后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单纯性肱骨髁间骨折可以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 这样可以不切断肱三头肌肌腱, 必要时也可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该切口对肱骨髁骨折暴露较好, 舌形肌瓣应尽量选在肱三头肌肌腱移行处, 并且作“V”形切开, 有利于肌瓣愈合及减少黏连。必要时可作“V-Y”缝合, 以减少肱三头肌肌腱的张力。术毕用可吸收线缝合肌瓣。早期被动CPM肘关节功能锻炼, 也不至造成舌形肌瓣缝合处开裂, 但术后仍需石膏托固定2~3周。对于C2、C3型骨折我们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这样有利于肱骨髁滑车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固定, 手术视野清晰, 操作容易, 克服了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的不足。

有研究对肘关节的伸肌力量做了客观的比较, 有25 例患者, 为治疗肱骨远端移位的关节内骨折而行肱三头肌切开入路和鹰嘴截骨入路, 在这两组患者, 没有发现肘关节伸肌力量有任何差别[3]。

4.3 影响肘关节功能的因素

争取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 X线片难以确诊时, 一定要行CT检查, 必要时加以重建, 以确定骨折线走行、粉碎程度及移位情况。C3型骨折的关节面骨质粉碎无法复位合并骨质缺损时, 一定要做植骨, 这种情况下用全螺纹螺钉而非拉力螺钉固定骨块, 避免滑车宽度变窄。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必须采用坚强的内固定, 才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避免关节僵硬。对C2、C3型骨折采用双钢板固定于肱骨髁外侧及内侧, 重建钢板有一定厚度, 可以随意塑形。亦可选用AO解剖型锁定钢板, 无需塑形, 固定更牢靠, 当双钢板固定时内侧也可采用1/3管形钢板, 厚度较薄, 占体积小, 使伤口容易缝合。将其放置在肱骨内侧髁骨嵴上, 并不影响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但螺钉固定时应避免穿入鹰嘴窝及冠状窝, 影响肘关节活动。双钢板在两个互成90°的平面上的固定, 刚度及抗疲劳作用最强。对于严重粉碎的髁间骨折, 该方式能达到坚强有效的固定。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比较双钢板1/3管状和3.5 mm重建钢板与交叉螺钉或单纯“Y”形钢板生物力学性能证实, 双钢板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佳, 更有利于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4]。Müller等[5]指出, 活动的肘关节可使固定钢板起类似张力带的作用, 促进髁间骨折的愈合, 而僵硬的肘关节则影响骨折的愈合。术后3周肘关节僵硬达到顶点, 固定超过4周会导致无法令人接受的僵硬。一般屈曲功能在2个月内恢复, 伸展功能需要4~6个月恢复。术后在无痛或患者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 进行主动活动肘关节, 绝对禁忌由理疗师强力伸肘、进行主动或被动的活动以及麻醉下行手法操作, 强行伸肘和用力活动通常会增加关节周围出血和纤维化, 增加对关节的刺激, 是降低而不是加强关节的活动能力。本组1 例C3型骨折者术后即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结果1年后复查肘关屈伸活动完全恢复。由此可见, 对于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可归纳为, 以最大满足关节功能恢复、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为准则, 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是基础, 良好的功能锻炼是方法。

参考文献

[1]朱通伯, 戴克寸戎.骨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291.

[2]McKee MD, Wilson TL, Winston L, et al.Functionaloutcome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through a posterior ap-proach[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0, 82 (12) :1701-1707.

[3]张志宏, 张朝春, 吕琪, 等.经鹰嘴截骨入路中空螺纹钉及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12) :836-837.

[4]Helfet DL, Hotchkiss RN.Interal fixation of the dis-tal humerus:A biomer chanical comparison of meth-ods[J].J Orthop Trauma, 1990, 4 (3) :260-264.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篇8

关键词:肱骨远端,尺骨鹰嘴,双钢板固定

肱骨髁间骨折是肱骨远端最严重、最复杂的损伤,成年人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0. 5% ,肱骨髁间骨折累及肘关节面,影响肘关节功能[1]。因此,如何准确恢复关节面结构、可靠有效的固定和尽早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我们分别采用双柱锁定和非锁定钢板治疗65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 总体临床疗效满意,锁定钢板组疗效明显优于非锁定钢板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共65例,男43例,女22例; 年龄21 ~ 72岁,平均45岁 。 闭合性损伤62例,开放性损伤3例,摔伤46例,车祸伤12例,坠落伤7例 。 骨折按照AO / ASIF分型, 锁定钢板固定组35例,其中C1型14例, C2型14例, C3型7例 。 非锁定钢板固定组30例,其中C1型15例, C2型10例, C3型5例 。 闭合性损伤患者从肱骨远端骨折至手术时间为4 ~ 7 d ,平均5. 5 d。 开放性损伤急诊24 h内彻底清创缝合 。

1. 2手术方法65例患者39例采用全身麻醉, 26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取仰卧位,患侧肩下稍垫高,肘屈于胸前 。 取肘后正中 “S” 型切口,游离并保护尺神经,行尺骨鹰嘴 “V” 型截骨,尖端朝向远端,将截断的尺骨鹰嘴连同肱三头肌翻向近端,充分显露关节面并予以整复 。 在滑车宽度与关节面平整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碎骨块,再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内 、 外侧髁,将C型骨折转化为A型骨折 。 用克氏针将重建的关节面与肱骨干连接,将1块解剖板置于肱骨远端的后侧,弧形包裹肱骨小头无关节面的后外侧,拧入螺钉固定,内侧嵴放置一块钢板以增加稳定性,保持两块钢板约成90°。内固定避免累及尺骨鹰嘴窝及冠状突窝 。 拔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针 。 使用2根克氏针和张力带钢丝 “8” 字固定尺骨截骨端 。 放置引流管,闭合伤口,止血时间小于90 min

1. 3术后处理除按骨科术后常规处理外,术后第2天即鼓励患者被动进行小范围肘关节屈伸训练,以后逐渐加大肘关节主动屈伸范围 。 术后6 ~ 8周逐渐行抗阻力训练 。 术后2 d、1、3、6、12个月复查X线片,并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估 。

1. 4疗效及并发症肘关节功能采取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90分为优, 75 ~ 89分为良, 60 ~ 74分为一般, ≤60分为差 。 并发症主要包括尺神经麻痹 、 异位骨化 、 感染 、 骨折不愈合 。

2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 6 ~ 24个月) 。 患者骨折及截骨处全部愈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两组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锁定组优18例 ( 51. 43% ) ,良12例( 31. 28% ) ,一般3例( 8. 57% ) ,差2例 ( 5. 71% ) ,优良率为85. 71% ; 非锁定组优11例( 36. 67% ) , 良11例( 36. 67% ) ,一般5例( 16. 67% ) ,差3例( 10% ) ,优良率为73. 34% 。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1 6 ) 。术后并发 症情况 : 锁定组尺 神经麻痹3例 ( 8. 57% ) ,异位骨化1例( 2. 85% ) ; 非锁定组尺神经麻痹2例 ( 6. 67% ) ,异位骨化2例( 6. 67% ) 。锁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 42% ,非锁定组为13. 3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766) 。所有患者未见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3讨论

3. 1关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合适的入路选择对术中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成败极为重要,也对术后功能恢复十分关键,肱骨髁间骨折治疗中,恢复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是功能恢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2]。肱骨远端骨折常规手术入路有三种: 经尺骨鹰嘴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和肱三头肌舌型瓣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因无法显露髁间骨折,故在C型骨折手术中无法应用。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需要切断肱三头肌,肱骨远端骨折显露范围相对尺骨鹰嘴截骨要小得多,不利于术中骨折复位和固定,且术后需石膏固定,不能早期功能锻炼,不利于术后肘关节的功能锻炼。经尺骨鹰嘴入路可以获得一个尽可能大的骨折复位固定操作术野,又不需要切断肱三头肌,利于术后功能锻炼,以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但是术终必须要对尺骨鹰嘴截骨仔细予以重建,避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和骨不连。最近一项研究亦表明,经尺骨鹰嘴入路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经三头肌入路[3]。所以我们认为,经尺骨鹰嘴入路是肱骨远端C型骨折最合理的手术入路。本组65例患者全部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3. 2固定方法的选择与疗效分析坚强可靠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也是术后关节功能锻炼恢复的基础。内固定采用AO推荐的双柱双钢板垂直固定技术,其中一块置于肱骨内侧柱内缘,另一块置于外侧柱后面,两块钢板所在平面垂直。在生物力学测试中,垂直钢板的力学性能明显强于背侧同平面放置钢板,故允许骨折在可靠坚强固定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性锻炼而不至于骨折发生再移位和骨不连。由于肱骨髁间骨折或是因为高能损伤( 青壮年) ,或是因为骨质疏松 ( 高龄患者) ,常常致肱骨髁间碎裂而形成粉碎骨折,这种骨折复位固定难度大,术后关节功能锻炼限制多,易发生再移位,尤其是严重的C3型骨折。在我们的随访观察中发现,再移位多发生在非锁定钢板组,发生移位的X线表现为: 骨折块上螺钉部分退出,螺钉在钢板上发生角度改变,而骨折块也随之发生相应的移位改变,因而被迫给予外固定限制患者关节活动。而使用锁定解剖钢板固定者很少发生骨折固定再移位。从治疗结果来看,锁定钢板组治疗效果也明显好于非锁定钢板固定组。所以我们认为: 固定方法以双柱双钢板垂直固定,钢板选用锁定解剖钢板为佳。

3. 3术后并发症本组患者共出现了5例术后尺神经麻痹和2例异位骨化。尺神经麻痹是肱骨远端骨折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术中尺神经常规前置还是原位松解,目前还有争议。Ruan等[4]的随机对照实验表明,术前有尺神经症状者,前置比原位松解 神经恢复 功能的比 例更高,Worden等[5]认为尺神经原位松解或前置没有太大的区别。Vazque等[6]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得出: 术前没有尺神经症状的患者,前置和原位松解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 术前有尺神经症状者,术中可将尺神经前置,术前无症状者,没必要前置。本组2例患者均为术后尺神经麻痹,我们考虑与术中牵拉过度有关,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4个月后,症状消失。异位骨化是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并不常见的一项并发症,常常严重影响肘关节的功能,对于术后是否需要常规预防目前尚不明确,Liu等[7]术后常规用塞来昔布进行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3% 。我们认为: 对于需要进行预防的人群,例如延期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后常规使用非甾体类药物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Robinson CM,Hill RM,Jacobs N,et al.Adult 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 fractures:epidemiology and results of treatment[J].J Orthop Trauma,2003,17(1):38-47.

[2]Palvanen M,Kannus P,Niemi S,et al.Secular trends in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of elderly women:nationwide statistics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7[J].Bone,2010,46(5):1355-1358.

[3]Elmadag M,Erdil M,Bilsel K,et al.The olecranon osteotomy provides better outcome than the triceps-lifting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14,24(1):43-50.

[4]Ruan HJ,Liu JJ,Fan CY,et al.Incidence,management,and prognosis of early ulnar nerve dysfunction in type C fractures of distal humerus[J].J Trauma,2009,67(6):1397-1401.

[5]Worden A,Ilyas AM.Ulnar neuropathy following distal humerus fracture fixation[J].Orthop Clin North America,2012,43(4):509-514.

[6]Vazquez O,Rutgers M,Ring DC,et al.Fate of the ulnar nerve after operative fixation of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10,24(7):395-399.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篇9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提携角;伸屈功能;移位;矫正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27-02

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常见于5-12岁的儿童。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缺血性肌肉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这种骨折通常呈粉碎性,闭合复位较为困难,采取开放复位措施时因为缺乏有效的内固定,因而患儿在手术后容易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形成对骨关节功能的不利影响[1]。因而,对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为积累经验,达到与同行交流的目的,随机抽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共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儿38例,其中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33例患儿为伸展型骨折,5例患儿为屈曲型骨折。按照Gartland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法标准:Ⅰ型为无移位骨折;Ⅱ型为有移位骨折,但后侧部分皮质相连;Ⅲ型为完全移位骨折;该组患儿均為GartlandⅢ型骨折。

1.2 主要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基础全麻或者静脉复合全麻的方式,自肘关节外侧实施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完全暴露骨折部位,对关节内的积血予以清除,分辨清楚骨折块翻转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对于尺骨及桡骨的偏移进行矫正,然后对前后移位进行矫正,使肱骨远端成角及旋转得到恢复及纠正。对于肱动脉血管受到损伤没有搏动的,用0.9%的温氯化钠溶液进行湿敷,直到肱动脉血管重新搏动后,修补肱肌断裂部位。将肘关节屈曲90o,使尺神经前移,在避免对尺神经造成伤害的前提下,使用直径为2mm的克氏针从内上髁偏前经皮穿入并与肱骨干纵轴成30o-40o,然后在直视状态下,使用直径2mm的克氏针从外髁部穿入,两枚克氏针呈交叉或平行状对骨折端进行固定,用石膏托将肘关节固定于功能位。

2 结 果

手术后对患者实施4个月-24个月随访,31例(81.58%)患儿患侧丢失伸屈功能0o-5o,5例(13.16%)患儿患侧丢失伸屈功能6o-10o,2例(5.26%)患儿患侧丢失伸屈功能为11o,33例患儿患侧丢失提携角为0o-5o,5例患儿患侧丢失提携角为6o-10o。按照Flynn评定标准,患儿患侧伸屈功能优良率为94.74%。

3 讨 论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时期常见的肘部损伤,在肘部骨折中居于首位。此类损伤容易引起较多的并发症状,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导致关节僵硬或肘部畸形。早期较为严重的合并症是前臂的缺血性挛缩,若一旦发生将造成患者的终生残疾,因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判断血液运行情况,并提前做好预案,以便及时处理。肘内翻畸形[2]是晚期主要的并发症,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对肱骨角尽量恢复,并注意在使用石膏定位时应采用前臂旋前位。

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往往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是由于下列原因:①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骨折部位进行手术治疗,骨折块之间没有肉芽组织生长,骨折部位在对位标志清晰的情况下,易于对骨折部位解剖复位。②伸肌总腱的附着点位于肱骨髁处,当发生骨折错位时,伸肌总腱会一并发生移位,如果移位时间过长,将会使伸肌总腱挛缩,对后续的复位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陈旧性骨折患者需要将伸肌总腱延长后方可使骨折部位对位。在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将避免伸肌总腱的挛缩的发生,而且容易对位,降低了手术难度及手术创伤发生的可能性。③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在局部肿胀未达到高峰、不易出血期接受治疗,得到较快的恢复。④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尽早得到解剖复位,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并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对患者的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极为有利,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由于患者受到创伤后,全身的抵抗力可能减弱,再加上手术创伤的作用,使患者在术后容易受到感染。因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手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取正确、及时的治疗措施对移位进行矫正,并采取措施维持骨折的稳定性,避免损害神经系统;同时对患儿开展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提高患儿预后的功能,使患儿的功能得以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436-442.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 女3例;年龄12~55岁, 平均34岁;左侧9 例, 右侧5例。致伤原因:摔伤8例, 车祸伤4例, 坠落伤2例。其中3例开放性骨折, 伴随损伤:合并肱骨近端骨折2例, 尺桡骨骨折1例, 其他部位骨折1例。桡神经损伤2例, 尺神经损伤1例, 均为挫伤。伤后距手术时间:24 h内11例, 2周后3例, 无重大复合伤。

1.2 分型 (RISEBOROUGH和RADIN)

2型有移位的T型或Y型骨折, 5例;3型骨折是髁部有旋转移位的骨折8例;4型骨折关节面严重粉碎且髁部分离较宽, 1例。

1.3 治疗方法

患者侧卧位, 标准肘后S 形切口, 游离尺神经皮片牵开保护, 将尺骨鹰嘴于半月关节面外, 冠状突以远肱二头肌附着点以近0.5 cm处V型截骨, 保留其后侧的骨膜及肱三头肌附着, 将截骨块及附着的肱三头肌向上游离、翻起, 显露肘关节后侧。保留肱骨内、外髁的伸屈肌腱, 及肱骨近折端软组织, 断端碎小游离骨片取出待植骨, 将髁间较大的骨片用Φ1 mm克氏针钉在内、外侧髁上, 由肱骨内、外髁骨折面各钻入一1.5~2.0 mm的克氏针, 略交叉穿出至平骨折断面, 将内外髁间骨折复位, 保证下方关节面平整, 并以恢复前方冠状窝和后方的鹰嘴窝平整纠正关节面的旋转, 用大巾钳夹住维持, 克氏针钻回平对侧皮质, 穿入内侧针略退入骨质内以免针尖刺激尺神经, 将髁间所取碎片回植, 关节面如不缺损, 可由外侧髁钻孔后拧入一3.5 mm的半螺纹松质骨螺钉 (螺纹过骨折线, 但钉头不穿透对侧皮质) , 以使髁间骨折稳定成髁上骨折 (缺损者加1枚克氏针交叉固定) 。对于髁上的大骨片亦可先用克氏针与近或远侧断端固定, 然后各由髁上骨折远断端向内外侧髁处交叉钻入1~2枚2.0 mm克氏针, 由内外髁穿出, 保护尺神经, 针尾平骨折线, 复位骨折, 逆行钻出近侧断端皮质。必要时酌加钢丝形成张力带加强, 至固定牢固为止。克氏针尾剪短成3~4 mm折弯埋于骨膜表面, 防止退针, 复位鹰嘴,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后硅胶引流管引流, 长臂石膏托制动。

1.4 术后处理

三角巾固定于屈肘90°前臂中立位, 麻醉清醒后, 检查无血管、神经, 即可进行手部关节的主动活动, 术后24 ~48 h拔除引流条, 开始腕关节活动锻炼, 3 d后肿胀稍消退即行上臂前臂肌肉收缩锻炼, 2周后拆除石膏托进行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锻炼, 4周左右断端X线片见少许纤维骨痂形成, 可予中草药熏洗下, 逐步进行适度的被动肘关节活动锻炼。

2 结果

本组14例随访3个月到5年2个月, 平均21个月的随访, 无VOIKMANNS缺血性肌挛缩, 除1例术前肿胀重, 行减张缝合, 术后二期清创缝合外, 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 ~6 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10~20周, 1 例术后8 个月愈合。桡神经挫伤2例完全恢复, 1例尺神经挫伤部分恢复。疗效用Aitken-Rorabeck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9例:肘关节伸屈>110°, 无痛;良: 3 例, 肘关节伸屈>75°, 无明显疼痛;可:1例, 肘关节伸屈>60°, 有轻微疼痛, 偶尔需止痛药缓解, 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差:1例, 肘关节伸屈<60°, 经常疼痛, 日常生活受影响。优良率85%。

3 讨论

3.1 肱骨髁部为松质骨, 外伤暴力重, 骨折后受前臂屈伸肌群牵拉易发生移位, 且肱骨下端扁宽, 关节面形状不规则, 使得闭合复位困难。多次手法复位可加重软组织损伤形成骨化性肌炎。且肘关节短小, 外固定困难, 易产生微小活动, 影响骨折愈合。因此, 肱骨髁间有移位骨折治疗方法以手术为宜[1]。

3.2 本组患者11例急诊手术, 10例术后疗效优良。3例因外伤时间大于24 h, 局部软组织已肿胀, 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 予抽吸水泡, 患肢皮套牵引, 悬吊抬高, 待肿胀消退, 局部无明显炎性反应后再行手术, 手术疗效亦较满意。1例患者术前肿胀严重, 行急诊手术, 术中无法完全行减张缝合, 术后切口渗液多, 皮肤仍出现坏死, 换药待肿胀消退后, 二期清创缝合才得以使切口愈合, 制动时间较长, 术后功能恢复差。总之, 对于肱骨髁间骨折移位明显。就诊时间晚, 软组织损伤肿胀重, 手术时机宜视具体情况而定。

3.3 手术入路 常规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虽有暴露整个肱骨远端 (滑车和肱骨小头) , 直接观察关节面的损伤情况, 易于在直视下解剖复位的优点[2], 但同时存在损伤关节软骨面及导致截骨断端不愈合的可能性, 本组于半月关节面外, 冠状突以远肱二头肌附着点以近0.5 cm处截骨, 不损伤关节软骨面, 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V型截骨, 保留鹰嘴截骨端血供, 保持了肱三头肌完整性, 鹰嘴本身血运丰富, 张力带固定充分后, 截骨断端全部愈合。笔者认为经尺骨鹰嘴半月关节面以远截骨入路是较理想的入路。

3.4 多根克氏针固定的优点 ①克氏针固定为髓腔内固定, 能对抗弯曲移位应力, 多点交叉有效防止旋转;②髁间螺钉、克氏针经内外髁向肱骨近端的多根克氏针交叉固定, 形成一个三角形, 有较强的中和及支撑作用;③不论粉碎或骨质疏松, 凡能容纳1枚螺钉的空间均可采用克氏针内固定[3] ;④缩短了手术时间, 较之钢板螺钉内固定时需克氏针临时固定, 减少中间程序;⑤避免了钢板螺钉可能对鹰嘴窝或冠状窝造成的干扰, 影响肘关节屈仲功能;⑥取出方便, 避免钢板螺钉取出时创伤大的缺点[4] ;⑦价格经济。不足之处: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及 (RISEBOROUGH和RADIN) 4型严重粉碎固定强度较差, 需辅助较长时间的外固定患者, 不能早期行功能锻炼, 易导致关节僵硬, 功能受限。

3.5 本组内固定术中牵开保护尺神经, 无尺神经的损伤, 无内固定物的刺激, 未行尺神经前置, 手术后无迟发性尺神经炎发生, 与有的学者比较了尺神经前移与否对术后尺神经炎发生的影响,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相一致。

3.6 术后缝合前松止血带, 彻底止血, 放引流管彻底引流, 口服解热镇痛药抑制术后局部炎性反应, 能有效地防止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5] 。

3.7 功能锻炼的时间应根据骨折类型, 术中固定的牢固程度综合决定, 待少许纤维骨痂形成后逐步进行适度的肘关节被动活动锻炼, 后期配合中草药熏洗等系统治疗, 本组无骨折不愈合, 功能亦较满意。

多根克氏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 如能熟练运用, 对于 (RISEBOROUGH和RADIN) 2、3型骨折, 具有简单、经济、疗效可靠的实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4例肱骨髁间骨折均采用肘后侧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多根克氏针配合螺钉、钢丝固定治疗随访的病例总结平均随访23个月。结果用Aitken-Rorabeck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8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入路及内固定是关键。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参考文献

[1]黄雷, 张波, 王满宜, 等.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 (3) :158-162.

[2]张弛, 姚振均, 陈峥嵘.三头肌劈开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华创伤杂志, 2005, 21 (3) :173-175.

[3]刘建斌, 张向臣.王栋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中国骨伤, 2006, 19 (1) 38

[4]张峡, 梅芳瑞.周军海等加压螺钉治疗肱骨髁间V形或Y形骨折58例报告.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 13 (1) :38-39.

上一篇:衰减指数模型下一篇:个性化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