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共11篇)
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 篇1
股骨粗隆部骨折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年轻患者因剧烈暴力也可发生, 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其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该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 除保守治疗的皮牵引和骨牵引外, 手术治疗的方法有许多种, 如外固定支架固定、Ender钉内固定、股骨颈中空螺钉内固定、95°L型髁钢板、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动力髁内固定以及股骨近端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等。上述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是近期开展的新方法。我们通过临床实践, 认为该方法具有固定牢固、不退钉、手术后股骨颈干角不变小、手术创伤相对较小的特点, 该方法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 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18 例, 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 例, 男10 例, 女8 例;年龄30~90 岁, 平均68 岁。其中左侧12 例, 右侧6 例。12 例为走路时不慎摔伤, 4 例为高处坠落伤, 2 例为车祸伤。骨折类型根据改良的Evans分类[1], 18 例中有12 例为Ⅱ型、6 例为Ⅲ型。经手术前检查无绝对手术禁忌证, 于伤后1周内实施手术。
1.2 手术方法
持续硬膜外麻醉, 取股外侧切口入路, 切口起于大粗隆顶, 长10~15 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股外侧肌, 显露股骨上段骨折部及股骨大粗隆, 清除骨折间血凝块及软组织, 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 用螺钉或钢丝固定于骨折近端或远端的主干上, 然后再将两断端之主干复位, 再用螺钉或钢丝作内固定。将解剖型锁定钢板置于显露的股骨大粗隆部及股骨上段, 上端于大粗隆顶部之下1.5 cm稍偏前侧, 于C型臂X线机下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穿入适当长度的锁定型松质骨螺钉3枚, 再于股骨远骨折段用3~4枚锁定型皮质骨螺钉固定, 或2枚锁定型皮质骨螺钉加2枚普通皮质骨螺钉固定。活动髋关节无障碍、骨折部位无异常活动后, 冲洗创口, 逐层关闭切口, 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
1.3 术后处理
术后透视显示股骨大粗隆部内固定松质骨螺钉在股骨头颈内。患者足部穿防旋鞋控制于中立位。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消肿、镇定、止痛治疗, 负压引流管于手术后24~48 h内拔除。手术后4~6 d, 待手术疼痛反应过后, 尽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功能锻炼。3周后行屈髋屈膝功能锻炼。3个月后可扶双拐下地活动。分别于手术后1周, 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摄X线片, 以了解骨折内固定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
2 结 果
本组18 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摄片复查, 骨折部有骨痂生长, 可扶双拐下地活动。半年后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经过9~18个月随访, 平均1年, 患者髋部无疼痛, 无畸形, 无跛行, 髋关节及膝关节功能不受限制。因对功能无影响, 又无不适症, 对年老体虚患者, 内固定物未取出。对年轻患者, 于1年后取出内固定钢板。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 由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畸形与活动度进行评分, 本组优10 例, 较好5 例, 良3 例。18 例治疗效果均达到优良标准。
3 讨 论
3.1 股骨粗隆部骨折手术内固定物的选择
股骨粗隆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有许多种, 如外固定支架固定、Ender钉内固定、股骨颈中空螺钉内固定、95°L型髁钢板、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动力髁螺钉内固定以及股骨近端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等。选用何种内固定方式合适, 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 但各有不足之处。如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固定针位于皮肤外, 针道易感染, 且生活不便。用中空螺钉内固定, 适用于Ⅰ型骨折, 要求大粗隆部骨质完整, 否则过早活动易致颈干角变小。用95°L型髁钢板内固定, 骨折近端可能只有1枚螺钉固定, 固定不牢固。用135°角钢板内固定, 可能只有角翼插入股骨颈及股骨头内, 近骨折端无1枚螺钉内固定, 固定不牢。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的进入点可能就位于骨折部, 近骨折端只有动力髋螺钉固定, 而无第2或第3枚螺钉内固定, 因此对骨折近端固定不牢。动力髋螺钉作为内固定物, 对股骨大转子外侧皮质的相对完整性有较高要求, 若大转子外侧皮质的进针点粉碎, 则不宜应用角钢板和动力髋螺钉[3]。因股骨粗隆下骨折的部位正是角钢板和动力髋螺钉进针的部位。另外动力髋螺钉固定, 在股骨头受力时, 如有内侧皮质骨不完整, 负荷传导将过多通过股骨颈和股骨转子外侧骨皮质, 对紧贴大转子外侧骨皮质的钢板有拔出的分力, 降低了固定效果。在骨折尚未愈合前负重, 易造成拉力螺钉向下外滑移或从股骨头切出, 骨折部向外成角, 颈干角变小, 内固定失效[4]。用动力髁螺钉作内固定, 可以避免上述三者的不足之处, 动力髁螺钉固定后不易松动, 不向尾部滑移, 因螺钉内固定的方向与身体的重力方向垂直, 在股骨头受力时, 作用在螺钉上的绝大部分是向下的压应力, 而向外的横向作用力则很小[5], 有着固定较牢固, 骨折部成角畸形发生率少, 颈干角不变小的优点。动力髁螺钉对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内固定效果较好[6], 如骨折位于粗隆间, 有时近骨折段仅有1枚螺钉固定, 固定的牢固性仍显不够。对于上述几种内固定方法, 特别是在进动力钉或钢板角翼部有骨折时, 则存在明显的弱点。而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 不仅有上述几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点, 还克服了它们明显的弱点。在近骨折段内有多枚螺钉固定, 因此固定牢固, 内固定螺钉不松动, 且对骨质损伤少, 但如活动过早可导致颈干角不变小。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方法是近期开展的新方法, 我们通过临床实践, 认为该方法具有固定牢固、不退钉、手术后股骨颈干角不变小以及手术创伤相对较小的特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该方法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3.2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要点
a) 股骨大粗隆要完全显露, 便于解剖钢板放置位置正确。b) 解剖钢板放置在股骨大粗隆部的位置应偏前部, 上端位于大粗隆顶端以下1.5 cm。因股骨颈前方有骨质, 而后方凹陷无骨质, 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时, 将通过股骨颈的中央, 不会从股骨颈的前、后、上方穿出。c) 于股骨粗隆部拧入适当长度的锁定型松质骨螺钉前, 先用钻仅钻穿外侧骨皮质, 然后在C型臂X线机下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穿入3枚适当长度的锁定型松质骨螺钉, 螺钉前端距关节面下2 cm[6]。这样松质骨螺钉不会穿出股骨颈, 且固定牢固。d) 如骨折块较大, 应先将骨折块复位, 用钢丝捆扎固定, 便于放置钢板时能维持骨折的复位, 方便固定钢板。
3.3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优点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进入股骨粗隆、颈及头部的3枚锁定钉与接骨板间成一定的角度, 尾部有螺纹相互锁定, 手术后可以维持股骨的颈干角, 不会退钉。a) 股骨粗隆部骨折 (见图1) , 其近端可供螺钉内固定的部位少, 采取其它内固定物固定, 对近骨折端固定不牢。用解剖型锁定钢板作内固定 (见图2) , 锁定型松质骨螺钉通过正常骨质固定到股骨颈及头内, 尾部有螺纹相互锁定, 固定较牢固。b) 骨折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下有正常的骨皮质, 在骨折尚未愈合期间提前负重, 有较强的抵挡作用, 不会导致骨折部向外成角畸形及颈干角变小。c) 骨折近段用多枚松质骨螺钉固定仅需钻穿大粗隆部外侧骨皮质, 对骨质损伤小。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986-987.
[2]刘大鹏, 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216217.
[3]张经伟, 蒋, 张先龙, 等.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1) :7-11.
[4]徐永强, 王龙滨, 蒋建新.Ga mma钉与动力髋螺钉 (DHS) 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4) :462-463.
[5]俞敏.动力髁螺钉治疗转子下骨折24例[J].中国骨伤, 2005, 18 (11) :694.
[6]廖红波, 匡经善, 杜爱中.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 2 (23) :2154.
[7]Muller ME, Allgower M, Schneider R.骨折内固定[M].荣国威, 翟桂华, 刘沂, 等译.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75-378.
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 篇2
术 前 小 结
科别 外一科 病区 一病区 床号 18床 住院号 24880 姓名: 樊孝国 性别: 男 年龄: 49岁 婚姻:已婚 病历摘要:
高处坠落至左髋关节肿痛畸形功能障碍2小时。
左髋关节明显肿胀畸形,压痛明显,皮温升高,左下肢呈90度外旋畸形,缩短约2cm,纵向叩击痛,髋关节主动活动功能受限,被动活动疼痛剧烈,左下肢感觉、血运正常。X线检查: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前诊断: 诊断依据及手术指征:
1、高处坠落至左髋关节肿痛畸形功能障碍2小时,X线检查:左股骨粗隆间骨折(III型)
2、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症。
3、保守治疗无效。
拟行手术名称: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拟定手术者:董彦、吴传城 高丰 麻醉科会诊意见及拟行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 术前准备:
1.有关实验室检查:①Hb 133g/L ②血型 A 有 无保留血清
③出血时间 分 秒 ④凝血时间 分 秒 ⑤凝血酶原时间14.2 sec ⑦肾功 BUN 3.64 mmol/L Cr 116 µmol/L ⑧其他 2.青霉素皮试
3.术前讨论(已 未)新、重大、致残手术有否审批(已 未)4.手术议定书是否签订(已 未)拟定手术时间 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8 时 5.具体术前准备 ①术前已输血 0 ml ②术中备血 红细胞2单位
主治医师签名:高丰 住院医师签名:高丰 2016年3月13日 手术审批意见: 审批者签字: 年 月 日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篇3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PFNA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7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逐渐成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常见病、多发病。骨牵引等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容易出现髋关节内翻,肢体短缩,同时长期卧床出现肺部、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发生,早期手术治疗已成为骨科界共识。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5~84岁,平均724岁;左侧19例,右侧21例。致伤原因:摔伤29例,交通事故11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b型5例,Ⅰc型9例,Ⅰd型22例,Ⅱ型4例。合并内科疾病,高血压27例,冠心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合并其他骨折5例。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内收内旋患肢在C臂机透视下牵引闭合复位。自大粗隆顶点上4cm向近端纵行切开4~5cm,钝性分开肌层,于大粗隆顶点内侧约05cm处向髓腔方向插入导针,正侧位透视均位于股骨髓腔内,位置居中,钻孔扩大股骨近端髓腔,沿导针插入适当长度的PFNA主钉,拔出导针,调整适当的前倾角,经导向器向股骨头颈内钻入导针,使导针位于股骨颈的中下1/3,测深,钻头开口,打入螺旋刀片,刀片位于股骨头皮下05cm,锁定螺旋刀片。再在定位器定位下旋入远端1枚静力/动态锁钉,置入主钉尾帽。
术后处理: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第3天即可进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练,也可用CPM进行锻练,术后第3天可扶拐,患肢无负重下床活动,根据骨折类型及术后复查骨愈合情况,决定下肢负重时间。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术后无切口感染,手术时间40~90分钟,平均55分钟,术后出血30~100ml,平均60ml。随访时间10~15个月,术后定期摄片复查,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月。术后Harrisp[1]髋关节评分,优32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0%。术后无骨折不愈合,髋关节内翻、脂肪栓塞、内固定失效、深静脉血栓形成。
讨论
PFNA内固定的优点: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骨质疏松,生物力学试验已证实,由于紧压松质骨使PFNA螺旋刀片稳定性提高,能很好的防止旋转及塌陷。该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减少骨折端血运破坏,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及负重的优点。避免长期卧床出现的多系统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采取积极手术治疗方法多成为首选[2]。
PFNA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PFNA严重的并发症较少,常见的有:①髋关节内翻:术中对颈干角的恢复以及纠正股骨颈的旋转是防止髋内翻畸形的关键,粉碎性骨折及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应限制患者髋内收活动,延迟下地负重时间。②术中股骨近端骨折:多有手术中操作不当引起,进钉点偏移、主钉偏心、未充分扩大髓腔、动作粗暴均可导致。可用钢丝捆绑,必要时改用加长的股骨重建钉固定。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应注意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用CPM功能锻炼及下肢静脉泵治疗,术后可予以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应用。
手术中注意事项:①患肢内收内旋牵引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及有利于PFNA的放置。②股骨大粗隆顶点开口处可稍靠内05cm,避免因肌肉等因素影响导致主钉偏外侧,进而导致骨折近端骨块内翻或螺旋刀片在股骨头内位置偏高[3]。③股骨颈防旋刀片导针前后位X线透视位位于股骨颈中下1/3。④PFNA螺旋刀片尖位于股骨头皮下至少05cm,锁定螺旋刀片。
使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较早恢复功能活动等优点。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志雄,刘涛.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8.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79.
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l例, 男性5例, 女性16例;年龄75~102岁, 平均84岁。致伤原因:摔伤18例, 车祸伤3例;左侧9例, 右侧l2例, 按Evans分型Ⅲ型骨折5例, Ⅳ型骨折10例, V型骨折6例, 合并症以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神经系统疾病等为主。
1.2 术前处理
诊断明确入院后即行患肢皮牵引, 减少患者痛苦, 同时全面了解病人术前生活情况、所患疾病、治疗用药情况, 详细评估及调整身体状态, 积极治疗内科疾病。结合内科疾病, 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内科用药。一般在伤后4~8d内手术, 手术前1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6000u。
1.3 手术方法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侧卧位, 后外侧入路, 显露骨折部, 取出股骨头和小的碎骨块, 保蟹大、小糖隆及大的骨折块。高龄病人骨质疏松, 骨皮质强度变弱, 扩髓过程中尽量不损伤骨皮质, 插入髓腔锉作为支撑物, 将大、小粗隆及大的骨折块复位, 用张力带钢丝或松质骨螺钉方法将大粗隆骨折固定坚强。取股骨头内松质骨填充骨折闯隙, 冲洗髓腔, 填充骨水泥, 在骨水泥固化后复位关节, 调整外展肌张力, 活动关节检查假体的稳定性。缝合关节囊及各层软组织, 放嚣负压雩|漉管。在注入骨水泥、穿绑钢丝、剥离周圈软组织时注意保护坐骨神经,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注意止血。
1.4 术后处理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 继续加强术前合并症的治疗, 术后12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7~10d) , 24~48h拔出负压引流管后开始行CPM及下肢静脉泵治疗, 鼓励患者坐起行床上功能锻炼, 3~6d复查X光片:根据恢复情况分别于4~28d下床, 在监护下早期负重或行走。
2 结果
随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 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 肺部感染l例, 泌尿系感染1例, 一过性精神障碍2例, 经治疗后均好转。6例行走能力下降, 但可独立行走, 2例因其他疾病至体力虚弱不能独立行走, 在他人扶助下可站立。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8个月及14个月死于心肌梗死, 1例于术后1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 2例分别在术后27个月及31个月死于心力衰竭, 1例术后29个月不明原因死亡, l例术后37个月死于脑出血。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无术后脱位、假体松动、再骨折的患者, 无髋部疼痛的患者。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 多见于老年人, 常因跌倒致伤。由于该处主要是松质骨, 血运丰富, 骨折容易愈合, 股骨头发生坏死的几率低。以往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 治疗关键是防止髋内翻, 卧床时间常在8周以上。但老年患者长期严格卧床后体力衰减较快, 加之如果缺乏有效的护理, 常并发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甚至致命, 特别是伴有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性疾病的者。近年主张手术治疗, 以方便护理, 缩短卧床时间, 使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只要术前正确评估, 纠正原有疾病, 能耐受手术, 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这对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积极意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部骨折疗效观察得知,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优点在于: (1) 能提供早期的关节活动及负重, 解决了一般内固定不牢的弊端, 避免因内固定不良造成的畸形愈合及骨不连; (2) 固定牢固。根据生物力学原理, 人体负重时, 髋部所承受的压力为体重的3~5倍,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承受人体负重时的轴向载荷, 可增加髋关节的力学强度;骨水泥型也避免了骨折局部的过度塌陷并可允许患者较早负重; (3) 可早期下地行走有利于护理及康复; (4) 能减少卧床时间过久而引起的并发症, 明显提高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本组的经验证明绝大多数的病人关节功能能早期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 避免了因长期卧床或反复手术造成的诸多并发症。虽然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上具有很多优点, 但在病例选择及指征方面需严格掌握, 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指征: (1) 严重骨质疏松或不稳定型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困难者; (2) 高龄, 年龄>75岁, 不能耐受长期卧床; (3) 粗隆间陈旧性骨折、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者; (4) 并存骰关节骨性关节炎者。然而对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这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地沟通, 根据患者的病情、全身状况等对人全面衡量, 客观估计手术及预后情况, 让病人及家属有充分思想准备, 取得其支持与配合。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积极控制内科基础疾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同处理以及术中监护。由于高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术中都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柄。该类患者多为不稳定或粉碎性骨折, 部分患者可见股骨上段纵行骨折线。对小粗隆和股骨矩尚完整的, 复位后用钢丝捆扎固定;对小粗隆、股骨矩粉碎严重或骨缺损, 则予骨水泥充填重塑局部结构。碎骨块镶嵌骨水泥外, 再用钢丝捆扎固定, 根据随访观察亦能取得较好效果。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助患者康复, 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等发症。术后患肢固定于外展中立位, 2~3d开始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可在陪护下逐渐下床活动。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 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文献报告不多。我们试行此种手术方法体会到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疗效满意,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是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原发病和并发症的预防。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特殊体位的护理、饮食护理, 采取有效止痛措施, 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和下地活动, 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重视并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彭国栋, 林勇, 历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12) :1001.
[2]索鹏, 石亚萍, 梅汉尧, 等.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3, 9 (3) :194.
[3]丰景斌, 谷贵山, 方秀统, 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运动功能恢复状态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27) :5907~5909.
[4]肖永霞, 陈英, 缪盖雄, 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5) :135.
[5]戴心, 曾海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 :25.
[6]杜心如, 卢世璧.股骨上段髓腔径线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 24 (4) :359~3631.
[7]胥少汀, 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677.
[8]徐纪庆, 张霆, 侯宝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0, 8 (6) :39.
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 篇5
【关键词】厚长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0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atomical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s for elderly thick type betwee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valon fractures. Method: proximal femoral treat the old type locking plate anatomy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re 40 cases,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observations. Results: 36 cases over a period of 10 ~ 16 months follow-up, fractures heal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all, functional score: optimal 29 cases "good" in 5 cases, 94.4% dykes da. Conclusion: between elderly thick long merge osteoporosis fracture often, it is mostly a commimuted fracture, application of 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or such diseases, is characterized by simple operation, a little injury, fixed firm, and can reduce the advantag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has the good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 thick long between fracture; Anatomical type locking plate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以下,小转子下缘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1]。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数量逐渐增加。同时,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和各种慢性病,且高龄患者体质差,现多主张行手术内固定治疗[2]。传统内固定方法存在术中复位困难,术后难以维持固定等缺点。自2009 年1 月至2011年1月,本科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40 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年龄70~98 岁,平均78. 3 岁。受伤原因:摔伤32 例,交通事故伤8 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Evans分类:1 类Ⅰ型5 例, Ⅱ型8 例, ⅢA型15 例, ⅢB 型6 例, Ⅳ型4 例;2 类2 例。伴有其他部位的多发骨折8例, 合并糖尿病11 例,高血压病10 例,脑梗塞后遗症4例,肺气肿3 例,均行内科积极治疗且综合评估病情稳定后,尽早(1 周内) 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手术床上。先行牵引复位, C 形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 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 充分显露股骨大粗隆部、股骨颈基底及股骨干上段骨折部位, 探查骨折情况进行复位。若小粗隆骨碎块分离较远的采用拉力螺钉或钢丝先予固定; 若合并股骨粗隆下骨折粉碎严重的则给予钢丝临时捆扎。骨折复位后选用长度合适的锁定钢板贴附与股骨大粗隆和股骨干外侧, 使用克氏针给予临时固定避免钢板的移位。在螺钉导向套筒的指引下, 先在近端钻入3枚导针, 植入3枚自攻锁定螺钉, 成“品”字形三维汇聚结构, 实行近端锁定, 有效防止骨折旋转移位。依次钻入远端螺钉锁定, 去除临时固定的钢丝, 再次用C型臂X 线机透视复位满意钢板及螺钉位置长度确定无误, 止血冲洗关闭切口, 常规放置引流管。
1. 3 术后处理
预防感染、应激性溃疡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合并其它疾病的继续对应治疗。术后48h内 拔引流管。麻醉失效后即可進行股四头肌静力舒缩功能锻炼,术后第2 天开始床上CPM被动活动,锻炼强度逐渐加强,根据骨折的程度及结合DR 片决定患者扶拐下床行走的时间,一般在伤后6~8 周扶拐下床行走。
2 结果
本组随访8~ 12 个月,平均9 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 10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褥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患髋功能按Harris 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30 例,良4 例,可2 例,差0例,优良率为94.4%。
2. 1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某,男,76 岁,农民。因摔伤致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天 ,于2010 年8 月6 日入院。入院查体:右髋及大腿上段肿胀明显,触压痛,可扪及骨擦感,左下肢外旋、短缩畸形。经摄片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入院后予以患肢制动,右下肢皮肤牵引,完善相关检查,于2010 年8月10 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出院。该患者伤口拆线后即扶双拐患肢不负重行走,髋关节伸屈功能良好(图1 、2) 。
3讨论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加,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高能量损伤增多所导致的骨折类型更为复杂, 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非常多见, 由此带来的诸多并发症也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传统牵引等非手术治疗,难以使骨折达到满意的复位,畸形愈合率高, 且老年人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肺炎、褥疮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尤其是合并心、脑疾病的高龄患者,病死率较高。为了减少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现多主张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以DHS 髓外固定系统和Gamma 钉、PFN髓内固定系统为代表,各种内固定系统各有优缺点。在一般情况下,这些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材料均能很好地解决骨折端旋转、滑移,从而达到骨折端愈合所要求的坚强固定。但对于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绝大多数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其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骨折端血运差,如采用上述内固定方法容易出现较多并发症而导致手术失败。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作为一种新的内置物近年应用于临床,对此类骨折有其独特的优越性[3]。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根据股骨近端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物学特点设计的髓外固定系统[4],为股骨轉子间骨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有以下优点,(1)固定牢靠: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根据股骨近端外侧形状所设计的,其近端与大转子相匹配,有4个与颈干角相平行的螺钉孔,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3个成“品”字形分布,3 枚螺钉旋入股骨颈固定后,呈三角形结构,具有较强的抗股骨颈旋转作用,且3 枚螺钉应力分散,与钢板锁定成一体,防拔钉、抗弯、抗剪切力作用强,尤其适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2)操作简单:螺钉与钢板锁定后,形成内固定架,钢板与骨可不必完全贴敷;钢板近端3 枚置入股骨颈锁定螺钉的置入位置不受严格限制。(3)损伤小:术中只有限切开股骨粗隆部肌组织,钢板贴合于股骨上端粗隆部骨膜外,不需要剥离骨折端骨膜和过多的肌组织,利于骨折愈合。(4)并发症少:锁定钢板和螺钉形成的内固定支架具有高度的角度稳定性,承重时载荷从头颈部经钢板直接传递到股骨干,可避免初期及继发复位的丢失,不易发生髋内翻畸形,对骨质疏松的骨质可提供足够的稳定固定,螺丝钉松动的发生率更低,且不易出现断钉现象。
总之,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诸多优势, 其力学稳定性好, 形成内固定支架系统, 起到“ 生物学钢板”的作用, 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尤其在疏松骨质内具有相当好的把持力, 非常适合高龄骨质疏松的患者, 螺丝钉松动发生率极低,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5],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定麟. 现代骨科学[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97-401.
[2]刘海春,陈允震,杨子来,等.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20(1):18.
[3]尹占民. 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143.
[4]孙广智,段德臣,张琦,刘建强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6(4):29.
[5]杨福成,张明.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48~49
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 男47例, 女33例。年龄71~92岁, 平均 (81.5±10.5) 岁。病程2~5 d, 平均 (3.5±1.5) d。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Ⅲ型39例, Ⅳ型41例。其中DHS内固定术40例纳入对照组,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71~88岁, 平均 (79.5±8.5) 岁。病程3~4 d, 平均 (3.5±1.5) d。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Ⅲ型18例, Ⅳ型22例。40例采取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纳入观察组,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73~92岁, 平均 (82.5±9.5) 岁。病程2~5 d, 平均 (3.5±1.5) d。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Ⅲ型21例, Ⅳ型1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全面检查, 有无其他疾病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 并积极做好相应处理。控制好患者血压在130~150/70~90 mm Hg (1mm Hg=0.133 k Pa) , 空腹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
1.2.1 观察组
先将患者实施全麻,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柄长150~170 mm。患者侧卧位, 伤侧在上手术采取髋关节后外切口至股骨小粗隆之下并暴露股骨大粗隆、小粗隆及骨折端。将股骨大小粗隆恢复近解剖位, 并在大小粗隆上钻孔用钢丝困扎固定。尽可能保留股骨矩, 对于股骨距完整病例于小粗隆上1.5 cm截骨, 取出骨头、小碎骨片及骨颈。小粗隆骨粉粹性骨折则须骨水泥重建不须保留股骨矩, 如小粗隆保留完整则以其位置来决定前倾角度, 如小粗隆粉碎难以复位则以股骨髁通髁线前倾10°~15°来确定。用标准水泥技术填充骨水泥, 角度保持前倾15°, 将长柄股骨假体插入并与大粗隆顶点保持同一水平线, 在骨水泥固化前加强骨折复位及钢丝捆扎固定。缝合切口放置负压引流。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DHS内固定术, 于大转子外侧切口, 将骨折端复位。在大转子下方3 cm处放置定位角仪。经定位器紧贴于骨距上方钻入1枚导针, 安置好C型臂的透视位置, 将选取好直径长度的螺纹钉沿导针拧入, 拔出导针将选好的套筒钢板套入并用加压器加压使钢板与骨皮质紧贴, 拧入螺钉将钢板固定。关闭切口并放置负压引流。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无并发症, 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无并发症, 体征基本恢复;无效:患者出现并发症, 体征无恢复及功能性障碍。总疗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不良反应率为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临床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浅表感染、右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股骨头下沉疼痛比较, 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前牵引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P<0.05) , 详见表2。
例 (%)
2.3 两组患者2年后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随访2年后观察组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P<0.05) , 详见表3。
例 (%)
3 讨论
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在髋部骨折中较多, 其比例达到31%~51%, 尤其发生于高龄群体, 大多高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 其治疗难度较大[1,2]。手术应本着减小创伤、缩短负重时间及减低并发症率为原则进行治疗,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普遍采取DHS内固定术, 但高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降低了内固定物的把持力, 导致股骨颈内下方稳定性破坏, 有研究报道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失败率高达28%, 其主要因素是高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4,5]。近几年来,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已在医学领域进行了不少的探索, 据研究显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简单, 疗效也显著于内固定术[6,7,8]。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其中40例采取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析, 其临床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前牵引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两年后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DHS内固定术。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 使患者能尽快下地负重且降低, 更降低了临床并发症率10.0%, 总有效率高达97.5%。
综上所述,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 并发症少是临床最具安全疗效最好的手术方案,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 其中40例患者采取DHS内固定术治疗纳入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纳入观察组, 比较两组高龄患者临床并发症如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浅表感染、右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股骨头下沉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前牵引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再对所有高龄患者进行2年随访并比较其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结果:采取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观察组在临床并发症显著少于采取DHS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前牵引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随访2年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疗效显著, 是最具安全最疗效的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DHS内固定术,高龄
参考文献
[1]张继源, 邹庆峰.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15例效果评价[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 11 (12) :47-49.
[2]薛晓峰, 尹芸生, 杜玉勇,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1) :4-7.
[3]杨伟光, 杨炳潮, 聂运修,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J].吉林医学, 2009, 30 (23) :2978-2979.
[4]赵孟和, 康延海, 许春雷,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11) :1639-1640.
[5]陈登.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2009.
[6]黄河, 王黎明, 桂鉴超,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 (12) :894-897.
[7]刘亮, 张星火, 于振山, 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合并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5) :736-738.
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 篇7
关键词:微创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部骨折,疗效,比较
股骨粗隆部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的暴力创伤导致的, 骨折会波及到髋关节, 临床并发症较多, 其病死率较高。针对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 通常会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在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方面, 具有多种的手术治疗方法, 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和动力髋螺钉治疗[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分别采取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52例, 女28例;年龄54~78 (68.34±2.57)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7 (5.12±2.14) d;受伤部位:左侧38例, 右侧4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 跌到损伤49例。对照组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52~81 (69.27±3.56)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8 (6.21±1.36) d;受伤部位:左侧36例, 右侧4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0例, 跌到损伤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 给予观察组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常规胫骨结节牵引或者股骨髁上牵引, 使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1.2.1 观察组
针对观察组采用闭合内固定, 如果不能闭合复位的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使用C型臀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操作, 在股骨前方粗隆部位下1.5cm的地方以及股骨颈中下三分之一的地方放置克氏针, 在透视下确定股骨颈导针的进针点, 将进针点作为中心并对其进行皮肤切口, 切口长约3cm, 并从上下两个角度来分离外侧肌肉, 将带有导针的套筒手柄的微创加压钢板沿着股骨干外侧向远端插入, 以便确定好钢板的准确位置, 在手柄的远侧1-2孔间切开第二个切口, 切口长约3cm, 并从第二个切口插入特殊骨钳, 将钢板远端和股骨外侧相符合, 并从手柄中的导针套筒中, 垂直钻入导针, 将钢板近端固定在股骨上。之后需要放置头颈螺钉, 并对其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第一枚头颈螺钉控制在股骨头关节的下5~10mm处。在第二个切口的水平位置放置3枚股骨干螺钉, 放置完成之后需要缝合切口, 在术后需要进行负压引流处理。
1.2.2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口开复位内固定, 在外侧切口, 长度约为12~15cm, 将粗隆和股骨上段暴露出来, 打入导针, 并安装滑动加压螺钉以及套筒钢板等。针对小粗隆具有大块纵行骨折的患者, 需要使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C型臀X线机透视确定内固定位置准确性之后, 缝合切口, 术后进行负压引流处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骨与关节损伤[2]标准分析, 根据术后疼痛、行走状态、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关节活动状态等进行评分, 优:55~60分, 良45~54分, 差:44分以下。优良率等于优和良的总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均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3.5%,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8.7%,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是在动力髋螺钉的基础上提出的, 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的钉板系统, 就是经皮微创加压钢板。这种钢板与动力髋螺钉相比, 具有较多的优势, 首先, 这两种方式的应用原理基本相同, 均具有静力加压和动力加压的作用。通过外国相关研究者对这两种钢板进行对比研究, 证明前者更具有实用性, 钢板的外形以及套筒螺钉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处理骨折, 能够有效的稳定粗隆部骨折, 以便避免骨折的再次位移。其次, 与动力髋螺钉相比, 经皮微创加压钢板对股骨粗隆部骨折外侧的完整性的破坏性较低。另外, 在进行透视复位的时候, 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是在C型臀X线机的透视下进行复位骨折端的, 不需要暴露出骨折的部位。但是动力髋螺钉是在直视下进行复位的, 创伤较大[3]。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3.5%,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8.7%,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 针对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 采用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 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采取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以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使用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 其手术操作更加简便, 内固定确切有效, 手术时间较短, 患者出血较少, 能够有效的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功能锻炼比较快, 其治疗效果更加,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莫瑞冰, 曹瑞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 (3) :282-284, 285.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867.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的1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 男68例, 女85例, 年龄55~91岁。骨折类型:顺粗隆骨折141例, 逆粗隆骨折12例。其中, 顺粗隆骨折按Evan标准分型, Ⅰ型15例, Ⅱ型31例, ⅢA型45例, ⅢB型39例, Ⅳ型11例。主要合并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脑血栓或脑出血及脑血管病后遗有伤肢活动不灵患者。有并存病者69例, 占45.1%。
1.2 治疗方法
1.2.1 非手术治疗69例, 其中牵引治疗58例, 牵引期间定期床头X光机摄片, 以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
足着中立位矫正鞋, 保持患肢外展位11例。
1.2.2 DHS手术内固定术76例, 取髋关节外例纵型切口, 切
开显露大粗隆及股骨上段, 复位, 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端, 一枚克氏针从大粗隆下顺股骨颈打入头内, 确定前顷角及颈干角, C臂透视无误, 安放DHS钢板螺钉。
1.2.3 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术8例, 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切开关节囊, 于小粗隆上方1.
0~1.5 cm截骨, 将大小粗隆骨折块复位, 钢丝捆扎, 扩髓, 注骨水泥, 安装假体。
1.3 术后处理
抗炎治疗3~5 d, 应用抗栓泵,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自主排痰, 并应用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形成。
2 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86例, 时间6~24个月, 平均12.7个月。牵引治疗患者23例, 其中2例因坠积性肺炎中途放弃牵引治疗而致出现髋内翻畸型;余21例骨愈合时间3~6个月。DHS治疗患者59例, 切口一期愈合, 骨愈合时间3~8个月, 无髋内翻畸形发生, 无内固定折断患者, 其中3例出现髋关节活动略受限, 行走时出现髋关节疼痛。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患者4例, 术后3周可拄拐, 患肢持重行走, 术后6周弃拐行走。
3 讨论
3.1 治疗方法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 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 入院后常规检查完善后, 如无手术禁忌证, 应尽早安排手术, 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而致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有内科疾病患者应积极行相关治疗, 条件允许后实施手术, 因内科疾患无法实施手术者, 行牵引治疗。对脑血管病后遗肢体伤肢活动不灵患者, 如伤前患者可行走, 仍建议手术治疗, 如伤前不能行走者, 则酌情行牵引或中立位矫正鞋治疗。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偏向高龄患者, 年龄超过75岁以上, 建议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由于此类患者平时活动量偏少, 术后发生假体松动者少, 另外, 此类患者大都伴有内科疾病, 如长期卧床或等待骨愈合后方能持重下地行走, 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将增加。而人工股骨头置换, 术后卧床时间短, 一般3周可拄拐下地行走, 大大降低并发症几率。
除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外, 其余患者如能耐受手术者, 均考虑DHS内固定术, 以减少卧床时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关键问题在于防止髋内翻畸形发生, DHS内固定系统的固定角度有效防止了髋内翻畸形的发生几率, 由此可以看出DHS内固定手术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骨折固定后的稳定程度。骨折的稳定性有5个决定因素: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所用内固定器材的设计和固定物在骨内的位置。故术中应注意骨折复位程度, 及内固定物置入的位置和方向, C臂透视, 对其提供有利保障。
3.3 并发症防治
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及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 鼓励患者咳痰, 必要时须行气管切开吸痰。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以防压疮形成。术后避免应用或少用止血药物, 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嘱患者行肢体远端足踝功能锻炼, 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常规应用抗栓泵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避免应用抗凝药物而增加内出血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Larson S, Friberg S, Hannson LI.Trocanteric fractures:mobility,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607cases treated with the sliding-screw tech-nique[J].Clin Orthop, 1990, (260) :232-241.
[2]欧兆强, 欧阳建江, 张宏良, 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及手术适应症选择[J].中医药导报, 2006, 9 (23) :52-53.
[3]鄢宏, 王大平, 丁强, 等.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4 (33) :119-120.
[4]邱雷.早期微创γ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2) :59-60.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8例, 其中男45例、女23例, 年龄60~80岁, 平均76岁。按受伤原因:跌伤39例、交通伤25例、扭伤4例;按合并内科疾病: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20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2例、糖尿病4例。其它无相关病史。
2 前期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通过检查, 排除脑疾病、严重心肺疾病、下肢皮牵引等疾病, 如果是合并内科疾病请内科会诊治疗, 并与麻醉科协商,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应争取及早手术治疗, 本组患者入院4~7d进行了手术。
3 手术方法
大粗隆外侧切口, 长约15cm, 长度根据钢板长度而定, 切开阔筋膜及外侧肌膜, 显露大粗隆下方股骨外侧面, 在大粗隆顶点下3cm处135°定位器打入导针2枚, 正位沿股骨颈长轴, 透视确定导针位于股骨头颈内靠中线后, 并注意前倾角, 选取2枚中位置更好的1枚克氏针作为导针, 将导针继续打入至其尖端距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约cm处, 测定其进入骨内的长度, 以此为依据选择长度合适的髋螺钉。调整DHS三联扩孔器至固定的深度, 沿导针扩孔, 再用丝锥攻丝, 拧入选定长度的髋螺钉后, 再用DHS钢板, 用螺钉固定在股骨干上, 对于有大块纵裂骨折者, 可用松质骨螺钉或钢丝捆绑固定, 冲洗切口, 放负压引流。
4 术后处理及康复训练
对于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 要采取积极治疗方针。在进行手术后要使用抗生素6~7d, 为预防疼痛刺激机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 需止痛治疗。手术后麻醉消失后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 术后3天在床上坐起, 术后1周被动行膝关节活动, 4周后行床边活动及扶双拐不负重练习, 8周后根据X线骨折愈合情况, 可开始部分负重, 12周后X线检查骨痂形成良好即可负重。严禁患者在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过早负重。
5 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 本组无诱发其它内科疾病者或原发内科疾病术后症状加重的现象。
6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高龄患者, 微创术因其对组织破坏少, 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在骨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手术内固定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具有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减少患者卧床时间的优点, 若辅助早期功能锻炼, 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老年人, 如无其它不利因素, 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因为骨折后患者一旦长期卧床, 容易造成并发症, 并增加手术风险。因此, 本组患者都在1周内完成了手术, 康复良好。小粗隆是骨小梁集中部位, 对上方的股骨矩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其后方骨结构的完整性对维持粗隆间骨折固定物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如螺钉位于外上方时易切割股骨头颈, 而偏前或偏后都易导致股骨头颈发生矢状方向旋转而发生髋内翻。同时术中应注意内侧弓皮质的重建, 因为内侧弓皮质连续性中断, 近端骨块将发生旋转内翻, 容易产生髋内翻甚至内固定失败, 需重点对待。因此小粗隆的复位固定对于恢复股骨矩对应力的支撑, 避免髋内翻畸形的出现,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股骨复位后内侧骨质缺损较多的情况下, 应考虑行小粗隆骨块复位及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总之, 为了保障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要结合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 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 并注意术后功能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完全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中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手术患者68例的治疗过程。结果:68例患者经对症治疗, 67例股骨活动恢复正常、1例出现股骨短缩约1cm。结论:应根据骨折的具体部位以及固定物的生物力学特点, 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老年股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固定术
参考文献
[1]刘利民, 沈惠良, 高志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外固定术[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2006, 21 (10) :778-780.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姜磊, 禹宝庆, 傅青格.闭合复位PF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1) :59-60.
[4]徐龙江, 王良意, 何志敏.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附87例报告) [J].骨与关节损伤, 2001 (2) .
[5]陆勇.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 2003 (11) .
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 篇10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体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虽多为低能量损伤所致,若未及时有效地治疗,极易留下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症。如采用保守治疗,常需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某医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79岁,平均68. 9岁,车祸伤20例,跌伤扭伤61例,其它19例。
1.2 临床表现 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检查时可见患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瘀斑,局部压痛明显。
1.3 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内固定技术来进行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同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骨折愈合,髋部无疼痛,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良:骨折愈合,髋部偶有疼痛,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状态;可:骨折愈合,有轻度髋内翻,骨关节活动受限有时疼痛;差: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髋部疼痛,不能行走。)
3 讨论
3.1 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动、静力加压作用,可提供坚强、有效的内固定,允许早期负重,减少了骨折并发症,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办法。8周后,100例患者,优46例(46%),良34例(34%),可15例(15%),差5例(5%),优良率95例(95%),没有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可见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3.2 手术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①良好复位,良好的复位及复位后可靠内固定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成功的关键。首先在骨科牵引床上牵引患肢复位骨折端,术中再进一步复位,能减少患者的损伤和缩短手术时间。②粗螺钉的长度和位置应合适,粗螺钉的尖端应距股骨头骨面下10mm为宜,太长易穿出股骨头,太短则对股骨头、颈固定欠牢,易与套筒钢板脱开。髋螺钉正位应位于股骨颈中心偏下,侧位应位于头、颈的中心偏后。③套筒钢板应有足够的长度;置入后应与股骨外侧骨皮质相贴,如不相贴,强行拧进螺钉固定,易致骨折固定不牢,螺钉松动;钢板断裂。
3.3 60岁以上的老人一旦摔坏了髋部,大多会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此,生活中的很多患者选择卧床静养。而这样虽然能够使骨折自然愈合,但往往会因此造成“髋内翻”等“畸形愈合”。从外形上看去,患者两条腿仿佛要交叉在一起,且长短不一,走路非常困难。而且,长时间的卧床容易使老人产生褥疮、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而据美国的统计,很多骨折患者是因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去世的。特别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大腿根部、该处肌肉丰富、很易移位,用手法复位、局部外固定,必定失败。这类骨折,应到医院找骨科大夫及时诊治。用牵引治疗或手术治疗,否则会畸形愈合影响功能。
对于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是否能接受手术的问题,医学界其实早已关注。以往,很多人主张患者静养、接受保守治疗。不过近年来随着内固定器械、麻醉技术以及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医生已经能为这类患者手术,除非老人存在手术、麻醉的禁忌症。临床上,很多这类老人已经通过微创手术恢复了生活质量。
3.4 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第一,预防泌尿道感染:老年骨折病人因卧床害怕麻烦别人而不敢多喝水,结果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要鼓励病人多喝水,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预防感染。 第二,预防关节挛缩:卧床期间要保持适当的床上运动锻炼,要注意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特别是患肢应始终处在功能状态下,这样方不至于骨折愈后站立不起来。 第三,预防抑郁症:骨折后老人生活需要别人照顾,容易情绪低落,产生抑郁。如果老人能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将可以极大地促进骨折愈合,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樊春亮, 黃亚生.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21例临床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 2011,(04) :409-410.
[2] 刘守友, 齐建明, 董浩军. 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11,(14) :2810-281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 其中男23例, 女20例;年龄58~83岁, 平均68.7岁;入院后到手术时间7~14 d。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者13例, 高血压者10例, 糖尿病者8例 (1型3例、2型5例) , 心律失常者8例 (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2例,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 ,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者2例。骨折按Evans分型, Ⅰ型5例, Ⅱ型4例, Ⅲ型9例, Ⅳ型2例, Ⅴ型1例。
1.2 治疗与结果
30例采用DHS固定, 8例采用DCS固定, 5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 手术后骨折固定位置满意。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例切口感染。按Harris[1]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 本组优40例, 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3.2%。
2 术后护理
2.1 加强病情观察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 安置合适体位, 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每15~30 min观察1次, 至病情稳定后可延长测量间隔, 做好详细护理记录。全麻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术后3 d患者体温可略有升高, 一般不超过38℃。如术后高热, 要及时与医生联系。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尤其对低蛋白血症患者严密观察伤口渗出情况[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术后切口处置引流管24~48 h, 在此间要注意观察伤口引流液量及颜色, 明确是否有感染发生, 进行处理。本组1例发生感染, 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得以早期控制。
2.2 加强基础护理
患肢应保持于外展20~30°中立位, 穿“T”字鞋或行下肢皮牵引避免患肢旋转。术后第2天可予斜坡卧位。可以进食后, 指导患者少食多餐, 进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饮食。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 每日更换引流袋, 搬动或翻身时注意保护引流管, 防止扭曲受压,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 注意负压吸引的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
2.3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更多关注自身躯体内部的变化, 对躯体的不适过分敏感, 对死亡过分恐惧。因此, 老年人住院期间, 易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表现为行为异常、多疑、拒绝治疗等, 甚至不让医护人员接近。这样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尊重, 且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老年患者反应能力下降, 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 术后不敢活动, 担心伤口裂开、出血、疼痛等, 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 用鼓励的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给予指导及强化, 让其树立信心。老年患者思想负担重, 担心拖累家庭, 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甚至绝望的情绪。因此, 应运用良好的护理交流技巧,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允许患者适量的情绪宣泄, 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取得配合, 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4 加强用药管理
住院期间所有治疗和护理应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告诉患者及家属, 不能私自服用药物, 特殊情况下用药必须经医生和护士允许, 避免出现重复用药或单一用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2.5 开展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自身特点, 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 内容力求简单, 通俗易懂, 每次时间不超过5 min, 重要内容可多次重复,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以达到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目的。高龄老人住院期间一般均有家人陪伴, 把需要注意和配合的有关内容讲给家属, 以书面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有知识或经常更换陪伴的患者, 可将教育内容集中整理, 向患者讲解后, 将书面材料发给患者家属。
2.6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肢末稍血液循环及足部活动情况,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经常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活动情况, 注意肢体保暖, 指导陪护人员作小腿及膝部肌肉按摩, 以促进血循环。若手压皮肤后血液不能马上回流或回流较慢, 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凉肿胀, 术后疼痛加剧, 则提示血液循环障碍, 应立即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膝关节及小腿可垫软枕, 促进静脉回流, 利于消肿。髋部手术后长期卧床, 活动减少, 下肢血液回流不畅, 血液浓缩, 黏稠度增加, 血管内膜受损, 可并发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应禁忌在患肢行静脉输液, 指导患者加强肌肉收缩锻炼, 早期主动或被动进行患肢肌肉舒缩训练, 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静脉并发症一旦发生, 必须抬高肢体, 以硫酸镁湿敷及全身性应用抗生素治疗。同时还应注意保暖, 防止高温, 禁止按摩、拍打患肢, 床上活动避免动作过大, 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2.7 预防并发症
2.7.1 压疮
患者卧床期间, 应使用气垫床, 改变传统的使用硬板床的常规, 夏季可使用凉水垫, 置于骶尾部, 通过水分子的运动, 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目的。整复固定后, 鼓励患者做双肘支床, 健足蹬床, 臀部离床的抬臀动作, 护理人员每天2次给予按摩受压部位, 以预防压疮发生。
2.7.2 肺炎
鼓励患者每天3~4次进行肺功能锻炼, 通过深呼吸、吹气球、用力咳嗽等锻炼达到增加肺活量, 消除积痰的目的, 对无效、低效咳痰者予2~3 h翻身、叩背, 必要时雾化吸入, 预防肺部感染。
2.7.3 泌尿系感染
对于不习惯床上排尿的患者, 采取诱导排尿或按摩排尿, 对于尿失禁的患者可使用尿不湿或经常更换棉垫, 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嘱患者多饮水, 使其尿量保持每天3 000 m L以上, 以达到膀胱冲洗的目的。留置导尿患者, 每日两次清洁消毒尿道口, 更换引流袋, 夹闭尿管定时开放, 争取三日内拔除尿管。
2.7.4 便秘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常饮蜂蜜水以润肠通便。每天早饭后半小时顺时针按摩腹部, 以促进肠蠕动。
2.8 功能锻炼
术前必须对患者提出如何配合治疗的要求, 术后应指导患者进行适时的、合理的功能锻炼。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应掌握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3]。在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及活动时, 应耐心细致, 以主动活动为主, 辅以被动活动, 切忌粗暴活动或急于求成, 应由轻到重、少到多, 循序渐进, 方可取得满意效果[4]。手术次日病情稳定, 患侧下肢行趾、踝主动运动, 每次5~10 min, 8~10次/d, 并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训练, 患肢被动和主动锻炼以不痛及自觉有轻度疲乏感为限, 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和抗阻训练。同时还应加强健康关节、肌肉的活动, 以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10~20 d开始轮椅活动, 3周坐起或扶拐站立活动, 4周左右开始患肢不负重扶拐行走[5]。术后3、6和12个月行X线检查, 了解骨痂生长情况, 决定下地负重时间。开始时部分负重, 作半蹲起立练习, 以增加负重肌的肌力, 作髋部肌肉的抗阻屈伸训练, X线片显示有大量骨痂生长后可完全负重。
2.9 出院指导
出院时确认患者已经掌握和完成的功能锻炼项目, 向患者说明出院后仍要坚持的康复锻炼计划, 并将各种错误的卧姿坐姿及危害, 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解释, 提醒患者日常生活中要遵循能量节省原则, 尽量坐, 不站、少走[6]。早期应注意“三不”, 即“不盘腿、不侧卧、不负重”;日常生活中洗澡应淋浴而不宜用浴缸, 入厕用坐式而不宜用蹲式;适量运动, 避免过度活动增加关节负荷量[7]。
3 总结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病, 多发生于老年人, 常常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引起。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大, 故做好术后护理, 术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 并且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尤其因骨折类型不同, 掌握负重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手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Mahomed NN, Arndt DC, Mc grory BJ, et al.The Harris hip score:com-parison of patient self-report with surgeon assessment[J].J Ar throplas-ty, 2001, 5:575.
[2]杨秀萍, 武伟琦。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8) :1929-1930。
[3]王保灿, 祁嘉武, 徐江勇。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临床分析[J]。中国骨伤, 2007, 20 (2) :125。
[4]周玲玲, 郑翠玲, 史常青。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4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22 (6) :73-74。
[5]麦萍。AO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 2006, 15 (4) :443。
[6]李冬梅, 徐阳。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职业与健康, 2008, 24 (3) :300-302。
【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推荐阅读:
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09-29
老年股骨胫骨骨折07-11
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07-01
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10-31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11-26
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11-26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05-11
老年股骨颈骨骨折论文08-27
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论文10-18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