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建筑

2024-08-21

城市和建筑(共12篇)

城市和建筑 篇1

引言

住宅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 对于生存空间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尤其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的住宅建筑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有较大的变化。首先从设计内容来看, 传统的建筑设计注重于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 而对于舒适方面较为忽视;而现代的住宅建筑更注重于品质和舒适的要求, 在经济方面较为看轻。其次从设计程序来看, 传统的设计主要注重于实际功能, 更多的是如何实现;而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前期的调研工作、方案设计阶段与工程进行阶段并重, 更加突出建筑设计对整个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再次从设计工具来看, 传统的设计是通过手绘图纸和人工计算来完成建筑的设计, 由于计算方法的局限, 存在较多的简化内容;而现代建筑设计采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绘图、计算, 保证一定的精确度, 而且缩短了图纸绘制的时间, 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设计内容。最后从设计方式来看, 传统设计主要依靠经验来规范设计行为;而现代建筑设计更加鼓励建筑师能够有创新的思路和设计手法。通过以上的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需要适当的改进和创新, 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

一、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纵观城市住宅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由于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 使得城市居住面积严重短缺, 住宅建筑大量兴建, 在此过程中, 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住宅的建筑设计与人们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出入, 令居住质量较差。另外, 呆板、复制也是居住环境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 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要求。

住宅建筑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 随着住宅逐渐成为商品, 那么就应脱离传统福利分配住宅的陈旧模式, 而是根据一定的销售定位, 针对销售对象的经济情况、成员构成、生活模式、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进行设计的调整。

住宅建筑设计应以舒适的居住环境为主要目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对于住宅内部的功能分区也可以较为注重。目前来看, 起居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的设计与卧室并重, 应充分考虑到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性, 结合建筑本身的特点, 而进行动静分区、面积和三维尺寸的确定。

住宅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室内空间的可变性。结构形式的变革使得建筑可以有开敞的大空间, 这对于住宅建筑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可以对开敞的大空间自主地进行空间分隔, 使得室内空间具有可变性, 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住宅建筑设计应考虑室内外环境的景观性。景观环境早已成为住宅建筑的衡量标准之一。应设计适宜的景观来提高住宅的舒适性, 使得每个住户都能有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和声环境。

二、改进和创新的理论依据

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伴随着大量的实践活动的进行而总结, 并发展而来的。这方面国外的理论成果较为先进, 我们常常要借鉴国外各种新理论、新思想。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理论对于一个学科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革新, 要将一门学科成果提高到理论水平才能够指导更多的实践活动, 同时反观理论成果的可靠性。此外, 我们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 结合地域性、民族文化等传统方面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 形成独有的建筑设计理论。

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生态理念, 住宅建筑设计应积极地将生态理念引入其中, 通过一些建筑技术, 或是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将建筑节能贯彻到整个建筑领域, 从而使建筑设计理论更加完善。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应加入环保理念, 除了创建良好的室内居住环境外, 还应营造良好的室外生态环境, 包括住宅区域位置的选择、总体规划布局、园林绿化和必要设施的配建。

三、城市住宅建筑设计的改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 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代表着对历史的传承以及特定时代的审美观。也就是说, 建筑艺术不仅包含历史的范畴, 还包含时代的进步, 因此它的本质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此过程中, 应以开放的眼光来对待传统, 积极吸收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经验和理论成果, 并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先进的建筑设计理论。

建筑设计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 与解析式的逻辑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创造性的思维是一个囊括了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 也可以说建筑创作与纯粹的科学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别, 在于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赋予建筑以生命, 使其在完成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同时, 能够体现出历史性、文化性、创新性等, 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准。

建筑不是单一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而是与其他的建筑及周围环境共同形成了城市, 外部空间换件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设计某种特质, 而且包含着建筑形式、建筑空间所不能揭示的美学形式要素。也就是说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之间存在某种统一及协调的逻辑规律。

建筑设计的表现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从最初的手绘图纸, 到如今的计算机绘图, 使得建筑师的各种设计思路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精确地跃然纸上, 也令绘图工作量降低, 人工误差减少。同时, 由于计算软件的飞速发展, 可以模拟出多种设计思路, 令建筑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思路。

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也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创新。钢筋混凝土的出现使得大跨建筑、高层建筑得以实现。钢材的大量生产使得钢结构的大量应用得以顺利进行。钢结构轻质高强的特点令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将建筑设计引向了降低建筑能耗的高质量要求,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要将生态、节能的意识贯穿整个设计活动中, 坚持创造出高品质、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这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发现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是顺应城市发展需求的, 是人们在新时代提出的新的生存环境需求。本文通过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对比, 分析了建筑设计理论发展和建筑设计创新的时代要求。人们对生存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是促进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的根本原动力。作为一种艺术和功能协调发展的设计活动, 建筑设计的改进和创新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潘祖伟.探讨中小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发展[J].科技资讯, 2010 (20) .

[2]张刚.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阶段的新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2) .

[3]黄海燕.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2) .

[4]魏志敏.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论述[J].四川建材, 2008 (02) .

[5]王清发, 李志锋.浅谈建筑设计上的协调与创新[J].民营科技, 2009 (05) .

城市和建筑 篇2

实施无障碍的范围是人行道、过街天桥与过街地道、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人行道口等。无障碍内容是,设有路缘石(马路牙子)的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应设缘石坡道;城市中心区、政府机关地段、商业街及交通建筑等重点地段应设盲道,公交候车站地段应设提示盲道;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及主要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轮椅坡道或电梯,坡道和台阶的两侧应设扶手,上口和下口及桥下防护区应设提示盲道;桥梁、隧道入口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设盲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口应设缘石坡道,立体交叉的人行道应设盲道。

居住区

实施无障碍的范围主要是道路、绿地等。无障碍要求是,设有路缘石的人行道,在各路口应设缘石坡道;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公交候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公园、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的通路应符合轮椅通行要求,公园、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通路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房屋建筑

实施无障碍的范围是办公、科研、商业、服务、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园林、居住建筑等。无障碍要求是建筑入口、走道、平台、门、门厅、楼梯、电梯、公共厕所、浴室、电话、客房、住房、标志、盲道、轮椅席等应依据建筑性能配有相关无障碍设施。作用

方便盲人出行

一、城市道路

(一)道路与桥梁、广场、经济开发区道路、主要旅游景点道路等应实施无障碍建设。、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公交车站、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等部位应建设无障碍设施。,必须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必须安装防护栅栏,。

(二)人行道路、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等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必须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必须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必须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必须设提示盲道。;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必须设过街音响信号。、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必须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牌;城市主要地段的道路和建筑物宜设盲文位置图。

(三)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标准及要求,详见《规范》

二、建筑物

(一)公共建筑、科研建筑必须实施无障碍建设;在建筑的庭院人行通道和停车车位、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室、会计室、报告厅、审判厅、公共厕所、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部位必须建设无障碍设施。、服务建筑必须实施无障碍建设;在建筑的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营业区、饮食厅、游乐用房、顾客休息与服务用房、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客房与公共部分、总服务台、业务台、取款机、查询台、结算通道、公用电话、饮水器、停车车位等部位必须建设无障碍设施。、纪念建筑必须实施无障碍建设;在建筑的庭院、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室、休息室、信息及查询服务、出纳、目录厅、阅览室、展览厅、报告厅、陈列室、视听室、公共厕所、售票处、总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部位必须建设无障碍设施。、体育建筑必须实施无障碍建设;在建筑的家院、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地交通、前厅、休息厅、观众席、主席台、贵宾休息室、舞台、后台、排练房、化妆室、训练场地、比赛场地、厕所、浴室、售票处、公用电话、饮水器等部位必须建设无障碍设施。、医疗建筑必须实施无障碍建设;在建筑的站前广场、人行通道、庭院停车车位、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售票行李托运、提取寄存及商业服务区、登机桥、天桥、地道、站台、引桥、及旅客到达区、门诊用房、急诊用房、住院病房、疗养用房、放射、检验及功能检查用房、理疗用房、公共厕所、服务台、挂号、取药、公共电话、饮水器及查询台等部位必须建设无障碍设施。、园林建筑必须实施无障碍建设;在建筑的庭院人行通路和停车车位、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操场、游泳馆、观展区、表演区、服务台、公用电话、饮水器等部位必须建设无障碍设施。、工作场所、康复机构、残疾人特殊学校和福利工厂等建筑物,必须按照其功能性质要求,严格执行《规范》标准。

(二)居住建筑、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必须实施无障碍建设;在建筑的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电梯轿厢,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等部位及残疾人住房必须建设无障碍设施。、低层住宅及公寓建筑应实施无障碍建设;在建筑的入口、入口平台、公共走道、楼梯等部位及残疾人住房应建设无障碍设施。

;在建筑的入口、入口平台、公共走道、公共厕所、浴室和盥洗室等部位及残疾人住房应建设无障碍设施。

(三)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及要求,详见《规范》。

三、居住区

(一)道路、小区路的人行道、组团路的人行道、宅间小路的人行道必须实施无障碍建设。%。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设有红绿灯的路口,宜设盲人过街音响装置。

(二)公共绿地、小游园、组团绿地、儿童活动场必须实施无障碍建设。

;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在休息坐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绿地内的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提示盲道;组团级绿地和儿童活动场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

(三)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设计标准及要求,详见《规范》。

四、建筑物无障碍标志与盲道、城市主要公共建筑和残疾人生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服务台、电梯、公共厕所或专用厕所、轮椅席、客房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应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标志图案详见《规范》。

城市和建筑 篇3

“如果20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工程是消费的民主化,我想21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工程是制造的民主化。”英国建筑设计师阿拉斯泰尔·帕尔文(Alastair Parvin)想用维基的开源思想,让每个人都可以用低成本、标准化的方式去制造自己的住宅。

维基房屋的创始人帕尔文发明了这样一种新的开源建造形式,用户不需要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都可以通过该开源网络免费的数据库里,下载Skechup软件绘制的3D模型,去选择一种建筑设计方案。维基房屋提供了房屋设计的标准和指南,包括钉子的使用、连接部位的结构与规格。它还根据房屋的宽度将设计归于不同的系列,这个标准化的过程也使开源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用户只要点击屏幕上一个写着“我要造这栋房子”的按钮,他们便可以将房子的每个部分“自动生成”。通过一台数控机床,高效地切割胶合板,便能将单个模块“打印”出来。

由于采用榫卯结构,所以用户只需楔子和钉子,即可将它拼接起来。组件的每块都会标上号码,尽量减少给用户带来的困惑。通过两三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将一层层的板材拼接变成梁柱。当用户们全部拼装完成之后,就会发现搭建起来的房子好像从宜家买回来的家具一样,坚固、简单却耐用。在完成房屋的基础部分后,用户还可以在此之上,添加窗户、隔热层、覆盖层等设施,满足个性化和复杂功能的需求。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建成一座185平方米的房子,速度是人力的200倍。毫无疑问,用这种方式盖房子,也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济学人》杂志曾经以15世纪印刷术和18世纪蒸汽机的诞生作比,预测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社会化制造”,将促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它缩短了消费者和制造者之间的距离,甚至模糊了两者的界限。当“社会化制造”成为主流,这会引发深刻的行业变革。从原理上来看,打印房子再进行拼装和打印其他的东西并无二致,只不过材料不同,尺度变大了。按照帕尔文的说法:“现在衣服、鞋子和汽车都已经可以自动生产了,房屋如果仍旧需要人们按照之前的方法去建造,未免太不合理。”

维基房屋希望将建筑设计与开源结合起来,让任何人都能设计、下载和制造房屋的建筑构件,并能快速地建造起简易房屋,无论是在穷困地区的贫民窟,刚刚经历过自然磨难的灾区,还是在需要历险生存的野外。从2011年9月运行至今,这个开源建筑项目已经在各国的设计师群体里像病毒般地传播,并逐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有人利用开源的图纸在拥有巨大空间的室内搭建了独立的会议室,这只是最基本的“玩法”。在新西兰的基督城,有一支团队利用维基房屋的资源建立了震后应急建筑和临时安置性住房。维基房屋也已经与里约热内卢的一支团队合作,在出名的贫民窟里建造社区工厂和微型大学。在很多人看来,贫民窟或许会因为这种廉价的造房方式而消失;而且,它也很有希望走向太空,建造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月亮和火星建筑,为人类移民太空铺平道路,虽然这听起来有点科幻。

这位酷爱白衬衫和牛仔裤的大男孩,说起他的设想时充满了激情和坚定。与大部分的设计师不同,他把视角投向了传统建筑外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问题。作为维基房屋的创始人,他思考的是21世纪的城市发展中,如何对市民的赋权以及如何由用户引导建筑的社会化生产。所以当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提出“自由的新生”时,这位30岁的青年建筑设计师也主张“维基房屋应当为人民所拥有、为人民而服务、在人民中诞生”。

记者:能否介绍下“维基房屋”的概念?

帕尔文:原先建筑业通过集中化的投资和生产,再被分配到消费者手中,现在建筑业转变为更加灵活、投入更少的生产方式,甚至变得有条件按需生产,一切都可以用数据传输。未来的建筑设计会变得更加重要,与此同时,盗版也更加容易。那为什么不将设计开源化,让一些设计师为其他人提供服务,供所有人免费下载使用呢?基于这样的想法,维基房屋是一个开源的建造工具包,它使得任何能够上网的人,都可以进入一个共享的建筑设计数据库。你若想建一幢房子,可以从网上下载模板,如果你会3D建模,根据自己的情况作修改,接着找到所有需要打印的零部件,打印出来组装就行了。

记者:为什么创立这么一个开源的非营利组织?

帕尔文:2008 年我从建筑学院毕业去找工作,金融危机让失业严重。作为建筑专业的三流毕业生,我预计自己的年薪能够达到24000英镑,从整个世界的人口来说,我已经是最富有的那1%了。事实上对于建筑业,有一个让人着迷的悖论——所谓的建筑行业,无非就是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那1%人口去设计房子。而这也让我思考,我究竟在为谁工作?在建筑改变社会的那些时间里,那1%的人的审美,总是会代表着另外的99%,而我们这些具有智慧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则成为了这个世界上唯一有可能为那1%的富豪们造房子的人。事实上,这并不是一种聪明的商业策略。我认为,下一代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便是,如何将客户群体的范围,从这1%扩大到所有的人。

记者:维基房屋是不是在效仿“维基百科”?

帕尔文:维基百科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如果我们真的想要着手为99%的人设计建筑,现有的发展模型是不足以解决问题,但如果大家都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的话,那将是非凡的壮举。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更改变了我们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何不打造一个物理版本的维基百科?当某些事物放眼群众时,它必将经久不衰、打破常规。我想,科技如今已经站在了我们这边,我们面临着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建筑业的最大规模变革。

记者:传统建筑法和开源建筑法的最大差异在哪里?

帕尔文:事实上,这种方法并没有什么创造性。我十分认同凯恩斯的逻辑,这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一句话:运送食谱比运送蛋糕饼干要容易得多,我们的建屋理念也是如此,让用户之间共享和改良“食谱”。在过去的几年里,开源软件的使用使得这一切正在成为现实——人们可以从网上下载免费的蓝图以供己用。传统的建筑行业和开源建筑行业之间的区别,可能只在于网络上——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在一个“创作共享理念授权同意书”的框架下开展维基房屋项目,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协力下载、使用、破解并修改它,这确实让人惊讶。

nlc202309021748

记者:维基房屋能给那99%的人口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帕尔文:这类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福利便是大幅减少了生产对成本、时间以及技能的要求。它们正挑战人们固有的消费观念:要想负担得起,必须标准化生产。这些科技还大规模普及了真正复杂的生产能力。我们确确实实已经进入了这样的未来——工厂遍地都是,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当我们还在思考主流的意识冲突,谁才是“生产”一词的代言人时,这种科技便会给我们合理的解释:事实上,谁都不是;又或者,每个人都是。“长尾效应”已经跨越了新经济的疆界,进入建筑这样的传统行业。仅在英国,建造一座房屋的成本就从1971年的5000英镑上升到了现在的20万英镑。数以亿计无力承担住房建造、翻新成本的世界人口,代表了一个巨大的长尾建筑市场,这条长尾能有多长,恐怕谁也无法预知。

记者:维基房屋在便捷地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如何保持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帕尔文:这靠设计的开源。在世界不同的地区使用维基房屋,在西非加纳的建筑,一定看上去会和格拉斯哥的不一样。如果它们看起来一模一样,一定是发生了某种错误。假如在10个不同的国家建造维基房屋,它们一定会根据当地的气候、经济、文化条件,而产生不同的10个类型。没有两个维基房屋是完全相同的,我们的设计在向“全球化时代的本土化”靠拢,我们可以让产品也像达尔文的生物那样不断进化。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采用数控机床去“打印”开源建筑?

帕尔文:当你突然拥有一台3D 打印机,且你的资源也能从其他人的3D 打印机上打印出来时,你会觉得十分有趣。看到3D打印机的时候,我觉得数控机床也是这样,这种机器就是能够切割胶合板的打印机。虽然胶合板容易切割“打印”,但它本身还远远不是一种理想的“开源材料”。下一步我的目标就是要找到其他更多元的材料,包括回收塑料等,未来的终极目标是找到没有废弃物产生的材料,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制造。通过数控机床,你可以为这座房子添加新的元素,甚至可以在隔壁再来一座新的房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完整的、由平民领导的城市发展模型以及开源系统的巨大潜力。

记者:维基房屋现在遇到过哪些困难?

帕尔文:每天有超过7万人次访问我们的网站,很多人通过推特了解我们的最新进展,包括议员、木工和大学生群体,还有上百名投资者希望给我们注资。在面对旧世界固有的经济模式时,我们要克服许多困难,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在于,首先需要解决法律授权和融资之间的矛盾。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和法律生态,希望让设计师的才能得到尊重。维基房屋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因此只能通过募捐的方式融资,而无法得到天使资本的投资。其次,作为一个自由的、开源的非营利组织,我们希望让这个平台变成一个更透明、更民主的社区治理模式,而不会被某些个人所垄断和侵占。因此,我们设计了维基房屋的“宪法”和章程,保证这个组织的长期独立性。

记者:从技术上来说,有哪些需要逾越的障碍?

帕尔文:开源的原则需要落实到现实,那就是物理细节,比如我们永远不会设计人们举不动的材料。或者当你在设计一块材料的时候,你要确保你没有将它放在错误的位置——哪怕你放错了也没关系,因为它们都是对称的。我们思维中最根深蒂固的事,可能就是开源先锋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所提出的想法“像狐狸一样懒惰”。不要时刻都想着去全盘推倒,去想想那些已经行之有效的事物吧,然后将它为己所用。这可能和我们在任何建筑学校都能学到的相悖——抄袭和模仿是件好事。

记者:维基房屋曾经获得过“TED 2.0城市大奖”,开源建筑和2.0城市之间有哪些联系?

帕尔文:20世纪的建筑业总是和金融行业一样崇尚“大”,我们自身的思维早已拜工业时代所赐,形成了一个定势。那么,如果一个城市现在不是由几个“大”的单位来建造的,而是由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来建造的话,又会怎样呢?而当这一切都成为现实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会因此改变,他们对自己住所的要求也会彻底改变。随之提出的问题也会十分有趣——我们应当如何去规划一座城市?我们的设计服务,它的销路又在哪里?对于我们的民主社会来说,被归还给每个人的建造权又意味着什么?

记者:在你看来,维基房屋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不断进步?

帕尔文:现在的维基房屋平台还只是提供那些简单结构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更多对开源、分享精神有兴趣的协调参与者,一起为公共提供更多的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软件,减少需要花费的时间、搭建房屋所需要的技能,以及节省材料上的成本。我们还需要更好的社区性协作机制,支持更多的人共同参与,需要实验更多的新型材料、新型技术。现在我们制作的还只是雏形,将来会有两层楼、拥有复杂结构的维基房屋出现。只有这样具备居住功能的房屋真正出现,被更多的城市青睐时,才是维基房屋的成功。

记者:能否展望下维基房屋的未来?

帕尔文:我们的一个愿望是维基房屋会成为新的社区经济发展模式。新的城市规划应该是通过市民协商发展起来,这样一个公共的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市民间的交流、促进技术的分享,也能更好地让政府、企业帮助社区发展。我个人也希望能让这种开源模式应用到其他行业,比如现代农业和粮食的生产。尽管听起来有点疯狂,但是开源、低成本、高产出的有机农作物,离不开更高效的农业工具、对大数据的管理和对机械设备的利用,这和现代工业生产其实并无差别,而这种现实版的农业“维基百科”也将造福地球上占据多数的农业人口。

城市建筑消防检查和消防管理探析 篇4

1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消防检查

1.1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查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查是城市建筑消防检查的重点, 只有建筑消防设施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才能够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 或者将火灾在发生初期就能够进行控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 无论这些消防设施的技术含量有多高, 只要其性能不可靠不能有效灭火, 那么这些消防设施就等同于无。为此, 在消防设施检查的过程中, 必须针对不同类型建筑消防设施的特点进行定期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

在城市建筑消防设施检查的过程中, 要特别检查消防给水系统, 只有消防给水系统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才能够在发生火灾时提供充足的水源。城市建筑的水源主要是城市供水管网。在检查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对供水管网进行检查, 检查器水量、水质, 另一方面还要检查城市管网的水压, 检查消防顺的布设情况。在北方的冬季, 还要认真检查消防设施, 避免消防设施的防冻情况, 避免因为冰冻而导致的水流无法畅通的现象。

1.2 大力加强城市小区物业管理状况的检查

对于小区物业管理状况的检查, 首先必须检查城市小区的消防环境, 检查小区内是否设置有消防通道, 检查消防通道是不是畅通, 对于没有设置消防通道或者消防通道不畅通的城市小区要限期整改。其次要认真检查物业公司的人员以及工作开展状况。对于物业人员的检查, 除了检查是否存在消防意识、消防知识外, 还要检查面对火灾的营救以及逃生能力。再次, 要认真检查小区内的其他火灾隐患, 避免因为这些火灾隐患处理不当而引发火灾, 在检查的过程中, 特别要注意电力设施及线路的负荷、敷设、老化等现象进行检查, 避免因电路故障而发生的火灾。

1.3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火灾逃生能力检查

无论消防预案多么完备, 设备多么现代化, 火灾的发生都是无可避免的, 当火灾发生的过程中, 人们的火灾逃生能力强弱, 是人们能否逃离火灾的重要条件。为此, 在检查过程中, 必须大力加强城市建筑火灾逃生能力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 相关部门可以采取调查问卷, 现场考核等方法进行。对于火灾逃生能力不强的小区、单位或者个人, 有关单位必须要在大力加强防火、逃生等知识宣传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应急逃生演练, 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火灾逃生能力。

2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消防管理

2.1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消防管理人员的管理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消防管理人员的管理是降低火灾发生率, 提高扑灭火灾效率的关键。在管理的过程中, 首先要大力加强消防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熟练掌握建筑消防的法律法规, 掌握常规以及突发事故的处理, 掌握各种消防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切实避免火灾的发生。

2.2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的布局管理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的布局管理, 首先必须从城市建筑的规划选址开始, 在规划选址的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在认真分析现场特征的基础上, 认真考虑城市建筑的整体布局, 切实满足城市建筑间的防火间距;其次, 要在城市建筑的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如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设置存在困难, 可以沿着建筑的长边进行布局, 方便消防车辆在发生火灾时的进出。

2.3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防火分区管理

对于存在有自动喷淋系统的现代化建筑而言, 在防火设计过程中应该设计为多个防火分区, 并且每个防火分区的范围不能超过5000m2, 各防火分区采取使用防火卷帘的方法进行防火隔离, 并且和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联系。为保证防火卷帘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必须大力加强对防火分区内的防火卷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管理, 切实保证防火卷帘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性。

2.4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的灭火器材管理

灭火器材是城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最重要的灭火设备, 只有灭火器材充足并且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才能够进行灭火。为此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针对不同城市建筑配置不同数量的灭火器材, 即使已经配备有自动喷淋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 为安全起见, 仍然要按照建筑标准配备灭火器材。同时, 在不同的建筑内, 布置的内容不同, 使用的材料也不同, 这样才发生火灾时对灭火器材的要求也不同, 为保证能够有效灭火, 将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必须针对不同的材料配置相对应的灭火器材。除了按照不同的建筑配备消防器材外, 平时还要加大对消防器材的检查, 避免消防器材因长期放置发生质量问题。

3 结论

总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城市建筑的防火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 坚持“预防为主, 消防结合”的原则, 大力加强城市消防检查和消防管理, 科学解决城市建筑消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对于从源头上杜绝城市建筑火灾的发生, 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宪伟.高层建筑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0.[1]王宪伟.高层建筑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0.

[2]宋富军.建筑物防雷设计记载消防监督检查实践中的应用[J].硅谷, 2009, 18.[2]宋富军.建筑物防雷设计记载消防监督检查实践中的应用[J].硅谷, 2009, 18.

[3]周保军.责任落在实处谁检查谁签名谁负责[N].人民公安报, 2011-11-25-5.[3]周保军.责任落在实处谁检查谁签名谁负责[N].人民公安报, 2011-11-25-5.

城市和建筑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协调;平衡

1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内涵

1.1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般应当结合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的资源环境现状,对城市进行相关的规划工作,使其在规划过程中,能够体现城市的特征和风采。由于各自城市所拥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资源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策略写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即将城市内部各个阶段的设计专项设计和局部设计。比如当以城市性质和功能进行划分时,可以确定出一个城市的基本规划范围,并以此为基础对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分析设计,确定出城市的功能性分区、城市中心位置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并要满足城市的人口资源以及用地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城市的规划设计可以确定出城市整体的规模和实际位置,对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有利于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的协调。

城市标志建筑特色与城市文化关系 篇6

前言

大量功能多样的建筑构成了城市,建筑种类的丰富也印证并记录了城市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城市标志建筑,展现了一个城市的人文风貌,甚至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景点。本文以城市文化为中心,首先分析城市标志建筑的特性,并总结标志建筑特色与城市文化的关系,最后,对我国标志建筑建设提出两点建议。

城市标志建筑的特性

我国城市化的标志性建筑指具有地标意义,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城市建筑。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建筑外观逐渐趋同,无论是北方的县级市还是南方的省会城市,其民用建筑和公用建筑的外表趋同一致,这也成为一味追求城市化而导致的缺陷。城市标志建筑的建筑外表和特征不同于普通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例如,当屏幕上出东方明珠塔或狮头喷泉时,人们可以认出其城市分别为上海和新加坡。从城市体验上来讲,标志性建筑时城市居民心理认知中的重要建筑,是公民聚集的地点,也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可以认为,城市标志建筑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第一,环境性,城市标志建筑应与当地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其主体和类型不应和当地环境相冲突。第二,公众性,标志性建筑虽建筑结构特异,但又不能超出人们心理承受力,应在建筑和命名上都适应公众的心理特点。第三,文化性,标志建筑的文化性代表着整个城市的文化性,一座经典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被称为“立体的画”或”凝固的音乐”。同时,标志建筑的文化性应符合城市精神,符合城市居民的价值观。

标志建筑特色与城市文化关系分析

1.标志建筑的特色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由人主导的,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建筑进行选择和淘汰,最终选择了外表美观和起居方便的建筑。在建造了大量的美观方便的建筑之后,城市居民需要一个能够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的大型建筑,于是,标志性建筑便逐渐出现在各大城市规划中。此外,还有一些传统建筑也成为了城市标志建筑,这种传统建筑最能体现城市的文化性和历史性。最典型的当数北京的故宫和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这些建筑已经成为城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代表。

2.标志建筑特色展现城市的地域性

地域性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北方寒冷的气候造就了北方人豪爽的性格,南方温暖多雨的气候造就了南方人温婉的特质。“地域性”和“文化性”是建筑理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语,它们常常被放在一起,不需要强行分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域性和文化性是相关联的。在我国南方,气候一般比较湿热,降雨较多,因此其房屋主要功能为遮阳、通风和隔热,风格淡雅轻巧。北方则气候干冷,建筑院落讲究封闭严谨和雄伟壮丽。地域性也造成了地域人民审美的差异化,这也具体表现在了城市标志建筑之中。

3.建筑风格特色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活方式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类似的价值观念,根据社会条件和价值观念形成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活动和思想形式。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的心理特征和审美习惯影响到了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城市普通建筑中。而城市标志性建筑则是居民生活方式的集大成者,例如迪拜帆船酒店大楼,其独特的帆形结构和金碧辉煌的外表,说明了城市生活的富足奢华。

对城市标志建筑建设的建议

1.保护标志建筑所处的环境,保留传统文化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部分城市拥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留存大量的古遗迹古建筑。部分城市为了建设新建筑而拆除古建筑,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损失。如前文所述,城市标志性建筑应与城市文化有所联系,而富含传统文化的古建筑最能体现城市内涵,是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最好背景。因此,在建设标志性建筑时,应注意对古建筑的保存和维护,古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产生的集群效应会为城市后续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效益。

此外,设计师应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注意保护树木和天然水源,防止出现为建高楼大厦砍断树木填平池塘的做法,应使城市标志性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2.标志性建筑的布局应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独立的标志性建筑物应展现城市文化,而整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应按照一定的布局方式进行排列。城市中心应建设中心建筑,作为建筑群的核心,沿核心可向四周辐射。例如,上海市的陆家嘴圆形区域和外滩圆弧区域相应,被称为”日月光华映黄浦江”。在建设中,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纪念碑、火车站、摩天大厦还是标志雕塑都应该提前进行规划,不能毫无章法随意搭建。而提前规划也意味着重视保护传统建筑和自然环境。

总结

城市文化竞争是城市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标志建筑的特色也属于城市文化,并且,城市标志建筑应该与城市文化相联系。城市规划者应重点考虑城市文化、特色和环境,合理规划城市标志性建筑。

浅析城市建筑文化的现状和发展 篇7

如今中国城市建筑的趋同性越来越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的发展核心, 在社会越来越资本化的过程中, 城市的宜居性和对城市建筑的探索被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所取代。很多城市只注重GDP被拉动了多少百分点, 却不关心城市的内在品质。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积极开发建设, 许多项目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 忽视了城市特性和文脉、地域特色的延续和保护, 随意开发、重复建设, 破坏了城市原有风貌。相似的建筑立面造型和结构, 相似的高度和规模, 跟风现象严重, 强烈的雷同感只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这其中存在一些固有的缺失, 包括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和地域特征文化的缺失。许多城市建筑设计并不注重与当地特色文化的结合, 城市规划更多的是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 往往城市建设的完成往往意味着与特色文化的切断[1]。

许多城市规划往往以大城市规划为模版, 一般都是地标建筑+中央商业区+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科技产业园区+城市广场的模式。固然成功的城市规划有其科学性, 但模仿者也应根据自身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自然的基础特色结合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对高层建筑的盲目崇拜也是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国内最高”“世界最高”的盲目高度攀比现象层出不穷。尤其在国家提倡开发节能绿色建筑的大环境下, 高层建筑在节能上比普通建筑要复杂得多, 随着高度的增加, 建筑自身对耗材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大幅增加, 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建材资源, 对电力、消防和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上看是节约了土地的使用面积, 但相应增加的是建筑资源的消耗。此外, 高层建筑集聚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也是目前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 超高建筑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角度来说不是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 而应建设符合城市发展需要, 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高层建筑。

崇洋媚外和一味排内也是国内建筑设计界的一大困扰, 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事务所参与到国内的建筑设计中, 其中一方面是国外建筑设计思想的领先性, 另一方面是国内某些业主简单地追求洋大师, 不考虑投标者是否对项目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然而不是所有的国外设计都能适合我们自己的国情, 也不一定就能给我们带来优秀的作品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如新央视大楼不仅挑战力学原理和消防安全底线, 还带来超高的工程造价, 其造型更让不少人质疑是建筑标新立异重要还是建筑本身美感重要[2]。

许多城市中不光存在大量没有个性、没有特色的建筑, 而且也存在大量奇奇怪怪的建筑, 类似“铜钱楼”“秋裤楼”“福禄寿”等奇葩建筑已是家喻户晓。过去的苏式建筑千篇一律, 整齐而死板。改革开放后, 随着西方现代时尚理念流入, 建筑风格又变得随意起来, 不管什么样的造型都能建起来。城市的建筑美学不光是城市建设规划和政绩观的问题, 还是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准问题。中国有深厚独特的文化积累, 在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在现代化的今天, 这些历史养分理应被消化吸收, 进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 符合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2城市建筑文化的延续

虽然现在的中国城市建筑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弱势。当下的很多建筑不再能够映射地域文化的特色。但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 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有许多特别的历史文化沉淀反映在当地特色建筑中。如福建永定土楼、广东开平碉楼, 安徽的徽派建筑等。建筑文化的延续必然是从对历史遗产的继承和接受开始, 民族特色与仿古建筑是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精髓。在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制约, 不同地区、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对建筑文化会有筛选整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意识到地域文化与建筑结合的重要性, 成为他们进行创作的思想源泉, 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比如岭南派建筑大师莫伯治认为岭南建筑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和演变, 有着不断丰富的过程。他通过把岭南环境中的山水、植物等要素与传统建筑手法相结合, 注重当地历史与环境的对话和沟通, 成为岭南建筑在新时代中取得的新成就。他创作的梁启超纪念馆, 既保持了原有历史环境与山水的沟通, 同时引入了当时已经在岭南侨乡中出现的西方建筑元素。又如广州艺术博物馆, 将岭南建筑与岭南庭院, 岭南传统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 创造出色彩明丽、环境雅致的建筑群落。

3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

传统建筑的尺度、形式、比例关系、色彩运用等作为城市的特殊文化符号在城市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建筑中有许多优秀的部分是现代建筑无法取代的, 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延续。保护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需求。在传统和现代建筑找到一个平衡点, 同时需要适应不同城市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背景。把传统的、地方的建筑基本构成提炼出来, 通过综合处理, 营造出视觉和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和尊重。仅仅延续传统是不够的, 城市建筑文化并不是狭隘的形式主义, 并不是仅仅在建筑上体现一些当地特色符号即可, 在注重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 在努力探索的过程中既要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同时也要塑造新的建筑形式, 创造出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气象,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 发展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特色建筑。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善于借鉴其他的成功经验是城市建筑文化构建的重要启示。比如巴塞罗那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西班牙最大的海港城市, 虽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 但其建筑形式、设计水平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在城市规划上为充满理性的正交网格状结构, 街道平行或垂直于海岸, 建筑物只占街区的两侧, 既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也让巴塞罗那拥有充沛的绿地。在筹办1992年奥运会的过程中, 许多建筑和道路、港口和海滨地区被全面检修和改建。但老城的更新仍然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和尺度, 不破坏原有建筑本身的风格形式, 仅仅转换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并对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进行美化。

城市文化的自身定位非常重要。提到北京就会想到宏伟壮丽的故宫, 提到哈尔滨就会想到中央大街的俄罗斯风情, 青岛的欧式万国建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又如杭州的江南风韵, 上海的海派时尚等这些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历史、传统、艺术传承、自然地理等各方面都有其特别的一面, 通过建筑形式以一种符号化的氛围凝结在人们的内心, 成为城市重要的吸引力。那些独特的文化底蕴都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 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审视和探索城市的总体形象。然后对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形象进行归纳和总结, 构建出能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符号, 反映到城市建筑中。无论是作为城市的规划还是建筑设计都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如果搞不清城市的文化定位, 那就失去一个城市建设的基本基调, 又谈何在建筑上体现特色文化。

中国城市建筑文化不仅要发展更要创新, 在做好城市自身文化定位, 延续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合理规划, 同时注重新老建筑的和谐共处, 找到平衡点。在不牺牲传统特色、地域特色的前提下, 城市建筑才能做到真正提升品质, 体现新时代的风采。

摘要:如今的中国城市建筑有很大的趋同性,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视觉区别越来越小, 不管是作为城市居住的普通人, 还是建筑设计者, 都不愿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或者设计的作品千篇一律。城市建筑是为人服务, 在功能上满足人的使用需求的同时也要体现一个城市的特点, 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或者建筑风格, 创新体现城市应有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趋同性,城市文化,延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玉琨.当今中国的建筑文化现象[J].华中建筑, 1996 (5) :4-6.

试论城市建筑美和形态美 篇8

建筑是城市形态的主要符号构成, 离开了建筑, 城市的美便无从谈起。建筑美本身是个多维度的美, 时代的技术体现、社会形态特征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或是某个地域、文化、征服自然的天然材料的体现。城市建筑反映着人们对更多生活质量的体现, 对生存以及发展的追求需要以及发展进的步渴望,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的建筑一定是遵循着美的规律, 运用着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 使其成为独特的艺术语言, 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体现着时代感和民族性。

综上所述, 城市建筑的美体现在多个层面, 而各层面都和文化紧密相连, 融汇着人类智慧与文化的结晶, 融合着人与自然、文化的落差, 以此铸造着城市建筑的美学体系, 体现着时代推进与演变中体现中的特殊审美情趣, 传承着永恒的经典。

改革开发以来, 建筑设计迎来了又一个思想解放和观念革新的春天, 我国的建筑设计史上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从单纯追求建筑的实用性变成更多的追求建筑的时代性和形式美。在一线、二线城市, 各种形形色色不同风格的建筑争奇斗艳, 在城市中绘画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何评价或是体现建筑美?这已成为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也引起人民的广泛关注。

1 具有时代精神

城市建筑是构建技术和美学技术的结合。构建技术, 主要体现建筑的使用价值;美学技术, 则更多体现的是当代精神文明产物及时代精气神[2]。一个时代的精气神, 是当代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城市建筑体现的是时代精神, 要求设计师不仅有社会责任感, 丰富的文化内涵, 更善于表现人民群众的精气神。城市建筑更多的是语言的构建, 应有象征性、隐喻性、含蓄感。所谓象征和隐喻, 指的是建筑结构表现出的形象特征与隐喻意义之间的联系, 应有更深层的关系。

2 具有地域性的自然与人文的特点

城市建筑往往都是固定在某个地域的, 同时也是供此地域使用、观赏, 即人们常说的养一方水土, 因此, 该城市建筑一定要顾及所在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体现并完成当地区域化[2]。城市建筑体现的自然特征, 就是建筑着落在该地形区域的地点, 因地制宜, 顺势而为, 充分利用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协调, 做到既保护自然, 又尊重自然。中国传统文化街区的保护在城市改造中应该着重考虑该区域的文化特征, 不应忘记该传统建筑与该地区的传统文化相依存, 不是独立存在的, 充分考虑对自然的保护, 也对传统文化街区的保护, 更多的保护建筑的体量、形态、色泽等几个方面。建筑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和协调, 就是体现该区域或是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性或是文化传承。我们都知道, 一定区域的文化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决定。而文化一旦形成后, 便可以有独特的构成形态, 他总是在顽强地、无处不在的表现着自己, 通过这种表达进一步强化文化自身, 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形成。城市建筑是适应文化表达并且更加强化文化氛围的载体。因此, 建筑成为体现文化的重要标志。

保护性开发体系的确立应分重点、分层次依次进行, 如古都西安的街道格局应体现传统建筑以及世俗风情, 西安的钟鼓楼与城墙建筑都是该城市特有的历史标志, 他们生命能否得以延续, 完全依赖于历史街区的积极保护和城市整体格局的良性发展。因此, 挖掘出更有历史价值的传承精神文明文化, 并很好的和城市建筑相结合是个重要课题, 我们可以利用传统民居中的山墙, 坡屋顶、拱形洞门、石刻、木雕, 以及门窗中的花格、窗格, 正确使用传统建筑中的比例、尺度等等, 更新利用, 取其精华, 为现代建筑设计服务, 突出地域性。

3 注重群体的协调和谐

群体是个体的结合, 它的美远远大于个体, 它不仅需要个体的美, 更多的需要个体间相互的协调合作[2]。建筑群体的协调, 是各个体建筑在式样、体量、色泽、材质等方面, 相互之间保持一致性、平衡性和妥协性, 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冲突。正确处理新老建筑的关系, 旧、老建筑中, 一部分是可能需要拆毁, 一部分有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建筑, 则要重点保护, 因为它们作为历史, 不能修饰, 更不容篡改。但如新建筑完全服从或迁就旧、老建筑, 一味的模仿, 也会使新老建筑貌合神离, 不可能唤起美感。

4 注重城市建筑与公共艺术的相互作用

城市建筑形态是城市最基本、最直接的面貌, 它以自己的特殊语言展示各种文化模式, 首先是建筑文化的模式, 并揭示整个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城市建筑物外部可以接纳大部分公共活动, 内部是相对严谨密集的私密空间环境, 它能在不同时间吸引多样化的人群为了各自目的而来, 它给人们提供必要的相对内敛的空间[2]。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们针对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 设置建筑以不破坏当地原有建筑和自然景观的风貌, 把各种元素运用到公共设施的设计中, 同时处处体现其文化与审美的内涵, 让人们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得到身心享受。因此, 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捷, 而且满足了人们的社会尊重需求, 让人们在使用中下意识地感受到一种舒适自在和对美的追求。

5 构建城市建筑形态公共艺术化的价值意义

城市建筑与公共艺术通过与人的和谐相处, 加强了人与环境的沟通, 促进城市与人的共生。而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品质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 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因素[3]。

建筑形态的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 它是建筑艺术面向公众表达的一种形式, 它在关注艺术表达的同时, 更加关注公众意义, 除了满足公众对建筑公共空间的实用功能需要, 还需满足公众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不仅仅是由建筑物构成的物质空间, 同时也是公众工作与生活的社会、精神空间。建筑形态的城市公共艺术应以人为本, 从精神文化的层次面设计, 以满足城市多元、多层次的社会, 满足文化活动与交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方方.城市建筑艺术风貌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阮正福.城市建筑的美学诉求[J].江西社会科学, 2006.

城市变电站建筑美观的认识和实践 篇9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比较落后,变电站一般建筑在城市郊外,变电站建筑不讲究美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用电量的急剧增加,许多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拔地而起,尤其是近几年城市用电量猛增且负荷集中,使不少变电站建在城市中心。城市土地的珍贵使得变电站向全户内、多高层发展,新的时代也对建筑物的美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也要注重美观势在必行。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近年来设计的变电站有关美观问题、解决办法和思考方面着手,谈谈对变电站美观设计的理解。

2 适用、经济、美观三者协调并重

国内建筑方针从最初的“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到现在的“适用、经济、美观”,可以说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变化。

美观并不是豪华,而是以适用、经济为前提。“适用”要突出变电站的建筑设计首先应满足电气工艺要求,这是保证变电站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与生产有关的各项技术要求(如采光、通风、消防等),然后结合总平面布置以及其它有关因素进行建筑设计。“经济”要强调投资效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应当兼顾建造价格和使用维护费用,以全寿命使用周期为基本目标,为有机更新创造条件,崇尚节约,切忌奢华。“美观”是建筑艺术的美。应当外观和内在空间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当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要处理好传统风貌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开放型社会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要考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观念的综合,突出时代精神。

3 建筑物的美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建筑物的美观是自身美和环境美的协调统一。变电站其自身美主要应体现为总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处理好每一平方米建筑,变电站内的行车道、电缆沟、地坪、一石一草恰到好处。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 50293-1999)7.2.5条规定“城市变电所的外型,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环境、景观、市容风貌相协调”。变电站建筑特别是处于城市中心的户内站总体设计时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立面美观,避免显露变电站固有的工业建筑特点,不要使之成为建筑的主体特色,有利于城市规划。

110k V文竹变电站位于郑东新区CBD中心区域,是一座全户内变电站。对于这一高标准建设的城市新区,政府部门有着严格的控制,不仅建筑(包括屋面)要设计得美观、有现代感,而且要与附近崭新的建筑群协调统一,符合整体规划;另外建筑高度还要限制在15m以内。该站站址位于CBD外环一块很大的绿地内两侧临街的一角,对面全部是高层写字楼,为了不破坏广场开阔的环境,本建筑的形体选择了一种不突出体积感、弱化建筑体量的形式,而且建筑立面设计与体型塑造均为此服务。实处敦厚严谨、浑厚纯朴,虚处空灵飘逸、虚实相间,使整个建筑宛如被雕琢出来一般,浑然一体,而墙体的细部处理又使之于稳定均衡之中,不失亲切之感。建筑大面积使用蓝色,局部配以白色,鲜艳而明快。实体墙面大量采用方形窗和洞,以不断重复和变化的韵律体现形式美来减弱建筑的体量感。南侧墙面上水平的铝塑板装饰线条更加强化了建筑的韵律感。贯穿建筑的弧形墙体上开设不同大小的空洞,并在局部用不锈钢装饰构件点缀,强调虚实对比,韵律之中富有变化,从而促进城市空间秩序的建立。为了不破坏建筑立面和降低建筑高度,该站将电缆夹层全部置于地下,并采用了集中风道式通风系统,主变室上部侧面及顶棚敞开,不仅满足了通风要求,还保证了立面不被破坏,同时也丰富了屋顶的造型。

4 建设实用、经济、具有时代感的变电站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变电站建筑作为城市面貌的体现者之一,始终扮演着较小的角色。近年来郑州市电力需求迅猛增长,同时电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变电站就象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变电站开始出现在居民小区、经济开发区和闹市中心,户内变电站、地下变电站的建设已成必然。我们在实践中要自觉地把变电站建筑美观摆在重要的位置,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10k V会展变电站是一座全户内变电站,站址位于郑东新区CBD外环的一十字路口处,两侧临主干道,正面是现代化的高层办公楼群,身后是47中学的新校舍,不远处是会展中心。为了不破坏街角开阔的环境和与对面的高层建筑及47中学的建筑体型相协调,建筑设计引入曲线的变化,变电站一角设计成圆形,屋面处又有一条弧形的装饰飘带滑墙而过,不仅美化了建筑造型,也强化了建筑的动感,使之显得活泼。

110k V经北变电站位于郑州经济开发区,是一座半户内变电站。开发区是郑州经济开发和创新的一个亮点,园区内规划与建筑的现代气息浓厚。建筑造型在严格遵循工业建筑本质风格的前提下,保持开发区地域内的建筑文化延伸性,创造出富有清新气息的现代化新型绿色建筑。无论在建筑的构成,材料细部的色彩方面都着重体现与外部景观的协调与尊重。建造的本质在于用材料、结构、色彩来构造形体、空间及光影。而设计的本质就是把上述诸因素结合在一起。经北变电站正是通过诸因素的结合,建立起特定的建筑形态。追求适度、质朴、品质、意境就成了设计的根本理念。所以,朴实无华,真实自然就成了体现建筑应用的逻辑秩序。在设计上,通过向量变化,过渡衔接,渗透融合等手段来追求空间的丰富与细腻,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尺度上的“非大型化”和“近人化”。变电站设计在防火、通风上要求严格,这就限制了常规建筑立面变化的手法。所以,在设计时,着重考虑了开窗与设置进、出风口位置。而且在能开窗的位置上,在满足基本采光的前提下,尽量少开窗,充分保证节约空调的负担,减少能源的损耗。开窗形式上采用简洁的条形窗,配合小型方窗,强调建筑的韵律感。通过合理、经济的使用各种建筑饰面材料。在控制造价的同时,利用建筑体型的高低错落,虚实对比,颜色搭配,杜绝不必要的花哨与时髦,达到一种更为永恒持久的具有工业气质和现代气质的凝重之美。工程竣工投产后受到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

5 环境设计是变电站建筑面临的新课题

城市环境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环境质量也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因此变电站的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已确立了重要地位。变电站的环境设计任务,就是根据国家设计规范和电力行业设计规程,按照安全、实用和经济的原则,在设计中应对废水、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采用必要防治措施,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其核心问题即协调人-变电站建筑-环境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将大力推进变电站建设速度,这方面我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6 结束语

浅谈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 篇10

1 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整体建设工作中的意义

1.1 计划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根据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总体设想和宏伟蓝图来制定和执行的, 并结合城市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实际情况。另外,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提出城市整体建设的具体实施计划, 以及分期实施计划, 将城市整体建设活动进行有序的编排, 确保各项建设活动能够按计划进行。

1.2 有效促进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

城市整体建设工作包括的内容较多, 涉及到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人文、治安等诸多方面, 而且具体工作的执行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与协助。而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中将各项工作具体化, 并且将建设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单位, 有效保证了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秩序, 进而促进整体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

1.3 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是多方面的, 突出的主要在两方面:对城市各项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控;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的调控。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建设的调控过程, 既有近期调控, 也有中期和远期调控。经济实力强的城市, 规划调控的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很快实施, 可作短期调控:经济实力薄弱的城市, 则需考虑对项目的用地进行中、远期调控。

2 如何科学协调和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从我国现代化城市整体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具有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密切联系。建筑设计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而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则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是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控制, 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 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 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 都不能只见其表面, 而应究其本质, 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

2.1 科学分析待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方案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 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的观点, 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 方法包容性更强, 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 交通流线, 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 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 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 要执行十年以上, 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2 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 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故而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 是一种强调总体协调、彼此相关而不突出个体的政策过程取向。但具体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如建筑设计或是小范围的外部空间设计, 一个委托人、一份设计书、一笔资金就可以达到目的。在属性上, 这种设计主要反映业主及其能对建筑建造过程产生影响的那些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而忽略了整体效应与彼此间的联系, 是一种有突出个性的工程产品取向。如果人们直接以城市规划设计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 极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 并直接导致环境品质的下降, 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 作为两者间联系的纽带,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 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 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3 立足于建筑设计, 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体质量

建筑是基础, 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 通过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 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考虑环境问题。, 具体处理方法是:a.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 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 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 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b.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2.4 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实施与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 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机理特征, 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 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 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 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能否实施到位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如果不能按预期的设计意图进行实施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这不仅是对设计工作的不尊重, 也有碍于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2.5 建立健全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 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 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设计。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 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 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 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 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民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结束语

城市功能布局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而且也是成为衡量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指标, 因此, 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 规划管理部门及规划师要深刻认识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的内外在联系, 保障城市整体规划方案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并且发挥重要的时代意义。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对于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环境保护、规划效果都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 实施加强其与建筑设计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仅就此作以浅谈。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关系

参考文献

[1]朱军, 朱荣潮.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产生的重要性[J].管理观察, 2010 (3) .

[2]李山.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价值工程, 2010 (2) .

[3]韩林飞.城市规划设计的特色与本源[J].建筑与文化, 2009 (8) .

未来城市建筑设计 篇11

伦敦桥塔将于2012年完工。伦敦桥塔高达1000英尺(约合300米),将是欧洲的最高建筑,其中包括办公楼、公寓楼、餐馆和宾馆等。

筹划中的台湾塔位于台湾地区台中市,将于明年动工兴建。根据设计方案,台湾塔的特点在于太阳能利用和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在建筑外部,有一个垂直升降的观景平台。在台湾塔内部,将建有办公楼、餐馆、博物馆等。从外观看,台湾塔的设计灵感源自树木结构。

曙光:马斯达尔市将于2020年全面投入运营。该城市除了计划循环利用水资源外,还将全面禁止消耗汽油等化石燃料的汽车,并以一种由电能提供动力的地下交通系统来取代现有的交通系统。

概念太空舱:这座海上摩天大厦可以停泊于强大的洋流中,并利用洋流的动力作为免费的能量来源。

螺旋海底摩天大楼可以在海中漂浮,它既可以当作一种常住场所,也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站使用。

卡塔尔阿尔科尔体育馆是为2022年世界杯而设计,该露天体育馆将采用太阳能空调系统。

俄罗斯索契体育馆:这座可持续性体育馆是为2014年冬奥会而设计建设。该体育馆被设计成一个蛋壳形状,墙壁和顶层覆盖一层“水晶皮肤”,这种“水晶皮肤”可以反射太阳光,并在夜里被点亮。

目前,全球各地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未来城市或未来建筑,或某些城市已开始实施部分类似的计划。如阿布扎比马斯达尔市、日本清水金字塔城市、台中市“台湾塔”等。

马斯达尔市距离阿布扎比仅仅数英里,将于2020年全面投入运营。该城市除了计划循环利用水资源外,还将全面禁止消耗汽油等化石燃料的汽车,并以一种由电能提供动力的地下交通系统来取代现有的交通系统。

在中国,一些类似的生态学计划正在实施,如中国山东德州的太阳谷。在所谓的太阳谷,街道路灯的电源和游泳池的热量均由太阳提供,该市80%的建筑均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此外,交通运输也是一些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中国的某些城市,有大约5万多辆自行车提供行人共享使用。在巴西库里提巴市,大约有五分之四的人口使用快速公交系统,这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公共交通形式,通过专用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市正准备实施“全国连线”计划,“全国连线”的意思是在该国所有公园、博物馆、咖啡馆和铁路之间建立起免费的无线网络连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互联网覆盖面积很广,但只有少部分地区才是收费的。

一些喜爱幻想的建筑师正在构想一个浮动金字塔的世界,其中到处都是悬浮于空中的摩天大厦和漂浮于水上的房屋。

城市和建筑 篇12

1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概述及现状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缓解环节之一, 通过对岩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将场地和地基的工程条件有效地反映出来, 进而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来为建筑工程服务。

当前, 尽管我国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处于落后水平, 且针对当前城市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情况, 已经逐渐地表现出落后甚至脱节的趋势, 原有的勘察模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实现技术水平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2 工程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

工程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针对不同建筑物的不同特性, 岩土勘察工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通过对地基的勘察, 得到相应的勘察资料反馈, 总结出不良地质现象的原因、类型、分布和危害程度等, 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在平面图中标出建筑物的坐标地形。

(2) 要对建筑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地震设防区内的土地类型和场地类别进行等级划分, 并针对性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如果工程场地所具备的抗震能力在六度以上, 则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土体类型和场地类型的划分, 针对七度以上的抗震设防烈度, 则需要计算相应的液化指数和等级, 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 对建筑工程所在的地下水的基本情况要进行准确的调查研究, 要将地层的渗透能力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针对不同的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和发展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掌握好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深度、化学成分、流动动态等, 确定地下水是否存在腐蚀性, 进而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4) 根据地基勘察的结果, 做好深基坑开挖之前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备, 来为建筑物深基坑的开挖提供准确的计算和支护技术参数调查, 进而能够为基坑开挖对周边工程的影响予以准确的评价和论证。通过对工程承载力和形变的参数计算, 结合计算结果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

3 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特点

岩土工程勘察的施工技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性。不同区域的岩土, 其工程设计的参数、压缩性标准、抗剪强度标准和施工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根据所处的不同区域, 岩土性质和性能参数都会产生一定的改变, 这就说明施工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2) 隐蔽性。岩土施工诸如桩基、地基处理、地下连接墙等施工, 都是在岩土中来进行的, 这就存在一定的隐蔽性, 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不容易被察觉, 就算察觉也不能立刻采取措施解决, 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考证, 然后才能采取措施解决。

(3) 依赖性。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十分复杂, 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也十分广泛, 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进步要求很高, 依赖性很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其他学科的配合处理, 才能保证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不断发展。

(4) 不确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岩土的性质是有可能改变的, 所受的施工影响比较大, 而且不可避免, 这就使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着不确定性, 对于岩土的性质变化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 只能尽可能地减少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可能完全消除。

(5) 前导性。鉴于岩土施工过程十分复杂, 所以在施工之前要对岩土工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 主要是在理论方面, 然后再进行施工, 这样能够对施工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理论指导。

4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勘察工作设计的合理性不足, 不能严格执行

当前存在对勘察工作涉及不合理的现象, 不能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 或者实际勘察工作不够细致, 勘察点的确定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确定, 导致相关标准不合理, 引发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4.2 勘察技术水平和设备相对落后, 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

在当前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前提下, 所采用的依然是原来的技术手段, 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 所采用的设备和技术都相对比较落后, 严重阻碍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技术手段缺乏创新。

4.3 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严重影响着施工质量

当前我国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都达不到要求, 导致工程质量的低下, 或者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 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勘察工作, 使勘察误差扩大, 影响施工质量。

4.4 不能对岩土进行准确勘察, 勘察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 雇佣勘察水平不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岩土勘察, 这样就使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不仅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工程, 还大大损坏了单位的形象。

5 改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施工状况的技术措施

5.1 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 提高综合素质

施工单位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 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使勘察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具备足够的专业性, 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使其能够对工作充分负责, 在工作中加强彼此的交流, 将每个环节结合为一个整体。

5.2 加大对先进技术设备引进的投入, 促进技术创新

施工单位要加大投入力度, 引进国外先进的勘察施工技术设备, 提高勘察施工的专业性和精确度, 满足当前城市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需求, 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同时需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 培养创新人才, 实现施工技术上的创新。

5.3 加强用人市场监督管理力度, 规范用人市场秩序

要加强对用人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 把握好雇佣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技术不合格的现象要进行及时严格的处理, 提高雇佣人员的综合水平。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管理, 充分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减少纠纷的发生。

5.4 做好相关参数的调查统计, 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

在施工之前, 要做好相关的预备工作, 对岩土相关的参数情况进行准确的调查统计, 对于特殊地基要进行特殊的勘察分析, 同时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 采用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置换垫层法、桩基础法、密实法等等, 密实法又包括振冲法和强夯法。

6 结束语

在城市工程中, 岩土勘察和施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 对于建筑的质量影响十分巨大, 通过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 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为我国城市建筑的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同时要做好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 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满足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郑红柱, 周永升.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8) .

[2]赵凤娥.岩土工程勘察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3]周亚明, 吕才能.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03) .

上一篇:英语学习的质变与量变下一篇:村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