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定价研究

2024-08-09

贷款定价研究(精选12篇)

贷款定价研究 篇1

摘要:本文首先对银行和企业之间风险判断和信息提供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 之后运用数理模型进一步推导, 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银行在银企博弈下的策略选择, 和其对银行收益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定价策略

一、引言

信贷资产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通过信贷所建立起来的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借贷, 是银行资产运用中所形成的最重要的客户关系之一。银行将资金借给企业其实质是银行作为委托人暂时将资金的运作权委托给企业运作, 因此企业的行为将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信息不对称时, 企业比银行更了解其自身行为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使得银行基于企业风险的贷款定价会出现偏差, 承担的风险和可能获得的收益不能合理的匹配, 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不确定性。面对这种状况银行如何让进行贷款定价使得借贷企业有意愿提供给银行更全面的信息以帮助银行更准确的评估风险同时保证合理的收益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旦策略失败, 银行要么会承担过多的风险, 要么会导致一些客户的流失。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假设, 分析了银行贷款定价策略对银行收益和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二、策略分析模型

(一) 模型描述

假设在一个风险厌恶的经济环境中, 存在大量的银行和企业, 银行的资金成本为无风险利率Rf。当有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银行会收集公司的相关信息, 用以确定贷款的风险水平, 并最终根据贷款的风险水平确定贷款利率。市场上有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种企业, 企业贷款之前可以选择通过调整改变自己的风险类型, 企业的风险类型是其私有信息, 只有企业C自己知道, 但银行和企业都知道属于低风险的企业的概率分布P (C=CL) =p, 企业属于高风险的概率分布为P (C=CH) =1-p, 0RL>Rf, 此也为共同知识。当企业向银行提交申请贷款的材料时可以选择披露高质量的信息 (I=IH) 或者低质量的信息 (I=IL) , 当银行B看到披露的信息后认为企业在低风险类型下披露高质量的信息的概率为PL (I=IH) =a, 0

(二) 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首先, 我们分析在银行评估完企业的风险类型后 (银行认为企业为高风险类型时B=CH, 银行认为企业为低风险类型时B=CL) ,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支付。这里的支付均是与市场利率比较的结果, 正和负分别表示超出市场利率获得超额利润和收益低于市场水平。银行高估低风险类型企业的风险时, 企业将放弃贷款, 此时银行客户流失将有无风险利率Rf的资金成本损失, 即银行支付为-Rf。绘制支付矩阵表一如下:

通过对表一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市场贷款利率除了包含贷款的资金成本和贷款信用风险的风险补偿外, 还应包含银行自身预测风险的风险补偿。如表一所示, 只要银行对贷款企业的风险类型判断失误其收益就会低于市场收益, 又由于百分之百准确的预测技术是不存在的, 因此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预测技术银行的期望收益一定低于市场收益, 所以市场贷款利率应能够补偿银行自身的预测风险。这个可以今后作为在贷款定价方面的一个研究课题, 这里不做深入讨论。

通过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 表一所示的支付矩阵是一个典型的拥有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博弈。我们令银行作出企业风险类型后的期望收益相等, 即:

p (-Rf) = (1-p) (RL-RH)

解得:

当企业不提供任何信息时, 若p满足上式, 则银行无法通过选择策略改进其支付。不过由于p是一个外生变量单独的企业是无法控制的, 所以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

在企业未进行信息披露时, 其风险类型为私有信息, 但其所属风险类型的概率分布为共同知识。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后, 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信息质量对企业的风险类型作出后验推断。根据贝叶斯概率公式, 我们可以很容易求得信息披露后银行对企业所属风险类型的概率推断。绘制表二如下, 显示了在企业未披露信息和进行不同质量信息披露的条件下, 银行对企业的风险类型做出的概率推断:

在银行获得企业所披露的信息, 并根据得到的披露信息得到企业风险类型的后验概率推断后, 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 确定最优贷款利率。具体的来说, 若银行推断企业以P (C=CL) 为低风险类型, 则银行会以相同的概率选择贷款利率为RL, 以获得市场水平的收益;若银行推断企业以P (C=CH) 为高风险类型, 则银行会以相同的概率选择贷款利率为RH, 以获得市场水平的收益。绘制表三如下, 显示了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和期望支付:

我们知道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是不愿意披露自身信息的, 这会使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管, 经营自由受到限制。所以信息的私密性本身对企业是有效用的, 我们用VI表示其效用, VI≥0。显然, 当E (R|I=IH) -E (R|I=IL) >VI时满足激励相容的条件, 企业会有意愿的提供高质量信息, 这有助于解决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若企业有意愿披露自身信息, 那么高质量信息下银行仍无法确定企业风险类型的假设是否还成立呢?Greenbaum e t al. (1989) 和Sharp (1990) 在关系型贷款定价方面的研究都证明了, 企业的部分信息是属于无法传递的信息类型, 并且银行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中获得这种信息后, 可以利用这种专有信息的垄断力取得超额利润。这些研究间接的证明了, 即使企业有意愿披露自身信息, 若是初次合作银行仍不可能确定企业的风险类型, 假设仍然是合理的。

在所建立的分析模型中, 银行的定价决策只能影响a、b两个变量 (即银行的每一定价策略对应一个 (a, b) 点) , 其余均为外生变量或企业决策。首先, 在做决策时, 银行为更好的防范风险,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需要尽量满足银行和企业间的激励相容条件, 即E (R|I=IH) -E (R|I=IL) >VI。其次, 银行作为盈利性机构, 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目标, 即调整a、b使得E (支付|I=IH) 和E (支付|I=IL) 最大。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上述两大目标进行, 研究每个目标下的银行最优策略以及策略之间的相容性。令:

F1 (a, b) =-[E (R|I=IH) -E (R|I=IL) ]

F2 (a, b) =-E (支付|I=IH)

F3 (a, b) =-E (支付|I=IL)

命题1:在0

m inF1 (a, b)

整理后的命题为非线性规划, 可利用Kuhn-Tucher条件求解, 解得:

(1) 当a=b[0, 1]时, F1=0。

(2) 当a=1, b=0时, F1=RH-RL>0。

显然, a=b (0, 1) 为要求的解, 此时minF1=0。

命题2:在0

m inF2 (a, b)

同样利用Kuhn-Tucher条件求解, 解得:

(1) 当a=b[0, 1]时, F2=p (1-p) (RH-RL+Rf) 。

(2) 当a=1, b=0时, F2= (1-p) (RH-RL) 。

当时, 在 (a, b) 值域范围内F2为常数, 这说明银行策略不影响其自身在获取高质量信息时的期望收益。

当时, p (1-p) (RH-RL+Rf) > (1-p) (RH-RL) , 因此 (1, 0) 为命题2的解。为了提高在获取高质量信息时的期望收益, 银行的策略点 (a, b) → (1, 0) , 即银行只是依靠企业提供信息质量的高低来判断企业风险类型。

当时, p (1-p) (RH-RL+Rf) < (1-p) (RH-RL) , 因此a=b[0, 1]为命题2的解。为了提高在获取高质量信息时的期望收益, 银行的策略应该是使企业提供的信息尽可能的无效。

命题3:在0

m inF3 (a, b)

同样利用Kuhn-Tucher条件求解, 解得:

(1) 当a=b[0, 1]时, F2=p (1-p) (RH-RL+Rf) 。

(2) 当a=1, b=0时, F2=pRf。

当时, 在 (a, b) 值域范围内F3为常数。

当时, p (1-p) (RH-RL+Rf)

当时, p (1-p) (RH-RL+Rf) >pRf, 因此 (1, 0) 为命题3的解。

综合分析三个命题的结果。首先分析命题1的结果, 将其解得结果带入E (R|I=IH) -E (R|I=IL) =0, 即E (R|I=IH) -E (R|I=IL) 0, 又VI≥0, 因此无论银行的定价策略如何都无法满足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需的激励相容原则。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企业在申请贷款时不会提供给银行对其有保密价值的信息。二、企业更有激励选择提供低质量的信息。我们假设当a=b (0, 1) 时 (即当E (R|I=IH) -E (R|I=IL) =0时) P (I=IL) =P (I=IH) =0.5。当银行的定价策略点越接近 (1, 0) , E (R|I=IH) -E (R|I=IL) 越小, 这种激励越强, P (I=IL) -P (I=IH) 越大。比较命题2和命题3的结果, 我们发现银行在两种情况下的收益最优策略完全不相容, 除了时。当时, 银行的任何定价策略都无助于提升银行的期望收益。因为P (I=IL) P (I=IH) , 所以银行作出定价策略时应更多的考虑低信息质量条件下的期望收益。当时, 首先考虑最大化E (R|I=IL) , 可由命题3知策略点应靠近直线a-b=0, 可是越靠近直线a-b=0, P (I=IL) 越小, 这种情况下的最优策略没有比较明确的含义。当时, 首先考虑最大化E (R|I=IL) , 可由命题3知策略点应靠近点 (1, 0) , 而且越靠近点 (1, 0) , P (I=IL) 越大, 这种情况下最优策略就是加大信息质量在银行判断企业风险时的权重。在一般市场中, 高风险企业和低风险企业的比率和风险补偿函数是比较稳定的, 即p和RH-RL不变, 因此当银行资金成本较低时条件会比较容易达到, 此时银行为自身收益最大化作出的策略会加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三、结论

本文通过上述一系列分析, 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 市场贷款利率除了包含贷款的资金成本和贷款信用风险的风险补偿外, 还应包含银行自身预测风险的风险补偿。第二, 企业在申请贷款时不会提供给银行对其有保密价值的信息。第三, 企业更有激励选择提供低质量的信息。第四, 在银行资金成本较低时, 银行为自身收益最大化作出的策略会加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参考文献

[1]Pankaj Kumar Maskara.Economic value in tranching of syndicated loans[J].The Journal of Banking&Finace, 2010, 34:946~955.

[2]于久洪, 张剑.基于贝叶斯博弈的银行贷款定价研究[J].统计与研究, 2010, 307 (7) :138~140.

[3]粟勤.西方银行贷款定价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329 (12) :71~73.

[4]庄新田, 黄小原.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行贷款定价策略分析[J].系统工程, 2002, 111 (3) :20~23.

[5]庞素琳, 黎荣舟, 刘永清, 徐建闽.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行信贷风险决策机制及分析 (Ⅰ) ——信贷风险决策模型[J].2001, 18 (4) :80~83.

[6]庞素琳, 黎荣舟, 刘永清, 徐建闽.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行信贷风险决策机制及分析 (Ⅱ) ——信贷风险决策模型[J].2001, 19 (5) :82~87.

贷款定价研究 篇2

一.贷款定价的原则 1.利润最大化原则

商业银行是经营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期追求的主要目标,信贷业务室商业银行的传统的主要业务,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主要途径。因此,贷款定价时,应首先确保贷款收益足以弥补资金成本和各项费用,在此基础上,在实现利润最大化。2.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贷款价格是影响市场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尽可能的降低价格,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3.保证贷款安全原则

贷款是一项风险业务。贷款定价应该包=包括因贷款风险带来的各项风险费用。遵循收益与风险对称的原则。4.维护银行形象的原则。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不能利用贷款价格搞恶性竞争,破话金融秩序的稳定,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二、贷款定价的组成

贷款定价的组成由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余额、隐含价格等构成。三.影响因素 1.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有历史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两个不同的口径,后者更宜作为贷款的定价基础。而经营成本则是银行因贷前调查、分析、评估和贷后跟踪监测等所耗费直接或间接费用。2.贷款风险程度

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银行需要在预测贷款风险的基础上为其承担的违约风险索取补偿。3.贷款费用

包括为贷款所花费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例如:人工成本等等。4.贷款的期限

不同期限的贷款适用的利率档次不同。贷款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且利率走势、借款人财务状况等不确定因素愈多,贷款价格中应该反映相对较高的期限风险溢价。

5.借款人的信用及与银行的关系

贷款通常是银行维系客户关系的支撑点,故银行贷款定价还应该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6.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

在保证贷款安全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银行会力求使贷款收益率达到 或高于目标盈利水平。7.贷款供求状况 四.定价方法 1.目标收益率定价法

具体公式:

税前产权资本收益率(目标)=(贷款收益-贷款费用)/应摊产权成本 贷款收益=贷款利息收益+贷款管理手续费

贷款费用=借款者使用的非股本资金的成本+办理贷款的服务和收贷费用 应摊产权成本=银行全部产权资本对贷款的比率*未清偿贷款余额

例如:一个客户以12%的利率贷了100万贷款,假设资金成本为10%,贷款管理成本为2000元,已使用资金占分配贷款的8%。则:(12%*1000000-10%*1000000-2000)/(8%*1000000)=22.5% 其中资金成本是贷款费用中的最主要的部分。2.成本加成定价法

这种定价方法比较简单,假定贷款利率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可贷资金的成本、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违约风险的补偿费用(违约成本)、预期利润,也即在贷款成本之上加一定的利差来决定贷款利率,又称成本相加定价法。

贷款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贷款利率 = 筹集资金的边际利息成本 + 经营成本 + 预计补偿违约风险的边际成本 + 银行目标利润水平

银行要准确掌握贷款资金的利息成本和经营成本水平并非易事,为此,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首先,银行要归集各种债务资金的边际成本数据,计算出全部新增债务资金的加权平均边际成本,作为贷款定价的基础。然后,银行需要开发贷款经营成本的系统性测算和分解方法,将不同岗位职员的工薪和福利、经常性开支、设备成本及其他费用支出分摊到每笔贷款业务上。在计算违约成本时,银行可以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再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各风险等级贷款的平均违约率,据此确定贷款的违约风险补偿费率。目标利润是银行为股东 提供所要求的资本收益率而预期要实现的贷款利润率。

成本加成定价法考虑了贷款的融资成本、经营成本和客户的违约成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这种定价方法也有其缺陷。它要求银行能够准确地认定贷款业务的各种相关成本,在实践中有相当的难度。而且,它没有考虑市场利率水平和同业竞争因素,而事实上,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并非完全的价格制定者,而往往是价格的接受者。

3.基准利率定价法

基准利率定价法是选择合适的基准利率,银行在此之上加一定价差或乘上一个加成系数的贷款定价方法。基准利率可以是国库券利率、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商业票据利率等货币市场利率,也可以是优惠贷款利率,即银行对优质客户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最低利率。由于这些金融工具或借贷合约的共同特征是违约风险低,所以它们的利率往往被称为无风险利率(Riskless Interest Rate),是金融市场常用的定价参照系,故也被称为基准(Benchmark)利率。对于所选定的客户,银行往往允许客户选择相应期限的基准利率作为定 价的基础,附加的贷款风险溢价水平因客户的风险等级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据基准利率定价法的基本原理,银行对特定客户发放贷款的利率公式一般为:

贷款利率 = 基准利率 + 借款者的违约风险溢价 + 长期贷款的期限风险溢价

公式中后两部分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的加价。违约风险溢价的设定可使用多种风险调整方法,通常是根据贷款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溢价。不过,对于高风险客户,银行并非采取加收较高风险溢价的简单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贷款的违约风险上升。因此,面对较高风险的客户,银行大多遵从信贷配给思想,对此类借款申请予以回绝,以规避风险。如果贷款期限较长,银行还需加上期限风险溢价。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定价基本会选择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即在基准利率水平上加贷款价差的方法。即:贷款利率=基准利率(无风险利率)+价差

基准利率可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所确定的公开市场利率或再贴现利率水平确定。价差的大小主要由商业银行综合平衡各种因素来确定。价差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4.客户盈利性分析法

客户盈利性分析(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简称CPA)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贷款定价系统,其主要思想是认为贷款定价实际上是客户关系整体定价的一个组成部分,银行在对每笔贷款定价时,应该综合考虑银行在与客户的全面业务关系中付出的成本和获取的收益。客户盈利性分析法的基本框架是评估银行从某一特定客户的银行账户中获得的整体收益是否能实现银行的利润目标,因此亦称账户利润分析法。银行要将该客户账户给银行带来的所有收入与所有成本,以及银行的目标利润进行比较,再测算如何定价。

公式如下:

账户总收入大于(小于、等于)帐户总成本 + 目标利润

如果账户总收入大于账户总成本与目标利润之和,意味着该账户所能产生的收益超过银行要求的最低利润目标。如果公式左右两边相等,则该账户正好能达到银行既定的利润目标。假若账户总收入小于账户总成本与目标利润之和,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账户收入小于成本,该账户亏损;一是账户收入大于成本,但获利水平低于银行的利润目标。在这两种情况下,银行都有必要对贷款重新定价,以实现既定盈利目标。下面逐一介绍公式中每项要素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1.账户总成本

账户总成本包括资金成本、所有的服务费和管理费以及贷款违约成本。资金成本即银行提供该贷款所需资金的边际成本,这里使用的是债务资金的加权边际成本。服务和管理费用包括该客户存款账户的管理费用、客户存取款项、签发支票的服务费用、贷款的管理费用(如信用分析费用、贷款回收费用和质押品的维护费用等)及其他服务项目的费用。违约成本是银行基于贷款风险度量估算出的类似贷款平均潜在违约损失。

2.账户总收入

账户总收入包括银行可以从客户的账户中获得的可投资存款的投资收入、表内外业务服务费收入和对该客户贷款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客户账户中的可投资存款额是指该客户在计算期内的平均存款余额扣减托收未达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的余值。银行求出可投资存款额后,结合一定的存款收益率水平,即可计算出该客户存款给银行带来的投资收入。服务费收入主要是贷款承诺费、结算手续费等。

3.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是指银行资本要求从每笔贷款中获得的最低收益。目标利润根据银行既 定的股东目标收益率(资本的目标收益率)、贷款分配的资本金比例(资本与资 产比率)及贷款金额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目标利润 = 资本 / 总资产 * 资本的目标收益率 * 贷款额

如果银行使用账户利润分析法为新客户的贷款定价,就需预测客户的账户活动,在此基础上估算账户总成本和总收入,银行也可以使用该方法对老客户已发放贷款的价格水平进行评价。总的说来,如果账户净收益等于目标利润,说明贷款定价基本合理;如果客户账户净收入大于或小于目标利润,银行就应考虑调整对该客户贷款定价作上浮或下浮调整。银行也可以采用提高或降低服务价格的方式来起到调整贷款定价的作用。

五、工商银行贷款定价的特征 1.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

以优质客户为贷款竞争对象,各等级发放贷款总额中利率下浮贷款占比与客户信用等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工商银行贷款利率政策的实施及浮动由各上级行统一调整并对下授权,在贷款竞争的策略上以优质企业作为贷款支持的主要对象,把信贷风险系数作为考核贷款的最重要指标,因此,从客户信用等级来看,利率下浮贷款占比与客户信用等级基本呈同向变化,对AAA 级客户发放的贷款全部为利率下浮贷款,而对BBB 级及以下客户发放的利率下浮贷款为0。随着国内经济从过热转向平稳运行,客户对筹资成本愈发重视,加之受同业市场激烈竞争影响,在对优质客户、优质项目的争夺上,价格仍是工商银行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2.短期利率下浮贷款占比偏高,短期贷款议定价能力较弱。

以2008年6月份工商银行福建分行下浮利率贷款的构成为例,期限为1年以内的下浮利率贷款占总发生额的26.03%;期限1~3 年的下浮利率贷款占总发生额的18.24%;期限3~5 年的下浮利率贷款占总发生额的6.00%;期限在5 年以上的下浮利率贷款占总发生额的49.74%。福建分行期限为1 年以内的短期贷款执行利率下浮的占比达到26.03%,仅次于5 年以上长期贷款的相应占比,从期限风险的角度看,工商银行短期贷款的议价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3.沿海区域与内陆区域定价差异比较大。

沿海地区金融产品同质性的特征更明显,价格竞争更为激烈,使沿海地区的实际贷款利率水平明显低于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由于经济主体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区域可融通资金量较少,贷款主体在选择范围窄、资金紧缺的卖方市场状况下,只能被动地接受近乎垄断的贷款利率。六.结论

综上所述:银行业贷款定价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这些具体方法可以归为四大模式:成本加成模式、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和目标收益率定价法。在定价实践中,这四种模式往往混合使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快开发适合自身的贷款定价模型,以便形成既有竞争力,又能够弥补银行贷款成本和风险的贷款利率,使商业银行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各方的资料显示,以及年报的种种迹象表明,工商银行主要采用的是基准利率定价模式,并且以成本加成模式和客户营利性分析法为辅助,来给贷款定价。

影响贷款的因素

1、成本

银行提供信贷产品的资金成本与经营成本。如前所述,资金成本有历史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两个不同的口径,后者更宜作为贷款的定价基础。而经营成本则是银行因贷前调查、分析、评估和贷后跟踪监测等所耗费直接或间接费用。

2、贷款的风险含量

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银行需要在预测贷款风险的基础上为其承担的违约风险索取补偿。

3、贷款的期限

不同期限的贷款适用的利率档次不同。贷款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且利率走势、借款人财务状况等不确定因素愈多,贷款价格中应该反映相对较高的期限风险溢价。

4、银行的目标盈利水平

在保证贷款安全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银行会力求使贷款收益率达到 或高于目标收益率。

5、金融市场竞争态势

银行应比较同业的贷款价格水平,将其作为本行贷款定价的参考。银行与客户的整体关系

贷款通常是银行维系客户关系的支撑点,故银行贷款定价还应该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

6、存款补偿余额

贷款定价研究 篇3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借款者违约将会造成不良资产的增加,在影响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更降低了银行的收益。为防止因违约行为而造成的损失,商业银行必须对贷款进行科学定价。定价模型是商业银行赖以进行有效定价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到目前为止,较具代表性的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定价模型,财务管理理论与风险定价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财务管理理论主要站在银行业资产管理角度思考,住房贷款定价问题本质上通过对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进行预测及对资产成本及各项费用进行度量,对贷款确定合理的风险溢价和成本;风险定价理论则更多站在风险定价的角度,目前发展的两类较为完善的模型是结构化模型和简化形式模型。前者的核心原理是将违约概率看作内生变量,将企业债务看作一种期权,并利用期权定价公式对债务进行定价,具体又分为单经济因素模型与双经济因素模型。后者强调在贷款的历史数据中通过统计方法描述出借款人的还款行为特征函数并建立贷款定价模型,核心思想是利用固定收益证券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对风险债务进行定价。由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使得研究不能仅仅照搬外国模式。因此,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先将损失划分为理性违约损失与非理性违约损失,然后针对两种损失分别建立了死亡率模型和准备金提取模型两种精算模型,最后根据无套利定价理论,将贷款看做是一笔投资,与投资于国库券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贷款价格。

二、模型的建立

(一)基本假设

1.非理性违约损失。假设贷款人只有在发生失业、死亡等情况下才会选择非理性违约。因此对于同类贷款的非理性违约损失,其单位贷款损失额是一定的。由于非理性贷款损失与人的意愿无关,仅仅由客观因素决定(例如失业、死亡等),而此类客观因素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用统计方法进行估计。如果用φ表示非理性违约贷款期望损失额,由于非理性违约与主观因素无关,因此当银行进行投资时会存在:

φ=Σn-1k=0Vt×k|qx×(1+R)n-k

(1)

(1)式中Vt表示到第t年为止还款后的剩余款额,k|qx表示危险函数(危险率函数),即为年龄为x岁的人在x+k岁到x+k+1岁发生非理性违约的概率,k表示贷款期限内的某一年,1+R表示累计因子,R表示贷款利率,n表示贷款年限。

由于k|qx很小,根据成本加成模型,R在基准利率左右,实际情况中虽然可以上调100%,但此时对商业银行来说将会面临很小的贷款需求,因此大多情况下都是在基准利率附近,故(1)式中R可写成R=r+ΔR。其中r表示基准利率,ΔR表示贷款利率与基准利率之间的差额,将(1+R)n-k展开得:

(1+R)n-k=(1+r)n-k+Σn-k1Cin-kΔiR(1+r)n-k-1(2)

由于|ΔR|远小于1,并且含ΔR的项随着ΔR阶数增高会对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小,对于总体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因此含ΔR的项可以不予考虑,故(1)式可以近似写成:

φ≈Σn-1k=0Vt×k|qx×(1+r)n-k

(3)

(2)式表明,非理性违约损失与还款方式、危险率和基准利率有关。

2.理性违约损失。对于理性的贷款违约行为,为了估计其贷款损失率μ,先将贷款根据它们的信用级别进行分类,然后,同一级别贷款的理性违约损失率μ大体上相等。如果用LA表示此类贷款的的理性违约损失,lAi表示此类贷款中某一笔贷款的理性违约损失,则LA=ΣilAi,用B表示某类贷款的总贷款额,βi表示此类贷款中某一笔贷款的的贷款额则B=Σiβi,则贷款损失率μ可以通过下面的式子得到:

μ=LAB=ΣiLAiΣiβi

(4)

(4)式可以得到某一信用级别的理性违约损失率,在不考虑信度问题的情况下,当有新的贷款时,只需知道其所处的信用级别就可以确定其理性违约损失率。

(二)基本模型

根据假设,一笔贷款的本金为p,贷款利率为R,将银行的贷款看做是一笔投资的话,其贷款收益可以认为是贷款利息所得,同时其要承担可能的损失和扣除相应的费用,依据无套利均衡法则,其得到的净收益至少应为投资于无风险国库券的收益率(rf)。即:

p(1+R)n-φ-pμ=p(1+rf)n,

R=n(1+rf)n+μ+φp-1(5)

通过(5)式可以看出,贷款价格与国库券的收益率、理性违约损失率和非理性违约损失率都是正相关的,它们的值越大,贷款价格越高。如果考虑成本的话,假设费用率为,则(4)式可以写成:

R=n(1+rf)n+μ+c+φp-1, (6)

(6)式表明,贷款价格还与费用率有关,费用率和无风险利率越高,贷款价格也越高。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假设,2005年某商业银行与一30岁的借款人签订一份住房抵押贷款合同,当时的住房价值为30万元,10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为5.31%,10年还清,信用等级为AA级,采用等额本息付款方式还款。选择死亡作为非理性违约的变量,根据生命表计算贷款额为1元的非理性违约贷款期望损失额φ0,运用EXCEL计算过程如表1:

根据公式(1),代入贷款利率得φ0=Σn-1k=0Vt×k|qx×1.0531k+1=0.0082,计算得φ=30×φ0=0.2448万元。

下面,再计算理性違约贷款损失率μ,根据湖南省某商业银行不同年份对信用等级为AA级的客户实际贷款额(见表2)进行分析:

表1 非理性违约贷款期望损失额计算表

单位:元

危险率

k︱qx年初剩余款Vo

利息i

每年还款额A

年末剩余款Vt

乘数1.0531n-k

乘积∏

0.0009610.05310.13150.92161.67763

0.001484

0.0010090.92160.04890.13150.8391

1.5930390.001349

0.0010580.83910.04460.13150.75221.512714

0.001204

0.0011370.75220.03990.13150.66071.4364390.001079

0.0012150.66070.03510.13150.56431.36401

0.000935

0.0013240.56430.030.13150.46281.295233

0.000794

0.0014420.46280.02460.13150.3559

1.2299240.000631

0.001570.35590.01890.13150.2434

1.1679090.000446

0.0017070.24340.01290.13150.12481.10902

0.000236

0.0018640.12480.00660.131501.05310

注:死亡率k|qx根据《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中的死亡率计算而来,计算公式为k|qx=(1-qx)(1-qx+1)…(1-qx+k)qx+k+1

表2 湖南省某商业银行针对AA级客户的历年贷款额

单位:万元

年 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贷款额8000830078007900785080009560786085009400

根据这些AA级客户贷款中过去每年贷款的损失情况得到如下的流量三角形表(见表3)

表3 理性违约贷款损失流量三角形表单位:万元

签约年

进展年0

进展年1

进展年2

进展年3

进展年4

进展年5

进展年6

进展年7

进展年8

终极

199552567934425041515051

1996474855465337424954

19974347494546524748

199846463546485354

1999505328394650

20004140665647

200134328550

2002525360

20034245

200460

其中,签约年表示抵押贷款生效的日历年,进展年表示签约生效后的各年,终极表示贷款到期所在的日历年。

将以上各年的损失加总得到如下的累计损失流量三角形表(见表4)。

表4 理性违约贷款累计损失流量三角形表单位:万元

签约年

进展年0

进展年1

进展年2

进展年3

进展年4

进展年5

进展年6

进展年7

进展年8

终极

199552108187221263313354405455506

19964795150196249286328377431

19974390139184230282329377

19984692127173221274328

199950103131170216266

20004181147203250

20013466151201

200252105165

20034287

200460

根据上面的数据用同一签约年各进展年的累计损失额除以前一年的累计损失额可以得到年进展因子(见表5)。

表5 理性违约历年进展因子计算表

签约年

进展年0-1

进展年1-2

进展年2-3

进展年3-4

进展年4-5

进展年5-6

进展年6-7

进展年7-8

进展年8-终极

19952.07691.73151.18181.191.1901

1.1311.14411.12351.1121

19962.02131.57891.30671.27041.1486

1.14691.14941.1432

19972.0931.54441.32371.251.2261

1.16671.1459

199821.38041.36221.27751.23981.1971

19992.061.27181.29771.27061.2315

20001.97561.81481.3811.2315

20011.94122.28791.3311

20022.01921.5714

20032.0714

平均值2.02871.64771.3121.23151.2072

1.19711.14651.13331.1121

選定值2.031.651.311.231.211.21.15

1.131.1

根据各年的发展因子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取一位小数。根据上面的选定值和已知的累计损失,可以预测以后各签约年的累计损失(见表6)。

表6 理性违约各签约年的累计损失预测表单位:万元

签约年

进展年0

进展年1

进展年2

进展年3

进展年4

进展年5

进展年6

进展年7

进展年8

终极

199552108187221263313354405455506

19964795150196249286328377431478

19974390139184230282329377426473

19984692127173221274328377426473

199950103131170216266319367415460

20004181147203250303363417472524

20013466151201247299359413466518

200252105165216266322386444502557

20034287144188231280336386436484

200460122201263324392470541611678

根据各签约年的终极累计损失及公式(3),可以得到各年的理性违约损失率(见表7)

表7 各年的理性违约损失率计算表

时间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贷款总额8000830078007900785080009560

786085009400

终极损失506478473473460524518557484

678

损失率0.06330.05760.06060.05990.05860.06550.05420.07090.05690.0721

根据上表的计算结果,其大致在一个值附近,因此取μ为上面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得μ=0.0619571,假定投资于美国国库券,根据10年期美国国库券的收益率为4.2%。

代入公式(5)得贷款价格为R= 0.0467,如果成本率为0.3657%[8],则贷款价格为0.0470。

四、结论

一般来说,信用级别确定后,商业银行就开始思考自己可能的收益,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收益扣除可能承担的风险损失和相关成本后剩下的收益应至少与投资于无风险国库券的回报相同,根据这些,可以最终确定贷款的价格,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得到的价格在规定的基准利率下与借款人进行协商。最终确保自己的最大效用。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定价模型的研究 篇4

1缺乏不良贷款定价体系的危害

目前,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不良贷款定价办法, 使我国不良贷款处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具体如下:

1.1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不良贷款定价办法、标准, 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时, 只能依照本机构的一些内部规章制度, 结合实际情况, 确定不良贷款处置价格, 这样, 就会出现不同的机构处置同一企业不良贷款时价格不一的问题。

1.2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不良贷款定价体系, 在不良贷款实施以物抵债、资产处置时, 尽管形式上可以通过中介机构的合法评估确定不良贷款价格, 但这种估价结果往往掺杂了诸多的主观因素, 甚至可能低估资产价值。

1.3在企业发生分立、兼并等改制行为时, 由于缺乏不良贷款定价体系, 无法确定不良贷款的现值, 只能要求企业以不良贷款的帐面值按承接资产的比例承接相应贷款, 但这种价格实际上是背离了市场规律, 企业无力接受, 致使许多企业的改制搁浅或形成逃废债。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良贷款仅能通过账面值予以体现, 其市场现值难以有效传递给投资者。因此, 当前急需对不良贷款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定价体系, 以加速不良贷款处置步伐。

2不良贷款定价的一个简单模型

不良贷款定价主要是指在科学评估企业资产价值的基础上, 通过对企业的现有资产状况、持续经营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 并兼顾保证单位和其他债务责任关联方的偿债能力, 从而客观、公正地确定不良贷款的公允价值的测算方法。由于不良贷款的处置涉及银行、企业及企业职工等各方利益, 各方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维护各自的局部利益, 这使得不良贷款的处置纷繁复杂, 因此, 不良贷款的定价不仅要反映不良贷款具有的特性, 更要与不良贷款的存在环境相结合, 进行统筹考虑。

实际工作中, 根据不同债务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有假设清算法、收益偿债法和信用评价法等三种方法对企业不良贷款进行测算。但由于信用评价法根据信用等级状况和贷款形态计算被评估债权的风险度, 在此基础上计算被评估债权的折扣率和可收回金额, 外部环境和企业经营情况具有易变性, 通过信用评价法测算出来的不良贷款价值比较模糊、笼统, 难以作为不良贷款处置时的参考依据。而收益偿债法是依据企业近几年来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考虑行业、产品、市场、企业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对企业未来一定年限内的经营收益和生产经营成本进行合理预测分析, 考察企业以未来收益的一定比例偿还被评估债权的能力, 这种方法实质上可以转换成通过将企业在未来阶段发生的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再加总的方法形成企业资产的价值。故可通过将收益现值法与假设清算法进行整合, 得出不良贷款定价模型。

2.1企业资产现值测算

企业的资产现值测算本质上是根据企业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收入进行折现。根据目前情况, 我们认为, 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可以采取如下不同的测算方法得到企业资产现值A:

2.1.1银行信用等级BBB级 (含) 以上企业可以用现金流量法将企业在未来阶段发生的现金收入折算成现值再加总的方法形成企业资产总的价值。

2.1.2银行信用等级BB级 (含) 以下企业可以用资产市值法将企业目前各项资产的评估值加总形成企业总资产值。

2.2不良贷款定价模型

由于不良贷款主要取决于在现在或未来实现这项债权时金融机构能够取得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等资产的价值, 即取决于如下两种情况: (1) 当前借款人是否有用以偿还贷款的资产、担保人代为偿还贷款的能力、贷款抵押物价值以及必须扣除变现或过户的费用; (2) 未来借款人或担保人的资产质量和资产负债状况是否能够改善, 贷款抵押物增值或贬值趋势, 以及其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又因为企业的分立、出售、兼并等改制行为和企业破产本质上都是将企业的有效资产按照企业、投资方、债权人、职工等各方利益博弈结果和债务性质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因此, 依照《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 可以通过模拟破产清算的方式对企业不良贷款进行现值测算。由于企业的资产变现的分配顺序为:抵押债务、拖欠职工费用、企业拖欠税款、偿付一般债务。根据上述清偿顺序, 设V为不良贷款现值, A为企业资产总值, Am企业抵押资产评估值, F为拖欠职工费用, Fa为安置职工费用, T为企业拖欠税金, D为企业外部总负债, D1为企业占用本金融机构贷款本息, Am1为企业抵押给本金融机构资产的评估值, Va为追索保证单位受偿额, Vb为追索第三人抵押受偿额, Vc为企业关联方等其他受偿额, 得出如下不良贷款定价模型:

其中:α为企业资产变现后剔除各项税、费的变现系数;β为企业资产变现系数;γ为企业职工安置费系数。0≤α, β, γ≤1。

特别的, 如果企业的债务全部是一般债务, 且企业不拖欠职工费用和税金、不支付职工安置费用, 不考虑其他担保和其他受偿的情况下, 公式会简化为:

该企业的贷款本息受偿率为:αβD1 (A/D) /D1=αβ (A/D)

即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贷款受偿率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成反比, 与企业的资产变现率成正比。

2.3模型的实现

该模型基于EXCEL和VBA平台进行了实施,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 实现了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批量测算, 从而为商业银行打包处置不良贷款提供了参考依据, 并大大提高了不良贷款定价和处置效率。

3关于建立不良贷款定价体系建议

3.1建议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不良贷款定价体系, 通过对影响不良贷款的有关数据进行采集, 根据不良贷款定价体系, 得到不良贷款现价, 以此现价作为参考价格, 商业银行可在一定的参考价格幅度 (10%或20%) 内处置该不良贷款, 从而为商业银行自主处置不良贷款提供参考依据。

3.2鼓励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风险基金合作, 通过运用企业整合、企业分拆等方式提高不良贷款受偿率, 并对高于参考价格部分给予适当的奖励。

3.3组织有关人员, 通过运用金融工程等最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 对不良贷款定价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不断充实、完善不良贷款定价体系, 使之更趋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刘军平.关于四种不良贷款定价模型的比较分析[J].西安社会科学, 2009 (4) :100-101.

[2]王东浩, 张秋生, 杨晓光.基于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的模型定价框架[J].生产力研究, 2010, (12) :265-266.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初探 篇5

【摘 要】 通过对我国现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具?w业务特点,提出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应综合运用基准利率加点定价和成本加成定价两种模型。通过对陕西省商洛市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信用社实践经验的总结,验证了综合定价模型的实用价值和可推广性,同时也指出了这种综合定价模型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当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贷款利率; 定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5-0112-03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在信贷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对浮动贷款利率的定价基本上都是按基准利率上浮,方法相对单一。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中的垄断地位受到较大冲击,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逐步进入农村信贷市场,行业竞争压力开始凸显[1]。现行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变目前传统的贷款利率定价思维,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尽快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灵活主动的定价模式。

一、我国现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一般模型

目前,我国多数金融机构一般采用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成本加成定价和客户盈利分析定价等三种基本贷款利率定价模型[2]。

(一)成本加成定价模型

成本加成定价模型是指贷款的价格必须能够补偿银行筹集资金的成本、相关的管理费用和贷款风险,从而确保银行获取一定的利润。这是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理论,用公式表示为:

贷款利率(%)=贷款资金成本+管理费用+风险补偿费+预期收益(1)

该模型中每部分均可以用占贷款总额的百分比表示,根据农村信用社自身的成本、费用以及承担的风险等方面确定利率水平。这种模型是从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角度出发,并未考虑客户的需求、同业竞争、当前资金市场上的一般利率水平,且难以精确核算各项成本。

(二)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型

基准利率加点模型首先选定某种基准利率为“基价”,然后在“基价”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程度和不同的客户种类加上不同利差的定价模式。它是以价格为导向的定价模型,用公式表示为: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补偿利率(2)

该模型客观上要求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考虑不同贷款的违约成本,以一般市场价格水平为出发点来寻找最优贷款价格。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但因其在定价中未考虑实力强、对贷款有长期稳定需求的优质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从而对该类客户缺乏吸引力。

(三)客户盈利分析模型

客户盈利分析模型是通过全面分析客户与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往来关系中对银行的贡献度来寻找最优贷款价格的定价模式。这是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定价模型,其定价需满足以下公式:

贷款额×利率×期限+其他服务收入-营业税及附加≥总成本+目标利润(3)

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的定价模式考虑是银行的目标利润、来自客户的总收入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三个要素,是一种差别化定价方式,但同时对银行的成本核算提出更高要求,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难度。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型的再构建

(一)贷款定价利率模型的确定基础

农村信用社对贷款利率定价的传统方法是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进行规定范围内的上下浮动,即:贷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1+浮动幅度)。

虽然这种定价方法是实行差别化管理,但是没有科学具体的定价浮动标准,定价方法较为单一,考虑因素较少,特别是未综合考虑当地经济运行状况及自身成本、风险、效益和市场战略等因素。而运用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成本加成定价和客户盈利分析定价这三种定价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均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要求,只有将各种定价模式综合分析,取长补短,才能找到适合农村信用社的定价方法[3]。

农村信用社在大部分地区农村金融贷款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其客户群体中农户占比较大,农户贷款规模小,贷款成本相对较高,贷款利率定价必须考虑成本、利润等因素。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受地域、客户种类等影响,贷款风险往往比中小企业大,贷款利率定价时应该对“风险溢价”做出明确的界定。

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综合运用基准利率加点定价和成本加成定价两种模型,通过分析,将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利率,即贷款的基本价格,包括贷款的资金成本、管理费用率、税负成本率和目标利润率四个方面;二是风险补偿价格,该价格的确定可以借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享尼授信评估理论中的“5P原则①”,并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具体情况,选择客户信用等级、贷款资金用途、担保方式、存贷比、单笔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六个因素进行风险综合加权,从而确定贷款的风险溢价。

(二)贷款利率定价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

1.基本公式

贷款利率=基本利率+风险补偿利率(4)

2.基本利率的确定

基本利率=资金成本率+管理费用率+税负成本率+目标利润率(5)

为了方便估算,基本利率的确定以一年期为标准。其中:资金成本率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估算;费用率=(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支出+营业外支出)/贷款平均余额;税负成本率=营业税金及附加/贷款平均余额;目标利润率=预计全年盈利额/贷款平均余额。

3.风险补偿价格的确定

风险补偿价格是在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根据经过风险调整的因素浮动点数来确定,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具体情况,可以将影响浮动点数的因素归纳如表1所示。(1)客户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BB四个等级,所占权重为25%;(2)贷款资金用途分为生产、经营、还债和投资四种,所占权重为10%;(3)担保方式分为四种:质押、抵押、保证、信用,所占权重为20%;(4)企业的存贷比例,即企业在开户信用社的存款与贷款之比,该比例主要衡量企业对农村信用社的综合贡献度,所占权重为15%;(5)单笔贷款额度衡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单笔贷款额度越高,管理成本越低,浮动利率相对越低,该指标所占权重为15%;(6)贷款期限分1年以下、1―3年、3―5年和五年以上四个阶段,所占权重为15%。

影响浮动点数的各因素总权重和每个因素的总浮动系数均为1,由农村信用社信?J人员结合日常经验数据以及对风险的判断,确定出各因素的权重和系数占比。利率浮动点数根据企业贷款各因素的类别,确定相对应的浮动系数和权重加权计算得出。具体计算公式为:

利率浮动点数=∑(浮动系数x权重)x100%(6)

风险补偿价格=贷款基准利率×利率浮动点数(7)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案例

(一)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为进一步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本案例选取陕西省商洛市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农村信用联社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采集该联社2014年每季度末的各项贷款余额和该季度费用支出情况相关数据,并取其平均值,以估算该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利率水平。相关数据见表2。

为计算风险补偿价格,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农村信用社业务拓展部经理和信贷工作人员进行广泛的调查访谈。先根据他们对风险的判断完成问卷,再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和系数占比。判断风险越大,其相关系数则越大;判断风险越小,则相关系数越小。相关系数估算值详见表3。

(二)贷款利率价格确定

1.基本利率的确定

根据前述公式5和表2相关数据可计算其各项指标,贷款资金成本率根据2014年一年期基准利率估算,为3.0%;贷款资金成本率为3.0%;费用率为0.72%;税负成本率为0.02%;据调查,该联社2014年目标利润为8 674万元,目标利润率为2.9%。由以上数据可得基本利率为6.64%。

2.风险补偿价格的确定

根据前述公式6和表3中相关系数和权重值,计算出Ri(μi j)min和Ri(μi j)max分别为0.11和0.4,即利率浮动点数的浮动区间为[0.1125,0.3975],由此根据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各期限贷款基准利率(见表4),确定风险补偿价格浮动区间为[0.675,2.604]。

3.实例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针对不同贷款客户,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的区别,选取该农村信用社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贷款客户实例,利用本模型依次计算贷款利率,并将其与该农村信用社的实际贷款发放利率相比较。

实例1:贷款企业a,信用等级为A,从事金属构件制造,贷款950万元用于经营(流动资金),期限为3年,担保方式为土地使用权抵押,在信用社无存款,实际贷款利率为10.53%。运用上述贷款利率定价模型计算出其贷款利率为8.46%。

实例2:贷款企业b,信用等级为AAA,从事酒店经营,贷款1 000万元用于经营,期限为3年,以商铺抵押担保,在信用社入股存贷比为25%,实际贷款利率为8.19%。运用上述贷款利率定价模型计算出其贷款利率为8.11%。

实例3:贷款客户c,信用等级BBB,从事零售业,贷款5万元用于经营,期限为1年,担保方式为信用贷款,在信用社无存款,实际贷款利率为9.6%。运用上述贷款利率定价模型计算出其贷款利率为8.55%。

实例4:贷款企业d,信用等级BBB,从事广告业,贷款500万元用于经营,期限为1年,以保证的方式担保,在信用社存贷比为12%,实际贷款利率为10.8%。运用本文上述贷款利率定价模型计算出其贷款利率为8.58%。

通过对以上四个实例中实际贷款利率和模型定价利率的比较(见表5),可以看出,由贷款利率定价模型计算的利率与农村信用社实际贷款利率基本相近,但总体来说,农村信用社实际贷款利率还是普遍偏高。通过比较还发现,对于借款期限相同而信用等级、贷款额度、担保方式、存贷比均不同的贷款,定价模型所计算的贷款利率也不一样,这反映出差异化定价模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也反映了贷款企业的风险溢价水平。

四、结论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为适应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农村信用社迫切需要从传统的利率定价模式中摆脱出来,构建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模型。

(一)模型的设定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所设模型全面考虑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重要因素,包括资金成本,税负水平、目标利润及风险补偿等,能充分体现不同贷款对象、不同贷款额度等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合理性;该模型在数据的获取、计算上都相对较容易,根据农村信用社的财务数据和目标利润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判断,能够较方便地估算基本利率水平和风险补偿系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考虑到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以及模型的可操作性,该模型的构建有一些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一是基本利率的确定中资金成本率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估算,费用率、税负成本率的计算相对简单,经营成本选择范围较为局限,难以精确反映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经营成本;二是风险补偿价格的确定,由于各风险因素系数的设定主要依赖于历史数据和信贷人员对风险的经验判断而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三是影响农村信用社定价的因素选择空间很大,难以全面覆盖各个因素。如:产业政策因素,为有效加大农村信用社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国家不断扩大支农再贷款覆盖面,对符合支农政策的借款人给予一定优惠利率;地区差异因素,不同地区信用环境、区域风险存在差异。这些问题需要根据贷款业务实际情况在模型的实务操作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创新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探讨 篇6

关键词:贷款定价;定价模式;机制探讨

一、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的构建与实施

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要想兼顾效率与安全,且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就需要建立和完善运作有效的贷款定价体系,笔者认为这一贷款定价体系应该包括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信贷风险评估系統、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加快管理会计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引入RAROC贷款定价模式等环节。

(一)配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其职能是根据资金的边际成本率,在银行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进行定价决策时,可把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分离,贷款决策可集中分析贷款资产的质量,而资金管理部门则可决定资产的负债期限及搭配问题,可以进行资产、负债的对称性管理。

2.健全内部风险评估系统

正确评估信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补偿水平是贷款定价的重要环节,在西方银行的贷款管理中,贷款风险的量化和评估处于关键地位。近年来,国内银行都开发或引入了信贷风险评估系统。各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各有特点,强调的因素也不尽一致,反映出各银行在信贷风险分析方面不同的理解和经验。

(二)引入经济资本定价模型

银行的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因此又称为风险资本。在数额上是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和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之和。经济资本是当代银行业顺应国际监管要求,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和面临风险日趋复杂的现实下,注重内部资本管理,并超越资本监管要求而产生的全新管理理念,是一项通过对组织和个人利益关系调节来发挥有效作用力的技术性较强的机制,是加强商业银行内部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经济资本管理的建立是基于资本的两个重要特征:资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银行价值的环节;资本又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须强调对资本的回报,即对股东实现价值创造,并充分考虑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现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的统一。银行发放贷款获得的息差不是简单的存贷利差或利润,它只不过是作为银行给相关借款人发放贷款所承受的相应风险的一定量的补偿。因此,真实反映扣除和考虑预期风险和非预期风险后的贷款收益水平,即真正的信贷资产收益。

为此我们假设对某集团公司客户(大规模企业)甲发放批发贷款,人民币,100000万元,正常,1年期,人行基准利率为5.58%,制造业,BBB,厂房抵押,抵押金额100000万元,引入经济资本回报要求,假设平均资本回报率为10%、风险权重120%、经济资本系数为8%,计算该笔贷款的最低定价水平。

1.计算客户总成本

为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经济资本占用成本、资金成本、运营成本、贷款的违约成本。

(1)经济资本占用成本

银行发放贷款所占用的经济资本的底线成本。经济资本的计量是根据敞口的信用评级、抵质押担保条件、所在地区风险权重以及经济资本系数计算得出经济资本占用为9600万元(具体计算见下表):

根据占用的经济资本*平均资本回报要求得出经济资本成本为960万元,成本率为0.96%。具体公式为:9600*10%=960万元

(2)资金成本银行对客户提供贷款所需资金的成本。根据客户的贷款期限、贷款金额、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等测算资金的运营成本(按人民币一年期3.32% FTP价格计算)公式为:

FTP价格3.32% * 贷款金额100000=3320万元

(3)运营成本

客户各种账户的管理费用和操作费用,如提现、转账、账户维持费用、簿记以及营销人员的人工等成本。根据商业银行从事该项业务的人员状况进行费用分摊和资金状况计算出运营成本,银行目前运用的分摊方法为:

根据模型测算该笔贷款的运营成本率0.31%,由此计算得出运营成本为310万元

(4)贷款的违约成本

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和平均违约率来确定:

根据该客户的违约率计算出预期违约成本:

100000*0.85%=850万元

合计总成本为:

2.计算客户其他业务收益

主要包括: 客户存款的投资收入、结算手续费收入、贷款费用和其他服务费收入。

(1)客户将派生存款存入银行,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后,余额可用于贷款、投资等,从而产生一定的收益。此种收入即为“客户存款账户收入”。在我国,商业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是有利息收入的(我国税法规定这部分收入不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客户存款账户收入可按下列程序计算:

客户日平均存款*FTP一年期存款价格得出该客户存款的投资收入96万元

(2)结算手续费收入。银行为客户办理国内结算和国际结算所取得手续费收入。在计算结算手续费收入时,必须将应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税费从中扣除。测算收入78万元

(3)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时所收取的一部分补偿费用。如信用调查费、项目评估费、抵押物的维护费用、贷款回收费用、贷款档案费、法律文书费、信贷人员薪金等。预计20万元

(4)其他服务费收入。银行为客户提供其他服务如代发工资、代理买卖外汇、保管箱业务等所取得的收入。如果这些收入按规定需要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应从有关收入中扣除。预计6万元

根据该客户基本情况、结算量占比、银企关系等因素计算该客户年平均综合收益为200万元。

3.确定底线贷款报价

综合该客户的贷款成本减去综合收益除以贷款金额得出该客户贷款的底线报价:

贷款利率=(总成本-总收入)/贷款金额

(5440-200)/100000=5.24%

根据计算得出该企业贷款的底线报价为5.24%。

同时,如判定该笔贷款的非预期损失较高,则应配置较多的经济资本,以提高产品价格,促使该客户主动退出。我们可通过强化经济资本对贷款定价的作用,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程度。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

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完善的监管制度,否则,可能会由于贷款定价权力的下放,造成“道德风险”。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贷款利率的放开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因此,需要建立贷款定价程序的逐级授权管理制度,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动态调整、定期监控”的原则,以贷款定价模型作为各级授权划分和业务部门对外定价的主要依据,对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授予一定的浮动权限。

1.信贷产品定价的管理授权政策

需要建立贷款定价程序的逐级授权管理制度,对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根据差别化管理的原则,授予一定的浮动权限。建立分级授权定价管理体系,在上级行贷款利率定价授权范围内,按客户类型、信用评级、担保方式和贷款品种,将贷款利率定价权逐步下放至基层经营行,指导并授权经营行确定上下浮动不同的差别定价标准和权限。

2.各定价因素确定的部门分工

商业银行以资金融通为主要业务,其内部业务分工大致可划分为资金筹集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资金筹集部门应对各种资金来源的价格进行分析,确定准确的资金成本,从而确定合理的貸款价格,有效地引导商业银行资金的流量和流向。资金运用部门应在各自的定价授权范围内,以基准价格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定价,并制定所辖产品线的整体对外定价策略,定期评估所辖产品线客户的盈利回报状况,适时调整利率优惠资源分配范围。贷款定价机制体系的目标是建立产品管理部门、客户管理部门、资产负债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有机结合,具有足够的定价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能对业务及产品的定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内部管理机制,达到统一对外,协调定价,实现银行整体收益目标的目的。

3.各定价因素的客户群调整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应根据银行自身的风险偏好、产品战略、客户战略对公司客户、个人客户确定不同的定价模型。在公司客户中又要按客户营业额分成大公司客户及中小客户,对于大客户的大规模贷款使用“价格领导定价模型”,只考虑业务所带来的边际成本,确保报价具有市场竞争力。对于中小客户可使用风险定价法,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基础理论,确保客户综合收益提升;对于个人客户则使用“成本加成定价”方式,并根据银行风险偏好和客户关系两个维度对客户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渠道的产品。在协调、统一的定价机制和流程下,充分考虑各项业务特性,如客户群体差异、项目差异、行业差异和区域差异等,有的放矢地确定适合其产品特征的定价模式。

4.各定价因素的战略因素调整

各商业银行还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发展战略,针对重点发展区域、重点行业或业务竞争激烈的城市以及利率敏感性较高的客户予以利率调整。对于市场化产品定价采用基准价格加授权浮动的方式定价。其中,基准价格由定价模型确定,授权则根据具体产品的发展策略、同业竞争水平以及业务单元的自我约束能力等因素来决定,以体现发展策略、突出竞争导向。对于非市场化产品,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外部经营环境快速变化、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产品定价系统要有足够的灵活性、适应性,能对业务及产品的定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建立完善贷款定价体系对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增强抵御利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要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需要仔细权衡内、外各种因素,全面考虑主、客观各种条件。各商业银行应以贷款定价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修订已有的定价方法,逐步提高本行在贷款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贷款定价能够充分体现贷款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和经营费用,确保预期盈利目标得以实现。

贷款定价研究 篇7

一、商业银行自身的局限性

商业银行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指的是银行内部存在的对贷款进行科学合理定价的制约性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对贷款定价进行研究成了一个难题。

1、内部评级体系不完善

信用风险的度量是贷款定价问题的核心,这是任何商业银行都必须面对且无法逃避的内容。而要准确测量引用风险,必须首先对不同授信客户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国外很多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都是建立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的(如违约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也要求商业银行对贷款客户进行信用等级的评定。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落后,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对不同行业不同等级客户违约风险、期限风险等的测算和评估系统(毕明强,2008)。同时,加上社会中介评级机构也不发达,国内的企业评级还缺乏专业权威的专业评级机构来操作,企业信用评级一般由各商业银行自己进行,而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这就极大阻碍了对信用风险进行准确测量。

2、历史数据缺乏,相关数据积累不足

要准确测量信用风险,还必须有相关历史数据。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使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算并验证违约概论;对于使用高级法的银行,必须要有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损失率。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意识形成较晚,定价实践开展的时间不长,贷款定价所需要的数据和技术这一基础条件还相当缺乏(何勇,2008)。由于缺乏对历史数据的长期收集和分析,根本无法准确计算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从而无法精确计量信用风险。

3、成本管理依然落后

成本是构成贷款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进行贷款定价时必须考虑。精确测算贷款成本是进行科学贷款定价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成本加成定价模式还是客户盈利分析模式都对贷款成本的测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客户盈利分析模式,对成本的计算要求更高,要求按照作业成本来有效地衡量贷款成本,从而确定相应的贷款价格。但是,与此要求很不适应的是,目前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依然落后,仍然存在资金来源成本和资金运用成本脱钩的现象,而且,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缺少信息沟通,缺乏“分产品核算”、“分客户核算”、“分业务线核算”的详细成本管理方式。此外,商业银行的计算定价系统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精确地归集和分配成本,从而根本无法做到对数据的深加工,更加无法利用网络做到信息共享,进一步影响到了贷款定价的准确性。4、贷款定价人才缺乏

要想准确而又科学合理的进行贷款定价,离不开大量的定量计算和数学模型,也离不开现代风险管理知识和丰富的客户贡献度分析的经验,这就要求贷款定价工具的开发人员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毕明强,2008)。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业对金融理论、数学模型、计算程序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及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比较缺乏(魏国雄,2008),这就致使我国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面研究的人才缺失。人才的缺乏,才是问题的根本,要想对贷款进行科学合理定价也就无从谈起。

二、国内文献研究的不足

银行自身的局限性确实给贷款定价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必须看到,不仅仅是银行的原因,就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而言,也存在着缺陷。这也同样严重制约着我国贷款定价的研究。贷款定价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对其研究应该要服务于商业银行的实际运用,而不应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笔者认为,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定性描述较多,定量研究较少

吴许均(2007)通过整理和搜集国内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贷款定价的文献基本上都是从贷款定价的现实意义、利率市场化对贷款定价的影响、企业信贷能力评估、贷款定价的模式选择进行描述,大多数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定性分析,定量研究的少之又少。例如,陈燕玲(2002)对利率市场化后的贷款定价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定性说明,却没有进一步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这使得该文章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商业银行很难把其运用到贷款定价实践中去。国内很多研究基本相同,大多缺乏实证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数据去验证。缺乏了数据,也就不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进而缺乏实证分析。这使得对贷款定价的研究不能够更深入一个层次,该文章也就缺乏了一定的说服力。因这些数据来自于银行内部,直接牵涉到银行的商业秘密,而在一般情况下,银行是不会把这些数据对外公开的,于是相关数据获取困难。因此,贷款定价研究不得不停留在理论层面。

2、理论性强,操作可行性弱

国内关于贷款定价问题的研究文章比较多,但大多数集中在对国外常用贷款定价方法的介绍上面,要么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探讨阶段,可操作性不强(毕明强,2008)。例如,张海鹏(2008)介绍了CAPM模型、期权定价模型、Va R方法、RAROC方法等现代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在我国应用的前景。从理论上讲,文章具有一定意义。但从实践角度来讲,这些模型若要运用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实务中去,其操作可行性就相当之弱了。这主要是因为该文章只是介绍模型是什么,并没有具体说到应该要怎么做,而且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对于这些模型的应用仍然缺乏一定的条件。于是,该文章在实践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再如,金雪军、毛捷(2007)探讨了违约风险与贷款定价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基于期权方法和软预算约束的新模型。该模型的的理论性极强,但难以付诸实践。究其原因,该文章提出的模型仍处于纯理论的探讨阶段,并没有紧密地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联系起来,这使得该模型的操作可行性显得非常弱。

三、解决措施

(一)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1、完善内部评级系统,注意积累历史数据。

为了测量对信用风险,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信用评级系统,同时需要有相关的历史数据。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银行可以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的规定,对客户进行“优”、“良”、“中”、“差”、“违约”等五个信用等级的评定。商业银行应该按照风险分类进行数据的采集,同时借助于外部的数据来估算贷款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银行评级的历史数据必须加以保留,作为系统完善和检验的基础和依据。应对内部评级系统进行经常检查和更新,并进行标准化程序的后评价,以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正确性。对已开发的风险计量模型应进行返回检验,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和稳定性。银行需要逐步积累、整合、清洗风险计量所需基本历史数据,包括客户评级基础数据、评级历史级别迁移、违约数据及违约清偿记录等一系列数据;建立二维的贷款风险评级体系,以违约概率为核心的客户风险评级和以违约损失率为核心的债项风险评级。同时,建立贷款定价风险监测体系和贷款定价后评估机制。

2、加快管理成本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强化成本管理。

准确测算贷款价格,需要银行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成本核算系统。由于在贷款定价体系中,经营成本率和税负成本率都来自于管理会计系统。因此,当前要建立按产品、客户和业务经营单位经行成本核算以及业绩考核的管理会计制度,效法西方商业银行的做法,建立一个涵盖账户信息、客户关系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在内的管理会计系统,从而为贷款定价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同时,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根据资金的边际成本率,在银行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以便于商业银行对部门间的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并以此为基础对各类资金来源的价格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便于更好地确立贷款价格。

3、加强贷款定价人才队伍建设。

利率定价对利率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效益的好坏。因此,商业银行要不断地吸收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使其通过不断的学习能够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综合利率态势的判断,对本银行的贷款进行科学定价,在有效降低利率风险的同时,实现商业银行利润的最大化。

(二)对国内贷款定价研究的建议

国内对贷款定价的研究,考虑到的不仅是理论方面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有操作可行性。贷款定价的研究人员必须牢记研究的最终意义是方便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因此,不管是单方面的对贷款定价模式的定性描述,还是对定价模型的介绍,抑或是纯理论的推导,都是不可行的。贷款定价研究者应该要紧紧立足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去开发研究方便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实际操作的定价模型,以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毕明强,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何勇,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中的贷款定价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2008年3月

[3] 、魏国雄,信贷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贷款定价研究 篇8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市场取代货币当局成为利率定价主体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等各种市场因素,通过内部定价机制自主确定银行产品利率水平。贷款定价则是商业银行根据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赢利目标和资金供求关系等因素,综合确定贷款利率。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和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必然发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1存贷利差收益大幅减少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仍以利差收入为主。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将不再管制,商业银行自由竞争程度大大增强,传统定价模式必将受到巨大冲击。为抢占更多客户,银行间价格竞争会更加白热化,贷款利率自然无法维持目前较高的水平,存款利率则会逐渐抬高, 利率管制时期的高利差空间将不复存在,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必然下降,经营效益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1. 2主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将会逐渐改变先前根据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投放贷款的做法。商业银行可根据市场利率走势、市场竞争状况、自身资金充裕情况、贷款人信用状况以及其他风险情况,为各类贷款制定合理、有差别的价格,寻求收益最大化和赢得最广泛客户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增强自主经营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商业银行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经营管理的转变。

2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利率的长期管制和传统经营理念根深蒂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与利率市场化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仍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重视。

2. 1贷款定价考核机制不到位

受传统经营理念和定价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商业银行经营 “重规模、轻效益”现象普遍,偏重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和现有存贷高利差赚取更多利润,对贷款科学定价缺乏深入认识和理解。各级银行,尤其是基层经营行和客户经理,贷款风险定价意识淡薄,定价、议价能力偏低,习惯按照上级行授权底限定价,甚至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下,陷入盲目的低价竞争,为营销客户轻易让利,甚至越权定价,缺乏争取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积极性,导致贷款定价水平偏低。

2. 2贷款定价协作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定价管理前后台目标不一致。存在营销与定价、审批与管理脱节。另一方面,有章不循时有发生。现代商业银行审贷必审价机制基本建立,但部门间缺乏沟通,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农业银行2006年起正式实施风险定价管理,建立了审贷必审价制度;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部分行对该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贷款定价并未完全纳入贷款审查范围,甚至在总行层面也未完全做到 “审贷必审价”。

2. 3“变相定价” 现象普遍存在

贷款变相定价是指贷款的真实价格不是以 “利率” 单一形式表现出来,而是由综合收益率来体现。 “变相定价”最为突出的是普遍存在的 “息转费”现象。近年来, 商业银行普遍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业务转型新的增长点, 且在考核体系中权重较大。因此,在内部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和考核的压力下,经营行往往利用商业银行在不突破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下限的前提下,可自行确定贷款利率具体浮动幅度的政策,在上级行利率转授权范围内,以满足综合收益率来降低客户贷款利率,再以财务顾问费、信息咨询费等中间业务费用形式,收取降低利率浮动幅度部分的利息收入。即使银监会提出了 “七不准”的禁止性规定,但各商业银行 “变相定价”仍普遍存在,只是更加隐蔽。

2. 4利率浮动缺乏定量分析

目前,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建立了成本加成为基础、 考虑客户综合贡献和市场竞争因素的贷款定价测算模型。 但经营行的客户经理,在实际确定利率浮动幅度时仍大多凭主观判断和老经验,随意性较大,利率浮动幅度往往以5% 的倍数进行增减,模型测算结果往往只是作为参考, 重定性分析轻定量结果,利率浮动幅度不能真实反映贷款风险程度。

2. 5内部精细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引入管理会计、内部评级等精细化管理工具时间不长,在成本核算、 风险评估方面仍较为薄弱。一是对客户信用评级、贷款项目的风险分类起步较晚,缺乏数据积累; 二是成本核算也未能完全实现成本费用 “分客户、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的精确分摊; 三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系统尚不能提供权威性的内部价格; 四是经济资本管理计量和管理较简单和粗糙。这些问题导致定价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实差距太大,直接影响到定价结果的精确度和可操作性,导致模型的量化定价在实践应用中常流于形式。

2. 6复杂的市场竞争导致定价偏离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和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定价大多考虑宏观调控政策、信贷规模和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无法严格按照定价理论去操作,往往造成定价过低或者风险与收益失衡的后果。如在信贷规模扩张或利率下行时期,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考虑,不愿意向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却以优惠利率甚至一浮到底来争夺大型国有客户,有违收益最大化原则。 同时,一些小银行为抢占市场,甚至通过各种变通方法突破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下限。这些现象导致商业银行定价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定价持续偏离。

3贷款定价对策和建议

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赢利模式下的贷款定价带来了严峻挑战。各商业银行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贷款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转变贷款定价策略,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贷款定价管理制度,规范贷款定价行为,提高定价能力和贷款收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冲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3. 1建立有效的贷款定价考核机制

强化考核指标的约束和导向,加大辖内机构贷款定价绩效考核力度,将存贷款利差、贷款收息率、新发放实体贷款加权利率及利率浮动水平同业比较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赋予较高权重; 弱化由利息收入转化的投行收入和理财收入考核,引导各级行、各部门提高贷款利率定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强化贷款收息率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对贷款定价位次低、定价水平变动劣于同业的机构,相应扣减信贷计划,反之调增信贷计划; 对贷款收息率变动劣于同业的机构,按照为弥补其少收的利息收入需多投放的贷款额度,增加其经济资本成本。

3. 2健全科学的分级授权和差异化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导致贷款利率逐步放开,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如果贷款定价权力完全下放,可能会造成道德风险,对银行收入影响更大。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完善的监管制度,对各级行执行差别化管理,授予相应的浮动权限,提高下浮利率贷款审批层次。同时,考虑不同行业、区域、贷款品种及信用等级等风险状况差异,执行差别化贷款定价,保证贷款经营目标的有效实施。

3. 3建立完善精细化管理系统

一是建立和完善定价管理系统。实现定价测算、利率授权、利率审批和后评价等各个环节电子化管理,满足未来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和商业银行严守定价底线的管理要求。二是加快管理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完善内部评价等风险信息系统建设。三是建立科学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FTP) 系统,为贷款定价覆盖全部成本、风险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四是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信息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3. 4建立合理精确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FTP) 是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定价方式。合理确定内部转移价格是贷款定价的先决条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全行统一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体系,实现对机构、部门、产品、客户等多个维度全额、公允的计价核算,确定合理的资金转移价格,为贷款定价提供有力支持,有效引导内部资金的流量和流向。

摘要:2012年6~7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赢利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经营转型要求更加迫切。如何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强化存贷款定价管理,尤其是贷款定价管理,增强创利能力,提高净息差(NIM),是我国商业银行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造成的重大影响、目前贷款定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贷款定价的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贷款定价研究 篇9

一、基本情况

本文共选取工商银行、张掖农商行等6地市家金融机构。其中国有商业银行2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家。截至2016年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付息率平均值为1.86%,平均上浮0.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收息率的平均值为7.5%,平均上浮3个百分点,存贷款利差平均值为5.64%。

二、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呈四个变化

(一)国有商业银行对Shibor和LPR应用率逐渐提升

调查显示,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地市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中对Shibor和LPR的应用实现零的突破,并逐渐提高应用效率。截止2016年1月末,样本地市2家金融机构关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贷款基础利率(LPR)运用,实现利率自主定价。

(二)近5成银行业机构实现部分自主定价

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1月,样本地市6家受调查的金融机构中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部分存贷款自主定价,占比为50%。如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及张掖农商行在其总行或者省联社设定区间内自主确定利率价格,在浮动区间内可根据信用户等级确定利率定价。

(三)近8成金融机构上浮活期存款利率

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1月末,样本地市6家受调查的金融机构中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执行基准利率上浮活期存款利率,平均上浮0.105个百分点。如工商银行张掖分行及农业银行张掖分行挂牌利率为0.35%,但对其信用良好的资金大户,其存款超过100万元时活期存款利率调整为0.40%。

(四)金融机构存款定价呈现差异化

一是增加了存款成本。利率市场化使银行间对存款的竞争更多地反映在吸收存款的价格上。高吸揽储虽然能短时间增加存款,但是从长期受益来看,不见得会带来营业利润的增加。二是出现“存款搬家”现象。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相当于存款保险机制“由暗转明”,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存款流出像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并不断向大中型金融机构转移,目前甘州区无序的存款竞争已说明了这一点。三是风险管理难度加大。长期以来银行在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前提下,存款利率相对稳定,存款客户也相对固定。而利率市场化后,浮动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会导致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客户的稳定性发生了变化,这对流动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金融机构利率定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定价模式单一

当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模式一般采用基准利率+上浮幅度的发方法。没有科学、合理的区分,更没有明确、细分的定价机制和标准,不论是存款定价还是贷款定价,采用一刀切或者认为调整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理混乱,进而滋生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二)浮动利率被简单固定化

现行的贷款定价模式虽然采取了浮动利率,而实际上浮动利率已经被简单固定化,未能真正体现市场化特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一般根据每年初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盈利计划和财务计划确定存贷款利率定价浮动区间,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般浮动为基准利率的1.7倍执行,

(三)贷款定价缺乏技术、人才支撑

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目前的客观条件对定价机制建设存在一定程度制约。各机构普遍没有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而贷款定价是一项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业务,既要因专岗人员开展利率定价相关研究工作,更要有雄厚的数理分析、政策研习等业务知识支撑,显而易见,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这方面人才储备基本上为零。

(四)贷款定价缺乏翔实信息

虽然近几年在主要的乡镇设立了民间利率监测点,了解社会资金利率情况,但由于贷款利率定价要求收集贷款户大量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主要针对农户生产生活、小企业日常周转等,由于小微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基本上没有标准的、完备的会计披露,导致农信社发放贷款是较为盲目,加之贷款农户较多,机构人员较少,要得到完整可靠的信息存在很大的困难,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定价过程中以卖方市场为主,极少考虑买方承受能力。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意识、完善管理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务必将利率定价作为信贷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在利益驱使下,不能只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只有科学合理的定价,财政保证信贷资金合理、科学、稳健的使用,避免更多的潜在风险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

(二)基础着手、深入浅出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市场改革迫在眉睫,在供给侧改革下,农村金融机构必须着力于基础建设,尤其是人才库的建立和储备,只有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才能与现行的不断更新的金融市场相匹配,通过深入学习和钻研,逐步建立以人才为基础的定价团队,进而以一种合理的,完善的方式推广营运,并将此类创新结果向现有人员进行培训,让其认识只有科学、合理的定价才能保证安全的资金运行。

(三)建立科学定价机制

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模型设计 篇10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小额贷款利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应限制小额贷款利率和应如何制定小额贷款利率。Aidan Hollis和Authur Sweetman (1998) 通过对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六家成功小额贷款机构进行分析, 探讨小额贷款公司成功的原因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其中一项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小额贷款机构的存款和贷款利率的限制会阻碍小额贷款机构的经营规模, 利率的制定应具备弹性, 并与外部市场利率保持关联, 只有这样, 小额贷款机构才能取得成功。Brigit Helms和Xavier Reille (2004) 分析了限制小额贷款利率对客户造成的不利影响, 指出补贴型小额贷款效果较差的现状, 认为应通过竞争而不是实行利率限制的方式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国内学者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曹辛欣 (2007) 针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小额信贷高利率的经济学解释, 分析了高利率政策在我国的可行性, 得出了高利率是保证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结论。马志娟和谭笑飞 (2011) 研究了小额信贷利率边界问题, 指出应该采用成本加成法, 以服务总成本加合理利润确定小额贷款的利率上限, 并结合黑市利率和法规限制, 得出低收入劳动者可承受的小额贷款利率上限, 作为政府补贴、贷款等用途的参考标准。但是其研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成本构成与核算分析不足, 且只探讨了上限, 并未探讨具体贷款业务利率应如何定价。鲁爱民等 (2010) 借鉴了国外几种小额信贷盈亏平衡利率的测算方法, 结合我国小额信贷实际情况作出改进我国小额信贷盈亏平衡利率的测算方法。但这只是修正了盈亏平衡利率的测算方法, 而没有考虑正常贷款中的定价问题。

目前, 国内外针对小额贷款利率定价比较成熟的模型是Rivhard Rosenberg (2002) 提出的Rosenberg模型, 即:

R= (AE+LL+CF+K-II) / (1-LL)

式中:R表示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贷款有效年利率水平;AE表示行政成本率;LL表示贷款损失率;CF表示资金成本率;K表示预期收益率;II表示投资收益率。

二、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

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与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小额信贷机构在公司性质、政策支持到业务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利率制定所考虑的方法和因素必然也有所不同。不同于非盈利性质和政策背景的小额信贷, 小额贷款公司都是商业化经营, 提供的产品是商业化产品, 自负盈亏, 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是小额贷款公司首要考虑的问题。

2008年5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强调贷款利率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 下限为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给了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的主动权。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与银行贷款区别

1. 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大多数都以银行基准利率作为公司贷款利率的参考标准, 采用固定利率的贷款方法, 但存在以下弊端:首先, 以银行基准利率作为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的参考标准, 根据公司具体情况上下浮动确定实际贷款利率, 但是如何上下浮动却没有一个规范的方法, 大多根据市场而定, 虽然满足供需的定律, 但是因为没有考虑公司经营情况, 非常容易出现经营亏损。其次, 银行基准利率考虑的因素是银行经营和管理成本以及加收的预期收益, 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在各个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 经营管理成本以及预期的收益都不具有共性, 以银行的基准利率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基准参考利率完全不具有可借鉴性。再次, 银行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机构, 利率又关系着国计民生, 利率的定价并不只是由银行从一个企业盈亏的角度去确定, 很多时候还要作为政府调控的手段, 而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其贷款利率的定价更多的是从公司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考虑, 以银行基准利率作为参考利率, 与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的出发点难以保持一致。最后, 目前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都采用固定利率的方法, 这样做当然简便、易操作, 却不能区分风险大小, 不利于激励优质客户。

2. 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方法的选择。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模型分为三类, 即成本导向型、价格领导型、客户导向型。

成本导向定价模型要求贷款机构必须清楚每一项成本, 以便针对任何不同类型的贷款都能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这对成本管理系统要求非常高。

价格领导定价模型更有利于价格跟随者, 价格跟随者因为资金、人力等的限制不能准确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定价, 但根据价格领导定价模型可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确定自身定价的范围, 提高效率。

客户导向定价模型是成本导向定价模型的改进, 适用于多重业务的贷款, 目的是达到整体收入最大化, 对于目前只进行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而言, 客户导向定价模型与成本导向定价模型完全相同。由于贷款方式、风险控制手段等的不同, 商业银行的成本导向定价模型显然也并不完全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

3. 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模型构建。

(1) 银行成本导向型利率定价模型如下:

I=CI+Co+Rt+Ro

式中:Rt=PD×LGD;CI表示资金成本;Co表示营业成本, 指在贷款过程中进行信用调查、分析、评估、管理以及对贷款所需的各种材料、文件进行整理、归档、保管等所花费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费用;Rt表示对贷款违约风险要求的补偿, 包括管理费用或可能产生的损失的补偿费用, 一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产生的风险费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贷款的种类、用途、期限、贷款保障、借款人信用、财务状况、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等;Ro表示资本预期收益;PD表示贷款违约率;LGD表示贷款违约损失率。

关于违约率的测算, 主要是利用模型。其适用范围被限定在了上市公司。还可以利用评级结果与信用等级转换矩阵来测算违约率, 首先需进行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是贷款定价的基础, 而信用评级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判断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需要分析借款人的行业特征, 判断风险;需要判断借款人财务信息的质量及其管理水平, 通过书面和主观的标准进行初评和复核, 从而确定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 消耗人力、物力、财力, 我国商业银行至今也未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在内部评级体系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五级分类法, 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假设贷款由前两类转为后三类即视为违约, 以此统计不同行业组、不同信用等级客户的违约率。利用评级结果和信用等级转换矩阵测算违约率, 首先评级者跟踪以往的评级结果, 统计违约情况, 比较违约数量与该级别的总数量或金额, 得出该信用级别的违约概率, 建立违约概率数据库, 然后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级, 最后通过搜索数据库即可知道借款人对应的违约率。目前银行违约损失率的计算参照的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初级法中确定的按担保分类的违约损失率最低标准值。

(2) 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模型。首先, 因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在传统的信用评级机制里信用等级都不高, 那么在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中是否考虑信用等级而区别定价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次, 在计算违约率的时候, 无论是限定在上市公司的模型测算还是需要大量历史数据的信用等级转移矩阵测算,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都有很大的限制。最后, 违约损失率的计算非常复杂, 对于存在大量信用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同样不适用。

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客户群体在各种硬性指标的还款能力上都远远比不上商业银行, 按照传统的贷款违约风险补偿率的计算方法在小额贷款公司行不通。本文提出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违约风险补偿率的计算应做“减法”, 而不是做“加法”, 且对贷款利率应采用固定加浮动的方式。做“减法”的意思是说小额贷款公司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识别优质客户, 而不是识别不良客户上面, 固定利率是对大部分一般借款人采用统一的标准利率, 对部分优质客户采用浮动的优惠利率。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模型如下:

I=CI+Co+Rt+Ro

式中:Rt=Rn×f;Rn=PD×LGD;CI表示资金成本;Co表示营业成本;Rt表示对贷款违约风险要求的补偿;Ro表示资本预期收益;PD表示贷款违约率;LGD表示贷款违约损失率;Rn表示标准贷款违约风险补偿;f表示针对优质客户的浮动利率。

具体操作如下:①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好成本核算, 计算出资金成本、营业成本、资本的预期收益, 这些在业务单一、成本核算基本健全的小额贷款公司都能做到。②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定价重点在于贷款违约风险补偿率的计算, 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最大的区别在于贷款的可获得性和及时性, 且小额贷款公司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小额贷款公司对客户信用和风险的评估也不可能做到十分详细, 所以可以在最初就对所有的客户都设定统一的违约风险补偿率标准, 然后针对不同优质客户的还款能力相应的降低违约风险补偿率, 而对于普通借款人可以采用统一的违约风险补偿率, 这样既可以降低公司的评估成本, 又可以激励优质客户。③采用贷款违约风险补偿率“减法”存在两个关键因素, 违约风险补偿率标准和如何降低违约风险补偿率。

问题一:如何确定违约风险补偿率标准。因为小额贷款公司已经从扶贫式的小额信贷发展到了商业化经营的公司企业, 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对象已经发展到中低收入人群中具有还款能力的“优良客户”, 所以贷款的前提首先是借款人具有还款意愿, 只是缺乏启动资金或暂时的资金短缺导致还款不及时,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根据实际贷款经验统计公司贷款 (包括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 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 计算结果作为违约风险补偿率的统一标准, 而不区分客户的信用等级, 同时标准应根据累积历史数据不断更新。

问题二:如何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降低违约风险补偿率。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降低违约风险补偿率是违约风险补偿率“减法”的核心, 能激励借款人, 鼓励借款人持续贷款, 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公司和借款人的双赢。降低违约风险补偿率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是否有抵押物品, 抵押物品的价值及变现价值;是否存在担保, 担保的比例及担保人信誉;是否在本公司有过贷款记录且准时还款, 贷款次数越多, 还款越准时则利率越低, 以此来留住优质客户。降低的幅度应根据小额贷款公司具体的经营策略和优惠政策来确定, 降低幅度的范围也需要作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三、小结

本文通过借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模型, 结合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情况, 提出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定价应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模式, 而不是现在通行的价格领导定价模式, 并认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应落实在识别优质客户而非劣质客户上, 且根据做“减法”的新思路, 提出小额贷款公司在利率定价时应针对一般客户制定“标准贷款利率”, 根据优质客户的特殊情况制定“优惠利率”, 以此来达到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客户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idan Hollis, Arthur Sweetman.Microcredit in Prefamine Ireland.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1998;10

[2].Brigit Helms, Xavier Reille.Interest Rate Ceilings and Microfinance:The Story So far.Occasional Paper NO.9, 2004;9

[3].曹辛欣.小额信贷的利率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5

[4].马志娟, 谭笑飞.小额信贷利率边界问题探究.金融纵横, 2011;7

贷款定价研究 篇11

关键词:大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式

一、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必要性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也逐渐加大开放力度,同时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内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传统的大型商业银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得不通过变革来开拓新的市场。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不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大型商业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客户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但是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过分向大城市、大企业、上市公司集中贷款,如果大型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可以使其收益向更高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当前大型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型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不仅可以解决大型商业银行面临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主要模式分析

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贷款定价模式有:成本加成模式、价格领导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和风险资本定价模式。

(一)成本加成模式

成本加成模式是以借入资金的成本加上一定利差来决定贷款利率的。该模式的计算模型为:

贷款利率=贷款成本率+利率加成,

其中,贷款成本率=资金成本率+非资金性经营成本率+贷款风险溢价率,

利率加成=目标利润率

该模型计算相对简单,可直观地表现银行贷款价格的结构,考虑了银行成本和利润,有利于商业银行补偿成本,实现既定利润目标。但是该模式是“成本导向型”,忽略了同业竞争,容易导致贷款市场份额的萎缩,也忽略了银行与客户间的其他业务往来和业务的全方位拓展,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同时计算单笔贷款费用和风险补偿费用对商业银行的成本计算系统要求较高。

该模型属于“内向型”的定价模式,一般适用于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和贷款卖方市场,不适于当前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环境。对于贷款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较差,应用成本加成模式对其进行成本核算较为困难。因而,该模式不适宜于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

(二)价格领导模式

现在国际上商业银行广泛采用价格领导模式。该模式选择某种基准利率为“基价”,为具有不同信用等级或风险程度的顾客确定不同水平的利差,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点数

或 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乘数

特殊情况下,可为该贷款利率设立上限和下限,即“戴帽”和“底价”。还有一些贷款利率是“项圈”贷款利率,这些贷款利率既有上限“戴帽”的规定,又有下限“底价”的限制。

该模式为“市场导向型”,以一般利率水平为基点,考虑贷款的风险程度来确定贷款价格,既反映了银行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平均水平,又反映了市场竞争状况。同时该模型框架比较清晰,技术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但该模型由于对资金成本重视不够,有时可能导致占有市场而失去利润,不利于银行价值的实现。

该模式属于“外向型”定价模式,一般适用于贷款买方市场,有利于银行抢占市场份额,对大型商业银行开发中小企业贷款市场比较适用。应用该模式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定价,关键在于基准利率的选择。我们可采用向信誉最好的大客户收取的优惠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再根据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情况,对不同贷款等级的中小企业制定不同的风险溢价率。由于对大客户的优惠利率包含了银行的成本和预期利润,从而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三)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模式

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模式认为银行在为每笔贷款定价时,应考虑客户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的总收益和总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从所有的客户整体关系中获得的银行的税前净收益率=(对某一客户提供贷款和其他服务的收入-对该客户提供贷款和服务的成本)/扣除客户存款的净可贷资金

该模式为“客户导向型”,它包括了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所有业务,综合考虑了银企的全面关系,能够在已知业务信息的情况下开发新的业务组合,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该模型可有效建立银企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进行帐户集中。但是应用该模型对其支持的平台要求较高,银行须要根据业务变动情况进行适时的价格调整,并拥有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成本核算体系、信息采集体系及信贷决策体系。

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其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高,采用该模式的操作成本相对较低,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提供较低的市场报价或是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实现更高的利润。

大型商业银行可先将该模式应用于信誉好、对银行至关重要的大型客户,当各体系发展相对成熟后,再将其推广至中小企业客户。

(四)风险资本定价模式

风险资本定价模式,即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是指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20世纪70年代末,纽约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首先推出RAROC,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经过不断完善而得到国际先进银行的广泛采用。

RAROC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R表示收入,OE表示经营成本,EL表示预期损失,CAR为经济资本,也叫风险资本,用来弥补非预期损失。

RAROC贷款定价法体现了收益与风险相对称的思想,全面考虑了贷款风险成本,符合《新巴塞尔协议》资本管理要求,因而也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惯例和规则接轨的要求。同时,该模式采用了量化指标,改变了过去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定价需求,选择不同的数据口径进行定价。另外,它还为银行业务部门的业绩考核提供了科学的考核指标,有利于加强银行的内部管理。

采用RAROC模式定价主要依赖于银行业务的历史数据,RAROC指标的计算需较准确地计算贷款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对商业银行财务和风险管理水平要求很高。

RAROC定价方法是近十年来西方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一种贷款定价方法,但在我国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可以应用,随着《新巴塞尔协议》中内部评级法和价值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RAROC定价法将成为未来贷款定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三、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的建议

美国著名财经记者迈耶曾在其著作《大银行家》中写道,今后,大银行除了向全社会提供支付清算体系之外,其主要客户将是中小企业。可见,积极地寻找和培育高品质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关系到银行竞争力变化和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程中,贷款定价是核心的环节。通过对以上模型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建议根据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业务关系采用不同的贷款定价方法:

1.对于与银行业务量小、尚未建立稳定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采用价格领导模式。以向信誉最好的大企业提供的优惠贷款利率为基础利率,根据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未来现金流等确定其风险溢价率,从而确定最终的贷款利率。利用该模式有利于开发中小企业市场,从而与中小企业建立密切稳定的银企关系。同时,在与中小企业的业务往来中,利用银行逐渐健全的资信评估体系搜集该企业全面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效地控制风险。

2.对于已与银行建立了稳定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采用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模式。该模式对于贷款“频率高”、“金额小”的中小企业进行综合分析,从银行与客户的全部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从而得到富有竞争力的贷款价格。随着中小企业与银行持久关系的建立,银行对其历史数据的搜集也就越全面,这样有利于银行利用已有信息进行评估,对其贷款进行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刘芬.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关系研究综述.经贸,2007(10).

[2]王慧青.新西兰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与风险控制.特区经济,2006(10).

[3]邹升平.RAROC技术对中国银行业的借鉴和启示.科技创业月刊,2007(10).

[4]毛仲玖.CPA模型在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中的应用.新金融,2003(11).

[5]马丁•迈耶.大银行家.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贷款定价研究 篇12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有效年利率

一、问题的提出

小额贷款公司是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 其对缓解农村资金短缺、支持农村金融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资金来源狭窄、自身风险控制、利率定价水平等。其中利率定价水平又是关系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对小额信贷的利率做了一些限制性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 贷款利率上限放开, 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 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但并未对其做出一个统一标准。实际中, 小额贷款公司则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管理者的经验自主制定利率。这将会给小额贷款公司未来的发展造成隐患, 甚至产生恶性竞争。

二、利率高低之争

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高低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以经济学家茅于轼为代表的国内经济学界认为“小额贷款就得高利率”。而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在于帮助弱势群体, 如果利率过高, 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起到相反的作用。

实践证明, 搞小额贷款公司就必须制定高利率, 这是全世界搞小额贷款总结出来的一项历史经验。政府每年都向农村发放很多支农低息贷款, 但受财政资源限制总是做不大, 而且很多都被农村中有钱有势的人贷走, 贫困农民受益不大。因此要帮助贫困农民, 就必须走出这个误区。国外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创立的专门为穷人服务的格莱珉银行的贷款利率在20%到35%之间, 而当地商业利率约为10%到13%。世界银行总结, 通常小额贷款的保本年利率为15%到20%。

小额贷款收取高利息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 操作成本不同。商业银行是坐台制, 需要存款、贷款的人, 都得到银行来办理。而小额贷款公司则要由信贷员挨家上门调查放款;商业银行贷款一般是一年还款一次, 而小额贷款公司为降低风险一周或一月收一次款。

第二, 资金成本不同。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储蓄, 储蓄利率才3%左右。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而小额贷款机构用的绝大部分是自有资金, 成本很高。而且“只贷不存”的规定也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 提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成本。

第三, 风险成本不同。银行绝大多数贷款都要求有抵押或是有第三方担保。而小额贷款完全是信用贷款。因此, 小额贷款机构要承担较商业银行更大的信用风险。

第四, 从借款人本身来说, 农户借款从事生产, 不必为自己支付工资, 所以资金的回报率非常高。而大企业借款生产则要为工人支付工资, 利润率相对较低。

将这些成本相加, 小额贷款的成本至少就应该比商业银行高20个百分点。实际上, 小额贷款的利率只比商业银行高10个百分点。从成本的角度来比, 小额贷款的利率收得比商业银行低了而不是高了。而且一般民间借贷 (如高利贷) 的年利息率高达25%-50%, 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比这样的高利贷还是低了很多。

三、利用Rosenberg模型计算小额贷款有效年利率

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应该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但究竟应该多高, 业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高级顾问Rivhard Rosenberg在2002年提出了Rosenberg模型, 用以计算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贷款有效年利率水平 (R) 。

R= (AE+LL+CF+K-II) / (1-LL)

其中:AE为行政成本率

LL为贷款损失率

CF资金成本率

K预期收益率

II投资收益率

AE为行政成本和平均贷款余额的比值, 行政成本包括员工的薪金和福利费, 办公所租金和水电费等办公费用。

LL为贷款损失额和平均贷款余额的比值。一般情况下, 贷款损失率超过5%, 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漏洞就相当大了。一般运作良好的机构贷款损失率都在1%-2% (Rosenberg, 2002) 。

C F为资金成本和贷款余额的比值。而对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来说, 应将所有捐赠和补贴按来自商业渠道处理, 在计算过程中可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进行计算, 因为在“只贷不存”的政策限制下, 小额贷款公司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就要更多依靠银行拆借资金。

K为预期利润和平均贷款额的比值。

II为投资收益与贷款收益的比值。由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紧张, 因此投资收益基本为零, 贷款利息几乎是收入的全部来源。

四、结论

利用Rosenberg模型计算小额贷款公司有效年利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尤其是针对中国国情, 更要对模型进行一些修改和假设, 但它毕竟给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定价问题指明了大方向。

尽管中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刚刚起步, 而且面临着许多问题, 但是只要管理者在贷款的运作模式、制度创新和制定合理利率方面狠下功夫, 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经营能力, 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将会最终朝着村镇银行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茅于轼.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2]、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现代经济探索.2004 (2)

[3]、王平.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设计与成效评价.中国农村金融网.2007.

上一篇:经济法下的财政改革下一篇:节能与结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