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控制

2024-10-19

尺度控制(精选10篇)

尺度控制 篇1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三个方面的定性评价尺度——档案形成充分和归档完整性 (基本尺度) 、档案资源的序化强度 (主要尺度) 和档案服务水平 (核心尺度) , 并提出了控制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质量,评价尺度,质量控制

高等学校作为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社会组织, 每年产生大量的档案。其来源比较分散、种类多、载体多样、运行环节复杂。根据高校档案资源的这种特征, 对其管理质量可以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定性评价尺度及控制途径。

一、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定性评价尺度

1. 评价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基本尺度———档案形成充分和归档完整性。

档案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对象, 高校档案资源是在校内各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形成档案实现。因此,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首先取决于如何有效控制档案形成质量———档案形成是否充分和归档文件的完整性, 以保证档案资源的信息、知识质量。前者主要体现在档案资源对学校各部门工作内容的覆盖面强度, 也是决定高校档案资源的内容质量———信息、知识资源强度的基本要素。后者主要指每份档案文件的必要信息结构是否完整或必要信息量是否充分。它直接影响档案文件的可使用性———档案文件的价值实现能力。因此, 评价高校档案管理质量首先要评价档案形成是否充分和归档文件的完整性。

2. 评价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主要尺度———档案资源的序化强度。

档案有序分布是实现高校档案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高校档案在学校各部门形成后, 在制度的控制下汇集到档案管理部门, 形成制度上相互关联, 信息上相互沟通, 服务上相互协调的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一有机整体内, 资源、信息和服务相互紧密联系和依赖。其中资源序化强度通过资源信息流质量, 直接制约高校档案资源的功能和作用。档案资源的序化强度主要指宏观上的档案汇集与分布秩序和微观上的档案著录编目与馆藏组织 (布置) 优化强度。前者主要取决于档案形成部门的责任行为, 如错送、错放档案甚至未送、丢失档案等现象容易发生在这一环节。后者则主要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素质。

3. 评价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核心尺度———档案服务水平。

(1) 档案服务与档案管理质量关系。档案服务与利用是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终极目标, 也是档案资源的价值实现过程。然而,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以研究与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社会, 信息和知识资源构成极为重要的社会生产力要素。其中以事实性、客观性、稀有性数据等为主要特征的高校档案资源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和社会的各种研究与创新发展具有特定的支持作用。因此,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从过去侧重“保管”和“被动消极利用”, 转向更多重视资源开发与主动服务, 对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评价也应该把“服务”水平放在核心地位。 (2) 高校档案资源的对内服务深层价值。首先, 高校档案资源对高校各部门的决策研究具有特定的参考支持作用。即通过提供高校发展历史和现状中直接涉及决策工作的重要事件、事实和数据等方面的档案资料, 有效支持决策研究, 提高决策质量, 增强决策效果。其次, 高校档案资源可以为高校教学研究和学术科研提供各种必要的客观性很强的事实和数据资料, 有效支持研究进程, 提高研究质量, 优化教学, 促进科研。另外, 高校档案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 有利于解决校内各种问题, 增强凝聚力, 促进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和谐发展。 (3) 高校档案资源的社会服务价值。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 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已成为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趋势。其中高校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更受重视。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高校科研档案可以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无论是社会科学研究还是自然科学和应用科技研究, 都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直接涉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 其成果可以有力支持各种地方经济研究与发展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因此, 高校科研与科技成果档案信息服务有助于社会了解高校科研的内容、领域和范畴等。并通过成果转化, 可以促进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其次, 高校人力资源档案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高校相对于地方人才集中, 而这些人才的知识和智力对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高校人力资源档案信息服务有助于促进高校与地方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合作, 可以促使高校优秀人才的知识、智力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效果。再次, 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部门承担重要工作。因此, 高校人才培养档案信息服务有助于社会发现人才, 优化配置与使用人才, 提高社会各行业部门的运行能力。另外, 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对外服务有助于丰富社会文化资源。高校档案工作不应过于局限于校园内部, 应拓展功能并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文化资源建设。如高校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 单独或与地方档案部门合作强化编研工作, 补充社会阅读资源。

二、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控制途径

1. 高校档案形成质量的控制途径。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控制首先要重视档案形成环节。即, 一是要健全学校档案制度, 建立有效的档案监督机制。尤其是在电子文件不断增多, 学校数字化管理不断深化, 档案形成环境趋于复杂化等形势下, 档案部门要及时修补和完善档案制度, 为档案产生充分、档案形成顺利和保障档案文件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要加强档案宣传与教育, 强化档案形成部门的归档管理人员的档案观念, 要坚决按档案制度办事, 其档案处理行为要自觉受制度的约束。同时, 在文件归档工作中要重视档案形成规律, 注意归档文件的内在信息联系与外在形式特征关系, 保障文件归档质量。三是要提高文件归档管理人员的事业心, 让归档管理人员不仅要认真搞好规定范围内的文件归档工作, 更要重视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对那些没有明确规定归档的文件的档案价值分辨与转档处理, 丰富高校档案资源。四是要搞好对档案形成部门的档案指导与监督工作, 有计划地对归档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 定期检查各部门的存档材料, 保障文件归档质量。如果发现问题, 必须要及时补救残缺, 防止档案遗漏, 严防高校档案形成环节的重大缺口, 努力使档案资源覆盖学校历史和建设的各个角落。

2. 高校档案资源序化过程的质量控制。

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 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素质。即高校各档案形成部门的兼职档案员要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 要坚决按制度处理好归档文件, 保管好产生的各种档案, 并按规定将包括纸质和电子载体档案以及实物档案等在内都要及时、准确、完整地交送指定的专门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形成部门因档案纪律松散而最容易发生各种档案行为漏洞, 是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最薄弱环节。因此, 必须要重视对档案形成部门的档案教育和档案行为指导工作。其次, 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档案馆 (室) 要坚决执行国家和学校各项档案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管理制度。同时, 档案人员要不断地学习现代档案管理知识, 熟练档案管理技能。特别要重视档案载体电子化和档案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提高档案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另外, 要优化校园档案运行系统的技术支撑条件。其中包括优化档案馆 (室) 内部管理系统以及依托校园网络建立各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良好的信息互动体系, 优化基于网络的高校档案运行系统, 保障和畅通高校档案资源的有序信息流。

3. 提高高校档案服务水平的主要途径。

高校档案服务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如制度因素、档案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模式选择等。其中制度因素主要制约高校档案资源的开放度和服务范畴以及对档案人员的服务行为的约束力强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则直接影响档案资源开发与服务创新的决策及档案信息服务行为质量。服务模式设计主要影响档案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因此, 提高高校档案服务水平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重视提供档案资料的时间因素, 即根据用户需求最佳时间内传递资料。二是要重视提供档案资料的信息量因素, 即提供档案资料所含信息、知识内容要充分, 能够有效解决用户问题。三是要重视提供档案资料的形式, 即提供档案形式要符合用户的实际条件。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导思想, 解决档案服务的及时、充分和方便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 要强化决策与制度建设, 建立档案服务的良好的组织环境。要分析和研究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特征与档案服务条件, 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同时, 还要建立必要的相关制度, 完善档案服务的运行结构, 强化制度对服务行为的约束力, 定期进行评价、鉴定以及修订或划分安全保密性文件和可公开文件范畴的工作等。其次, 要搞好人才建设, 优化档案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服务素质。其中包括知识培训与技能提高、事业心与责任心培养、行为约束与道德教育等。另外, 要强化档案服务信息化建设。要优化高校档案门户网的用户服务模式, 认真研究和创新用户易发现、易操作、易获取所需信息、知识的网上档案服务模式。如电子邮件、QQ、BBS等多个信息互动工具设置, 提供多功能档案信息检索入口, 构建用户档案资源利用FAQ和档案咨询问题与解答资源库等。

参考文献

[1]许庆兰.拓展高校档案馆功能的模式与措施[J].档案学研究, 2009 (3) .

[2]罗宝勇.美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 2010 (5) .

“心的尺度比身体的尺度更可怕” 篇2

@:你觉得张丰毅他们麦子割得怎么样?

王全安:把式教了他们一段时间,但那个挺见功夫,是个寸劲,不是蛮力就能割麦的。所以老段(段奕宏)割麦的时候镰刀直接从手上割了过去,刀口特别深,但他都没有意识到。陕西的把式还是最好的,带到内蒙古海拉尔的十几个麦客跟当地的麦客比,果然具有秦军的骁勇。你说开拍,哗一片麦子(割掉),你不喊停就没得拍了。当年秦军打仗拿着刀割敌军的头挂在自己身上,我看这阵势完全能想象——所以你还能通过割麦这件事看到当年秦军的范儿。

@:段奕宏吃面那一段,是不能重拍的吧?

王全安:没有,吃了七八碗,不在话下!演员就是这么个事,陕西拉面都做得非常好,老段也喜欢吃。那是陕西饮食上的特点,女的也一样,看起来很小,腰也细,那么一大碗东西吃下去你都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

@:怎么看张雨琦在其中的表演?

王全安:张雨琦的表演貌似要用很多技巧才能完成,但就是因为她的单纯,反而呈现出来很多变化。我也希望她能保持这种单纯,她携带的这种东西比演戏更可贵。张雨琦在演戏上能走得更远,我以她老公的身份,绝对不可能笨到说成天教她怎么弄。(记者:所以有时候挺难把握?)不难把握,只要你放得开放下你自己,就很好相处。

@:导演会额外给你补课吗?

张雨琦:导演找我就是演田小娥,因为没有别的女性角色了。

@:这个角色跟你以前的角色差别很大吧?

张雨琦:对。气质上倒没有多大不一样,反正我扮演的角色都是美,每个导演找我来都说这个角色是一个很美的女人啊,我说好好好,然后呢?但田小娥的美跟以前的角色的美不太一样。我觉得很多导演没有自信去把一个女人拍深刻,但往往去赢得成功的是我们把一个女人拍深刻了了。

@:你觉得自己的性格跟田小娥有相似的地方吗?

张雨琦:我哪儿知道田小娥什么性格呀?我觉得不能相提并论,因为我们的时代完全不同,她也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你可以赋予她任何想象。

@:有人说情欲戏是这部电影的卖点,演情欲戏有障碍吗?

张雨琦:是不是卖点看你怎么看,你不让他看,他还不行,看什么都是情欲,比如看一个苹果,多可爱啊,他还觉得那是一个器官呢。这种东西,你的想法我控制不了。我也没觉得我拍过什么情欲不情欲的东西在里边,只是一些很正常的表演而已,如果说还让你觉得脸红脖子赤,那可能是你内心想太多了,呵呵。

@:这是你演过的尺度最大的一部戏吗?

张雨琦:我觉得还没有到达尺度那份儿上呢。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尺度不是情欲不情欲,更大的尺度是看你能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那是你自己的尺度。说实话,露个胳膊露个腿我不觉得那是尺度,那是你的心放不下,你给自己的尺度太高了。心的尺度比身体的尺度更可怕。

尺度控制 篇3

2014 年厦门获批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 将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经过规划选址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 ( 丙洲片区) 项目选址于厦门市同安区, 地处同安新城的核心区, 东临同安湾, 南及丙洲岛, 西至丙洲岛, 北眺中洲岛, 规划总用地217 公顷, 规划总建筑面积247 万m2。其中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 ( 丙洲片区) 统建区总用地33. 3 公顷, 总建筑面积161 万m2 ( 计容面积108 万m2) , 总计16 个子地块, 由滨海西大道分隔成I区 ( 9 个地块) , II区 ( 7 个地块) 。由厦门市土地开发总公司下属的厦门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于2015 年10 月以11. 89 亿元竞得。统建区内软件信息服务业79. 5 万m2, 商业16 万m2, 软件信息服务业 ( 众创) 6 万m2, 非商品住宅 ( 公寓) 6 万m2, 地下室53 万m2。如何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未来产业服务基地, 通过统建区带动周边的发展形成一个具有集聚效应、充满活力、产城一体的中心城区, 成为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共同思考与努力的目标。

2 街区尺度适宜性的控制要素

2. 1 整体尺度控制

通过对典型的街区案例进行研究, 我们发现统建区的总用地面积是观音山国际商务中心的两倍, 陆家嘴金融中心的三分之二, 波茨坦广场的一倍多 ( 图1) 。而经过对以上项目街区尺度和街区形态的进一步研究, 我们发现类似波茨坦广场的街坊式围合布局较能形成尺度宜人的街道步行空间; 相反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以高层建筑为主导的街区则由于大量的高层加裙房占据了街区中心, 道路退界过宽等原因而造成建筑与街道空间的割裂, 行人感受被漠视, 城市活力无从体现。

在研究中规划设计我们还发现街块作为构成城市街区的主要实体部分, 其尺寸将直接影响街区对尺度特征的表达。街道的高宽比D/H ( D为街道宽度、H为沿街建筑的高度) , 值是决定街道空间尺度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们体味街道的亲切与壮观的重要量化指标。传统街区街道高宽比往往为1∶ 1 ~ 1∶ 1. 5, 在这样的街道中步行会让人感觉舒适。因而本项目在总体上控制所有街块的尺寸在200m以下, 从而为人性化街区的建构提供可能。同时项目沿街区外围多数布置24 米板式办公楼, 并基本控制建筑高度以40 米以下居多,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则采用点式建筑形式沿区域主轴线布置在街区一角。通过街区外围多层建筑的围合布置以及高层建筑的偏心点式布置, 统建区整体在平面宽度尺寸, 深度尺寸以及三维空间的高度尺寸上共同形成了尺度适宜的街区模块。

2. 2 功能混合控制

街区内部所承担的功能类型直接决定了地块划分的模式, 土地利用强度, 建筑组群模式以及街区内结合城市交通的组织方式, 这些都足以影响街区的形态和尺度大小。不同的功能用地, 都会存在一个基本的尺度要求, 例如, 当街区的空间属性是以居住功能为主, 往往会形成较小型的街区, 这样会形成较稳定的社会关系; 当街区的空间属性是以工业生产为主, 在现代大工业生产时代, 工业厂房尺度往往较大, 会形成较大尺度的街区空间; 当空间属性以休闲娱乐为主, 街区的尺度则分为大尺度的人群聚集空间和小尺度的相对私密空间。

本项目在如此大规模的新城核心区建设一个服务业基地, 远景达到产城融合的愿景, 需要多样的城市功能在此生发, 从而保证该区域全天候都能保持活力。为此, 项目以整体混合开发, 分期分区相对集中的开发策略进行规划统筹。每个街区都由多样化的功能混合构成 ( 图2) , 提供尺度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各街区外界面的底层商业通过近人的尺度营造了连续的人行商业休闲空间, 构筑了充满活力的城市人行界面; 而上部的办公或居住建筑对外和街区间道路共同形成了尺度接近1 比1 的城市街区界面, 对内则形成了围合的向心性内院空间。

2. 3 交通道路系统控制

现代城市规划中交通决定城市空间, 街区的边界就是城市道路, 街区的尺度与交通路网的结构、疏密有着直接关系。统建区内存在大量城市支路以及未来轨道交通, 因而规划希望在协调各类交通模式的前提下将各街区尺度控制在200 米以下, 从而形成尺度较小、渗透性较高、交通选择性较大、步行活动较舒适、商业活动也较活跃的中小型街区组织。为了达成以上目标, 解决上位规划中局部地块存在的大尺度街区问题, 我们在后续城市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统建区整体地块的合理划分, 在较大的街区内部新增加了三条10 米宽的内部道路 ( 图3) 。除了结合交通系统对街区尺度进行合理划分之外, 项目还设置了立体化的步行系统, 二层的步行连廊不仅解决了各地块的步行联系问题, 增加了多样化人流, 促进了商务建筑之间的联系, 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架空休闲商业空间和生态绿化设施。通过对区域交通系统的整合梳理, 对立体人行交通的建构, 统建区整体形成了以小街块为主体、与紧凑路网和简洁二层步行系统相围绕渗透的多元化、立体化、人性化的新型都市街区。

2. 4 建筑形体控制

街区尺度还取决于街区内建筑的布局方式和建筑本身的形体。项目在竖向设计上利用建筑高度的安排强调出区域的主要轴线和次要轴线, 最高建筑集中在高层塔楼区, 低层建筑集中在中央商业区和沿海街区, 留出了中央公园和滨海观景平台的视线廊道。同时每个街区内几乎都有一个建筑相对高于其他建筑, 从竖向的界面上丰富了街区尺度。街区内的建筑通过模块化的布局方式, 塔楼和板楼围绕内院布局, 通过典型形体的组合, 形成了不同的街区形态。建筑形体对外形成开放渗透的人行界面, 各街区都沿城市道路布置了连续的商业配套, 一层的架空空间不仅为底层商业提供了入口灰空间还为街区整体营造了热闹有活力的街道活动界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街区尺度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 必须发挥其自身增强街区空间美观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作用, 提供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 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创造更好条件。在实际建设中, 中心区更应注重街区尺度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尽量避免出现封闭性的大尺度街区。规划中, 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特点、地质地貌和人文条件, 合理做好街区尺度的把握, 基于城市整体视角, 优化街区尺度, 贯彻实施绿色环保节能理念, 将各部分尺度有机统一, 统筹城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尽可能降低街区尺度对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而使街区能产生迸发更多活力的适宜公共空间, 促进现代化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烨勍, 孙一民.街区适宜尺度的判定特征及量化指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12 (09) .

[2]涂一.可持续城市的街区尺度初探[J].城市规划, 2011 (14) .

距离诚信的尺度 篇4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诚信的人诚信的事,同样的,也有很多不诚信的人和事。

我阿姨是一名律师。这个假期,我去阿姨家小住了几天,阿姨正在处理一件案子,是老师殴打学生的案子,学生的父母将该老师告上法庭,而该老师却不承认他殴打过学生。此事件只有一位目击者,是该办公室里的一位年轻女老师。我当时听了,觉得很简单啊,只要这位老师将看到的情况如实说出来就好了啊。阿姨哑然失笑,“事情有这么简单就好咯,每次我去找那个女老师,她总是躲躲闪闪,不肯出庭作证。”我立刻火冒三丈跳起来问:“怎么会这样啊?怎么可以说谎呢?她是一名人民教师,人民教师是多么崇高的职业啊!我们班有很多同学的理想都是成为一名灵魂的缔造师呢!大家也正在为这个理想不停奋斗着,可这些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呢?怎么可以这样……”渐渐地,我的声音中多了些许哭腔。阿姨拍拍我的头,继续回答道:“不要哭,就说你是小孩子吧,大人的世界有五彩斑斓的一面,当然也会有灰色阴暗的一面啊,她也有自己的无奈,自己的立场。如果她替学生证明了,恐怕会影响以后她在学校的发展,我也相信,这次这位老师不肯出面,学校肯定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毕竟,传出体罚学生的丑闻,学校也不会袖手旁观。”听完,我沉默了,难道这就是人们口中所谓的适应环境吗?为了所谓的适应环境,我们就要把黑的说成白的,把错的说成对的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宁愿不要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确实,社会可以离开我,而我却离不开社会。可是,我不愿向欺诈、虚伪的社会妥协,因为我深信,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我们不能让社会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像失控的列车把人类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颠覆整个世界.我们不能让诚信活在记忆中,变成一个美丽的传说!

过了几天,阿姨哼着歌回到了家,看着她满脸笑容,我知道,她们胜诉了,那位女老师到最后还是出现了,她还是很诚实的面对了大家,面对了自己。我急问:“阿姨阿姨,她怎么肯出庭的呢?”阿姨解释给我听:“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处事都不诚实不正直,比如,一些政客为了选票到处吹捧,一些商人为了利益弄虚作假,但是,作为一个老师,却不可以,因为如果这样做了,以后要怎么教育学生诚实正直做人?那位老师每次见我的时候都低着头,可见她是心存愧疚的,相信作为一位年轻的老师,她也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坚持,不会轻易向恶势力低头的。”我看到了阿姨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位老师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呢!顿时,我的心中又对老师平添几份崇敬。虽然这位老师选择了诚实了之后,很有可能会失去她现在这份安稳的工作,但是,我相信,她的内心是坦荡磊落的,她的未来是阳光灿烂的。一个人最困难的就是诚实的面对自己和别人,她做到了,克服了最大的困难。做到诚信真的很难!大家在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很多无奈、诱惑,很多人都会犹豫,如果我们放弃了诚信这个美德,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利益。反之,如果我们决定要诚信,那么,很多情况下,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也许还要放弃很多,才能得到一丝自己想要的。但是失去了诚信的人,还能心安理得的过完一生么?答案当然是不!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人生的明镜就会出现裂痕。

我相信,真诚质朴的我们都会选择做一名诚信的人。

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让我们跨越诚信的尺度,一生与诚信零距离!

指导老师罗琨点评:

尺度控制 篇5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能源政策和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未来的配电网势必要满足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高度兼容性[1]。主动配电网(ADN)是实现对大量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DG)进行主动管理的有效解决方案[2,3,4],但是分布式电源参与配电网调度运行的需求以及易受环境影响的间歇式新能源固有的不确定性给主动配电网的协调控制带来了极大挑战。目前较为成熟的单一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技术包括PQ控制、PV控制以及下垂控制等,显然不能满足主动配电网对于分布式电源主动管理的技术需求。与此同时,虽然微网控制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网络化供应与管理技术[5],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提供电能和热能,是解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中并网供电的一种有效方式[6],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微网的可控性对于电网而言表现为整体单一可控,整个微网控制区域必须处于一个相对集中的范围,不够灵活;其次,微网控制更多的是强调控制区域内部的自治控制[7],其与所接电网的优化运行需要更高一级的控制单元去协调;另外,每个微网系统都需要独立的能量管理单元,解决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集成应用问题,其成本将会增加。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适用于主动配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多时间尺度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框架,通过研究长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全局优化策略以及短时间尺度下的自治控制策略以实现主动配电网对于分布式电源全局优化控制和区域自治控制相协调,最后通过算例以及仿真结果对所提的技术方案进行验证。

1 多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框架

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从而引起配电网潮流的双向变化[8],这给配电网运行人员对于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旦控制不好有可能导致线路上潮流越限以及电压越限等,从而影响配电网的供电质量。文献[9]提出基于最优潮流(OPF)法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以解决主动配电网对多个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但如果配电网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节点过多,则会导致网络通信压力增大,求解过程复杂,无法做到实时响应,只能用于长时间尺度下的协调控制。但是由于间歇式能源出力依赖于自然条件(如光伏发电受日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风力发电受风速的影响),变化较为频繁,只在长时间尺度下进行优化控制是无法对环境以及负荷的变化做出及时响应的,这样形成的优化协调控制策略实际上往往并不是最优的。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设计出一个多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分层协调控制框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主动配电网全局能量管理系统通过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DSCADA)系统采集的网络数据以及各分布式电源的状态信息后,在对负荷需求以及间歇式能源发电功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根据最优化算法计算出长时间尺度下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并得出各自治区域与网络的功率交换目标值。各区域根据该目标值和实际运行状况,通过区域自治控制策略实现在长时间尺度优化协调控制的间隔周期内各个分布式电源的实时协调控制,以修正实际运行工况与理想优化工况的偏差,使得主动配电网整体运行在全局优化与区域自治相协调的环境下,长时间尺度的全局优化控制确保网络运行的经济性,而短时间尺度的区域自治控制提升系统运行的鲁棒性。

由图1还可以分析得出:主动配电网的各个自治区域可以等效为一个可控的分布式电源,该区域向馈线注入的功率可以看作该等效可控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主动配电网各个自治区域的自治控制可以认为是该等效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调节,因此自治区域的划分对于主动配电网的区域自治协调控制十分重要,其关系到主动配电网等效分布式电源的分布以及各个等效分布式电源局部目标的计算结果。

主动配电网自治区域可以依照以下原则进行划分。

原则1:馈线上两个分段开关间隔内如果包含可控分布式电源,则其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治区域。

原则2:馈线上从分支界定开关到线路末端,如果包含可控分布式电源,则其是一个独立的自治区域。

按照上述原则进行主动配电网自治区域的划分,可以很好地适应配电网运行方式多变的特点,即自治区域的范围不因联络开关位置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活适应性。此外,这种自治区域划分方式基于配电网自动化配置的实际状况,可以实时采集到自治区域向馈线的功率注入值,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按照上述原则,主动配电网的自治区域划分及其等效示意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自治区域1是依据划分原则1,使主干线路两个分段开关间隔的区域形成一个自治区域;自治区域2是依据划分原则2,使分支开关到线路末端形成一个自治区域。这两个自治区域可以分别等效为一个可控分布式电源,由各自的分层分布控制器控制,各个分层分布控制器根据全局能量管理系统优化的等效分布式电源的功率目标值,通过自治策略实现区域内部各个可控分布式电源的实时协调控制。但是这两种区域等效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计算截然不同:由原则1确定的自治区域是双端口区域,其区域等效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等于后流出的分段开关功率减去前流入的分段开关功率,即图2中的PDG-1=P2-P1;而由原则2确定的区域是单端口区域,其区域等效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等于流入的分支开关功率的相反值,即图2中的PDG-2=-P3。

2 长时间尺度下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

主动配电网的全局优化控制策略[10,11]是以下一调度周期的负荷预测以及间歇式能源发电出力预测曲线为基础,根据最优潮流算法[12]计算出各可控分布式电源的最优调度策略,由于其涉及的信息较多,算法复杂,计算时间较长,因此适用于长时间尺度的全局优化控制。

本文所提的主动配电网全局优化运行的目标函数以文献[13]所提的最优目标为基础,扩展如下:

式中:k为完整调度周期可以划分的单位阶段数,对于每个阶段可认为各个分布式电源出力、储能单元出力以及负荷大小保持不变;ΔT为单位阶段的时长;Cf(t)和Pf(t)分别为t时刻馈线连接的母线节点电价成本以及馈线出口有功功率;n为可控分布式电源的个数;Ci(t)和PDG-i(t)分别为第i个可控分布式电源在t时刻的发电成本以及有功出力。

该目标函数相比较于文献[13]而言,强调的是整个调度周期的运行成本,不仅仅是一个断面,这样可以体现出储能优化调度带来的经济效益。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是以绿色可再生能源最大化利用为前提,各个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均认为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模式,因此关于间歇式能源发电最大功率输出的假设前提可以省略掉节能减排收益部分,从而简化计算。上述目标函数主要是从整个主动配电网用户的角度出发,通过优化,使得用户全天的用电成本最低。与此同时,该目标函数也能使得电网在某些方面的特性得以改善,因为峰时电网电价高于谷时电网电价,从而使得优化后的结果在峰时分布式电源的出力更大,而谷时分布式电源的出力更小,这样可以实现全天变电站母线向馈线注入的功率更加平滑,有利于改善馈线的总体负荷特性,并降低线损,更加平滑的馈线负荷特性对于上级电网也是有利的。

主动配电网最优潮流约束条件除了满足常规的功率上下限约束、节点电压约束等之外,还必须确保馈线不向上一级电网反向送电,其约束条件如下:

式中:SB为所有节点集合;SG为所有可控分布式电源集合;SR为所有无功源集合;SL为所有支路集合;PGi为分布式电源i的有功出力,分别为其下限和上限,但是分布式电源类型多样,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有功出力上下限存在较大差别,储能电池的有功出力上下限不仅受限于并网逆变器的容量,还与储能电池的选型(功率型或者能量型)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荷电状态(SOC)有关[14],其他分布式电源如燃气轮机或燃料电池等有功出力上下限则相对固定;QRi为无功源i的无功出力,分别为其下限和上限;Vi为节点电压,分别为其上下限;为支路潮流Ii的上限;V1和Vbus分别为馈线首节点电压幅值和变电站母线电压幅值。

式(2)中前两个式子是满足功率平衡的等式约束,最后一个不等式约束是确保馈线不向上一级电网反向送电。

3 短时间尺度下的区域自治控制策略

由于外界环境和负荷需求经常发生变化,为了应对运行参数的频繁变化对全局优化策略带来的干扰,本文提出了主动配电网区域自治控制策略,使得主动配电网能在短时间尺度内对于小幅度的负荷及间歇式功率波动做出实时响应,以修正实际负荷曲线及间歇式能源发电出力曲线与预测曲线的偏差,缓解功率波动,增强系统运行的鲁棒性。

假设经主动配电网的全局最优潮流可求得平衡机组(即变电站母线)向馈线注入的功率目标值Pf*(以流入馈线为正方向),以及第m个自治区域向馈线注入的功率目标值Pm*(以流入馈线为正方向);Pf表示的是变电站母线向馈线注入的实际功率值,Pm代表第m个自治区域向馈线实际注入的功率值。

用ΔPf表示变电站母线向馈线注入功率的实际值与全局优化目标值的偏差,用ΔPm表示自治区域向馈线注入功率的实际值与全局优化目标值的偏差,分别用式(3)和式(4)来表示。

根据式(3)和式(4),短时间尺度下的区域自治控制策略可以表示为:

式中:km是区域m参与的功率协调系数。

显然对于馈线上所有的自治区域来说,km按照各个自治区域所包含分布式电源的旋转备用容量来分配是合理的。在这种控制模式下,当馈线发生功率扰动(包括负荷或间歇式能源出力变化)时,扰动量将由各个自治区域与平衡机组(即变电站母线)协同分担,而且这种协同分担模式对于自治区域内部和非自治区域的功率扰动表现出来的特性也截然不同。

若馈线上的非自治区域发生功率扰动ΔP,忽略线损的影响,则可以得出:

由式(6)可知,当各区域自治控制稳定后,满足式(5),有 ΔPm=kmΔPf,则可得:

假设馈线上的非自治区域发生功率扰动ΔP>0,即非自治区域的负荷增大或间歇式能源出力减小,为了满足功率平衡,则会引起变电站母线向馈线注入的功率增大ΔP,使得各个自治区域对应的式(5)左边部分的值大于0,各自治区域根据该值增大区域内部各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使得各自治区域向馈线注入的功率ΔPm增大,同时使得ΔPf逐渐减小,直到满足式(5),最终这部分功率扰动由变电站母线和所有自治区域协同分担。同理,若馈线上的非自治区域发生功率扰动ΔP<0,即非自治区域的负荷减小或间歇式能源出力增大,为了满足功率平衡,则会引起变电站母线向馈线注入的功率减小ΔP,从而使得各个自治区域对应的式(5)左边部分的值小于0,各自治区域因此减小区域内部各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使得各自治区域向馈线注入的功率ΔPm减小,使得ΔPf逐渐增大,直到满足式(5)。但是,若馈线的功率扰动发生在自治区域内部,即ΔP=0,则各个自治区域独立自治,确保其向馈线注入的功率值保持为优化目标值。

根据上述分析,用于实现主动配电网短时间尺度的区域自治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

图3中所示的DeadBand是死区处理模块,用以屏蔽微小扰动信号,避免控制的频繁波动,1/(1+sTm)是延迟环节,是用来模拟采样电路的信号延迟,K(1+1/(sT))表示的是带限制的比例—积分控制环节,用以实现闭环控制并限制各个自治区域的功率调节量,其上下限值ΔPlimupp和ΔPlimlow可根据自治区域内部所有可控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调节容量来确定,区域内部功率协调是协调区域内各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控制调节策略,其输出ΔPm1,ΔPm2,…,ΔPmn是隶属于自治区域i的每个可控分布式电源相对于全局优化目标值的功率调节量,该策略可以采用优先顺序法[15],即对各分布式电源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对优先级高的分布式电源优先进行调节。

4 算例分析

本文对文献[16]的算例进行了部分调整,用以验证所提的多时间尺度下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技术的有效性。算例系统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本文用于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的算例是一条含8个分布式电源的21节点馈线,各分布式电源的具体参数配置如表1所示。

假设该算例以一天24h为一个完整调度周期,调度间隔为1 h,母线节点峰时电价为610元/(MW·h),谷时电价为310元/(MW·h),柴油发电机成本为500元/(MW·h)。

通过全局最优潮流的计算,各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均以最大功率输出,确保了绿色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全天的运行成本也降低至18 918.68元,较未采用全局最优潮流的运行成本19 663.06元,经济效益提升了3.79%。 此外,馈线全天线损也从0.804 MW降低为0.726 MW,这说明了前文所述的全局优化模型的有效性。馈线全天的负荷需求预测数据、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功率预测值以及全局优化策略参见附录A至附录C。

为了证明主动配电网区域自治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选择14:00的时间断面,对馈线上的功率连续扰动进行了模拟仿真。由第1节内容可知,算例中的馈线可以划分为4个自治区域(如图4所示),自治区域1的等效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是A7至A8节点流过的功率减去A3至A4节点流过的功率,自治区域2的等效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是A11至A12节点流过的功率减去A8至A9节点流过的功率;而自治区域3的等效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是A11至A12节点流过功率的相反数,自治区域4的等效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是A16至A19节点流过功率的相反数。

由全局优化策略可知,在14:00的时间断面上各个自治区域向馈线注入功率的目标值以及变电站母线向馈线注入功率的目标值如表2所示,此时除了自治区域1的A6节点储能装置的充电功率为-9.74kW之外,其余各个自治区域的储能装置输出功率为0,因此按照旋转备用容量的大小,可以确定自治区域1的旋转备用容量要略大于其他3个自治区域。

注:“—”表示变电站母线不需协调。

仿真以14:00作为初始时刻,3s时,A17点负荷增大约50%,从0.066 MW增大到0.098 MW;6s时,A17点负荷减小33.33%,从0.098 MW减小到原来的初始状态0.066 MW。

3s时当A17节点负荷增大,则会引起变电站母线馈线功率增大,使得式(5)左边部分表示的各个自治区域的区域控制目标(即kmΔPf-ΔPm)大于0,因此各自治区域根据自治控制策略,自适应增大注入馈线的功率值,直到式(5)左边部分表示的控制目标值重新为0;同理,6s时负荷减小,则会引起变电站母线馈线功率减小,使得式(5)左边部分表示的各个自治区域的区域控制目标小于0,因此各自治区域自适应减小注入馈线的功率值,直到式(5)左边部分表示的控制目标值重新为0。整个控制目标的详细变化过程如图5所示。

图6为区域外负荷扰动时各自治区域及变电站母线的注入功率变化量。3s时A17节点负荷增大约0.032 MW,其中变电站母线注入功率增大约0.016 MW,其他4 个自治区域注入功率增大约0.004MW,基本相等,这是因为4个自治区域的功率协调系数基本相同,这与式(7)和式(8)相符。6s时,当A17节点负荷减小为原来的初始值时,各个自治区域的等效分布式电源注入功率以及变电站母线的注入功率根据控制目标值自适应减小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优化目标值,即功率变化量为0。

图7显示出各个自治区域内部可控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化量曲线,其值基本上与各个自治区域等效分布式电源的注入功率变化量相等。值得注意的是,自治区域4 中含有2 个可控分布式电源(A19节点的储能装置和A20节点的柴油发电机),但由于A20节点的柴油发电机的初始优化功率目标值为300kW,已经达到了其上限值,因此在此次功率调节过程中,其功率值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如图7中的紫色线条所示。

图5—图7的仿真曲线充分说明了主动配电网区域自治控制可以根据功率扰动量自适应调节各个自治区域内部的可控分布式电源,并与平衡节点(变电站母线)共同响应功率扰动,以修正实际运行状态与预测状态的偏差,使得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在受到扰动后能更趋近于优化目标,而且也极大缓解了变电站母线注入馈线的功率波动。而若无区域自治协调控制,功率扰动量则全部由变电站母线响应,无法体现主动配电网主动管理的特性。从图5中还可以分析得出:上述区域自治协调控制过程只需要在很短的时间(1~2s)内就能完成,具备良好的快速响应特性。

5 结语

主动配电网对于广泛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是实现未来配电网高度兼容分布式能源的关键所在。本文提出了多时间尺度下全局优化与区域自治相协调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框架,其中长时间尺度下基于最优潮流的全局优化控制是以预测的负荷曲线及间歇式功率出力曲线为基础,用于解决全天大幅度长周期的负荷及间歇式能源发电波动(因日常作息生产以及朝夕之间的气候变化)的优化协调,以实现经济运行,是一种理想化的优化策略;而短时间尺度的自治控制是在全局优化策略的基础上针对小幅度的负荷及间歇式能源功率实时扰动做出的自适应调节,以修正实际负荷以及间歇式能源发电与预测曲线的偏差,同时由于在自治控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个自治区域的分布式电源参与协同调节,可以大幅度缓解因负荷以及间歇式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对于馈线出口功率的影响,这正是主动控制特性的体现。最后,算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这种多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本文所述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技术主要是针对正常态下的主动配电网运行,后续还要针对故障态下的主动配电网孤岛运行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作进一步研究。此外,本文所研究的主动配电网是基于现有的辐射状网架,随着主动配电网潮流的单向流动性不复存在,中压配电网将有可能呈现“疑似环网”状态,因此环网结构下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技术值得深入研究。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www.aeps-info.com/aeps/ch/index.aspx)。

摘要:间歇式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给配电网的优化调度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主动配电网是实现未来配电网集成间歇式新能源的有效技术手段。文中重点研究了正常态下主动配电网的多时间尺度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框架,包括长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全局优化控制和短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区域自治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优潮流的主动配电网全局优化算法和基于功率控制误差的主动配电网区域自治控制算法。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多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技术的自趋优特性以及其用于主动配电网实时调度的有效性。

尺度控制 篇6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新型永磁材料的发展,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维修简便、转矩惯性比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1 ]。

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通常采用P I控制器[2],PI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参数调整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但随着工程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传统的PI控制器满足不了精确的控制要求,尤其对不确定性时变多变量关联的非线性复杂系统更是不能达到期望值。因此,在工程控制中智能优化控制器算法受到广泛重视。

本文采取结合时间尺度与自抗扰控制的方法[3 ], 通过MATLAB建立PMSM自抗扰控制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A DR C在速度、精确性、抗干扰能力上相对传统PI控制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同时对于不同电机在结合时间尺度与自抗扰的条件下可以快速准确的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调速。

2 改进型ADRC 数学模型

ADRC由跟踪-微分器(TD)、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和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率(NLSEF)三部分组成[4,5]。对于二阶被控对象原理如图1所示。

设二阶被控对象的状态方程如下:

式中: b为系统控制量增益; u为系统控制量;f0(x1, x2)为系统已知部分; f1(x1, x2,t)系统未知部分。

跟踪- 微分器数学模型为:

扩张状态观测器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

改进型fal(e,冄 ,円 ,冏 ) 的函数表达式为

式中: v为ADRC的给定信号; v1为v的跟踪信号; r为跟踪速度因子; y为被动对象的输出; z2为y的跟踪信号; z3为 w(t) 的跟踪值; β01β02β03为输出误差校正增益; β曲线取值范围;γ曲线中心点位置; a 为非线性因子;β1β2为误差增益。

由于自抗扰控制存在许多参数,故参数整定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6,7],本文采用结合时间尺度与自抗扰控制的方法,此方法只需一组已整定好的自抗扰参数就可以对多台电机进行参数整定,既可以快速的计算出各个参数值同时也提高了自抗扰控制的精度。

3PMSM自抗扰控制的参数整定

永磁同步电机构成的调速系统中,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所示。

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中,q轴电流和转速的状态方程为

式中:Np为极对数,iq为定子电流q轴分量,Ψλ为定子磁链,TL为负载转矩, J为转动惯量, B为摩擦系数, R定子电阻, L为d和q轴自感。

将式(6)带入(7)整理可得

式(8)可以写成

速度环采用一个二阶自抗扰控制器进行控制,将负载扰动归为未知扰动中,从而可以有效的抑制负载扰动带来的影响。

3.1 PMSM的时间尺度的推导

定义1 :

对于二阶系统) ,记

其中q1; q2为确定系统工作范围的适当常数, 定义系统的时间尺度为

鉴于ADRC良好的抗扰性, 将负载变化归到未知扰动中进行补偿, 可有效的抑制负载变化带来的影响,故此处不考虑负载变化, 即TL=0。

令,则式(8)化简为

记极值

其中,n0为额定转速的幅值,

当时,化简可知,最大值为0,此时  0 。

当时, 化简可知)w 最大值为,此时w =n0。

对于大部分电机,则

即就可以根据电机的参数算出时间尺度p。

3.2 基于时间尺度的ADRC参数整定

用代替ADRC控制器中的参数, 若已整定好时间尺度为p1的闭环系统的ADRC参数为r1,円11,円1 2,円1 3,b1, K1 ,円1,若跟踪速度因子r0不小于给整定定值r 1 , 同时b1和b 0相差不大且关系式r1p12刣r 0p 02成立, 那么基于时间尺度为p 0下的ADRC参数关系如下式所示:

如果已知一台整定好永磁同步电机的A D R C参数, 根据式( 1 3 )得到其电机的时间尺度,结合时间尺度ADRC参数整定原则式(14),就可以得到新电机的控制器参数,即可直接对新电机的ADRC控制器参数进行设定而无需再重新整定。

4 仿真结果及分析

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ADRC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ADRC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A DR C算法和基于时间尺度的ADRC参数整定方法,分别采用PI控制和两台不同型号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仿真。第一台电机的额定参数为380V,1.5A,1500r/min,50Hz;电机定子电阻12.9兦 ,定子电感0.01H,永磁体磁链0.66Wb,转动惯量8×10-4kg·m2,阻尼系数0.05,极对数为2。

系统空载启动和0.3s时加入3N劒m负载转矩,在PI控制器下转速如图5 ,图6所示。

在相同型号的电机下, 采用A D R C , 计算得M=6424938,时间尺度P=1/2535,整定好的自抗扰控制器参数为

TD: r =1000,h = 0.01,

系统空载启动和0.3s时加入3N·m负载转矩,在自抗扰控制器下转速如图7 , 图8所示。

第二台为额定参数为380V,1.5A,1000r/min,50Hz;电机定子电阻1.9 Ω ,定子电感0.01H,永磁体磁链0. 353Wb,转动惯量 7.24×10-4kg·m2,阻尼系数0.01,极对数为2。

计算得M1=1832597,时间尺度P1=1/1354。令m=p/p1=0.53,根据自抗扰参数整定原则可以直接得到这组电机ADRC控制参数为

空载启动和0.3s时加入3N·m负载转矩,在自抗扰控制器下第二台电机转速如下所示。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ADRC相对于P I控制的动态性能表现有较短的超调时间, 在0 . 3 s加入负载时ADR C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对于不同永磁同步电机通过时间尺度的计算可以高效的得出ADRC的各个参数, 避免了传统方法试凑的繁琐以及不确定性因素。

5 结束语

校园空间尺度研究 篇7

1尺度

尺度是城市设计评价空间形态的重要指标, 适宜的尺度是保证人性空间产生的基础。在尺度适中的城市和建筑群中, 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刻地体会到[1]。这些尺度适宜的城市和空间带给人们的是亲切感和归属感, 让人们乐于在此驻足、休憩、交流、娱乐, 乃至思考。

1.1 校园尺度

大学校园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涵, 它不仅是提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物质环境功能, 更是学生们智慧与激情, 才情与创造力迸发的场所。所以校园空间作为大学人文主义精神的物质载体, 对其尺度的适宜程度的要求会更高、更具体。

1.2 当前校园存在的尺度缺陷

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和建设规模由于扩招、合并等原因大幅增长, 新建校园占地面积也日益扩张, 出现了许多用地面积在1 km2以 上乃至数平方千米的超尺度校园和大学城。用地规模的扩大固然有利于教育设施的建设, 但如果校园规划不对大型校园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设计, 忽视超尺度所带来的空间分散、尺度失衡等不利因素, 将导致在实际运行中产生大量的使用问题。如某些大型校园仍然沿用小尺度校园的单一功能分区模式, 导致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活动区域的距离不断扩大, 超出了合理的步行尺度。“哑铃式”的规划结构给校园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见图1) , 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2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与同济校区的尺度比较

选取这两个校区进行比较, 首先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同济校区本是一所独立的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 , 2000年被华中科技大学合并。它们不仅享有教师以及其他资源的共享, 在教育方针以及校园建设方面的步调也基本一致。其次, 两个校区在地理位置上很具有代表性。同在武汉, 一江之南北。汉口与武昌两镇的历史人文风貌, 区域地形, 居住密度等的差异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两校区的空间质量。再者, 两个校区在校园空间尺度方面有着显著的代表性, 因此值得比较和探究。

2.1 规划形式

同济校区坐落在汉口最繁华的地段, 用地紧张, 其规划方式属于集约紧凑型。相比华科大主校区, 同济校区只相当于一个学院或者学部。所以它在规划上的功能分区和组织方式相对简单。以教学功能区为核心, 其他辅助功能区皆为之服务而展开。教学区又被细化为几个小组团, 但位置相当集中。其他辅助功能区位置布置的则比较灵活。如学生住宅区和职工住宅区是交错布置的, 并没有严格的划分“不可逾越”的界限。

而华科大主校区占地7 089亩 (472 km2) , 用地宽裕, 属于大尺度的校园。华科大主校区的规划模式类似“井”形, 它就像一个未完成的魔方所展开的平面。相同的颜色代表一种功能, 多半集中在一起, 但由N乘以一小块方格所组成的区域形状有多种可能, 魔方上“落单”的零星的色块, 则被安置为其他所需面积较少的辅助功能区。华科大主校区以不同院系的不同功能进行划分, 以教学楼为据点, 学生宿舍区围之展开。与同济校区显著的不同在于职工住宿区相对独立, 皆分置在校园北面。如果以不同颜色来标记不同的功能分区, 那么可以清楚的看到它是大面积不同色块的成片布置。

2.2 功能与尺度

传统校园尺度亲切的外部空间 (街区尺度多在70 m~100 m之间) 最有利于学生交流活动的发生。在学生日常活动的空间范围中, 体现在校园功能区域的相互距离上。

同济校区较之主校区, 在步行尺度上舒适很多, 基本不用借助非机动车, 就能较好地满足日常生活学习的需要。并且由于在小面积内有多种功能区域的“混杂”, 即区域功能的多样性, 使得这样的校园更富有人文气息, 更具有活力。哪儿有活力, 来访者就往哪儿走, 他们在分享这里的多样性, 同时也为这里的多样性加了一把力。而华科大主校区校园以专业为组团的划分方式, 使得学生上某些公共课时不得不选择非机动车为交通工具, 并且大量的车流同一时间的蜂拥行进, 也给校园带来了不小的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由于大面积单一功能区的成片布局 (上述所提) , 学生在校园中不愿过多的停留, 都是行色匆匆地从起始点直达目的地, 以至校园难以聚集人气, 也就难以形成生趣盎然的校园空间景象。

相反, 通过建筑物和功能设施的布局, 形成尽可能紧凑的公共空间体系和尽可能短捷的步行交通及感觉经历, 就可以将人和活动集中起来[1]。

一般而言, 5 min~10 min, 即400 m~800 m的步行距离是公认较为舒适的步行范围, 超越这一距离则不利于步行活动的发生, 而更依赖于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交通方式, 因此可以作为校园功能组团规划的量化基准。

2.3 尺度的感性需求与理性分析

同济校区组团内部结合日照间距及户外活动的使用要求形成小尺度的院落空间, 形成互相支撑、资源共享的教学综合体。处于小空间中几乎总是更令人兴奋, 人们既可以看到整体, 也可以看到细节, 从而最佳地体验到周围的世界。而主校区带给人的空间感受则大不一样, 即使是阳光普照的日子, 校园里的大部分空间给人的感觉也是寂静安谧。行走在校园的路上至少20 m才能遇到一个人, 校园空间难以聚集人气。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尺度问题上,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校园在规划之初所划定的面积较大, 规划之时仍按照小尺度校园单一功能分区的形式, 只是同等比例的拉大了各功能区域的距离, 同等比例的扩大了节点的面积。这样就造成了不太适宜的步行尺度, 给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不便, 也给校园交通系统带来不小的压力。

2) 看似校园每个功能区的布局充实而丰富, 整体平面比例恰当, 形式优美, 但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脱节。新建教学楼, 食堂等建筑物追求雄伟壮丽, 也为了与环境尺度比例和谐, 建筑物本身体量较大, 且位置相对独立, 造成学生流动于各建筑之间的频率较低。校园缺乏整体归属感也就难以形成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

3) 校园大面积划分功能区域, 各个功能区之间没有较好的联系性和连续性, 布局规划生硬, 分区界限严格清新, 缺乏灵活性与偶然性, 造成了单一功能区域之间所谓的“危险的真空地带”, 再加上缺乏合理集中的商业, 学生途经这些场所, 只会匆匆逃离或者主观忽略, 不会驻足欣赏或漫步其间。

3人性尺度的多中心校园规划

在大尺度的校园用地条件下, 如仍然采用“摊大饼”式的单一功能分区模式, 组团规模过大必然与适宜的尺度控制产生矛盾。因此, 应借鉴现代城市设计用地布局中所提倡的“混合使用”和“多中心”规划理念, 根据学生实际使用情况, 规划适宜的组团规模和使用功能, 使不同功能组团保持在合理的步行距离内。功能分区由集中趋向分散, 从单一的大型片区向多元的小型组团转化, 这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大型校园的使用问题, 也有利于打破当前僵化的规划思路, 为创造多样化和个性化校园提供更多的手段。

4结语

大学生需要的是可以独立思考的空间, 亦可相互交流思想火花的场所。尺度适宜的高质量校园空间, 在产生功能多样性的同时, 满足了学生生理及心理的多方面需求, 也丰富了校园的生活气息, 展现了校园所特有的活力景象, 将高校校园人文主义精神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比照分析现有校园规划的典型案例的空间功能需求, 将有助于专业人员从中总结出赋予人文主义关怀的宝贵经验成果, 同时对当下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摘要:针对高校校园的空间尺度问题, 从规划形式、功能、感性需求等方面, 对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与同济校区进行对比分析, 并从尺度的角度总结出两校区产生空间质量优劣的各自原因, 最后提出“人性尺度的多中心校园规划”的理性设计策略。

关键词:校园规划,尺度,空间质量,多样性,多中心

参考文献

[1][丹]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吴思, 汪杉.大学建筑交往空间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三栋教学楼为例[J].华中建筑, 2008 (26) :11.

[3]素平.城市设计视角的校园规划实践研究[J].华中建筑, 2011 (8) :99-101.

[4]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J].建筑学报, 2001 (2) :55-56.

形态的尺度美 篇8

关键词:形态,尺度,比例

自古以来, 设计的艺术追求都在设计品的形态中体现出来, 产品的各种形态均能表现各自的功能, 又极具动人的美感。美的感觉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美学体验, 产品的美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是由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结构等很多的美学因素综合构成的。

任何一种美学法则都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产生的, 都是自然界的天然的美学因素在人类设计过程中的归纳和总结, 正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的不断尝试, 才能设计出满足其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产品秩序产生美, 是形成于群体之中的一种韵律, 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的形成的一种共识, 是建立在功能基础上的适应人的社会属性的从众心里需求的自然表现, 我们在追求特例独行的过程中, 还在寻求群体认同, 而导致群体认同的过程必然形成一种个体对于群体的逻辑, 表现在美的追求智商就是秩序。美存在于秩序中, 尺度就是其中的一个规律, 规律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 无论我们如何探讨如何造就美感, 无非是寻找规律所在, 而尺度是必然的路基秩序。

形态包含两个意思, 所谓形及一个物体外显的形状, 如几何形状, 以及不规则形状, 所谓态, 即蕴含在物体内部的神态或精神势态, 两者的结合便是形态。中国的书法就是诠释形态概念的一个好例子。字体笔画的走势, 笔墨的浓重清淡, 都能体现出书法家的纯熟1的技艺, 力道。方寸间可见天地之大, 气势之恢弘。甚至在行云流水间, 随着结字体的变化与外形特征, 体会到书法家的心情和风格。每一笔, 一横, 一撇的尺度都恰到好处, 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则不够。

产品的形态要以功能为前提来设计, 而尺度也是决定产品形态的首要因素, 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从产品的形态来看, 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基于物的属性设计, 二是基于人的属性设计。物的属性就是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性, 产品的尺寸要适应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情况。而人的属性就是要考虑到人的身体特征, 尺寸等。因为我们生产任何一件产品都是为了人来使用的, 必须要符合人对物品的实用性, 这个尺度感要拿捏的很精准, 然后才是考虑其美观性和协调性, 想要完美的融合两者, 主要是尺度的功能性、空间, 与品类的形态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尺度给形态的空间感

产品本身是在空间中摆放的, 这就涉及到产品与空间的尺度关系, 两者之间的密切性可想而知。我们拿家具类产品举例, 家具和居住空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人的生活环境就在这空间的尺度感中营造出来, 通常我们的居住空间平均为25m2左右, 而家具的尺度不能占用超过一半的空间, 这就要求家具的尺度设计首先要满足其功能性, 其次是满足人的活动范围和空间, 这就要考虑到人体的尺度, 尽量做到尺寸的精准。实用和多功能性, 与此同时要满足家具的造型要求, 体现出家具的美感和观赏性。

2 功能性与形态尺度

产品的功能性就是其满足人类应用需求的性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产品的功能性在不断提高, 人类的直接作用决定了他的形态。所以功能与形态尺度也是息息相关的, 也就是说, 功能决定其形态尺度范围。这个3尺度有时是有一定的可调性, 有时确实需要极其精准的, 在此基础上所设计的形态要完好的辅助产品的功能性, 而后才是展现其神行具备的态势, 如果汽车的形态与功能的良好结合, 精准的尺度下所呈现出完美的流线, 体现出各种车型的不同特点以及形态。

3 产品与心理的形态尺度

产品的实用过程中直接带给人不同的心理作用, 使用者的主观意识和感受也可以说是其功能性的一种体现, 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 而且是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产品的形态, 肌理, 色彩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会从潜意识出发去选择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产品, 例如愉悦感, 安全感, 舒适感等等。而形态的尺度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 如同儿童的产品, 尺度上尽量小巧, 灵动, 能够迎合小朋友内心的童真, 绚丽, 可爱的一面。加强可操作性, 儿童在能够驾驭的基础上有了心理的满足感。

4 尺度与比例

我们之前谈到4尺度的变化是决定功能性的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要基于人体的尺度变化来设计产品的尺度。形态的设计首先基于尺度, 其次才是一些造型法则的运用和融合

残朽的尺度 篇9

李小筠这个名字第一次为人们所知是在中央美院毕业作品展上,她的毕业作品《我曾经是一棵树》以清新的设计风格和独特的立意夺走了人们的眼球。这是一套精致的木制首饰作品,造型新颖却也简洁有力,没有繁复的色彩,也没有抢眼闪亮的金银宝石,只是大大小小成块的斑驳木块,却显得娴静而不落俗套。制作这系列作品的原料都是李小筠从废品回收站捡回来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回收站里的木头很多、很杂,并不是每次都会有收获,所以只能怀着一颗探寻的心,一次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找。“每当遇到心仪的材料时,都会有一种如获至宝的心动感觉。”对李小筠而言,用这些回收来的旧木头做首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通过对废弃材料的重塑能够重新发觉那些被忽略的美感,使被丢弃的木制品重新获得往昔人体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考量废弃木制品的尺度与人体尺度的关系,使它们在佩戴到人体时释放出独特的美感,获得不同于以往的价值,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另一个对李小筠意义非凡的系列作品名叫“遇见”,这是她经过自我剖析之后的产物,是属于她自我世界的叙事。毛绒房子由黏土和兔毛制成,在眼睛的部位开了一个小洞,只有透过这扇心灵的窗户才能看到她的内心世界;两把小椅子代表设计师性格上的两面性,椅子的舒适度会影响到谈话的时间长短和深度,因此以珐琅为材料制作的椅子上坐的是对陌生人有所戒备的设计师,而用毛毡做的椅子上坐的则是与人促膝长谈的设计师;桌子在两把椅子中间起到了平衡作用,桌子上面有一排小孔,可以把烛台插在任何一个位置上,但只有插在中间桌子才会平衡,看来李小筠似乎想努力平衡她的两面性;床正面为白色珐琅,而反面则直接留下了铜被火烧过的痕迹;设计师用一双巧手通过包裹把残破变成美丽,让毁灭孕育新生。在这些作品里,李小筠选择了以手指的尺度来作为作品的基本尺度,因为手指是身体上最灵活也是最能在无声环境里准确表达情感的部分,因此几个作品大多以戒指的形态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套作品的主题是尺度的变化,把生活空间与指尖空间进行尺度的转变,当一个大尺度空间里的东西转变成小尺度空间里的东西时就会给心灵不一样的感受。”

首饰是一种沉默的语言,它是有性格的。李小筠在自己的设计经历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每一件首饰都应该找到与其性格相符的佩戴者,将它们作为自己独特的性格语言来展示给别人。“就我自己而言,我的性格是‘哑光’质感的,因此我偏好自然材质和有沧桑感的首饰,也喜欢用这样的材质来表达我眼中的世界。对旧物感恩,相信就算美人迟暮也能风韵犹存,其实无论是对旧物还是对自己,都不应该轻言放弃,每个物品都有它的闪光点,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人们带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价值观。”

评价学人的三个尺度 篇10

近日, 在“学术批评网”上, 见到一篇文章, 题目是《切实端正学风宏扬学术正气——就立即建议停止对徐通锵教授及其〈求索者: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的炒作的公开信》 (以下简称“公开信”) , 时间是2008年12月13日, 该文作者是在下的受业老师, 故于此处隐去其名, 敬请各位原谅。

文中用贬低人格、侮辱漫骂的方式点名攻击的学人将近10人之多。这一事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注意, 令学人深感震惊。

在下与徐通锵先生未曾谋面, 但从诸多学人对他故去之后的纪念、追思、尊崇、敬仰, 可以推知其一生为德、行事是很高尚的。关于其立言方面, 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娟副教授在其讲演“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语言理论概述 (纲要) ”中集中介绍了几篇重要著述。现转录如下:

1.《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 (1990) :提出“结构关联”的概念。音节和词 (词, 似当为字———笔者) 的一对一的对应是汉语结构的重要特点, 体现了语音和语法这两个结构层面的结构关联, 是汉语演变中的一个“纲”。

2.《语义句法刍议》 (1991) :徐通锵先生最早包含字本位思想的论文。

3.《语言论》 (1997) :徐通锵先生在这一时期字本位理论研究成果的集成, 力求摆脱印欧语的眼光, 以字为汉语结构的基点, 对汉语的语音、语汇、句法做了全方位的研究, 构建了汉语结构研究的理论体系。

4.《说“字”》 (1998) :对字的性质有进一步深入探讨, 提出其总体特点, 发展阶段等。

5.《汉语结构基本原理——字本位和语言研究》 (2005) :强调汉字和汉语的特有的密切关联和字的形音义三位一体。强调语汇研究和语法语用研究的结合, 以字为基础研究汉语语汇的生成。提出字的语法化的“阶”的思想, 更系统地揭示出字与其他各层次的结构单位的关联。强调语法结构与思维方式的联系。

6.《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 (2006年完成, 即将出版) :徐通锵先生字本位体系的最后总结。对字本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规律作了系统的阐述。

李娟副教授将字本位理论的要点归纳为如下7点:

1.语言是对现实的编码体系。编码机制是制约整个语言结构运作的根本, 它取决于最基本的结构单位的音义关联方式。编码机制的差异造成不同语言类型的差异。

2.编码中如何借助理据关联, 是导致整个编码机制的根本, 音义关联方式是其表现。这一原则导致在各层单位的结构构成中有的语言重语义关联, 有的语言重语形关联。对于前者, 研究中重要的是要揭示语义范畴的性质, 对于后者, 要归纳语法范畴的功能。

3.语言的表层形式是容易发生演变的, 但底层的编码原则是稳定的, 要揭示这一底层的原则要把语言的历史和现状结合起来, 做统一的解释, 不宜割裂语言的共时和历时。

4.不同性质的文字与有声语言间有不同的关联方式。文字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记录, 文字反映着语言的特性, 还有对语言的反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影响语言的演变过程。

5.从以上几方面看, 字是汉语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这一性质贯穿古今。汉字编码与汉语结构单位的编码模式有相当大的一致性, 语义关联是编码原则的基础。字的编码原则延伸至字以上的结构。

6.在汉语语法中, 字无疑承担了语法功能, 但无论是字类还是虚字都是以基本的语义属性起到结构关联的作用, 与语形语法有所不同。

7.汉语语法中各种语义范畴最终体现在表达中, 与说话者的主观性不可分。其中有定范畴是最重要的, 这一范畴在汉语和印欧语中的差异, 正与前者句子的开放性和后者句子的封闭性相对应。语言编码机制的不同, 最终在语言表达的实现中, 表现出不同语言巨大的差异。

在下认为: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 否定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词本位理论, 找到了汉语的基本元素之一:“字”。他敢于否定自己以往的学术成就, 不断研究探索, 在普通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高于同时代人的成就。这是他得到学人推崇的原因之一, 也是他的伟大过人之处。所以我认为徐通锵先生在为德、行事、立言三方面都应堪称学人的典范, 他受到众多学人的追思与仰慕是情理之中的事。

“公开信”中又多处有“学术骗子徐德江”之语。众所周知, 徐德江先生近40年来, 一直从事普通语言文字理论和科学的语文教育模式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创新。他参与创办《汉字文化》杂志, 并苦心经营至今。《汉字文化》杂志并未完全定位在高、精、专、尖上, 而是面向广大一般语言文字的研究、学习和爱好者, 为普通大众读者提供交流的园地及精神的食粮, 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当然, 有的人只盯着高、精、专、尖的权威杂志, 对《汉字文化》杂志, 像“公开信”中所说的“不屑于读”, “更不愿在该刊发表文章”, 这恐怕也是有的。这其实很正常,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 各自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 也各自都有自己生存的理由。此外, 徐德江先生还多次组织学术会议, 自2007年起每月组织一次“语言文字大论坛”, 团结大批专家、学者, 研讨语言文字领域的前沿问题, 现已举办有20次之多。除了在语言文字研究、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外, 他与他的夫人王树存女士还关注社会问题, 热心捐助灾区, 投身公益事业。在为德、行事方面, 他与他的夫人王树存女士, 都是令人敬佩的。

在学术上, 徐德江先生在《人民日报》 (海外版) 发表了大量文章, 对海外华人宣讲汉字汉语的科学性, 宣传科学的语文教育模式。从80年代以来, 他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下列几种:《语言文字理论新探》 (1986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当代语言文字理论的新构想》 (199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索绪尔语言理论新探》 (1999年海潮出版社出版) 、《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 (2000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徐德江语文论著选集》 (2005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普通语言文字学简论》 (即将出版) 。

在他的论著中, 提出了许多观点鲜明, 彰显个性的科学论断, 主要有:

1.语言文字理论研究以东西方语言实际为依据推出“两个阶段理论”。

2.创建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细胞论分析语言文字学”。

3.提出“语基”与“文基”分别是语言与文字的细胞。

4.借鉴海内外最新科研成果, 进行全方位综合论证及实验, 提出汉字的科学性、易学性、汉字具有国际性: (1) 关于汉字的科学性; (2) 汉字是智能型的文字; (3) 汉字是国际性的文字; (4) 汉字是优美、高雅的文字; (5) 汉字是最易学的文字; (6) 汉字与汉字科学论是原始性创新。

5.提出关于词结构的新观点。

6.提出一切文字, 由字形表示字义, 都有两条通路。

7.提出信息载体, 以其能否准确而高速传达信息来区分优劣/“明确简约”是语言文字科学性的标准。

8.提出正确对待繁简字/两者都是正体字。

9.研究索绪尔论述后, 提出语言各种单位的结合性是寓于人类一切语言中的语法。

10.研究索绪尔论述后, 提出“两个王国”说法。

11.研究索绪尔论述后, 提出文字高于口说语言。

12.研究索绪尔论述后, 进行综合论证, 提出汉字是比拼音文字更高级的书写语言。

13.研究索绪尔论述后, 提出语言的能指不只是音响形象, 语言的所指不只是概念。

14.研究索绪尔论述后, 提出语言符号是非任意性与任意性的对立统一体。

15.提出并论述基本语文教育模式: (1) 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的含义; (2) 婴幼儿能识字的根据;

(3) 婴幼儿有不同于成人的特殊的认知规律; (4) 婴幼儿学认字有关键期; (5) 汉字是适合婴幼儿学认的文字; (6) 汉字是优美、高雅的文字; (7) 汉字是最易学的文字; (8) 汉字与汉字科学论是原始性创新。

上述这些, 并非在下杜撰与虚言, 在下也无意抬高谁, 贬低谁, 只是就事实说话, 想各位自会有公断。我想, 如果不是心存成见, 如果不是别有用心, 是会说公道话的。请问, 天下有这样充满学术创新精神的“学术骗子”吗?难道我们是那么容易被欺骗吗?难道我们就没有基本的分辨是非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吗?

“公开信”的所作所为, 使人不由得想到了“文化大革命”, 想到了“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可惜, 现在时代变了, 变得开明、宽容、理性了, 现在强调科学发展观, 任何人想抡着大棒, 横扫打杀, 都是行不通的。科学必定战胜僵化, 理性必定战胜愚昧, 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正气一定会压倒邪气, 对此, 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

【尺度控制】推荐阅读:

尺度提升05-14

大尺度05-25

管理尺度06-30

教育尺度08-09

尺度选择08-14

尺度优化08-14

分割尺度08-16

联合尺度08-20

价值尺度09-16

服务尺度09-20

上一篇:经济危机下高等教育下一篇:分段式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