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特点(精选10篇)
X线特点 篇1
X线检查是确定肋骨骨折的有无及明确部位、数目的首选和有效的方法。相当部分的病例还还存在纠纷问题, 明确诊断是临床医疗处理的依据。因此, 必须详细认真分析骨折的有无及部位, 结合仔细的X线检查, 才能减少漏诊, 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X线检查造成漏诊的原因有:由于肋骨分膈下两部分, 同一摄影条件缺乏良好的对比。肋骨形态、走行在X线片重叠交织影响观片。肺纹理和伪影的干扰, 造成部分肋骨不完全性骨折漏诊。血胸掩盖骨折线, 胶片摆位及照片条件不当均影响照片质量。
为使漏诊率降至最低, 现总结日常实际工作中体会如下:
1 放射技师应详细阅读申请单, 明确检查部位如侧别、膈上、膈下, 适当查体核实临床资料, 选择适当投照体位。
2 放射技师应按一定观片顺序详尽、仔细阅片, 避免遗漏。可疑之处应采取透视下转动体位观察、定位点片。善于应用X线机多种功能如正位、斜位、切线位、广角位等观察, 必要时CT检查。对血胸外伤等难以确定的疑诊病例, 应在报告伤注明1~2周后复查, 以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
3 投照时应选用合适尺寸胶片, 在平时拍摄条件基础上增加2~3KV电压, 曝光时深吸气后屏住, 增加膈上肋骨显示范围。在工作中放射技师、医师都应加强责任心, 以患者的角度实事求是客观处理问题, 密切结合临床重点检查才不致于造成漏诊。
关于X线照射的问答 篇2
连续馓几次X光透视,摄片或胃肠检查,是否照射过墨?怎样计算剂量?
答:目前,国家对X光机器防护比较重视,要求新出的X光机要符合卫生防护规定,过去的老机子要改进防护。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连续数次透视、拍片,病人受照剂量一般也不会太大。为了便于你自己掌握,可以根据《祝你健康》1984年第三期第23页中表格上的参考数值,乘以各种检查的次数,进行粗估。如七次胸透,二次拍胸片,可以用0.87×7+0.02×2=6.13伦琴(实际人体吸收剂量要比此值小)。若在25伦琴以内,一般不会产生任何症状,不需要进行治疗。
经数次拍片、透视,出现乏力、头痛、失眠,甚至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是否就是患了放射病?
答:若因数次拍片、透视,然而不是经常接触或并非大剂量照射,虽以后;出现乏力、头痛,失眠等自觉症状甚至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但是身体上没有其它系统的明显病变,脱离射线接触或不脱离射线接触都能迅速恢复正常,这种暂时性变化属于放射反应,不是放射病。
另外有很多疾病能产生于类似于放射病的症状,必须进行鉴别诊断,不能一出现上述症状,就认为是射线引起,或患了放射病。
还有部分同志,因对射线有恐惧,虽接触少量射线,就产生不适感觉,这可能是一种心理作用。
有时,为什么同样射线剂量,有人出现痉状和体征,有人就没有反应?
答:这是各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对射线的敏感性也不同。放射病或放射反应是射线对人体的损伤作用和机体的防御、适应和修复作用这一对矛盾斗争的结果。当修复战胜了损伤,就不会得病或使病减轻,相反损伤超过修复,人就要患病。人体修复能力与体质条件、神经精神类型,营养状况等都有关。为了加强修复功能,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锻炼,适当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必要时进行一些治疗和预防。
未孕女子月经期摄X光片,会影响后代健康吗?
答:因医疗需要透视或拍片,这是必要的,权衡利弊,利多害少。当然,未生育或未孕的妇女应尽量减少照射机会,免得影响后代的健康。但是仅一次或数次透视或拍片,受到的射线剂量还是很小的,因此使后代产生先天畸形或疾病的机会也很小很小。科学家做了大量动物实验,据实验结果推导,当雌鼠受到1拉德的X射线照射,其生出的幼鼠,一百万只中,仅有八只是先天畸形,因此发生率是极低的。虽然人对X射线比动物敏感,但仍是沧海一粟,不必为此担心。
新婚并准备怀孕的女子,应选择什么时间作X线检查为好?
答:除因医疗急需即刻作X线检查外,为避免射线影响后代健康,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选择从月经开始的头十天内做X线检查为妥。因为月经规则的妇女排卵时间大多在两次月经的中间,即第14~15天,故头十天一般为非排卵期,在此期内的卵泡由于尚未成熟,对辐射不敏感,由此而发育成的卵子或受精卵受射线影响也较小。
如接受了X线过量照射,如何治疗?
男性出现明显的性欲下降、阳萎者,可注射丙酸睾丸酮。作为病人来讲,要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对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可增加些高蛩白食物,多喝浓茶(胃不好或睡眠不好者除外>。为了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可以适当地跑跑步,练练气功,打打太极拳,有时胜过吃药打针。接受了X线的过量照射,如何治疗?
芮林甫
答:非放射工作的人员,除发生意外放射事故(如《血疑》中幸子的遭遇)以外,一般接受几次拍片、透视,是不会得放射病的,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和治疗。
老年肺结核的X线特点分析 篇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肺结核中, 男61例, 女19例, 年龄62~85岁。其中59~66岁38例, 65~68岁21例, 72~76岁8例.78~79岁5例。≥80岁3例。其中55例行胸部正侧位照片, 另22例仅照胸部正位片。
1.2 临床症状
主要为发热有38例, 其中高热22例, 持续低热12例, 咳嗽6例。咳痰38例, 其中咳脓痰24例。无明显症状通过体检发现19例。
2讨论
随着我国结核病疫情上升, 老年肺结核已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个难题。据2001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9/10万, 其中, 65岁年龄组患病率为1998/10万, 75岁年龄组患病率达4058/10万, 已达结核病患病高峰。可见, 老年人感染肺结核的几率明显增多, 作为医务工作者, 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老年性肺结核, 提高自己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1]。
老年性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有以下特点:
2.1 老年性肺结核多数病情严重且发展快 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结核杆菌大量繁殖并释放大量菌体蛋白, 造成组织破坏和坏死, 形成空洞, 坏死物经支气管引流引起播散;而进入血液易引起血行播散。
2.2 临床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 部分老年性肺结核症状不明显, 缺乏典型的午后潮热、夜间盗汗等症状, 咳嗽、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消瘦相对较多, 往往被认为是慢性肺疾患所致, 有的仅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等, 有的则以神经精神紊乱为主要表现, 由于无症状病例有所增加, 故漏、误诊率较高。
2.3 发病部位和形态不典型 青年人结核多发生在上叶尖段及下叶背段, 而老年性肺结核除上述部位外, 由于抵抗力低下, 感染结核后病变不易局限, 所以下叶其他各段也常发生, 且病变范围广泛, 病变形态多样, 多种病理改变所形成的不同影像学表现往往同时存在。
2.4 老年性肺结核男性多于女性 可能与老年男性有较长的吸烟史而致肺功能差有关。老年性肺结核并发症多: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真菌感染等。老年性肺结核以内源性感染多见, 少数为外源性感染:老年性肺结核致病原因多数是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感染已稳定停止发展潜伏下来的结核灶, 进入老年后免疫力下降所致的内源性复燃, 或者在中年发病治疗不彻底, 病情缓慢进展延续到老年。
2.5 老年性肺结核难治愈, 由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 血糖含量高, 甘油产物多 有利于结核菌生长, 同时又由于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 肝脏转化维生素A含量下降及抗体抗毒素生成减少, 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物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使糖尿病患者易感染新的结核病灶或促使肺部陈旧愈合的结核病灶重新复发恶化。未能及时、全程、规律用药, 部分老年患者认为自己年龄大了, 出现咳嗽, 咳痰等症状时认为只是普通感冒, 到病情严重才到正规医院就诊, 延误了治疗, 而治疗时待症状好转或消失后, 以为病情已好, 而不愿坚持治疗, 致反复多次复发。
总之, 由于老年人全身各系统机能减退, 自身免疫功能不同程度障碍, 多存在其他肺部疾病, 如尘肺、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间质纤维化等, 在肺结核和其他疾病的相互作用下, 增加了肺部影像学表现的复杂性, 给诊断带来了诸多困难, 也导致疾病进一步扩散蔓延。因此, 加强对老年性肺结核病的学习, 充分利用现有检查手段及诊断手段, 提高对结核病的诊断水平, 可对早期发现、诊断、治疗肺结核有重要意义。对高度怀疑肺结核的患者, 应常规X线检查或痰涂片检查, 定期为老年人做胸部X线检查, 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临床及放射医师应提高对老年性肺结核的认识, 避免漏诊、误诊, 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给老年性肺结核病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幸福的晚年。
摘要:目的 探讨和熟悉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特点。方法 回顾性探讨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80例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平片, 每例均做了2次以上的胸部X线平片和部分病例的胸部CT检查。结果 在80例单发脑转移瘤病例中, 病灶分布于幕上者56例, 其中24例位于皮髓质交界;肿瘤直径>3.5cm者26例, 轻度水肿29例;环形强化30例, 其中皮质侧显著增强32例, 毛刷状征象32例。结论 肿瘤的发生部位、肿瘤与瘤周水肿比例, 增强扫描表现等征象有助于单发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X线特点
参考文献
X线: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篇4
剂量越小,危害越小
X线检查,如拍片、造影、CT扫描等,作为目前医院常用的诊断手段,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成为目前医学上诊断疾病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
虽然X线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诊断准确率高,但是由于X线具有辐射性,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损伤,使很多患者对此产生顾虑。X射线的有害效应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两类。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叫做“躯体效应”,如出现皮肤红斑、造血障碍、白内障、成年后不孕不育、放射病等;显现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叫做“遗传效应”。这些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几率与受照射的剂量大小有关,剂量愈大,损害就愈严重,发生几率就愈高,当剂量降低到一定水平时,这些效应就不会出现。
人体哪些部位吸收X线多
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其厚与薄的部分,或分界明确,或逐渐移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则相反。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
1.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
2.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等;
3.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内的气体等。
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线的反应程度也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辐射能够引起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变化,形成遗传效应。这种变化表现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近年来,人们对辐射的遗传效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发现在小剂量范围内,其对遗传方面的影响不大。?
做好防护,不必害怕
若人体接触的X线剂量过多,超过容许照射量,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损害。但是,如X线照射量在容许范围内,一般影响极小。人们不必因为害怕辐射而拒绝必要的X光和CT检查,更不必为此连医院的放射科的区域都不敢进。
目前规定,公众短期偶然接受X线检查时,一年中受到的照射剂量,最高不超过5毫希沃特(单位:mSv)。例如:一次胸透的剂量当量为0.33mSv,一次胸片为0.12mSv,一次四肢关节拍片为0.15mSv,一次快速螺旋CT扫描为0.8mSV。这样看来,进行短期的、偶然的、临床必要的X线检查是安全的。
那么,当需要进行X线检查时,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1.如果不是特别需要陪护的患者,家属不必一起跟去作检查,这样受辐射完全不必要。
2.受检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拒绝不合理的医疗照射。
3.为了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和超过容许剂量的照射,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设计正确的检查程序。
4.每次X线检查的照射次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
5.在投照时,医生应当注意投照位置、范围及照射条件的准确性;患者应穿戴铅保护用品;应对非受照部位,特别是性腺、甲状腺等对X射线反应敏感的部位进行防护。
专家简介
刘兆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外周血管介入病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成员、辽宁省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在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非血管管腔狭窄、周围血管病变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X线特点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分析对象的老年组从60岁开始统计, 而且老年期前有肺结核史者除外, 诊断依据按照朱氏等提出的: (1) 血痰菌阳性; (2) 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 X线表现有所吸收好转。具备其中一条者, 即认为系肺结核病。我院于年至1997年至1998年确诊为肺结核并有完整资料的18~76岁患者416例, 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者102例, 占24.5%, 为了观察老年肺结核有何特点, 我们同时抽出中青年组1 0 2例患者作对照组, 诊断依据与老年组相同。
1.2 临床表现
就诊时的临床表现:老年组以咳嗽、咳痰、气促、咯血、食欲不振较多;中青年组以发热、盗汗、血痰、胸痛常见。本文老年患者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者30例, 占29.4%, 仅有咳嗽、咳痰或胸闷纳差者61例占59.8%, 无症状者11例, 占10.7%。
1.3 诊断类型
按《肺结核分类法 (1978) 》102例中浸润型72例, 占70.5%, 空洞型18例, 占17.6%, 结核性胸膜炎12例, 占11.7%, 与同期中青年患者比较, 除老年组慢性纤维空洞型较高外, 其他大致相仿。
2 结果
2.1 病灶范围
老年组累及在一叶以上, 两叶以下28例, 占27.6%, 大致相当一个肺叶范围36例, 占35.2%, 相当于1~2个肺段范围38例, 占37.2%, 而中青年组84%在1~2个肺段范围。
2.2 病灶部位
老年组右侧上肺26例, 左侧上肺22例, 双侧上肺38例, 双侧下肺各占8例。与中青年比较, 老年组双肺病变及下叶病变发病率较高。
2.3 病灶性质
老年组表现为多样、复杂, 渗出、增殖、空洞、支气管播散、纤维化、钙化、胸膜增厚、粘连很常见, 最明显的为空洞型。本组老年性肺结核有空洞18例, 占17.6%, 高于中青年患者。而且, 老年肺结核常见合并其他并发症, 本组合并症计有10余种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不张、肺癌、糖尿病、食道癌等, 而中青年组很少有合并症。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 北京结核病研究所统计不同时期老年肺结核所占百分比为:60岁以上患者, 1955年至1960年占1.1%, 1961年至1970年占2.7%, 1971年至1980年占5.5%。本文统计老年性肺结核占24.5%, 老年肺结核患病率增高的原因, 结合文献、对照病理、生理、临床及X线诊断作一讨论。
3.1 病理生理
目前, 一般认为结核病的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由于老年人免疫机能障碍, 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均减退, 其中以T细胞功能减退更为明显, 所以老年人的细胞免疫是低下的, T细胞功能减退主要变化为增殖能力下降, 导致反应能力下降。当受到结核病的抗原——结核杆菌的刺激后, 转化成的致敏淋巴细胞减少, 功能不足。当受到结核抗原的再次刺激后, 既不能释放足够的各种淋巴因子, 又不能有效地直接杀伤侵人机体的结核杆菌, 以致结核杆菌不易被限制在局部, 从而形成扩散。同时由于T细胞功能减退, 不能激活足够的巨噬细胞。对侵人体内的结核杆菌的水解、消化和杀灭作用减弱, 故老年人肺结核不易局限而形成广泛侵润。又由于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减弱, 结核杆菌得以在机体内大量繁殖, 释放出大量菌体蛋白, 病菌毒力强。所以老年人肺结核病灶以变质为主, 易干酪坏死, 而干酪坏死病灶易液化, 经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而干酪坏死物中所含的大量结核杆菌可通过支气管播散到同侧和/或对侧肺内, 引起新的病灶, 这是老年人肺结核范围广泛, 多为双侧肺发病的原因。
3.2 临床诊断
具有较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的病例不多, 以咳嗽、咳痰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十分常见, 本组占60.7%, 往往被并发症和并存症状将结核病症状掩盖。本文102例患者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申请X线检查占大半数。因此, 我们建议对于有呼吸系统症状的老年人及时进行X线检查和必要的痰检是很有意义的。
3.3 X线诊断
老年人肺结核的X线表现有其特殊性: (1) 多为双肺发病、病变范围广泛; (2) 病变性质往往为干酪性坏死, 空洞出现率较高; (3) 常形成支气管播散; (4) 易患空洞型肺结核, 且空洞数目为多发; (5) 胸膜增厚、粘连多见; (6) 合并症多见。我们认为, 放射科医师除应对肺结核病变做详细地观察分析外, 还应注意有无心肺合并症的存在, 因后者对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3.4 老年人肺结核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的原因归纳有以下几点
(1) 我国人民寿命延长, 发现肺结核病的手段或工具的普遍; (2) 老年人体质虚弱, 免疫功能降低, 易感染肺结核或使原先可能潜伏的结核病灶重新活动; (3) 近几十年防治结核的开展, 使人们对结核病认识有所提高; (4) 结防深入农村宣传的结果; (5) 医务人员对老年性结核有了新的认识, 对过去漏、误诊的病人加以检查, 打破了医务人员持有老年人不易患结核病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滨.老年性肺结核的X线诊断[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11.
X线特点 篇6
关键词:结核,老年,X线摄影术,体层摄影术
老年肺结核患者一直备受关注。据资料报道, 老年人群肺结核发病率较年轻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漏诊、误诊、病死率高于其他人群[1], 同时, 老年患者痰菌耐药性、阳性率高, 更具有传染性[2]。为了加强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 作者收集2008年以来38例临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老年肺结核病例, 结合文献就其X线、CT特点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 男28例, 女10例, 年龄60~86岁, 其中60~64岁8例, 65~69岁16例, 70~74岁10, 80~86岁4例。本组38例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2例 (57.89%) , 合并肺部感染20例 (52.63%) , 合并糖尿病9例 (23.68%) 。合并症有肺不张3例;肺大泡及气胸5例, 支气管扩张12例。
1.2 方法
38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平片和肺部CT扫描, 并随访超过1年时间。
2 结果
2.1 病变的部位
双侧发病24例 (占63.16%) , 单侧发病14例 (占36.84%) ;上肺18例 (47.37%) , 中下肺14例 (36.84%) ;病灶广泛13例 (34.21%) 。
2.2 病变的性质
渗出增殖性病变15例 (39.47%) ;干酪性病变7例 (18.42%) ;空洞及纤维空洞性病变16例 (42.11%) , 其中厚壁空洞5例, 薄壁空洞12例;结核球4例 (10.53%) ;粟粒结节2例 (5.26%) ;纤维性病变、钙化灶16例 (42.11%) ;纵隔、肺门、支气管淋巴结增大9例 (23.68%) 。肺间质异常 (包括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 4例。
2.3 病变类型
血形播散型肺结核2例 (5.26%) , 继发型肺结核30例 (78.95%) , 合并渗出性胸膜炎6例 (15.79%) , 结核性胸膜炎例 (5.26%) 。
2.4 合并症
肺不张3例, 肺大泡及气胸5例, 支气管扩张9例。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免疫机能的低下, 形成了病菌不容易局限而易于扩散的特点, 本组统计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有36.84%表现为中下肺野病灶, 有34.21%表现为广泛病灶, 支持病变广泛, 位置不固定的特点。在老年肺结核中, 以继发肺结核最多, 表现最为复杂老年性肺结核多为内源性感染, 即已静止的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 少数为外源性感染。常常能见到渗出、增殖、干酪性肺炎、空洞、纤维化、钙化性病灶等。老年性肺结核肺间质性病变好发于两肺上野, 主要表现为片状蔓延和沿支气管树分布两种形式, 小叶内间质异常是肺结核间质改变的主要HRCT表现, 包括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内细网织线影分布均匀、稠密, 使小叶结构辨认不清, 病理显示以肺泡间质轻度增生和纤维化为主[3,4]。小叶核心细分支线影, 长为2~3mm;在分支末端可见直径为0.5~1.0 mm微结节影呈树芽样表现, 其病理表现为干酪样物质占据了小叶内细支气管腔和肺泡管, 小叶中心结节则为细支气管和其周围肺泡炎性改变所致[5]。
参考文献
[1]那琳, 张熙, 王鸿雁, 等.老年肺结核1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5) :179.
[2]廉锐馥.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指导[J].中外医疗, 2009, 28 (20) :129.
[3]路希伟, 伍建林.活动性肺结核间质病变的HRCT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 (5) :605-608.
[4]詹志明, 张世斌, 熊琪, 等.老年肺结核的螺旋CT表现[J].吉林医学, 2009, 30 (15) :1690.
X线特点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3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所选患者均为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病例,上述患者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最小为61岁,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为68.9岁。上述所选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盗汗等症状。上述患者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痰结核菌检查结果提示为阳性;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的X线检查较治疗前有改善。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患者取站立位,在120kV状况下,摄取靶-片间距离为2 m,对患者进行胸部前后位和侧位摄片,所选患者中每例患者均摄片2次以上。观察每例患者X线表现,对上述摄片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1)病灶所在部位分析结果80例患者病变部位在上中肺叶,所占比例为61.5%;30例患者病变部位在中下肺叶,所占比例为23.1%;20例患者病变部位在下肺野单发,所占比例为15.4%。130例患者中,96例患者病变在双肺,所占比例为73.8%;34例患者病变在单肺,所占比例为26.2%。(2)病灶类型情况:10例患者X线显示为干酪坏死或斑片状渗出,所占比例为7.7%;22例患者病灶X线显示结节状,所占比例为16.9%;38例患者显示为纤维化病灶,所占比例为29.2%;60例患者显示为混合病灶,所占比例为46.2%。16例患者有空洞改变,所占比例为12.3%;114例患者为无空洞改变,所占比例为87.7%。
3 讨论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的肺结核发病率有所增加,而肺结核危害较大,可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损害,而肺结核主要表现为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及空洞形成,但对于老年肺结核来说,上述典型特点有所改变,研究认为,老年肺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其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率要高于老年女性患者,且病变范围较为广泛;老年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较低,所以此类人群发病率较高,而结核性疾病是消耗性疾病,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免疫功能;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病程长,不容易治愈,且容易造成误诊或者漏诊而影响正确治疗[2,3]。对于老年肺结核来说,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不容易和老年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而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病情较为复杂,容易被其他病情掩盖,老年肺结核症状和肺癌近似,容易误诊为肺癌。虽然痰涂片细菌检查是肺结核的最为准确方法,但培养需要时间,对早期诊断不利,而胸部X线片检查是常用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肺结核病灶,被临床诊断采用[4,5]。结合本文结果,所以了解老年肺结核X线影像学特点有助于老年肺结核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学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13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所选患者均为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病例,所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患者取站立位,在120kV状况下,摄取靶-片间距离为2m,对患者进行胸部前后位和侧位摄片,所选患者中每例患者均摄片2次以上。观察每例患者X线表现,对上述摄片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①病灶所在部位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病变部位在上中肺叶,所占比例为61.5%;30例患者病变部位在中下肺叶,所占比例为23.1%;20例患者病变部位在下肺野单发,所占比例为15.4%。130例患者中,96例患者病变在双肺,所占比例为73.8%;34例患者病变在单肺,所占比例为26.2%。②病灶类型情况:10例患者X线显示为干酪坏死或斑片状渗出,所占比例为7.7%;22例患者病灶X线显示结节状,所占比例为16.9%;38例患者显示为纤维化病灶,所占比例为29.2%;60例患者显示为混合病灶,所占比例为46.2%。16例患者有空洞改变,所占比例为12.3%;114例患者为无空洞改变,所占比例为87.7%。结论 了解老年肺结核X线影像学特点有助于老年肺结核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患者预后。
关键词:肺结核,老年,X线,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1]秦梓良.数字化X线胸片计算机辅助检测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1404-1405
[2]黄英莹.250例老年人肺结核的胸部X线平片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21(2):138-139.
[3]刘扬,龚圣兵,陈严.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化疗期内类赫氏反应的胸部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07(3):959-962.
[4]陈建晟,潘辉,罗秀凤.2006-2011年福州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X线检查结果分析.中国校医,2013,7(40):513+515.
X线特点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90例患者中男193例, 女97例;男︰女=1.99︰1, 年龄60~87岁, 平均68.3岁, 经临床诊断为肺结核者。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160例55.17%;痰中带血:45例15.52%;咯血:7例2.41%;气促、呼吸困难:27例9.31%;胸痛:9例3.1%;发热:11例3.8%;盗汗:10例3.45%;体质量明显减轻:6例2.1%;纳差:15例5.17%。
2 影像学观察结果
2.1 所有分析对象均行X线检查[2], 根据痰检结果和《中国结核病防治
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分类法将结核病分为3类, 其中确诊病例95例, 临床诊断病例195例, 无疑似病例。按照2001年国家结核病分类标准为:Ⅰ型5例1.72%;Ⅱ型21例7.24%;Ⅲ型253例87.24%;Ⅳ11例3.79%[1]。
2.2 病变部位
上中肺野为主者251例86.6%, 中下肺野为主者34例11.7%, 下肺野单发者5例1.7%。
2.3 病变范围
双肺发病61例21.03%, 单肺发病97例33.45%, 多肺野病灶77例26.55%, 单肺野病灶55例18.97%。
2.4 病灶性质
斑片或索条状纤维化病灶患者共计39例, 比例为13.45%, 干酪坏死病灶的患者共计117例, 比例为48.34%, 同时存在多形态混合病灶的患者共计13例, 比例为6.55%, 结节状增殖性病灶患者共计41例, 比例为14.14%, 有空洞改变的患者共计55例, 共计18.97%, 出现结核球的患者共计7例, 比例为2.41%, 有钙化灶的患者共计18例, 比例为6.27%。
2.5 并发症
并发动脉硬化69例, 占23.79%, 并发肺大泡57例, 占19.66%, 并发肺气肿143例, 占49.31%, 并发气胸21例, 占7.24%。
3 讨论
由于时代的原因, 老年人所处的时代正是流行结核病最厉害的年代, 绝大多数都曾经感染过结核菌, 随着时间的推移, 老年人自身免疫力慢慢的变弱, 这样就导致老年人再度感染肺结核概率的加大, 老年人患有结核病影像学和临床特点如下: (1) 大多数老年人患者都是双肺野发病。 (2) 老年肺结核女性少于男性。 (3) 病变形态不稳定, 呈多样化, 然而多种影像学往往同时存在, 所以个别学者就对传染性肺结核的患者胸部X线片进行比对分析进而研究, 最终发现了以下结论:复治的患者胸部X线片表现多以纤维硬化型居多, 初治患者胸部X线片表现多以渗出浸润型居多, 老年人患有结核病大多数是复发复治, 所以胸部X线片也就多种多样。 (4) 临床症状不明显, 相关资料显示约1/4老年人在患有肺结核时仅仅出现咳痰、咳嗽甚至有的没有任何表现, 而简单地咳咳痰在临床上容易被医务工作者混淆, 因为这样的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也会出现, 所以可能会误诊。 (5) 易形成结核球。局部病灶由于反复的感染, 纤维容易包裹其外围从而形成结核球。 (6) 好发空洞, 由于干酪坏死灶比较容易液化, 所以可能会形成空洞, 经由支气管引流从而引起播散。 (7) 老年性结核并发症多, 如喉结核、真菌感染、糖尿病、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等。 (8) 中下肺野发病率多, 不同于青壮年结核的是, 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 好发部位不明显, 造成误诊, 漏诊偏多[2,3]。
老年肺结核的发生因素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之分, 老年人有以下几种情况, 特别容易感染肺结核, 例如不同原因引发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有矽肺、慢性乙醇中毒、以及糖尿病、营养不良、癌症等, 此外患有肺结核的老年患者一般都耐药或者难治, 患者住院耐药率经过调查高达9%, 约30%的患有肺结核的老年人需反复入院治疗, 到最后很有可能发展成“不治之症”, 因此控制老年肺结核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的临床主题。
综合所有的办法, X线检查是最方便易行的一种, 首选的就是X线这一检查方法。截止到目前我国正在加强对肺结核这类疾病的预防, 引入先进的手段对该病进行治疗, 老年肺结核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摘要:目的 对老年性肺结核X线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结防门诊2005至2011年收治的1029例肺结核中的290例老年肺结核进行分析、观察其影像学改变。结果 老年肺结核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病变部位广, 性质复杂, 表现多样。结论 老年肺结核致病因素多, 易患难治, X线影像复杂, 须密切结合。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X线影像,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结核病分类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8, 21 (12) :716-717.
[2]李乐佳, 彭立清.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胸片对比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4, 16 (12) :594-595.
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诊疗分析 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91
小叶性肺炎又称支气管肺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按病理形态的改变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则以病毒为主,临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1]。回顾132例儿童小叶性肺炎患儿的X线征像及临床诊疗情况,综合总结小叶肺炎X线征象及临床追踪,经济落后、生活卫生条件较差农村儿童小叶肺炎影像典型,发病率、死亡高于城居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表现因病因不同而不尽相同,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其特点。必须掌握好各种小叶性肺炎的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资料与方法
收治儿童小叶性肺炎患儿132例,男73例,女59例,农村79例,城市53例。平均年龄4.7岁。108例临床具有发热、咳嗽和咳痰;17例具有呼吸困难、缺氧,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临床症状重;7例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123例白细胞、粒细胞升高。9例白细胞、粒细胞数低下或正常。经X线影像检查具有典型小叶性肺炎X线征像。常规治疗前、后胸部正、侧位摄片。
结果
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影像表现农村儿童比较典型、较重,但因病因、病程不同又不尽相同,影像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其特点。
儿童小叶肺炎在我院占儿科住院患者46.8%,儿童病变死亡中小叶性肺炎28.3%。收治儿童小叶性肺炎患者132例,4例死亡,均为5岁以下,其中3位为农村儿童,其余1~2周治愈。
讨论
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形态: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形态可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前者以支气管壁附近的肺泡为主,支气管壁仅仅是黏膜发炎。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水肿、炎性渗出,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中含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病菌;病变通过肺泡间通道和细支气管向周围邻近肺组织蔓延,呈小点片状的灶性炎症,而肺间质病变多不显著。有时小病灶可融合起来成为较大范围的支气管肺炎,但其病理变化不如大叶肺炎那样均匀致密。后期在肺泡内巨噬细胞增多,大量吞噬细菌和细胞碎屑,可致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溶解吸收、炎症消散、肺泡重新充气。间质性肺炎主要病变表现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壁及肺泡壁,呈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炎及肺间质炎的改变。蔓延范围较广,当细支气管壁上细胞坏死,管腔可被黏液、纤维素及破碎细胞堵塞,发生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病毒性肺炎主要为间质性肺炎;病毒性间质性肺炎晚期少数病例可发生慢性肺间质纤维化,多见于腺病毒肺炎[2]。
回顾我院132例小儿小叶性肺炎患儿的X线征像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影像表现农村儿童较典型,较重。小叶性肺炎X线征像呈多样性。①病灶的形态:支气管肺炎主要是肺泡内有炎性渗出,多沿支气管蔓延而侵犯小叶、肺段。X线征象可表现为非特异性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下野、心膈角区及中内带较多。小斑片病灶可部分融合在一起成为大片状浸润影,甚至可类似节段或大叶肺炎的形态。若病变中出现较多的小圆形病灶时,就应考虑可能有化脓性感染存在。②肺不张和肺气肿征:支气管内分泌物、肺炎的渗出物阻塞,可产生肺不张或肺气肿。在小儿肺炎中肺气肿是早期常见征象之一,病程中出现泡性肺气肿及纵隔气肿的机会也比成人多见。③肺间质X线征:婴儿的肺间质组织发育好,患支气管肺炎时,可出现肺间质X线征象。常见两肺中内带纹理增多、模糊或出现条状阴影,甚至聚集而成网形。这些间质的改变与两肺下野的肺过度充气而呈现明亮的肺气肿区域鲜明的对比。流感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百日咳杆菌肺炎所引起的肺间质炎性的反应都可有这些X线征象。④肺门X线征:肺门周围局部的淋巴结大多数不肿大或仅呈观肺门阴影增深,甚至肺门周围浸润。⑤胸膜的X线征:胸膜改变较少。有时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的现象。各种不同病因的小叶性肺炎在X线表现上有其共同点,但又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掌握好各种肺炎的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影像表现农村儿童比较典型、较重,但因病因、病程不同又不尽相同,影像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其特点。小叶性肺炎是威胁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在我院儿童小叶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46.8%,儿童病变死亡中小叶性肺炎28.3%;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我院儿童疾病首位。文中4例小叶性炎死中,3例为5岁以下农村儿童。首先,儿童年龄越小,支气管壁越欠发育完善,管腔越小,炎变时易狭窄或阻塞,造成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气肿等,病变相对较重;其次,农村经济条落后,小儿营养缺乏,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父母缺乏病变相关知识,能托则托,就诊较晚、较重;再次,我院作为县级医院,且儿科专科成立不到3年,医疗团队业务水平及设备比发达城市、国家存在着差距。种种原因儿童小叶性肺炎X线表现典型,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居高。
高质量胸部X线平片是诊断关键:小叶性肺炎目前辅助检查以X线平片为主,一般不作CT或MRI等检查。年龄越小儿童在检查配合上越差,作为投照工作人员,要耐心、仔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投照必要性,争取患儿配合,选择好适宜投照条件,摄出高质量X线平片,给阅片诊断提供优越条件是关键。
注重及早期诊治、預防是关键:家长有必要熟悉、了解小儿肺炎相关临床知识,及早送往医院诊治,以免耽误、拖延、加重病情。儿科医务人员应详细体检作相应胸部X线平片及相关检查早期明确诊断、治疗。对重症小儿肺炎有呼吸衰竭者,要充分了解缺氧程度、电解质与酸碱
失衡的类型和程度,有助于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3]。预防:小儿肺炎好发季节少带小儿到公共场合、人员拥挤的地方活动,房间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小儿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小儿膳食合理搭配。易反复感染肺炎的患儿,在冬季来临之前应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
参考文献
1支气管肺炎.http://jbk.39.net/keshi/neike/huxi/4e356.html.
2支气管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http://jbk.39.net/keshi/neike/huxi/cause/4e356.html.
X线特点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材料分为2 组,第1 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 年2 月至2015 年3 月)健康青少年1 421名(男性836 名,女性585 名)。年龄分布为6~15岁,平均年龄11 岁。其中骨骺出现率20.1%(男性138 名,女性147 名)。第2 组:44 例(男性25 例,女性19 例)青少年第五跖骨近端骨折,年龄6~18 岁,平均年龄13 岁。2 组均采用荷兰Philips数字X线摄影(DR)摄取足部正斜位片,焦距:90 cm,50~70k V,30~50 m As。所有研究对象其监护人均知情同意。由读片经验丰富的影像科专家阅片。
2 结果
2.1 骨骺组:第五跖骨近端骨骺均位于近端外下方,形态多样;陈志刚等[1]把第五跖骨骨骺分成3类,Catriona等[2]把骨骺发育分成4 个阶段,不同年龄段形态不同,本研究把骨骺根据形态分成粟粒状、鱼鳞片状、卵圆形、不规则形4 类。1粟粒状41 例,男性19 例,女性22 例,平均年龄7.9 岁,X线片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粟粒小点状骨性高密度影。2鱼鳞片状217 例,男性104 例,女性113 例,平均年龄11.3 岁,次级骨化中心不断骨化而增大成鱼鳞片状,其中23 例呈不连续。骨骺多数与骨干平行,少数呈斜形;骺线多数光滑整齐,少数毛糙略呈扇形,可见骨斑纹朝向骨干。3卵圆形10 例,男性6 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12.1 岁,骨骺部分可与骨干重叠,骨化中心面积加大。4不规则状17 例,男性9 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2.8 岁,骨骺形态不规则,长经大于横径,骺线变窄(表1)。见图1~3。
2.2 骨折组:本组44 例骨折参照Ekrol[3]和Count-Broun分型法分为3 型,1粗隆尖部骨折15 例,男性8 例,女性7 例,平均10.7 岁,骨折块较小,无明显移位;2横行骨折23 例,男性12 例,女性11 例,平均年龄12.1 岁,骨折块多为三角形,移位不明显;3斜形骨折6 例,男性4 例,女性2 例,平均年龄12.3 岁,骨折块稍大而不规则,移位明显。见图4~6。
3 讨论
3.1 青少年第五跖骨近端骨骺的发育:青少年第五跖骨属于短管状骨,只有一个骨骺,位于远端偏外侧,属于牵拉骨骺,即第五跖骨粗隆次级骨化中心,次级骨化中心一般在出生后出现,周围是钙化的软骨基质,内含软骨肥大细胞和基质小泡,骺在胎儿及幼儿时期为软骨,骨化初期,其内出现一个或几个次级骨化中心,随骺软骨不断生长,次级骨化中心不断骨化而增大,形成松质骨,次级骨化中心靠近骺板侧形成软骨板,骺血管穿过,最终融合[4-8]。
3.2 青少年第五跖骨近端骨骺的X线形态特点:第五跖骨近端次级骨化中心一般在X线上6~8 岁出现,12~15 岁闭合;骨骺形态遵循骨化发生规律。本组所见基底骨骺均位于第五跖骨近端外下方,位置较固定。胎儿及幼儿期为软骨,即骺软骨,X线不显影;骨化初期呈一个或几个粟粒状,为松质骨,呈点状致密影;融合生长阶段多呈鱼鳞状[6],少数为不连续,骨骺边缘光滑柔和,部分内缘出现扇形骨斑纹状,骨骺多与骨干平行,少数斜形排列;骺线多数光滑整齐,少数毛糙;初期呈透亮带影;接近融合阶段多呈不规则状或卵圆形,骺线变窄模糊;融合完成阶段与成人一致,粗隆为光滑三角形或楔形,皮质菲薄,骺线变得致密;极少数终生不融合[7]。
3.3 青少年第五跖骨近端组织解剖特点及骨折发生机制:第五跖骨近端背侧面有坚强的腓骨短肌腱附着,第三腓骨肌腱附着于第5 跖骨粗隆远侧的骨干,跖健膜的外侧束止于跖骨尖部。第五跖骨近端骨折的受伤机制主要因为前足的内翻和(或)内收暴力时肌腱牵拉。目前,主要的致伤肌腱尚存争议,国内曹来宾等[8]及国外荣独山和王快雄[9]多数认为只有腓骨短肌腱才有足够的力量导致跖骨近端骨折;而王云钊和曹来宾[10]将其归因于跖腱膜的外侧束,因为此处骨折移位的几率小,如果是腓骨短肌腱,其移位的概率较大。
3.4 青少年第五跖骨近端骨折的X特点:与成人骨折相似,少数为直接暴力所致外,多数为间接暴力所致[11],骨折块多不规则或三角形,骨折块边缘锐利,有的不规则呈锯齿状,骨折皮质中断,骨折通常为横行骨折,少数为斜形或不规则形。局部软组织肿胀。而近端骨骺大多数与骨干平行,多呈鱼鳞片状,骨质连续,骨骺边缘光滑柔和,此为二者最重要的影像鉴别点[12]。
3.5 近端骨骺与近端骨折的鉴别要点:综上所述,近端骨骺与骨折在影像学上均具游离骨块的征象,但二者还是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1骨块的形态,鱼鳞状或是不规则。2是否有完整的骨皮质硬化边。3游离骨块内斜面与对立斜面是平行直线还是横行、斜行。4游离骨块与所对立的骨干间隙是否宽窄一致。5局部软组织有无增厚。6X线复查有无骨痂形成。7临床有无急性外伤病史[13-15]。
【X线特点】推荐阅读:
肋骨骨折X线检查特点05-19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09-03
网站特点07-14
命题特点07-15
成长特点07-15
疾病特点07-17
韵母特点07-19
造型特点07-20
民俗特点07-20
情感特点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