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合作

2024-08-08

多学科合作(精选12篇)

多学科合作 篇1

出生缺陷也称先天异常, 是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性疾病等。出生缺陷种类繁多, 目前我国主要监测23种出生缺陷, 且涉及新生儿躯体各个部位;因此在诊治新生儿缺陷时, 多学科综合会诊有利于确诊及选择正确的诊疗方案[1,2]。我国出生缺陷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围产儿, 此时患儿及孕妇体质弱、免疫力低下、对药物耐受性较低, 此时适于采用作用较温和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因此产科和新生儿科、中医科、康复科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在综合医院当中, 产科与多学科进行合作的管理模式能够全面的监测孕妇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状况, 及早、准确地发现出生缺陷并进行合理治疗, 能降低先天性缺陷患儿病死率[3]。现对综合医院产科与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并报告如下。

1在院内宣传多学科管理理念, 促进多学科合作成形

1.1产科和其他学科进行会诊孕期采用心儿B超、胎儿镜等先进仪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同时产科与心内科共同评估胎儿先心病风险, 并与孕妇及家属商议继续或终止妊娠, 并提供孕期及围产期的监护、治疗方案;高危儿或高危产妇临产时, 新生儿科和心脏科医生到位待命, 针对孕妇异常症状联合产科和相关科室会诊, 通过会诊的方式互相交流问题, 加强对孕妇和新生儿疾病的诊疗力度。出生缺陷的产生与新生儿科的关系密切, 多学科综合会诊时要重视新生儿科的相关建议。通过进行多学科会诊, 不同的学科能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各尽其用, 彼此进行信息交流, 对孕妇护理的认识能够越来越全面、深刻[4]。

1.2在综合医院内部行转科治疗由于高危孕妇在必要时需要接受终止妊娠手术或是相关治疗, 且高危儿或高危产妇产时会出现多种情况, 所以, 新生儿科和心脏科医生要随时到位待命;必要时转入外科行相关手术, 在手术前要对新生儿进行正确诊断, 把握最佳手术时机;单一科室难以完成高危孕妇、胎儿的诊治, 必要时进行院内转科治疗, 通过多学科合作提高诊疗效果。通常高危孕妇和高危儿在行相关手术后转入康复科和新生儿科接受术后护理和治疗, 做好患儿的预后工作。

1.3多学科共管针对产后不同类型的产妇, 中医和康复理疗科为其提供不同的预后处理及专业的月子健康指导。在对新生儿的多种出生缺陷行相关手术后, 不同学科对患儿行针对性预后处理;患儿转入新生儿科后, 各科室需为病人设置相应的管道, 定期负责患儿的换药、拔管、拆线等工作, 形成多学科共管的形态[5]。

2完善综合医院产科与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的措施

在促进多学科合作成形的形势下, 多次进行临床实践, 总结相关经验教训, 进行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 以新生儿科为领头、康复科为收尾, 与产科为首的多个学科建立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 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治疗开通一条高效、便捷的通道。

2.1与新生儿科、中医、康复科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和促进康复孕产全程设置心理科专门针对孕妇的产后心理调整和相关睡眠问题提供疏导和指引, 孕产全程还有心理和睡眠问题提供疏导指引, 加强对新生儿科、中医、康复科的建设, 大力引进优质人才, 创建高水平、高素质的精英人才团队, 及时填补相关急救设备, 引进先进的医疗科技, 提高患儿手术的成功率。所有的出生缺陷患儿都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 对患儿采取较温和的中西医学科合作治疗多学科进行疾病的会诊, 讨论是否需要行相关手术, 对围术期的各科室的治疗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行手术后给予患儿相关生命支持, 康复科负责患儿预后的相关治疗和护理工作[6]。以产科为首, 带领心胸外科、神经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血管外科、骨科、口腔科、麻醉科、眼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的专业医生与新生儿科、康复科行科室间的合作, 成立专门的合作小组。要能够确保各科相关人力资源配备到位, 能够对新生儿科的患儿及时进行救治, 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医院还设置专人做产妇的电话回访延伸服务, 包括疫苗、遗传病筛查结果回报和跟踪等, 提供全方位、多围度、全程服务。

2.2多学科合作, 建立儿童心脏病研究中心产科要和心血管科、新生儿科合作, 一起建立儿童心脏病研究中心, 在出生前就对孕妇进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 负责心血管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孕期监护及诊治、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及生后即刻治疗“一站式”诊疗服务、先天性心脏病监测网监测先天性心脏病等, 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对新生患儿的危害。新生儿如果有异常或需要后期服务, 新生儿科或先天性心脏病网会提供跟踪随访。

2.3学科间进行资源共享, 全面提高诊疗技术定期进行病例讨论会、论文报告会、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的开展, 以不同的形式促进综合医院内部多学科间的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总结各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汇总, 在产妇和患儿的日常诊治过程中新生儿科要向多个学科反馈信息, 进行全面的资源共享, 全面提升诊疗技术, 完善各个科室的治疗手段。

3综合医院产科与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意义

综合医院产科与多学科合作, 逐渐形成以产科和新生儿科为中心, 对产妇和患儿出生缺陷行多学科诊疗的综合管理模式, 使综合医院全面的多学科诊疗技术资源得到了充分应用, 避免了人力资源的重复配置, 使产妇的健康问题和患儿出生缺陷的救治变得更加简单易行。产妇能够得到多学科专业医生的治疗, 多学科专业医师在产妇围术期的过程当中给予相关诊疗意见, 避免了由于外科医生的各科知识不完善导致的围术期诊疗失误, 外科医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行相关手术, 手术的预前和预后都有专业各科医生负责, 这样能够提高产妇手术的安全系数[7]。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体制发展成型、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建立, 产妇手术成功率会越来越高, 各个学科的疾病诊疗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提升了诊疗过程的安全性, 避免了更多惨剧的发生, 提高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给更多的产妇和患儿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摘要:产科与多学科合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全面监测孕妇与新生儿身体状况, 在综合医院形成以产科和新生儿科为中心, 对产妇和患儿出生缺陷进行多学科诊疗, 充分利用综合医疗资源, 能够提高医疗水平及诊疗效果;尤其产科与心血管科、新生儿科合作成立儿童先心病监测中心, 对新生儿先心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产科,综合医院,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覃爱开, 周宇凤, 郭靖.产科医护团队合作的急救培训模式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1, 18 (9B) :17-20.

[2]于桂华.妇产科护理管理及医护间合作[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0) :134-135.

[3]武红梅.妇产科医院感染因素及控制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9) :107-108.

[4]周静.加强产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心肺复苏成功[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20) :103.

[5]刘健.加强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在围产医学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8) :2730-2731.

[6]李红霞.浅析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12) :191.

[7]杨素娥, 秦俊晓, 王晓冰.三门峡地区儿科产科合作现状调查及模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3) :3275-3276.

多学科合作 篇2

摘要:

现行的《go for it》新教材词汇量大,涉及面广,对于词汇的教授,大部分教师普遍存在着困惑,按常规的教法,即教发音,教用法,确实可以节约备课时间,但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这种教法太过单一,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课改步伐的不断推进,许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对不同的词汇教学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效果非常好,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词汇教学由过去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使记忆单词由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现行的《Go For It》新教材是在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纯英文的英语教科书的基础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改编而成的。教材图文生动、色彩鲜艳;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紧密相连,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这套教材词汇量大,涉及面广,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基本技能,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教材中词汇的教学,大部分教师采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即教发音,教用法。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在于节约时间,教师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在教授新单词上。但对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太过单一,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词汇完全成了学生个人的事情。但基于优质课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一堂成功的词汇教学课是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体现的。

第一,在谈论一些日常用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增加趣味性,或者也可以通过画简笔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先画出物品的雏形,让学生猜是什么,在猜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地动脑筋,还要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将物品猜出。这个过程是由个体学习转化为合作学习的开始。这种教学情境体现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精神,使学生体会到集中同伴意见后猜中物品的合作式的喜悦。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这种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在教授完新单词的正确发音以及注意事项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新单词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说汉语,学生说英语;或教师说英语,学生说汉语,以交换角色的方式完成单词学习的第一步。随后,教师将全班分成几个大组,让每组中的成员逐个拼出所学单词的一个字母,倒数第二个学生拼出整个单词,最后一个学生说出单词的汉语意思。最后,教师对每组完成任务的表现给每个大组计分。这样,在这个任务中拼单词速度快,并能达到准确无误的大组得分最高。所以通过这个任务链的完成,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为集体的荣誉和自己的学习努力。

第二,在教授完新单词后,有的教师采用的是反复朗读、阅读记忆法。

首先,教师将写有新单词的卡片事先放在一个学生的课桌内,让另一个学生去找这张卡片,在寻找的过程中,需要全体学生帮忙。当该生逐渐接近卡片所在地时,其他学生朗读单词的声音一定要逐渐地响亮起来。反之,声音逐渐变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好在:

(1)全体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单词的过程中牢牢记住该词的正确发音。

(2)找单词的学生可以在周围同学们大声朗读单词的过程中灌了耳音,从而记住了单词的正确发音。这种方法要比教师单纯反复的领读单词,让学生机械性的重复要有效得多。

第三,在教授动词的现在分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卡片或投影仪将现在分词展示给一个学生看,让这个学生通过动作的表演展示给另一个背对着投影仪的学生,让他通过观察,说出现在分词以及拼写形式。

多学科合作 篇3

一、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听外国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帮虫。为什么个人素质如此之高的一群人,合在一起却成为一盘散沙了呢?为什么一群狮子却斗不过一只山羊呢?其他基本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人从小就不会与人合作。不知道把自己学习的知识与人分享是中国人的最大缺点。一个人与一个团队的竞争,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学科学这一学科正好是利用这一学习方式的主要战场。科学研究讲究相互学习协作,学生间相互学习,弥补单一学习的缺点,使整个团队处在一个和谐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是这个团队的重要一员,每个人的特长都在学习中得以发挥。这正是我们科学学科需要做好的。

二、创设课堂研究环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学科是初中许多学科,如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人体生理卫生、地理、历史的基础综合学科。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正当时,让学生从本学科中学习到各种丰富的知识,培养团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基础学科,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是在小学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可以使不同的探究者贡献出他在探究中取得的经验以及发挥学生们各自的学习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单个探究者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只有协调的合作行为,才能真正达成科学探究的目的。

三、在科学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引领团队进行探究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即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应该依靠教材,在实验设计上充分让学生进行团体生学习探究。学生间分工协作,充分完成实验过程,并且从实验的现象中分析出正确的结论。这需要教师引导与设计,每一名科学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在展示要探索的活动前,要学生自我分工,自我分组,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并在团队中因学生各自特点,进行分工协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既能体现学生们的集体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小养成与团队意识。在科学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让学生创建自己的合作学习的团队小组

在科学学科的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自己去构建自己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在构建息的学习小组同时,应该充分注意了这个小组成员的组织合理性。所以,在学生合作活动中应该相互信任,这是达成实践成功的基础,在小组中,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合作小组的同伴学习负责,使他们坚信他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集团,他们每个成员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合作是充分利用每一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补齐一个人时的短板,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共识。我们今天培养学生这一特点,时间长久以后,学生就会自觉的体现团队间协作意识,以至在以后的科研探究中,达到共同进退,共同探究,再加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战胜许多对手,在竞争中取得全胜。

多学科合作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1~74岁,平均61.06±2.61岁,病程23天~4个月,平均2.11±0.51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3~76岁,平均62.51±2.44岁,病程20天~5个月,平均2.86±0.49个月。两组患者均经MRI、头颅CT确诊,并自愿参与本试验;排除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器质性病变、意识昏迷、精神障碍、严重感染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辅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康复训练早期辅助其进行肢体训练;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尽早辅助下床活动,必要时可采用电动起立床进行物理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由心理治疗师、中医、全科医生等共同参与,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心理护理。心理治疗师每周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是否存在恐惧、抑郁等消极心理,并对诱发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期间,应尽量安抚患者,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②健康教育。全科护士采用一对一宣讲、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的诱发原因、预后情况及康复护理方案等,提高患者对疾病和康复治疗方案的认知度。③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患者可坐起后,需对其进行锻炼,这对患者偏瘫肢体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采用有效的训练方式,训练患者患肢,如将床旁桌置于床旁,让患者用患肢取桌上的物品,在训练过程中要有家属陪伴;还可摸粗麻布,这对感觉的改善有重要意义。④良肢位摆放。良肢位可防止关节部位挛缩、变形;在疾病初期,若患者体位摆放错误,则可能诱发下肢伸肌与上肢屈肌挛缩后遗症,良肢位摆放则可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条件。⑤针灸治疗。取曲池、足三里、风市、昆仑、环跳等穴位施针,每次留针30min,每天1次。⑥作业治疗。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指导其穿衣、进食、梳洗等,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1.3.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示能力越好。

1.3.2肌力水平

采用临床常用的肌力六分法,并将其级别转化为相应分值,即0~5分,得分越高表示肌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BI评分、肌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BI评分、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BI评分、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偏瘫不仅会对患者的活动功能造成影响,还可能增加其家庭负担[1]。基于此,必须加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学者指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2]。因此,必须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以往的康复训练以肢体训练为主,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力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物理训练需借助先进仪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适用范围。我院通过中医、心理治疗师、全科护士等开展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还能够有效缓解肌力受损症状。有学者指出,针灸是治疗脑卒中的常用方法,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疗程[3],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通过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可重塑患者大脑功能,改善功能障碍,且康复治疗可在家里开展,能够被患者接受。综上所述,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提高其肌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行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肌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提高其肌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多学科合作,疗效

参考文献

[1]秦杰,杨坚,张颖,等.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率与持续时间的关系[J].中国康复,2010,25(1):17-18.

[2]张延红,赵晓丽,王东,等.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10):1564-1566.

多学科合作 篇5

个人交流提纲:

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会学教师没有教给的知识。因此,对学生进行生物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生物学知识的主人,才能实现以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问题解决方案:

发掘学生思考潜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

李方松主任:

学法指导问题:

学生在入学后不久就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在此我在总结30余年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的基础上,浅淡一下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

问题解决方案:

老师可以

一: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我们知道,上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学习新知识时要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知识。每上一节新课我们都会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老师要面对全班学生讲课,因此,只能按照一个速度去讲。而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可能是一样的,而预习恰恰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二 培养学生整理笔记的习惯

学生所做的笔记只是对课上板书的复制,课后很少有同学会去整理。事实上笔记本除了要用来做好上课的记录外,还应当在平时不断加工,把笔记本变成复习时真正有用的宝贵资料。

卞修扬校长:

学法指导问题: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但提出来后自己不积极思考,只等着老师讲解,自己抄抄现成的结论;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就求助于同学,甚至抄同学的作业成果。这种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陷入了学习落后的境地。问题解决方案:

多学科合作 篇6

关键词:少教多学 自主学习 数学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各种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随着各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再加上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的使用,课堂变得五彩缤纷,生动异常。课堂活跃了,但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了,学生的能力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是真正的自主的学习过程,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式。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着眼于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特点,要看其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上的作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很少,课堂多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为主,教师只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这样就能够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更大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在少教多学的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

新课改下,要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逐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在少教多学模式下的学生的学习就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想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就要有效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在小组的设置上下工夫。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本着全面育人的理念要注意组建小组的优化和组合,要结合学生们学习能力、性格的差异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加以编号,以便具体操作。为了保证学习的效率,学习小组的规模不要太大,人数要有一定的控制,最好是在既包含优等生、中等生的基础上有1到2名学困生,同时,确定小组的核心也就是组长,这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为了保证全员的参与,最好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相带动。要鼓励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要既重视自己的学习,也要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学习局面,小组成员的成败关系到小组的荣辱,组员间不只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同伴间的互助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不仅是在为自己学习,更多的是在为小组的荣誉而学习。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愿因为自己的懒惰而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这就充分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意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

既然要求教师少讲学生们多做,就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注意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和参与,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们好学。

具体来说,课上教师少讲意味着学生们课下需要多做,特别是预习环节的工作要做充分、做到位。预习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本身就是需要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需要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作出一定的熟悉吗,更需要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来发现问题,提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预习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们课前预习的针对性,教师宏观上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参考性的学案,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研究重点,找到难点;然后组织小组谈论和探究,最终把问题反馈给老师,这样就能够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预习完成以后,组内先就预习内容互相提问一些理解性问题,其他组员作出解答。然后,交换再提一些具体的疑难问题,来交流沟通互相促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抓住各组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将进步快的学生树立为转化标兵,抓住其维护集体荣誉的闪光点,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三、锻炼学习意志,使学生勤学

具有不畏艰难,勤于磨练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它能为其保驾护航,使学习能顺利进行。然而,有些学生恰恰缺少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培养。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大量的练习情境并提供多种练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调节练习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灵活性、适应性和科学性,突出重点,在对于基础知识进行扎实和巩固的同时来深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种活动可以弥补班级大、学生多的课堂教学缺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和展示,通过小组间练习,既能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生练到一定的时间和程度,教师再请几组同学到前台进行展示表演。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组学生的编号提问,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有意识提问每组同类学生,根据学生回答、做题、表演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并记入小组总分,从而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勤于学习。

四、培养学习个性,使学生会学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应用于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还可以用于复习巩固阶段。如互相检查知识点,合作总结一个概念,一个定理等。有时还可以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出复习题的方法,即小组内几位同学边复习,边动手出考卷,由小组长分配每人出几道题,出好后小组集体讨论,选出好的题组成一份试卷交给老师检查,符合要求后,教师有选择地分发给每位同学,可以课内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完成后由出题组统一批改、评分,最后由教师检查,再分发给答题人订正。它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能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可以使“优等生”好上加好,“中等生”消除顾虑,“学困生”学会学习。

总之,一种行为需要连续重复21次,才会成为习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细致耐心的指导,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少教多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习者彼此交换学习经验,互为老师,以增强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养成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稳定的、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甄国栋.浅析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建议[J].新课程,2010,(11).

[2]汤竹云.素质教育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3]陈曦.“少教多学”——新加坡教育改革新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07).

[4]姜桂增.独特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03).

[5]唐荣祥.少教多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具体效果探析[J].中国教育, 2006.

[6]魏为燚,刘冬岩.三问“以学论教,少教多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9,(06).

[7]张丰.关于教与学的关系:从“觉醒”到“行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0,(07).

[8]于红霞,何志波.素质教育改革:从量到质的转变——谈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05).

[9]林清.领悟“教与学”关系打造高质量课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多学科合作 篇7

1. 同位互助式。

一般在教室里, 一桌坐两人, 而与其他同学相距较远。同位之间在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感悟上相互交流是很自然的, 在出现疑问时, 总是先问同桌, 在讨论问题时, 也是就近交流。从多数课堂看, 同桌是天然的合作学习互助组。这种同桌式合作小组的优点是交流的对象彼此了解, 配合起来顺手、默契, 一方的表达可以被对方充分感知, 整个班级显得有序和谐。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交流的范围小, 每位学生获得的新信息、新观点、新思想较少, 且仅有两名合作成员, 有时会觉得无话可说, 甚至冷场的尴尬场面。

2. 小组合作式。

在通常的合作学习活动中, 前后位四人或六人、八人组成讨论、交流小组。这种小组的优点是人数较多, 讨论热烈, 思想观点的火花碰撞多, 得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比较多, 而且印象深刻。缺点是人多嘴杂, 有时场面相当热烈, 但话题却偏离了主题, 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降低了课堂效率。

3. 小班展示式。

这种合作学习模式的典型是山东的“杜郎口模式”。基本方法是:学生提前备课, 查找相关资料, 准备上课时展示。上课时教师只是布置了本节课的任务, 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按照习惯自动把班级划分为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小班, 每个小班的学生开始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们踊跃上台当小老师, 展示自己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台下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要求小老师回答, 也可以自己上台展示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每一面墙上都挂满黑板, 这里也成了学生合作与展示的窗口;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一学习超市里的售货员和顾客;每一颗心都参与思考、合作、碰撞。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在杜郎口中学取得很大成功, 在其他学校推广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 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它需要学生在课前备课, 这势必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每一科、每节课都如此, 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4. 辩论对抗式。

在日常教学中, 时常会用到辩论对抗的合作学习模式。如, 在讲授《法治和德治的关系》这一课时, 把班级分成男队和女队。根据男孩子性格阳刚的特点, 让他们做正方, 观点是:治理国家必须依靠法治;根据女孩子性格阴柔的特点, 让她们做反方, 观点是:治理国家必须依靠德治。结果每一队的合作都很默契, 双方有许多精彩的对攻。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抗激烈, 观点鲜明,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同样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 不宜经常使用。

5. 表演合作式。

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的过程中, 教师常用两人或多人配合表演的合作学习模式。如, 在讲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 让全班同学合唱《众人划桨开大船》;在讲合作的重要性时, 让学生合作穿木鞋走路;在讲到竞争时, 让学生做“抢椅子”游戏。通过这些合作表演, 使学生融入学习情景,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了学生思考,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 这种合作在组织、选题、道具等方面要耗费时间, 学生表演的安全性也要提前考虑。

二、课外合作学习模式

1. 课题研究式。

思品新课标有许多社会实践课题, 再加上部分地区中考把公民教育实践题作为必考题, 所以, 学生合作进行实践课题研究成为一种必须。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要合作选题, 分组考察、调查、采访、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评价现行政策、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开模拟听证会等。像我校开展的“关于农村焚烧麦秆问题的对策研究”“关于玉带河污染的治理研究”等课题的完成都是几十个学生通力合作的结果。

2. 公益活动式。

参与公益活动, 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思想感情也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我校每年植树节, 学生一般为四人一组合作劳动, 其中, 两人挖坑, 一人运树苗, 一人提水浇水。上街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去敬老院服务也大都两人一组。这种配合合作式的模式, 有利于组员之间互助, 也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

3. 竞赛团队式。

信息学科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篇8

合作学习内涵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 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各个动态因素, 包括教师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以及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 这些因素互相协调、促进学习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 以期达到预先设置的共同性的教学目标。其中, 异质分组、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以及小组自评是合作学习的六大要素。[2]

而目前,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还十分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对合作学习这一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入, 认为信息学科等工科教育不适用此类学习研究理论。因此这一理论多被应用于初等及中等教育中, 在高等教育中也多限于外语或体育等合作模式较为直观的课堂中。

信息学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学科是中医药院校中开设较晚的学科, 教学中受传统理工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 多采用单向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注重知识灌输的共性, 忽视学生个人能力培养, 忽视了该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 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 信息学科教学已开始注重对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PBL教学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运用, 使得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培养与提高。

然而, 信息学科的具体实践和研究工作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各门课知识融会贯通, 能够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并综合运用其所学各门课知识, 设计合理方案, 采取最优方式方法和合理技术解决具体实践项目或研究问题。[3]而目前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单一知识能力的运用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能力, 并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4]基于PBL的教学方法虽也同样注重学生自主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培养, 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教师的参与度过小, 且较为适合较小范围的小组学习。鉴于信息学科课程特点及班级规模限制, 并不适合在信息学科课堂教学中直接开展基于PBL模式的教学, 但其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中医药院校信息学院的实际授课经验也验证了上述客观情况的存在。在多门课程授课中已开展的基于项目实施、软件开发及综合能力运用的分组 合作、讨论中, 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快、主动地接受与适应这一教学方式, 多为被动等待任务分配, 不能主动地寻求与合作者自发地运用所学知识开展项目实施与合理任务分配, 教师的合理安排与适时适当地参与指点必不可少。在实际授课中还发现,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客观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个人对知识获取的期望也并不相同。因此分组中会出现知识水平较低或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不愿参与、过于依赖他人, 而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过多任务的现象, 从而并不能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 不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说明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 面向不同学生需求, 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开展差异化的、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对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十分重要且极为必要的。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针对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需求, 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 合作学习理论研究

鉴于目前对信息学科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并不深入, 首先应对合作学习理论及各国各高校该理论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 对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形式方法及教学效果等进行充分调研, 提出适合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2)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 应对信息学科的课程进行有效筛选, 针对每门适合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课程, 提出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具体教学方法与实践方案, 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积累和总结。在设计中, 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开展合作学习课程的选择。应通过对信息学科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充分分析, 并在对课程授课情况与授课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强调运用所学综合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且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课程作为实践课程, 如软件工程、IT项目管理等。

◇分组规则的制定。应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 根据班级人数及学生差异情况, 设计适当的分组规则, 包括小组人数及成员组成等。可考虑几种不同分组方式, 进行对比实验, 分析各分组方式的利弊, 以确定最优分组形式。

◇小组目标及个人目标的制定。根据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 合理设定小组应实现的目标, 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 教师指导并协助制定个人目标。

◇互动关系的确定。合理制定与安排小组的互动关系, 以形成合理的合作与竞争机制, 并符合班级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的参与程度把握。教师具有规则制定者、进程管理者、学习指导者、行为咨询者等多重角色与身份, 应根据课程需要合理安排其参与程度。可进行不同参与程度的实验, 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其优劣。

(3)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评定极为重要, 应结合合作学习小组评分规则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在每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及教学结束后, 利用合作学习的特点, 开展以小组评分为主体的教学评价, 并采取有效工具与方法进行分析, 得到及时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修正, 并逐步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2.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展的方法和形式,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很大差异。因此也应根据合作学习开展的特点, 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以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学习之后的学习效果与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针对考试课程, 需结合必要的期末考试, 强调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小组成绩的评价应参考已制定的小组评分规则, 并在此基础之上, 注重个体目标的完成效果。

◇针对考查课程, 应以小组学习效果为主, 综合评价分析小组成绩及组内个体目标的完成效果。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教学改革工作, 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并以此为基础, 开展教学的应用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及应用工作, 设计出符合我国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教学特点和特色的具备一定推广价值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法, 其中针对不同课程具备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 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 结合教学目标和小组目标, 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调动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自主规划能力, 锻炼其主动思考与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的能力, 培养

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与互助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交、社会服务、竞争等意识与能力, 考查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可以有效培养信息学科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构建符合我国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特色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并建立符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 促进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 本文针对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提出了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展信息学科教学的研究, 以期使其在改进信息学科课程教学效果, 培养信息学科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学科

参考文献

[1]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05) .

[2]蔡铁权, 叶梓.促进合作学习的概念图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04) :97-100, 108.

[3]潘怡.合作学习在“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7 (22) .

校企合作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软件技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专业共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环境下的软件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软件技术时代已经来临。软件技术的全面应用对用于多媒体信息处理的软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促进了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软件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同样也对各工程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和加强各工程院校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是各工程院校教育一个重要课题。

据此形势和现状,我院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从2007 年成立伊始,就遵循高职教育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方面作了许多有益尝试,与科大软件学院合作,引进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教学模式,并嵌入了一流的行业认证,使校企合作取得明显效果。

1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采用科大软件学院下设的科大讯飞公司的学习模式,深化以任务为导向、目标为驱动的案例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改革总的指导思想下,以适量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问题重点分析与实践教学训练为原则,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将学生参加实训项目开发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未走出校门已步入社会”,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接轨。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计算机软件编程、软件测试人才。现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及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共建,招收“科大讯飞班”,采用2+1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我校培养,后一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培养。课程体系按软件企业编程和测试岗位要求设置,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编程和测试能力。后期,学完剩余课程后可获得科大软件学院网络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历(成教),符合条件的学生可授予学位。解决学生就业和学历提升问题。

软件技术专业将科大讯飞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校内实训基地,共建科大迅飞安广院软件研发中心。将企业的项目、技术、开发方式、组织管理、质量保证、员工考核等移植到校内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真正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此外,将通过与软件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共赢发展”的关系,继续扩大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学院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 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方案

2.1与企业深度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深度融合,实施“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将企业与校内实训基地相融合,改变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同时,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工作环境,改变相应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专业建设必须同企业实践相结合,2009年下半年我系同中国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及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软件技术专业共建协议,成立科大讯飞班,培养软件编程和测试人员。本着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后续发展的需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课程体系,设计教材及教学课件,实现2+1培养模式,前两年在我校培养,后一年在科大软件学院培训基地进行3+5 培训,3 个月培训合格学生由科大软件学院推荐就业。通过科大考试学生可进行后5个月专升本学习,考试合格可获得专升本课程学分,学生自学完成剩余课程后可获得科大软件学院网络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历(成教),符合条件的学生可授予学位。解决学生就业和学历提升问题。

2.2依靠领域专家,构建课程体系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科大讯飞科技有限公司中聘请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的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等软件领域专家和教育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以软件领域专家为主分析软件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在此基础上,以教育专家为主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建成基于软件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最后,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软件领域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2.3密切与企业合作,搞好课程及资源建设

与科大讯飞科技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按照基于软件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求,将企业中的项目案例、项目管理方法、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员工测评方法引入教学中,建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职业情境中提高职业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共同开发教材和实训项目,使更多的专业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2.4密切与企业合作,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

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科大讯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人员合作关系,专任教师定期深入这些软件企业学习锻炼,及时了解软件企业生产流程,把握软件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教师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另一方参与软件研发中心的项目开发活动.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参与。

聘任这些企业中具有丰富软件企业经验的开发人员承担生产性实训教学,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为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2.5联合软件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软件技术专业拟将科大讯飞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校内实训基地,共建科大迅飞安广院软件研发中心。将企业的项目、技术、开发方式、组织管理、质量保证、员工考核等移植到校内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真正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此外,将通过与软件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共赢发展”的关系,继续扩大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学院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6搞好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在学院制度建设的框架下,优先建立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制度和工学结合课程的质量监测制度,进一步完善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软件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的监督运行机制,确保专业建设顺利进行。

3 校企合作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稳定且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信息工程系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通过岗前在企业实习、第三年强化、专业共建、举办校园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经过统计: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07-25 班10%;08-25 班20%;09-19班85%;11-29班83%;12-29班80%。

通过用人单位的相关调查,得知,学生基本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已参加工作的学生,普遍受到所在单位的一致好评。

4 结束语

以专业共建为契机,以科大迅飞安广院软件研发中心为平台,探索深层次的校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双赢合作形式,这些企业既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基地,又能为日后进入这些企业工作打下基础,成为各个生产环节的骨干技术力量,同时对在校学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经过不断的建设,逐步将软件技术专业建成我院精品专业,拥有同软件企业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拥有真正双师型的教学队伍,打造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参考文献

[1]程显峰.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机制体制研究[J].北方经贸,2011(4).

多学科合作 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教学,酒店英语,高职院校

一、跨学科合作教学的本质与意义

( 一) 跨学科合作教学的本质

跨学科教学是以一个学科为中心,选择出一个主题项目,围绕这个项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开展对这个主题项目加工设计的教学。跨学科教学的特点是对知识的复合性要求较明显。 合作教学,又称团队教学和协同教学, 指两位或多位教师共同参与同一课程的教学,就某一单元、某一领域或主题联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1]。 跨学科合作教学对于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对于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 二)“ 校企合作”下合作教学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服务的各行业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需要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 的目的是通过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既带动了专业的调整与建设,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又促进了专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酒店专业英语引入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

( 一) 对于高职教育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利用企业和学校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两种方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实施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企业同高职院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高职教育只有通过学校同企业的紧密合作,才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职院校而言,走校企合作之路,争取并依靠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主动服务企业的需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2]。

( 二) 对于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的意义

酒店专业英语是以语言为媒介,以酒店学科知识为核心的专业英语课,按照酒店行业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特点,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在酒店行业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交流并熟悉酒店各项流程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专业都采用“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专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如果学院缺乏同企业的合作,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够适应企业与社会需求的。“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新需求,同样是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改革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

三、酒店专业英语实施跨学科合作教学的策略

( 一) 创设酒店专业英语跨学科合作教学的环境

1.酒店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酒店专业英语是以语言为媒介,以酒店学科知识为核心的专业英语课。该课程是针对酒店典型工作岗位中涉外服务工作而设置的。酒店专业英语是当今酒店业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和能力,掌握这门知识与能力对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课程内容包括前台接待、客房服务、餐厅酒吧、商务中心服务、康体娱乐服务等环节。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酒店专业英语秉着一切以实用、 会用为原则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酒店管理的专业词汇句型,灵活运用行业英语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能够熟悉酒店对客服务的各个环节,能够达到在工作中熟练运用酒店行业英语进行交流。 酒店专业英语强调实用性,强调灵活运用英语解决在酒店运营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语言的应用,感受服务接受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密切关系。

2.加强跨学科合作教学的团队建设

所谓团队,是指具有共同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共同负责,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而形成的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3]。 酒店专业英语是以语言为媒介,以酒店学科知识为核心的专业英语课。大多数的高职外语教师很难透彻地讲解与扩充酒店专业知识, 而酒店专业教师又存在英语功底有限, 无法恰当地应用英语讲解语言知识的困惑。 另一方面,长期的学院式教学使得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标。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跨学科的合作教学团队就应运而生。

高职酒店专业英语跨学科合作教学团队的成功开展取决于多方因素。 首先,参与合作教学的各领域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主旨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团队的各位教师要有通过合作教学这一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自我素质的意愿。 其次,跨学科合作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有一个支撑有力的外部环境,只有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多方合作、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保障该教学团队的正常合作。

( 二) 酒店专业英语跨学科合作教学的初步实施

1.课前准备

酒店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涉及前厅服务、 客房服务、用餐服务、投诉服务等多个模块。 每个模块的授课都是采用校内英语教师主讲和企业兼职教师主讲相结合的模式,企业兼职教师分别由酒店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 在授课前,英语教师将同专业教师以及酒店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备课。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将来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酒店兼职教师首先向校内教师介绍酒店各主要职能部门的岗位分工及岗位具体职责内容,继而让校内英语教师明确酒店行业目前在各个具体工作岗位对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要求。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式教学, 充分弥补了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问题,也弥补了教材滞后性的问题,在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授课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学到最新、最实用的专业英语知识。

2.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以“ 前厅服务”模块中的“ 登记入住酒店”为例。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酒店专业英语教师将首先向学生介绍语言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全部教授结束后,酒店专业英语教师将向学生展示两到三个该服务环节典型的工作场景英文对话。 通过熟练朗读对话,学生可以巩固刚刚学过的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法,体会服务流程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使用。 在该阶段, 酒店专业英语教师负责学生酒店专业英语基础语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掌握。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酒店兼职教师结合酒店业当前的行业规范和具体操作要求,对课堂教学环节中介绍的“ 登记入住酒店” 这一个工作场景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补充说明和介绍。进而在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工作场景服务“ 提问、回答”环节中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学到的酒店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 最后,酒店兼职教师结合真实工作背景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为学生提供情景案例,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逐一分析并完成“ 登记入住酒店”服务中典型的工作场景对话,酒店兼职教师先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在学生评价后,教师将从行业标准的角度对各小组的展示给以详细的评价,使学生在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上得到全面的提高。

3.课程考核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酒店专业英语课程,新的考核方案是按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计划实施的,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除了要关注对语言掌握的考查外,更要突出对职业能力的考查。在以“ 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酒店专业英语教师同企业专业人士一同制定灵活的考核方案,强化实践考核,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为了实现考核成绩的客观公正性,对于过程及成果评价将采用360 度全方位考核法。 具体分值比例为:过程考核占主导地位( 占60%) ,期末笔试为辅( 占40%) 。 其中过程考核分为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考核( 20 分) ,内容包括课堂出勤、课堂纪律以及课堂训练参与度、小组组织与协作;情景案例分析作文和对话编写考核( 10 分) ;口语能力考核( 30 分) ,内容包括服务质量及效率、语音语调、词汇语法、表达的流畅性、表情和肢体语言及精神面貌、服装仪表。 专业英语教师同企业教师将共同参与给予评价意见。

基于“ 校企合作”的跨学科合作教学使酒店专业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专业知识同时得到培养,使高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整合和利用。酒店专业英语基于“ 校企合作” 的跨学科合作教学的研究将对高职专门用途外语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牟宜武,柏桦.合作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1).

[2]刘翠兰,张金福.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

[3]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4]李群.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2012,(23).

多学科合作 篇11

【关键词】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新课标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在参与探究中以及在集体合作的基础上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形势下加强美术学科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够从根本上解除学生学习美术的障碍,在美术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出现学生忘带绘画工具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不重视,导致美术学科教学的困难性剧增。新课标改革下,国家对于学生更加强调其自身综合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的加强美术学科小组的合作学习,才能在根本上保证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新课标的推行,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互相分享资源,资源共享是提高现今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习的本质本来就是教师节介入下的合作性的活动,新课标的推行,已经逐渐的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需要起着良好的引导作用,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

1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新课标的推行,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新课标的推行也就是要求学生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强调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达到对自身综合力整体提升的目的。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主要有:第一,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是通过不断的思考得来的,美术学科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第二,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都是将教材嚼烂喂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教学负担,同时也得不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美术学科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够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也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2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新形势下,提高美术学科小组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学校的主要难题。教学的本质本来就是教师介入下的学习过程。学生必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保证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变换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变换教师在课堂中的应用是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介入下的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将教材嚼烂喂给学生,新课标的推行,要求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来达到学习的效果。变换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就是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课堂的辅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起到组织协调学习活动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起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掌控整个课程的进度,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播,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启发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悟,鼓励学生表达对美的感受,让学生以生活中以美学的角度来观察并享受生活。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起到打开学生思维以及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办法打开,新课标推行下的美术学科的教学,教师一定要起着打开学生思维的作用。变换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能够在根本上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2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在学习上都是零交流,以致于出现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局面。百舸争流乃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生的整体发展,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学生主体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共享,进而能够保证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考核的项目,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学校只有率先重视美术学科小组的合作学习,将其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考核,学生与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美术学科合作学习的重视。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学生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同时也能够保证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之举。

2.3合理组建美术学科小组

合理组建美术学科小组是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一定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类。每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以及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合理的组建美术学科小组是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在组建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才能在根本上保证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长期进行。组内异质能够在根本上提高小组的综合水平,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小组的组建,能够极大的分享他们各自的学习经验,能够帮助实现学生能力的整体提高。组间同质要求在组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必须严格遵循强弱搭配的原则,坚决不能出现强强搭配的现象,这样会给其他的小组成员带来巨大的困难。合理组建美术学科小组能够在根本促进学生实力的整体提升,同时也是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明智之举。

2.4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

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才能极大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所教单元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是多样的,在现实的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到底是是哪一种合作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后以及知识结构等来选择,比如在上色彩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对于光影部分的颜色如何调配、绘画技巧薄弱、创造能力不强的学生具有极大的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学生之间的整体进步。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提高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加强美术学科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大势所趋,只有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保证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学生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建霞.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2]何守远.美术课堂教学该如何“把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

[3]许静.让美在课堂中荡漾——浅谈美育在美术课堂中的实施[J].大众文艺,2010(02)

[4]孟令红.角屋重树,清水钦也,松浦拓也.影响小学科学学力因素的中日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05)

[5]杨晓鹏,万爱珍,卢霖.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03)

基于合作学习的英语学科心育实践 篇12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科学,其学习的本质是在大量的交流与实践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以社会互赖理论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可以大量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实施合作学习方式,以树立新型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并巩固学生的成功心理结构。

一、自我价值的实现

1.角色分工收获成就感。

合作学习强调成员在活动中积极配合与相互帮助,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实践中,笔者综合考量合作任务的性质、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并按照ABBC四人一组的原则,配置组长、记分员、协调员和收发员等不同的角色,组员定期进行角色间的轮换并进行组内任务的切割拼接。每个组员都需同时完成两项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2担当小组角色。这样,即便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也能在履行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参与感、存在感、成就感,逐步建立心理自信。

2.形成性评价塑造积极心理。

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自身对于成功的体验,而非父母的忠告和老师的高压。成功的愉悦会一直诱导学生不断努力,从而自觉地朝着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合作学习中,笔者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尺度实施形成性评价。设置诸如口头表扬、掌声鼓励、激励性计分规则(对于同一问题,A层次同学回答正确加1分 ,B层次同学加2分 ,C层次同学加3分)等评价方式,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性评价能起到刺激性反馈、调节的作用,当学生获得积极评价信息时,就会感到自己在进步,其自信心和学习的内部动机就会增强。即使小组暂时落后,因为合作学习还在进行中,小组团队仍有逆转的机会,组员们也不会轻易放弃。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相当高,学习效果超过老师的预期。

二、增强人际合作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曾发布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学习的“四大支柱”,其中之一就是“学会共处”,即与人合作的能力。中学阶段恰是培养人的合作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关键时期。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个人的成功与小组的成功是一致的,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同组的其他同伴负责。小组成员间彼此鼓励、支持,为团体取得好成绩而通力合作、各尽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合作的各种技巧———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学会质疑等等。这些能力和特质能让学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三、提高抗挫折能力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极其敏感。与人生其他阶段相比,中学生从心理上更愿意从同伴处获得帮助和支持,更加注重同伴间的评价,同伴之间施加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家长的谆谆教导。合作学习方式恰能满足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了亲善、轻松的情感氛围,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摆脱语言学习过程中因“说错、不会、丢面子、不敢开口”等产生的心理焦虑问题。同时,组员间的相互激励与支持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敢于面对失败。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形成一颗“勇敢的心”,抗挫折能力大大提高。

四、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曾忠告: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的前提就是自我认知。对合作行为的自我管理是发展自我认知、提高客观判断能力不可或缺的训练。在任务设计上,教师不仅要提供科学的自我评价的框架,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定计划、自评效果,经过反馈后,在下一阶段的合作学习中优化或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进入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

1.课堂行为评价。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在每节课的最后,根据小组行为评价框架,对本节课自身的表现作出评价,并请组长做简短的总结。通过自我评价促进小组反思得失,便于在下节课作出适应性调整。

2.课后学业评价。

学生对当天学习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将模糊不清的知识点及不能掌握的原因记载下来,反馈给小组长一并提交到任课老师处,下节课教师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上一篇:教学浅析下一篇:村级财务管理研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