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因素

2024-09-17

产科因素(精选12篇)

产科因素 篇1

产科子宫出血对孕妇的影响较大, 轻者导致产妇发病, 重者危及产妇生命, 产生医生要提高警惕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可能引起产科子宫出血并发症的因素。临床中, 大多会采取保守治疗, 但倘若保守治疗无效, 则大多数都会选择子宫切除手术, 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对产科出血控制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产妇身心健康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不利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该研究选取某医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无效之后, 全部行子宫切除手术以希望减轻产妇的痛苦, 使产妇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提前对子宫出血并发症进行预防,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某妇幼保健院的50名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50名患者都已进行子宫切除手术, 这些患者年龄在18~43周岁, 平均年龄在 (26.4±1.6) 周岁;这50名患者中, 初次分娩的有22名, 有过分娩经历有28名, 总体平均分娩次数为 (1.4±0.4) 次;在这50名研究对象中, 平均怀孕时间 (36.5±1.6) 周, 发生妊娠反应的平均次数为 (3.3±1.8) 次。

1.2 诊断标准

产科子宫出血的主要诊断标准是:当产妇分娩24 h之内, 发生了产妇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子宫出血情况, 一般情况下, 如果是自然分娩, 产妇在分娩24 h之内出血量超过了500 m L, 而如果是剖腹产, 产妇在分娩24 h之内出血量超过了1 000 m L即确定了产科子宫出血。

而计量出血情况的主要方法有3种, 第1种是面积计算法, 主要是根据接血纱布血湿的面积进行诊断;第2种是称量法, 主要是将胎儿分娩后接学辅料湿重与干重之差, 之后在除以1.05;第3种是容积法, 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有刻度的测量容器将所有的妇产产后血液收集起来, 直接进行测量等。通常情况下, 医院都采用后两种方法, 因为面积法需要有经验的妇产医生来使用, 其存在的误差比较大。

1.3 研究方法

在子宫切除手术中, 所用药物主要为甲醛, 其规定浓度为4.0%, 甲醛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常规石蜡切片, 需要对其进行染色处理, 除此之外, 还需要采用巨检以及镜检的方法。并采取对患者临产资料回顾性研究的方式进行, 主要的临床指标为:孕产次数、分娩方式、孕周、产后出血量、出血原因、胎盘情况、子宫切除指征等。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中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子宫切除和患者产后出血量的情况

子宫切除病理中, 宫缩乏力9例, 胎盘因素26例, 子宫切口感染6例, 其他9例, 且出血量500~1 500 m L 2例, 占4%, >3 500m L 22例, 占44%, 见表1。

2.2 子宫切除主要指征情况

在子宫切除指征中, 胎盘因素占52%, 宫缩乏力18%, 子宫切口感染12%, 妊娠合并血液病10%, 子宫破裂8%, 见表2。

2.3 产科患者子宫切除影响因素分析

产科患者子宫切除影响因素情况:产次越多, 产后大出血率越高, 即子宫切除发生率越高;剖宫产史、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宫缩乏力、胎盘早剥与子宫切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3.1 从研究结果来看, 导致产科子宫出血的原因和子宫切除有很大关联

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科子宫出血的重要手段, 能够有效挽救孕产妇生命安全。从子宫切除和患者产后出血量情况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当出血量>2 500 m L时, 胎盘因素所占比例最高;且当出血量>3 500 m L时, 胎盘因素共14例 (53.85%) , 即胎盘因素常导致严重出血。从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中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是最重要两个组成, 分别占52.0%和18.0%, 其中前置胎盘5例,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5例, 胎盘植入2例, 胎盘早剥4例, 且胎盘植入均是在患者子宫切除手术后诊断证实的。也就是说, 胎盘因素导致子宫切除占产科孕产妇子宫切除的52.0%, 而胎盘植入在其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胎盘因素中胎盘植入属于病理因素的范畴, 以上结果均与马庆宁等[7]在关于宫腔球囊压迫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中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具有临床意义。

3.2 因胎盘因素而导致的产科子宫出血病症的病理因素

第1种是胎盘粘连, 这主要是指胎盘中存在的绒毛因为某种原因而粘附在子宫肌层中, 孕妇在分娩时, 胎盘没有按照原来的预想进行脱离, 且子宫内膜因为胎盘绒毛的吸附已经不复存在, 另外, 胎盘绒毛粘连的位置通常情况下距离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都比较近所以当产妇分娩时, 因为胎盘粘附在子宫基层中无法脱离, 最终导致产科出血;第2种是胎盘植入, 这主要是指胎盘中的绒毛已经逐渐的侵入到子宫肌层中, 在产妇分娩时其脱离的难度更大, 最终出现产科子宫出血;第3种是超常胎盘部位反应, 这主要是指产妇的中间性滋养细胞在产妇没有分娩之间就已经进入到子宫基层中, 严重者已经进入到血管壁, 而当产妇分娩时, 因为出现宫缩乏力, 最终导致产科子宫出血。

3.3 产生子宫出血的产科因素

产生子宫出血的产科因素有很多, 主要为3种:第1种是宫缩乏力, 其主要原因为产妇分娩过程、麻醉药以及抑制剂的使用;第2种是前置胎盘, 与其他因素有所不同, 前置胎盘是作为独立因素而存在;第3种是胎盘早剥, 常发生在产妇妊娠20周之后, 直到分娩之前。

3.4 结语

产科子宫出血如果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 没有及时的处理, 或者救治不及时, 产妇的生命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在处理与救治的过程中, 首先要明确产科子宫出血引起的原因, 病理以及产科因素。一般情况下, 当产妇发生子宫出血时, 首先按照产科因素进行救治, 如果无法合理解释, 就需要将产妇子宫进行切除, 之后在全面的按照病理因素进行医治。

摘要:目的针对产科子宫出血病理以及产科因素进行分析, 以此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方法 选择某医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 其基本症状都为产科子宫出血, 并且已经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 其主要的方法是回顾性分析法, 将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此寻找到产生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结果 在子宫出血病理中, 宫缩乏力9例, 胎盘因素26例, 子宫切口感染6例及其他9例, 且出血量在5001 500 m L的有2例, 占4.0%, 1 5002 500 m L的有9例, 占18%, 2 5003 000 m L的有17例子, 占34%, >3 500 m L的有22例, 占44%。在子宫切除主要指征中, 胎盘因素为主要因素, 占52%。在患者子宫切除影响因素分析中可知, 产次越多, 产后大出血率越高, 即子宫切除发生率越高。剖宫产史、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宫缩乏力、胎盘早剥与子宫切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明确影响产科子宫出血病理及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孕妇发病以及危机生命的机率, 从而提供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科子宫出血,病理,产科,分析

参考文献

[1]黄仰青.产科子宫出血22例病理及其产科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8) :517-518.

[2]杨艳梅.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4) :146-147.

[3]方方.产科子宫切除术8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8) :41-42.

[4]刘锋锋, 漆洪波.围生期子宫切除7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8) :674-677.

[5]张灵洁.产科大出血急诊子宫切除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 2012, 10 (3下半月) :219.

[6]王莉, 冯浩, 张敏, 等.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12例的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 22 (9) :770.

[7]马庆宁, 程海东.宫腔球囊压迫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 22 (10) :854-856.

[8]梁敏.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22) :56-57.

[9]颜建英, 廖秋萍, 崔小妹, 等.产后出血的临床预警信息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3, 22 (9) :734-737.

产科因素 篇2

【摘要】目的:主要针对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优质的护理方案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制度,对照组未施行风险管理制度,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采取风险管理控制之后的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非常明显提高(P<0.05)。结论: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较多,以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为主。通过采取针对风险管理控制措施,能够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促使医患双方更加和谐,同时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产科;风险因素;风险管理;分娩

在所有的医院科室中,产科的护理工作相对的是比较特殊的,也是存在较高风险的护理科室。由于产科患者一般都是孕妇,病情变化复杂,涉及面比较广,护理的任务就相对的跟家的繁重,因此也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为了进一步减少风险,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就要积极的对产科病房护理风险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进行。施行风险管理制度之前收治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施行风险管理制度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年龄在24~38 岁,平均年龄(27.9±3.3)岁,包括初产妇43例,经产妇17例。观察组的60例患者,年龄在22~38岁,平均年龄(25.1±4.1)岁,包括初产妇45例,经产妇15例。

我们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护理未实施风险管理控制。观察组患者在临床上实行风险管理控制,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且在出院前,对产妇以及家属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出现风险事故的具体发生情况。

1.3风险因素

在对风险因素进行探究分析中得出,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理因索产妇因心理原因导致的精神紧张、害怕恐惧等,这主要是孕妇对妊娠分娩没有很深的了解或者几乎不了解,导致心理压力的产生;(2)产妇身体因素:子宫出现异常情况,如宫缩乏力或者无间歇性的宫缩等;(3)分娩异常因素:出现胎位异常、巨大儿、产后出血_及胎盘异常等;(4)胎儿自身因素: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等情况,如胎心音异常或者羊水胎粪污染等;(5)产后护理不当引起的系列因素,如产褥期感染和伤口感染等。

1.4 风险管理控制具体措施

在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之后,我们需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具体有以下几点:(1)为产妇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分娩环境。为此护理人员可以叮嘱产妇的家属在产前做好相关准备,同时从心理上对其进行沟通疏导: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增加其对分娩的信心,如果可以的话,家属全程陪护产妇。[1](2)实行危险评估。护理人员在孕妇到院就诊后立即进行诊断检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评估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并提前制定好相应的护理方案。(3)为产妇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以产妇为中心,提供更好更多的人文关怀与精神享受,增加护理服务的内涵,与此同时在产程每一个阶段的护理过程中要告知产妇其中的相关细节及特点.让产妇明白如何配合相关的护理工作。(4)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并且在学习后对其进行知识理论考核。同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实际护理中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步骤[2]。(5)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预判及处理能力。成立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小组.对日常护理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1.5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 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产妇风险事故及满意度比较,见表1。讨论

对于产妇来讲,分娩就是一个具有未知风险的过程,而且其中也有许多的风险因素影响着分娩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护理工作中也存在着各种因素,导致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把风险管理模式运用到产科病房护理上,可以很好的保障母婴双方的健康和安全。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对所有的风险事件分析中我们发现,其中一部分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孕妇本身,因对分娩及医疗方面的知识不了解.不采取相关的临床治疗,或者自身的心理作用和对医疗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从而影响了临床护理的效果;另一部分的风险因素则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由于个别护士临床护理经验缺乏、没有很强的责任心等相关原因.在孕妇分娩期间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得风险系数急剧增加。近几年以来,孕妇产科检查的内容日益丰富起来了,这也导致了医疗护理中的风险相应的增加。笔者通过本次临床试验研究,了解了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明确了产科护理中所出现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对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后,使得观察组的产妇的分娩情况良好,顺产率明显升高,并发症及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由此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减少了护理中差错的产生.从而提升了产妇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是个风险较高的科室,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关系着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护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将风险管理措施执行到底,细致、耐心的做好护理工作,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和谐医患关系,真正的帮助产妇顺利分娩,迎接健康的宝宝,同时取得患者较好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口碑。

【参考文献】

新生儿窒息产科相关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产科;相关因素

The newborn suffocates obstetrics correlation factor analysis

Lian Xiumei

【Abstract】Goal: Discusses obstetrics correlation factor which and prevention measure the newborn suffocates. Method: The review analysis period 115 example newborns suffocates January, 2009 obstetrics material which to November, 2010, uses social statistics software SPSS13 to carry on the variance analysis. Finally: ① umbilical cord factor and the mother have the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or the complication for the primary cause which suffocates, accounts for 21.74% separately and 20.87%; The mother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or the premature delivery suffocate the primary cause for the specific weight. ② natural labor and the c-section newborn suffocates the disease incidence rate non-significance difference, before the buttocks midwifery and the obstetrical forceps midwifery suffocates the disease incidence rate to be higher than, both obviously (P<0.05)。Conclusion: The active treatment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the complication, strengthen the gestation period health care and produces when the guardianship, chooses the childbirth way correctly, enhances helps mothers in birth the technology, may cut the formation rate which the newborn suffocates.

【Keywords】 The newborn suffocates, obstetrics, the correlation factor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是当今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我院2年间115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相应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产科共接生孕28~43周的无畸形新生儿374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15例,其中死产3例,发生率3.07%。

1.2 诊断标准:轻度窒息: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4~7分,重度窒息<3分。死产:即产程中可听到胎心,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为0分,经抢救无效死亡。

1.3 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可由单一病因所致,也可由多种因素并存。本文以最主要的一项为代表因素统计,分为产前因素和产时因素,各评判标准如下:①脐带因素:脐带过短或过长、脱垂、缠绕或真结。②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如妊高征、前置胎盘、感染、血小板减少症、肾炎等。③产程异常:急产或在第一,二产程中因各种原因出现产程进展异常。④羊水过少:除外胎膜早破,临产前B超提示羊水指数<5.0cm,或产时见羊水量<300ml。⑤胎心异常:胎心<120次/min,或>160次/min,或胎儿监护出现不良减速。⑥羊水污染:羊水Ⅱ度,Ⅲ度。⑦其他:指分娩前后均未发现任何明显异常的产科情况,但新生儿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7分。

1.4 统计方法:采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的诱发因素:见表1。脐带因素(21.74%)和妊娠合并症(20.87%)是窒息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早产(13.91%)和产程异常(11.30%)。而有妊娠合并症或早产的发生重度窒息的比例较高,3例死产原因分别是脐带脱垂、早产和胎盘早剥。

3.1 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预防早产:本文中母亲有妊娠合并症或有早产因素居新生儿窒息诱因的首位,1例胎龄过小(孕28周,重1530g)而发生死产。有合并症的高危妊娠容易发生胎盘-脐带-胎儿循环障碍,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胎儿窘迫,孕妇也常常由于病情危重不得不终止妊娠而导致医源性早产,早产儿的窒息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也远远高于足月儿,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1]。外来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也是导致早产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中重度窒息的15例患者中有10例母亲从未产前检查,多数有严重的合并症且发生紧急情况才来就诊,入院时孕妇处于病危状态或已在产程后期,失去了继续妊娠的可能性,增加胎儿或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

3.2 积极处理异常产程:新生儿窒息实际上是产前或产时窒息的延续[2]。在分娩过程中存在胎儿窘迫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产程异常可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另外,资料中脐带因素是产时窒息的主要原因,脐带真结和脐带脱垂可很快发生胎死宫内或死产,脐带缠绕可使胎儿产时在宫内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缺氧状态。严密观察产程,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保证产程正常进展是避免窒息加重的有效措施。

3.3 提高助产及手术技术,掌握好新法复苏:本文中有10例窒息是分娩前后均未发现任何明显异常的产科情况,占窒息的8.7%,其分娩方式有顺产也有择期剖宫产,分析原因可能与胎儿娩出后建立呼吸之前未及时彻底地清理呼吸道,或剖宫产手术中出头困难等因素有关,应提高助产技术和手术技巧。产时的复苏抢救也是降低新生儿窒息严重性和发生率的重要环节,特别对羊水Ⅲ度污染的患儿,气管插管能较彻底地清理呼吸道,有效地改善其缺氧状态,快速纠正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的抑制,防止缺血缺氧性脑病[3]。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保证每个新生儿尤其是高危儿出生前要有掌握了正确的复苏方法的医务人员在场,而不是窒息发生后才通知抢救人员到场,易错过复苏抢救的最佳时机。

3.4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两者之间无直接关系,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在宫内的状况,终止妊娠的时机和助产者的技术有关。本文产钳术的指征多为胎儿窘迫或持续性胎方位异常,阴道助产的时机和适应证掌握恰当,操作者技术熟练,可以即时结束分娩而防止窒息加剧。2年来本院产钳术13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9例,只有1例为重度窒息,放宽剖宫产指征并不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因为剖宫产本身也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

总之,加强围产保健,及早发现并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加强高危妊娠的监测和分娩监护,积极处理产程异常,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分娩方式,熟练掌握助产及手术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3

[2]陈自励.新生儿窒息的现代概念和诊断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371

产科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 篇4

1感染的相关因素

1.1 产妇自身因素

妇女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生理防御机能被破坏, 如:阴道的自净作用、宫颈粘液栓等。分娩过程中又消耗大量能量、体能、失血以及产程中产妇的焦虑情绪、休息不佳, 产妇在经历了孕期、分娩期后进入产褥期, 其机体的生理及内分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受到手术或分娩的打击, 产时体力消耗过大, 又有一定量的失血和创伤, 产后大量出汗, 使产妇抵抗力下降, 易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医院感染;剖宫产及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的产妇, 往往因创伤疼痛不适, 惧怕改变体位、咳嗽及深呼吸, 以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 增加了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2]。

1.2 外界因素

产科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如:肛门检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产程中及术前导尿及术后留置尿管, 易引起泌尿道黏膜损伤与污染, 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因素;分娩助产操作:会阴侧切术、产钳、剖宫产术等, 造成组织损伤, 局部组织受到刺激, 引起水肿压迫使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而易发生感染。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不严, 产妇由于自然分娩过程的特点、生理解剖的特点, 侧切术的切口易受污染。近年来, 剖宫产在各大城市呈上升趋势, 本院剖宫产由于产妇、胎儿及社会各方面因素, 也处于较高水平。随之而来的是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增多, 其中术中出血、创伤、有些疑难手术时间较长、术中羊水污染、滞产等均增加了术后感染概率。

1.3 环境因素

产妇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产妇产后门窗紧闭, 忌讳开窗通风, 再加上产后亲朋好友探视不断, 致使病房内通风不畅, 空气污浊, 形成生物气溶胶。污浊的空气是呼吸道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 因此产妇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增多;病房内的陪护家属或探视人员过多, 特别是探视人员中如有呼吸道感染的就更容易引起产妇的感染;母婴同室后, 婴儿哭闹、哺乳、照料婴儿、产后疼痛等因素影响产妇的睡眠, 造成产妇机体抵抗力下降, 而易引起感染的发生。

1.4 新生儿方面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低体质量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血浆中IgG水平低,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抵抗力差, 容易受病原菌的侵袭。新生儿由于其本身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缺陷, 与成人相比, 新生儿的抵抗力较弱, 对细菌、病毒等医院感染不易局限等特点造成新生儿的易感性[3]。新生儿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软、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 易致气管阻塞、感染。同时皮肤黏膜薄弱易损伤, 脐带残端未完全闭合 , 离血管近, 细菌易进入血液。另新生儿的感染还往往来自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多为宫内感染, 母体内的肝炎、风疹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 直接进入胎儿体内, 母婴垂直传播;产时感染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 通过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吸入获得感染;产后感染多来源于外界环境, 医务人员及家人之手成为传播媒介。

2预防措施

2.1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在思想意识上要充分重视, 特别是产科所服务的对象为母婴两条鲜活生命, 更要注意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只有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不断学习感染知识, 在具体工作中、在医疗活动的每个环节中, 才能自觉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为产妇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产科因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 而侵入性操作恰恰是产科感染的危险因素, 故要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缝合剖宫产手术切口及会阴切口。医务人员要具有精湛的手术技巧, 这是关系手术后是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手术中要严格按照解剖关系缝合手术切口, 避免产生死腔, 尽量减少出血及血肿形成。而平时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 则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

2.3 加强母婴同室病区环境管理

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 严格规范清洁区、污染区的范围, 不在病区走廊抖动、清点污被服, 防止污染病区环境。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卫生宣教工作, 科学合理坐月子, 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及空气新鲜, 定期空气消毒, 每天开窗通风;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人数、人次。探视人员如患有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其他传染病, 一律婉拒进入母婴同室病房。

2.4 加强产后护理

注意观察产妇产后宫缩、阴道出血量、膀胱是否充盈, 剖宫产留置尿管者加强尿道口的护理, 用碘伏消毒外阴, 如无特殊病情需要, 留置尿管时间一般不超过24 h。会阴侧切的产妇, 做好切口的护理, 每日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外阴两次, 督促产妇及时更换会阴护垫, 避免外阴血痂形成, 使外阴清洁, 利于伤口愈合。

2.5 做好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解除产妇焦虑、紧张心理, 提高自信心。鼓励产妇合理科学饮食, 减少体力消耗;改善不科学的休养方式。鼓励产妇在机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下床活动, 因有研究提示:高血压, 特别是糖尿病合并妊娠、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血浆纤溶活性下降, 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存在, 而血栓栓塞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基础[4], 因此早下床活动, 既利于恶露排出和子宫复旧, 又能降低血栓及呼吸道疾患的发生率。

2.6 加强手卫生, 减少医院感染

虽然产科感染率在本院较低, 但母婴是易感的高危人群, 因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显得尤为重要。做好手卫生, 可减少30%左右的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与医疗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产科的各种医疗活动、技术操作都承载着重要的责任, 因此预防医院感染, 是保证产科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志琴, 彭芳明.产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2) :1516-1517.

[2]张常乐.169例产褥期产妇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0) :1204-1205.

[3]刘兰, 刘海云, 方旭, 等.产科新生儿病区医务人员咽拭子监测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5) :544-545.

产科因素 篇5

(李英新 山东禹城市

十里望卫生院 山东 禹

城 手机 ***)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一步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1年7月对50名妇产科护士自制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妇产科护士被羊水.血液等分泌物污染,不同程度的被针头.缝合针.刀片刺伤过。结论:妇产科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措施不力,应加强妇产科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关键词妇产科护士 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妇产科护士因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处于羊水.血液.分泌物及锐器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危害高危人群。临床资料 调查对象为妇产科护士在职护士50人,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1.5-+ 6.5)岁,护2a-30a,平均护龄(14.5+_7.5),技术职称:护士12 人,护师28 人,主管护师10 人。学历:中专26 人,大专24 人。.经过调查,多数妇产科护士被羊水。血液污染过,不同程度的被针刀刺伤过受过多种危害因素影响,这多种有害因素主要表现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四方面,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我们就这些问题中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2.1物理性因素 医护人员最常见的损伤是针刺伤.负重伤及辐射电伤害。2.1.1护士是针刺伤和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各种注射.输液.缝合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妇产科护士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损害而引发血液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1】。目前,已证实2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针刺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可以是受伤者感染HBV。引起针刺的因素主要(1)妇产科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技术不熟练等。

(2)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个人防护意识较弱。(3)妇产科护士在回收废弃针头.毁形浸泡及拔出针头.加药及重套针帽等环节中均容易发生针刺伤。(4)如在进行各种注射操作或会阴缝合时,因孕产妇不配合不慎被针头刺伤等。2.1.2负重伤 护理工作是一种集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由于妇产科护理人员常因配备不足,经常加班加点,饮食起居毫无规律,再加上经常性的护理操作,站.座等不同姿势常常带给椎间盘不同的压力,所以妇产科护士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还易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及颈椎病等。2.1.3噪音的污染 妇产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由于电器使用的噪音,人为的噪音可以使护理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甚至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听觉系统的生理功能。2.1.4医院这个特殊的工作场所也存在着潜在的职业安全因素,如用电.用氧不慎导致的火灾及患者暴力等。

2.2化学性因素 妇产科护士经常接触一些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

等挥发性消毒剂刺激皮肤粘膜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导致中毒或致畸,另外,妇产科护士若长时间.小剂量暴露在紫外线下,也可因蓄积致癌或致畸。

2.3生物性因素 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血液.羊水.恶露.大小便.唾液及其他分泌物,受到侵害的危险性高,常见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淋病.梅毒.艾滋病以及孕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滴虫.淋球菌等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2.4 心理性因素 主要为精神紧张和心理疲劳。妇产科护士的每项操作均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压力大,精神紧张,工作中遇到紧急事件,如经产妇宫口开全急诊入院,新生儿窒息抢救,产后大出血的抢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子痫抽搐的急救,羊水栓塞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等。都会给妇产科护士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妇产科护理工作琐碎繁重,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很多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多疑.神经质等。

3.防护对策

3.1医院管理 3.1.1,医院管理者充分认识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对妇产科护士进行上岗防护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进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改善和引进新的安全医疗用具,对已发生者进行治疗,认真登记,不断总结治疗经验,积极采取措施。3.1.2 改善工作条件,医院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工作环境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及监督管理,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健康.清洁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完善排污系统,提供个体保护装置,以减少职业暴露【2】。3.2防止物理性损伤 3.2.1避免针刺伤.锐器伤等造成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严格管理各种锐器,针头随时套上针帽,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该容器放在方便实用的地方,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在工作场所不得用双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一旦针头刺伤,立即在近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局部用2%的碘伏,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并报告质监部门进行相关检测,根据结果48h内免费注射高价免疫制剂。3.2.2避免负重伤 合理安排班次,既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又减少了因工作姿势.负重带来的疾病,同时鼓励护士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3.2.3防止电离辐射.电损伤.噪音污染 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合理使用消音功能,有条件的尽量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设备,对妇产科使用的各种车定期进行保养。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紫外线定时开关应装在房间外,便于控制,掌握工作用电用氧知识,保护自己。3.3防止化学损伤 妇产科护士在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如不小心弄到眼睛里或皮肤上,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把影响降到最低。对孕期和哺乳期的护士给予特别照顾。工作间在密封消毒后应开窗通风,这样,既达到了消毒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另外,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使用范围,逐步由化学消毒剂过渡到物理灭菌。3.4 防止生物损伤 妇产科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血液.羊水.排泄物时,带防护手套.脚套。应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双手,洗手是预防传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要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废弃物要严格处置,放在专用的包装袋内,放规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此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体,预防接种,也是预防生物性损伤的有效措施。3.5 心理因素的防护 在工作管理上,护士长根据护士的性格.特长和能力大小,合理安排班次,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为护士提供感到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另外,妇产科护士应掌握一些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多与朋友交流,适当的宣泄,紧张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心理技巧,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3】,还要合理的改善营养,创造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加强护士的自身修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都是避免心理损伤有效措施。讨论: 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仔细,提高工作中的慎独性和自律性,保证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职业防护工作,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减轻护士的负担,提供有力的职业保障,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医院应规范管理,强调从预防入手,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大大提高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妇产科护士应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心理应对技巧,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业务学习,以精湛的护理技术,熟练的工作流程,面对紧张繁忙的工作,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时刻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随即应变能力,保障自我的职业安全。参考文献

1.王凤兰 王淑美 栾树荣 王庆华 李霞 产科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 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86

2.王秋红.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与职业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6):113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探讨 篇6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70-02

风险管理最初并不是出自医疗护理中,但是随着各行各业存在的风险问题,风险管理已经较为普遍的运用到各工作中。妇产科护理环节中有多种的风险因素,采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母婴或者女性患者的治疗危险,提升护患和谐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年龄范围为20至46岁,平均年龄为(31.4±3.2)岁;所有患者不存在沟通、认知等障碍,可以有效的配合护理工作的理解与执行;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水平者为23例,高中水平为24例,大专及以上水平者为53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风险管理如下:

1.2.1 建立与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要规范妇产科护理流程,建立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成立护理小组有主管护士做风险因素的管控监督,做好相关工作的纠正指导。做好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依据护理对象的病情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做好应急管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制度的认识,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制度约束,将规范执行与个人晋升、薪资等挂钩,提升执行的动力【1】。

1.2.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法律常识培训。培训由经验丰富而专业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宣讲,充分的将科室内所存在的危险问题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做讲解。同时对新员工与老员工做分别化培训,对于新员工应该提升基础性内容宣讲,同时与老员工要一同参与新护理安全知识培训。培训中要注意法律常识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在相关操作中做好规范记录,为自身保留足够的法律依据,减轻纠纷问题中自身利益受损的可能,同时也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同时培训要做配套的考核,考核成绩要做公示,提升护理人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同时参与培训作为个人工作积分计算【2-3】。

1.2.3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将护理人员的风险问题与护理纠纷归属到绩效考核评估中,日常工作做好监督管理,对于不规范问题均记录到个人工作考评中。绩效考评制度包括个人培训参与度、培训考核成绩、护理纠纷与投诉频次、护理差错数量、护理好评嘉奖等情况做综合性考核,从多方面做护理危险问题的抑制。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纠纷、投诉与满意度,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85分为基本满意,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患者。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经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表1: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分组优良可满意率

观察组(n=50)29(58.00)19(38.00)2(4.00)96%

对照组(n=50)16(32.00)23(46.00)11(22.00)78%

注:两组对比,p<0.05

表2:两组患者护理纠纷投诉、不良事件情况对比

分组护理纠纷投诉率不良事件率

观察组(n=50)3(6.00)1(2.00)

对照组(n=50)11(22.00)4(8.00)

注:两组对比,p<0.05

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78%;护理纠纷投诉率上,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2%。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在患者及家属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与护理管理因素问题。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自身技术缺乏专业和丰富经验积累,在护理沟通中缺乏亲和有礼与专业性,无法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或者由于不当的护理沟通会影响患者情感,从而导致患者纠纷与投诉,甚至引发恶性事件。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心不足导致护理工作的疏忽,进而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年轻且经验尚且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缺乏有效的认识,无法意识到护理细节中存在的风险,在沟通能力上也缺乏合理性。患者与家属因素中,与其他科室不同,由于妇产科有较多的分娩孕产妇,因此护理中涉及到母婴双方的健康,家属与孕产妇会有更多的关注与谨慎度,特别是新生儿初生,家属与孕妇没有充分的应对能力,更加需要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而如果护理人员无法满足其需求,则会导致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甚至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健康宣教,提升患者方对治疗期间相关操作的认识,降低因为不了解而导致的治疗排斥和不配合。做好患者方的心理安抚,降低不良情绪的滋生。而所有的护理风险因素,实质上都有一定的护理管理问题存在,如护理人员技能不专业与护理人员的挑选、工作安排以及工作培训有关,同时护理中的管理考评制度是否细致合理且具有督促作用,这些护理管理的细节问题都与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有直接关系。而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针对科室实际情况做管理规划,加强管理执行力度,完善监督体系,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奖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主动性。要充分的意识到所有的危险因素,而后采用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拟定与执行。同时及时更新护理管理中的新问题与解决对策,让护理管理与时俱进,避免护理管理的滞后性。

参考文献:

[1]王芳. 妇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因素及对策探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5,02:.101-102

[2]潘敏玲.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4,09:1203-1204.

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篇7

1 产科护理风险存在及潜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不足及带教、培训不到位

2006年7月—2007年12月病区护士离职率22.41%, 日工护士离职率占15.52%;妇产科护士离职率占病区护士离职率10.35%, 妇产科日工护士离职率占本科护士离职率83.33%。由于病区护士中, 较多的护士离职, 造成病区护士不足, 引发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 妇产科表现尤为突出。妇产科原有护士已不足, 而该时段内还有产假和长期病假缺勤的, 有因政策性照顾不上晚夜班的, 致使能排晚夜班的护士更紧缺, 如产房3人、病房6人长期上晚夜班。由于长时间、高频次的晚夜班, 护士感到紧张和疲惫, 而护士离职、招聘或调入新员工, 给在岗护士造成更大的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根据工作量时段的需要, 新上岗护士一般都安排协助白天班的护理工作, 因带教人员不足而造成了新上岗护士得不到系统的、规范的带教和培训。经统计发现, 护龄3年以下或护龄3年以上、产科工作1年以下的妇产科护士, 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率为69.23% (9/13) 。

1.2 产科的特殊性

妊娠分娩本身虽属正常生理过程, 但容易受许多因素影响,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过大、头位但头盆不称、脐带缠绕、胎儿宫内窘迫等, 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偶发的产后大出血、子痫和新生儿某些疾病的快速变化, 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 我院产妇多数来自农村, 她们或亲属过去一般都在当地卫生院分娩, 分娩后就要求回家, 如果出现异常才打急救电话。因此, 这些产妇产后不足24 h就经常要求出院, 其主要原因是观念未改变、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忧费用问题。对于在产科岗位工作时间短的护士, 其工作预见性差, 处理能力不足, 潜在安全隐患;有时还因工作流程缩短而增加工作时间段的繁忙, 造成解释不到位, 容易引发投诉或纠纷。

1.3 护理技术操作欠熟练, 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产科因护士离职和招聘导致人员变动较大, 时段性的低年资、低学历人员增多, 缺乏产科知识和临床专业护理经验, 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欠规范, 风险意识不足、应急能力差, 遇到紧急事件或抢救病人时工作条理不够清晰、配合能力不足, 从而增加了其他护士的工作压力, 增加了护理风险程度。

1.4 执行护理制度不到位, 工作责任心不强

观察产程不到位, 导致产妇在待产室分娩。有时观察胎心、做胎监不记录结果。有的应宣教而不及时宣教, 应告知的事项未及时告知。有时查对不认真或不严格执行查对程序, 导致用药剂型错误, 漏发时间药导致病人用药时间延迟等。

1.5 护理记录风险

产科病历中, 护理记录表格填写较多, 产科记录要求接生完成后及时记录, 检查发现夜间接生记录不全发生率比白天高, 调查分析显示, 助产士精神紧张、困倦是导致记录不全的主要因素。有的护理记录前后不相符, 主要是个人业务水平问题;有的医护记录不一致, 主要是医护观察和记录的时间段不同, 双方沟通不到位所导致。护理文书修改不规范, 如在护理记录和医嘱单上, 采用刀片等涂改。

1.6 医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医护人员之间沟通不良, 在面对病人相同的问题时, 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使病人无所适从, 此时很容易发生护理纠纷[1]。而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 部分护士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语气不够温和, 引起孕产妇及家属的反感。有的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 使其不满而投诉。有的说话不注意场合, 工作不注意细节;有的不能理解产妇对收费的敏感, 反感产妇用卫生院的收费来做比较, 尤其是产妇要求解释费用清单时, 护士不能耐心解释和指导查询, 情绪比较急躁。这些都会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2]。

1.7 自身职业风险防范知识缺乏

产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产妇的血液及体液, 在进行伤口缝合、抽血、清洗手术器械等操作中, 都有被刺伤的可能, 潜在感染艾滋病等的危险。如果产科护士对自身职业防护知识缺乏, 不能有效地防护和正确采取职业暴露防护处理措施, 这对产科护士的生命安全将构成较大的威胁。以上各种因素中, 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 人员素质提高和规范化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根本[3]。

2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 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的调整

医院领导重视护士离职的调查并对结果认真地进行分析, 及时招聘补充护士, 对日工护士给予加大比例聘用为人事代理职工, 以增加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各级管理人员关心在岗的护士, 也关爱因病休假的护士, 发扬互爱互助精神, 逐步推进护理团队凝聚力。

2.2 加强带教和培训

规范带教, 方法灵活。带教人员不足, 更需要带教方法的灵活性。首先由科室针对执证或见习期的新上岗护士情况分别写出带教计划, 其次是根据新上岗人员在带教期内考核合格情况安排二次带教。带教分为白天班和晚夜班两个阶段。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工作量, 又有固定带教人员, 能做到“一对一”的带教, 在没有带教人员时, 即由护士长带教, 从而使新上岗护士得到规范、系统的带教。带教期结束经考核, 如果不合格再安排二次带教。第2次带教重点是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 经再次考核如果不合格作辞退处理。护士独立排班后, 由护士长定期进行专科逐项的护理常规和操作技术考核,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专科培训由科护士长组织, 内容为产科知识、护理常规、新生儿复苏技术等。护理部负责制度、法律法规、技术操作、心肺复苏术等综合性培训。带教和培训应注意同护理工作的实践相结合,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4]。

2.3 重视细节管理, 规范护理程序

产科是一个责任大、风险高的科室。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产程变化的复杂性, 因此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的可能性较大, 每一个细节的失控和忽视都可能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5,6]。护士长应做好重点与细节的管理。每月由护士长组织对本科室护士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评分, 对存在问题写出书面意见, 由相关护士按要求整改, 质控护士再次检查整改效果。护士长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检查, 重点在工作流程、技术操作规程是否符合要求, 特别要注意洗婴操作流程, 禁止护士戴手套给婴儿洗浴、避免水温过高烫伤婴儿。严格按照爱婴医院的要求, 婴儿洗浴前后均要与产妇或其家属核对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体重等内容, 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严禁将2个或2个以上的婴儿同时抱到洗婴室进行洗浴。

2.4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

护理文书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 成为病历中可以给病人复印的直接资料之一, 也是举证责任的依据。护理文书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完整、真实、无涂改[7]。为了提高书写质量, 我们优先安排高年资护士书写护理记录, 见习期护士不能直接在护理记录单上书写, 可以先写草稿, 让带教老师给予修改后, 才能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为便于产科护士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我们拟定1份表格式书写的“产科护理记录内容要求”范文, 以供产科护士书写参考。对于护理记录前后不符、医护书写不一致的问题, 除要求个人加强学习外, 要求护士主动与医生沟通, 对于护士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护士长与科主任沟通, 经双方查证后更正。医护都要求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责任心, 认真观察和询问病情, 对于复杂、疑难的病情, 护士多与医生沟通后再记录。

2.5 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护理缺陷和差错一般是由查对和交接不到位所引起。查对制度对产科更是具有其特殊意义, 可以防止抱错婴儿等严重事件的发生。为杜绝抱错婴儿事件发生, 在婴儿出生后, 在其手腕带及外包布标签上正确写上产妇姓名、婴儿性别、出生时间及体重。每次洗浴或迁床必须核对其手腕带及外包布标签;抱至母亲身边前要核对床号及母亲姓名;出院时, 婴儿手腕带不宜取下, 教会产妇回家后取下手腕带的方法, 如果产妇要求离院前及时取下的, 护士必须当面剪下并将手腕带交给产妇自行处置。严格落实各个工作环节的查对程序, 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交接班制度, 床边交接班落实到位, 必须将病情、治疗、输液、监护、管道、皮肤等情况交接清楚, 并执行交接签名。

2.6 加强产科质量管理

产科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由在产科工作3年以上、考取执业和孕产期保健助产技术合格证的护士担任, 同时要求全科护士参与质量管理, 护理部质控小组由各科护士长组成, 各级质控要注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监控。加强产科护士风险意识教育, 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护理缺陷和差错, 上报者不予处罚;如有隐瞒、不主动上报被查出或被投诉, 则予处罚。对护理缺陷和差错, 要求分级组织讨论, 分析原因, 提出防范措施。对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或发生的护理缺陷和差错, 提出整改意见, 限期整改, 整改期满, 由科护士长总结整改效果向全科护士公告并向护理部汇报。

2.7 加强沟通, 履行告知

加强医护间的沟通, 对于病人询问的问题, 护士应知道是自己来解释, 还是让主管医生回答, 如果需要主管医生回答, 护士告知的方法要得当, 之后要回访, 查看是否已落实。护士要按要求向孕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住院须知, 对孕产妇进行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 配合医生完成知情同意签订和解释工作, 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多与孕产妇沟通, 及时给予安慰、鼓励等心理支持。在检查、治疗、用药时征得孕产妇的同意, 指导应用自动查询系统查询医疗费用, 需要时耐心给予解读费用清单。出院结账后给予免费打印收费清单。

2.8 加强产科护士职业风险教育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增强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8]。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 制订完善职业暴露防护流程并组织演练, 提高产科护士对自身职业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对玻璃、针、剪等锐利器损伤者执行登记、上报和追踪。临床上要求护士做到在接触孕产妇的血液、体液时戴手套, 接产时戴帽、口罩、防护眼镜, 穿专用鞋、防水接生衣, 进行伤口缝合时, 应小心谨慎, 避免针刺伤。如不慎发生职业损伤, 按职业暴露防护流程正确处理, 并进行登记、上报和追踪。

3 结果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经总结全院各临床科室2008年1月—2009年6月的分级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完好率、病人满意度及产科质量检查, 结果统计, 产科各项护理指标合格, 九项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有五项得分名列全院第一, 均分居全院第一。护理缺陷从5件降到2件, 护理差错从8件降到3件, 护理投诉从3人次降到0人次, 无护理纠纷现象;护士能正确回答职业暴露防护处理流程, 并能正确演练。除6人次在加药时发生安瓿玻璃损伤外, 未发生其他情况的锐利器损伤。

4 小结

护理风险无时不在, 风险管理必将持续。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需要培训产科护士掌握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存在和潜在的风险因素, 修订工作流程, 规范操作程序, 严格执行产科护理制度, 加强培训低年资护士, 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才能使产科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真正为孕产妇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对产科护理存在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修订完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护理投诉降低, 未发生护理纠纷。[结论]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能使产科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从而为孕产妇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刘葳.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0 (13) :146.

[2]孙孝芹.护理部在提高护士长防范护理纠纷能力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 2006, 12 (7) :675.

[3]张育萍, 毛丽娟.产房常见的护理缺陷与防范措施[J].家庭护士, 2008, 9 (6) :2515-2516.

[4]王妮.护理人员应如何规避职业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10) :42.

[5]曹淑芳.细节管理在产科护理安全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2) :159.

[6]郭惠丽, 曾晓霞, 岳宏.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1C) :267-268.

[7]张红霞.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9B) :2428.

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护理对策 篇8

关键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自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700例不同医院的病患资料进行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分析, 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控制感染率。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 有50例患者出现妇产科感染现象, 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有23例, 消化道感染患者有15例, 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有8例, 其余因素感染患者有4例。我院收治患者年龄在21~45岁, 平均年龄为 (28.12±3.48) 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回顾法以及统计学等方法对妇产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统计, 并分析患者年龄、住院时长、手术类型、感染类型等相互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 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 如果P值<0.05, 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 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发生感染的50例患者中妇科感染人数为32例, 感染率为4.57% (与调查资料相比) , 产科感染人数为18例, 感染率为2.57% (与调查资料相比) 。妇科患者感染的患者年龄多集中于40岁左右, 而产科患者感染率则与年龄无关。

3 讨论

3.1 妇产科医院感染类型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是妇产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妇科在实施全麻手术的过程中, 会因气管插管的留置损伤呼吸道, 产科则会因空气不流通, 外界人员接触过多导致产房内空气混浊, 从而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1]。在妇科中, 女性尿道比较短, 且距离肛门与阴道较近, 因此容易在排泄时被粪便以及尿液所污染, 从而使尿道受到感染, 妇科手术中留置的尿管也会对患者尿道黏膜造成损伤, 因此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留置尿管的时长问题[2]。

3.2 妇产科医院感染因素

妊娠合并、留置导管、住院时长的增加、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应用呼吸机过程中卫生工作不到位、患者情绪低落等均是引发妇产科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因素[3]。

3.3 护理对策

(1) 提高护理人员防治感染的能力:a.提高意识。护理人员在进行防治护理的过程中, 必须提高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与责任, 通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范, 从而提高防治感染的认知。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进而对相关感染因素加以控制, 从而提高护理效果。b.护理计划的调整。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之前, 应该认真研究妇产科患者的相关资料, 并根据病例特点进行护理观察, 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保障患者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在调整护理计划的过程中提高护理应用效果[4]。 (2) 术前的护理措施:在手术之前,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改善, 并通过健康宣教等方式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在手术准备阶段, 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 防止污染切口以及其周围的皮肤。 (3) 手术进行中的护理措施:在手术过程中, 通过采用无菌操作, 对患者呼吸系统进行护理, 保护手术切口, 适当处理排泄物, 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4) 术后的护理措施:术后, 需要做好通风措施, 定时定点对患者术后身体状况进行检查, 在更换切口敷料时, 需要对患者切口进行清洁消毒, 并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对患者进行换药。

参考文献

[1]郭金凤, 杜慧, 侯向华, 等.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2, 35 (6) :427-429.

[2]习改梅, 张平.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 (1) :80-81.

[3]胡向阳.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9) :1148-1149.

产科因素 篇9

1.1 生物因素

产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 每天都会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如果不加强自身防护, 可能造成自身感染。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都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常见的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我国是乙肝高发区, 目前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总感染力达到60%。实验证明, HbsAg阳性的血浆稀释1000万倍, 给已感者注射后仍可引起HBV感染。丙肝感染率达到30%,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现感染艾滋病的病人约65万人, 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 HIV感染者从外表无法辨别, 都具有传染性。另外, 艾滋病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 孕产妇往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 所以产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 如破水后听胎心音、肛查、分娩过程中、接触新生儿、会明冲洗、穿刺、拔针、处理病人用物等, 面对更多的是潜在传染源。

1.2 物理因素

锐器刺伤是产科护士职业暴露感染血液性疾病的主要途径。在临床工作中如溶药加药、穿刺、拔针、备皮、掰安瓿、套回针帽、处理废物时不可避免发生锐器刺伤, 最常见的主要是3种病原体:乙肝病毒 (HBV) 、丙肝 (HCV) 、艾滋病 (HIV) , 有报道证明, 临床护士针刺伤、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为88.2%, 通过一次性针刺伤或其他经皮肤暴露于HBV、HCV、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6%~30%、3%~10%、0.2%~0.5%, 因而只要有0.004mL带有HBV的血液, 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1.3 化学因素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 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 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都是用于空气物体表面、地面消毒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 对人体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轻者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 重者可中毒或致癌, 各种毒性垃圾如水银、难燃聚氯乙烯产品均可构成职业危害。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组织业务学习, 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方法, 制定各种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 共同遵守, 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2.2 积极使用有效的防护屏障

在接触患者血标本、分泌物、羊水及乳汁时, 一定要戴口罩、手套, 为患者更换床单时, 尽量少抖动, 应将床单轻轻卷起, 以防尘埃飞扬。进行静脉输液、真空采血、会阴擦洗、备皮、肛查等各种技术操作时, 在戴口罩的同时, 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 有皮肤破损者, 避免接触乙肝、艾滋病携带者的血液和分泌物。

2.3 卫生洗手

洗手对控制疾病传播及个人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应坚持六步洗手法规范洗手。如接触、护理、治疗乙肝、艾滋病的孕产妇后, 应使用肥皂水认真揉搓双手及腕部, 特别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 整个揉搓时间不少于15s, 然后用流动水冲净, 再用1:200含氯消毒液泡手1~2min, 泡水后使用防止再污染的消毒毛巾或一次性纸巾。

2.4 慎重处理锐器

护士进行注射及抽血操作时, 习惯性的取下针头或套上针帽均可导致针刺伤, 掰安瓿时, 80%的无护手具徒手操作, 很容易刺伤皮肤, 尤其在忙碌工作时。因此, 产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锐利器械操作技术, 加强责任心, 专心工作, 避免针头和税器刺伤, 注意针头不要重新盖帽, 有意弯曲、折断或用手将针头取下, 用过的一次性针头或其他锐器必须弃在一次性的锐器箱内, 严禁与普通垃圾混放。科室应具有针刺伤登记及管理制度, 一旦发生针刺伤, 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以进行有效的处理。

2.5 刺伤肌肤后的处理

被针刺后及时挤压出血、流动水冲洗再用0.5碘伏消毒伤口, 马上报告医院保健科, 做进一步处理。

2.6 加强孕妇的产前检查

定时做产前检查, 抽血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的病毒检查, 并记录在案, 一旦感染, 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避免交叉感染和医护人员自身感染。

2.7 加强护理人员的健康监测

医院和人个均应重视医院的特殊工作环境, 要进行上岗前体检和定期体检, 要实施计划免疫接种, 提高免疫力, 这样才能使护理人员安全更好地工作。因此, 要注意职业防护, 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从而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

摘要: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 而产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孕产妇的血液、羊水、尿、恶露、分泌物等, 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加之在接生、治疗、接触锐器物、注射、抽血、清洗器械等操作时, 均有皮肤损伤的可能, 锐器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因此, 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

关键词:产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参考文献

产科因素 篇10

1 现状分析

资料显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医疗冲突不断, 医患关系呈日趋紧张之势, 以医疗过失为主的医疗纠纷逐渐变为非医疗过失纠纷, 医患矛盾已成为制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主要瓶颈[1]。非医疗过失纠纷主要为医患沟通问题, 目前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对患者沟通需求的认识和做法与患者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患者对医生问诊不细心、服务不热心、解释不耐心的问题反映较多。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最大限度地解决非医疗技术方面的医患纠纷是医患沟通的一个重要目标, 同时, 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营造一个融洽的就诊环境也能够促进疾病好转, 尤其在产科的诊疗活动中, 医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产科收住的孕产妇约80%来自于农村, 其家属及孕产妇本人文化层次普遍较低, 孕期保健缺失, 来到我市最大的“三甲”医院就诊, 自以为住进了“保险箱”, 期望值随之升高。因此, 在诊疗过程中应花费更多的时间,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 让其真正了解即使正常分娩也可能存在风险, 即有可能产生不良结局。

2 影响产科医患沟通的因素

2.1 产科的特殊性

妊娠和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而在某些情况下又是一个病理过程。由于妊娠和分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妊娠和分娩存在一定母婴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另外, 分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随时可能因为产力、机转的异常而导致难产, 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异常情况, 危及母婴生命。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孕产妇及其家属清楚地了解该过程存在的风险及医生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家属要有思想准备, 从而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并积极配合治疗。

2.2 家庭因素

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政策使得家庭对新生儿的期望值很高, 而大部分家庭又缺乏相关知识, 易产生紧张及焦虑的情绪。因此, 一旦在产前保健或者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 如现代医学手段不能检出的胎儿畸形或缺陷、妊娠中出现的并发症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并发死胎、前置胎盘等) 、分娩中突发的危急情况 (如脐带脱垂致胎死宫内、产后大出血) 等, 产妇及其家属往往不能接受现实, 从而引发纠纷。

2.3 社会因素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医疗保健制度不完善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加之某些媒体对分娩痛苦、医患沟通、医患纠纷的不恰当报道以及群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 使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医疗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宽容, 很容易将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不满意与妊娠结局联系在一起, 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争议事件增加。

2.4 医方因素

由于产科工作繁忙, 很多医务人员态度生冷、说话语气强硬, 忽视了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对孕产妇缺乏同情心, 没能运用不同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使孕产妇及其家属获得精神、心理上的慰藉, 从而影响了医患沟通的效果。

3 产科医患沟通的技巧及方法

3.1 沟通时要帮助孕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在沟通过程中不但要使孕产妇及其家属知晓分娩风险及痛苦, 也要帮助孕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引导孕产妇家属给予孕产妇更多鼓励和支持。同时, 通过沟通来缓解孕产妇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 让他们有安全感。这样,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家属才能尽快做出正确的决定, 为母婴安全争取时间。

3.2 因妊娠合并症需要提前终止妊娠的要及早沟通

妊娠合并症确诊后需要提前终止妊娠的要及早与孕产妇及其家属沟通, 重点告知继续妊娠对母亲及胎儿带来的风险、当前医学能解决的问题、终止妊娠后早产儿的预后等, 帮助孕产妇及其家属做出利大于弊的正确选择。同时, 要向孕产妇及其家属告知医护人员一定会尽全力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救治, 这样即使出现不良结局, 家属也较容易接受。

3.3 对分娩方式选择的沟通

大多数孕产妇及其家属对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犹豫不决, 一是因为惧怕分娩时的痛苦, 二是对于住院后医生告知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风险不能正确认识。针对此情况, 应加强围产期保健, 开办孕产妇培训班, 让孕产妇及其家属从医学的角度正确认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 帮助孕产妇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分娩方式。

3.4 尊重孕产妇的选择, 多使用安慰性语言

产科医护人员在和孕产妇沟通时应考虑其焦虑紧张的情绪, 故在沟通时要用积极热情的态度。首先安慰孕产妇, 让其稳定情绪;再获取准确的相关信息, 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可以使用提问、多倾听等技巧, 要告知孕产妇:“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就是全力以赴帮助孕产妇尽可能减轻分娩痛苦, 降低风险并及时、准确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异常情况, 尽全力保证母婴安全。”这样可以使孕产妇感觉到被重视并产生安全感, 同时引导孕产妇家属给予孕产妇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3.5 签署知情同意书时要耐心, 使用积极的暗示性语言

让孕产妇知道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目的不是医生在推卸责任, 而是在保护孕产妇的权益。在签知情同意书时, 应全面告知相关内容, 让孕产妇及其家属知道母婴的现状、潜在的危险、产程进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等, 耐心、详细地解释各种因果利害关系, 引导孕产妇及其家属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让家属真正理解, 并给予其充分思考的时间, 切不可训斥孕产妇及其家属, 以免发生问题时产生纠纷。

3.6 加强医务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

定期选择前来就诊或住院的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产妇, 由接诊医生负责从接诊到病情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整个过程, 而其他医生旁听, 最后组织大家讨论, 提出上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鼓励医务人员运用得体的称呼语和敬语, “请”、“您”、“谢谢配合”、“对不起”等的应用可以使沟通变得更顺利。加强医务人员语言技巧的训练, 医务人员不但要善于使用得体的语言, 还要熟练运用安慰性、鼓励性、劝说性的语言技巧。经常开展医患换位讨论, 使医务人员更加理解孕产妇及其家属。

综上所述, 面对产科这样一个特殊科室, 医务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产科专业知识、较高的诊疗技术水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秉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抓住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 采取多种多样的沟通方式, 使孕产妇及其家属更加尊重、理解医务人员, 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这将使从事产科工作的医护人员由持续的高压状态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产科因素 篇11

关键词:产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产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15-02

在医院中医院感染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易增加医患矛盾,导致医疗纠纷。产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对医院感染的科学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加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疗安全有效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产科7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产科7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年龄在20-43岁。

1.2 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手术后患者感染部位、患者住院天数、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根据国家卫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生、护士的记录及患者各种化验结果。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产科720例患者中2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5%。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呼吸道感染患者7例,占产科感染的35%;泌尿系统感染3例,占15%;消化系统感染3例占产科感染的17.5%;术后切口感染5例,占0.25%;宫腔感染2例,占10%。

2.3 产科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产科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5.1天,医院感染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9天。

2.4 产科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合并症,留置导尿患者,患者住院天数大于平均住院天数,肥胖的患者。其中妊娠合并症感染病例15例,占75%;留置导尿7例,占35%。

3 讨论

3.1 呼吸道感染。产科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占产科感染的35%,多是由于患者分娩后,体制免疫力下降,体制虚弱,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袭,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产科患者由于旧习的原因需要关闭窗门,不能开窗通风,再者产妇产后亲戚朋友不断到医院探视,导致病房内空气污浊生成生物气溶胶,也会传染致病菌,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产妇病房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干净,注意产妇病房的环境改善,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在产妇病房区要注意坚持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做到每天对地面及桌面的消毒,要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进行拖地及擦拭,注意病房的通风换气,对空气的消毒处理,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数,防止产妇的呼吸道感染。对于行剖宫产的产妇在术后,由于麻醉、伤口疼痛等原因的因素,产妇在咳嗽受到限制或减弱时,极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要进行雾化吸入从而稀释痰液,要减少空气污染,对陪护制度的实施要加强,减少对产妇的探视。

3.2 泌尿系统感染。产科手术一般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小于24小时。有导尿史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导尿是侵入性操作的一种,产妇手术后留置導尿管会对尿道粘膜造成损伤,导尿管的材料会刺激尿道黏膜在对产妇进行导尿管插入时对无菌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方法进行操作,导尿管留置后护理人员的护理不当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且留置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对于简单的手术要尽量避免导尿管的留置,在必须要插导尿管的情况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进行操作,动作要做到轻柔,尽量避免对尿道黏膜的损伤。在对导尿管材质的选择上要选择粗细合适的硅胶导尿管,从而减少对黏膜的刺激损伤。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减小分离和打开密封式导尿系统,对于无禁食、禁水的患者,在导尿管留置期间要鼓励患者多进水,增加尿量从而达到生理冲洗的作用,保持患者尿液引流的畅通,要防止尿液的倒流,要保持尿道口的相对无菌,对产妇要做好阴部护理,对产妇阴部、尿道口和导尿管要每日两次无痛碘棉球消毒,患者大便后要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防止大便细菌对泌尿系统的侵入,加强对产妇的观察护理,要尽可能早的拔导尿管。

3.3 手术切口。产科中另一个主要感染部位是手术切口的感染。产科中常常进行会阴部切开术。由于位置原因,会阴部靠近肛门容易被大便细菌侵入,产后恶露也是造成手术感染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尽可能少的对会阴部行切开术,必须要对会阴部行切开术要对产妇进行严密护理:注意对产妇会阴部的护理清洗。要勤换卫生护垫,在便后要养成有前向后的擦拭习惯;叮嘱产妇家属对产妇进行营养加强,使之尽快回复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后的尽快愈合。

3.4 产科医院感染因素。合并症是孕产妇的多发病,是因为孕产妇在妊娠期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比如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激素治疗等都有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对于妊娠合并症患者,要根据产妇的疾病特点,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摒弃传统习惯。加强对产妇口腔护理,养成餐后漱口的习惯。坚持对产妇会阴部的清洗消毒。

针对我院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加强对手术室、手术器械的消毒,对医务人员及住院病房及时进行卫生学监测。加强对医务人员关于医院感染的宣讲教育,使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加强。认真总结和反馈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做到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注重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包甘芬.妇产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9-60

产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篇12

1 相关因素

1.1 感染途径

1.1.1 呼吸道感染

产妇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忌讳开窗通风, 病室紧闭门窗, 空气流通不畅;由于麻醉、伤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长时间卧床, 咳嗽受到限制或减弱, 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 易发生肺部感染;探视家属过多病房拥挤, 其中包括有呼吸道感染者进入病房, 致使病房内空气混浊形成生物气溶胶, 以致呼吸道感染。此外, 产妇手术或分娩后, 机体免疫力下降, 体质虚弱, 此时如受外界病原菌的侵袭, 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3]。

1.1.2 腹部切口及侧切感染

常规的侵入性检查不可避免;胎膜早破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处理, 导致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在经过试产和内诊检查时的逆行感染;临产时大量血性分泌物和产后恶露成为细菌繁殖最好的培养基;解剖结构导致侧切部位极易受到肛周细菌的污染;孕期营养过盛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增高, 产妇肥胖及胎儿巨大增加剖宫产率, 术后切口不易愈合感染率增高。

1.1.3 泌尿系统感染

剖宫产手术要求导尿和24h留置尿管, 导尿属于侵入性操作, 手术后留置尿管极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导尿管材料对尿道黏膜的刺激, 插导尿管时无菌技术不严格, 留置导尿后护理不当等都是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66%~86%的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4], 留置尿管时间越长, 感染率越高。由于女性尿道的生理特点, 分娩中膀胱受压引起黏膜充血、水肿、挫伤;产后尿潴留引起细菌生长繁殖等因素均可造成泌尿系统的感染。

1.1.4 皮肤感染

不科学封建习俗观念使部分孕妇在产后不洗澡洗头, 尤其在夏季汗液分泌旺盛, 加之哺乳时的密切接触导致母婴同时出现皮肤的感染;手术室、产房及换药室消毒隔离不符合要求, 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 手卫生依从性差等环节均可导致产妇皮肤感染的发生;腹部切口及侧切部位备皮时不慎造成皮肤破损导致感染;产后恶露多加之不洁卫生巾的使用等任何削弱产妇生殖系统及全身防御能力的因素均可成为产褥期感染的诱因[5]。

1.1.5 乳腺感染

护士在进行乳房按摩和吸奶操作时, 手卫生及消毒隔离不严格导致交叉感染;孕期乳房护理不当过度使用肥皂及干燥剂;产后乳房排空不及时, 导致乳汁淤积, 增加细菌感染机会;乳头凹陷处理不当;母乳喂养方法不正确, 造成乳头皲裂, 从而诱发乳腺感染。

1.2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预防性抗生素未在术前1h内给药;术后24h不能及时停药, 导致含有抗生素的母乳喂养而干扰新生儿的正常菌群;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 使菌群失调耐药菌株产生、繁殖而致病[6]。

1.3 合并症的孕产妇在妊娠及分娩期有其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如子痫前期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血液病、妊娠合并红斑狼疮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激素治疗等都有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1.4 院内感染与季节的关系[7]

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季节, 这与春季呼吸道感染多、夏季炎热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生殖道感染有关。

2 预防措施

2.1 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减低医院感染率, 缩短病程、减少医院性伤害,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8]。产科病房作为院内感染风险高发部门, 在提高全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的同时, 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应经常深入产科病房加强监督指导, 有权利控制病房住院人数, 杜绝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床现象。对空气监测, 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规程、探视制度等方面重点监控, 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及薄弱环节, 帮助并监督整改。

2.2 落实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改善病房环境, 在单间病房实行母婴同室, 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房间内空气清新, 温湿度适宜, 减少细菌数, 每日2次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严格执行陪护管理制度, 加强探视时间家属管理和宣教减少探视。条件许可时, 可通过医护患协商, 在三方均满意前提下, 规定探视时间、频率和人数[9]探视后室内必须适当通风。

2.3 母婴同室的消毒隔离:房间大小设施有明确的管理标准;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 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 应暂停哺乳;婴儿用品应一婴一用, 避免交叉使用;产妇哺乳前应手消毒液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的用品单独一次性使用, 弃掉集中按照医疗垃圾处理;严格探视制度, 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 手消毒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 禁止探视;母婴出院后, 其床单位、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2.4 手术后6h应鼓励协助产妇及早翻身拍背, 以促进早期咳嗽排痰, 必要时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2.5 会阴侧切术的切口属于三类切口, 助产人员要注意术前、术后会阴部的清洁消毒,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缝合时彻底止血, 对合整齐, 不留死腔, 尽量减少分泌物的污染, 避免反复擦拭伤口。剖宫产切口感染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0]:缝合技巧、潜在感染存在 (如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妊娠合并症) 等。这要求手术必须要做到无菌, 切口对合整齐, 缝线松紧适度, 止血彻底。

2.6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应严格掌握导尿的指征,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无菌操作, 选择粗细合适的导尿管, 动作轻柔, 避免损伤尿道黏膜。无禁食禁水者留置尿管期间, 嘱多饮水, 增加尿量以作生理性冲洗。在留置导尿时, 尽量减少分离及打开密闭式导尿系统。保持尿液引流通畅, 防止尿液返流。保持会阴部清洁, 常规每日会阴冲洗一次、用碘伏棉球擦洗消毒尿道口两次。每次大便后均应清洗会阴以免粪便中的细菌侵入泌尿系统。拔管后鼓励产妇大量饮水及时排尿防止尿潴留。

2.7 对手术患者采用围术期应用抗生素, 对有胎膜早破、阴道炎的患者及早取羊水及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必要时联合应用抗生素, 可以提高疗效, 同时可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药敏结果未检出之前需经验用药时, 应考虑近期本病细菌敏感性结果选择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 防止菌群失调, 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2.8 对有妊娠合并症的患者, 根据疾病特点, 做好专科疾病护理工作, 如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健康教育等[11]。根据病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掌握治疗护理要点, 使患者尽早康复, 预防并发症的进一步恶化。同时通过人性化服务, 及时心理疏导, 使产妇充分体会初为人母的喜悦,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机体抵抗力。

2.9 无菌技术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操作, 要求全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强化无菌操作意识[12]。大量研究证实, 医护人员的手是院内感染传播过程的重要因素, 因此医护人员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是切断感染传播途径的关键步骤, 洗手习惯及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13]。

上一篇:降压有效性下一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