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质量控制

2024-09-18

混凝质量控制(共12篇)

混凝质量控制 篇1

1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特点

1.1 减少水泥用量

商品混凝土主要采用散装水泥和外加粉煤灰制成.由于散装水泥强度设计通常有一定富余且部分用粉煤灰替代, 故可减少水泥用量, 此外商品混凝土的砂、石集中堆放和称量均采用相当准确的电子计量, 比起现场搅拌和堆放可减少一定量的骨料。

1.2 保证施工质量

由于采用电子计量, 提高了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和搅拌的均匀性, 使混凝土在保水性、和易性和流动性方面都比现场制备混凝土更为可靠。

1.3

提高施工速度.减轻劳动强度:

1.4 减少污染, 文明施工

由于混凝土制作全部在工厂内完成, 故可避免现场砂、石、水泥堆放和拌制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改善了混凝土的施工强度使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2 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对某市部分商品混凝土厂家进行了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施工配制强度普遍偏低

施工中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准确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和重要手段考虑到施工中众多不确定因素, 规范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定数值.且与相应强度保证率达95%相适应.即:

式中:fcu.o为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 (N/mm2) ;为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N/mm2) ;fcu.k为施工单位统计或按规范绐定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N/mm2对于商品混凝土尤其是泵送商品混凝土, 考虑搅拌、运输和泵送距离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提高其施工配制强度尤为重要。但目前建筑材料市场和招投标等工作尚未完全规范, 市场上压低标价的做法随处可见, 许多商品混凝土厂家为了片面追求利润而盲目压低成本, 甚至发展到偷工减料, 导致施工配制强度有名无实, 调查中发现这已非个别现象, 严重影响结构混凝土的强度。

2.2 用水量过大导致水友比增大

在相同的施工工艺条件下, 混凝土强度主要随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据有关资料, 对低水灰比混凝土.水灰比每增大0.05, 混凝土强度将降低10MPa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商品混凝土厂家用永计量不准确, 往往超过规定量, 容易造成水灰比过大而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2.3 雨季时未考虑砂石含水量

按照有关规定.搅拌站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具有稳定的含水率, 每工作班至少测定一次, 遇雨雪天气时再增加次数, 并及时调整用水量, 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但目前许多搅拌站未配备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的仪器, 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判断并进行调整, 甚至既不估测也不调整.这就造成雨雪季节水灰比过大.拌合物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无法保证, 既增大了施工难度.也影响到工程结构强度。

2.4 粗骨料强度指标不合格

粗骨料级配、有害物质含量、最大粒径和针片状含量等对混凝土强度有一定影响, 其中粗骨料对强度的影响往往被人们忽视。对于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 粗骨料强度一般都能满足要求.也不需检验, 但对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 则并非所有粗骨料强度都能符合要求, 必须进行检验。《普通混凝土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92) 规定碎石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来表示。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其它情况下如有怀疑或认为有必要时也可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 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多数搅拌站的石子机验报告中并未列出石子压碎指标值。有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50以上也不进行检验.成为质量事故的隐患。

3 商品混凝土质量全过程控制措施

3.1 事前控制

为保证工程质量, 选择资质等级高、信誉好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监理工程师在审批施工单位报选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时, 应选择资质等级高、信誉好的商品混凝土供应企业, 并应考虑其地理位置是否合适、生产量能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还应到实地进行考察, 具体内容有:搅拌设备是否先进, 计量装置是否可靠;搅拌站是否应做到机械上料、计算机计量控制和管理;是否是强制式或倾卸式搅拌机;是否应用散装水泥, 并有外加剂和超细活性掺合料的贮存和加入装置;要有与企业资质相适应的实验室, 以满足各种性能混凝土配制和拌制的要求;应有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 生产场地还应严格控制粉尘、噪声和水质的污染, 生产规模能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3.2 事中控制

浇筑商品混凝土前, 施工单位要提前做好订货计划, 内容包括:使用的商品混凝土数量;混凝土配合比、抗压、抗渗强度要求;运料罐车、泵车或输送泵的数量和到货的时间。监理单位应审核施工单位报批的混凝土浇筑方案, 并对同意的方案制定全面的监控措施。商品混凝土订货数量的计算, 应按设计图纸 (包括设计变更) 用量加损耗量来计, 损耗量可根据施工现场的难度大小, 施工部位及工人的熟练程度来确定, 要在混凝土浇筑快完成时 (大约剩16m3左右或现场定) , 及时将商品混凝土使用的增减数量反馈给供应单位, 防止发生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或数量过多造成浪费。

与其它建设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有其相关的规范一样, 水利水电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严格按水利水电行业规范执行: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已入仓的不合格混凝土必须清除。因此, 商品混凝土被运至施工现场后, 施工单位在使用商品混凝土的过程中, 应对商品混凝土逐车检查 (包括检查混凝土出货单) , 发现运抵现场的商品混凝土有离析、坍落度、和易性不符合要求或运抵现场已超过初凝时间等问题, 应责令其退场。

由于商品混凝土大多在城市或城市周边使用, 交通比较拥挤, 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因此, 应注意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提供的水泥检测资料确定) , 避免出现混凝土冷缝。另外, 还要注意混凝土输送管的塞管。如混凝土供料不及时, 发生浇筑间歇的时间较长, 混凝土输送泵或泵车应在10~15 min启动一次润滑管道, 防止塞管或爆管, 以免影响施工。施工时, 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 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的间歇时间, 则应按工作缝处理, 若能重塑者, 仍可连续浇筑混凝土。

3.3 事后控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 商品混凝土拌和质量的评定, 与现场拌制的混凝土一样, 商品混凝土试块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应符合以下规定:

同一强度等级试块组数n≥30时, 按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分析;

同一强度等级试块组数30>n≥5时, 按照《水闸施工规范》公式评定;

同一强度等级试块组数4≤n≤2时, 按下式评定: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混凝土试件合格;

同一强度等级试块组数n=1时, 按下式评定:R≥1.15R标

4 结束语

为了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严格按规范操作, 形成搅拌站 (厂) 、施工单位、质检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承包单位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单位时, 要选择资质等级高、信誉好的搅拌站 (厂) , 同时还应考虑地理位置是否合适, 生产量是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等方面的情况。

应加强对搅拌站 (厂) 的监督管理, 主要应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作用。搅拌站 (厂) 既然属于工程的分包单位, 监理单位除应审查其资质等级外, 还应在操作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混凝土搅拌站 (厂) 的监督管理工作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 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的混凝土供应单位, 都有专门的监理单位进驻现场进行监督, 并真正起到了控制质量的作用。

签定合同必须规范, 详细填写混凝土技术参数、施工现场条件、现场技术负责人, 报监理单位审查。必要时, 应到搅拌站 (厂) 实地考察。了解其生产工艺是否先进, 试验仪器是否齐全, 生产规模能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等。

混凝质量控制 篇2

混凝土以其适应性强、耐久性高、造价低,加上混凝土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很成熟的优点,而且可根据工程需求配置出不同性质的混凝土,因此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中,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混凝土来讲,生命就是质量。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成型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就成为工程建设中一项既常见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

1混凝土的性能

1.1混凝土拌和物的基本性能

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它具有一定的弹性、黏性和塑性,一般可使用“和易性”或“稠度”来综合说明混凝土拌和物在这方面的性能。

1.1.1和易性和稠度

和易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灌、捣实等)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它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通常,包括有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三方面的含义,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的综合体现,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常存在矛盾。因此,在一定施工工艺的条件下,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以上三方面性质的矛盾统一。

1.1.2离析和泌水

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称之为离析。但在施工中应通过采用适当的配合比和合理的操作工艺,尽可能做到减少离析。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在混凝土采用分层施工浇筑工艺时,要清除这些泌水与浮浆,以免影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能力。

1.2混凝土在凝结硬化中的性能

1.2.1凝结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程度分成初凝和终凝两个阶段,混凝土拌合物由流动状态变为初步硬化状态叫初凝;完全变成固体状态,具有一定强度叫终凝。在初凝和终凝之间,混凝土常常发生表面泌水,骨料下沉,并出现初期收缩和水化升温等现象。任何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振捣,必须在混凝土初凝以前完成。

1.2.2水化升温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篇3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强度?大体积砼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070-01

本人根据在建筑行业五年的工作经验,将有关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浅谈如下。

1 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的选择

1)全面考察项目区域20km内的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最远运输距离不应超过30km),所选厂家的生产规模及综合实力应是项目区域内前三名的企业。市场口碑好、近3~5年内无质量事故。

2)对商品混凝土厂家的原材料质量进行考察,弄清水泥的品牌及规格,骨料的粒径,强度指标,商品混凝土级配等等。并考察堆放场地。

3)对商品混凝土生产设备,特别是计量设备进行考察。保证在商品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各种材料的配比准确无误。

4)调查目前在用的商品混泥土的标号及级配,特别注意水泥品牌、品种,石子,沙,粉煤灰等添加剂的用量及配比。对有意向的商品混凝土厂家,应提供当前商品混凝土的级配及价格。

5)考察地理位置及交通道路是否合适、车辆及泵送车是否满足供应要求。

2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1)目前不少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在混凝土中减少水泥用量或不适宜的水泥,掺入过量的外加剂,如粉煤灰等等。为了便于泵送混凝土施工,少用石子多用砂。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在确定混凝土厂家过程中,必需召开专家会议,论证厂家提供的配合比,以确定符合要求的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此作为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一个依据(北方地区:季节不同级配略有不同)。

2)商品混凝土出厂报告在备注栏内必须注明:如预计今日砼的初凝时间:白天为10~12h,晚上(下午16:00后)为11~15h,具体时间与环境温度、湿度、风雪、坍落度大小等因素有关系,请施工方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搞好砼初凝前二次收面和覆盖养护工作。因使用×××外加剂,请施工时振捣时间适当延长。脱模时,应检查水化热情况,具备脱模条件后才能脱模。建议24h后脱侧模,底模脱模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 水泥的选择

1)在普通气候环境中的混凝土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度快于7d一层的不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2)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宜选用硅酸盐水泥。

3)有抗渗要求的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不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4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准确向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提供书面申请单

1)混凝土浇筑部位,2)混凝土强度等级,3)混凝土用量,4)塌落度要求,5)混凝土浇筑的最大厚度,6)混凝土的供应时间要求,7)混凝土抗渗等级,8)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求,9)混凝土终凝时间要求,10)混凝土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要求,11)抗冻等级,12)其他特殊要求。

5 商品混凝土的现场检查

1)检查内容:出厂合格证、检试验报告、随车小票上注明的各项指标是否与委托申请单位内容相一致,坍落度值是否符合。

2)现场监理及工程相关人员对坍落度进行见证检验,加强监督管理,坍落度和各项指标与委托申请单不符的严禁使用,必须退回。

3)运输到现场的混凝土产生离析、运输时间超出2h,运输车料斗中加水,有上述情况的混凝土严禁使用,必须退回。

6 施工管理

1)封模前要清理垃圾和剔除疏松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模板清理、浇水湿润。

3)≤150mm的板必须采用平板振捣器施工,防止漏振的产生。

4)混凝土浇筑后至初凝时必须进行二次抹面。

5)混凝土浇筑前有效防止柱、墙烂根的措施。

6)进入冬季施工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防冻提高一个等级。

7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旁站制度及要点

混泥土在浇筑过程中必需监理人员检查监督,旁站人员必需记录浇筑混凝土的顺序,浇筑时间,混凝土标号等等内容。

8 试块制作

按施工规范做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拆模(7d)试块。

9 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内进行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

2)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

3)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禁止浇水养护。

10 检测

1)混凝土浇筑后28d(600℃/d)经回弹检测推算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值,低于这个强度,施工单位应停止施工,用取芯试压,确定混凝土标号;并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一律拆除。费用用施工单位和商品混凝土单位按责任分摊。

2)龄期到后及时对同条件试块进行试压,对同期结构及时回弹评定,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11 110000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措施

1)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可减少水化热,使混凝土减少升温。

2)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要求条件下,尽量选用5~40mm的石子,增大骨料粒径,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的水化放热量。

3)掺用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还可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明显延迟水化热释放的速度。

4)掺加适量的活性掺和料(如粉煤灰),可替代部分水泥,能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降低水化热。

5)做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湿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使其均不超过25℃。

6)采用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尽量扩大混凝土浇筑面;控制浇筑速度或减少浇筑厚度,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中有一定的散热时间和空间。

7)浇筑混凝土时,掺加一定量的毛石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毛石还可以吸收一定的水化热,但应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

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篇4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按其在枢纽工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挡水建筑物(如大坝或水闸)、泄水建筑物(如溢洪或泄水隧洞)、输水建筑物(如引水隧洞、引水涵管、渠道、渡槽、倒虹吸等)、取水建筑物(如进水闸、扬水站等)、整治建筑物(如丁坝、顺坝、导流堤、护底和护岸等),以及发电厂房、桥梁等建筑工程。构成这些建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绝大多数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因此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在水利工程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内容。

1 对原材料品质的控制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前提

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础,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混凝土是由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细骨料、粗骨料和拌和水等六大原料组成的。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主要材料。

(1)水泥熟料含有4种主要矿物,即硅酸三钙(3CaO·Si02,简称C3S)、硅酸二钙(2CaO·SiO2,简称C2S)、铝酸三钙(3CaO·AlO3,简称C3A)、铁铝酸四钙(4CaO·Al03·Fe203,简称C4AF)。这几种矿物的组成对水泥的性能(如强度、水化热、水化速度、保水性、收缩、脆性系数等)影响很大。水泥的矿物组成成分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起决定作用,特别是对抗冲耐磨混凝土的物力性能的影响最大。因此,对水泥品种的选择很重要。采用中热水泥、矿渣水泥及普硅水泥配制抗冲耐磨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粗骨料为卵石二级配。第一批砂细度模数为2.6,砂率为25%,外加剂为奈系0.7%;第二批细度模数为2.2,砂率为23%,外加剂为丙烯酸SX0.7%。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①第一批矿渣水泥比使用中热水泥抗冲耐磨强度降低22%,第二批普硅水泥比中热水泥抗冲耐磨强度降低19%。这说明,用中热水泥比用矿渣水泥及普硅水泥的抗冲耐磨性能好。②劈拉强度方面:胶材料相等,中热水泥劈拉强度达4.2 MPa,而普硅水泥只有3.4 MPa,抗拉强度降低19%,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性不利。

表1中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中热水泥可提高混凝土抗冲耐磨强度及抗拉强度,对抗冲磨混凝土的抗裂性及抗冲磨性都有利。所以,水泥的矿物成分是决定各种水泥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使用水泥前首先应了解各水泥厂家生产的水泥熟料矿物成分,如掺什么品种混合材料及其掺量等。根据不同工程建筑物的要求,提出不同水泥矿物成分的要求。为了提高水工混凝土的施工特性,采用高铁、高硅、低铝及低饱和比或中饱和比的水泥生料配方,生产出具有低热、低脆性、低收缩或无收缩、高抗裂、高抗蚀、高抗冲磨及高耐久性的多功能水泥。

(2)在混凝土中掺用掺和料,如粉煤灰、硅粉、矿渣粉、磷渣粉等,科学合理地掺用这些物质可达到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延长结构物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3)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的外加剂,如掺入引气、减水等功能的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能,改善其和易性,还可以提高硬化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等。

(4)水工混凝土常用的细骨料有天然砂、人工砂及混合料3种。细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主要在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坚固性、密度、吸水率及有机杂质等方面。砂的级配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合理的砂子级配,可以减少拌和物的用水量,得到流动性、均匀性及密实性均较佳的混凝土。而细度模数中,采用粗砂(FM为3.7~3.1)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拌和物易分离,混凝土泌水性较大。砂子的细度模数FM为2.4~2.8时,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良好,混凝土均匀性较好,强度也较高。采用细砂或特细砂配制的混凝土虽然和易性好,但其比表面积大,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易开裂。对此,宜采用低砂率、低陷度及双掺技术措施。而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要求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干缩、徐变、抗冻、抗冲磨等性能均会产生不利影响。砂的坚固性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有机杂质也会影响水泥的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5)粗骨料一般指碎石或卵石,其级配、饱和面干吸水率、表观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强度和压碎指标、碱活性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很大。使用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可以配制出水泥用量较低、各种性能较好的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越大,需要湿润的比表面积越小。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应尽量采用较大粒径的石子,这样可降低砂率、混凝土用水量与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混凝土温升及干缩裂缝。包裹型含泥直接影响石子与水泥石的黏结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而松散型含泥和团块型含泥则会降低混凝土强度且对干缩性影响更大。当针片状的石子含量超过一定数量时,造成骨料的孔隙率增加,不仅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而且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特别是对高强混凝土的影响更大。针片状石子含量过大对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影响显著。

(6)混凝土拌和用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凝结时间、强度、耐久性的影响等方面。拌和水中如果含有氯离子或二氧化碳,会造成建筑物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危及混凝土结构安全,使建筑物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毁坏。

2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监理单位质量控制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

在工程实施阶段,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定量对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送检的对象应在监理或者业主单位的监督下进行取样。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条文等对即将应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原材料进行监督和控制。例如:查验产品合格证、原材料检测报告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混凝土开仓前,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开仓提出申请,监理机构应对承包人报送的混凝土浇筑开仓报审表进行审核,主要是对混凝土浇筑的备料情况、基面清理、钢筋绑扎、模板支立、细部结构及混凝土系统准备等情况进行审核,符合开仓条件后方可签发开仓证。拌和时,监理单位应主动深入施工现场,旁站监理,根据试验部门签发并经审核的混凝土配合比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料单或没有按照配料单进行拌和。其拌和时间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用于混凝土运输的设备,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 m,而当超过1.5 m时,应当采取措施进行缓降,防止骨料分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振捣不够会产生外部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和内部蜂窝、孔洞等。这些质量问题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施工单位要加强现场浇筑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而监理单位则要进行旁站监理,对重点施工部位加强巡查,并见证取样。试件以机口随机取样为主,每组混凝土的3个试件应在同一储料斗或运输车厢内的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当发现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质量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质量岗位责任制(如,关键岗位在浇筑现场是否到位)、“三检制”、工程原材料检测制度,以及执行国家、水利部颁发的有关规定、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已批准的设计文件的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程质量抽检制度等进行监督检查。这样,才能保障混凝土满足质量要求。

3 做好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和混凝土拌和质量评定工作

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和混凝土拌和质量评定是反映其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施工单位施工水平和监理单位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体现。

(1)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认真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进行及时的评定,这样才能正确、客观地反映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情况,提高混凝土质量控制和施工水平。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主要是对5个工序进行评定,在评定等级的基础上评定其单元工程的质量情况。是工序质量评定内容有基础面混凝土施工缝、模板、钢筋、止水、伸缩缝和排水管安装、混凝土浇筑。而钢筋和混凝土浇筑为主要工序,是工序评定的重点。在浇筑工序检查项目中,入仓混凝土料、平仓分层、混凝土振捣、铺料间歇时间等为主要检查项目,这些项目是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施工单位在评定中应特别注意要严格按照评定标准来执行,严禁弄虚作假。同时,监理单位要严格把关,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对其质量等级进行复核。

(2)混凝土拌和质量评定主要是对混凝土拌和物和试块这2个项目进行评定。其中,混凝土试块是评定的主要项目,而混凝土试块质量评定表中强度保证率则是主要项目。在统计混凝土试块试验数据中,应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2007):同一标号(或强度等级)混凝土试块28天龄期抗压强度的组数n≥30时,应符合表的要求(混凝土试块28天抗压强度质量标准见表2)。

同一标号(或强度等级)混凝土试块28天龄期抗压强度的组数30>n≥5时,混凝土试块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当统计得到的Sn<2.0 (或1.5)MPa时,应取Sn=2.0 MPa(R标≥20 MPa)或Sn=1.5 MPa(R标<20MPa)。

式(1)、式(2)、式(3)中:Sn——n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Rn——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Ri——单组试件强度(MPa),R标——设计28天龄期抗压强度值(MPa),n——样本容量。

如果不能满足式(1)时,表明其标准差Sn太大,施工现场要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骨料的含水量;而当不能同时满足式(1)和式(2)或不能同时满足式(1)和式(3)时,应该再对配合比进行实验,以确定正确的配合比。标准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施工单位的生产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水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经过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的控制,是能满足质量要求的。

参考文献

[1]SL 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

[2]SL 288—200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

[3]DL/T 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

[4]SL 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

[5]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M].北京:中国华龄出版社,1994.

有关混凝土质量控制论文 篇5

【摘 要】 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工作者,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是公认的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是设计者和施工者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裂缝;质量

工民建中的各种住宅、办公楼,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渡槽、桥梁等工程的结构大多数是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的,因此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中显得尤其重要。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下面就如何搞好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进行相关论述。

一、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干缩裂缝: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骨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硬化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的干缩是楼板产生裂缝的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水泥的水化或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干缩。此外,楼板混凝土的收缩也受到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土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

(二)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三)支撑沉陷裂缝: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的情况下产生裂缝。由于支撑的刚度不足或梁板支撑刚度差异较大,在荷载作用下变形沉陷,施工期间的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多次瞬间相对位移以及过早拆模等等都可能使混凝土在发展足够强度以支撑其自身重量之前产生裂缝。沉陷变形也是混凝土楼板裂缝开展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四)温度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五)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

就施工因素来说,楼板的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混凝土的制作和捣实工艺等许多方面的施工质量问题以及缺乏养护都会增加产生裂缝或引致裂缝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裂缝的发生和延伸开展与混凝土内在的特性和多种施工因素可能同时存在某种关系。也就是说,同一条裂缝的开展往往由多个原因所造成。

二、施工工艺方面应注意的几点

(一)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混凝土应使用设计允许的最小水泥用量和能满足和易性要求的最小用水量,设备允许情况下,不要用过大的塌落度。使用各种外加剂时要注意,尽量不要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使混凝土收缩减少,凝固时间合适;混凝土内砂石水泥的级配力求最优。

(二)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模板浇水均匀湿透。

(三)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楼板模板支撑的间距要适宜,使楼板模板刚度与梁模板刚度不至于相差太大。在与施工井架相接的或施工运输频繁经过的楼板模板中适当加强模板支撑系统。

(四)了解预拌混凝土的级配情况,对某些级配的混凝土,不要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使混凝土楼板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层和水泥浆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由于一般楼板的厚度不大,使用平板振动器匀速拖过一次就可使楼板的混凝土成型密实。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

(五)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等楼板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混凝土终凝初期应避免施工荷载对楼板产生较大的震动。特别是与施工井架相接的楼板,其混凝土施工完成是最后的,而上施工荷载受震动是最早和最频繁的。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在楼板混凝土捣制完成后第二天就上人上材料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往往导致这位置的楼板多处产生裂缝。

(六)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必要时可在拆除模板后在适当位置上安装回头顶。施工机具和材料不要集中堆放在一块楼板上,避免造成较大的荷载使还未达到强度的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七)了解预拌混凝土的收缩曲线,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期后,在施工期间特别干燥的时候也应进行浇水养护。

三、几种常见的裂缝处理方法

裂缝的修补需要对楼板裂缝进行检测与研究以确定裂缝部位、开裂程度和裂缝产生的原因等。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有

树脂灌注法――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并能抵抗混凝土所遇到的大多数化学侵蚀

聚合物浸入法――适合封闭多重无规则表面裂缝

钉合法――适宜在不会损坏周围结构的场合下用来锁闭活动裂缝

表面封闭法――用于修补对结构影响不大的静止裂缝,通过密封裂缝来防止水汽、化学物质和二氧化碳的侵入。

四、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蒋正武,龙广成,孙振平,《混凝土修补―原理・技术与材料》

浅析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前言混凝土是由水泥、粉煤灰、矿粉等胶凝材料与砂石等骨料再配以适当的化学外加剂等多种材料经混合均匀硬化的结构,由于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多样性而致原材料质量的复杂多变;组成材料颗粒大小的悬殊而致结构不易均匀;混凝土施工过程工序环节较多以及现代混凝土大流动性、高效率、高产量等施工工艺而易致质量波动,要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我们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对混凝土施工实施有效控制。

一,原材料选择

1、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物特点及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原材料的种类、规格和型号,注意设计对材料的特别要求。如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2、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

3、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或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4、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质量稳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宜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5、选择使用粉煤灰、矿粉等适当的外掺料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粉煤灰应选择含原状玻璃球体的经风选生产的粉煤灰,磨细粉煤灰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配合比设计

1、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当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2、原则: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成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的质量要求。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情况、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等变化,配制多套理论配合比,供备用选择。

4、配合比设计试验完毕混凝土施工前,应模拟现场试拌、试浇筑。

三、原材料检验

1、查看、核对厂家出厂检验报告。

2、保证检验批符合要求,保证检验频率。

3、保证检验项目齐全、不漏项。

4、对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矿粉等主要材料加强检测。每车粉煤灰应进行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等快速检测,不合格拒绝卸车;每批外加剂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适应性试验。

5、对粗细骨料等质量容易波动的材料加强检测。特别注意河流季节的变化而导致砂的质量变化。

6、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7、原材料进场应建立管理台帐,保证可追溯性。

8、原材料保管方法得当,避免受潮结块变质。

四、混凝土搅拌

1、计量器具的标定要与称量范围、精度相符合。计量系统除定期检定外,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2、核对原材料与配合比的一致性。

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提出施工配合比。当因天气等原因造成砂石含水量变化大时,应随时检测砂石含水量,进行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4、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和用水±1%。

5、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前,应测定水泥的人搅拌机温度,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不宜大于40℃。

炎热季节混凝土施工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并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温度。

6、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7、注意冬季材料预热温度的控制,防止原材料加热温度过高而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8、检查、监控混凝土拌合物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调整。

五,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运输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

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3、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份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4、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5、当运输至浇筑现场混凝土工作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适当添加混凝土外加剂来调整,禁止随意加水。

六,混凝土的浇筑

1、制定浇筑方案。

2、浇筑前的基面的处理。不应存在积水、杂物及基面松散的情况。

3、模板检查。尺寸、位置、支撑、缝隙、钢筋骨架、预埋件、保护层垫块等。

4、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5、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6、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7、混凝土的振捣。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特别注意产生过振造成混凝土离析。

七,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并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初凝前后,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混凝土终凝或拆模后应采用蓄水、浇水、喷养护剂或覆盖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

2、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3、蒸汽养护:混凝土蒸汽养护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棚温不低于5℃,灌筑完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5℃/h,恒温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況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5℃/h。

4、拆模时应考虑温差、强度、龄期等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拆模后亦应按要求进行养护。

结束语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篇7

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拌合水、外加剂、掺合料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规范的规定。进场后应按规定对其有关的产品分批进行检查、复验, 并应有有效的鉴定证明。

(1) 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 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2) 砂。细骨料砂, 该砂的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检查环节。一般情况下, 结构用砂的含泥量要求在3%以内, 细度模数要求在1.6-3.7之间。

(3) 石子。粗骨料石子, 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 其压碎值不得超过规定值。一般采用1cm-3cm的碎石, 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4) 水。拌制混凝土的用水, 应该对其抗腐蚀性以及水质进行化验。一般要求拌制混凝土的用水PH值必须大于4。

(5) 外加剂。首先, 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 质量保证资料和有关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 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 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测, 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 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 (如抗渗标号等) 。另外, 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 要严格控制剂量, 不得随意添加, 在搅拌混凝土时, 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 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 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能使用经验配合比, 要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的要求、耐久性, 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试配确定。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 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 又满足施工要求, 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3 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工地试验室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检测施工原材料与各项程序是否达标而临时组建的, 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它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部门之一, 承担与工程相应的各种原材料鉴定、砂石骨料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试验等, 通过检测提供相关试验数据和技术参数以配合工程设计与施工, 同时研究新材料和新的测试方法, 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 不断提高施工技术, 确保整体施工质量。所以做好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混凝土试件合格, 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混凝土的质量是依靠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来评定, 并代表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 这是认为在正常施工情况下, 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土试件强度特性。但应当指出, 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 或有缺陷时, 试件强度的代表性就要随着降低, 因为试件体形很小, 容易浇筑成型和养护振实。但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 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 混凝土运输入仓条件, 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 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 如在一座桥墩的施工过程中, 桥墩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5, 原材料检验无问题, 承包商在按规定取样试件28d的强度均达到了27.0~28.0Mpa, 按照合同技术规范要求达到了合格要求, 但在工程师钻芯取样时混凝土的强度只达到了19.0Mpa, 不能满足合同要求, 造成了工程返工重新浇筑。因此, 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依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 还必需对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 特别是对浇筑振实成型过程尤需严格控制。对于成品采取回弹法、射钉法、拉拔法等辅助手段进行必要及时的检查, 对关键部位的结构物, 有必要进行钻芯取样检查试验, 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

5 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 粘聚性, 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 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 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 混凝土易振实, 且不发生离析, 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 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 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 孔洞等质量缺陷。实践表明, 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 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 以利于浇筑振实, 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以免产生离析, 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6 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浇筑前, 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 (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 的结构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认真编写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 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 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且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对施工人员要严格要求。对施工工序要做到合理安排, 即分层、分块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于凝结时, 需要再次振捣, 以增强粘结力与抗压强度。并尽量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 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对于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是混凝土养护的主要部分。保温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 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 能够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 应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 并注意洒水养护, 使得养护时间得到延长, 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缓慢冷却。

7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

混凝土工程完成且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后, 根据质量保证资料、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和设计文件、以及相关的验收规定,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与验收。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 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 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 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发挥人的主导作用。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 图省事、碰运气, 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这就需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篇8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 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 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 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骨料含水量的变化, 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

1.1 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 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 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 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 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 降低水化热。

1.2 骨料的质量控制

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改变其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强度有着两种不同的影响。水泥用量和稠度一样时, 含较大骨料粒径混凝土拌和物比含较小粒径的强度小, 其集料的表面积小, 所需拌和水较少, 较大骨料趋于形成微裂缝的弱过渡区, 其最终影响随混凝土水灰比和所加应力而不同。在低水灰比时, 降低过渡区孔隙率同样对混凝土强度一开始就起重要作用。在一定拌和物中, 水灰比一定时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比将随粗骨料粒径的降低而增加。

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 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 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 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 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 (保持水灰比不变)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 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过试配确定, 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 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 又满足施工要求, 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要控制混凝土质量, 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 混凝土的强度越低, 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 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 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 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3 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 粘聚性, 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 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 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 混凝土易振实, 且不发生离析, 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

4 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4.1 混凝土浇筑前, 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

施工难度大 (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 的结构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 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都要有专项方案。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 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 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

4.2 浇筑混凝土时, 严格控制浇筑流程。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 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 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 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 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 板面要找平, 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 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4.3 混凝土浇捣前要进行模板内部清理, 干净后用水湿润方可浇筑, 振捣方法要正确。

5 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5.1 蜂窝

5.1.1 现象:砼局部酥松, 砂浆少石子多, 石子之间出现空隙, 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5.1.2 原因分析:

a.砼配合比不合理, 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 或加水量不准, 造成砂浆少石子多。b.砼搅拌时间短, 没有拌合均匀, 砼和易性差, 振捣不密实。c.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 下料不当, 使石子集中, 振不出水泥浆, 造成砼离析。d.砼一次下料过多, 没有分段、分层灌注, 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e.模板孔隙未堵好, 或模板支设不牢固, 振捣砼时模板移位, 造成严重漏浆。

5.1.3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 经常检查, 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5.2 孔洞

5.2.1 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 局部没有砼。

5.2.2 原因分析:

a.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 砼灌注不畅通, 不能充满模板间隙。b.未按顺序振捣砼, 产生漏振。c.砼离析, 砂浆分离, 石子成堆, 或严重跑浆。d.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 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e.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 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f.不按规定下料。

5.2.3 预防措施:

a.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细石砼灌注, 使砼充满模板间隙, 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 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严防漏振。b.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 振捣不实, 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 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 然后往上灌注。c.控制好下料。

5.3 露筋

5.3.1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

筋等露在砼表面。

5.3.2 原因分析:

a.砼灌注振捣时, 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 钢筋紧贴模板。b.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 钢筋过密, 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 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c.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 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d.砼振捣时, 振捣棒撞击钢筋, 使钢筋移位。e.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 或木模板湿润不够, 砼表面失水过多, 或拆模过早等, 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5.3.3 预防措施:

a.灌注砼前, 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b.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 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c.钢筋较密集时, 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 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 钢筋较密时, 可用细石砼灌注。d.为防止钢筋移位, 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砼要振捣密实。灌注砼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 并认真堵好缝隙。e.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 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f.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 防止过早拆模。g.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 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 及时调直, 补扣绑好。

5.4 缺棱掉角

5.4.1 现象:砼局部掉落, 不规整, 棱角有缺陷。

5.4.2 原因分析:

a.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 灌注后砼养护不好, 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 致使砼水化不好, 强度降低。b.常温施工时, 过早拆除承重模板。c.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 或保护不好, 棱角被碰掉。d.冬季施工时, 砼局部受冻。

5.4.3 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 砼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 砼具有足够的强度, 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 注意保护棱角, 吊运时, 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 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 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 以免碰损。

此外, 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时, 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还应注意拌和混凝土用水、外加剂质量控制、掺合料质量、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等方面。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平行检查和旁站监理, 如发现有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或事项决不迁就, 并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 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 才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篇9

1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 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监理应对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 使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1.1 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 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 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 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 不得混合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 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2 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 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 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 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 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

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 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 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试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视比重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 并有明显的标示。

1.3 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 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 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 并且含量不确定, 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1.4 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 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 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 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 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 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 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 方可使用。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加剂的选择加以限制, 避免出现品种多而杂的情况。

1.5 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 可节约水泥, 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 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 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 并做好明显标记, 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 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 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 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 又满足施工要求, 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要控制混凝土质量, 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 混凝土的强度越低, 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 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 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 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 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 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 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3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3.1 混凝土浇筑前, 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

杂、施工难度大 (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 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 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 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 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 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监理工程师要督促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3.2 浇筑混凝土时, 严格控制浇筑流程。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 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 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 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 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 板面要找平, 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 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 监理应实行旁站, 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 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 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 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3.3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 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 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 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 并注意洒水养护, 延长养护时间, 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 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 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 宜加强覆盖养护, 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 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 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 以防止寒潮袭击。

4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

混凝土工程完成且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后, 监理工程师应根据质量保证资料、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和设计文件、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与验收。

5 结论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 篇10

桥梁的施工质量关键在于混凝土的质量。如今人们对混凝土的要求已不仅是内实, 同时要求外光, 即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外观光洁度、表面平整度、线型同时达到要求。工程实体的内优外美已成为广大工程建设者的共识, 并进行不懈的研究, 对桥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有着更高的期望。

长新高架桥作为长珲公路上唯一一座特大型高架桥, 成为各方瞩目的重点工程, 其外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形象。这样在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上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工程实践, 就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做个简要的探讨。

1 规范材料的选用

规范材料的选用是配制优良混凝土的前提。材料应选用一种材料后不宜再更换, 以保证成型混凝土外观颜色一致。

1.1 水泥应选用中、低热水泥品种, 尽量降低水泥硬化过程中的水化热。

1.2 碎石最宜选用5m m—31.5m m的连续级配坚硬碎石, 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同时控制石粉的含量, 若含量较大会使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光泽。

1.3 砂选用中砂, 其细度模数控制在2.3—2.7之间, 含泥量控制在1.5%以内。砂率对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有影响, 砂率过小不利于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易形成麻面;过大则易引起混凝土的离析。

1.4 掺加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及和易性。应掺加Ⅱ级或以上等级的优质粉煤灰, 并控制不宜超过基准配合比的20%, 以避免离析及混凝土光泽度不好。

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采用经过试验后确定的最优配合比, 由工地实验室确定施工配合比, 采用已经标定的电子称准确计量控制各种材料的用量, 用水量偏大会出现麻面现象。同时严格控制出料混凝土的坍落度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 坍落度损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

3 模板选用与接缝处理

成型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板的质量。针对现浇箱梁混凝土体积大的特点, 所以外模宜采用整体式大块加工的线条顺直流畅、面板光洁的钢模板, 内模因空间较小采用标模拼装以利于拆模, 底模也同样采用加工精度高、板面打磨刨光的大块钢模板。应严格控制模板的质量, 为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保证奠定基础。

对于模板的接缝采用螺栓连接, 并在中间加垫橡胶条。同时在接缝口处打一层玻璃胶, 采用双保险的方法严防发生漏浆现象而出现蜂窝麻面。

4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也是影响其外观质量的关键环节, 应做到均匀连续浇筑, 规范合理振捣。

4.1 浇筑前检查。

在混凝土浇筑前, 首先检查侧模、底模、内模成一密封的系统。如若产生漏浆现象将形成蜂窝缺陷。

4.2 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要做到连续施工, 不留工作缝。再者, 为避免夏季高温作业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 可将浇筑混凝土施工避开高温时间为宜。同时也要关注天气状况, 准确了解天气变化, 避免雨天施工带来的麻面、水纹等缺陷。

4.3 振捣。

振捣对混凝土外观的影响很大, 而振捣技术直接决定了混凝土振捣的好坏。首先要合理选用合理大小功率的振捣器, 其次在振捣过程中要避免产生过振、漏振现象。振捣要快插慢拔, 从四周依次间距均匀地螺旋式振捣, 每点振捣时间为10—15秒。振捣棒要垂直插人前一层混凝土10cm左右, 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棒距模板20cm左右, 避免与模板接触, 否则会有局部起砂现象。混凝土的振捣直至表面平坦不再下沉、泛浆并且没有大的气泡出现为止。

5 养生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拆模强度时即可适时拆模, 并同时加强养生, 以免造成由于养生不当产生的外观质量问题。夏季养生时, 为了防止混凝土外部裂纹的出现, 应采用不间断的洒水并覆盖土工布的方法加以养护, 保持混凝土低温和湿润, 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和外观质量。当进入冬季气温变低时, 采取外罩塑料薄膜包裹, 同时在箱体内部加热的方法。

针对0#块及现浇段的混凝土外观还与基础的承载力和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平整度有很大联系。施工中做到安全、可靠、稳定、桥梁线形流畅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有很大的保证。

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 在施工中对其进行完全、有效的控制虽然很难, 但我们通过工程实践掌握了可以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方法, 希望能为同类施工项目加以指导。现代的路桥施工企业不仅应对混凝土内部质量紧抓不放, 同时也应注意到外观质量的效应, 加强施工技术与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确保工程质量, 建成社会满意的放心工程。

摘要:本文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工程实践, 就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做个简要的探讨。

泵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初探 篇11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 施工质量 原材料 配合比 坍落度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大体积混凝土的构件被大量采用,为了能保证混凝土质量,降低能耗,减少施工占地,减少噪音,满足施工需要,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泵送混凝土不但要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还要求混凝土具有能顺利通过管道、摩擦力小、不离析、不阻塞和粘塑性良好等性能,也就是要求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下面,笔者分析探讨泵送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

1.1原材料控制

1)水泥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使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不易泌水。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的保水性较好,泵送过程中不易离析。用粉煤灰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但早期泌水性较大。矿渣水泥由于其保水性差,泌水性大,一般不适合用于泵送混凝土,如果一定要使用,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坍落度,掺入适量粉煤灰,适当提高砂率,以提高其保水性。

2)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不应小于15%,相对而言,河砂可泵性最好。尽量避免使用机制砂,如受条件限制必须使用时,需增加水泥用量或加入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

3)泵送混凝土宜掺入适量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实践证明,在泵送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如减水剂、加气剂等)或掺入适量粉煤灰,将使混凝土的流动性显著增加,对混凝土的泵送十分有利(减水剂的有效时间约为0.5h)。另外,可改善混凝土可泵性的外加剂还有超塑化剂、缓凝剂及泵送剂等。

1.2配合比控制

1)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是使泵送作业顺利、经济可行的决定因素。为保证其准确性,一般采用自动计量仪来控制(一般强制式搅拌机均配有自动计量仪)。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以及耐久性和可泵性要求。

3)配合比还应根据混凝土的原材料、混凝土泵送距离、混凝土泵压力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混凝土输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综合考虑,必要时,应通过试泵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3)混凝土的可泵性,可用压力泌水试验结合施工经验进行控制,一般10s的相对压力泌水率S10不宜超过10%。

4)泵送混凝土拌和的坍落度,要根据不同的泵送高度,选择入泵混凝土坍落度。泵送高度为30m以下,30m~60m,60m~100m, 100m以上时,坍落度分别为80~140mm,140~160mm,160~180mm,180~200mm。

5)混凝土拌和完成后,经过一定运输或待机时间,必然会降低其坍落度,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如下:天气温度为10~20℃,20~30℃,30~35℃时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掺粉煤灰和木钙,经过1h)分别为5~25mm,25~35mm,35~50mm。

2、混凝土坍落度保证措施

1)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

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3)保证混凝土的拌合时间。

4)尽量缩短混凝土在泵送前的运输时间。

5)水灰比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坍落度,因此对混凝土的可泵性产生很大的影响。确定水灰比时,既要保证其坍落度,又要保证其浇筑过程不产生离析。综合各种因素,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4~0.6之间。

6)砂率的大小将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为保证泵送的顺利进行,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要比普通混凝土的砂率高2%~5%。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在38%~45%。另外,细砂的含量与坍落度、骨料级配、水泥用量有关,当混凝土易产生离析时,也可适当增加细砂的含量。

7)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水灰比来确定的,但它还必须满足管道输送的要求,即在泵送过程中必须加入足够的水泥浆来润滑管道,以克服泵送时的管道摩擦力。一般而言,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加粉煤灰时可适当低于此值)。当混凝土发生离析时,还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

8)掺用引气型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其含气量不宜大于4%。

3、泵送混凝土的搅拌与喂料

1)泵送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若现场条件允许,也可采用现场设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混凝土的供应应根据施工进度需要,预先计划泵送混凝土的需求量,加强协调调度,确保连续均匀供料。

2)混凝土生产投料过程中,粉煤灰应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要求,且滞后于水和水泥。

3)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不应小于90s(对强制式搅拌机而言)。当泵送混凝土运距大于500m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拌筒内积水倒净。运输途中,当坍落度损失过大,可在符合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要求的条件下适量加水,除此之外,严禁往已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

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混凝土输送泵喂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喂料前,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b.喂料时,反转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且应保证集料斗内混凝土不中断。

c.中断喂料时,应使拌料筒低转速搅拌混凝土。

d.输送泵进料斗上应安置筛网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粒径大的骨料或异物入泵造成堵塞。

e.严禁将质量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入泵。

f.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喂料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拌筒并排尽积水。

4、泵送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1)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道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

2)经泵送水检查确保正常后,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a.泵送水泥浆;b.泵送1:2水泥砂浆;c.泵送与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

3)润滑用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若输送混凝土中途需接长输送管道,也须将接长的输送管用水和水泥砂浆润滑内壁,以免混凝土脱水造成堵管。

4)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停泵期间应不间断正反泵(一般中断时间不宜超过1h,超过2h后,必须将管内混凝土清除)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要求:当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区域之间、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离模板间距控制在10mm~20mm间。移动间距宜为40cm左右,振动时间宜为15s~30s且隔20min~30 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作相应调整,但应避免漏振和过振现象)。

5、结束语

泵送混凝土的含水量比普通混凝土要大,因此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容易离析,拆模后容易出现气泡。因此,一般对泵送混凝土要求用混凝土罐车运送,特别对运输距离在500m以上者,必须采用,否则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离析而导致堵管。另一方面,应严格控制配合比,不能一味追求可泵性而无限提高用水量。这样不但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还会增加混凝土的气泡,影响其外观质量。

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大,因此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对模板的加固要求更严格,特别是隧道衬砌施工对混凝土外观要求较严格的地方,宜采用内拉外撑,否则容易出现变形或跑模。同时,保证模板接缝密合,防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漏浆,致使混凝土出现麻面。因为混凝土的和易性对输送效果影响很大,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配料准确,搅拌适度,运输浇筑不造成离析等。

参考文献:

[1]马华山.混凝土泵送堵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8年03期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篇12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 为给公司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每年公司会对破损严重的房屋进行检修、综合维修或大修[1], 检修是对房建设备及时进行的简单修理, 使房建设备保持正常的使用功能。综合整修是对破损部分基本原样修好。而大修是对需要牵动或拆换主体构件或设备的修缮工程。而维修工程由我单位部分承包。

本论文根据管辖范围内房建设备破损情况及其原因, 依据现场调查提供数据进行施工。探讨了房建设备混凝土工程维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述, 为工程建设提供实际经验。主要论述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并根据这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合近几年混凝土实际施工情况, 论述其特点。根据施工过程中实际问题, 分析混凝土若干问题的原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提出混凝土工程在维修过程中施工主要技术方案。

1 混凝土工程

1.1 混凝土特性[2]

1.1.1 和易性

混凝土拌合物最重要的性能。它综合表示拌合物的稠度、流动性、可塑性、抗分层离析泌水的性能及易抹面性等。测定和表示拌合物和易性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中国主要采用截锥坍落筒测定的坍落度 (毫米) 及用维勃仪测定的维勃时间 (秒) , 作为稠度的主要指标。

1.1.2 强度

混凝土硬化后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能, 是指混凝土抵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集料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搅拌、成型、养护, 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按其标准养护28d的抗压强度划分的强度等级, 称为标号, 常用的为C10、C15、C20、C25、C30、C35、C40、C50号等。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仅为其抗压强度的1/8~1/13。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的比值是混凝土改性的重要方面.

1.1.3 变形

混凝土在荷载或温湿度作用下会产生变形, 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收缩和温度变形等。混凝土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主要用弹性模量表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 称为徐变。由于水泥水化、水泥石的碳化和失水等原因产生的体积变形, 称为收缩。

1.1.4 耐久性

在一般情况下,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区, 特别是在水位变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饱水状态下受到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时, 混凝土易于损坏。为此对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冻性要求。用于不透水的工程时, 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蚀性。

混凝土工程中,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变形、混凝土耐久性、轻混凝土及特殊用途的混凝土对施工工艺都有较大的影响。

1.2 工程特性

维修工程中, 由于房建设备地基沉降不均匀、温度变化、墙体受潮及施工中施工技术、材料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裂缝、露筋、缺棱掉角、错台等现象。

2 混凝土工程施工维修问题

近年来, 随着混凝土房建设备的使用, 混凝土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房建设备工程在交工后, 进行的维护也逐渐在增加。为减少工程维修成本, 要求在维修过程中尽量减少因人为因素、施工技术及材料等原因而带来的影响质量、外观及使用的技术问题。房建设备混凝土工程维修主要出现以下几个方面:

2.1 施工技术原因

2.1.1 裂缝

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导致墙体和抹灰产生裂缝。水灰比过大, 表面产生气泡, 龟裂。水泥用量过大, 出现收缩裂缝。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养护不好或养护不及时, 表面脱水, 出现干裂裂纹。混凝土的塌落度太大, 浇筑过高过厚, 出现素浆上浮表面龟裂。模板施工中拆模过早, 用力不当将混凝土撬裂。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钢筋保护层太薄, 筋开裂。大体积混凝土没有降低内外温差措施导致开裂。底层抹灰和面层抹灰间隔时间过长, 未用水润湿, 导致抹面层后, 干湿收缩不一致产生裂缝。未按照质量要求, 严格选用材料, 如水泥过期、黄砂含泥量大等。受到人为撞击产生裂缝等

2.1.2 缺棱掉角

模板设计未考虑防止拆模掉角因素;木模未提前润湿, 浇筑后木模膨胀造成混凝土角拉裂;模板缝不严, 漏浆;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刷涂不佳, 造成拆模粘连;拆模过早过猛, 拆模方法及程序不当;养护不好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缺棱掉角。

2.1.3 蜂窝

出现蜂窝现象主要是:配合比计量不准, 砂石级配不好;搅拌不匀;模板漏浆;振捣不够或漏振;一次浇捣混凝土太厚, 分层不清, 混凝土交接不清, 振捣质量无法掌握;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 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振捣器损坏, 或临时断电造成漏振;振捣时间不充分, 气泡为排除。

2.1.4 麻面

配合比不好也会出现麻面;模板清理不干净, 或拆模过早, 模板粘连;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木模未浇水润湿, 混凝土表面脱水, 起粉;浇筑时间过长, 木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 造成面层不密实;振捣时间不充分, 气泡未排除。

2.1.5 露筋

配合比计量不准, 砂石级配不好;钢筋骨架加工不准, 顶贴模板;缺保护层垫块;钢筋过密;无钢筋定位措施, 钢筋位移贴模, 混凝土碳化和侵蚀性气体、介质的侵入, 混凝土不密实或有裂缝存在等会造成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露筋、钢筋腐蚀[3]。

2.1.6 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

如果板缝太小, 石子过大;缝模板支吊不牢、变形、漏浆;缝内杂物为清, 或缝内布管;无小振动棒插捣或振捣不好都会造成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现象[4]。以上是在混凝土维修工程中进场出现的现象, 是造成房屋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使用状态下降、安全性降低等安全使用性能、外观差的主要原因。

2.2 材料原因

水泥凝结时间有问题时, 面积较大混凝土凝结初期会出现不规则裂缝。水泥不正常膨胀, 会出现放射型网状裂纹。混凝土凝结时浮浆及下沉, 混凝土浇筑1、2h后在钢筋上面及墙和楼板交接处发生断续。骨料中含泥, 当骨料中含泥时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网状干裂[4]。水泥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1~2周出现等距离规则的直线裂缝, 有表面的也有贯通的。混凝土的硬化、干缩浇筑两三个月后逐渐出现及发展, 在窗口及梁柱端角出现斜裂纹, 在细长梁、楼板、墙等处则出现等距离垂直裂纹。接茬不好从混凝土内部爆裂, 潮湿地方比较多。

2.3 施工方面

搅拌机搅拌时间过长, 导致使用的混凝土会全面出现网状及长短不规则裂缝。泵送时增加水及水泥量, 易出现网状及长短不规则裂缝。配筋踩乱, 钢筋保护层减薄。沿混凝土肋周围发生及沿配筋和配管表面发生。浇筑速度过快, 浇筑1~2h后, 在钢筋上面、在墙与板、梁与柱交接处部分出现裂缝。浇筑不匀、不密实, 易成为各种裂纹的起点。模板鼓起, 平行于模板移动的方向, 部分出现裂缝。接茬不好, 接茬处出现冷茬裂缝。硬化前受振或加荷, 硬化后出现受力状态的裂缝。初期养护不好, 导致过早干燥, 浇筑不久表面出现不规则短裂缝;初期受冻, 出现微细裂纹, 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泛白, 空鼓等。模板支柱下沉, 在梁及楼板端部上面及中间部分下面出现裂纹。

环境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出现:类似干缩裂纹, 已经出现的裂纹随环境温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混凝土构件两侧温湿度出现温差, 拐角处易发生裂缝。天气变化大, 出现多次冻融混凝土表面出现空鼓现象。环境的不同、混凝土结构及受外力的影响、化学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房建设备出现不同程度混凝土使用及影响外观的问题。

3 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预防

在房建维修过程中经常出现混凝土的上述问题, 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 进场的水泥材料选用符合要求, 如现场环境及天气、温度等要求的合格水泥[3]。混凝土的养护要严格按照养护时间进行养护,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及时覆盖养护薄膜或养护材料, 保持混凝土终凝前的表面湿度、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涂刷养护剂等措施预防混凝土裂缝出现[4]。在必要时, 适当的在水泥中掺加提高混凝土使用要求的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功能, 减少裂缝。维修过程中, 混凝土的水灰比配合比受技术、人员因素的影响较大, 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 抹灰前对砖石、混凝土等基层表面的灰尘、油渍和污垢等要清理干净, 并洒水湿润、基层表面应平整。按照质量要求, 严格选用材料, 根据不同部位, 选用不同的砂浆品种。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同时适当掺加减水剂, 控制好用水量。按照顺序进行振捣, 派专人盯控避免出现漏振造成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当出现小裂缝时, 首先要将裂缝处的浮尘清理干净, 再浇水湿润, 最后用粉浆抹裂缝即可, 当裂缝较大时, 可沿裂缝方向铲除适量宽度的抹灰, 将裂缝内的浮尘清理干净, 四周湿润后, 再涂抹砂浆, 最后抹上面层。

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要过长, 浇筑要均匀、密实, 分层或两头浇筑, 浇筑量不能过大。同时振捣必须按操作要求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严防漏振, 振捣时要掌握好度。混凝土要充分搅拌, 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配料要准确, 避免出现砂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模板要仔细检查, 并在现场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如模板使用是否规范, 是否按要求选用模板。模板使用时夹杂其它类型模板。模板表面要均匀涂刷表面脱模剂、不得漏刷, 模板拼接不严密等。

由于沉降造成的裂缝施工时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软土等地基要进行处理后在进行下一步施工。混凝土模板要用强度和刚度较大的且支撑牢固, 注意拆模时间和先后顺序。特殊的地理环境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老的房建设备因使用时间长, 砖砌墙体表面会产生不同性质的裂缝, 这就要求要进行综合调查分析, 然后采取措施, 如钢筋混凝土过梁端部位的裂缝, 采取尽量采用龄期长、经过收缩的过梁;搁置长度不够, 可在端头加混凝土梁垫或加钢筋网片垫;冬季施工解冻时, 应作临时支撑, 待砌体具有一定强度时在拆除。

4 案例分析

青藏线江河养路工区地面硬化3.5m宽, 100m长的道路工程, 选用200mm厚砂石垫层、250mm厚C25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 一年后地面出现3.5×12m的开裂、突起现象, 造成硬化道路破损。经调查, 此处地面存在1.5m深、10m长的冻土, 施工时没有对冻土进行技术处理, 造成来年地面出现使用问题。通过换填法, 对此处冻土进行砂石换填后再次对破损道路进行二次施工, 恢复道路。这就是对环境、温度及地基的问题没有调查清楚, 采取一般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带来了经济损失。在西宁住宅小区外墙皮拆除新做时, 外墙皮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细小裂纹, 影响美观, 这是由于夏季施工气温较高, 住宅楼使用年限长砖墙出现裂缝、混凝土水灰比配比不合理, 出现干缩裂纹、塑性裂纹现象。外墙皮抹灰时, 将住宅楼施工部位的外墙皮要喷水浇湿, 水泥中要掺加适当的减水剂, 使用防开裂墙面腻子和合理的腻子配比、选用合适的水泥材料, 加强养护等措施来避免出现裂纹。

5 结论

混凝土施工技术或人为问题都会造成一些问题的出现, 解决好混凝土施工问题, 是改善房建设备使用功能的重要手段。除了提高人员技术水平、按照规范要求或设计要求来提高混凝土使用功能外, 派专人认盯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无论是环境、温度、外在荷载、天气变化或施工工艺的影响, 在施工中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就会避免或减少混凝土使用问题的出现, 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规则[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4.

[2]程文韍, 王铁成, 颜德妲.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5.

[3]梅全亭.实用房屋维修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12.

上一篇:凝胶复合材料下一篇:多孔氧化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