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2024-10-22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共12篇)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篇1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一个重要目标, 它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的建设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是乡风建设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对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大学村官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1. 优化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农村人口文化层次和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这成为文化建设的现实难题。大学生村官走入基层, 发挥了大学生的优势, 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和带动农民转变思想;以各种形式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 逐渐优化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2. 提高农村现有文化设施的使用率

现代远程教育和江苏省“农家书屋”工程是文化建设的典型工程。农村干部文化素质低, 对电脑的使用还不是很了解, 甚至不懂电脑技术。另外, 他们对读书的好处没有很好的认识。因此这些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设施就被浪费了, 只是个形象工程。大学生村官进入到基层, 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和电脑技术, 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基础设施, 开展文化活动。

3. 引导农民对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大学生村官应当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逐渐改变着农民的传统观念, 引导广大农民接受新鲜事物。以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遇到的实例来说, 某村部分村民在思想上始终存在着“重男轻女”“家里因为没有儿子而在村里抬不起头来”的观念, 因而产生了超生导致的罚款、申报户口难等一系列后果。因此, 每当遇到这样的村民, 大学生村官都会有意识的向他们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快富”等新型婚育观, 引导村民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大学生村官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工作深入难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开展文化工作艰巨。要想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农村的现状是没有完善的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 没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 这使得文化建设更加艰难。大学生村官有激情有能力活跃农村文化, 但是没有相应的基础条件, 使得许多工作无法开展。

2. 环境适应难

一般来说, 大学生村官只在农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职位。但是多以“助理”相待却并没有实权, 在工作中往往难以有所作为。一些情况下, 驻村干部和村书记态度和工作只是不一, 也造成了村官们的工作难以开展。每天的工作也只是帮村里写写材料, 整理文件, 下村走访等琐碎事情, 这使得大学生村官在文化建设的实际作用中只能是纸上谈兵, 没有一定的决定和操作的权利。

3. 形式创新难

大部分农村文化活动重娱乐休闲, 轻教育引导, 缺乏有组织的知识型、科普型、高雅型活动, 且大部分活动是为了配合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庆日, 活动时间短, 参与人员固定, 节目陈旧乏味, 对群众吸引力不是很大, 大部分群众更喜欢在休闲时间打牌、搓麻将、看电视或者进行庙宇祭祀活动等。

4. 推动发展难

大学生村官在向村委争取活动经费时, 受到相关负责人的“拖”“卡”“拒”, 造成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且由于大部分群众工作繁忙, 对参加文娱活动积极性不是很高, 造成活动开展时观众关注度不高, 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 提升村民整体文化素质

作为大学生, 在村民的眼中是“文化人”, 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 积极倡导新的生活、工作理念, 传播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国家的新政策、新法规等等村民希望了解知道的信息。以带动村民致富、促进本村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有些村民想创业但是怕失败而不敢创业, 身为大学生村官, 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自己带头创业, 做创业的领军人, 推广致富技术, 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2. 促进农村文化活动开展

大学生村官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 往往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可以因地制宜, 带领农民群众组建体育健身活动、音乐、舞蹈等群众性文化社团, 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和农技知识学习活动等,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 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典型文化产业, 而且也可以促进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村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资源的效用。在我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 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 能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而要切实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要抓好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养和考核等环节外, 还要搭建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舞台从组织关心、资源保障和激励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 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发展新农村文化的激情和斗志, 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提升内涵, 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篇2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既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又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广阔的农村天地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巨大机遇。本文结合**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实际,对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一、全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现状

自2006年以来,**市共选聘或转聘500名优秀大学生到农村(社区)任职,大学生村官选聘数占行政村总数的 108%,先后有216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取研究生、另行择业等方式离开了大学生村官队伍(占43.2%)。截至目前,**市在岗大学生村官284名,占行政村总数的比例为61.3%。按性别划分,男120名,女164名;按学历划分,研究生学历2名,本科学历166名,大专学历116名;按成分划分,有中共党员81名。目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3名,党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61名,党支部书记助理2名,村委会

主任8名,村(居委)委会副主任20名,村委会委员24名,村委会主任助理159名。

二、大学生村官发挥示范作用

大学生村干部的任职,给全市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在基层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经济建设员,也是党建活动的组织员和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他们懂得运用科学技术,思维活跃,敢于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参与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展示出热情上进的良好风貌。

1、推动群众观念转变,培育新型农民。与一般的农村干部相比,大学生村官具有年龄轻、学历高、视野广、理念新的特点,可以说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他们充分利用自己有知识、有文化、能说、会写的优势,采用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市委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逐步转变群众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使之接受新思想,激发新思维,自觉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比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举办文化知识培训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开办信息宣传栏、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等,向广大群众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逐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型人才保障。

2、拉动新兴产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县级市,虽然农村拥有着其他丰富的资源,但农民的文化程度也局限了他们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他们的煤思维、煤情节浓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大学生村官利用信息灵、门路广、懂技术的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发展农村经济。按照市委“三种、三养、三加工”的思路,积极引导、扶持、服务、带动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全市逐步形成了粮食、生猪、蔬菜、果品、蚕桑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与此同时,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带头示范作用,比如马村镇的李建青、三甲镇的司丽丽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际,自己带头单独上项目,利用自己成功的创业实践,让群众看到创业所取得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打消他们在创业方面的心理顾虑,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引导他们走上创业致富道路。截止目前,全市已有58名大学生村官创办、合办、领办项目32个,创业人数占全市大学生村官的1/5。其中,有37名大学生村官联合创办合作社10个,有12名大学生村官入股参与种养项目、合作社,有9名大学生村官独立自主创业,创业项目全部成功,运行良好,项目总投资达1047余万元,解决农村就业岗位200余个。

3、加快农村环境整治,营造生态文明。当前,随着新农村

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的人居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现在农村很多地方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行路难、饮水难、绿化难、住房乱建、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大学生村官积极出谋划策,协助村“两委”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村居科学规划;动员村民自觉植树造林、爱护树木,搞好绿化美化。在**,几乎农村的每一项农村环境整治,都有大学生村官的参与。

4、促进陈风陋习去除,树立文明乡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大批农民书橱、群众健身中心、群众娱乐室等农村基础文化娱乐设施建成使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学生村官善于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结合“八荣八耻”、村规民约等,通过出黑板报、印发科普知识卡片、举办知识讲座、组织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和文明新风;加大群众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力度,利用这些设施多开展一些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大学生村官是农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大学生村官有意识地去影响群众,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逐步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

除陋习,形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新村风。

5、推进法制建设进程,实现民主管理。目前,一些封建思想仍然存在于广大农民心中,加上一些村干部对民主法制、法律法规等知识宣传不到位,造成农民的民主意识不强,民主观念淡薄,不能很好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和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在一些地方的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仍然受到宗族势力的影响,农民极易被某些“候选人”的许诺所迷惑,人云亦云,盲目投票,造成选举出现偏差,真正的选举结果不一定是众望所归。另外,在选举之后,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农民群众的利益仍然是少数人说了算,民主建设在这些地方仍只是一种形式。大学生村官通过正确引导农民树立民主观念,组织村干部进行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工作中能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推进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真正实现村级民主管理,为新农村建设和广大群众带去更多的实惠。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换届选举中能当选村级“两委”主干,如河西镇的郭克、北城办事处的常雪梅。

三、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实践

近年来,**市坚持 “教育、培养、管理、使用”为一体的的管理理念,通过“四个强化抓管理、四个平台促成长”,推动

大学生村官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

四个强化抓管理:一是强化管理责任。建立了市、乡、村三级管理体制,在市、乡两级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明确了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是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建立层层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了管理责任书。通过市、乡、村三级统筹管理,整合了工作资源,凝聚了工作合力,形成了三级联动,共同做好工作的有力局面。二是强化工作措施。制定下发了《**市大学生村(社区)官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了《大学生村官管理手册》,健全完善了考勤考绩、请销假、工作日志、周例会、季度观摩讲评、公开监督、定期督查等15项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机制。对乡镇管理大学生村官及大学生村官工作开展情况细化、量化,并实行定期逐级上报制。同时开发了“**市大学生村官工作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村官”教育管理,对他们工作学习、考核奖惩情况等实行亮化管理,实现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的经常化、动态化和规范化。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制定出台了《**市大学生村(社区)干部考核办法(试行)》,坚持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采用百分制计分考核。平时考核实行“月考核排序通报制”。各乡

(镇、街道)对大学生村官每月在考勤、远程教育、信息报送、周例会、工作日志等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排序,月分值汇总后作为年终总评和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对排名后两位的(人数不足10名的乡镇排名后一位的)在本乡(镇、街道)及时进行通报批评。聘期考核和年终考核采取“双述双评”的办法:先是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村(社区)述职、测评的基础上,乡镇党委还要组织本乡镇大学生村官集中述职,并进行测评。考核从德、能、勤、绩、廉、学等六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全面进行,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续聘、奖惩、招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在本市范围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定向招考和加分等政策,促使他们安心基层,干事创业。在政治上进行关怀,市、乡两级每年在劳模大会上拿出专项指标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单列指标发展党员,近年来共推选85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加入了党组织。在今年的市乡换届中,有24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当选为市、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同时建立了正常淘汰退出机制,对考核不合格或发现3次无故缺岗,解除其聘用合同。这些措施有力地调动了他们奉献农村的工作热情,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争创优秀大学生村官的浓厚氛围。四是强化服务意识。及早理顺了大学生村官工资,按事业单位人员转正定

级工资发放,并保证了正常晋升,同时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将各类社会保险列入市财政计划,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还开通了热线电话,随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疑释惑。各乡镇也在食住行等方面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实行了对大学生村官食住行的集中管理,米山镇为大学生村官统一配发了服装、电动车,马村、寺庄等乡镇让大学生村官享受同镇机关干部一样的奖金、福利待遇,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

四个平台促成长:一是搭建培养平台。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当中,依托市委党校、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绿源科技示范园区建立了培训基地,定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政策法规、农业技术、创业等方面的培训。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导师队”,根据大学生村官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开展分类培养、结对帮带活动,加速人才储备步伐。同时有意识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不同岗位进行轮岗锻炼,使他们在处理实际问题中掌握工作方法,丰富工作经验。米山镇党委安排大学生村官兼任民生服务代办员,为群众提供手续代办、政策咨询、中介服务、文书代写、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6大类56项服务。逐户发放服务名片,群众一打电话,就可

享受全程上门服务。通过为民服务,得到了锻炼,提升了素质,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二是搭建实践平台。实行了“三定一承诺”,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任务和工作目标,并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晰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要担当“七大员”;要求大学生村官通过“五个必须”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即党员活动日必须参加、学习培训必须参加、村级会议必须参加、村集体事务决策必须参加、财务联席审批必须参加;丰富活动载体,使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有了具体参与的平台。在大学生村官“五比五争”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结合新形式、新任务细化了活动的内容及考核措施,激发大学生村官争当“五个先锋”:即“理论宣讲先锋、创业富民先锋、服务群众先锋、素质提升先锋、爱岗敬业先锋”。市委组织部抽调全市优秀大学生村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各乡镇也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特长组成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文化宣传、法律咨询等不同类型专业服务队,积极开展为民便民服务,北城办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了“八个一“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锻炼成长。三是搭建创业平台。实施了以“培养创业能力、培育创业模式、推行优惠政策、推动创业富民”为主题的“双培双推”工程。加强大学生村官创业知识技能培训,使大学生村官想创业、会创业。积极探索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大

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农户”、“大学生村官+公司”、“个体大户+大学生村官”四种合作共赢的创业模式,使大学生村官能创业、敢创业。在此基础上,我市设立了总额200万元的创业基金,出台了《**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我市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服务团,积极探索建立 了“一会、双卡、三优化”运行体系,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服务,使大学生村官创成业、创大业。服务团成立以来,已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各类资金帮助150余万元,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用地、用电等困难21件。服务团充分发挥“智囊团”、“助推器”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四是搭建交流平台。市委组织部、各乡镇通过交流座谈会、村官讲坛等形式,让大学生村官畅谈感受,交流经验;每年结合重大节日举办有奖征文、演讲比赛及文艺汇演等活动,2011年,在省及晋城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大学生村官“青春献给党”演讲比赛中分获省、市一、二等奖;在《**新闻》开设了“大学生村官园地”专栏,刊登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及先进典型。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村官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成长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大学生村官这项工作是为适应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的、全新的工作领域,在走访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影响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主要表现在:

1、思想根基“夯得不实”。关于选择村官职业的动机,应该说渴望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占了多数。但不可否认,有的大学生则冲着“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可以酌情加分、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而来,只是把到农村任职作为曲线就业的“跳板”,他们在严峻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被迫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因而表现出工作不安心、不敬业、混日子,时刻准备“跳槽”。这部分大学生村官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一旦时机成熟,就可能“孔雀东南飞”,卷铺盖走人。部分村官表示,自己选择村官是为了先就业再择业,是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而并不是自己的初衷,做村官是为了争取公考加分的优惠政策,还有的则表现出对城市工作的向往和渴望。

2、角色分工“定位模糊”。部分大学生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经历,他们在村两委助理岗位上往往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更不

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样。因为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大学生村官的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书生气太浓,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打打杂”,遇到复杂问题往往茫然无措、束手无策,缺乏独挡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跟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其他村干部相比,他们虽然综合素质较高,文化基础扎实,有一定的政策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但与农村工作的现实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干部群众对他们缺少信任,开展工作比较被动,缺乏应有的身份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3、心理调适“水土不服”。作为“80后”的大学生村官,由无忧无虑的大学校园一步踏进矛盾复杂的广阔农村,由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前途压力等等,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心态。大学生村官刚出校门,理想抱负与农村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许多人在到村工作后心理产生了落差。在工作上,大学生村官主要是配合村支部书记和主任开展工作,没有实现“要我干”和“我要干”的转变。近年来,多数村官把现在工作岗位当作考取公务员的“中转站”,一门心思复习“赶考”。

4、农村工作“本领恐慌”。我市的大学生村官“学非所用”现象非常突出,无论是指导农业生产还是带领群众发展项目,都难以发挥作用,大学生村官由于刚走出校园,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5、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尽管我们在大学生村官创业方面出台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优惠政策,为他们创业搭建了平台,但从目前统计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还没有创业。究其原因,一是到村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忙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事务,无暇考虑创业问题;二是存在着创业资金短缺、实践经验不足、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三是由于项目难选,大学生村官对自主创业有想法却苦于无法实施,创业是有心无力。少数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存在质疑和观望情绪,对其创业行动不支持、不帮助,这些都大大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积极性。同时,任职期满何去何从方向未定,离任后项目如何解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五、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新通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培育好、管理好、使用好这支队伍,让他们在发展农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严格选拔准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目前,多数大学生村干部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脱节,导致懂得农业实用技术的大学生村干部较少,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专业不对口,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因此,必须改革大学生村干部选任方式,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设计,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从根本上改变“来的不需要”和“学的用不上”的问题。选聘前,要对农村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搞清楚农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地选聘大学生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按需选人。要加强对大学生入村工作动机的考察和了解,选择一批从内心志愿扎根农村一线打拼的大学生,真正把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上亲民、作风上务实、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选聘进来,坚决杜绝那些滥竽充数、心猿意马的“镀金者”掺杂进来。在今后招录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专业结构应该有明确比例要求,选用一批农村最需要的具有

农林牧渔专业知识、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人才;懂村镇建设知识、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懂经济、懂法律、懂市场营销知识,符合发展农村产业、打造农村品牌需求的人才,使大学生村官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2、加大政策宣传,增强大学生“村官”的策动力。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广泛关注,营造广泛支持、全员参与的大氛围,让社会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这项工作,让基层干部自觉接受大学生村官,让广大群众信任支持大学生村官,是保障大学生村官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实效的基础条件。一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引导。着眼于让大学生村官及时了解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对开展工作的政策要求,依托市委党校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好“阵地课堂”,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集中学习;依托网上党支部建设好“网络课堂”,通过开辟大学生村官专栏,宣传中央政策、介绍先进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开展互动交流,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网上学习。二要强化对镇村干部以及村民的宣传引导。在利用好宣传栏和明白纸等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突出发挥电视、广播、报刊以及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作用,使镇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推进这项工作的意义,热情参与,为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大

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打开局面。三要及时总结宣传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通过大学生村官自荐、村“两委”推荐和镇党委评荐等多种途径发现那些扎实肯干、实绩突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大学生村官,营造组织重视、社会关心、个人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推动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

3、加强抓教育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的战斗力。农村工作有明显的乡土特征,需要有一套入乡随俗的工作方法,更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技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大学生村官培训计划,科学整合市委党校、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社会实践基地、远程教育网等优势资源,通过集中授课、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全面了解中央、省、市的政策精神,学习全国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正确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解除疑惑顾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理想和信念,正确面对农村交通不便、居住简陋、就医上学难等实际问题,树立敢吃苦、能吃苦、肯吃苦的精神,把农村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二要加强政策理论培训。在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政策精神的

同时,采取集中办班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土地管理、计生服务、社会治安、经济发展等各项政策制度,熟练运用政策理论指导实践工作。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三要加强农村工作技能培训。把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重点,通过邀请农村干部中的“土专家”和“大能人”走上讲台现身说法,帮助大学生村官提高处理农村问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熟悉网络的优势,借助网上党支部、远程教育网、手机党建报等平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灵活多样的“自助餐”。通过开展村官讲坛、辩论赛、网上论坛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村官自主选学、互动交流、共同提高。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4、开展实践锻炼,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创造力。对大学生村官,既要明确岗位、促其履职,又要用其所长、尽其所能,更要统筹兼顾、多岗锻炼,为他们寻找工作切入点和展现自身闪光点提供机会,激发工作创造力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定职责明方向,交任务压担子。立足基层实际,明确岗位职责,引导大学生村官发挥理论优势,当好党

建工作联络员、社会稳定维护员;发挥技能优势,当好科技知识传播员、远程教育指导员;发挥异地工作优势,当好作风建设监督员、项目引进服务员;发挥信息优势,当好“三农”政策宣传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介员。二要结对子强联系,重培养塑人才。要建立完善镇党委成员培养、村支部书记帮带的“2+1”等模式的联系培养机制,确保每名大学生村官有人管、有人带、有人帮。镇村干部要定期了解掌握所联系帮带培养的大学生村官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动态,及时解决问题,指导工作,帮助进步。三要能信任敢放手,助提高促成长。对开展计生服务、惠农政策宣传、调解矛盾纠纷等一些繁难复杂工作,要敢于“放手”,让大学生村官挑大梁、担大任,激励他们主动与群众打交道、与农民交朋友,用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提高独立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5、注重考核管理,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内驱力。一是规范“管”的模式。进一步明确细化组织人事部门、乡镇、村各自的具体管理职责和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规范大学生村官的使用、管理、流转、考核等,防止乡镇机关抽调大学生长期顶岗使大学生成为乡镇的编外干部或临时工,以及大学生村官脱管、缺岗、怠岗,不能积极发挥作用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档案,将管理考核过程中形成的考核材料、工作实绩验证

材料等,统一整理归入考核档案,为聘期届满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制、月报告制、季汇报制、提醒诫勉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岗位承诺制等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开展定期工作交流,做到每月一小结、每季一交流、半年一研讨、一年一总结,保证组织上能随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大学生村官能在交流中明得失、知不足、学经验。二是畅通“诉”的渠道。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共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日常工作交流和思想沟通,及时做好思想引导,为大学生村官们打气鼓劲。阶段性地进行巡访,帮助指导和解决一些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大学生村官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关怀,稳定情绪,安心农村和社区工作。三是管理与监督结合,确保大学生村官“会干事”、“不出事”。坚持分级管理、目标管理、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县、镇、村三级管理职责,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宏观管理,由镇党委、政府和村 “两委”具体负责日常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制、月报告制、季汇报制、提醒诫勉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岗位承诺制等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开展定期工作交流,做到每月一小结、每季一交流、半年一研讨、一年一总结,保证组织上能随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大学生村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篇3

精心选聘。专门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有针对性地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广泛宣传选聘政策、程序,吸引了省内外52所高校649名毕业生报名。招录综合成绩出来后,通过征求意见的方式形成了分配方案;分配时,133名大学生村官现场参与、纪检监察部门现场监督、新闻媒体现场观摩,既保证了分配的阳光透明、公平公正,也确保了人岗相适、物尽其用。

用心培育。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农村“种养加”大户与大学生村官结对联系机制,现在仪征的每名大学生村官都有4-5名的指导人。成立由市科技、农林、水利等部门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专家指导团,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系列服务,帮助大学生村官降低创业风险,加快创业步伐。强化沟通交流,投资100多万元,在市委党校建设了“大学生村官驿站”,为大学生村官节假日进城提供免费住宿和联谊场所。

悉心保障。一方面,不断完善基本保障。建立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根据各乡镇实际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绩效工资。完善了保障机制,不仅为每位大学生村官足额缴纳了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险,还为他们每人都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积极改善工作条件。按照“四个一”的标准,为每名大学生村官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辆电动车、一间专门宿舍、一套生活必需品,做到工作在村,吃住在乡镇,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放心任用。大学生村官到村后,大胆让他们担任从村会计到村支部副书记的各项职务,把他们直接推上工作一线。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市镇(乡)经济、管理、司法和信访维稳一线等部门进行短期轮岗锻炼和跟班学习,促其接受锻炼,加速成长。推行以村为主、多岗锻炼的培养模式,选拔了36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在乡镇部门兼任中层干部。对经过实践锻炼、发展潜力大、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及时选拔到村主要领导岗位,并列入市乡后备干部跟踪培养。目前,全市已有7名大学生村官已率先走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

展现新风采:仪征大学生村官诠释了亲农、爱农、富农的内涵

大学生村官与群众心贴得更近了。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以来,通过开展“百户农民调查”活动,推行民情日记制度,促进他们主动进组入户,熟悉村情,熟悉群众,增加与群众的感情。现在我们发现,大学生村官们身上的书生气淡了、稚气少了;他们对农村更熟悉了,对农民更亲切了,开展工作也更得心应手了。据仪征市委组织部近期组织的一项测评,仪征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群众满意程度达98%以上。

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47名大学生村官,怀揣着干出一番事业的理想,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来到仪征这片热土,干事创业,挥洒青春。如今,在他们中,倾情干事是最具吸引力的话题,创业致富、带领致富是最热门的事业。新集镇大学生村官利用所学规划专业特长,为村里编制了园林、项目布局等规划,帮助村里成功创建为生态村。新城镇等地的大学生村官邀请镇、村负责人赴自己家乡考察招引项目,架起了镇、村经济跨出市域、互动发展的桥梁;大仪镇、铜山办事处等地大学生村官的10个创业项目已经付诸实施,成为了带动群众致富的典型。

大学生村官让村级组织的活力更强了。大学生选聘到各行政村任职,改变了仪征村级班子成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给村级班子增添了新力量。在仪征组织的村级党组织班子公推直选活动中,大学生村官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对其他村干部形成了压力,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热情和豪情。目前,仪征在职村干部中有30%带头创业,全市“双带”型村干部比例持续上升,村级班子的活力显著增强。

大学生村官让农村文化的氛围更浓了。大学生村官选聘到村,仪征及时提出并实施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指导大学生村官带头组织一次理论宣讲、开辟一个新农民讲坛、完善一批农家书屋、用好一批文体阵地、打造一支文化队伍。许多大学生村官表示:“我们不可能奉献文化盛宴,但我们能够通过自身一点一滴,把文明的雨露、文化的清风带到千家万户。”事实证明,大学生村官充分展示出自身文化素质高、活动能力强的优势,在全市农村初步构建起一个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网络。

把握新要求: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一个不断创新、完善、提升的过程

需要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大学生村官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村官成长规律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促进大学生村官自觉在实践中比干劲、比奉献、比实绩。同时,针对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特点,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学习生活管理党支部等形式,加强对他们八小时之外的管理和教育,树立大学生村官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新形象。

需要形成合力创业氛围。创业实践是大学生村官丰富阅历、汲取营养、锻炼成长的生动课堂,也是检验大学生村官能不能促进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为改善农村面貌、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的重要途径。但创业毕竟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单纯依靠大学生村官个人力量,难度较大。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有关单位、部门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帮扶创业办法,做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好保姆”。要拓宽创业渠道,在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同时,积极促进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大户、成功人士的联合,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创业。

需要畅通流动渠道。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是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可以按照村干部岗位留任一批、乡级领导班子优选一批、创业发展转型一批、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一批、其他岗位另行择业一批的思路,多元化地实现人尽其才,确保大学生村官“进退有序、出路畅通”。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篇4

与一般的村官比较而言, 大学生村官有其独特性, 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 对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是有思想、有知识的新型农村干部, 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最根本的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特别是对村党支部班子的建设。强调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必须加强村党支部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 努力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育和组织村民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村干部要掌握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知识, 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指导水平, 率先垂范, 起表率作用。

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接受党的教育多年, 是有思想、有知识的新型农村干部, 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与普通农民群众相比, 与一般的农村干部相比, 大学生村官理论水平高、眼界宽、接受新事物快是最明显的优势。

温州大学生村官小李, 在校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上村官后, 十分注重理论学习, 带头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率先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科技引领能力;带头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自觉实践。他先后利用村广播站、公告栏等宣传阵地对村民进行党的有关知识的宣传。还结合农村干部的特点, 用浅显的理论、朴实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对他们进行辅导。

二、大学生村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力量

村民是实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 其素质如何, 直接涉及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败兴衰。鉴于农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广大群众的政治素养不高, 现阶段发展基层民主, 就要着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 逐步培养和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民主法制观念, 发挥民主主体作用。

大学生村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 可以指导农民科学生活, 带领农民开展一些文体活动,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 他们可以运用知识和技能, 展现知识和技能的效用, 激发村委和村民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是广大农民群众心中的学习榜样, 他们的言行对农民起着一种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大学生村官小苏, 毕业于艺术类院校, 能歌善舞。担任村官后, 她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 带领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组建了村里的健身队、舞蹈队、民乐队等。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开展对农民的法制教育, 宣传和普及与农民农村有关的法律、法规, 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等。

三、大学生村官充满激情、富有创新意识, 是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推进力量

农村基层民主是中国政治民主最为基础的一个层面, 具有社会民主和自治民主的鲜明特点, 应当视为农村制度建设的起点和重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新体制,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就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制度, 巩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以及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制度。针对怎样才能实现民主的问题, 村民这样表述:“要民主就得让我们有说话的权利”。这里“说话的权利”也就是在重大决策上表达意愿的权利, 就是群众的发言权。而保障群众的发言权正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和关键。

大学生村官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建功立业, 有所作为是大学生的普遍追求。多数大学生血气方刚, 富有激情和热情, 渴望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有所建树。而且大学生年轻又活力, 朝气蓬勃、精力充沛。从整体上说,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 接受过先进文化、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 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 见多识广、敢想敢为, 民主法制意识较强,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温州大学生村官潘某, 任职后建立了该村的专题网站, 将该村的发展变化成果等内容在网络上进行展示, 并将村财务收支情况全部上网公开, 增加透明度。网站建好后, 在外经商的该村村民每次登陆, 感觉特别亲切, 对家乡的变化了如指掌。同时, 潘某还设立“谈心和事室”, 与村干部一起参与其中, 与村民零距离沟通, 了解村民所想。通过“谈心”机制, 搭起了村民与干群沟通的桥梁。

四、大学生村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 是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辅助力量

一个村的经济实力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委会的服务功能和基层民主建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果一个地方经济的实力不够, 那么, 村民自治组织就难于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群众就会缺乏参与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基层民主的运作和发展。通过经济的发展, 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全面实现小康, 转变村民的观念, 才可以更加顺利的搞好民主建设。

大学生村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 可以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和养殖, 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增加农民收入。多数大学生村官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掌握网络技术, 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吸纳进技术和设备进行各类信息的搜集, 了解农产品市场供需状况, 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信息。同时, 他们也会利用网络发布农产品信息, 宣传本县的名特优农产品,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为农产品的销售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温州大学生村官张某, 为了能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 结合自身专业特长, 带领村民开办了竹鼠养殖场。他利用网络不断吸纳先进技术, 了解该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 并发布该产品信息, 联系买家。经过不断地摸索, 取得良好成效。这一举措, 也实实在在带动了村民致富, 推进了该村经济发展, 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供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元, 赵入坤.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9, (12) :124-128.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篇5

摘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大学生村官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及智力保障,围绕农村文化建设,探析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大学生村官”制度,从操作层面上讲,就是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并派驻到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任职的一项制度安排。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走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新农村,大学生村官,和谐社会

1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背景及意义

国家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推出了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村官”的振兴和拉动农村发展政策,这一政策正是顺应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09年1月,中央1号文件重申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村官已经有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这些重大决策及现实表现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村官工作,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走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但是,当前我国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流动和转移。由此出现了人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几乎成为人才“洼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当代的大学生学有所长,他们一方面能够在技术、信息、教育、卫生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最现实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广大农村寻求到发挥自己才干和智慧的舞台。但是完全靠市场驱动,农村似乎又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通过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搭建通向农村的人才桥梁,在为农村输入管理型人才的同时,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奇缺的问题,这不仅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新路,而且对缓解我国人才结构性矛盾,优化城乡人才配置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利于开辟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的不断递增,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递增,2008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已从2003年的212万猛增至559万,而实际需要就业大学生(即历年未就业人数累计)人数更达到703万,2009年高校计划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19万,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将更加增大。不仅如此,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将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锐减。同时,在全国1.4亿外出农民工中有2000万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这一系列复杂因素胶合在一起,都将相互挤占经济发展所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有限就业机会和市场。“大学生村官”制度也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13万人以上。据2009年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60万个村委会,如按照平均每个村至少配置1名大学生计算,还有约50万大学生可实现就业,这将大大缓解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

(三)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具体实践

2005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争取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村至少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2008年3月23日,经中央同意,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1月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将此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大学生村官”制度不仅旨在为农村提供高素质人才,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机会,并由此缓解就业困难造成的社会矛盾及其政治风险。到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的总数13万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分布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现有60万个村委会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计划,还有近50万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工作。这无疑将是一个相当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工作状态,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不仅将对农村基层工作及社会政治有重大影响,对于大学生下基层的国家战略、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以及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都将起到重大的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某市2002年4月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2005年7月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目前,该市共有1289名“大学生村官”,这些“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级组织,使村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提高了39%,从而弥补了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偏旧、能力偏弱的缺陷。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增强了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截至目前,该市超过58%的“大学生村官”有致富项目。在750名有致富项目的“大学生村官”中,148人资产超过100万元,42人超过500万元,22人超过1000万元。“大学生村官”共创办各类致富项目810个,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个,年产值12.6亿元,带动9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给农村带来了文明新风,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新、民主意识强,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据不完全统计,某市“大学生村官”参与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42个、标准化卫生室240个、图书室133个,组建文艺宣传队105个,创办农民技校56所、关爱留守儿童学校16所。该市“大学生村官”在全国率先创建了4个农村社工服务站,组织1300名社会义工为群众提供帮扶救济。

(四)“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干部队伍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某市1289名“大学生村官”中,有522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为农村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突破了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为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激发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五)“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大学生村官”计划拓宽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毕业生找到了一条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的新途径。目前,全国共有在岗“大学生村官”20万。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60.4万个村委会。按照中央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全国将至少选配60多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办的项目也吸引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前往就业。

3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

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毋庸讳言,从全国的实施情况来看,这一计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政策措施不完善,“大学生村官”有后顾之忧。

“大学生村官”是择业者而不是志愿者待遇如何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于受地方财力制约,“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多为补贴性质,而且数量有限。在当前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制编制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的编制也很难落实。由于“大学生村官”没有正式编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村级组织一名岗位特设的“合同工”,对于合同期满后的出路,许多“大学生村官”感到前途迷茫。

(二)“大学生村官”缺乏明确的身份定位,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大学生村官”是党委组织部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吃的是“皇粮”,有别于土生土长的村干部,但他们又没有被纳入公务员体系,不同于在岗在编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他们既不是学生,又不是农民,也不是公务员,身份问题没有解决,法律地位极不明确,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三)“大学生村官”地位尴尬,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目前,很多“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局限于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做好各项工作,基本上成了村支书、村主任的“秘书”,工作范围和权力十分有限,甚至属于村级组织的“边缘人”,无缘决策层,没有话语权,在其位但难谋其政。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村官”名不副实,长期被“借调”在乡镇机关,农村“村官”变成了乡镇“干事”,难以对农村发展产生实际效果。

(四)“大学生村官”的知识储备与“三农”工作差距较大,学非所用现象普遍存在。

“大学生村官”在大学阶段所学专业各异,很多专业和“三农”相去甚远,与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农学类人才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据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追踪调查,具有农学背景的“大学生村官”仅有4%。“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不仅增加了他们融入农村的难度,而且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

(五)部分大学毕业生把当村官作为跳板,缺乏在农村建功立业的长远打算。

为了激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有部分“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主要是冲着优惠政策去的,目的是通过曲线方式获得今后自身发展的机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考录公务员的“大学生村官”高达83.2%,选择留任村干部的仅为10.1%。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所作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长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必须统筹把握,综合考虑,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目的是选拔培养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在经济待遇、政治待遇、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等方面制定科学办法,配以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动力,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期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二)要明确定位“大学生村官”,有效解决其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问题。要用统一规范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设置专项编制,并上升为全国统一执行的政策,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逐步实现“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保障社会化。要根据各地农村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标准,保障“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大学生村官”在政治上也应享有和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一样的权益。“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应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相关费用要纳入财政范围。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选拔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一定的比例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北京市为2010年合同期满的3000名“大学生村官”定向提供300个基层公务员招考名额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三)要搭建平台,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要鼓励“大学生村官”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村官”多接触村里事务,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强应对村里事务的能力。要注重调整“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让他们独立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注重营造他们干事创业的环境,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拓展“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功立业的渠道。

(四)要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真实需要。

要对拟任“大学生村官”进行任前培训,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农村、融入农民。要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加强岗位培训和跟踪

培养,将其知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还要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进行专题集中培训,加大农村实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农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五)要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程序,尽量实现“大学生村官”的本土化。成长于农村的大学生,不但热爱农村,而且熟悉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这是他们开展农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重要保证。实践证明,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历程来看,本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更能发挥作用,选拔本村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回村任职应成为首选。实在不能做到本村任职的,也要尽可能选择近的村任职。这样做,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又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和“大学生村官”的稳定性。

(六)要完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实现出口多元化。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并不是要把某一个大学毕业生一辈子拴在农村。2009年4月,中央组织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随着“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有人离开村官岗位寻求新的发展是正常现象。要从制度上科学制定“大学生村官”流得动的退出机制,有效缓解出口堵塞,保证“大学生村官”常量不变,确保农村村级组织能够及时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参考文献

[1] 万银锋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的制度安排[J],中州学刊,2011,2

(1):10-12

[2] 杨发.新农村文化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23-37

[3] 郭淑敏.北京大学生村官调查[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10.40-50

[4] 河南新乡5000多名大学生角逐400个“村官”岗位.[5] 张键.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海.2010(5):1-8

[6] 高放.李景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73-377

大学生村官 篇6

看完了醉石,又看庐山的大林寺。正巧是农历四月初九,当初白居易来此探友的时日。这季节,山下的桃花早凋谢了,这里的却含苞欲放。白居易因此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正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也借这诗句名满天下。

旅游,是小胡梦寐以求。小胡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暑假、寒假同学们都结伴旅游,他则打工挣学费。同学们旅行回来,带回来和一些名胜古迹的合影,他就从那些图片里领略那里的风采,做梦去那些地方。

如此的经历,让小胡收获了一种叫踏实的东西。当好村官于小胡的仕途十分重要。能不能当好村官,小胡的心里是没底的。但老村长给了他底。老村长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个星期下来,他们相处得如爷俩。上阵父子兵,就凭这古训,他这村官就当好一半了。

乡亲们的热情,使他的心里更有底了。村委会与老村长的屋子毗邻,他们安排他住里面。被子虽是他带来的,但他们给他洗了还晒了,他睡在上面,如同睡在阳光的香味里。醒來,桌子上变魔术般地多了一碟鱼、一碟肉、一碟豆腐、一碟炒鸡蛋,还有许多瓶咸菜。村长夫人告诉他,都是村民们主动送来的,见他睡得香,就没有叫醒他。

激情使小胡吃罢饭就找老村长要工作。老村长领着他村前、村后转,山下、山上转。转到太阳快落山时,他们跟着一条河流往下走。河流旁,是一条可以走车的土路,路上没有车,走着他们两个人。哗哗的流水声,在他们的脚下时断时续地响。

水声突然吼叫起来,是流水在他们的脚下变成了瀑布。阳光在瀑布里丝丝缕缕,小胡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壮观,太壮观了!”老村长说:“对岸那两个字也壮观。”小胡放眼对岸,石壁上写着牛吼两个字。小胡说:“牛吼,这水的吼叫声还真有点像牛在吼。”老村长说:“像吧,要不,古人会在咱这儿留下墨宝……”

走着说着,河突然没了。让河没了的是一座山。山硬生生地把河挡住了,水却并没有形成堰塞湖。小胡又是情不自禁:“奇特,水都到哪里去了?”老村长顺手拿起根木棍,一头顶住石壁,让小胡把耳朵顶住木棍的另一头听。哗啦哗啦的响声随即传进小胡的耳里。老村长问:“像不像人的肚子里有了空气的响声?”小胡说:“形象!”老村长指指石壁的上空说:“形象可是石壁上的字说的。”小胡朝上望去,看到石壁上雕刻着响肠两个大字。

老村长说:“到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我领你去庐山的目的了吧?”小胡一怔,说:“到庐山的目的……”老村长说:“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小胡说:“请老村长明示。”老村长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说:“把我们这些宝贵的资源利用起来,开发旅游。”小胡说:“开发旅游?”老村长斩钉截铁地说:“对,开发旅游!我就不信我们的牛吼、响肠比不过栗里的一块石头,大林寺的几朵桃花!”

小胡不想顶撞老村长,又不想违心,想了想委婉地说:“人们看醉石看的是陶渊明,上大林寺,冲的是白居易……”老村长打断他的话说:“谁又能肯定那块石头上真的睡过陶渊明,还有那个大林寺桃花,肯定也不是白居易时的桃花。由于编得好,人们不是照样去?我们的牛吼、响肠只要编得好,肯定会比醉石、大林寺桃花。牛魔王、牛郎都姓牛,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使法时,铁扇公主就听到肠子里一阵阵哗啦哗啦地响……”

小胡语塞、发怔。老村长的语重心长又像魔咒一样地念响了:“只要编出了名堂,就有人来咱这儿旅游,游人来了要吃、要住、要玩,旅店、饭店、美容店就跟着搞起来了……到那时,我们俩就对上对下都有个好的交代了……”老村长最后拍拍小胡的肩头说:“你是大学生,有文化;上头派来的村官,有靠山。我们这次到庐山去参观的钱,都是村民们凑的份子呀……”

说完,老村长如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自顾自地走了,留下小胡一个人站在夕阳里,进退不得。

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篇7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是对河南省中牟县的一些乡镇机关、农村基层干部、广大群众以及大学生村官为对象进行调研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调查50个行政村的85名大学生村官, 此次设计的问卷共有10小题, 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5份, 回收率为94.4%。并深入5个乡镇, 10个行政村对基层领导和部分村民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这些资料, 进一步分析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进而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 大学生村官取得的一些成就

第一, 改变农村贫瘠落后的面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首先, 他们到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做群众工作, 将农民的守旧、传统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过来;其次, 当农村出现纠纷时, 他们善于调节矛盾, 通过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对事情处理的还有条不稳;最后, 通过不懈的努力, 深入了解政策, 做好释疑解惑工作, 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带领当地的村民整治村容村貌, 使农村的街道更加畅通, 设施更加健全, 环境更加整洁。

第二, 开辟了人才培养和锻炼的创新模式。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解决了农村干部老龄化问题, 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 优化了整体干部的综合素质, 解决了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人才匮乏的问题, 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他们注重立足现实, 着眼长远, 克服了以往急于求成的急躁心态。此外, 河南省中牟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主要来自于农村。所以, 对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相对比较了解, 对村民的风俗习惯, 处事和生活方式都十分清楚, 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众之所需, 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二) 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

第一, 大学生工作时间及被调用情况。在调研中发现, 对于刚上任不久的大学生来说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有48.4%的大学生村官被借调到乡镇政府, 帮乡镇做些琐事;68.5%的大学生选择了帮助村里做一些档案, 文字材料, 在考虑分工时, 侧重于让大学生从基础工作做起;25%的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一起下村收费;只有5%的大学生村官会参与村里的实际事务, 总体来说这几类大学生村官为农村的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 所选专业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所选专业都为文科类的专业, 因此理论性比较强, 实践性较少, 很多在大学里所学到的东西对当前的农村工作根本就起不到作用, 在走访村民, 同村民进行直接交谈的过程中, 许多村民都表示需要更多能吃苦、擅长农业技术的大学生来担任村官, 从而维护人民的利益, 促进村民当家作主, 这样可以直接对他们的农业生产进行指导, 部分大学生村官也表示他们所学专业与农村的实际并不符合, 真正学农学专业的比较少, 所以这样对开展农村工作会非常困难, 造成村民们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有所怀疑。但他们平时会经常在村里走动, 经常与村民进行交流沟通, 多了解村里出现的实际问题, 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村里的大小事务, 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消除对他们工作能力的怀疑。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工程, 而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无疑是增添了活力和动力, 但在具体实施工作的过程中, 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具体表现为:

(一) 有些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 缺乏服务农村基层的主动性。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扩招, 大学生数量剧增, 由此带来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少数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 都存在着功利心态。他们把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当作筹码, 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大批的大学生仅仅是因为就业压力才选择了村官, 把村官视为跳板, 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做铺垫, 一旦服务期满后就会离开现在的岗位, 到别处发展, 根本就没有扎根农村的思想。所以, 他们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 对本职工作也不尽职尽责, 整天荒废时间, 不愿全力以赴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还有一部分人觉得自己上大学这么多年, 可以称得上是高素质高能力的人, 然而, 却要长期呆在农村工作, 觉得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他们觉得农村的事都是小事、琐事;根本不值得自己动手。此外, 他们还觉得, 村民们的政治觉悟、文化修养较低, 认识狭隘, 什么都不懂, 不愿意和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沟通, 不愿意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村民。因此, 他们在工作中经常趾高气扬、不务实;在生活中, 也不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 处事风格, 这将导致村官和农村之间有一个断层, 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不能顺利地进行工作。

(二) 待遇标准较低, 令大学生村官不满意。

在访谈的这几个行政村中, 发现早入职的“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目前的工资待遇、住房待遇、津贴补助方面的待遇与他们的收入期望值有着较大的差距。对于他们这个职业, 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是公务员, 他们的身份地位十分尴尬, 他们不属于编制人员, 更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导致有些大学生村官的满意度是很低的。此外, 大多说还没有年终奖, 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不甘愿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

(三) 农村环境较差, 生产力落后, 缺乏必要的设施环境。

我国农村发展非常缓慢, 相对城市而言, 无论是从速度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明显滞后, 造成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拉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农民收入水平低,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所以, 工作环境的落差导致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 影响村官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较欠缺, 文化人才的缺失也导致先进的精神文化生活难以在农村基层扎根落实, 长期下去, 不能使大学生村官接受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 这会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会导致情绪失调, 心情不爽, 工作上产生厌烦心理。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看, 刚刚从高等院校的城市环境到农村基础的“田间地头”工作, 他们内心感到有巨大的落差。

(四) 制度保障不健全, 管理松散。

重激励甚于重责任机制, 政府出台的一整套政策措施基本上都属于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 只是为了吸引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大学生村官的聘任工作, 提高政府的选聘质量。首先, 在当初的文件中还清楚标明: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一定会落实待遇,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但是对于大学生村官要达到什么目标, 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出现问题后该如何去解决, 却没有指出比较详细的规定。其次, 在这些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情况下, 刚入职的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也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他们“只能干些辅助工作, 没有决策权, 大事干不成, 他们很尴尬。”村里的领导、干部以及群众一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们, 不吸纳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觉得他们的思想不切合实际、不成熟、太幼稚。最后, 大学生在具体的实施中, 缺乏相应的制度, 也缺少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当他们被聘到农村任职时, 也曾想为当地的百姓做出一番成就, 证明他们的实力和能力, 但由于资金的缺乏, 他们没有机会去实施, 最终成为无稽之谈。

三、实现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对策

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收到了积极的肯定, 他们为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近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

(一) 更新大学生观念, 树立扎根农村的意识。

大学生自身也要及时转变心态, 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去, 要多向老干部老前辈学习, 学习他们成功的工作经验, 学习他们成熟的工作方式, 提高个人的自身素养, 处理好与村民村干部沟通交流, 努力加强自身人际沟通能力, 依靠自身主动性, 提高责任意识, 不把心理情绪带到工作上来, 对农民群众要有真诚的服务之心、热情的帮助之心。在工作能力方面, 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技能适应性, 也要了解农村法律法规、高效农业和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知识。此外, 要认识到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题, 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要通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国家的政策扶持, 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紧紧团结依靠农民群众, 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激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努力创造幸福的生活。关键还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坚持政府引导, 要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根本, 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不断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本领。

(二)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加强大学生村官处理事务的能力。

考虑到农村现在的实际情况, 了解到我国农村现实情况较复杂, 各种资源较丰富但很难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农村地区的各个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所以, 大学生到村任职必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出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 抓本村的主要矛盾, 增加和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 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本村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 既要学习政治理论, 增强鉴别力, 做到明辨是非、赏罚分明, 又要学习农村的法律法规和种植技术, 他们必须深入农村的实际状况, 对当地存在的实际矛盾问题有本质性的认识, 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 了解本村的优势在哪里, 本村的缺陷在哪里, 弄清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 然后再逐步进行解决。此外, 对于刚脱离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村官还需要积极参加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专业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内容, 努力从自身找原因, 提高自身的道德和职业素质, 使自己能够在摸清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本村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 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做出正确的规划, 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三) 提高农村工作环境质量, 更好地吸引大学生。

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 当前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改善农村基层环境, 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首先, 我们应该尊重大学生村官的主观能动性, 给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要相信他们的实力, 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以农村为对象, 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造, 去更加完善基层组治, 让他们有归属感, 激发他们服务农村的热情。在工作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资金和支持, 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其进行历练, 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 为他们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还应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村里的实际职务, 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改善大学生村官生活条件, 让他们吃的放心, 营养跟得上, 通过多种途径让大学生到基层任职,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村官服务农村的热情。最后,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大学生村官补贴力度, 让大学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薪酬补贴和生活费补贴,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同时,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专项技能培训, 使他们尽快投入到农村的环境中来, 脚踏实地的开展农村工作。

(四) 健全保障制度, 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发展

第一, 为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村官制度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方面可以从物质上激励大学生村官, 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报酬, 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在政策上给予大学生村官鼓励,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由于大学生的角色定位比较模糊, 既不属于国家公务员也不属于事业单位招聘的正式人员, 所以很难受到社会必要的尊重。因此, 我们要扩大宣传教育, 从思想入手, 以表扬激励为主, 对农村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更大的奖励, 农民也要与大学生村官达到心理相容,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 增强凝聚力。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保障机制:不仅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好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考研、考公务员等优惠政策, 而且还要对那些立志扎根农村的大学生采取激励措施, 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第二, 做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后续工作。首先, 必须重视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政府可以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直接进入事业招聘队伍;其次, 鼓励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参加公务员考试, 并给予适当的加分政策照顾;最后, 应给予他们自主择业的权利, 当他们的合同期满后, 是愿意留在当地农村还是到其他地方有更好的发展, 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 不要干预。

(五) 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加强对村官工作的管理

第一, 加强对大学生自身的管理。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认识, 使其找准自己的位置, 不能眼高手低, 要踏踏实实服务于农村, 从基层做起, 认识到学校和社会的不同, 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树立不怕艰苦, 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第二, 加强对大学生工作的管理。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 让他们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 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村里的干部和当地的群众也要积极地配合, 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和设备, 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第三, 加大对大学生工作的考评。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和目标考核体系, 实行平时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 平时重点对他们的日常工作任务和业务表现进行定期的考核, 实行以奖为主, 以罚为辅的原则, 同时加大反馈机制, 随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 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

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大学生村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也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村官的综合素质较高, 所以对党内纪律和法律纪律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进而更好地去实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一系列政策。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更好的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 更好地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在他们的带领下,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等, 向广大群众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 逐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型人才保障。在这些影响下, 农民的法律意识显著提高, 优化了队伍干部, 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基层工作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 更好地完善民主进程, 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二) 既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又能锻炼大学生自身。

近些年来,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长飞快, 就业压力将近一步加大。有很多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是最值得关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就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这个政策不仅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 还有利于村的全面发展。总之, 它使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从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的积极就业。此外, 从大学生自身考虑, 可以提供更好的锻炼机会, 像以前的知青下乡那样, 到农村进行改造, 体验农村质朴的生活, 将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以农村为对象, 进行真知实践, 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 不断增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的热爱之情, 做到一切为了农民、为了农民的一切。总之, 他们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在解决村民纠纷的事件过程中, 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应变问题的能力。

(三) 有利于完善基层组织形式, 培养年轻干部, 建设新农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 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农村问题。而目前, 我国农村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选聘大学生村官, 对于完善农村干部结构, 储备年轻干部, 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第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要的一项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 各级干部的指引带头模范作用不可忽视, 他们的正确引导可以为村民们指明方向。但是, 现在却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农村的很多村干部受封建传统的影响, 思想守旧、意识狭隘、文化程度比较低, 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让农村变得死气沉沉, 毫无生机。然而, 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正好弥补这个缺陷, 他们是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 具有“思维开阔、知识渊博、人脉广泛”等优势, 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都胜任一筹, 他们对农村充满热情, 对于完善农村基层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 大学生村官可以为农村提供优秀的干部储备。在实践中历练自我出, 到农村任职, 可以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人生大舞台。在大学生在担任村官的过程中, 可以经常与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交流沟通, 增加彼此之间的相融程度, 从而了解村民的内心想法, 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带领人民, 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通过一步步的努力, 成为年轻的后备人选。

参考文献

[1]赵永建, 方刚, 胡小龙.中原地区大学生村官现状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5.

[2]韩新宝.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中共四川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8.2.

[3]王文举, 范合军, 刘硕.大学生村官在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作用的途径和方式[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7.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篇8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行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当前大学生村官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致使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无法实现角色转换从而融入当地农村生活,不能为农村和村干部接受,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大学生村官基层创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了离职离岗现象,流失严重。据报道,一些地方,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有效推进。为真正使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来、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在强化制度与政策创新,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完善选派机制、日常管理与考核,增强激励机制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是保障和促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聪明才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1 重视高校培养

高校不仅仅是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者和输送者,更是大学生“村官”的“娘家”和坚强的后盾,切实地帮助大学生“村官”安心在农村扎根并服务农村,在服务农村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身价值,这是高校在新时期的社会责任,高校理应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

1.1 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服务基层的理念

高校要利用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农林类高校,要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式,更新就业观念。农林类高校要利用专业优势,对农学、林学、畜牧养殖、城乡规划、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重点宣传,引导这部分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去农村基层就业。

1.2 创新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可以在调查的基础上增设与农村发展紧密相关的选修课程,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和新农村建设相关课程,培养具备各方面素质的大学生村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脱离,高校通过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安排学生下乡锻炼,多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实际情况,加深其对农民的了解;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和优秀典型事例汇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投身基层建设的热情。

1.3 高校要主动做好大学生村官就业后续服务延伸工作

学校要对已经工作的村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跟踪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技术、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专业2006年毕业生郭碧玉,毕业后任村官,她通过政策鼓励、示范带动、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引导村民发展中小型蛋鸡养殖项目,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回学校向专家教授请求技术支持,全力为养殖户服务,仅养鸡一项,为全村农户新增收入120多万元。

2 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由于他们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学习,接受较多的是理论知识,而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必须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引导工作,为他们开展全方位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很快完成角色转换,这是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1 实行导师帮带制

所谓“导师帮带制”,就是以村支书以第一帮带负责人,同时选配几个阅历广、作风实、口碑好的村委、老党员、村民代表担当“师傅”,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乡镇服务站抽出人手每周一次指导他们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惠农政策,各村村支书辅导他们处理农村实际工作问题。同时,为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镇相关科室还派出专业对口的负责人,在开展重要工作协调、处理突发事件时,都把“徒弟”打在身边。

2.2 递进培养转变角色

为使新任职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可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进行履岗培训,优化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村官履岗能力,使他们由一名“大学生”向“合格型”村官转变。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教授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在线培训等形式,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理论知识、实用技能、扶持政策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大学生村官创业技能,使“合格型”村官向“创业型”村官转变。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压担子”锻炼,要求每个乡镇每年至少重点培养推荐1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居)正职干部后备人选,将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书记、主任岗位上,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创业型”村官向“双强型”村官转变。

2.3 拓宽培训渠道

可依托各级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干部学院、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团校等,大力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系统培训。通过优秀大学生“村官”介绍体会、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技能培训。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官”专项培训。高等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要结合大学生“村官”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同等学力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素玲.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2]赵晓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解决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7).

[3]刘侨生.“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11月.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篇9

本次调查涉及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乡、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镇以及唐山市古冶区范各庄镇等地,通过调查走访、发放问卷,整理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绩效。

1、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村民法制意识

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改变了基层组织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日常工作产生影响。当大学生村官的意见与当地村干部不一致时,86.8%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方式比本村干部更加民主,78.9%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方式,他们现在更注重运用民主的方式。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已经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良好效果。大学生在帮助基层农村解读法律政策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其中59.7%的干部和村民认为作用很大,94.3%的村干部和村民认为,通过大学生村官对法治的宣传,村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对当地村干部、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都有一定提高。

2、促进经济建设

从理论上看,大学生村官可以给农村带去市场经济的思想和科技致富的理念,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主客观条件配合。此次调查地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学生村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应该说,大学生有思想、有文化、勤于思考,也希望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大学生村官经常向所在村出谋划策就是证明。大学生“村官’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并不大。相对而言,他们在帮助困难家庭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其中23.75%的村干部认为起到较大作用,65%认为起到一定作用,只有11.25%的人认为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甚至完全没有作用。

3、改善农村文化氛围

调查发现,这些大学生村官大多能在文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超过一半的村干部和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通过大量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改善了农村的文化氛围;近60%的村干部和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组织开展过一些文化活动,对改善当地的文化氛围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制约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因素

1、专业性差,缺乏农村工作经验

调查的数据显示,受调查的三地大学生村官中社科专业占50%,理工类占41%,而农林牧渔专业只占9%,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刚到任时都会感到茫然,感觉工作无从下手,面临专业不对口、村民不认同、村组不重视、生活不习惯等问题,再加之农村发展滞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还有家族性、血缘性、地域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村官在处理村级事务、农民间的矛盾甚至是家族矛盾等等,经常会感到措手不及,无法应对。

2、适应性差,缺乏相应的知识结构

在调查发现,刚到任时,一些村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入村后,有3.8%的人感到水土不服,6.3%的人饮食不习惯,20%的人认为住宿条件差,34.7%的人表示生活单调、娱乐少,7.8%的人感觉没有朋友、很孤独。出现了诸如宿舍和办公室“脏、乱、差”、生活随意、工作时间比较散漫等问题,加之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组织管理、人际沟通等知识,导致大学生村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年纪轻、观念新、有文化、有激情、有干劲,但是对农村缺乏了解,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传统干部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于大学生村官,在具体工作中缺乏有效抓手对他们进行管理。搞好大学生村官管理,充分发挥村官作用,合理利用资源,作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需要积极探索一套村官管理的新办法。

三、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绩效的对策

1、摆正心态、找准定位

在选择大学生村官这条出路时要摆好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于面对挫折,甘于吃苦耐劳。同时,对于未来应做好长远规划,恰当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不能把在基层工作当做将来成为公务员的跳板,而要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珍惜自己的使命,不断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在农村这片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能,把所学知识、专长与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头创业、带领农民创业,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完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做好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是培养和管理好大学生村官的基础,既要做到有章可循,又不至于过于僵化。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机制,本着自觉、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选拔出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建立健全包括岗位职责、培训和考核细则等相关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应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素质和工作实绩的评价,做到定性评价结合定量考核、考评结合激励、业绩结合待遇。同时,设计好期满流动机制,把好“出口关”,解决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

3、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奉献精神

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积极教授村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针对农村工作的实际,选准符合村官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和素材,通过开展“扎根农村、奉献社会”等理想信念专题教育,引导他们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学会能吃苦耐劳,扎根农村、奉献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奉献精神的培养,鼓励他们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用自己的智慧献身新农村建设事业。

4、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将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作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介绍相关政策,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村官计划,充分理解大学生村官的意义,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体会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态度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加深对自我、对农村、对村官职业的认识,从而提高就业的技巧和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摘要:选聘大学生村官,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绩效,指出制约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因素,提出解决对策。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篇10

一、淇县的主要做法

1. 高标准选人, 严把“村官”考录质量。

调研中了解到, 淇县坚持把选拔工作作为深化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基础, 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 严把质量关。一是明确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指导思想。与其他地区不同, 淇县明确提出,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目的是选拔培养一批素质高、年纪轻、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 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适应时代要求、立志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优秀农村干部、优秀农民企业家、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不是“台阶”和“跳板”, 而是在农村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平台。有了这个限制, 那些“目的不纯”的大学生就止步于门外了。二是规范选拔程序。参照公务员选拔任用条例, 采取个人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体检、征求村党组织意见、乡镇党委任命、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进行。每个环节结束后, 都通过一定形式进行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严把选拔质量。在考察录用时严把“三关”, 即严把政治关、才能关和群众公认关。坚持“六个优先”, 即中共党员优先, 担任过团干部的优先,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的优先, 文化层次高的优先, 自富和带富能力强的优先, 所学专业与本村经济发展优势一致的优先, 确保了大学生“村官”选拔质量。

2. 严要求育人, 提高“村官”素质。

淇县坚持从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实践锻炼和监督管理。一是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培养“双强”农村党支部书记活动, 提出在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方向上, 参照“双强”标准, 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的素质特点, 有针对性地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农村干部、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等不同类型的人才。二是创新培养方式。淇县在搞好岗前培训的基础上, 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计划, 利用县乡党校和专业机构集中培训、组织涉农涉法部门负责人讲政策、优秀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谈经验等形式, 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政治理论、政策形势、农村工作艺术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农村工作能力。同时, 先后三次选派12名大学生“村官”到浙江上虞、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和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耿庄、冷水沟村参观学习、挂职锻炼;分期分批组织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县直单位锻炼, 使其增强了发展意识、提高了工作能力, 进一步提升了该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水平。三是加强岗位锻炼。淇县注重向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压担子, 并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特长, 安排部分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及党建工作指导员、农村信息员、远程教育辅导员, 使大学生“村官”在重要职位和关键岗位上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四是严格管理考核。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述职制度、绩效工资制度、百分考核制度、优胜劣汰制度、“工作日志”制度, 将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作为目标管理、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每半年考核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 对于连续两年在全乡目标管理考核中位于后三位的或当年完不成任务的实行末位淘汰, 先后淘汰了92名不胜任农村工作或工作不力的大学生“村官”, 纯洁了干部队伍, 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以创业立身, 增强“村官”致富带富本领。

淇县坚持把“项目立官”作为深化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核心, 引导帮扶大学生“村官”大力创业, 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路人。一是加强创业指导。争取到了劳动部“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培训项目, 率先举办了12期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 对全县大学生“村官”进行系统的创业培训, 有效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86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培训找到了致富项目。二是注重典型引导。组织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团作巡回报告, 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 宣传推广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 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西岗乡坡李庄大学生“村官”宋文凯在坡袁庄村大学生“村官”介同彬建设生猪养殖示范小区的影响下, 依托自己创办的万头养猪场, 也建设了种猪和生猪养殖小区, 96户农户入住经营,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三是健全完善创业帮扶制度。实行“一联三帮”制度, 对大学生“村官”由县四大班子领导联系, 县直委局领导、乡镇领导、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帮扶, 集中力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促使其健康成长、早日成才。实行“1+1”结对帮带制度, 积极引导已创业致富的大学生“村官”帮带一名正在创业或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村官”, 重点在转变创业观念、制订创业计划、了解市场信息、筛选致富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实施帮扶。四是整合资源集中扶持。淇县县委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协调会议制度, 定期组织县发改、土地、电力、工商、信用联社等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 及时解决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富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技术、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优化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环境。该县北阳镇大学生“村官”赵梅均在筹建绿佳公司时, 因受土地制约迟迟不能开工建设, 县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 使该项目得以顺利推进;西岗乡大学生“村官”纪太超在兴建铁矿粉厂时, 组织部及时帮助他协调资金100万元, 确保了项目如期开工建设。“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好政策, 有了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创业才会顺利, 才会成功。”大学生“村官”如是说。据调查, 近几年, 淇县已为大学生“村官”协调项目资金2000万元, 争取到创业基金610万元。

4. 凭工作树威, 引导“村官”当好榜样。

淇县坚持把履职尽责作为深化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根本, 教育引导大学生“村官”严格按照岗位要求,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一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以新视角审视农村工作, 以新理念谋划农村发展, 带领群众搞畜牧养殖、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订单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高村镇石河岸村大学生“村官”申利洲创立了淇县蛋鸡养殖协会, 牵头组织举办大学生“村官”禽病技术研讨会, 为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 在协会的影响下该县新发展蛋鸡养殖户759户, 养殖规模达到120万只。目前, 全县有26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创办协会、创办示范基地、组建公司等多种形式,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二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发挥示范作用。注重引导创办实体的大学生“村官”将自身的资金、品牌、技术、产业优势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优势相结合, 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构建和谐乡村上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创办图书室、科技学校, 举办科技讲座, 倡导传播文明新风;参与开展扶贫助残、法律咨询、关爱留守儿童等农村社会工作, 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服务,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同时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当好县乡党委信息员, 及时收集反馈重要的社情民意, 帮助党委了解社情动态、防范和化解不稳定因素。据了解, 近年来, 该县大学生“村官”参与解决涉及村务、财务、宅基地等10多个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400余个, 化解矛盾和不稳定因素300余个, 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

5. 靠待遇拴心, 稳定“村官”队伍。

淇县坚持把稳定队伍作为深化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前提, 靠待遇拴心留人, 确保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 建功立业。在政治待遇方面, 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四优先”:即发展党员优先培养、选用支书优先使用、招录公务员优先录用、推荐荣誉优先考虑。据了解, 目前, 该县大学生“村官”中已有236人被发展为党员或预备党员, 先后有180多人次获得国家、省、县各级荣誉, 其中1人荣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 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和“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8人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五四青年奖章”“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荣誉, 1人当选为县委候补委员, 1人当选为省党代会代表, 1人当选为共青团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人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经济待遇方面, 依据镇村情况, 除让大学生“村官”享受所在村干部相应待遇外, 还给予生活补贴:大专学历的每月补贴600元, 本科学历的每月补贴800元, 生活补贴包含“三金”, 进一步稳定了大学生“村官”队伍。

二、淇县做法的成效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 淇县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 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力, 为形成来自工农一线基层干部培养链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 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下降6.5岁,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提高了27个百分点, 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为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 大学生“村官”中担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有21人, 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的有68人, 村支部委员、村委委员的44人, 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的有8人, 9人被录用为公务员, 3人被录用为省选调生, 初步形成了一条来自农村基层的党政干部和人才培养链。

2. 涌现出了一批干事创业的典型, 激发了农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热情。

目前, 该县大学生“村官”创办项目已达226个, 其中资产上亿元项目2个, 上千万元的5个。在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下, 全县39%的农户新上了致富项目, 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8年首次突破5000元。

3. 拓展了农村社会管理的范围和空间, 为构建和谐乡村探索了新路子。

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 通过开展法律咨询、组织社工服务、建立中介组织、举办科技讲座、创办幼儿园、建设图书室等多种形式, 拓展和延伸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范围和空间。目前, 该县大学生“村官”创建文化大院36个, 图书室23个, 组建文娱队105个, 创办农民技校56所,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站2个,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 带来了新的观念和理念, 树立了农村新风正气。

大学生“村官”思想解放、视野开阔、观念创新, 在参与农村工作中充分运用新知识、新理念、新科技, 积极推行网上经营、开展远程教育、举办法制培训、发展订单农业, 成为农村新知识的传播者、新生活的引领者、新文明的倡导者, 为农村带来了新风正气。

然而, 社会上也不乏“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走过场”的言论:一方面, 很多大学生把当大学生“村官”作为再次就业的“跳板”, 没有真正地安下心来做实事;另一方面, 在某些地区, 大学生“村官”成为摆设, 成为当地“政绩”工程的一部分, 而不是真正为农业、农村、农民发挥应有作用。对此, 淇县县委组织部的一位同志分析, 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政府的政策定位问题;二是大学生的个人心态问题。作为政府层面, 一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选聘政策只是为了缓解一时的就业压力, 不管适合不适合, 先招进来再说, 根本没有对大学生的出路作长远打算。因此, 三五年过后, 一些不适合甚至压根儿不愿意当“村官”的大学生既没有成绩可言, 也无路可走, 只能面临再次择业。淇县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时就明确规定, 选聘“立志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优秀农村干部、优秀农民企业家、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所以, 不想待在农村干事创业的学生或者想借此为“跳板”以图再次就业的学生, 自然被过滤在大学生“村官”门外, 减少了政策的盲目性, 更好地为当地农村招聘到适销对路的人才。而作为个人,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 找到工作固然重要, 但是找到的工作还要适合自己或者说自己适合那份工作, 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 大学生要定位好自己, 调整好心态:一方面, 要认识到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 是青年人实现远大理想的好地方, 只要踏实肯干, 一样会大有作为;另一方面, 大学生既然选择农村, 就要做好吃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拥有积极恰当的心理定位, 掌握适应农村的专业技能, 做好科学可行的职业规划, 真正地下得去、待得住, 有所作为。

向大学生村官致敬! 篇11

也许青锐本期关注的大学生村官并非都是“一颗红心,满腔热血”的党员,但是在这个最“接地气”的行业里,每个人都在田间地头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向他们致敬!

“书记必须操心!”

2008年的夏天,杨丽即将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偶然的机会从高中同学那里听说了“大学生村官”这个新名词。年薪两万一千元的铁饭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杨丽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给同学发了简历和材料,请他代为报名。经历几轮考试、面试、审查,她“意外”地考上了。

“复审要看你是不是党员,在学校获得过哪些荣誉,本科学历也很重要,大专招的特别少。我在大学里一直是班干部,成绩是专业里的前几名,得过奖学金、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支书,国家励志奖学金,参加过很多演讲比赛、辩论赛。大三成为预备党员,大四刚毕业就转成正式党员,很幸运时间刚刚好。”

2008年9月,杨丽成了陕西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那一年有一万多人报名,最终录取了2000人。根据报名,会将每个村官分派到各个街道办事处,再由街道办分到下属社区。经过两年地努力打拼,2010年9月杨丽被调到明德门北社区任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明德门北社区有4000多户,共有居民14000多人,是个老龄化的大社区。社区不比街道办,工作繁琐复杂,家长里短,是非矛盾各类问题都有可能遇到。居委会的15个工作人员清一色是“娘子军”,而且大多是高中学历,杨丽自觉和她们交流起来有点困难,“有时候有些事明显是她们错了,自己却听不进去,我就需要想点办法。”

有一次杨丽和社区的一个同事在说工作的事,同事拒绝了杨丽给安排的工作,两人因为说话语气不好,大吵一架,“她骂人,我开始没理,后来她朝我摔东西,我没忍住俩人就动起手来,旁人拉也拉不住。”事后杨丽非常后悔,“我作为书记,作为一个管理者太不应该了,我的工作就是维护社区的和谐安定团结,遇到这种事必须忍。当时可能是以前受的委屈一下子在那一刻爆发了。”回到家杨丽哭了一晚上,委屈到想辞职,“人家在社区怎么就顺顺利利,为什么困难老来光顾我呢?!”思前想后,杨丽第二天组织开会专门向那为同事道歉,并指出了两人都有不对,“作为管理者,考虑问题必须全面,操心是必须的,书记不操心,难道等下面的委员来操心吗?”

上任不满一年,杨丽做出的成绩可真不少。

评优秀模范社区时,因为同事的电脑知识和文字水平比较差,准备的资料都不符合要求,还得她重新做一遍,“我就想还不如自己辛苦一点把所有东西都弄好,就忙了三个星期没有休假,最后审查顺利通过。”付出总会有回报,杨丽坦然地说,“之前受的委屈都不算啥。

明德门北社区是西安第一批科普示范先进社区之一。独有的科普大学会请老师每星期二给社区居民讲一些课程,普及知识。“今年还有电视台来我们的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拍宣传片,要给国家上报,听说反映还不错。”

不仅积极参与评选各种先进,杨丽更加注重社区群众的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

“我们社区有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锣鼓队和秦腔艺术团,跟其他社区相比算是一大特色。我就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前不久还在离我们社区很近的城墙上搞了一个‘庆五一,迎世园’的文艺汇演,演出整整有六个小时!群众反响特别好!居委会还掏钱做了横幅、展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是我们明德门北区的艺术团体。”

明德门北社区老人很多,杨丽觉得老年人成天坐在麻将桌旁对身体不好,今年4月初联系了车,组织老人去野外看桃花,虽然去的时间有点早,桃花还没开,但老人们还是很开心地和杨丽合影留念,“老年人年纪大,出去的机会少,拉他们出去活动活动,接触大自然,有益身心健康。”

现在是杨丽任村官的第三年,面临续签或者另行择业的选择问题,她决定继续在这里干下去。对她来说,社区虽小,但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遇到的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非常锻炼人。“刚毕业时很容易害羞,见了生人不知道怎么交流” ,现在杨丽走在小区里,可以很自然地和每一个居民打招呼。经过三年的基层锻炼,她得到了很多人认可,群众都说“书记年纪虽小,工作一直都很踏实认真”,社区的姐姐对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关照,刚来时偶尔犯错误的时候会很包容地给她指导,甚至给她介绍对象,“我很感恩!”

“村民想招我当女婿”

“村民们都对我很友好,大娘们总想把我招为女婿呢,”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南方村的大学生村助理苏伟安下村已经半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适应了村里的工作,更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而在前不久的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学生味还很浓的“村官”成为换届选举工作的主力成员,从“门外汉”变成了村民心目中能干的“小书记”。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的苏伟安是南方村的大学生村助理,半年来,俨然已成为村民眼中的“红人”。苏伟安说,虽然自己是本地人,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工作还是让他觉得不适应,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其实,苏伟安有一手绝活,就是会修多种电器,如电脑、电视、打印机等。凭着这门技术,他从一开始维修村委会的电脑、打印机,到上门为村民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很快他就和村民拉近了距离,成为村民口中的“小书记”,不仅村民之间的纠纷找他调解,村委会也很放心地让他独立完成各项工作。

苏伟安刚开始当村助理也犯了很多错,像采购时买了无用的东西;在公告文件中画蛇添足地增加几个字,结果给村委会惹上麻烦,“但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和村民们包容了我,我也从这些错误中学到很多。”

苏伟安目前感到最自豪的事是村里不久前发生失窃事件,村委会为了增加治安人员和巡查班次而发愁。后来采纳了他的建议,配置了一套先进的治安监控系统,这样才花费两万多元,省去了增加治安队员的庞大开支,而且只需要三个人轮流巡查就行,效果更好。

“两个人改变了我”

彭琳被选聘到机场村任主任助理,到村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路远、人穷。当村官,最初她只为积累工作经验,计划踩着大学生村官加分等优惠政策跃过龙门,考上公务员,就混天过日子了。但是,一件件事情慢慢地改变了她的思想。

那是第一次到村里工作,中午下班的时候,彭琳见到一个农民:烈日当头,他就只为了卖掉那两斤多土豆,被太阳晒得漆黑而粗糙的手拿着一个冷馒头在津津有味地啃着,眼睛还四处张望着看有没有人会买他的土豆……彭琳和他聊了会儿天,知道他家就靠种地为生,菜不卖出去,生活就会成问题,而且,这都中

午十二点过了,他还没有吃早饭,为了节约钱,也只是买了一个几毛钱的冷馒头暂时应付一下。那一刻,彭琳仿佛被什么东西深深的刺痛了,原来农民朋友还生活在这般困难的境地。

刚到村里不久,彭琳经常跟着党支部书记何书记去处理一些矛盾纠纷,老书记的威望、老练、处事艺术都深深地让她折服。一次偶然,彭琳和一个村民聊天聊到何书记,这位村民跟她说,“我们的老书记到了买养老保险的年纪,却因为积蓄不够而要向别人借钱才能买。”我真的感到很意外,区区几千元钱书记怎么会缺呢?但是看看书记的老房子,看看书记平时简朴的穿着,再看看其他村的书记主任个个开小车、住好房,彭琳心里更多了一份敬仰。

大学生村官文化建设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是党和国家应对新时期新形势新变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 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和法制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意义

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决策, 为党的基层组织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 加强了党在基层的组织建设, 改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方式, 改变了党的基层组织人员知识结构, 为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打牢了组织基础。大学生村官来自千家万户, 社会关系涉及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 他们的就业和工作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其在扎根农村的工作实践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有利于把党在新时期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转变为人民群众的强大思想动力,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既需要精干高效的高层管理人才, 也需要千千万万的普通基层工作人员。习近平同志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中指出:“强调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 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 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 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选派大学生村官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巩固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 有利于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21世纪的大学生村官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必须坚持到基层中去,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必须坚持在基层了解民情、摸清民意、体察民苦、共享民乐, 在最基层的工作和生活中磨炼陶冶自己, 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积累和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 为以后履行新的工作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基层建设的推动作用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践行科学发展观, 从2005年开始, 中央在全国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制定了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村官”以振兴和推动农村发展的方针政策。这项计划既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锻炼天地, 又为农村基层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向较为落后的农村基层输送具有高素质、高文化程度的大学生, 让他们在担任村官的过程中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整体发展, 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也极大地磨炼了大学生。

1. 有利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队伍, 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素质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高知识、高素质的群体, 在高校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 视野开阔、知识丰富, 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改变原有组织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年龄结构,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对于目前农村基层干部而言, 大学生村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为农村基层带来了新的事业观念、新的技术知识、新的工作方法和新的精神面貌。

2. 有利于更新农村基层传统的思想观念,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 千差万别,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系统工程。“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联系上下的“针”, 既是农民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各项事业的组织管理者, 也是农村基层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者、处理者。这就需要农村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恰恰能在解决农村各项事务的过程中运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工作方式拘泥于原有的经验等问题。

3. 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保持农村基层和谐稳定

大学生村官都是通过严格程序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整体素质较高, 对党依法治国、民主管理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加深刻, 对国家政策、方针和路线的认识更加清晰。他们往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公平正义感, 没有思想负担, 不因循守旧, 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 不过多考虑自身利益, 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 因而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 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 自觉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事。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 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必将明显提高。这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农村基层工作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 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保持农村基层和谐稳定。

4. 有利于传播农业先进科学技术, 促进农村基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村官有学识、有见地、有技术, 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新科技。与城市居民相比, 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后,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科技致富的理念带到了农村基层, 使农民学会用市场经济意识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对农业院校或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农业技术和发展思路更是他们的优势, 他们能够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把一些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造福农民, 从而极大地促进农村基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对策

虽然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但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和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1. 完善培养机制

要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 选派好大学生村官, 避免用非所学, 尽可能就近任职。要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不仅要给他们明确职务, 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分工, 多压担子、多交任务, 让他们真正成为“村官”。特别要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不同实际, 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个性化、差别化的培养, 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管理型、社会服务型和创新型等各种类型的有用人才。

2. 健全考核体系

为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工作, 多作贡献, 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 细化考核标准, 通过量化考核和严格管理, 引导大学生村官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3. 引导扶持创业

要制定和出台鼓励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措施和政策, 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开创事业的激情和热情, 正确引导, 积极扶持, 使大学生村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的“领头羊”。

4. 注重选拔和流动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打消思想顾虑, 应当按照有关政策进一步细化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到事业单位工作等政策, 并加强思想引导, 鼓励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 安心农村工作, 为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 推进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总之, 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批示精神, 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 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6.

上一篇:庭院式民居下一篇:教育过程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