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软件

2024-07-22

社会统计软件(共12篇)

社会统计软件 篇1

摘要:PBL教学模式作为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代表, 自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受到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中笔者介绍了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以及如何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于《社会统计软件》课程的实际教学中, 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评价。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 ,教学模式,社会统计软件

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下简称PBL) 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其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统计软件应用》要求向学生讲解统计方法和原理, 以及统计软件操作, 使学生熟知并正确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社会统计软件的课堂教学始终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联系, 始终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伴随, 这就为把PBL教学模式应用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PBL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PBL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理念, 不同学者在将这一理念运用于不同课程和不同教学内容时, 可能形成和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尽管如此, 大部分运用PBL方法的教学模式都包含以下几项主要内容。

(一) 提出问题

PBL的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所在, 教师对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PBL中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讨论并选题。

(二) 建立学习小组

学生在选好题目之后自由结合成立学习小组, 通常每个小组由3—6名学生组成, 这样便于讨论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工作团队, 共同参与研究、演示、撰写项目完成报告。

(三) 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在这一阶段要自己查找资料, 阅读相关材料, 就小组所选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实地调查, 以及其他方法分析获得解决该问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关键是学生能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的方法。

(四) 演示报告

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撰写报告, 回顾研究该问题的完整的过程, 提出研究结论, 以及研究学习的心得体会。学生要将自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报告给同学, 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二、社会统计软件课堂中的PBL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所介绍的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接下来我们结合社会统计软件课堂中的具体教学实例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一) 问题

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方差分析。下面以这一问题为例:教育程度和收入有关系吗?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 建立小组

由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该小组查找关于方差分析的书籍, 并研究、阅读, 以及进行交流。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差分析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统计思想。如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统计思想是通过比较组间离差平方和和组内离差平方和来确定各个类别的平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三) 活动汇报

小组运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比如分析、图表、口头报告、PPT等。学生学习小组要在计算机上演示方差分析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中, 学生一般都会用PPT课件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讲解和演示统计分析方法在计算机上的实现过程。

(四) 交流讨论

在演示完之后, 其他学生如果有问题可以和报告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全部小组报告后, 进行充分而全面的总结, 点评各组优点和缺点, 强调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 教师要求小组提交一份关于方差分析的总结报告。

三、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

多年来, PBL理念获得了众多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青睐, 也可见这一理念的确有很多突出的优点。这里, 我们结合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际情况, 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PBL教学不是灌输给学生知识, 而是交代给学生具体问题,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和学习,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这种方式, 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更加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同时, 这种方式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 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PBL教学强调学习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学生通过这种模式, 把学习和研究相结合, 把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相结合, 更加有利于学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类内容, 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同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主动、合作学习的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 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

PBL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是学习者相互不断地进行探讨交流, 是师生相互身份建构的过程。师生通过这一过程进行交流对话, 使学生感觉到师生关系更加的平等、民主。教师不再是作为一个权威, 而是通过交流对话来推进教学过程。

尽管PBL教学模式很受欢迎, 但并不是说可以应用于任何一个科目, 以及任意的教学内容中。关于这一教学模式的适用界限和条件仍然需要研究者不断进行探索。教师要实事求是地结合具体课程和具体教学内容, 选择适当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爱萍, 黄甫全.问题式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8 (38) .

[2]安蓉, 王梅.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问题式学习的应用[J].教学研究, 2007 (2) .

[3]李传新.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法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5 (11) .

社会统计软件 篇2

永平龙街上村完小赵品辉

1、除了使用折线图,你还可以使用哪些类型的图来展示学生的成绩情况? 不同类型的图分别适合展示什么样的信息? 你是否已经总结出一些常用教学统计信息最适合的表达形态?

答:除了折线图,我经常使用条形统计图、扇形图、柱形图等来展示学生的成绩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对各项目之间的成绩分布进行比较,很直观的展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扇形图可以将班级学生各成绩段的比率清晰展现;柱形图可以清楚呈现出学生不同阶段学生的成绩,可以进行清晰的对比,便于进行分析。

2、你用过哪些软件来做教学统计分析工作?谈谈你对它们的评价,以及你的推荐。

社会统计软件 篇3

关键词:统计软件;企業统计;信息化系统;应用细节;验证

中图分类号:F22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目前企业集团化格式迅速蔓延,下属公司布置形态也同步产生变化,统计报表工作为了尽量迎合综合化业务规整要求,决定将过往统计模式做出适当调整改善,规避业务量日益膨胀的危机结果。企业需要按照属地规划标准进行统计报表传输,同时向行业主管单位、政府部门呈递改革方案;其间包括异质化掌管指标等都不可脱离报表数据而独自存在,针对内部信息化统计工作实施完善处理,能够进一步推进各项统计工作的衔接进度,为企业今后多元发展前景开加良好的适应基础,这已经逐渐成为统计工作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具体面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细节上,必须主动获取企业各类统计报表以及软件支持条件。依靠特定筛选、分析流程,使得统计系统各类支持缺口得到有机填补,相信这也是创新历史时期统计活动的必要使命。

一、企业统计信息系统的特定软件功能特征论述

此类软件依照集成化管制理念进行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改造,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先进规划理念,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系统架构恢复;由于操作权限限制,单位数据控制效果都能得到科学规范,同时能够主动迎合异质化操作主体的喜好标准,令软件操作风格处于不断变化趋势之中;如若电力系统因为误导性结果产生任何断电反应,系统都能自动将前期记录结果保存起来,规避后期规模梳理的复杂交接状况,稳固现场调试进度。关于此类软件的细致化功能陈述为:

首先,报表设计工作更加快速敏捷,由于统计系统本身预留一套智能管制媒介,能够全面提供各类疏导模块,用户随时可以依照个人需求标准进行各类结构模式选取。按照一次永久性操作基准审视,报表制备系统能够这对各类指标进行无时空限制效果的批量审核、整改,包括既定阶段数据资料等。

其次,汇总分析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经过改良的报表公式主要采取C++编码程序,能够针对公式核心融入必要的创新要素,使其不但饱含基本架构堆积成果,并且能够将公式转化成为汉字函数表述形式,即便用户首次触碰,也能够轻松掌握复杂化的设计经验。经过统计编排的数据具体表现为以下形式特征:依照特定用户需求标准进行异质化指标数据的直接归总调试,整个活动显得轻松便捷,基本都能利用合并汇总功能就能全面实现。

再次,优化过后的检索查询功能,用户基本透过指标文件的双击,系统就可将各类指标在过往阶段的明细特征表现出来,同时提供任意年份数据的简单提炼功能。另一方面,在报表统一打印层面上,这类软件能够同时支持各类界面表述形式,涉及细化打印工作主要采用一次性设置和永久利用理念,确保用户工作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调试。

最后,数据传输接口显得更加开放,单位报表通常都可以转换成为DBF、SQL、

Excel等文件格式,对于用户重复开放利用动机无疑是最大程度的满足。在报表类型设置上较为丰富,包括年、月报表、数据记录资料等。基层部位验证人员在软件功能辅助之下将多元数据格式填充完整,后期便是将报表结果直接透过指定路径发送给专属集团公司,并统一安排接收细务。

二、统计软件在企业统计信息化系统内部的应用细节分析

这类软件本身饱含各类疏导功能,如何针对其做好长远规划便是目前统计系统调试的具体职务内容。依照过往调试经验研究,具体规划方向将呈现为以下内容形式:(1)数据编制前期的准备活动陈列。由于操作权限与专业基础限制,软件、报表操作人员大都不会产生过多交流机遇,因此在开辟软件功能应用前景过程中,有必要联合两类人员进行必要经验疏导、交流,主动规避瓶颈限制危机的滋生结果。双方必须提前制作规整方案,软件人员应该将软件操作理念、方式详细陈述给统计人员,而统计工作者便联合特定部门、报表格式、管制指标等内容实施软件资格验证、填报,单位、报表之间编码细则以及公式设置标准必须确保倾盘托出,避免软件编制主体错误地将不必要的指标进行汇总处理,耽误工程整体延展进度。(2)软件编制流程中的注意细节补充。在实施软件编制流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报表内部公式的设置形式,其动机标准就是全面提升操作效率,如若各类数据都依靠手工模式输入,统计职员工作量势必急剧暴涨,不能贯彻科学化软件编制要求。需要明确的是,任何能够利用计算获取的指标结果,就没有必要重复录入,包括企业总体产值和技术指标累计成果等,基本上透过阶段数据累加途径就可自动换算。软件编制流程中公式设置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行业、产品、计量单位等代码细节问题等,必须提前做好设置,之后将工业总体产值报表填充得更加完善。软件结构布置成功之后,便可尝试开展报表检验细务,及时查看单位阶段数据汇总生成的结果形式,验证基层单位集团公司业绩的贡献力度,同时将编制环节中衍生的各类问题做出及时更正。

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将软件编制好后要下发给各基层单位使用,基层单位通过软件填报数据,集团公司接收、审核、汇总数据。在下发给基层单位前要做好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于该软件功能较多,并且统计人员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因此培训时间不宜过短,否则达不到培训效果,至少培训一星期才能熟练掌握。培训中要着重讲解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公式的设置、报表的传输等内容。有下级单位的基层单位,还要着重讲解如何新增单位、新增报表,以及报表的合并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透过对统计软件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细节实施细致阐述,确保各类节点工作人员经验能够得到有力交接,巩固特定数据汇总进度条件,使得基层单位人员工作绩效得到全面提升,为集团化企业多元发展创造更多适应基础。这将是统计系统全面改良、设计的必要出路,应该引起企业中心管制人员的全面重视。

参考文献:

[1]朱敏.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浙江统计,2008(05):58-61.

[2]冯咏梅.现代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78-83.

[3]张新艳.企业统计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统计与管理,2013(06):99-105.

社会统计软件 篇4

1 统计软件简介

从计算机出现至今, 各种统计软件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 传统的统计方法通过统计软件得以实现;另一方面, 统计软件也有力推动了新的统计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开发[5]。目前, 世界上最著名的统计相关软件主要有Excel、SAS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和SPS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等, Excel软件作为一个非专业的统计学软件, 其统计功能还不够强大;SAS软件是一个集大型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图形、信息系统开发等多种强大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软件系统, 被称为统计软件中的“巨无霸”, 为专业统计人士的首选;但是其操作较为复杂, 且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 对于统计初学者来说过于专业, 直观性不好, 学习难度较高;而SPSS软件具有统计功能强大、操作界面友好、功能界面展现规范、分析结果输出整齐、数据接口较为通用等优点, 用户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 简单了解统计分析原理, 就可以使用该软件为特定的科研工作服务, 十分适用于初学者掌握和应用, 便于学生掌握和学习, 十分适用于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

2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2.1 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教学主要采用板书形式完成, 包括统计理论教学和实例统计分析两部分, 由于该课程相对抽象并且枯燥, 学生厌学情绪较重, 对课程掌握程度不好, 实际应用能力也不强。针对《生物统计学》的课程特点, 采用图1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理论课讲授部分:首先以实例方式引出待解决的问题,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启发学生根据以往储备的知识思考该如何分析此问题,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接着以板书教学形式带领学生推导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而言, 笔者认为板书教学方式较多媒体教学更有优势, 可有效开展启发式教学, 更多地创造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拓思维, 积极思考, 及时理解学到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最后将重点放在运用推导得到的公式、方法解决此实际问题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生物统计学工具的综合能力。

SPSS统计软件上机实践部分: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回顾理论课上所讲到的理论方法, 进一步复习巩固理论部分讲授的内容。然后实际演示如何操作SPSS统计软件分析课堂上讲到的实例,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由点及面, 以电子文件形式给出学生多个该类型的实例, 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让学生反复实践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 强化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并在其中适当加入少量不符合该类型条件的实例, 检验学生能否独立发现此错误。通过教学形式的改革, 避免了学生因大量的公式记忆和数字计算导致的厌烦情绪, 将被动灌输转化为主动摄取, 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 并有效提高了学生应用《生物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以及毕业后继续深造或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统计学基础。

2.2 合理选择SPSS统计软件上机实践的时机

将《生物统计学》理论教学与SPSS统计软件上机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 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课题组将SPSS软件上机实践操作分为以下4部分完成:对单个和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

根据《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自身特点, 从教学实际出发对上机实践的时机予以优化选择, 采用在理论教学每完成1个阶段后就立即组织1次SPSS统计软件的上机实践的方式完成教学 (采用以上4部分上机实践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既避免了由于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的间隔时间过长, 学生已经遗忘理论课时讲授的内容的情况;又解决了由于每讲完1项教学内容 (如单个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 就立刻上机实践而导致学生对SPSS统计软件产生强烈依赖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软件不可能自动解决一切问题, 理论课的学习绝不是没有必要的, 扎实的理论课学习恰恰是科学利用SPSS统计软件的前提基础, 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无法正确使用SPSS统计软件, 更不能对软件给出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2.3 适当引入准双语教学

在高等农业院校课程中, 《生物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 学生日后接触《生物统计学》全英文资料的频率并不高, 所以完全使用双语教学显得不是十分必要。准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个较好的备择方案, 在理论教学时, 对于重要的专业术语和英文缩写给出中英文对照;在上机实践操作时使用SPSS软件英文版本, 进一步强化记忆重要内容的英文表述方式。通过准双语教学方式的引入, 既满足了学生日后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时理解统计分析部分内容的需要, 又不会在本已抽象的课程内容中增加过多需要记忆的内容,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负担, 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4 重要公式记忆的要求

生物统计学公式量大而复杂, 记忆难度很高, 加之农科院校学生数学功底相对较为薄弱,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要的基本公式, 如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等计算公式要求学生在理论教学时就加以吸收记忆, 而对于一些统计分析的过程公式只要理解即可, 不要求强记;在SPSS统计软件上机实践时侧重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而不仅仅局限于公式的死记硬背中。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统计分析的两端——根据资料的特征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结合专业知识对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两个方面。从而避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3 结语

将SPSS统计软件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后, 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重要工具学科的积极性, 显著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 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高效的统计软件工具, 用生物统计理论分析复杂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应在继续加强SPSS统计软件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虑将SAS和Excel软件也引入《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中, 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海量、复杂试验数据和基本数据存档及统计制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健, 陈宏军, 唐现文.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4) :114-115.

[2]李兰会, 李潭清, 周荣艳, 等.整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 优化生物统计教学[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7) :118-119.

[3]孙耀中.“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 (3) :69-72.

[4]李兰会, 赵国先.通过生物统计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 (9) :148-150.

应用统计与软件学习心得 篇5

这学期,我们新开了一门课程是《应用统计与软件》,这门课程让我又多学习到了一些关于怎样去统计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个软件并且多学会了它,它就是SPSS软件。利用这个软件我们可以更方便的去进行一些数字的统计和计算。通过对这么课程的学习,我能够掌握经济管理中常用的基础统计原理和方法,熟悉重要的统计计算方法、公式,并能正确地解释计算结果,同时通过作业,自己对SPSS软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自学,能够运用该软件解决实际中的一些统计问题。

在每次上课时,老师都会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一些统计的方法,并且会在黑板上面会清楚的介绍了一些方法在某些方面的应用。让我们 了解这种统计方法在某些方面的实际应用。应用统计学是指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在社会,自然,经济,工程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应用中遇到的具体方法问题,它是统计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形成的交叉学科也是理论统计学发展的源泉。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到应用统计与软件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结论。这里,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计划,抽样调查是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推断是分析资料的过程。显然统计的主要功能是推断,而推断的方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因为是用部分资料来推断总体。统计学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是源于现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国会)以及意大利文 statista(国民或政治家)。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1749)所使用,代表对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问,也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在十九世纪统计学在广泛的数据以及资料中探究其意义,并且由John Sinclair引进到英语世界。因此,统计学的初衷是作为政府(通常是中央政府)以及管理阶层的工具。它大量透过国家以及国际统计服务搜集国家以及本土的资料。另依方面,普查则提供关母体的资讯。统计背后牵涉到更多数学导向的领域,如机率,或是从经验科学(特别在天文学)中获得的经验证据设定估计参数。在今日的世界里统计已经被使用在不仅仅是国家或政府的事务,更延伸到商业,自然以及社会科学,医疗等甚至更多方面。因为统计学拥有深厚的历史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统计学通常不只被认为是数学所处理的对象,而是与数学本身的哲学定义与意义有密切的关联。许多知名的大学拥有独立的数理统计学系。统计学也在如心理学,教育以及公共卫生学系中被视为是一门主科。随着统计学的发展,人们都认识到在一些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更简洁、方便的方法来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例如,发明和编辑一些能让我们快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的软件。

学习了这么久,我认识到应用统计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并且应用统计与软件是运用一些先进的软件来把收集到的数据能更快、更便捷的方法来进行计算,通过软件的分析,能更快的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社会统计软件 篇6

【关键词】 《统计分析软件》 案例库 实验课程

一、引言

《统计分析软件》是统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财管类专业(本科)的选修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学》《市场调查》《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特点是应用性、实践性,将选修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现代化的软件工具加以实现,使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概念、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软件操作并分析结果,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技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统计方法和操作工具实现的统计全过程,包括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数据资料的管理等,从而对所涉及问题进行统计推断与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其中涉及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文件的建立、多选项数据录入、数据的转换与整理、数据的描述分析以及包括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在内的推断统计。

分析数据的统计软件种类较多,包括EXCEL、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E-Views、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R等,而在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SPSS软件。该软件相对于其他软件具有明显的优势,操作简便、功能强大、数据接口宽、针对性强,大多数命令都是完全可以通过菜单操作完成的,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从简单的统计描述到复杂的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都可以实现,针对初学者、熟练者及精通者都比较适用。因此,SPSS软件已成为该课程的首选软件。

《统计分析软件》是实践课程,需要结合专业内容、配合大量的案例进行案例法教学。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使该课程的教学满足专业的需求,成为该课程的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多年的该课程的教学以及与其他同行教师的沟通,作者发现,课程讲授的案例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且与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强,这样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软件的掌握和应用不够熟练。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目前《统计分析软件》教学中现存的案例选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案例库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库建设的现状

案例是教学中有效的辅助工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软件》课程的教学更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数据,作为教师演示、学生实践和课后练习的素材,通过实际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熟练使用软件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质量高的教学案例必然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充足,能够满足教学、实践以及课后练习多方面的需求;二是目的性明确,案例要反映教学内容和目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具体教学环节相吻合;三是专业性强,SPSS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分析的对象要体现专业特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养;四是时效性强,要密切联系当前专业热点和社会热点,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四是案例难易度适中。案例的难易度应掌握在既能说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尺度。

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而目前《统计分析软件》案例库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数量不足

《统计分析软件》教学中,案例数量不足、资源匮乏问题较为显著。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案例来源渠道单一,教师选用案例多数来自所用教材,而统计学专业的SPSS教材多侧重对方法原理的讲解,案例内容一般较少且偏难;非统计专业类教材往往软件操作展示内容过多,案例数量偏少。因此,选用教材案例直接导致用于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案例数量不足。第二,编写案例难度较大,SPSS案例数据一般是大样本数据,需要实际的案例背景,因此编写案例就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经费支持、团队合作、资源共享,仅靠一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加上个别老师的积极性和专业素养限制,自行开发案例就基本不能实现。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课程学习中案例数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二)案例质量不高

案例数量不足必将导致案例质量不高。案例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针对性,二是案例分析的系统性,三是案例的时效性。

1.针对性不强

《统计分析软件》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必修课,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选修课。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选用案例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作为统计学专业必修课,案例应当侧重与统计思想、方法原理的结合。根据各种方法不同的使用条件,案例数据应当具有针对性。比如,交叉列联分析中,有适合定序、定距变量相关性检验的Spearman相关系数,有适合定类变量以熵为标准的Uncertainty coefficient,有适合定序变量的参数检验如γ值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如Kendall'tau-b值等,这些方法都需要特定的变量配合使用,而现有案例大多不能满足需要。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教材上的案例不能体现专业案例要求,许多教师仍利用教材案例进行讲解,案例内容与经济管理实践要求脱节,如教材上的生物医药案例、农业生产案例等与学生专业大相径庭,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与专业结合,在今后实际应用中对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又感到盲目,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系统性欠缺

现有教材以及案例教学中,普遍存在分析过程的割裂,欠缺系统性。从数据文件的建立、数据整理、数据的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以及数据的管理和报告的呈现,统计分析是一个前后连贯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对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的训练。而现有案例大多是豆腐块式的,也就是说讲到不同的过程环节提供不同的案例,案例之间不具有连贯性,使得学生对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缺乏全面的、系统性的认识,整门课程学下来也只是会使用方法,实际应用中遇到数据仍然无从下手,降低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体验。endprint

3.时间滞后

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所反映的案例背景或案例主题已不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比如,有些案例采用的是200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有些案例仍在研究降雨量、温度与产量的关系。学生自然对案例的兴趣低下,无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显然,这是由于教师对案例的更新迟缓。

三、案例库建设方案的建设思路

(一)案例库建设基本原则

1.数量丰富

案例来源渠道可以多样化。首先是间接来源案例, 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相关网络文件, 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 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对现存案例进行组织和加工;其次是直接来源案例,由案例作者亲自去调研、访谈, 结合调研背景和相关资料编写案例,或者教师从其研究课题中总结、提炼案例,这种方式获得的案例往往有明确实际的背景,切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意义。所选案例如果是实际发生的,案例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作为实战者进行分析和策划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近似于实战操作,可以获得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而具备创新意识。

2.分专业建设

在收集大量案例之后,可以按照不同的学科专业建立不同的案例库,也可按照同一专业的不同内容建立案例库。要想充分发挥案例库的作用,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案例库应用管理系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案例导入、案例显示、案例检索、案例审核、案例删除等模块。根据专业课程要求,案例要难易适中,太简单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太难则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学生无从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3.注重系统性、时效性

从统计流程角度,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使学生从搜集资料开始到最终资料的管理,将一个案例从头做到尾,这样使学生对软件的操作流程有系统性认识,不会割断各环节、各方法之间的联系。同时,及时更新数据库数据资料,不断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将陈旧案例及时删除,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二)案例库建设流程

案例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紧密的流程。一个科学的案例库建设流程应分为四个阶段。

1.制订计划阶段

案例库建设者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制定一个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划。一个成功的案例库需要一个周全的事前计划。其内容包括建设的目标、建设的主要原则、建设团队的分工与职责、建设经费预算、建设进度安排等。在总体规划下首先要拟定编写提纲,根据专业要求确定课程案例库的题量、难度、格式和类型。

2.收集素材阶段

收集素材是编写案例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高质量的案例需要有充足、翔实的素材。实践表明,开发一个案例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往往用于前期的素材收集,而不是后期的案例编写。

3.撰写案例阶段

在收集素材的阶段建设者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其达到案例编写的需要。利用这些素材撰写案例初稿。这些初稿需要按照标准格式撰写,包括案例背景、分析目的、课程要求、报告格式等。案例初稿完成之后,应该首先由案例编写者自己进行修改,然后再交由案例库建设团队评阅。在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对案例进行修改后,最后将案例交给团队负责人审阅,并进一步完善。

4.调整修正阶段

一个案例正式入选案例库前应该有一个试用过程,即将案例用于正式的案例教学,使之接受实践检验,然后由案例编写者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提高,同时据此调整修正案例库。

四、结语

《统计分析软件》案例库建设是当前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实践课程,当前的案例库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据课程建设的原则,依据建设流程,按步骤实施案例库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美霞,王永明.经济管理类专业SPSS软件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经贸,2013(6):129-133.

[2]徐拥军,宋扬.管理案例库建设的组织与流程[J].管理观察,2008(8):201-202.

[3]杨洁,刘娟.《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的探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4):257-259.

[4]徐拥军,宋扬,管理案例库建设的“4S”模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7-11.

SAS统计软件教学探讨 篇7

一、SAS 统计软件的特点及开展 SAS 教学的必要性

1. 促进课程设置合理化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 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数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实验教学环节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SAS统计软件课程的开设弥补了以往课程设置中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缺陷, 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 也使得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2. 培养学生进行统计知识学习的兴趣, 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

统计学是应用概率理论来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科学, 其中相关统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概念间的联系众多且抽象, 问题涉及的数据量庞大, 计算复杂,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且计算结果准确率不高. 通过学习SAS统计软件课程, 学生可以进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 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得到及时反馈, 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且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际知识运用的平台.

二、SAS 统计软件课程现状

1. 只注重上机操作, 忽略统计理论

目前, 由于课程设置及课时的限制, SAS软件的课堂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授学生如何点击选项或编写程序及上机操作, 忽视对软件的输出结果的合理解释及对统计方法的选择, 造成学生学习软件的目的性不明确, 对具体的统计原理无法掌握.

2. 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设计, 学生对软件的应用认识不明确

SAS统计软件教学的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用来辅助进行数据管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直观图表演示及预测. 然而, 现阶段的SAS教学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且只注重已集成的某种统计算法的使用的教学, 从而无法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时从分析问题、统计方法的选择、统计方法的优化、统计软件输出结果的解读到对具体问题的解释的过程, 因此对SAS统计软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没有清晰的认识.

三、SAS 统计软件的教学改革

1. 完善教学内容

将SAS统计软件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 1) SAS统计软件基本功能及模块的教学

SAS功能强大, 系统组成模块较多且各有特点和不同的功能, 同一统计问题可能在多个模块中都能实现. 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对基础模块、矩阵模块和绘图模块进行系统讲解, 并有选择性地讲解统计模块,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

( 2) 学生参与的上机操作实践教学

教师在主机上演示和讲解课程后, 学生上机操作, 练习SAS软件的操作, 熟悉各个模块的使用, 并实践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过程,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软件使用的认识.

( 3) SAS统计软件辅助完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教学

教师选择两三个典型的案例, 根据RMI原理, 讲解案例从利用SAS进行数据整理到建立统计模型, 再到选择统计方法并使用SAS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和绘图, 最后解释输出结果, 并说明问题的结论的全过程, 然后将学生分组, 布置学生小组在其能力范围内的案例题目, 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案例解决的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一方面, 多媒体课件中应列出重点难点, 与学生互动后阐述并总结统计原理和基本思想, 力求清晰、具体、易懂; 另一方面, 课件中应包含SAS的基本操作步骤、对输出结果的详细解释说明及各项指标和专业术语的含义. 在使用过程中, 教师在主机上动态演示, 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给出明确结论, 并掌握授课节奏. 讲解结束后, 学生通过上机操作熟悉软件的使用, 并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知识, 理解统计方法, 巩固统计思想. 现代化教学中, 如果能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 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延伸到无限的网络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小组案例分析, 将会显著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教学评价

衡量课程教学效果, 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SAS统计软件的教学评价应分为笔试和上机操作两部分, 分别占总成绩的70% 和30% . 两种考核方式的评价标准如下:

四、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SAS软件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具体的教学形式和评价方法, 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得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 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沉浸在SAS统计软件的强大功能中, 使其更好地为统计理论实现服务.

摘要:现阶段SAS统计软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都有待于改善.鉴于此, 本文对SAS统计软件的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SAS统计软件,统计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玉红, 彭晓峰, 陈慧青.统计软件SPSS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9 (3) :71-72.

[2]汪远征, 徐雅静.SAS软件与统计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SPSS统计软件教学探讨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教学,SPSS软件

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对高校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高职院校不可与本科院校比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符合时代的需求。实验教学作为迎合社会需求的产物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高校理论教学与工作实际的纽带。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 theSocicalScience)是一个适合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与其他软件如SAS,SA-TA等相比,SPSS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菜单和对话框操作方式,绝大多数操作过程仅靠鼠标击键即可完成,易于操作。笔者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SPSS选修课程,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经验与感受谈几点对SPSS软件教学的体会。

1 开设SPSS软件应用课程的必要性

1.1 促进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化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从1992年逐步实施了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包括: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三个方面,其中教学改革是核心。高校的教学改革使大家逐渐体会到陈旧的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程设置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很不利,尤其是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更应该抓实验教学。目前诸多高校多数课程比较注重理论内容,无法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而SPSS软件应用课程能够弥补这一缺陷,一方面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平台,另一方面使高校课程设置朝着合理化又迈进了一步。

1.2 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统计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学生认为学起来比较吃力的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困扰学习该课程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认为计算量过大。虽然描述统计知识比较好掌握,但由于数据量较大、计算结果准确率偏低,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都比较差,影响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理论介绍完以后紧接着安排其对应部分的软件教学,效果比较好。

1.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职场竞争优势

在信息时代,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统计方法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生产和经营管理及日常生活中,其实只要有数据处理的地方都会用到SPSS。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从事处理统计数据的工作,面对海量的数据,仅凭一张纸和一支笔,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如果他们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过这门课程,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2 SPSS软件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内容偏重上机操作,理论介绍略显不足

统计理论是基础,SPSS软件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高效途径,统计思想的训练有利于对工具运用和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理论做一定的讲解。然而在众多的书籍中,通常给出案例后,直接跳入如何调用菜单或命令进行分析,穿插介绍每个选项的中文含义,最后解释软件的输出结果,编者们认为教材的重点在于让读者掌握上机操作的步骤,不花太多的篇幅介绍统计理论。然而笔者认为该课程与普通计算机软件操作课程不同,因为SPSS课程教学不是单纯教会学生使用一种软件,而是要在统计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地使用它。

2.2 数据资料缺乏连贯性,影响教学效果

数据是SPSS授课过程中必须的资料,虽然SPSS软件自身携带了一些数据,教材也附上相应的分析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资料基本上都是依据孤立的案例汇集起来的,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对于初学者而言,SPSS软件的菜单繁多、可选项目难以区分,再加上数据缺乏连贯性会导致他们无法把前后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难以把握学习SPSS软件的规律,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对统计分析的理解和对软件操作的掌握。

2.3 案例的选择脱离身边的环境

在案例的选择上不注意现实性,脱离身边的环境。要使学生掌握使用SPSS,不能空洞地讲解各种统计分析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且让学生不易理解、记住相关知识点,更不用说灵活使用和掌握。如果把每一项授课知识点都融入到鲜活的个案、案例中,在案例分析讲解完成时,各种操作方法也随之讲授完成,那么学生学习将更有趣味性,也易于学生高效地理解、吸收知识点。

3 完善SPSS软件应用课程的思考

3.1 为学生适当补充预备知识

为了保证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不用像理论课程教学那样规范地给出数理推导过程,而用一个实例引入本次实验介绍的分析方法,让学生们明白该方法可以解决何种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再遇到相似问题,他们就知道该选用哪种方法进行分析,当然还可以借助相关统计学专业理论的书籍。其次,结合关键输出结果,介绍相应理论。很多学生面对大量的输出结果时总显得无所适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从繁多的输出结果中挑选出若干核心指标,深入介绍这些指标的理论背景。学生只有对统计理论有一定的掌握,才能更好地选择统计方法,知道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更好地利用软件求解并更好地理解输出结果。

3.2 用连贯数据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在教学中最好采用与授课学生专业相近或者有较强现实意义的连贯性数据资料,如果课程安排允许的条件下,可组织学生自己收集。所谓的连贯数据是指在授课的4个环节中使用的数据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研究目的下,基于同一调查对象收集到的数据。在授课时可以先给学生简要概述数据的来源和研究问题的背景,根据统计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设定一系列的研究议题和假设,然后再指导学生使用软件分析这些问题。运用连贯数据不但有助于学生把SPSS各个操作菜单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每个操作选项背后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学会用统计思维研究问题。

3.3 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教学测评问题

传统“纸加笔”的考试方式在本课程中显得过于僵化,既不能完整地反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SPSS软件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可以采用以社会经济案例为基础的大型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即要求学生以小组(4-6人一组)为单位,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首先根据给定的社会经济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软件中录入、保存数据,然后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判断运用哪些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完成各种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分析结果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判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既然SPSS统计软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就需要有相应的评测方法。这样,就可以测评学生对SPSS软件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教师看到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郝黎仁.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刘宁远.谈SPSS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76-83.

[3]王己峰.现代统计分析软件SPSS在教育评价领域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1):59-63.

[4]李付坤.SPSS教学方法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8(2):70-71.

[5]张尧庭.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9.

统计软件的网络化设计模型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 人们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越来越多的工作正逐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特别是面对大量数据需要分析、计算时, 对于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在这些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中, 统计软件如SPSS, SAS等作为业界标准是最引人注目的, 但其高昂的价格、对专业知识的苛求以及单机 (最多C/S) 的使用方式也限制了它们的普及和推广。在Internet上充分融合浏览器实现零配置即可方便获取专业的统计计算服务, 是当前数据处理型软件, 特别是统计计算软件的发展趋势。关于B/S型系统及性能分析的研究很多[1][2][3][4], 但专门针对统计软件系统的设计模型和结构分析还较少, 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统计软件的网络化模型, 借以抛砖引玉。

2、系统分析和初步模型

2.1 模型分析

采用B/S架构来实现统计计算服务系统主要基于:

1) 客户端几乎零配置, 只需要网络和浏览器, 它不受客户端其他环境的限制, 如操作系统, 特殊硬件配置等。

2) 流行趋势、使用简便。B/S架构能使软件传播更快, 受众群更广, 也更符合流行趋势。

3) 更新升级、功能扩展对用户透明。统计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 导致算法模块不断更新升级, 这涉及到软件扩展等问题, 用B/S架构能够使软件的升级实现对用户的透明性。

4) 使用B/S结构, 软件的实现代码和技术都隐藏在S端, 有效地避免了软件盗版并保护了软件设计者的权益。

5) 使用B/S架构很容易收集用户提出意见、建议、需求、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6) 对于注册用户的管理、软件分类功能的使用情况、软件服务质量、软件收费等的统计分析也非常方便准确。

当然B/S架构的优点远不止这些, 使用B/S架构实现统计软件是一大亮点, 也是一个难点, 其主要难点基于:

1) S端的设计任务繁重, 包括用户界面, Web服务器, 统计计算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及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2) 网络带宽和服务器性能要求较高, 否则可能导致服务延时。所有数据要从B端传输到S端后才能由统计计算服务器处理, 最终的统计分析报表还要回传给B端, 这对服务器的并行性和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3) "同时多请求"问题及大样本数据和长耗时计算的矛盾, 必须考虑系统的并行性、性能和效率[4]。

4) 用户使用方式多元化问题, 比如菜单式, 命令式, 和程序式, 为此B端必须考虑设计多种用户界面和相关规范。

5) 历史数据的保存、查询、修改等需求, S端与数据的交互频繁, 这些要通过高性能数据库和文件服务器来解决。

6) 成本问题, 单机或多机协作实现所有统计计算功能, 这也对服务器端的软件系统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系统结构

鉴于以上基于B/S架构设计的统计软件系统的优点和难点的分析, 结合软件系统设计的三层体系架构, 设计该系统的关键在于逻辑层 (如应用程序服务器) 和数据层的设计。如果把所有的统计计算模块都通过应用程序服务器实现, 那整个系统的分布性、健壮性、并行性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为此将S端的设计进行更细的分解, 兼顾到功能独立、多机协作等因素, 做出以下顶层设计的结构图:

其中:

1) Web服务器: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

2) 应用程序服务器:用户请求的统一格式化打包、返回结果的格式化显示

3) 计算任务调度器:对打包任务的合理调度和分配;

4) 统计计算服务器, 实现对打包任务的最终分析和计算, 并返回分析报告和相关信息。

5) 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对所有数据的存取。

3、主要流程和关键点

本模型的主要流程是用户提交的统计计算任务的处理, 包括提交任务、任务入库、形成待处理任务、任务分配、任务计算、报表生成及各步骤状态标记等。图2给出流程图;

在这些流程步骤中, 任务调度器定时从数据库中提取用户提交的任务, 并将任务按照插入任务列表中, 然后依据FIFO策略进行任务的分配和调度。它还负责收集各个统计计算服务器的状态信息, 确定哪些计算服务器可用, 只要有任务, 有空闲的计算服务器, 就将任务分配到这些服务器中, 因此采用的是统一调度和分配策略。调度器还必须处理好每个任务在不同阶段的状态标记, 还要处理计算服务器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如掉电, 意外终止等) , 以体现健壮性和分布性。调度器设计非常类似操作系统中的作业调度和管理, 但是该调度器还具备多机协调能力, 因此它的设计相当重要。

当然本系统最核心最本质的服务是提供统计计算服务, 该服务才能解决用户对数据处理和统计计算的需求。因此统计计算服务器的设计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成败, 它的性能、效率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所有对于统计计算的常用模块如: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检验、统计量计算等等, 都必须在算法上精心设计。

另外为了满足众多用户使用统计计算系统的不同的习惯和需求, 例如 (打包任务、自行编写程序、直接输入命令) , 因此该计算服务器在设计上应该参照操作系统的结构模式:

如同设计操作系统的框架一样, 其中解释器的设计相当重要, 由它就可以实现对用户的不同调用需求作统一处理, 它的重要性如同操作系统的命令解释器 (shell) .而其中的统计功能函数就像操作系统中的系统调用一样, 而生成的统计报表就是命令执行的结果。所不同的是此处任务调度器成了接收返回结果的用户。

对于统计功能函数的设计还必须考虑代码的可重入性, 避免同一计算服务器计算中出现共享异常。

单机服务器中模拟系统设计框架

运行环境:windows XP, Access数据库, TCP/IP网络

开发环境:Delphi 7.0&IntraWeb组件&RTF格式

使用IntraWeb可以将Web服务器集成到系统中;Access库可用微软默认支持的OLEDB引擎访问, 无需再配置;用RTF格式可实现对报表、图形、文字、公式的灵活混排, 易于实现统计报表, 且RTF格式是各种操作系统都支持的格式。当然也可以采用LaTex对统计报表进行排版, 使用PDF输出。

使用Delphi7.0开发应用服务器、任务调度器、命令解释器和计算服务器, 可以实现代码上的无缝衔接, 并且Delphi的"ALL-IN-ONE"软件编译思想几乎可以实现各种服务器的零配置, 即各服务器编译后无需再配置即可放到任何同系统主机上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B/S架构的统计软件模型和设计方案, 由于同Internet紧密结合, 可以提供更广泛的统计计算服务, 非常适合应用在以下几个领域中:

1) 概率统计、统计分析、多元统计等教学和实验领域

2) 企业数据的定制任务处理

3) 科研中统计软件模块尚未提供的统计计算服务

4) 各种常规的数据处理和统计计算

摘要:本文把数据处理、统计软件和internet网络相结合, 提出构建B/S型的统计软件的方案和模型, 以便在Inter-net上提供更为广泛和便捷的统计计算服务, 以满足各领域生产实践中日益膨胀的统计计算需求。

关键词:B/S架构,统计计算,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徐望明.基于B/S模式的MATLAB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 2008 (06)

[2].钱广, 赵正文, 秦光源.基于B/S模式的统计图形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8 (07)

[3].曹平, 葛一鸣.高负载B/S系统的设计实例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 (07)

建筑节能统计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篇10

我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据统计, 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 日本的11.5%。因此,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业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 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高达18亿-20亿平方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 建筑能源消耗已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5%。在推进建筑节能的过程中, 我市通过建筑能耗统计调查了解各类建筑能耗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节能措施, 实现有效节能。

建筑能耗数据统计和建筑节能信息统计是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建筑能耗作为相对独立的统计对象, 有利于全面了解我市建筑能耗的基本状况, 积累建筑能耗的基础数据, 为调整能源结构, 制定相关能源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对国家正在推行的建筑节能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采集全市节能技术资料, 可以为进一步深入节能改造和逐步优化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为市、县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开发节能备案系统立足于帮助建筑节能工作者快速方便地统计分析能耗现状, 根据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填写合理的建筑能耗值;对既有建筑分析节能改造方案, 进行建筑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生成详尽的分析报告, 为管理部门提供多种直观方式显示建筑物能耗和经济指标分析结果。

2. 软件设计思想

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OOP方法) 。它基于对象分解, 将整个软件看成是一个个离散对象的组合。对特定问题来说, 该域的对象组成基本不变, 这种基于对象分解的方法设计在机构上更加稳定, 同时由于整个软件被看成是对象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组合, 更便于编程人员进行抽象思维, 提供了软件的可重用性, 增加了可靠性和安全性[1]。

3. 软件功能

本系统的有三个用户类别, 分别是市级管理部门、区县级管理部门、设计院。

建筑节能统计系统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节能备案、数据统计、参数设置四个模块。如图1所示。

(1) 工程项目管理模块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包括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功能。市管理部门、区县管理部门和设计院均可对权限内的工程项目进行操作。工程项目信息包括该工程项目的工程信息、建设信息、设计信息、楼栋信息, 以及备案信息和墙改基金信息等。

(2) 建筑节能备案模块对工程项目的建筑节能备案信息进行管理, 并提供审核、提交等操作。市管理部门、区县管理部门和设计院可对权限内的备案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等操作;设计院录入完成相关的建筑节能备案信息后, 需要进行提交;市管理部门和区县管理部门对提交后的建筑节能备案信息进行审核, 如完整无误则将其信息放置在数据库中, 如有问题需要修改则返回给设计院进行修改。录入审核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3) 数据统计模块。统计信息是社会信息的主体, 它具有提供信息、反馈信息、实施监督、提供决策服务的功能。传统的统计工作是利用EXCEl表格统计计算, 在对数据查询不方便而且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量很大。而节能备案系统在建筑能耗统计中不仅能快速准确的统计出所需数据, 而且友好的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对各项数据的查询和维护管理,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能耗统计的误差。

数据统计模块实现自动汇总、计算分析相关经济技术指标。数据统计模块包括备案数据统计和墙改基金缴费统计。

(1) 备案数据统计包括备案面积统计、墙材用量统计、建筑性质统计。

备案面积统计分别对总建筑面积、节能建筑面积、不涉及节能面积进行统计;可对公建类、居住类、工业类及其他类的备案信息进行统计;还分别对包括太阳能光热在内的8项可再生能源建筑能源类型的备案信息进行统计。墙材用量统计是对包括粉煤灰砌块在内的共45种不同墙材品种的用量吨数、面积、项目数的统计。建筑性质统计是对公建类、居住类、工业类及其他等包括粉煤灰砌块在内的共139种不同墙材品种的用量吨数、面积、项目数的统计。

(2) 墙改基金缴费统计是对各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备案的墙改基金缴费情况进行统计。通过查询条件的设置, 可方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是否缴费及缴费的详细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4) 参数设置。设计中强化对参数的汇总和归类, 分析数学模型中各参数的性质和因变量, 抽象出计算所需基本参数作为公共参数, 并把参数分为必须输入的原始参数、可通过推导求得或可根据数据库查询的间接参数。例如在软件界面中, 不同的材料都对应着相应的传热系数, 当申请单位在输入面积和不同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 超出或减少规定数值时, 系统提示错误信息。

4. 结束语

建筑节能备案统计系统运行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实现了备案信息的网上流转和审核, 同时实现了自动汇总、计算分析, 方便了设计院和各级管理部门的使用, 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减轻了统计工作量, 保证了领导决策和制定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建筑节能备案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今后根据工作发展需要, 还需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完善。

摘要:建筑能耗数据统计和建筑节能信息统计是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节能能耗统计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功能。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耗统计

参考文献

[1]姚晔, 连之伟, 刘世清, 等.建筑节能设计及评估的软件开发[J].计算机工程, 2003, 10 (29) :17.

[2]张鹏, 张磊勇, 霍俊伟.用VB开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软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0.

社会统计软件 篇11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 SAS统计软件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64-01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门针对动态数据进行建模、预测,方法明确,内容丰富,实际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统计学课程,在金融经济、气象水文、信号处理、机械振动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近20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该门课程的教学在整个统计学专业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个实际而又棘手的问题就是数据处理,由于数据处理量大、计算方法复杂,已超出了靠手工完成的能力,必须采用统计软件来完成。目前有许多统计软件可以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其中最权威的软件是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该软件具有完备的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功能,内有三十多个专用模块,各模块既可独立又可相联。此外,在SAS软件中有一个专门进行计量经济与时间序列分析的模块:SAS/ETS(Econometric&Time Series),并且由于SAS系统具有全球一流的数据仓库功能,因此在进行海量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时具有其他统计软件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将对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中引入SAS软件辅助教学进行探讨。

1 使用SAS统计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1.1 利用SAS软件,能方便、快捷地绘制图形、建立模型和进行预测,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

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中,往往要根据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绘图、建模、计算、预测,但在同一个课时内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而采用SAS软件辅助教学后,则可使绘图、建模、计算、预测一气呵成。

1.2 实施SAS软件辅助教学,能够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容易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平稳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教学难点则是这两种不同序列的建模,这些内容包含复杂的统计理论知识,还涉及到数学学科的相关内容,如随机过程、常微分方程等,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否则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如将这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用手工进行推导、演算,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讲授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而采用SAS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后,该课程一个学期的习题和例题,只需要数小时就可以全部演算一遍。教师完全可以把授课的重点从主要针对时间序列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对时间序列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直接讲述用途、注意事项、结果解释等,使学生可以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方法原理、结果应用等内容上,学生对教材上的定义和公式不再感到空洞乏味,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3 使用SAS进行辅助教学,能够使时间序列原理方法、案例分析和统计软件融为一体

由于《时间序列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均很强的学科,要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和尝试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案例教学法来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利用SAS进行辅助教学,这种理论教学、实际案例与SAS软件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常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4 使用SAS软件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使用SAS软件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同时学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将学生从枯燥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成倍提高了解题的效率,此外,由于SAS输出的数据结果都需要实际社会经济意义的解释,可以把学生的精力与兴趣引向对实际问题的考察、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SAS软件在统计软件中最具权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大环境,并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大大提高其择业竞争力。

2 SAS统计软件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中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 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选择上要选择SAS与《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很好结合的教材,并且能够提供大量可供学生上机演练的习题。本人选择的教材是王燕主编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该书案例丰富,难易程度适当,且与案例结合详细介绍SAS/ETS模块,是一本大学本科生学习《时间序列分析》課程较好的入门教材。

2.2 学习SAS软件遇到的“难关”

初学SAS,都会感到有一定难度,因为掌握SAS,需要过两关:一是“英语”关,不论SAS8.0还是SAS9.0是全英文界面,这不仅要求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还要求有专业英语水平,学习时学生需花费一定时间和功夫去攻“英语”关;二是“SAS语言”关,SAS程序是用SAS语言编写的,写程序时要求用专门的命令或SAS语句按一定的格式编写,因此在介绍SAS/ETS模块之前,如学生没有学过SAS,必须用至少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介绍SAS编程的基础知识。

2.3 教学内容和考核问题

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三减三增”:减少详细的手工计算步骤与技巧;减少复杂的公式推导,改为公式内涵的剖析;减少部分浅显内容,改为自学或课堂讨论。增加案例教学;增加“SAS软件使用”;增加“上机实验”。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着重考核学生解决时间序列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采用撰写报告、上机操作测试和笔试三方面结合的考核方式。

3 使用SAS统计软件在《时间序列分析》课程中辅助教学的举例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本质是对时间序列中存在的长期趋势、季节性变动、循环波动及不规则变动进行分离、描述、估计和检验,并进行统计预测。而时间序列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平稳时间序列和非平稳时间序列两类,对于这两种不同序列,采取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手段有所不同,本文将以运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建立ARIMA模型为例,来说明利用SAS是如何完成辅助教学的。

参考文献

[1] 李爱军,刘兵.SPSS软件在统计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6.

[2] 钟英莲.统计学专业SAS实验课程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

社会统计软件 篇12

R是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计算和制图软件系统, 它是免费的自由软件, 有UNIX, Linux, MacOS和Windows版本, 都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R具有丰富的资源, 在官方网站上可以下载安装程序, 各种外挂程序和帮助文档;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用户可以编写函数或者程序包, 可以方便地载入程序包, 如常见的图形包graphics、统计包stats等。

1.界面介绍

R软件界面简单, 由操作界面和输出界面组成, 如图1所示。

2.工具栏和菜单栏介绍

菜单栏包括文件 (输入R代码、建立新的程序脚本、打开程序脚本、显示文件、载入工作空间、保存工作空间、载入历史、保存历史、改变当前目录、打印、 保存文件、退出等) , 编辑 (复制、粘贴、选择一切、清除控制台、数据编辑器等) , 其他 (中断目前的计算、缓冲输出、列出目标对象、删除所有的目标对象、列出查找路径) , 程序包 (载入程序包、设定CRAN镜像、选择存放处、安装程序包、更新程序包等) , 帮助 (控制台、关于R的FAQ、手册<PDF文件>、R函数<文本文件>、查找帮助, html帮助、R主页等) 。

工具栏主要是把一些常用的菜单命令做成按钮。

制作各种统计图

R是“命令行”驱动软件, 即输入命令, 即可得到相应的结果, 功能非常强大, 绘制统计图是其主要功能之一。教师只要掌握几个命令即可绘制所需的统计图。下面用R命令制作中学阶段常见的统计图。

1.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1:已知某市2012年3月份晴天12天, 阴天11天, 雨天8天, 用扇形统计图描述天气构成。利用R软件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命令如下:

程序段的 第一行是 把数组 (11, 12, 8) 赋值给x, 第二行sum (x) 是计算数组中数字和, x/sum (x) 计算的x的构成, 第三行给每一个构成赋名, 第四行是制图命令行, 其中函数pie ( ) 为制作扇形统计图命令, 需要的参数为两个, 第二个参数为扇形图每个部分的颜色。

2.绘制散点图

例2:在某地区的12~30岁居民中抽取10个样本, 其身高和体重如下:

绘制散点图命令如下:

plot ( ) 函数具有丰富的作图功能, 既可以作散点图, 也可以作某个给定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函数图像。输入help (plot) 命令, 弹出帮助文档窗口, 对plot函数的详细的用法进行说明。当样本数据量较少时, 可以从控制台直接输入, 当样本数据量较大时, 可以从外部txt文件读取。

3.绘制茎叶图

对于没有分段的数据可以用茎叶图展示它们的特征, 从数据的茎叶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分布形状及数据是否对称, 是否集中分布等特征。

例3:下面是某市2012年7月11日至2012年8月1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数据。 (85 85 66 71 62 52 55 59 52 62 59 70 80 96 97 94 62 51 57 67 96 93)

其图示如图2, 命令如下。

如果规定0~50之间为优, 51~100之间为良, 101~150之间为轻度污染, 则能够轻易从茎叶图中获得有多少天空气质量为优, 多少天为良, 多少天空气轻度污染等信息。

4.绘制直方图

R软件绘制直方图的命令为hist ( ) , 其中直方图中纵坐标有两种形式, 其纵坐标分别为频数和频率, 横坐标表示各段的端点。

例4:下面是某城市公共图书馆在一年中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得到的60天的读者借书数, 数据如下 (已经从小到大排列) , 绘制直方图。

类似地, 把60个数组成的数组赋值给某个变量, 然后使用绘制直方图命令hist ( ) 绘制直方图。命令如下:

运行上述两行后在输出界面会出现如图3所示, 其纵坐标默认为频数 (frequency) , 分成 (1?4lgn) =8个区间段, 其中n为样本量。

绘制直方图时, 一般用阴影填充每个小矩形, 如果对应的命令为hist (u, density=20) , 则其中20表示阴影线的密度, 数值越大, 阴影越密。同样还可以设置矩形的填充颜色。

在绘制直方图时, 根据需要纵坐标有时为“频率 (density) ”, 其对应的命令为hist (u, prob=TRUE) , 如下页图4所示。还可以把每个区间的样本数量显示在对应的矩形上, 对应的命令为hist (u, labels=TRUE) 。

hist ( ) 函数中有很多可选参数, 既可以设置图形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实际意义的文本标题及整个图形的标题, 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分段的个数。参看更多的帮助, 可输入命令help (hist) , 即可获得hist ( ) 函数的帮助文档。

与统计有关的计算

1.计算平均数

如例3中klw的平均值, 其命令为: mean (klw) , 结果显示为:[1]71.40909。

2.计算标准差

计算klw的标准差, 其命令为: sd (klw) , 结果显示为:[1]16.36465。

3.计算方差

计算klw的方差, 其命令为: var (klw) , 结果显示为:[1]264.5390。

4.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如求例2中数据的回归直线, 其命令为:

其显示结果为:-119.13 1.12。

即一元线 性回归直 线为y=1.12x-119.13。

结语

上一篇:构式理论下一篇:大学学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