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与约束条件

2024-10-18

优势与约束条件(共9篇)

优势与约束条件 篇1

发行企业债券存在众多的融资优势, 但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落的市场发展状态。一方面源于企业内部因素, 但主要是受到制度的约束, 使得企业倾向于发行股票融资, 造成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现象。

一、企业债券融资优势分析

关于利用债券进行融资的理论, 主要有以下三种:“资本结构理论”、“银行贷款与公司债券比较理论”和“公司债券优势理论”。它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论证了企业债券相对与其他融资渠道而存在的比较优势。本文从宽泛的角度来论述企业债券融资优势。

1、降低融资成本

相对于银行借贷和股权融资, 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包括规模效应下的直接融资成本低, 也就是说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越大, 则与银行借贷相比, 其直接成本会逐渐降低, 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 当企业发行的债券规模超过1亿时, 该优势就能得以显现;与股票发行相比, 一般来说, 股票发行费用是债券发行费用的2倍以上, 但综观现实, 当前我国企业热衷于上市融资, 主要在于发行A股使得企业所获得的资金成为一种无偿使用的资金来源, 无须支付本息, 这给了企业一个很大的操作空间, 成为企业“圈钱”的战略宝地, 从而也为股市埋下了巨大风险。另一方面, 企业债券的利息支出发生在企业所得税征收之前, 可以扣减公司的一部分所得税支出, 这与企业所得和股票红利的双重征税形成鲜明的反差, 足见企业债券的税收优势。

2、保证企业控制权

虽然企业的上市融资, 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可自主支配的资金, 为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提升创造了先机, 但企业原所有者的股份遭到稀释, 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矛盾也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甚至企业大股东的某些建议和发展目标被否决, 在这种情况之下, 大股东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协调好与众多小股东的利益关系。而企业债券并不会造成企业所有者的控制权分散, 保证了所有者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规划要求进行生产管理, 防止因其他股东干扰而放弃一项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的项目, 确保企业及时作出各项调整。其次, 虽然企业债券也可能成为企业被收购的手段, 但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特别是在全流通的情况下, 通过股份收购的风险更大。当企业发展前景良好或股票价格较低时, 就可能成为其他企业的收购目标, 一旦收购发生, 企业控制权即落入其他投资者手中, 一般来说, 企业的创始人并不希望自己所创造的企业被兼并收购, 除非企业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 无法正常运行时才会寻找接盘者。所以, 通过上市融资虽然有其优势, 但原所有者却面临利润共享和控制权减弱的尴尬处境。同时, 委托代理问题也是上市公司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管理者往往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而放弃股东的利益, 使股东遭受利益损失;然而对于只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企业来说, 所有者并没有丧失经营管理权, 即使是聘用外部经理人, 所有者也同样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当中去, 具有一票否决权, 确保了企业按照所有者的目标发展前进。

3、信息披露要求低

按照证券法的有关规定, 上市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发布可能会造成股价变动的各种信息, 按时发布报表等, 具有一套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这不仅给上市企业增加了信息披露成本, 同时企业所发布的各种信息会被行业竞争对手所利用, 使企业处于信息弱势地位, 很难与其他对手公平竞争。然而发债企业并不需要有如此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只要企业能及时付息, 到期归还本息即可, 这样就减轻了企业成本支出并确保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即使企业处于破产边缘, 债权人仍能通过企业的破产清算收回一部分的投资成本, 在清算顺序上优于公司股东。

(1) 避免对银行借贷的过度依赖

从我国企业外源性融资情况来看, 主要有三大来源, 银行贷款、境内股票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 如下表所示:

(转载于:安义宽.中国公司债券功能分析与市场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从表中, 明显可以看出, 企业融资需求对银行的高度依赖关系, 虽然从国外的实际情况来看, 也是以银行借贷为主, 但依赖程度没有我国企业大。正是因为企业融资方式倾向于银行贷款, 所以较高的不良贷款率成为各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也因为此, 各国几大主要银行纷纷转变服务重点, 开辟收入更高, 风险更小的表外业务等。政府放宽企业发行债券的限制, 必然能够开拓企业的融资渠道, 将银行的借贷风险转移出去, 减轻银行的压力, 特别是原有的四大国有银行, 其早期众多的不良贷款正是拖累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来说, 发行企业债券更是其走出发展困境的最优方式之一, 原因在于, 这些企业在不具有担保的情况下, 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供给, 更不用说上市融资。然而通过私募发行债券, 企业的潜在风险由投资者自身把握和承担, 信用评级机构只负责对发债企业的一般性评级。

(2) 为投资者拓宽投资渠道

当前, 大盘呈现出宽幅震荡之势, 熊市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一般而言, 当股市处于熊市时, 低迷的市场状态使得广大居民的投资渠道十分狭窄, 主要是购买国债和储蓄存款,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也会适当增加对国债的投资, 以避免股市风险。此时, 若加大企业债券的投放力度, 则必然会拓宽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出路, 因为企业债券相对于公司股票而言风险性更小, 其收益也会比国债更高, 能够成为熊市时期的良好投资渠道。并且股票价格与债券价格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市场利率, 则会使股票价格下降, 债券价格上涨, 此时投资者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 能够适当分散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二、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度制约

在我国, 企业债券先于股票出现, 但一直以来发展较为缓慢, 与国外企业债券融资多于股票融资相违背, 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因素造成的, 但主要来说还是因为我国对发行企业债券的规定比较严格, 使得众多有债券融资愿望的企业因无法满足发债要求而放弃融资。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行主体限制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 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则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企业债券, 并且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企业债券的主要发行人是国有企业及具有政府背景的相关企业。这就把众多的民营企业, 乡镇企业等等排除在债券融资之外, 然而这些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又通常得不到来自银行的贷款支持, 这就造成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们认为对于一定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可以进行公募发行, 以便投资者随时买卖, 规避风险获取报酬;而不能满足规模要求的高信誉企业, 则可以进行定向的私募发行, 解决其融资的需要, 当然这必然要求政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保证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安全, 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失。

2、债券利率管制严格

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强调, 企业所发行的债券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40%。虽然此举防止了有关企业为了尽快获得借贷资金而承诺提供较高利率的风险, 以及由此带来的欺诈行为, 但实际上是降低了企业债券的市场吸引力, 加上我国尚未实行利率市场化, 这种债券定价限制不能反映未来市场的利率走势, 由此导致价格信号失灵, 风险机制缺失。

3、交易渠道不畅通

我国目前所发行的企业债券不仅品种单一, 期限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同时交易市场也相对地不完善, 交易所诸多的上市条件限制了大多数企业债券的上市交易和流通, 另一方面, 海外市场的不存在, 或则受到排挤, 使得企业债券更难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不得不放弃债券发行和投资者不敢投资的双重尴尬境地。

4、其他约束

当前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国内评级机构间运用的评级尺度不相同, 造成评级结果的差异性, 使得该评级结果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从而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投资指标。同时在信息披露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能强有力地规范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

三、总结

在我国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的现状下, 有必要改革现有的企业债券发行和流通体制, 使债券融资成为继银行贷款后的主要融资方式, 同时也能为投资者开拓一条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避免因其他渠道不畅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优势与约束条件 篇2

西班牙留学优势与申请条件

1.西班牙留学优势

1、安全有保障

西班牙社会稳定,治安优良,在西班牙留学安全系数是很高的。

2、性价比高

西班牙的整体消费水平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且西班牙公立学校免学费,所以在西班牙读书,经济门槛是较低的,这可以说是那些想出国留学又怕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的学子的福音!

3、中西学历学位互认

中国政府与西班牙政府双方已经通过双边协议,两国学历、学位文凭相互承。学生完全不用担心归国后学位不受承认的问题。

4、入学免试

中国高中毕业生的成绩为西班牙教育部所认证,也就是说,只要成绩符合,高中毕业生只需提供高考成绩认证即可申请报读西班牙大学。

5、西班牙语前景好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开展,中国与西班牙、南美洲经贸往逐年增多,使得中国急需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及精通西班牙语言文化的人。而目前国内西班牙语人才的稀缺,无疑为精通西班牙语及具备专业知识的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

6、西班牙学校教学质量优

西班牙高等教育历史十分悠久,资源丰富,国际化学习氛围浓厚,拥有许多闻名于世的世界一流大学。且马约尔计划内的17所大学都是西班牙的公立大学,涉及30多个领域200多个专业方向。其中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是西班牙排名第一的国立综合大学,有着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世界的专业。

2.西班牙留学申请条件

1、学历

如果想申请本科的话,高中或者同等学历是的。虽然现在西班牙要求有达标的高考成绩(400分左右/750分),但是没有高考成绩或者发挥失常没有达到标准的同学,也同样可以申请,不用因此灰心丧气。

如果准备申请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学历学位必不可少,当然了在校成绩也重要。

如果准备研究生课程换专业,就需要有本科的毕业证和没有挂科的在校成绩了。

2、语言

非西班牙语专业且没接触过西班牙语的同学:国内500课时的西班牙语学习+西班牙9~12个月的语言学习。

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面签前的培训+西班牙9~12个月的语言学习。

3、资金

目前,西班牙使馆要求的保证金是15~20万元人民币左右;此外,还有流水账和父母收入证明,虽说要求是900欧元/月左右,但是准备1万块人民币左右的比较好。

西班牙留学安全常识

1.勿随身带大额现金银行卡

中国人有随身携带现金的习惯,而在国外则主要使用各种卡消费。如果出门少带现金,宿舍中也不多放现金,就能够有效减少财产损失。刚抵达的学生应立即把现金存入银行账户。以前曾有学生的书包和钱包在学校、餐馆里以及火车上等地方被盗。如果你的钱包里的钱不多,这不算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钱包里放一百元就够用了。

尽量不携带银行卡或信用卡。因为一旦遗失,通过用你的银行卡或信用卡,别人可以轻易得到你的大笔钱款。如果钱包被盗或被威胁提供密码,需立即通知银行。

2.学校宿舍胜过在外租房

有些同学在计划留学的时候,总是喜欢自己租房子而放弃学校宿舍。实际上,这样做的隐患很大:学生对学校所在城市并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并不清楚哪些地区是不安全的或者高犯罪率的地区,很可能会单纯的因为同等条件下价位较低,而入住上述地区。

因此,建议刚刚开始留学生活的同学要尽量住在校园宿舍。如果一定要出去租房子,也能到了当地,对这个地区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进行。而且不要选择过于偏僻的地方,也不要一味地贪图便宜。

3.多沟通融入当地生活

另外,建议学生在出国前能有意识地学习如何与人沟通,提高自己适应异国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出国之前,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安全知识,主动向校方索阅相关安全资讯、手册和紧急联络电话号码,以防患于未然;而抵达国外后,应尽早了解该地治安状况,一旦确定住所之后,要向当地居民请教周围环境状况,注意是否设有安全措施,如大楼警铃、路边免费求救电话等。

每个学校一般都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学校的留学生,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是学生寻求帮助的最直接部门。一般的问题,直接向国际学生办公室咨询或反映,就能得到妥善解决。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也可寻求校内中国留学生协会、中国驻当地使领馆以及当地警方的协助。

西班牙留学比较好就业的专业

1、建筑工程

可谓是西班牙的王牌专业之一,比如马德里理工大学、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巴塞罗那大学等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学生可选择的岗位可以是房地产规划、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空间规划、展示设计、城市规划与研究以及城市建设管理和物业管理等。

2、教育学

主要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西班牙灵活的教育模式能帮助我们成为教育方面的人才,改变国内教育方式短缺的现象,对教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未来工作方向: 中小学、高校、教育机构、出版社、政府机构等。巴塞罗那大学、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呢。

3、新闻传媒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讯息可以在一夕之间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也使得新闻行业火速成长起来,从以前的报刊纸媒,到如今的APP新闻端,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新闻传媒行业对于新兴人才的渴望从未停止过。新头脑,好眼光,独到见解都能让该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后的岗位中发光发热。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卡洛斯三世大学都有这类专业开设。

4、健康与运动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为重点学科,培养从事体育科技教练、运动营养与运动伤害防护师、体育科学研究人员,全民健身指导及研究人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师资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在西班牙这样的运动强国中,运动相关的专业教育体系十分发达,优质的师资以及实习资源颇多,给学生非常多的发展空间。马德里欧洲大学、格拉纳达大学、巴塞罗那大学等院校都是在西班牙运动类专业拔尖的高校。

5、西班牙语

浅议企业会计控制中的约束条件 篇3

【关键词】 企业会计控制 约束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产生了许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迅速的发展壮大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好的企业会计控制,我们就将当下的企业会计控制现状、重要性、企业的会计控制的约束条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1.企业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的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种管理控制的总称;企业的会计控制能够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及完整并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新旧制度改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内部监督不够健全,控制力度不够就是一些人产生挪用公款、中饱私囊的情况,为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企业会计控制的建立还是很有效的监督制度,同时建立企业会计制度也是企业管理加强的客观需要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现代企业中有两大阵营即所有者及经营者,企业会计信息是所有者关注的所托经营者是否在尽职尽责执行受托任务的依据,经营管理者能够根据企业会计控制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会计控制还能及时发现不法之徒的舞弊现象及不法行为,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特殊的作用。

2.企业会计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2.1企业会计控制的含义

企业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能有效的进行,企业的控制主体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资金运作的控制。现代的企业会计控制体系是以企业会计部门为主体,其他部门进行配合的网络系统。

2.2企业会计控制的现状

现代的企业会计是以会计信息网络化为基础的,会计是社会经生产力的产物,它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发展还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实力,我国企业在企业控制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2.1企业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强,理解与认识上也存在偏差

有些企业把会计控制简单的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且把会计控制与管理、风险、发展的关系上存在着偏差,与企业的效益发展对立了起来;有些企业侧重规模与效益结果出现了违规违章的现象;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却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修订与纠正;有些制度较偏重法律法规的约束,而没有必要的控制程序,但较多的还是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没有有效地监督检查。

2.2.2会计控制中的信息质量较低

当前有些企业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也不够真实很难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现在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使企业陷入盲目管理中,造成会计纪律的混乱,同时会计信息的失真,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影响也比较大,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大部分是根据企业的会计资料得到的统计资料而来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国家的宏观决策。

2.2.3会计控制人员的素质不高

会计控制人员在心理、技能及行为方式上不能达到会计人员岗位的相应岗位的要求,对会计上的控制程序经常理解错误,使其控制程序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会计控制人员虽对传统会计较熟,但对现代会计的一些网络技术操作不明白,再就是会计控制中新措施的加入不能很好的适应。

2.2.4会计控制系统失效及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会计控制系统本是为企业的记录、分析、分类、汇总、报告等企业交易并对相关资产及经济往来而建的方法及记录。而企业会计系统的失效主要表现在:会计账务弄虚作假不真实,企业对内部成员的会计核算缺乏约束机制,企业的财物资产有损失保护不当,企业的资金使用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等。企业控制管理混乱,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领导常搞一言堂致使企业的经营失策,有的企业虽有控制机制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相应的检查、考核机制。

3.企业会计控制中的约束条件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控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管理上的失误,致使企业难以良好的发展,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在企业控制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约束是必要的。

3.1客观环境的制约,建立共同的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审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在企业会计控制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像会计人员必须要有国家颁布的会计资格证书,这不仅是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约束同时对企业会计用人方面也起到了制约作用,使企业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2建立有效全面的会计控制体系进行约束

企业除了要认真贯彻相关的《会计法》《审计法》等还应建立完善的企业控制体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会计控制体系是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关键,会计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业务、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货币资金控制制度等。规范财务制度,不仅仅要建立会计控制制度还要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会计制度才是有效的。

3.3有效地会计工作秩序且会计信息质量较高

良好的工作秩序不僅能使经济市场得到稳定,还能反映企业真实的日常运转情况,并保证企业的运转情况合理有序,它主要包括:会计岗位的设置、业务流程的处理及会计核算管理等,会计控制程序的运作受工作秩序的约束。

会计控制运作还受信息技术的约束,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以企业会计信息整理而来的经济信息为主,企业要想顺利开展企业活动必须要有可靠真实的信息作为指导,因此只有建立有效地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的质量才能使企业良好的发展。

3.4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选用并不断培养提高其素质

再好的会计控制制度没有适合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来执行,都会使其制度大打折扣,甚至起不到作用或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会计控制实施过程中,拥有专业知识及高操作能力的会计人员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会计工作人员拥有相应的能力的同时还应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即在财务工作过程中,要秉公办事,不徇私枉法、挪用公款、偷税漏税等严格按照职业原则规章制度来办事,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在会计控制实施中是非常必要的。

3.5加强会计控制系统的监督并将其落到实处

为防止会计控制系统的失效加强会计控制系统的监督与落实也是其有效地约束条件,很多时候企业会计控制系统只流于形式而使不良企图者趁机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因此建立起监督机制是这些不法之徒无机可趁,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法定人要加强控制监督,对企业的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对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监督,从而使企业拥有健全的会计控制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

总结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会计控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本文给予一些建议措施,及实施过程中应该所做的约束条件,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肯定还会有新问题的出现,也就相应的要有新的约束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兴荣.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制度措施[J].百科论坛,2010(7).

[2]张云翩,刘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措施[J].商业经济,2010(5).

[3]王立诚.浅谈现代企业会计控制制度建设[J].山东大学财经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2).

[4]黄建纯.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J].企业家天地,2007(10).

优势与约束条件 篇4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在《谁养活中国》中指出,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也将大量移向非农产业部门,化肥使用量已达到报酬递减点,到2030年中国粮食将较目前水平减少20%,中国届时将进口3.69亿t粮食,这将远超过国际粮食市场拥有的粮食资源[2]。布朗命题引起了政府官员和国内学者的热烈争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素有“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的俗语。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庞大的人口、有限的耕地、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多种资源约束条件的挑战。

1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约束

1.1 人口增加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带来需求的增加。我们可以用2010年粮食生产和消费为例进行说明。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我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3.7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长5.84%,城镇人口增长13.46%,流动人口增长81.03%。2010年底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22亿hm2,粮食单产按4950kg/hm2计算,年产粮食6.03亿t。然而,根据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在2003年提出的食物发展阶段性目标,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占有粮食应达到391kg[3],需要消耗粮食7.14亿t,明显存在消费缺口,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从2009年的5223.2万t激增到2010年的6695.3万t,同比增长28.2%。其中,玉米、小麦、大豆、稻米的进口量显著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消费不断增加,加大了粮食的消耗,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1.2 耕地减少

我国现有国土面积960万km2,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于世界第3位。由于我国是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人均耕地非常紧缺。我国耕地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为1.22亿hm2,已接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 hm2,位于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位以后。我国可以利用的耕地资源非常稀缺,全国已有6个省、666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耕地不断减少,逐渐形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不断逼近安全底线。尽管我国政府实行了“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但仍不能遏制耕地不断流失的趋势[4]。

1.3 土壤污染

我国农业生产在过去已经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高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发展道路,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化肥、农药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例如,2008年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使用了世界33%—35%的化肥,单位面积的农药使用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然而,化肥的使用约有30%被农作物转化吸收,农药的使用约有50%的药剂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5],导致土壤和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有研究指出,我国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已接近耕地总面积的1/5[6]。另外,化肥和农药投入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持久污染,增加了土壤中农业污染负荷,不但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直接降低农作物产量,影响农产品质量,也制约着粮食的安全[7],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4 水资源短缺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水质退化可以说达到了危机的程度,严重制约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到2030年,人均水资源供应量将会从2400 m3下降到不足1700m3,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使我国将成为世界银行所定义的“水资源短缺”国家。

我国水供应量有限,水的利用也效率也低下,工业和家庭用水的增长对农业用水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在中国的灌溉系统中,许多水由于蒸发而失去,最后一个影响水供应的因素是水价。我国许多地区和城市的水价没有按照用水量进行调整,商业、工业和家庭用水的价格还没有充分区分开。由于这些原因,用水体制鼓励了过度用水,导致水资源短缺现象积重难返。

2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契机和关键

2.1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立足本国

(1)国际粮食市场存在一定的贸易制约。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我国未来的粮食供给缺口,存在着巨大的经济风险。根据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难度非常大,提高单位耕地的产量也受到了各种制约。也许有人说,如果我国的耕地不能养活自己,我们到国际市场上购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没有一定的粮食自给量,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

(2)国际粮食市场的蕴含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依靠国际粮食市场来解决粮食问题存在政治风险。在世界舞台上,粮食可以作为一种政治武器。2007年,全球“粮食紧张”、“粮价高涨”、“粮食抗议游行”、“粮食海啸”等引发多个国家采取“闭关锁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印度、俄罗斯、阿根廷等国纷纷出台限制或禁止大米等谷物出口的政策。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海地等国家爆发了与粮价上涨有关的骚乱[8],导致日本等很多工业化国家,即使在国内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也采取了保护、补贴国内粮食生产的政策,目的是谋求政治上的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的贸易保护行为进行反思。

(3)国际粮食市场的贸易总量有限。国际粮食市场的贸易额增长虽有潜力,但总量毕竟有限。从国内粮食市场来看,主要缺口是小麦和大米。据了解,国际粮食市场大米年贸易量不足3000万t左右,基本上相当于我国一个粮食大省的生产总量。我国作为世界粮食的产量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粮食产量与消费量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和总消费量的五分之一。世界各国对我国粮食的供求情况非常敏感。如果我国对粮食需求量激增,必然会导致国际市场上粮价上涨。因此,依靠国际粮食市场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明显是靠不住的。

2.2 农业科技革命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契机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走的是一条“石油农业”的道路,但“石油农业”已走到了尽头,弊端已暴露无遗: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急剧恶化。我国的粮食问题不能靠“石油农业”来解决,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在解决粮食问题上有着广阔的前景,科技进步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影响非常大。邓小平指出:“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尽管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很艰难,但只有经过努力,加大科技投入,是可以做到的。从我国各地的生产实践来看,实施农业科技革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契机和根本出路。

上世纪70年代掀起的“绿色革命”,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带来极大的活力。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是那时的一颗“绿色卫星”,在水稻生产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种子是先进技术的载体,用良种提高粮食产量是实现粮食增产最直接手段。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杂交稻出现突破性进展,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20%—30%。随后的“高产高效吨粮田”的产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精细农艺相结合的成果,彰显出我国耕地的增产潜力,在南方和北方水热资源较好的地区,大面积地实现了“亩产吨粮”,潜力相当可观。

虽然科技进步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我国科技进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份额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科技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8%,发达国家普遍在60%以上,有的高达80%[9]。主要农产品单产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远低于发达国家,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水平,仅为高产国家的40%—60%,说明科技投入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空间巨大。例如,生物工程中的发酵工程,就能极大地缓解饲料用粮的压力。通过对农业副产品,比如作物秸杆发酵,就可以提供大量优质饲料。转基因技术的产生,也将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3耕地保护数质并重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

从目前来看,2030年我国的人口预计达到16亿的峰值,给耕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并不均衡。在中国西部的沙漠地区,人口压力微乎其微,但是,在东部沿海省份,尽管只占中国15%的耕地面积,但却拥有中国41%的人口,压力就异常增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加,无论城市还是在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1)耕地数量的减少严重制约粮食总量的增长。根据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是17亿人,前提是不少于“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根据1996年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中确定的粮食95%为自给的目标,到2030年我国需要耕地面积为1.23亿hm2[10],然而,2010年底,我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22亿hm2,导致“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

(2)耕地数量的减少引致耕地质量严重下降。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中,旱地占比为76.89%,水田占比仅为23.11%;在旱地中,水浇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7.2%,占旱地总面积的22.6%,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5.1%。坡耕地水土不稳定,造成土壤耕层浅薄,地力贫脊,产量低下。由于耕地资源稀缺,再加上地力下降,为了提高粮食的单产,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然而,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残留在土壤中,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导致耕地污染、土壤退化。

(3)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我国的粮食安全。耕地的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土壤退化、耕地污染和地力贫脊等方面。粮食生长所依赖的土壤质量,直接决定了粮食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决定了粮食产品的品质。在耕地退化、水资源日益短缺、气候影响因素日益严重、粮食政策激励作用日益降低、种粮效益日益低下。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劣化,制约粮食生产能力,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3 耕地保护措施的探索与实践

3.1 国家战略决策为耕地保护保驾护航

为了解决耕地和水资源对粮食安全造成的威胁,我国政府实施了保护耕地政策、独生子女政策、灌溉系统投资、南水北调工程、大规模造林运动、退耕还林工程等六大战略决策。我国政府采取了三项保护耕地重要措施:一是设定耕地红线,二是严格土地用途转换法规,三是寻找各种方式增加耕地面积。

在独生子女政策方面,对缓解我国的人地关系矛盾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水利系统的投资方面投入,使我国大约51%的耕地得到了灌溉;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央政府通过调入南方的水资源,解决北部和西部地区缺水问题的计划,东线一期工程已全线开工;1998年长江大洪水背景下的最大的造林工程,以及最新的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项目,将对我国解决水土流失、保护耕地问题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3.2 设立耕地保护基金,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今年全国“土地日”的活动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2011-2015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投资约6000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667万hm2,补充耕地160万hm2。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成为我国各级国土部门的重要任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我们要建立和健全耕地保护投入机制,通过立法来加强对耕地质量建设力度。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将15%以上的土地出让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设立“中低产田土改造”、“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地力与土壤污染监测”等专项资金。明确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权限,确保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改良,重点以农田节水、盐渍化治理、瘠薄土壤改良为主要方向,依靠土地治理项目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我国现已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1333万hm2,补充耕地300万hm2,农田产出率提高10%至2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3.3 推广技术政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90%以上是在耕地上获得的,但任何农作物的成长都离不开土壤和水,只要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农作物通过根部的吸收水分,把一些污染元素输送到了农产品中,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直到影响人的健康。我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高达1200万t,几乎相当于广东省一年的粮食总产量[11]。因此,我们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减少耕地污染,确保粮食安全。

(1)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我们需要对化肥、农药的类型、用量、使用方法等进行动态检测。在化肥和农药使用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充分考虑农田土壤特征和农作物生长状况,根据农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的需求量、对养分的吸收和需求,安排施肥量、施肥方式和时间。

(2)要加强灌溉区的污水处理。要设法通过改变农田环境来减少农田污染,在农田中增加一些湿地面积,能够对农田中的氮、磷、钾肥和有害重金属等起到截留作用,降低农田的污染。

(3)要改善农村的环境和居住条件。要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探索有效利用畜禽有机肥的途径;合理使用农膜,增加农民补贴,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要以清洁家园为基础,清洁田园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

随着工业点源污染和城镇生活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主要矛盾。在农田污染众多因素中,化肥、农药、污水灌溉、废弃物等,是造成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问题上,税收、补贴等经济激励政策通常更为有效,但基于技术的政策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新领域[12]。

3.4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监测是动态掌握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质量,合理利用土、肥、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是保护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

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有助于及时了解耕地质量现状,预测变化趋势,指导科学管理,达到耕地永续利用的目的。通过监测,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的趋势,以有限的耕地资源生产出更多的食物。此外,可以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高新技术,建立生产基地环境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掌握耕地土壤受污染的途径、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待修复的耕地面积等,努力实现耕地保护由过去的数量管理,向数量和质量并举管理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FAO.Guidelines for land use planning[M].Rome:FAO Development Series,1993:6-15.

[2]Lester R.Brown.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is Facing a Massive Grain Deficit[M].Who Will Feed ChinaWashington:W.W.Norton&Company,1995:1-6.

[3]张晶.2035年中国人粮关系情景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26-31.

[4]Lichtenberg E,DingC.Assessingfarmlandprotection policyin China[J].Land Use Policy,2008,25(1):59-68.

[5]郭晖.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1(14):54.

[6]陈印军,王晋臣,肖碧林,等.我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2):1-5.

[7]颜兵,李成,郭汉兵,等.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的原因和对策[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2):34-36.

[8]陈印军,王勇,卢布,等.国际谷物供需形势及我国谷物发展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9(3):1-10.

[9]田维波,邓宗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6):132-140.

[10]谈琰.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利用及保护问题研究——以河南为例[J].经济经纬,2010(5):111-114.

[11]谢庆裕,陈杰俊.1200万吨!重金属年污染粮食可养活珠三角[N].南方日报,2011-04-01.

优势与约束条件 篇5

学制一般为1-2年,具体见标注;大部分项目为春秋两季入学,后面有Sep.字样代表只可秋季入学。

Economy and Business经济学与商务领域每年2、9月两次入学,个别专业例外,雅思要求6.5或托福要求90 ,特殊要求见标注。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法律与公共管理领域要求托福100或雅思7,特殊除外 Sep. Feb.。

Arts,Culture and History艺术,文化与历史领域每年2、9月两次入学,学费16800欧/年雅思7.0或托福100。

Health健康领域硕士学制1-2年,每年2、9月两次入学,一般学费16400欧元,雅思7或托福100 ,特殊除外。

Communication,Education and Media传播,教育与媒体领域每年2、9月两次入学,学费16600欧元/年,雅思要求6.5或托福要求90 ,特殊例外。

Natural Sciences,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自然科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学费17800欧元/年,要求雅思6.5或托福90 ,特殊例外。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文学与语言学领域学费16800欧元/年,一般要求雅思7.0 ,托福100 ,特殊例外。

Archaeology考古领域每年2、9月两次入学,学费16600欧元/年,雅思要求6. 5或托福要求90。

Area Studies区域研究领域每年2、9月两次入学,学费16800欧元 要求雅思7.0托福100。

优势与约束条件 篇6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 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理论认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 (而非绝对差别) , 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 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价格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 又称作净贸易条件指数, 是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这个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决定贸易利益如何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分配, 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增加 (或改善) 意味着这个国家可以从出口中赚取更多的利润或者可以为它的进口产品支付得更少, 从而这个国家的福利改善;而一个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降低 (或恶化) 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福利下降;要使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改善这个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 就要找到影响一个国家价格贸易条件的因素, 并且研究如何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善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 进而增加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贸易利益, 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比较优势和价格贸易条件的定义来看, 比较优势的发挥, 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 都能提高或者改善我国的经济福利。然而在近十年来, 我国充分发挥劳动力便宜, 及所谓的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从这方面来说, 提高了我国的福利, 但数据显示, 我国利用比较优势所生产的产品出口价格很低廉, 进口的却是价格高昂的产品, 从这方面看, 是恶化了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 降低了我国的经济福利。所以, 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 发挥比较优势一定能提高经济福利吗?什么才是真正的比较优势?

一、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我国的比较优势, 是根据要素数量来确定的, 如人口数量、资源数量, 所以我们的比较优势就是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这导致我国的劳动力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加班是常态, 虽然可能收入上升了, 但体力透支, 更缺少闲暇, 所以他们并不幸福, 生活水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 并没有提高。同时, 过度消耗我们的资源, 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从短期来看, 发挥比较优势是获利的, 但从长期来看, 却是损失巨大的。经济发展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我们不能消耗子孙后代的福利来增进我们的福利。

所以, 我们要从新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比较优势, 我国的比较优势不是表面的数量, 而且更重要的是潜在的质量, 即资本和技术层面的。虽然目前我国总体上技术还比较落后, 似乎在技术方面只存在比较劣势, 但我们要创造更有利于我们的比较优势, 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创造能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的关系

(一) 比较优势的转化能改善价格贸易条件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比较优势不断变化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国原有比较优势减弱, 新的比较优势形成与强化。这就决定了产业政策的重心不应是恪守现有的比较优势, 而必须着眼于未来, 培育动态比较优势, 实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 否则很容易导致分工锁定和国际分工地位低下。比较优势利益还有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之分, 两者并不一定一致。按照静态比较优势分工, 通过干中学等, 能够有效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 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 恪守和强化比较优势, 会使得出口产品价格下降, 贸易条件恶化, 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提高;一些行业虽然近期尚不具备足够的比较优势, 但由于其顺应了当前的要素积累特征, 技术进步较快, 未来将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力, 将会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由此带来贸易条件的改善, 进而提高未来的贸易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 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 利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 价格的变化是由供求关系决定。因此, 有观点认为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需求的增加导致价格的上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序分工的不断细化, 一件产品可以分成不同的工序, 而不同的工序具有不同的要素投入比例,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 产品的工序分工使得资源在全球优化配置。在20世纪90年代, 中国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 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 发展加工贸易, 通过鼓励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等出口导向型的政策, 出现规模每年大幅增加。在出口规模和出口增长速度都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情况下, 一方面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市场竞争激烈, 导致出口企业竞相压价, 许多出口企业仅通过出口退税获得微薄利润, 从而降低了出口价格;另一方面国内的相关要素资源成本并没有获得合理补偿, 包括石油、环境成本等没有体现其真实价值, 从而导致直接生产成本比较低。这两方面都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偏低。

中国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替代性、价格具有外生性和主要依靠成本竞争等特点。中国出口产品是承接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转移的结果, 具有高度替代性, 因而只能在低成本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 议价能力不足, 导致即使在产品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也难以通过提高价格转移成本, 在替代产品不断涌现的情况下, 原有的产品面临价格降低的困境。这些都表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不仅不具备上涨的能力, 反而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 中国出口增长的是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最大的产品, 进口的是国际市场价格上升最多的产品, 这些都使得中国的出口价格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恶化, 使我国的贸易利益受损, 阻碍资本的形成, 不利于向资本比较优势转化。反之, 如果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那么我们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 从而促进资本的积累, 有利于向资本比较优势转化。

(三) 进出口商品结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一方面, 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 因此当经济增长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会日趋缓慢, 此外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单位商品的原材料消耗, 导致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 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发达国家面临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 因此当经济增长时对制成品的需求会日益增大, 此外工业部门相对于农业部门更容易吸收先进的技术, 工业部门的要素收入增加值大于农业部门的要素收入增加值, 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比价就有利于制成品而不利于初级产品。于是, 上面的因素就导致了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也就趋于恶化。

三、创造比较优势的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 国内的资本存量大幅上涨, 虽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本存量还较低, 但相较于丰裕的劳动力, 资本存量的比较优势逐渐显现, 这从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的用工荒就可以充分体现, 有些企业甚至高薪聘请, 还是存在大量的用工缺口。在新的比较优势初见雏形的条件下,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

(一) 对资本密集型产业进行扶持

日本、韩国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 在“贸易立国”的战略指导下, 培育动态比较优势, 确定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福利增长的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我国也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 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及技术型企业转化, 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 劳动密集型企业之所以不能快速进行升级, 原因是在升级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资金, 但企业资金有限不足以实现产业升级, 有了政府的支持, 企业能迅速实现升级, 从而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实现贸易利益最大化, 提高我国的经济福利。

(二) 鼓励自主创新,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科学技术始终是一个国家的第一生产力, 要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同时加强市场配套体系建设, 为企业在融资、税收、国际合作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要出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的贸易结构, 实现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的目标。根据苹果公司最新公布的消息, 所有设在中国境内的苹果产品工厂或生产线, 将要撤回美国。这则新闻看似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新一轮的寒冬, 但在此寒冬来临之际, 我们可以尝试在另外一个角度分析, 根据贸易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意味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 可能由资源增加引起, 也可能由技术提高 (利用资源的效率) 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于出口产品的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 相反进口产品的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贸易条件恶化, 对他国有利;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改善本国贸易条件, 他国会受损。一国福利会随贸易条件的改善 (相对价格的提高) 而上升, 随贸易条件的恶化 (相对价格下降) 而下降。苹果公司的举措, 恰恰说明, 中国的经济增长进口偏向性的增长。苹果公司将生产线撤回美国, 其实质是将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产业环节———生产移回美国, 苹果此举看似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打击, 但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 贸易带来的福利效应大于其对制造业带来的负效应。从这个角度分析, 国人根本无需杞人忧天, 制造业的寒冬可能仅仅是一部分生产效率低下的制造商, 通过市场的自然调整, 其实是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更多技术及高附加值的成分。简单来说, 可能苹果手机那些低利润的整机组装生产线将转移至东南亚一些人均工资率更低的国家, 而“中国制造”则转型于苹果产品中更高端的通信设备, 屏幕技术等, 从而推动“中国制造”向产业链更高端的环节转型。

结束语

通过以上途径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能促进贸易条件的改善, 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福利, 从长远来看, 也是可行的。另外, 比较优势也是动态变化的, 所以我们对比较优势的界定, 进而创造比较优势的整个体系也要不断变化, 适应新的变化, 这样我国的福利一定能不断增强,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摘要:近十年来, 我国充分发挥劳动力便宜, 及所谓的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从这方面来看提高了我国的福利, 但数据显示, 我国利用比较优势所生产的产品出口价格很低廉, 进口的却是价格高昂的产品, 从这方面看是恶化了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 降低了我国的经济福利。所以, 只有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才能促进贸易条件的改善, 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福利。

关键词:比较优势,价格贸易条件,经济福利

参考文献

[1]何思颖.浅谈我国当前对外贸易战略——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J].商, 2014 (8) :201.

[2]张亚斌, 车鸣, 易先忠.“合成谬误”与中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J].世界经济研究, 2010 (8) :33~38.

[3]钱学锋, 陆丽娟.中国的贸易条件真的持续恶化了吗?基于种类变化的再估计[J].管理世界, 2010 (7) :18~29.

[4]韩康.经济新常态:新观察、新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 (2) :27~34.

[5]吴丹涛, 陈平.测算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困境及出路[J].国际经贸探索, 2011 (4) :58~62.

优势与约束条件 篇7

一、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优势和条件

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时间的过渡, 逐渐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由于地理环境原因, 我国沿海城市出现了大批量的中小型企业。此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结成了类似联盟式的发展现状, 此类现状被称之为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关于信贷融资的问题, 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此现状下, 笔者针对其优势和条件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其中主要突出的优势和条件为:企业集群相对单体企业整体信誉较好、集群企业整体稳定性较高、集群企业方便融资机构进行信誉调查、集群企业信贷融资降低了融资机构的投资风险。

1. 企业集群相对单体企业整体信誉较好

企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 其具备最为明显的优势即为:企业集群相对单体企业整体信誉较好。融资机构为了保证自身利益, 在进行注资和投资的过程中, 对于信誉较为重视。因此较好的信誉度, 对于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良好的信誉度使得中小企业, 在获取信贷融资方面的阻碍较小。

2. 集群企业整体稳定性较高

集群企业由于企业之间, 形成了类似联盟性质的发展模式。因此其在发展的过程中, 中小企业之间的关联相对紧密。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自身的稳定性也较好。不易出现突发事件, 良好的稳定性使得企业在进行信贷融资时, 融资机构对其的信任度也较高。

3. 集群企业方便融资机构进行信誉调查

中小企业发展中产生的集群模式, 使得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较多。因此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认知也较为深入。此类现状下, 融资机构在进行注资和投资的过程中, 能够快速的进行融资企业信誉调查以及相关资料的获取。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融资机构的审核速度, 对于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集群企业信贷融资降低了融资机构的投资风险

集群企业之间具备一定的联合性质。企业在进行融资申请和信贷申请时, 针对自身的财务状况, 需对金融机构进行资料提交。其中关于债务方面的资料为金融机构的主要审核内容, 此类内容的确定,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机构的投资风险。

二、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整体的发展较为稳定, 但在部分企业的信贷融资方面, 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 笔者分析案例总结如下:中小企业轻视自身信誉度的培养、信贷融资中的担保能力较差、融资机构投资风险较大。

1. 中小企业轻视自身信誉度的培养

中小企业集群模式发展中, 存在多数企业发展内容相似, 企业规模相似, 企业债务状况类似的现状。此类现状下导致集群中企业, 对于自身的信誉的培养较为轻视。最终导致企业在后期的发展较为困难, 尤其在信贷融资方面的获取阻碍较大。

2. 信贷融资中的担保能力较差

集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多数企业之间的发展状况类似。因此在单体企业进行信贷融资时, 多数企业存在相互担保的现状。此类现状下导致企业之间的担保能力较差, 最终导致中小企业在信贷融资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金融机构对于此类企业的信任评级也较低。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对于整体集群企业的外在形象也造成影响。

3. 融资机构投资风险较大

中小企业集群中企业在进行信贷融资申请时, 由于自身经营模式, 以及盈利现状较差。金融机构针对此类企业进行投资过程中的投资风险也较大, 容易造成坏账现象。企业最终因盈利能力较差, 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甚至出现破产现象, 此类现状对与金融机构的影响较大。

三、针对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发展的改善对策

当前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发展, 整体的态势较为稳定。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笔者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例如:政策鼓励大型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建立、完善法律方面的关于集群责任的明确、加强集群企业内部与小型金融机构的合作发展、明确集群企业的准入标准、加大违约企业的处罚标准。

1. 政策鼓励大型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建立

中小企业集群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但当前我国针对此类企业集群模式, 没有明确的法律政策支持。因此理论分析此类集群模式, 只属于市场发展的行为。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律, 鼓励大型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建立。以此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并促进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

2. 完善法律方面的关于集群责任的明确

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发展, 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前企业信贷融资方面的法律规定, 还存在较大的缺陷。此类法律漏洞使得企业之间所承担的责任, 未进行明确。最终使得金融机构承受了一定的损失, 并使得企业集群的发展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为了改善此类现状, 法律方面应明确集群企业之间的责任制度。以此降低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 并提升集群企业的发展。

3. 加强集群企业内部与小型金融机构的合作发展

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在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自身的发展现状。大型的金融投资机构对于此类企业的资金需求审核较为严格, 通过率也较低。为了有效的改善此类现状, 并提升企业信贷融资的能力。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应加强与小型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发展, 通过互相协助的方式, 达到对双方发展的促进。

4. 明确集群企业的准入标准

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发展, 存在较多的问题为:单体企业的信誉度较差。此类现状严重影响了企业集群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现状。集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应明确中小企业的准入标准。并对中小企业的信誉现状进行审核, 以此改善集群企业信誉现状的发展, 提升金融机构对集群企业的投资信任度。

5. 加大违约企业的处罚标准

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中的违约现状, 严重影响了集群企业的发展。为了有效改善此类现状, 法律方面应加强对违约企业的处罚标准。严重企业可以追究其法人的刑事责任, 以此起到震慑的作用, 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现状发展较为稳定, 其中集群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和条件有:企业集群相对单体企业整体信誉较好、集群企业整体稳定性较高、集群企业方便融资机构进行信誉调查、集群企业信贷融资降低了融资机构的投资风险。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小企业轻视自身信誉度的培养、信贷融资中的担保能力较差、融资机构投资风险较大。针对此类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政策鼓励中小企业集群模式的建立、完善法律方面的关于集群责任的明确、加强集群企业内部与小型金融机构的合作发展、明确集群企业的准入标准、加大违约企业的处罚标准。以此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增强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性。

参考文献

[1]刘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 2014.

[2]陈守忠.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 :131-132.

使用时钟周期约束的优势 篇8

1)定义设计中的每个时钟;

2)覆盖每个时钟域中的所有同步路径;

3)交叉检查相关时钟域之间的路径;

4)定义时钟持续时间;

5)定义时钟占空比。

用户指南包含丰富的详细信息,并对周期约束功能提供了良好的相关解释。不过我们应当深入了解FPGA综合工具背后的奥秘,探索相关周期约束行为的一系列问题,并掌握布局布线的算法如何工作。具体而言,我们将讨论解释TS_clk约束失效的方法,通过渐进约束工具来检查您是否正在逐步改善结果,讨论为什么工具显示的结果存在差异。最后我们还将了解这种时序约束相对于非约束设计的优劣。

如何解释TS_clk约束失效

如果设计不能满足时钟周期约束要求,就意味着它不能在相应的时钟频率下运行。此后您可进行流水线设计,在慢速路径下放松时序要求。流水线技术可能足以让设计满足约束条件。还有一种改进时序的办法就是减少两个寄存器之间的逻辑级数,事实上您需要简化关键路径中的逻辑设计。这两种方法都适用于设计层面,在该层面上设计人员可对RTL代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果您的设计在RTL调整后仍无法满足时序要求,下一步就要启用赛灵思ISE开关:register_balancing(专门用于寄存器重新定时)与register_duplication(可复制寄存器,降低特定寄存器下的高扇出)。

改进时序的另一种途径就是将引脚正确地分配给I/O信号。良好的设计实践是将相邻的引脚分配给相邻的信号。例如,一个I/O总线上的所有信号应分配给一个bank上的相邻引脚。分配大量引脚时应使用相邻bank。

以上问题非常重要,它们将作为布局布线工具的约束条件。该工具通常会尽量使相关逻辑在一起,如果相关I/O分配给相邻引脚,这就比较容易,因为该技术很有可能将减少布线延迟,然后工具也不会分散器件上的逻辑。分散逻辑会加大布线延迟。

一般而言,在FPGA必须位于印刷电路板上时,在分配引脚时就要考虑更多相关电路板的问题。由于FPGA会与电路板上其它芯片连接,因而相邻引脚分配法不见得总能适用。因此,FPGA设计人员最好在设计阶段早期就与电路板设计人员沟通,以减少引脚分配冲突。

还有一种改进时序的方法是使用更高速级别的器件。不过,这会影响产品价格,因此这不是轻易可以选择的。我们不光要考虑器件本身成本的提高,还要考虑更高速器件会对电路板设计产生的影响,进而对电路板设计成本的影响。

渐进约束工具能否实现更好的结果?

有时我们希望知道特定设计方案可运行的最高频率。为了弄明白这一点,我们渐进性地进行设计方案约束。比如,先将时钟周期约束设为8纳秒(对应于125MHz的时钟频率)。如果工具在此约束条件下成功完成设计的放置与路由,它可能会报告最低时钟周期为7.68纳秒等信息。此后我们可将时钟周期约束在7.68纳秒并再次运行ISE。这时工具可能会报出最低时钟周期为7.56纳秒。然而,我们将该设计再次约束在7.56纳秒时,工具可能会报告7.74纳秒最低时钟周期的时序错误。这就是说,我们要实现7.56纳秒,就必须将设计约束在7.68纳秒。所以设计方案的渐进约束在改进时序方面存在局限性。过了一定程度的约束,结果可能就会恶化。

如果设计规模不大,周期约束又很严格(很短的周期),工具可能就会报告一个比后布局布线(PPR)静态时序报告中的周期约束低的时钟值。但是它仍会显示一个时序错误的分值(其在无时序错误时为零),如该页所示,在设计(面向XC4VFX140-11FF1517)中周期约束设为1.5纳秒、占空比为50%,这与实际静态时序报告有误差:

该报告清晰显示时钟周期为1.489纳秒,低于1.5纳秒。但设计方案的目标应用是速度级为11的Virtex-4器件,其最大频率为450.05MHz。因此就存在着时序错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设置约束时还必须了解器件的开关特性。

工具显示的结果为什么有差异?

工具显示的结果有差异,是因为它采用的是启发式算法。设计人员使用这些算法来解决精确算法由于时间空间复杂性所致的不适应性问题,或者对实施开发存在极端困难的问题。启发式算法通常使用所谓的成本函数,将一些器件信息以及其它经验所得的常量纳入考虑,从而可选择解决方案。不过这些算法不能确保该解决方案就是最好或最佳的。

启发式算法通常先为逻辑布局提供初始随机种子值,然后布局进程根据成本函数分析围绕种子位置的发展,之后才能进行布线。由于种子值会随约束条件每次改变后工具的每次调用而改变,因此超过某个点之后结果会恶化。工具不参考此前的行为和上次运行报告的结果,难以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能力。要根据此前的布局布线策略设计放置路由算法并将当前及以前结果进行比较,也极其困难。

赛灵思ISE中的Smart Guide技术可采用此前运行的结果来指导新的实施方案,不过只有实施方案两次迭代之间逻辑发生一定变化之后SmartGuide才能起作用。如果逻辑不变,只是渐进约束相同设计方案,该技术就不适用。设计人员往往会被这种差别弄糊涂。

在这方面,赛灵思ISE中的SmartXplorer选项只是一种通过不同时序约束条件加速调查时序进程的手段。工具在Linux网络或多处理器Linux/Windows等不同设备上并行执行时,该策略可帮助设计人员使用不同的约束条件调查相同的设计方案。

因此,即便赛灵思ISE提供这些选项(其它FPGA设计套件也提供类似选项),工具都不能记住上次运行的情况,难以在约束条件渐进缩进的下次运行中比较并改进结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过了某一特定的点,工具就只会报告一个最低值,而不会报告约束渐进的不同值。由于我们难以根据此前的布局布线信息反馈设计算法、改进相同设计方案的时序,因此我们应当知道和理解工具的局限性。

时序约束通常都比非约束设计好吗?

传统上认为,约束性设计的时序通常比非约束性设计好。一般而言这是对的。不过这也并非绝对。有时在非约束性设计中,工具反而能够以尽可能最好的方法实现设计方案的最佳布局布线。如表1所示,在非约束实施方案中,可实现的时钟频率是最高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还是布局布线算法工作的方法。

我们在南洋理工大学高性能嵌入式系统中心的团队采用赛灵思ISE version 12.2 M.63C在Virtex-4XC4VFX140-11FF1517 FPGA上实施绝对差值和(SAD)算法[3]。我们部署的8x8 SAD采用8个图像像素(每个16位)和8个参考像素(每个16位),使用外部选择信号选定两个像素减去,因此设计方案最后就只有一个减法器。我们没有使用任何调节寄存器,而且所有内部寄存器都初始化为零。我们在该实验中也没有进行引脚分配。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们在未设置约束条件时能实现2.607纳秒的最佳最小时钟周期。我们将周期约束设为2.607纳秒,工具报告可实现的最佳时钟周期为2.863纳秒,而将2.863纳秒设为周期约束条件,所得到的可实现最佳时钟周期则为2.795纳秒。这是因为工具一旦得到接近值,就不会再继续尽力满足约束条件了。将2.795纳秒设置为新的约束条件不会将可实现最佳时钟周期降至2.607纳秒,而会将其升至2.966纳秒。在此情况下,工具没有满足约束条件要求。

结果中的这种随机性源于布局布线算法的启发性。这同时也说明,设计人员在设置和再设置周期约束条件满足时序收敛要求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伪随机解决方案

周期约束是FPGA设计中最重要的约束之一,对时序收敛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其行为方式以及如何解释其结果也非常重要。渐进约束时钟周期不一定就能改进结果。每次重大软件的发布,厂商通常都要改进FPGA设计工具中部署的布局布线算法。因此,不同版本的时序结果可能有所差别。

与布局布线具有高度确定性的ASIC不同,FPGA布局布线算法具有启发式特性。这很容易理解,因为FPGA的性质所决定,随机逻辑必须映射到具有固定组件及路由资源的固定硬件架构上。

FPGA布局布线是一种NP完整性问题——其中没有找到解决方案的高效率方法。对这种问题而言,没有已知的多项式时间算法能提供准确的或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解决这种问题就要根据伪随机过程采用启发式或者某些接近或相似的方法。

此外,这些算法的运行时间可随输入量的增长快速变化,就像我们很多人经历的大型FPGA设计一样。这是NP完整性问题的基本方面,因此结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启发式或所部署近似方法的类型。

参考文献

[1]赛灵思FPGA设计时序约束指南[M].Xilinx Inc.,2010

[2]ISE Design Suite Software Manuals and Help[DB].Xilinx Inc.,2010

优势与约束条件 篇9

1 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

1.1 地域优势

宝鸡市地处陕西关中西部, 是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 自然条件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发展多种养殖业。特别是山塬地区工矿企业少、环境质量好、污染源少, 具备了发展绿色食品的生产条件。汽车、火车及将建成的民用飞机场交通方便, 可通往全国各地, 能将产品及时运往市场、将生产资料购回, 非常方便农产品营销。

1.2 气候优势

宝鸡市属于温带气候, 冬夏分明, 昼夜温差较大。生产的苹果、猕猴桃、蔬菜含糖量高、色泽亮、品质优, 是发展绿色和有机食品的适宜区。优良气候的山区草源多, 农区的玉米、小麦秸秆多, 质量优, 是生产绿色乳肉产品的优质饲草料。

1.3 产品优势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 已经形成一些规模较大、品质优良的产品带, 为发展绿色和有机食品打下了基础。一是北山的奶肉羊、肉牛和核桃基地初具规模。二是渭北塬区旱腰带的百万亩苹果基地已显增收效果。三是渭河、千河流域奶牛、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正在发展。四是渭北塬区设施蔬菜、线辣椒和太白、陇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五是秦岭北麓猕猴桃和秦岭山脉板栗显出了强优产品。六是西山与凤县花椒色泽红亮、品质优良, 闻名全国。

1.4 龙头企业崛起

据统计, 2009年宝鸡市共有龙头企业136家, 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3家、市级108家, 总收入达到76.9亿元, 龙头企业将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1.5 科技优势支撑

从目前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的科技队伍分析, 科研与技术推广力量较强, 能够以科技指导生产和产品研发创新, 确保绿色产品合格。

2 存在的问题

2.1 宣传力度不够大

广大生产者对无公害产品有一定的认识, 而对于绿色食品, 他们还未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因此, 就不会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执行绿色产品的生产标准, 只图能卖出去就行, 影响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发展。

2.2 思想认识不到位

农民和加工企业因生产绿色和有机食品投资高、费工多、质量标准高、技术难度大就轻视绿色食品生产。不少部门认为绿色质量安全食品的管理是农业部门管的事, 因此很少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还有一些人认为, 农产品只要市场能保障供应就行, 不必对质量要求那么高, 对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发展现代农业漠不关心。

2.3 集约规模生产少

绿色食品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 目前分户生产难以解决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的问题, 造成生产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 致使技术规范很难统一执行, 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因此限制了生产发展。

2.4 龙头企业规模小

宝鸡的果品、乳品加工企业户数较多, 但加工量小, 形不成全国性大企业, 对农业带动力弱, 影响产业化发展。

2.5 发展资金缺乏

发展绿色食品需要3个方面投资。一是农民缺投资。绿色食品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生产。农民生产起步就需要大量资金, 再加上农业贷款难, 限制了生产发展。二是企业投资少。因农业企业规模小、利润不高, 很多企业不敢大量投资, 怕出现风险承受不了。特别是农业银行对涉农企业货款限制多、贷款发放少, 使企业缺乏资金而不能发展壮大, 从而限制了扩大生产。三是政府投入少。在绿色食品发展初期, 政府对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引导扶持资金欠缺。

2.6 批发市场不完善

目前宝鸡市蔬菜与果品市场只是过称收费、暂贮收费, 贮存保鲜设施、收购能力、市场联络网站和产品外销等相对比较薄弱, 市场功能不完善, 限制了规模生产。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对生产安全的认识

目前应用量大的无公害食品是食品安全质量最低的标准要求, 必须逐步升级到绿色、有机食品上。中国的农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 提高生产经济效益, 必须走生产绿色、有机食品道路,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水平需要和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食品, 亟需大力宣传, 在宣传内容上, 一是宣传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性;二是宣传食用绿色食品的益处, 以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群;三是宣传生产绿色食品的环境条件和技术规范要求;四是宣传产品的质量标准、认证程序等, 启发引导农民和企业依法生产合格产品。通过大力宣传, 提高干部群众对生产安全食品的认识, 进一步促进绿色和有机食品的发展。

3.2 建立统管组织,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市场管理工作, 涉及到农业、工业、工商、卫生、供销、水利、司法多个部门, 其产品涉及到农产品、林果产品、畜禽产品、水产产品、加工食品、生产资料多项, 在管理中因各行业、各单位互相推诿, 不愿出力、出资, 使生产责任落不实、市场混乱, 影响了安全食品的发展, 因此建立安全食品统管组织迫在眉睫。这个统管组织应由1名政府领导兼职挂帅, 抽调涉农单位的精兵强将组成管理班子, 统一指挥。并对原涉农单位明确职责范围, 综合协调权力, 保障生产、检测、市场管理各项工作到位。对质量安全食品管理队伍, 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做好各项工作。对食品加工企业, 要引导他们从加工单一产品转向组织生产基地, 监督生产技术标准实施, 形成生产、加工、经销一条龙的产业化。还要启发企业搞好科技研究,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形成品牌驰名产品, 提升市场竞争力, 提高经济效益, 将企业办大办强。

3.3 壮大龙头企业, 以产业化带动生产发展

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也是绿色食品产业链衔接的重要一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需要以优势产品为基地, 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 以龙头企业带农民专业合作社, 把分散的农户、市场与企业连接起来, 形成生产、加工、经销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加快绿色食品生产步伐。发展龙头企业应分3步走:一是发展数量, 先把集约规模生产带起来。重点抓好市、县级龙头企业群的发展。把目前108个市级龙头企业尽快发展到300~400个, 进行合理布局, 形成农产品加工网络, 把出售原料加工成商品来提高生产效益。二是提高质量, 把省级龙头企业扩充大。特别是将乳制品、果品、肉制品、蔬菜保鲜的加工企业办大, 将优势产品生产带动起来, 形成品牌, 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增强办大, 将国家级龙头企业办强办大。对国家级的龙头企业要给予政策支持。特别要全面落实中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信贷、进出口等优惠政策。并引导中小型龙头企业向中央、省级大企业合作合并, 采用股份方式使企业合并扩大。还要鼓励企业开展科学研究, 加快技术创新, 掌握产品生产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以科技增加经济效益。在产业化模式上,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组织模式。并要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企业入股, 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使农民与企业成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让农民真正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激发农民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产品原料发展企业。

3.4 依靠科技支撑, 促进增产和质量安全

从农业发展历史来分析, 农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依靠科学技术革新所推进的。因此, 要发展绿色农业和质量安全食品, 必须依靠科技来支撑才能推动进步。目前影响科技应用与创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科技素质偏低, 使技术应用操作不到位, 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领会和掌握, 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 剩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多是40岁以上妇女、50岁以上老汉, 他们的文化程度低、科技知识少, 对绿色食品生产认识不足, 在生产中不注重环境条件, 盲目施用农药、化肥, 结果导致产品农药、化肥、重金属含量超标, 不能形成绿色产品。因此, 加强政府投资力度, 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普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新技术迫在眉睫。针对生产技术所需, 对农民进行短期技术培训, 兼顾长远办好职业学校与夜校, 坚持经常性对劳动力灌输科学技术和生产质量安全食品知识, 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措施。二是农民思想观念滞后, 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缓慢。由于现阶段分户生产, 经营规模狭小、农产品商品率低、经营效益低, 加之农民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标, 缺乏生产质量安全食品的公共利益, 阻碍了绿色产品的发展。因此, 对农民进行道德教育是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

3.5 政策资金扶助, 保障安全食品尽快发展

安全食品的原料生产多数来自千家万户, 因规模小、产品少而无法吸引龙头加工企业。因此, 就需要优惠政策和资金扶助来支持生产规模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是支持产品基地建设。对资源基地、市场基地、企业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设, 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以促进基地规模化、企业规模化、产品产业化形成。二是扶助专业合作社壮大。对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生产要有明确的土地流转政策、法人地位与权利政策、贷款政策, 解决好生产发展流转资金, 扶助现代农业这个桥梁组织。三是加大资金扶助。发展绿色食品比较成功的经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约规模生产、企业加工经营的模式。首先是政府要出资建设生产基地。由政府负责对生产区空气、水资、土壤进行测定评估。如果环境条件符合, 农民有一定生产技能, 也有名优产品, 就可确定为基地开发建设。其次是政府对农产品开展免费检测、认证和注册商标, 促进产品进入市场, 增加效益, 带动发展。再次是政府引建龙头企业。特别是对企业用地、信贷、税收给予优惠政策扶助, 促其发展壮大。最后是抓品牌产品。各级政府对绿色、有机知名品牌产品给予支持扶助。在立项上给予倾斜, 在贷款上给予贴息, 在建设上给予资金扶助。通过对品牌支持, 激励一大批优质产品脱颖而出, 提高绿色质量安全食品知名度。四是加强技术服务。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 促使绿色产品不断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激发农民和企业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3.6 开发市场网络, 拓展产品畅销渠道

市场是产品的导向, 也是产品成值的终端。目前宝鸡市市场规模小、网络少、功能不完善, 市场运作机制不规范, 信息不灵, 法律也不配套, 使产品流量流速受到限制。现代农业物流市场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长来运作。这样的市场能及时将产品运往消费地, 提高流通速度, 降低积压成本, 减少损失, 增加经济效益, 带动规模生产。由于市场功能不完善, 使农民的市场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不高, 产品就难以大规模发展。加之龙头企业有时在市场竞争中也不主动, 不是依靠市场增效益, 而是依靠政府立项投资增收入。因此, 将市场做大, 健全功能, 将经销范围拓展到全国与世界, 才能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发展, 提升宝鸡市现代农业的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席晓东, 杨柳.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9 (5) :20-23.

[2]王利前.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状况及其发展对策[J].安庆科技, 2009 (3) :32-34.

[3]刘志明, 唐有荣.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J].四川农业科技, 2009 (6) :10-12.

上一篇:AVS编码器下一篇: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