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化趋势(精选7篇)
汉语国际化趋势 篇1
摘要: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不断建立, “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 本文翔实的分析了“汉语热”形成的原因及其背后存在的问题, 并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以期为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汉语热,汉语国际教育推广
一、“汉语热”形成的原因分析
第一,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就业机遇。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数量, 也就意味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潜藏的商业利益诱使世界各国的投资商来华建厂投资, 自然需要大量的汉语人才;另一方面, 中国巨大的消防市场已经毫不掩饰的向世界各国、各行业招手, 每年到国外消费的人群需求大量的汉语服务人员。
第二, 中国文化的巨大感召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拥有大量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底蕴。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不仅仅对诸如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亚洲邻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而且引起了美洲和欧洲国家的普遍重视。神秘的东方文化不断吸引着各国文化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语言作为其不可分割、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和窗口。由此, 产生了大量的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 在努力学习汉语。
第三,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海外华人华侨由于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原因旅居海外各国, 民族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或歧视。伴随着中国的崛起, 综合国力的增强。旅居国外的华人华侨重拾民族自豪感及民族文化信心。比如, 马来西亚的“华人就得学汉语”就凸显了华人华侨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力和精神动因。孔子学院的建立也为海外华人华侨后代学习汉语提供了条件。
第四, 中国政府及民间对“汉语热”的助推。HSK的推广、孔子学院的大规模建立, “汉语桥”项目的推广, “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举办, 都在为“汉语热”的升温添砖加瓦。这些措施都是由中国政府或中国政府认同的民间组织承办, 反应了中国政府正在自觉推广汉语行为, 加大推广汉语的政策扶持。
二、“汉语热”背后存在问题
诚然, 近年来, 汉语热持续升温的报道经常见诸新闻媒体的主要版面, 但在全球孔子学院遍地开花, 汉语言活动如火如荼的情况下我们同样应该意识到, 在持续升温的汉语热的背后, 汉语推广及教育活动同样存在着问题或障碍。
第一, 透析全球语境情况, 汉语作为语言本身, 虽然学习热情够高, 但是地位却较低。正如中国的国际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样, 汉语的国际地位同样需要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 英语作为世界第一语言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英语、汉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并称为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 但是在联合国的各种会议和场所中, 95%的情况下使用的是英语。即使在国内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 也基本没有使用汉语的。而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世界中, 英语的使用比例也为85%。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 (地区) 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50多个国家 (地区) 将法语作为官方语言, 而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地区) 仅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另外, 全世界有20亿人在学习英语, 其绝对数远高于学习汉语的人数。由此可见, 汉语的国际地位要远低于英语。
第二, 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 在海外升温, 却在国内“降温”。一方面, 孔子学院及汉语课堂在海外如火如荼的开课;另一方面, 国人全民学英语学到疯狂。从小学到大学, 英语到时教学内容, 甚至连幼儿园、学前班也以开设汉语、英语双语课堂为荣;高中英语更是成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到了大学, 无论你学习的是理工科还是文科, 英语都是必修课。有的学校甚至规定, 不取得英语四级证书, 不能拿到本科学位。在世界的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学校, 汉语都没有这样的地位!与此同时, 国人的汉语水平却持续下滑, 很多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国人却很难背出古诗及成语。2005年, 复旦大学举办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中, 一支留学生代表队击败了所有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代表队, 夺得冠军。由此可见, 国人的汉语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第三, 汉语学习的流行并不等于中国文化的流行。一种语言超出本国或本民族范围向外辐射, 称为语言“出超”我国语言文化的现状是语言出超, 文化入超!一方面,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及动机, 除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同中国进行经贸合作之外, 汉语学习者更多地把汉语看作一种语言工具或者求职的筹码!另一方面, 西方文化来势汹汹, 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服装都曾引发国人追捧的热潮!实际上, 自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一直陷入了文化入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外来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 西式、韩式服装打败了长袍马褂和中山装, 肯德基、麦当劳、西餐厅遍地开花, 日剧、韩剧、泰剧、美剧等都屡屡引发收视狂潮!
三、如何解决“汉语热”背后的问题
汉语国际推广要保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汉语热”背后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做好顶层设计, 统筹管理, 做好世界范围内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布局。在扶持政策上有所倾斜, 在资金投入、师资派遣、教材供应等方面对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有所侧重;对有历史遗留问题或文化冲突的国家和地区, 可放宽权限, 利用民间交流的机会, 推广汉语。教育部、国家汉办等政府部门出面干预或协调国内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办学定位, 也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模式, 由汉办根据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 同有关高校合作培养所需语种的汉语人才;加快培养本土化汉语教师的步伐,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水平和素质, 有效的传播汉语文化。同时, 有关部门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者需要组织海内外的汉语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证, 编写和出版适合不同国家 (地区) 、适合不同教学群体、满足不同汉语学习需求的具有国别性和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材!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 不能仅仅靠经济利益的驱动, 中国千年积淀的文化内核才是推动汉语的最后动力。改变中国文化的弱势地位、传播中华民族的内在思想及外在载体, 使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才能够使汉语学习热永不退烧、经久不衰!
汉语国际化趋势 篇2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一个新兴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
从第5期开始到第2期,汉语国际传播笔谈已连续举办了4期.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34位著名专家为笔谈奉献了思想精华.
作 者:吴应辉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年,卷(期):2008 6(2) 分类号:H1 关键词:
以汉语推广助力教育国际化进程 篇3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汉语推广;跨文化交流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西南端,与卢浦大桥、南外滩高级住宅区和2010年世博会浦西会址毗邻,迄今已有40多年的校史,是区域内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人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窗口学校,我们不断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培养师生的国际意识、全球意识,在对不同文化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认同与弘扬。同时,作为全国中小学国际汉语推广基地学校,我们努力营造跨文化的学习交流环境,积极开展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的推广,提高学校国际化发展水平。
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一直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的基础,早在2003年,学校就引入了国际化管理的理念,和南澳大利亚南阿德雷德市教育部门合作,聘请当地资深校长和教育专家来我校担任外籍管理顾问。2008年,在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的指导下,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际汉语推广基地学校,外籍管理顾问也进入学校汉语推广工作的领导机构,帮助我们共同构建汉语推广模式,组织专业力量,开发、设计对外汉语课程,安排对外交流活动,为学校的汉语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在国家汉办的推动下,借“汉语桥”英国校长访华团的东风,英国纽卡斯尔市圣艾丹教会学校校长莱斯利来到上海,走进了中山学校。她对于中国文化的热情,对于跨文化交流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我们也意识到,要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提升中华民族今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更要加强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山学校对外汉语推广工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加强整体管理,储备充足师资
我们把汉语国际推广的工作整合进学校发展规划中,在学校汉语推广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形成了由校长总负责,党支部书记监督保障,分管校长主要负责,校办主任、外语教研组长具体落实的三级运作模式,领导小组成员积极、认真参加国家汉办、国际交流处组织的各项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安排外籍教师针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全员外语口语培训,2009年至今共输送了14名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对外国际汉语教育研修班培训,且均获得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书,为顺利完成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任务储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
二、丰富跨文化课程内容
设计针对性培训教材
为了提高国外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和效果,学校开发、设计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语言文化类课程。其中,包括《中国礼仪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上海特色街》和《上海家庭生活习惯介绍》。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媒介了解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中国民俗文化——在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
第二,动手学中文系列。中山学校拥有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根据国外儿童的年龄和中文水平,我们设计了以下6类课程:《中国陶艺》《磨漆画》《弄堂小游戏》《中国茶道》《折纸艺术》和《中国结》。此外,我们还编撰了《快乐学中文》汉语培训系列教材。同时,在国外学生来我校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让中山学校的学生与他们共同参与实践,从多角度感受到中华文化和上海文化的魅力,提高其中文表达能力和在目的语国家的社会交际能力。
三、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促进中外师生交流互动
中山学校对外汉语推广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重点。
第一,积极推进丰富的学生交流活动。中山学校和圣艾丹教会学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来往。在两校建立友好关系之初,两校的学生就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分享和探讨共同话题。比如,天气的变化,风俗习惯的差异等。通过对共同话题的交流,中英两国学生之间加强了沟通,实现了文化的交融。2013年,中山学校和圣艾丹教会学校开展了文化探究活动。中山学校的学生赴英国交流期间,居住在当地家庭里,并与他们同吃同住,在提高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英国家庭中,而我们为远道而来的英国学生准备了国学课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第二,定期开展校长熟地化对话。圣艾丹教会学校校长莱斯利女士以及当地社区其他学校的校长每年来上海两次,商讨具体工作;中山学校领导也两度赴圣艾丹教会学校,对该校资源设施、学生汉语推进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察,为汉语推广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常年派驻教师开设汉语课程。中山学校每年派遣两位教师赴英国纽卡斯尔市开设汉语课程,开展汉语教学,并协助学校所在社区开展中国文化周的活动。当地学校和居民对中山学校派遣的中文教师非常友好和热情,为教师们提供了工作生活资源和教学设施,节假日也常常带他们外出体验英国文化,帮助中国教师更好地了解英国的课堂和学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四,每年参与上海教育展。2010年起,中山学校连续5年参加由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牵头的上海教育展,足迹远至突尼斯、巴西、土耳其等10余个发展中国家,向他们介绍中山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特色课程建设,扩大了学校和区域的国际影响,得到了教委领导的高度肯定。
在这5年中,中山学校一共开发了两套汉语培训的系列教材;在纽卡斯尔市开设了2400余节汉语文化课程,开展了五届汉语文化周,包含剪纸、陶艺、书法、太极拳、茶艺等16个项目,3200余人次的学生和居民得到了汉语文化的熏陶,我们的中文课甚至已经开到伦敦中心城区的学校。中山学校与圣艾丹教会学校共有近100名学生到对方国家参加了文化体验夏令营,20余名英国教师来到中山学校体验中国的课程,与我们的教师共同开展语言教学的研讨。中山学校还有很多课程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很多教材仍在编写,与国外学校之间的交流还不断在延续。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我们彼此尊重、理解、学习和融合,以真诚和努力,进一步加强文化交融,开创新的时代。
汉语国际推广与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篇4
汉语国际推广是目前中国进行对外语言及文化推广的国家战略, 其致力于通过汉语推广中国文化, 介绍国家魅力, 以语言推广促进文化传播。把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和汉语国际推广结合起来, 以汉语国际推广促进河南武术国际化, 是完全有可能而且非常必要的。
河南武术融入汉语国际推广的可能及作用
汉语国际推广的教学实践表明, 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呈多元化状态, 但其中绝大部分是源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武术就是拥有较高兴趣度的文化项目。在外国人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看来, 汉语是非常难学的, 持续单纯的汉语学习常让他们觉得缺乏趣味、身心疲劳。把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融入汉语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紧张的汉语学习之余, 穿插中华武术的教学, 可以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 是汉语推广中吸引学生扩大生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种语言同时就意味着学习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以不同的文化为载体, 可以吸引相应文化的爱好者学习汉语。河南的少林、太极两大武术门类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国际上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有着广泛的国际群众基础, 把武术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主干课程之一, 不仅传授武术技能, 同时介绍武术内涵文化, 使语言学习更形象更有针对性。这样以对武术的了解和学习需求为抓手促进汉语的学习, 可以丰富汉语国际推广的途径, 扩展汉语国际推广的广泛性。
汉语国际推广对河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普及武术技法, 从广度上促进武术国际化。一般人学习武术通常都是从武术技法开始, 甚至对大部分爱好者来说, 学习武术就只意味着学习武术技法, 因此, 武术技法的传播与教学是武术文化推广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在武术技法教学中, 面对面的示范和模仿是常用方式, 但语言交流同样不可或缺。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没有语言的参与, 交流的效率和效果都将大受影响。在武术技法教学中, 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步骤的组织、技法要领的讲解、学习训练的要求等, 都需通过语言来实现, 这在师生同是中国人的教学中是自然而然的, 而当学习者是外国人时, 这些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事实上, 在中华武术国际化的过程中, 一个无法跨越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语言, 虽然翻译能解决一定的问题, 但很多技法名称本身就带着鲜明的传统文化的烙印, 如体现出四字格为主、简约为美、工整对称的文化特点, 这些也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对汉语的深入理解才能领会。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并会使用汉语, 无疑为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潜在对象。那些原本在担心或徘徊的人, 会因为学习了汉语而增加学习武术的意愿和信心, 从而使中华武术的海外学习者越来越多, 拓宽武术国际化的广度。
传播武术文化, 从深度上促进武术国际化。了解和学习一种武术, 只学练其外显的技法是不够的, 因为每一种武术技法的背后, 都承载着特定的武术精髓和内涵, 对这些方面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入真正地了解武术本身。拿少林武术来说, 其有原生拳种30多种, 动物、植物、日常用具、自然四季等在其中都有一定的体现, 每种拳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在里边。从整体来看, 少林武术涵盖了易学、兵学、伦理、美学、养生等很多方面, 其中有些方面如拳法、兵器等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展示手段来传播推介。少林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 儒、道、释三种文化思想在其中都有体现, 其与地理环境、社会氛围等都有互动影响, 这些思想意识、精神内涵等方面较为抽象的文化信息则无法单纯地直观展示, 必须通过语言这种载体来进行介绍和解释。另外, 某些武术招式的名称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 如太极扇中的白鹤亮翅、挥鞭策马、手挥琵琶、仙女奉茶等, 这些单靠翻译根本无法传达其中的美感和韵味, 只有真正理解了汉语意思才能体会。汉语国际推广致力于更多的人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语, 汉语水平的提高为他们接触和了解特定领域的文化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在学习武术的海外人群中推广汉语教学, 武术学习和汉语学习相互促进, 有了良好的汉语基础, 武术技法和武术文化的学习都能够更加深入细致, 从而使武术国际推广不只是停留在花拳绣腿的表面功夫, 使其国际化的层次和内涵都得到深化。
以语言为载体, 促进武术文化相关领域蓬勃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河南武术的发展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武术本身。以少林武术为例, 很多国家政要都表现出对少林武术的兴趣, 来中国访问也有意愿亲自参观嵩山少林寺;少林寺也是久负盛名的功夫文化体验旅游胜地;以少林武术为题材或手段的影视剧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 在政治、旅游、教育、影视等领域都可见少林武术的参与, 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及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推进, 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会越来越多, 有了语言这个有效工具, 他们对于少林、太极等武术文化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 河南的功夫旅游体验、功夫题材电视剧、武术体育赛事等领域会因为更多国际人士的关注与参与而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以汉语国际推广助推河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基础工作
应着力培养具备河南武术和汉语国际推广两个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以汉语国际推广专业为依托, 融入武术技法及武术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比如在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院校开设武术技法和武术文化课程, 提高他们的武术文化技能和修养, 短期速成的途径是对即将赴任或外派的国际汉语教学志愿者及教师进行武术强化培训, 由于时间限制, 一般只限于武术技法方面。二是以武术专业学习为依托, 增加汉语国际推广领域的核心课程, 如汉语言基础知识、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技巧、外语教学课堂管理等。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开设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即属于这一途径。此外, 短期有针对性的培训也可以适当达到这一要求, 如通过选派合适的武术专业学生参加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的集中培训, 使其获得关于汉语教学的专门知识, 能够胜任国际汉语教学志愿者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 短期培训只能解决一时之需, 采取长期的有计划系统性的设置和教学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应开发生产大量相关的资源。主要有:适用于武术展览与表演的服饰、兵器等的实物与图片, 嵩山及陈家沟有代表性的实景图片或视频, 武术影视剧视频资料, 武术技法及文化教学教材及配套视频、多媒体教学课程等。其中教材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要实现以汉语国际推广促进河南武术国际化, 需要专门编写既符合武术教学规律又符合汉语教学规律并适应汉语教学需要的对外武术汉语教材, 在国内外跟汉语国际推广有关的各机构各院校特别是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进行大力推广。
以汉语国际推广助推河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途径
河南武术文化展览。以少林与太极武术文化为主题, 把有关发源地风景、功夫技法、兵器、服饰等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的形式陈列展览。但这种方式对河南武术文化的展示传播是浅层次的, 在一般的汉语国际推广中起的是初步宣传河南武术文化的作用。
河南武术文化巡演。以少林拳法或太极拳为主要载体, 编排综合反映河南武术文化的专项节目, 有组织地在外国的中国文化年节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进行巡回演出。这样可把河南武术文化的魅力直观地展示出来, 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加深他们对河南武术的了解甚至激发他们的热爱。
河南武术技法教学。选取比较简单易学的少林武术拳法如动物象形拳、自然拳或者比较基础的太极拳, 在学汉语的外国人中进行推广教学, 为他们提供强身健体、防身护人的技能, 使他们获得对河南武术技法的切身经验。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及国内外各个从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的团体机构, 可以把少林拳或太极拳的教学作为选修课或文化体验课, 与常规的汉语教学相搭配。这种途径, 一般有一两个专门学过少林武术技法的老师就可实现。
河南武术影视剧鉴赏。中国电影中与少林寺和太极拳有关的有很多, 如《少林寺》《龙在少林》《少林豪侠传》《少林四小龙》《木棉袈裟》《智勇和尚》《旋风小子》《功夫小子》《推手》《太极宗师》等。在汉语国际推广教学机构开设原声少林武术电影鉴赏课, 以不定期的体验活动或定期的选修课等方式来呈现, 在观看功夫电影的同时, 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武术文化, 并通过原声即普通话对白提高汉语的听说能力。
河南武术文化讲座。河南武术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通过观看展览或表演等形式很难深入领会, 必须经过专门的讲解点拨, 因此, 开设专门的河南武术文化讲座就很必要。讲座可结合现场演示、图片、视频等介绍河南武术的历史、门派、礼仪、规矩等。对低水平的汉语学习者, 可以配翻译以保证他们的正确理解。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通过直接听汉语既能了解相关武术文化, 又可检验并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开设武术汉语课程。主要分为武术技法和武术文化两大块, 分层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这样的课程适合在国内外有汉语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院系开设, 对象主要是对河南的少林和太极特别感兴趣的留学生, 通过周密系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 让学生在汉语水平上有很大提高, 同时又深入了解少林武术文化, 培养出的是既懂汉语又懂武术的高层次人才, 他们又会成为河南武术国际推广的主要推动者。据悉, 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已经在研究实施设立汉语言本科生的少林武术方向相关事宜, 相信未来会在这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在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一般的汉语培训机构, 因汉语教育系统性和深度的欠缺, 一般只适合开设简单的武术技法方面的汉语课程, 主要学习一些招数名称、动作要领等方面的汉语词句。
河南武术文化体验。通过一系列推出去的方式吸引他们走进来, 以夏令营等游学方式, 组织国内外对河南武术感兴趣的汉语学习者亲自到嵩山少林寺及焦作陈家沟参观访问, 通过观察和交流, 练习汉语交际能力, 同时也能获得对河南武术最直接最真实的认识, 更加激发他们对河南武术文化及汉语的热爱, 也为河南带来更高的知名度和相应的经济效益。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传承河南武术文化的
摘要:汉语国际推广是目前中国进行对外语言及文化推广的国家战略, 武术是外国人兴趣浓厚的文化项目, 河南武术资源丰富, 在汉语国际推广中融入河南武术文化, 可以促进河南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这需要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和相关资源开发等工作, 可采取的具体传播方式有展演、教学和体验等。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河南武术,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罗春霞、李雷、赵发田:《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在武术中的体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12) 。
[2].无谷、刘志学:《少林寺资料集》, 郑州: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2年版。
[3].虞定海、郭玉成、李守培:《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综述》, 《体育文化导刊》, 2011 (2) 。
汉语国际化趋势 篇5
如何让中文培训更有趣是很多对外汉语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让中文培训更有趣主要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而有趣的中文培训对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很多人对于如何让中文培训更有趣几乎是束手无策。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方法用于提高对外汉语的课堂趣味性,让中文培训更有趣。
首先、引用典故是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整理的第一种让中文培训更有趣的方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字字有处处,句句有典故。在趣味故事绑定在枯燥的单词上,可以让学生很快的对单词产生兴趣,并且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对故事更加感兴趣,并且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见引用典故在让中文培训更有趣的同时,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课堂互动是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整理的第二种让中文培训更有趣的方法。中国艺术教学是非常适合对外汉语互动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比如书法艺术、武术等传统形式,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化,这样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会让学生对于学习汉语更加有兴趣。所以说课堂互动也是让中文培训更有趣的方法。
第三、娱乐教学是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整理的第三种让中文培训更有趣的方法。娱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效率效果是最好的方法。如一些简单的卡片识字游戏、接龙游戏都非常适合中文培训堂教学,但是在娱乐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注意娱乐度的控制。因此,娱乐教学也是让中文培训更有趣的方法。
论汉语国际教育利器 篇6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汉字教学 电子游戏
一、汉字教学游戏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世界游戏市场发展迅速而(汉字)教育教学功能欠缺
近年来,手机游戏应用跟随大型网游的风潮席卷全世界,随手可触的小游戏让电子游戏这一元素更加深入现代人生活的点滴。有关分析认为,整个游戏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市场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网络游戏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用于教育学习的相关游戏的大缺口,学习汉语者自然也在其行列之中。那么,汉语国际教育应当真正践行“寓教于乐”,让外国汉语学生和有汉语学习需求的各界人士在轻松优质的游戏之中学习汉字知识。
2、电子游戏的特性能满足汉字教学需求
学习与游戏的关系是天然的、没有障碍的,学习是人的本能。2000年,“Edugaming”的理念及设计方法由其提出,学习任务可以与游戏情境融合,这能让学习者在挑战与乐趣中自然掌握学习知识。
电子游戏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这在传统教学资源中是不可能达到的要求。无论是文本、音频或是视频,都只能单向向学习者传授解释相关知识,得不到学习者即时的反馈,更不能在互动中集中学习者注意力、加深其印象。
二、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
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成果和先进的理论来指导设计教育游戏,他们提出教育游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心理需要:
Oyen和Bebko(1996)从学习者心理需要方面提出了在教育游戏设计中,需要提供给学习者练习技能的机会。
2、游戏的难度层级:
Dempsey(2002)从游戏的难度层级提出游戏开始应该较简单,目的是可以让学习者以较低的兴趣和注意力开始。
3、学习目标:
Mitchell(2003) 从学习目标方面也提出了确保游戏结构适应学习目标,避免出现多个目标以及其他的能够抑制学习者取得成就的设计;能够让学习者控制学习工具,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变化挑战的种类,得分的方法,提供不同的挑战层级。
三、科研过程中对汉字教育游戏改进空间的心得建议
1、汉字选择:科研小组在对国内汉字教育游戏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游戏对汉字的选择都是无规律的,或者单一地对应于汉语教学课本,这让汉语学习者在茫茫汉字中迷失方向,不能由常用字深入到各个层面,这往往会导致他们信心和兴趣的丧失。因此笔者认为汉字教育游戏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研究编写的《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着重学习该表前500个高频汉字(据调查其使用频率在76%左右 )。这些字应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频率高的字和词在听、说、读、写中应用得多,而人们的认知程度会因此复现率的提高而提高,相应地,识字巩固率也越高。另外,还可像国家汉办设计的《魅力汉字》软件所考虑的一样,紧密根据HSK考试大纲设计汉字学习内容,兼顾到学习者应试的要求。
2、汉字学习顺序:游戏闯关过程中往往不存在从易到难的过渡变换,大多数游戏简单字与复杂字混杂,违反了Dempsey(2002)提出的游戏开始时难度层级应该较简单的原则,更违反了学习规律。
3、笔顺演示视频的重要性:与英语等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无法做到听音便知形,而且它的笔画多样、结构复杂、形近字多,难以区别,因此掌握笔画的书写极其重要。另外,根据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动画能刺激学习者的记忆。因此设置笔顺动画演示能极大地促进对汉字形态和笔画顺序的认知与记忆。
4、动画设计精美,画面丰富:精美的动画和可爱的形象能充分吸引学习者的兴趣,而单调生硬的画面则会让学习者倍感无聊从而有可能因此放弃使用游戏。
四、游戏环节构想
1、部首练习
屏幕出现NxN张牌,每张牌的背面都有一个汉字;
快速点选牌就可掀开牌的背面,之后牌又会自动翻回去;
玩家凭借记忆找出两张部首相同的牌;
超过时间则游戏失败,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则闯关成功。
2、组词练习
屏幕上出现很多方块自由下落,每个方块上有一个汉字;
屏幕最下方也有一个汉字,前/后有一个空格,等待填空组词;
选出下落方块中能和底部汉字组词的字,答对得越多得分越多,答错扣分,积累得分升级。
参考文献:
[1]吴彩雯.基于感觉整合理论的对外汉字多媒体软件设计研究[D].复旦大学,2012,05.
[2]逄博.教育游戏设计方法与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05).
[3]程君青,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07).
[4]符君健.高频汉字软件的开发及使用方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7).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估 篇7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评估教材的好坏,认识教材编写的本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明确教材的定位,把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挑选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材料。
一、McDonough和Shaw的教材评估理论及其模型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McDonough和Shaw的教材评估理论主张从教材使用者的角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教材进行分析评价。前者主要是检验教材本身告诉了教材使用者什么基本信息,后者主要是检验教材内部所体现的交互性是否适合自主学习的模式。为了尽量简化评估的程序和标准,McDonough和Shaw还设计了具体的教材评估模型,主张教材分析从教材外观的总体评价(impressionisticevaluation)和内部的深度分析(in-depthevaluation)进行,主要由外部、内部及综合三个阶段组成。
二、《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价
(一)教材外部评价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四川大学2014年出版的本科生教材,是集体探索而编写的成果,教材的编委包括美国的何宝璋、俞志强,韩国的甘瑞瑗、金孝真、来自意大利的莉丽(ValeriaPetrone)博士,中国的翟汛、邓时忠、魏红等学者以及四川大学的编写团队。《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教材,立足于教育部本科专业之名称由“对外汉语”调整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精神,旨在探索四川大学独特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模式,其对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是突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通过浏览教材的封面、封底、绪论、目录,我们得到教材的总体信息大致如下。
1.封面。
(1)具体内容。
正面: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原典导读与本科人才]成果
背面:四川大学原典导读系列其他教材的名称,如《中华文化》(曹顺庆)、《现代汉语》(杨文全)等。
(2)评价。
教材封面上的内容明确了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以及使用对象,有助于教材使用者了解教材编写的本质和适用的对象。
2.编委。
(1)具体内容。
ValeriaPetrone(四川大学)、傅其林(四川大学)、刘颖(四川大学)、邓时忠(西南财经大学)、邓文斌(西南民族大学)、范水平(江西师范大学)、何宝璋(美国圣十字学院)、金孝真(韩国又松大学)、翟汛(武汉大学)、朱其智(中山大学)等一共37位编委成员。
(2)评价。
编委成员主要来自国内外18所高校,其成员的丰富性体现出教材内容涉及的广泛性,体现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培养人才所要求的全面性。而编委成员都是国内外高校中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与教授,其组成体现出该教材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教师能力的培养极大的重视。
3.目录。
(1)具体内容。
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语言教学理论、第二章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第三章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第四章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第五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第六章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概览、第七章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第八章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
(2)评价。
教材的目录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初步的专业定位,了解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具体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以及对该专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也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4.绪论。
(1)具体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教材,立足于教育部本科专业之名称由“对外汉语”调整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精神,旨在探索四川大学独特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模式,其对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是突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
(2)评价。
教材的绪论介绍了教材在内容编排、设计理念等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而通过教材的封面、编委、目录、绪论的外部评价可以看出,该教材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基础性是编写理念的核心思路之一。既满足本科生初级阶段的接受心理特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内部评价
外部评估提供了教材的总体直观印象,内部评估则需深入到教材的细节内容,检测各个环节是否体现了教材外部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以阅读为基础、以专业特点为指导的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的原则定位。
1.教材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编写理念。
首先,该教材从学生对象角度出发,适用于刚进入大学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既体现本科生初级阶段的接受心理特性,又提供专业基本知识与能力的概览,切实做到了基础性。
其次,由于汉语国际教育该专业特点的特殊性,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在一本教材中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有一定困难。该教材一共八章,在章节内容的安排上很好地做到了重点突出、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最后,该教材的每一章节展现的概述很好地彰显了教材名称中的“导论”含义。教材每一章首先是简要概述本章的问题所涉及的基本领域,勾勒简单的历史,概括几个主要的领域成果成效,章节安排合理。
2.教材是否体现了“以阅读为基础”的编写理念。
一方面,原典性是该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其突出表达的创新之处。教材每一章每一节在概述之后都有该领域的一篇与章节概述很好结合的代表原典文献。切实做到了以阅读为基础。
另一方面,教材的章节安排也很好地体现了以阅读为基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章节总体概述,小节概述,小节原典选文,建议阅读书目,思考题。章节安排以递进的方式呈现了以阅读为中心的编写理念,让学生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
3.教材编写是否体现了“以专业特点为指导”的编写理念。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名称的调整也意味着对专业内涵的重新定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材的编写应抓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个学科的特点,始终贯彻“针对性、实用性、国别化”等方针。《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做到了贯彻方针内容,切实以专业特点为指导来进行教材的编写。
(三)综合评价
通过对教材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可以看出该教材确实发挥了导论的作用,是一本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量身定做的基础性教材。纵观《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全篇,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教材特点鲜明,教学对象针对性强。
教材编写适用对象特点十分鲜明,紧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结合刚升入大学的本科生知识需求与心理认知,在内容的选取上充分地发挥了“导论”作用。
2.教材章节安排层次分明,部分内容顺序可做调整。
教材在章节安排上是比较合理的,先从基础专业知识入手,有了知识装备后再进入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国别化介绍,最后阐释了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以及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基本上涵盖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
3.教材内容涉及比较全面,可适当增加部分内容。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专业化涉及众多学科,所以该教材的内容尽可能做到了全面。而在具体阐述国别化的四五六章中,由于近年来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发展的十分迅速,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增加上泰国汉语教学以及汉语习得的情况介绍。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对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汉语教师、汉语志愿者等概念的简单介绍,增加学生对这些专业名称的了解进而增加专业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体来说,《汉语国际教育导论》的教材编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刚升入大学的本科生对专业了解的需求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教材切实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为指导,突出了四川大学原典阅读的创新之处,章节内容的安排清晰合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开展。该教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教育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庶英.试析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材体系的架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
[2]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3]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1).
【汉语国际化趋势】推荐阅读:
汉语国际化论文08-28
国际汉语教育06-16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07-15
汉语国际教育写作课件06-16
汉语国际教育实习记录08-02
国际注册高级汉语教师10-08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活动06-15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认识09-24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10-18
国际注册对外汉语教师培训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