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开发

2024-07-26

校本教材开发(精选12篇)

校本教材开发 篇1

目前, 会计专业教材普遍存在教材知识点覆盖面大, 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偏理论、少实践, 多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缺少教法和学法的指导等问题。《小企业会计制度》出台后,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理论体系却毫无反应, 一些新的会计业务没能及时补充进来, 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会计专业的市场定位及培养目标。如何根据校本课程设置开发科学、合适的校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着力开发既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又能帮助学生长远发展的校本教材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中职学校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师资力量不足。在重技能、促就业的前提下, 各职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一般都比较多, 加上专业教师比例大多不足, 要全面地开发某一专业的校本教材系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实际专业技能不足。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参与人员多是高校毕业就直接分配到中职工作教学的一线人员, 技能与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待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相互照搬, 在教材修改方面没有创新, 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路与方式, 对企业的需求考虑不足。

二解决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在开发会计校本教材时遇到的上述困难与问题, 要通过多方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1. 加强合作

合作学校的相关教师共同加以开发, 将编写内容合理地分工集合优势资源共同开发。合作的学校应具有同质性。加强校企合作, 可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平台, 为优化校本教材的实践内容奠定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可使校本教材更具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

2. 聘请专家指导

专家是校本教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 通过聘请社会或高校的专家、学者当顾问、作指导, 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具有专业性和前瞻性, 提高校本教材的专业技术含量。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侧重点

1. 侧重校本教材开发中“技能”的渗透

校本教材应侧重于专业技能和学生认知的合理性。突出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技能训练课程要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的编写图文、表格加大篇幅量, 实训案例以一个完整的企业业务为例, 保证业务分析的完整性和一贯性, 强化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 使学生以实际操作为主, 逐步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将会计专业中的技术才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需要, 注重考核。考核过程要常态化、考核内容要细化、量化。同时更重视最后的结果。只有对各学科不同阶段的达标要求加以具体地规定才能让学生、教师都明白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过程及最终的考核标准体现了学校对该专业各学科的总体要求, 至于某一具体课程还要将课程每一章、每一节的达标要求加以细化。这样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知道自己专业学习的差距, 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2. 侧重布局校本教材开发中的“新”和“用”

利用市场教材组织专业教学常会面对两大难题:一是会计制度规范不断推陈出新, 导致专业教材相关内容陈旧过时, 有些教材甚至从它出版之日就已经存在欠缺。二是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固化, 导致专业课教材建设停滞缺乏活力。因此, 校本教材开发中的“新”和“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 创新。会计校本教材开发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 才能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需要。除了新变专业知识的加入外, 在编写形式上要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开发的模式, 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 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 以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 在每一个具体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第二, 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革, 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都有新的变化, 而所选用市场上现有教材新知识的更新不够, 有些学校使用自编教材, 但在自编教材中相互照搬, 在教材修改方面没有创新, 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路与方式。所以在开发会计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规定进行及时的内容更新。第三, 适用。校本教材在学生中使用时, 将实用性的知识点简化, 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和运用。一方面, 编写时要考虑职业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不错的实际情况,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注意多一些动手操作、少一些理论研究、多一些公司作业、少一些课堂教学。也可以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可有不同的要求。

第四, 实用。在考虑学生的同时校本教材的编写更应考虑企业的需求。因为能不能被企业认可是学生就业的前提, 所以校本教材应根据企业的常见业务需求确定编写内容。教师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相关业务或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对校本教材的编写予以指导与审核, 使教材编排更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学生现在所学的就是他们将来就业所用的, 教材内容应尽量具体化、岗位化、实用化。

开发校本教材需研究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定位、价值取向, 充分认识现行专业教材的不足和空白, 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会计专业的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益良.中职会计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5 (9)

[2]冯光波.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会计之友 (中旬) , 2008 (4)

[3]胡桂芳.浅谈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J].成才之路, 2010 (6)

[4]葛锦林.对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7)

校本教材开发 篇2

一、开发背景

在新课程的框架内,国家课程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基本公民素质要求,具有普适性;校本课程则是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具有个别性。因此,开发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我校实施具有分享特色的素质教育重要手段,是全面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的步骤之一。为了促进我校学生的综合发展,结合本校的特色、优势教育资源,特开设我校本课程。

我校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近十多年来,学生书法练习逐年减少,书法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几乎完全丢弃,再加上由于社会影响,学生安全形势日渐紧迫,所以负责任的具有前瞻眼光的戴文军校长根据大营地区的特点,特制定了我校的校本教材主题——《安全交通字帖》,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静静的开始了由创想到实做。

二、样本教材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开发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逐步明晰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意义下,在清晰的“分享教育课程化”的思路下,建立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过程、教师即课程等思想。写字教育在我校已开展三年,学校设置了写字课程,低年级每周四节,中高年级每周两节,任课教师由特长书法的教师兼任,每学期以校组织开展学生书法比赛。经过三年的校本教材开发,发现了一批有书法天赋的学生,并加以重点培养。

三、存在的问题

浅议中专数学校本教材开发 篇3

【关键词】中专数学;校本教材;开发

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我国职业教育将面临着开发校本课程的重任。中专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中专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改变学校长期以来单一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现状,来丰富学校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去有效落实“课程知识的多样性、非系统性、文化性与开放性”的新课程理念。根据职业学校的“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这一教学目标,在中专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中笔者认为应坚持如下几项原则:

第一,强调实用性

中专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懂技术、能操作的实用性人才,所以开发出的校本教材要具有实用性,符合中专学校教学实情的。针对这一问题,在开发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升学或就业的需要,切实以社会、企业和学生的需要作为开发教材的出发点,联系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取身边之材,教运用之能,使学生能达到学以致用。适当时机要补充更新教材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适应发展的需要,使其更加完善,日臻完美,必然能促进人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

第二,体现专业性

新世纪下,要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精神,从“文化课贴近专业课”的教改方向来看,如果一味地照搬照用老的传统教材,就根本不能实现“强化能力,学以致用”的教改目标。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为社会培养具备从事某种职业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要紧跟劳动力市场和社会职业的划分与变化,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所以不同专业对数学需求的差异性要在内容设置中凸现,与专业课程对数学的要求相适应。

第三,突出新颖性

传统教材里的内容有些是已被淘汰的内容,有些理论早已过时,新知识、新内容、新技术、新材料等不能反映到教材中来,教材与紧密联系生产一线的专业设置不符,给学生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开发校本教材时必须体现新颖性,让学生掌握到时代的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让知识对学生产生一种魔力,一种吸引力,一种让他们学了还想再学的欲望,这样才能学有所用。

第四,把握科学性

在中专数学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开发过程的科学性。它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必须体现教育的基本规律。开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将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教材的始终。只有开发出科学的、逻辑的、准确的校本教材,才能保证学生掌握到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学生拥有进入某一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第五,符合适时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层实施,传统的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适时”,也就是与时代的科技、文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一致。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运用动态的眼光去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弥补学生在传统教材学习中失去的信心。

那么具体地在开发过程中怎样才能使校本教材立足于不败之地呢?笔者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思考:

一、淡化理论,强化应用,凸显特色

中专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直接面向社会的,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专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水平,所以中专教学的应用性更突出。这就意味着中专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需在原有基础上重视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淡化材料的逻辑组织,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强化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无论是从概念的引入还是到结论的产生,从相关知识的应用到课后习题的巩固创新,都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当代青少年心理认知水平、价值观和审美观,淡化理论,强化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能不能充分就业,这是衡量中专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在中专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教育的就业功能,关注学生的现实社会环境,关注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的、贴近市场需求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教材。在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材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所接受,使校本教材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行。

三、注重现代信息技术,顺应时代发展形势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比如多媒体教学,利用几何画板做函数的图像,利用计算机收集数据等等。校本教材的开发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会使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帮助者;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和被灌输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习的方式不是单一的面对书本,而在数字化的环境中采用各种方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个别化、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实现了真正的“教育平等”。比如利用《几何画板》这个与数学紧密结合的软件,可以做出很多丰富多彩的课件,使数学由抽象变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数学的科学本质。endprint

四、夯实基础,注重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每个教育者都希望教育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品学兼优、知识全面的有用人才。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渗透到各学科领域,比如与物理的融合、电子电工的融合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与整合,不仅是手段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学习资源的整合,它能有效地拓宽数学学习的途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为学生构建了自主探究的平台。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学起来会轻松自如,用起来将得心应手。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人为本

在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实施。而关键就在于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以人为本才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引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能否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成败所在。所以必须注重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校本教材真正落到实处。当然校本教材的开发对管理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意识和信息素养,必须具备现代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真正编好、用好校本教材。因此,还要不断加强师资培训,进行校本教研,继续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让校本教材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有效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新世纪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探索基于“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结合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教材的开发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思维和能力方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能很好的服务于行业、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性、应用型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2]李波.《略论中职校本专业教材内容的选定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2007(6)

[3]余祖文,谭维奇,张鹏顺.《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探析 篇4

一、为什么要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多种需求决定中职专业教材的多样化

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必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必须依据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课程的教学;同时, 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也必然要开发校本教材, 尤其是校本专业教材。

(一) 开发校本专业教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 就必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校本专业教材。

1. 专业辅助课程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新生大多数各方面“准备不足”, 并且参差不齐, 要把他们培养成专业合格人才, 就要在开设专业课程前,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的不同专业课程的需求, 开发出不同层次的“专业准备课程”教材, 作为学习专业课的“学前辅导”教材, 来吸引学生学习专业课程,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使学生掌握学习专业课程必需的理论、技能及学习方法, 让学生对学好专业课程有信心。在学习专业课程中, 还要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个别学生的不足和弱点, 开设专业辅导课程。

2. 专业选修课程教材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如果有足够多的专门化学习方向供学生选择, 学生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学生的智能就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很好发展, 所以要为学生开发出若干门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为有技能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开发技能强化课程;为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开发技能集训课程等。大多数选修课程教材, 要由学校来开发。

3. 专业创业课程教材

要为学生创业与优质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要结合专业开发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 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掌握创业方法、具备创业技能。

4. 专业创新课程教材

要结合专业课程, 尤其是专业综合课程和实训课程, 开发出一些引导学生创新与发明的课程, 不妨将这类课程称为“专业创新课程”。专业创新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基本创新素质, 为全体学生参与创新竞赛作准备, 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服务,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 开发校本专业教材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 学校必然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本校条件 (主要是实训与师资条件) , 开发出适应当地和本校学生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的校本教材。如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促进、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就要开发一些适合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校本专业教材 (可称为“地方特色教材”) ;学校的某专业或某个班是为某单位定向培养的, 就要开设定向单位要求的课程, 开发与定向单位的设备与条件相一致的校本专业教材 (可称为“定向培养教材”) 。现有专业教材, 从编写、出版发行到使用, 都需要一段时间, 而用人单位的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 (简称“五新”) 不断涌现, 这些新内容不可能随时反应到教材中, 所以, 必须适时开发出这类“‘五新’校本专业教材”。

(三) 开发校本专业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与壮大的迫切需要

课程是学校的基本, 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强做大, 就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有效进行课程改革、创设精品课程, 就必须开发出精品校本专业教材, 更好地服务学生, 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务社会, 社会才能给学校更多的回馈, 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从课程结构改革的程度看, 大致分成三类:一是对某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进行改革;二是对几门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化整改;三是对某个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整体开发。每类课改都要形成课程及教材, 每个专业教师都应该进行第一类的课改。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 教师开发出的校本教材, 是教师教改的自学笔记, 也是教师的课程研究心得。在课程研究、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过程中, 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形成学校的品牌, 能强化专业建设, 有利于打造品牌学校。

二、怎样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的方法

开发校本专业教材, 必须有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有效管理, 要调动本校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还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智力资源, 博采众长。学校组织开发校本专业教材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 组建校本专业教材开发团队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 组建校本专业教材开发团队, 每个团队有一位领衔人和若干名成员组成。领衔人可以是专业负责人, 也可以是学科带头人, 最好是具有管理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教育课程专家;成员由专业骨干教师 (包括专业课教研人员、实训指导教师等)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教材编制技术人员等组成。校本专业教材开发团队, 要集专业骨干教师和各类专家之长, 同时, 各类人员要各负其责。

(二) 相对统一校本专业教材开发的总体目标

1. 以学生发展为本, 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专业教材

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编写教材, 教材的结构从学生的角度设计, 教材的内容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材的难易梯度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教材设计时, 要考虑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唱主角”, 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2. 以实践为导向, 开发校本项目课程专业教材

以企业专家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的职业能力为基础, 确定课程结构;依据职业实践, 细化课程目标;依据企业工作提炼的技术要素和相应理论编写项目课程内容 (当然, 也要有企业实际工作项目) ;模拟企业运行, 实施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效果, 必须经过实施实验环节的验证, 必须让行业、企业专家在项目课程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 明确校本专业教材开发任务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列举了一些需要开发的校本专业教材, 学校开发哪些教材, 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需求及其轻重缓急的程度, 有计划地进行。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又不要贪多求“洋”。学校开发校本专业教材要特别重视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

(四) 校本专业教材开发团队内部分工

“课程综合化,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项目教材, 其项目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是跨学科的。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 所以, 要打破一本教材由几个人编写, 每位编写人员各编若干章节的传统编写模式。教材的每个项目、每个任务, 都由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完成。

领衔人在校本教材开发中要负总责。一是从学术和理念上把握教材的方向, 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职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编写的各类信息与教材编写人员共享, 带领大家共同提高;二是建立起高效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诊断评估系统和反馈系统, 组织教材开发;三是有效地组织教材使用实验及其分析。

专业骨干教师 (尤其是骨干实训指导教师) 应承担教材文本编写任务, 运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现代技术设计校本专业教材的知识与技能。专业课教研人员要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对教材提出中观的意见。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要确保教材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把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及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产品标准 (包括技能标准) 等编进教材, 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在教材编写前及其过程中, 要指导编写人员掌握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职学生的教育规律, 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教材编制技术人员要进行排版、制图、多媒体制作, 包括动漫制作、影像处理和教材的形象化、艺术化处理等。

(五) 校本专业项目课程教材体系开发思路

第一步, 对职业工作进行分析, 以划分职业领域边界;第二步,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以确定职业能力;第三步, 制定项目课程方案, 将职业能力转换为课程;第四步, 研发项目课程标准, 将职业实践转化为课程项目;第五步, 开发项目课程教材, 将企业工作提炼为课程的工作任务;第六步, 跟踪教材使用全过程, 关注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否让所有学生和谐发展;第七步, 对项目教材进行评价与完善, 建立课程教材的滚动开发机制。

三、怎样的校本专业教材才是优秀的———校本专业教材应具有的特色

校本课程固然具有课程特性, 校本教材也固然具有教材特性, 而更应具有“校本”特性, 其中最主要的是高度的针对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一) 校本专业教材应具有特色

校本专业教材应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 有的校本专业教材还应具有名师特色。

(二) 校本专业教材更应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根据本校学生状况和办学条件 (包括企校合作条件) 开发的校本专业教材, 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 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同时应做到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发展性, 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和创业。

(三) 校本专业教材应落实“做中学、做中教”的思想

校本专业教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应更好地落实“做中学、做中教”的思想。以学校实际环境为基础开发的校本专业教材, 更应有效地创设职业情境, 引导学生在工作情境下, 针对工作任务分析问题、基于思维引导之下主动行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 从而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四) 校本专业教材应有利于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校本专业教材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 应针对学生实际、学校特色、地方特色等安排有针对性的可选择的内容, 供学生研究与探索, 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 校本专业教材应是“剧本”式教材

教师课前要备课, 好的备课笔记犹如“剧本”, 由专业教师参与开发的校本教材应更有利于编写成“剧本”式教材, 不仅能“导”学生, 而且能“导”教师, 有效地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形成。

校本教材开发 篇5

阅读引领成长 校本活跃校园

xx区xx镇xx小学始建于1925年,位于xx村东面的xx大坡脚下,校门前一条小河蜿蜒环绕。校园占地面积6838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建有远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艺术教室、舞蹈教室、心理咨询室等。现有xx个教学班,xx名学生,xx名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xx名,小学一级教师xx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12名。远离喧嚣的环境,美丽整洁的校园,日趋完善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笃实校风学风,使xx小学逐渐成为了一所声名远播的农村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路子,在“以制度促规范、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艺术xx小、书香xx小、绿色xx小,快乐xx小”的办学特色。在新课改理念下,学校紧紧抓住安顺市“双阅读”活动契机,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大力实施经典艺术熏陶教育,让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研,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长。经过5年多的努力,学校营造出了“快乐阅读”的良好氛围,校本教材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经费保障,以“双阅读”为契机,确立校本教材开发目标

自新一轮新课程改革以来,xx小学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说明书》对小学三个阶段的识字量和阅读量的要求,同时,根据《校本研修面对面》的方法理论,确立了“立足‘双阅读’开展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材开发提升阅读质量”的阅读与校本开发“两促进”的思路。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以语文教研组为主导、各教研组为辅助的一级教研和以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协同的二级教研的校本开发工作网络。

为确保校本教材研修开发顺利进行取得成绩,学校一是匹配专用基金保障活动顺利开展,每学期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拿出2%的经费专门用于开展“双阅读”活动和校本研修开发;二是把工作成绩列入教师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三是打破物质奖励惯例,把奖品从奖物资或奖现金兑换成奖经典书籍或学生爱看的书。四年来,学校共计奖发书籍xx余册。

为科学确立校本教材开发目标,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研修的教材书籍,利用教研活动和学校宣传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教师都知道校本开发是大家的责任、也是自己的责任。通过研究学习,学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参与‘双阅读’、让经典助推快乐成长”的校本教材开发目标。为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学校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阅读和校本教材研发活动,创造出了“我爱阅读、我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争取支持,抓住契机,强化措施,积极实施校本教材开发

新课程改革是实施教材课程改革的国家行为,而真正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基层学校的有力实施。xx小学依托新课改的大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区有关部门对新课改的指导和支持,紧紧抓住安顺市特别是起源于xx区开展的“双阅读”活动契机,开展了“新课改、双阅读”两不误、两促进的校本教材研发。

(一)紧紧依靠新课改和地方及校本教材研发环境,夯实教研基础,加强研发力量,积极营造校本开发浓厚氛围。自新课改以来,xx小学响应各级教研主管部门的号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培养省、市及区级骨干教师,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不断加强教师学历水平提高,持续有效开展“传、帮、带”活动。因为没有经常性的培训和教研,校本教材开发将是海市蜃楼;没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领,校本教材开发将没有“钻头”和“发动机”;没有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也将没有绵绵不断的清澈的“源头活水”。同时,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热情和激情,xx小学还经常组织教师参观区内学校在校本教材开发中取得的成绩,如与xx市第八小学联谊,积极学习该校开展“全国安全示范校”创建工作的经验,仔细研究了该校校本教材《安全伴我行》一书。此外,xx市第七小学的《象棋乐园》、xx市第四中学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xx铁路学校的《用我行动,振兴中华》、xx市第五小学《新童谣伴我快乐成长》等各校别具一格、风味独特的校本教材也给xx小学以很大的借鉴作用和启迪意义。

(二)认真学习和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单位特别是区教育局的有效做法和支持指导,明确收集整理编写及使用校本教材的思路和方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xx小学偏居xx区一隅,信息相对闭塞,水平有待提升。为此,xx小学知不足而思进取,积极向先进部门单位看齐,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思路好做法。除了向上述区内学校学习外,xx小学将眼光投向区级部门单位,如学习安顺市《安顺读本》和xx区《灵性华章•黔中》而理解和思考挖掘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学习区教育局《黔中xx》的精简方法和《xx教育》的复刊,想方设法普及地方文化教育,强化学校教育科研意识;学习区计生局《山里山外——留守儿童“给爸爸妈妈一封信”》的视角思维,激发教职工深入思考打工潮和城镇化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影响,等等。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2011年,xx小学着手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由学校校长总体统筹,副校长具体负责,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骨干教师担任教材整理编写,编写好后交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审评并整理成册,出版后一是由班级统一发放和管理,二是交给教务处认真选择篇什和确定授课时间,由相应学科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授课。

(三)加强宣传,抓住契机,灵活载体,丰富和助推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开发。为提高校本教材开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xx小学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班会、队会等活动加强宣传,让学生理解开展校本教研和教材开发的作用和意义。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布置了以“教研无限 书海无涯”为主题的宣传栏目。向全校学生发布了“向大家推荐好书”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推荐了大量的适宜各学段学生阅读需要的好书。2012年6月,香港慈恩基金会有限公司给学校捐赠了3000册图书,这些书很适应学生阅读。得到这些书之后,学校利用校园林荫道布置了以“书香飘校园”为主题的新书展场,并且安排每个年级轮流来观看,之后放在学校图书室让学生借阅,班班洋溢着浓浓的墨香。

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校紧紧抓住了安顺市特别是xx区的“双阅读”活动,开展了以“双阅读”为导向,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经典,对学生实施导读品悟教育活动,极大地丰富和助推了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开发。自2009年9月以来,学校连续举办了四届“双阅读”活动,每届的主题都不同,分别是“让阅读增加文化名城内涵,让好收陪伴优秀阅读家庭”、“阅读促进文化名城三创工作、文明陪伴每个家庭健康生活”、“阅读引领成长、创建书香校园”、“读好书、好读书、书香相伴我们成长”。活动主要坚持以家庭为单位阅读,坚持家长和孩子在交流中进入阅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为保证阅读活动见实效,学校特别组织了阅读文章的校园网络展示,还配发了文章点评,让热爱读书的家庭在这个平台找到交流读书的伙伴。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馆藏资源优势,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古诗词美文诵读”比赛、手抄报评比、“好读书好学生”“好读书好教师”、“好读书好家长”评选等系列活动。各班掀起了读书高潮,开展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读书竞赛、读书演讲、还撰写了大量读后感。“双阅读”活动在学校形成了爱书、藏书、读书、用书的良好风气,对打造xx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起了很大作用,校本教材开发取得了卓著成绩,从2009年到xx年,学校共收到师生读后感3111篇,有1100余篇发表在xx文联新浪网、xx区文联黔风网上。2012年,该校把这些来自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读后感筛选编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敝帚自珍》、《温故知新》三本校本教材给予出版。

三、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突出特色,进一步拓展校本教研的广度和深度,精心打造鲜活亮丽的校本教材

xx小学的校本教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益,一是建立了学校教研的广阔平台,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全面和深入开展,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二是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师生的精神生活,极大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三是提高了教师的思想境界,激发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激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四是营造了热爱读书氛围,加强了家长、教师、社会的联系,增强了“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该校潘音吉同学与家长共看了《爱的教育》,她说自己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这一句话的真谛,发出了“爱我们自己、爱身边所有的人吧”的呼吁!她的父母说,爱是人间永远的话题,学会爱和学会感受被爱都是人生的重要课程,家长要放下架子耐心劝说和教育孩子,让世界充满爱。《小荷才露尖尖角》、《敝帚自珍》、《温故知新》三本校本教材在学校开发后,每个班级都在使用,每天各班级利用晨读,发现各个班其实都有好孩子、好作品,教育好学生其实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作品或其他同学的作品,获得一种成就感且能够增长见识,了解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师们欣喜地发现,校本教材的开发,学生们的文明素养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省心省力,学生们在各类活动中的表现更加从容自信了。在市区级各类比赛中,该校学生斩获颇丰。仅本学期对学生作文发表一项统计,共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一百多篇。

但是,xx小学在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中,也存在诸如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经费投入困难、学科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不足。下步,学校将深刻反思工作不足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从以下几点着手去开展“双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明确阅读方向。推荐优秀的书目,可让学生阅读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教师要对推荐书目进行甄别评选,分年级将推荐的书目进行打印,并将其贴在教室醒目位置。

2、精选学校优秀藏书,把图书室搬到学生身边。学校要从图书室面积狭小、读者人数众多、管理人员有限的实际出发,立足班级图书角建设,给每个班配备了一个专用书橱,并将图书室的部分优质图书分发到各个班级。这样,图书室搬到身边,同学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班级图书角借阅各类书籍,读到各种好书。

3、购置优质图书,丰富图书种类,提高馆藏质量。学校将采取积极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加强读书条件硬性建设,除增加纸质图书,还应增加电子图书,使学生人均图书册数增加到20册以上。

试析如何开发好英语校本教材 篇6

【关键词】英语校本教材 开发 办法

由于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者主要是由本校老师组成,且时间仓促,这使必导致校本教材质量无法真正达标,普遍存在这样的通病:缺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缺乏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缺乏学科知识的逻辑性。

那么,如何才能开发好英语校本教材呢?

一、对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人员进行培训

教材的优劣决定于它的编写者,要想编写出一本高质量的英语校本教材,必须有高素质的人员参与,因此对编写人员的培训是必要的。

1.明确英语教材编写的方向

(1)英语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本英语教材不可能三年两头变换,这不利于保持教学的连贯性,也不利于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和学校的持续发展是校本教材的根本。它要求校本教材编写的一切活动必须从“联系”、“整体”、“和谐”的观点出发,在纵向上要处理好教材“前”、“后”的渐进关系。在横向上要协调好英语与各科之间的相连关系。要追求长远目标。

(2)英语校本教材编写要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学校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其发展。它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学校、贴近社会。因此它的参与者除了教师外,最好包括学生、企业。使教学内容与工作的客观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的教材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能真实地反映社会职业岗位对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真正地达到我们职教的教育目的。

2.了解英语教材编写要求

(1)符合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本校学生为本,强调本校学生的发展,满足本校学生需求是编写英语校本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必须考虑到特定年级段学生的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还应体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企业动态。

(2)符合本校教改实际。本校教材开发是为了适应学分制的实行。我校学分制有分层教学、课程设置多样性、实行弹性学制三个明显的特点。因此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有差异;学生的课程有必修和选修两种基本类型,他们的自主选择权较大;学生的进度有快慢,可提前就业和创业。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教材必须科学、准确。从本质上来讲,编写教材是塑造年轻一代灵魂的重大工程,关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教材编写者责任重大。教材的编写应做到语言、内容、信息、知识等方面准确无误,注重学科融合。

3.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

(1)转变观念。校本教材的编写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它要求原来由专家们完成的重任交付给了我们这些普通的一线英语教师。我们虽然有教学经验;更贴近学生,更接近教学实际,但我们的角色已经转换——教材的实施者变成了设计者,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

(2)对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教材的编写是对英语知识进行综合化的一个过程,因此编写者必须具有综合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编写者不但要熟悉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而且要具有问题意识,具备探究问题的能力,更要有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而不是东拼西扯。

4.加强编写者教育技术能力

(1)认清教育技术的重要性。首先让编写者充分认识到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这样在教学内容上会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觉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就会自觉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英语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选择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教材会变成多媒体化,做到既有文字图形,又能呈现声音、动画、录象以及模拟的立体景象,抵御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生的认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二、明确校本教材的目标

目标是问题出发点和归宿,校本教材的编写应从目标开始。

1.学生发展的目标

首先学生是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层层筛选下来的,二三百分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是根本没有分数的学生。学生的基础差,特别是英语,更是职校中最头疼的一块。因此英语教材的编写首先得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具备日常会话英语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专业术语,并能简单地形成应用英语继续学习的能力。

2.社会需要目标

职教教育应重视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技术与方法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的编写中,设计一些情景对话,并要求学生表演,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3.教学目标

我们职教中所推崇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不仅仅是指“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教材可以在课后的练习中设置1-2个可以自由发挥、相互讨论的问题或模拟与本专业有关的一个场景,让学生有如置身于真实运用英语的社会感觉,为以后踏入社会工作做好厚实的辅垫。

4.人才目标

职教的人才培养以技术应用型为目标,教材应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来组建内容结构。基础英语的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的职业英语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英语应用实践教学最好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在基础英语编写中应多些日常用语,多锻炼应用文的写作。专业英语中多些基础的专业术语习惯说法等。

三、邀请本学科专家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

某一学科的专家都对本学科有着精深的研究,独到的见解,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他们的指导下编写的校本教材既具有科学性、又有先进性和适应性。教材内容设置能做到正确、严谨、完整,并能经得起时间的推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做到质优。

结论: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必竟这个新生儿已经诞生,它必定会在各位英语教材编写者执着的心血浇灌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翁燕华:《学分制下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初探》

高职校本教材开发问题研究 篇7

一、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局限性

(一) 学科系统性和职业性很难兼备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教材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 还应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安全须知、实习指导等, 尤其要重视操作程序的编写。高职校本教材要突出职业性, 注意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环境意识;在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基础上, 根据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确定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教材的体系结构以职业活动为中心, 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编排应采用模块化,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用不同层次的需要。而现行的高职校本教材由于受传统教材编制的影响, 职业教育教材仍以学科体系编写为主, 内容选择上注重经典理论, 注重基础知识, 缺少体现新技术、新技能、新材料等知识。许多教材的重点放在旧知识教学上, 与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的技术快速更新、职业快速变化的现实情况相脱节, 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陈旧、更别提融合企业、行业文化, 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道德, 有效衔接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教材的体系结构有的虽也采用了所谓的模块, 但学科知识体系痕迹依然明显, 并没有真正体现以职业活动为中心。

(二) 校本教材与讲义混淆

讲义是教师为上课而编写的讲稿。校本教材则是具有本校办学特色, 满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以本校教师为主体, 联合企业、行业编写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 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讲义体现的是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 具有个人特色。在编写讲义前, 教师会参考许多有关书籍和资料,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编写进去, 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强调教学重点、难点。校本教材建设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因此, 在编写之前, 一是要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分析学校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和教科研优势, 发挥优势, 提炼特色, 其中的特色不是哪位教师独创的, 而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是体系要素不同。传统的讲义组成要素一般分为课程主题、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重点、难点和板书设计等。校本教材编写组成要素与统编教材可以相似, 一般有以下要素组成:目录、序言、正文、后记、参考文献等, 每一章节里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有的也有课后思考题等, 对于使用何种教学方法, 使用何种教学手段, 利用多长时间, 要教师根据现实情况而定;三是编写原则不同。讲义编写要强调科学性, 依照学生身心和知识水平合理掌握知识难度, 循序渐进, 避免讲授错误知识。

(三) 校本性及本土性并未很好体现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 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 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 校本性即校本特色, 它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不断开拓、总结、提炼、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 它是校本教材的生命, 没有校本特色, 校本教材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校本教材特色的形成需要参与校本教材建设的团队、认真了解自己学院的办学传统与特色, 了解学院所在地与其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精神特色, 并将之融于自己的校本教材编写之中。目前, 我国校本教材建设实践中, 大部分都无法从其编写的校本教材中体会到教材编写者所在地和所在单位的独有特色, 有的虽也选编了一些与地方和单位相关的内容, 却是怎么看都显得别扭、不融洽, 校本教材的校本性并没有较好地得到体现。

另外, 校本教材应该体现其内容的本土性。而不应该是主流教材的复制品, 也不是附庸, 而是其重要的拓展和补充。尤其是在当前知识转型的背景之下, 本土性知识的意义日益凸显, 本土知识的合法化正是知识形态多样性的特征。

二、校本教材开发策略

(一) 加强对校本教材的管理

建立健全教材评价、选优质量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 为教材编写出版提供必要的依据;聘请企业、行业、学校的高级技术专家和教授等人员组建教材审定委员会, 对教材进行审查和评定, 严把关, 对不符合要求, 质量不过关的教材, 严禁使用和出版。制订教材使用跟踪和反馈制度, 定期总结教材使用情况, 及时修订, 与教学要求保持一致。定期举办评优活动, 对优秀教材加大支持力度, 并给予开发者奖励, 激励积极开发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校本教材。

通过问卷收集学生对校本教材的评价。要充分重视毕业生对校本教材的评价, 因为毕业生经历了社会实践, 他们对校本教材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过程进行价值判断最具发言权。注重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覆盖相关多种能力要素, 而不是针对个别能力分别孤立进行评价。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口头与书面问答, 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 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挂钩, 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必须吸纳和发挥企业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 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 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比同类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越高, 说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竞争力越强) 、岗位晋升率 (与同类学校毕业生相比, 岗位晋升率越高, 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 发展潜力越大) 。

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考试, 考试的形式一般说来可分为面试、笔试和综合考试, 面试又可分为口试、操作技能考试和演示考试等, 笔试又可分为闭卷笔试和开卷笔试两种。在命题时, 可以增加一些综合性和分析的题型, 开卷笔试这种考试可用于发现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或生产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或报告也可归于此类考试形式。口试不仅考查学生是否熟练地掌握和临时发挥、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无论何种形式的考试, 都应以考核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引导教和学向着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二) 提高校本教材编者的水平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 因其职业性要求, 限定了编写者必须是既熟悉相关领域基础理论, 又熟悉相关专业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的一线教师。这充分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发掘了一线教师的潜力, 使教师从教科书内容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内容的开发者。

校本教材开发参与人员可以有学校的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企业专家人士、其他院校的专家学者等等。教师作为教材开发的主体, 作用于问题的提出、教材的编制、实施到教材的使用评价等环节。如果离开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教师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其中包括:专业发展水平;信息处理技能, 积极组织参加培训及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等) , 及时进行角色转换, 从统编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评价者转换为校本教材开发者、使用评价者, 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快速发展。

(三) 借鉴国外校本教材开发先进经验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 在课程改革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 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水平都明显高于我国。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模式等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理念已被我国许多学者研究并引进。在校本教材开发时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模式, 使之适应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从而逐步缩小和国外职业教育水平的差距, 为经济建设提供大批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证明,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通过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得以展现。特色教材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我国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开发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的道路。

三、结语

从校本教材建设的前期工作, 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模块的确定、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与校本教材相关的各种调查研究的开展等, 到具体建设过程中校本教材的框架设计与具体内容的甄选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课后配套练习的采用模式, 再到校本教材整体版面的美观及出版事宜, 都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 都需要到位的管理。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疏忽、错位、缺位都将影响校本教材建设的实效性。

高职校本教材是高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成果的物化形式, 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三大基本建设之一, 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建立健全教材评价、选优质量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 为教材编写出版提供必要的依据;聘请行业、企业、学校的高级技术专家和教授等人员组建教材审定委员会, 对教材进行审查和评定。

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应坚持产、学、研、训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进行教材开发, 在生产和实训环节对开发的教材进行评估和反馈, 使教材建设更能体现其优势, 更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校本教材建设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 只有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 从实际出发, 不断创造性地编写出一大批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优秀校本教材, 推动校企合作, 才能使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春平.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7 (4) :21-22.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3]许世华.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 2012 (3) :50-51.

[4]肖宪龙.提高高职校本教材建设实效性研究[J].职教通讯, 2011 (4) :48-50.

[5]陈家颐.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4 (3) :61-69.

校本教材《医用化学》的开发探讨 篇8

1 做好认证分析, 明确校本教材开发的方向

1.1 分析学生学习需求

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 学生的内在需要也是检验一门课程开发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志。因此,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必须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评估。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基础如何, 医用化学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何实质性的帮助?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后, 才能指引教材开发的方向性。

1.2 分析学校办学条件

以学校教学资源为基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基于学校现有课程资源, 学校的师资、实验设备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也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 扬长避短, 量力而行。因此,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对学校自身课程资源合理而充分的利用,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保障。医用化学是一门重实验的课程, 在开发教材的时候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2 精心组织, 科学实施, 形成学校鲜明特色

2.1 贯彻“简单易学、会用”的编写思路

此思路要求在编写教材时首先考虑学生的需要。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学习兴趣不大, 再加上在初中的时候接触化学的时间不多, 对化学有一种“畏难”心理, 从而给化学教学带来困难。由于学校安排医用化学的课时数相对少, 因而在设置教材内容的深浅度上应该简单易学, 这样学生学习的压力和难度有所下降,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增强。如果学到的知识对专业技能的运用有较大帮助, 那么学生学习的热情将会更高。因此, 在编写的时候贯彻“简单易学、会用”的编写思路能为后面校本教材的开发奠定基础。

2.2 实施分工明确的参与式工作方式

校本教材的整个编写工作都是开放的, 每位编写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只有分工明确, 编写人员对于自己所编写的章节内容才能够更深入地思考, 编写出来的内容才更具实用性与专业性。所有的编写人员都是参与者, 都可以提供自己的思路与建议, 这样在内容的选取上就会更合理而更具长远性。

3 校本教材的编写及实施

3.1 资料的收集

在收集资料时应以“贴近实际、关注需求、注重实践、突出特色”为基本原则, 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导向, 以医护工作涉及的化学问题为重点, 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 并深入临床了解情况。由于化学教师都是没有从事过临床工作的非护理专业人员, 为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我们利用本校设有附属医院的有利条件, 到附属医院去了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到底有什么知识与化学相关联。例如临床上使用的氯化钠注射液, 适应证有哪些?用法和用量有何规定?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制剂的规格怎样?教师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然后在编写的时候将其融入到教材中, 只有这样, 才能编写出贴近护理专业的校本教材。

3.2 对教材内容的筛选与梳理

现有的《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繁杂、反应机理难懂、新知识猛增, 且学时压缩, 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 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最基础的内容, 提高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 是校本教材《医用化学》开发的目的。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 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2.1 教材内容简单易学

《医用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部分, 这两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 因此在内容的筛选上应注意取舍。无机化学部分侧重于4个方面, 即物质的量、溶液的浓度、电解质溶液和缓冲溶液以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有机化学部分侧重于烷烃的稳定性、烯烃的氧化性, 特别关注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 忽略空间异构、反应历程以及立体化学部分等较深的理论。另外, 增加一些相关链接, 如: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化学与能源及环境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整合后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用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 并能较熟练地进行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计算。

3.2.2 贴近护理专业, 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

与普通教育教材开发“重知识逻辑”不同, 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更强调融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更注重体现“学做一体化”的思想, 更关注培养“知行统一”的实际动手能力[1]。例如, 在单糖中对于结构只做简单的介绍, 其他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 葡萄糖在人体内可被氧化为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能与含羟基、羧基、氨基、巯基等的药物或含有这些基团的代谢物结合, 形成水溶性结合物, 同尿排出, 对机体有解毒作用。

(2)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在体内迅速被氧化成CO2和H2O, 并同时供给热量。成人每天所需的热能约60%~70%来自糖类。

(3) 人体小肠能直接吸收单糖, 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体弱患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5%~10%的葡萄糖溶液可用于补充体液。

(4) 果糖基本上与葡萄糖相同, 具有直接供给热能、补充体液及营养全身的功效。但果糖从血液中移出, 转化成肝糖原等方面比葡萄糖快, 并能在无胰岛素情况下代谢成糖原, 因此比葡萄糖容易吸收、利用, 对糖尿病和肝病患者供给能量、补充体液也比葡萄糖更适宜。此外, 果糖能加速乙醇代谢, 用于急性中毒的辅助治疗。

4 开发校本教材, 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校本教材《医用化学》在其研发过程中倾注了每一位研发人员的智慧和精力。在研发教材的过程中重点挖掘和培养了研发人员的选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迁移能力。在研发校本教材时, 教师能有意识地迁移一些学科资源, 例如将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药理学知识进行横向比较, 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某种关联。同时, 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 教师一致认为, 在提升教师的引领能力、反思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有效整合地域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篇9

基于此, 我们在2006年3月申报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地域资源整合的研究”的课题, 同年6月,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对比批准立项。

课题批准立项后, 一方面, 我们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逐步配备年轻、素质好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我们调整充实课题组成员, 着手校本教材的开发, 边学边教, 边教边改, 历时三年多的时间, 于2008年年底完成湖南省永兴县红旗实验小学 (以下简称“我校”) 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的编印。

一、关注师生需要, 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

课程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一种文本状态, 它还应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 不仅要考虑教师层面, 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进行评估, 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 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 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 范围越小越好, 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跃跃欲试”, 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经过多方的调查了解, 我校最终确定了以“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二、整合地域资源, 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 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 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 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我们的家乡在永兴, 永兴境内有一条美丽、神奇的大江——便江。便江上衔东江, 下注耒水湘江, 纵贯永兴南北。它是一条大江, 包容了郴江和东江之水, 最宽处达500米, 长94华里, 号称百里便江。

便江流过的地方, 自然风光秀美, 沿岸丹崖地貌奇特, 人文景观丰富。便江早在2300年前的东周时代就通航了。直到清朝的光绪年间, 出入永兴境内的船只还常达千艘以上, 这也难怪文人骚客群贤毕至。当年项羽杀义帝于郴江后, 刘邦派部下凭吊义帝时经过这条水道, 后来唐朝文学家韩愈被贬为阳山县令, 经过的还是这条水道……古老的便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景观, 上游有韩愈到过的侍部坦、文公滩;中游有依洞而建于盛唐的观音岩、龙华寺、大明寺;下游有汉三候泊船的西河口、三祠……还有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些都为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我们要想利用好这些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就首先得调查永兴的地域资源, 了解我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具备哪些条件, 将地域资源与我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进行整合, 为接下来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1. 调查永兴县的自然资源 (自然风光, 旅游资源) , 还有经济状况, 民俗文化, 革命历史

主要采用实地考察, 走访群众, 咨询政府有关部门, 网络查询等方式, 尽可能地全方位掌握永兴县的地域特色。

2. 整理有关永兴县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

根据调查下来的相关情况, 对所有调查所得材料进行整理, 形成文本材料、图像材料。

三、以活动为主线,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守很多原则, 其中有一条就是地域性原则, 就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要以当地的乡土特点和条件为基准和要求。具体地说就是在实施中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为依据, 以当地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实际为前提, 以个体需要、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 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突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殊性。

根据手头上的文本资料和图像资料以及学生的需要, 我们将永兴县的所有这些地域资源分为这么几个单元:一是便江的旅游资源, 二是便江的特色土产, 三是便江的民俗风情, 四是爱我便江。结合这些资源, 我们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在第一单元, 开展了“魅力便江”和“乡土传说”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 收集和整理资料, 了解永兴的旅游资源, 考察永兴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情况, 探讨永兴的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举措;了解便江流传的民间故事;促进书本知识经验向生活实践能力的转化, 从而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第二单元我们开展了“走进橙林”和“探访银都”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参观金银冶炼厂, 白银第一坊, 了解了家乡的冶炼历史和发达的白银产业;走进冰糖橙生产基地, 了解冰糖橙的生产过程, 栽种技术, 以及冰糖橙的产业发展, 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的勤劳和智慧。第三单元开展了“民俗节日”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走进乡村寻访民俗风情和古老的传说故事, 感受百姓的淳朴、真诚、善良。第四单元我们将学生在各个主题活动中产生的作品收集整理编印成册……我们根据这些资源编写了“可爱的家乡”这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教材。

通过这么一次教材的编写, 我们除了使我们的老师、学生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外, 更重要的是要教师们树立课程资源意识, 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 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自主建构的。

四、以“校本教材”为固有资源, 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常态化的开展, 必须有固有的校本化课程资源作依托, 实现开发和利用的和谐统一。我校就以“可爱的家乡”这套校本教材为载体选择活动内容, 进行主题式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自主选择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立主题”“拟订方案”“分组操作”“成果展评”“生成拓展”等一系列环节,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职卫校数学校本教材开发初探 篇10

伴随我校正在进行的国家示范校创建工作, 我校整个数学教研组教师统一了编写数学校本教材的认识, 每位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些前期的思考和探索工作, 现综合起来就以下两个方面做一下介绍。

1 前期的动员和准备

教改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没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机制, 即便是教师, 也难以自觉去开发校本教材。在学校方面, 首先, 要对开发校本教材进行大力宣传和提倡, 并由教研室制订出统一实施的要求和计划, 包括理论指导、教材内容及格式要求、申请表填写、奖励办法、教材印刷等。其次, 当任务落实到各个学科小组时, 则各项要求就应该进一步细致化、具体化, 然后群策群力, 采用章节分担编写的方式, 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 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前者是一个广义的宏观体系, 理论上必须包括课程的目标、教学大纲、本校教学理念、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的逻辑系统和体现、课时计划、教学评测系统等, 课程开发一般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课程开发一般意味着一门独立新课的诞生, 课程开发内容的体现不一定是教材。而校本教材的编写, 实际上就是课程开发系统里面的课程内容的体现部分, 大多是结合本校实际, 对原有教材的一种增删和改进, 相对来说, 比较容易完成。因此, 校本教材的内容不能违背原有的教学目标、国家教学大纲等要求, 要避免完全凭教师经验的随意编写。

2 中职卫校数学校本教材的内容设计

传统的数学教材包括现在中职卫校所用的“十一五”规划教材, 无论如何改编, 都只不过是对数学理论系统进行了一些内容取舍、难度降低等方面的工作, 或象征性地增加了一些医学例题。数学思维、基本的运算能力等对任何人任何工作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认为, 编写中职卫校的数学校本教材, 首先要真正摆脱数学理论的束缚, 真正地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生活实用性、医学专业性及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内容设计, 至少也要让学生觉得学数学不是在浪费时间, 而是有意义的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在内容上我们大胆抛弃了数学原有的理论系统, 确定了以“数学之美”、“生活中的数学”、“医学中的数学”、“有趣的数学思维”、“动手数学”、“数学高职考试基础”六大模块为基础的内容设计方案, 以案例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以“案例导入—数学理论相关—案例解决—拓展案例—数学博览—习题案例”的方式呈现教学流程, 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做到广泛采集资源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力争“饱满”, 言之有物。特别是“医学中的数学”一章, 我们要求每位数学教师与各个医学专科教师甚至一线的医生护士沟通, 查阅医学教材, 调查临床工作所需, 搜集整理出与数学相关的医学应用材料, 编写出大量的医学数学案例。最后一章“数学高职考试基础”是专门针对“3+2段”学生与“三校生”高职考试的教学内容, 一般中专班可以作为选修内容。

开发煤矿培训校本教材之我见 篇11

我国煤矿数量较多,拥有近五百万的煤矿职工。在经济高速发展、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搞好煤矿安全培训,打造本质型安全矿井尤为重要,所以,选择一本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培训教材是培训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煤矿培训的教材有成百上千种,每个工种的教材都可能达到几十个版本,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材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以安阳鑫龙煤业集团为例,鑫龙煤业技工学校担负着鑫龙煤业集团下属各矿培训证件办理及培训效果考核的责任,年培训量达上万人次。为了保证安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鑫龙煤业技校的全体教师给下属煤矿量身定做了一套一般工种的培训教材,受到了基层干部和职工的一致好评。虽然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还是从中得到了启示,拓宽了视野。下面笔者把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编写的校本教材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煤矿工人学习、制订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比如,信号把钩工由特殊工种变为一般工种,相应的教学大纲就要改变。因此,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按照大纲的基本要求,对学时的变化,深度、难度的调整进行相应的编排,避免由于课程太难、信息量过大,造成职工学习吃力,从而失去信心,导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二、校本教材要充分体现本企业特色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矿井分布较广。受地质、地理、环境、交通的制约,我国矿井规模、技术含量、安全基础、队伍层次也各有特色。以安阳矿区为例,整个矿区从南到北,矿井均处在几十公里的地质断裂带上,其构造复杂、赋存条件差、煤与瓦斯问题突出严重。前几年受煤矿发展大气候的影响,安全基础相对较差,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编写教材时,我们一定要针对矿井实际,把本矿区的地质特征、瓦斯的治理与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等,融会贯通到各工种技能培训中去。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多年来各工种在安全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以总结、梳理,渗透到教材中,让职工对整个矿区有个全面了解,使职工对其工种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清晰明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职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收到亊半功倍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要贯穿培训教材的始终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能没有灵魂,不能没有内涵。一个缺乏灵魂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卓越的企业。同样,一个缺乏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卓越的人。作为国有企业授业育人的培训机构,不但要把员工培养成为岗位的行家里手,更重要的是要把员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爱岗敬业的合格人才。这也是企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企业文化是煤矿企业几代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积累并自觉践行、公司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浓缩了广大员工的心血和智慧,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制胜“法宝”。只有把企业文化的内涵贯穿于培训教材的始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跨越。从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已看到公司“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以及安全教育中推出的安全警句、安全承诺、安全全家福、安全歌等,正在约束、规范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在转化为旺盛的生产力,強力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四、教材表述要简洁通俗、图文并茂

煤矿培训机构面对的培训对象不同于其他教育培训部门。特别是现阶段,煤矿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员工文化层次与其他企业员工文化层次的差距。以安阳矿区为例,一个近两百人的釆煤队,大专以上正规专业学历的人员不足3%,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30%,特殊工种中年龄偏大、没上过初中的人员还占有相当比例。同时整个矿井队伍均以当地或附近农民为主,上班做工、下班务农,两头兼顾。面对这样的培训群体,我们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基层,深入岗位与职工促膝交流,实践摸索,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表达能力;叧一方面,就是从教材入手,在不违背大纲要求和技术等级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在语言表述上通俗化。比如:职工通常把掘进工作面称作“前头”,清煤清渣称作“出货”等。对一些技术性较强且拗口的表述,我们尽可能以顺口溜、三字经、百家姓等语言形式来表达,使职工听起来入耳、读起来上口。对一些程序化的操作,尽可能用表、图的形式配以手势口述內容,使职工一看就懂、一说就会。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职工预习看不懂、上课打瞌睡的现象,调动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培训效果。

五、教材必须体现出创新思想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更好管理,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体制的弊端;思想创新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领导者思想创新能够保障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在校本教材中必须推广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一方面,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可以使职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从而指导自己的工作,还可以扩大职工的知识面,让他们对这些新事物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去学习;另一方面,这些新知识对职工也是一种鞭策,让他们感到一种压力,感到落后就要被淘汰,最终增强职工的内在动力。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种类繁多的培训教材,如何才能开发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校本教材,是身为煤矿基层培训机构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不断探索的课题,这既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应负的责任。

[作者单位: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技工学校]

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小议 篇12

一、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编写目的之分析

校本教材的开发的原因及目的各不相同,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所了解的职业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分析结果来看, 主要有如下的几种状况:

1.根据学生的需要。

职业学校特别是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而一般的正规教材涉及的内容全面, 难度大, 要全部按教材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太大, 因而, 一些学校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写了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的校本教材。

2.根据企业需要。

目前,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案例越来越多, 有的课程甚至就是专门为适应某一企业的某项技术而设。因此, 任课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总结出的讲义, 或者企业派出的专职培训人员所用的教学材料编写成学生的教材。

3.根据教学设备需要。

这类教材是在了解和分析自己学校的仪器设备的型号, 性能, 数量等条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编写的教材有很强的针对性, 教材与实训操作切合得比较好。

4.根据考核或者评评职称的需要。

很多的职业教育部门或学校把编写校本教材的数量当成职教教研能力的重要指标, 校本教材的数量直接影响学校的评先评优, 及国家示范校, 国家及省级项目的申报, 校本教材的编写不是真正用于学生的教学中, 而是用来完成考评的指标。

5.利益需要。

这部分校本教材的特点就是制作成本低, 学校年年复印相同的版本, 其费用只有正规出版物的三分之一, 其利可图。

而校本教材达到什么标准才能够正式用于教学, 目前看, 大多数学校没有严格制定校本教材管理办法, 很多学校编写的教材不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不利于学生的实际技能的培养。很多校本教材成为了危害学生的垃圾教材。

二、校本教材开发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校本教材的出现, 本来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 学校从促进学生的发展角度考虑, 为了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而开发自主教材, 问题是这种现象的发展却缺乏合理性, 大量劣质的校本教材充斥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 让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通过对一些校本教材分析, 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制作粗制滥造。这里包含语言的组织, 教材内容章节间的衔接, 很多教材是从不同版本教材的剪贴拼凑而来, 造成该有的内容缺少, 和内容重复等现象, 对学生的危害就越大。

2.印刷排版不符合要求, 没有美感, 字迹图形不清, 很多内容张冠李戴, 这些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权威性。

3.校本教材的编写内容不符合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不明确, 难度深度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差甚远。

4.不切合本校情况, 脱离本校实际, 教材没有针对性。编写时既没有考虑教学条件, 又没有考虑师资力量。

5.闭门造车, 没有做好校本教材开发的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 既不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也不清楚岗位需要哪些技能和知识能力, 教材的编写没有明确的导向

三、校本教材的编写之个人考虑

1.考虑教学性与学术性。

教学性体现了校本教材的学科特点, 是指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与有效性, 教学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等, 而教材学术性主要从知识层面来思考。学术性关系到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精确的程度, 如果教材的学术没有保证, 那么学生学得越多, 被误导的也越多, 学生内化的知识网络里出现的错误节点就越多, 则其对未来学习发展的障碍也越大。

2.考虑科学性与实践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校本教材精确。科学性与学术性有相似之处, 只不过前者重在形式, 后者重在内容, 但两者都讲究科学精确, 符合规范, 实践性主要是相对校本教材本土性、实用性及生活化而言的。好的校本教材必须是对本土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能够促使学生关注现实中的东西, 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强调在生活中学学习和使用知识。而不结合本土资源, 远离本土特点, 就不能算是合格的校本教材。

3.考虑科学性与艺术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校本教材精确。科学性与学术性有相似之处, 只不过前者重在形式, 后者重在内容, 艺术性与科学性比较, 更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要依赖教师较高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及一定的编写经验。教材的艺术性包括整体布局是否美观大方;图文搭配是否精美协调;字体字号安排是否具有美感特征;各大板块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 等等。

4.注重实用性与先进性。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形式, 可以突出内容的关键, 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递;低劣的形式, 则会削弱内容的影响力, 妨碍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形式上实用性的标准主要包括:先后次序的安排是否具有逻辑性;各板块设计是否有利于内容的传达;各种艺术样式的介入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通过字体号的变化突出文章主题;是否借助各种图像符号增强教材的层次性, 等等。先进性主要体现校本教材应该具备前瞻性, 校本教材使用符合时代性的目标。某些校本教材看上去似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创意, 但境界不高, 水平较低, 不能反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也看不出现代教材编写理念, 前瞻性不足, 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校本教材的先进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的内容或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教学的前沿理论, 反映该学科的前沿知识, 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5.考虑系统性与示范性。

系统性主要体现校本教材合理性与有效性, 是指教师在教材编写中有计划、有系统地考虑教材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 只有经过全面考虑、具有系统性的创新。创新的系统化程度越高, 则创新的价值越高, 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因素也越大。示范性主要体现校本教材前瞻性和有效性因素, 即是指校本教材编写中创新的兼容性、通用性和可推广性。虽然创新是要强调个性特征的, 但若创新中很多内容能够被仿效, 可操作, 那将对其他校本教材的编写产生积极的作用。示范性越强, 越表示校本教材创新质量高;而没有示范性的创新, 则不具备实用与推广价值。

上一篇:数学设疑教学下一篇: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