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校本教材(精选12篇)
实训校本教材 篇1
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各种专业的课程安排也就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 本文以电子电工专业为例着手进行中职学校实训类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在市场需求的大趋势下, 热门的、紧俏的电子电工专业课程设置也就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由单一的核心课程向多元的课程设置, 由家电方向转向需求量比较大的电子设备装接与调试的方向转变, 为了使人才能够迅速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还要增加实训类课程, 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实训课程的增加能够使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能使人才迅速成长, 也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实际需要接轨, 因此, 努力完善实训类的校本教材就成为学校与教师工作的重点。
建立和完善实训类校本教材需要企业、社会、学校等多渠道的共同配合, 需要专业工作人员以及学校老师的共同讨论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在搜集各种资料和对电子电工技术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的调研的基础上, 在建立和完善电子电工专业教育实训教材的工作上提出几点意见。
一、建立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是校本实训教材开发成功的保证
校本教材的的建立需要电子电工方面的专家来提出对此项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素质要求, 确定培养的内容和培养目标, 并在课程的实际操作中给予指导。新兴的一种与企业接轨的培养方式为“订单培养”, 也就是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子行业的不断繁荣, 电子电工专业的培养内容也在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甚至在专业上增加了集成电路CAD、微电子学专业等专业。实践证明, 相关企业的协助对学校校本实训教材的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 现用的校本《电子实训》就是参考了新加坡电子行业协的考核标准制定的实训教材, 其中不仅有传统的基础原理的讲解, 也对重点线路板布局设计、焊接技术、电子装接与调试等数字部分的内容。学生学习过这种实训教材之后, 基本符合新加坡电子方面证书的考核要求, 可以做劳务输出就业, 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教师必须具有整合实训教材的能力, 是保证教材顺利编写的主体
教师是实训教材编写的主体,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资源整合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他们必须对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生源素质以及教学设备有着清楚的了解, 有个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几种能力的结合才能够编写出实用性强, 有针对性的实训教材。
为保证电子专业老师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不断进步并且与实际需要接轨, 应对教师进行不断的培养, 提供深造的机会, 学校可以适当给教师安排亲临实地, 接受专家指导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融合电子基础知识、电子线路实训等方法结合在一起, 以一种从易到难的分单元的方法呈现出所学知识,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效率及学习兴趣。由于中职教育侧重实际操作, 学习实际在2-3年之间, 学期比较短, 实训教材要做到有选择性的突出重点。
三、先进对的实训教学设施是校本开发的前提
实训类教学要求教学设施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电子设计自动化这一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为例, 这门学科教授的主要内容是EDA软件的使用这是计算机辅助课程, 主要用于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板的设计, 这就要保证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配备计算机, 并且要求单人单机, 还需要电脑上配置配套的软件。
四、实训环节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 这种学生底子薄, 往往学习成绩比较差并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校本实训教材的编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学习内容要由简到难, 难度跨度小
让学生小步走, 循序渐进是一种很适合现在生源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也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材内容要具有吸引力
现在的教育活动中,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主要是图文并茂。在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中, 我们可以借鉴, 教学过程中可以包含声、光等的变幻的感受,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 教学内容可操作性强
因为实训课程内容较复杂, 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要讲解清楚注意事项, 这在课本的编写中要明确表示出来, 这样可以减少操作中的无用功和返工。
五、校本实训教材要有对学生的考核标准
课本中有学生的考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实训课中真正做到实际动手。此外, 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考评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尽量补足不足之处。
六、校本教材的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校本实训教材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要不断根据实际的需要以及技术的进步来不断改进、调整的。此外, 在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操作中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这就需要学生和老师对实训教材进行实时的反馈, 以不断进行教材的反馈, 及时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
对实训类教材的开发和研究是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重要措施, 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要具有操作性, 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是要与时俱进的。实训类教材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专业技术工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一种新兴的职业名称“蓝领”日益得到企业的青睐, 甚至因为蓝领缺乏, 技术工种的工资已经超越白领、金领等岗位。在这种形势下, 中专职业学校教学的改革就势在必行, 必须与需求接轨进行职业化教育, 为劳动力市场输出大量需要的人才。但是中职学校教学的职业化就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训类教材, 而实训类教材的完善和实用性都需要由企业、社会以及学校三方面的努力配合一起来完成。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训教材,电工电子专业
参考文献
[1]刘春彦.关于校本教材开发的一点意见[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 (7) .
[2]刘贵成, 戴自璋, 苏晓锋, 王崇义.浅谈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J].职业, 2010 (26) .
[3]侯爱华.高职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17) .
[4]李文光, 余幸辉, 唐振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与策略[J].职业, 2011 (21) .
实训校本教材 篇2
游戏-体育-健康
东港六中 王国军
前言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2007年5月24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采。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加以实施,可引起学生学体育的兴趣。它不仅是少年儿童所喜爱的活动,而且是使少年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加强相互了解和团结友爱,发展智能的一种教育手段。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快乐体育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快乐体育的内容很多,体育游戏是快乐体育的内容之一,它在快乐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占有一定地位。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融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尤其在中低年级开发游戏校本教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我校的实际情况是:学校学生数不断下降,生均体育运动场地越来越多;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兼职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组织不专业;学校体育器材严重缺乏,许多正常体育教学无法实施,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急需改变。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长的溺爱使学生的运动时间大大减少,很少与同龄人玩,集体观念比较淡薄。通过集体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感受团队力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制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根据我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我们认为开发出适合学校特点的校本体育教材是当务之急,根据锻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开发出体育课游戏教材,让不是专业体育的教师也能组织体育游戏教学,保证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真正让阳光体育走进校园。
一
绳
趣
根据中年级学生兴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有趣的游戏方法、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玩”跳绳,使学生能用一根跳绳做多种用途,从而使学生学会在课中发挥自主创造性。
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体会一绳多用的方法,培养协调能力。
2).通过学生在跳绳中主动设计、创造的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顽强勇敢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动作技能,学会多种跳绳方法
2、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连贯。教学根据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觉积极性原则、形象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愉快教学原则和教学多样性原则。采用的教学方法
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解,集中时间短,易接受外界干扰等特点,课中采用“讲解法、直观法、练习法、竞赛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在乐教乐学的氛围中结束教学,给本节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组织教法
1、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在课的启发兴趣阶段、可利用垫小步跑配乐的方式上圈,大大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充分热身,为上好整节课做好准备。
2、由于跳绳的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给合学生水平,在育心强体阶段,可按照由“个人练习——小组组合练跳”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勇于求异、展现自我的精神。其中,可加入“剪刀石头布”小比赛来判输赢,谁输了谁就用多种方法来跳,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加入各组的练习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师生的关系,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激烈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现自我,增强其自信心,尝到成功的滋味。
各种方式跳短绳 连续单脚交换跳
[动作方法] 两手握绳两端,由后向前摇绳子,一脚在前跨跳过后,另一脚随即跳起,绳从而脚下依次抡转过去。
并脚跳:
连续单脚跳
两手摇绳的两端由后向前,一腿屈膝脚离地,单脚跳过绳子,连续进行。连续单脚跳,注意练习一定次数后,换脚进行。
跳长绳
两人摇绳,每人各握绳子的一端,对面站立,并同时向同一方向摇转绳子。
跳绳人正面对绳站立,当摇转的绳着地瞬间,跳绳人立即跑入跳起
跳绳跑接力
(一)游戏目的:培养儿童的协调俱和跑跳能力。
(二)准备工作:
1.单人用跳绳两恨。
2.在场地上回两条相距10米的平行线,一条为起点线,另一条为折回线。
(三)游戏的进行:教师可将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成纵队站在起点线后,面向折 回线,各队排头手持跳绳,将绳荡在身后做好准备。游戏开始,教师发今后,各队排头跳绳 跑向折回线,脚触线后立即跳绳跑回,将绳套在本队第2人身后,并将绳交给他,自己站到队 尾;第2人用同样方法跳绳跑,如此依次进行,全队每人轮流1次,最后以全组先跑完的队为胜
(四)游戏规则:
1.跳绳跑时,必须连续一摇一跳,不得空跑。2.到折回线时,必须脚踩折回线后方能返回。
(五)教法建议:
也可任折回线上插两面小旗,要求儿童不间断地跳绳绕过小旗后返回。也可每队用两根跳绳,免去交 接时的停顿,以增加游戏的激烈性。
闯关
(一)游戏目的:培养儿童的灵敏性和判断时机的能力。
(二)准备工作。
1.跳绳(2.5一一一3米长)3根。2.在场地上画3条相距3米的平行线。
(三)游戏的进行:选几名儿童,每两人拿一根跳绳,分别站在3条线上,其他人成一路纵队面对跳绳站好。
游戏开始,拿跳绳的人同时向同一方向摇绳,其他人按顺序依次从摇转在空中的绳下穿过.连继闯三关后。在对面面对跳绳站好。如中间碰绳或跳过绳算失误,由失误者替换一个摇绳的儿童,游戏继续进行。
(四)游戏规则:
1.闯关时,中间可稍停顿等待时机,但不得摇绳两次以上仍不闯关,否则算失误。
2.摇绳人要有节奏的摇绳,不能忽快忽慢。
(五)教法建议:
可以3条绳向不同方向摇动,或允许3条绳不同步摇动,以增加游戏的难度。也可以几个人同时闯关,看谁先过关。
8字形跑动跳绳
(一)游戏目的: 发展儿童的灵敏性和跳跃能力。
(二)准备工作:
长跳绳一根。选两名儿童做摇绳人,将其他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各成纵队站在跳绳正摇方向一侧的两边。游戏开始,教师发今后,各组排头同时人绳,跳过一次 后从另一侧跑出,绕过摇绳人站在另一组的队尾 其他儿童照此方法按顺序连续跳绳,如有失误,由失误者替换摇绳人。
(三)游戏规则:
1.跳绳时,碰绳、空绳、停顿,均判为失误。
2.只允许两组各一人同时入绳,提前或错后人绳均算失误。
1.此游戏可改为要求每人跳规定的次数后跑出。
2.可在跳绳时,要求两人互换位置,或加转体等动作,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曲线跑动跳绳
(一)游戏目的:发展儿童跳跃和曲线跑动的能力。
(二)准备工作:
1.2米长的跳绳6根。
2.在场地上画两条长10米,间隔5米的平行线。
(三)游戏的进行:教师可将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选出6人,每两人一根跳绳站在同一条平行线上做摇 绳人,各组摇绳人彼此之间尽量靠近。各队其他人成纵队分别站在平行线同一端本队摇绳人的左臂一侧。各队第1和 第3根绳向有跳绳人的方向正摇绳,第2根绳则采用反摇绳的方法。游戏开始,教师发今后,各队排头迅速上第1根绳,跳一次后,跑向另一侧绕过摇绳人后上第2根绳,跳一次后跑出,如此依次跳过第3根绳后站到线另一端摇绳人的 右侧。其他人照此方法进行曲线跑动跳绳,每人做一次,最后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四)游戏规则:
1•必须按规定的方法,依次跳过3根绳,如有失误要求在失误处完成跳绳一次后再继续前进。
2•要求各队按顺序进行,不得两人同时跳一根绳。
(五)教法建议:
1•此游戏可改为允许两人同时跳一根绳(但顺序不能变动)。允许空跑,以增加速度。
2•可从一端开始,曲线跑动跳绳往返一次,回到原来位置为止,中间允许交叉人绳跳动。双人跳绳接力
(一)游戏目的:培养儿童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合作精神,发展其跳跃能力。
(二)准备工作。
1.跳绳(长2.5米)两根。
2•在场地上回两条相15米的平行线,一条为起点线,另一条为折回线。
(三)游戏的进行:
教师可将儿童分成人数相等并为偶数的两队,各成两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横排两人为一组。各队第1组儿童并肩站立,一人左手握绳柄,一人右手屋绳柄,把绳荡在身后,做好准备。游戏开始教师发今后,两人同摇一根绳并跳绳跑向折回线,脚触线后,两人再跳绳跑回本队,将绳套在第2组儿童的身后,并把绳交给第2组,然后站到队尾。第2组儿童接绳后,依照前面的方法进行,直至全队轮流一次后,最后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四)游戏规则: 1•跳绳跑时,必须连续一摇一跳,不得空跑。
2•中途失误停绳后,必须在原地重新摇绳后,方能前进。3.两个人的脚都触到折回线后,方能返回。
(五)教法建议:
1.游戏前可先试做几次双人跳绳。
2•双人跳绳也可两人前后站立,用后面人摇绳两人跳进的方法进行。
3•跳绳至折回线后,可要求两人用反摇绳的方法跳回。4•折回线处可插两面小旗,要求跳绳人绕小旗跳绳跑回。
二
花样橡皮筋
花样橡皮筋是小学女生喜爱的一项自编自创的跳跃运动。它通过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跳跃方法,组成比赛的方法、规则。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灵敏、协调、力量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有序性。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以及勇敢、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活动目标】
1、学习跳橡皮筋的基本方法,掌握花样橡皮筋的技巧,学编花样橡皮筋,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创造力。
2、感受花样橡皮筋的快乐,体验自创自编带来的乐趣。[活动方法]
花样橡皮筋是由一条6米以上的橡皮筋头尾相结而成。活动人数为3人(或3人以上,可根据橡皮筋的长短确定参加人数)。活动开始,它由2位同学迎面站立,双腿缠绕橡皮筋,形成一个长方形。其余同学按规定的跳跃方法和规则逐个跳橡皮筋。并由底逐渐升高(既从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脖子),谁若犯规,可由同伴帮助完成,同伴如若帮助失败,这位同学就去换迎面对站中的一位同学,比赛重新开始,如若再有人犯规,则再由以为同伴帮助完成,同伴如若帮助成功,则橡皮筋继续升高,如若帮助失败,则去换迎面对立的另一位同学,比赛又重新开始,如此依次循环进行。[活动提示]
这是一组以游戏形式为主。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身体灵敏、协调和弹跳力的简单跳跃动作组合的练习。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编一些花样橡皮筋,指导学生做到花样新颖、动作连贯。
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想象和创造力,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花样橡皮筋的乐趣,在群体活动中,加强与同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反复活动中,促进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活动建议]
1、可以三人或三人以上进行游戏比赛。
2、班级之间可以举行一些友谊赛,如创编橡皮筋和花样橡皮筋比。
3、可结合音乐或儿歌等形式,增加跳橡皮筋时的气氛。
4、组织较为大型的集体花样橡皮筋表演。
5、注意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小心脚受伤。
三
拉网捕鱼
1、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与奔跑能力。
2、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识和群体意识。游戏方法
首先,根据参加人数的多少,选一场地做鱼塘,划好边界。然后,把参加的学生用“1--2”报数的方法,分成两组。接着,一组学生结网(互相手拉手成拉网状);一组学生做鱼,在“鱼塘”里散开。再接着,“拉网”捕(包围)“鱼”,捕到的“鱼”在网外休息,捕完所有的“鱼”后实行轮换,结网的学生做鱼,先做鱼的学生结网,重复游戏。游戏规则
1、拉网的学生手不能松开,手松开视着网破,捕到“鱼”也无效;
2、不能用手拉“鱼”,杜绝使脚拌“鱼”,用手脚之外的身体碰到鱼才算捕到;
3、“鱼”不得从“网”手下钻出,“鱼”不得出“鱼塘”界,出界算被捕到。
六、注意事项
1、游戏前做好安全教育,作好准备运动。
2、体质太差的学生不宜参加。
四 巧运乒乓球
游戏目标:
1、锻炼学生的手指活动能力
2、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游戏器材:筷子两双、乒乓球20个、盆子4个、凳子4个 游戏准备: 在起点放两个凳子,一个盆子,10个乒乓球,凳子之间间隔4—5米。
2、在目的地放两个凳子,一个盆子
3、起点至目的地的距离为10米 游戏方法:
1、两个班级或两个代表对各出10名队员,每人每次轮流用筷子从盆子中夹一个乒乓球运送到另一个盆子中。
2、运送途中乒乓球掉了,可以再来夹起来,直至送到目的地 游戏规则: 乒乓球如果在途中掉了,只能用筷子夹,不可以用手帮组夹: 否则视为犯规,此队输掉比赛。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先完成的获胜。
五 冲过战壕 【游戏目标】
1.发展奔跑和闪躲能力;
2.培养机智、果断的品质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竞争识和群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与奔跑能力。
【游戏方法】
在场地中间画两条长约10米、间隔1米左右的平行线为“战壕”,两端距离“战壕”8~
10米,各画一条横线作为起跑线和终点线。选两个学生站在“战壕”里作为阻击手,其余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队,成四列横队站在起跑线后面对“战壕”
教师发令后,按1、2、3、4队的顺序依次冲过“战壕”,阻击手则在“战壕”中阻击(追
拍)通过“战壕”的队员。被拍者算失败,应站在“战壕”旁边指定的区域里,未被拍
中者站在终点线后,仍按原次序排成横队。下次进行游戏时,终点线改为起跑线,原起跑线则变成终点线。四队都冲过“战壕”后,以冲过人数多的队名次列前。【游戏规则要求】
进攻队员闯关时,前后队员应保持1米的距离。
进攻队员被拍中后,必须自觉地从两侧退出比赛场地,不得掩护同队队员闯关。
阻击队员不能跃出战壕线。
阻击队员只能用手拍打进攻队员,并且要注意追跑的安全性。
【教法提示】
此游戏还可改为计时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闯关成功的队员得分后(1人过关1次计1分),规定时间到后统计最后得分定胜负。
六 二人三足赛跑
游戏目的:
培养儿童动作协调、敏捷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准备工作:
1.布带子两条、小旗两面。
2.在场地画一条起跑线,在线前20米处并排插两面小旗。游戏方法:
教师可将儿童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成两路纵队(两人一组)站在起跑线后。各队第1组用布带子把两人的异侧脚(一人左脚、一人右脚)的踝关节绑在一起,互相搂肩,准备起跑。
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各队第1组立即向前跑,绕过小旗跑回起跑线,把布带解开交给第2组。游戏照上述方法依次进行,每人轮流跑一次,最后以先跑完的队为胜。游戏规则:
1.必须在起跑线后把脚绑好,不准抢跑。
2.若中途带子散开,应在原地绑好后继续跑。教法建议:
1.每队也可用两条带子。第1组出发后,第2组即把脚绑好,准备起跑。第1组跑回起跑线拍第2组的手后,第2组即可起跑。
2.此游戏也可将各队站成三路纵队,进行3人5足接力跑,即每组3人,各组左、右两人内侧手相拉,中间人以左腿挂在同伴相携的手上面,两臂搭在两侧人肩上。教师发令后,两侧人跑,中间人单足跳。
七
攻
城 游戏目的:
1、培养学生奔跑和应变努力。
2、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勇于拼搏的精神。
3、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游戏方法:
把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每队的进攻队员与防守队员人数自行安排,当听到教师发出“开始”信号后,双方进攻队员想尽办法按照本方进攻路线到达对方行进营集结,然后向对方大本营发起攻击。先触及对方司令部的一方获胜。双方的防守队员在比赛开始后可用推拉的办法将对方的队员推出或拉出其行进通道,使其出局(以该队员脚所踏的位置裁定,只要其踏入行营即为安全)。当对方进攻队员攻入本方大本营时,防守队员可用推,抱的方法将其驱逐,同时进入对方大本营的进攻队员也可将其防守队员向外驱逐,目的是触及对方司令部。裁判员由教师和见习学生担任。
游戏规则:
1、双方队员必须在听到信号后才能行动。、在行营区双方都是安全的。
3、裁判员必须及时宣布出局队员的名字,并提示其马上撤出。
4、游戏过程中队员只可用推,拉,抱的方法,不得击打对方。
5、每方的进攻的防守队员可以互换。注意事项:
1、学生不能用脚接触别人的身体。
2、教师监督避免踩踏现象发生。
八
争做“黑猫警长” 【游戏目的 】
1.提高学生的投准、快速跑能力以及反应素质。
2.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克服困难的精神。
【游戏准备 】
1.场地:平整场地一块
2.器材:长方形木块6~10块,沙包6~10个。
【游戏方法 】
1.在长方形木块上分别写上“黑猫警长”、“小猴探长”、“白鸽侦探”、“白猫警士”、“花狗警员”、“搬仓老鼠”等作为标志。把写有标记的木块按如图所示的顺序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在距离“搬仓老鼠”5m处画一条投掷线。
2.游戏时,有几个标志,就参与几个人。每人手持一个沙包,第一人拿沙包站在投掷线后投击前方目标,若击倒“黑猫警长”、“小猴探长”、“白鸽侦探”、“白猫警士”、“花狗警员”、“搬仓老鼠”中任何一块木块后,把该木块放倒,把沙包放在上面,别人不可以再击;若没有击中目标,等待下一轮 比赛。然后第二人站在投掷线后投击前方目标,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人投击完成。第一轮投击完后,如果有2位或2位以上的队员没有投中目标,要进行第二轮投 掷比赛(已经击中目标的队员不参加),直到击中所有目标,击中“搬仓老鼠”的队员便是输者。
3.击中“黑猫警长”者发号施令说“上刑”,击倒“小猴探长”、“白鸽侦探”、的同学押着击中“搬仓老鼠”同学的左胳膊、右胳膊,击 倒“白猫警士”的同学揪着击中“搬仓老鼠”同学的头发,击倒“花狗警员”者用单腿膝盖轻轻撞击输者的屁股,从投击点簇拥着“搬仓老鼠”向最远的木块走去,听到“黑猫警长”大喊一声“松绑”,众人便放开“搬仓老鼠”,转身回跑,“搬仓老鼠”便回头就追,在到达“黑猫警长”所在位置前,若被“搬仓老鼠”追上的 队员,要背着“搬仓老鼠”回到“黑猫警长”身边,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规则】
1.若队员一次同时击中2块或多块木块时,可以选择任何一块作为击中目标,同时把其他木块竖起。
2.“受刑”者(即“搬仓老鼠”)不能重复,以娱乐、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主。
【教学建议 】
1.木块前后左右相隔1米为宜。
2.可以增加游戏队员。如,可在游戏中增加“狒狒专家”、“大象伯伯”等木块,击中作观众。
3.可佩戴”猫”、“狗”、“鸽”、“猴”、“鼠”等各种头饰,使扮演角色更形象。
4.因地制宜,长方形木块可用小纸盒、装沙子的矿泉水瓶或砖块等代替。
九、单脚跳接力 游戏目标:发展脚部力量和跳跃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游戏器材:标志物
游戏准备:分好组(人数相同)安排游戏场地,放好标志物,划好运动距离,讲清游戏规则,运动活动关节。游戏方法:分组
游戏开始,各队排头用单脚连续跳绕过标志物后可以换脚,回本队,拍击第二人的手,依次进行,以先跳完的组为胜。游戏规则:
1、发令或击掌后才能起跳,单程不得换脚,起跳时不能超越起跳线,必须绕标志物跳回。注意事项:击掌时不能推打。
十 耕耘 收获“2008” [游戏目的 ]
在练习奔跑的基础上,逐步学习掌握折线跑和急跑急停以及弯道跑技术。发展奔跑能力及脚步的灵活性敏捷性。培养学生在做事时能做到兼而有顾的能力。此游戏暗喻在辛勤努力的播种下体味将要收获的2008奥运金牌的喜悦。
[场地器材及准备 ]
平坦场地一块,沙包(垒球)若干。在场地上画一起跑线,线前并排画上2~4组2008字样的图案,圆圈的直径不小于3m,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4小组站立线后,各队排头手持沙包(垒球)
[游戏方法 ]
听教师发令后各队(组)小排头持球跑出,在“Z”上做折线跑,跑至“00”时将手里的沙包(垒球)放至圈内,后顺沿“8”字做弯道跑,跑回至“00”时将沙包(垒球)收回跑至终(即起点)点,将沙包(垒球)交给本组第二个同学,第一人回到本队队尾。依次类推,最先跑完的组为获胜队。
[游戏规则]
1.不得踏线、超越线起跑,发令或接到沙包(垒球)后起跑。
2.必须按规定的路线做折线跑及弯道跑,沙包(垒球)必须放到“00”内,放到圈外的要重新放入。
3.在跑“8”字时不得踏线或跑到线内,也不能跨过圆圈做直线跑。
[教学建议 ]
1.游戏前做好准备活动及必要的辅助练习,以防受伤。
2.讲解折线跑要领和弯道跑技术并练习。
十一
闯 关 【游戏作用 】
有助于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识和群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与奔跑能力。
【游戏方法 】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通过抽签决定进攻队和防守队。如果甲队为防守队,则甲队在将本队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长方形场地的两侧。乙队学生站在起跑线后准备“闯关”。当教师发出进攻开始的信号后,乙队队员迅速向终点冲击;甲队队员则用自制的雪球(或沙包)向乙队队员投击,被击中的乙队队员就算闯关失败而被淘汰出局,未被击中的队员冲过终点线者,算闯关成功,统计闯关成功人数。然后交换攻防角色。最后看哪个队过关的人数多。
【游戏场地 】
关隘宽15米,长25米。
【游戏规则 】 进攻队员闯关时,前后队员应保持2——3米的距离; 进攻队员被击中后,必须自觉地从两侧退出比赛场地,不得掩护同队队员闯关; 防守队员应在限制线外投掷雪球。防守队员只能击打进攻队员胸部以下的部位。
【教法提示】
此游戏还可改为计时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进攻队员被击中后可以从场外跑回本队排尾继续参加游戏,闯关成功的队员得分后(1人过关1次计1分),亦可从场外跑回本队排尾继续参加游戏。规定时间到后统计最后得分,然后交换攻防角色。
十二 惊弓之鸟 游戏目的: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其快速反应的能力。
游戏准备: 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大小视学生人数多少而定)。
游戏过程:
全体学生手拉手,面向圆内站在圈外,放开手后1—2报数,每个学生记住自己是单数还是双数。
游戏开始,全体学生沿逆时针方向,做横跨跳步移动。当教师击掌发出“啪啪!”两声时,双数学生要迅速跑进圈内;单数学生要抓住身边的人,不让其进入圈内。教师若击掌发出“啪!”一声时,则单数学生跑,双数学生用手抓住身边的人,被抓住的学生要蹲在圈中间停止一次游戏;如果判断错误而误跑、误抓时,也要照前停止游戏一次,然后其他学生站好报数后继续游戏。
游戏规则:
23位。
游戏建议:
此游戏可改为反信号,即教师发出单数声响时,双数学生进圈;发出双数声响时,单数学生进圈,以增加学生反应能力的难度。
十三 跑垒计分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的跑跳能力和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游戏准备:
在场上划一个边长15—20米的正方形,在正方形的四角各划个直径1.5米的圆圈作为垒。游戏过程:
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每队再报数排定号次,排成纵队分别站在两条对角线上。裁判发出“预备”口令时,各队第一人站在本垒内。喊“开始”时立即向同 一方向跑,依次通过各垒再回到本垒。最先跑完四个垒的得四分,其余依次记3、2、1分。同时到的可并列计分。各队第一人跑完后第二人再跑,直到全队跑完为止。最后以各队得分多少评定名次。游戏规则:
跑时必须依次通过各垒。漏踏垒的不计分。游戏建议:
1、教师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经过练习再进行正式比赛。
农村中学校本教材开发 篇3
一、文化资源例谈
古建筑、老物件,包含着厚重的历史文明,犹如深埋地底的宝藏,是语文教学十分难得的珍贵资源,我们不但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而且可以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在乡间的小巷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开设在家乡的老屋古路边。
以镇原窑洞村落为例,窑洞不仅仅是黄土里的几个洞,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依托。千百年来,镇原人以窑洞为居室,视窑洞为保护神,窑洞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安居乐业的一种文明。窑洞民居是黄土高原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民居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体现了中国式建筑之美。
走进镇原,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地,都会看到一排排、一孔孔窑洞庄院组成的村落。镇原人居住的窑洞,是历史的沉淀,有着古老的历史。早在先周时期,镇原先民就根据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理条件,挖掘不同形式的窑洞,构筑风格各异的庄院为住所。
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就会发现不同的审美、科学和历史价值。这些价值就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资源。那些在故土家乡代代相传的珍贵文化资源,我们后代人应该重视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珍贵材料。
当地的历史及现代名人足以引起学生的自豪,有的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榜样。镇原历史上以及现代可谓名人辈出,比如,东汉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王符;东汉末期名将皇甫嵩;镇守西域的武将李恂;治国清明的北魏灵太后。
文化名人展现了镇原深厚的文化底蕴,透射出镇原人民身上的优秀因子。他们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爱国主义、勤劳俭朴、勤奋好学、敬业创新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和继承,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优秀课程资源。农村初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等,开发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从而建设具有乡土特色的综合性教学课程。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乡土文化资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农村无比丰富而鲜明的自然、人文资源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开发语文综合性教程的珍贵的资源宝库。
例如,本人任教学校,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普遍知识面窄,但这里田畴交错,民风古朴,古迹尚存,是一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较为丰富的地方。为此,我带领学生,将语文学习的目光由学校课堂投向家乡美丽的大自然、田园沃野、历史古迹和遗存文物以及父老乡亲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充分挖掘周围的文化资源,把其包含着语文教育资源的乡土文化转化成可研究的话题,引入语文学习中,使周围的乡土资源成为开展学习的课题,这种方式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索的精神,取得了喜人效果,也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热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也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它的运用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我们必须在透彻领悟课本主要要求和特点的前提下,扬长避短、灵活变通,才有可能把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转化为有意义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课本资源宗旨,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对于教材,我们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把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科书统统翻阅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教学宗旨体现为语文知识的掌握,人文韵味的感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了解;以主题归类、美文品读、活动开展为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把乡土资源初中转化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必须依照这套教材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宗旨,在原有的课本资源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方式。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部分主要由科技类文章组成,内容主题鲜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探究,以《月亮上的足迹》一文为主,综合性学习内容以“探索月球奥秘”为探讨话题,这个探讨对象符合单元学习内容要求,但对相对偏远的农村学生来说科学信息的探究确实是个弱项。
对此,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单元原有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运用适应农村现状的科技类探究对象来代替,比如“农民按节气从事农事活动蕴含的科学道理探微”等,这个变动没有改变课本探究的主旨内容,又很好地利用了农村学生感兴趣且便于研究的乡土探究对象。此类情况还有很多,它们都可以在把握课本内容主旨的条件下,以课本资源为基础,以单元要求为任务,在相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中巧妙地渗入适当的符合当地特点的乡土资源。
自编德育校本教材初探 篇4
我校编写的德育校本教材《成长乐园》共6册, 每年级1册, 共搜集整理, 自编有关德育教育小故事、儿歌、活动安排99个, 内容涉及入学教育、自我防范与保护、自立自强、热心公益事务、团结友爱、与人合作共事、遵守交通规则、名人轶事、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守信、本地名优特产品、风景名胜、环境保护等。《弟子规》侧重从孝敬父母, 友爱兄弟, 注重自己行为, 诚实守信, 仁爱仁慈, 努力学习等方面。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结合统编教材, 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灵活性”、“针对性”、“本地性”的特点以及“真实感”、“亲切感”的优势, 使德育教育联系学生实际, 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一、灵活性。德育校本教材能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 紧跟教育理论发展的热点, 因此学校能结合德育教育阶段重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校本教材作为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 能充分显示出它的灵活性, 在统编教材某些章节, 某内容比较薄弱时, 可以及时地补充进校本教材的某些内容。比如现在社会普遍重视“感恩”及感恩教育, 感恩确实是值得珍视和发扬的传统道德,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诚的、无私的爱与纯洁美好的感情。受到恩惠的人理所当然地应当感恩, 现在社会再次重视“感恩”及“感恩教育”, 是人性的回归与进步。学校也必须跟上社会道德中出现的这个热点而补上这一方面的德育教育内容,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德育教材由于编写时间较早, 这方面的内容较为薄弱;《小学生守则》里虽有“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这样的要求, 但内容并不具体。因此我们就在教学中补充了《弟子规》中“入则孝”的部分内容和《成长乐园》中“老牛拚死拦运水车” (为给自己的孩子找水喝而不惜自己遭受鞭打, 死命拦住运水车) 、“孟母教子”、“我爱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尊敬老师”等故事和文章来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谢父母的付出;感谢老师的教诲;当受到别人恩惠后, 要感谢别人, 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报答别人, 一个人从小就要懂得感恩, 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 你会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支持, 我们要学会受到别人恩惠后去感谢别人, 尽可能地报答别人。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尽到一个人的社会职责, 这样才能做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 实现社会和谐。我们通过这些故事和文章, 很好地把感恩教育融入了德育教育中, 弥补了教材编排中感恩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通过感恩教育, 对父母孝顺了, 上学时给父母、爷爷奶奶, 或外公外婆说再见, 放学回家向父母或亲人问好的多了;为父母做事的多了, 如在家主动扫地, 洗自己的鞋袜, 给父母到开水, 有的还学会了煮饭, 洗衣服等等;不听父母话的、不愿做家务活的少了;学生尊敬师长的多了, 见到老师不敬礼, 不问好的少了。在校外守纪律, 讲秩序的多了, 惹事的少了。家长们对学校的“感恩”教育都非常满意。
第二、针对性。教师可以借助德育校本教材, 对学生在某一时期出现的倾向性的问题,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比如针对我校有的学生吃零食多, 倒剩饭的多的现象, 我们就通过《成长乐园》中的“不乱花钱”和“爱惜粮食”中调查表、统计表, 让学生记录自己或某个同学一天的零花钱, 至少记录两周, 再和别的同学交换记录, 看谁没有乱花钱。这样学生乱花钱的少了。以前有的学生好吃惯了, 在自己零花钱用光后, 有去混零食吃的, 拿别人钱去买零食的都有, 通过全校性的自我调查, 很快使混吃的, 拿他人钱的不良现象得到遏制。通过向父母, 亲人调查大米生产过程, 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要爱惜每一粒粮食;再通过《成长乐园》中的统计表, 算一算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 每天就有13亿粒, 按每1000
粒米重27克计算, 一天节约的粮食就有35100千克, 按每人一年吃粮200千克计算, 可以供176人吃一年, 如果每人每天都节约一粒米, 一年节约的粮食就可以养活64058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 就意味着每年有几万人得不到粮食, 要挨饿。通过这样一算, 人学生们目瞪口呆, 原来有这么严重啊!我们每顿何止浪费一粒呀, 半碗饭少说也有几千粒, 这是多么严重的浪费呀!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啦。我们还结合开展“文明用餐, 节约用餐”活动, 要求节约粮食, 杜绝随意浪费的不文明现象, 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小公民。通过调查、统计、开展活动, 学生用餐浪费现象也少了。
第三、本地性。德育校本教材能很好的结合当地实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对某些问题, 某种现象, 选用本地发生过的真实事例或名人故事来教育学生, 其真实感、亲切感更强, 效果当然会更好。因为本地发生过的真实事例或故事一般都是学生比较熟习或者了解的, 有的甚至就发生在他的身边, 用这些鲜活真实的事例来教育学生, 更真实深动, 更能感动学生, 激励学生, 说服学生,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自我保护教育时就多采用当地的事例。在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时, 就补进《成长乐园》里《传奇将军巴蔓子》、《.忠县石宝寨》、《忠州豆腐乳的来历》等内容, 来向学生讲解我们当地的历史和名人, 当地的名胜及名优特产, 用这些令本地人感到自豪的历史, 文化来教育学生, 更可以激励学生为建设伟大的祖国, 可爱的家乡而发奋学习的热情, 激励他们将来为建设美好的家乡而贡献出一份力量的信心。这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亲切动人, 真实感人, 鲜活的人物和事例, 其说服力和感染力都会超过书本上讲的事实和道理。
小学美术校本教材 篇5
(一二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阶段二
(三四年级适用)
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初步掌握线条、形状、肌理等造型元素,掌握色彩的专业性知识,认识公共场合的标识,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阶段三
(五六年级适用)
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校本教材编写之我见 篇6
【关键词】校本教材;教材编写;《苗族民间工艺》;《苗族民间竞技》 ;保护;传承
1. 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苗区,正经历着历史重要的转型期,几千年来的口传身授的民族民间活态文化传统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和消失。争对该现状,作为湖南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挖掘与运用》课题的实施校,花垣小学结合国家当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本民族特色浓郁的民间文化习俗和古朴独特的民风,决定编写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基本内容的《苗族民间工艺》和《苗族民间竞技》两本校本教材,以对统编教材的现有课程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增强学生对人类社会中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使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分为分析环境、设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五个阶段。在“十五”期间,我校已完成了校本课程开发中环境分析与课程目标的设置,并从2006年起,就有目的地进行学科教学与乡土文化整合的试验,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怎样编写校本教材呢?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根据《课程标准》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和我校实际,现就怎样编写本校的校本教材谈一点个人看法。
2.1 明确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
统编教材是现行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性统用教材。但由于它面向全国,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作代表,因而具有局限性。校本教材则是对现行通用教材之下的弹性空间是一种充实。为此,我校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苗族民间工艺》《苗族民间竞技》的两本校本教材,必须紧扣本地区特色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以体现乡土教材对统编教材的补充作用,达到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和谐统一。
2.2 注意教材编写的原则性
(1)突出地方性:编写校本教材是对统编教材起到查漏补缺作用的一项课题,在某一意义上说,突出乡土性是校本教材之所以能成为统编教材补充的必要条件。为此,在选材时,要以本民族历史积淀的文化造型为载体,最好选择本地区已申报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未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以彰显本地方特色和浓厚的地方性色彩。让学生通过学习,亲近本土文化,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培养热爱乡土文化的感情,以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2)遵循实用性:本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在“十五”课题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改进、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在编写时,可遵循“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的原理,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本土特色文化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构成要素和呈现方式等。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实践性:教材编写的过程是一个研究、设计、反思、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并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因此,在初稿确定以后,可通过公开课对校本教材进行实验,并认真听取相关专家、领导、师生和家长的意见,择优重组课程资源与编写方案,使教材在不断的实践与修正中得到完善。再则是,在教材的编写时,与当地教育科研、民保和美术单位等单位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共同编写出能充分反映当地特色的校本教材。
(4)坚持特色性: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要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选材上,一定要坚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在我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湘西苗族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7个;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苗族歌谣、苗族武术、苗族椎牛祭等22个;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苗族接龙舞、苗族赶秋节、苗族上刀梯等40个。怎样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选择适合于本校的教学资源,首先是要根据学校的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来选材,其次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学校的办学特色才得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得以发展。
(5)体现趣味性:在校本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版面设计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教材中课程内涵,并以游戏、比一比等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涵,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总之,编写校本教材是一项强度高、综合知识全面的工作,它对于我校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有很多需要研讨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本校的校本教材真正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综合载体,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播、继承、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2]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3] 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8月
中职会计校本教材的开发 篇7
一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中职学校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师资力量不足。在重技能、促就业的前提下, 各职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一般都比较多, 加上专业教师比例大多不足, 要全面地开发某一专业的校本教材系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实际专业技能不足。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参与人员多是高校毕业就直接分配到中职工作教学的一线人员, 技能与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待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相互照搬, 在教材修改方面没有创新, 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路与方式, 对企业的需求考虑不足。
二解决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在开发会计校本教材时遇到的上述困难与问题, 要通过多方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1. 加强合作
合作学校的相关教师共同加以开发, 将编写内容合理地分工集合优势资源共同开发。合作的学校应具有同质性。加强校企合作, 可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平台, 为优化校本教材的实践内容奠定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可使校本教材更具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
2. 聘请专家指导
专家是校本教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 通过聘请社会或高校的专家、学者当顾问、作指导, 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具有专业性和前瞻性, 提高校本教材的专业技术含量。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侧重点
1. 侧重校本教材开发中“技能”的渗透
校本教材应侧重于专业技能和学生认知的合理性。突出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技能训练课程要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的编写图文、表格加大篇幅量, 实训案例以一个完整的企业业务为例, 保证业务分析的完整性和一贯性, 强化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 使学生以实际操作为主, 逐步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将会计专业中的技术才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需要, 注重考核。考核过程要常态化、考核内容要细化、量化。同时更重视最后的结果。只有对各学科不同阶段的达标要求加以具体地规定才能让学生、教师都明白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过程及最终的考核标准体现了学校对该专业各学科的总体要求, 至于某一具体课程还要将课程每一章、每一节的达标要求加以细化。这样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知道自己专业学习的差距, 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2. 侧重布局校本教材开发中的“新”和“用”
利用市场教材组织专业教学常会面对两大难题:一是会计制度规范不断推陈出新, 导致专业教材相关内容陈旧过时, 有些教材甚至从它出版之日就已经存在欠缺。二是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固化, 导致专业课教材建设停滞缺乏活力。因此, 校本教材开发中的“新”和“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 创新。会计校本教材开发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 才能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需要。除了新变专业知识的加入外, 在编写形式上要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开发的模式, 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 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 以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 在每一个具体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第二, 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革, 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都有新的变化, 而所选用市场上现有教材新知识的更新不够, 有些学校使用自编教材, 但在自编教材中相互照搬, 在教材修改方面没有创新, 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路与方式。所以在开发会计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规定进行及时的内容更新。第三, 适用。校本教材在学生中使用时, 将实用性的知识点简化, 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和运用。一方面, 编写时要考虑职业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不错的实际情况,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注意多一些动手操作、少一些理论研究、多一些公司作业、少一些课堂教学。也可以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可有不同的要求。
第四, 实用。在考虑学生的同时校本教材的编写更应考虑企业的需求。因为能不能被企业认可是学生就业的前提, 所以校本教材应根据企业的常见业务需求确定编写内容。教师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相关业务或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对校本教材的编写予以指导与审核, 使教材编排更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学生现在所学的就是他们将来就业所用的, 教材内容应尽量具体化、岗位化、实用化。
开发校本教材需研究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定位、价值取向, 充分认识现行专业教材的不足和空白, 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会计专业的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益良.中职会计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5 (9)
[2]冯光波.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会计之友 (中旬) , 2008 (4)
[3]胡桂芳.浅谈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J].成才之路, 2010 (6)
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探析 篇8
一、为什么要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多种需求决定中职专业教材的多样化
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必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必须依据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课程的教学;同时, 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也必然要开发校本教材, 尤其是校本专业教材。
(一) 开发校本专业教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 就必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校本专业教材。
1. 专业辅助课程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新生大多数各方面“准备不足”, 并且参差不齐, 要把他们培养成专业合格人才, 就要在开设专业课程前,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的不同专业课程的需求, 开发出不同层次的“专业准备课程”教材, 作为学习专业课的“学前辅导”教材, 来吸引学生学习专业课程,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使学生掌握学习专业课程必需的理论、技能及学习方法, 让学生对学好专业课程有信心。在学习专业课程中, 还要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个别学生的不足和弱点, 开设专业辅导课程。
2. 专业选修课程教材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如果有足够多的专门化学习方向供学生选择, 学生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学生的智能就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很好发展, 所以要为学生开发出若干门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为有技能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开发技能强化课程;为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开发技能集训课程等。大多数选修课程教材, 要由学校来开发。
3. 专业创业课程教材
要为学生创业与优质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要结合专业开发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 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掌握创业方法、具备创业技能。
4. 专业创新课程教材
要结合专业课程, 尤其是专业综合课程和实训课程, 开发出一些引导学生创新与发明的课程, 不妨将这类课程称为“专业创新课程”。专业创新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基本创新素质, 为全体学生参与创新竞赛作准备, 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服务,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 开发校本专业教材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 学校必然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本校条件 (主要是实训与师资条件) , 开发出适应当地和本校学生就业区域经济发展的校本教材。如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促进、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就要开发一些适合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校本专业教材 (可称为“地方特色教材”) ;学校的某专业或某个班是为某单位定向培养的, 就要开设定向单位要求的课程, 开发与定向单位的设备与条件相一致的校本专业教材 (可称为“定向培养教材”) 。现有专业教材, 从编写、出版发行到使用, 都需要一段时间, 而用人单位的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 (简称“五新”) 不断涌现, 这些新内容不可能随时反应到教材中, 所以, 必须适时开发出这类“‘五新’校本专业教材”。
(三) 开发校本专业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与壮大的迫切需要
课程是学校的基本, 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强做大, 就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有效进行课程改革、创设精品课程, 就必须开发出精品校本专业教材, 更好地服务学生, 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务社会, 社会才能给学校更多的回馈, 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从课程结构改革的程度看, 大致分成三类:一是对某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进行改革;二是对几门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化整改;三是对某个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整体开发。每类课改都要形成课程及教材, 每个专业教师都应该进行第一类的课改。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 教师开发出的校本教材, 是教师教改的自学笔记, 也是教师的课程研究心得。在课程研究、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过程中, 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形成学校的品牌, 能强化专业建设, 有利于打造品牌学校。
二、怎样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开发中职校本专业教材的方法
开发校本专业教材, 必须有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有效管理, 要调动本校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还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智力资源, 博采众长。学校组织开发校本专业教材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 组建校本专业教材开发团队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 组建校本专业教材开发团队, 每个团队有一位领衔人和若干名成员组成。领衔人可以是专业负责人, 也可以是学科带头人, 最好是具有管理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教育课程专家;成员由专业骨干教师 (包括专业课教研人员、实训指导教师等)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教材编制技术人员等组成。校本专业教材开发团队, 要集专业骨干教师和各类专家之长, 同时, 各类人员要各负其责。
(二) 相对统一校本专业教材开发的总体目标
1. 以学生发展为本, 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专业教材
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理念编写教材, 教材的结构从学生的角度设计, 教材的内容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材的难易梯度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教材设计时, 要考虑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唱主角”, 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2. 以实践为导向, 开发校本项目课程专业教材
以企业专家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的职业能力为基础, 确定课程结构;依据职业实践, 细化课程目标;依据企业工作提炼的技术要素和相应理论编写项目课程内容 (当然, 也要有企业实际工作项目) ;模拟企业运行, 实施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效果, 必须经过实施实验环节的验证, 必须让行业、企业专家在项目课程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 明确校本专业教材开发任务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列举了一些需要开发的校本专业教材, 学校开发哪些教材, 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需求及其轻重缓急的程度, 有计划地进行。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又不要贪多求“洋”。学校开发校本专业教材要特别重视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
(四) 校本专业教材开发团队内部分工
“课程综合化,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项目教材, 其项目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是跨学科的。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 所以, 要打破一本教材由几个人编写, 每位编写人员各编若干章节的传统编写模式。教材的每个项目、每个任务, 都由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完成。
领衔人在校本教材开发中要负总责。一是从学术和理念上把握教材的方向, 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职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编写的各类信息与教材编写人员共享, 带领大家共同提高;二是建立起高效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诊断评估系统和反馈系统, 组织教材开发;三是有效地组织教材使用实验及其分析。
专业骨干教师 (尤其是骨干实训指导教师) 应承担教材文本编写任务, 运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现代技术设计校本专业教材的知识与技能。专业课教研人员要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对教材提出中观的意见。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要确保教材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把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及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产品标准 (包括技能标准) 等编进教材, 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在教材编写前及其过程中, 要指导编写人员掌握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职学生的教育规律, 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教材编制技术人员要进行排版、制图、多媒体制作, 包括动漫制作、影像处理和教材的形象化、艺术化处理等。
(五) 校本专业项目课程教材体系开发思路
第一步, 对职业工作进行分析, 以划分职业领域边界;第二步,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以确定职业能力;第三步, 制定项目课程方案, 将职业能力转换为课程;第四步, 研发项目课程标准, 将职业实践转化为课程项目;第五步, 开发项目课程教材, 将企业工作提炼为课程的工作任务;第六步, 跟踪教材使用全过程, 关注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否让所有学生和谐发展;第七步, 对项目教材进行评价与完善, 建立课程教材的滚动开发机制。
三、怎样的校本专业教材才是优秀的———校本专业教材应具有的特色
校本课程固然具有课程特性, 校本教材也固然具有教材特性, 而更应具有“校本”特性, 其中最主要的是高度的针对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一) 校本专业教材应具有特色
校本专业教材应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 有的校本专业教材还应具有名师特色。
(二) 校本专业教材更应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根据本校学生状况和办学条件 (包括企校合作条件) 开发的校本专业教材, 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 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同时应做到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发展性, 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和创业。
(三) 校本专业教材应落实“做中学、做中教”的思想
校本专业教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应更好地落实“做中学、做中教”的思想。以学校实际环境为基础开发的校本专业教材, 更应有效地创设职业情境, 引导学生在工作情境下, 针对工作任务分析问题、基于思维引导之下主动行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 从而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四) 校本专业教材应有利于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校本专业教材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 应针对学生实际、学校特色、地方特色等安排有针对性的可选择的内容, 供学生研究与探索, 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 校本专业教材应是“剧本”式教材
教师课前要备课, 好的备课笔记犹如“剧本”, 由专业教师参与开发的校本教材应更有利于编写成“剧本”式教材, 不仅能“导”学生, 而且能“导”教师, 有效地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形成。
高职校本教材开发问题研究 篇9
一、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局限性
(一) 学科系统性和职业性很难兼备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教材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 还应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安全须知、实习指导等, 尤其要重视操作程序的编写。高职校本教材要突出职业性, 注意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环境意识;在了解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基础上, 根据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确定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教材的体系结构以职业活动为中心, 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编排应采用模块化,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用不同层次的需要。而现行的高职校本教材由于受传统教材编制的影响, 职业教育教材仍以学科体系编写为主, 内容选择上注重经典理论, 注重基础知识, 缺少体现新技术、新技能、新材料等知识。许多教材的重点放在旧知识教学上, 与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的技术快速更新、职业快速变化的现实情况相脱节, 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陈旧、更别提融合企业、行业文化, 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道德, 有效衔接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教材的体系结构有的虽也采用了所谓的模块, 但学科知识体系痕迹依然明显, 并没有真正体现以职业活动为中心。
(二) 校本教材与讲义混淆
讲义是教师为上课而编写的讲稿。校本教材则是具有本校办学特色, 满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以本校教师为主体, 联合企业、行业编写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 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讲义体现的是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 具有个人特色。在编写讲义前, 教师会参考许多有关书籍和资料,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编写进去, 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强调教学重点、难点。校本教材建设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因此, 在编写之前, 一是要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分析学校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和教科研优势, 发挥优势, 提炼特色, 其中的特色不是哪位教师独创的, 而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是体系要素不同。传统的讲义组成要素一般分为课程主题、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重点、难点和板书设计等。校本教材编写组成要素与统编教材可以相似, 一般有以下要素组成:目录、序言、正文、后记、参考文献等, 每一章节里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有的也有课后思考题等, 对于使用何种教学方法, 使用何种教学手段, 利用多长时间, 要教师根据现实情况而定;三是编写原则不同。讲义编写要强调科学性, 依照学生身心和知识水平合理掌握知识难度, 循序渐进, 避免讲授错误知识。
(三) 校本性及本土性并未很好体现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 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 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 校本性即校本特色, 它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不断开拓、总结、提炼、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 它是校本教材的生命, 没有校本特色, 校本教材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校本教材特色的形成需要参与校本教材建设的团队、认真了解自己学院的办学传统与特色, 了解学院所在地与其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精神特色, 并将之融于自己的校本教材编写之中。目前, 我国校本教材建设实践中, 大部分都无法从其编写的校本教材中体会到教材编写者所在地和所在单位的独有特色, 有的虽也选编了一些与地方和单位相关的内容, 却是怎么看都显得别扭、不融洽, 校本教材的校本性并没有较好地得到体现。
另外, 校本教材应该体现其内容的本土性。而不应该是主流教材的复制品, 也不是附庸, 而是其重要的拓展和补充。尤其是在当前知识转型的背景之下, 本土性知识的意义日益凸显, 本土知识的合法化正是知识形态多样性的特征。
二、校本教材开发策略
(一) 加强对校本教材的管理
建立健全教材评价、选优质量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 为教材编写出版提供必要的依据;聘请企业、行业、学校的高级技术专家和教授等人员组建教材审定委员会, 对教材进行审查和评定, 严把关, 对不符合要求, 质量不过关的教材, 严禁使用和出版。制订教材使用跟踪和反馈制度, 定期总结教材使用情况, 及时修订, 与教学要求保持一致。定期举办评优活动, 对优秀教材加大支持力度, 并给予开发者奖励, 激励积极开发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校本教材。
通过问卷收集学生对校本教材的评价。要充分重视毕业生对校本教材的评价, 因为毕业生经历了社会实践, 他们对校本教材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过程进行价值判断最具发言权。注重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覆盖相关多种能力要素, 而不是针对个别能力分别孤立进行评价。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口头与书面问答, 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 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挂钩, 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必须吸纳和发挥企业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 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 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比同类学校学生的平均水平越高, 说明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竞争力越强) 、岗位晋升率 (与同类学校毕业生相比, 岗位晋升率越高, 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越高, 发展潜力越大) 。
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考试, 考试的形式一般说来可分为面试、笔试和综合考试, 面试又可分为口试、操作技能考试和演示考试等, 笔试又可分为闭卷笔试和开卷笔试两种。在命题时, 可以增加一些综合性和分析的题型, 开卷笔试这种考试可用于发现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或生产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或报告也可归于此类考试形式。口试不仅考查学生是否熟练地掌握和临时发挥、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无论何种形式的考试, 都应以考核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引导教和学向着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二) 提高校本教材编者的水平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 因其职业性要求, 限定了编写者必须是既熟悉相关领域基础理论, 又熟悉相关专业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的一线教师。这充分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发掘了一线教师的潜力, 使教师从教科书内容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内容的开发者。
校本教材开发参与人员可以有学校的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企业专家人士、其他院校的专家学者等等。教师作为教材开发的主体, 作用于问题的提出、教材的编制、实施到教材的使用评价等环节。如果离开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因此教师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其中包括:专业发展水平;信息处理技能, 积极组织参加培训及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等) , 及时进行角色转换, 从统编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评价者转换为校本教材开发者、使用评价者, 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快速发展。
(三) 借鉴国外校本教材开发先进经验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 在课程改革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 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水平都明显高于我国。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模式等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理念已被我国许多学者研究并引进。在校本教材开发时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模式, 使之适应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从而逐步缩小和国外职业教育水平的差距, 为经济建设提供大批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中外大量的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证明,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通过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得以展现。特色教材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我国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开发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的道路。
三、结语
从校本教材建设的前期工作, 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模块的确定、校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与校本教材相关的各种调查研究的开展等, 到具体建设过程中校本教材的框架设计与具体内容的甄选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课后配套练习的采用模式, 再到校本教材整体版面的美观及出版事宜, 都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 都需要到位的管理。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疏忽、错位、缺位都将影响校本教材建设的实效性。
高职校本教材是高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成果的物化形式, 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三大基本建设之一, 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建立健全教材评价、选优质量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 为教材编写出版提供必要的依据;聘请行业、企业、学校的高级技术专家和教授等人员组建教材审定委员会, 对教材进行审查和评定。
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应坚持产、学、研、训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进行教材开发, 在生产和实训环节对开发的教材进行评估和反馈, 使教材建设更能体现其优势, 更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校本教材建设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 只有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 从实际出发, 不断创造性地编写出一大批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优秀校本教材, 推动校企合作, 才能使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春平.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7 (4) :21-22.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3]许世华.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 2012 (3) :50-51.
[4]肖宪龙.提高高职校本教材建设实效性研究[J].职教通讯, 2011 (4) :48-50.
[5]陈家颐.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4 (3) :61-69.
实训校本教材 篇10
校本教材是国家为了改变过去“大一统”的教材做法, 挖掘校本资源, 整合学科资源, 开发具有乡土人情, 符合本地特点, 展现本校特色, 弘扬校本文化, 提升本校教学和科研综合实力的一种教材形式。当前的校本教材形势比较单一, 以文字教材为主, 缺乏校本电视教材。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 数字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优越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其生动逼真的画面再现和声画结合, 能够突破远近、大小、虚实、零整、时间、空间等的限制, 与多媒体课件相比毫不逊色, 而且在形象生动逼真方面还有着多媒体课件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充分利用数字视频的优势, 开发校本电视教材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说容易实现、容易促进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也更有利于展现本校特色和弘扬校本文化。
二、基于校本课程特点的校本电视教材的内涵
1. 体现目标性——校本电视教材的方向。
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 其基本目标都是一致的。数字视频能够将技术技能和艺术美感相结合, 能够将视觉感知和听觉感受相结合, 能够将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相结合, 以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美感体现教材的目标性, 立足于补充国家课程。这是校本电视教材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也是校本电视教材必须确定的航标。
2. 突出实用性——校本电视教材的价值。
校本电视教材是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要结合乡土人情和地方特色, 借助电视特有的表达力和艺术美感展现教学内容, 重在实用。过去“大一统”的教材形式就是不适合各个地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所以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融入地方文化并突出本校优势的校本电视教材, 实用性是其最重要的价值。
3. 达到通俗性——校本电视教材的特色。
校本电视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符合乡土人情, 突出地方特色, 能够被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下的师生所接受, 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所以校本电视教材就是要充分借助数字视频的优势,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突出校本教材的魅力。
4. 倡导趣味性——校本电视教材的追求。
数字视频将电视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那就是数字特技的运用、数字化的制作手法。校本电视教材恰当地融入了变化多端的数字特技、夹杂艺术韵味的静态照片、点缀一定的艺术文本、集成生动逼真的三维动画、配合真实感人的声音效果、辅以一定的教学游戏情节, 就非常容易实现校本电视教材的趣味性, 发挥校本电视教材寓教于乐的作用。
5. 彰显个别性——校本电视教材的魅力。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的一个简单补充, 其体系中还蕴含着学习者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养分及富有地方色彩的珍稀微量元素。所以校本电视教材要结合校本文化的特色, 以更加优美的“姿态”展现出个别化的魅力, 做到形式灵活、内容新颖、优点突出、个性鲜明。
6. 扩大开放性——校本电视教材的延伸。
校本电视教材既可以用作课堂教学, 也可以用作个别化学习, 还能适合远程教学。虽然它体现的是校本文化和校本特色, 但在使用上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本校, 将这种特色延伸到校际间, 如同汉人穿上少数民族服装一样, 一定有别样的感觉和收获, 可以进一步扩展校本电视教材的价值和意义。
三、基于校本课程目标的校本电视教材的设计与开发
1. 校本电视教材的设计。
校本电视教材的设计要以教学设计的思想为指导, 融入数字技术, 渗透创新元素, 以独特的视角把知识点渗透在视频信息中。如标题的新颖别致、内容的生动逼真、重点的突出、难点的解析、结构的严谨、片段的完整等。校本电视教材的设计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 尊重教材标准。校本电视教材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 它的本质还是教材, 因此必须符合教材的标准。
第二, 展现校本特色。校本电视教材存在的最大理由就是要融入本校师资特色、学生特色、环境特色、文化特色、乡土特色等。
第三, 利用技术支撑。校本电视教材需要视频技术的支撑, 如视频录制、采集、编辑、特技、压缩、转换、合成、输出技术等。
第四, 通过艺术提升。电视艺术是电视的生命力所在, 也是电视长足发展的基础。校本电视教材必须融入艺术元素, 以电视文化特有的美感展现校本教学内容, 以一种趣味性和艺术美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以便于激发他们主动思维。
2. 校本视频素材的拍摄。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视频设备早已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我们的生活。充分利用身边的数字DV或者其它视频录制设备足以完成校本视频素材的拍摄。视频拍摄的基本要领:平、准、稳、匀;镜头运用的技巧: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拍摄技巧的运用不能随心所欲, 而是要依据教材内容本身的情节和事实, 巧妙、恰当地选择镜头技巧, 以特定的手法展现特定的情景。视频教材的拍摄必须保证画质清晰, 画面稳定, 选材典型, 景别恰当, 主体突出, 色彩自然等。
3. 校本视频素材的编辑。
拍摄好的视频素材需要经过画面剪辑才能成为前后连贯、符合逻辑、表达完整的校本视频教材。对于条件有限的学校来说,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电脑, 如友立 (Ulead) 公司提供的绘声绘影视频编辑软件或者Adobe公司的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来完成视频的编辑。下文以绘声绘影的视频编辑软件为例进行阐述。
校本视频素材编辑的程序如下:
首先是视频采集。将数字DV的视频输出端与电脑采集卡的视频输入端连接起来, 用数字DV进行播放。运行视频编辑软件, 在“菜单栏”下面选择视频采集命令, 在弹出的窗口选项中设定好采集格式, 点击确定后开始画面采集。当然, 有的数字DV是硬盘式的存储方式, 摄录的是数字信号, 直接可以将存贮的视频拷贝到电脑硬盘上进行剪辑。
其次是画面剪辑。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次序和逻辑关系, 从视频素材管理库中选择相应的画面镜头, 按住鼠标左键不放, 依次拖放到视频编辑的轨道上。再根据预览情况选择“入点”和“出点”, 利用工具栏的“剪刀”进行精确剪辑, 使前后画面衔接成表达一定完整含义的语言段落。
第三, 视频特技的运用。视频特技可以分为过渡特技和画面特技。需要说明的是, 特技效果繁华多样, 需要慎重运用, 要根据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要营造的画面氛围、内容的内在情绪状态、音乐的节奏、韵律等来进行综合考虑后, 再进行恰当的选择, 千万不能滥用。
4. 校本教材字幕的制作。
字幕是校本电视教材的基本构成元素。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用画面语言来进行表达, 这就要借助一定的视频字幕加以辅助。视频字幕具有说明画面、强调重点和难点, 前后衔接与过渡等作用。具体制作方法可以在绘声绘影的菜单栏单击字幕命令, 打开字幕制作界面, 输入自己需要的文字, 设定字体、大小、颜色、位置、运动方式等, 再点击保存, 就可以看到制作的视频字幕与画面的叠加效果。视频字幕的格式设定一定要和画面基调相吻合, 否则就会破坏画面的协调性。
5. 校本教材声音的编辑。
将需要的音频录制好后调入素材管理库, 再从音频素材管理库中将音频片段分别拖动到相应的音频轨道上, 利用剪刀工具对音频片段完成前后的剪辑, 制作音频片段开头的淡入和结尾的淡出。最后通过预览和监听来调整音频片段的准确位置, 以保证声画同步。
6. 校本电视教材的合成。
加上片头和片尾, 所编辑的校本视频教材就具备了雏形, 需要输出。在“菜单栏”选择“共享”, 从弹出的输出窗口中选择输出路径, 并设置输出格式, 如VCD格式、DVD格式、VOD格式、RM格式、RMVB格式、WMV格式、ASF格式等。不同的视频格式决定着输出效果和文件大小及运行环境。原文件经过视频合成输出后, 就变成了电视作品, 即所开发的校本电视教材。
四、基于校本课程价值的校本电视教材的利用
1. 准确把握校本电视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校本电视教材是为了突出地方特色适合乡土人情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一种有益补充, 它不是替代品, 也不是陪衬或装饰品, 而是有着实实在在价值和意义的教材。应用中需要坚持科学运用、合理运用, 使校本电视教材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 充分发挥校本电视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校本电视教材的优势集中表现在“真”、“美”、“全”。“真”是因为它的信息再现真实、自然, 和实物原形完全一样, 真实的信息呈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美”是因为它的艺术美足以激发人的灵感进行高级思维, 美的艺术感染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是因为它的综合符号信息 (字幕、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 再现能够达到信息完整表达的效果,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认识。
3. 大胆创新校本电视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用法。
校本电视教材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 其信息内容再现形式多样化、技术处理手法数字化、存储永久化、操作智能化, 这一系列的变化促使电视教材不断升级与更新, 而不再局限于常规的大班级教学演示和单向播放, 可以适应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所以, 大胆尝试和创新校本电视教材的使用方法, 有助于校本电视教材的优势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4. 有意加强校本电视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评估。
任何形式的优秀教材, 其优点都是有限的, 缺点也是不可避免的, 校本电视教材也不例外。所以, 对于校本电视教材的使用, 要以科学的方法配合客观的态度来正确面对, 必须明确知道校本电视教材不是万能的, 更不是十全十美的。特别是开发前的诊断性评价, 使用中的过程性评价及使用后的总结性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评价, 才有鉴别;有了鉴别, 才有改进的机会, 由此, 通过客观评价来保证校本电视教材的质量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梅, 脱中菲, 王廷波.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 2008, (2) .
[2]王雪兰.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材的含义及其选择和运用[J].新课程研究, 2008, (5) .
[3]陈宗让, 李骥平, 李晓铭.教学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7) .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63.
校本教材编写的休会与思考 篇11
一、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它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的堆砌,即不应当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按照既定的顺序排列组合。教材的编写应具有科学性,因为人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有一定的逻辑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等等,相对的,教材的编写应该在准确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章节顺序和内容,以便不同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从你所编写的教材汲取知识,获得进步。同时,教程的科学性还体现为前瞻性。教材的编写应着眼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在未来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奠定基础,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未来工作岗位所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一定要简单、实用、有效,而且要重点突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直接呈现在他们面前。简洁、直观的内容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实践技术。图文并茂,会更加吸引我们的学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中关于知识和原理论述篇幅的分布要合理,将基本原理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相结合,使教材更加具备实用性特点,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
三、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校本教材的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师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将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体现到教材的编写工作中去,是完成一本好的校本教材的前提。首先要深入调研,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他们目前的认知水平,对不同课程的喜好程度等;了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目前教材的理解程度,教师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等。
四、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校的特色
在校本教材的编写的过程中,应考虑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包括教师资源、实验室和实训室资源,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校材中适当穿插一些便于在本校目前条件开展实施的典型课例研究,体现学校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乐趣。
五、校本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一定的步骤
(一)教材编写的前期准备工作
1.拟定方案,研究论证。精心设计教材的内容结构,章节的内容提要,经过论证后,作为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的指导原则。同时,它也可以为教材的修改,提供指导意见。
2.收集资料,确定内容。在编写教材之前,首先要收集资料,这是一项烦琐但却很重要的工作。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一般要做到:广泛浏览或阅读相关书目;对相关内容进行去伪存真;提炼出资料的精华。
3.确定逻辑框架,思考创新之处。“创新不仅仅是体现在内容上的增、删、改以及组合,而且也包括逻辑等等的再编排。”理论上来说,编写一本书,必须得有创新点。否则,其价值何在?
(二)确定内容,编写教材。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写教材”则是一个相对轻松的体力劳动占主导的工作。编写时,一般需要两种能力,一种是研究能力,在于文章的思想性、创新性;另一种是写作能力,在于文章的连贯性、通顺性。
(三)校对初稿,最终成书。校对教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内容的正确性;2.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3.清除错别字;4.保证内容、逻辑的连贯性;5.保证格式、某些“词语”的统一准确性。
(四)整理资料,梳理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将他们分档保存,为教材的修改和补充做准备。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让书本上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以便应对教材使用过程的各种问题。
一套完整的校本教材出炉了,并不意味着编写工作的结束,而只是另一个开始。实践是试金石,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才会拥有生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使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最终成为优秀的校本教材。为此,我们将组织编写教材的教师讲解教材编写意图,让每位教师在使用期间,明确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详细记录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以及遇到的障碍和设计不合理的内容。定期征求教师意见,做到边实践,边补充,逐步修改,逐步完善。
对于一名中职教师来说,校本教材的编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而且还能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因為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分析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自己由经验型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一本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是中职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编写工作越艰辛,编写人员的收获就越多。
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 篇12
1. 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
(1) 激活教材、超越教材, 确立新的教材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只要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 都可以拿来做教材。学生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因此, 教师要改变课本是唯一的教材的认识, 树立教材是教与学凭借和研究的素材的观念。
(2)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要树立用教材去教的理念。作为教师, 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教师经过研究确认教材内容对学生不合适时, 要采用恰当的办法进行处理。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删除、替代、补充和改编。
(3) 教师要有1+1的教材意识。各学校要在选好一本主教材的基础上, 为教师多选择一些符合课程标准的多种版本的教材, 供教师选择使用。
2. 为什么要开发校本教材。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
3. 校本教材开发的目的。
(1) 课改之后, 教师对双基的认识很模糊, 特别是对语言承载文化的教学不重视。
(2) 新的课程标准对词汇量要求过高, 但又缺乏足够的复习时间和锻炼机会, 学生极易遗忘, 学的知识多而不精。
(3) 课改后, 教师的工作较以前更累人, 教师用大部分时间研究教材, 学习课标, 没有时间来整理学习资料。
(4)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
(5) 新教材本身还很不完善, 有些设计不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或情境, 与中国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二、校本教材和教科书科学有效地整合
1.根据学校实际, 每周可以拿出一课时学习。
2.和平时的上课进行整合, 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穿插5~10分钟的学习。做到和教材有机整合。
3.教师自己调整教学安排, 从每周中拿出一节课作为校本教材学习 (开设阅读课、英语角等) 。
4.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
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而是长期反复的过程, 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让我们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与学生共同成长。
摘要: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教材, 给教材“添油加醋”, 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 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