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反馈训练干预

2024-06-26

运动反馈训练干预(精选3篇)

运动反馈训练干预 篇1

摘要:为了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探讨和研究运动反馈训练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根据随机原则从治疗的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一般作业疗法训练,而试验组则同时给予上肢运动反馈的作业疗法训练,比较不同训练方案对患者上肢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影响。经过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AROM、MBI、FMA评分更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运动反馈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上肢和手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运用。

关键词:偏瘫,运动反馈训练干预,康复

脑卒中具有病情急重、致残率高的特点,往往预后不良,其中有一半以上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且在恢复过程中下肢恢复速度明显快于上肢,近端快于远端,限制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手段很多,包括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等,以促通神经为主,但由于治疗过程比较单调,见效时间慢且疗效维持时间短,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因此如何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一直是各级医疗机构研究的重点[3,4]。智能机械化的运动反馈训练目前已经在偏瘫患者康复中得到运用和普及,其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和上肢运动功能反馈训练共同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了验证运动反馈训练干预的临床疗效,我院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原则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组患者均达到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且有明确的影像学资料。试验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5~75(65.5±6.5)岁;患病时间2~20(3.5±1.2)个月;偏瘫原因:脑梗死和脑出血各2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0~75(65.4±6.8)岁;患病时间2~18(3.6±1.2)个月;偏瘫原因:脑梗死和脑出血分别为28和22例。入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且不在偏瘫后急性期,能够积极配合训练。两组年龄、男女构成比例、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5个月的康复训练:具体包括:(1)肢体功能训练如进行上肢功能训练、端坐训练、站立训练及行走训练等多项内容,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40min以内,一天锻炼两次[5];(2)对患侧的下肢、上肢及手内在肌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并对上肢肌肉进行信息生物反馈治疗,20min/次,1次/d;(3)进行徒手作业治疗,协助患者进行拧螺丝、擦窗户,自己洗脸、吃饭、穿衣等,每天训练30min,1/d;(4)对手内肌(蚓状肌、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拇收肌等)进行功能训练,包括牵拉训练和力量加强训练,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1/d。对照组同时给予徒手作业治疗,1次/d,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试验组则应用由瑞士Hocoma AG公司提供的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训练系统进行上肢与手的作业活动康复训练,训练时间不超过30min/次,1次/d。具体为:(1)治疗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确定上肢运动障碍类型及应实施的训练科目,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对训练程序软件进行调整和设置;(2)根据不同科目所需要患者上肢及手需要的动作成分由治疗师为患者治疗模拟作业活动或选择游戏类型,每个项目的训练时间控制在5min以内[6];(3)训练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反应,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或更换训练内容,对患者的训练模式要及时作出更改并鼓励患者,对于不能进行手部抓握训练的患者可加强腕关节的背伸反馈训练。(4)对训练过程中出现不适的患者要及时停止训练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后方可再次进行。

1.3 疗效评价

AROM:应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对患者的病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外旋进行测量。患者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应用FMA中的上肢项进行评定,满分为66分,评分越高则代表上肢功能越好。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MBI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两组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AROM、MBI、FMA评分更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研究表明,大脑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重组能力,而运动反馈训练不仅有助于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且能通过输入感觉信息来促使大脑其他部位代替损伤部位发挥功能,上肢运动反馈训练系统通过提高患侧肢体的协调性及肢体活动范围、速度及耐力来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偏瘫患者病情的康复,且训练过程中更有趣味性[7,8]。

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人体的所有活动均与大脑有密切关系。偏瘫患者往往是由于控制患侧肢体的相应运动中枢遭到破坏,虽然大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但研究发现,可以使大脑其他部位对损伤部位的功能起到代偿作用,但这需要感觉信息的输入足够多,使替代的脑组织具有明确的功能作用。

Armeo Spring上肢运动反馈训练系统是专业的对偏瘫患者上肢开发的运动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减重机械手臂和智能终端两个部分。机械手臂的设计模拟人体的上肢和手,但其中的弹簧装置具有减重功能,能够对患者上肢和手的主要运动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收录,并且在减重状态下配合训练。终端是可视智能显示,其中包括了多种活动训练软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这种设计既注重了偏瘫患者的患肢协调性,又包含了活动范围、速度及耐力的训练,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患者不会因为枯燥的训练失去耐心,变得焦虑不安。该干预模式能够在患者上肢和手出现症状的早期介入治疗,因此更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此次研究显示,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AROM、MBI、FMA评分更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试验组上肢和手的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更好,其机制考虑是:借助康复训练系统在减重的情况下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减少对肩关节运动主动肌的肌力和体力要求,削弱了重力因素对训练的影响,使患者上肢能够进行分离动作的重新学习和反复学习,并根据患者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训练科目和内容。运动反馈训练干预系统能吸引患者的注意力,通过训练成果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此次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相一致。总之,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运动反馈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上肢和手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衍虎,郭莉萍,康伟,等.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133-135.

[2]黄慧敏.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28-130.

[3]王红燕.运动康复疗法防治脑卒中致偏瘫步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47-148.

[4]王亚辉,郝淑芹,常丽静,等.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6):471-473.

[5]赵巧珍.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灵活性疗效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4):370-371.

[6]李贞兰,刘福迁,李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塑形技术对恢复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4):344-347,350.

[7]刘旭东,匀丽洁,王文清,等.两种不同类型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速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74-175.

[8]刘永平,王文清,程子辉,等.改良和传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404-406.

运动反馈训练干预 篇2

1.1 网球技术特点

网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 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如今成为了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 学习网球的体育爱好者也越来越多。网球运动包括单个技术、身体技术、组合技术、心理技术、社会技术以及场地器材技术, 每个技术部分都有由自身不同的元素所组成, 不同的元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因而形成不同的网球技术模式。

同其他体育运动的教学方法类似, 网球运动教学可以分为示范法、讲解法、分析教学与完整教学等。示范法是网球教学当中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示范能够让学生感知动作结构、形象以及要领, 帮助学生很快地掌握网球技术;讲解法则是教师利用语言区启发学生的思维, 加强学生对技术等的了解与掌握;分析教学则是将具体的动作分为几个小部分, 分步骤地进行教学;完整教学则是按动作的开始与结束, 完整地进行教学, 而下文则基于此具体探讨反馈训练法的教学应用。

1.2 反馈训练法

“反馈”是控制论当中的一个基本的概念, 其具体指系统的输出对系统输入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从而引起系统状态输出变化的一个过程。系统当中的操作构建按照操纵台指令运动, 同时又能够作为一种返回信号对操作进行调整与完善, 而反馈理论运动到教学当中, 则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一定的学习努力获取一定的学习成果, 而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 利用信息的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 这种教学方式也被称作教学反馈。

简单来讲, 反馈训练法就是按照反馈的信息来调节整个教学训练的过程的方法, 其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调节, 同时也有着学生自身的自我反馈系统, 学生在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下, 通过具体的思维与分析, 进行具体的训练, 在此过程当中通过信息的反馈来认识到自身的动作正确或是错误, 利用反馈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情况。

2 反馈训练法在网球教学中具体应用

2.1 反馈训练法具体应用模式

网球运动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与教练员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动态、有序、反馈的一个过程。网球运动教学的过程反馈是多层次的, 具体也可以分为即时反馈与延时反馈, 而延时反馈又可以细分为中时反馈、长时反馈与周期性反馈等。网球教学当中对于反馈的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应当予以特别注意。

即时反馈训练。即时反馈训练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输出的动作信息通过观察转化为视觉信息, 并立即向学生发出反馈的指令, 让学生明白所执行动作的实际情况, 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例如教练员让学生进行击球点练习, 一旦发现手法不正确, 则立刻指出问题, 让学生予以纠正。教练员应当注意发出的即时反馈信息要明确简单、抓住问题的重点, 过于复杂的纠正信息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紧张, 无所适从。

延时反馈训练。延时反馈训练就是教练员在一堂课程教学结束后, 或者在某一场比赛结束之后, 进行小结性的意见的提出, 简明扼要地提出学生的优缺点以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延时的反馈, 学生能够了解自身在训练或者比赛时的具体情况, 知道不足之处与好的地方。不难看出延时反馈训练没有即时反馈训练那样直观, 但其能够从整体与系统上发现问题, 有一定的时间性, 长期坚持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几种有效的方法

在进行反馈教学时, 不仅需要按照教练员的经验对学院的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控, 同时也要运用科学的方式, 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防范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科学的分析, 有效的处理质和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对教学质量进行完善的评价, 提供更为合理的教学对策。尤其是针对学员的学习成果, 要进行客观的评价。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 也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 例如运动员的情绪变化以及认知因素的影响等等, 都需要教练员及时反馈与控制, 随机应变, 有效的调控与解决。此外, 也需要综合控制, 探索最佳的教学起点以及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 综合调节与控制, 不断优化网球教学。现对反馈训练法教学过程中几种具体的方法实施予以说明。

观察提示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动作的情况, 对学生予以不同的提升, 通过语言的提示来帮助学生完成动作, 提升自信心, 同时也能够利用提示及时让学生回忆起正确的技术动作, 发挥反馈的作用, 从而改正错误的技术动作。例如在进行发球的教学时, 开始学生很难掌握技巧,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 增加自信心, 同时通过动作的示范让学生形成具体的印象, 而反馈也在潜移默化地建立, 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反复提醒学生, 让他们回忆正确的技术动作, 并且也可以将具体的动作要领分为不同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 建立起动作的概念, 形成有效的反馈, 通过运动技能反馈的建立, 学生就能够很快地通过独立练习来纠正自身的技术动作, 更快掌握动作要领。

认知回忆法。认知回忆法是指通过动作练习动觉的反馈信息来控制完成动作。学生开始学习网球技术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都需要对所做动作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并对动作结构原理以及相应的技术予以分析和比较, 从而形成技术表现, 通过练习形成动觉反馈, 进一步完成技术动作。例如学习初步正手击球的动作, 学生一开始很难把握正确的击球位置, 教师就应当给予学生指导, 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技术动作, 体会正确的击球点的位置, 学生在尝试当中回忆动作, 通过脑海中的信息提示来帮助自身完成动作, 利用信息反馈指导自己练习, 因而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完击球动作时让学生口述刚才做动作的感觉, 例如用力大小、方向等, 促进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发挥信息反馈作用。

3 网球教学训练中反馈训练法的完善

3.1 反馈训练法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当注重及时性, 反馈机制的建立需要做到及时快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与掌握, 只有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才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模式, 对学生错误的技术动作进行改进。而不及时则会使得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 影响后续的教学开展, 例如正手击球教学中, 如果对学生错误的击球点位置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 就会对后面的教学进度产生影响。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 教师要在教学细节当中发现学生的进步, 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鼓励, 切忌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批评, 要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前提下指出其不足之处, 给学生正确的信息, 让学生树立起网球学习的信心, 并通过此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 分析自身技术动作的不足之处, 教师再通过引导与客观评讲, 让学生产生反馈信息, 进一步体会技术动作的要点, 在日后的学习当中不断进步。

3.2 反馈训练法在网球教学应用中的完善

简单而言, 反馈训练的方法就是利用训练结构以及训练目标的对比来寻找差距并进行有效的调整, 网球运动教学中反馈训练教学方法的完善, 应当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建立起以学员与教练员的双向调节与反馈机制, 以运动员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作为核心内容, 具体的反馈形式应当包含运动员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方法、意志力等, 同时也要分析教练员的教学方法、教学情感、教学深度等, 对运动员进行积极的引导, 培养主体意识。其次, 需要不定期地检查, 让运动员养成自我评价、自我约束与检查的良好习惯, 充分发挥反馈训练法的作用, 通过反馈控制让学员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 提升学习的效果。最后, 应当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善于评价学员的反馈信息, 让学员自主调节与控制, 在教学互动的过程当中, 教练员应当发挥引导的作用, 主体应当是运动员, 例如教练员可以留一段时间让运动员自己去分析错误, 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导其发现自身的问题, 并提供反馈的信息, 培养运动员的自我调节的能力, 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当中更为积极主动。

4 结语

总而言之, 教学是一种互动性的活动, 网球教学当中, 教练员要充分注重同运动员之间的有效互动, 合理利用反馈训练法, 不断发现运动员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吸收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进行及时、全面的分析, 从而针对性地调整与控制, 让教学更为符合学员的情况, 从而提升网球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达.对网球运动教学的研究[J].内江科技, 2011 (1) .

[2]武常宏.多途径信息反馈在高师体育专业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2) .

运动反馈训练干预 篇3

研究表明, 隐形肥胖的对人体负面影响比单纯性更加严重, 一方面是由于体重没有超标, 不会引起人们自身的注意, 另一方面, 过多的脂肪往往会集中在肝、胰、胃等内脏周围, 而内脏周围脂肪的过多除了会转变为向心性肥胖外, 还会引发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甚至容易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3,4,5,6]。此外, 隐形肥胖的还会导致身体素质和抵抗力差, 对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围度等身体形态和背力、肺活量、立定跳远等身体素质产生负面影响[7,8]。

力量训练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能都够减轻脂肪在体内的大量堆积, 改善身体成分, 同时能够提高新陈代谢率, 改善身体机能[9,10,11,12,13,14]。因此, 如何在改善隐形肥胖者体成分的同时又能增强体质是隐形肥胖运动处方研究的一个重点。该研究旨在探寻一种有效的针对隐形肥胖的运动处方, 研究其对隐形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以及身体素质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日本肥胖者协会制订的隐形肥胖的标准, 对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康复系120名女生进行筛选, 有31名无专项运动经历的隐形肥胖女同学纳入该实验, 根据受试者意愿将其分为实验组 (n=18) 与对照组 (n=13) , 并对其进行实验前测试, 受试者基本情况如下所示。

1.2 研究方法

实验指标:测试身高 (cm) 、体重 (kg) 、身体围度 (cm) (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度) 、BMI (kg/m2) 、皮褶厚度 (mm) (上臂皮脂厚、肩胛皮脂厚、腹部皮脂厚) 以及左右手握力指数 (N) 、原地纵跳 (cm) 、1min仰卧起坐 (个) 、坐位体前屈 (cm) 、背力 (kg) 。

1.3 测试方法

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体质测试仪器, 所有的测试过程由同一批次受过规范培训人员在同一地点进行。

1.4 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 组内比较用t检验, 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显著水平P<0.05, 极显著水平P<0.01。

注:*表示组内对照, P<0.05;**:表示组内对照, P<0.01。▲:表示组间对照, P<0.05;▲▲:表示组间对照, P<0.01。

注:*表示组内对照, P<0.05;**:表示组内对照, P<0.01。▲:表示组间对照, P<0.05;▲▲:表示组间对照, P<0.01。

注:*:表示组内对照, P<0.05;**:表示组内对照, P<0.01。▲:表示组间对照, P<0.05;▲▲:表示组间对照, P<0.01。

2 运动处方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等相关文献, 制订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的运动干预方案, 主要内容如下:

力量训练:将为期6周的训练分为3个阶段, 2次/周, A阶段1~2周以65%1RM (即15RM/组) ;B阶段3~4周以75%1RM (即10RM/组) ;C阶段5~6周以60%1RM (即20RM/组) 。

有氧运动:有氧操跳操为主, 每周3次, 通过每个动作完成后自测15 s的脉搏确定运动强度。

6周的干预周期内, 不改变受试者原有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作息规律, 对照组受试者不进行任何的干预。

3 结果与讨论

3.1 运动干预前后受试者身体形态的变化

3.1.1 运动干预前后体成分变化

3.1.2 运动干预前后身体围度的变化

3.2 运动干预前后受试者身体素质的变化

3.2.1 干预方案对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的影响

3.2.2 运动干预前后受试者力量的变化

干预前后, 对照组受试者的体重、身体围度、皮褶厚度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显著增加, 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天气寒冷、激素季节性调节引起的皮脂率增加有关[15]。干预前后实验组受试者的体重显著增加, 但皮褶厚度实验前比较均显著减小;除了左大腿围度显著增加外, 其他的围度均无显著性变化, 考虑皮脂厚度较实验前是有显著降低的, 说明在运动干预下, 受试者身体各部位变得更加紧实有型, 该研究中身体围度没有减少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干预时间只有6周, 相比于他人的研究时间较短, 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BMI略有增加但无明显变化, 说明该运动干预可以增加受试者的瘦体重, 降低脂肪百分比。皮褶厚度降低不仅能够预防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慢性疾病, 而且还能降低隐形肥胖女大学生今后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干预前后, 实验组肺活量有增加, 虽无显著性差异, 但若延长干预时间, 可能会更好地刺激隐形肥胖女大学生的呼吸系统;坐位体前屈呈显著性增加, 说明该干预方案能够增加下肢以及腰臀部关节的柔韧性, 使受试者下肢的活动范围增加, 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干预前后左右手的握力指数虽有增加, 但无显著性差异,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干预方案过多的将训练重点放在躯干以及上下肢的大肌群所致;纵跳指标显著性增加说明受试者的下肢及腰臀部肌肉力量的改善;1 min仰卧起坐、背力指标明显增加体现了受试者的腰腹部肌力的增加, 腰腹部肌肉的增加。干预后, 实验组受试者的下肢力量、柔韧性以及腰腹部力量等身体素质的改善, 不仅可以降低其腰臀比, 避免肌肉萎缩或松弛, 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下肢损伤的风险, 预防下背痛等相关慢性疾病。

4 结语与建议

6周的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干预方案可以改善隐形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 增加其肌肉含量以及力量素质, 改善其柔韧性, 但对其身体围度不会有显著的减小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对隐形肥胖女大学生的影响。方法:使用身高体重计、皮褶卡钳等仪器测试后筛选18位隐形肥胖女大学生, 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运动干预, 并对她们运动干预前、运动干预后的身体形态以及身体素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6周的运动干预, 隐形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 (身体成分、皮褶厚度) 以及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柔韧性) 发生显著性改变;身体围度、肺活量无明显差异。结论:6周的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干预方案可以改善隐形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 增加其肌肉含量以及力量素质, 改善其柔韧性, 但对其身体围度不会有显著的减小作用。

关键词:隐形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围度,身体素质,运动处方

参考文献

[1]汤臣倍健国民健康报告 (2012) [Z]. (2012-12-12) http://tv.people.com.cn/GB/n/2012/1211/c43911-19862031.html

[2]陈玉娟, 李立, 翟凤鸣, 等.普通女大学生隐形肥胖现状测试与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 2011, 30 (5) :43-45.

[6]王莉莉, 郑晓吉.从女大学生减肥误区谈科学营养膳食和合理运动减肥[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1, (1) :80-81.

[7]肖国强, 马冀平, 刘晓光, 等.我国大学生隐形肥胖者的体质形态和体力特征[J].体育学刊, 2004, 11 (5) :39-42.

[8]余万斌.隐性肥胖大学生体能素质的研究[J].中国校医, 2008, 22 (1) :31-32.

[9]张秀丽, 王群, 王凌娟, 等.大学生隐形肥胖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4 (3) :38-40.

[10]史祝梅, 林冬梅.健身运动对青春期女孩身体成分发育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9) :39-40.

[11]王智慧, 彭春政.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成分及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1) :44-45, 48.

[1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4]李磊, 史博强.浅谈力量训练对减肥的效果[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8) :21, 34.

上一篇:校园体育小明星下一篇:英语课堂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