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训练

2024-10-08

运动想象训练(精选9篇)

运动想象训练 篇1

脑卒中是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脑卒中可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如语言功能障碍以及肢体活动障碍等[1]。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合并认知障碍的防治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中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临床资料为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 其中男41例, 女23例, 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 (63.37±6.26) 岁, 入组的64例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 均为首次发病, 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老年痴呆, 视力障碍, 精神障碍及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为联合治疗组 (32例) 和对照组 (32例) , 经过相关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联合治疗组:

该组的32例患者采用的是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首先对患者进行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 (1) 注意力训练, 对患者进行注意力训练, 包括注意力与观察训练、注意力与大脑抑制训练、注意力与反应速度训练; (2) 记忆训练, 让患者对几何图形进行记忆, 然后根据患者自身的记忆画出几何图形, 随着疗程的推进, 加大图形的数量以及复杂的程度; (3) 思维障碍的训练, 让患者进行逻辑思维; (4) 计算能力训练, 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运动想象疗法:让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先进行30min的运动想象, 之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30min;运动想象的内容主要有:转移、穿衣、进食以及步行等。康复师对患者进行讲解, 患者进行观察, 从而掌握正确的感觉及相关运动模式, 再进行想象训练。

1.2.2 对照组:

该组的32例患者采用的是单纯运动想象疗法。运动想象疗法参照联合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STEF评分、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分析。STEF评分 (简易上肢机能检查) 、FMA评分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3]:分数越高, 肢体功能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越高, 功能越差,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越高, 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3.0, 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STEF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结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认知功能存在障碍可导致一系列正常活动异常, 如学习、工作以及正常的生活能力。临床康复的工作包括恢复及改善患者患病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能力, 且研究显示, 康复效果的优劣与认知功能改善密切相关。因此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是疾病临床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功能训练主要由三个方面即听觉、视觉及触觉构成, 对患者进行声音刺激、色彩刺激以及给予物体结构刺激均可引起患者做出相应的反应, 与此同时, 对患者进行一系列能够训练, 如运算和推理等, 均能够起到改善认知能力的作用。

运动想象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方法, 主要是指让患者进行反复的运动想象以帮助机体运动功能的改善, 在此过程中, 患者并不产生运动输出, 患者可以依据在大脑特定区域产生的运动记忆帮助运动功能的改善[5]。而运动想象疗法的基础在于认知功能正常, 因此尽早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改善认知功能能够帮助提高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6]。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了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的患者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高于未采用联合治疗方法的患者。这说明联合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有效, 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首先, 早期认知功能介入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好自身的心态, 能够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 从而提高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其次, 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学习力及执行力, 帮助加深患者对运动想象疗法的理解和执行;最后, 认知功能训练能够大幅度减少机体运动记忆存储所需要的时间。

综上所述,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显著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分析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32例) 和对照组 (32例) , 联合治疗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 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想象疗法。对两组的STEF评分、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的STEF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联合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强化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显著帮助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想象疗法,强化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安晓雷, 李传玲, 李晓宾, 等.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 11 (11) :1106-110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2) :146-153.

[3]王文清, 张欣, 李艳双, 等.三种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8) :546-550.

[4]李国前, 杨小霞, 洪诸权, 等.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 (8) :716-717.

[5]胡永新, 王强, 孟萍萍, 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32 (4) :273-276.

[6]王鹂, 马朝阳, 游菲, 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4, 36 (5) :353-356.

运动想象训练 篇2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写想象作文

活动一:一点即通

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想象

过程:1.老师阐释想象、联想与空想的意义;

2.让学生充分理解各自的涵义。

时间:5分钟

活动二:火眼精金

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想象的涵义

过程:1.老师给出几个语话(含有联想、想象、空想等);

2.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句子属于哪一个。

时间:5分钟

活动三:出口成章

目标:让学生初次尝试写想象作文

过程:1.老师给出几组天马行空的词语;

2.学生自由选择一组,通过想象写出一段关于想象的语段;

3.老师随机挑选学生,成果汇报;

4.由学生和老师进行点评。

时间:10分钟

活动四:七嘴八舌

目标;更加熟练的掌握想象作文的写作技巧

过程:1.把全班分为六个小组;

2.老师给出几个想象作文的题目(例如:二十年后的_、假如我是_、和_对话、我想_等),采用抽签的方式,由每组选一个题目;

3.每人说一段话,小组内合作完成一篇想象作文。

时间:15分钟

活动五;一决雌雄

目标:加强学生对想象作文的进一步训练

过程:1.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

2.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优秀的作文,共同交流学习。

时间:10分钟

课后作业:老师布置一篇关于想象的作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改写成剧本,进行舞台表演

怎样训练学生想象力 篇3

一、理解课文,丰富想象

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小语第五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那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让我们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第四句“风雪夜归人”写得很有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这样,提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能力。

二、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能把抽象的字词以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观看插图能增强感性认识。教学看图课文,可以出示挂图,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审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欣赏《荷花》之前,先让学生看图,提问:1.先看见怎样的景象?(池中荷花茂盛,美丽的景色)2.再看什么?(茶叶)3.再仔细看什么?(白荷花)白荷花有哪几种不同的样子?你觉得它们各象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及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数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巧用插图 小学语文课本,大多图文并茂,在教学中,要注意配合课文,充分利用插图,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美丽的公鸡》中教学“得意洋洋”一词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公鸡的神态,昂首挺胸,嘴巴张大,双目圆睁,尾巴高翘。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请一位同学表演公鸡的神态,另一位同学表演“得意洋洋”的神态,同时让其他同学细致观察并比较两位同学表演的神态相似与否。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得出“得意洋洋”原来就是骄傲自满的意思,从而从具体形象中记住了这个词,明确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二)、寻找空白 文章中,常有些“空白”,倘若找准了这些,善于引导学生动脑去填写这些“空白”,则能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受益匪浅。例如:《粜米》一文末段的省略号,教学时可让学生抓住这个“空白”,循着“如果不粜,会怎样”的思路,展开想象,并与粜了米作比较,会得出什么结果。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形成画面:米价还会跌,地主逼上门,债主来讨债,短工要工钱……通过这些画面的理解分析与判断,认识到即使米再好,价再低,也不得不粜。通过启发思维,想象旧毡帽朋友粜米所得的或多或少的钞票后怎样安排艰难的生活情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旧社会中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三)、凭借心理想象 所谓心理想象,就是凭借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诸方面展开想象,去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很好的素材。例如:《穷人》一文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来!”教学以上一段,要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进行思维训练,可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严肃、忧虑的表情表达了渔夫什么样的心情?2.皱眉的动作表达了渔夫什么样的心情?3.“怎么办,总能熬过去,快去!”等语言,又表现出了渔夫怎样的思想感情?4.综合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凭借段中活生生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通过想象,思路由窄变宽,既了解到渔夫忧心忡忡到矛盾重重到同情关心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一系列复杂思想过程,感受穷人美好善良的一面,又在思维上受益匪浅。教学此段,若不引导学生想象,只由教师据文讲解,将事倍功半,难有此效。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则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奥秘,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让他们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的发展。

创设想象情境,训练想象能力 篇4

关键词:想象力,情境创设,能力培养

想象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如果没有想象,哪有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果没有想象,我们的祖先怎样由猿变成人?人类历史该怎样前进?从燧人氏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原子能发电站,从北京周口店猿人居住的天然洞穴到现代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楼,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只有想象,人类才有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想象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精灵。一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就是凭借想象对人类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的“相对论”就是想象的结晶。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

在现代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离不开想象能力的训练。什么是想象呢?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想象是一种创制成形的精神,是创制观点的力量。”《心理学》上解释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类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如观看天上的云朵,同自己头脑里的已有表象“山”、“石”、“河流”等相结合,就把云朵加工改造为山石的形象、河流的形象,说云朵像山石,像河流,像羊群,像奔马……这就是想象。想象是一种创新能力,它是创新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天赋,无论从事文学艺术还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缺少了它,都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把想象能力列入对学生考核的内容之一。我国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在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中都有明确规定。近年新考纲中就专门增加了推理想象的内容,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的类型多种多样。《心理学》上把它按目的划分,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按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分,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文都斯德在《文学批语三原理》一书中把想象分成联想的、创造的、解释的三种,而把幻想别名为空想,以示与想象不同。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指有意识想象的训练,在重视学生想象能力训练的同时,着重突出创造想象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抓住适当时机,积极引导学生训练想象能力,突出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的意外情境浮想训练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意外情境,如安静的教室里突然发出了文具盒掉在地上刺耳的声响,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听课时,一位学生家长突然站在窗外并叫出子女名字;老师正上课时突然某位学生做恶作剧,等等。这些意外情境发生后,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则不仅不能因势利导有意外收获,反而会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例如,一天我上下午第一节课,烈日炎热,突然一声响雷,狂风大作,大雨顷刻而至,同学们都伸长脖子望着窗外,我灵机一动,说:“你们都想当骆驼祥子吧?”同学的注意力集中了。我问:“谁能说说祥子在暴雨风中被淋的感觉?”我让同学们即兴想象,请一个同学口头表达出来,其他同学补充,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这堂即兴训练课,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集中了学生的分散注意力。

二、依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再造想象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你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联想?”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最有代表性的是: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头脑里有杂念,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逢迎、说假话的人。

三、已知形象的想象训练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成为学界的泰山北斗,这与他超人的想象能力是分不开的。钱钟书先生年少时看书,想象就特别丰富。比如看了《说唐》《三国演义》《西游记》,他会把关公的偃月刀,李元霸八百斤重的锤子与孙悟空一万三千斤的金箍棒拿来联想想象,任想象飞翔。

我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已知的范围内自由联想想象。例如,学习《祝福》,有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我就引导学生想象:王熙凤的眼睛,“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泼辣刁钻;《故乡》里中年闰土的眼睛麻木呆滞;《守财奴》中葛朗台的眼睛贪婪无耻;《药》中康大叔的眼睛,狡诈凶狠……通过这些联想想象,既让学生明确了“画眼睛”的写作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一举两得。

四、尊重科学的幻想训练

曾有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让学生大胆幻想,是考查学生想象力的有力明证。任何科学创新都离不开大胆幻想。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科学的第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进行大胆想象,并设计目标刺激学生的幻想,例如下面这道题目:假如允许有克隆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也是人类即将面临的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又可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乒乓球运动想象训练探讨 篇5

一、想象训练的生理依据

(一) 概念

想象训练又称念动训练、表象训练、心理演练等。想象训练是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 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 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 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 是有意识地积极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动作表象, 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动作的过程。生物信息论认为, 想象训练是大脑加工信息的过程, 并指出想象是有限的信息结构, 它可缩减成特定的命题单位。想象包括对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命题编码的一套网状激活系统。这些命题至少可被两类信息加工:一类是想象情景中有关刺激特征方面的信息;另一类是和生理以及外显行为方面的有关信息, 这种信息网络被看成是外显行为的原型, 外显行为原型可由内部产生的原型配对信息加工而成。

(二) 心理和生理基础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有内部想象、外部想象两种, 它们都与运动成绩有关。内部想象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完成过程中肌肉和情绪的各种感受和反映, 内部想象基本上是动作想象, 即能想象自己的身体在做运动动作, 并感觉到自己在做动作, 但看不到自己的身体;外部想象是指个体想象看见自己完成动作的形象, 外部想象基本是视觉想象, 也就是说个体想象自己从外部看到自己在做动作。想象训练的机制在于通过想象动作, 使相应部位产生相应的肌电活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在想象训练时会使肌体产生各种生理、心理变化, 其变化的情况和实际进行运动时的生理变化极为相似。因此, 根据生物信息论, 首先, 想象训练有助于提高动作技能水平, 主要是由于对反映信息的加工, 引起阈下肌肉活动, 从而起到和真实练习相似的效果;其次, 对有动作技能活动反映信息的加工, 可调节人的激活系统, 有助于产生最佳激活状态, 进而提高动作技能水平。

二、想象训练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作用

想象训练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 具有许多实际训练所不能达到的优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乒乓球运动球体小, 速度快, 旋转强, 各种打法和各种器材的不同组合, 形成的动作技术复杂, 战术变化多样, 人体是通过球拍击球, 对击球时的感觉不是直接的本体感觉。需要有很好的空间定位能力, 对力量、协调、灵敏、反映速度等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在乒乓球运动中, 只有知觉, 没有思维的训练, 只能依猫画虎, 会限制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 有很多儿童挥拍击球时, 球不是打在拍上, 而是打在握拍的手上。通过想象训练, 使儿童从思想中形成手臂“加长”了, 球打手的问题就能很快解决。

2) 认识发展规律告诉我们, 要掌握事物的本质与全貌, 必须从感知进入思维, 并从思维到实践。不经过认真的思维, 再好的直观方法都易形成单纯的模仿, 外部信息的刺激也不易形成正确的内部感知。想象是利用思维方式再现来建立肌肉感觉的自我分析方法, 这比任何一种教法易使视觉、听觉、肌肉运动表象和各种本体感觉形成有机联系更有效, 使学生透过现象了解运动技能的特点及联系, 弄清运动技术结构, 技术关键和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 从而较快地掌握运动技术, 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想象训练是建立在内部语言和形象思维基础上的方法, 它保证了语言、肌肉运动表象和各种本体感觉的有机联系, 这一点在乒乓球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乒乓球运动技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身体控制能力精确度要求很高。在教学中, 教师经常运用动作示范、图表模型、录像、多媒体及形象的语言等多种直观方法, 使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得到清晰的、真实的、深刻的表象认识;为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时间、空间特征, 提高肌肉对击球时的感觉, 常采用视觉标志物, 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及方向。如在训练体育高考学生的乒乓球专项时, 初训者正手攻球引拍动作拉肘造成击球点离身体太近, 严重影响击球效果。因此, 在正手攻球的击球点上设置标志物进行徒手挥拍练习, 使受训者形成正确的正手攻球动作表象。然后, 撤去标志物, 要求学生做到心中有击球点, 通过语言提示或命令、击掌等方式, 强化学生把握击球时机, 从而有效地完成击球动作掌握击球动作的速度、节奏等, 用想象训练与多球训练反复交替练习, 从而建立正确的正手攻球动力定型, 效果好、速度快。

3) 乒乓球技战术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运动技术达到熟练运用自动化水平。乒乓球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 每一种教法对完成乒乓球训练任务都有特殊作用。训练效果的好坏, 除了遵循运动技术的科学的客观标准外, 还要从“经济性”和“实效性”两方面进行评价。“实效性”是指其训练方法能否产生最大的作用, 并获得最佳效果;“经济性”是指在获得最佳训练效果的前提下, 最经济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想象训练不需要很多的体能、器材等, 又能产生与实际训练相似的效果, 符合“经济性”的特点, 而伴随训练产生的机电活动可轻微激发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激发则可贮存一个运动心理图式, 多次激发即可起到巩固动力定型, 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 想象训练中的思维活动, 可将注意力集中在运动过程上, 避免了不良环境的刺激和干扰, 使有机体处于最佳的激活状态, 产生最佳唤醒水平, 最终获得最佳运动技能活动水平。

三、乒乓球训练中运用想象训练的要求

上述论证充分说明, 想象训练在乒乓球训练中之所以有效是有其充分的科学依据的。但是在实际想象训练过程中实施的方法不同, 其效果也会迥然不同, 有时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进行想象训练时还必须特别注意实施的方法, 把握适当的时机。

(一) 想象训练要与动作技术练习相结合交叉进行

要学会正确的动作技术, 提高动作技能, 首先必须进行实际的技术教学, 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然后才能进行想象训练。前者是掌握动作技能的基础, 后者是提高技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能取代技术训练。另一方面, 想象训练又具有许多实际训练所不能达到的优点。因此, 在技能还没有熟练时, 实际练习和想象训练一定要交叉进行。每次想象训练必须付诸于实践, 实际技能训练后, 在肌肉运动的感觉和紧张度还记忆犹新的时候, 马上进行想象训练, 如此反复, 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动觉想象能力, 使技能水平迅速提高。

(二) 想象训练要特别注意实施的方法

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征, 乒乓球运动训练包括技战术训练、专项身体训练、心理训练等。各部分的训练目的不同, 对想象训练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 技术训练中的想象训练以稳为基础;战术训练中的想象训练以变为指导思想。

想象训练在乒乓球技术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技术训练离不开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动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和运动员的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运动员思维的积极性不同, 会造成训练效果的明显差异。在乒乓球技术训练中, 必须要求运动员把想象训练与身体训练相结合, 才能加速技术的完善和灵活运用。如果训练中不动脑筋, 只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重复练习, 是不可能有显著训练效果的。如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教学时, 直握拍学生在引拍时使拍面外翻后仰。造成正手攻球引拍错误, 纠正错误的方法是两人一组, 通过正手攻球徒手挥拍, 要求学生两眼注视前方, 在同伴的反馈信息指引下, 体会正确的正手攻球引拍的身体肌肉感觉。在下一次挥拍前, 回想正确的正手攻球时的肌肉感觉, 如此反复练习, 效果很好。因此在改进动作技术过程中, 想象训练与身体动作练习具有相同的效果。

在乒乓球比赛或考试中, 进攻与防守、主动与被动经常在短时间内交替出现, 相互转化。无论多么优秀的运动员在做动作前, 也常常进行一些自我暗示, 正确想象完成动作时的身体感觉及最佳意境, 其目的是为了强化技术, 稳定情绪, 增强自信心, 为比赛中能更好的发挥水平, 创造优异成绩奠定基础。比赛后认真回忆击球失误的动作, 并将此动作与击球的具体结果加以联系对比, 从而修正和巩固动作, 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国家队教练员尹霄曾用此法对刘国梁和孔令辉进行过训练。尹霄借用了棋类项目的“复盘”术语, 称此练习法为“复盘”训练, 效果显著。在乒乓球技术考试中, 由于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势必会造成情绪紧张、动作变形、发挥失常等现象, 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诱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 此时用简练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暗示, 就可使学生排除干扰, 自我调节情绪及心理, 正确想象动作要领及平时练球时的肌肉感觉和最佳感受, 从而达到临场发挥稳而不乱、动作规范、准确等令人满意的效果。因而, 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 加强战术训练, 技术才能练得不呆板, 才能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战术运用中对自己的技术情况要心中有数, 而且要通过观察了解和分析对手整体的打法风格, 客观地摸清对手的球拍性能、基本打法、技术战术运用特点、主要弱点、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等。在战术思维过程中, 运动员将会想象出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关于比赛中不断变化的各种现象, 也会呈现出自身内部受到刺激而产生的肌肉运动感觉和机体感觉变化。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过程直接参与竞赛中所发生情况的知觉过程。在解决战术任务的思维过程中, 还要运用想象训练, 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性地计划自己的行动, 改变预先制定的战术计划, 取得比赛的胜利。无论比赛成败, 都要及时总结, 回想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 从而分析、综合、提高战术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建立在生物信息论基础上的想象训练, 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具有许多动作练习所不能达到的优点。因此, 在注重动作技能训练与想象训练相结合的同时, 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征, 合理应用和实施想象训练, 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肖军凡.思维诌议[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王俊青.想象训练的实效性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 2006.

[4]苏丕仁.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运动想象训练 篇6

一、创设情境, 触发想象力

要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笔者认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比较好的方法。这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拿到作文却无从下手的问题, 还可以间接地为他们提供写作的材料, 从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那么, 怎样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呢?

首先, 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下, 他们的活动环境, 无非是从校门到家门, 即使有网络, 也只是虚拟的世界。作文教学越是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他们就越是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 想象的思维也更容易被激发。

其次, 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是要活动的情境。活动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而语言描述和图画展示则显得呆板、机械。譬如, 写《我们的校园》, 教师最好带领学生游览一下整个校园, 边走边说, 让学生亲自去领略一下, 若是这样, 学生怎么可能写不好这篇说明文呢?

二、打破传统, 开拓想象力

引导学生注重积累, 培养想象力, 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可以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而彻底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 才可以真正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应试模式下的传统作文教学过多地注重程式化, 学生的思维必须跟着教师走, 教师要设计好思路让学生往里面钻。推荐范文也美其名曰“欣赏名家名作”, 实质上是在给学生的想象思维套上枷锁, 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训练下, 学生哪能发扬个性, 又何从谈放飞想象的翅膀?中考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当然, 开拓学生的想象思维, 也不是无目的、不切实际地乱来。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抓住时机适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的想象力, 哪怕只有一点,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切不可操之过急。其次, 对每一次作文训练, 教者都要精心组织,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三、抒发真情, 放飞想象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古往今来许多写作实践也都证明:能否写出好文章, 首先取决于是否有真情实感。学生若没有真情实感, 再放飞想象有什么用呢?那么,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首先, 要关注生活, 参与生活。这个话题讲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因为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没有时间走出校园参与生活。但如果我们不这样做, 学生永远也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美文佳作。生活毕竟是丰富多彩的, 要写出真情实感, 必须要关注生活, 观察、参与生活, 要把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 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这样, 学生的想象翅膀才能真正有感情地展开。

其次, 要写出自己。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指导学生阅读时强调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所谓“读出自己”, 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 而不是别人的生活体验。学生自己的话往往清新、活泼, 虽幼稚却透出一股灵气, 切不可抄现成的套话、假话、空话。张开想象的翅膀是学生自己的翅膀, 而不是别人的翅膀。

运动想象训练 篇7

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 又乐于表达。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 激发学生想象,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将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其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一、模仿中引导学生创新

心理学认为, 创造就是利用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旧联系和形成新联系的过程, 可以说创造性模仿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统一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回顾写作史, 古今中外, 从“模仿”到“创新”, 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例子举不胜举。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是创作的基础, 创新与模仿的关系是辩证的, “仿”是手段、条件, “创”是目的、结果。可见, “仿”是一座通往“创”的桥梁。

二、质疑中鼓励学生发言

学起源于思, 思源于疑。“做学问”先要学会“提问题”, 这是探求知识的起点, 也是思考问题的动力。学贵有疑, 大海无边无际, 同样学生对大海充满好奇, 想揭开大海神秘的面纱, 我在教学《大海》这一单元时, 最后安排让学生向大海提问题:

师:“读了《我家住在大海边》, 你们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都可以直接问大海。”

生1:“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师:“这位同学很会提问题, 你可以直接向大海提问题:‘海水, 海水, 你为什么这么蓝?’还有谁愿意来试试看?”

生2:“大海, 大海, 你里面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生3:“大海, 大海, 你有多大呢?”

生4:“大海, 大海, 你肚子里的鱼儿是从哪里来的?”

生5:“大海, 大海, 你里面养着多少种鱼?”

生6:“海水, 海水, 你为什么这么咸?”

生7:“大海, 大海, 你底下有没有龙宫呢?”

……

一年级小学生还很天真幼稚, 但他们的想象力丰富, 对新事物特别敏感, 有很强的好奇心, 他们在学龄前就喜欢向大人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求知欲很强。如果不注意遵循他们这些特点来组织教学, 就会使他们慢慢变得不爱说话, 不爱或不敢提问题, 使他们已经具有的初步提问能力被削弱。

三、想象中训练学生表达

(一) 以读激情, 启发想象

在教学古诗《咏鹅》时, 在反复的朗读中给学生创造美的意境, 使其体会诗句的优美和激起学生的情感。于是, 在教学中我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放飞想象的情境:假如你是水中的一只大白鹅, 你会说什么?

生1:“小朋友, 这里真好玩。”

生2:“小朋友, 你们下水, 和我一起捉鱼, 一起潜水吧!”

生3:“小朋友, 你们不要弄脏了水, 要讲究卫生, 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

……

在这个情境中, 学生大胆地想, 尽情地说,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

(二) 联系生活, 启发想象

走向“生活”, 创设体验的情境, 即努力实现语文的生活化。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时, 我先问学生:“你平时看到的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说:“像香蕉。”也有学生说:“像眉毛。”“像桔子芯中的一瓣。”“像西瓜皮。”“像狗尾巴。”“像小船。”

这个环节充分让学生想象, 自由体验, 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 由“真”感到“亲”, 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 他们的想象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 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 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而且想象越丰富, 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境。一年级语文教学, 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材, 激发学生想象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落实语用, 为其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选择教学策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爱说爱问, 活泼天真, 故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教材, 激发学生想象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从而落实语用, 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造性,教材,想象,说话

参考文献

[1]林锦秀.小学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浅谈小学生想象作文的训练 篇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一至二年级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对三至四年级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对五至六年级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重,值得我们重视。练习写简单的想象作文有多种形式,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看图作文

让学生看图写作文,或依据教师提供的一些图画进行创意绘画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形式。教学时,除了要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弄清图画的内容外,还应根据主题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如,教师出示一幅关于学生进行小足球比赛的场景,图中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让学生依据画面想象描绘出小足球赛紧张、激烈的情景。看图写想象作文这种形式适用于低、中、高各个年段。提供给低年级学生看的图画要浅显易懂,可采用情节连贯的多幅图。中高年级可采用想象空间更为开阔的单幅图。有时让学生看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一个圆圈,一个三角形,一条曲线,想象成不同的物体,学生也能写出有趣的文章。

二、假想作文

假想作文是根据假想的内容写的作文。假象作文和编童话,都需要凭借儿童的想象力,区别是童话一般都有故事情节,假想作文的写法比较灵活,不一定有故事情节。假想作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假设作文,一类是幻想作文。

假设作文是让学生假设某种情境,再根据这种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联想。如可以让学生写“假如我是……”,学生写出的文章各式各样,有的把自己假设成自然界中的一个物。如有的写“假如我是一朵云”;有的写“假如我是一只鸟”;有的把自己假设成社会中的某一个角色,写出题为“假如我是一名老师”“假如我是市长”等等。许多文章都表达了学生美好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可以把作文和科学幻想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写创造新的机器人,建筑多功能房屋等,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编童话故事

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他们爱听童话故事,也爱编童话故事。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东西,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利用童话故事写作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方法。练习编写童话故事的形式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的开头写童话。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把事情的经过、结果都留给学生去展开想象,编出故事。或选择几个物体编童话,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春夏秋冬、鸟兽鱼虫、花草树木、风云雨雪,甚至泥土石块,都可以成为童话中的角色。教师提出几个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想象这些物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编出童话故事。或是自我创编童话故事,教师不提供任何条件,不加任何限制,全凭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积累编写故事。或自选几个不同物体,或根据某种社会现象,编出自己喜爱的童话。

四、扩展课文作文

教材中许多课文都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有些课文学生读了以后有所触动,有话想说。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从所读的文章加以拓展,也是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的有效方式。扩写是通过想象,把课文中写得简单的地方充实起来。扩写可分为全篇扩写和局部扩写两种。练习全篇扩写,可给学生提供课文的梗概,学生想象事情发展的过程,通过人们的眼神、语言、动作,扩写成一篇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局部扩写也叫加写或补写,是抓住课文中写得简单的部分,补写一个片段。有些课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细节,可以指导学生就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进行补写或扩写练习。如,《将相和》一文中,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文中并没有写出他们两人之间说了哪些感人的话,只是一笔带过。这时可指导学生先观察插图,再想象他俩之间的对话。

五、听音响编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声音都与一定的事物有联系,听音响编故事,就是教师提出几种互不相干的声音,学生根据这几种声音展开想象,编写故事。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作文形式。听音响编故事,首先要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这几种声音,要尽可能多想几种可能性,然后再编故事,巧妙地把这几种声音编在一个完整故事里。如熟悉的动物的叫声,校园里的读书声、歌声,做游戏的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等,农贸市场的喧闹声,联欢会上的掌声、笑声,马路上的人声、车声、喇叭声等。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兴趣爱好也不相同,每次听音响作文,教师都可提供几种不同的声音,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又喜欢的一组来编故事。

总之,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他们生活中的事物。因此,指导小学生写想象作文,正是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利于促进他们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运动想象训练 篇9

一、想象的基础训练

教师要想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就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 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想象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要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通过直观教具的运用, 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 后观察什么, 如何确立观察中心等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说出观察到的情况, 学生只有观察得仔细, 才能想象得准确。

二、“仿文”训练

“仿文”训练就是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 结合课文进行模仿性的想象训练。有位作家曾说过:“凡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必敏于模仿, 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其实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的一点点新花样。”小学生受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限制, 习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加上课业负担的沉重, 不少学生是“要我写”, 而不是“我要写”, 写作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 笔者鼓励学生仿写, 学习了《三味书屋》后, 鼓励学生仿写一篇《我的教室》或《我的家》;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后, 鼓励学生仿写一篇《我爱故乡的花草树木》等。由于学生有参考的对象, 作文的难度就降低了, 成功的几率就提高了。

三、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就是抓住适当的时机, 专门提出一些现实中的事物让学生加以想象。例如, 一场雨或一场雪后, 让学生观察雨和雪带给人们的新气象。教师只有留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学生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另外, 课文中有些文章的故事没有结局, 教师可以趁着学生余意未尽,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续写故事的多种结局, 或是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启发和感受写作文。如, 《科利亚的木匣》一文讲了科利亚刚刚学会数数时, 数十步埋下木匣, 四年后, 他从原地数十步去找木匣却怎么也找不到, 后来他只走了五步就找到了木匣子。课文清楚地让学生认识到,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 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步子也渐渐地变大了。学生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启发, 便以《一切都在变化》为题, 通过想象创作了作文。

四、综合训练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文时, 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内容, 仿照课文中的插图画一幅画。教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要求不需要太高, 应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有的学生作文写得稍有欠缺, 但画画很漂亮, 得到教师的称赞后, 就会努力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敏感训练

敏感在这里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和极其灵敏的反应。敏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常常被人所忽略, 即使现在提出来, 恐怕还会有人不以为然。众所周知,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看到装着滚沸水的茶壶而发明了蒸汽机。于是, 我们将他们敬为天才, 顶礼膜拜。其实, 这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敏感力。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早晨起床的时候静下心来, 数一数我们周围到底有几种声音, 每种声音又都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敏感训练, 就容易重新组合景状, 并能加上自己的主观感觉, 这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上一篇:政工干部队伍下一篇:基督教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