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新闻

2024-07-07

县区新闻(通用7篇)

县区新闻 篇1

在舆论先行的注意力经济时代, 基层百姓可以通过地市党报了解政策走向、经济形势, 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致富门路, 搞好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那么地市党报如何做好县区新闻报道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7个方面做好工作。

1 要快, 抢占先机

我们常说舆论先行, 一个“先”字道出了时效性的重要。一招先, 步步先, 要想先就得快。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家庭农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彭泽农民吴礼胜很快响应中央号召, 注册成立“彭泽县七连山家庭农场”。据九江市农业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这是该市首家“家庭农场”。该事件首先是彭泽农民吴礼胜抢得了先机, 最先注册。新闻媒体九江日报最先获得了信息, 在2013年4月18日的九江日报头版头条配短评刊发出来。其实, 其他县区也有注册家庭农场的, 只是注册时间稍晚。紧接着, 都昌也有农民注册了家庭农场, 九江日报三版县区新闻头条对此进行了报道。再往后, 德安、瑞昌等地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 在本县区算是新闻, 放到全市就不算什么新鲜, 只能发个小消息。人们往往记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还佩服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但越往后就没人记得了, 也就没有什么报道价值了。

2 要新, 立意要新

好的素材, 固然出新, 也容易发稿。但如果素材较平庸, 如何获得编辑、主任的赏识而被采用呢?那就要后天加工出新出彩。

每年新春伊始, 领导就要开始团拜, 大多植树、走访、开会之类。在都昌大港镇, 新春伊始, 该镇召集村支书开会, 然后考察省里企业。这条信息, 如果放在县电视台, 应该算是一条较新的新闻, 但如果直白平叙地向九江日报投稿, 最多也就发个县区小消息, 而且很有可能稿入大海, 不见踪影。但是采写这一信息的记者, 抓住了此次团拜会, 该乡镇赴南昌考察企业是谋发展, 是实干, 没有落入以前的俗套。于是记者笔锋一转, 将信息以一小通讯的形式, 鲜活地采写出来。文中配以参加考察的村支书的感受, 文章有血有肉。最后稿子如何一下子吸引编辑、主任的眼球呢?这场团拜会和以往都不太一样, 是一场别样的, 最后直接点题《一场别样的新春团拜会》。稿件最终刊发于2013年3月6日九江日报头版, 收到较好效果。

3 要盯, 有的放矢

在新闻投稿上, 鸟枪散弹法, 不如瞄准狙击法。盯有三层意思, 一是认真看报纸, 学习优秀稿件的写法;二是看哪些题材的稿件容易刊发;三是有好题材出了好稿件, 要盯住版面的好位置。

在这里主要谈谈后面两个“盯”。十八大以来,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大家一致关心的议题。有的记者紧盯中央、省、市重要民生政策出台。政策出台, 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利好, 重点进行关注、解读, 稿件最容易刊发, 也最容易有读者。笔者从九江日报某基层发行站获悉, 只要上面有惠民政策出台, 第二天就会有读者找到站里索要报纸认真研读。投稿要紧盯版面和位置。都昌县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 此种题材写浅就发个小消息, 写深可以发个通讯。通过深入采访, 写成通讯《一切为了城市更美丽》, 笔者没有盲目地盯住头版, 而是紧盯二版, 最终成功刊发九江日报二版头条。都昌都中公路改造惠及50余万人口, 对该县来说是一件大事喜事, 笔者紧盯民生版面, 写成通讯《劲舞银蛇惠民生——都中公路改造纪实》, 最终成功刊发九江日报三版民生版头条。

4 要跟, 跟牢跟住

中央、省里党报发了什么稿件, 市里基本上也会刊发相关稿件。除了跟进党报外, 跟进电视、网络新闻也是一条途径。

近几年以来, 省、市抓项目扩固投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县区重点跟住园区, 跟住项目, 那么稿件一定会容易采用。2013年一段时间内, 中央、省里都重点刊发PX方面的报道, 很快市里也进行跟进, 对PX进行了深度的解读。这时候, 如果县区有化工类企业, 就可适时进行跟进采访报道, 把企业注意环保安全方面的新闻报道出去。另外, 可跟风其他县区, 从报纸上观察别的县区最近刊发哪方面的稿件, 本县区是不是有相关类似事件, 但又比其他县区更有代表性, 那么也可成稿刊发。

有时间, 看看电视、上上网, 那种关注度高, 群众呼声大的事件, 看看是不是在自己身边也有, 如果也有, 那么从大中找小, 从面中找点, 进行相关的采访也容易成稿刊发。

5 要变, 创新新闻

现在是改革年代, 新闻同样要进行改革, 首先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要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 为经济的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广泛的信息。要加强科技的宣传通过各种形式普及科技知识, 促进科技进步。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这些宣传, 特别是经济宣传, 要改变艰涩乏味的状况, 搞得生动活泼, 深入浅出, 使更多的人喜闻乐见。要改变新闻宣传的形式, 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 就必须多报道短新闻。我们的新闻要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的大块文章, 长篇讲话过多, 专版过多, 会议报道, 领导人一般活动的新闻过多的状况。在新闻写法上尽量要变, 改革老一套写法。一些短而精的新闻特写, 一些镜头式直面群众的写法值得提倡。

现在,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新闻报道方面都加强了易懂性, 多用数据说话, 如“数说两会”;还加强了基层人文关怀的报道, 如车站红屋子对远方的亲人诉说等等。人民日报反映基层的信息和声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了, 这些都是变, 是创新的结果。

6 要深, 深层挖掘

要提高县区版面的上稿率, 必须掌握综合宜少典型宜多的原则。典型人物典型经验都出自于县区的基层。现在报纸上这方面的深层次的报道、有深度的稿件不多, 有一次九江日报推出了都昌城区建设经验的稿子在都昌乃至全市引起了很大反响, 读者阅读率明显高于往日。可见有深度的报道群众干部是喜欢的。

广大基层、广大农村是新闻的“富矿”, 要挖掘到“金子”, 就要吃得苦, 要满怀深情地深入农村、深入生活, 不要怕裤脚上缠满草刺, 不要怕裤脚上粘着牛粪屑, 想想那望着失收田野忧郁的目光;想想一些农产品虽然大丰收, 但农民面对的却是“烂市”的无奈;想想那些六七十岁还风里来雨里去在田间劳作的农人;想想那八九岁的乡间小孩为准备自己的学费而在田沟里摸田螺;想想祈望着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我们的乡村父老, 我们采访的时候, 深入一些、细致一些、周详一些。

7 要走, 走动混熟

“走”有两层意思, 一层向下走动。作为一个地区的读者, 其最关注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尤其是与自己相关度高的区域新闻。每年组织记者走基层便是好活动, 多到乡村基层去, 听听老百姓田间地头的事儿, 多走街串巷, 听听市民的家长里短, 容易发现素材, 写出鲜活的稿件, 也容易被采用。同时与基层混熟, 有些好的素材, 基层的朋友也会告诉你, 那么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另一层是向上走动。多到市里各综合部门走动, 每一个时段是不是有最新的政策出台。与部门新闻发言人建立畅通的联系, 一有新的政策出台马上对接, 看落实到基层能给基层带来什么, 最后到基层采访成稿见报。要到新闻媒体部门走动, 看看每一个时段版面的安排和报道要点。报社的通联部要主动与记者部和基层骨干通讯员加强联络, 定期和不定期及时将报纸报道的动态和上一时段报道的要点进行沟通, 电话约稿和组织小会战便是快捷方便有效的形式。

浅谈县区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 篇2

一、改版提质, 抓住新闻宣传生命线工程

新闻节目制作, 要推陈出新。要定期组织新闻节目改版。打造亮点、体现特色, 把新闻做成服务发展、社会关注、群众喜爱, 既有新闻节目共性又有自身特点的地方台新闻节目。

从报道内容来看, 从重时政向重经济重民生转变, 严格压缩会议新闻报道时长, 加大经济和民生新闻报道篇幅。将每日新闻时政部分控制在不超过6分钟, 以经济和民生新闻唱重头, 工业、农业、三产服务业和民生新闻不少于8分钟。过去每档新闻除了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的消息外, 其他类的新闻很少。改版后将宣传视角面向基层群众, 让群众当主角, 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对于受众渴望了解致富典型、当地的典型事件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 透过表面深挖内涵, 让群众对事件有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 在报道的过程中力求形式多样, 通过人物采访、细节描写和人物行为的方式, 活化新闻形式, 增加受众的趣味性。

从报道方式来看, 改作风, 改变“抄报纸、剥材料”的陋习, 深入基层一线, 多听、多记、多思考, 采写有价值、尊重事实、把握有度的新闻作品。报道形式灵活, 尽量避免采用画面加解说词的单一形式, 充分调动电视采访的多种有效手段, 强调现场同期声的运用, 增加现场真实感。

从包装形式来看, 要美观大方。如新闻片头可以采用三维包装, 新闻内容调动一些必要的特技手段, 这样就使得报道内容更加显得层次分明, 报道形式更加灵活生动。

从栏目设置来看, 在“走基层”、“和谐社区”等栏目基础上, 增设“我在现场”、“你需要, 我帮助”等民生栏目。打造品牌栏目, 提升新闻关注度和影响力, 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受众。

二、精兵强将, 打造高效新闻从业人员队伍

基层电视台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尚需提高是如今多数基层电视台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根据队伍人员实际, 对人员岗位再调整、再优化, 从由人员定岗位向由岗位定人员转变, 将有能力、肯做事、做成事的人通过竞争上岗放到合适岗位, 通过绩效考核拉开收入差距, 以此形成精简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和公平合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同时, 本着对每一位同志负责的态度, 思想上多交流, 业务上多帮助, 生活上多关心, 突出一线采编播人员业务训练, 通过“传帮带”和交流学习, 培养以一当十、精而强的新闻骨干力量。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做新闻采访时, 要提前做好相关的新闻功课, 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 并且处理好前期采访和后期编辑制作的关系, 避免下去采访时事先准备不充分, 到现场后不构思, 理不清要素, 抓不住重点, 出不了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三、有效管理, 保障新闻宣传工作高质运转

制度即保障, 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新闻作品正常高质产出的保证。可以进一步强化《新闻工作流程制度》、《工作人员考勤制度》、《岗位值班制度》、《好新闻评比制度》、《人员工资绩效考核制度》、《摄像机管理制度》等制度的执行力度, 使各项工作做到有部署就有落实, 有安排就有回音。首先, 新闻宣传重策划。严格落实《新闻周策划》、《新闻月度策划》、《新闻季度策划》要求, 通过周晨会、月例会, 集中集体智慧, 找重点补不足, 力争做到每档节目有思路、有内容、有亮点。其次, 新闻流程重效率。采编播紧扣新闻时效性特质, 按照“高效运转”要求, 紧盯时间节点完成岗位工作目标, 不拖沓、不延误, 日事日毕。再次, 新闻审查重精细。严格新闻审查关口, 采编播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以高度的新闻敏感严把文字、图像、制作关, 确保新闻作品无错误、无瑕疵, 新闻宣传万无一失。最后, 日常制度重执行。将日常考核与评优评先挂钩, 将日常考核工作纳入绩效工资核算, 形成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县区新闻 篇3

1.1 发展弱势:平台小受众少

以笔者就职的电视台---同安区广播电视台为例, 本台目前共有工作人员30多名, 其中一线记者20多名。同安电视台主要播放的范围就是本同安区, 受众在60万人左右。受众范围小, 就决定了本台的影响力也就较小。

1.2 发展弱势:人员参差不齐

基层电视台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地方,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 县区级电视台新闻从业人员相较于更高一级的省市新闻从业人员的地位相对不受重视。其次, 基层新闻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以及激励机制也没有更高一级媒体来的有吸引力, 这也间接导致了县区级等基层电视台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办台质量无法与更高一级媒体相提并论。

1.3 接地气县区级电视台农业新闻有优势

虽然有众多劣势, 然而县区级电视台在农业新闻采访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 这也是由县区级电视台的定位、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虽然是一个小台, 但是身边却有着一群忠实的受众, 他们通过电视台的平台, 了解了本地区最新发生的事情。因此人情味变成为了县区级电视台的魅力所在。

2 扬长避短做好农业新闻

2.1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用通俗的语言来做农业新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个新闻记者要能够做好农业新闻, 就要求其要对农业知识有所了解, 这样的话, 记者到农田与农民打交道的时候就相对轻松, 做起新闻也比较容易上手。同时新闻记者也要注意积累经验, 尽量将农业新闻用通俗化的语言来阐述, 让农业新闻不再单调,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比如中央七套播出的《乡土》、《每日农经》、《致富经》等栏目, 就是通过用通俗化的语言、趣味性的事件来吸引受众的注意, 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因此县区级电视台也可以借鉴中央台这些栏目的方式来做好农业新闻。

2.2 提高新闻敏感性关注农业突发事件

在长期的新闻采访中, 培养了新闻记者对农业新闻敏感的触觉。如何通过身边的现象, 及时捕捉重要的新闻信息, 成为做好农业新闻一个重要能力。“滞销”一词, 似乎成为了近年来很多农产品的代言词。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 西葫芦是同安五显镇农户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由于连续几年市场行情好, 很多西葫芦的主销区的农户也开始大规模增加种植面积, 再加上2011年上半年的气候, 十分适合西葫芦生长。各种原因导致同安西葫芦扎堆上市, 价格也从原来的1快钱掉到了几分钱, 到5月份的时候已经发生大规模的西葫芦烂在田里的现象。记者在市场采访的时候, 无意中发现了西葫芦销售农户排队销售情况与日俱增的现象。于是笔者马上深入西葫芦种植地, 了解情况, 并与第一时间将农户信息发布, 帮助农户缓解销售难题。同时笔者还通过媒体的手段, 与工商部门联手, 帮助农户寻找销售渠道, 尽可能的帮助农户减少损失。通过连续的新闻报道以及专题报道, 帮助农户挽回了部分损失, 也向社会发出了关于农产品滞销的思考,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3 突出新奇特让农业新闻更有趣味性

农业新闻采访过程中, 充分挖掘农业、农作物等农产品的特色, 比如品种、产品、地域、价值等各个因素都是做好农业新闻最主要的因素。要想不让农业新闻千篇一律就要充分挖掘农产品的新奇特等方面特点, 通过不同新闻角度的选取, 这样才能让农产品的形象鲜活起来, 市民接受度也就更高一点。同安是厦门农业比重最大的一个行政区, 农业生产在同安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加上同安的农业覆盖的范围也较广, 这就产生同安的农产品地域分布明显的特征。因此, 笔者就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 历时一年的时间, 走遍了同安的各个乡村, 挖掘了各种特色农产品, 推出了几十集《同安特色农产品》系列报道, 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很多原来躲在深山无人识的宝贵蔬菜资源得到了挖掘, 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同时还迎合了同安区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的需求, 如今很多农产品都成为了该村的标识, 如岩葱、进士芋等一批特色农产品都成为了农户致富的香馍馍, 给广大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

2.4 注重农业科技普及农业知识

农业科技产业创新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 而在农业新闻采访过程中, 农业科技的宣传, 知识的普及也是农业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农业虽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但仍是以传统农耕为主, 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在农耕过程中通过注入农业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耕作效率, 还可提高农业效益, 促进农业增收。然而往往新的农业技术手段, 由于缺少宣传, 学会应用的农户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如何将成熟的农业科技手段, 有效地向农户宣传, 成为了农业新闻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龙眼是同安最主要的果树品种, 仅同安就有10万株的龙眼果树, 然而原种植的龙眼品种, 目前已经缺少市场, 导致全区龙眼整体效益低下。近年来, 同安区大力推广优品质龙眼品种——凤梨穗的高接换种。通过嫁接手段, 来优化龙眼品种提高龙眼效益。于是笔者就将新闻更多关注凤梨穗龙眼嫁接技术、经济效益、加工价值, 市场销售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报道, 通过翔实的市场数据以及特色的新闻采访, 让更多群众直观的感受到新科技、新品种带来的效益, 其中《同安农民网上卖起龙眼干》等一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5 利用上级媒体扩大宣传效果

作为县区级电视台, 较小的宣传平台就限制了新闻传播效果, 导致一些新闻价值较高的农业新闻却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作为县区级电视台, 通过加强与上级电视台的通讯联系, 实现资源共享, 也成为了农业新闻扩大宣传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向省市台传片, 县区台的新闻也能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3 结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涉及到未来国家的方方面面。尤其当前, 国内外经济形式十分严峻, 做好农业新闻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县区级电视台的记者, 就应该立足本职, 打破平台小、受众少的局限, 充分发挥接地气的优势, 将农业新闻做好, 做出色, 充分发挥县区级新闻媒体螺丝钉微薄之力, 聚沙成塔, 积少成多, 为我国三农工作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1版, 2008-6-1.

县区新闻 篇4

1县区电视台的从业人员状况

县区电视台是我国地处最基层的电视媒体,同上级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相比,县区台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一直不被大家所重视。县区电视台吸引力小,从业人员的素质差异大,学历高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区县工作,因此县区台的从业人员构成大都是“半路出家”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科班”出生的专业人才不多,当然也有不少通过单位送出去培训、进修回来的。这些人员新闻知识比较匮乏,再加上当地政府对电视台的投入不足,导致县区记者在岗位上不能安心工作。

2制约县区电视台新闻报道出彩的原因

一是会议新闻多,新闻报道模式化。县区电视台主要是围绕县区县委和政府的会议作新闻报道。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很少看得到,老百姓从各种会议报道中根本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模式化的新闻报道多,高质量、有水平的新闻稿件比较少。比如说,会议报道模式总是“某某领导在讲话中说”,报道农业方面的稿件也往往都是“春耕”“秋播”等一些老的套路,这些新闻报道出去,只能让干部群众收看后很不满意,年年岁岁都一样,根本就没有一点新意,何来好的反响。

二是县区电视新闻采访大都是由一人来完成。一条新闻报道往往是自己单独采访、拍摄素材、自己写新闻稿件,然后交给编辑进行组稿。甚至有的时候,编采播都是由一人来完成的。

3县区电视台如何创新

要改变县区电视台会议新闻多、模式化新闻多和一人完成采访任务的现状,那就要在工作中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

第一,县区电视台记者地处新闻媒体的基层,在日常采访活动中,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土生土长,对当地了解的比较深。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深入政府部门、农村、厂矿、社区采访。笔者所在的电视台,近年来组建了全区通讯员队伍。这支队伍算不上多庞大,但是它覆盖全区政府部门、镇办、村组,可以说处处都有电视台的通讯员,他们及时向电视台传递来自基层的各种信息和发生的事情,便于记者及时掌握基层的采访线索,并做及时报道。

第二,县区电视台记者首先要用准手中的摄像机,将镜头面向基层群众。县区电视台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区县内的干部群众,他们才应是县区电视新闻的“主角”。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他们要用自己的笔、话筒镜头记录事实,雕刻历史。记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热情。记者只有多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从群众的角度发现新闻线索,审视社会。因此,记者要严格遵循“三贴近”的原则,深入群众,了解生活,在基层才能发现鲜活的人和事。

第三,会议报道不但要创新,而且要突出重点。笔者所在的电视台每年召开的大型会议很多。笔者认为,各类会议虽然很多,但记者也不要嫌烦,因为在不同的会议上,大家可以了解很多信息,会议是一个地方很重要的“新闻资源库”,它能为电视新闻记者提供要报道的选题,记者可以从这里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会后可以做深度报道。

第四,电视新闻解说词尽量做到口语化。电视媒体同平面媒体有相同之处,但是也有不同之处。电视新闻稿件首先要做到口语化,不需要过多的书面语。同时,巧妙地运用了采访者的“同期声”。一段好的“同期声”不仅会让一条新闻报道更加完整,还会使新闻报道更鲜活,更吸引观众“眼球”。

4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扩大宣传效果

4.1作为区县电视台,这个平台限制了新闻报道的覆盖面。近年来,笔者所在的电视台不满足现状,及时与市级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市电视台区县记者站。通过市电视台这个大平台,让区县台记者在大平台施展才华。上级媒体也经常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区县台记者的综合素质。

4.2区县电视台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记者队伍不断壮大。笔者所在的电视台由原来的3名记者,发展到现在的13名。区县电视台这个小小的平台好新闻接连不断,本台记者采写的30多条新闻稿件荣获“铜川新闻奖”。新闻作品消息《红土地涌现田保姆》、新闻评论《不要让农民再唱信天游》等作品分别荣获“陕西新闻奖”。

5结语

总之,区县电视台一定要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彰显本土特色,做小平台该做的事情,不断增强竞争力。鼓励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走出机关,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多采写催人奋进、令人鼓舞的好作品,使新闻报道更加丰富。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30多年的媒体从业及采访经验着手,浅谈县区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利用小平台发挥大作用,做一些思考。

县区短讯 篇5

孙吴县档案局

筝近日, 在逊克县妇联召开的庆“三八”表彰大会上, 逊克县档案局 (馆) 获得了县“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逊克县档案局 (馆) 现有工作人员10名, 其中女同志8名, 承担着全县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工作。全体妇女干部能够正确处理家庭、事业的关系,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平凡的岗位上, 开拓进取, 无私奉献, 为推进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 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逊克县档案局

筝北安市将档案数字化建设列入市政府规划, 2008年投资10万元启动了“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工程。开展档案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知识培训, 培养档案信息化人才;配置数字化硬件设备, 如电脑、扫描仪等;建立以市档案馆为中心, 覆盖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服务网络的应用系统,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北安市档案局 刘志忠 王蕊

筝日前, 北安市档案馆将北安市人民政府表彰的全市第一届劳动模范档案接收进馆, 包括6个模范单位、12个模范集体、34个模范个人共计52件档案材料, 增加了档案门类, 丰富了档案馆藏。

北安市档案局 刘志忠

筝2008年, 北安市人民政府为市档案局一次性投资40多万元购置了267立方米的档案密集架, 解决了档案库房急需的装具问题, 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日前, 档案密集架已安装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

北安市档案局 刘志忠

筝为配合全省科普宣传活动, 2009年3月31日, 逊克县档案局组成了《档案法》宣传小分队, 深入干岔子乡参加逊克县科协组织的逊克县科技大集开集仪式, 会同科技协会、人才交流中心、计生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送科技、送法律、送现行文件下乡活动。县档案局“送法下乡”小分队提前准备了《档案法》、《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宣传单;中共中央2009年1号文件复印件、逊克县人民政府“关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优惠政策;《国务院公报》、《黑龙江政报》等宣传材料, 向咨询群众散发、宣讲。以实际行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逊克县档案局

筝香坊区档案局十分重视档案报刊的发行征订工作, 在全区各单位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 切实抓好2009年“一报两刊”的征订工作。局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门会议, 研究征订办法, 多条渠道、多种方式、多方互动, 把征订任务落实到位;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征订通知, 将报刊征订工作纳入到档案目标考核中, 落实征订份数, 鼓励基层单位征订;集中时间, 上门宣传, 促进征订。目前, 香坊区档案局已经圆满完成2009年征订任务, 其中《中国档案》14份、《中国档案报》6份、《黑龙江档案》50份,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扩大档案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作出了贡献。

香坊区档案局 常鸣

筝香坊区档案局历时近2个月的时间进行搬迁工作。现已将近10万卷档案资料搬入新馆, 圆满地完成了搬迁任务。目前, 迁入新址的香坊区档案局各项工作已步入正常运转轨道。

县区短讯 篇6

牡丹江市档案局

今年以来, 东宁县档案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出台多项便民服务措施, 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针对搬迁新馆, 印制了标有新馆地址、查档电话、公交线路等信息的便民服务卡放置于老馆址进行公示;二是强化了电话查档服务;三是开展全天不间断式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 已接待档案资料利用者652人次, 提供利用档案734卷次, 复印档案材料600余份、1 800余页。

牡丹江市档案局

近日, 大西江农场档案室迁入建筑面积150多平方米的新址, 并配备了5组10列密集架、6节陈列柜和2个底图柜以及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 改善了档案保管和利用条件。

大西江农场李继祥

近日, 逊克县档案馆将县民政局移交的县武装部1950年1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农村籍复员、转业、伤残、退伍军人档案共计716件接收进馆。

逊克县档案馆

北安市档案局为迎接建国60周年, 确保国庆期间档案安全, 于9月8日~9日对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水产局、市国土局、市粮食局、市房产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10余家全市档案管理重点单位的档案安全保管工作进行了抽查, 以确保国庆期间档案安全。

北安市档案局刘志忠陈明颜

海林市档案馆深入开展宁古塔重点历史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截至目前, 已购置反映宁古塔历史的书籍《清代东北边疆的满族》、《宁古塔文化丛书》、《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传》等44册;复制《满文老档》、《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档案》和海林境内关氏、付氏、郭氏、张氏等家谱、跳神唱词等资料33件;征集宁古塔名人雕像及简介照片20张, 刻录光盘15张。

海林市档案局王春红

林口县档案局加大档案征集力度, 将县统战部保管的全县“右派”平反档案146卷征集进馆。

林口县档案局许长红

目前, 林口县档案局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已开始启动。林口县档案馆馆藏档案32 446卷, 其中2 159卷档案属于国家重点档案。

林口县档案局许长红

嫩江县档案局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将馆藏劳动局、人事局、商务局等重要全宗档案进行重新整理, 集中排列, 便于检索, 方便了群众利用。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查阅利用者800余人次, 为480余人提供了下乡知青、原大集体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档案资料。

嫩江县档案局方锐

哈尔滨市香坊区档案局扎实做好重大事项档案归档工作, 近日开展了中国·黑龙江第六届菊花展、哈尔滨·香坊第二届“香飘万里”文化艺术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活动等重大事项相关文件材料的接收归档工作。

哈尔滨市香坊区档案局

9月7日, 逊克县档案馆接收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姻登记档案进馆。这批档案形成时间为建国后到2003年, 共计402卷。

县区短讯 篇7

牡丹江市阳明区档案馆

鸡西市所辖六区档案室前不久更名为区档案局 (馆) , 为区委所属科级事业单位, 设局长1职 (正科级) , 核定事业编制3名。这标志着鸡西市区级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得以确立, 为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区级依法治档工作奠定了基础。

省档案局刘忠惠刘云涛

日前, 《北安市在外地人士录》由北安市档案局编纂完成, 该书收录了全国各地北安籍或曾在北安工作、学习、生活过的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副处 (县) 级以上的领导和副教授以上的干部, 大、中型企业副厂长 (经理) 以上的领导, 军界团职以上的干部, 港、澳、台胞和海外知名人士情况。

北安市档案局刘志忠

2月22日, 牡丹江市阳明区档案馆召开全区档案工作会议, 区委常委、副区长朱艳华和区政府办公室主任陈广胜出席了会议, 区直各部门、两镇、四个办事处的档案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2010年全省档案工作要点及牡丹江市档案工作报告, 通报了2009年全区档案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并对2010年全区档案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牡丹江市阳明区档案馆

海林市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批准在三年内拔给市档案局30万元专项资金, 用于购置档案密集架。现已到位资金10万元, 完成了部分密集架、档案柜的购置和安装工程,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海林市档案局张萍

1月19日~21日, 庆安县档案局举办了三期全县文书、档案员培训班, 着重对《档案法》、档案基础业务知识进行了培训, 并对2010年全县档案工作进行了部署。全县县直机关、各乡镇政府的档案人员共计100多人参加了培训。

庆安县档案局耿金玲

集贤县档案局继续开展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 指导集贤镇建立小城镇建设档案12册, 党员卡片6册, 党员个人档案90盒;指导集贤镇七一村建立新农村档案14盒。

双鸭山市档案局杨丽辉

嘉荫县审计局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争先创优和责任目标考核范围, 在每个审计项目实施前, 都指派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 并实行三级审核制, 即审计小组对收集上来的审计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审计组长对整理过的审计档案资料进行审核把关;专职档案员对全部档案资料进行检查验收, 对符合档案管理标准的档案资料进行立卷归档, 档案管理质量显著提高。

嘉荫县审计局曹颖茹

为加强全县档案信息化建设, 切实提高全县一类部委局档案室室藏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前不久, 嫩江县档案局举办了全县一类部委局档案员档案现代化管理培训班, 重点就档案管理专用软件的使用、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县直各部门36名档案员参加了培训。

嫩江县档案局李旭忠

嫩江县档案馆优化检索工具, 开展便民服务, 对利用率高、查阅量大的劳动局、商务局、人事局等全宗档案中有关社保、知青、改制企业等方面的档案, 集中按单位、标题、年代、人员建立了重点检索名册, 方便了群众利用, 提高了服务效率。

嫩江县档案局方锐

绥芬河市档案局 (馆) 加大档案征集力度, 进一步深化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一是借“中共六大与红色国际通道纪念馆”筹建之机, 征集日伪时期档案4卷、照片1 472张, 中东铁路时期档案2卷、357页、照片81张, 填补了馆藏历史档案的空白, 是绥芬河百年口岸历史的有力见证。二是聘请特约记者拍摄绥芬河市重大活动照片, 目前已有280张照片送交市档案馆, 内容涉及绥芬河市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指定专人参与中心工作, 收集重大活动档案。三是注重口岸城市特色馆藏建设, 收集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绥芬河以及中外客商来绥芬河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的题词48幅、照片1 210张、重要信函12封、书画作品38幅;加强新闻档案接收工作, 将绥芬河市广播电视局保存的225卷新闻档案接收进馆, 并确立了5年一移交的接收制度;协调海关、检验检疫局、边防检查站等口岸联检部门, 将反映口岸特色的旅游进出境人数、进出口货物数量、客货车进出境数量等相关档案复制接收进馆。

绥芬河市档案局郑传君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 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近日, 宁安市档案局开展村级档案执法检查, 对全市243个行政村2008年归档立卷情况、档案安全保管情况等进行了重点检查, 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 并对村级档案员进行了现场指导培训。

上一篇: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下一篇:媒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