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研究

2024-10-25

情景教学研究(精选12篇)

情景教学研究 篇1

摘要:本文以杨立民 (2002) 主编的英语专业精读课文Text A为语料, 统计了文中的情景转喻, 以情景事件域为参照, 将低层次情景转喻划分为三类:缺省信息类、习语类和情景推理类, 以ICM理论为指导, 阐释低层转喻机制。通过比较ICM与ECM, 本研究发现:ECM对缺省信息类低层次情景转喻更具解释力, ICM与ECM相结合可更好地解释习语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ICM对情景推理类低层次情景转喻和高层次情景转喻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表明, 语言教师如果能够把情景转喻与情景教学法结合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景转喻,理想化认知模型,事件域认知模型,情景教学法

本文拟讨论杨立民主编的英语专业精读《现代大学英语》教材Text A中的情景转喻现象, 归纳其运行机制, 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基于情景转喻机制的语言情景教学法, 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和实施情景转喻型的语言课堂教学法。

1 ICM与转喻的分类

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模型下一个概念实体向另一概念提供心理通道 (mental access) 的认知过程 (Radden&Kövecses, 1999:21) 。Lakoff在1987年提出理想化认知模型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简称ICM) 的概念对转喻进行阐述 (Lakoff, 1987) 。理想化认知模型 (ICM) 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做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转喻的认知是通过在同一个ICM表述和理解“部分与整体关系”, 即可用一个部分来认识另一个部分或整体, 或通过整体来认识部分, 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 (王寅, 2007:232) , 并且这种邻近关系是概念层面的而非真实世界的 (Lakoff&Johnson, 1980) 。Ruiz de Mendoza (2006;2005) 根据ICM的不同表征层次, 区分出低、高层次认知模式。低层次认知模式是指非类属的具体的语义结构, 高层次认知模式指类属的语义结构。低层次ICM的概念是通过建立我们头脑中百科知识之间凝固而连贯的联系构建的;高层次ICM的概念则是通过建立与低层次ICM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

P a n t h e r&T h o r n b u rg (1 9 9 9) 从语用角度将转喻分为三类:指称转喻 (referential metonymy) 、谓词转喻 (predicational metonymy) 和言外转喻 (illocutionary metonymy) , 其意义在于说明转喻并不局限在指称转喻这一类 (李勇忠, 2004:74) 。Ruiz de Mendoza&Díez (2001) 根据不同的抽象层次, 将转喻分为低层次转喻 (low-level metonymy) 和高层次转喻 (high-level metonymy) 。低层次转喻是指在激活转喻时, 使用的是非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 (non-generic ICM) , 非类属的ICM指基于经验的常规化的表征, 这些表征详细标明ICM的成分、特征和其间的关系 (张辉、孙明智, 2005) ;而高层次转喻是指在激活转喻时, 使用的是类属理想化认知模型 (generic ICM) , 类属ICM是从许多非类属的ICM中抽象出来的, 正是这种ICM类属的特征才使其能在一些高于词汇的语法和话语的层次上运作 (张辉、承华, 2002) 。低层次转喻和高层次转喻又可各自分为命题转喻 (propositional metonymy) 和情景转喻 (situational metonymy) 。其分类如下图所示:

上述两种分类中, 低层次命题转喻即指称转喻, 是在一个认知域内部的关系中一个概念代表另一个概念;高层次命题转喻即语法转喻 (Ruiz de Mendoza&Díez Velasco, 2001) , 是具有语法后果的转喻;高层次情景转喻即言外转喻, 是言语行为场境的一部分转喻代表整个言语行为场境, 这种转喻多为间接言语行为 (张辉、孙明智, 2005) , 如例 (1a) 中, 对希望听话者“close that window (关窗) ”这一愿望的表达转喻激发了句子 (1b) 。但Panther&Thornburg的分类就无法涵盖所有的转喻映射关系, 如例 (2) 中, “拦出租车”这一行为转喻激活了拦车、上车、到达目的地、付费、下车等整一系列行为构成的事件。而根据Ruiz de Mendoza&Díez的分类, 例 (2) 属于低层次情景转喻。

(1a) I would like you to close that window.

(1b) Close that window. (Panther&Thornburg, 2003)

(2) A:How did you get to the airport?

B:I stopped a taxi.

2 情景转喻中的事件域

转喻操作是在同一个ICM内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ICM是一种认知模型, 是人们在认识事体、理解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定性的心智结构 (王寅, 2007:204) 。因此, 转喻的ICM操作是基于人的心智结构的, ICM强调的是人的“认知”。类属ICM是从许多非类属ICM抽象出来的, 非类属ICM是基于人的经验。人的经验最开始是从亲身经历和体验一些“事件”开始的, 只有通过对事件经历和体验, 人才能建立起非类属ICM和类属ICM。但是, 利用ICM对转喻, 尤其是情景转喻进行解释时, 会发现其更强调人的认知, 而非经验的基础——事件本身。

王寅 (2005) 为了加强对转喻机制的解释力, 弥补传统理论分析层面单一、侧重动态场景和主要针对句法的三点不足, 提出了“事件域认知模型” (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 下文简称ECM) 。王寅认为人是以“事件域”为单位来体验和认识世界的, 并将其作为知识块储存于大脑中。一个基本事件域EVENT (简称E) 主要包含两大核心要素:行为 (Action) 和事体 (Being) 。行为包括动态性和静态性行为, 事体包括实体 (人、事物等) 和抽象的概念。一个动作或一个事体可分别带有很多典型的特征性或分类性信息D或C。BA (B) (事体+动作+事体) 是构成一个事件域的基本成分 (当动作没有涉及对象时无第二个B) , 事件域模型由若干小事件构成, 可表述为:EVENT=BA1B+BA2B……BAn B。

笔者认为, ECM对例 (2) 这一类情景转喻的解释力较ICM更清晰直观:两个事体B分别是“我”和“出租车”, 行为A是“拦”, “我拦出租车”是这一小事件BAB激活了整个事件EVENT。

3 情景转喻机制与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米俊魁, 1990) 。

情景转喻中, 低层次情景转喻利用非类属ICM激活语义, 非类属ICM是基于个人经验而确立的, 包括传统框架 (如“丈夫”、“购买”等框架) 、隐喻 (如“人是动物”、“时间是金钱”) 和转喻 (如“乐器代音乐家”) ;高层次情景转喻是基于类属ICM的转喻, 类属ICM包括一些更抽象的框架 (如因果、行为、感知、增益和损益) 、隐喻和转喻, 类属ICM的构建是在众多非类属ICM基础上得出的共同享有的结构 (张辉, 2007) 。

情景教学法的依据主要有三:认识的直观原理、情感和认识活动相互促进的原理和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认识的直观原理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王天一, 1985:130) 转喻认知操作中的非类属ICM和类属ICM最早都是基于人类从感官获取的个人经验和百科知识的;情感和认识活动相互促进的原理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 情景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即情感体验与学生ICM的建立能相互促进;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山西省思维科学学会, 1985:45) 认为:情景教学法使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 (知识单元) 增加, 显潜意识内容丰富, 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 也培养了学生相似性思维的能力。情景教学法能丰富学生的经验, 这正是学生建立转喻映射关系的基础。

综上所述, 情景转喻的理解能加深学生对情景的理解, 而情景教学法则通过丰富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百科知识, 确立学生认知系统中的非类属ICM, 进而构建类属ICM, 有助于学生对教材中情景转喻的理解。因此, 情景转喻认知操作的研究为教材中情景转喻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同时情景教学法运用能促进学生对情景转喻的理解,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4 情景转喻的转喻机制与情景教学

本研究收集了杨立民 (2002) 主编的英语专业本科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 第1-4册Text A合共60篇课文中的情景转喻。其中低层次情景转喻有224处, 高层次情景转喻有24处。依据册数将教材难度分为四个层次, 统计每个层次中包含情景转喻句子的种类和数量。60篇课文中, 每册各15篇, 各占25%。

根据统计结果, 四册教材中的低层次情景转喻远多于高层次情景转喻, 数量约为其的10倍:因为教材中非文学文体的文章 (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较多, 这些文章通常包含很多情景描述和习语, 当中不少是低层次情景转喻;而教材中文学文体的文章 (如小说、戏剧等) 较少, 这些文章通常包含大量对话, 高层次情景转喻来源于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则来源于对话。两类转喻在四册书中的分布较为平均, 其标准差较小。

4.1 低层次情景转喻的转喻机制

低层次情景转喻是基于非类属ICM进行操作的, 非类属ICM是基于一组相关情景 (situation) 和语境 (context) , 储存与人类大脑的某一领域中所有相关知识的表征。情景是指现实世界中的情形;语境是话语可被理解的一组背景知识, 是一种与储存在长期记忆中信息相关联的心智现象 (Ungerer&Schmid, 1996:45-9) 。

根据对教材中转喻语料的统计和分析, 以“事件域”为分类基础, 我们将教材中的低层次情景转喻归纳为三类: (1) 缺省信息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2) 习语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3) 情景推理类低层次情景转喻。其特点分别是:缺省信息类低层次情景转喻中, 源域和目标域往往在同一事件域;习语类低层次情景转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会处于不同的事件域中;情景推理类低层次情景转喻的源域和目标域都寓于同一事件域的某一行为中。

经统计, 四册教材合共60篇Text A中, 各类低层次情景转喻数量及比例如下:

根据统计结果, 低层次情景转喻中情景推理类低层次情景转喻数量最多 (占64.3%) , 其次是习语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占30.8%) , 最少的是缺省信息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占4.9%) 。

4.1.1 缺省信息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请看教材中的例子:

(3) He reached over and pulled the chain on the bedside lamp. (B2, L5) (1)

例 (3) 与例 (2) 一样, 是一个以“事件域”为体验基础的情景转喻, 并且转喻在同一事件域内操作。分别试用ICM和ECM解释例 (3) :在非类属ICM“关灯”内, “拉床头灯的链子”的动作作为源域, 代目标域“关灯”, 这一非类属ICM是基于人“关灯”的经验, 知道“拉下链子”就可以关灯, 是一个SUBEVENT FOR EVENT (子事件代事件) 的转喻;而依据ECM理论, “关灯”是一个事件域EVENT, “拉下床头灯的链子”是动作链中的中心环节AB来指称整个事件, 像“他伸出手”、“灯熄灭了”这些“关灯”这一事件域中的其它环节, 作为缺省信息, 是不会影响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的, 因为经验告诉我们, 要去拉链子必须伸出手, 拉下链子后灯自然会熄灭。图2和图3对ICM和ECM解释例 (3) 进行了对比:

转喻的生成是在同一ICM下进行操作的, 生成转喻的关键在于一个整体ICM及其部分的区别。因此, 生成转喻的关系可分为两类: (1) 整体ICM及其部分ICM的关系; (2) 整体ICM中部分ICM之间的关系 (李勇忠、方新柱, 2003) 。由图2可知, “子事件代事件”的转喻关系实际上是一个“部分代整体” (PART FOR WHOLE) 的转喻关系, 因为子事件是事件的一部分, ICM更强调对事件及其内部关系的认知加工。

图3中, 根据ECM, A3B3 (pull the chain) 激活了整个事件域EVENT及动作链中的缺省信息,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部分代整体”的转喻, 缺省信息与转喻机制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根据人们的体验和认知, 动作与个体之间存在规律性的结合, 如“He reached over”、“He pulled the chain”或“The light went out”, 构成一系列BA1B+BA2B……BAn B搭配, 并成为我们脑中的框架知识 (王寅, 2005) 。ECM认为, 转喻是基于对各种“事件域”体验和认知之上形成的, 更强调对认知是基于事件域中的各行为要素和事体要素。

这种缺省信息的低层次情景转喻, 特点是源域和目标域在同一事件域内, 理解的基础是对事件整体及部分的全面体验。只有对整个事件域有全面的体验, 才能对事件域及其内部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知加工。ECM从事件本身的角度, 与ICM基于不同层次对转喻的认知操作进行解释, 比ICM更加清晰明确。教材中包含大量此类例子, 如例 (4) — (8) 等, 此处不加以赘述。

(4) The band stopped playing, and the curtains opened. (B1, L8)

(5) I never even lifted my foot off the accelerator. (B1, L12)

(6) I may grow old there, and wear the bottoms of my trousers rolled and measure out my life in coffee spoons. (B1, L15)

(7) Soon I saw a small brick cottage that glowed pinkly in the westering sun. (B3, L4)

(8) Then I met Mrs.Mayton, who asked me to help her with the curtain of the landing window. (B4, L2)

4.1.2 习语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许多习语的生成和理解都是转喻为动因的, 其数量与隐喻作为习语的生成动因不分上下 (Goosens, 1990) 。教材中所包含的英语习语多达69条, 习语的理解与教学离不开对转喻操作的理解。如例 (9) 中的习语“slip through one’s fi nger” (从指甲缝中溜掉) , 指的是犯人逃离了法律的制裁:

(9) “He's got to burn and you let him slip through our fi ngers!” (B3, L6)

该转喻中的源域“从指甲缝中溜掉”和目标域“犯人逃离法律制裁”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事件域”:“用手抓 (某物) ” (GRAB HOLD OF STH.) 和“庭审” (COURT TRIAL) ;但它们仍然处于同一个基于经验的非类属ICM中, 即传统框架“滑脱” (SLIP) :

在非类属ICM“滑脱”的框架下, 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具有邻近性, 情景“抓不住某样东西, 使其从手指缝滑脱”与情景“某人脱离了法律的制裁”之间的转喻映射, 是靠“滑脱”的经验建立的。这类非类属ICM的建立是跨事件域的, 是多个事件经验的结合, 比4.2.1所提到的缺省信息非类属ICM的建立稍微复杂, 但没有抽象到类属ICM的高度, 形成经验格式塔。从图4可见, 这类转喻是一个整体ICM下, “部分代部分” (PART FOR PART) 的转喻。图5则突显了在ECM下, 例 (9) 一类转喻跨事件域的特点。在两个系列的动作链中, 其中一个动作链的某个行为指代另一个动作链的某个行为。

笔者认为, 这一类转喻的认知操作离不开将其定义为“转喻”的ICM, 即:转喻是在同一ICM下操作的。只有明确了转喻在哪一个非类属ICM下操作, 才有可能找出其源于和目标域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喻映射关系, ICM企图从认知层面上建立起两者间的联系。但是, 对于这种跨事件域的习语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事件域之间的细微联系正是建立起转喻联系的关键:如例 (9) , 尽管“事件域1:用手抓 (某物) ”和“事件域2:庭审”并无任何邻近性, 但是它们各自中某两个行为之间的邻近性正是建立转喻映射关系的关键。ECM则从客观事物间联系的层面上建立起两者间的联系。因此, 这一类的转喻操作需要ICM与ECM相结合, 以ICM为主, ECM为辅。两者的结合能使客观事物间的联系在人的认知层面上更加清晰地呈现。教材中还有大量的习语类低层次情景转喻的例子, 如例 (10) — (14) , 此处不一一罗列。

(10) And then, in the blink of an eye, the exhaust plume seemed to balloon outward, to somehow thicken. (B2, L14)

(11) “He's got to burn and you let him slip through our fi ngers!” (B3, L6)

(12)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B3, L12)

(13)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systems, social customs, loyalties and traditions, they all came tumbling down like so many rotten apples off a tree. (B4, L1)

(14) It didn't matter to him, either, but he was as polite as he was pale, and he always did his best to keep any ball rolling. (B4, L2)

4.1.3 情景推理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这类转喻往往要结合语境进行推理, 试看下面两个例子:

(15) Some of the children burst into tears. (B1, L1)

(16) I stared out the window, tears stinging my eyes. (B3, L4)

例 (15) 中“burst into tears (嚎啕大哭) ”和例 (16) 中“tears stinging my eyes (眼泪湿润了我的双眼) ”都是作为源域指代一种“不愉快、不开心”的气氛或心情。结合上下文, 例 (15) 中的孩子们是因为要上学, 要离开家里, 所以伤心得“嚎啕大哭”;而例 (16) 中, 作者在儿时结识的忘年之交突然离世, 思念与忧伤使他的“眼泪湿润了双眼”。图6为两个例子中的转喻“UNHAPPY/SAD (不开心/伤心) ”非类属ICM下进行操作:

时间、空间、颜色、温度、感知、活动、情感等基本认知模型都属于非类属ICM。“不开心/伤心”属于情感类的非类属ICM, 基于人自身对情感的经历和感受所建立起来的, 是转喻的目标域;如图6, “嚎啕大哭”、“眼泪湿润了双眼”、“沉默寡言”、“性情暴戾”等由于伤心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作为源域, 代替目标域, 是“部分代整体”的转喻。Croft (1993) 认为转喻是在同一ICM下, 语用者根据交际需要并遵循文化模式, 用一个认知域去激活或凸显另一认知域的概念加工过程。对于例 (15) 和 (16) , 次域“嚎啕大哭”和“眼泪润湿了双眼”的行为比矩阵域“不开心/伤心”更加凸显, “人不开心时就会哭”似乎已经是常识, 人们从更加凸显的“哭”这一行为中就能推理出“不开心”的心情或气氛, 这两个都是源域寓于目标域的转喻。因此Croft认为转喻运作实际是次域与矩阵域之间的相互凸显 (highlight) , 这与Lakoff的ICM理论并不矛盾, 只是从百科知识的角度对ICM进行了补充。

上文曾提到情景推理类的低层次情景转喻要结合语境进行推理。如上两个例子中, 若不结合上下文语境, 我们将无法判断文中“哭”和“流眼泪”的行为是基于何种情感:有可能是“喜极而泣”, 或“感动涕零”。情景推理对理解这类情景转喻十分重要, 因此也更加强调了ICM在认知层面上操作的重要性。这类转喻的理解已经超脱体验的事件本身, 需要抽象到认知层面上, 但情感一类的非类属ICM只是基于对带有这种情感的诸多事件的体验, 仍然是建立在个人经验之上, 没有形成格式塔, 即类属ICM。类属ICM是建立在许多非类属ICM之上的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 (Lakoff, 1987:68) 。

而ECM似乎无法对此类转喻机制进行解释:尽管王寅 (2005) 提出了在事件域中的动作或事体下可分别带有典型特征D和分类信息C。但这些特征信息仅在语言层面上对静态事体的命名作出了解释和从词汇学的角度解释了词义的变化。但对于这类情景转喻, 事件域的拆解对转喻机制的理解并无意义:如将例 (16) 的事件域:“我哭了”按照ECM拆解成一系列动作链:我来到窗边+我盯着窗外+我想起了她 (逝去的朋友) +眼泪湿润了我的双眼+眼泪夺眶而出+……, 此处缺失了目标域:“不开心/伤心”的心情。

笔者认为, 这类转喻需要在认知层面上进行解释, 而非事件本身。教材中其它例子如 (17) — (22) 此处不加以解释。

(17) “But that doesn't seem fair, ”the boy said, his voice breaking. (B1, L4)

(18) For example, when I was working with a young college student, he bounced into my offi ce once with a smile on his face and excitement in his voice. (B3, L1)

(19) He nodded yes, and I gave the student almost full credit. (B1, L5)

(20) It comes of being surrounded by people who nod at him all day at work. (B4, L5)

(21) He prefers us all to nod at home, too. (B4, L5)

(22) She was watching him and her eyes were bright. (B2, L5)

4.2 低层次情景转喻对情景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实践中, 有多种方法模拟教学所需情景:凡是具有形象思维、语言描述、出示图表、演示教具、模拟声腔、特殊环境的布置、课堂情景的利用等, 都属于模拟情景的范围 (邹海, 2005) 。如通过展示多媒体、图画、实物、动作、手势等, 或进行小组对话、任务或游戏等, 都可以实现情景的创设。

个人经验是建立非类属ICM和理解低层次情景转喻的基础, 每个人对不同事件的经历和体验都有所差异, 也非一朝一夕能形成。如对例 (3) 句子中缺省信息的情景模拟, 教师可通过拿出一盏链式开关的台灯进行实物演示, 也可以通过播放某段包含该情节的电影片段进行多媒体演示;对例 (9) 一类习语转喻的情景创设, 教师可在课堂上对“抓不住某物”这一情景进行动作演示, 并且使用多媒体播放庭审片段, 又或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法庭的游戏等;例 (15) 、 (16) 一类涉及到情景推理的转喻情景, 教师可通过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谈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如针对例 (15) 、 (16) , 教师可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下引导学生谈论其不开心的经历, 他们面对这些不开心的情绪有什么反应等。

通过不同的方法创设情景, 可以使学生对需要理解的情景有更直观的理解, 丰富学生的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资源与时间有限, 教学效果和效率仍然需要被放在首位。如教师是否真的需要花上5-10分钟向学生演示拉下一盏灯的开关后灯会熄灭的情景?寻找这样古老的台灯作为教具是否实际?即使在课堂上模拟了这一情景, 其教学效果是否比直接用语言向学生阐述情景好?笔者认为个人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生活而非课堂, 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仍需要深入讨论, 本文不作探讨。

4.3 高层次情景转喻的转喻机制

学界一直以来对低层次情景转喻的研究甚少, 大部分的转喻研究都集中在概念转喻 (低层次命题转喻) 和高层次转喻上 (张辉, 2007;张辉、孙明智, 2005;李勇忠, 2005;陈香兰, 2008) 。Ruiz de Mendoza&Díez (2001) 用高层次情景转喻对间接言语行为和一些语法构式的意义获得进行解释, 他们认为Panther&Thornburg (1998) 使用场境 (scenario) 理论所解释的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转喻, 即言外转喻, 属于高层次情景转喻。因此, 从语用推理的角度出发, 言外转喻属于高层次情景转喻, 可用场境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进行解释;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出发, “What’s N?”和“What is X doing Y?”两类What疑问句构式中的言语行为转喻, 也属于高层次情景转喻。实际上, 后者只是前者在语言结构上的特例, 两者并非平行互斥的关系。上文根据“事件域”对低层次情景转喻进行了分类, 但由于所有的间接言语行为都发生在同一个事件域的言语行为中, 并没有分类的必要。

综上, 从语用推理和事件域的角度出发, 本文不将高层次情景转喻进行分类讨论, 认为高层次情景转喻即言外转喻, 高层次情景转喻的特点是一种言语行为间接地代替另一种言语行为。

高层次情景转喻是基于类属ICM进行操作的。为了诠释间接言语行为, Panther&Thornburg (1997) 提出了言语行为场境 (speech act scenarios) , 该场境不仅包含了场境本身, 还包含了场境的前提、结果和后果。如请求 (requests) 场境中包含了以下四部分: (1) 场境“前” (BEFORE) :听话人能做A。说话人想要听话人做A; (2) 场境“核心” (CORE) :说话人向听话人 (或多或少) 施加做A的义务; (3) 场境“结果” (RESULT) :听话人有义务做A; (5) 场境“后” (AFTER) :听话人将会做A。这一场境的不同部分可代替整个场境, 形成言外转喻。Ruiz de Mendoza等 (2004;2002) 在转喻场境推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10个语用参数: (1) 损益/增益; (2) 选择性; (3) 权利; (4) 礼貌常规; (5) 施事类型; (6) 言语行为的时间; (7) 说话人的意愿程度; (8) 听话人的意愿程度; (9) 缓和程度; (10) 社会距离程度, 形成言外ICM, 对言外转喻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张辉, 2007) 。

四册教材中共有24个高层次情景转喻, 请看其中例子:

(23) When Dr.David Fisher arrived, Katie looked him in the eye:“Can you save my leg?” (B2, L11)

这个言外转喻的源域是“场境前:说话人 (Katie) 想听话人 (Dr.David Fisher) 保住她的腿”, 目标域是整个请求场境 (request scenario) :“说话人请求听话人保住她的腿”。这是一个“请求”言语行为, 增益/损益、可选择性和权势关系对该例子的语用推理起了关键的作用:对说话人是增益的而对说话人无利益增损;听话人的可选择性小, 一般情况下“请求”言语行为听话人的可选择性都相对较大, 但鉴于听话人是医生, 这一社会角色就限定了救死扶伤是听话人的义务;权势关系在该例子中关系不大, 因为听话人与说话人的权势关系是平等的。加入了语用参数的言外ICM的场境理论的基础上对言外转喻的转喻机制有更好的解释。

王寅 (2005) 提出ECM理论时, 认为ECM与Panther&Thornburg (1997) 的场境理论中的三时段分析法相同, 也能很好地解释间接言语行为。但笔者认为, 有必要区分“场境 (scenario) ”和“事件 (event) ”两个概念:在ECM的事件域中, 动作链中的每个行为在客观实际上都是有发生的;而场境理论中, 每一部分的发生并非客观绝对的, 它的发生存在于人的认知层面上, 要求听话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进行语用推理, 并且在主观上愿意执行说话人的请求, 说话人并没必要也不可能把请求场境的每一部分都通过语言进行表征。例 (23) 中若该医生只是规约性地回答了“Yes, I can.”而不付诸行动, 那么就导致了语用失误;若医生不懂说话人的语言, 那么请求场境在场境“前”部分发生后就停止了;说话人也不会说:“You can save my leg.I put you under strongobligation to save my leg.You should save my leg.You will save my leg.”

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解释必须从语用推理的角度出发, 事件本身对语用推理意义不大:“Will you close the window?”这样的请求言语行为无论是发生在“上课”、“在卧室学习”或“在办公室开会”的事件域里, 无论它前后的行为是什么, 对理解这句话表达“关窗”的请求影响不大。因此, 对于言外转喻的转喻机制, 基于场境理论的言外ICM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ECM对这类转喻解释力不强。

经统计, 课文中的高层次情景转喻的数量远少于低层次情景转喻, 如例 (24) — (31) :

(24) (To No.4) Maybe you can tell us. (B3, L6)

(25) Would it be too much to ask you to consider my nephew a miscreant for the next hour while you drive him as far as the Marnay crossroads? (B4, L11)

(26) I have asked to see monsieur's papers, and the matter will not be fi nished until I have seen them. (B4, L11)

(27) “Will you stop interrupting?”shouted the old woman. (B4, L2)

(28) Will you kindly explain that to me if you can. (B4, L2)

(29) Madame (rising) :I must consult my list of addresses. (Pausing) What was your service?Stranger:Army. (B4, L11)

(30) “Max, ”he wheezed, “you gave me quite a start.I thought you were in Berlin.What are you doing in my room?” (B1, L11)

(31) No.3:What are you trying to give us here?The kid yelled it out at the top of his lungs.Anybody says a thing like that, the way he did, he means it! (B3, L6)

值得一提的是, 例 (29) — (31) 这类What疑问构式的转喻, 仍属于言外转喻, 利用ICM对其转喻机制进行解释更趋合理:如例 (29) 中的源域service是一个类属词, 代其特例“army service (服兵役) ”, 属于类属代特例 (GENERIC FOR SPECIFIC) 的转喻;又如例 (30) 、 (31) , Ruiz de Mendoza&Díez (2001) 认为“What is X doing Y?”构式的语义价值可用双转喻进行解释: (1) 行动代结果。属于目标域寓于源域的转喻类型, 源域是一个类属行动ICM, “doing”是该构式必不可少的成分, 用于激活行动ICM。 (2) 结果代请求。在很多语境下, “What is X doing Y?”构式常被理解成改变不利于说话人状态的请求, 这一操作根据类属行动ICM的 (c) 部分完成, 行动结果不利, 就应尽力改变这种状况, 从行动结果映射到请求场境。本文的意义在于从事件域的角度确定高层次情景转喻的转喻机制应为ICM而非ECM, ICM的具体认知操作已有大量研究 (李勇忠, 2005;陈香兰, 2008) , 本文不加以赘述。

4.4 高层次情景转喻对情景教学的启示

ICM对高层次情景转喻的转喻机制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类属ICM的建立在许多非类属ICM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格式塔。在教学实践中, 从认知层面帮助学生建立类属ICM显得尤为重要。类属ICM的建立是困难的, 需要对许多非类属ICM进行概括、抽象、统一, 这就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为言语行为转喻的理解创设情景, 在教学实践中更为可行。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对话甚至表演话剧的形式, 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演绎, 更具有直观性。如对上述例 (23) 的课文进行话剧表演:当扮演Katie的学生说出例 (23) 的请求后, 扮演Dr.Fisher的学生立刻模拟对其进行手术的过程, 在场的学生对整个请求场境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法, 从认知层面促进学生格式塔的建立, 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教学效果。

5 结语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1) 教材中低层次情景转喻的数量远多于高层次情景转喻:低层次情景转喻中情景推理类转喻最多, 缺省信息类转喻最少; (2) 以情景转喻的事件域为分类依据, 可将低层次情景转喻分为缺省信息类低层次情景转喻、习语类低层次情景转喻以及情景推理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3) ECM对强调“事件域”为体验基础的缺省信息类低层次情景转喻比ICM具有更强解释力; (4) ICM与ECM相结合可更好地解释习语类低层次情景转喻; (5) ICM对其它基于认知推理的情景转喻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6) 情景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高层次情景转喻, 对低层次情景转喻的理解更依赖学生在课余时间丰富其个人经验。 (7) ECM以对“事件域“的体验和认知作为生成转喻的基础, 从一个更本质更客观的体验角度为转喻机制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 转喻的生成和理解更多地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识解事体的认知能力, 没有人的认知, 事件就只能停留在客观层面, 无法上升到转喻层面。因此, 笔者认为ICM对情景转喻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ECM的补充使其更加完善, 但不可能完全取代ICM。 (8) 情景转喻的转喻机制研究为情景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上的运用带来了启示, 情景教学对情景转喻的理解大有裨益, 两者相辅相成。

杨立民主编的英语专业精读《现代大学英语》教材在中国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教材2012年版更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文发现, 教材课文A中存在着普遍的转喻现象, 转喻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运行机制, 还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法使用。

情景教学研究 篇2

摘要:

情景模拟是指通过假定一定的场景,模仿场景中的人物或生效的一种模拟方式,是一种较为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情景课堂的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也成为新的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现状入手,指出情景课堂教学对初中英语的重要作用,重点阐述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育的本质南辕北辙。

1初中英语课堂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英语课堂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中,这种模式导致教师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死记硬背。

1.1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少初中英语教师表示,现在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些“力不从心”,自己希望达到一个良好的课堂效果,许多教师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可是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吃力,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明显走神,难以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不少教师认为对这种现象“无能为力”,教学大纲就是这样安排的,自己也很无奈。

1.2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在一些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不感兴趣,有学生表示这是“赶鸭子上架”,自己对学习英语完全没有兴趣和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做起了其他学科的作业,更有甚至在英语课堂上睡觉。根据《心理学概论》中阐述的观点,人的注意力会根据情绪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如果人做某件事的情绪低落或较为排斥,那么做这件事时注意力就会偏低,做事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情绪的低落势必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较差。

2情景课堂教学对初中英语的重要作用

情景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假定某种场景为背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其中某个片段、某个人物或某种音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给教课的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新鲜感,也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习的兴趣。目前我国初中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普遍来看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时间均在五年以上,而通过近五年初中英语的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内容变化不大,也就是说,五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带来丰富的知识,同时也会带来教师对教材的“审美疲劳”,有些教师表示,课堂内容年年重复,“讲得自己都不愿意讲了”。情景课堂教学能够一改教师的审美疲劳,给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增加教师课堂讲解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情景课堂教学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意识,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拉进学生与英语学习的距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教学事实证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天壤之别。因此,情景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3.1联系实际:英语是一门语言艺术,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时必须从英语的本质出发,引导学生更好的说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打电话章节时,就可以组织学生现场模拟,打电话的目的可以是相约出去玩,也可以是询问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该章节的内容,也复习和巩固了之前学习的内容。

3.2扮演角色: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这样,而且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会逐渐进入叛逆期,因此需要初中英语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英语的学习。例如前几年有的英语教师组织学生们扮演“哈利波特”,通过自己设定的各种咒语与解除的方式,既传递了英语知识,又让学生们感到很快乐,进而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3.3音乐感染:有人说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因为这种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限制的。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歌曲的播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音乐对学习的影响力,合理运用音乐感染建立良好的教学场景,基本上在英文课本中,每个章节结尾都会出现部分英文歌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出来给学生听。

4结论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初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初中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情景课堂教学法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情景课堂教学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阐述了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情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张连君[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0

[2]初中英语情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贺媛媛[J]文理导航,2013.05

作者:孙金荣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学生到国外留学也成为大势所趋。重视对初中生英语的学习与培养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无论是国内交流还是出国学习,都少不了与人的面对面交流,这就凸显出了初中英语学习中情景对话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情景对话;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对初中英语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情景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新研究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强师生互动性,提高学生的灵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情景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情景教学是一种借助课堂这个平台,由教师和学生亲身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场景,融入真实的对话过程的一种对课标要求所掌握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讲课方式。在情景教学中情景对话是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对情景教学的作用研究即是对情景对话过程的作用研究。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能够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对初中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运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只不过是提前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快的适应社会。

2情景教学实施的现状分析

2.1情景教学与课程要求脱轨:在课堂上开展情景教学无疑肯定会耗时耗力,活动的组织与安排都牵扯到时间的问题。这样就不利于课标所要求教学目标的完成。如果想实施的效果更好难免有相关硬件的要求,这肯定会涉及金钱问题。也容易引起其他相关问题。

2.2情景对话流于形式:理想的情景对话模式是能够实现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对知识的运用。然而在现实课堂中情景对话模式的作用没能发挥出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只是按照已有的对话模式照读或是背诵下来进行僵硬的对话,没有理解英语对话的真谛,做不到将英语的课本知识活化到对话中去。

3情景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3.1针对第一个存在的问题,教育领导者可以选出在英语教学中经验丰富,口语好的教师组成情景教学模拟小组,根据初中英语课堂安排,规定在一周的某个时间段内开展情景对话课堂。此外,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小组内安排专门的物品采购人员,做好财政预算等。这样即有利于情景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又有利于避免长期实行造成学生的厌倦。

3.2情景对话要做到真实有效必须以掌握知识为前提。在开展情景对话课堂时,要提前安排学生掌握对话内容,在背诵记住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张开口去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人的角色,防止出现两极分化。要争取做到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开展情景教学的积极影响

4.1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展情景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语言,必须做到听、说、读、写并重。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自己背诵的单词、短语组合成句子、短文然后再自己说出来。情景教学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与人交流的情景当中去,在边听边说的对话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2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情谊:处理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对老师总有一种敬畏心理,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有距离感,这就不利于彼此之间想法的沟通与交流。情景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沟通。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也敢于表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增进师生情谊,更高更快的实现学习目标,共同进步。

4.3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配搭档小组,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让课堂动起来。打破了以往老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沉沉的局面。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英语。从而有利于提高每堂课的学习效率,能够更轻松的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一种舒适,无压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情景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让初中英语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反馈给生活。对任何一门学科学习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技巧与能力,是学生真正踏入社会后可以独当一面。情景教学将这一时间缩短化,具体化。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此,对情景教学进行分析是为了将其推广,使其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凤娜.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英语学习的情景创设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李小琴.浅议情景课堂下的初中英语教与学[J].考试周刊.2015(95)

[3]王化国.情景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探微[J].校园英语.2015(09)

作者:杨秀娟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学

第三篇:初中英语创设情境教学探析

摘要:

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相应的情境激活课堂,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个性要求为准绳,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

关键词:

教学情境;初中英语;多媒体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自动,创设各种相应的情境激活课堂,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个性要求为准绳,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问题情境导入

指的是教师导入课文时创设的一个情境,对学生开始学习时一下子集中注意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记叙文常用故事法,对于说明文之类的常用设问法。例如在九年级上册Unit2“SavingtheEarth”Topic2SectionD一文中,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形形色色的污染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就是一个生动的活教材,于是我便向学生提问:(1)Whatwasyourhometownlikeafewyearsago?(2)Howisyourhome-townnow?(3)Whatkindsofpollutionarethereinyourhometown?(4)Whatarethebadeffectsofpollution?(5)Whatshouldwedoandnotdotoprotecttheenvironment?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求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思考、回答,并付诸行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言出心声,感到情趣盎然,亦学亦用。

2.图片及实物、直观教具导入情境

学生对于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单词和句型教学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可以制作大量教学图片。如教动物之类的单词时,可以制作panda,dog,tiger,rabbit,monkey的头饰带在头上,并用英语说:“Iamapanda.”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争着上台表演,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让其他学生来猜。再如教“Whatisthis?”这一句型时,可以事先备好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及各种学习用品在纸箱内,然后请一个学生上台,蒙着眼睛,从纸箱里拿出一件物品,老师问“Whatisthis?”直到他猜中为止。这样学生就来了兴趣,争着想上台试一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情境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景,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如学习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时,屏幕上先出现一只cat,然后出现两只,跟读cats,接着三只、四只等多只狗,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再配以生动的语音解释,学生很快掌握了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发音。

4.从社会生活取材导入情境,让社会进入课堂,让学生感知世界

现代学生思维活跃,信息灵通,他们对社会局势十分关注,具有极强的参与意识。这就为英语教学把外围的生活环境引入课堂提供了契机。如教九年级上册Unit2“KeepingHealthy”这一单元时,可联系时不时出现的较严重的流感,让学生开展如下讨论:(1)Whatistheflu?(2)Whatshouldwedowhenthefluisspreading?(3)Whatshouldwedotokeephealthy?学生定会乐于投入这一事件中学习,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选用一些功能意念项目,诸如借书、购物、看病、打电话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创设第二课堂情境。在英语板报、英文朗诵比赛等情境中,学生运用英语接受注入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会体验到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目的后的成功和愉悦感。

5.组织趣味活动导入情境,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极强

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不能只限于单一的教师讲解,还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猜谜、传话、表演短剧等。把游戏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如我用“听音猜人”的游戏教学“Whois...?”和“Ishe/she/it...?”;用“藏物猜地点”的游戏学习和复习“Whereis/are...?”“Isitin/on/under/near/behind/biside/...?”“Aretheyin/on/beside/behind...?”句型和介词;用“蒙眼摸物”的游戏学习“Whatisthis/itinEng-lish?”句型和复习文具、水果名称;通过“添画游戏”学习和复习“Therebe”句型,用“Pollysays”游戏发出指令,学习和复习动词;用“Bingogame”和“Numbergame”复习和操练数字等。在教授Unit5“I’mwatchingTV”(TextforGradeSeven“GoForIt”)时,让学生摆出滑稽可笑的动作,然后向其他学生提问“WhatamIdoing?”。其他学生猜“Areyouswimming?”等,做动作的学生回答“Yes”or“No”。如果三次回答不出,就罚他唱一首歌或表演一个英语节目。这样的游戏情境教学,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结语

总之,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情景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吸取了其精华,即集直观性、启发性、生动性、趣味性、情感性和交际性于一体,给每个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情境中学习、运用、巩固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英语情景教学初探 篇3

一、游戏教学

新教材把词汇知识分散在各个部分,有构词知识、英语释义、习惯用法等。除了用适当的教具,实物,图片等设计情景教词汇外,我对每单元词汇部分都加以整理,对于生词以多种游戏形式展开学习。以SESB 2B Unit 11 Reading的生词为例,我先确定若干目标词汇,让学生把这些词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兼类词(兼有名词和动词或形容词)分类,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词替代这些目标词汇,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每个学生都要积极思考进行抢答,每答对一个,我就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接着我又让学生在大小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些目标词汇。这种游戏竞争形式促使学生做好每节课课前预习工作,使语言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烙下印记,使语言融于情景之中,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形象化教学

外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教师在教授语法的过程中应尽量使语言练习具有交际价值,使学生做到边练、边用、边表达思想,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近乎实际的交际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使他们将所学的语言知识深印脑海,而且能帮助他们提高在一定场合下比较确切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You’d better (not)do sth. 这一句型,笔者曾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情景:I can’t sleep well at night. We are good friends. 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给我出主意:You’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 and take some medicine. You’d better not overwork at night. Try to go to bed earlier. You’d better count the number until you fall asleep...听了这些,我也很自然地说:“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advice. I’ll follow some of your advice and I hope I will be able to sleep better tonight.”

三、对话表演情景

把新的文字转化为情景对话,通过表演呈现情景,让学生认知新的语言。高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编成剧本,如The Necklace (SESB 1B Unit 15), The Merchant of Venice (SESB 2B Unit 19) 等。当我教SESB 2B Unit 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时,我设计将综合技能(Integrating skills)和阅读两部分连起来上,我事先让几位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同学课前认真熟读课文,把内容改成剧本;然后把全班分成几个演出小组,分别担任导演,道具,旁白,Antonio, Portia, Shylock, Bassanio 和Duke;再从旁指导学生进行排练,纠正不规范的语言,设计合适人物个性的动作。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角色,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地欣赏、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得到很大的乐趣,许多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Let me try!”争先恐后要扮演角色。

四、音乐伴随情景

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直接让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歌曲,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如我在上SESB 1A 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 时,先用PPT 播放Ricky Martin 唱的The Cup of Life来导入本课话题Music,然后再放6小节音乐: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Rock music,Classical music,Country music,Rap,并要求学生回答:What kinds of music are they?兴趣所致,学生能流利地表达观点。同时我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难易不同的问题,让程度较差而又喜欢音乐的学生学唱这些英文歌曲,让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听后指出歌曲的subject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练习了听力和口语,无形中提高了英语素质。

五、利用图画烘托情景

情景教学研究 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情景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小学英语教育来讲,由于英语文化的差异性,在教学时更应当注重真实情景的创设,以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语言环境。并且为了丰富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模拟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英语学习和运用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合理、有效地应用情景教学法,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深入探索和挖掘。

一、肢体语言,丰富趣味

小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浅显,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单纯依靠书本和口头上的诵读、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知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夸张的、形象的肢体动作来对英语知识进行解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认知、掌握并深化英语知识。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Ilike dogs教学的时候,首先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引导:“Dear students,do you like animals?”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We like smallanimals.”之后,我则继续引导学生们说道:“So let's imitate these animals,OK?”这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同学模仿了活泼可爱的猴子,蹦上蹦下,惟妙惟肖;有的同学模仿了懒惰爱吃的小猪,哼哼的样子非常有趣;有的同学模仿了憨态可掬的熊猫,一举一动都慢慢吞吞,形象逼真。我们的班级一下子变成了热闹的动物园,大家对于动物单词的记忆也在此过程中更加深刻,并对英语学习方法产生了改观,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运用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极具趣味性的情境空间,可以真正解放学生们的头脑与四肢,带给学生们更加具有“动感”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小小老师,自我空间

人在学生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而很多学生在小时候都有成为老师的梦想,让学生“成为”老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深化情景教学策略,让学生对老师和英语学习形成新的认识。同时,学生在“做”老师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换位思考,从内心对老师和英语学习产生亲近的感觉,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教学的时候,便改变了从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从讲台上走下来,让这一片空间留给学生们进行自主发挥。学生们从之前“听讲”的角色转变成为“讲课”的角色,其内心的感觉也悄然发生变化,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讲课”表现非常出色。有的同学积极和其他同学互动,向其他同学询问:“What does your father do?”有的学生则模仿老师在班级中进行“巡查”,在课桌穿梭之间与其他同学交流:“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课堂教学因为同学们不同的表现而展现出不同的风采,很多同学因为要讲好一堂英语课而在课下下功夫,基于教材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觉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师生互换的情境教学方式,带给学生全新的英语学习视角,教师要积极推动此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让学生进行领读、模仿、想象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授课”经验,并通过客观、鼓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需要优化的方面。

三、短剧编排,大胆表演

通过英语短剧的编排,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短剧的表演中,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口语的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感受英语学习的真实性与实用性。短剧的编排应当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及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在短剧编排和表演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教学的时候,便让学生们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演绎。我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同学们自行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了分工。有的同学对“剧本”进行编排,有的同学则充当小导演,有的同学挑选了自己喜欢的“a little boy”角色,有的同学则对高傲的皇帝进行表演。每个同学都尽心尽力,表演得非常精彩。裁缝谄媚地向皇帝说着“My king,we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 you.”看不见新衣的皇帝点头称赞,大胆的孩子高喊“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每一个细节学生们都进行了揣摩,也正是对表演的热情,让学生们能够注意到学习的细微之处,让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在细节上下功夫,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通过相关的短剧表演实践,能够锻炼学生的胆识,加深学生对英语情景的感知,更有助于其全面素质的提升。并且,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参加过英语短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的学生,对英语运用能力普遍较高。教师要对表演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促进教学成效显现。

情景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挑战”,其让“满堂灌”的消极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将自身的实践性、互动性特点发挥到极致,带给英语课堂教学新的气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灵活应用,让其帮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之路上越走越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小学教学参考2007(03)

[2]邹志超,龚少英.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6(04)

情景教学 篇5

―――――《可能性》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且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教法比较机械单一,往往就“概念教概念”,所以学习数学概念时,学生常常体验枯燥之苦,经受乏味之困!怎样才能使数学概念教学变得充满情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新增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概率方面的知识,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陌生又熟悉。“可能性”在教材上的呈现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如何把简单、静态的知识处理成生动、丰富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快乐的学习概念性知识。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概念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了所学内容的具体情境中,驱动学生以更饱满地热情投入到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随同老师与学习内容情境共欢乐。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概念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黑色棋子的盒子。

师:这个盒子里只装有黑色的棋子,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黑色的。

师:你呢?(指另一同学)

师:你们都说是黑棋。谁能说说理由?

生:这个盒子里只有黑色的棋子,不论怎么摸,都只能摸到黑色的棋子。师:当一件事件只有一种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板书:一定)师:在这个盒子里能不能摸到白棋? 生:不可能。

师:这词用得好,当事情确定不会发生时,就用“不可能”描述。(板书:不可能)

2、出示另一盒子,只装有白棋

师:这个盒子只装白棋,如果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你将会怎么描述? 生:我一定摸到白棋。生:我不可能摸到黑棋。3、师混合两种棋子。

师:现在我把两种棋子都倒入空盒子里,摇晃一下,现在如果你来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生:我会摸到黑棋。师:你一定会摸黑棋吗? 生:可能黑棋,可能白棋。

师:当一件事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时,不知道哪种情况会发生时,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4、师小结: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种判定事情发生情况的用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创设“摸棋子”情境,通过师生的交流,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情境的设置,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概念、方法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片段

二、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概念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请同学们选择这三个词来描述。师:我这儿有一枚硬币,你猜猜会在哪只手里?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教师演示:摊开左手,手上是空的。师:现在你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生:右手。生:一定在右手。师:有没有不同的描述? 生:不可能在左手。

师: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抛起,你猜落在地上,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生: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通过猜硬币游戏,让学生游戏过程中对事件的发生进行描述,在语言的表述中慢慢体会理解概念的含义。] 片段

三、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师:元旦快到了,我们班上正筹备元旦联欢会,会上每个小组要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的类别有跳舞、唱歌、朗诵、相声、小品和其他等六类。各小组想准备哪种类型的节目呢? 指名说说。

师:看来想唱歌的小组比较多,可每种类型节目都要有,怎么办呢?我们抽签决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抽签,还有一个要求,抽签前要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

师;如果还是这六个签,要想让每个小组同学都不可能抽到小品,该怎么办? 生:把小品拿走,换成别的。师:我把“小品”换成“唱歌”。

师:要让每组同学不可能抽到朗诵,又该怎么办? 生:也换成“唱歌”。

师:现在再让各组抽签,情况会怎么样?

学生抽签,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抽签的情况。师:看来可能性也是有大有小。

[通过“抽签”,又把对可能性的描述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抽离概念到把概念回归到生活中的过程,形成“生活-数学-生活”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 片段四:利用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老师奖励同学一个故事。边听边想:这个故事里蕴涵着怎样的数学知识。

在古代欧洲的某国,一位奴隶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奴隶处死。奴隶被关进死牢。按照当时该国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则死,你们认为奴隶摸纸条会出现什么结果?(让学生回答:可能摸到“生”,可能摸到“死”)可这个昏庸的国王一心要让这个奴隶死,于是派人偷偷把盒子里的写有“生”的纸条拿掉,换成“死‘字,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让学生回答:一定摸到“死”)有个好心的知情人把这个情况悄悄告诉了奴隶,这个奴隶想了一夜,终于想了好办法。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给奴隶选择时,这个奴隶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看也不看,猛得吞进肚里,在场的人全惊呆了。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生:留下的纸上是“死”,人们会推测吞进肚里的是“生”,那么奴隶就不可能死了。)

[通过本故事的讲述,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后续猜测,加强了对学生概念性知识的再次巩固。更通过本故事,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有着强大的威力,人们运用它可以拯救生命。]

案例反思:

基本概念的教学,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想概念课上得生动有趣,“情境”应始终贯彻于整堂课,让学生欢乐的气氛中,乐学、想学、勤学、有创造性地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概念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更愿意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孩子也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易往里面装。本课,我创设了“摸棋子”的情景,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概念的学习,尊重孩子的生活基础,紧密联系了数学和生活,使孩子们在未学之时对概念就已经有了一份亲切感。随着情境的展开,在师生的交流中,缓缓地引出“可能”、“一定”、“不可能”等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些遥远的数学概念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生硬的数学概念并难以理解。

二、设置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我设计了“猜硬币”活动,让学生结合概念来说说每次的猜测结果,把概念蕴涵于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更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能力。

三、还原于生活情境,在练习实践中掌握概念

数学是客观的。因为数学里没有优美的故事,少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色彩。数学惟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融合,才能绽放生命的活力。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才能提升数学的真实魅力。本课授课时,正是班级准备元旦节目期间,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入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准备什么表演节目。通过边抽签边描述,让学生学会用刚学到的概念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在表达口述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应用掌握的概念。

四、蕴育于故事情境,升华课堂

情景教学,无限空间 篇6

【关键词】 小学英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情景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小学英语教育来讲,由于英语文化的差异性,在教学时更应当注重真实情景的创设,以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英语语言环境。并且为了丰富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模拟教学情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英语学习和运用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合理、有效地应用情景教学法,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深入探索和挖掘。

一、肢体语言,丰富趣味

小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浅显,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单纯依靠书本和口头上的诵读、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知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夸张的、形象的肢体动作来对英语知识进行解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认知、掌握并深化英语知识。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教学的时候,首先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引导:“Dear students,do you like animals?”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We like small animals.”之后,我则继续引导学生们说道:“So let's imitate these animals, OK?”这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同学模仿了活泼可爱的猴子,蹦上蹦下,惟妙惟肖;有的同学模仿了懒惰爱吃的小猪,哼哼的样子非常有趣;有的同学模仿了憨态可掬的熊猫,一举一动都慢慢吞吞,形象逼真。我们的班级一下子变成了热闹的动物园,大家对于动物单词的记忆也在此过程中更加深刻,并对英语学习方法产生了改观,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运用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极具趣味性的情境空间,可以真正解放学生们的头脑与四肢,带给学生们更加具有“动感”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小小老师,自我空间

人在学生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而很多学生在小时候都有成为老师的梦想,让学生“成为”老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深化情景教学策略,让学生对老师和英语学习形成新的认识。同时,学生在“做”老师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换位思考,从内心对老师和英语学习产生亲近的感觉,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教学的时候,便改变了从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从讲台上走下来,让这一片空间留给学生们进行自主发挥。学生们从之前“听讲”的角色转变成为“讲课”的角色,其内心的感觉也悄然发生变化,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讲课”表现非常出色。有的同学积极和其他同学互动,向其他同学询问:“What does your father do?”有的学生则模仿老师在班级中进行“巡查”,在课桌穿梭之间与其他同学交流:“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课堂教学因为同学们不同的表现而展现出不同的风采,很多同学因为要讲好一堂英语课而在课下下功夫,基于教材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觉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师生互换的情境教学方式,带给学生全新的英语学习视角,教师要积极推动此教学方法的应用,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让学生进行领读、模仿、想象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授课”经验,并通过客观、鼓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需要优化的方面。

三、短剧编排,大胆表演

通过英语短剧的编排,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短剧的表演中,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口语的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感受英语学习的真实性与实用性。短剧的编排应当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及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在短剧编排和表演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我在进行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教学的时候,便让学生们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演绎。我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同学们自行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了分工。有的同学对“剧本”进行编排,有的同学则充当小导演,有的同学挑选了自己喜欢的“a little boy”角色,有的同学则对高傲的皇帝进行表演。每个同学都尽心尽力,表演得非常精彩。裁缝谄媚地向皇帝说着“My king,we can make new clothes for you.”看不见新衣的皇帝点头称赞,大胆的孩子高喊“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每一个细节学生们都进行了揣摩,也正是对表演的热情,让学生们能够注意到学习的细微之处,让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在细节上下功夫,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通过相关的短剧表演实践,能够锻炼学生的胆识,加深学生对英语情景的感知,更有助于其全面素质的提升。并且,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参加过英语短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的学生,对英语运用能力普遍较高。教师要对表演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促进教学成效显现。

情景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挑战”,其让“满堂灌”的消极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将自身的实践性、互动性特点发挥到极致,带给英语课堂教学新的气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灵活应用,让其帮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之路上越走越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小学教学参考2007(03)

[2]邹志超,龚少英.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6(04)

情景教学研究 篇7

一、使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景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积累词汇是比较枯燥的过程,如果教师无法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景,借助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从而有效学习英语。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新标准三年级上册 “Module 4: Colours” 时,因颜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五张彩纸,根据不同颜色的纸说出英文,并让学生跟读,先让学生会说颜色的单词。接着,教师与学生进行游戏,教师读 “yellow”,学生指黄色的纸; 教师拿出蓝色的纸, 学生读“blue”。接着,教师让学生借助教材上生动的图片进行听音指图,通过跟读录音让学生掌握不同颜色单词的发音,并复习其他相关的词汇。最后,教师创设活动情景,分给学生一些颜色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颜色进行英语对话,有效利用直观图片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在情景中积累词汇,交流语言。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交流情景

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设置了不少对话情景,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英语交流的欲望,并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能力。虽然教材设置了不少图文并茂的对话情景,但纸质教材是静态的,如果教师能借助多媒体将纸质的静态材料变成动态的情景,就能将教材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由于多媒体具备声音和影像功能,特别是动画制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整合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语言交流情景能让英语课堂增值。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新标准五年级上册 “How much milk do you want?”这一课时,此课题是关于购物的话题,让学生掌握不可数名词的提问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笔者结合教材主题和教材,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购物情景,以任务驱动进行情景设计,将教材中的人物、物品、数量、相关的英语单词以购物的场景出现,并在场景中设计英语对话,同时,在对话中重点突出相关的不可数名词的提问方法。有趣的动画情景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上的重难点借动画以呈现,标准的英语发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渠道。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之后,多媒体出示任务情景,让学生模拟表演,进行英语对话,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三、配合肢体语言,创设活动情景

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在语言表达时,表情生动、肢体语言丰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不同单词所表达的意思运用肢体语言,借助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有效学习英语。

例如,在学习 “jump”时,教师做了一个夸张的 “跳” 的动作,学生看了笑得前俯后仰,但他们很快就掌握了“jump”这一单词。在学习数字单词时,教师结合不同的数字比出了不同的动作,并让学生跟着模仿,边模仿边用英语表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掌握了数字单词。特别是一些动物单词,教师可以结合动物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有效积累词汇。教师结合不同的肢体语言巧妙发挥,从而让学生感受英语表达的乐趣,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学习英语。

情景教学研究 篇8

一、唱唱英文歌,烘托轻松气氛

要想营造出灵活、贴切的教学情景,多样化的切入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从知识的数量上来讲,教学压力并不算太大。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主要的教学任务在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的思维路径之中有效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适合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景创设方式,唱英文歌就是其中的一种。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这一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先为学生们放一段音频,内容是教材后Song time版块中的歌曲《Goodbye》,轻快的旋律马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将歌词展示出来,带着大家一起跟唱。在“Goodbye,my friends.”“Goodbye,see you next time.”等歌词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轻松气氛,并从中初步探知出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即大致是围绕告别与朋友两个主题进行的。一首简单的英文歌,便顺利将学生带到了教学情景之中。

英文歌一唱出来,整个课堂上的气氛马上不一样了,学习的过程轻松、有趣了不少。选择一些内容与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歌曲,带领大家进行演唱,在唱歌的同时,英语知识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学生们的头脑中,相应的情景也会随之建立完成。如此一来,学生们也可以更顺利地融入课堂教学了。

二、演演情景剧,创设贴切语境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从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整个学习过程设计得活泼愉快一些。如此一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自然也有着很大的选择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除了“唱”,还可以尝试“演”,同样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这一单元中,主要叙述了朋友们一起做水果沙拉的小故事。对此,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请他们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情景剧,每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作为对话的内容,然后开始表演。学生们采用“Do you have any bananas?”“I have a mango and an orange.”“I don’t have any grapes.”等句子作为对白内容,表演过程非常流畅。且在整个情景剧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各种水果的思考上,很好地贴合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小学英语教材当中,存在着很多“演”的入口。仅从课文本身来看,大多数内容都包含有十分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便为情景剧的演绎提供了前提基础。教师可以从旁帮助学生完成课文向剧情的转化,由学生亲自表演。

三、玩玩小游戏,推进热情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营造好整个课堂的教学情景,教师还可以考虑将游戏引入到活动设计当中来。小学生们本就喜欢这种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热烈的情景也就自然形成了,这对于教学成果的推进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做“请告诉我这是哪儿”的游戏。教师要提前给学校中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地点拍照片,并挂在黑板上。游戏开始后,随机取下一张照片,并请学生用英语说出这是哪里,有什么特点。这个游戏的形式,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进行过程中使用刚刚学过的表达方式,如“This is our classroom,it is on the second floor.”“This is the computer room,it is on the third floor.There are two computer rooms in our school.”等。游戏进行的同时,也营造出了相应的教学情景,对表达练习的开展十分有利。

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玩游戏,是对教学时间的浪费,实则不然。一方面,游戏的规模不需要过于宏大,只要能够将学生们的思维激活即可。另一方面,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为了学,游戏的过程带动了情景的形成,这个情景随之引领学生们高效地接受知识。

英语课堂情景教学初探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情景,创设,环境,效果

英语课堂情景教学, 能给学生学习英语以直观感受, 是语言教学中较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但要把握好几个方面: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 巧设创新探索机会;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虚拟现实情境, 培养了综合运用能力;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营造语言气氛,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英语课堂进行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化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前提。只有实现情景化, 才能真正实现英语语言教学。情景化的基本单位是在一定语境下的话语, 脱离了语境, 话语就不具备交际功能。举一简单例子, 凡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 Ex cuse me辞典上的解释是“对不起”, 其实, 它只是客套话, 主要用于求助别人时为了引起对方注意所用的提示语:如:

Excuse me,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airport?

它还可以表示提前离开时告别的提示语, 或表示打断别人谈话、举止失礼时道歉。如咳嗽、打喷嚏、写错字或演示失误或提出异议时说的提示语, 此时不用别人的回答。只有把这些语意置于交际语境中, 学生才会真正领会其含义。否则, 肯定要出现错用、滥用的笑话。

由此不难看出, 只有在语境中语言的真实性才能得以保证, 语言的交际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因此, 语言教学活动应以话语在语境中能实现的功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以便学习内容尽可能符合学生的需要, 真正培养使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 在情景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让他们多感官共同参与, 全身心投入, 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 增强记忆的程度, 这也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 试想让人们背诵几个句型或记住几个习语, 和让他们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表演出来, 其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

2 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 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全过程。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 从模仿交际到真实交际, 才能达到真正掌握英语, 熟练应用英语的目的。比如, 教学生如何表达个人的希望、愿望以及如何就某事表达遗憾时,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 我说出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

When I wasa girl, I had a dream to become a PLA woman, because I found t hem brave and helpful.But…

学生们便不约而同地说:What a pity!

此时不失时机地点明本课的主题:Exp ress wishes and pities, 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们非常积极地谈论起个人的愿望、打算以及愿望未能实现而带来的遗憾。第一个抢先说:I re gretted not to be an engineer first.But n ow I don’tthink so, for I have a chanc e to become an engineer of people’s sou ls.It’s not a pity.

另一个又说:I’d like to be an interpret er, for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What’s mo re, English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

这种师生共同参与主体性的课堂教学, 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 以及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 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 更富有情景性, 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挥, 从而, 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是外语教学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真正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虚拟情景,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其它现代科技手段使情景教学的空间不断扩大。语言是客观现实情境的具体反映, 是客观现实情境的声音和言语的符号。因此英语要在情景中教, 情景中学, 即实施直观教学。教师通过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语言实验室、简笔画、实物和身势语等手段, 直观、形象、有效地再现语言, 使教学生动形象, 既节省时间, 又增强效果。比如教CAPTAL L COOK一课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中所描绘的Captail Cook率领的船队在太平洋上探险的全过程“再现”出来, 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像合成的独特效果, 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 学生不但很快理解了较难理解的课文, 还能较好地完成“复述”这一教学环节。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语言知识情景化, 化难为易,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外, 在情境中, 操练知识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反应, 准确得体表述情义的能力。同时, 在英语学习中, 直观、形象的语景还能培养学生的直线型思维 (即:原体—英语) , 避免了“三点式”的思维方式 (即:原体—母语—英语) 。

4 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营造语言氛围,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教师更要善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 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 尽可能创设情景, 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达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进行短时情景活动, 如即兴演讲、讲故事、朗诵诗歌、猜字谜、今日见闻, 以及值日报告等等。活跃气氛, 让学生去感知语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PAIRWORK或DISCUSSION等方法和手段营造语言气氛。课堂中的PAIR WORK就是把学生分成“对子”或“小组”, 让学生协作完成任务。试比一比, 我们每节课45分钟, 如果只让学生自己练, 易乏味、疲困;若采取由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 那么每个学生滑一分钟的练习机会, 而且被问的学生精神高度紧张, 听的学生精力难以集中, 必然练习效果不佳。如果每节课可让学生在pair或group中练习五分钟, 就会增加每个学生的练习量, 学生的心理负担也有所减轻。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PAIR WORK的语言环境时, 应尽中能地切合实际, 让学生在做PAIR WORK时就能获得独立运作语言的机会。

高中物理情景教学探讨 篇10

一、物理情景的含义

物理情景的含义有二:其一是, 各种简单的物理现象在人脑中的形象, 在人脑中留下的映象;其二是, 物理现象经过分析后, 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变化的条件, 弄清问题的性质、遵循的规律等, 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对物理现象的本质认识。

二、物理情景在学习中的作用

物理情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培养兴趣, 准确理解概念、规律, 指导学习方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1. 物理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手段。物理情景首先是物理现象在人脑中的映象。物理现象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 极易唤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同时, 物理情景又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经抽象思维处理后在人脑中的产物。它是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景, 它结合了抽象思维, 既富于启发性, 也富于哲理性。因此, 能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2. 创设开放情景———发散思维。从认知心理学来看, 新课教学之后, 简单地布置作业或机械地“一课一练”, 往往会使学生加重疲倦的心态, 此时如果能创设开放情境,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就会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使学生再接再厉地完成迁移训练, 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 物理情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其所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 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教育改革的主题,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当今, 科学方法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在物理教学中应突出“物”和“理”的作用, 以“物”说“理”, 以“物”思“理”。

三、如何加强物理情景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干扰下, 教学中的物理情景不受重视, 可以说是走入了物理教学的一个误区, 而物理情景教学是“物”与“理”教学的要求。因此, 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重视物理现象可以说是物理情景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讲授一个概念、规律时, 都应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物理现象, 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景, 即让学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情景式教学与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语文课;情景;主人公;教学反思

进入高中,学生们往往压力大,学习紧张,而语文课是学生最可以放松心情去学的一门课了。情景教学就能很好地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利用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情景来反映所讲文章。

情景教学主要关注的是课堂呈现,而课后就需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例如《离骚》这篇需要背诵的文章,首先要在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去了解这首词的背景,然后让他们以这个背景体会诗人心情,拿出一个情景剧的剧本。在课上让每个小组做简短的情景演出。当然这篇课文可以引出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所以要重点介绍这个节日。

课上老师先来一段导入语: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叫“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那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传说人们是为了纪念屈原才设立这个节日的。那么,为什么他如此受人爱戴呢?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来了解他,了解他的作品。

请各小组上台通过情景表演来演绎一下《离骚》所产生的背景。在演绎情景剧的同时,让大家了解其作者以及本诗的意思。

情景剧的中心内容为:屈原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知道后,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争相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就演变成划龙舟的习俗。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又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lià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方法,这样就发展成粽子了。另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就发展为在这一天要喝雄黄酒。从这里可以看出,屈原被楚国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敬仰了2000多年。然后通过演绎情景剧和文章结合来了解屈原,理解文章。

1.屈原的生平和基本情况

屈原,名平,字原,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受到怀王的信任,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参加过起草宪令和从事外交活动。他学识丰富,具有远大的理想,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但他常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馋害。……屈原悲痛欲绝,于这一年阴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2.背诵诗词,感受作者爱国忧民的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屈原的政治理想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统治和民本思想。但是,他的“美政”思想却并不能得以实现,因为他不愿意与腐朽贵族同流合污。然而,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楚国人民,坚强不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充分表现了屈原执著于理想的高尚情操。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来概括,那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绝大多数人对屈原而言,是“只会敬仰,而不会效仿”。

教学反思:通过对《离骚》的学习,这首诗词中表现的屈原的理想和高尚情操有没有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节奏的把握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热情高不高?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句的掌握情况如何?有没有落实到位?

通过这样的情景式教学和教学反思,我相信学生们可以得到最完善的知识和积累更多的素材。

参考文献:

张敏琴.学习情景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探究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对策

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我们必须革新教学方式, 改变教学思想, 其中, 实现小学数学课的情景教学就是题中之义。我们知道, 情景教学就是为了实现教材的优化使用, 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 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 以实现知识的生活化,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 使学习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 让学生观察思考, 引起学生的学习体验, 激活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多媒体技术——最形象最直观的情景创设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使得目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手段, 并丰富了其课堂内容。我们知道, 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集生动性、形象性、深刻性和直观性, 集声象字画为一体, 并通过独特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数学知识, 实现课程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统一, 这是依赖黑板、粉笔和老师讲解的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传统数学课堂, 纯粹地依靠老师的枯燥的讲授, 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有用性, 几乎没有涉及到情景教学的任何因素, 因此, 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激发, 在这种环境下, 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容乐观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 针对学生的特点, 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巧妙的利用多媒体,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这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就会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生活实例——最有情感体验的情景创设手段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实现人本化的教学, 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体验式教学, 实现常态化的生活化教育,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学生具备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强调学生运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尝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并且有运用同化理论和知识的迁移功能把复杂繁琐的数学疑难问题转变成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问题来解决, 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进而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其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较低, 所以他们不可能处理很复杂的数学问题, 对于直观的知识他们则更容易掌握和接受,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情, 创设情境,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在低年级的数学口算教学中, 如教学建立9+3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苹果的篮子, 另外再准备3个苹果的篮子,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放就能一眼看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很快就有学生说:“我从另外一个篮子的3个苹果中拿1个苹果放进9个苹果的篮子里, 篮子里就有10个苹果了, 篮子里还剩下1个, 所以总共11个。在表扬这名学生的同时, 我又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从而建立了表象, 还为学生的口算打下了基础。当然, 创设情境, 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 建立表象也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 作为教师要始终坚持, 创设情境知识一种辅助教学发方法, 而非目的, 其只要是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因此, 教师不能过多的拘泥于过多的情境创设, 只注重表象的提供而忽视数学教学。

三、提出问题——最实际有效的情景创设手段

在数学知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 用所学知识解决同学们能感受得到、亲身经历的问题, 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 增加学习情趣,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小学数学课每一课都可以设置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自主地思考。

例如, 我们班级要组织全班同学一块去郊区春游, 去领略田园风光, 经报名最后统计得出40名同学参加, 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那就是我们都要坐汽车去, 每人需要车费9元钱, 我们有预计车费380元钱, 够吗?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条小河对面的山上, 到了河边, 我们发现, 每条船上最多乘坐7个人, 请问我们学生需要租用几条船才能过去?你打算怎么安排?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因为这些都有是他们生活中的, 是他们所关注的, 是他们身边的事情, 因此, 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大大增加, 投入的努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解决这些问题, 还能帮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做到学有所思, 学以致用的目的, 产生对学习的亲近感, 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游戏教学——最乐于接受的情景教学方法

以往,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大多流于形式, 没有形成真正的教育教学模式, 收效甚微。一般来说, 传统的数学课堂, 大多是老师讲解内容, 然后同学格式化的学习这些内容, 呈现很大的应试性和填鸭性, 这样的数学教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 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逐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现在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小学生天性好玩, 在数学课中很难实现注意力的集中。鉴于此, 数学游戏环节的设置, 大大改善了小学数学的教学, 它切合小学生的特征和小学教学的需要, 实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 要结合学习内容设置有效的数学游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 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 让学生享受到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并获得一定的知识, 实现自身的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中可以实施报数来练习, 掌握数字。在讲到3的倍数时, 可以交给学生玩3的倍数的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洋.浅谈小学数学的情景教学[J].中华少年, 2012, (11) .

[2]陆谦.浅议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2) .

上一篇:电力自动化电力工程下一篇:皱缩型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