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调研

2024-09-17

专题调研(共11篇)

专题调研 篇1

摘要: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些列的惠农政策, 对农村发展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一些干部趁着这个机会为自己谋私利, 从而引发了涉农职务犯罪。

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惠农资金,职务犯罪预防机制

本调研报告是我们根据近年来对农村工作的实际考察、与广大农民与上访群众亲切交谈、去农村查证时得到的一些信息所统计汇总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中亟待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涉农职务犯罪又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分析了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案件频发原因, 站在法律监督者的角度, 提出严格执法、综合管理等预防和减少涉农犯罪、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对策, 以期达到巩固基层政权建设, 树立廉洁文明风尚, 加快发展和谐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 国家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 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增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征用农村土地拆迁等工作也越来越多, 而一些村干部在开展各项公务活动中, 利用职权弄虚作假、侵吞公共财产、挪用资金的情况也多了起来, 涉农职务犯罪严重损害村民的利益, 阻碍了新农村建设, 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

1.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类型

分析近几年我院案件办理的情况, 当前涉农职务犯罪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1.1 以惠农资金为主要犯罪对象的贪污犯罪。

近年来, 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 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 随着惠农资金的增加。涉及农村方面的惠农资金主要有土地征收补偿、粮食补贴、新农村医疗保险、扶贫资金等多种类型。一些干部在金钱面前没能管好自己的手, 悄悄的把贪污的黑手伸向了惠农资金, 把自己的权利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以侵犯群众人身权利为犯罪对象的侵权犯罪。

自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 一些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在计划生育进站查体、结扎、流引产等多个环节都有发生侵犯群众人身权利的事情。主要表现为在找不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的情况下, 非法关押、甚至殴打其亲属等无辜群众, 造成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矛盾频发, 上访案件不断发生, 使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矛盾激化, 影响了农村的安定。

2.当前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2.1 案发频率有增加的趋势。

苍山县人民检察院2009年查办的涉农犯罪案件为8件9人, 2010年为9件11人, 2011年为13件15人。从我院近三年办理的涉农案件来看, 案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主要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的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向农村投入的资金不断增多, 致使一些干部没能把握好自己, 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2.2 犯罪主体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

综合分析我院近几年查办的涉农犯罪案件, 涉及到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基层的村干部。一些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 利用虚报数目或者挪用的方式贪污惠农资金。二是乡镇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 一些乡镇工作人员贪污收受的社会抚养费, 或者利用手中的权利帮助群众逃避计划生育政策, 并从中收取利益。或者因为群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对其进行关押和殴打。三是与农业有关的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惠农资金涉及很多部门, 与惠农资金相关的一些上级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有很多因此犯罪的。

2.3 贪污犯罪所占比例较大。

近几年我院所查办的涉农犯罪案件, 73%为贪污受贿案件。例如:2010年我院查办的苍山县新兴镇新庄村支部书记李某和村主任张某贪污案, 李某和张某在担任村干部期间, 利用修铁路和高速公路占地补偿的机会, 安排其村会计虚报蔬菜大棚亩数, 虚报农村坟头个数等手段来骗取国家的占地补偿款20万余元。

2.4 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

表现在用假发票充帐, 虚报开支, 重复列举开支等更加隐蔽和秘密的方法从中截留国家的财产。甚至有些干部表面看来是在为群众做好事, 但其利用隐蔽的手段从中捞取好处。例如:某村被国家修路占地补偿了村集体几百万的资金, 村书记就想法进行新农村建设, 说要整体搬迁, 让农民住上楼房, 其想法表面看是好的, 而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将工程高价承包给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妻侄, 从中捞取好处。

3.涉农犯罪多发的原因

3.1 干部素质不高, 廉洁意识不强。

基层村干部素质不高, 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是是初中文化和小学文化。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少, 见识少, 个人的素质修养不高, 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基层乡镇的工作人员执法手段粗鲁, 执法不文明, 不注重保障人权。基层工作事务繁杂, 但是工资报酬比较低, 也导致了一些干部的不平衡心理, 懈怠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放松廉洁自律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干部就抵制不了金钱利益的诱惑, 就会把百姓交给的权利作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 大肆挥霍和侵吞国家、集体的财产, 侵害百姓的权益, 造成严重的影响。

3.2 现有的规章制度不严。

虽然国家的法制建设在不断推进和完善, 但是现有的有关规章制度不能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存在滞后性和漏洞。这为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机会, 一些人就是利用这个缺陷钻法律的空子, 把惠农资金装入了自己的腰包。

3.3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对于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不外乎有以下几个个方式:一是上级权力机关的监督, 二是下级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是社会媒体的监督。有位西方哲学家说过:“权力缺乏监督就必然走向腐败”。如果监督机制不完善, 出现监管漏洞就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家在农村的投入也在加大, 因此乡镇政府、村委会的权力也在增多, 一些占地补偿款、粮食补贴款发放的权利就掌握在基层干部的手中。由于上级部门没有很好的深入基层, 不了解基层实际的情况, 所以上级的监督只限于表面, 流于形式。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 没有维权意识, 对村干部、乡镇干部怀有惧怕心理, 所以下级群众不懂监督、不敢监督。

在这种上级监督流于形式, 下级不敢监督的情况下, 一些干部就不顾国法、不顾党的宗旨, 而只为自己谋利益。

4.预防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对策

要想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 就要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作用, 形成合力, 加强廉政教育、加强监督, 坚持预防与打击相结合的政策, 让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惠农政策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

4.1加强廉政教育和法律知识的普及。

基层干部法律意识和廉政意识不强, 可以通过开展法制讲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等方式, 提高他们的廉政勤政的意识。针对基层干部开展法制讲座, 讲课的内容要丰富, 不能单独采用讲理论的方式进行, 最好是采用案例式的方式, 用现实中的实际案例让基层干部了解涉农职务犯罪是怎么回事, 将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这样才有针对性, 才能够让他们明白。针对农民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讲座要注意以下几点:

4.1.1要选择好时间地点。

最好选择农闲季节进行, 地点可以是在村庄内进行, 也可以是在田间地头进行宣传。

4.1.2要用最朴实的语言去讲解。

一些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 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去讲解。

4.1.3讲解的内容要贴近农民生活。

对于多发的损害农民利益的案件, 让群众知道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通过何种渠道去维护。

4.1.4要尽量采用案例式讲解。

用实际发生的案件讲解更有说服力, 更能让群众理解, 这样他们才能知道如何如维护自己的利益。

4.2完善监督管理, 落实规章制度。

上级的领导机构要深入基层, 通过走访实地了解社情民意, 不让监督流于形式。下级的群众要敢于监督, 一旦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要找到合理的诉求渠道, 及时的向有关的部门反映。社会媒体要及时发现和报道领导干部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加强舆论监督。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在落实时, 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 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这样, 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三种监督方式并用, 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

4.3坚持预防与打击相结合。

任何法律的制定, 惩罚不是最终的目的, 法律制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犯罪的发生,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对于涉农职务犯罪要严厉打击, 但更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作为检察机关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 积极受理和认真查办在基层工作人员中发生的贪污、受贿、非法拘禁等职务犯罪案件, 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4.3.1要严厉打击涉农职务犯罪。

要深入的了解掌握新农村社情民意, 及时发现、挖掘涉农职务犯罪。重点查办社会影响恶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委政府关注的涉农犯罪案件。

4.3.2要积极构建涉农职务犯罪预防机制。

要加强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 也要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在遇到损害农民利益, 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的犯罪案件时勇于检举揭发, 杜绝腐败的发生。

专题调研 篇2

报告

根据区综治办《关于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调查摸底活动的通知》,对我区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情况进行了调研,结合我局在综治方面的工作重点,形成以下报告。

一、切实加强对综治维稳工作的领导

综治维稳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对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将综治维稳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一是从领导上给予高度重视,把处理涉农上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局系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局长任副组长的综治和信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属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并明确了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为信访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第二责任人,落实了各单位综治办公室的专兼职人员。二是完善制度。在认真学习《信访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信访台账以及有关门卫值班、贵重物品保管等安全保卫制度,建立了局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负责对每件来信来访进行认真登记、仔细询问,能处理的当即处理,当时不能处理的按照轻重缓急和案情大小进行排队,限时办结。三是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对单位接到和上级转办的信访案件,按照工作量大小和对口分工情况确定包案领导,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规定具体的处理原则、结案标准和结案时间,限期妥善处理。对于一些案情复杂和比较重大的案件,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抽调精兵强将进行处理,确保了每件信访案件的妥善解决。在此基础上,局党委与下属各单位层层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局机关对全系统各单位组织的工作汇报和全面工作检查中,也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考核。通过局党委的精心安排部署和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保证了全系统信访

维稳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根据区综治委有关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监督运行机制的精神,按照“属地管理”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由局机关负责所属各单位的矛盾摸排、调处督查、情况汇报等工作。在每月召开的中心组学习会上,各单位通过分析整理,将涉及土地承包、制种款对付、企业拖欠农民款项、职工家属安抚等方面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具体问题由局党委明确调处的责任领导、具体办理人员、结案时限和处理措施。所属各单位严格落实矛盾纠纷“随排查、随调处、随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排查调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主动回访、领导包案等措施,对重点领域、重点地方和重大矛盾纠纷,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排查化解,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妥善处置不稳定因素和各类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信访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各单位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治安问题的矛盾纠纷,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可能导致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不安定因素作为排查的重点,对过去赴省进京上访人员、缠访闹访人员进行了全面登记,密切关注动态,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局党委。不断加强对《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有序合法的信访秩序。进一步加大调解和化解矛盾的力度,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到萌芽状态,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严格落实信访成本担责、信访初始责任追究等制度,对信访问题突出和处理不及时的单位,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免谈话,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系统的信访工作水平,为维护稳定奠定了基础。

三、全力抓好社会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

在社会治安防范方面,因我局及所属单位除丁家坝园艺场外,其余均在城市,且单位较小,人员少,不存在大的问题。丁家坝园艺场

因内部人员复杂,且地处酒嘉结合部,外来人员多,前几年治安状况不佳,曾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后来通过健全制度,成立治安联防队,昼夜值班巡逻,治安状况发生了根本改观,从06年至今未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在其它单位的治安防范上,我们对照签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内容,一是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按要求订阅有关报刊杂志进行学习,教育职工管好自己,时刻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加强对出租门点的管理,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并与租房人员签订了三包责任书。三是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对重点部门和重要科室均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同时我们加大投入力度,全系统每个单位均安装了电子防盗设备,有效地提高了机防水平。在此基础上,各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门卫制度和值班制度,对单位内部日常值班,重大节日值班安排及时,人员到位,交接班记载清楚,责任分明,多年来未出现被盗、火灾等安全事故。四是认真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落实各项反邪教工作措施,全系统没有滋生邪教人员,没有发生邪教案件,没有出现邪教滋事问题。同时高度重视反恐怖工作、人民防线工作和保密工作,做到了机构健全,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没有发生失密、泄密等危害国家安全问题。五是结合行业特点,开展行政执法,为农村的稳定工作服务。按照农牧系统的行政职能,我们共承担《农业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十多部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任务。对这些法规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不仅关系着全系统综治工作的好坏,而且关系着全区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大局。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协调工商、质监、公安、监察、供销等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多次开展了农药、肥料、种子、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62人(次),检查农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22个,农药、种子、兽药、饲料、肥料等经营单位415个(次),查处违规经营单位65家,并在银达镇召开了“绿剑”护农行动假劣农资销毁现场会,共销毁假农资12吨,其中假劣及高毒、剧毒农药842件、假劣种子310袋,假劣兽药82件、假劣肥料50件,总价值20余

万元。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全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维护了农民的正当利益和社会稳定。六是狠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这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扯面广、事关稳定大局的工作,我们一方面把好农民负担的审核审批关,确定减负目标;另一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全区各乡镇的三提五统尾欠、筹资筹劳、附加转移支付的收支管理、涉农收费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对检查和审计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同时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用水、用电,农村中小学教育和农民进城务工等价格和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一些不合理收费项目,解决处理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从而杜绝了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引发的重大事件和恶性案件,依法保护了广大农民的自身利益,同时也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四、搞好社会管理创新及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工作

根据《肃州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为加强对全系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牧系统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专门工作人员,对社会管理创新内容进行梳理,逐级召开会议进行全面部署,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并主动向牵头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在区上《工作方案》中,我局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局属各单位民事调解组织和信访接访及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初步形成了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去年以来全系统未出现越级上访及群访问题。二是打造技防监控网络。全系统10个单位于去年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技防覆盖面达到100%。三是打造公共安全管理网络。为此局机关新成立了农业安全与执法监察股,专门负责系统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安全事故应急综合管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测体系的建设管理工作,编制了动植物疫病、农牧业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完善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组织,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了全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系统。我局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定期上报报表及相关信息,建全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台帐等资料,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化解矛盾纠纷。

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方面,我局根据《肃州区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对今年以来所实施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风险评估,重点的有农作物制种和农村土地流转两项。针对所评估的上述二个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我局均按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专业队伍,确保能在出现稳定风险时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处置。

五、狠抓禁毒工作,确保一方净土

一年来,全系统各单位严格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制》,按照区禁毒委下发的《肃州区禁毒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禁毒方面的学习宣传,让全体职工及家属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全系统未发生一起涉毒案件;二是会同林业部门结合草原保护定期查处在野生草场内非法采集麻黄草的行为;三是系统各单位在下乡检查工作附带对非法种植樱栗和其他毒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不出现问题;四是安排全系统技术人员在乡村进行科技宣讲时讲解禁毒知识;五是由我局执法大队牵头,责成畜牧中心妥善管理和使用兽用麻醉药品,未出现意外情况;六是积极配合区禁毒委的宣传及包挂社区的禁毒工作,为禁绝毒品做出了积极努力,保持了无毒系统的荣誉。

肃州区农牧局

专题调研 篇3

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省12316热线平台、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短信平台、省农业信息化综合平台;长春市农业信息中心、长春广泽乳业公司、双阳区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双阳区奢岭街道双胜村信息服务站;四平市伊通县智慧农业数据采集点、县农业和畜牧业管理局等地实地调研。

多年来,省农委一直把农业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加强顶层设计,从资金、项目和人才上,全力支持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2013年,我省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电子商务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业信息示范基地,同时,我省农业信息化工作经验连续多年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包括“智慧型农业”在内的“六型农业”发展新要求,从2013年开始,省农委谋划了智慧农业建设示范项目,以推进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实现农业和物联网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目前已建成吉林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了玉米和水稻两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建成玉米和水稻物联网应用示范点4处,同时启动了设施蔬菜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建设,在建玉米、水稻和设施蔬菜物联网应用示范点26个。目前,可通过微机、平台大屏幕、手机等实现对上述产业的农情监控、生产信息管理、产品溯源等,并对示范点15项数据指标进行自动化采集、分析应用和预警处理。

调研组详细听取了省、市和县(区)、企业等有关负责人关于农业信息化情况的汇报,并观看田间测土配方施肥实时视频,就智慧农业信息怎样发布、怎样利用好智慧农业、如何得到市场认可、如何提高老百姓的认知度等方面问题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了探讨。调研组还走进伊通智慧农业数据采集点现场观看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现场演示,并拨打12582农业信息人工服务台进行土地定位,了解农田相关知识。

调研组对我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农村信息化具有前瞻性,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没有农村信息化就没办法实现农业现代化。

省政协副主席别胜学指出,农业信息化是件大事,当前我省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农业信息化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培育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企业,把这些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连在一起,使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通过现代化手段了解市场需求,运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各地区都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信息化了解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富民强省。

专题调研 篇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江苏省启动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重大调研。此次调研由省政府办公厅、省科技厅负责总协调, 联合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商务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金融办、财政厅、人行南京分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知识产权局、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广电局等多部门, 以及省内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组织实施。按照调研工作方案, 江苏省将于3月底前完成调研工作、提交调研报告并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 为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会做好准备。

专题调研报告 篇5

题目:足球运动在本地区学生中普及情况

时间:2011年11月

地点: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对象:大一新生

范围:足球运动

主题:足球运动在本地区学生中普及情况

科考方法:交流、观察

调查情况:

在实习期间,通过观察学生平时业余运动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足球运动。从而导致了没有在学校形成一股“足球热”。学校足球社团也很少开展活动,相比之下,武术协会、羽毛球协会的活动相对较多。通过在上体育课中发现,学生对足球运动基本技术技能的掌握并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正确的去从事足球运动。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完整的理解足球运动的各项规则。

结论:足球运动在本地区学生中的普及情况很差

结论分析:

1、足球运动大环境分析

虽然足球运动在当今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但是由于中国开展的比较晚,所以足球运动发展并不顺利。再加上中国足球历来给国人失望再失望,造成了足球在中国并没有在欧洲、美洲一样被誉为“国球”。加上近些年中国足坛

赌球、操控比赛等违法活动的猖獗,使得并不光明的中国足球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中国足球大环境的影响,促使关注足球的人越来越少,从事足球运动人也越来越少。

2、足球运动特点分析

足球运动是集体项目,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在平时足球运动中,很难凑齐22人进行比赛,加上需要的体育场地——足球场面积大。足球运动主要是用脚来支配球,相比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是用相对较灵活的上肢来只配来说,没有专门练习足球的学生很难熟练的支配足球。由于足球运动激烈,对服装的装备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身着相对宽松的衣服,最重要的是有一双专业的足球鞋。这一点对踢好球来说很重要。足球运动是最能体现出团队配合的项目,一场比赛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取胜,然而踢球队员之间的默契度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足球比赛上场队员众多,所以其分工明确,从而导致学生对“守门员”和“后卫”这两位置并不感兴趣。都希望能够充当摧城拔寨的前锋。

综上原因,导致了足球运动并不能很好的在校园中开展。

对策方法:

首先,深入广泛的普及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根本前提。

从普及着手发展中国足球,是尊重足球项目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日本足球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其深刻领会了这一精髓,在大中小学内广泛的进行了足球项目的深入普及。即便如德国这样的传统足球强国,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结束后,也迅速启动了一项足球普及计划,在全国超过2000所中小学校内,每天下午全部安排足球相关的活动,这为德国足球在德国、南非世界杯上卓越的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足球项目极低的成材率是决定中国足球必须从普及开始的根本前提。影响足

球项目成材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训练年限、接触足球的机会、教练员的水平、家长的态度、青少年的足球天赋等。漫长的成材过程加剧降低了青少年的成材率,一名青少年从6岁开始经常接触足球,至少需要经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够有机会成长为一名职业球员,这个过程本身便充满了变数与不确定性。

其次,应在保证深入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普及。所谓深入,主要是指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城市、定点学校内广大青少年参与足球活动的频率或机会,包括比赛次数、训练机会、足球课时间等指标;所谓广泛,主要是指校园足球活动覆盖的范围,包括城市数量、学校数量、参与人数等指标。

深入是第一位的,广泛是第二位的,应在保证深入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普及。目前,校园足球活动已具有一定的广度,已在全国4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个定点县广泛布局、全面开展,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通知》的重要成果。可以说,校园足球活动首先迈出了广泛普及的第一步,而在深入普及方面,步伐却相对滞后,足球活动机会少、层次低的客观事实仍较为普遍的存在。因此,如何在广大学校中深入开展足球普及活动,保证广大青少年一定的参与足球活动的权利与机会,并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与管理机制,成为校园足球活动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最重要考量指标。再次,深入广泛普及的目的是根本性提高。所谓“根本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同一年龄阶段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涌现的普遍性;第二,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涌现的连续性。要实现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普遍性与连续性,便要求尽快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提高体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建立相应的竞赛、选拔、培养、输送机制,形成完整的后备人才培养链条。

在中国足球联赛方面,职业联赛搞了十多年了,中国足球依然举步维艰,广大内部地区的足球运动毫无发展。按照现行联赛的搞法,中西部足球永无出头之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激活中西部足球,我们有必要把联赛分区进行,即把它划分为沿海赛区和中西部赛区。沿海赛区包括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十省市,其他地域都属中西部赛区。

中国太大了,完全可以分区进行联赛,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扶助落后的中西部

足球,迅速培养中西部地区的球员、球迷和球市,这是其实是挖掘了中国足球的另一块人材宝库,对中国足球的崛起百利而无一害。

也许有人会说,中西部地区足球基础差,经济又落后,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诚然,这也是事实,但是,正是因为基础差,所以要有政策扶持,至于经济落后,这并不妨碍足球发展,拉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只要我们重视中西部足球,那发展和普及只是时间问题,毕竟足球是第一运动,足球的魅力摆在那里。

中西部联赛具体怎么搞?在短期内,应该限制外援和沿海球员进入,这不是闭门造车,这叫封山育林,让足球扎根中西部。对于足球落后地区,可以几个省合起来搞一个队。在中西部多建球场,多建足球学校,大量引进优秀教练,让那里的足球也实现职业化。

可以设想,中西部联赛起步时,会面临人才匮乏,联赛水平低下,对国家队贡献不大。但是同时,我们可以想见:投资足球成本不高,甚至有利可图,球票低廉,球迷猛增,球市火暴。假以时日,中西部足球将与沿海足球分庭抗礼,中国足球有望称霸亚洲。

专题调研 篇6

省侨办主任王华向庄荣文一行汇报了江苏省侨务工作思路和计划。他表示,2011以来,省侨办以《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2011-2015年)》为引领,结合江苏实际制定出纲要实施意见,在全省侨务系统内掀起“学纲要、用纲要”的热潮。围绕构建“大侨务”发展格局,江苏侨务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文化江苏文化、外联侨胞侨商、依法维侨护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得到省领导和广大侨胞的充分肯定。王华指出,新形势下江苏面临侨务资源需求紧张、新侨数量突增难以掌握、国际合作欠缺广度深度、新侨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侨办工作机构逐年缩减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聚力推动侨务工作全面、持续、协调发展:要构建好多种体制机制衔接配套、多维立体全方位的“大侨务”格局;实施好优势转化、侨心凝聚、美誉提升、资源涵养“四大工程”;配合服务好“一带一路”打造“联谊、科技、经济、文化、宣傳”五个侨务平台,力争到2020年使江苏初步成为华侨华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华人华侨归侨侨眷工作生活服务配套、江苏海外美誉度明显提升、国内外经科文化互动频繁的创新创业之省和海内外侨胞归国来华的宜居幸福之省。

座谈会上,省人大民宗侨委、省政协港澳台侨委、省侨联、致公党江苏委员会负责同志钱兴荣、镇翔等,一些高校、企业的侨界人士、涉侨工作者,及部分省辖市侨办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就新时期、新任务下如何做好江苏涉侨工作,发挥“侨”的优势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不少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意见。

庄荣文在认真听取与会人员的发言后表示,通过此次座谈会加深了对江苏侨情的了解,也为国家侨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他指出,江苏是侨务工作的先进省份,江苏各级侨办用心、用力、用情在涵养侨务资源等方面成绩突出。当前,侨务工作面临新常态,更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助推江苏经济发展是涉侨各部门应当共同研究的课题。江苏省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凝聚各方侨心、侨力,壮大侨务队伍,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走出去”;要利用侨务优势,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力,帮助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要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率先出台华侨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华侨华人营造公平法治的投资创业和商贸合作环境,把新时期的江苏侨务工作做得更好。

专题调研 篇7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快速增长, 随意排放严重污染当地的地表径流, 进而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造成农村河道水体变黑发臭、鱼虾绝迹、蚊蝇孳生, 威胁饮用水安全, 影响环境卫生, 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果。

2 处理工艺比选

河源市村庄数量多, 规模小, 分布散, 经济状况各异, 应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合理建设乡镇、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工艺有:一体化设备, 生化处理工艺, 沼气池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 氧化塘, 人工湿地等技术。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多为工厂化定型产品, 是将各级处理工艺集中一体, 一般采用厌氧-好氧工艺。

生化处理工艺是常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是通过活性污泥吸附降解污染物。

沼气池是利用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分解。

土地处理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一定构造和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 逐级降解污染物、净化污水的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是采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系统的构筑物, 在底部填充填料, 在填料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通过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沉淀、过滤、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协同作用, 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氧化塘是利用水生生物净化污水。各类处理技术比较见表1。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较大的优势, 因此建议在我市农村兴建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结合实际, 建议乡镇、村庄选择以下处理工艺:

乡镇人口相对集中, 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 污水浓度相对较高, 建议采用物化处理+ 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 以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3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分析

3.1 农村污水处理必要性分析

3.1.1 是保护新丰江水库、东江水环境质量的需要。农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 无序排入农田, 水塘或深入地下, 最终汇入新丰江水库、东江, 长此以往, 将影响新丰江水库、东江水环境质量。加强农村污水处理, 对改善当地水环境, 保障新丰江水库、东江水环境和下游饮用水质安全有重要意义。

3.1.2 是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真正把农村环保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环保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 让广大农村居民充分受益。

3.2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可行性分析

3.2.1 环境效益。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效果稳定、有效;脱氮除磷效果好;出水水质良好, 可有效改善当地受污染的水体环境。

3.2.2经济效益。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工程造价低, 约950元/吨, 是活性污泥法的1/2~1/3;能耗省, 可基本不用提升;运行费用低, 约为0.05元/吨~0.3元/吨 (因规模不同、是否提升而不同) , 活性污泥法处理成本约1元/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作为灌溉水或其他用途使用, 节约水资源;可以收割植物;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3.2.3社会效益。建成人工湿地公园, 既净化污染, 又美化环境, 还可供休闲。有利于建成绿树成荫、碧水绕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3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可达性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COD浓度一般为100 mg/L ~200mg/L, BOD一般为40 mg/L ~100mg/L, 通过设置格栅、物化 (或氧化塘) 预处理, 进入人工湿地处理, 如设计合理, 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 BOD去除率可达85%以上, 氮、磷去除率也均在70%以上, 出水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B标准。

4 对策建议

4.1 合理规划选址

选址尽量应在地势低的洼地、荒地上, (1) 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较大, 应尽量少占用农田; (2) 可利用自然落差收集污水, 不必提升污水, 减少能源利用, 降低运行费用。

4.2 因地制宜改造

尽可能利用原有设施、地形, 进行改造建设, 减少施工量。附近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乡村, 应将污水引入合并处理;建有化粪池的乡村, 可直接建水解酸化池与人工湿地;有一定面积水塘的乡村, 优先采用氧化塘+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并可将水塘边坡改造为人工湿地床, 既节约用地, 又充分利用地形, 有利于污水净化流程布置。

4.3 多方筹措资金

专题调研 篇8

《社会保险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相继颁布实施后, 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对现行生育保险政策做了较大调整和改变。为此, 我省不断健全完善生育保险制度:2013年, 整合生育保险经办职能, 理顺管理体制;2014年, 下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 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生育保险, 实行统筹区内生育保险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经办管理、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六个统一”, 实现了我省生育制度与社保法的平稳衔接。

从2013年起, 各统筹区按照省人社厅部署着手进行生育保险业务经办管理职能的整合工作, 将生育保险工作全部交由医保经办机构负责。至2014年底, 除三明外的所有统筹区均已完成职能整合。目前省本级、福州、厦门、莆田、泉州等地已实现生育医疗费用即时刷卡结算, 其中省本级、福州、厦门等地还实现了生育津贴社会化发放。我省以生育、医疗归口合并经办为契机, 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

一是参保缴费实行统一申报。其一是通过信息技术比对检查, 筛选出已参加职工医保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用人单位或职工, 按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政策规定的要求, 将这些单位强制纳入参保范围。其二是用人单位为同时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两个险种的参保人员, 申报一致的个人参保资料、缴费基数等基础信息, 避免重复申报, 并提高申报信息的准确性。

二是生育医疗费用实行即时刷卡结算并统一稽核管理。目前省本级、福州、厦门、莆田、泉州等地已实现生育医疗费用即时刷卡结算, 除此之外, 在生育基金支付管理方面, 我省经办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稽核管理, 及时扣除违规费用, 督促定点生育机构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 保证生育基金的合理支出。同时借助信息系统, 完整、准确地记录参保人的医疗消费情况, 自动生成各类报表, 经办管理机构可以及时掌握定点生育机构的费用情况, 及时发现费用的异常增长点, 为政策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

专题调研 篇9

江浦街道是浦口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全街道总面积192平方公里,下辖17个社区,人口12.3万,是南京市“跨江发展”的战略核心区。随着南京江北新区规划方案的逐步实施,城市规模将越来越大,大批农村人口随着征地拆迁改变了原有农民身份而成为城市新市民。在这类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年妇女渴望在城里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她们中间有许多人能吃苦打拼,也有一部分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2015年以来,江浦街道成教中心校为让这一群体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结合实际,展开了广泛调研。

2调研情况

2.1数据分析为办班提供依据

2015年下半年,联合街道妇联首先通过访社区、 进家庭、询高校、发问卷等形式收集信息、筛查信息, 从调查中分析研究。

根据街道计生部门年初统计,自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实施后,目前街道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达2886人, 有生育意愿的2821人。加之每年一胎应生育人数,江浦街道“育婴师”的市场远远供不应求。此外,江浦街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南京市主城区隔江相望,无缝对接,地铁10号线和长江过江隧道的开通使江浦街道与主城交通十分便捷,主城区“育婴师”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当前市场上绝大多数“育婴师”是来自安徽,河南等地,相比之下,本地“育婴师”更受南京和本地市场的欢迎,其次还有相当一部分向往“甜点“”催奶师”的培训就业选项,使“育婴师”的需求量更大。成教中心经过慎重分析研究,报请街道妇联和区妇联征求意见,决定首批选定65名中青年妇女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有48名参加并通过了省级“育婴师”初级证书考试。

2.2跟踪培训过程为今后培训质量提升提供经验

“育孕师”培训过程很受学员们欢迎。学员们积极性很高,她们自带学习用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录,老师与学员热烈互动,气氛活跃,提问答疑此起彼伏。每次培训学员们都提前到,充分利用课前时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和收获。每次三个小时的培训都不能满足学员们的求知欲,授课结束后总有学员围着老师持续询问一些难点和不同时间婴儿护理的要点及方法。

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培训学员进行了一次普遍电话采访,反馈的信息是对培训的方式及授课的安排及内容十分满意。她们一致认为这次培训非常符合她们的意愿,老师们授课方法好,通俗易懂,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为她们今后走出家门闯市场增添了信心。

3分析与思考

3.1充分认识产业转型发展必须要从市场需求开始

江浦街道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已由先进制造业主导型镇街向现代服务业主导型镇街转型,其中大批农村妇女改变了原有的身份,从乡村进入城市,她们中间许多人感到既新鲜又为今后的生存而茫然。去工厂应聘就业已不再是她们的首选,个体创业既无资金更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也令她们望而止步,她们更需要的是能找到灵活而有一技之长的就业岗位。开展此类培训是符合她们意愿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学到一技之长拿到“育婴师”证书的学员,将在今后“育婴师”市场需求旺盛的时期很快实现她们就业的梦想。

3.2就业之前接受系统培训是今后就业前的新常态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父母对孩子早期养护教育越来越科学规范。随着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迅猛发展,聘请“育婴师”进行早期的科学喂养,逐渐成为婴幼儿家庭的追求,“育婴师”必将是一个热门职业领域。现代人育儿的理念正逐步发生改变,科学育儿必须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育婴师队伍,过去单纯传统的家庭式、护理式保姆也不再能承担起此项重任, 而必须接受“育婴师”系统培训,就业前接受系统培训将成为就业的新常态,我们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3.3就业市场前景广阔,市场将为育婴师提供广阔的舞台

我国城市率逐年提高,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人们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交通发达,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将促成“育婴师”行业逐步成为一个热门领域,“育婴师”行业逐步发展壮大是大势所趋。

3.4培训不仅仅是妇女就业的唯一需要,更是科学护理的必然选择

江浦街道此次“育婴师”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学员共有65人,48人参加了省级统一考试。17人没有参加考试,占参加培训学员的26.15%,我们与参加“育婴师”培训班的这17名学员进行了交流,她们一致回答: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就是为以后科学育儿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对参加考试的学员进行了电话采访,她们当中有25%的人认为,现在还年轻,拿证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为灵活就业提供保障,也为自家小宝宝更科学的喂养积累经验。

4建议

(1)加强宣传,使全社会逐步形成科学育婴的理念。要通过广播、电视、黑板报、社区宣传橱窗和网络平台等载体,广泛宣传科学育婴的重要性和意义,摒弃传统的“坐月子”的陈旧观念,要使广大育龄妇女和她们的家庭认识到,通过“育婴师”护理的母婴,更顺应人的健康发展的现实,不仅有利于产妇健康,更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寻找通过培训科学育婴的典型案例,使育龄妇女和她们的家庭接受“育婴师”的护理而摒弃传统的“坐月子”的观念。

(2)继续组织好“育婴师”培训,抓实培训质量。今后要继续遴选部分有资质信誉好服务周到的批准机构和人员参与到“育婴师”培训中,逐步使培训内容系列化,培训形式常态化,培训质量品牌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将与妇联、计生等有关部门一起,在提供培训场地,做好培训服务方面精心安排,同时加强这类培训人员档案管理,拓展考核等问题上为培训提供服务,使“育婴师”培训工作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依托社区广泛发动宣传,提供参训参考人数,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江浦街道有一支道德品质高尚,业务技术精良,服务质量上乘的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育婴师队伍。

(3)为市场需求和“育婴师”当好“红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建立街道内“育婴师”人才库,储备“育婴师”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和计生所建立新生儿出生档案,大致掌握新生儿出生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使“育婴师”和新生儿父母之间在第一时间能相互联系,使育婴师能尽快就业,新生儿能及时得到优质服务。

(4)建立考评机制,优化育婴师队伍。育婴师队伍是一支活跃在各个社区松散型的队伍,我们是通过培训和考核将她们凝聚到一起的。取得相应的育婴师等级证书以后,一方面要为她们寻找市场当好“红娘”, 另一方面也要对她们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如证书等级,育婴经历,客户评价等,有条件时还应引入社会评价内容,并将上述考评内容在网络予以公布。这样的考评机制,可以激励育婴师更加爱岗敬业,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结合,既可以提高育婴师的收入,又可以增强服务对象的幸福指数。

专题调研 篇10

1 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的实践

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7月,当时由南京靓绿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谷里街道石坝、柏树等村50多个蔬菜种植大户参加组成。合作社成立宗旨是引进国内外优质蔬菜新品种进行试种,把经筛选后优质果蔬产品推向市场,并以此带动街道农户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以保底分红模式,对农户的土地统一流转集中规划,南京靓绿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合作社的大股东,负责生产规划,技术争创品牌,合作社对生产的农产品按照“统一技术、统一物资、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组织蔬菜生产,向外推销合作社设施蔬菜产品,逐步提高基地生产的“春牛首”为商标的无公害蔬菜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的具体做法是:

1.1 一头联农户,一头联市场

通过把分散的多家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有的放矢地组织他们生产,把设施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同时,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供需动态,加强产品宣传,打造品牌,积极开拓新市场,确保了蔬菜产品的销售畅通,有效地克服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信息不足、实力不强、很难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在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上,积极发挥“中介”作用。

1.2 一头联农户,一头联基地

以合同的形式与农户建立健全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形成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同时,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风险补贴等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改善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确保农民获得农业产业链中的平均利润,在产业化经营中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据测算,种植大棚蔬菜的合作社员,较种植常规粮食的农户增收在3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是种植普通作物的5倍多。目前,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已建设完成钢架大棚233.33hm2,防虫网绿色叶菜基地17.33hm2,并建成销售配送中心1000m2,1个50t位的新鲜蔬菜储藏库,购置32辆蔬菜配送车。2008年,合作社投资兴建了33.33hm2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同时配套筹建了1个规模养殖场,为基地提供有机肥料,并规划发展旅游农业,建设6.67hm2观光林果区,力争在3年内建成一个在合作社运作下,具备333.33hm2设施蔬菜集中区,覆盖周边333.33hm2的万亩绿色蔬菜增收平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在街道扶持下,已吸纳入社农户1346多户,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近40余个,2008年销售产值达2300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合作社生产的绿色食品已进入家乐福、苏果、欧尚、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同时合作社为提档升级,年引进番茄、茄子、水果黄瓜、樱桃番茄,以及小冬瓜等新品种不少于8个,并聘请1名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为基地技术员,并聘请了3名销售业务员,狠抓基地设施蔬菜和生产与销售。目前,省农林厅将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列为江苏唯一的设施园艺科技示范基地,市农林局专设新品种、新栽培模式展示区,并指派2名专业技术员作为基地的特派员常驻基地。至此,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基本成为自愿组织化、农业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网络化、利润共享化且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 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的经验启示

分析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给我们带来了四点启示: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由于信息不足,经济实力不强,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导致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农民得不到平均利润,利益常常受到损害。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共同进入市场,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门槛,在一定范围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载体。合作组织与农户联系紧密,能较好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拓宽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领域,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形成民办、民营,优势互补,功能较全的服务机制,促进农业的社会化服务。

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重要市场主体。合作组织一头联结广大农户,一头联结国内外市场,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实行统一的生产技术,统一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树立名牌意识,创建自己的品牌,使其成为市场受关注、受欢迎的品牌,实现产品增值,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建立销售网络,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通过建立信息系统,获得最新的科技动态、市场信息,联络国内外重点销售市场,发展订单农业等等,从而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合作组织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科学合理地指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通过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伴随着新产品的推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有的产品甚至在市场畅销,农民除了能获得较为稳定的销售收入外,还能从合作组织得到一定的“二次分配”。据悉,国内一些生产水平较高的专业合作社,其社员人均年纯收入已达万元,其中最高的达5万元,可见,合作社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3 我区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项目的开发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扶持作用,近年来,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将土地治理项目与“改善生产条件、推动基地建设、加快协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推进种植和养殖基地建设,实现农业高产,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充分的“土壤”;通过对项目区内种植、养殖户的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户驾驭市场,把握商机的能力,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充分的“阳光”。同时,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坚持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了优质林果、茶叶、无公害蔬菜、奶牛等一批优势主导产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又促进了围绕当地优势农产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势产业为主线将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项目和科技示范项目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互补。

我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直接或间接扶持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20多个,其中扶持比较成功、影响较大的除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外,还有南京绿桥瓜果菜专业合作社、土桥水产协会、土桥茶叶协会、周岗奇水协会、南京天池茶叶经济合作社、其林蔬菜协会、南京润丹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如对“周岗奇水青虾协会”的扶持,我区农业综合开发2006~2009连续四年在湖熟街道周岗地区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1160万元,对1933.33hm2中低产田进行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周岗奇水青虾协会”养殖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项目区“奇水牌”青虾养殖业的发展,奇水协会根据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实践经验,逐步发展协会成员,扩大养殖面积,改良青虾、螃蟹品种,目前已有1202户农民参养。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2008年总计1013.33hm2,所产“奇水牌”青虾继2002年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称号、2003年获市名牌产品称号之后,2007年再度获得省级名牌称号。产品全部通过奇水协会销往省市各大农贸市场,2008年“奇水牌”青虾的销售收入已达5400万元。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转化,更注重对养殖大户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组织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让他们懂得如何更好地组织在一起应对市场,把握发展机遇、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在实施丘陵山区项目开发中,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注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确保开发项目得以实现高效开发。如,南京天池茶叶经济合作社是我区2007年省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效农业基地项目实施单位之一。该合作社直接承担项目建设,项目财政投资130万元,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需要进行规划实施。通过该项目的扶持,该合作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现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50户,茶叶经营规模达120hm2,合作社成员中现有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7人、助理农艺师10人,有专业资质证书的评茶师3人,制茶能手100余人。2008年该合作社创产值达600多万元,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近万元。

4 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利益。这里面既有社会学的范畴,也有经济学的实践。因此,我们认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为纽带,以合作服务为载体,以增收增效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管理,规范运作,逐步实现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让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或农户除享受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利润外,还要实现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二次分配”。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注重体现“六化”。即:自愿化组织、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带动、规模化运营、特色化提升、股份化分红。围绕上述想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4.1 多主体创办

这并不否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民办、民管”的基本原则,而是从实际出发,克服农民自愿性和自觉性不强、自我组织松散的现状,寻找带领农民有效办组织、全力闯市场的合作形式。具体来说,一是引导能人自办。特别要发挥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的作用,鼓励有一定销售渠道、有一定生产加工技术、一定资金实力和一定拓展能力的能人牵头联合农民创办,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能力,相互交流信息,传授技术经验,带领农民闯市场;二是依托企业兴办。当前,特别要依托立足我区果蔬、茶叶、苗木、奶牛、水产等产业优势的龙头加工企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密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企业的原料供应渠道,实现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农口各服务部门等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专业合作组织。尤其是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在农村影响力大、网络健全的优势,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中再现往日雄风。

4.2 多形式发展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领域的联合与合作,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形成多形式、多样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既要发展松散型的专业合作组织,更要鼓励和发展经济利益紧密的专业合作组织,并逐步把利益松散的协会等改造为利益紧密的专业合作组织;既要围绕专业村、专业社发展生产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更要鼓励和发展流通型和产加销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组织,不仅为其成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还能帮助其成员加工和销售产品,提高附加值,并按交售量实行二次收益分配。以产品为纽带,从农民合作要求和市场消费需求出发,目前要重点发展果蔬、畜牧、水产、林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的专业合作组织,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根据产业产品布局,鼓励跨区域发展,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互促进和提高。

4.3 多政策促动

加快落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政策,建议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尽快建立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同时,区、街道两级政府每年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对规模较大、跨区域联合、带动农户较多、运行较规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引导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给予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信贷支持,为其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专业合作组织启动资金和农产品收购环节流动资金的不足问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予以税费方面的优惠。在用地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兴办产业化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等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对直接用于种植、养殖设施建设的,按农用地办理,此外在用水、用电方面也要给予适当扶持,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4.4 多措施规范

一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指导体系。根据我区实际,尽快成立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区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服务。同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准入制度,抓紧制定行业章程,规范和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兴办条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要求,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运作有章可循。二是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中的核心内容。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合同契约管理,充分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手段,确保合同契约的履行,采取股份合作、保护价格、利润返还等形式,使三者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三是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狠抓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章立制工作,用章程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程序,以灵活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4.5 多手段促进

专题调研 篇11

与会专家和代表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 着重就新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新能源发展状况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等内容进行了讨论。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代表国家能源局做了发言。

会议一致认为, 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增长速度快、产业带动强的特点。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对于我国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转变能源增长方式, 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在,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 应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建议国家积极实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 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供求模型下一篇:交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