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系统

2024-06-05

拉动系统(共12篇)

拉动系统 篇1

近年来,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种类需求随之增加,如何才能将上千种汽车零部件准确及时地配送到生产线,同时达到在库最低、效率最高,是汽车厂家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实现单一生产线共线生产车型品种的最大化,也是汽车企业生产物流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本文对基于小批量混流生产模式下的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供给配送方式进行研究,阐述了如何通过IT系统实现拉动式JIT生产物流供给体系。

G公司是某地方汽车集团旗下的独资子公司,与欧洲知名汽车品牌进行技术合作,引进了先进的汽车底盘技术与多款发动机整机技术。G公司是近两年成立的企业,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工厂年生产能力为20万台,发动机年生产能力为26万台。

相对于汽车制造企业传统的生产线旁物料推动式供给方式,G公司结合销售预测订单下的小批量、多车型共线生产特点,通过计划层ERP系统与执行层MES系统的有机结合,借助于信息化JIT指示系统,制定了独具特色的拉动式JIT生产物流体制,使上下工序能精准衔接,实现了小批量模组为单位的生产品种柔性化,使生产线旁的库存最小化,节省了物流投资。

零部件JIT配送模型

准时制(JIT)管理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与物流管理领域。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已通过按灯ANDON和看板KANBAN等目视化指示方式实现了JIT供件配送。随着IT技术的日新月异,JIT物流实时拉动式信息系统逐渐发展起来。

JIT物流方式指在生产物料库存最小化前提下,实现产品多样化的持续生产。零部件从上道工序准时到达下道工序,并被下道工序迅速加工和转移,从而实现准时制目标。即,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将需要的产品交付给需要的顾客,“不多不少、不早不晚恰到刚好地满足需求”。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是准时制在现代物流领域中得以应用和快速推广的动因。

目前,多数汽车厂都已采用小批量分割的生产方式。例如,G公司采用30台为一个批量的混线生产方式。在其零部件配送上线时,最适合此生产方式下的物流配送模型为:以30台套零件为一批次的拉动式配送模型实现JIT供件上线。但由于部分零件体积大、颜色多,并不能实现一次性将30台套全部配送上线,此时,可以采用厂内JIS同步配送上线的方式解决此问题。为了达到拉动式JIT供给目标,G公司通过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系统与ERP系统库存数据进行信息相关,依据ERP系统生产计划、MES系统运算物料配送计划,生成相应的JIT配送指示票据。同时,利用MES在生产过程中对成品车合格下线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实现拉动式JIT批次配送。

运用IT系统实现拉动式JIT配送

1.MES与ERP系统的关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发现,完善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普遍由以下三种软件构成:即以ERP、MRPⅡ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软件,以SCADA (数据采集与监视)、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交互)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以及实现操作过程自动化、支持企业全面集成的MES软件。

AMR于1992年提出了三个层次的企业集成系统模型:①计划层。是决策层使用的管理工具,主要应用系统是ERP、CRM、SCM、BPM (企业绩效管理)等。②执行层。企业中层使用的工具MES (制造执行系统),MES在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③控制层。一线操作人员使用的,以SCADA、HMI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

ERP系统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实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实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

MES系统则为企业中其他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实时数据。例如,ERP系统需要MES提供的成本、制造周期和预计产出时间等实时生产数据;SCM从MES中获取当前的订单状态、当前的生产能力以及企业中生产换班的相互约束关系;CRM的成功报价与准时交货,取决于MES所提供的有关生产的实时数据;PDM中的产品设计信息,也可以基于MES的产品产出和生产质量数据进行优化等等。

MES—般划分为生产、物流、质量三大模块。物流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厂内、厂外精益生产物流模式,降低线边库存物料空间压力,减少厂外同步件物料库存数量压力。在汽车制造企业中,MES通过车身、涂装、总装三大车间生产实时监控,对车体分配进行指导生产。

2.MES与ERP系统的交互原理与应用

MES与ERP系统的数据交换主要是通过MES IF接口完成的。通过此接口,MES可以从ERP系统中获取主物料数据及主计划数据等基础数据,并根据已设定的生产模式及条件进行生产计划安排,其对接图如图1所示。

在仓库零部件管理中,以G公司物流模式为例,MES系统与ERP系统的交互关系参见图2,其原理是:当仓库收到供应商来货后,收货人员进行验收,然后扫描订单,订单上的到货零件信息会自动录入ERP系统,从而实现零件入库。MES系统则根据生产下线实绩扣减相应零部件及数量,然后再反馈到ERP系统中进行零件数量反冲,从而得到零部件的实际库存。

3.运用MES实现零部件JIT配送

如图3所示。首先,MES系统根据ERP中的主生产计划生成MES系统中的周生产计划,并且将生产计划按批次划分,然后利用从ERP中获取的BOM信息,将生产计划转换为物流批次,比如将30台车的生产计划转换为30台车的零部件需求。其次,MES根据自身模块中的各零部件在生产线的落点及包装信息,计算出要配送的批次数量和每个批次的零部件要配送的箱数或台车数量,然后生成JIT批次配送指示票(图4)。

如图4所示,在JIT批次配送指示票上有供件车间、计划代码、零件代码、零件名称、零件简码(方便快捷辨认零件)、包装数量、库位及使用落点,配送日期及配送路线等基本信息。其中关键的是物流批次号及该批次需求的数量,在输入一定运算条件后,MES系统可以自动生成。

另外,要实现生产线在库最低或仓库在库最低,都必须采用拉动式的物料配送方式,否则就会造成生产线旁或者仓库的零件不断堆积。所谓拉动式配送就是,生产线需要多少零件,仓库就配送多少零件,使配送的零件就是生产线要用的零件,从而实现在库最小化。

结合G公司以30台为一批量的生产模式特点,物流部门采用零部件JIT批次配送的拉动原理,如图5和图6所示。汽车组装完,经过生产线最后一个岗位的时候,作业员扫描车身条形码,这时就形成了一个拉动信号,它会传输到MES系统中,MES系统就会在原来的生产计划中将此台车消除,即“扣减1”。与此同时,此信息同步反映在JIT配送的物流电子看板上,电子看板上的“进度”栏就会减1,从30开始,直至减为1 (30台为一个批次),当这台车下线后,“批次”栏就加1。比如,刚才物流批次是42批次,当“进度”栏减为1后,“批次”栏就加1变为43,“进度”栏又变为30。如此循环,直至“批次”累计增加为99,之后又从1开始计算。配送人员根据物流电子看板上显示的批次进行配送,每当看到物流批次变化,即加1时,就开始配送。

相对于汽车制造企业传统的生产线推动式物料供给方式,合资汽车厂实施SPS伴随式单台套供给方式。采用SPS伴随式单台套供给方式,虽然在生产效率、物流柔性化等方面存在诸多优势,但在企业发展初期阶段,需进行更多的物流场地与设备投资。从滚动式发展、缩减初期投资的角度出发,G公司进行体制创新,基于以上生产物流JIT批次配送的原理,确立了一整套拉动式的JIT生产物流批次配送体系,完善了JIT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式。结果表明,与同等规模的汽车制造企业相比,G公司的生产物流成本降低了20%,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坚实的成本效率优势。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汽车制造企业如何通过ERP系统与MES系统的有效结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JIT拉动式生产物流系统,以达到降低库存、减少物流建设投资的目的。

关键词:入厂物流,生产物流,JIS同步供给,JIT批次配送,ERP,MES

拉动系统 篇2

第一场:发现

卫生局应急办接省应急办紧急通知:在郑开大道十一号大街发生车祸,请立即前往救援。

卫生局应急办通知120调度:在郑开大道十一号大街发生车祸,请立即前往救援,并及时回报现场情况。我立即赶赴现场。

120调度:1号、2号车立即到郑开大道十一号大街车祸现场开展救援,1号、2号车回答:明白。

120调度:回报120急救指挥中心刘增省主任 “郑开大道十一号大街发生车祸”,已经派出1号、2号车赶赴现场、回报卫生局应急办已经派出1号、2号车赶赴现场。

刘增省主任:我立即赶赴现场建立现场指挥部,靠前指挥救援,通知一院、一附院做好接诊准备。120调度:明白。

第二场:救援

刘增省主任到达现场听取1号车回报:车祸现场伤员10名,轻伤***,重伤员****。

刘增省主任命令:①一号车立即救治红色标识伤员。接替现场指挥。

②120调度室立即派出第二波救援队参加现场救援。

③建立指挥部、轻伤员集结点。指挥轻伤员到绿色区域集结等待救援。

刘增省主任向卫生局应急办回报现场情况:我是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郑开大道十一号大街发生车祸,车祸现场伤员10名,轻伤***,重伤员****。已经派出六组救援现场,伤员正得到妥善处理。现场处理完毕后,伤员将进入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一附院做进一步抢救。

第三场:捷报

各救援组抢救红色---橙色----绿色伤员。

卫生局应急办回报开封市应急办、回报河南省卫生厅应急办:我是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郑开大道十一号大街发生车祸,车祸现场伤员10名,轻伤***,重伤员****。已经派出六组救援现场,伤员正得到妥善处理。现场处理完毕后,伤员将进入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一附院做进一步抢救。

现场各救援组向刘增省回报救援情况:报告现场指挥,**救援组现场救援完毕。

刘增省主任:***救援组将伤员送入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一附院做进一步抢救。(人员救护车启动、警灯亮进入车内待命)

第四场:撤退 刘增省主任向卫生局应急办回报:现场救援结束,郑开大道十一号大街发生车祸,车祸现场伤员10名,轻伤***,重伤员****,死亡**。伤员送入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大学一附院做进一步抢救。请求撤离。卫生局应急办:准予撤离。

拉动消费的意义 篇3

国内需求是不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引擎呢?2011年从1月到10月,中国的社会零售总额平均每月增长17%,强劲的增长意味着消费将成为经济长期扩张的动力。

消费的意义

2011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报49.0%,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这是PMI指数33个月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趋势仍然在延续。虽然由于受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铁路、交通、城市建设等非生产性投资的拉动,经济增长尚未出现明显的下行风险。但是,由于生产性投资没有出现明显改善,加上前一阶段对生产性投资产生有效拉动的风电、太阳能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受产能过剩、美国“双反”调查等的影响,投资脚步也在明显放慢。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速出现下行风险的可能还是存在的。

在这个时间点上,消费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也因为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已经有两架欲行乏力了。过去30年来保持高增长的出口,现在也出现了回落,主要原因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一一欧洲,现在陷入了危机之中。另外一架马车——投资,两年多来首次出现收紧,现在87%的新增贷款来自地方投资。

2010年的国内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3.8%,几乎没有国家的这个数字是这么低的。很显然,国内消费支出完全有空间继续增长,在国内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近五六年来,中国的领导人一直在强调促进内需和平衡经济,并且也确实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举例说,政府对购车进行补贴,等等。但是,正如我们在其它国家也看到的,一旦这种补贴结束,消费的增长也会很快回落。而且由于中国30年来一直推行的是出口增长模式,实际上是抑制消费的。

消费前景并不乐又见

在目前的经济下滑中,消费的前景并不乐观。首先,尽管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实际工资水平上涨了12.5%,但是消费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却在下降,因此,评论员怀疑,企业家面临的是国内外需求及生产能力同时萎缩的局面。

第二,在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大爆炸之后,约一半的中国家庭的财产都锁定在房地产上。但是2011年9月开始,房地产价格开始走软,10月出现下滑,11月继续保持下滑的趋势。无论消费者信心是否面临着危机,地产价格的下调还是不可避免地对家庭的财富产生负面影响,间接影响到消费。

第三,分析师们越来越倾向于相信2012年中央政府将下调利率。“未来几个月,随着经济的降温和通胀的回落,央行很可能下调利率,很可能就在第二季度。”高盛经济学家宋玉说。当然,贷款利率的任何一次下调都很可能伴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然后进一步地影响到家庭收入。

中央政府很可能迫使银行贷款来刺激经济,但是,即使这样的措施有效,将来也要有人为可能出现的坏账买单。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没有免费的刺激政策。”

而上一次经济刺激计划的买单者是谁?这个很难回答。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当银行还在维持低存款和高利差时,消费是很难被刺激起来的。

如何刺激消费?

如何才能刺激消费?可能要首先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例如,放松人民币汇率浮动,利率自由化以及银行业改革,提高工资水平,以及建立更有力的社保体系。

此外,政府还有一些事可以做。首先,要加大减税力度。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减税是刺激和扩大消费必须采取的一项措施。减税可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减税;二是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减少重复征税;三是直接降低消费环节的营业税,免征农民购置相关农机具、农机产品的税费,让利于民。

第二,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金融危机之后,为了“保增长”,国家曾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拉动消费。而这些措施出台,也确实为“保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经济发展又面临着比较严峻的考验,投资、出口等受到了很大阻力,必须通过财政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有效拉动经济的增长。

第三,加大信贷对消费的支持力度。制定刺激消费的信贷政策,扩大消费贷款的比重、对居民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明确地方政府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必须按一定比例发放居民消费贷款,且利率必须低于其它贷款、对农民自建房发放特别贷款等。如果能够在消费信贷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也能有效拉动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需求拉动亚洲糖价上扬 篇4

受厄尔尼诺天气的影响, 马来西亚油棕榈产区天气比正常更加炎热干燥, 导致油棕榈树生长受到压力。如果高温天气持续, 那么今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难以实现政府的目标。马来西亚油棕榈种植园主表示, 干燥天气可能延长马来西亚棕榈油低产期的时间, 从而提振棕榈油价格上涨。

二月份的干燥天气也可能影响油棕榈花成熟。棕榈花期一般需要6个月的时间成熟, 然后在四季度的高产期结果。马来西亚商品部曾预计2010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将达到1810万t, 比上年的1760万t增长2.8%。政府数据显示, 2008年毛棕榈油产量为1730万t。分析师称, 这可能推动棕榈油价格上涨, 并缩小棕榈油与豆油的价差。

通过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发展 篇5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今年,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应清醒地看到,这种回升仍然不巩固、不稳定、不协调。未来两三年,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增长和进口需求都将处于低迷状态,我国出口不可能恢复到前几年的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今年投资的迅猛增长主要靠国有投资拉动,在非国有投资增速没有明显加快的情况下,如果失去国债资金的支持,国有投资增速必然下降,这势必影响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居民消费今年虽然有了较快增长,但单靠消费不足以弥补出口下降的影响。如果当前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明年取消或减小力度,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必然下降。所以,如果当前刺激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退出或减小力度,经济回升的势头就可能发生逆转;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滑落,我们就不得不面临第二次启动的任务,届时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同时,由于今年新开工建设项目比上年增加80%以上,如果减少资金供给,就有可能形成一批“半拉子”工程。因此,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当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形成、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生机制重新确立,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才能退出。

当然,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能是今年政策的简单重复,而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适时适度加以微调。财政政策的实施应着眼于在拉动居民消费、拉动社会投资、拉动贷款结构优化、拉动出口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四两拨千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应不断完善,既要保持一定的贷款规模,又要优化贷款结构,着力增加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和对农户的贷款,保持对在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加消费信贷,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抬升资产价格过快上涨。

把增加居民消费摆在扩大内需的突出位置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第一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抓住了我国经济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指明了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从2003年到2008年的6年间,我国投资率平均高达42.5%,成为历史上最高的时期,其中2008年高达43.5%。今年的投资率预计又将超过去年,再创新纪录。而同期居民消费率则降为年均37.7%,为历史上最低的时期,其中2008年降为35.3%。与国外相比,我国消费与投资失衡的情况更显严重。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率一般为70%左右,比我们高一倍。投资率偏高、居民消费率偏低有多方面原因,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有待提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需求膨胀,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则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投资仅仅是中间需求,从短期来看是需求,从长期来看则是增加供给。长时期的高投资率必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党的十七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从调整需求结构的角度来转变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完成这一转变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对于提高居民消费率,作出了具体部署。只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部署,需求结构必将出现一个大的变化。

把扩大公共服务作为改善民生的战略重点

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信息、文化、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等领域,在我国仍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由于这些方面发展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需求,扩大内需和消费结构升级受到制约。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正处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升级的时期。特别是发展型消费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这主要是指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提高自身文化和健康素质方面的需求非常旺盛。但目前这方面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把扩大消费的战略重点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公共服务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把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使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到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应以“病有所医”为目标,把重点放在农村,改变偏僻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使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教育的发展应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做到社会上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居民希望接受哪方面的教育,就提供哪方面的教育,推动教育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同时,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扩大公共服务的重点。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大家都增加储蓄,以备不测之需,影响了居民的即期消费。应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要求,尽快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形成社会安全网。信息、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新增长点。应以3G通讯设施建设为契机,扩大网络服务内容,并尽快实现三网融合,降低通信成本,为居民提供快捷、方便、价廉的信息服务。以现代信息传播工具为载体,扩大健康文化服务,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城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服务,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使人们能够方便出行、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与经济管理体制相比,社会管理体制更加复杂、涉及面更广。过去30年,我们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这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应加快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管理体制与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经济主体可以普遍适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而社会服务主体则需要分为公益型、经营型、半公益半经营型等。这就需要按照各个行业、各个服务主体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改革方案。以教育和医疗为例,这两大行业既不能笼统地全部归入公益型,也不能全部归入经营型。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应以财政投入为主,提供公益性服务;专业性、多样性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可以社会投入为主,提供经营性服务;而相当多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主体,则可能需要采用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办法,提供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服务。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改革方案。在社保体系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应根据不同情况和财力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快建设速度。现在许多领域都存在有需求但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大量富余资金又找不到投资出路的问题,其症结在于没有形成合理的投入机制。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各级政府部门和各方面研究机构应加强有关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在取得社会共识之后,加快付诸实施。通过改革,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如果说前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之源,那么,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也必将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相信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社会事业将与经济建设实现同步协调发展,广大居民不仅个人消费将有一个大幅度提高,而且公共服务消费也将达到较高水平,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上合”拉动新疆向西 篇6

6月10日至1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在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举行。中国、俄罗斯以及四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丝绸之路重镇塔什干发表会议宣言,决心将上合组织建设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繁荣的可靠保障”。

关注塔什干峰会的观察家们,大都将目光投向了上合组织未来的扩容前景,或是该组织对吉尔吉斯斯坦动荡局势及阿富汗毒品走私的一致表态。几乎没有人将此次大规模多边外交活动与5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联系起来一那次会议确定了11项发展总任务,被外界称作“新疆新政”。

事实上,“新疆”已经成为未来中国与中亚合作的最关键词之一。中国在中亚拥有多种战略利益

—个循环往复的历史现象并不难被发现,即中国国力越盛,其在亚洲腹地的战略纵深布局越深,比如汉朝、唐朝、清朝的强盛阶段。

随着地区经济融合与全球化进程的势头不断加速,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与中亚邻近的新疆的发展,被纳入中国外交政策议事日程。

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亚太问题首席研究员巴勃罗·布斯特洛指出,目前,中国在中亚拥有多种战略利益:维持西部环境的稳定性,与俄罗斯合作制衡西方的影响力;控制来自阿富汗的毒品走私;为反恐战争出力,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新疆地区的扩张。

二战后,美国著名汉学家欧文·拉铁摩尔曾将中国新疆称作“亚洲中枢”。这个提法既是地理描述,更是战略考量。

上合组织塔什干峰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新疆新政”包括很重要的—个内容,就是新疆继续向西开放的问题,“也就是说与中亚地区相关国家,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经贸合作’。

霍尔果斯将成为世界上首个跨境经贸合作区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已从2001年的12l亿美元增至0008年的868亿美元,增幅达7.2倍。

2009年6月,在上合组织叶卡捷琳堡峰会上,中国宣布计划向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孙永福表示,这一项目已在积极落实之中。

孙永福说,中国还组织了贸易投资促进团赴上合组织成员国,举办多种形式的经贸论坛、企业洽谈和展览等活动,签署了逾80亿美元的经贸合同和意向书。这位官员表示,在中国与中亚各国经贸合作中,新疆“一直处在—个前沿的地位”。他举例说,作为重要平台之一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目前已初步具备开通条件,希望能够顺利启动。

资料显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总面积5.28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区域面积3.43平方公里。该中心实行全封闭管理,中哈两国及第三国公民及货物、车辆可在中心内跨境自由流动,并可免签停留30天。

按规划,该中心今年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首个跨境经贸合作区。霍尔果斯将成为集区域性加工制造中心、中转中心、配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旅游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城市。

打造“能源动脉”

对于正在打造中国能源基地的新疆而言,构建连接中亚一里海地区能源通道的意义不言而喻。资料显示,新疆地区石油储量多达328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8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8%和5%,被称为世界“21世纪的能源基地”。

不少人已经注意到,国家主席胡锦涛此次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并出席上合峰会,以及随后访问哈萨克斯坦之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接连宣布了上述两国将通过修建管道对华每年分别供应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消息。

中乌天然气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都是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一部分,这条管道连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在新疆霍尔果斯进入中国境内后,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全长1833公里,已于2009年12月实现单线投产通气。截至今年2月底,该管道向中国输气已突破5亿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天,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商定,将每年对华供气量从300亿立方米增至400亿立方米。如果加上乌、哈两国未来供气量,那么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目前全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八成左右。

打击东突,上合成员国已有“强烈共识”

此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所说,新疆存在着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进行。

上合组织塔什干峰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张霄说:“上海合作组织所在地区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三股势力活动非常猖獗。”

据张霄介绍,为合作打击三股势力,位于塔什干的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执委会,已初步建立了成员国和本地区的相关资料库。

俄罗斯总统上海合作组织事务特别代表列昂尼德·莫伊谢耶夫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披露,资料库内容包括与恐怖活动有关人士和涉嫌参与恐怖活动人士的资料,以及经各成员国共同认定的恐啼组织的名单。

张霄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各成员国都认识到,包括东突在内的三股势力是本地区安全的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成员国有着强烈的共识,要合作打击包括东突在内的恐怖势力”。上合今年下半年将举行两次演习

张霄表示,近年来,通过开展联合反恐演习、情报交换、边境管控等一系列具体步骤,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安全领域开展了非常高效、务实的安全合作。

他表示,继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安保领域开展成功合作后,上合组织成员国正围绕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安保工作开展合作,并商定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亚洲冬运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冬奥会等继续开展合作,并有意将合作范围扩大到观察员国。

莫伊谢耶夫向记者透露,今年下半年,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机构框架下将举行两次大型演习:第一次定于8月在俄境内的萨拉托夫地区举行,将主要演练防范恐怖分子夺取成员国境内重要政治目标,另一次定于9月下半月,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大型反恐演习。

积极实施内需拉动战略 篇7

把扩大内需与完善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提出在强力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同时, 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 促进全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 这是对湖北省情和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武汉城市圈是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核心战略,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抓住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 可极大地拉动投资需求。将以武汉新港、大东湖生态水网等一批重大项目为重要抓手,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 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 完善产业分工, 优化资源配置, 不断增强武汉城市圈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充分发挥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汇集了全省十分丰富、极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可以打造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的旅游板块, 其建设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坚持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核心、旅游为引擎, 以资源整合和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 抓紧武当山至神农架的生态环保公路、神农架机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积极推进跨省铁路、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建设, 加快形成鄂西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促进农业、林业、工业、信息、文化、商贸服务等各类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协调发展。长江流经湖北1000公里, 这是一大优势, 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 加快沿江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和仓储、运输业、商品集散市场建设, 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的大发展。

把扩大内需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之策, 也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把扩大投资与调整优化结构结合起来, 着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工业兴省战略不动摇, 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 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 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提高钢铁、汽车、水泥等产业的集中度与资源配置效率, 把工业做大做强。认真实施全省服务业发展规划, 全面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能源建设为重点, 加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投资和建设力度, 努力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二是着力推进企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抓大型企业培育, 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一方面, 要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 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 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另一方面, 要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 实现转型升级。三是着力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和支持企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新变化,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把扩大内需与做好“三农”工作结合起来。湖北是中部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农业是湖北的重要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做好“三农”工作, 对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农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努力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推进农村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办好跨区域的仙 (桃) 洪 (湖) 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二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粮食核心产区, 力争到202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增100亿斤、达到500亿斤以上。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围绕发挥湖北在粮食、油料、水产品等方面的生产优势, 突破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在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江河堤防整修、病险水库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高产农田建设,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血吸虫病防治、沼气等工程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上取得新突破。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 巩固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五是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抓好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 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

把扩大内需与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节能减排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困难再大也不能降低标准和要求。要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 加快实施全省“十一五”节能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节能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城市和园区。加快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 到2010年, 全省所有县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系统。抓住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有利时机, 加大小造纸、小水泥、小火电、小炼钢、小印染等“九小”关停并转专项治理力度。在全省上下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文化, 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严格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 对不能如期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 严肃追究当地领导的责任。

把扩大内需与深化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是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我们过去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 解决当前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要靠改革开放。要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和股份制改革, 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巩固改制成果。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 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发展。三是深化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 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扩大出口总量与优化出口结构并重、引进资金技术与引进人才并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做好开放工作。抓住当前沿海地区产业加快转移的大好时机, 努力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积极拓展利用外资途径,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重视发展服务贸易, 大力承接国外服务外包特别是软件外包。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抓住时机, 到境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把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 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 倾听群众呼声, 关心群众疾苦, 尽一切力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就业援助, 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群和零就业家庭。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重视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 引导他们就近就业, 支持他们返乡创业。从2009年开始, 全省每年扶持5万名城乡劳动者和回归创业者自主创业, 带动就业20万人左右。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是民生之福。要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推行分类施保, 农村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努力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在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完善助学政策, 重点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探索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五是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切实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重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坚决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推进平安湖北建设,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农村消费拉动经济作用增强 篇8

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 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7%, 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在谈到这一数字时, 李晓超强调, 我们要看到, 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过程中, 消费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告诉记者, 据初步测算,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有4个百分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则用更丰富的数字强调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他说,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据商务部监测, 今年9月份千家核心零售企业销售同比增长10.6%, 比8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尤其在节假日市场, 今年元旦、春节、“五一”期间城乡市场消费旺盛, 全国千家重点商业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13.8%和9%。国庆长假8天时间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元, 日均零售额同比增长18%。

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

农村消费加快增长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数字显示, 今年前三季度, 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013亿元, 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663亿元, 增长16%。这表明, 今年以来我国农村市场消费增长持续慢于城市的格局出现变化, 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 对全国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所提升。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认为, 农村市场消费加快, 说明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以来,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万村千乡”、“双百工程”、“农超对接”等项目的实施, 提高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组织化程度。

而且随着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加快, 对农村的投资逐步扩大, 农村市场消费基础越来越扎实。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从投资角度看, 前三季度投资虽然增长快, 但投资的重点有3个, 一是农村地区, 二是投资到了中西部地区, 三是投放到第一产业。这些都为农村消费继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经济回升基础尚需巩固

不过专家提出, 在看到前三季度总体形势积极向好的同时, 要认识到当前国民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 外需不足依然严峻, 扩大内需的任务仍然艰巨。

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启动内需?专家分析, 既要从宏观层面继续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城市化进程, 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稳定城市非户籍人口消费预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也要在具体政策措施上进行认真部署。

积极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篇9

一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和稳定就业率, 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 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增加农民和城市困难群众的收入。同时努力创造条件, 让城乡居民拥有更多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是培育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扩大住房消费, 加快中低档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 重视县城、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积极培育汽车消费, 组织开展好各类汽车展销活动, 推动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和发展。

三是促进消费升级和完善消费环境。继续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出台鼓励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消费, 扶持文化产业, 引导旅游消费, 加强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 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等。

四是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目前农村人口消费在全省消费总量中的份额还不高, 巨大的农村消费潜力需要释放。要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 为农民消费提供便利。

五是促进投资转化为消费。民生工程是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 要增加对各项民生工程的投资, 把突出的民生问题解决好, 加强对社会保障体系和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资, 努力通过投资拉动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环境、促进消费, 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六是认真组织好夜间消费。夜经济的繁荣是衡量一个城市活力的重要内容, 每个城市都要根据当地特点形成有特色的夜市中心、文化活动广场, 通过推出一批购物街、小吃街等消费场所, 打造一批夜间购物、休闲、餐饮的夜经济商圈和品牌。同时作好商家和公交延时营业, 保证夜经济安全有序。

七是促进旅游服务消费。近几年旅游正在成为辽宁省消费的增长点, 我们要因势利导满足群众的需求。要利用“十二运”、“世园会”扩大影响, 树立形象, 打造品牌。重点把温泉旅游、乡村旅游、沟域旅游规划开发建设好。

重视贸易对增长拉动作用 篇10

11月18日, 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 面对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的形势,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措施,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沈丹阳介绍, 仅在商务领域, 为充分发挥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采取了至少五个方面的措施。

稳定出口也鼓励进口

“首先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与开放, 比如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和对外投资审批手续的简化。其次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这是很不容易的。实际上,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 过去是投资第一位。第三, 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无论出口还是进口, 虽然增速可能还没有达到很多人的预期, 但中国外贸的表现仍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好的。”沈丹阳表示。

沈丹阳介绍, 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仅利用外资平稳, 而且对外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最后, 加强多双边开放合作, 达成了一系列新的自贸协定。完成了中韩和中澳自贸区的实质性谈判。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 实现了居民消费稳步增长, 进出口增速企稳回升, 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增长, 从而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作出了贡献, 实际上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沈丹阳表示, 经济增长是二十国集团峰会的核心关注问题, 2010年多伦多的峰会上就提出了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目标。今年澳大利亚作为主席国, 进一步提出将未来5年额外增长2%作为二十国集团的增长目标, 以进一步提振全球经济。各成员为此也都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落实路径。

中方也认真准备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增长战略报告。比如, 非常重视贸易对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增长战略报告中作出了全面的贸易领域政策承诺, 既稳定出口, 也鼓励进口, 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提出鼓励进口的。既包括货物贸易, 也包括服务贸易, 既有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也有贸易模式的创新。像跨境电子商务就是属于贸易模式的创新。沈丹阳认为, 中方在促进贸易发展方面的承诺, 将有利于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目标, 这同样充分体现了中方对20国集团的贡献和支持。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贸流通成“稳定器”

沈丹阳表示, 当前我国经济“三期叠加”, 下行的压力加大, 内贸流通等服务业一直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 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较快增长区间, 发挥了“稳定器”的关键作用。

沈丹阳表示, 在投资和出口下行或者增速回落的情况下, 内贸流通等服务业一直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 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较快增长区间, 发挥了“稳定器”的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51号文, 要求进一步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 对当前进一步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非常有必要, 因为无论对扩大消费还是引导生产, 无论对改善民生还是拉动经济增长, 内贸流通都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沈丹阳表示, 据商务部研究院等一些研究机构的测算, 到2013年底, 我国内贸流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4亿人, 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其实所有服务业中吸纳就业的就是内贸流通领域。从税收贡献来看, 2013年流通业创造的税收收入已经达到了1.1万亿元, 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16%。内贸流通的发展对保障和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已经提高到50%,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些背景和原因, 我们必须进一步来促进内贸流通的发展。FIC

丽都花卉研发拉动外包 篇11

2008年初,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创新投”)对云南丽都花卉公司投资2200万元,并计划以丽都花卉为平台,通过追加投资+股权置换的方式,整合云南当地的菊花、百合、马蹄莲龙头公司,打造中国最大的云花集团。目前,丽都花卉在香港玫瑰花市场占据50%的市场份额,自主研发的“中国红”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颁奖指定玫瑰。按照项目负责人、创新投高级投资经理尹於舜的计划,丽都花卉将在2010年完成所有整合工作,之后以云花集团的名义整体上市。

丽都花卉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将花卉种植进行标准化并外包给普通花农,以花卉研发优势撬动整合花农的种植资源。在云南花卉产业仍以花农为主体、专业花卉公司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其扩张模式可能成为更多花卉公司复制的蓝本。

分离研发、种植,将种植标准化并外包

花卉种植公司处于花卉产业链上游,经营业务包括品种研发、种植、加工包装、拍卖出售4个环节。在传统小农体制下,单一花农将种植、买卖各个业务环节一肩扛,而丽都花卉则在其研发优势的基础上,将种植业务标准化并外包,实现了资源在丽都、花农之间的互补:丽都不仅节省了自办种植基地的巨额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轻资产扩张,而且迅速实现研发花卉品种的规模化种植;而具有农地资源的花农,承接花卉种植外包也获得比种植粮食、烟草更高的收入,尹於舜调查发现,在丽都的主要基地玉溪地区,农民种粮食每年的收入约为每亩2000元,种蔬菜约为每亩3000元,种烟每亩约为4500元,而跟丽都合作种玫瑰花每亩的收入却可达到10000多元(图1)。

从销售层面来看,虽然花卉都贴“丽都”品牌,但是丽都花卉与花农之间的利益分成,并不是类似美国与中国台湾之间的IT代工关系。在代工模式下,台湾公司仅获得固定代工佣金,而美国公司则享受品牌超额收入;而丽都的模式是,丽都获取固定服务收入,而花农获得几乎全部种植、销售差价,在特定的条件下,这样的利益安排是丽都模式可行的关键。

研发拉动产业链

2001年1月,丽都建立了玫瑰技术研发中心,通过与国外著名育种公司、国内农科研究院等合作,打造自主研发能力,迄今已在花卉培育、研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中国在玫瑰花领域的29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10项属于丽都。相关资料显示,丽都玫瑰连续4年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位列质量、拍卖平均价、成交率、成交金额第一(表1),其外包给花农的品种一般销路良好,因此花农也比较愿意与丽都合作。实际上,丽都在研发上的优势成为锁定花农的向心力,拉动了外包模式产业链。

据称,丽都除每年投入150万元进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研发,还吸收外部研究资源提高种植技术。一方面,丽都引进法国梅兰(Meilland)公司、荷兰莫尔海姆(Moerham)公司、德国柯德斯(Kordes)公司等著名育种公司的花卉品种,取得“香水女人”、“樱桃白兰地”等7个国外知名玫瑰花品种在中国的生产销售权。同时,公司也在引入外国品种适应云南环境的试种、芽变选育测试中与相关公司合作,并成为荷兰莫尔海姆公司在中国的“切花月季新品种试验站”。另一方面,公司还与云南农科院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本土机构,在土壤和植物营养、病虫害防治、切花保鲜处理等领域进行合作研究,并通过将《半基质精准水肥技术规范》、《采收加工包装技术规范》、《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等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形成低成本、易操作、高效益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相关切花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由3万枝提高到5万枝,达到出口标准的产品比例由50%提高到81%。

丽都对新品种研发的投入,从众所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得到回报。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礼仪用花评比中,丽都“中国红”被选为奥运颁奖指定用花。“中国红”是丽都经历5年时间培育的第三代玫瑰品种,于2005年获得自主知识品牌认证。尽管北京奥委会暂不允许丽都借用奥运会进行广告宣传,但随着“中国红”相伴奥运金牌出现在全世界面前,“丽都”品牌价值无疑将得到极大提升,而丽都花卉的商业模式可能因其“中国红”等“旗舰花卉”品种而获得持续扩张力。

将种植标准化并外包

种植是“重资产、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初期需要投入土地并修建温室大棚,后期则要根据花卉生长情况持续跟踪养护。丽都将种植外包,实际上借助花农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降低了规模化的成本,同时为了保持花卉质量的稳定,丽都建立了标准化的良种引进、品种选育、种苗繁殖、标准化栽培、精细化管理和采后加工处理一整套技术体系,从而对种植各个环节跟踪监督,对所有花农实现种子、检验、包装、服务四个统一。

具体而言,丽都花卉对温室大棚尺寸、花苗移植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并为花农提供幼苗苗种、农药、化肥等;同时,建立服务中心,为花农培训专业种植技术,从建棚、理墒、小苗移植、田间管理、采切等环节全程跟踪指导,并通过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辅助管理。据尹於舜介绍,丽都在种植环节的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很多细节,“仅仅除草这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就有大学问,部分杂草不能简单拔除,而应该向内压入土壤,杂草将自然腐化形成玫瑰肥料,经过这种特殊肥料滋养的玫瑰,其花瓣、色泽质量和之前有非常大的差别。”目前,丽都出口产品的叶片质量、抗病机能、瓶插保质期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标准,为出口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此前,香港的玫瑰主要来自荷兰、哥伦比亚,而丽都玫瑰进入香港之后,由于花卉质量相差无几而价格仅为1/3,因此迅速占领了香港50%的市场份额。

变包销制为佣金制,透明化加工、拍卖

在丽都之前也有花卉公司尝试类似“公司+农户”的模式,但却鲜有成功者。这些花卉公司同样将种植外包给花农,待花卉成熟以后,以协议价格收购成品花,最后在花卉市场按照市场价出售。在这样的包销模式下,一方面花卉公司缺乏丽都在研发上的优势,对花农的约束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成品花市场价格的波动,花卉公司和花农在收购价格上存在利益冲突。当市场价格高于收购价格时,花农往往背弃和花卉公司的协议,直接将成品花拿到市场上出

售;而在市场价格低于收购价格时,花农则将成品花上交,将亏损全部转嫁给花卉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底成立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为丽都平衡与花农之间的利益分配创造了客观条件。在KIFA成立之后,云南省的花卉交易有了统一的平台,KIFA通过花卉产品指标、质量控制体系对花卉进行分级交易,交易完成后,KIFA通过互联网对产品交易价格进行公示,任何花农都可以清楚了解花卉的成交情况。在KIFA交易数据的基础上,丽都进一步将加工、拍卖环节透明化,并改变包销制为佣金制,使丽都的“公司+花农”模式相对平稳。丽都并不向花农收购成品花,在从花农收回成品花并进行后期切花处理后,转交KIFA进行拍卖出售,这个过程中,丽都仅仅对每枝玫瑰收取1毛1分的加工费,并从销售额提取5%的固定费用。此外,丽都还为花农开发一套交易结算软件,并与KIFA的拍卖数据对接,使花农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平台清晰了解花卉的成交情况。由于利旖分成清晰,交易过程透明,丽都和花农形成了花卉产业链上两个互相依赖的环节,并成为一个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资本操刀升级商业模式,意图掌握市场定价权?

虽然丽都已经具有相对成型的商业模式,但目前的盈利能力相对有限。丽都2006年净利润150万元,仅相当于其一年的研发费用。对此,创新投在入股丽都花卉之后,在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经销网络等多个方面为丽都提供管理支持,试图将丽都的控制力向市场终端延伸,并改变丽都与花农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提高丽都的综合盈利能力。这种将花卉种植和市场销售直接衔接,做大品牌在终端消费市场影响力,掌握市场定价权的发展思路,或值得同类型公司借鉴。

利益分配有利花农

丽都获取固定服务收入,而花农获得几乎全部种植、销售差价的利益分配模式,是保证丽都模式切实可行的关键,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现有利益分配格局向花农倾斜,限制了丽都盈利能力的提升空间。

具体而言,丽都的收入主要是4个来源,分别为种苗销售、自有切花销售、对花农切花加工和包装、花农切花收入提成。其中,丽都以每苗5毛5分的价格将研发的玫瑰种苗出售给花农,每苗一般生产15枝玫瑰,丽都种苗规模在500万株左右,种苗销售毛利率在40%以上,此外,外售种苗绝大部分为无产权品种;自有切花主要为自有产权、引进专利品种,但由于人工成本、研发成本摊销影响,目前仅能维持盈亏平衡;丽都为花农提供切花加工和包装,对每枝玫瑰收取1毛1分的加工费;玫瑰在KIFA拍卖销售之后,丽都再从销售收入中提取5%。

据尹於舜介绍,每枝玫瑰收取的1毛1分加工费,基本上覆盖了丽都的成本费用,而种苗收入和切花销售5%的提成,是丽都的利润来源。这样一来,按照每枝玫瑰8毛钱的拍卖价格综合估算,花农获得整体收入的75%,而丽都仅分享其余25%的收入。对于这样不足以体现一般意义上技术溢价的利益分配方案,尹於舜的解释是,丽都还是初创时期的公司,现在的发展侧重于扩大规模,随着丽都玫瑰种植规模的增加,不论是种苗销售收入还是切花销售5%提成,都将水涨船高。

跨区复制+产业整合,扩大种植规模

对于玫瑰的种植规模,丽都一方面加大吸收花农资源,另一方面,借助创新投的资金支持,扩建产业基地。此外,创新投还计划以丽都为平台,整合云南省的马蹄莲、菊花、干花、月季、百合等相关花卉公司,打造成为云花集团,将丽都品牌由玫瑰延伸至其他花卉品种。

据尹於舜介绍,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自然条件,使云南成为与肯尼亚及哥伦比亚并列的全球三大最适宜鲜花生长的地区,而丽都所处的滇中地区光照充足、四季如春,又是云南省最适合种植玫瑰的地区。因此,丽都扩大种植规模的重点,就是抢占滇中地区的种植资源,一方面,继续吸引花农成为丽都的花工,另一方面,丽都计划在晋宁地区兴建产业基地,将丽都模式向邻近地区复制。

对于云花集团的整合,尹於舜最初计划同时投资丽都和另外几家公司,但由于各家公司不同的盈利情况,股权分配面临困难。在丽都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丽都品牌相对强势的情况下,创新投转而计划以丽都为平台吸收合并其他公司,并将相关花卉品种统一为丽都品牌,从而借助丽都的品牌优势拉动其他花卉品种的销售。

建立经销商网络,打造消费市场品牌,掌握定价权

据介绍,丽都玫瑰虽然在KIFA的拍卖价格相对国内同类型品种高出30%-50%,但是与终端销售价格的差距仍非常悬殊,丽都玫瑰在KIFA的拍卖价格约为每枝八九毛,在进入香港市场之后,价格最高达到20港元的水平,在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中,中下游经销、零售环节获取了绝大部分利润。实际上,丽都的品牌效应还仅体现在KIFA的拍卖环节,并不对普通消费者形成品牌影响。因此,丽都除了扩大种植规模,还计划面对终端进行营销,并自建经销网络,将产业链从上游种植向中游经销延伸。

首先,丽都打算对具有知识产权的10个玫瑰品种进行包装,并打造为10个独立品牌。“丽都目前已聘请了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为10个独立品牌的终端市场营销进行方案设计,并借助奥运颁奖指定用花‘中国红’形成公众关注点,为独立品牌进行事件营销,提高丽都玫瑰在终端消费者群体中的认知度,为掌握定价权提供品牌基础。”尹於舜说。

其次,丽都计划在上海、北京等建立6个区域营销中心,绕过KIFA拍卖平台,以自建、代理等方式和终端销售公司直接衔接。在KIFA的拍卖机制下,丽都玫瑰仅拍卖价格销售,而收购玫瑰的公司多数为居间商,之后转而加价出售给花店等终端渠道,也就是说,丽都玫瑰从KIFA到终端消费者,经过了两轮转手加价;而丽都和终端直接衔接之后,居间环节的成本被丽都内部消化,同时居间利润也被丽都所获取。此外,KIFA的交易制度规定,对拍卖成交双方同时收取10%的销售佣金,如果丽都直接衔接终端渠道,还免去了KIFA的累计20%销售佣金成本。

为了和衔接终端相配合,尹於舜透露,丽都计划收购一家云南物流公司,并包租货机航线用于鲜花运输。现在鲜花往往通过客运航线搭载运输,往往难以保证花卉的完好,而在地面物流公司和空中专用货机的一体化运输条件下,丽都不仅可以对运输全程进行质量控制,而且通过地面和空中物流的协调,节省路途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丽都实现了和终端渠道的衔接,和花农的利益分成模式也可能随之变化。“丽都在实现种植和市场两端控制的情况下,可能改变现在丽都获取固定服务收入,而花农获得几乎全部种植、销售差价的利益分配模式,转而采用丽都向花农收购包销的利益分配模式。”尹於舜说,实际上,丽都绕过KIFA就阻断了花农和市场直接相连的关系,种植丽都玫瑰的花农,就必然接受丽都的销售渠道,否则失去丽都的品牌标签,

同样的玫瑰也可能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当然,按照这一思路,丽都转变和花农的合作模式,并不意味着将借用市场地位挤压花农的利益。实际上,通过“品牌+渠道”的组合,实现花卉种植和终端市场的直接衔接更大的意义在于,将首先蚕食产业链中游居间商的“转手利润”,打通渠道使花卉生产商(包括丽都和花农)实现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定价权,而丽都的10个独立品牌能否包装成功,则将关系丽都能否实现对终端消费者的定价权。

模式风险

虽然丽都整合花农资源成功实现规模化种植,并通过透明加工、拍卖与花农形成了协调的产业链,但这一商业模式仍面临考验。

面对同类型公司竞争

丽都商业模式的成功,让云南省其他花卉公司也纷纷推出“公司+农户”模式,这可能引起对花农等资源的竞争,如果丽都不能持续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花卉品种,将难以维持花农的支持。

目前,KIFA已联合荷兰花卉公司推出类似的合作模式:KIFA联合荷兰背景的华兰农业技术公司成立合作联盟,由华兰公司出面与花农签订专利花卉品种的生产和销售合同,华兰公司提供国际流行的花卉品种,并指导花农进行种植,最终花农将成品花在KIFA平台销售,华兰按销售收入的固定比例提取专利种苗费用。此外,KIFA还推动成立花农联合体,引导实力分散的花农形成组织,联合发展花卉品牌,其中,与丽都同处玉溪市海通县的40余户花农联合成立“联庆玫瑰合作社”。如今,通过KIFA的交易平台,“联庆玫瑰”也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玫瑰花品牌,和丽都形成直接竞争。

随着更多的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及本土花农自创品牌意识的普及,丽都模式将面临考验。如果不能及时推出更多迎合市场潮流的花卉新品种,丽都的外包模式也将缺乏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丽都合作的花农可能皈依其他公司旗下。

盈利有限

丽都在和花农合作过程中的佣金模式,保证了公司和花农的利益一致性,但这也使丽都的盈利能力受到局限,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形成制约。

事实上,在固定佣金模式下,丽都的盈利情况和发展规模有直接关系,而盈利能力偏低,却对丽都的规模化发展产生两方面的不利影响。第一,类似华兰等外资公司的竞争,对丽都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盈利局限将妨碍丽都继续扩大研发投入;第二,丽都要扩大规模,还需要在生产培育基地、种苗繁殖基地、花成品加工中心等方面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而盈利局限将直接限制丽都种苗产能、花成品加工能力,制约下一步规模发展。

法律保护缺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发展受限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拉动需求 篇12

一、居民收入翻番的必要性

(一) 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必然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目前,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很多企业没有更大的积极性去搞研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倍增, 企业人力资源资本提高, 必然会引导企业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特别是技术密集型转变, 从而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而且收入水平的提高, 可以使百姓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量, 通过消费升级, 促使企业对其产品升级, 达到产业升级。

(二) 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是拉动内需, 扩大消费的需要

2008年金融危机, 让我们体会到由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高风险性,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必须协调一致。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 消费率、消费贡献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需求不足,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保障制度不健全, 居民不敢消费, 但现实原因就是居民收入水平低, 不能消费。由于我国分配制度不合理, 导致占据消费需求主体地位的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如果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实现藏富于民, 居民的消费能力必将会提升。

(三) 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为了实现国民收入倍增目标, 十八大报告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提高两个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比重的提高将会继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也必会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将使金字塔结构转变为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形劳动力人口结构, 这种结构将会使中低收入者提高收入、调节高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规模、规范灰色收入、打击非法收入。提低、控高这些措施也都是得民心的, 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扩中, 是需要一定条件来实现的, 如增加一些白领岗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这些也都是得民心的。

(四) 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即增强发展协调性,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文化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建设生态文明, 经过10年的努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并从五个方面提出目标要求, 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报告中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 更加切近, 同时标准更严, 要求也更高。

二、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难点

(一) 经济能否可持续增长

一般情况下GDP增加1个百分点, 可以促进80-100万人就业, 所以经济的快速增长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而我国的经济增长今年的各种数据均表明了正在放慢速度, 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就业人口, 减少居民的收入水平。况且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多问题, 最严重的就是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与经济增长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即是经济的发展可持续性受到阻碍。

(二) 收入差距能否缩小

缩小城乡、区域、行业、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 始终是政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但多年来的改革效果并不理想。十八大明确提出,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三) 居民收入增长能否与GDP速度相匹配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国民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翻番的目标, 这也就是要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相匹配。一直以来, 我们都在强调GDP的增长,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在十四大进一步提出, 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 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初步设想。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 到建党一百周年时, 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时, 基本上实现现代化, 建成富强、民生、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六大提出,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由此可看出国内生产总值翻番并不是新的提法, 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的就是GDP的增长速度。面对居民收入, 除了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之外, 并没有强调其增长速度, 而实际情况上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GDP增长速度。

三、贯彻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实现居民收入翻一番

一直以来,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着很多矛盾, 如国民收入增速慢与国家财政收入增速快的矛盾, 资本所得与劳动所得的矛盾, 分配主体间关系不顺的矛盾。所以必须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今年2月初公布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四个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渐缩小、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判、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

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积极的初次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明确形成合理的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分配的比例关系,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劳动报酬增长机制, 完善薪酬制度, 提高“两个比重”。

其次, 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再分配调节机制中应该包括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 二次分配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来实现的分配, 三次分配是个人出于自愿, 在道德和习惯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一部分无偿捐赠的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其主要是调节过高收入, 对低收入进行补助, 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切实可行的收入监测制度, 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 避免在征管过程中出现的“累退税”现象;完善税种, 在适当的时机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等税种, 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缩小差距。加大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民生建设的支出比例, 集中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宣传慈善思想, 增加慈善组织数量及质量, 增加捐赠资金。

第三, 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改变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健全农业补贴制度, 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大扶贫开发投入, 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城乡一体化, 破除二元制经济结构, 逐步改变当前城乡居民的两种制度, 逐步建立统一体系,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此来消除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第四, 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灰色收入, 打击非法收入。要强化劳动法的执行力度, 推进劳动合同法, 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健全工会组织机构, 改变个体劳动者的弱势地位, 建立有效的工资协商制度。建立完善的税率制度, 改进申报方式, 加大对偷税、漏税等情况的处罚力度。加大反腐力度, 对权力寻租、灰色收入等予以监督及处罚。

此外,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也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转变, 增加产品附加值, 有效增加职工工资;由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 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

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到2020年,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这一指标的提出, 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是树立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发展理念, 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的紧迫要求, 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最重要指标。

关键词:居民收入,倍增,难点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

[2].宋桂霞, 齐晓安.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 2010.3.

[3].周亮亮.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研究, 2008.5.

上一篇:数列思想下一篇:喷射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