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模式

2024-06-28

拉动模式(通用12篇)

拉动模式 篇1

高等职业教育要想把握买方市场,就需要树立从推动式到拉动式的新理念

拉动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把企业提前“搬进”课堂,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学生就业后,马上就能满足企业的各种能力需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目前我国的拉动式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尚是一个空白,特别是作为长三角地区物运枢纽的苏州对专门化、技能化的物流人才具有极大的需求,这也是打造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推进教学改革的时代需要。因此,本课题应该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研究的目标

按照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企业输送大量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尝试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内容,从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出发,变推动式人才培养为拉动式人才培养,为苏州地方经济的发展输送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利用企业早期参与学校物流专业教育,让学生对企业需求有较早的认识,为以后到企业工作提前准备,建立有效地物流专业教育链,促进物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根据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需要,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用项目化和实体化教学方法,提高物流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根据研究成果,形成与苏州企业物流需求人才对路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市场调查和相关企业问卷调研,结合苏州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确立物流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培养模块。成立课改班级,取名为物流研习社,为课题实施提供保障。将课题成果对整个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全面辐射推广,在推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实施性方案。根据全面研究成果,结合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对原有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最后的修改定稿。

研究成果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迈入大众化的门槛,学校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也开始由卖方市场(主要是学校)进入买方市场 ( 通常是企 、事业单位),因而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高等职业教育要想把握买方市场,就需要树立从推动式到拉动式的新理念。

从目前企业需求来看,对物流业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较少、分布广,传统的“推动式”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应根据地方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确定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拉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拉动式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从设置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政校企互动平台等方面入手,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形成以物流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三位一体为主体、以多元平台为支撑,构建“无缝对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构建拉动式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课题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细化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大锅饭”培养目标,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岗位将培养目标细分为叉车技术能手、仓储技术能手、配送技术能手、运输技术能手、采购技术能手、客户服务技术能手、调度技术能手、报关技术能手、报检技术能手、货代技术能手、管理技术能手等目标。将学生分类培养,既能寻找到学生对专业知识感兴趣的交汇点,又能适应不同企业对物流从业人员的不同需求。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合企业实际,由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培养目标细则的制定,并合理制定评价体系,得到企业的认可,才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第二,调整教学内容。目前,随着物流管理这个新兴专业的迅速发展,国内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编著出版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国外译本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式;国内编写教材大多属于引进理论式,还未与中国的物流实践相契合;院校自编教材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因我国尚缺乏对流管理专业的系统研究和理论指导,自编教材有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影响了教材质量。总的来说,目前的物流教材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性太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二是实践操作与企业实际差距较大,不能适应企业需求。应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调研,整理出相关岗位的知识点,调整教学内容,使学校教学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既有实践技能又有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创新教育模式。学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使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学生的专业教育亟需企业的参与,虽然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重视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从必要性,但深入程度尚不够,未达到最优状态。目前校企合作普遍是校“热”企“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一是企业得不到合作所产生的“互利双赢”效用,失去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二是缺乏激励机制和成本补偿,收入与成本不匹配,所以企业不愿提供可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使校企合作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条件。另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时间和工作量上的冲突。二是有些企业专家虽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授课经验,达不到预期地效果。加强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很多院校引企入校,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高职院校提供一定的实习、实验设备等,这些举措大大地加强了校企合作的紧密度,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素质结构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评价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第四,创新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理念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对于实践性较强地专业,通过“模拟+ 实战”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掌握核心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角色扮演法、实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教学法。

结束语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数量更应重视质量,需要全方位的统筹考虑。解决好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难点问题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推动下,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量”的快速发展阶段 , 现已进入 一个“质”的提升的关键时期。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拉动模式 篇2

发布时间:2015-04-23 字号:[大 中 小] 视 力保护色:

为检验我县民兵组织整顿工作和民兵组织队伍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民兵的自身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快速集结的反应能力,4月21日上午,马鞍山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陈大林率机关工作组莅临我县民兵应急连点验大会,县委常委、副县长夏迎锋,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长徐胜,县人武部政委梅增兵,全体民兵应急连队员参加点验。

上午九时,在嘹亮的军歌声中,点验严格按照民兵整组程序展开,军分区首长对我县80名民兵应急连队员进行了现地点验。点验中,应急连队员步伐整齐、口号响亮、精神饱满,到点率达100﹪,且装备齐全、制度建全、资料规范、反应快速,不论是到位率还是个人作风纪律都得到军分区首长的好评。这次集结点验,既是提高参点人员的组织纪律性、强化国防意识的一次重要时机,也是对我县民兵应急分队快速收拢集结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对今年我县民兵整组工作成效的一次整体验收。

今年整组工作开展以来,县人武部立足新的起点,以建设全面过硬的战略预备力量为中心,围绕所担负的任务和需要,严格按照“平时应急、战时应战”标准,努力夯实民兵应急分队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能力,圆满完成了民兵整组工作规定的内容,在全县9个镇、1个企业单位,认真编好了应急连、通信、交战、铁(公)路防护、防化等民兵分队,民兵整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民兵组织建设的一些重要环节得到有效落实,民兵队伍建设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实现了整建结合,整训结合、征用结合,推动了整组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

军分区政委陈大林听取了我县民兵整组工作情况汇报和观摩后,对今年我县民兵整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县民兵整组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参演的民兵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参演程序正规有序,反应迅速,做到了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达到了演练的目的。

检查组一行还抽查了我县西埠镇武装部及西埠镇熊官塘村民兵营连部规范化建设情况,通过实地检查,检查组对我县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和专武干部素质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济越是下行,越要将服务企业放在突出位置,多为企业做一些雪中送炭之事,共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魏尧在走访企业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念,把服务企业作为永恒主题,深入持久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增强发展信心,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企业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望梅路区域改造项目组“阳光拆迁”暖民心

4月22日,望梅路区域改造项目组办公室附近,原自来水厂宿舍,一台挖掘机正在开机作业,旁边的土坡上几位工人正在拆除房屋,项目组组长王涌告诉笔者,这里是东苑小区A区16号楼的施工现场,拆除的是4月20刚签定协议的拔钉扫尾户。

望梅路区域改造项目组征迁范围包括原县医院区域、县妇幼保健站东边区域、原外贸局宿舍、网络公司区域以及拔钉扫尾五大块,涉及拆迁户57户,拆迁面积约7000平方米,交地40亩。

为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任务,项目组五位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的开展工作。一次,他们到一户人家去做工作,男主人只顾低头干事,把他们晾在一边。快一个小时过去了,男主人一个电话接后,骑车飞快离去,工作组只好返回。第二天,当他们再次出现时,男主人心有内疚的说,你们怎么又来了。工作人员笑着回答他,与你见面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得做下来慢慢谈。

与望梅路区域改造项目组打交道的拆迁户都知道,除了上门宣传以及拔钉扫尾户外,项目组都是电话预约在办公室与户家谈事,变“要我拆”为“我要拆”。4月22日,当笔者走进项目组的办公室,亲眼见到了这样的一幕,拆迁户王文斌与妻子一道坐在项目组成员金善树的桌子旁,聚精会神的听着金善树告诉他们安置房的位置、朝向、楼层、面积,好像金善树的说法与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王文斌夫妇感到非常满意,定下了一套位置三层的现房和一套位置五层的小高层。十分钟后,夫妻两从家里取回相关证件,当场签下了《含山县城市房屋征收安置协议书》。

金善树说,每份协议书背后堆积的是大家大量的艰辛付出,包括上门宣传、带到房子的位置看、坐下来谈等,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多次。对于大家来说,上班早、下班迟是正常现象,就连节假日也经常不能休息。“一定得站在拆迁户的位置为他们设身处地的考虑,这是根本。”一旁的副组长刘功久一语道破他们成功经验的秘诀。

以需求拉动科研 篇3

作为中科院计算所新一代领头人,如何带领计算所这个已有55年历史的科研机构彰显其最大的价值是其重点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其下属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室日前升格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后,孙凝晖身上的这种责任感更为强烈。

对孙凝晖而言,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份荣耀也是压力。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意味着国家每年会有近千万元的研究基金支持和每3年一次的设备更新资金的支持,意味着该实验室将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参与国际学术、人才的交流,或者说将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而另一方面,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国家惟一一个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包括不仅要出高科技的成果,还要更有效地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孙凝晖认为,目前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率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研人员对来自生产第一线的需求研究不够,没有真正关心生产一线的需求。孙凝晖表示,以后计算所的科研力量将向一线倾斜,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到第一线,包括与企业合作研发它们真正需求的产品和技术。比如,计算所将与华为进行长达5年的合作来共同研发云服务器。当然,作为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基础性的研究同样不可缺少,孙凝晖透露,未来10年计算所还将重点在数据处理器、艾级计算机以及可重塑CPU等前沿技术上开展研究。

“我们与华为的合作就是一个尝试,借 此我们的技术能很快落地,这反过来又会推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升级。这样技术和产业就能很好地衔接起来。”孙凝晖介绍说,科技和产业如果不能结合就形成不了上下游产业链,就无法把产业技术串起来,没有办法形成产业的竞争力。

拉动模式 篇4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和信息管理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苏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重地,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目前,苏州已成为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预计2012年物流业增加值将超170亿,目前拥有物流及相关企业11000多家,具有先进理念的国外一流物流企业纷纷进驻,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极大,相应对物流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每年物流人才需求约3万人,人才缺口巨大。近年来,苏州高速发展的物流产业对用人企业和高职院校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企业难觅合适人才。

1.1 需求层次分析

苏州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为物流操作人员、物流管理人员、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三个层次。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各种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物流规模的扩大及物流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流管理人才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

目前,苏州物流业从业人员大多数素质还比较低,很多人的观念更新、知识更新跟不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很多大型物流企业的出现专业化、技能化物流管理人员尤其紧缺。

1.2 职业岗位分析

把物流作为一门系统科学进行研究只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但物流活动却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并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物流管理的相关岗位遍布于各行各业。可以说物流已成为现代社会覆盖最广泛的产业之一。通过调查,苏州现代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于如下职业岗位:

(1)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资源配置计划、生产物流管理、仓储管理等岗位的组织管理人员。

(2)各类仓库、货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仓储管理人员、理货员、作业组织、运输调度人员。

(3)各类货运企业、快递公司、货运代理公司货源组织、商务处理、国际物流报关、综合运输代理等管理和业务人员。

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物流人才的定位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迈入大众化的门槛,学校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也开始由卖方市场(主要是学校)进入买方市场(通常是企、事业单位),因而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高等职业教育要想把握买方市场,就需要树立从推动式到拉动式的新理念。

推动式和拉动式原本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推动式生产通常是在接到客户的订单后就开始估算工时,然后按工艺流程的顺序安排生产周期和生产提前期,顺次确定各生产环节的完工、交接时间。在批量大,品种较少,生产周期较宽裕的产品结构模式下,运用“推动式生产”编制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较为简便,易于操作。但在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上百个品种轮番上场甚至同时上场,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工艺互相交叉,互相混合的情况下,这种作业计划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很快凸现出来。而拉动式生产就是指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市场需求来组装产品,借此拉动前面工序的零部件加工。每个生产部门、工序都根据后向部门以及工序的需求来完成生产制造,同时向前向部门和工序发出生产指令。两者的区别简单地说:推动式就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拉动式就是需求什么我就生产什么。当然,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肯定比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要好,但是做起来非常困难。

制造业生产方式转变值得高职教育借鉴。传统高职教育采用的推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从学科体系出发,培养方案和办学模式严重脱离企业实际,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产学合作关系,企业缺乏参与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理念支撑下培养的学生推到社会后,就业率低,适应能力、职业能力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为扭转这种状况,就要认识到高职院校是特定的育人场所,必须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建设人才。也就是站在社会需求的终端,由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拉动,重新定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从目前企业需求来看,对物流业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较少、分布广,传统的“推动式”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应根据苏州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确定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3 高职校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细化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也提出了较高地要求,由于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要求物流人员要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

改变传统的“大锅饭”培养目标,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岗位将培养目标细分为叉车技术能手、仓储技术能手、配送技术能手、运输技术能手、采购技术能手、客户服务技术能手、调度技术能手、报关技术能手、报检技术能手、货代技术能手、管理技术能手等目标。将学生分类培养,既能寻找到学生对专业知识感兴趣的交汇点,又能适应不同企业对物流从业人员的不同需求。

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合企业实际,由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培养目标细则的制订,并合理制订评价体系,得到企业的认可,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3.2 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随着物流管理这个新兴专业的迅速发展,国内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编著出版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国外译本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式;国内编写教材大多属于引进理论式,还未与中国的物流实践相契合;院校自编校内教材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因我国尚缺乏对流管理专业的系统研究和理论指导,自编教材有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影响了教材质量。

总的来说,目前的物流教材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性太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二是实践操作与企业实际差距较大,不能适应企业需求。应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调研,整理出相关岗位的知识点,调整教学内容,使学校教学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既有实践技能又有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3.3 创新教育模式

学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使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学生的专业教育急需企业的参与,虽然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重视到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但深入程度尚不够,未达到最优状态。

由于物流专业教育目前尚未成熟,急需引企入校参与物流专业教育,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引进企业专家进行授课,缩短与企业的距离,形成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到学校讲学,聘请企业专业人士做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者以学员、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进行学习等多元化教育模式。

但是目前校企合作普遍是校“热”企“冷”的局面,主原因是:一是企业得不到合作所产生的“互利双赢”效用,失去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二是缺乏激励机制和成本补偿,收入与成本不匹配,所以企业不愿提供可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使校企合作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条件。50%的企业抱怨在目前开展的工学结合中,政府和学校方均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学校专业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另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时间和工作量上的冲突。二是有些企业专家虽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授课经验,达不到预期地效果。

加强校企紧密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很多院校引企入校,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高职院校提供一定的实习、实验设备等,这些举措大大地加强了校企合作的紧密度,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素质结构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评价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3.4 创新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念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对于实践性较强地专业,通过“模拟+实战”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掌握核心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4.1 角色扮演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人。角色扮演法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角色的扮演,以互动与创新为特征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角色扮演法是适用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在假设而又逼真的情景中进行,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场景。学生根据情节在仿真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等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模拟角色扮演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理论概念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情境中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提高自身地综合素质。

3.4.2 实体化教学

所谓实体化教学是指职业院校在现有专业基础上,根据本专业人才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把本专业技能训练的实验室、实训场所建成具备经济功能的企业、公司等经营实体,成为具备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体中,教学管理上采取专业系负责制,教学组织上依托实体基地将与专业教学有关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师生共同承担实体的生产经营服务任务。师生既是教学人员,又是生产、经营、服务人员,教师既传授知识,又实地指导学生从事生产、经营与服务,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此达到突出实践教学的目的。

3.4.3 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3.4.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引用某一经典案例,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分解相应的知识点请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完毕,由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中心,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而案例教学法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了解、思考案例,自主地讨论、交流、研究案例,从而使他们获得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能力。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案例教学法倡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学习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几乎是“一言堂”,学生很难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来获得个性的发挥。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许多参与课堂的机会。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甚至辩论,他们不但可以愉快地理解案例本身反映出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案例教学法还能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员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可见,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新华,董彩凤.针对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J].中国市场,2008,(23).

[2]袁群.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及培养分析[J].中国水运,2006,(5).

[3]胡云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策略探讨[J].当代经理人,2006,(21).

[4]周艳军.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探析[J].科学咨询,2006,(21).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意义 篇5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此理由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文献综述、实证分析、最后政策倡议论述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对我们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就业理由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民生之本 安国之策 就业弹性 就业效应

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而今,就业成为了困扰各国政府的世界性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就业的增长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能带来就业增长,两者是正相关的,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

国际上,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三个首要目标。

如何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更好的结合起来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理由之一。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快速稳步发展,而另一方面就业理由却日益严峻起来,最新消息说未来五年我国为就业最严峻时期。

因此加强对我国经济增长下就业理由的研究,倡导建立就业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一、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不能实现就业的增长。

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失业理由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

这方面的.研究多为实证性分析。

其研究策略包括:(1)采用计量模型,估计就业率或失业率对GDP增长率的回归系数,以研究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失业率的变动情况;(2)计算平均就业弹性,说明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3)通过对劳动人口参与率的估计进一步估算我国的真实失业率,从而说明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4)通过对各产业就业弹性的估算,研究不同产业产出的就业效应。

二、经济增长就业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劳动力资源富裕的情况下,资本驱动的经济取得了几十年的长期发展,GDP增长率一直属于较高的速度。

在此过程中,经济的不断繁荣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但是这种依靠要素投入的发展不会是经济的常态,而是常常出现在一个国家的初步发展阶段。

长期看来,生产要素总是稀缺的,生产最终以来的只能是技术。

经济发展最终会向高技术高产率转化。

但是这个转化过程是曲折风险不断的,而且受一国的具体条件限制。

资本、劳动、技术、制度、资源等因素均可能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约束条件。

而我国目前正是走到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经济起飞时一个很大的挑战。

国家正在引导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调整,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式生产转化。

经济增长与失业正是矛盾的突出表现,究竟如何解释这一矛盾,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

(一)变量与模型。

根据就业弹性的含义,它是指每增长1%,对就业增长的带动效应。

一般认为,影响经济增长和对就业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变化和资源禀赋条件。

以下的分析将撇开人口因素,凭借逻辑推理就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就业弹性的应先展开分析,为构建计量模型创造理论起点。

变量选取、数据口径及模型设定:

被解释变量Y:用来表示GDP的就业弹性。

结构因素X1:选取历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构成比例。

制度因素X2:选取有一定难度,这里选择两个指标,一个是经济在社会固定资产中的比重,用X21表示;另一个为国有部门的就业人数,用X22来表示。

资源禀赋X3:也选取两个指标,一个资本要素稀缺性以资本价格即利率来表示,这里用X31来表示一年期的实际存款利率;另一个指标X32表示劳动的价格即工资。

X4选取历年的人均GDP。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的,解释变量X1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技术进步程度,因此技术进步未被列入模型。

(二)计量结果。

从回归输出结果来看,说明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良好。

(三)计量结果分析。

1.关于资源禀赋

从理论上讲,实际利率是资本的真实价格,反映了资本的稀缺程度,从而影响微观经济活动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选择行为,进而对形成产业或产品生产的不同就业需求效应。

2.关于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关,代表社会居民的生活富足状况。

收入水平对就业弹性是有一定影响的,较为可行的解释可能是收入水平提高,使得社会人口获得教育的范围扩大和受教育时间延长,收入水平提高还带来居民休闲时间增加,这些方面,对于就业弹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3.关于结构因素

回归输出结果较为满意。

这预示着我国当前时期,经济结构剧烈变动,特别是工业化的持久推进,会对就业形成巨大压力。

4.关于制度因素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制度或体制因素变革对就业的重大影响是毫无怀疑的。

三、政策倡议

由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一些有助于我们解决就业的一些措施:

(一)调整经济增长以创造就业为导向,保证就业与经济的同步增长。

我国的失业并不是短期的摩擦型、周期型,而是长期的菲自愿失业。

相对于我国比较低水平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经济的容纳能力有限,在过去及未来的几十年中,失业理由恐怕是我国发展中最大的经济与社会理由。

我们应该把解决就业理由放到战略地位上来,把我们以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目标的经济增长。

(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创造新的增长源泉。

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不只与其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有关,还与经济增长的模式和质量有关。

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的投入,而资本的就业弹性却在不断下降,其对就业的拉动越来越弱,我们应该把经济尽量转换到依靠劳动力资源和技术要素上来。

(三)增强政府考核的全面性。

政府在解决失业理由上不仅要用经济政策同时也要用政治手段。

国家应该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以此激励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过程对增长与就业理由兼而顾之,从而对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

我国目前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就业结构转换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就业的增长。

因此,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双重目标的最有效捷径。

(五)调整分配收入政策,提高消费比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出发点。

消费需求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就需要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我国地区之间、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要逐步加大政府转移支付,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降低积累率,逐步带动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趋于协调,引导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我们要建立统一完善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转变社会保障的分割局面,考虑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筹全国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对福利公积金等进行统一管理,在全国范围而不是地区发挥再分配功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社会统筹范围,把农村、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均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尹秀娟.青海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压力理由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

[2]杨淑华,鄂咏红.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相悖矛盾的深思[J].经济纵横.,(06).

自主拉动增长 篇6

2016年1月,乘用车销量环比有所下降,同比呈一定增长,且增幅高于全行业。1月,乘用车共销售222.87万辆,环比下降8.74%,同比增长9.27%。轿车销售111.11万辆,环比下降13.25%,同比下降9.06%;SUV销售78.49万辆,环比下降1.14%,同比增长60.51%;MPV销售26.14万辆,环比下降4.14%,同比增长15.90%。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增长,东风汽车也挤进了乘用车销售前十名。

滴水石穿

新能源汽车销量断崖式下降

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1.61万辆,同比增长144%,但是环比下降幅度达到84%。销量1.37万辆,环比下降了63%。要知道,2015年1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单月产量达到了9.98万辆,销量达3.7万辆。

2016年已经进入3月,上海新能源补贴政策依然悬空(免费沪牌延续,补贴金额未知),上海市场众多新能源车型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其中比亚迪秦1月销量仅517辆,不及荣威e550销量一半,消费者对政策补贴的敏感反应都赤裸裸地体现在1月大幅下降的销量数据上。比亚迪秦、众泰云100、比亚迪e6、腾势、逸动1月销量环比下降都超过65%,其中腾势1月销量环比下降近70%,长安逸动纯电动EV1月销量环比下降近90%,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比亚唐却占据冠军位置,销量高达4012辆,是秦的7.8倍,比亚迪新能源车全靠唐撑台。唐销量的一路高歌猛进让比亚迪尝到了SUV的甜头,比亚迪未来将把更多的重心投放于新能源SUV车型。在SUV热潮不减的当下,比亚迪表示抓紧良机趁热打铁,将在今年陆续推出插电混动SUV车型宋、元。

麻辣点评

长城C50:虽然SUV是当家花旦,长城汽车的轿车业务也基本边缘化,但2016款还是顽强地来了。依然是2012款自主研发的1.5T发动机,虽然乐趣还是有所欠缺,但也算是一款称职的家用车了,只是这销量仍旧是不温不火。

华泰B11:作为2011款的汽车还能够卖到1273辆,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呢。华泰汽车卖得最好的一款车E70销量也只有1568,如果能够在B11的基础上推出新款,相信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英致G3:作为乘用车新品牌的潍柴英致,进入市场第一个试水的举动,就是推出了小型SUV产品——英致G3。作为小型SUV火爆市场的产物,将近两年时间的检验,这款售价颇低的小型SUV并未像其他“草根”一样成为明星。

中兴GX3:前两天的“岚豹风波”把广汽和中兴都推向了风口浪尖,作为广汽与中兴合作之后推出的第一款SUV,中兴GX3的销量并不如人意,也许是广汽把心思都放在了“亲生”自主品牌广汽传祺身上,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没有销量王牌就没有话语权。

需求拉动亚洲糖价上扬 篇7

受厄尔尼诺天气的影响, 马来西亚油棕榈产区天气比正常更加炎热干燥, 导致油棕榈树生长受到压力。如果高温天气持续, 那么今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难以实现政府的目标。马来西亚油棕榈种植园主表示, 干燥天气可能延长马来西亚棕榈油低产期的时间, 从而提振棕榈油价格上涨。

二月份的干燥天气也可能影响油棕榈花成熟。棕榈花期一般需要6个月的时间成熟, 然后在四季度的高产期结果。马来西亚商品部曾预计2010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将达到1810万t, 比上年的1760万t增长2.8%。政府数据显示, 2008年毛棕榈油产量为1730万t。分析师称, 这可能推动棕榈油价格上涨, 并缩小棕榈油与豆油的价差。

晋西车轴拉动世界奔跑 篇8

依靠科技创新, 山西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集群化、信息化, 为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奠定了基础;着力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产业, 加快构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转型跨越、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同时, 新材料产业顺势而起, 并带动了山西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食品工业历经风雨见彩虹, 表现不俗, 一路向好……

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 山西产业转型波澜壮阔。本期, 记者带您走进相关企业, 透过企业蝶变历程, 追寻这一转型的轨迹。

在全国平均每3根铁路车轴中, 就有1根产自晋西;

在全世界平均每10根铁路车轴中, 就有1根产自晋西;

晋西每年产销的15万根左右的铁路车轴中, 有1/3进入国际市场;

……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发展状况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就山西省而言, 推进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新基地新山西的迫切要求和重大战略举措。同时, 装备制造业也是山西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重点培育的支柱型产业。

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亚洲最大的铁路车轴生产基地, 正以大幅的步伐投身到转型跨越发展的浪潮中, 在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 当时还只是原晋西机器厂 (现为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的一个铁路车轴制造车间, 在3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 晋西车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大发展, 于2000年正式成立股份制公司, 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现已成为一个总资产22亿元, 集铁路车轴、轮对、转向架、货车整车等铁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上市公司。

走进晋西车轴, 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频频飞入的客户订单, 抓紧施工的建设项目等等, 都为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优异表现提供了最好的注解。作为晋西车轴核心产品的铁路车轴, 已累计生产150多万根, 产销量从2001年的5万余根, 增加到2010年的15万根, 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九五”末期的不到30%稳步提高到“十一五”的50%以上, 国内客车车轴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65%以上, 并跻身全球铁路车轴专业化生产企业的第一梯队。

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 是晋西车轴长期以来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队伍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技术改造作为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晋西车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01年, 晋西车轴总投资15 180万元的国家重点“双加工程”项目——铁路车轴技术改造项目顺利竣工, 综合提高了车轴生产线工艺装备水平, 巩固了晋西车轴在工艺装备、产品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优势地位, 奠定了其在国内铁路车轴行业的领军地位。此外, 作为国内铁路货车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 晋西车轴还先后投入5 980万元对铁路货车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 在通用敞车和专用车生产能力的互换上得到了加强。

一系列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 使得晋西车轴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 晋西车轴拥有150多个车轴品种, 车轴产品涵盖了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地铁和轻轨五大领域, 具备铁路及轨道交通装备用车轴产品18万根、铁路货车轮对3万套、摇枕侧架5 000辆份、铁路通用敞车5 000辆的铁路产品生产能力。同时, 产品的生产效率、加工精度和实物质量等关键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铁道部组织的历次质量评比中, 晋西车轴都取得了较高名次, 在市场上和同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在积极推进技术改造的同时, 晋西车轴还通过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组建专业研发团队, 加强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 在铁路车轴等产品的研发上也取得了积极成果。目前, 晋西车轴拥有自主创新产品120多个, 自主工艺革新项目360多个, 自主专利和非专利核心技术成果130多项。同时, 由晋西车轴与清华大学合作, 总投资2 180万元的高速动车组空心轴项目, 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基本具备装车试运行条件。项目正式投产后, 将彻底改变我国动车组车轴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通过一系列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品的研制生产, 也为晋西车轴锻炼、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人才, 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场开发和资本运作并举, 进一步形成了晋西车轴在国际国内铁路车轴行业的领军地位

在成为国内铁路产品主要供应商的同时, 晋西车轴在国际市场上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 晋西车轴先后研发设计了适应不同国家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通过了美国铁路协会认证、欧洲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德国铁路公司DB认证、TSI认证等, 获得了进入国际铁路产品市场的通行证。目前, 晋西车轴的产品已远销欧盟、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并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合作关系, 通用、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等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目前已经成为晋西车轴稳定的终端客户。

同时, 依托资本市场平台, 晋西车轴在资本运作等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2009年, 晋西车轴股票成功增发6 500万股, 融资8.45亿元, 重组并购了国内第二大铁路车轴制造商——包头北方锻造公司, 实现了国内行业前两位的战略重组和资源整合, 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晋西车轴在国内国际铁路车轴行业的领军地位。

作为国内铁路车轴行业的领军企业, 以及山西省实施铁路运输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骨干企业, 晋西车轴的发展得到了山西省及太原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年, 晋西车轴被列入山西省动车组轮对总成国产化项目成员单位;2010年, 晋西车轴被列入太原市绿色百强示范企业, 并获得太原市政府800万元的“绿色转型资金”支持。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 晋西车轴还多次获得山西省、太原市用户满意产品和用户满意企业等称号, 获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出口先进企业称号, 并被权威媒体评为“十佳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之一。

放眼世界铁路产品以及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 努力打造最具竞争实力的晋西品牌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 晋西车轴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为较好适应下一步发展的需要, 晋西车轴确定了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巩固铁路产品主业、积极拓展相关多元领域、努力打造晋西车轴百亿产业支撑体系的发展设想。

按照世界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方向, 晋西车轴将把握铁路运输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 在高速动车组装备领域实现车轴国产化并形成能力的基础上, 带动以车轴为核心的动车组装备产品链的延伸;紧跟国内铁路货车向30吨及以上轴重发展的趋势, 在国内率先实现货车车轴的升级;利用地铁、轻轨车轴开发、制造方面积累的优势和特质化能力, 延伸产品链;在做好铁路通用敞车的基础上, 做精以平车、漏斗车和煤炭专用车为主的专用车辆, 并开发生产各类罐车;以晋西车轴现有基地为依托, 在轮对、摇枕侧架、制动缸、车钩、缓冲器等零部件上形成先进的制造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努力打造和形成具有“晋西”品牌特征的铁路产品体系和市场整体推进体系。

依托已有的铁路产品铸造、锻造、焊接、机械加工等装备制造优势, 积极拓展和进入新型装备制造领域, 是晋西车轴确定的“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新的五年, 晋西车轴还将进军垃圾焚烧发电装备领域, 通过抓项目引进技术、技术转化和装备国产化等重要环节, 以建设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示范载体, 发展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实施后, 晋西车轴将在太原市同步成立装备制造公司, 在解决技术国产化的同时, 解决装备国产化, 具备国内一流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装备制造能力, 形成由垃圾无害化处理向相关装备制造, 再由装备制造向整体“建厂”能力转变的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该项目成功实施以后, 将进一步提升晋西车轴装备制造水平, 并有效填补了山西省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一个空白。

截至2011年9月, 晋西车轴的铁路车轴销售同比增长23.9%, 铁路车辆销售同比增长55.12%, 轮对、摇枕侧架等其他产品的销量也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上升势头。此外, 晋西车轴于今年启动的总投资达5亿元的铁路车轴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也正在抓紧实施中。该项目作为山西省《铁路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重点产业振兴技术改造计划, 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基本完成主要建设内容。同时, 晋西车轴总投资2.5亿元的包头基地建设项目已于今年7月竣工。两个项目于2012年正式投产后, 铁路车轴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28万根。同时, 晋西车轴今年新增1 000辆铁路罐车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建成, 也有效填补了山西省铁路车辆产品谱系在罐车上的空白。

农村消费拉动经济作用增强 篇9

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 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7%, 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在谈到这一数字时, 李晓超强调, 我们要看到, 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过程中, 消费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告诉记者, 据初步测算,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有4个百分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则用更丰富的数字强调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他说,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据商务部监测, 今年9月份千家核心零售企业销售同比增长10.6%, 比8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尤其在节假日市场, 今年元旦、春节、“五一”期间城乡市场消费旺盛, 全国千家重点商业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13.8%和9%。国庆长假8天时间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元, 日均零售额同比增长18%。

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

农村消费加快增长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数字显示, 今年前三季度, 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013亿元, 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663亿元, 增长16%。这表明, 今年以来我国农村市场消费增长持续慢于城市的格局出现变化, 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 对全国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所提升。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认为, 农村市场消费加快, 说明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以来,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万村千乡”、“双百工程”、“农超对接”等项目的实施, 提高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组织化程度。

而且随着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加快, 对农村的投资逐步扩大, 农村市场消费基础越来越扎实。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从投资角度看, 前三季度投资虽然增长快, 但投资的重点有3个, 一是农村地区, 二是投资到了中西部地区, 三是投放到第一产业。这些都为农村消费继续增长打下了基础。

经济回升基础尚需巩固

不过专家提出, 在看到前三季度总体形势积极向好的同时, 要认识到当前国民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 外需不足依然严峻, 扩大内需的任务仍然艰巨。

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启动内需?专家分析, 既要从宏观层面继续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城市化进程, 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稳定城市非户籍人口消费预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也要在具体政策措施上进行认真部署。

消费拉动粳稻价格整体上浮 篇10

市场概述

对比1 0月后半月, 11月辽宁以及国内粳稻市场行情小幅回升, 随后整体价格变化不大。

11月初, 辽宁地区稻谷收购价格呈小幅上涨态势, 但市场交易情况整体较为平缓。随着新粮不断入市, 交易逐渐活跃, 交易量也呈现递增趋势。

11月中旬, 稻谷市场整体表现温和, 但收购价格较去年同期依然高出许多。受粳稻供应压力不断增加的影响, 新稻价格经历前期高价后开始回落, 走货量也不再持续攀升。

11月下旬, 辽宁稻谷市场略有回落, 这与此间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有一定关联。

价格看板

据监测, 2012年11月辽宁稻谷收购均价为1.532元/斤, 与上个月同期相比下降3.65%,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7.96%。其中长粒水稻平均收购价格为1.546元/斤, 与上个月同期相比下降6.87%,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7.89%。长粒水稻最高价格出现在大石桥市, 为1.650元 /斤, 最低价格出现在台安县, 为1.470元/斤;短粒水稻的收购平均价格为1.516元/斤, 与上个月同期相比下降0.72%,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7.90%。短粒水稻最高价格出现在大洼县, 为1.620元/斤, 最低价格出现在台安县, 为1.380元/ 斤。

行情分析

11月, 国内稻谷市场行情呈现先扬后抑局面, 但价格波动不大, 其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高品质陈粮提升稻谷整体价格。10月末至11月中旬期间, 部分稻谷产地仍存有含水量较低、品质较高的陈粮, 此部分陈粮价格高于新粮开秤价, 导致各地粮价差异较大。

国际米价预期上涨影响原粮市场。国际米价预期上涨等因素带动国内部分地区大米价格上涨, 也顺势影响到原粮市场;部分地区稻谷产地价格上升, 并推动11月前期稻谷价格上涨。

大范围降雪拉低稻谷市场成交量。从11月中旬开始, 东北部分地区迎来了大范围降雪天气, 多数居民减少采买活动, 收购商不敢贸然大量备货, 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稻谷市场成交量, 从而削弱稻谷整体价格, 抑制住稻谷行情前期的上涨势头。

大米刚性需求支撑稻谷行情平稳运行。在稻谷行情受到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影响背景下, 大米的刚性需求始终为支撑稻谷市场行情稳步运行争得有利局面。

后市展望

拉动内需半边天 篇11

这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群体。

曾经,她们以丈夫为终身依靠,还没到法定婚龄就急着找婆家。很多家庭甚至“托关系找人”,要求尽早办理结婚登记。而现在,她们将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去外地求学,或外出打工,把自我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曾经,她们信奉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养育孩子是她们一生主要的任务。而现在,她们对不满意的婚姻敢于说放弃。曾经,传统的分工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现在,市场竞争不分性别。她们中的一些人在外面大展拳脚,甚至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她们,正影响着消费格局。

变更的家庭权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家庭权力结构几经变更。率先被瓦解的是家庭内部的家长制,随后夫权制也被打破。现在,她们在家庭中已经能够与丈夫平等对话,对家庭重大决策能够产生重大影响。

最先被掌控的,就是“家庭日常开支权”。据调查,90%以上的城市女性和60%以上的农村女性能有自主发言权。关于家庭重大事项如购买住房、住房改造,购买汽车、家电等家庭大宗物品,大多是双方共同商量,“谁有理听谁的”。“男人当家作主,女人是出纳”的状况已经彻底扭转。

事实上,中国的GDP增速虽然羡煞旁人,但和发达国家70%以上的消费率相比,内需始终是个大话题。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消费总是被上升到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高度。

由于女性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家庭的消费结构,因此她们的消费行为也就具有了特殊意义。

“女人一直是善于消费的,过去我们的生活条件较差,消费力还没有被释放出来,在释放内需的过程中,她们的作用将被极大地凸显出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说。

虽然在多数中国家庭中,女性不一定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但她们在消费方面拥有很大的发言权。数据显示,我国51%的已婚妇女将夫妻双方工资放在一起共同管理,而我国家庭中60%—70%的消费力掌握在女性手中,仅有2%的女性将收入全部交给配偶管理。

不能忽略的事实

如果把女性对消费格局的影响还只局限于传统的化妆品和服装,那么显然你已经完全落伍。

其中谁也不能忽略的事实是,针对如何购买地产、如何选择汽车和数码产品、如何进行理财等以往男性关注的话题,女性们都讨论得如火如荼。

当然,女性经济地位的强势也给中国男性造成了不小压力。在以男性为主导的传统历史背景下,不少中国男性内心有一种矛盾心情,既希望讨回能干多金的女人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又缺乏跟独立女性恋爱结婚的信心和勇气。

在一次网上问卷调查中,尽管约70%接受调查的男性对独立购房的单身女性表示钦佩,但也有约26%的男性表示不喜欢太要强的女人。

重视贸易对增长拉动作用 篇12

11月18日, 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 面对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的形势,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措施,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沈丹阳介绍, 仅在商务领域, 为充分发挥出口、消费和投资这三架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采取了至少五个方面的措施。

稳定出口也鼓励进口

“首先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与开放, 比如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和对外投资审批手续的简化。其次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这是很不容易的。实际上,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 过去是投资第一位。第三, 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无论出口还是进口, 虽然增速可能还没有达到很多人的预期, 但中国外贸的表现仍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好的。”沈丹阳表示。

沈丹阳介绍, 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仅利用外资平稳, 而且对外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最后, 加强多双边开放合作, 达成了一系列新的自贸协定。完成了中韩和中澳自贸区的实质性谈判。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 实现了居民消费稳步增长, 进出口增速企稳回升, 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增长, 从而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作出了贡献, 实际上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沈丹阳表示, 经济增长是二十国集团峰会的核心关注问题, 2010年多伦多的峰会上就提出了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目标。今年澳大利亚作为主席国, 进一步提出将未来5年额外增长2%作为二十国集团的增长目标, 以进一步提振全球经济。各成员为此也都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落实路径。

中方也认真准备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增长战略报告。比如, 非常重视贸易对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增长战略报告中作出了全面的贸易领域政策承诺, 既稳定出口, 也鼓励进口, 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提出鼓励进口的。既包括货物贸易, 也包括服务贸易, 既有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也有贸易模式的创新。像跨境电子商务就是属于贸易模式的创新。沈丹阳认为, 中方在促进贸易发展方面的承诺, 将有利于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目标, 这同样充分体现了中方对20国集团的贡献和支持。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贸流通成“稳定器”

沈丹阳表示, 当前我国经济“三期叠加”, 下行的压力加大, 内贸流通等服务业一直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 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较快增长区间, 发挥了“稳定器”的关键作用。

沈丹阳表示, 在投资和出口下行或者增速回落的情况下, 内贸流通等服务业一直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 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较快增长区间, 发挥了“稳定器”的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51号文, 要求进一步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 对当前进一步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非常有必要, 因为无论对扩大消费还是引导生产, 无论对改善民生还是拉动经济增长, 内贸流通都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沈丹阳表示, 据商务部研究院等一些研究机构的测算, 到2013年底, 我国内贸流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4亿人, 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其实所有服务业中吸纳就业的就是内贸流通领域。从税收贡献来看, 2013年流通业创造的税收收入已经达到了1.1万亿元, 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16%。内贸流通的发展对保障和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已经提高到50%, 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所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些背景和原因, 我们必须进一步来促进内贸流通的发展。FIC

上一篇: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下一篇:气压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