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激发

2024-09-30

激情激发(精选12篇)

激情激发 篇1

运动场上不能缺少激情, 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 是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在实践中注意的重要教学环节。

一、学校教育应充满激情与幻想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没有冲动, 没有激情就永远不会成功。”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上, 缺乏激情的感染, 则永远不会创造高层次的物质文明。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自主、多元发展的空间, 他们的激情就会被点燃, 他们的成长就会更快乐、更健康。为此, 学校要大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比如:角斗士擂台赛、各种球技PK赛、集体类游戏比赛等;用这些充满活力的活动来塑造青少年学生, 务必使他们对理想充满信心, 而不要过多地强调竞争的残酷、人生的无常, 让年轻的心灵背负太多的苦难和压力, 让沉重的学习包袱压折了青少年奋飞的翅膀。更不要因为出现个别的体育安全事故, 而因噎废食地剥夺学生体育活动的权利。

二、体育课堂教学应渲染激情

首先, 体育教师自身要有激情。体育教师教学时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 体现出健康向上的气质, 以身作则, 充满热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会以激情点燃激情, 以激情碰撞激情。第二,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合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全面、科学的原则, 富有挑战与竞争的项目必须重点安排, 如:体操的支撑跳跃, 足球, 田径的长、短跑、跳跃等。这些项目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拼搏的精神, 有利于学生体育激情的迸发。第三, 教学的方法要有鼓动性。体育教师应以游戏、竞赛、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强调竞争, 加强鼓励, 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随心所欲地释放情感。第四, 注重体育骨干的引领作用。平时要加强体育优生的培养, 让他们先具有运动热情, 发挥“辐射效应”, 促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 都充满取胜的欲望。第五,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获得激励, 增强他们挑战困难的勇气。

三、学生应争做阳光少年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困难, 拥有激情的学生会笑而面对, 缺乏激情的学生往往退缩。而现在, 不少学生的激情磨灭在家庭的溺爱里, 也有不少学生的激情被虚幻的网络世界所缠绕, 不敢正视现实生活。当前应以国家倡导的“阳光运动”和“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契机, 使其争做阳光少年, 让学生在操场上敢于挑战困难, 磨砺自己, 培养永不服输的“亮剑”精神。

激情激发 篇2

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滁州石油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会、支部组织生活会、党课教育、观看电影、电视专题片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恪守职业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

公司开展党建特色宣传教育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亮点工作、党员承诺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等进行总结,通过召开表彰会、组织事迹交流、观摩学习、观看教育片、组织联欢会、慰问困难党员等活动,积极宣传建党92周年取得的成绩,宣传创先争优的典型事迹,进一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楚萱)

激发写作动机 唤起写作激情 篇3

写作动机是作者写作的自身动力,是引发写作行为并将其导向实现某一目标,作者由此愿望和心灵力量拿起笔进行写作行动。其具体表现为引发并维持人们写作行为的愿望与意志,以及目的、意向、兴趣、爱好、欲望、信念、习惯、热情等。要有写作动机,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必须在平时的生活和阅读中养成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思考的习惯,从各方面加强对写作的关注度,培养写作兴趣。

一、兴趣——情感激发

培养兴趣非常重要,写作不是以篇数和字数来衡量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并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也是如此。

我们学过的好多文章,在文章开端,都强调写作是出于某种原因的心灵触动。可见,在写作中情感一旦被激发,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作家尚且遵循这样的写作规律,学生写作更应该奉为圭臬。

二、生活——积累激发

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要从中观察,并积极发现其中有价值的内容,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笔,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生活的积淀和感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作文最主要的是反映作者自身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体会,反映自己的实情。《包身工》的创作就是夏衍先生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亲自观察、深切体会,搜集很多资料进行筛选才写成的。因此说,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需要我们去细心阅读。

实际创作时感觉无话可说,要论证时无事可写,这是学生害怕作文的重要原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积累才能逐渐充实,需要材料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如单独拿出课时让学生诵读课本,尤其是大家都感觉不重要的课外阅读篇目,或者我自己从网上搜索时事要闻,名人名言要事,甚至集中一些模拟题中的阅读题文章,让学生阅读并且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积累了不少的典型素材。

三、模仿——借鉴激发

借鉴名家名篇,让学生心理上相信。学生单纯积累素材,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还要模仿其他人的优秀文章,尤其是作文范文、高考满分作文等,学习好的写作方法。借用吴增祺先生的话,文章“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学习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后,我让学生模仿文中的铺排句式和比喻修辞写出自己的梦想,学生模仿得非常成功,他们既写出了自己的梦想,又掌握了抒写的方式,可谓一举两得。模仿优秀,从中总结方法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以后自己创新打好基础。

四、鼓励——分享激发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任何人都需要在感受成功的体验中,培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信心。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实现成功的机会,激励学生逐渐有能力写好作文。

对于有可取之处的作文,尤其是优秀范文一定要集体欣赏,让人人都有发言机会和权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优秀作文连同评语一起展示,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同时增强其他同学的写作信心。

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表面上看是一种短时性行为,实际上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渗透,让学生从生活之源头活水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素材,从阅读中学习积累好的表达方式。只要老师愿意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也一定能从容地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篇4

一、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师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要唤起学生的激情, 一个在教学中没有激情的教师, 无异于机械流水线上的操作员, 是无法把学生教好的。作为教师如果能唤起学生们的激情, 不仅能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而且也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是充满人文关怀, 闪耀灵性光辉的事业, 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智慧的挑战者。教师要敢于打破权威和世俗的偏见, 充满理智与情感, 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唤起学生们的激情。

学生的生命是鲜活的, 教师只有永葆心灵的新鲜带着童心,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 才能尊重学生, 支持并理解学生, 我们不期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 但我们期望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要想实现“给学生最合适的教育, 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这个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宽广的胸怀, 而且要有职业的激情。这样才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激情。

我在教学中建立“参与———分享”式互动学习模式, 在班上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书法比赛活动、诗歌朗诵活动、我为集体增光彩演讲活动, 这些活动, 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的激情, 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用教师的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师的爱、人格、智慧、行动等都会对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紧促、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们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之中充满激情, 例如我在朗诵诗歌《我爱你啊, 中国》时, 我先在网上听专家们的朗诵, 反复地练习, 然后在班上饱含激情地把这首诗朗诵下来后, 学生们的激情被唤醒了, 他们都争着要在班上朗诵这首诗, 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表现得异常兴奋, 最后我又让同学们听专家的朗诵, 让同学们反复的练习, 这节课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同学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更是唤醒了同学们的学习的激情。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开展民主管理激发学生激情 篇5

同心县第二小学 丁霞

常常听到身边的班主任们感叹:做老师难,做班主任是难上加难。的确,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感慨,班主任工作既繁琐又辛苦,整天把自己和学生栓在一起。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做一个幸福、自由、健康的班主任呢?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班集体只靠班主任管理是不行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班级管理的权力交给学生,实行自主化的班级管理。自主化的班级管理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加其主人翁意识。

一、讲民主,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热情。

讲民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从中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学会做人。

民主管理就是多数人参与管理、参与决策。不论是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的发展规划,还是班级的文化建设„„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无论大与小,我都与孩子们讨论、商量,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达到师生在认识上的统一。如,开学时安排一学期的卫生工作,我和学生一起商量,卫生工作可以划分为扫地,拖地,擦玻璃等,然后各小组再讨论,自己想干什么由自己决定,根据工作量,个人身体状况,喜好自主选择任务,个子高的擦黑板,力气大的提水,寻找适合自己的一项„„最后汇总给卫生班长,由卫生班长设计,填写值日表,张贴在墙上,并负责督促落实。我们班主任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树立民主思想,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二、靠制度,关注每一个孩子。

“校有校规,班有班规”,班规就是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依据。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套相适应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长值周制,培养优秀的得力干将。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亲兵,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一般情况下,一个班有正副两个班长,如果其责任心稍有动摇,就会出现“三家四靠,倒了锅灶”。学生对长期固定的班长管理也会产生逆反心里。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可以采取班长值周制,每周竞选一次班长,轮流管理,工作突出的班长可以连任二到三周。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都有机会担任班长,参与班级管理。这样一来,管理班级的这一周,班长积极性高,责任心更强,工作更认真,同学们也乐意一周换一个班长。

值日生值日周制,培养学生责任感。

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每日换一组值生,实践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有责任心的值日生会记住哪天是自己的值日,值日任务是什么,相反,责任心差一点的同学会忘记自己的任务,常常需要班长提醒,使部分学生 1

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思想上处于涣散状态,行动上懒惰、懈怠。就此现象,我采取了值日生轮流值日周制度,也就是说每个值日组值日一周后才轮到另一个组值日,学生值日的那一周,由于惯性思维意识,不会出现忘记值日的现象。同学们也表现出十分积极的状态,一个班级有四个组,三周才轮换一次,值日的这一周内,值日生每天习惯性的做着值日工作,成为一种习惯,习惯便成为自然。值日生每天还要监督其他同学是否讲卫生,是否乱扔垃圾,一个值日生可以同时监督四、五个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过去看来十分不起眼的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才是班级的主人,有管理好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魅力操行制,营造了积极健康的竞争氛围

根据班级情况,我和学生反复酝酿、共同起草,讨论后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魅力操行分制》,它包含了学生一进校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分别从三操两放、卫生、纪律、学习,四个方面,设计了一些比较详细的得分、扣分的考评细则。如:一周内不迟到得5分;主动捡拾垃圾得2分;发表一篇作文得5分;说脏话扣5分;不完成家庭作业一次扣3分等等,一共有四十多项。

魅力操行考评细则的产生,是受学校对老师们的考核制度的启发,学校考核制度对老师们的考核是全方位的,它就像一面镜子,从中能看出老师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每年的评优评模,水到渠成。魅力操行分亦如此,评三好学生,文明少年等,它就是依据。

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再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达到科学,合理,实用,有效。

三、设岗位,促进人人发展。

根据班务工作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将班务工作细化,设立了许多个岗位。如“班费行长”“课间值勤员”“花长”“检察长”“班医”“环境护卫”“文明礼仪长”等。又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如“班费行长”专门负责管理班费,收集可回收垃圾并及时卖出,筹集班费;“课间值勤员”专门负责课间提醒同学们准备下节课的用具;“花长”专门负责班里花卉的养育,在冬天能做到屋外寒风呼啸,屋内鲜花盛开;“班医”负责保管同学们带到学校里的药,记录吃药时间,提醒生病的同学按时吃药等。

确定岗位和岗位职责后我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岗,为班级发光发热。一个班级的学生总存在着一些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正确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的特点。

推荐岗位。谁最适合承包哪个岗位,就推荐。如:音乐课代表王森同学各

个学科都好,但他特别喜欢音乐,他课余学习电子琴,歌也唱得好,大家推荐他当音乐课代表。班级合唱比赛,从选歌到教会大家唱,指导唱好,都由他负责。

自主选择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活动策划马宁佳这个孩子,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语言组织能力好,他自己要求担任班级活动策划兼主持人。如,每次有活动,我只布置主题,组织同学报名,选评委,写活动串词,都是他设计。我们班开展过“百家讲坛” “辩论会” “名人故事会” “诗歌朗诵会” “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我的角色就是听众、观众。有时候我不在,他们就自己开展活动。

创设岗位。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漏洞,学生可以自主增添角色,创设岗位。如,有一次,一个学生不小心用小刀割破了手指,割得挺深,血一滴一滴的流,校医没在,班里有孩子就说,如果我们班有班医就好了,后来就设了班医岗位。同学们捐来了创可贴,感冒药,酒精,棉签等。

增设岗位。本学期,我们所有岗位的担当人员确定下来后,发现还有5个孩子没有岗位,我们一起为他们找岗位。如,路平同学给老师推自行车;教室前后保洁员;班费小行长,(班费一直是卫生班长管理)。几年来,我们增设的岗位有45个,确保人人有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力图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体验管理与被管理的滋味,更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岗位轮换制。有的同学还想担任两个岗位,一般情况下,优秀的学生各方面都优秀,如,杨明,他英语学的好,是英语课代表,字也写得好,还想进板报组。于是,我们决定岗位轮换制。四个大班长(纪律班长、卫生班长、班级事物长、体育班长)可以竞选,每周一次,工作突出的可以连任半个月。其它岗位半学期轮换一次,都是自主交换,自己找轮换伙伴,并互相培训,然后上岗,让孩子们有多个岗位的体验。

制定岗位工作规划。在孩子们选择了岗位,明确了责任后,我就要求他们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策略。利用班会课,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2分钟岗位演讲,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醒他们对自己的近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也是学生自我评判,自我提高的过程.四、设奖励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任何一种制度的实行,一个活动的开展,都要有个评价激励的机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干劲。

关注弱势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后进生往往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他们本身在学习方面没有优势,也不善于参与管理,我就会给他们更多的鼓励。比如在选择岗位时,我就给他们一些容易做的岗位,如,文明礼仪长,零食管理员,体育课代表,课间执勤员等,我还经常有意识的、夸张式的表扬他们。

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我能感受到他们眼睛里闪现出的喜悦的光芒。在魅力操行分里多给他们创造加分的机会。如果一个月下来,还有同学没有得上魅力分,就找理由给他们加点分。

评选十大杰出工作者。每月有大家提名,大家投票选举,表彰十名出色的工作者,颁发奖品。

魅力奖。魅力操行分每月核算一次。奖励前十名,因为有并列,所以每次授奖十多个人,孩子们拿到奖品的那一刻别提有多高兴,我们的奖品资金来源是靠可回收垃圾。有时候也奖励一些食品,如巧克力、棒棒糖等。也奖一些小物品,女生一个小卡子,男生5角钱的拼装玩具。就是经常的变换奖品,刺激他们的胃口,使他们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魅力操行分为班里营造了积极的健康的竞争氛围,孩子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享受被肯定和重视的成就感,班级管理制度是自主化管理的基础。

激情激发 篇6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激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72-01

众所周知,数学在学生课程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与语文齐并的一门基础学科。自近半个世纪以来,数学的形象有了很大改变,它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以后,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经验,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让数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为此,笔者在近些年的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情境主要有问题情境、知识的魅力、活动的乐趣等,教师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相应的情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希尔伯特说过:“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康托尔也说过:“在数学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新教材的特点,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激活或唤醒思维的刺激因素,问题情境的呈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激发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加工活动。把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

2、利用知识魅力情镜来激发学生的获得感。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的,我们必须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强大动力,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是学生获得感的有效因素之一。

3、利用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陶冶品质和情操。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标,开展游戏、故事会、板报、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猜数学谜语、实地测量、知识讲座、趣味数学竞赛活动(多解比赛、速算比赛、抢答比赛、最优解比赛等,促使学生内心产生极大的成就感,自觉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二、利用多媒体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也是较为直观有效的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初中数学教材有很多内容都适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图象时,运用课件来表示其图象与二次项系数a、一次项系数b和常数项c之间的关系等,学生能清晰地看清图形的变化与系数的关系,知道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总结出图象的特征、平移规律等,使在黑板上很难表现出来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就很容易表现出来,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三、利用生活情境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概念因其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问题之一。初中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对很多数学概念的“理解----识记----掌握----应用”的学习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笔者在讲授数学概念的时候,十分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尽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努力涉及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四、利用成功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快乐感

新课程改革提倡发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产生的暂时性积极情感給予肯定和鼓励,实际是课堂成功情境的有效利用,并使其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进而对知识始终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追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成功地学习,成功地对各种疑难的解决,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并体验到认识活动的快乐情境,使即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产生自觉学习数学的激情。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激情的策略 篇7

一、用自信点燃激情

2010年我接了一个初三数学教学班,教学之初,我就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数学成绩整体偏差.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对学生的熟悉,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由于基础知识的原因,整个数学学习几乎不在状态. 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也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与自卑,然而他们却无从排解这种痛苦. 当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走出自卑的状态,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我和他们一起分享了一部名叫《教师》的美国影片. 我还记得,当时学生都非常诧异. 他们认为一个数学教师竟然在课上放电影而不是上课,简直是太出人意料. 电影的大意是: 在美国的一个镇上,有一个26人的班级,几乎每个孩子都特别调皮,有人甚至吸过毒、堕过胎、进过教管所,家长对这些孩子束手无策. 去那里任教的老师几乎都是愤怒的离开了. 后来,来了一位名叫菲拉的女教师,她去的第一天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战斗英雄,热爱艺术,偶尔喝一点酒,年轻时从来没做过违法的事; 第二位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嗜酒吸烟如命; 第三位曾多次被校长训斥,每晚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老师就问: “谁后来成了伟人?”孩子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 “第一位! ”后来女老师告诉大家,第一位是希特勒,第二位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三位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通过这个故事,这些学生都受到了启发. 一个人无论过去是怎样的不堪,只要不放弃,不抛弃,终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电影的最后,这26个都成为了有用之才!

看完电影之后,我告诉同学们“我虽然没有拉菲老师那样优秀,但是我有一颗和她一样对学生炽热的心. 我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同时也请同学们相信我,我们共同努力,四班数学的未来不是梦. ”学生听了之后也是群情激昂. 接下来的每一节课,我都精心准备,尽量让人人都有所收获.班上有个叫欧阳秋思的学生,她写了一篇文章是这样描述的: “前几天王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测试题,做完这张卷子我突然觉得自己变聪明了,好多题都会做……”看到学生的这篇作文,我知道我的方法对他们起了一定的作用. 事实上我出题时有意降低了难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找回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快感.

二、用数学美唤醒激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

现行的“九义”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富有特色. 学生对新颖适度的教材甚感兴趣. 教师在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两个“必须”.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 因为完全不为学生所了解的课题,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必须能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 因为学生早已理解透彻的内容,也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分析“杨辉”三角形的结构,让学生感受数字对称图形的神奇美; 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揭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很多时候,面对一道题,利用转化、变换、拆分、组合、类比等数学思想寻求解题途径,找出最佳的解题答案,这就是数学的变换美.

三、用教育机智保护学生的激情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主要是靠学生自我养成,但是老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 好的老师则是将许多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推理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 要做到这样,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备课充分,精心预设,对所教内容烂熟于胸,同时讲课要条理分明,语言要简洁却不失幽默. 尽量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如此学生便能轻松学好数学.

例如: 在讲《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时,一方面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折,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二是让学生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定理证明知识点.通过这样的直观展示和理论证明,学生收获了快乐,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后通过讲述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帕斯卡与“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让他们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正三角形时讲述了学生感兴趣的“拿破仑三角形”,使学生对正三角形的性质特征轻松掌握.

讲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方》的练习课上,我抛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题目: “用4个2可以组成最大的数是多少?”学生说: “2222”我说: “错! 我们现在不是学习了乘方了吗?指数变化对数的值影响特别大,大家不妨试一试. ”学生七嘴八舌的列举出了好几组数: “2222,2222,2222”几经比较之后得出: 2222< 3222= 2110,2222< 2562= 216,显然2222最大!我说道: “还有没有更大的呢? 不妨试试多层指数. ”学生说: “2222,当然2222< 2222. ”我说“2222还不算最大”,很快就有学生说: “2222最大”.“是的”,我说道. 有的同学还在说也许还有更大的呢? 我说道: “这个问题可以课下再百度一下. ”此时大家哈哈大笑.

激发兴趣,点燃英语学习的激情 篇8

一、教师要用激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们知道, 兴趣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之一, 在学习中它可以使学生变得更积极、主动,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个人的兴趣是以客体特点和个人本身的心理品质为转移的, 但它也可以通过外在的条件作用加以培养而形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它能促使学生想学, 喜欢学, 对所学知识有迫切愿望, 从而达到很好的掌握知识能力的目的。于是, 新课改对每一个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有有效传授知识的能力, 而且要有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是一个引导者,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带头人, 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现自己的激情与活力。没有激情的课堂, 调动不了学生的思想, 只是一杯白开水, 无滋无味, 让学生昏昏欲睡, 度日如年, 收益甚微。教师的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移动、声音的高低变化等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 教师无论在课前有什么烦心的事, 在登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刹那, 一定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精神抖擞、兴趣盎然的一面, 否则, 消极的情绪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学生, 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二、运用多媒体及各种直观教具

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解上的错误, 如果老师一味地、枯燥地讲解、比划, 一方面学生听起来乏味, 丧失学习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 教师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疲倦不堪, 而收到的成果却事倍功半。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能使创设的情境更为形象、生动、逼真, 易于让学生接受, 易于唤起师生情感, 调动学习积极性, 变学生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同样, 通过图片以及实物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

三、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 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英语教学, 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机械输入与积累, 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诱导与启发, 尤其是学生被动学习占主导, 重知识教学, 轻能力的培养, 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较差, 课堂气氛缺乏活力与生机。因此, 激发英语课堂气氛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 在英语教学的开端就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急于去了解本堂课的内容。如:利用歌曲、故事以及活动导入,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中, 教师不应该惊慌或愤怒, 应适时转移自己的情绪, 随机应变, 让教师的机智成为课堂教学气氛中一朵靓丽的花朵。同时, 教师应多肯定、鼓励学生,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达到激活课堂教学气氛的目的。

四、创设情境, 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教给学生应试的技巧, 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英语交际的能力。所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英语会话情景, 营造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氛围。在英语课堂上, 动作、情景、语言等结合起来, 便于培养学生直接理解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表演时, 学生可以针对表演材料稍微改编一下, 根据角色自愿组合;也可以先让优秀生做好示范表演, 然后分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并能够随时捕捉学生身上出现的闪光点, 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 启发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采用多种方法, 让英语课堂保持新奇感与神秘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 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 但如果单一使用讲授法, 在英语课堂中是行不通的。英语教材的编排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那就是具有现实生活性。因此, 英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例如:教虚拟语气语法时,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各种假设, 加强实际运用能力训练。教学有歧义的英语词组时, 可以通过讲故事、笑话等对比记忆法。如教watch out这个词组, 可以讲一个小笑话:一个中国人在英国餐馆吃饭, 突然有人喊“watch out!”他一听, 马上把头伸向窗外去看, 突然一盆水泼在他的头上。原来, watch out还有小心的意思, 在当时的情况下是要他“小心”, 而不是要他“向外看”。学生在大笑之余, 就记住了watch out有“小心”之意。

结语:

浅谈如何激发教师的教育激情 篇9

关键词:教育激情,职业成就感,职业幸福感,价值

激情:为“强烈的, 具有爆发性的情感。如狂喜、暴怒等。

教育激情, 个人认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拥有的一种强烈的持续性的并且是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

休伯曼等人研究:教师在入职期 (从教1—3年) 和稳定期 (从教4—6年) 这两个阶段课堂教学总是充满激情。但进入到实验期和歧变期 (从教7—25年) , 受制于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班级的课堂气氛、教学物质环境的设计、年龄的增长、教师专业地位的认可度等因素的影响, 短暂或持久性地体验到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 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倦怠感, 对是否要延续教师生涯产生动摇, 于是开始对目前从事的教师工作进行新的评估, 由此教师的教育激情由高涨开始渐渐回落, 课堂教学充满知识和技能但渐渐缺乏激情。

一、教育激情存在原因

(一) 职业成就感

指的是教师在完成其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发挥了自身的教育工作能力, 充分展示了其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潜能, 实现了教育教学目的, 达到了自己事前设定的标准, 对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感受与体验, 以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内在满足。这种满足来自学生, 包括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学生工作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包括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学相长, 教师从学生身上也能学到很多;同时这种满足也可以是因为上了一堂让学生和老师都很享受的课, 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基础上, 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就如同演员的一场精彩演出一样, 一堂好的课既让学生学会知识, 又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享受其中;此外这种满足也来自学校和社会, 领导、学校对教师以及对教师所教学科的重视, 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地位的认可等等, 都能够给教师们带来职业的成就感。

(二) 职业幸福感

幸福是在身体感到舒适的情况下, 在社会时间过程中对自己优势需要的满足而形成的愉悦状态,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优势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愉悦心理体验。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自己优势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积极评价和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幸福感来自教师的职业成就。当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获得职业成就感的同时, 自然也会获得幸福感。另外,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可以来自于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就如同父母并不期望孩子将来能回报自己什么, 很多时候, 学生的一句关切的话语, 甚至简简单单的一句热情真诚的“老师好!”, 也能让教师感到非常温暖, 工作起来也更有激情和动力。

二、教育激情逐渐减少原因

很多老师都说, 感觉教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这也反应了教师的教育激情在逐渐减少。主要原因为:职业成就感不能实现, 职业幸福感得不到满足。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 学生难管

时代在变化, 人也在变化。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途径并不仅仅是从父母、老师、同学那里获取。更多的是从社会、从网络, 从他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获取的。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 更容易被这缤纷多彩的世界吸引。同时增加了教师引导学生静心学习的难度。目前, 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心理。他们认为读书无用, 即使将来考上大学, 等到毕业后如果没有关系没有熟人仍然没有工作不能挣钱, 还不如早点退学挣钱才是正确的选择。甚至有些家长也是这样认为, 孩子初、高中还没毕业, 就已经早早地为自己的孩子安排了其他的“出路”。这更加助长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厌学、贪玩情绪。另外, 学生的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 甚至在这些90后、00后的学生中, 有些学生认为没有对象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如何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问题, 更需要教师、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多方面共同的教育引导和配合。

现如今,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更多的家长忙于工作, 赚钱, 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 很少在孩子身边, 能给予孩子的只有物质和金钱, 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 也更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榜样的作用, 每天面对着这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花样世界, 憧憬着貌似毕业就失业的未来, 学生们变得越来越浮躁, 也就越来越难管。

(二) 社会的不认可

目前有很多关于教师的负面消息, 普遍的就是教师补课, 收家长礼等问题。但这些负面消息也是个别现象, 人们却习惯以偏概全, 认为所有教师都是这样。就像人们认为教语文的就一定会背诵所有的诗词, 教体育的就一定会是百米冠军, 教生物的就一定认识所有的动物一样。然而, 不是当老师的都能成为孔圣人。绝大多数教师也是普通人。很多教师的月工资还不够请家庭保姆的。背着骂名, 过着物质上不如保姆的生活, 有时候也的确会让苦读了十多年甚至二十来年的教师们心里不平衡。

(三) 压力增大

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 曾经年轻的教师们逐渐步入中年。来自于教学的压力, 家庭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这多方面的压力让教师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中, 更多地依靠曾经年轻时积攒下来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师工作中缺乏创新, 从而逐渐失去当年的激情。

三、教育激情的维持和激发

(一) 自身方面

从自身出发, 充实自己, 树立正确的阳光的人生观、价值观, 去感染学生。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着眼于学生, 和学生多沟通, 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家庭情况, 多了解学生, 多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发现学生思想上的波动及时引导纠正。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教学教法上进行创新, 不断进步。

(二) 学校方面

缓解教师压力。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工作的前提下, 让教师能灵活支配自己的时间, 既能把工作做好, 又能兼顾家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对于有升学压力的学校, 学校领导也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 不要因为升学而压垮了教师;另外, 学校应该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 学校领导也应该适当地倾听教师们的诉求。

(三) 社会方面

首先, 社会舆论应该多宣传那些具有优良品德作风的教师先进事迹, 弘扬教师师德正能量。关注教师这一群体的心理、生活情况。教师也是人, 吃五谷杂粮, 有生老病死, 也有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渴望。人们不应该用“教师就该怎样”来约束教师的各种行为, 更不应该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作为凡人的教师。其次,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个人或者是学校的行为, 而更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 和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 互相影响, 共同创建一个更加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氛围。而不是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教师、或学校。此外, 人们在用各种道德、法规来约束和规范教师行为的同时, 也应该考虑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 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更长久地维持教师的教育激情。

激情是教育的渴望。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充满激情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激情和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存生.论教师的教育激情[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13, 04 (33) :99-101.

[2]王鹏.“老教师”职业情感倦怠[J].教学与管理, 2010, 04:25-26.

[3]谭机永.邓砚.杨莉.教龄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领悟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影响的而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8 (208) :110-112.

激情激发 篇10

一、问题是兴趣之源、创新之本

问题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到有兴趣, 学起来就积极主动, 满腔热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精神的前提是兴趣, 而兴趣之因却是问题。课堂教学调查表明: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时间一久, 学生的兴趣便呈逐步下降趋势;而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 学生的兴趣却呈逐步上升趋势。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充满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最受学生的欢迎。

二、问题是思维发展重心、探究的核心

实践证明, 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完全适合中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 中学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问题作为课堂思维的重心, 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讨论、相互交往与师生互动中不仅训练和提高了思维能力, 而且开发了当今时代所要求的其他各项潜能。教师要会在课之始、课之中和课之尾不断引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总是能够创造问题情境, 让课堂充满问题, 让学生乐于思考。

三、问题促进教学内容的推进与思维的递进

问题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 还要有层次。课程中的问题一般来自于三方面, 一是教师设疑, 二是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三是课本后习题上的问题。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 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把握设疑的尺标, 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 以坚持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来设置问题。教师设疑可安排在课之初,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 使问题起到纲举目张、高屋建瓴的作用;也可在课之中, 当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时, 教师的设疑如同一石投向平静的水面, 会荡出层层涟漪;也可在课之尾设疑, 让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 拓展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要使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有思考性的问题, 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 这样才会逐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更是课堂模式的创新与教学观念的更新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 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可是,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往往缺乏问题意识, 提不出问题, 也不会提问题。造成这种沉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 教师习惯了滔滔不绝的“满堂灌”, 学生则养成了以静听代学习的习惯, “好学而无疑”成为普遍现象。

大部分学生认为, 上学就是跟老师学, 老师教什么, 我就学什么, 学会就行;因为老师滔滔不绝地讲, 我们不需要提什么问题, 也没时间提问题。更有甚者受传统教法影响养成思维的惰性, 只愿听老师讲, 懒于动脑去思考;而部分学生是课堂上有问题, 也有自己的看法, 但不愿提出问题或不敢提问题, 因为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 喜欢上课专心致志听讲的学生, 有问题也只好等待从老师的讲解中得到解决;只有极少数喜欢提问题, 与老师交流问题。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模式, 虽然已被批判了半个世纪, 但是陈旧的教育思想还笼罩在一些教师心头。所以, 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 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 学生也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学法, 实践表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问题研究的情境中, 因而我们应尊重学生的需要, 以促进者的角色, 师生、生生之间共同探究、共同思考、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共享探究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才能形成以问题为“枝”, 思考为“叶”, “枝”繁“叶”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激情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习兴趣    学习情景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41

初次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借此带动小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给学生营造充分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是充满乐趣的,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最后得到良好的授课结果。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最好的教师是兴趣。”实践证明,儿童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根据儿童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在他们刚刚接触英语字母的初级阶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学习兴趣,激发起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渴望。

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是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学习英语,几个学生为一组,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学习英语,还可以互相监督,更正对方发音的错误。在这种分小组学习英语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但感觉英语课堂是愉悦的、放松的,而且会感觉英语是容易掌握的一门语言,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另外,教师可以在课上临时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英语片段,让学生不单单是用耳朵接受知识,同时也用嘴巴学习知识。耳朵学习的是教师传授的英语中与写有关的,嘴巴学习的是教师传授的英语中音标的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用实物来把英语课堂带到学生身边,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一些新的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够的,他们会认为课堂是乏味无趣的,学习效果也会很差。但是,如果教师换一种叫教学方式就不一样了。如学单词的时候用实物代替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会更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涨,教师传授知识快而且效率高。這样的教学,不仅教师轻松,学生也在玩乐的时候学到了知识。其实课堂是可以玩儿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在玩儿的同时可以教授知识。

三、把英语带到生活里

学习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学生学习了一门语言就要实现它的价值,把它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而考验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一门语言,必须把英语带到生活中。小学生在生活中开口说英语是难以张口的,所以教师就要把他们带到生活中来,给学生多创造机会,多多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因为说的多了就习惯了,周围的人都在说也就无所谓了。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用英语交流,课下用英语打招呼,从一些简单的英语入手。有了这基础,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英语比赛,用英语讲故事、用英语演讲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到英语的生活中,让学生大胆去思考、去学习、去品味英语中的点滴。学生一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实践,必定会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真正把英语当作一门语言来学习。

四、用英语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而会唱英文歌曲更是让周围人所欣赏和敬佩的。每个学生都有骄傲的心理,都有想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能力的冲动心理。歌曲不单单是一种音乐的形式,还可以使英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英语教材中有的句子学生可能不会记住,而编排成歌曲效果就不一样了,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容易背诵。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学习英文歌曲,不单单学习教材上的,教材之外的也可以吸收,以此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为以后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组合英语学习小组

在学习中学生互相带动也是一种好的教学形式。所谓组建英语学习小组就是让学习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平时在课下多多讨论英语知识。小学生在学习上的攀比性是很高的,借此教师再稍微点拨一下,学生就可以随时学习英语。组建英语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把学习英语带到平时的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课上表扬某位同学课下在英语方面的表现特别好并奖励一朵小红花。不要小看这朵小红花,学生对这朵花的渴望程度是很高的。有了学习小组就可以在平时也可以学习英语,学生渐渐变被动为主动。有时候,学生在学习上有这种心理是好的,可以帮助学生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带动课堂学习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更轻松、更便捷、更愉快地学习英语,让课堂上的英语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英语打下坚定的基础。

激情激发 篇12

那么, 学生在校期间, 辅导员如何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走进学生心中, 树立威信, 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斗志, 让学生始终充满激情和活力、奋发有为地度过生命中珍贵的、难忘的、有意义的大学岁月, 而辅导员也因此成为学生最尊敬、最爱戴、最难忘的辅导员, 如何扮演好辅导员的多重角色、达到这些目标呢?

接过辅导员这副重担, 辅导员就要与学生风雨同舟, 心心相系, 携手共度大学时光。我认为, 一个成功的辅导员, 必须凭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用爱、用行动, 抓好几件大事, 把大学生昂扬向上、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斗志激发出来, 使学生在大学岁月里, 不萎靡, 不颓废, 不沮丧, 始终精神饱满, 豪情满怀, 奋发向上, 充满激情和活力, 让学生在辅导员的引导下有所收获, 给大学岁月留下美好回忆。这, 才是一个成功的辅导员。

1 辅导员要积极主动给大学新生指明人生新目标

新生入校后, 一下子从高中紧张的生活中放松下来, 在高中阶段那个非常明确的“考大学”目标实现后, 他们找不到新的奋斗目标了, 虽然他们明白前方的新目标是就业, 但是, 他们会因为看不到学业成绩与就业的密切关系而慵懒了学习的动力, 从而失去近期目标而陷入精神上的空虚、迷茫、自闭、抑郁、无所寄托的状态, 进而会出现精神沮丧、情绪萎靡、不思进取、厌学、上网、逃避等行为和情绪。这时候辅导员一定要摸清新生这段“断奶期”的心理, 及时地给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 让他们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辅导员要引导同学们, 确立大学期间新目标:政治上追求进步, 学习上追求优秀, 特长上追求多才多艺, 综合素质上追求完美无瑕, 知识结构上追求再上新台阶;形象上做到把最佳的形象、最美的气质、最好的风度、最优异的成绩、最出色的表现留给大学时光, 留给青春岁月, 留给生命中这段最美丽的回忆!这才是最成功的大学岁月!

辅导员要给初来大学的新生定下上述大学目标, 然后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向这些目标迈进。

2 辅导员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美好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 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一个古老的话题:——五讲四美, 如果一个大学生真正做到了事事处处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语言美, 行为美, 心灵美, 环境美;那么想想吧, 茫茫人海里, 他一定是一位最有魅力、最有风度、最有气质、最有人缘、最受欢迎、最受同性学习、最受异性仰慕的大学生!辅导员如果把这话说给大学生, 相信这些正处于青春年少爱美年华、注重自身形象的大学生们在快乐的开怀大笑之后, 一定会冷静地思考如何去修身养性, 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象, 把最美的年华、最佳的形象、最优雅的风度、最高尚的品质展现给同学们。

毕竟我们的大学生还是学生, 也许一时的激情过后, 他们会淡忘这些, 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学习、检查中不断地强调和提醒。最好是利用班会时间, 让每一个同学登台讨论:我心目中最喜欢的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然后班会之后每个同学给自己制定一份《大学期间自身形象塑造计划》, 交给辅导员。辅导员可以随时拿出这些计划修正学生日常行为中的不规范之处。相信在潜移默化中, 我们爱美的大学生们一定会塑造好自己的形象的。进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和校风校纪建设, 从而展现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3 辅导员要善于激发大学生勇往直前的竞争意识

作为辅导员, 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士气、勇往直前的拼劲、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辅导员要告诉大学生, 大学校园这一方沃土, 是开发特长、挖掘才干、发现闪光点、充分展示自我、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塑造复合型人才的地方。你有多少本事, 可以尽情地施展。如何施展?你可以发奋读书, 做到门门功课拔尖, 成绩优异, 从而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学习标兵、楷模, 进而为下一步的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如果不想再继续深造, 那么, 在学好专业课、牢固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 沸沸腾腾的大学生活中, 每天都有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在各个社团发生着, 不管你有没有特长, 你都要勇敢地去参与, 去尝试, 去实践, 去锻炼。在一次次的参与和磨砺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

除了鼓励学生参与这些社团活动外, 辅导员更要积极主动给学生创造锻炼提高的机会。

4 辅导员要隆重对待第一次班干部选举

班干部选举得成功, 会使班级形成良好的亲和力、凝聚力、团队精神;如果选的不合适, 不仅影响被选上的同学的个性发展, 而且影响整个班级的精神风貌。

我建议辅导员一定要在军训之后组织一场精彩的、隆重的班干部竞争上岗演讲大会。辅导员要事先给学生鼓劲打气, 讲明竞争上岗演讲的意义, 告诉学生:你们生逢盛世, 面临的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尤其是就业竞争十分激烈, 用人单位也许采用同样的方式挑选人才, 那, 就需要竞争, 需要演讲, 需要口才, 需要临场不惊, 处变不惊, 泰然自若。这就需要锻炼。漫漫人生路, 工作岗位上, 登台参与竞争演讲的机会也许还有很多很多。这一切都需要锻炼, 需要在各种各样的竞争过程中久经沙场的考验和磨砺。通过这次的竞争演讲, 在选拔班干部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给同学们提供一次参与和锻炼的机会, 贵在参与过程中的经验积累, 体验一次登台演讲的经历, 尝试一次成功或失败的心灵炼狱, 为以后踏上社会承受更多风雨、经受更大考验奠定基础。至于选没选上班干部, 那其实是最次要的事情, 关键是学会用怎样的坦然心态去面对成功、失败, 以及以后人生路上无数次的竞争。

辅导员要把竞选场面营造得热烈一些, 比如可以写上几幅标语:“峥嵘岁月不言悔, 勇于竞争显风流”、“不负青春年华, 不愧有为时代”、“鹏程万里在年少、不负人民养育情”等。

5 辅导员要鼓励大学生以昂扬的士气向火热的新目标遨游

作为辅导员, 要想方设法让全班人人都参与综合素质的锻炼中。学院大大小小多姿多彩的社团可以给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干的沃土。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社团, 以及校、院学生会的人才招聘活动。比如我们学校有大大小小的学生社团至少四五十个, 像——

5.1 学生会:

学、院两级的学生会;

5.2 团组织:

校、院两级的共青团组织;

5.3 文学类社团:

如长澜文学社, 新知青学社, 征途诗社, 校园之声广播站, 大学生记者团;

5.4 艺术类社团:

戏曲社, 舞蹈协会, 健美操协会, 军乐团, 国旗仪仗队, 书画协会, 摄影协会, 吉他协会;

5.5 技术知识类社团:

数学建模爱好者协会, 大学生科技协会, 英语俱乐部, 自动化爱好者协会, 网络与技术协会;

5.6 体育锻炼类社团:

足球协会, 武术协会, 轮滑协会, 乒乓球、羽毛球俱乐部, 跆拳道协会;

5.7 志愿者协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 环保志愿者协会, 心理健康协会;

5.8 就业创业类社团:

营销协会、创业与就业者协会等。

辅导员应该告诉学生, 这些社团、协会都是我们的大学生自己创建、自己管理的,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每一位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积极参与到社团中去, 甚至可以创立新的社团, 一方面使自己挖掘、拓展特长和才干, 一方面也使学生心有所属, 不至于因为升大学的目标实现后失去目标而陷入空虚中去。

大学生要政治上积极主动追求进步。那么, 鼓励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积极申请加入共产党, 这也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会发挥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的, 对我们的学生工作也是一股很好的推动力。

尤其是辅导员一定要非常重视安排班委组织一年一度的元旦联欢晚会, 鼓励同学们积极登台献艺, 让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团队活动的快乐, 集体荣誉的快乐, 展示才艺的快乐。大学期间度过的元旦联欢会, 也许会成为大学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当我们作为辅导员, 看到经过自己的引导, 这些思维活跃, 不甘平庸的大学生们满怀信心地忙碌于各个社团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争先恐后地在自己钟爱的社团施展才干, 在青春飞扬的运动场上龙腾虎跃, 多才多艺的同学更是一人兼职多个社团, 一专多能, 全面发展, 没有辜负美好青春年华, 没有虚度大学黄金岁月的场面时, 你一定会被这充满青春气息、充满朝气活力、充满强烈的求知欲、生机焕发的场面所感染, 你也因此收获到作为辅导员成功的喜悦。

6 辅导员必须善于挖掘、发现和鼓励学生的闪光点

大学生思维活跃, 他们渴望得到锻炼和提高, 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毕竟各社团的活动是有限的。那么剩下来的普通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如何得到锻炼呢?如果长时间忽略他们, 也许表面上看班级风平浪静, 但是久而久之, 一部分学生就会丧失大学生特有的朝气和活力, 丧失远大目标, 失去拼搏进取精神, 变得精神萎靡, 死气沉沉, 甚至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也不愿意参与, 游离于班集体之外了。

这一部分同学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会严重影响班集体的团队精神和班风班貌, 辅导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尊重和关爱这部分学生, 使他们领略人生的温馨, 享受集体大家庭生活的甘甜, 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安排班委两周举行一次班会。每次班会都事先选定一个主题, 比如演讲、辩论、话题讨论、艺术表演、模拟人才招聘等, 调动性格内向同学的积极性, 让他们有登台说话表演的机会。

辅导员要通过这些活动,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 真诚地走近学生, 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 你就会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那么在尊重他的前提下进行正确地指导就会变得容易入手。有几个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 辅导员发觉他们有艺术特长, 而且在宿舍都有自己的演奏乐器。于是在主题班会上, 辅导员特意动员他们登台表演了吹葫芦丝、拉二胡, 古筝演奏等。辅导员及时地给予了鼓励表扬, 使得他们逐渐地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慢慢地融入了班集体中。这些学生的转变告诉我们, 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优秀的一面, 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不断地在细微生活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真诚地帮助、鼓励和赞许他们。当学生遭遇挫折时给予他们宽慰和支持, 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前进的信心, 而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我们一定要赏识和赞扬并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所有的学生其实都渴望老师对他们的激励和帮扶。所以, 要更好地开展工作就必须热爱和了解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人。

康克清同志说过:“教师, 是人们攀登科学高峰时甘当人梯的人;教师, 是双手托着太阳上升的人。”

站在辅导员的岗位上, 我们工作的意义不在于顺顺利利把学生送毕业, 而是让这批学生知道人生需要不断地进取, 需要超越一个目标, 再向下一个高远目标迈进, 每一历程都知道目标在什么地方, 十年二十年以后真正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摘要:文章阐述了大学辅导员应如何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走进学生心中, 引导大学生树立人生新目标、培养综合素质, 激发昂扬向上的斗志, 让学生始终充满激情和活力、奋发有为地度过生命中珍贵的、难忘的、有意义的大学岁月, 而辅导员也因此成为学生最尊敬、最爱戴、最难忘的辅导员。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人生新目标,综合素质,社团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倩, 张煜.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

[2]邹艳辉.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缺失与生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2) .

上一篇:淀粉水解酶下一篇:网络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