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工作

2024-08-08

说服工作(共12篇)

说服工作 篇1

1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1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推动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这是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 经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经济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和保证, 而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条件和精神支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服务经济建设, 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所在, 也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反复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 纠正和消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各种错误认识, 不断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等思想观念, 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扫除思想障碍。

1.2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改革精神, 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方法、新途径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是同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 探索和创新是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和改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指令性、强制性, 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参与性、指导性;要改变以往简单的“说教式”、“注解式”, 转变为符合群众心理的“诱导式”、“解惑式”;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单向的形式, 转变为通过多种载休、双向互动的新方式, 要改变以往只限于政工部门、政工干部等少数人做工作, 转变为充分发挥各方力量, 形成合力, 人人都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要综合运用文化的手段、媒体的手段、典型的手段, 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市民学校、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 广泛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 通过组织广大群众进行评比文明户、创建文明社区、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透、做好、做出成效。

1.3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覆盖全社会的运行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 调动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 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工作机制。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力度, 必须在社会化、群众化上下功夫, 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各负其责, 相互配合, 上下合力, 形成“大政工”的工作格局。要明确各级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应职责, 并细化考核制度, 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不走过场。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 始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任务来抓, 统筹规划, 协调各方。可以在各企事业单位建立专兼职政工队伍, 在农村基层, 聘请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 在城区组建思想工作联络员, 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在一线, 活动在街道, 教育到岗位”, 使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

1.4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主体, 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标准

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基层, 面向群众, 把人民群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走群众路线, 带着对群众深厚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 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 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同时,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 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信号”, 把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标准。

2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力和说服力的有效途径

2.1 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 扎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最根本的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态过程, 扣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为改革呼号, 为发展鼓劲。一是, 要强化学习培训, 推动思想解放, 激发党员干部为经济建设建功立业的积极性。要坚持不懈地运用多种形式抓好各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 联系实际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培训。在每一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都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针, 确立新的思想观念, 做到以思想解放引路, 推动经济新的发展。因为每一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 都会有力地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 促进思想解放, 从而为经济发展打下思想基础。二是, 要紧扣经济建设中心任务,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主题教育活动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比较紧, 覆盖面广, 是教育群众、激励群众的一种好形式。我们可以根据改革、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 组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三是, 配合经济工作展开理论研讨, 为发展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可以结合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论研讨, 举办各类相关知识讲座, 开拓干部眼界, 提高决策水平, 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特点。这样既开拓了干部群众眼界, 也为经济发展走上理性轨道打好了思想基础。

2.2 充分发挥革命传统优势, 生动活泼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动活泼, 形成特色。一方面, 在良好的文化渊源基础上, 开展弘扬先进文化的活动, 比如开展“好书伴我行”全民读书活动, 弘扬读书、藏书、用书、写书的优良文化传统, 并开展创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特色文化乡镇, 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

2.3 切实针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 开拓创新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开放度、市场成熟度日渐增强, 人口流动加大, 广大群众思想较为复杂。针对这一情况, 要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机制上下功夫, 一靠教育、二靠管理、三靠法治, 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 强化媒体宣传。针对新时期社会变化快、信息量大的特点,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覆盖全社会、渗透各阶层, 消灭空白点。可以通过开办广播电视党校, 在新闻媒体开设党建专栏, 对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答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弘扬社会正气, 弘扬主旋律, 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二是, 依托各种阵地。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教育提高群众的过程, 更是通过群众参与, 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立足基层, 面向群众, 依托各类阵地, 有声有色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形成广大群众人人参与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三是, 走探索创新之路, 加强对特殊人群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就在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复杂性, 社会新经济组织的出现, 社会人群的分化等等。因此, 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重要。

3 结论

总之, 思想政治工作有其内在规律, 需要认真探索, 合理规划。我们要在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消灭空白点, 抓住切入点, 选好落脚点,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摘要:在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新形势下, 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突出重点, 又要整体推进, 既要突出针对性, 又要体现系统性, 既要注重先进性, 又要兼顾广泛性。坚持正确导向, 突出经济宣传, 创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杨爱蓉.提高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执行力[J].中国石化, 2007 (7) .

说服工作 篇2

心理学家认为,要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要掌握微妙的交往技术。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增强说服力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有六种。

1.利用“居家优势”

邻居家的一棵大树盘根错节,枝叶茂盛,遮住了你家后园菜地的阳光,你想与他商量一下这个问题,是应该到他家去呢,还是请他到你家来?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等人曾经按支配能力(即影响别人的能力),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各取一等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大学十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一个最好。一半的小组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一半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泰勒发现,讨论的结果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行事,即使主人是低支配力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居家优势,如果不能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事情,也应尽量争取在中性环境中进行,这样对方也没有居家优势。

2.修饰仪表

你想上级在申请书上签字,你是不顾麻烦,精心修饰一下仪表呢,还是相信别人会听其言而不观其貌?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言谈比受到别人的外表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实并不尽然。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衣冠取人。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穿着打扮不同的人,寻求路人的帮助,那些仪表堂堂、有吸引力的人要比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有更多的成功可能。

3.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你试图鼓动一伙青年去清扫某块地方,而他们却情愿到别的地方去,你怎样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许多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例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无意识地与顾客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好,但你的朋友,不管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

4.反映对方的感受

你准备拜访隔壁新搬来的一对夫妇,请他们为社区的某项工程募捐,用哪种方法最好呢?平庸的劝说者是开门见山提出要求,结果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优秀的劝说者则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气氛。如果主人为某事烦恼,你就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以后谈话时,对方也会加以重视。

当然,优秀劝说者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他也会遭到别人的反对。这时老练的劝说者往往会重新陈述对方的意见,承认它具有优点,然后才指出自己的意见更好,更全面。研究证明,在下结论前,呈示双方的观点,要比只讲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5.提出有力的证据

你准备参加某次决策会议,为一项不为大家重视的事业争取更大的一笔钱款,什么样的证据最有说服力呢?

如果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你就会增加说服力。但要记住,听众受到证据的影响,也相同程度地受到证据来源的影响。在一项实验中,让两组被试听到关于没有处方是否可以卖抗阻胺片的争论,然后告诉一组被试说可以卖的证据来自《新英格兰生理和医学月刊》(这是虚构的),另一组则被告知证据来自一家流行画报。结果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有更多的人赞成,没有处方也可以卖抗阻胺片。因此,引用权威更能消除听众的先入之见。

更多学习登陆 陈安之 永远成功网陈安之课程报名咨询QQ:

863799908

6.运用具体情节和事例

你刊登广告,推销某种药品,是把药品的成分、功能、用法详细介绍一番好呢?还是介绍某个患者使用后如何迅速痊愈的事例好呢?

优秀的劝说者都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点: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概括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有说服力。因此,你要多卖掉药品,你就应酌情使用后面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说服别人,你就应旁征博引,使用具体的例子,而不一味空洞说教。

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与公信度研究 篇3

一、运用科学的理论

在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中,理论说服力是前提,因为没有理论说服力,其他说服力就无从谈起,公信力当然也就无从谈起;科学理论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真理。坚持用科学理论教育人,一直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工作中的“法宝”。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武器。我们要牢牢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使之成为统领思想的魂、指导工作的纲。

(一)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增强说服力。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理论的基石。用客观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事物,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唯物辩证的方法,就能克服主观主义,防止形式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辩证唯物的方法,一是要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要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不能就理论讲理论,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创新理论回答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讲得合情合理,使人受到启发。

(二)用创新理论增强说服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如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这些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要善于运用创新的方法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引导教育对象用先进的思想学习创新理论,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三)用具有开放和包容性的先进理论增强说服力,提高公信度。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开放程度的加深,其它多种理论对民众思想意识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理论不应该固步自封,应该主动走出去,加强对话和沟通,加强自身的理论自信,通过扩大眼界和及时吸收新的信息和思想精华,满足人民群众最为广泛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分配形式、多种利益主体并存,这些社会存在反映到社会意识中来,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交往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理论应该及时反映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主体的愿望和要求,使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而为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增强说服力,提高公信度。

二、结合客观现实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满足人们合理需求中强化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抓住人们的客观需要,把教育要求的统一性与人们需求的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才能入耳、入脑、入心,才会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要把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做到这点,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群众是最讲实际的,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是否有成效,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为标准。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经验表明,只要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真心实意地帮助职工排忧解难,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办实事体现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政策,使人民群众亲身感到党的温暖,人民群众就会认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配合党的其他工作,就能够促进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各项事业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也将会大大增强。

(二)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真理在我们手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人民相信事实,我们拿得出事实,能够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固然要列举具体事例,但不是具体事例的简单堆砌。简单地罗列具体事例并没有太强的说服力,要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进行历史的比较。用事实说话,不是光说我们的成绩和优点,也要说我们的问题和缺点。承认问题和缺点,也是有力量的表现,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假照事件”就说明了及时纠错才能提升公信度。用事实说话,还要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干部群众既关心党和国家大事,也关心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人们的疑虑和困惑,既反映在对党和国家大事的认识方面,更大量地反映在对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认识方面。我们进行思想教育,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种宣传,一定要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不能从上到下,直到基层单位层层都背诵理论著作和文件上的话。要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具体地回答本地干部群众关心的各种具体问题。

(三)要结合人员的思想现状。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加上现代传媒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发展,各种信息大量涌入,使干部群众在是非鉴别和行为选择上呈现相当的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正在进一步形成。但与此同时,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人们常常遇到困惑和疑难,形成思想的难点、热点,仅仅一般地讲大道理,已经难以奏效,必须针对人们的疑虑和困惑,解疑释惑。要做到正视人们的疑虑和困惑。给干部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先收集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应当留出时间给听讲者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讲。人们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问题,常常是与其他各种具体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就大部分干部群众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问题也有,但并不多。人们大部分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问题,与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以及心理心态上遇到的问题有关。同时由于所处阶层及文化层次不同,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具体问题,摸清情况,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出发,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发挥人格魅力的力量

现在职工群众接受教育,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教育内容的真理性,还特别看重教育者的人格人品。在听其言的同时,更重视观其行、察其人。作为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人格魅力不是真理,但往往反映真理,人格魅力不是语言,但往往胜过语言。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教育人、说服人的工作,除了要掌握真理外,还要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的力量之中,教育者崇高的人格魅力、良好的自身形象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选择。讲理想的人有理想、讲信念的人有信念、讲纪律的人守纪律,自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教育者先受教育,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说服力。

(一)要靠本领说话。这是就政治意识、理论功底、广博学识、表达能力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工作艺术、工作水平等方面而言的,诸如善于用大道理阐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把抽象的大道理与个人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让群众于细雨润物中明白事理,于潜移默化中获得感知和理解等等。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强政治敏锐性,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作为首要任务和根本途径,就要真学、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艺术。

(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身教重于言教,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以身作则,正直无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果教育者讲的道理自己都不信,却要求别人信,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别人做到,这样的教育就缺乏底气,道理就不硬,还会引起群众的反感。要做到取信于人,言而有信,不能逢场作戏,心口不一,言而无信。特别是在当前深化改革和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取信于人,可以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商鞅在变法前“立木南门”的故事,正是说明了取信于民的重要。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在群众中的形象是不守信用、不负责任、出尔反尔,那么他面临的境况可能就会是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帮,也就无法去做别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敢于负责,没有这种精神,就无法弘扬正气、驱除邪气,就无法增强工作的说服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这些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具有好思想、好作风、好形象的感召说服力;在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使本身就具有信赖说服力。

说服别人“巧”方法 篇4

首先,说服别人要调节谈话气氛,以退为进。

在说服时,我们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如果我们和颜悦色地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连三岁孩童也有他们的自尊心,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费力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曾经,有一位中学老师接管了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工作,正值此时,赶上学校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这个班的学生躲在阴凉处谁也不肯干活,老师怎么说都不起作用。后来这个老师想到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问学生们:“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而是都很怕热吧?”学生们谁也不愿说自己懒惰,便七嘴八舌说,确实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师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等太阳下山再干活,现在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儿。”学生一听就高兴了。老师为了使气氛更热烈一些,还买了几十个雪糕让大家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接受了老师的说服,不等太阳落山就开始愉快地劳动了。

第二,说服别人要获得同情,以弱克强。

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达到目的。

有一个15岁的山区小姑娘,不幸被拐卖至上海。当天晚上,天下着小雨,小姑娘的房门打开了,一个中年上海“阿拉”走了进来,小姑娘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不过,还是很快地镇静下来,机智地叫了声:“伯伯!”中年“阿拉”一愣,人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似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我一看伯伯就是好人,看你的年龄,与我爸差不多,可我爸就比你苦多了,他在乡下种去年栽秧时,他热得中暑……”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阿拉”的脸涨得通红,短暂的沉默后,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小姑娘。”然后开门走了。

面对强壮的“阿拉”,何不让自己显得更弱小,来激发他的同情心呢?聪明的小姑娘正是这样做的。一句“伯伯”,一下子拉开了两人年龄距离,让“阿拉”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同样处于花季的儿女。同情的种子开始在他心头萌发了。接着小姑娘又不失时机地给他戴上一顶“好人”的帽子,诱导他的心理向“好人”标准看齐。用“我爸”和“阿拉”对比,进一步强化了“阿拉”的同情心理。

第三,说服别人要注意消除防范,以情感化。

一般来说,在我们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使说服成功,我们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给帮助等等。

一位“的姐”(出租车女司机)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样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的姐”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日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在这个事例中,“的姐”典型地运用了消除防范心理的技巧,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第四,说服别人要投其所好,以心换心。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惟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

说服作文300字 篇5

正在我火急火燎的时候,老师又说:“这样才能在班级里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呀!”什么鬼,这不是火上浇油吗?我现在可是班长,这不是我一直想要的东西吗?不行,我一定要说服爸爸妈妈。哎,妈妈不会,可没说爸爸呀!

刚回家,我立即跑到爸妈面前,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们,可是他们没有当场答应我,爸爸说要考虑一下。不行,这可关系到我的“宏图大业”啊!不然,我的班长之梦有可能不保,说什么今天也要爸爸答应我。

我开始在爸爸面前唱起了“苦情戏”,对他说:“哎,老师说如果家长来给学生上课的话,说不定同学们会信任他哦!”爸爸看出了我的小心思,为了给我鼓励,爸爸尽然爽快地答应了。

说服了爸爸,下面的问题来了,要给同学们讲什么?经过我们的商量,决定讲一些和爸爸工作有关的`内容——天然气安全知识。正好班级里还没有家长讲过这些内容,同学们对天然气还不怎么了解,应该会有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大家对天然气使用的安全意识!

说服老人的诀窍 篇6

说服别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想要说服老人,就更是难上加难!不过,想想你在工作中是怎样说服了那个最固执的客户?也许便能从中琢磨出许多诀窍,帮你完成说服老人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诀窍1:找出焦点

也许隔代育儿中的矛盾很多,再加上两代人在价值观上有差异、生活方式不同等等,造就了我们经常有“头大”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肯定是很难说服老人的,因为你不知道从哪儿“说”起。想要说服别人,先要考虑清楚“说服”的步骤,找出说服的“焦点”。比如想想哪些是马上要说服老人改变的,哪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忽略不计,哪些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有所改善。分析之后,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焦点,对此再继续“策划”下一个步骤。

经典故事:

妮妮4 个月,妮妈要上班了,婆婆从农村赶来帮忙照看孙女。一个星期不到,妮妈觉得已经要崩溃了:婆婆每次喂妮妮喝水、喝奶后从不刷奶瓶,下次接着用,因为觉得又不脏没必要;妮妮的衣服和全家的衣服都泡在洗衣粉水里一起洗,婆婆说已经漂干净了;出去晒太阳时不给妮妮戴帽子,因为“晒黑了更壮实”。再加上婆婆做饭很不合口味,说话有口音,不爱洗澡换衣服……妮妈真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在和网友的倾诉中,大家 七嘴八舌地给妮妈出主意。最后妮妈决定:以后不让婆婆给宝宝洗衣服,自己下班洗;多准备几个奶瓶,让婆婆每次只用干净的;请小时工来做饭。口音的问题没关系,据说这样还能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只要说服婆婆经常洗澡换衣服,出去晒太阳的时候给宝宝戴个小檐帽就OK了。择清了这些“乱毛线”,想到只需改变两件事,妮妈也不郁闷了,信心十足地准备去说服婆婆。

诀窍2:建立信任

信任是说服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说服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想想,在工作中,如果客户信任你,你就很容易说服他;相反,如果不被信任,那么你的建议也很难被接受。所以,想要说服老人,要让老人对你有足够的信任。大多情况下,老人总觉得我们还是孩子,不肯接受我们的育儿建议和方式。这时候专家、医生、育儿杂志以及老人周围和他同龄的带过孩子的亲戚、朋友,都可以被你巧妙地利用上。另外,建立感情就更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感情好了,你很容易就能赢得老人的信任和理解,让老人逐步按照你的育儿方式照顾孩子。

经典故事:

逸逸不到3 岁,平时由外婆照看。外婆最怕外孙生病,天气稍冷稍热都不带逸逸出门,什么泥啊、土啊更是不肯让外孙碰一下。每到周末,逸逸的爸爸妈妈休息,都会带着孩子到处去玩。不仅是去游乐场,也会带他去野外露营,去海边挖沙子,每次有同学、朋友聚会也会带上小家伙。但是对此,逸逸的外婆却很反对,觉得这是因为年轻的父母贪玩而折腾了孩子。确实,逸逸有时会因此生病。老人为这事儿和女儿生了不少气,甚至要禁止逸逸妈妈周末接走孩子了。

为此逸逸妈妈专门买了一些《怎么玩才能更聪明》之类的书和杂志放在家里;请自己当了儿童教育专家的高中同学到家里吃饭,当着妈妈的面边吃边聊多带孩子见世面、接触新鲜事物对孩子身心发展如何有好处;还在一个周末特意邀请了一位妈妈很久没见的老同事带着孙女来家里做客。那个小姑娘聪明活泼,品学兼优。当逸逸的外婆随口问老同事是怎么教育出来的那么优秀的小孙女时,老同事的一句“都是玩出来的”让逸逸外婆印象格外深。自此之后,逸逸外婆对小家伙周末出去“疯玩”不反对了,自己也主动带着外孙到处去玩。碰到“对付”不了外孙的事,还会先给女儿打电话,或者嘱咐女儿找些书和杂志来一起“研究”。

诀窍3:双赢策略

如果只一味地向老人强调改变某些做法或习惯是“为孩子好”,老人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你们不就是我这么带大的吗,现在这样就能把孩子带坏了?!如果老人钻了这样的牛角尖,再去说服他的话会很困难。所以在说服工作一开始就要采取“双赢”策略,即把事情一分为二地说,让老人体会到按照你的方法做既是为孩子好,又是为老人着想,是特别周到、体贴和可行的提案。不过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你多站在老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知彼”非常重要。其实有很多事情,当你站在老人的立场上去想过之后,也许就不想再去说服他了呢!如果你遇到的是强势的老人,还可以以柔克刚,以弱克强。利用博得同情的技巧达到说服他们改变做法的目的,让老人体会到是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经典故事:

壮壮快2 岁了,一直由奶奶追着喂饭,这让壮壮妈十分头疼。正好有一次奶奶在追着孙子喂饭的时候被家具撞伤了膝盖,壮壮妈决定就借这个机会和婆婆好好谈一谈。壮壮妈主要说的是婆婆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总是这样满屋子追着孙子喂饭很辛苦;又说了每次这样喂完饭后,老人自己也吃不好饭了,经常胃疼,让她觉得很心疼。最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其实让孩子自己吃饭他可能对吃饭会更有兴趣,能吃得更多,还能锻炼孩子的很多能力。然后就提出让婆婆把孙子放在餐椅里,给他不怕摔的小碗、小勺让他自己吃,大人坐在旁边吃自己的饭,顺便给孩子示范的办法。

奶奶试了几次之后,觉得这样吃饭孙子好像吃得更多些,自己也省了很多力气,就彻底改变了追喂的方式。壮壮妈终于松了一口气。

诀窍4:把握时机

想说服别人,不能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应该注意察言观色,选择对方心情舒畅、精神状态良好的时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想要说服老人,这点更是重要。如果在气氛合适的情况下,你的建议很容易被接受;要是时机不对,你的目的难以达到不说,很可能还反被老人数叨一番。而且,记住,一定不要在孩子或者其他长辈面前和老人争辩,那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经典故事:

童童有点儿害羞,爷爷却偏偏喜欢在人面前“展览”孙子。可是一旦遇到孙子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和别人打招呼或者背唐诗,就又很生气地数落孙子。结果就是导致小童童更加害羞和怕见生人。童童妈妈几次看见这样的场景,一直想找个机会告诉公公:如果不勉强童童,让他在旁边看一会儿的话,孩子反而会主动地和别人打招呼。

一次爷爷多年未见的老战友来访,爷爷太兴奋了,只顾得和战友聊天,忘记“展示”孙子了。童童呢,则在熟悉了客人和现场气氛后,主动地拿起一个大苹果送到客人手里,还跟客人有问有答。客人一再夸童童有礼貌,童童很兴奋,爷爷也觉得格外有面子。等送走了客人,趁着爷爷还处在兴奋状态的时候,童童妈妈赶紧把早想说的话和公公沟通了一番,并且以刚才的情况做了实证。爷爷欣然接受了童童妈妈的提议。

也谈“说服教育” 篇7

什么时候需要说服呢?所谓说服, 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学生不知道事情该怎么办或者在学生做错了事情还不自知的时候, 还有如果学生认为你说得不对时出现对峙的局面, 性格倔强的孩子还会拧着脖子红着脸, 满脸的不服气, 可以说这些时候需要“说服教育”。

但是如果学生知道其中的道理, 或者知道对错, 但是他偏不这样做, 还有的学生自己管不住自己, 总是不自觉地犯错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需要的就是管教, 而不是说服了。

我很赞同说服和必要的处理分开的见解, 实质上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则, 即在说服中不动用权力, 也就是平等的原则。既然是说服, 就应该站在平等的位置上, 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 就用老师的权力压人, 威胁人。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及每一个用词。有的老师见到学生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过来, 站这儿来。你老实给我说, 今天你是怎么回事?”问到性急处, 老师的话就是这样的:“你再不说, 我就把你交给学校, 通知你的家长, 在全校通报……”我们的语气可能是轻蔑, 可能是猛烈。说到底这些话都是我们的权力在作怪, 我们的师道尊严在作怪。也许, 学生本来打算好好地给你说一下, 你这样一问, 他一害怕一紧张或者一反感你就什么也问不出来了, 你也就谈不上说服他了。所以, 平等地和学生交谈是说服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学生的错误必须要有一个处理, 那就要等到把道理给学生讲通以后, 真正地说服了他, 才好处理。不能简单地把处理过程当成说服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搞清楚其中的道理你就要处理, 学生心中不服, 窝着火, 有时学生就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 造成更大的错误或者意外。这说明简单直接的处理是不能教育好学生的, 只会适得其反。

说服教育的第二个原则是公正, 就是不论教师怎么着急, 都不能口不择言, 一定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讲话。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我们很多老师往往会有这样的话:“犯错的怎么老是你?怎么每次都是你给我们班摸黑?”这样的话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顶撞, 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我们应该就事说事, 不能老是旧事重提, 一有新错就把旧错算上, 总用旧眼光看人。

说服的语言艺术 篇8

朱元璋把秀才请进皇宫, 叫他当太子太傅。皇太子不服管教, 被秀才责打了一顿。朱元璋知道后, 一气之下把秀才关进监狱。马皇后劝道:“家有家规, 国有国法, 师有师道, 你把这些一齐丢了, 岂不把大明天下也丢了吗?”朱元璋听了觉得有道理, 于是把秀才又请回了皇宫。

匈牙利钢琴大师李斯特一次在俄国举行巡回演出时, 被沙皇召到宫廷, 请他为皇族及官员演奏。可演奏一开始, 沙皇与众员谈话就开始了。钢琴家怒不可遏, 他突然中止演奏, 合上琴盖, 然后不失礼貌地对着惊讶的沙皇说:“皇上说话的时候, 我理应保持静穆。”……这时沙皇立即停了谈话, 过了一会演奏又重新开始了。

巧言点拨也是一种说服的手段

一天, 有位北方客人来到上海某绣品商店, 他是为好友前来购买绣花被面的。一条有一对白头鸟的被面吸引了他, 但他又有点犹豫:这鸟的姿态很美, 就是嘴巴太尖了, 以后夫妻要吵嘴。营业员察觉了这一点后, 笑咪咪地向他介绍道:“您看见了吗?这鸟的头上发白, 表明夫妻以后白头偕老, 它们的嘴巴伸得长, 是在说悄悄话, 是相亲相爱的表示。”这位北方顾客听了, 忙不迭地说:“有道理, 有道理。”便买了下来。

在营销上, 营业员抓住了顾客的心理, 打消了顾客在消费时的戒备之心, 并顺水推舟地以“白头偕老, 相亲相爱”的吉利辞言巧妙点拨, 从而使其更加产生购物的欲望, 达到了销售的目的。

再则, 一位顾客来店挑选象征长寿的手绣被面, 馈赠侨居国外的长辈。接待他的营业员拿出一条绣有松鹤图案的被面给他看。那人看了觉得意思甚好, 想掏钱买, 猛地看见松树旁边还有一朵梅花, 感到有些不吉利, 梅的谐音是“霉”, 长辈看了犯忌。营业员了解到这点后, 连忙向他解释:“这朵梅花也是吉利的象征, 您知不知道, 有句老话叫‘梅开五福’吗?”噢。”那人经这么一点一拨, 豁然明白了。顾客很高兴地买下被面。

在白宫一次讨论削减预算经费的会议上, 里根总统幽默地对大家说:“有人告诉我, 紫色的软糖是有毒的。”说着, 他随手拾起一粒紫色的软糖塞进嘴里, 以此表明不管别人怎样反对, 他将要大大削减政府开支的态度和决心。经他这一警告式的点拨暗示之后, 本来不同意压缩政府经费开支的官员, 便开始动摇了。

说服的功夫应放在要害之处

被说服者往往是固执己见, 听不进规劝, 那么, 说服的功夫就应放在要害之处, 且要措词有力, 抓住要点来逼其让步, 同样也能产生较理想的效果。

北京市石景中学曾有一位学生, 打架斗殴, 惹是生非, 不接受老师教育。一次, 班主任找其教育, 他却手持匕首扬言要去寻死, 试图胁迫老师。谁知这位班主任胆识过人, 危言以逼, 说道:“想寻死, 等接受了批评以后再去寻死不迟!”一句话, 竟说得那个学生无言以对, 慢慢低下了头。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和三军总司令罗斯福总统就制订战略计划发生了分歧。马歇尔认为必须大力加强地面部队, 而海军出身的罗斯福则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强海军力量, 马歇尔反冷峻为笑容地说:“总统先生, 请你不要一提海军就‘我们’, 一说陆军就‘他们’, 行吗?”说罢, 客气地把那份战略计划推给罗斯福, 他最终客观地接受了马歇尔的计划。

击中问题实质的说服

三言两语的措词一旦击中了问题的实质, 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社交中, 借助明理的辩讲口才, 更是游刃有余, 令人叹服。

袁枚, 清代著名诗人。有一天, 袁枚设宴请朋友吃饭。席上有羊肉, 来客中有人不吃, 宴席中兴味顿减。袁枚正经地说:“羊肉是动物中最好吃的东西呀, 你们怎么不喜欢呢?古人造字:鱼羊为‘鲜’;‘美’字从羊;‘善’字从羊;‘羹’字从羊;吉祥的字都从羊。羊, 就是吉祥的东西呀!”顿时, 席上羊肉一扫而光。

纪晓岚后来做了乾隆皇帝的陪读。一次, 他伴驾南行。走得口干舌燥, 路见一棵梨树, 摘下一个梨子, 自己吃了。乾隆问:“孔融四岁能让梨。爱卿得梨为何让也不让, 自己便吃了?”纪晓岚说:“梨者离也。臣奉命伴驾, 不敢让梨。”乾隆又说:“那咱俩分吃了也好哇?”纪晓岚说:“哪敢与君分梨 (离) 呀?”又走了一程, 见有一棵柿树。纪晓岚拣成熟的摘下一个, 切成两半分而食之。乾隆边吃边问:“怎么这柿子就可以分吃了呢?”纪说:“柿者事也。臣伴君行, 有事 (柿) 共参 (餐) 嘛!”

说服技巧很多, 仅举以上几种。从语言艺术角度看, 说服还应注意这些问题:一是要尊重对方, 理解对方, 切忌以理教训别人, 要让被服者留有余地;二是“通情”, 才能“达理”, 没有心理上的沟通作基础, 即使有理也难起到说服的效果;三是要注意分寸, 特别是一些严词厉句, 要用得恰到好处, 天衣无缝, 对固执己见的人要敢于说理、反驳, 但切不可出言不逊, 恶语伤人, 侮辱人格。

论《说难》的说服思想 篇9

态度改变和说服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西方,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社会心理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说服进行了深层研究, 并试图用行为主义、认知、信息加工等观点对态度改变原因加以解释。而在中国古代, 也有一篇非常出名的文学作品, 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说服思想以及说服技巧。那就是韩非子撰写的——《说难》。他的《说难》对说服的研究, 不仅是广泛的, 而且作为一个体系, 在中国说服学史上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要使一个人态度发生改变, 这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这不仅涉及信息传递和接受, 还包括“人”的因素, 这是说服中的核心问题。《说难》中讲到, 说服的重点, 主要是从分析说服对象的心理反应和需求入手。紧接着, 它又阐述了说服过程中会面临的危险进而说明说服过程中应当掌握的谈话技巧。掌握了对方的心理和谈话的技巧之后, 说服者还应当取得说服对象的信任。经过很长时间, 进说者取得对方的信任, 深入谋划不会再被怀疑, 然后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辩才。

1. 说服者要具备的素质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 可以吾说当之。”《说难》一开篇就点出了进说的大难。即, 说服在于了解对方的心理, 因人而宜。因此, 说服者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洞察力。所谓洞察力, 就是人们对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只有了解说服对象的性格、需求, 洞察说服对象的真正意图, 才能切中对方的要害, 为说服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韩非子看来, 说服者还要具备知识、口才和胆量这三种素质。如果说服者不具备这些特点的话就无法毫无顾忌地将进言巧妙、清晰得传递给对方, 更无法抵御进言可能面临的危难。对于说服者要具备的特点来说, 这四种素质很重要, 但还不全面, 说服者的影响力还应当包括可靠性、是否受欢迎和良好的形象等等。

2. 说服对象的心理特点

韩非子在《说难》中, 还从分析游说的对象——人主的心理反应入手, 从而分析游说的危难, 高度表达了人的心理反应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 一个优秀的说服者要能洞察到说服对象的真实心理特点, 并以此为基础实施自己的说服技能。

《说难》第二段, “夫事以密成, 语以泄败”以下, 连用了七条“如此者身危”, 反复强调游说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比如, 说服者常常会洞察到说服对象心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对方表面上想做的和实际上想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一旦说服对象的真实目的被泄露出去, 那么说服者就会被怀疑。这一段除了“七危”之外, 还描绘了“故与之论大人, 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 则以为卖重”等“八难”。其中前四难是来自于游说涉及的人事不妥而遇到的, 后四难则是说服方法和言辞的不适而引起的。如果说服者没有充分了解说服对象的心理特点, 那么不管你说什么怎么说都会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 就会遭遇这“七危八难”。例如, 谈论君主喜爱的人, 就被认为是拉关系。而谈论君主憎恶的人, 又会被认为是搞试探, 这就陷入了两难的窘迫境地。

3. 说服的两个阶段

韩非子将进谏游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顺说;第二个阶段是, 直言。那么要如何顺说呢?按韩非子的意思, 要领就是“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简言之, 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迎合对方的喜好, 维护其高大的形象, 建立起说服双方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阿谀奉承的行为, 并为之感到不耻。殊不知, 这是进入直言阶段的必经之路。毕竟人都有维护自我稳定和统一的需要, 不和谐的声音总会让人感到厌烦并下意识拒绝。

经过前面的铺垫, 而后进入“直言”阶段。这个阶段的说服要点就是, “大意无所拂悟, 辞言无所系縻, 然后极骋智辩焉”。如此就能进入真正的直指是非而不会被怀疑或者获罪的阶段, 说服的成功性也将大大提高。说服平常人也是这个道理——不撄“逆鳞”而后谏之。

4. 说服双方的情感投入

在《说难》中, 韩非子提到谏说时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 然后进说。这充分说明了, 情感在说服过程的重要作用。如果说服双方的情感投入比较大, 那么说服效果也会更好。反之, 如果二者情感投入少, 甚至没有任何情感基础, 说服对象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 那么说服效果将大打折扣。由此看来, 心理和情感共鸣在说服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来说, 情感的煽动力比理性说服的作用更大。例如, 当今的媒体广告常常大打亲情牌, 本质目的就是为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改变其对产品的态度, 而后购买。因此, 韩非子的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结语

《说难》一文它所展现的韩非子的智慧, 在“说服”这方面的独到见解和丰富深刻的思想, 奠定了其在中国说服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本土的社会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等等涉及到态度改变与说服领域的都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 并发展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态度改变理论或者说服模型。

参考文献

[1]张林, 张向葵.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2) .

[2]徐克强.试论《韩非子》的谏说艺术[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1) .

[3]吴国庆, 陈丽玫.态度改变:说服策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 2008 (06) .

《战国策》说服技巧例析 篇10

综观全书, 许多说服往往是在矛盾冲突特别激烈, 说服者面临相当艰难的情境下完成的。他们说服的对象往往是拥有生杀大权的君王或权臣, 这就大大增加了说服的难度。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 秦国大兵压境, 国家危在旦夕, 但赵太后固执任性, 坚决不同意让儿子做盟国人质, 甚至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老妇必唾其面!”一方面是怒气冲冲的当权者, 一方面是生死存亡的国家命运, 要在这两者之间化解危机, 其难度可想而知。

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时间紧迫, 后果严重的情况下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最快地说服人主, 谋臣辩士们真可谓用尽了心思, 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辩说技巧, 总体说来, 其说服的艺术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设问诱导式。

即设置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诱导对方自己得出一个与现实矛盾对立的结论, 使其自己明白错误, 从而心悦诚服地改变主张。

《宣太后爱魏丑夫》篇, 秦宣太后将病死之际下令让情人魏丑夫殉葬, 为了救魏一命, 大臣庸芮直接问宣太后;“太后您认为人死之后, 冥冥之中还能知觉人间的事情么?”这个问题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如果有灵魂, 你如何带着情人去见故去的丈夫?如果没灵魂, 那你让情人殉葬有何意义?所以无论太后回答“有”还是“无”, 都很容易被庸芮引到死角, 因此最后太后无言以对, 终于放弃了殉葬的念头, 魏丑夫得以不死。

2、寓贬于褒式。

面对拥有生杀大权的君王权贵, 谋臣们实际上都是弱者, 除了智谋和口才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因此他们在说服对方时不得不格外小心, 既不能触怒对方, 又要达到劝说其改变主意的目的。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是说好听的话更容易让人接纳, 所以寓贬于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秦王与中期争论》中那个替中期辩解的大臣实在是一个具有上乘口才的人物。他以赞扬的口吻来对秦王说话:“中期遇明君故也, 向者遇桀、纣, 必杀之矣”, 表面是在赞扬秦王不杀中期是个明君, 其实是在告戒秦王不要做名声不好的暴君, 如此一来哪个君王不愿意落个好名声呢, 所以秦王息怒, “因不罪”, 中期免死, 此法实在是高明。

3、寓言故事式。

《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 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形象鲜明, 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 在对方固执己见的时候往往能够发挥特殊的作用, 使道理不言自明, 很容易被采纳。

《孟尝君将入秦》里苏秦不是直接去扫孟尝君的兴头, 而是从眼前的事实入手, 即兴地道出了“土偶”和“桃梗”交谈的寓言。泾阳君被比做西岸的“土偶”, 孟尝君被比做东岸的“桃梗”。这个故事生动形象, 情景交融, 巧妙的暗示了孟尝君入秦将面临有去无回的险境。所以孟尝君终于“停辔不往”。

运用这种方法的还有《齐欲代魏淳于髡谓齐王》篇。

4、制造悬念式。

面对将说服者拒之门外的人, 如何顺利达到说服目的?制造悬念、欲擒故纵就是极好的方法。就是故作高深, 欲言又止, 含蓄隐晦, 制造一个极大的悬念, 吊足对方的胃口, 使其主动“就范”, 说服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例如《靖郭君将城薛》里的齐国门客急步走到靖郭君面前, 只说了“海、大、鱼”三个字转身就走, 这引起了靖郭君极大的好奇, 忙留他把话说完, 甚至保证“亡, 更言之” (我不怪罪你, 你快继续说吧) 。在别人都被拒之门外的时候, 独有这个齐国门客被请进了门, 从从容容地说出了想说的话, 大获全胜, 这就是悬念艺术的妙用。

说服自己 篇11

前些日子,韩寒回应绯闻说道:我和我太太的感情非常稳固,但其他姑娘也早已如同亲人,我甚至希望她们之间能够友好互助和平共处。这让除了当事人的很多人都非常不满,之后,韩寒只好又撇清:由于自己的表述不清,引起误解。世人不胜唏嘘,韩寒也需要这样卑微的辩解吗?

这世上,谁都要自圆其说,让生活更加容易一些。《会更好的》讲的是变性者祈求得到爱与理解,但是电影名字的直译却是《未曾祈求你来爱我》,对爱求而不得,故作潇洒反而没有什么负担。其实他们是最需要理由的一群人,他们需要告诉自己与他人不同不是罪恶,告诉自己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告诉自己未来会更好的。有了这样的信仰,他们才有面对生活的能量。

电影中的男孩听从父亲的劝说去当了和尚,他又听从他所爱慕的师兄的劝说,抑制私念,去成全别人的愿望,然后试图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是结果依然是行不通,他最终只有劝服自己顺其自然,离开妻子和儿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导演自己也是变性人,想必电影中家人的不齿与世人的排挤都是他承受过的。电影中的“大姐”在好风景中优雅自得地抽一支烟,对一头牛撒娇卖乖地讨要一条丝巾,跟同伴们在海边尽情尽兴地嬉闹,这些场景是那么平凡而美好。那些饱受冷眼的人们所能奢求的幸福不就是这样的平凡与美好吗?而他们需要不断地说服自己,说服别人,他们值得这样的幸福。

我很好奇那些离经叛道的人怎样为自己辩解或者让自己想通。当年我曾问一位留学过日本的老师,AV女优们究竟在日本是什么地位,她们的选择是不是也有不得已的原因。一位同学说:女优真是不要脸。而老师羞涩地看着我说:我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呵呵……呵呵。

我们很容易接受自己的理由,却很难对别人的说辞心悦诚服,甚至我们都不愿听一听一些人的说法。有大把利欲熏心的年轻人喊着“为梦想而奋斗”;有大把以貌取人的男人喜欢说“只是没有感觉”;有大把嫌贫爱富的姑娘说着“我没有安全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由,却很少有人去倾听那些受尽冷遇的人们轻声的诉说。我不禁想,电影的导演和金星都是很幸運的,他们承受了很多,但是至少在潮水般的声讨与偏见中,他们存活下来了,还能够掷地有声地给出自己生活的理由。

领导者如何增强说服力 篇12

你必须学会通过说服来领导。如果不能说服别人或者令他们信服,你就无法成为领导者。如果你觉得要求别人做出改变让你犯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专注于你希望引发的反应,而不仅仅是你想说的话。

为了引发“我从来没这么想过”的反应,你必须表达出自己激动热切的心情,讲述你所实现的飞跃,即从形成理论到提出富有想象力的、规模尚属未知的新主张。

你可以应用哪些新工具来说服别人,劝他们改变主意?用假想的争执、夸张的语言、音乐,还有连绵不绝的鼓点吗?哦,或许吧。但其实你还可以掌握一些更高级的沟通技巧。

你的目的并不是强迫人们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从全新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机会。若想发动变革、创造一个新的未来,你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对未经验证的理念表现出热情和信念,并为追寻这个理念甘冒失败的风险。你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讲话风格,以令人信服、无可辩驳的方式表述你的坚定信念。

领导辅助工具

如果你的目标是施加更多的影响,那么你在传达信息时,就要散发出让听众难以抗拒的激情。也许你需要打消人们的疑虑、帮助他们克服不愿接受新理念的心理,或突破那种漠不关心的状态。以下是六种有用的工具:

威胁或强调后果。你可以通过强权、威胁或恫吓让那些懒惰无为或骄傲自满的人乖乖干活。每家企业都有那么一两个恃强凌弱的家伙,原因就在于此。作为团队中的一名管理者,只要制定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目标,通常就足以激励他们努力投入工作。不过,如果有人进度落后,或某一派系拒不服从,那么你就要想办法从团队中挺身而出,担当起领导责任。有一种通用的领导技能就是威胁:强化任务的危机感和紧迫性,让后进者跟上队伍。

你需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权力。一旦你学会了真诚地向大家表述严重后果,你就不必用虚张声势吓唬人的办法,让大家相信你所言非虚。

表露热情与感伤。一个发自内心的好故事可以改变听众的反应。它的说服力来自于它的真诚。请看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是如何深深打动一群满怀敌意、心存疑虑的听众的。200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发表演说。有人问他联合国为何要依赖硬实力(军事行动)而非软实力(外交对话)。沉吟片刻后,他以一位军人政治家的诚恳,发自肺腑地说了一番话。“我当过35年的兵。”他开口说道,“将欧洲从二战中拯救出来的并不是软实力。在过去100年间,美国将无数青年男女派往别国去作战,其中许多人命丧他乡。但我们从未索要过财富与领土,我们只想要一块能够安葬他们的土地。”

我的一位朋友当时就在现场。他回忆说:“仿佛会议厅内所有锐利的锋芒都收敛回去,所有紧绷的面孔都柔和下来——你能感受到那种变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信念为基础,充满感情地去表达观点总是极具说服力的。

运用幽默与机智。幽默是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的一种最有力的武器,劝你竭尽全力去开发自己能驾驭的所有幽默渠道。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创造性企业,对幽默都会另眼相看。幽默与广告公司创意部门使用音乐的方式颇为类似。任何无法言传的情绪、刻骨铭心的承诺、个人的心灵感悟,都可以用歌声来表达,用音乐来倾诉。幽默也是这样的载体。

暴露缺点。沉着冷静地发表一席毫无瑕疵的演说固然完美,但要论说服力却比不上真实。一段激情洋溢却并不完美的讲话恰恰证明你对此事太在意,甚至顾不得掩饰缺陷,因此也更加令人信服。

制造意外。意外是一把钥匙。只要有机会,就想法制造一点意外和小小的惊喜。在许多成功的方法中,都贯穿着突如其来、让人精神为之一一振的意外,可以说服他人实现改变,让听众作出更加开放的反应。心不在焉、走神溜号、冷嘲热讽都可以用意外来打断。

上一篇:双梁桥式起重机下一篇: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