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结构

2024-10-12

二重结构(精选7篇)

二重结构 篇1

1 问题的提出

最近最热的新闻当数张艺谋超生罚款事件。起初, 以为只是一场新闻炒作, 但随着事件不断跟进, 张艺谋“超生”一事情况属实。结果是根据张艺谋夫妇的收入总共罚款748万元, 对此有四成网友认为处罚过于严重。可以看出从发掘新闻事件, 到持续关注, 把张艺谋被“逼”现身, 再到计生委做出的决定, 可以看到媒体对于事件追踪的紧迫性以及社会制约的强制性。

在电影《搜索》中, 得知患癌的叶蓝秋, 在心情糟糕到极致的条件下, 被记者报道渲染不给老年人让座的事实, 接着在公众的口诛笔伐中, 无法承受心理和生理上的伤痛选择了自杀。网媒体成为了杀人的工具。

当然上述的例子显示的是电子媒介的消极作用, 在传播正能量的方面各种电子媒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类似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与集体哀悼亦或是寻人启事, 好心人捐助等在网络上同样一高点击率高转发量扩散, 这一个过程不仅是对于时间本身亦或是社会中的个人也都受了一次洗礼, 这是一次链条很长的传播正能量的过程, 是遵守, 强化社会规范的过程也是建构社会规范的过程。

从上述例子可以发现, 网络只是将生活中的人带到一个更广阔的虚拟社交空间, 把他们的行为主动或者被动的放在公众的事业里以供批判或是赞扬, 虽然对于同一现象褒贬不一, 但是占主导的评论还是会缕出一条线, 那么这条线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本文试图运用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来解读这一现象, 以期能够更好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媒体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形形色色的媒体形式是现代社会的主要交流沟通手段, 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因此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对社会以及个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对此有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明白在网络时代这些个体是如何行动的, 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这样才能预防消极影响的产生, 并且能及时巧妙引导舆论导向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努力, 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治理社会, 因此本文运用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探析。

3 结构二重性视角下的网络媒体

3.1 结构二重性理论

吉登斯提出的结构的二重性, 阐明了结构和人的能动之间的互相生成的关系。他认为社会结构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和派生性的统一。社会结构对于个人而言不仅仅具有客观制约性, 而且由于它是人的无限次社会活动的结果, 社会结构也就成了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一种“记忆痕迹”, 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产物。因而, 这样的社会结构必然具有主观性, 社会结构就成了个人为了获得自身社会性存在的“自我认同”。二是能动性和偶发性的统一。在社会结构作用下, 行动者的行动既具有主观能动性, 也具有某种偶发性。

结构二重性理论把行动与结构视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两个侧面, 从而把行动与结构的二元抽象对立转化成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现实统一。指出人类社会系统是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 包含了无数具体的实践活动, 是跨越一定时空, 由结构组织起来的、并体现为模式化的社会关系的网络。人类社会本身不具有实体性结构, 仅具有结构特性。而其中的主体是有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理性的反思意识较强的个体, 在不断地互动中逐渐地建构新的社会结构, 这样就引起了社会的变迁, 从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网络媒体

以自媒体为例。自媒体是具有个人色彩的媒体形式, 由谢因波曼与自克里斯威理斯两位作者提出, 是指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在这样社会背景里, 网络空间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生成地, 无论是私人事件还是公共事件最新事态一旦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特性, 许多人会加入进来就很可能成为网络事件。

尽管自媒体是个人的交流工具, 虽然言论比较自由, 对于某一现象或者问题发表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我们的想法并不是漫无边际, 无中生有, 而是特定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体现, 具体包括国家的国情、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 不论是对于负面事件的批评亦或是正面事件的赞美均是根据长期社会化了的内在结构发挥作用, 是隐形的社会结构在制约, 因此对于同一件或者同一类事件会有一定的相似性判断, 其次社会个体也并不是完完全全的被动个体接受社会的规范规则, 他们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能动性的, 是会按照理性的原则行事, 在广泛的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逐渐地改变社会的结构, 最终形成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规则, 规范, 从而引起社会的变迁, 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结构二重性的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的。

因此我们对于社会问题首先要确立的还是价值体系的建构, 要充分重视社会结构也就是社会规范、法律法规、价值观念, 风俗习惯的培养确立, 这样才可以逐渐地将这些思想根植于社会成员的头脑中, 最终才能形成正向的行动, 培养合格的公民, 才能再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

摘要:自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是人们交流意见, 发表看法的公共主平台, 人们在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的评价中会形成占主导的趋于一致的“无形的绳”, 这条“绳”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而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某一讨论, 又会成为适应社会变迁的动力, 在结构和人的互动过程中结构被厘清, 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着结构的变迁, 从而使社会有序向前发展。

关键词:社会事件,结构二重性,自媒体

参考文献

[1]马瑞.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 2010.

[2]沙春彦.试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J].重庆科技学报, 2008.

[3]张云鹏.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 2005.

二重结构 篇2

关键词:新兴产业,城市化,二重结构

城市化是伴随着区域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 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完成落后农业国向发达工业国跨越的必由之路, 也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我国来说, 由于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滞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歧视、具体国情的制约、地区和城乡“二重结构”的羁绊, 我国的城市化推进发展滞后且缓慢。

1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 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 包括物流、研发、信息、中介、金融保险以及贸易相关服务等, 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 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 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尚处于进一步探讨和加快发展阶段。

新兴服务业, 尤其是与制造业紧密相联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浙江“十二五”时期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只有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 才能实现浙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型, 走出一条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内部的服务项目不断的分离出来, 形成独立的专业生产性服务业, 同时也使得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外部化。实际上, 就是制造业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 实施外部化, 将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企业将其内部的非核心的服务性经济活动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来做, 不仅使制造企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工业化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 对于我们更好地抓住未来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 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 并提高整体经济绩效。

2 二重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地区和城乡“二重结构”就是在地区的产业结构中, 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 且在这两个领域之间, 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现代化领域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差不大, 而尚未现代化的领域却处于落后的原始状态。

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 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 产业革命或工业化过程的特殊性。

(3) 两极化促进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4) 发展战略不当, 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我国来说2, 3, 4比较符合中国国情, 它造成了地方经济不能与中央企业有机协作, 区域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 地方财政受中央企业“上划”、“下放”的迎新特别明显, 就地消化中央企业留下的原材料的能力差, 以至于整个地区综合技术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它正严重阻碍着我国城市化推进的脚步。

3 二重结构的改造

我国在改造落后地区的二重结构, 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而这套方法可以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得以顺利实施。

一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消除二重结构最主要的手段, 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其现代化水平, 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推动服务业供给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二是有利于推动需求结构的改善, 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效率的提高将有利于减少经济增长对高投资和高资本积累的依赖, 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从而有益于改变投资率畸高、消费率偏低的局面,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需求为主导方向转变。

二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意识, 增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活力, 而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对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具有关键意义。

三是在工业现代化的同时, 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并坚持可持续发展,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动摇二重结构社会的基础。而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 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并将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从而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篇3

二重积分的计算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如按照步骤进行分析和解题, 就比较容易做题。在直角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的步骤为:

(1) 画出积分区域草图;

(2) 确定积分区域是否为X-型或Y-型区域, 如既不是X-型也不是Y-型区域, 则要将积分区域化成几个X-型和Y-型区域, 并用不等式组表示每个X-型和Y-型区域;

(3) 用公式化二重积分为二次积分;

(4) 计算二次积分的值。

例1, 计算undefineddxdy, 其中D:0≤ x≤1, 0 ≤y≤2

解:作出积分区域D的图1.由于D即是x—型区域又是y—型区域, 因此, 两种积分次序都可以计算二重积分。在此把D看成x—型区域, 可得:

undefined

例2, 计算undefined, 其中D是由曲线y=|x|及y=2-x2围成。

解:作出积分区域D的图2.可以把D分成两块D1、D2, 由于D1与D2都是x—型区域, 所以有:

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2-x2xdx

undefined

例3, 计算undefined, 其中D是由y=x2-4, y2=2x围成的区域。

解:作出积分区域D的图3.

由于积分区域D是y—型区域, 所以有

undefined

2 交换积分次序

若给定的积分为二次积分, 它不能用初等函数形式表示出来或者积分的计算量较大, 可考虑采用交换积分次序, 其一般步骤:

(1) 先根据给定的二次积分限。写出积分区域的不等式表达式, 并依此作出区域的图形。

(2) 再根据区域的图形, 确定正规区域及积分限, 化为另一种类型的二次积分。

例4, 交换积分次序∫10dx∫xx2f (x, y) dy

解:由所给的二次积分, 可得积分区域D为:0≤x≤1, x2≤y≤x, 作出D的图4。

改变积分次序, 即化为先对x后对y积分, 此时, D可以表示为undefined, 所以有:

undefined

3 选择适当的坐标系

坐标系的选择, 要从被积函数和积分区域两方面来考虑。一般情况下, 积分区域是矩形或三角形区域, 通常用直角坐标来计算。若积分区域为圆域、扇形域、圆环域时, 特别是被积函数为f (x2+y2) , 利用极坐标系计算二重积分较方便。

例5, 计算undefined, 其中D是圆环:1≤x2+y2≤4。

解:在极坐标系下, D可表示为:0≤θ≤2π, 1≤r≤2 (如图5)

由 (7-25) 式可得:

undefined

例6, 计算undefined, 其中D由x2+y2=Rx所围成的第一象限区域。

解:在极坐标系下D可表示为:undefined (如图6) 。

可得:

undefined

例7, 计算undefined, 其中D是由x2+y2=9和x2+y2=1与直线y=x, y=0所围成的第一象限区域。

解:在极坐标系下D可表示为:undefined (如图7) .由 (7-25) 式可得:

undefined

4 利用对称性和奇偶性简化二重积分的计算

4.1如果积分区域D关于y轴对称, 则

(1) 当f (-x, y) =-f (x, y) ( (x, y) ∈D) 时, 有undefined

(2) 当f (-x, y) =f (x, y) ( (x, y) ∈D) 时, 有undefined, 其中D1={ (x, y) | (x, y) ∈D, x≥0}

4.2如果积分区域D关于y轴对称, 则

(1) 当f (x, -y) =-f (x, y) ( (x, y) ∈D) 时, 有undefined

(2) 当f (x, -y) =f (x, y) ( (x, y) ∈D) 时, 有undefined, 其中D2={ (x, y) | (x, y) ∈D, y≥0}.

例8, 计算undefined其中积分区域D由曲线y=x2与y=1所围成。

解:积分区域D关于y轴对称, 令g (x, y) =xyf (x2+y2) 且g (-x, y) =-g (x, y) , 所以:

undefined

从而undefined

参考文献

《小狗包弟》的二重解读 篇4

一.文本解读解决基本问题, 但要为下一步解读作铺垫

让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三个问题, 问题一:课文第一段讲艺术家的狗的故事有何作用?问题二:复述包弟与“我”相处的过程和我的心理变化。问题三:根据文章第11自然段理出文革前后我家的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在教学参考中都有现成的答案, 学生稍加思考也能答出来。

为过渡到深层次的人性解读, 讨论一个更有难度的问题:在真正的迫害还没有发生时, “我”已经把包弟当作一个可能会带来危险的因素而抛弃了, 写这样的内容是否有损巴金的形象?

参考解答:细读第10自然段, 看得出巴金对自己的批评是很重的, 他说“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可耻”一词表示对人格的否定, “逆来顺受”一词表示对无理的事采取容忍态度, 巴金在送出小狗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受着良心的拷问, 他把这件事写出来不仅不会损害他的形象, 反而证明“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因为对失去良知的痛恨恰恰是对坚守良知的呼唤。

二.人性的深层次解读提问启发更深入的思考

㈠文革中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被无辜迫害致死的人那么多, 有谁会去体味一只小狗的死呢?为什么巴金要着重的记上一笔呢?

参考解答:是为了忏悔自己的过错, 更是为了见证一段历史。文革作为时间史被很多人提起过, 但文革中人的心灵史却很少有人去见证。

㈡作者在文中说“不仅是包弟, 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一位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独特而深刻的大师, 竟在某个历史时期发现自己的命运与一只狗一致, 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究竟是什么出了问题?

参考解答:包弟在其他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中的死亡都没有特别的意义, 只有在文革初期, 只有在造反派的反复围攻的“心惊胆战”的日子里, 包弟的死才具有了悲剧意义。巴金交出了小狗, 也交出了自己, 交出了一个人正常的理性思维, 这正是文革中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心理过程, 他们从此走上了被扭曲被毁灭的道路。小狗包弟不正代表了文革中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广大弱势群体吗? (此处可补充巴金及家人在文革中的经历)

巴金在《〈探索集〉后记》中曾 说:“不能把一切推在四人帮身上, 我自己承认过四人帮的权威, 低头屈膝, 甘心任他们宰割, 难道我就没有责任!难道别的许多人就没有责任!”这话颇令人深思。

㈢见证的意义

所谓见证, 一是要亲自到场亲眼去看, 二是要挺身而出, 指证事实真象。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两点呢?他们有的到场了却无法看见, 有的人看见了却不敢证明, 甚至有的人出于某种目的出具伪证, 在这种情况下, 巴金的《随想录》发挥的见证的作用就具有了莫大的价值了。

文革之后, 人们都不愿再提起那段历史, 在这种现状下, 在文革中受尽迫害的巴金首先站出来忏悔反思, 于1978年开始发表他的《随想录》,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有什么呢?

中国人总是喜欢一团和气, 喜欢大团圆, 因此对过错甚至是罪过总是尽量回避, 对十年文革似乎也是这样的态度。可是有人说:“中国的人性自觉是从文革后开始的, 西方的人性自觉是从奥斯维辛之后开始的。”国际上对奥斯维辛的研究和反思从未停止过, 那么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十年文革的反思和研究是下几个世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基于这种考虑, 巴金在《小狗包弟》甚至他的 《随想录》中更多的是表达他的对社会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

戏剧,儿童的第二重生活 篇5

一、分阶段培养能力

清华附小戏剧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共分为三阶段。低学段“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模仿力。中学段“创作”,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侧重学生的表现力。高学段“赏析”,由参与欣赏教室或剧场中的戏剧活动而培养学生戏剧艺术的鉴赏能力。

低学段“参与”,侧重训练学生模仿力。其中包含的内容有肢体放松、注意力训练、信任感训练、身体律动、五官感受、情境想象及即兴口语人物刻画等,这些戏剧游戏形式让学生们参与进来,培养了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能力。在剧目上,我们选择了童话剧,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笨狼上学记》《蚜虫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等。

《图片活了》是清华附小戏剧校本教材二年级的一节课。这节课将戏剧、美术、形体相结合,运用肢体模仿去感受图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将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度极高。这一训练后来成功地被教师运用到了童话剧《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排练中。

中学段“创造”侧重训练学生的表现力。创造的内容包含剧情、人物对话、主题、故事剧场。在剧目上,我们选择了课本剧,如《花木兰》《时代广场的蟋蟀》《皇帝的新装》等。

《一起来玩手偶》这节课的内容就包含了手偶操作(手偶)、美术(手偶制作)、音乐(美国民歌扬基歌)、阅读书目《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内容。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喜好设计制作自己的手偶,再结合阅读课本和音乐歌曲最后再用偶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高学段“赏析”,延续了中段的创作。学生到了高学段不仅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创编知识,还具有一定的赏析能力,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点评及分析。赏析的内容包含剧目排演、感受、反映及点评。通过剧目的排演,学生们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创编能力,他们自己改编课本剧,或者自己写剧本。在编排过程中,学生有一种统整思维,知道如何融入音乐、舞蹈,如何用全局观把控剧目。剧目展示过后学生还要进行点评及分析。在剧目上我们选择了一些经典剧目,如《威尼斯商人》《猫》《小王子》《城南旧事》等。

《威尼斯商人》这节课就是剧目创编课。同学们拿到剧本后开始做人物分析,画场景图,进行舞台调度设计,然后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同学们相互从戏剧表演、舞台布景、剧本结构等角度自评、互评。

二、用工具撬动课堂

清华附小在2016学年第二学期提出了“用工具撬动课堂”这一重要教学指导思想。工具撬动课堂要求教师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要借用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真正做到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于是就有了《一起来玩手偶》这节课。“偶”本来就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融合了造型、动作、语言、绘画、舞蹈等为一身的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综合艺术。《一起来玩手偶》这节课是学校戏剧校本教材中三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我们用“偶”作为这节课的主题,将阅读课、美术课、音乐课、形体课进行整合,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超学科消弭式整合。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简单的手偶操作,掌握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对语言塑造有一定了解,还要通过文本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上的熏陶,让他们在戏剧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点:第一点是手偶角色的语言塑造;第二点是肢体与语言之间的配合。三年级戏剧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创造戏剧活动的过程中侧重训练学生的表现力。表现力分为语言表现力和肢体表现力,在这节课上我们都会涉及,但更侧重语言表达。我们依托文本《时代广场的蟋蟀》(清华附小三年级阅读书目)中的台词进行训练。首先我们先分析文本中人物塔克老鼠、亨利猫、蟋蟀柴斯特的性格,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确定人物特点,通过人物特点再找出相对应的语言特点。

比如:

塔克:以前我也考虑过要不要住在那里。不过那些中国人很会做些稀奇古怪的菜肴,比如用燕窝做汤,鲨鱼鳍煮羹。搞不好他们也会拿老鼠来做道什么点心。所以最后我决定,还是离他们远一点儿的好。

那通过这句台词,我们知道了塔克很聪明,爱思考。那这样的人物说话的声音、语速会是什么样呢?大部分同学就会想到塔克老鼠说话声音很大,语速稍快,它很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很自信。于是我们就总结出了塔克的语言特点。

又比如亨利猫与塔克老鼠的对话:

亨利:说啊,塔克,你心里早就盘算好了吧。就说出来让我们听听吧!

塔克:嗯,我在想,要是钱箱里有几张一块钱的钞票……

(亨利不禁放声大笑)。

亨利:我就知道!除了它以外,还会有谁想睡在一堆一块钱钞票上。”

通过文本透露的信息,我们知道亨利猫的特点是圆滑,所以她说话的语速应该会比别人慢,而且说话有时不会把意思说透。

再比如蟋蟀柴斯特和塔克老鼠的对话:

柴斯特:你想睡在这个笼子里吗?

塔克:噢,我可以吗?

柴斯特:当然可以啦!我还是比较喜欢火柴盒。

塔克:唯一的遗憾是……这个地板,睡在上面稍微硬了一点儿。

亨利:我去排水管那儿给你找一些废纸来。

塔克:不行,这样会把这里弄得乱七八糟的。我们可不要让柴斯特跟白利尼一家弄出什么不愉快来。嗯,也许我们可以就在这里找点儿东西用。

柴斯特:拿点儿面巾纸怎么样?睡起来又软又舒服。

我们找出蟋蟀柴斯特的特点是善良、爱帮助别人,说话老是替别人考虑,所以语言中老带有商量的口吻。

第二点是语言和肢体间的配合,怎样将两者配合默契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这节课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袜子偶”。首先就得学会制作“袜子偶”;其次,通过手指操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几个操作木偶的手势,分别是开合,上下,左右。有了这几个基本动作,学生就可以完成“袜子偶”的基础操作了。角色语言有了,“袜子偶”可以操作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怎么样才能将两者默契配合呢?首先,我们在做手指操时就不断暗示学生要将手指操的词配合相应的动作大声朗读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前期适应,为后面的操作做铺垫。其次,在进行操作时语速要慢,要给手偶操作留出时间。最后,操作手偶时动作幅度要大,这样又给了语言上的时间缓冲。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但在戏剧技巧上有所收获,从能力层面上,学生也在愉快的戏剧活动中学会了团结互助、相互配合,在彼此协助中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助关系。在整节课中我们都分小组进行活动,如手偶制作环节,我们给学生准备了一支笔、一只袜子,然后让学生在袜子上进行绘画。在绘画过程中有学生相互交换画笔,最后呈现出了色彩丰富的图案,这就是小组合作的结果。再比如最后呈现环节,我们需要小组呈现,那必然就会有角色分工,4人一组,有组织者,有跟随者,有人出谋划策,有人服从执行,大家集体合作终于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这节课的评价形式上,我们依旧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在内容上,我们分别从戏剧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表演技能的掌握;学生在戏剧课程中小组互助合作的能力,能否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有建设性的建议,是否具有责任心;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是否遵守秩序,是否积极愉快融入戏剧活动当中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无论是低学段的“参与”还是中学段的“创造”抑或是高学段的“赏析”,清华附小“1+X课程”中的戏剧课程都着重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戏剧被看作是“儿童的第二重生活”。从编到演,儿童始终站在课程的正中央。戏剧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形象感、真实感、节奏感和幽默感,为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广、心胸广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戏剧课程还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体现出清华附小学生健康、阳光、乐学的精神风貌。学校的语文、英语等课程中也加入了戏剧表演内容,在课堂上生成出许多小型语文课本剧、英文童话剧等,如非常经典的英文剧《安妮》,深受孩子们喜爱。戏剧,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漫谈夏衍身份的二重性 篇6

1927年回国后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夏衍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后服从党的安排“以一个‘不曾写过一篇作品的非文艺工作者’的身份跨进了文艺界, 并从此毕生从事于文艺工作。”[2]这之后, 从组织“左联”, 涉足戏剧界、电影界再到从事新闻事业, 他临危受命, 一直握着为革命抗战服务的笔, 就如他所说的“有这么一些人, 他们首先是革命者, 先是为了革命利益, 用文艺作为革命的武器, 进行创作活动, 在创作实践中, 才逐渐掌握了文艺创作的规律, 学会了创作的技巧。”[3]因此夏衍有着“即于现实, 即于人民”的创作传统, 这种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让他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并把文艺看作民族解放道路的强有力的武器。正是这种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让他的每一部剧作都是有所为而为之, 对时局, 对政治的介入, 成了他创作戏剧的原动力。

夏衍特别强调客观和民主, 强调要对人民大众有着真诚的热爱和关心。他希望人能够“对内合作, 对人体谅, 对事公正”这是他一直坚持的诚实朴质作风, 夏衍说:“中国戏剧是最‘即于现实政治’的一种艺术”所以他一直教导青年作家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行动力的作者和斗士”, 参加社会生活, 深入到人民大众的实际生活中去, 向人民大众学习, 真正的懂得大众的生活后才能够表达出真情动人的地方来感染观众。

在20年代末的上海文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战, 夏衍那时是支持革命文学的口号。他说“在立三路线统治时期, 我也以‘左’为荣, 以‘左’正确”[4], 在“左翼”初期, 这种极“左”的思想依然存在着, 直到1932年11月“左翼”开始摆脱这种极“左”思想起, 夏衍也开始有了挖掘文艺作品艺术技巧问题的思考, 在他进入电影界拍摄《春蚕》《狂流》等剧作时, 在编剧上他就追求一种巧妙的故事结构、自然真实生动的叙事方法, 他指出剧作家的本领应该是艺术的感受, 而不是表层的爱国观念的廉卖, 同时也提出一个口号:“戏里面多一点实生活, 实生活里面少一点戏!”[5]可见, 夏衍此时已经站在革命现实主义立场上追求主题思想的深化。在写作《上海屋檐下》前他已经认识到《赛金花》和《自由魂》的人物刻画不够鲜明, 他“必须写人物、性格、环境……只让人物在舞台上讲几句慷慨激昂的话是不能感染人的”[6]《上海屋檐下》也初步奠定了他注重用人物内心戏来刻画性格并且追求一种自然真实的风格特点。至此表明, 夏衍已经开始由一个单纯的革命家向无产阶级作家迈进了。从接下来的40年代起, 用作家的思维去关注人的现实生活, 反应人的内心呼声,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完善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1942年夏在重庆北碚的这个时期他号召编剧、导演、演员等为了正规化剧院都来做一些提高业务水平、艺术水平的工作, 同时他为自己写了不成样子的剧本感到内疚, 这些其实就表明夏衍已经在以一个作家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了。

作为一名革命者, 夏衍在做到与作家身份平衡时, 他用了托尔斯泰说过的话:“学习使你们自己成为人民不可缺少的部分, 应该用你们对人民的爱, 用你们的心”[7]这里就表明了夏衍决心用真诚的心灵和灵魂的修养去感受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 用艺术的手法去表达这种喜怒哀乐, 而不是生硬的用话剧作为革命的传声筒。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给夏衍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会议要求无产阶级的作品要实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反对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这促使夏衍在戏剧创作中更加注重对人的感情以及作品结构形式的艺术化表现。他在《谈真》和《真实的关心》中指出剧作家要有热情有真情的去感觉社会时代, 能够诚实的爱善恶恶, 作家对他的作品形象也要有着真实的感情和态度, 只有这样才作品才能够有生命, 有血肉, 才能够在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虚伪的应付和报账态度是不能要的。夏衍痛斥文艺作品中“公式化”现象, 他强调艺术要有创新性, 内容要有新意, 就算是被写滥了的题材, 也要遵守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法则, 入情入理的刻画人生, 达到情与理的浑然一致, 艺术作品才能够具有感人的力量。

夏衍的内心有着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永不言败的骨气, 像野草一样充满了韧劲, 他对自己的信仰是坚定的, 真诚的, 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又对艺术的表达有着独到的创新, 两者结合, 来激励滋养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摘要:阅读夏衍的作品, 我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政治文化, 还有深刻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带着这样的阅读体验, 笔者就其创作主体身份的二重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革命者,作家,二重性

参考文献

[1]吴祖光.革命家的作家和战士夏衍[A].夏衍研究资料[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408.

[2][5][6][7]陈坚.夏衍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48.121.125.333.

二重抽样中子抽样无回答的处理 篇7

所谓无回答是指在资料搜集阶段, 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对被选出的样本单元进行计量, 从而没有获得有关这些单元的数据或信息。无回答的发生, 一方面使得估计量发生偏差;另一方面, 由于无回答减少了实际调查的样本数量, 因而会扩大估计量的方差。因此还必须考虑怎样采取适当的方法来降低无回答误差所造成的影响。

在对无回答的补救方法中, 有一种方法受到广泛的关注, 这就是二重抽样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总体中抽取一个较大的样本, 采用比较便宜但无回答率可能较高的调查方法, 然后对最初的无回答单位进行再一次的随机抽样, 努力获得无回答子样本的数据, 用最初样本的回答数据和子样本数据进行估计, 以消除无回答的偏差影响。假设总体单元N包括了N1回答层和N0=N-N1无回答层, 因而在最初的容量为n的简单随机样本中有n1个回答单位和n0个无回答单位。然后从n0个无回答单位中再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m的子样本, m=n0k, k为抽样比。通过更富有成效的调查工作, 从中获得有关数据;然后根据两个样本的数据, 对总体做出估计推断。[1]为提高估计的精度, 本文在子抽样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同一层样本具有相似的特征。

在无回答的子抽样中, 经过努力仍然可能有部分被调查者不回答, 这时若进行多次访问, 可能效果不佳, 因为有些不回答者可能是永久拒绝者。子抽样难以取得100%的回答率, 这时普通的二重抽样并不有效, 应将二重抽样法与处理无回答的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对二重抽样法进行改进。对于子抽样单元无回答, 可考虑层内替换样本;对于子抽样项目无回答, 一般采用层内插补方法。

1子抽样单元无回答的补救[2]

对于子抽样单元无回答, 可考虑层内替换样本, 即从第一重调查中无回答的单元中抽取最初未被选入子样本的其他单位去替代那些第二重调查中仍未获得回答的单位。采用替换法降低无回答误差的程度, 取决于补充样本和第二重调查中无回答单元之间在主要研究变量上的相似程度。

设在m个子样本中, 有 m0个样本无回答, 从第一重调查无回答层中, 剔除第二重调查的样本, 在剩下的n0-m个单元中, 选取m0个单元, 重新进行调查。

设第一重调查回答层的样本均值为yn1¯, 第二重调查回答层的样本总量为ym-m0, 补充调查样本总量为ym0, 设ym¯=ym-m0+ym0m, 第二重抽样比为k=mn0n=n1+n0, 第一重调查无回答率为R1, 第二重调查无回答率为R2, 则总体均值的一个估计量为:y¯=n1yn1¯+n0ym¯n

因为补充样本和第二重调查中无回答单元都是从第一重调查中无回答的单元中抽取的, 从而具有相似的特征。因此, 采用层内样本替换不会造成误差, 故ym¯可直接看作是第二重样本的均值。由二重抽样的结论可知, y¯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

抽样方差为:V (y¯) = (1n-1Ν) S2+R1n (1k-1) S22, 其中S2为总体方差, S22为第一次调查无回答层方差。

如果考虑二重抽样中的费用差异, 总费用函数可记为:

C=c0n+c1n1+c2 (m-m0) +c3m0=c0n+c1n (1-R1) +c2 (nkR1-nkR1R2) +c3nkR1R2。

其中c0为第一重样本每单元的调查费用, c1为整理第一次调查中每个回答单元的费用, c2是整理第二次调查中每个回答单元的费用, c3为补充抽样每单元的费用。因而样本量的最优分配应极小化:

运用柯西-许瓦兹不等式, 当时, 取得最小值, 此时

当总费用固定时, 样本量为, 将k代入上式便可求出样本量;抽样方差V固定时, 样本量为n=S2+R1S22 (1k-1) V+S2Ν, 将k代入上式便可求出样本量。

2子抽样项目无回答的补救

与单元无回答相比, 项目无回答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信息, 因此影响要小一点, 处理方法也相对简单。若在m个子样本中, 存在项目无回答, 可采用层内插补调整法, 应用已有的数据代替缺失的数据。插补调整法虽然也可以应用于“单位无回答”, 但主要是对“项目无回答”进行。常用的插补调整法有:均值插补、随机插补、回归插补和多重插补。

均值插补容易扭曲样本分布, 导致在均值和总量估计中对方差的低估, 适用的场合是仅仅进行简单的点估计, 而不适用于需要方差估计等比较复杂的分析。随机插补的稳定性不够, 使估计量的方差增大, 但是它避免了均值插补容易扭曲目标变量分布的弱点, 使替补值的分布与真值分布更为接近, 在估计与样本分布有关的参数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与随机插补和均值插补的不同点在于:回归插补值不是取自回答单位的实际值 , 也不是由回答单位数据计算的均值 , 而是利用目标变量与辅助变量的线性关系 , 采用标准方法 (如最小平方法) 计算出的估计值。多重插补法综合了以上均值插补、随机插补两种单一插补方法的优点, 然而多重插补法的操作比较复杂, 工作量大, 与单一插补法相比, 成本增加许多。在插补调整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选择适宜当前调查的方法[3]。

设第一重调查回答层的样本均值为yn1¯, 第二重调查回答的样本总量为ym, 插补调整后样本总量为ym ′, 第二重抽样比为k=mn0n=n1+n0, 第一重调查单元无回答率为R1, 则总体均值的一个估计量为:y¯=n1yn1¯+n0ym¯n

因为插补值和第二重调查中无回答项目都是从第一重调查中无回答的单元中抽取的, 从而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 因此, 用插补值代替第二重调查中无法取得的数据不会造成大的误差。故ym¯直接看作是第二重样本的均值, y¯可能是总体均值的有偏估计, 但是偏差的影响是很小的。

抽样方差为:V (y¯) = (1n-1Ν) S2+R1n (1k-1) S22, 其中S2为总体方差, S22为第一次调查无回答层方差。

如果考虑二重抽样中的费用差异, 总费用函数可记为:

C=c0n+c1n1+c2m=c0n+c1n (1-R1) +c2nkR1。

其中c0为第一重样本每单元的调查费用, c1为整理第一次调查中每个回答单元的费用, c2是整理和插补调整第二次调查中每单元的费用。因而样本量的最优分配应极小化:

运用柯西-许瓦兹不等式, 可得到使在给定费用下方差最小, 或给定方差条件下费用最省, 也即使方差和费用的乘积C (V+S2Ν) 取得最小的k为:

k=c0+c1 (1-R1) S2-R1S22=S2c2

当总费用C固定时, 样本量为

n=Cc0+c1 (1-R1) +c2kR1, 将k代入上式便可求出样本量;当抽样方差V固定时, 样本量为

n=S2+R1S22 (1k-1) V+S2Ν, 将k代入上式便可求出样本量。

二重抽样法考虑了回答者和无回答者在调查特征上的不同, 能够较好地避免无回答引起的偏倚, 提高估计精度, 而且费用不会增加太多。当子抽样仍然存在无回答时, 二重抽样法子抽样无回答的补救使得调查避免了访问被多次拒绝的情况, 节省了费用。但是无论是替换样本还是插补调整降低估计量的偏差的程度取决于替换样本与无回答单元、插补值与无回答项目的相似程度, 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无回答的影响。由于子抽样存在无回答, 二重抽样法调查的组织及计算较复杂。

摘要:在抽样调查中, 无回答对于抽样推断的影响较大, 而二重抽样可以在兼顾费用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抽样估计的精度。但在无回答的子抽样中, 仍然可能存在无回答, 因此本文针对子抽样无回答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子抽样,无回答,处理

参考文献

[1]杜婷.网络调查的非抽样误差控制及调整方法.统计与决策, 2006; (8) :34—36

[2]何华芹, 刘建平.含有敏感因素二重抽样调查方法的改进.统计与决策, 2004; (8) :126—127

上一篇:道德资本下一篇:总体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