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学分析

2024-07-31

计量学分析(精选11篇)

计量学分析 篇1

化学计量学是从分析化学中分离出来的新兴学科, 但近年的应用受到学者的广泛欢迎, 当然更多的是它应用在分析化学的研究之中, 但随着化学计量学方法等研究的改进, 数据的处理也受到多个领域的使用, 被广泛的应用其中。但最多的还是应用在化学的多种数据处理工作之中, 既增加了处理数据的效率, 又增大了对实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在这些方面化学计量学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利于实验者设计新的方法解决实验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并为化学计量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1化学计量学的应用实例

1.1在化学定量构效关系方面的应用

化学定量构效关系是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研究化学学科的主要问题, 主要通过定量的方面对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等进行仔细的分析, 作为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因为对物质进行化学方面的组成、结构分析是理论化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定量构效关系中利用图论及数值表示各种化合物的定量组成, 并将物理、化学及生物中的知识应用与化学实验之中, 这是目前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方法, 很好的表述出了研究问题的特征量及定量关系的组成。并且在目前的实验应用中, 还将化学定量构效方法应用于分子力学的全局优化算法之中, 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加快了化学定量构效关系的应用, 帮助找到了更多的指导化合物, 受到实验人员的广泛欢迎。

1.2化学计量学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中

随着现在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人们在研究神经网络的同时, 也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 由于神经网络系统是十分复杂的网络, 所带来的问题是巨大的, 因此它面临着很多难题, 最基本的是解决有大量简单神经元进行模拟大脑网络的行为, 由于大脑的的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的组织及结构, 并时刻处理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在进行对神经网络系统进行模拟时, 就需要对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分类及处理, 这里就提高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方面应用, 特别的应用于化学问题中的多变化的数据处理问题之中, 多包含些结构关系不确定的非线性数据。当前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 在药物分子的药效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方面已经有了相应的报道, 体现了化学计量学的应用中的人工神经网络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并应用到了多个领域之中。

1.3电位滴定分析的应用

分析化学也是分为多个方面的, 在电化学分析中, 电位滴定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化学计量学应用较多的一个领域。 在电化学分析中, 主要通过化学计量学进行对非线性回归方程求解, 包括被测组分等多个未知参数, 也是主要利用了它在数据统计解决方面的优势。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它的应用也随之增加, 但在最初使用过程中, 实验人员的多次应用, 提高了他在数据处理上的准确性, 而且很好的解决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大大拓宽了分析的应用范围, 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 分析化学快速的发展, 化学计量学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的, 因此化学计量学之后就常常出现在电位滴定分析的实验之中, 担任数据计算机处理的角色。

2化学计量学的应用前景

2.1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的使用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阶段, 但在现在的化学研究分析中多元化分析已经成为主要的分析过程, 面对研究对象的增加, 研究工作者只能通过更先进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 并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就对化学计量学中的方法进行新的改进, 从而提出了多元校正法, 并应用于实验研究之中, 对实验工作中数据等多方面的条件进行了彻底的处理, 加快了实验的进程, 并得到了准确的实验数据。并随着发展, 多元校正法也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 增加了对研究的灵敏度和实验仪器的精密度, 并应用在出化学严重中的多个方面中。

2.2抗氧化剂方面的利用

抗氧化剂是为了阻止或延长食品氧化的物质, 可以保证食品在长期储存中的可以食用性, 但在抗氧化剂都含有一定的危害性, 长期的食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对抗氧化剂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抗氧化剂的分析方法多采用色谱法和光度法, 但这两种分析方法中, 针对于抗氧化剂中复杂的物质分析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 所以就需要加强对方法的改进。当分析方法引入多元校正分析法之后, 对使用汤料抗氧化剂中的含量进行了重新的分析, 汤料被磨成粉之后提取出抗氧化剂, 然后进行对物质含量的测量分析, 明显提高了分析的效果与质量, 化学计量学在抗氧化剂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应用。

2.3应用于合成色素

色素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物质, 我们多数将它作为非营养物质的食品添加剂, 一般我们将色素分为两类, 一种是天然色素, 一种是合成色素。天然色素在我们的应用及使用中是较为安全的, 主要应用于食品级化妆产品之中, 但是天然的色素存在着容易分解、不易保存和不能拼色的缺点, 所以人们着手研究人工合成的色素, 它们避免了天然色素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 相比有种种的优势。但人工合成的色素对人体危害性较大, 过量的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人们在合成过程中应用了多重方式进行合成, 主要有色谱法、分光光度发和电分析化学的方法进行色素的合成, 但电分析化学的方法仍有些不足, 随着方法的改进, 加入了化学计量学中的多元校正的方法, 很好的改进了该方法, 并可以进行准确的预测, 克服色素之间的竞争吸附而引起的误差, 提高了灵敏度, 增加的合成的效率及质量。

结束语

化学计量学在现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受到极大关注, 由于化学与其他多个学科有着众多的联系, 因此也应用在联系紧密的学科之中, 在食品安全、医学上都有着较多的应用。更多的是随着现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化学计量学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并加以试验方法的改进, 化学计量学也逐渐融入在各个领域之中。本文也主要通过化学计量学在化学方面的应用, 对现在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做了简单的说明,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之中, 更多的研究方法在化学计量学的领域中展开。

参考文献

[1]黄丹.浅谈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今日科苑, 2009 (8) .

[2]倪永年, 汪莉, 化学计量学在有机物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 2003 (12) .

[3]潘荣荣, 曲刚莲, 马果花.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分析计量, 2007 (16) .

计量学分析 篇2

关键词 科学数据 ;文献计量 ;研究 ;发展

分类号 G353.1

作为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科学数据以其最基本、影响面最宽奠定了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其不仅能满足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等多种需求,且能见证国家科技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中国开展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来,围绕科学数据的共建共享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拟从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科学数据研究的论文为切入点,定量分析中国科学数据的研究现状。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收集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跨库选择数据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增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检索词为“科学数据”,检索入口为“篇名”、“主题”和“关键词”,匹配模式为“精确”,检索时间为1979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16日。检索出570条文献信息,通过手工排除不相关的文献,最后获得有效文献466篇,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计量统计分析,以期对中国科学数据的研究现状进行一个简要分析。

1.2 文献信息提取和处理

提取和记录每一篇文献的题录信息,包括文献来源、发表时间、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作者单位、期刊类别和关键词。采用Excel对上述各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统计每一项信息中各个类别出现的频次和概率,通过数量的对比,获得科学数据研究领域文献的年代分布、文献分布的主要期刊、主要研究人员和主要研究机构。

2 数据结果分析

2.1 论文总量分布

由图1可见,中国科学数据研究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发表于1995年,是西安交通大学陈铁发表的有关科学数据显示分析的科学数据图显分析软件Tecplot[2]。此后直到2002年研究论文才达到6篇,2003年开始才有了显著增长,达到27篇,此后科学数据的研究论文都在呈上升状态,2011、2012年有所减少,分别为26篇,31篇,2013年又上升为50篇。从发表论文累积量看,论文的增长趋势尤为明显。

通过对此期间论文发表情况比较,从1995年发表在《软件世界》上的有关科学数据分析的软件开始,科学数据的研究开展逐步拉开。1996年,李军发表了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数据研究,即《地理学报》上刊登的《地球科学数据研究的初步探讨》[3]。随着2002年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启动了中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中国科学数据研究才开始正式启动[4],此后有关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中的资源建设、共享、元数据、平台建设、数据挖掘等有关的理论、实践和技术应用和服务等全方位开展。

2.2 来源期刊分布

从来源期刊分布(表1)情况看,共涉及期刊253种期刊,从载文量在5篇以上的期刊列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基础科学载文量对多,为27篇,占总发文量的5.79%;其次是图书情报工作,载文量为14篇,占3.00%。在载文量在5篇以上的17种期刊中,自然科学、图书情报、工业技术类期刊都有,说明中国科学数据的研究从自然科学中的数据来源、数据分析,及数据建设的载体都有全方位的开展研究。

按照科学数据研究发文期刊所属学科领域对期刊进行整理归类,发现科学数据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自然科学”类期刊,其次是“图书情报”、“工业技术”、“科技信息”、“社会科学”、“农业科学”和“医药卫生”类期刊,其中“高校论文”、“会议论文”也都有涉及科学数据的研究,说明中国科学数据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中有关科学数据的集成、整合及其应用。

2.3 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中作者的所属机构进行统计,其中把具有不同机构名称的同一机构合并,如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武汉分馆、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兰州分馆;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大学物理系、吉林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等,合并后统计共有235个研究机构。表3为1995~2013年间国内科学数据研究发文量10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其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文量最多,为32篇,占总发文量的5.30%。在发文最多的11个研究机构中,除了武汉大学外,其余都是科研机构。说明在中国科学数据共享建设发展中,目前主要是科研机构在进行科学数据的共建,并对相关的如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标准规范等进行研究。

2.4 高产作者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中作者的统计,共出现741位作者。其中有540位发表1篇论文,105位发表2篇论文,42位发表3篇论文,16人发表4篇,15人发表5篇;发表6篇及以上的作者有23位(见表4)。

其中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阎保平发文12篇,其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大规模科学数据共享技术、数据网格、数据库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王亮绪发文11篇,其研究方向为科学数据共享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尹岭发文11篇,其研究方向为:医学科学数据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南卓铜发文10篇,其研究方向为科学数据共享和寒区环境建模、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吴立宗发文10篇,其研究方向为数据共享和冰川变化研究。

2.5 高频词分析

通过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在466篇科学数据研究论文中共出现1 103个关键词,均关键词约为2.37个/篇。其中词频为1的关键词有834个,占75.61%;词频为2的关键词有135个,占12.24%;词频为3的关键词有51个,占4.62%;词频4~10的有60个,占5.44%;词频在10(含)以上的有21个,占1.90%。从表5可以看出,“科学数据”作为词频最高的关键词,远远高于排位第二、第三的“数据共享”、“科学数据共享”,共出现了154次。在词频出现10次以上的关键词中,“科学数据”、“数据共享”、“科学数据共享”、“元数据”、“共享”是出现最多的前五个关键词。从中可以看出,在科学数据研究中,对科学数据本身的研究是最多的,其次是研究如何使科学数据共享,如何达到共享。

3 结语

对中国科学数据研究方面论文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学数据研究只要以科研单位为主要研究机构;关键词分析表明,科学数据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数据本身的研究,及科学数据共享、元数据等方面。结合中国自2002年开始启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至今,中国的科学数据共享建设已进入第二个阶段。在前期主要进行科学数据的资源建设,即数据库建设,此时以科学数据载体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元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等关键词主要出现在此期间的研究文献中;第二阶段,一方面除了继续进行数据资源的建设,加大了数据服务的力度,即以如何开展科学数据的共享为主,此后多出现数据共享、共享平台、共享服务及数据挖掘等关键词。

从科学数据的研究趋势,结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国在科学数据研究上,将进一步开展如何更好的进行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以及如何深度挖掘科学数据,有针对性的结合数据的需求开展各种专题服务,使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有的放矢。此外,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科研体制状况,大量科学数据还集中在科研人员手中,如何使国家投入巨额科研经费取得的科学数据能够真正的用之于民,使科学数据共建共享能够得到规范化、制度化,这将是今后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徐冠华. 实施科学数据共享 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J].中国基础科学,2003(1):5-9.

[2] 陈 铁. 科学数据图显分析软件Tecplot[J]. 软件世界,1995(6):28.

[3] 李 军. 地球科学数据研究的初步探讨[J].地理学报,1996(S1):16.

现代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研究 篇3

一、现代分析化学

1. 发展历程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在社会的生产、人们的生活当中,便可见分析化学的踪迹,例如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以及道士的炼丹。但是此时的分析化学仅仅被当做是一种技术,没有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直到上世纪初才正式确立了分析化学学科及其地位。分析化学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共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浪潮:一是二十世纪之初,基于溶液平衡理论的产生及所取得的成就,化学家将其应用到容量分析当中,从而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基于物理学方面的大发展,仪器分析开始得到应用。三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基于计算机以及生物、材料等各个学科的迅猛发展,分析化学积极融合这些学科的发展成果,使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特点

现代分析化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使用的方式方法来看,现代分析化学利用当前各个学科的最新前沿成果和最先进的分析仪器对所要研究的物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二,从研究的目的来看,现代分析化学不只是对物质进行简单的测定,而是要获得物质多个方面的信息,包括物质的形态、空间构象、生物活性等等,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追踪。

3. 发展趋势

⑴向高灵敏度发展

分析化学从产生之初便致力于追求高灵敏度,这也是研究人员的永恒需求。由于新科技元素的注入,现代分析化学在灵敏度方面得到极大提高。例如当分析化学融合激光技术以后,推动了各种光谱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分析的灵敏度,甚至连单个原子的检测都变为了可能。由此我们可以预见,随着其他更先进技术的应用,现代分析化学在灵敏度方面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2)解析更为复杂的物质

目前,人们已了解到的化合物超过千万种以上,而且新的物质又不断出现,复杂物质的解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在化学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开发新的技术,使色谱、光谱和质谱技术能够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它们的联用,在分析复杂的物质,尤其是生物大分子方面能够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

(3)分析操作的智能化

随着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现代分析化学也开始步入到智能化的时代。通过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设定规范的程序,便可以实现样品的采集、分析检测和结果处理等整个过程的自动化。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还能实时对分析进行监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分析化学的智能化程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化学计量学

1. 发展历程

化学计量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已成为分析化学中一支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分析化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测量仪器,通过这些仪器的使用,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大量的分析数据,这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化学分析中数据的获得可以变得轻松、快捷。正是由于现代化测量仪器的出现,为化学计量学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随着分析化学进一步向前发展,由于测量仪器的使用,研究人员很容易获得分析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很多,研究人员如何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便成为了新的问题。此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数据的分析提供极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化学研究人员可以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这种情形之下便产生了化学计量学。

2. 在化学中的应用

(1)在多元校正分析法中的应用

当前很多领域都会涉及到物质的分析,例如药品的含量测定、大分子蛋白的结构检测、化学合成物的性能检测等等,这些使得化学分析的检测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研究人员对结果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当通过现代分析仪器获取到测定数据之后,研究人员一般使用多元分析法来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在该方法使用过程中,通过优化相关实验,可以使分析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大。目前,化学计量学中的很多分析方法,如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等,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多元校正分析法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

生物学家在研究人脑组织的时候,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概念,此网络由很多的单元相互连接而成,借此来研究人脑神经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研究人员可以解析相关数据,并能够解决网络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数据,所以被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有报道证实,有关ANN的图谱分析已经应用到了蛋白质的结构预测等方面。此外,分析化学中的遗传算法也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

(3)在波谱化学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研究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也在思考如何在已有光谱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出能够快速、便捷的定量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化学计量学为该想法的实现创造了可能。当化学计量学融合到波谱化学中时,可以使包括平滑、变换、最优化等在内的多种技术得到应用,从而使化学分析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三、小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分析化学以及化学计量学也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了使现代分析化学和化学计量学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所理解,研究人员需要具有现代分析化学和化学计量学的思维,并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同时,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吸收各学科的先进成果,应用到现代分析化学及化学计量学中,不断提高它们的地位,以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洪渊.原始性创新是21世纪分析化学面临的最根本挑战[J].中国科学基金,2003,(05):257-261.

[2]黄丹.浅谈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今日科苑,2009,12(08):78.

计量经济学分析论文 篇4

摘要:当今我国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呈现爆炸状态,在经济活动中如何高效地从繁杂的信息中整理、分析出一个正确、科学的结果,如何利用统计学来使得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问题简捷化、明了化、高效化是一项值得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程。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必须明白,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统计思想

一、统计思想的内涵。

统计是一种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其研究的对象是大量数据。由此可以知道统计学即收集、分析、解释、表述大量数据。没系统学习过统计学的人简单的认为统计学就是加减乘除的数字运算,那只是统计学的外在形式,真正的统计学研究的是研究对象本身的变化规律,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工作中应树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当前社会中,统计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个领域都能看到统计思想的影子。经济学与统计学是两个独立的学科,统计学是从高等数学中的数理统计分离出来再进行展开的一部分。统计学偏重数学,经济学偏重理论。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的数据支持像GDP、失业率、企业经济决策等的一般通过统计学得出数据,统计学还是经济学解决计算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统计思想的分类。

统计学这门学科综合性较强,学科内领域众多,研究重点不同,统计思想就不同,总的来说,统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估计思想。

估计是一种认识方法,在统计学中常表现为以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测,其强调的是由此及彼,可谓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预测方法。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能够显示出总体的若干属性,对样本进行研究,有利于预测总体的概况。由于样本易受偶然因素影响,这就导致对总体的估计与总体实际会有一定偏颇。

2.拟合思想。

拟合是指抽象化不同类型事物之间的表象关系。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不可能单独存在,但在实际中,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往往错综复杂,难以分辨,利用统计学拟合思想,有利于总结出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规律或趋势,如通过经济现象总结的经济规律。

3.均值思想。

均值思想实质上是一种概括,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的侧重点是寻求事物之间的一般性规律,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是指导人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在研究事物关系时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4.联系思想。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由个体相互联系的综合,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统计学的联系思想与唯物论的联系观相一致,要求人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应注重问题彼此之间的联系,注意考察变量。

5.差异思想。

概括性是统计学的显着特点,差异思想指示人们事物之间虽然具有普遍性,但也具有特殊性,研究问题应以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为重点,由差异性上升至普遍性。统计学的许多概念都表现出差异思想,如方差,可以说差异思想是提高数据研究准确性与可靠性的重要方法。

三、统计思想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国家进人了全面建设的新时期,在经济领域中统计学有所运用和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状况决定了统计学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它的应用并没有被广泛重视起来。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函待解决,政府及相关研究人员应当放眼世界,看到统计思想在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建设中的良好运用与深人挖掘,投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领先实用的统计学,使其能够在经济中发挥优良的辅助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前进[2].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今我国的经济统计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僵硬单一的统计学体制和其他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不良影响都直接在经济上表现出来。

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对于经济学来说,有优化方法的良好作用,也就是说对经济学方法的量化与精确化有着促进作用。经济学中,各种不同变量如价格、供给、需求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运用统计思想来解决这些在经济学中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有效、便捷、科学的手段方法。如今,统计思想应用在经济学中很多领域和方面。

1.统计学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经济决策往往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所作出的每一项决策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决策之前利用科学的方法来使决策向科学、正确的方向前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安全保障。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盈利亏损和企业的`走向。为了避免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决策者应利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估量。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企业决策者在进行风险决策时难免会用到决策树法。

这种方法运用了统计学中的概率论原理,与此同时它以树形图为分析工具,对一个经济问题进行深人分析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决策树法是使用率较高的风险分析决策法,它能有效地计算出每个方案在经济上的差别和优缺点。决策树法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每种情况下都会推出一定的概率,从而得知收益的好坏。决策树法通常按照三个步骤进行,绘制决策图-从右到左计算各方案期望值,并得出结果-对比大小,择优选取。

2.统计思想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

利用统计学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有目的、有分类、有系统的记录整理相关大量数据和信息,以此来正确科学地分析所搜集到的数据了解市场,为市场今后的发展找准方向、调整策略。把统计学运用于市场调查中,是对经济形势判断和市场需求了解的有效途径,它有多种形式和途径可进行。如取样调查法、整群抽样法等等,都是统计学在经济领域中的有效运用。

3.统计思想在经济预测中的运用。

顾名思义,经济预测和风险预测略有不同。它是对未来经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理智分析。经济预测是一种科学的预测手段,不是靠臆想或者胡乱猜测来完成的,更不是用直觉、经验来进行的,它是根据科学的方法、精确的计算、以及搜集到的各种相关资料,经过不断地分析而得出来的预测途径。决策者通过这种手段加深对未来经济状况的了解,以便做出最优决策。经济预测有三个分类标准,即按预测范围、按预测时效、按预测的性质,每种分类标准又可以分出不同的经济预测类型。然而,不论哪种统计方法,其目的都是服务于经济活动。

四、结语。

当今我国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呈现爆炸状态,在经济活动中如何高效地从繁杂的信息中整理、分析出一个正确、科学的结果,如何利用统计学来使得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问题简捷化、明了化、高效化是一项值得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程。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必须明白,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l]陈玲。统计学与经济学的结合田。科技经济市场,20巧(2):134一134.

计量学分析 篇5

【关键词】压力;应激;体育文献;文献计量

ABibliometricAnalysisofSportsArticles

ontheTopicof"Stress"inChina

HANShi-jun

(Zhengzhouindustrytradecolledge,zhengzhouhenan,450007)

【Abstract】Inthisarticle,theauthorconductsabibliometricsurveyofarticlespublishedintherecentdecadeonthetopicofpsychologicaltensionorstressintermsofpublishingtime,co-authorship,wheretheywerepublishedandtheirtopics,withaviewtorevealingthefeaturesofresearchinthisfieldanditsdevelopingtrend.Theresultofthesurveyshowsthatthenumberofsuchkindofarticlespublishedyearlyincreasesquickly.Theyareofreasonableco-authorshipbutauthorsthatconcentratedonthistopicarenotingoodnumber.Sucharticlesfocusontheresearchinthefieldofathletics;whileinthefieldsofschoolsportsandmassexercising,theresearchscoperemaintobebroadened.

【Keywords】tension;stress;physicaleducationliterature;bibliometrics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依“数字出版物超市——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体育专业数字图书馆”顺序进入学科专业文献检索界面,以“压力”“应激”为关键词对2000年至2009年体育专业期刊论文进行题名检索,共检得文献415篇,剔除非心理学文献、科普类文献和内容雷同文献,得到近十年体育心理学压力相关期刊论文189篇,以此作为分析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分别从发文量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合著情况、主题分布等角度对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文献计量分析

(一)年代分布

文献是科研人员研究成果客观记录的载体,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要撰写必要的科学文献,体育心理学压力相关论文年发文量情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由表1可见,从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压力相关论文的年发文量从1篇增至43篇,整体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而2007年至2009年的三年间,这种趋势则更为明显,显示体育方面压力问题日渐为相关学者所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二)文献期刊分布

期刊的价值是通过其所载论文的价值体现出来的,同时高质量的论文总是希望发表于声誉高的期刊上。对论文期刊源进行统计分析,可掌握该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统计显示,189篇相关论文分布在88种期刊上,刊均载文量较少,为2.15篇。但按期刊载文量进行排名后显示,排名前10位的期刊共载文65篇,占总文献量的36%。这在一定程度上仍体现了文献集中分布的马太效应。排名前10位的期刊及载文情况依次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3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7篇;湖北体育科技、体育科学、体育科研、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各6篇;浙江体育科学、体育成人教育学刊、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各5篇。

将所有戴文期刊分为核心体育类、核心非体育类、非核心体育类和非核心非体育类四种,其各自载文量如下表所示。一般可以认为,不同类别的期刊,其权威性有差别,论文的期刊类别分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领域整体研究水平及其局部水平差异状况。数据表明,核心期刊共载文82篇,占总文献量的43%,其中体育类期刊是载文主体。非核心期刊共载文107篇,占总文献量的57%,其中体育类比非体育类期刊载文量略多(见表2)。

(三)论文著者情况

论文的合著度反映了论文作者的智力结合程度,一般而言,合著程度越高,特别是当合著者来自不同领域或具有各自专长时,则合作智能发挥得越充分,论文的学术视野也就越开阔。

统计显示,压力相关论文以独著和两人合著为主。189篇论文中,6人合著者1篇,5人合著者5篇,4人合著者为11篇,3人合著者为33篇,2人合著者为52篇。合著论文总计占44%。表明压力相关论文有一定的合作程度。特别是4人以上合著的论文,其作者往往来自不同单位,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从而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

根据洛特卡定理:写2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作者数的1/4,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则大约是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的1/n2。所有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所占比例大约是60%。107篇压力相关论文的作者发文量的统计结果为(仅统计第一作者),写4篇论文的作者为2人,写3篇论文的作者为2人,写2篇论文的作者为11人,写1篇论文的作者为151人。对照洛特卡定律,写多篇论文的作者明显偏少。显示文献作者的集中度不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这或许也与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合偏小有关。

(四)论文主题分析

就目前而言,体育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领域,即竞技运动领域、体育教育教学领域和大众健身运动领域。压力相关体育文献在此三领域的整体分布情况如下:

由表3可见,相关文献中,竞技运动主题论文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就核心论文比重看,在质量上也是最高的,“压力”在该主题论文的题名表述多以“应激”出现。学校体育主题论文也较多,但核心论文所占比重较低,“压力”在该主题论文的题名表述中,主要以“压力”出现。大众健身主题的论文最少,只有24篇。

下面,结合文献内容对上述主题做进一步分析。

(1)竞技体育方面

该方面压力相关论文主要研究竞技运动领域不同主体的压力源、压力知觉、压力应对等。就主体而言,主要包含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其中以运动员为主。

关于运动员的相关论文有72篇。其中,题名中未提及具体运动项目,而是以运动员整体(含特定运动员群体,如大学生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为对象的有34篇。涉及具体运动项目的38篇,涵盖范围很广,其中包含3篇以上论文的运动项目有:足球,6篇;乒乓球,5篇;射击,5篇;篮球,4篇;网球,4篇。

关于裁判员的相关论文有13篇,其中足球项目7篇,篮球项目4篇。表明足球和篮球裁判员的压力状况最为研究者所关注。

关于教练员的相关论文有4篇,其中关于足球教练员的论文为2篇。

(2)学校体育方面

该方面论文主要研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的压力状况。关于学生压力状况的论文占多数,为40篇。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状况的有20篇。

关于学生压力状况的论文中,多数以体育专业学生为对象,研究体育专业本身总体上带给学生的压力,其中既包括在校学习、训练的压力,也包括就业压力,此外,也有一些文章探讨具体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学生压力状况。而几篇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论文,则主要探讨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与其压力状况的相关性。

关于教师压力状况的论文,多数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研究其职业压力、工作压力状况,包括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以及探讨如何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也有论文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状况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有学者把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群体,研究其相关压力状况。

(3)大众健身方面

该方面论文主要研究体育锻炼对缓解、减轻压力的作用以及压力对体质的影响。研究对象的主体仍以学生为主,有16篇相关论文。其余8篇中,有2篇关于职业女性,1篇关于公务员,还有5篇未在题名中体现特定主体。可见,一方面,关于大众健身的压力相关论文不是很多,另一方面,研究对象主体也不够广泛。

三、结论

(1)体育学领域,心理学压力主题在近十年中日渐为学者所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2)相关文献在较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有一定集中度,表明该领域研究水平在整体上有一定高度。

(3)从著者状况看,合著程度尚可,但文献著者集中度不高,高水平核心作者数量不多。

(4)相关文献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三领域都有分布,其中竞技体育领域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而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领域虽不乏高水平论文,但其研究对象主体集中度高,涵盖范围有待拓宽。

参考文献

〔1〕石岩.体育运动心理学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丘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曹庆雷,赵道卿.对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

〔5〕陈颇.1994-2007年我国体育文献特点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

计量学分析 篇6

借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知识检索”为篇名精确检索发现:1990年,武汉大学张玉峰在期刊《情报科学》上发表的《基于框架表示的知识检索方法研究》一文,是国内学者涉足知识检索领域研究的开始,是知识检索的萌芽时期。1991—1999年末发现有学者关注该领域,2000年《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在第11期刊载了周受钦、谢友柏《分布式集成信息系统中知识检索方法》,这意味着搁置9年的研究主题重新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为了国内知识检索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1],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2年(截至到2012年12月31日)为数据源,以“知识检索”为篇名精确检索分析。考虑到CSSCI来源期刊刊登论文质量相对其他普通期刊更高,对研究主题前沿把握更全面,本文拟对检索到45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为分析样本[2],其中综述类文献1篇(程慧平[3],2011)。从年份文献增长量、期刊载文量、被引频次、第一作者发文量、第一作者单位、关键词词频、年份基金论文量七个方面,针对国内知识检索领域21世纪以来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能够全面分析我国知识检索的研究状况。

2 分析结果

2.1 年份文献增长量分析

从年份文献量增长曲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01—2012年CSSCI来源期刊共发表以“知识检索”为篇名的论文45篇,即平均每年不足4篇。关于“知识检索”的研究成为国内图书情报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从趋势上来看正在走向研究的发展阶段,拓展空间相当广阔[4]。

2.1.1 2001—2012年间,国内知识检索研究经历两次高峰期,分别为2006年和2009年,刊载的论文数量为8篇、10篇。

2.1.2 2006 年前,国内知识检索发文量处于平稳上升趋势,2006年后,呈现“下降——上升”波浪式增长趋势。

2.1.3从图1看出,目前我国知识检索研究正处于相对彷徨期,但并不意味着知识检索发展停滞,表明知识检索领域正面临着新的突破,将产生出更新的分支领域,而研究主题上更新的将是新的突破口。

2.2 期刊载文量统计分析

注:图书馆学研究隶属CSSCI 2008—2009来源期刊。

期刊载文量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45篇论文主要分布在: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和G3(科学,科学研究)两大学科领域。G3领域仅有1篇:《企业业务流程知识检索方法研究——基于知识模式》。G25领域刊文量前3的期刊分别为:《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刊文量各为8篇并列第一,《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排序第二和第三,刊文量分别为7、6。以上4本期刊刊文共性之处在于偏好知识检索模型(系统)的构建。

按照普赖斯的理论,发表论文量为m篇以上的期刊为该领域的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最低刊文量,nmax为刊文量最高期刊的刊文数[5]。根据论文量排名第一的《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各发表了8篇论文,则在知识检索领域核心期刊最低发文量为m的最大整数为3。

因此,可以发现知识检索领域文章更容易在以下期刊上发表:《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杂志》、《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

2.3 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论文如表2所示:

2.3.1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马文峰发表在《情报理论与实践》杂志上“知识检索研究”,被引频次52,该文回顾了知识检索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其次是,张玉峰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杂志上“论知识检索与信息检索”,被引频次47;第三是,黄红华发表在《情报杂志》上“基于Ontology的知识检索”被引频次37。

2.3.2 《情报理论与实践》、《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杂志》三本杂志的论文均被引频次位于前三名。

2.3.3被引频次前10位的论文中,《情报科学》刊文量最高,4篇;其次是《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杂志》各刊3篇。第三是《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各刊2篇。

2.3.4高频被引文献的年代分布主要集中在2002—2006年。17篇高频被引文献中,2006年占6篇,2005年占3篇,2004年4篇,2003年3篇,2002年仅1篇。

2.3.5高频被引文献的单位主要来自于武汉大学,这表明在武汉大学国内知识检索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遥遥领先,初显出其权威专家、权威团队的核心著者群地位。

2.4 第一作者发文统计分析

分析的原则同一科研机构不同的部门归为一类,统一命名为同一机构名称[6]。按照普赖斯的理论,发表论文量为m篇以上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max为发文量最高作者的发文数。根据论文量排名第一的金燕共计发表了4篇论文,则在知识检索领域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为m的最大整数为2。通过计算,得到知识检索核心作者是:金燕、张玉峰、王弼佐。金燕系张玉峰教授的研究生,现为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教师。

2.5作者单位统计分析

按第一作者单位统计论文数量,45篇论文涉及作者单位为26所,其中科研院所2所,高校24所。武汉大学发表论文最多,达到14篇,南京大学第二为4篇。按照普赖斯的理论,可以发现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是知识检索领域权威研究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各发表2篇,并列第3名。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均为一篇。

2.6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

在关键词的统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思相近表达形式不同的词,如“本体论”、“本体”和“ontology”及“本体技术”等,笔者将此类词统一到一个词上,以便进行简单的规范。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知识检索研究的热点和发展动向。对知识检索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和词频排名,表2是出现频率大于2的关键词。可以发现:本体、信息检索、语义、检索模型、检索系统、知识组织、可视化、推理、相似度、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表示、知识抽取是知识检索领域重要研究主题。

从关键词来看,知识检索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知识检索模型;2知识检索基础:信息检索、知识组织、知识表示、知识抽取;3知识检索系统;4知识检索模块:可视化、推理、相似度;5知识检索应用领域:数字图书馆。

2.7基金论文量分析

笔者对论文受到国家社科和自科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基金论文数量为23,总论文数量的50%左右。出现了4次增长极,分别为:2003,2006,2009,2011年。

2001—2005年:2003年从2002年1篇增长至3篇,此期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张玉峰教授获得我国首批知识检索专项基金资助,分别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学习的智能检索机制研究”(编号:01BTQ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编号:02JAZJD870004)知识检索子课题,这两项基金奠定张玉峰教授在知识检索领域的开拓者的专家地位。2004年相比2003年而言,刊文下降了1篇;2005年持续下降,仅有1篇。

2006—2010年:2006年基金论文数量为5篇,2007年出现下滑,仅1篇。2008年也仅1篇,2009年再次上升至5篇。2010篇再次下滑至1篇。2011—2012年:2011年上升至2篇,2012年下滑至1篇。

从项目来看,基金论文中国家社科基金资助5项,国家自然基金4项。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得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各1项;华南理工大学获得2项国家自科基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南京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各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

2.8论文主题分析

根据45篇论文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结果如图3所示。通过论文主题分析,笔者发现现有论文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知识检索技术、系统、模型、方法、概念、原理、策略、模式、算法、效率、应用、综述。其中,以知识检索技术、知识检索系统、知识检索模型最为突出。可见,国内知识检索研究的热点在知识检索技术、知识检索系统和模型构建。

3结语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以知识检索为篇名的论文为分析对象,通过概要梳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从年份文献增长量来看,国内知识检索研究成果在2006年前的发文量处于平稳上升趋势,2006年后呈现“下降——上升”波浪式增长趋势。

3.2从期刊载文量来看,45篇论文主要分布在: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类)和G3(科学,科学研究)两大学科领域。《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刊文量并列第一,《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分别位于第二、第三。知识检索领域研究成果较容易在以下期刊上发表:《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杂志》、《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

3.3从被引频次来看,高被引文献发表时期主要在2002—2006年,高被引文献的单位主要来自于武汉大学,高被引期刊主要分布在:《情报理论与实践》、《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杂志》。

3.4从第一作者发文量来看,知识检索核心作者是:金燕、张玉峰、王弼佐。张玉峰教授团队是知识检索领域核心科研团队。

3.5从第一作者单位来看,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是知识检索领域权威研究机构。

3.6从关键词词频来看,语义本体、检索模型、检索系统、知识组织、可视化、推理、相似度、数字图书馆、知识表示、知识抽取是知识检索领域重要研究主题。

3.7从基金论文量来看,基金论文数量占总论文数量的50%左右。知识检索发文量4次增长年份分别为:2003,2006,2009,2011年。基金论文中国家社科基金资助5项,国家自然基金4项。

3.8从论文主题来看,国内知识检索研究的热点在知识检索技术、知识检索系统和模型构建。

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技术分析 篇7

优化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是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 是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 窃电行为却经常发生, 这些电量的流失给电力企业和国家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 要延伸电力企业中计量部门的工作职能, 保证计量装置安全运行和准确计量, 进一步地提高互感器、电能表、表箱等的科技含量, 更新自己工作范围, 深刻理解电力企业中电能计量的技术要求和内涵, 本着服务的意识更新自己观念, 防治窃电行为的发生, 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做好计量基础。

1 电能计量技术概念及作用

电能计量是电力生产、销售以及电网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发电到输送电能, 再到个人或者集体用电, 所有的环节都需要利用电能计量来对电能进行准确有效的测量。随着数字化和远程控制的快速发展, 目前的电能计量技术的功能优势越来越多,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有效监控。电能计量装置是电力系统必备的计量器具, 电能计量能够对消耗的电能进行准确的测量。作为电力企业销售电能的标尺, 电能计量的准确与否, 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 用电客户的经济利益, 也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制定电力消耗定额, 资金是否能够正常回收。考核单位产品耗电量以及是否能够获得应得的效益, 电能计量装置已逐渐成为电力企业不可缺少的电器仪表;电能计量装置是衡量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双方的交易是否公平的“秤杆子”, 它能够使供电和用电双方降低消耗, 对促进电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对节约能源、加强经济核算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电能计量标准、规程和规范的规定, 接受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和用电客户的监督。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统一, 电能计量的公平、公正、准确、可靠, 维护国家利益和发、供、用三方的合法权益。

2 现阶段电能计量技术存在的问题

电是一种产、供、销即时发生的特殊产品, 当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抄录电表数据来获取电量计量数据, 然而随着用户用电负荷的急剧增加, 原先的调峰手段已渐渐地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2.1 成本高、效率低

快速发展的电网技术在城市发展明显, 但配套的电表设施的后期使用却无法得以完善。尤其在农村地区, 设备不够完善, 一些仍然采用上门手抄电表的方式, 这在资金上需要津贴, 而且在人员需求上也需要加大。这就造成抄表成本高但效率低的情况。

2.2 线损统计不够准确

抄表日期和定额都是严格规定的, 抄表工作人员也是按照规定认真执行, 不可随便变更, 正如平日每月看到抄表工作人员定时来抄表的情况一样。然而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购售电量和抄表的工作无法同一时间完成, 而且季节变换和抄表的不同导致线损情况波动较大, 从而导致线损统计不够准确, 出现虚增虚降的现象。

2.3 用户用电监控不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供电部门都是通过每月一次的上门抄表来监控用户的用电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就采用普查的方法来寻找问题从而减少损失。然而手抄电表所能掌握的信息十分有限, 普查活动缺乏针对性, 导致效率低, 问题解决效果甚微, 对窃电等一些行为无法做到严厉打击。

3 电能计量技术改革的重要性

3.1 现代电能计量装置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现代电能计量装置中的远程观测系统就在计量出现一样时, 根据实际数据立即掌握具体信息, 保证问题在第一时间得以解决,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因时间拖延造成的损失, 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 现代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 可有效避免传统工作中的发现问题不及时、监测速度慢、准确率低、解决时间长等不足, 有效解决要人到现场造成的各种麻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速度和效率, 节省成本, 提高效率, 提升服务水平。

3.2 有效防范窃电现象发生以维护企业利益

窃电一直以来都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严重威胁到了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供电企业势必要采取措施对之加以解决, 防窃电装置的安装就是防止窃电的有效途径。防窃电装置能有效扼杀窃电现象。现代防窃电装置主要有:电磁密码锁、防窃电铅封、印钳、防窃电计量箱、柜、防窃电电能表等, 通过这系列设备促使窃电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在维护供电企业利益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用户的利益。尽管每次窃电者所窃取的电额数量并不是很多, 但是量变引起质变, 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数据使供电企业蒙受损失。因此, 唯有对电能计量设备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对防窃电技术加以更为深入的研究, 才能将窃电行为进行严厉的遏制, 使企业的利益与效益都能得以充分保障。

4 提高电能计量技术的措施

4.1 发展和研究互感器使用技术

当电网电压和电流超过一定数值时, 电能表和其它测量仪表及继电保护装置必须经过互感器接入电路, 才能实现正常测量和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互感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使线损、计费偏离实际计算范围外还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现时互感器的技术发展还快, 国内还在研究、试运行阶段, 还要对其进行探讨。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应在25~100%额定二次负荷范围内;电流互感器 (如图1所示) 额定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应为0.8~1.0;因此, 为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必须定期对现场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进行准确的测量, 发现超过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时应查明原因, 并进行整改。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的确定, 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 至少应不小于30%, 否则应选用高动热稳定电流互感器以减小变化。现时互感器的技术发展还快, 国内还在研究、试运行阶段, 还要对其进行探讨。

4.2 严格检定电力计量装置

电能计量装置是供电部门和用电用户之间的交易设备, 它一方面向用户提供用电数据的记录证据, 另一方面是供电部门监控的工具。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需根据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和电力部门的要求, 严格遵循要求安装。除了要重视计费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度, 还要提高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准确度。除此之外, 尽管配置的电能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达到要求, 但现场首次检定及周期检定工作不容忽视, 对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如图2所示) 的准确度要进行现场检测, 改进技术, 保证精确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使双方的经济效益都得到保障。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定章程, 使检定有章可循。电能计量装备的精确度也要不断提高, 抗干扰能力和适应性也要提高。

4.3 善于利用计算机电能计量装置实行自动化

电能计量是现代电力营销中的关键环节, 实行电能计量装置自动化是现代电力发展的需要。善于利用计算机, 完成电力部门电费实时性结算任务, 在电力部门和客户之间建立新型的抄表方式, 满足双方的共同需要。利用计算机电能计量装置 (如图3所示) 自动抄表系统, 可有效及时地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人员的投入。

4.4 开展计量异常监测工作

对计量装置正常运行实时监测, 并对系统后台提示的报警异常情况迸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出现计量异常情况,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5 加强对电能计量的科学管理

资产管理。如新购、库存、校验的待用、运行、拆毁、报废等动态管理;质量分析监督。如修校运行中各类各厂电能表的故障分析、质量监督。采购管理。如招标、定标、验收 (交接试验) 、抽样、统计、分析;用户高压计量的电能计量装置中电压不大于其额定电压的, 电压回路二次压降误差是综合误差的一部分, 因此应严格遵守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 做好PT二次回路压降误差的测试工作, 在PT侧的取样电压应在电压二次回路熔丝靠PT侧抽取, 防止忽略了熔断器铜片弹簧夹头氧化, 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发现压降误差超差的应及时查明原因, 并提出整改的意见和方案。

负控装置的安装, 可以及时发现失压现象, 是减少此类电量差错的有效手段。

5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 要求电力计量装备的技术能跟上发展的速度和技术要求。积极跟踪和分析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 对了解实时行业动态, 研究相关技术,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技术的分析, 掌握现代电力发展现状, 从而促进技术的提高和创新, 推动电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志海, 厉吉文, 周剑.电气化铁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继电器, 2004, 32 (11) :33~36.

[2]黄伟亮.电能计量技术在用电稽查工作中的综合应用[J].专题研究, 2012 (9) :98.

计量学分析 篇8

关键词:中学,中学档案,中学档案工作,档案工作,统计

中学档案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知网网络期刊出版总库以篇名为检索项, 以“中学 + 档案”或者“中学 + 档案工作”进行检索,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 在期刊上共发表了148篇与中学档案工作相关的文献。由于这些文献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尚未有人对这些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本文以学科、研究层次、年度、期刊、作者、机构及关键词做为指标项, 对这148篇文献做一些量化统计分析。

一、文献学科分布情况及分析

1、从学科平均值来看, 148篇文献分布在11个学科, 每个学科平均13.46篇。超过平均数的学科有2个, 分别是中等教育88篇, 占59.46%和档案及博物馆75篇, 占50.68%。

没有达到平均值的有9个学科, 分别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5篇, 占3.38%;外国语言文字3篇, 占2.03%;人物传记3篇, 占2.03%;职业教育2篇, 占1.35%;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1篇, 占0.68%;体育1篇, 占0.68%;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1篇, 占0.68%;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1篇, 占0.68%;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1篇, 占0.68%。

2、从各学科文献交叉情况看, 按分学科发表文献计共181篇, 比实际文献数148篇多33篇, 有22.30%的文献存在学科交叉现象。仅中等教育与档案及博物馆两个学科就有10%以上的文献存在学科交叉。如果再加上与教育相关的其他3个学科, 学科交叉则接近13%。

二、文献研究层次分布情况及分析

从文献所属研究层次看, 共涉及3个大类的10个不同层次。社科类124篇, 83.78%;其中:基础研究 (社科) 80篇, 占54.05%;行业指导 (社科) 32篇, 占21.62%;职业指导 (社科) 10篇, 占6.76%;高级科普 (社科) 1篇, 占0.68%;政策研究 (社科) 1篇, 占0.68%。自科类9篇, 6.08%;其中:工程技术 (自科) 8篇, 占5.41%;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自科) 1篇, 占0.68%。教育文化类7篇, 4.73%;其中: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3篇, 占2.03%;高等教育3篇, 占2.03%;文艺作品1篇, 占0.68%。另外还有未归层次8篇, 占5.41%。

研究主要集中在社科领域, 这也档案学的学科属性相关。在全部学科中与理论性研究相关的的基础性研究与实践性研究相关的文献数量大致相同, 并且实践性研究文献还略多于理论性的研究文献的数量, 这表明这一研究与中学档案工作实践关联性很高, 研究多出于对中学档案工作实践中的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有别与档案学其他研究中理论性问题研究多, 实践性问题相对较少的情况。

三、文献发表年度分布情况及分析

从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看, 从1958年第1篇相关文献发表以来, 到2013年的56年间共有36年有相关文献发表。以全部年份计, 平均年发表文献2.64篇;以有文献发表的年份计, 平均年发表文献4.11篇。文献的年度分布趋势见图1。

从文献的年度分布趋势图上看, 整个研究可以分为1958~1979, 1980~2003, 2004~2013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2年中只发表了2篇文献, 这2篇文献均发表在文化大革命前, 这一阶段只能说是有零星的相关文献发表, 基本上说不上是研究。第二阶段的24年间, 虽然以表的文献总数不是特别多, 只有44篇, 多数年份只有1篇文献发表, 平均数也只有1.83篇, 但文献发表没有间断, 可以看作是低水平的徘徊。第三阶段的10年间, 文献数量呈波浪式上升发展趋势, 文献总量达到了102篇, 是第二阶段的2倍多, 平均数达到了10.2篇, 差不多每两年上一个台阶。近10年来, 有关中学档案的文献数量激增, 反映出全社会对中学档案与档案工作的关注度再提高, 参与研究者增加。

另一方面, 研究的升温与中学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关, 也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一系列相关档案管理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存在某些关联。比如教育部1979年颁布了《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1984年颁布了《关于高中建立学生档案的暂行规定》、2001年颁布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原则意见》、2007年颁布了《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2013年颁布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同时从1986年到2013年在中国法律图书馆中可以检索到的有关中学档案或学籍有关的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53篇, 这些法规在数量上与研究文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重合度, 这现象在1999年至2008年间重合度最高。具体情况见图2。从文献的内容上看, 并无直接相关, 但从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到实施、落实, 从而引起各地中学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与关注, 进而对存在或发现的问题进行一些研究是可能的。在以往档案学研究中就有过这种因某些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颁布推动某些研究升温, 导致期刊文献数量增加的现象。比较典型的是《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的颁布或修改。

四、文献来源分布情况及分析

从文献的期刊来源分布看, 148篇文献分布在63种期刊上, 刊均2.35篇。发表文献2篇以上的23种, 占36.51%;发表文献108篇, 占72.97%。只发表一篇文献的有40种, 占63.49%;发表文献40篇, 占27.03%。

在全部文献中, 有档案学期刊19种, 占全部期刊数的30.16%;发表文献74篇, 占全部文献的50%。有教育类期刊 (含教育院校校刊) 21种, 占全部期刊数的33.33%;发表文献29篇, 占全部文献的19.59%。其他期刊23种, 占全部期刊数的36.51%;发表文献45篇, 占全部文献的30.41%。

可以看出, 档案学期刊数量最少, 发表文献数量最多, 是关注中学档案及档案工作研究的主要媒体。其他期刊数量最多, 发表文献数量居第二位, 是仅次与档案学期刊关注这一问题的媒体。而教育类期刊在数量中居中, 但发表的文献数量仅最少, 不仅不到档案学期刊发表文献数量的一半, 而且还没有其他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多。这表明教育类期刊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远不如档案学期刊和其他期刊。表1是三类期刊数量与发表文献数量统计情况。

在全部文献中各类 核心期刊发表文献66篇, 占44.59%;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发表文献3篇, 占全部文献的2.03%;占档案期刊发表文献数量的4.55%。文献发表的期刊层次相当高。说明文献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

依据文献计量学中的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 以递减顺序排列, 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对这个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个区的文章数量相等, 此时核心区、相关区, 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n:n2 (n的平方) 的关系。

有关期刊的分布情况应当是核心区 (发表文献7篇以上的7种, 发表文献56篇) :相关区 (发表文献2篇至6篇的16种, 发表文献52篇) :非相关区 (发表文献1篇的40种, 共发表文献40篇) 大体接近1:2:2的平方, 基本符合布拉德福定律。发表文献2篇以上的期刊成为关注这一问题研究的主要期刊, 而发表7篇以上的期刊成为关注这一问题最多的期刊。从表 -1中我们可以看到, 发表7篇以上的期刊除《办公室业务》1种不是档案学核心期刊外, 其他均为档案学核心期刊。需要说明的是《办公室业务》虽然不是档案学期刊, 但确是由国家档案局主办的刊物。这充分说明档案学核心期刊是关注这一研究的主要媒体。在相关区内档案学期刊数量略多于其他两类期刊, 在非相关区内则是其他两类期刊占比较多。

五、文献作者分布情况及分析

从作者分布情况来看, 148篇文献正好出自148名作者, 人均1篇文献。其中第一作者134名, 合作文献14篇, 均为2人合作。合作率为9.46%。发表2篇以上文献的作者10人, 分别是姜之茂、包晓红、陈燕、刘嘉卉、卢剑虹、庞爱云、王维缜、杨双有、张卫宁、周咏彬, 占全部作者的6.76%, 发表文献数也占全部文献的6.76%。这些作者与其他作者发表的文献数略多一篇, 但在全部文献中的占比数还不足10%, 还算不上是这一研究的核心作者。但这10位作者中除姜之茂、周咏彬2位来自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外, 其他8人均来自中学。表明对这一研究关注度高的是中学档案工作者。

根据文献计量学中的洛特卡定律有关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写三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 / n2……, 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发表二篇论文的作者应当在30位左右 (以第一作者计) , 实际情况是只有10人, 只占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12。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为80名, 而实际上是124名。与洛特卡定律严重不符。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这一研究还处在非常态的状况, 研究者的分散度非常高, 持续性研究较差。另一方面说明研究还没有核心作者或高产作者出现。

六、文献作者所属机构分布情况及分析

从文献作者所属机构的情况看, 148篇文献共涉及到机构121个, 第一作者机构115个。单位平均文献数仅有1.22篇。合作文献6篇, 单位合作率4.96%。发表文献数在2篇以上的有11个单位, 占单位数的9.09%;发表文献22篇, 占全部文献数的14.86%。这些单位分别是:山东省莱阳市实验中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山西省万荣中学、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山东省蓬莱市第二中学、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浙江省杭州市档案局、云南省保山市档案局、华e-Government e-Business总第281期东师范大学。中学占比最多, 其他单位最少。在全部单位中, 中学92个, 占76.03%;档案行政主管部门13个, 占10.74%;教育研究及高等院校7个, 占5.79%;其他机构6个, 占4.96%;教育主管部门3个, 占2.48%。

同样, 根据文献计量学中的洛特卡定律有关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 / 4;写三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 / 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 / n2……, 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发表一篇论文的机构也应当在28个左右 (以第一作者计) , 实际情况是只有11个, 只占写一篇论文机构数量的1/10。写一篇论文机构的数量约为70个, 而实际上是104个。与洛特卡定律严重不符。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这一研究机构的分散度非常高, 同一单位内关心并持续性研究这一问题的作者较少, 研究还没有核心机构出现。

七、结语

总体而言, 我国中学档案及档案管理研究具有起步早, 发展展较为缓慢, 近年来有增速加快的趋势;涉及学科多, 主要学科集中度高, 学科交叉与重合相对较低;研究层次多样化, 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研究同样等到重视与关注;参与研究的文献作者及作者机构众多, 分散度高, 还没有核心作者与核心研究机构产生;研究受中学档案工作阶段性任务及大环境因素影响等显著特征。

计量学分析 篇9

本研究希望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对近年来儿童肿瘤领域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当前儿童肿瘤领域研究产出状况、各国参与程度、研究力量的分布以及重点研究方向,供研究人员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研究选取Thomson Reuters公司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SCI EXPANDED)[4]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截止到2014年9月的所有相关文献。

1.2数据检索

检索条件如下:入库时间不限,文章类型为论文或综述(Article or Review)。检索策略为TI=(“cancer*” or “tumor*” or “neoplas*” or “oncolog*” or “carcinoma*” or “malignanc*” or “leukemia*”)and(child* or pediatric*), 共获得SCI数据20 496条。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Thomson Data Analyzer (TDA), 是美国Thomson Reuters公司开发的文本挖掘软件,可以对文本数据进行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的全景分析[5,6]。 Ucine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可以直观地将分析数据图形化显示[7]。 本研究将检索结果以“txt”格式导出,并导入TDA软件进行数据筛选与统计分析。 通过对文献出版年代、国家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儿童肿瘤研究的历史、各国研究实力的分布。 使用Ucinet软件生成国家/地区的合作网络关系、 学科合作网络关系, 研究儿童肿瘤研究在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情况与学科交叉融合的现状。

高频主题词代表研究者对该主题词所表达的内容非常关注,当两个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者方向的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表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出现的次数越多,关系越密切。 利用聚类分析法可进一步按这种“距离”将一个学科内的重要主题词加以分类,从而归纳出该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为保证足够的样本量 , 研究截取2009~2014年以儿童肿瘤为主要内容的文献进行主题词共现分析。 利用TDA软件对这些文献中的关键词(包括key words author′s和key words plus)进行筛选、整理。 按照词频大小排序,选取词频大小在50以上的关键词。 首先利用TDA软件生成高频词的共现矩阵,再将共现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导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儿童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2结果

2.1时间分布

1970~2014年, 儿童肿瘤领域总共发表论文及综述20 496篇,时间分布情况见图1。对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 儿童肿瘤领域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0~2005年, 文献数量增长相对缓慢; 第二阶段从2005~2014年, 文献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增长幅度加大 (由于数据库收录有一定的滞后性,故2013年呈下降趋势)。 发表文献的年度分布表明儿童肿瘤研究一直都备受关注, 论文产出逐年稳步增高; 近年来,该领域的文献数量增长速度加快,学科发展更为迅速。

2.2国家及地区分布

结合图2、3数据可看出,美国是全球范围内儿童肿瘤研究领域的领军力量,研发规模最大、研究论文质量高,并且国际合作对象广泛,因此是全球儿童肿瘤研究网络中最大、最重要的创新与知识的来源。 除美国以外,英国、德国、意大利及加拿大属于第二阵列,但研发力量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这些国家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合作研究网络,在儿童肿瘤领域的研究同样做出了突出贡献, 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大陆虽然按论文发表数量进入了前10位,合作网络关系图表明中国的学术影响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学术实力和影响力仍有待加强。

2.3学科分类

依据WOS期刊学科分类,20 496篇文献共涉及127个学科类目 ,其中肿瘤学 、儿科学 、 血液学 、 外科学、临床神经学等领域发表的文献较多,学科类目分布最多的前15个领域见表1。 为了解儿童肿瘤研究的学科布局、把握各学科间的关系,对前50个学科进行网络分析,见图4。 结果显示,儿童肿瘤研究涉及的各学科相互关联,尤其是肿瘤学、儿科学、血液学、外科学、临床神经学等学科之间。 另外也反映出儿童肿瘤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包括临床诊断与治疗、 公共卫生领域的儿童肿瘤研究、基于实验室的儿童肿瘤基础医学研究等,已形成了广泛的学科协作网络。

2.4关键词分布

选择2009~2014年发表的5796篇论文的关键词,共计16 776个。 经过筛选、整理,最终获得关键词共计11 817个。 其中词频大小在50以上的关键词有145个 ,将这些词作为儿童肿瘤领域的高频词 ( 因篇幅有限, 表2展示了词频前30位的关键词)。 利用TDA软件生成145*145的高频词共现矩阵,使用公式转化为相关矩阵,通过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儿童肿瘤领域的重点研究领域。

2.4.1儿童白血病的治疗研究代表性关键词(词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24)、化疗(632)、白血病(437)、 急性髓性白血病(417)、骨髓移植(238)、干细胞移植 (202)、甲氨蝶呤(77)、随机试验(69)、复发(67)。 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为4/10万左右, 约占该时期所有恶性肿瘤的35%。 一直以来,儿童白血病治疗的相关研究都是儿童肿瘤的重点研究领域。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化疗。 随着白血病新药物不断被发现,新型疗法不断被采用,研究人员开始对新药物和新疗法的疗效进行评估、 与常规疗法进行对比, 监测白血病治疗的预后情况,开展临床试验,探索疗效更好的诊疗方案,提高诊治水平[8,9]。

2.4.2儿童实体瘤的治疗研究代表性关键词(词频): 成神经管细胞瘤(169)、肾母细胞瘤(143)、神经母细胞瘤 (123)、 照射 (121)、 实体瘤 (116)、 外科手术 (113)、 放疗 (105)、 脑肿瘤 (67)、 长期随访 (63)、 切除术 (62)。 儿童实体瘤是儿童恶性肿瘤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为胚胎性肿瘤,具有生长快、病程短、不易发现等特点。 常见的儿童实体瘤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肾母细胞瘤等[10]。 其病因 、 病理、生物学特性、治疗原则等与成人肿瘤有很大的不同。 为提高儿童实体瘤的诊治水平,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许多儿童实体瘤诊治情况的系统调查。 目前对于儿童实体瘤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术前化疗、介入治疗等[11]。 随着诊疗手段的改进与发展 ,儿童实体瘤的治疗研究依然会是儿童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

2.4.3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代表性关键词(词频): 风险(415)、危险因素(221)、流行病学(213)、死亡率 (119)、 人群 (122)、 队列 (106)、 母亲 (70)、 怀孕 (71)、 流行(86)、预防(65)、登记(52)。 儿童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儿童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仅次于意外事故[1-2]。 了解儿童肿瘤的发病特点,做好肿瘤的早期防治有助于制订早期肿瘤控制计划, 对肿瘤患儿的预后尤为重要。 儿童恶性肿瘤在地区、 肿瘤类型以及种族、年龄和性别分布上呈现各自的规律[12-14]。 随着恶性肿瘤监测数据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将发布更具说服力且真实反映流行病学统计信息,这将为肿瘤病因、临床治疗和预后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2.4.4儿童肿瘤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研究代表性关键词(词频):存活者(756)、生命质量(341)、随访(180)、 远期效应(150)、5年生存率(83)、干预(77)、肥胖(63)、 体重指数(62)、体力活动(60)、代谢综合征(58)。现代肿瘤理论及诊治手段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肿瘤患儿预后生存健康状况要求的提高,使得小儿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治疗理念产生改变。 治疗原则已由传统的完全根治转变为在肿瘤根治、追求生存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功能维持、促进心理健康以及提高生命质量[6]。 因此世界范围内开展了许多儿童肿瘤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相关研究[15],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案的预后效果评估 , 多从5年生存率 、体力活动情况 、治疗的远期效应 、代谢情况等方面进行预后评价。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开展了儿童肿瘤患者的预后健康干预措施的研究,以提出具体的干预方法,从而提高肿瘤患儿的预后生存健康状况。

2.4.5儿童肿瘤的遗传学研究代表性关键词 (词频): 表达(252)、基因(159)、突变(141)、细胞凋亡(141)、 细胞(105)、多态性(95)、敏感性(86)、通路(51)。 随着分子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的进步与发展,为研究肿瘤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特征、凋亡途径、抗原表达、肿瘤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对揭示儿童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与方法[16]。 开展儿童肿瘤的遗传学研究对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起到许多推动作用。 儿童肿瘤的分子诊断可填补传统病理诊断和影像诊断的不足,通过对肿瘤标志物、基因表型等进行分析,更加细化患者的危险分层,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实现儿童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

2.4.6儿童肿瘤患者的家庭护理研究代表性关键词 ( 词频 ): 父母 (182)、 家庭 (135)、 护理 (129)、 悲痛 (72)、生活(61)、耐心(59)。 随着分子生物、基因诊断、 CT、核磁共振等先进技术在临床的普遍应用 ,以及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分化诱导等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儿童肿瘤患儿的生存率已有明显提高。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儿童恶性肿瘤的获治率已达90%,5年生存率也由过去的25%左右上升至50%以上[17,18],在此情况下,逐渐显现出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合理安排肿瘤术后、化疗期患儿的家庭护理, 可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9,20]。 因此针对儿童肿瘤患者的家庭护理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3讨论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儿童肿瘤研究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该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从国家层面看,美国在儿童肿瘤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是全球儿童肿瘤研究网络中最大、最重要的创新与知识的来源。 英国、德国、意大利及加拿大等国虽发文量不具备明显优势,但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合作研究网络,在该领域具有很高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大陆虽然按论文发表数量进入了前10位排名, 但其合作网络关系图所表现出来的学术影响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学术实力和影响力仍有待加强。 儿童肿瘤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已形成紧密协作的学科网络。 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儿童肿瘤患者的家庭护理研究、 预后生存情况研究、儿童白血病的治疗研究、儿童肿瘤的遗传学研究、儿童实体瘤的治疗研究、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 因此,需要在这些领域投入更多的经费支持, 加强与国际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巩固我国儿童肿瘤研究与防控工作的成果,形成多学科的研究协作网络, 进一步提高儿童肿瘤的科研水平,促进临床诊疗水平。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儿童肿瘤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儿童肿瘤研究的发展状况与研究热点,对了解国际上儿童肿瘤研究的发展现状, 指导我国研究人员开展儿童肿瘤研究, 具有一定的意义。

摘要:目的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反映儿童肿瘤研究的发展状况。方法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儿童肿瘤研究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年代分布、地域分布、学科分布、研究热点等方面的计量分析,以探究儿童肿瘤领域的研究实力分布、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结果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儿童肿瘤的研究较为活跃,研究产出数量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动。我国在该领域的论文产出数量可观,但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儿童肿瘤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已形成紧密协作的学科网络。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儿童肿瘤患者的家庭护理研究、预后生存情况研究、儿童白血病的治疗研究、儿童肿瘤的遗传学研究、儿童实体瘤的治疗研究、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 各国对儿童肿瘤研究的不断重视和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近年来儿童肿瘤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在儿童肿瘤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但还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仍需紧跟国际研究热点。

计量学分析 篇10

【关键词】谐波;电能计量;误差;计量方法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不断涌现,除了电气化铁路的大量建设投运,泉州地区石狮、晋江一带的纺织服装业,大量使用整流器、变频器、江南片区的汽配加工企业的变频电弧炉、安溪铁艺加工的焊机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使得电网产生了大量的谐波源。而谐波存在时,会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造成巨大的影响,产生相应的计量误差,因此,对于电力工作人员而言,对电能计量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消除电能计量误差,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谐波的相关概念

谐波是指电流中所含有的,频率为基波的整数倍的电量,或者说是对周期性的非正弦电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其余大于基波频率的电流产生的电量。而从广义方面看,在交流电网中,有效分量为工频单一频率,任何与工频频率不同的成分,都可以称为谐波。谐波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正弦电压加压于非线性负载,基波电流发生畸变,从而产生谐波。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化工、冶金、煤炭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非线性负荷的增加,使得电网中产生了大量的高次谐波电流,从而引起电压波形的畸变。可以说,在电力系统中,几乎所有的非线性设备和负荷都是谐波源,包括以变压器、电抗器等为代表的铁磁饱和型设备,以整流器、逆变器等为代表的电子开关型设备以及以电弧焊机等为代表的电弧型涉笔等。谐波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危害都是非常巨大的,一是会降低系统容量,影响设别的稳定运行,二是会加速设备老化,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三是可能危害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四是可能增加附加损耗,造成计量和测量设备的显示误差,同时可能干扰通信设备的信号传递,对其造成损坏。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谐波存在时的电能计量方法进行改进,保证电能计量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电力工作人员的重视。

二.谐波存在时的电能计量误差

电力系统存在谐波时,会造成计量误差的出现,影响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在电力负载上,谐波存在于基波电流或电压中,若基波电流和电压保持不变,则电能表转盘阻抗以及电压线圈阻抗会出现相应的边改,从而影响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谐波存在时,电能表所反映的电能值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E1和Eh表示基波以及h次的谐波电能值,其符号由实际潮流方向决定,并不确定,C1和Ch表示电能表所反映的与h次谐波电能和基波成比例的系数。对于电能计量而言,谐波功率的潮流方向是非常关键的。传统电能计量中,采用的是全能量计量方式,是对基波电能和谐波电能总和的计量,这就使得在实际计量中,存在着相应的问题:(1)当用户负荷为线性时,则供电为非正弦,此时,电能表计量的数据实际上是基波电能加上部分谐波电能,用户不仅需要多交电费,还可能会受到谐波的危害,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2)当用户负荷为非线性时,则非线性负载会产生谐波功率和电能,同时将一部分谐波倒流到电力系统中,此时,电能表计量的数据是基波电能减去倒流入系统的谐波电能,不仅对电网造成了污染,而且还少交电费,损害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3)当电源出现畸变,负载为非线性时,电能计量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负载从电网吸收相应的基波和谐波电能,同时也有谐波倒流入电网,可以说是前两种情况的综合。由此可知,线性负载在吸收系统基波功率的同时,还将被迫吸收谐波功率;而非线性负载在吸收基波功率的同时,将其中一部分基波功率转化为谐波功率注入系统,成为系统的谐波源。

三.谐波存在时电能计量的有效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结合谐波原理以及谐波产生的基本要素,对谐波的危害进行约束,从而提升计量的准确性。从目前来看,谐波存在时,电能计量的有效措施,包括以下幾种:

1.应用全电子式智能电能表。全电子式智能电能表在计量中存在的误差,主要是由点积算法引起的,因此,对电能表进行更新,需要从计算算法开始。应该对电力系统中各次谐波的含量进行检测,针对谐波类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当前应用的全电子式电能表,在计量方法上相当复杂,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一般都是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谐波对于电能计量的影响。全电子式智能电能表的计量方法如下:在实际计量中,需要对带加权系数、谐波电能以及基波电能等进行分别计量,计量公式为

其中,W1、Wfin、Wfout分别代表负载所消耗的基波电能、吸收的谐波电能以及产生的谐波电能;而C1、Cfin、Cfout则代表相应的加强系数。一般情况下,将C1设置为1,则当Cfout大于1时,则应该对发出谐波电能的非线性负载用户进行惩罚;当Cfout在0-1的范围内时,则对线性负载用户进行相应的补偿。这种计量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因电能计量误差而引发的收费不公现象,同时可以利用经济手段,督促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注入电网的谐波量。

2.采用频域电能计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首先,应该对离散化的电流和电压信号序列进行相应的加窗处理,以降低频谱泄露,避免其可能对谐波分析造成的影响;其次,对加窗后的谐波电流电压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然后,结合FFT计算方法,对频域参数进行相应的估量和计算,以获取电流和电压信号中存在的谐波分量频率偏差、相位及幅值等;最后,由FFT算法得到加窗后的电流电压频域参数,结合相应的公式,对各次谐波无功电能及有功电能进行计算。其公式为:

3.仿真实验。通过相应的仿真实验,可以得到谐波存在时的电能计量误差数据,同时通过三角自卷积窗方式,实现对于基波电能的准确计量,以保证电能计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谐波对于电力系统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当谐波存在时,电能计量可能会出现相应的误差,影响电力用户和供电企业双方的利益。因此,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计量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实现基波电能和谐波电能的分别计算,从而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保证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丁,邓洁.谐波存在时的改进电能计量方法及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24):345-346.

[2]武海涛.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J].硅谷,2009,(24):19-21.

[3]查利冬.谐波存在时的电能计量误差与改进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4,(22):216.

[4]温和,滕召胜,胡晓光,王永,曾博.谐波存在时的改进电能计量方法及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11,32(1):157-162.

电能计量误差及计量改进措施分析 篇11

1 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1 互感器误差

互感器出现误差就会导致电能计量装置发生失真问题, 继而影响相关单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同时还会影响相关电网的经济技术指标。其误差表现如下:第一, 互感器准确度等级比较低。在互感器的检定规程中, 明确规定了I类和II类电能表装置互感器的准确度不可小于0.2级, 但是在早期兴建的这些变电站与电厂中, 所采用的互感器, 其准确度等级均普遍较低, 通常为0.05级, 不满足相应的规定。第二, 在电能计量装置中没有计量专用的互感器二次绕组。在电能计量规定中, 用在贸易计算的这些I类和II类电能计量装置, 应该根据计量点来配置互感器专用的二次绕组, 同时电能计量专用的二次绕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以及电压互感器不可接入和电能计量没有关系的其他设备, 因一次电流在通过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时, 会使二次绕组出现感应电, 消耗部分的电流, 从而使铁心发生磁通, 而电流互感器误差就是因铁芯消耗励磁所引起的。

1.2 二次回路的误差

因电压互感器中二次输出端和电能表输出端间的线路中, 存有空气开关、导电阻抗、继电器触电以及熔断器等各种设备电阻, 在有电流经过的时候, 就会使二次电压在线路上发生压降变化或者角度变化, 对于电能表而言, 线路上这些压降与相移就会给各电压互感器带来相应的附加误差。

1.3 电能表误差

这一误差可分为三种, 即生产误差、不当使用误差以及负载性误差。在小负载的范围内, 由于在低负载时, 其转矩较小, 因此, 电能表的误差相对较大, 只有在摩擦力矩大于补偿力矩时, 其误差才会向负方向变化, 而在这种情况下, 电能表的相位角误差的影响就会变小, 且电流自制力矩可能为零。在负载增加的同时, 工作的转矩也会相应的增加, 非线性误差与摩擦误差相对较为明显。

1.4 接触不牢固

在实施三线四线电能表接线工作的时候, 因电力系统操作人员自身的疏忽, 很容易导致电能表中性线线段钮的接触不够牢固, 或者发生中性线断开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 电能表电压线圈的公共接点对中性线就会产生相应的悬浮电压, 其悬浮电压在最高时可为10V。

2 电能计量改进措施

2.1 电能计量装置的改善

在电力系统中, 电能计量所需的主要设备为电能计量装置, 只有完善其计量装置, 才可从根本上保证其计量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A:选择功能齐全且精度高的电能表,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电能表的功能也逐渐完善, 其误差也较为稳定。

B:按照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误差, 合理对其进行组合, 将互感器合成误差降至最低值, 在组合的时候所配用的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之间的比差符号应相反, 而大小和角差符号则应相等。

C:基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二次导线相应的截面与长度。

D:确保电能计量装置的统一化和标准化, 尽量减少因设计或者选择不当、计量安装技术不合格以及接线不规范等各种原因引起电能计量误差。

2.2 计量方式的正确使用

A:针对一般的动力用户或综合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口用户, 可采取三相四线的Y型接线电能计量方式。

B:针对纯动力负荷用户或者排灌、加工用户, 可采取三相三线的V型电能计量方式。

C:对农村的综合配点变压器低压出口用户, 可采取三块单相的电能计量方式。

上述的这些电能计量方式不仅操作简单, 且校验也比较方便, 即使其某一相电能表出现故障, 其他电能表也不会受到影响, 仍旧可继续工作。此外, 采用三块单相的电能表时, 可通过对配变台区的三相负荷平衡性的了解, 对其实施相应地调整, 从而增强电能计量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2.3 明确电流互感器额定容量

虽然在电流互感器中是允许存在一定误差的, 但要注意该误差值必须要在其规定的范围内, 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二次负荷应在额定负载25%~100%范围内;二次负荷功率因数应为0.8或者1;频率为额定频率。只有在满足上述这三个条件时, 电流互感器误差才可在限值范围内, 从而才能减少其误差。尽量减少串接的接点, 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电能计量回路中, 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接点, 在35k V以下计量回路中, 不可装设熔断器, 而对于必不可少的这些接点, 应该定期进行清洗以及测试, 以此降低接触电阻, 尽量将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消除。

参考文献

[1]严伟.感应式电能表电能计量误差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11) :47.

[2]王健.如何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度[J].农村电气化, 2010, (03) :95.

[3]王榕模, 张萌, 姜洪浪, 等.电能计量设备现状、发展方向及新技术应用[J].仪表技术, 2010, (02) :57.

上一篇:医院建设创新思考下一篇:优质食用玉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