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艺术设计

2024-07-05

信息艺术设计(精选12篇)

信息艺术设计 篇1

摘要:当今, 信息科学正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对信息美学, 设计信息的内涵与层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从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 以徽派建筑为例具体地论述了信息美学在环境设计中的表现应用。

关键词:信息美学,设计信息,徽州民居

一、信息与信息美学的内涵

自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 “信息爆炸的时代”的提法层出不穷, 世界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传统概念已经逐渐被“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共同组成”的新概念所代替。信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所谓信息, 一般认为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等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它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广义信息论还包括所有与信息有关的领域, 如心理学、语言学、神经心理学、语义学等等。信息论美学首先从美是信息出发, 把美看成是可以分解的一系列基本符号, 把对美的研究纳入信息系统中来进行。信息论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法国学者莫尔斯 (Abraham Moles) 在他发表于1978年的《信息处理》一文中指出:“所有的艺术作品, 艺术表现的任何形式, 都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它由发送者—一个有创造力的个人或小团体即艺术家, 发送给一个来自特定社会文化团体的个别接受者。”这一段独到的分析很好地揭示了艺术表现作为一种信息在传播与处理上的过程。

二、设计与信息的流动

“一件艺术作品不是独白, 而是对话”, 法国学者德卢西奥·迈耶在《视觉美学》中这样写道。这句话虽看似简单, 却精辟地概括了设计信息的流动和传递。“独白”和“对话”二者关键的区别在就于信息的流动性和信息反馈的互动性。

设计,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种对话形式, 本身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信息现象。一些设计史论家认为:“设计不仅是一个过程, 而且也是思想意识的一种媒介物。”对于设计来说, 设计信息就是设计与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有受众在内的社会环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么设计信息的产生也要有其复杂的条件, 它需要有设计从构思到物化为具体作品的过程, 也就是要有作为能够“破译”这些设计信息的对象的设计师, 还要有作为信息接收者的设计作品的使用者。通过这几者之间的共同协调才能最后顺利完成设计信息的传输。

三、徽州民居的信息美学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同样处处充溢着信息论美学的哲学内涵与相应理论的拓展。徽州的传统民居建筑中, 就时刻可以看到信息美学的应用。

1. 信息传播与受众的一致性

设计信息在建筑设计师与受众中的对话和相互交换, 是建立在同构的基础上的。传统的徽州民居的村镇, 成功地诠释了设计师与居民使用者在信息交互上所体现出的一致性。在传统的建筑空间观中, 建筑的实体、空间和环境是和谐统一、互为依存的。徽州民居中整体渗透着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师根据村镇特有的依山傍水、地形复杂的特点, 使建筑形式千变万化, 构成的建筑群落不是消极地受制于自然条件的摆布, 而是积极地顺应自然。例如远近闻名的黟县宏村村口的南湖的设计, 为明代万历年间开凿, 湖水连通溪水蜿蜒迂回于整个村落。村子中央还设有人工开凿的池塘月沼, 与水天山色浑然一体, 成就了整体和谐的自然美。

除了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把握, 建筑师还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文因素和居民的身心需求, 利用多种手段设计出格调高雅清新的人文景观。徽州民居的设计常常将室外的元素引入室内, 加以整合安排形成良好的室内景观。例如徽州民居的经典建筑承志堂室内的鱼塘厅, 工匠巧妙地运用室内空间结构, 将室外的水引入室内并形成动态的流动效果, 池边设置“美人靠”的长椅, 可静坐观鱼, 使室内动静结合, 不仅富有情趣还令人赏心悦目, 创造了无比美妙的人文景观。徽州建筑界面还善于利用门窗等建筑构件来造景, 常以“借景”的手法将景观移入室内, 创造出天然的室内风景画卷。除了内部, 在室外设计者巧妙地借助券门、矮墙或更楼、凉亭等结构, 既分割和丰富了狭长的街巷空间, 又加强了建筑群的整体趣味性, 使环境充满了丰富的生活气息。无论是顺应自然的设计还是巧妙的人文景观的创造都使得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无形中达成了共识, 形成了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信息同构。

2. 徽派建筑艺术中设计信息的表达

建筑设计艺术实际上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信息现象。设计信息大致上分为技术信息、语意信息和审美信息三个层次。

设计的技术信息层, 指的是信息的物质层面或者说是形式层次。设计的语义信息层指的是设计信息的基本内容。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体现在徽州民居设计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徽州民居中的天井, 作为徽州建筑中的特色, 既表达了设计的技术信息, 又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符号, 表达了设计的语义信息层面。由于天井的设置, 使得徽州民居建筑单体的平面布局虽方正却不呆板, 虽紧凑却不显局促, 整体统一并赋予变化。民居中的天井外形多小而狭长, 连接着大门和左右外墙, 围和成半敞开式的堂屋空间, 既充当着庭院的角色又起到了很好的空间过渡和延伸作用。除了形式上的新颖别致, 在功能上天井的设置满足了室内采光、通风的需求, 自然的光线和气候透过天井、漏窗等构件进入室内, 形成良好的光环境和空气环境, 无形中营造出变换的空间。

设计的审美信息层指的是设计师在表达上述基本内容时所传达的审美个性, 也可以说是设计师的审美观念、情感趣味、设计特色乃至于个人风格。徽州民居在中国建筑中独具特色, 其外貌恬淡而清秀, 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徽州民居的审美观受到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 就拿徽州民居中的布局安排来说,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对于传统制度的恪守。轴线理念在传统的民居布局中贯穿始终。各个居住单元的设置按照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用房分配上和面积大小上都反映出徽州社会森严的宗法观念, 体现出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徽州民居的审美观也就是在传统的儒家理念熏陶下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 它不但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逝, 反而更加彰显出自身的特色, 形成了稳定的审美特征。技艺精湛的砖雕、木雕、石雕, 是徽州建筑中的又一重要元素, 它非常巧妙地与建筑室内外装饰装修融为一体, 狭窄而精巧的街巷将这一切元素巧妙地串联起来, 构成了徽州民居的整体印象。对称、均衡、比例、尺度等审美法则贯穿于清新淡雅的聚落外观和建筑群体形象特征之中, 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着民族乡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和虚实相生的形态观;同时也体现出设计师透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而要向大众传播的审美信息。

通过以上的说明, 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完整成功的民居设计典范的徽州民居所传递出的设计的技术信息层、语义信息层和审美信息层, 三者从底到高依次叠加, 由表及里不断深入。三个层面的信息相互统一, 构成了设计信息的整体并赋予了作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量。

徽州民居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 经过数百年来的验证, 不断地向我们折射出一种成功的信息传递途径。当今, 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对实体的关注, 而是强调对过程、环境、活动的整体氛围营造。重视受众人群的阐释权利和创造潜能, 充分考虑设计师与受众者在共有空间中的协调与合作,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信息的高效传递, 创作更加完美的环境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

[2].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信息艺术设计 篇2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

(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3)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师生评价——作业

八、教学设计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

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

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含义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

信息的含义(多媒体显示图片)

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的含义是什么?

巡回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每组代表发言

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继续分层自学

信息的传递及获取

自学课本P5页,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

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实践活动:

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2004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2004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

3、让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

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

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3)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个人举例)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一(附)

在多媒体网络中出示同步训练一的内容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

看课本,认真总结,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层层推进

信息技术及利用

看课本P5—6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思考自己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信息技术?

3、知识提高:

阅读课本活动2,思考格林用到了了哪些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及深,从自己到格林,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增强为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而努力学习的计算机的信心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用到的信息技术。

总结格林的信息技术运用

设想自己将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二(附)

网络显示同步训练二

设计意图: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加深理解 小 结

多媒体网络出示: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运用

设计意图:使整节课,有序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通看课本,回想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理论框架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协作学习时对本组作出的贡献。

2、自我评价,对照本节课知识点,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填写在表中,并交给老师,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表格如下:

知识点

概念理解

是否掌握

通过什么方法掌握的 信息含义

信息传递、获取方法

信息技术含义及运用

十、课后作业

1、搜集传递信息的方法并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

2、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实例。

3、将以上结论填入下表:

表一:

序号

设备名称

信息艺术设计 篇3

关键词:信息社会 艺术设计 教育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专业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导向和思路,而一定的教育为一定的社会服务,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原则、观念和理念。面向工业社会的教育和教育理念,反映的是工业社会的原则、观念和理念,其包括物质化、集中化、专业化。与工业社会相比较,信息社会则强调个性化、市场化、综合化。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着信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面向信息社会是决定设计教育变革的根据。

一、两块相同面包的价值是一块面包价值的两倍

这是工业社会的一种基本原则和观念,为此,工业社会追求产品的数量化和规模化。在物质短缺的工业时代初期,社会生产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而在当今社会,产品已极尽丰富。随着制成品的积压和库存,生活消费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人们在消费时看得多是设计,而不再单单是商品的数量和制造。社会生产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即同样是物质,不同时期的人们的需求层次是不一样的了。例如:80年代食品是为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而服装是人们遮体保暖的主要物件。而在今天,食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追求文化品味的需求,对服装的要求则更关注它的时尚性和艺术性。这也导致了商品生产者不仅关注商品的经济层面价值,更关注商品的社会文化层面的内涵,以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0世纪,当微软的规模超过通用汽车时,有人认为微软的优势在于技术,其实是微软更了解用户习惯和文化。它的突出贡献不光是由于技术造成的,更多是由于文化所造成的。因此,信息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转向更关注文化,强调设计文化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设计的文化是人文的文化,它浓缩了政治经济、艺术思潮、宗教信仰、民族民俗等诸多因素。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如果只是注重专业基础的学习,仅仅强调某一设计基础技能的掌握,显然是不够的。如同仅仅认识音符不能成为音乐家一样,一个没有艺术审美修养的人是不能成为设计艺术家的。优秀的设计者应首先是艺术家,至少应具备艺术家的修养。如果不具备艺术美学修养,便很难产生共鸣。所以,在面向信息社会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只注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的课程设置,而对旨在提高学生美学修养和传统历史文化内涵认识的专业理论课程的忽视的状况;应重视对专业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深入拓展“研究型课程”的学术含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历史题材影片、博物馆展览及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注重文化的积累和挖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意设计思维及文化创新能力。

二、工业化社会中,工厂为了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益,实行了封闭式的管理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工厂,面向工业社会的教育是一种基于班级教育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导致学生脱离社会,脱离现实,它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表现在教学中,或是追求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娴熟,或是流于表面的肤浅的设计形式游戏。学生或是沉迷于美轮美奂的个人意愿表达;或是追求使人瞠目结舌的个人好恶的体现。这一切使我们的教学陷入了闭门造车的境地。

面向信息化社会的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学生学习不应只限于学校。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巨大生存压力的企业要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商品,赢得利润。设计作为美的元素与商品制造一起共同构成了企业利润的源泉,所有的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而不是一个艺术团体。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设计师对于社会消费的观念,对于赚钱的手段,对于经济的,数字的概念,一无所知,则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设计师。设计是需要巨大的社会消费才能证明成功与否的。艺术与商业规模的结合才是对设计师的真正认可。因此,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是面向市场经济发达的信息社会的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艺术设计教育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意味着它必须与市场和企业接轨。以工业社会封闭式的学校教育不同,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是信息时代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特点。我们要改善现有教学上,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的现象,把学生开设的课程与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走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的设计面向市场,设计教育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市场实践的教学,使之形成一种校企互动关系。如建立专业的教学及教学实验基地,与知名企业合作设立设计工作室。将企业的科研经费、研究项目引入校园,将学生以“课题制”的模式带入工作室等。通过各种实践加快学生进入市场的步伐,让他们融入市场,融入企业,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成为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企业的灵魂。

三、在工业化社会中,为了实现有效的生产,为了获得生产的极大化,对产品和其生产进行了精细的分类

与之相应,对有关的学科和专业也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学生的学习专注于专业性。面对当前数字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广泛交叉和渗透,科学与艺术也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优秀的设计产品是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体现了科学与美学的有机统一,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联系,是人与自然及制造品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和谐。而我们过去专业划分过细过专导致单学科,单层次的课程结构,使得专业人才口径过分狭窄,很难适应当代迅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对设计发展多样化和综合化的需要。对消费对象的设定,产品成本的核算,生产的计划,质量标准和检测,流行色的预测,营销的策略等等,这些技术化,市场化的限制性因素的切入,要求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加强对设计综合管理的重视,注重设计中各个部分的操作环节。这不仅是传统学校教育的补充,更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信息时代的课程设计,除了专业的核心课程外,还应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资源,打破传统的专业和学科的界限,拓宽选修课的门类和范围,改变传统的各门课程孤立平行排列的状况,开设各种艺术门类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让它们产生交叉,互为贯穿,互为启发。使学生获得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应用新科技,新材料,新理念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从审美,实用,人体工效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考虑,形成设计的整体思维模式。总之,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应从关注专业学习转向关注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关注对综合知识的学习。

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着信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和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决定了面向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是强调专业技艺与人文素质并重,二是加强对设计市场化因素的重视,三是关注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

信息艺术设计 篇4

一、科学与艺术的概念分析

在《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一书中科学被这样定义:“可以简单地说, 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它以抽象语言概括并表现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与科学相比, 艺术则用形象语言描绘人类对大千世界的情感体悟, 以激起共鸣的方式使人们获得感知。艺术与科学它们犹如两种不同性格的人, 一个理性演绎生活, 一个灵感发挥自我, 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人类智慧情感的直观表达。

二、科学信息的美学涵义

美的基础源于客观世界。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索研究, 其本身就含有至美。”科学美是科学家的理智对大自然的感知、领悟和发现, 其本质体现在理智所领会自然界的一种和谐。

当我们走进生物实验室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 会发现细胞形态呈现出的点线的对应与渐变是多么精密和美妙, 几个视觉层次的传递转换有序而完美, 并充满着不解之谜。这些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信息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的图像。由此产生的科学美术不仅阐释了科学的真谛, 而且使科学思想、科学理念、科学知识得以普及。再比如“黄金分割”的数学美学, 它不仅应用于科学美学中, 也给建筑美学、绘画艺术、艺术设计等学科, 提供了特殊的美学价值。

很多科学家是自觉依据审美价值尺度, 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的, 对科学有一定的美感体验。正如爱因斯坦认为, 如果一个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话, 那理论一定有问题。

一种科学现象本身包含美的存在;一种科学理论成果求真、求美、求艺术性。科学的最高境界便是这种真与美的统一。

三、融科学于艺术设计领域的信息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逐渐步入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成为推动两个领域发展的必然态势。法国著名小说家福楼拜 (Gustave Flaubert) 谈创作体会时颇有感慨地说:“越往前进, 艺术越要科学化, 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 两者从山麓分手, 回头又在山顶汇合。”信息艺术成为展示一个国家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并和谐发展的艺术形态。信息设计这种新兴的艺术研究实践正被我国艺术设计领域所关注, 成为艺术设计发展的新趋向。

1、信息设计中的创新精髓——思维转化

思维意识指引着一切设计活动。信息设计不是单纯的指某种科学信息与某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而是从它们所涉及的实际内容中去归纳、概括。整个信息传达的过程是通过逻辑思维判断——形象思维激发——逻辑思维转化过程的产物。设计者对于信息要进行严谨地分析, 找寻形态数据和谐变化的规律, 随后抛开固有的逻辑惯性, 横向甚至逆向地建立研究对象与周围的联系, 以图像式的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触发灵感, 以图形语言直观化地表现出来。在此, 信息设计的过程是思维创新的过程。信息设计出的一项科学实验数据和相关图像通过艺术设计转化的视觉语言使大众感觉舒服、易于感知, 从而运用逻辑思维进一步认知形成概念。信息如果能够准确而美的传达, 给人带来无比愉悦的心理体验, 就预示着成功。设计者对信息进行思维转化的能力决定着信息重构的艺术表现形式及传达效果, 是信息设计创新的精髓所在。

2、信息设计中的应用表达——可视化设计

设计与技术正朝着多元化地角度, 对信息品质美的关注与探索的方向前进。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把科学信息中难以表现的抽象、枯燥、繁复的数字符号语言通过解析、梳理, 转化为具有趣味性和个性化的视觉图形语言, 帮助人们快速地识别信息。具体设计步骤就是依据人类在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上对图形、色彩等元素的信息识别特征, 运用艺术设计方法求得视觉传达上优化感官认知的信息表达。

借鉴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 (Donald A.Norma) 在《情感化设计》中的理论来分析介于科学、艺术融合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总结出其三大特征:信息美、形式美、情感美。

(1) 信息美——准确清晰合理化

对收集到的科学素材多方位、跨领域、跨文化的综合思考, 使其符合客观规律, 同时强化认知思维秩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突出视觉上的艺术性。准确清晰的信息是信息美的最基本品质。

(2) 形式美——简单易懂图像化

好的信息设计内容上是易懂的, 形式上是简单的。以信息视觉化的方式对客体进行简洁描述来探索信息的表现力, 以此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未来世界里“图像”成为全球共通的语言, 是一种能有效反应出强烈体验的深度传播工具。图像语言是体现信息形式美的最有力的表现符号与视觉对话方式。

(3) 情感美——独创融合趣味化

在信息整合设计过程中, 把繁杂的数理公式等运用造型要素形象化重构, 让信息经受一次感性与理性双重维度的验证, 最终以崭新的方式还原到起点, 这是一种极高层次的表达。信息设计的精华在于同样的事物, 在不同的情形中以完全不同的思维和构想形式被表现出来, 寓于某种情境引发读者兴趣, 激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使其为之感动, 进而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在认知科学领域的艺术设计实践中, 信息设计逐步建立一种“三维建筑”的思维方式, 让设计不仅作用于人的视觉, 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其表现范围可以是以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媒介为载体的信息图表设计、科学插图绘制, 或是虚拟现实艺术、网络艺术、严肃游戏等方面。它可以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 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体验性等特点。由此, 科学数据不仅摆脱了原有的古板面貌, 使得信息比任何的文字和语言都更有视觉冲击力与说服力!

四、结语

科学与艺术两领域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设计这种视觉传达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播媒介中, 囊括了建筑学、医学、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 从本质上扩大了信息设计文化形态的内涵, 为艺术设计领域的拓展同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严谨的科学和富有原创性的艺术跨界融合的大环境下, 信息设计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研究和实践有更多的科学空间值得进一步拓展、研究。加大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力度、创新它们的融合方法, 信息设计将以更人性化地方式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1]张艳梅, 王利.新时代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浅谈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J].大众文艺, 2010, (02) .

[2]李砚祖.大趋势:艺术与科学的整合[J].文艺研究, 2001, (01) .

[3]滕晓铂, 孙滨.从“新媒体艺术”到“信息艺术”[J].装饰, 2004, (12) .

信息艺术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

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

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

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信息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篇6

关键词:交互设计;信息设计;视觉元素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信息传递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呈现于人们面前,各种复杂的信息通过视觉化、交互性的信息设计进行高效的传播,信息的交互性不仅仅成为当前信息社会中信息设计的主要趋势,同时也是信息设计未来发展的重要特点。因此,本文对信息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

1.1 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般而言,交互是人和人造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人和人的信息交换叫交流,人造物和人造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叫通信。设计交互的工作就叫做交互设计,也就是设计人和人造物信息交换方式的工作。交互设计是设计的一种类型,“交互”作为设计的对象存在。交互设计起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就IT产品的信息设计而言,交互设计主要关注的是“行为”。也就是说,用户给出一些信息,或者发出指令,网站或者软件给予反馈。

1.2 交互设计的方法

交互设计最主要的目标,是用户体验目标和可用性的目标,而用户体验主要是对实现用户与系统交互情绪的体验。一般而言,交互设计的核心则是可用性目标,而可用性目标主包括可行性目标、高效性目标、安全性目标、通用性目标、易学性目标以及易记性目标。交互设计师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对产品使用的环境以及具体的任务加以考虑,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更应该对用户本身的特点进行考虑,以提高用户和信息互动的品质。在信息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更好地进行交互设计。

(1)与用户建立同理心。有以下几种用户体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与用户保持同理心:一是创建角色,角色是根据目标用户的行为和用户研究虚拟出来的人物;二是用户场景,与我们创建的角色相呼应,用户场景解释了角色在使用产品及阅读信息时将如何采取行动;三是体验地图,从用户场景更进一步体验地图记录围绕单个交互的所有条件,包括情感和外部环境。这三个方法帮助我们构建出了一幅完整的体验画面:用户、场景、整个情感旅程。

(2)可用性设计。可用性是设计的最低限度,如果你的用户不使用产品或不阅读信息,就肯定不会想要这个产品,也不会理解信息传达的意义和价值。

(3)功能可见性和表意符号设计。功能可见性的概念是指,一个功能必须为自己说话,并表明自己的用途。而示意物则象征或者暗示了功能可见性。没有表意符号用户可能无法感知到功能的可见性。表意符号也可以是隐喻,因为人们还需要知道为什么他们与界面能交互,而不仅仅是能不能交互。

(4)易学性设计。在理想世界里,每个用户只要经过一次使用后就能记得所有功能,但现实是完全不同的。熟悉感和直觉性必须被设计到每一个界面中去。成功的交互设计是通过创建一致性和可预测性来化解复杂性。一致性构成了可预测性,进而提高了易学性。

(5)反馈和响应时间。反馈是交互的核心,因为每次交互都是用户和产品信息之间的交流,产品信息最好是友好的、有趣的并且有帮助的。反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响应时间,而最好的响应时间是尽可能立即响应。

1.3 基于实例的交互设计分析

以苹果公司设计的iPod为例,该产品的iPod有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交互设计,其圆形操控按键的播放器,不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和网络服务的结合,同时其产品造型设计又是相对独特的。通过借助于计算机程序iTunes提供优质的服务,其简洁大方的设计更是时刻牵动着用户的触觉。产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带来不一样的作用,在各项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了信息的交流。其设计的主要目标主要是对合理信息互动方式加以采用,并对用户情感加以激发,对文化内涵进行传达。

2 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原则

信息设计中交互设计原则,一方面要使用户界面基于用户的心理模型,其目标导向的交互主要是对用户心理模型的反映;一方面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更要对产品进行定义,创建问题,并对情境场景剧本加以构建,最后确定需求。具体的交互设计原则如下:

原则1:用户界面应该是基于用户的心里模型,而不是基于工程实现模型。

原则2:在用户使用情景的思考模式下进行设计和验证。

原则3:尽量少的让用户输入,输入时尽量多给出参考。

原则4:提供非模态的反馈,不打断用户使用产品、阅读信息的任务流。

原则5:在可识别、易识别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情感化设计。

原则6:不要让用户等待任务完成,给用户一些小的惊喜,使用户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原则7:试错设计,自动保存用户的输入成果。

原则8:为了程序响应的速度,设计有时候需要在视觉效果和响应速度之间寻求平衡。

3 探析信息设计中交互性视觉元素

在信息设计过程中,其交互性视觉元素往往有着双重的功能,不仅仅将准确的信息加以传递,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各种交互功能的实现,并协助用户将过滤操作、控制操作、选择操作以及缩放操作等完成。交互性视觉元素主要有信息传递性视觉元素和操作功能性视觉元素两种。

3.1 分析信息化传递性视觉元素

所谓的信息化传递性视觉元素,主要是实现信息的交互。就其实质性而言,信息在实际的传递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视觉元素,改变其尺寸、变换空间、对比色彩、渐变灰度,进而将信息尽量准确的传递和人性化的处理。其聚焦点主要是对全局性信息加以确定,并对信息结构以及信息内容进行充分的对比体现。

3.2 分析操作功能性视觉元素

操作功能性视觉元素,在某种程度上是交互性视觉元素直接交互的一种方式,并协助用户控制信息交互的过程。这种交互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通过对视觉隐喻方式的应用,进而对抽象的概念加以传达。其最主要的聚焦点是对信息的导航及浏览,在某种程度上对信息过滤、信息输入以及信息提示和反馈有着实质性的交互作用,进而实现视图的转换。

4 结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信息交互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信息的承载方式和平台更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革,以至于基于新平台的信息交互设计应运而生。而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主要从用户实际的心理需求以及可用性为主要导向,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人性化,从根本上实现信息高效快捷的传递,最大程度实现信息的有效交互。本文从交互设计的概念出发,系统阐述了交互设计的方法和信息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原则,并探析了信息设计中常见视觉元素的应用。希望能够给信息交互设计的相关人员一些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郑杨硕.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潘永亮.信息时代的信息传达设计[J].科技传播,2011(13):9-10.

[3]王文聪.信息与交互设计类专业现状与课程设置初探[J].教育界,2011(2):121.

设计信息 篇7

墨尔本(澳大利亚)——来自“设计维多利亚”的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在商业界,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视觉的需要,还有很多值得探索。

为此,“设计维多利亚”于2010年7月15日出版了《解密设计》,为促进商业发展提供设计方面的指导。

《解密设计》鼓励维多利亚中小企业关注设计是如何帮助他们形成竞争优势,提高价格底线,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相关设计策略的。

“设计维多利亚”总裁米歇尔说,“《解密设计》揭示了设计因素对商业策略产生的极大影响——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改进一项服务,帮助打进新市场或吸引资金投入等,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强大的积极的成果。”

“设计维多利亚”是在维多利亚洲政府倡导下,由RMIT(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主办的一个设计机构,目的是开发以设计为导向的企业革新项目,提高设计师在地方及出口市场方面的竞争技能。

DESIGN CONTINUUM在米兰时装和设计区设立新的工作室

Design Continuum,一个总部在波士顿的全球创新设计咨询机构2010年7月12日宣布他们将在米兰时装与设计的新兴区开设一个新的米兰工作室。这个振奋人心的新举动体现了该公司将继续努力,为设计创新和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一个全球创新设计咨询机构,Continuum设计能够促进企业革新,改进人们生活。在深入调查消费者,大量分析客户面临的挑战、鼓励创造性的基础上,Continuum寻找创新机遇,创造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同时为传播品牌设计新的途径。20年来,Continuum通过设计帮助商业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布朗宣布扩大世界认可的布朗奖

2010年7月12日,布朗,一个P&G商标家族的成员宣告布朗奖将进行一个重大扩展,从目前两年的周期回复到以前的三年。

自成立以来就得到国际认可的布朗奖设计竞赛聚焦于生活方方面面,开发创新产品,革新产品概念,大大地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新布朗奖将把“理性”及P&G“触摸和改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的使命结合起来,在世界更多的地方,更彻底地扩大该奖在年轻设计师、设计爱好者以及整个工业界的影响。

设立于1968年的布朗奖是德国也是世界最早、最有影响的国际设计竞赛之一。该奖旨在提高年轻设计师的设计水准,强调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促进世界范围内创新型产品的开发。它的下一届比赛将在2012年进行,是44年前该奖成立以来的第18场赛事。这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设计师的参与,布朗奖已经成为世界设计竞赛中的主要赛事。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展“引人深思”

香港——香港理工大学一年一度的设计展于6月3日在该校创新中心开展了。以“引人深思”为主题,今年的年度设计展展出了该校艺术设计、数码媒体、多媒体设计与技术及产品创新技术等专业毕业生的设计作品,涵盖了包括广告、数码媒体、环境及室内装饰、工业与产品、可视传达设计等专业范围。

香港理工大学年度设计展是香港今年规模最大的设计事件,免费对公众开放。从参展的200件作品中,每专业选出两件作为最佳参展作品。获得这些殊荣的学生将在Pecha Kucha之夜——一个始于东京、颇为流行的设计师交流活动中再次展示他们的作品。日本正为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这次活动做准备。

世界设计之都首尔今年举办更多赛事

事件之一、公民设计比赛

“世界设计之都首尔从我做起”是韩国首都首尔自2008年来第三次举办全民参与的设计比赛。该赛事的目的是向首尔公民宣传世界设计之都。参赛者可以参加三方面的比赛:T恤衫设计;图标设计及摄影征文比赛。参赛者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只要有开放的胸怀,自由的设计想象,能够设计生活或对作为世界设计之都的首尔的未来发展做出任何设想都可参赛。

评委从参赛作品中选出67件获奖作品并将在今天秋季举办的首尔设计博览会上展出。

事件之二、2010首尔国际设计研讨会

一场特殊的国际设计研讨会于7月10日至23日在首尔举行。这次研讨会主题是“集信息、科技、环境于一体的通用设计”。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信息科技创新,使首尔成为一个设计中心城市,一个为通用设计为基础的城市。

在为期两周的会议期间,100名来自26个国家的学生及设计师汇集在首尔,进行实地设计实践和讨论。研讨期间产生的作品也将在2010首尔设计博览会上展出。

事件之三、2010首尔设计博览会

首尔将于今年秋季举办2010首尔设计博览会。这个综合性的设计节日提出了三个主题:为经济而设计;为参与而设计;为教育而设计。这次设计博览会是由首尔市政府组织,由首尔设计基金会举办的一次国际性设计盛会,将于2010年9月17日至10月7日在首尔蚕室综合体育场进行。

2010国际设计节

2010墨西哥国际设计节将于9月30日至10月2日在哈利斯科洲的首府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进行。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们将在此进行为期四天的设计交流活动。这是墨西哥国际设计节成立以来的第四届庆祝活动。

2010“设计在周六”

“设计在周六”是2003年在悉尼发起的一个澳大利亚年度设计事件。该活动每年在悉尼和墨尔本之间交替进行,是在澳大利亚有着重要影响的设计活动。

“设计在周六”展示了包括澳大利亚顶尖级设计师的作品在内的诸多设计产品。该设计活动对建筑师,设计师、学生及所有爱好设计的公众开放。参观者可以在充满创意灵感的展室环境里尽情欣赏他们钟爱的设计产品。

2010年的周六设计活动于8月6日-7日在墨尔本进行。

2010伦敦设计节(9月18日-26日)

2010伦敦设计节将于9月18日至26日在伦敦进行。伦敦设计节是指在世界创意之都——伦敦举行的为期9天的设计庆典。这个节日为设计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使全球设计界人士汇集一起,欢度这个特别的日子。

伦敦设计节(London Design Festival)始于2003年,每年举办一次,其宗旨就是全面地反映当代英国的设计。伦敦设计节在伦敦进行,但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自成立以来,每年有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参与这个设计庆典。每年的伦敦设计节都会有数个顶级设计展览和设计论坛。正如伦敦市市长所言:“伦敦设计节最有力地说明了伦敦是世界创意设计业的活动中心。”

ICSID盛赞米沙·布莱克(Misha Black)爵士对设计业的贡献

2010年7月27日,为了纪念米沙·布莱克(1910-1977)诞辰100周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缅怀了他对世界工业设计所做出的贡献。

M.布莱克是英国最杰出的工业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家。布莱克指出:“创造性是设计工作的基础,会激发所有设计师的信仰,是设计师赖以生存的根本。”1933年,他和查尔斯、亨利·巴塞特及米尔纳·格雷一起创办了伦敦工业设计联盟1943年,他和米尔纳·格雷一起创办了DRU(设计研究组织),是伦敦最早的设计咨询机构。

二站后不久,布莱克爵士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了以“英国能够成功”为主题的展览会。这场展览会目的在于鼓舞士气,宣传工业在战后英国重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展览会上,布莱克特别布置了一个“优良设计的好处”的专题展览,宣传精良的设计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的理念。

1959年至1961年,布莱克任国际工业协会(ICSID)主席。1960年发表了世界第一个关于工业设计状况的报告。1968年,他又发表了第二个相关报告,综合了来自世界42个国家的报告,是第一个有关世界设计现状调查的综合报告。

布莱克爵士极力支持设计教育,在1959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第一位工业设计教授,并担任此职位至到1975年退休。

1975年,他出版了“The History of Icsid”(《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的历史》)在他的著作里,他深信Icsid在工业设计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77年布莱克去世后,为了表达对他的纪念,英国设置了M布莱克爵士勋章,这是对设计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颁发的唯一的奖章,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1999年,英国又设置了“米沙·布莱克设计教育创新奖”,奖励那些在设计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老师、团队、单位等。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成立于1957年,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组织,是由国际工业设计组织团体所组成,是一个全球性的工业设计专业组织,致力于推广设计合作与资源整合平台,目的在提升全球工业设计的水平与未来发展。ICSID会员都来自于专业协会、教育学术机构、政府机构、财团法人组织以及营销单位等。现今ICSID在全球50个国家,拥有超过150个会员单位、15万名的工业设计师加入。

2010年荷兰设计周

10月23日至31日,2010年荷兰设计周将在荷兰的设计之都Eindhoven(埃因霍芬)进行。荷兰设计周(DDW)是荷兰规模最大的设计活动,为设计新人、设计界成功人士及知名的设计机构汇集并一展风采提供了大好时机和重要的交流平台。这场为期9天的活动包含大量设计展览、讲座、设计产品发布活动、主题设计营、小型互动研讨会、讲座等。它对设计、实用性和技术的融合引起了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DDW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设计理念,独具一格的设计作品及见解深刻的设计方案。

届时将有1500多位设计者在DDW活动期间展示他们的作品,涵盖了工业设计、空间设计、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及设计管理和设计流行趋向等范围。由芬兰设计大师Oiva-Toikka(托伊卡)精心设计的Iittala玻璃鸟将成为今年荷兰设计周的亮点之一。

(Littala是芬兰著名玻璃制品品牌,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手工玻璃艺术,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馈赠礼品和收藏品)。

“设计改变世界——IDU海外高端设计师中国行”活动即将盛大启动

2010年10月,由世界设计联盟联合业务中心(JBCIDU)联合联合国全球人居署等单位共同举办的“设计改变世界——IDU海外高端设计师中国行”活动即将盛大启动。本次活动从关注人居生活出发,将与数百位全球知名设计专家一起分享世界各地在人居环境设计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共同探讨未来可持续发展与人居品质提升的有效措施,从而真正践行建筑设计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设计理念。

据称,本次“设计改变世界——IDU海外高端设计师中国行”活动更注重探讨论题的现实实施可能性,尽量避免“纸上谈兵”的无谓争论,希望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够为实现理想人居、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做出实际的行动。IDU负责人表示,IDU计划在本次活动中精选联盟内十多家生态环境和创新设计等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高端设计团队来到中国,汇聚全球设计大师及联合国人居总署、中国顶尖学府的资深专家、知名房地产智囊团、营销策划企业精英等,进行“项目科学化设计管理流程”、“全球人居环境评审”、“LEED认证”、“未来都市发展”的专题报告,分享世界各地在人居环境设计和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和优秀经验,从绿色生态城市解决方案、低能耗建筑、构建低碳环保节能生活等方面共同探讨新世纪人类居住的崭新模式。与此同时,IDU此次中国行活动还将在深圳、上海和长株潭地区广泛征集项目,进行包括实地考察、项目操作、设计交流,高端访问、理念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共同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信息艺术设计 篇8

1人文理念是信息时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要求

在信息时代, 人类正处于中心地位。这是因为, 第一, 组成的人工环境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作为通信技术的基本条件, 其实质是一个渐进的高度智能化, 信息技术, 虚拟化种类, 高效的人造环境。二是社会环境是基于人际交往, 合作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 但在今天日益密切的人际关系,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之间相互客观地组成了强大的相互依存的空间距离, 最后, 自然环境是一个无法抗拒实物和无法逃避人类的所有其他强大的社会环境因素制约的权力, 自然环境越来越受人类高智能, 高效率生产活动的改变。作为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天然能源是难以弥合的矛盾所在。在其空间环境造成人力资源的, 这种浪费越来越多的矛盾进一步严重恶化人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 人类生存的各种因素,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其主要的位置。在信息社会中, 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在加速发展, 空间环境的设计应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降低人们的疲劳, 最大限度地满足是信息的交流内容。

2信息社会中应采取的环艺设计之策略

2.1全面兼顾、以人为本的环艺设计的策略

在信息社会,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良好的空间, 从而能够解决, 处理好人际冲突的出现以及扩大内需相关的人际关系, 即空间安排和组织, 尽可能合理把握好对距离和个人空间的措施。根据必要的条件, 设计人员可以适当减少人际交往的距离, 以提高人们的交流面对面会议的机会。在办公环境设计, 根据形势需要, 你可以使用一个“半封闭模块化”空间形式的设计, 同时考虑到如何安排一个单独的办公娱乐空间, 我们齐聚宽松, 舒适的空间。 “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 也需要我们的设计人员注意到人需要精神的层面。

2.2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开展环艺设计的策略

现代社会由于高科技, 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和支持选择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在一个新材料, 新工艺下对室内和室外环境, 有越来越多的选择自由。安全, 舒适, 愉快的环境下需要有良好的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安全得到保证。目前人们的家中, 更注重智能化, 系统化和集成功能, 如可视对讲, 防盗报警器, 磁性细胞内联网, 以及窗户, 门传感器, 红外和其他防盗探测器的系统设置。当然, 还有许多对安全系统不甚满意的业主, 它也是追求个人的设备, 如把家里的水煤气, 照明, 电力, 本地声光报警, 如家庭远程查询电话远程人类服务和其他项目。总之, 发达的信息社会, 沟通及方法, 可以保证提供科研的最新发展咨询, 而且还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的愿望。因此, 我们应对新材料, 新技术有敏锐的观察力, 设计师在环境设计上作出决定, 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实用心理学和科学幻想的精神审美需求。

2.3追求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

我们知道, 在许多情况下, 建设是一种破坏, 成果的代价是牺牲。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综合的设计, 从大小规模, 思维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长度, 注重“以人为本”, 必须努力确保“环境为本“的工作点。在设计过程的实施, 我们应该作为出发点, 设计出绿色材料, 环保, 节能和新技术并充分利用, 对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灵活性重点把握。对空间的灵活运用, 我们必须有一个蓬勃发展的设计目标, 尽可能设置到默认的机制, 如那些在目前的办公空间, 空间灵活运用能力, 也应该预料到良好运作环境, 今后的转换商业环境亦可以使用, 有必要在环境设计或实际意图的组成方面下功夫, 应该很容易掌握安装材料和技术, 这是今天环境的设计得以循序渐进发展的方式。

3结论

环境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设计方兴未艾, 所以需要社会思想的指导。时代选择了信息社会, 我们的环境, 美术设计师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应当承担历史责任, 以实现这一目标。

摘要:在信息时代, 人们生存的环境正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着人们的生活进步, 人的环境心理和行为也表现出新的方式特征。设计师们须应势而动,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上尽量做到“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 运用新工艺、新材料、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设计,信息环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9

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1]。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多数高校开始对毕业设计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但是不同层次院校对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需求不尽相同。独立学院由于其自有专职教师及管理人员较少,在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更多依赖于母体学校教师资源[2],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监控跟踪手段难以有效落实。为提高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效率,本文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厘清了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关系,梳理了毕业设计管理流程,划分了系统管理员、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学生、指导教师和辅导员6种角色,引入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与跟踪监控机制,有效解决了毕业设计过程跟踪监控需求,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1系统需求与流程分析

1.1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院毕业设计工作效率, 根除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方便参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各类用户。不同用户使用系统的需求不同,如面向教务管理人员,系统应具有基础信息维护、学生信息维护、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监控、各类统计报表等功能;系教学秘书需要维护本系指导教师信息、分配毕业设计任务、管理选题、监控毕业设计进展情况、中期检查以及安排答辩等;学生通过系统进行在线选题、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使用本系统完成在线申报题目、审批或审核学生提交的各项报告、评阅学生论文等;辅导员能够随时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进度情况,及时督促进度较慢的学生;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对数据库和管理员信息的维护工作。

1.2业务流程分析

系统基本流程如下:1系统初始仅有一个系统管理员账户,首先由系统管理员添加教务管理员、各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账户;2教务管理员设置当前学年度,添加其它基础信息,导入本学年度学生基本信息表,生成学生账户; 3系教学秘书录入或导入本学年度指导教师信息,生成指导教师账户,分配本年度毕业设计指导任务;4指导教师登录系统,根据个人任务在线申报课题;5系教学秘书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在线审核,所有课题审核完毕后,按专业开放选题;6学生在线选题;7选题结束后,学生按阶段完成课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按阶段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阅,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协同监控学生毕业设计进度情况,并做好各自的跟踪管理工作。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划分

按照不同权限用户功能的不同,设计本系统的核心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2系统功能介绍

(1)管理员维护模块:包含添加管理员功能、删除管理员功能和管理员密码清零功能。

(2)数据库维护模块:包含数据库的导入导出、数据库初始化等功能。

(3)教务管理员的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当前学年设置、部门信息维护、专业信息维护和职称信息维护功能。

(4)学生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查询、删除学生和密码清零功能。其中教务管理员具有学生信息导入和查询功能。新学年开始时,教务管理员将有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信息通过Excel表上传并导入到数据库中;系教学秘书可以删除学籍异动(休学、退学等)学生, 还可以清零重置学生密码。

(5)指导教师维护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本系指导教师的信息维护工作,包含指导教师添加、指导教师集中导入、查询、修改、删除和密码清零功能;此外,该模块还包含教师信息统计功能,可以按职称、学历、类别分别进行统计。

(6)毕业设计任务分配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分配本系当前学年毕业设计任务。按照专业进行划分,如果一个教师分别指导两个专业的若干名学生,那么任务表中对应该教师两条任务记录;一个课题任务最多可以有两名指导教师,但只能有一名导师负责使用本系统管理课题指导任务。

(7)题目申报模块: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后首先进入题目申报页面,题目申报页面显示教师的任务列表和已申报题目列表,教师根据任务列表中的任务数进行题目报审, 申报题目数不能超过总任务数。在题目被审核之前,指导教师可以修改已申报题目,题目审核通过后就不能再次修改。

(8)选题管理模块:由系教学秘书管理,包含题目审核、选题控制、题目分配与题目变更4项功能。其中选题控制功能采用按专业分时段选题策略,由系教学秘书控制各专业开放选题的时间段,以减轻服务器压力。题目分配功能主要用于将一部分定向题目分配给指定的学生,例如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不参与专业集中选题,由系教学秘书提前分配其所在企业的指导教师申报课题。

(9)学生选题模块:本系统不采用师生互选策略,一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题目,提高了选题效率,同时为了兼顾公平,在选题开放之前,学生可以查看所有已申报的题目。

(10)过程管理模块:主要指在选题结束后,学生按各阶段流程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对各阶段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批或审阅。系统严格控制学生按照阶段流程完成毕业设计,如果前期环节没有完成, 后期环节就得不到相应权限,避免了各环节的次序颠倒[3]。

(11)毕业设计进度跟踪模块:包含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功能以及学生完成情况明细,该模块实现了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对毕设进度情况的实时监控跟踪。图2展示了计算机工程系教学秘书看到的题目报审与选题阶段某个时间点的实时进度情况,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漫设计方向)专业已完成选题,软件工程专业正在选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进行题目申报和审核,网络工程专业正在申报题目。单击图2中某专业“已选题”列对应数字,系统将显示该专业学生选题情况明细表。

(12)系统各类用户具有不同权限的文件上传、数据(含报表)导出功能、资料下载功能、个人登录历史查询以及个人信息维护等相关功能。

2.3数据库设计

系统涉及的数据库表主要有adminuser(管理员表)、 teacher(教师表)、stu(学生表)、syear(学年表)、dept(部门表)、major(专业表)、rank(职称表)、ttask(教师任务表)、 project(题目表)等,限于篇幅,下面仅列出管理员表和教师任务表,如表1、表2所示。其中,管理员表中fpath字段用于保存服务器相对路径,路径对应文件夹中存储该用户上传或者导出的文件,用户对该路径拥有访问权限。

3系统实现

3.1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使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端采用Java Web技术实现,动态jsp页面采用EL表达式、JSTL标签技术,前端页面样式使用bootstrap框架设计,并采用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进行数据交互。系统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了基于组件式开发的MVC (Model View Controller)设计模式[4],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架构,更加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与维护。

3.2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1)MVC设计模式。Model为模型层,又细分为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接口DAO和数据持久层实体类,用于完成系统业务逻辑;View为视图层,指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主要用于数据信息的输入采集和数据的显示输出,本系统所有jsp页面用于完成视图层功能;Control- ler为控制器,用于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再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信息,本系统控制器采用servlet实现。

(2)过滤器(Filter)技术[5]。系统使用过滤器技术实现了字符编码过滤和URL级别的权限访问控制,其中6类系统用户的资源访问权限控制分别由6个过滤器实现。 以教师用户为例,将教师可访问的资源组织在路径“/t/” 下(包括教师可访问servlet的URL也映射在此路径下), 然后创建过滤器Tfilter类,并在配置文件web.xml中使用<filter-mapping>标签将Tfilter与教师可访问资源进行关联,从而实现对教师资源请求的拦截控制,其中过滤器映射的定义如下:

(3)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ServletContextListener)。 系统中的一些基础信息(例如当前学年、部门信息、专业信息等)是所有用户的共享数据,通过使用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实现了将基础信息从数据库中读出并存放至appli- cation作用域中,方便用户共享和使用,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频度。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当管理员更新这些基础信息时,需要同时更新数据库和application作用域中的数据。

(4)Bootstrap框架。Bootstrap框架属于css框架,它在支持html5和css3的浏览器上表现特别好,对移动终端的浏览器支持也相当优秀[6]。 本系统使用的是Boot- strap3.3.6版本,它对IE9及更低版本的IE浏览器兼容性不好。本系统设计时专门针对低版本IE浏览器引入了html5shiv.js和respond.min.js两款插件,使IE支持ht- ml5中的新标签并能够识别@media,支持响应式布局。

(5)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7]。系统设计时使用jQuery Ajax技术实现无刷新状态更新页面和异步提交数据,减轻了服务器和宽带的负担,提升了Web程序性能。

4结语

本文构建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完善、用户角色设置合理、流程清晰,能够满足独立学院对本科毕业设计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需求,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 解决了毕业设计跟踪监控难题,极大方便了参与毕业设计的各类用户。

摘要:通过梳理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流程,合理划分不同用户角色权限,研究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与跟踪监督办法,设计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本科毕业设计全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B/S,MVC模式

参考文献

[1]龚春红.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11):95-96.

[2]王颂萍,王玉昆,杨静.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在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05-106.

[3]潘旭武.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54-57.

[4]ROD JOHNSON.J2EE设计开发编程指南[M].魏海萍,于晓菲,毛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龚永罡,陈秀新.Java Web应用开发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徐涛.深入理解Bootstrap[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信息艺术设计 篇10

1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需求

随着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 高校艺术类学生呈现出一定专业社会表现特点, 主要表现为:情感丰富, 个性鲜明, 但组织纪律性不强;思想活跃, 创造性强, 但理想信念淡薄;重专业掌握、轻文化学习, 缺乏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特别是存在的重专业知识、轻文化学习特点, 使他们特别重视掌握专业知识尤其是重视专业实践活动, 如, 音乐专业的学生只重视声乐、器乐等专业课和文艺演出;设计专业的学生则过分依赖电脑。存在知识不系统, 大量的业余时间乃至课堂学习时间都被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现象。同时, 由于过分的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其它综合素养的提高, 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较低, 信息素养更是难以提高, 不能满足整个社会与教育对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因此, 如何满足艺术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需求成为艺术类老师和信息素养教育老师思考的问题。其实在平时的实践和学习中, 因为艺术类学生对一般与专业知识没有直接联系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没有兴趣是他们信息素养较低的一大主要原因, 高校开展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需要的是能吸引艺术类学生兴趣的、结合实践教育的有效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与内容, 而不仅仅只是开设相关的如信息检索课一般无区别的信息素养教育。

2 信息时代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自1974年被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以来,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其概念、方式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研究, 特别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以来, 信息素养的内涵发生了很多深刻变化, 人们对信息素养的教育也更加重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综合分析来看, 信息素养的教育一般是对大学生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的教育与培养, 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来说也应该从以上四方面进行相应的教育。但在教育的过程中, 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对上述内容的简单叠加, 而应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要求, 结合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构建一种适合艺术学生发展和需求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1) 应重视结合艺术专业知识的文献检索课教育。文献检索课主要是一门传授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具体文献检索知识的课程, 由于其侧重于信息检索技能的训练, 缺乏信息评价、鉴别、选择和利用等内容, 因此大多数艺术学生对其没有兴趣, 但如果将信息检索课与相关艺术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与实践, 增加检索知识的专业新颖性, 则能让艺术专业学生通过信息文献检索课增加信息知识, 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

(2)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艺术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作用。手机、电脑的普及为艺术学生的电子阅读提供了多种可能与选择, 学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注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艺术专业学生阅读引导, 并可利用Web2.0等技术开展信息在线咨询服务, 形成学生—老师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 学生可以随时咨询在信息检索或其它方面遇到的问题, 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老师则可以在解答疑惑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困难与要求, 并进一步制定更加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方式。

(3) 高校图书馆是艺术专业学生信息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是集信息服务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教育机构, 在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方面, 图书馆更是凭借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专业的教育人员有着其它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 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性, 图书馆可以在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建设、信息技能培养基础上, 或开展艺术相关专业的信息素养比赛活动, 或开展艺术相关资源二次开发活动等, 让艺术专业学生更进一步认识信息素养提高的必要性, 开发或提高他们提高信息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 在上述的教育或活动中, 对艺术学生的信息道德必不可少, 只有在信息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才会不对他人或社会带来危害的教育, 反过来促进自身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的提高。同时, 对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人员的能力提高也很是必要,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他们必须接受、掌握新的事物与技术, 并将这些新鲜知识教会给学生, 只有这样, 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3 结束语

现代信息社会对艺术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较为庞大和复杂的体系, 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努力, 在信息素养教育老师对学生教育进行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的基础上, 艺术专业老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灌输, 并鼓励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以提高他们的素养水平与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凯.艺术专业学生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J].时代文学, 2009 (5) .

[2]信息素养教育:高校走了多远?[EB/OL].http://xxsy.zau.edu.cn/xxsygl/ShowArticle.asp?ArticleID=54.

[3]金华宝.高等师范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D].成都: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论文, 2002.

[4]张进良, 张克敏, 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8) .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 篇11

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活动,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过:良好的教学,始于明确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的课堂教学,必然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没有意义。因此,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对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确全面的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一、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意识薄弱,教学随意性较大

高中信息技术目前尚缺少规范与系统的评价措施,虽然有相应的课程内容标准,但由于对教学目标的作用地位认识不足,同时对课程内容标准的理解不透彻,教学目标意识薄弱,教学随意性较大。

如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基础》)第三节“5.3剖析数据库”中,建议课时2节,对应该课程标准是“通过剖析数据库,了解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教学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重在培养设计能力。然而,由于笔者对课标与教材钻研不够,竟花了十几个课时介绍如何建立数据库,完全脱离了课程目标,教学有效性甚微。

(二)教学目标不当,偏离学生原有基础和实际需求

信息技术教师普通对学生的认知与能力水平缺乏调查与研究,对学生的基础只有模糊的了解,导致教学目标设计不当,偏离学生原有基础,使学生对本学科从满怀期待逐渐变成厌倦。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研究发现,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甚至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然而,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设计教学目标往往忽略这些基础,设计的活动或创设的情境过于肤浅,同时没有适当的引导与迁移,任务缺乏挑战性,学生从“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开始,对一个接一个的作品制作或任务失去兴趣,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厌倦。

(三)教学目标不全面,情感目标空泛,没能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并没有完全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许多教学目标不全面,情感目标比较空泛,甚至不切实际。如许多教学设计千篇一律地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作为情感目标,这是信息技术的总课程目标之一,作为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则使得教学目标含糊笼统,难以测量和操作,使目标的设计流于形式。

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策略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设计和实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有导向、调节的作用。因此,准确全面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关键。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吗?下面,笔者以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为例,说明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依据课程内容标准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依据和准则,课程内容标准的研究是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课程内容标准一般把学习内容、涉及的技能和情感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参考课程内容标准,可初步确定“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和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2. 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依据教材内容细化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对教学内容应该有整体把握,抓住教材编写主线,分析重点难点,要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是课堂上要重点操练以熟练运用的,哪些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知道的,哪些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的。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挖掘出教材中的知识、技能与情感培养要求,细化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主线,细化“2.2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网络信息检索方法;

2. 掌握搜索引擎分类查找、关键词查找的方法;

3. 能根据不同的下载目标与下载环境选择不同的下载策略;

4. 能合理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

(三)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完善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立足于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应该了解学生存在的思想认识的特点和问题,设计与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笔者了解到,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已学习了网络基础及应用,当中包括因特网的搜索与浏览、网络信息的上传与下载等内容,有一定的网络经验,因此可以设置小组竞赛活动进行交流与归纳,同时渗透下载文件合法性的教育,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构建。

据此,“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一课可增加以下教学目标:

1. 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交流能力;

2. 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

(四)明确教学目标的分类框架和掌握层次,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从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不同分类框架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有三个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制定与表述教学目标时,先确定教学目标的分类框架,再明确掌握的层次。

信息艺术设计 篇12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视觉符号, 以达到信息传达目的的具体应用设计[1]。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是媒介的发展, 通过形式多样, 内容广泛的媒介载体进行数据信息的传播, 以具体的符号形式为信息传达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 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内容是符号, 运用媒介载体, 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

二、视觉设计的特征

视觉设计是通过有创意的设计内容, 刺激公众的视觉, 从而达到吸引公众视线, 完成视觉信息传达目的的设计。其中有创意的设计内容包括打破公众固有的对生活常识的理解, 通过改变原有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来刺激公众行为。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包括产品的封面包装设计、广告印刷设计、品牌标志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等。由于符号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导致, 视觉设计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对概念的传播具有单一性, 对公众的影响弱, 对公众只起到引导作用。

三、信息设计的特征

信息设计是以交流信息、保存信息为目的, 其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符号、公告、网页、地图、PC终端等数字终端设计。因此, 其基本内涵以信息传达为目的, 对信息进行创意化呈现。信息设计的过程有助于信息的传达以及公众对复杂知识的理解, 更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于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使信息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差异性

(一) 信息载体不同。视觉设计以图形符号为主要的信息载体, 信息设计以图表、文字为主要信息载体[2]。视觉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视觉感染力, 而文字的视觉感染力低下, 因此, 视觉设计的内容多数是将文字符号转化为以图像。图表等具有强大视觉感染力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达, 使整个视觉设计内容更具吸引力, 但视觉设计将文字符号的过度转化, 使公众对视觉设计的内容理解不同, 导致传达不明确信息现象明显。对于信息设计而言, , 其目的是记录和保存信息, 将信息内容完整明确的传达给公众, 因此, 信息设计主要是把产品的信息传达为主要设计内容。

(二) 设计权力不同。在信息设计的设计权力中, 受众权力是信息设计权力的核心[3]。信息设计内容的传达其主要作用对象为受众, 是完成信息发布者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才能达到信息传送的目的。另一方面, 受众是信息的反馈体, 受众及时的反馈是衡量信息传送的效果的重要标准。对于视觉设计而言, 其设计权力为信息的发布者。从设计中满足信息发布者的需求才是视觉设计的目标, 在视觉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受众的需要。设计的内容在进行市场调研之前便已敲定, 信息的发布者忽略受众的反馈, 以吸引公众视线, 引导公众行为为视觉设计的主要内容, 导致受众的地位下降, 使受众在信息的获取中失去主导地位。

(三) 检测标准不同。视觉设计的检测标准为设计的信息适应发布媒体的程度, 设计的内容对吸引公众视线的作用明显程度, 对公众的行为引导程度的大小, 对信息发布者者的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对于信息设计的检测标准而言, 其检测标准为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体验效果是否反响热烈, 信息设计是否通过技术的检测, 信息服务是否符合受众满意程度。

(四) 专业技能不同。视觉设计的工作人员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对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分析出市场潜在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在对市场充分了解的同时, 对受众的需求以及印刷技术也要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 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 活跃的思维以及艺术表现能力。对于信息设计而言, 其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单一, 要随着科技发展, 新媒体, 新技术的出现,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通过团队的信息设计师之间的合作达到信息设计的目的。

五、“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联系性

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但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 一个设计作品的出现, 要包含视觉设计和信息设计两种设计形式, 充分融合视觉设计吸引公众视线以及信息设计在说明内容上的作用, 从而设计出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作品。例如, 在网页设计中, 网页整体的信息结构以及网页的版式应由信息设计来完成, 对于网页的突出特色及其形象设计上要有视觉设计完成, 从而形成一个文字内容清晰且具备形象特色的网页。

结论

综上所述, 全面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 要在充分了解其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 进行差异性以及联系性的分析。在全面了解“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之间的关系后, 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 从而发挥视觉传达设计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詹伟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 2012, 03 (01) :27-31-84.

[2]曹文琦.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 2012, 08 (02) :216-219.

上一篇: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下一篇:老子的生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