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

2024-07-29

金融改革(共12篇)

金融改革 篇1

随着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获批,温州这个中国民间资本之都,由此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先行之区。温州金融改革试验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风向标,试验的成功将为中国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树立标杆,也将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打破国有银行垄断的地位找到突破口。

温州金融改革对于温州本身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对于中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来说却具有探路者的作用。

With Wenzhou experimental area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form approved Wenzhou,which is a leading city of folk capital in China,thereby is becoming the pioneer of China's financial reform.The experiment of Wenzhou financia reform is the benchmark of China's financial reform.The success will establish a benchmark for the norm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folk finance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it will be able to find a breach for China financial system to break the monopoly of state-owned banks.

Wenzhou financial reform is a milestone to Wenzhou itself,while it plays a role of Pathfinder for China's financial refo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金融改革 篇2

1..(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能不能突围,能不能闯关?事关社会各界对未来中国经济和改革的信心。马云这些天就有点像被摸成惊弓之鸟,他前阵在一个论坛吐槽说,“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李克强总理2014年3月28日在沈阳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谈到:“要相信市场,相信老百姓有无穷的创造力”,“新兴业态我们没有经验,你别上来一棒子给它打死”,“有时候它们是惊弓之鸟”,“不要让人家说,政府的手闲不住。只要哪儿出现个新东西,你都要去摸摸它”。政府压根就无权摸!必须明确告诉官员,他想摸也无权摸,把官员的弓收了,老百姓才不会老像惊弓之鸟!也就是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材料二:

注: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43.9%、46.1%,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 2013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比去年下降3.7%。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14分)

26分)

(1)(12分)

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1分)政府要适应新情况,正确履行职能,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2分)材料中政府相信市场,不随意干涉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体现了这点。(1分)

②政府的权力是由法律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2分)政府要依法行政,合法行政。(1分)材料中强调政府“政府压根就无权摸”、“法无授权不可为”体现了这点。(1分)

③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2分)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1分)材料中政府“想摸也无权摸,把官员的弓收了”体现了这点。(1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最多不超过本题总分)

(2)(14分)

信息:材料反映了我国2013年GDP、投资、出口和消费总额都在稳步增长。(1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万元GDP能耗下降,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分)2013年经济增速放缓,稳增长的压力较大。(1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外贸中所占比重偏低,外贸结构有待优化。(1分)

措施:①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1分)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1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

②通过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2分)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1分)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1分)

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最多不超过本题总分)2.(26分)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材料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使中国改革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规划要求,该试验区的任务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完善法制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各项举措的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就如何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以促进自贸区的发展提出建议。(12分)

2.【命题立意】本题以改革为背景,利用金融机构改革和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的两则资料,考查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与论证问题的能力。

【答案解析】本题设置了两个小问题,第一问从金融体制改革切入,考查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非公有制、商业保险等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考生需要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答。第二问从自贸区改革切入,考查了政府、人大等一系列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参考答案】(1)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分)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有利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3分)(若考生答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可给2分)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有利于规避风险,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分)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应加强宏观调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4分)

(2)政府积极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公共服务。坚持依法行政,按照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的具体要求,推进法治化管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立法机关完善立法,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政府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每点3分,共12分)

3.(32分)我国新的金融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来,名为“宝”、“通”、“赚”等的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利用这些“宝宝”理财产品,用户可以享受到比银行存款高的利率。

(1)结合材料,说明大量资金涌入互联网理财领域,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7分)互联网理财产品引起很大争议。

反对声音“XX宝”(图15)把公众的钱从银

行吸出来,拉高存款利率,然后再以某种存款

方式把钱存回银行,推升了社会融资成本,应

当取缔。

支持声音“XX宝”让民众体验到了便捷的网上理财服务。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宝宝”们的冲击,可视为对商业银行发起的一种挑战。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面对这种争议时,应该怎么办。(12分)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很多是国有控股银行;民间资本独立创办商业银行,准入审批相当困难。国有控股银行往往青睐于大型企业,而急需信贷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却难得贷款甘露。2013年我国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包括经营“宝宝”产品的一些民营企业,也排在申请银行牌照的队伍中。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允许民间资本创办银行有什么经济意义。(13分)

(1)价值规律可以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利

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投资者购买收益增加,会吸引社会资金流入互联网理财领域。(7分)

(2)①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求真务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

法,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进行调研。(6分)

②政府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6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①这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解决银行业信贷资源配置的不公和失衡。(4分)

②有利于银行业打破垄断,激活市场竞争,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提高服务水平。(3分)③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4)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人认为:“国外的成功经验,是我国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现成良方。”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2分)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4)①对该观点应辩证认识。(2分)

②矛盾有普遍性。国外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难题的一般做法,可以为我国借鉴。(2分)③矛盾又有特殊性。我国各地条件与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尽相同,不能盲目照搬他们的做法。(3分)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我国应在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普遍经验的指导下,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3分)

水平分:

表述完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2分)

表述完整,有条理。(1分)

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材料一:创新无处不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创新空间。某机床集团成功研发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给数控机床装上了“国产大脑”,站在了世界机床行业的技术制高点,去年销售额达到180亿元,成为行业世界第一。某公司通过对汽车外形、系统等工业设计的改造,使旧车摇身一变有了时尚造型,为国内外200多家客户提供创新增值服务,其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近30%,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化集团。某手机生产企业首创了“互联网手机品牌”模式,用互联网模式研发、营销、销售,颠覆了手机行业的传统做法,企业高速成长,市场份额迅速提高。

材料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年6月,历时3年制定而成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来,全社会知识产权总体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企业创新所呈现出的特点,并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是如何推动创新的?(12分)

4.(26分)(1)特点:企业创新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1分)企业创新的方式有科技创新、设计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创新方式多样化;(2分)创新体现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1分)(或企业创新与企业成长有机结合,可给1分)

意义: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1分)通过创新促进技术进步,企业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技术优势。(3分)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完善产品的外观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形成品牌优势。(3分)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形成独特的盈利模式,形成竞争优势。(3分)

(2)党通过会议,提出战略和作出部署,来加强对创新的领导。(3分)党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经济实际,通过科学执政,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3分)

国务院履行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创新。(3分)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科学决策,制定促进创新的政策。(3分)

5.(26分)2013年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元年,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一经推出更是以凌厉之势搅动着传统的金融业,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普遍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2014年3月10日几款投资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情况对比表

分地区将定期存款的主要品种利率上调了10%,推出利率上浮到顶活动。

表二:余额宝自上市以来用户数量、资金规模增长示意图

材料一:类余额宝产品实质上是一种货币基金产品。余额宝们受到追捧,除了互联网营销的巨大效应、方便灵活的存取方式和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等优势外,最根本的还在于目前我国的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倒挂,使得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高于银行长期存款利率成为可能。余额宝们的“屌丝逆袭”,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必将加速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

(1)分析表一和表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认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14分)

材料二: 余额宝自上市开始起就伴随着巨大争议,而2月21日央视评论员钮文新发文呼吁取缔余额宝则引爆了新一轮关于余额宝所代表的互联网创新金融产品的讨论,并且延续至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呼吁国家在完善金融业政策时应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鼓励科技创新,坚持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而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态不会取缔余额宝,但他认为过去没有严密的监管政策,未来相

关政策会更完善一些,这意味着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无疑将加码。

金融改革 篇3

【关键词】金融业;改革;监管制度;推动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金融行业一直都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金融行业的发展状态非常好,并且会长期处于这样的发展状态中,但是我们应该抱有一种风险意识,所以我们要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不足之处都要及时做出改正,对于一些有缺陷的制度要及时完善,并且要定期分析国际金融态势,根据国际间的最新动态及时做出调整和创新,如果一直故步自封不作出改进和创新,那就会降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甚至会导致发展过程出现问题和阻碍。

一、推进中国金融的市场改革的几项措施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也逐渐得到完善,因此加大对金融市场体制的改革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基于此,下面就对推进中国金融的市场改革的几项措施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不断优化我国金融市场。

1.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利率在金融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资金的成本,并且在市场中会随着相关信息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在我国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对利率一直持有一种相对保守的态度,其相关政策的实行都比较固定,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并不合理。在利率改革实行过程中,确定基准利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需要改变国债总量管理的模式,将其逐渐转变为余额管理的模式,这样才能更加科学的进行管理,使国债的市场化程度有所加强,这样才能为利率改革做出有效的参考基准,有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变得更加快速高效。

1.2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汇率市场化的想法大约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了,当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利用浮动汇率的形式进行管理,其主要的矛头或者说针对对象是美元。另一个方面是一篮子汇率模式的形成。最后是在这些基础上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相关学者曾经指出,像奥运动之类的国际性活动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非常好的一个机会,所以在今后有类似活动举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

1.3提高市场投资者的参与度

提高市场投资者参与度这个工作必须要从长计议,一步步扎实的进行,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可以先着眼于银行,我国的大部分银行仍然是国有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因为有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所以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但是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银行也逐渐发展起来,拥有民间很多的资金,利用这些资金,银行也可以进行很多的金融活动。

二、改善金融监管模式的相关措施

2.1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民群众是金融行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金融行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这样才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由此可见,不论是银行也好,还是证券行业或者保险行业,都应该为人民群众服务,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金融行业对人民群众权益的维护工作做的并不到位,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我国相关机构缺乏经验,其次是中国金融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他们几乎都是国家所有,所以当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然不会受到主要的重视了。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非国有型金融机构的数量,一定要做到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2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

监管部门在执行其权利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并且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市场本身参与到监管工作中来,这样不但可以节省监管的成本还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增加金融行业信息的透明度,准确并且及时的将相关信息进行公开,让整个市场都能了解到金融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形成一个自觉监督的体系,促进监管工作更加高效的展开,这样还能提高金融机构对监管的接受度,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3实现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监管同步

想要获得高效的监管效果就一定要把监管工作与金融行业的发展相结合,监管过程并不是单一的监管,而是监管与被监管互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说监管者在实现其职能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市场的发展同步,这样才可以在实现监管的同时完善制度。市场想要持续稳定的运作就不能没有监管的过程,目前我国整体的监管形式仍然是分业监管,不同的金融行业有不同的监管机构,这样的体制是存在很明显的缺陷的,因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监管主体不一样,所以他们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互相之间的经济交流就更少了,这样一来会减少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利润,阻碍金融行业的发展。

三、金融和经济间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金融和经济之间实现协调发展,是推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下面本文就对我国实现经济跟金融之间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3.1减缓我国的投资增长速度

我国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投资增长率,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态来看,我国投资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的状况不相符,具体来说就是经济发展跟不上投资发展。造成这个结果主要是由于我国新上的项目太多,这样就导致了投资率迅速上升,今后我们适当要提高新上项目的要求。这对我国金融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投资发展状态,不能盲目的追求速度而忘了发展的质量。

3.2适当加大银行信贷的门槛

虽然我国每年都会对银行信贷的数额做出详细的计划,但是到年末统计的时候我们就会发展,实际的信贷数量会超过预计数额,并且超出的金额比较大,甚至出现半年信贷数额就达到了全年的计划的情况。信贷的要求过低可能会导致贷出的金额不能全数收回,给银行带来实质性的损失,减少银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度,并且信贷超额对金融行业资金流动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我国金融发展滞后,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适当加大其门槛及要求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加严肃的对待银行信贷,增加贷出资金的回收率,让整个金融行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对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虽然在持续进行,但是没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所以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对任何问题掉以轻心,如果我们的金融改革、金融监管以及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这几个方面都能更加完善的话,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更高,从而让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果,袁康.走向金融深化与金融包容: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金融法的使命自觉与制度回应[J].法学评论,2014(02)

[2]王喆,叶岚.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主线推进新时期金融改革创新[J].南方金融,2014(10)

[3]将金融改革进行到底——“深化中国金融改革高端论坛”嘉宾发言摘录[J].银行家,2013(12)

金融改革 篇4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麦金农和肖最早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该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领域。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 主要有两个重点的研究方向是政府发挥的作用、农村金融在减少贫困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出发, 构建农村金融的相关指标, 提出创造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讨论农村金融, 虽然方法存在差异, 但都得出了较为统一的结论:金融抑制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同时缓解金融抑制必须通过金融深化的途径。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在发展中国家各不相同, 金融深化的次序与路径可能会存在差异, 但利率的市场化与资本市场的开放被认为是金融深化的必然途径。

二、金融深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发展模式选择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家帕特里克提出:供给领先模式认为金融资产与负债、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 主要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需求追求模式的主要观点是:经济主体会随着经济增长产生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 要不断发展金融体系。需求方是金融服务强调的重点。

由于金融资源稀缺性,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都采取了金融供给领先的模式, 具体表现为金融资源配置在政府导向下都流向了城市与工业部门。我国农村金融政策也是遵循供给领先模式, 致力于正规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按照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设的思路, 力图建立一个能够完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从改革的成效看, 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都存在政策性业务,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没有彻底分离, 很难区分历史性包袱与自身经营性亏损, 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同时道德风险严重, 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利用中央银行再贷款支农, 掩盖了农村信用社内部风险管理不善、财务风险不严等造成的经营性亏损, 对中央银行货币操作存在影响。

(二) 金融制度创新上存在的问题

传统体制之内的改革和体制之外的经济增长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局限:产权制度的改革重视机构、忽略机制, 中介的地位明显高于市场;监管严苛、重监管轻发展使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发展严重乏力, 十年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改革的过程中, 没有将更低的交易费用和更高交易效率作为改革目标。体现的主要是政府的意志, 国家经济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路径相悖, 虽然历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了农村经济主体的产权关系, 但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却使其更加模糊。

(三) 农村金融政策目标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三农融资的困难、尽量降低农村信用社的亏损额、抢占民间高利贷所占的农村金融市场份额。为了到达以上的目标, 政府通过建立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 进行利率市场化等利率改革争取占领更多的农村市场份额, 但是政府在制定的上述改革措施本身存在着矛盾:要解决三农的融资问题, 帮助农民甚至是贫困的农户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与提高利率、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商业化改革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比如, 农村信用社是以农村、农户、农民为主体的金融机构, 它主要是为农户服务, 为农户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 这就说明农信社具有一定的政策性, 但是农信社作为一个自主经营的机构还要考虑商业性, 这样农信社的政府政策性与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性就导致了农信社的经营目标模糊。除此之外, 农信社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国务院在2003年农信社改革的方案中提出的方式主要包括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以及股份制这三个方式, 银监会主要赞成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但是在2006年举办的“全国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上, 金融制定与监管者又给农信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农村信用社应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 有特色的服务农村的社区行的金融机构, 认为合作制不再适合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 社区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终的目标。政策的变化不定, 导致政策的实施者, 这些农村金融机构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会导致改革的成本大大提高。

三、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 鼓励适合农业切实需要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目前, 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独立的创造金融产品成本高、困难大。可行的途径是研究外国和同业先进成果的基础上, 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改造出适合当地需求的金融衍生产品。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农机抵押贷款等, 由银行出资购买农机, 农民使用农机创造效益后还款。这都是针对农业和农民自身条件限制, 制定的贴合实际的创新产品。

(二) 建立以金融为核心的惠普合作体系, 发展金融合作集团

一方面, 可以选择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如保险公司) 联合, 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分享和利用, 降低创新成本, 合理利用资源, 加快新型产品创新速度, 产生规模经济, 更全面的满足客户需求。这样大大降低了农业贷款的风险, 保障金融机构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三) 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建设, 提高员工服务水平

不仅要加强对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 也要开展涉农知识培训, 更加详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 起到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的作用。农业发展的现阶段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金融机构的选择不再停留在谁的贷款门槛低、利率低就选择谁的初级阶段, 而更看重贷款后的配套服务, 期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在农业发展上给予专业化的意见和发展规划, 帮助和扶持贷款人走上更高的平台。这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和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尹晨, 金川, 沈政达.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再解析[J].思想战线, 2012 (3) :79-83

[2]付俊文.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 (7) :57-60

[3]刘宛晨, 段泽宇.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以满足农户信贷需求[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 (5) :26-29

[4]刘玲玲, 杨思群, 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06

[5]翟虎渠, 梅方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04

当下的金融改革 篇5

具体到金融领域,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的。在过去几百年历史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频率很高,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几乎每8-10年就会来一次所谓的经济危机,只是危机或大或小而已。而且每次构成经济衰退的原因都不一而足,也无法预测。而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金融机构的崩盘,逆势而上几乎不可见,也就说明了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你的风控技术再牛,其实都无法对抗这种系统性风险。

很多人说,不是还有金融机构活下来了么?这就是风控技术的胜利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对金融机构做个简单的区分。金融机构就本质而言,我习惯分为两种,一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另外一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两者区别是什么呢?

银行业金融机构其实本质是存贷的中间主体,它是唯一可以向公众吸收储蓄的金融机构。利用吸收的储蓄,可以进行贷款投放,银行承担了所有储蓄存款客户的风险,然后赚取贷款投放的中间利差。理论上,一旦收不回来的钱,超过了利差收入形成的利润以及资本金,它就破产了。但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合法利用资金池,不断地借新还旧。只要保证足够的流动性,信用品牌不出现问题,就能继续吸收储蓄。哪怕坏账再高,超越了资本金,都还能不断地玩下去。

世纪之初,中国的商业银行曾出现过类似技术性破产的局面。当时,由于有国家信誉背书,储蓄一直在继续,这个游戏就能玩下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增长,也能不断地消化风险。事实上,这种金融机构的本质是用制度来对抗各种风险,包括任何人都无法对抗的系统性风险。支撑银行模式走下去的核心就是制度性安排。

另外一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无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也就无法通过吸储来进行资金池运作。它们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一种是代理,一种是自营。代理业务本身不承担风险,赚取的是无风险的服务费。由于这类金融机构的本质是帮助风险定价的证券化模式,机构可以自己持有一定额度的风险头寸,即自营业务。事实上,如果业务操作得当,这部分的盈利会远超代理业务的收入。像次贷危机之前,大量投行都乐于持有大规模的次级债,从而形成账面大额盈利。但是由于持有了头寸,必然意味着也要承担风险,而一旦风险来临,这些头寸就会成为你的噩梦。

从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两种业务模式来看,事实上,过去市场的风控一般也就是这两种模式。

一种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信贷化模式。它的本质是通过制度安排,利用中介机构的规模优势和期限错配,让风险在经济运行的长周期中被化解。这种制度安排其实是银行能活下来的根本原因。总体而言,当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个人能力在银行体系内不再起主导作用,会不断分化和瓦解。也只有如此,银行才能稳定地发展到一定规模,凡是依赖个人能力的商业模式都是无法持续扩张的。

另一种就是证券化模式。证券化的本质是让核心风险在市场中寻求自我定价和平衡,最终让风险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转移。证券化不是承担风险,而是让风险通过市场得到合理的配置。采用证券化模式的机构最终比拼的是风险定价能力,而并非承担风险的能力。

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我国是典型的信贷化主导的国家,信贷规模全球第一。这种间接融资占主导性地位的优点,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具备极强的控制力,而且在有效计算信贷总量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缺点是因为无法通过证券化来分解和分摊风险,有可能会被倒逼产生极大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归纳,信贷化模式是总量可测下的风险不确定性。

证券化的优点,是让风险在自我承担和自我定价中不断分解和暴露。但由于证券化是个风险流动的过程,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风险在市场中出现总量不可测量的情况。如果市场堆积了太多的风险,而又无法进行测定,一方面会加剧投机成分,一方面则会形成比信贷化模式更可怕的风险。因为每个主体都可能承担了超越自我承受能力的风险,最终形成的风险会更高。

我们回到中国的国情来看下这个情况,事实上,我们很有意思的点在于,中国虽然名义上,有信贷机构,也有非信贷机构,我们在2012年年底大面积放开资产管理,开启大资管模式,无数人,包括我当初也都在欢呼雀跃,都认为资产管理元年开始,必将大面积削减银行主导的金融格局,但是两年多过去了,我们发现所谓的大资管,其实只是个接盘侠,而并非真正意义的进行所谓的证券化模式的核心就是让风险在市场中寻求合理定价,发现都不是,我们有那么多的资产管理模式,但是都是名义上的证券化,他们的实质其实都是信贷模式,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必须刚性兑付,所谓刚性兑付,就是如同银行一般,每个投资人都到最后必须拿回本金及利息,那也就是出现即使出现了风险,那必然到最后都是机构买单,这个时候,他们的盈利莫其实跟银行的逻辑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很有意思地方是,我们2012年的大资管,做的业务都是跟银行一样的,也就是纯粹是放贷款的壳罢了,以证券化的机构从事信贷业务,问题就出现了。他们并没有获得银行信贷机构的特许经营权,所以都只能变相的建设资金池,而资金池的成本却极高,导致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面积的资管风险的出现,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可能无法维系,这个时候打破刚性兑付其实成为了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了。因为谁也无法兜底。传闻,银监会曾经对其所管辖的信托公司有过要求说,必须刚性兑付,公司兑付不了,股东兑付,股东兑付不了,换股东兑付,彻底的背离了资产管理公司所本身该承担的定义。

所以,我有段时间说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模式占比高达90%,被许多专家攻击说不懂数据,缺乏支撑,事实上,我到是想说,是因为他们压根不接地气,我们目前的信托的主业大部分都是银行通道业务,我们的基金子公司都是信托接盘,回到最后也是银行信贷业务表外话的通道,其他就不用说了,这些能算是证券业务?风险凡是不能自担的,其实一律都是信贷业务,那么最终使得我们的所谓资产管理,到最后都成为了银行的小妾,银行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市场上最终比拼的压根不是风险定价能力,而是谁的资源更好,渠道更佳,关系更好。能力压根在过去的十多年来,根本不重要。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一直起不来的核心,核心还是资产风险定价的能力被制度性给破坏,银行的优势一览无余,无人可企及,只有在银行都无法兜住的时候,才可能出现零星违约的事件,但是问题就来了,当银行都兜不住的时候,谁又能兜住呢?

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大量的本该是证券化机构,包括了P2P模式,这类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跟银行从事一样的信贷工作,却未能享受银行一样的制度性保护,所以,很多P2P拿自己跟银行比较,其实是扯淡的事情,你是银行么?银行坏账率可以高达40%都不破产,你可以么?不把这个问题想想明白,还是离开P2P比较好。银行和非银行都在同样的信贷工作中一致竞争的时候,那就要想明白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拿什么跟银行去打。

顺带,在谈谈政府的牌照制度的弊病,我们最近很多资产管理机构出了事情,大量的小贷、担保、甚至信托出了问题,回到最后其实是要反思牌照制模式,因为从正常意义上看,除了银行这张无敌牌照外,其他牌照都是无法给机构增加风控能力的,并不是你政府给了牌照,这些所谓的资产管理机构,担保、小贷等等,就具备风控能力了,你不给牌照就不具备能力,这压根就是扯淡的事情,所以有次我在演讲的时候,有个台下担保公司的老总站起来非常愤怒的指责我认为担保基本快被P2P搞死的观点的时候说,一派胡言,我们都是经过政府部门审批发放牌照的正规金融机构。我当时,回应说,对不起,真的,把你搞死的看上去是P2P,其实就这种好像很高大上,很牛逼,但是对你毫无帮助的政府牌照,这种牌照,对你有意义?是让你团队因为有了牌照就立刻牛逼了?那不是扯淡么。牌照,其实只会让没有风控能力的机构具备政府信用,从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只会更大。

我们只要看看现在大量担保小贷跑路,政府却会被围攻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了?为什么啊,不正是因为你政府发放了牌照么?而且一年还一审批,领导没事还常视察,这种审批和视察了之后,有用么?不照样,该跑路的跑路,该倒闭的倒闭么?与此对比的是,反观我们P2P出了事情以后,因为政府不附加信用,反倒问题相对简单,去围攻政府的几乎没有,围攻了政府也好说话,关我屁事。你们爱投资投资,要死自己死去。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其实是政府要远离大量他帮不上忙的信贷金融机构,既然帮不上忙,就离开他远点,让社会自己去解决,去用脚投票,优胜劣汰之后,谁都会被教育出来的,但是政府一旦附加了信用,你就必须保证他不出事,就必须要附加政府信用,这个其实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情,反映的其实是政府信用的泛滥,凭啥你给他发,不给我发,凭啥你去他那里,不去我那里,而且为了获得政府去视察的机会,一个个包装门面的高大上,数据一个个开始造假,这种事情越演越烈。

其实,对于非银行信贷机构,最终是要跟证券市场一样,政府应该远离牌照审批的同时,不断加强风险提示,从而培养出一帮宁愿自己跳楼,也不找政府麻烦的人,不断培育和加强市场的违约机制,才可能是我们金融市场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我还是认同,证券化改革是未来的金融改革方向这个命题的。其实,这个问题后面还会再提。这里先扯淡到这里。

前面说了,风控更多还是制度性安排,单一的风控技术其实往往是无效的,尤其是在市场同质化极为严重和饱和的情况下,更是无效,这里其实有个深层次的解答,是因为金融很大程度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工具应用,从跟原来看,信用过度的情况下,金融往往是零和博弈的游戏,整体金融的盈利一般被封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上限制,超越这个值的很多都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所以金融机构从短期和长期平均看,或者从整体和局部长期看,其实都是相对均衡的,往往都是社会平均理论值。

撇开这个角度,我们从微观来看,由于在同一市场里,大家最终的目标群体都是那些优秀的具备还款能力的人,因为最终都是通过收益覆盖,而这类人其实本身就是社会的少数,确切说是极少数,因此所有的金融机构的本质都是需要一种良好的技术能把他筛选出来。而事实上,银行在面临同业竞争的情况下,发现好的风控往往意味着没有业务可以做。因为你坚持严格风控,人家就不跟你玩了,全球都一样。很多人都跟我说我们的风控极端牛逼,第一我是不相信,第二即使相信了,我说,那就等死吧,谁来跟你玩啊,你要抵押,人家就不要抵押,你要担保,人家就不要担保,市场是竞争的,博弈的,谁都不是傻瓜,你以为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还真想着业务随便你挑呢。也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我们现在发现很多银行信贷机构都被套牢了,你以为人家风控能力差,不知道客户的真实情况?可能么?现实情况是,银行的风控面对业务压力的时候,大部分都只能选择妥协,尤其是客户经理,当前跟未来之间,做什么选择?肯定选当下,不然立马被扫地出门,所以客户经理每天想业务的同时,都想着如何绕弯子过风控?有时候想想,都是自己骗自己的游戏罢了。怪谁?不知道。只是觉得,每年要求银行40%的利润增长之下,谈风控本身就是很可耻的事情。

其实,现在的市场更有意思,今年二季度信贷规模数据下降,很多人很奇怪,有啥好奇怪的,今年这种情况,往往牛逼的人,都不来贷款了,为什么,因为贷款来的钱,赚不了钱,那贷款干什么呢?白白给银行付利息,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他们不愿意扩张,自然就不来贷款,而这么差的行情还来贷款的人,基本上都是垃圾,要么就是之前流动性出现困境,就是想浑水摸鱼,就是这么个事情,整体经济下行的时候,谈风控更是扯淡的事情了。毫无意义。

2002年次级债在美国兴起的时候,很多银行都认为风险极高,坚持抵制。但是随着该业务越做越大,盈利越来越高,你如果坚持抵制,就必然会丧失极大的市场,逼迫一些银行开始涉水进行该项业务操作,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好人往往都是被坏人逼死的,或者沦落为坏人,很正常。

这几年很多人都开始指责银行的风控怎么那么差,明显的骗子都防范不了,事实上,我们再来比较银行过去五六年,发现五六年前的银行和现在的银行,在风控层面上无论技术还是人员结构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实质的坏账率却是十倍之差,难道是因为风控技术变化了么?都不是,实质是天气发生了变化,大环境在变化,导致你微观层面无论如何怎么动作都是无效的。

过去几年我在一个民间高利贷班上课,我经常让他们这几年如果没事就跟着我出去游山玩水,骗吃骗喝算了,回头看看,跟着我到处游走的人,这几年至少都还活着,而那些窝在家里勤勤恳恳努力放贷款的人,基本上都趴下了,为什么呢?跟技术毫无关系,你敢说在家勤恳放贷款的人一定比游山玩水的人要水平低?可能么,怎么可能,但是往往世界上有很多人很悲催的地方就在于在不该努力的时候太努力了。

过去十多年来看,往往发现一个真理是什么呢?是趋势比能力重要的太多,太多。我们很多技术大牛在00年的时候进了一家当时巨牛逼的技术公司,那家公司叫UT斯达康,而能力不行,而被抛弃的人去了当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叫阿里巴巴,十年后发现世界被颠覆了,ut基本死了,所以那些技术大牛都悲催了。而那些万般无奈去了阿里的人,现在身价都是当技术大牛无法企及的了?这种案例不可胜数,94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的人,转行经商,暴富,而那些没下岗的人都一个个现在开始下岗了。其实,能力越强,反倒越容易被趋势给击垮,这个是实情。我们很多人在02年出国读书,留在国外,其实恰恰错过的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十年,虽然不能单物质来进行论述成败得失,但是错过的十年的确如此。

这个世界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无意识的在做一件跟趋势对抗或者顺应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多抬抬头看看,有意识的希望看的更远点,我们的历史如同一条大河,奔腾而去,大气磅礴,我们如同河流里一条鱼,大部分的鱼都是随波逐流,而总有个别的鱼希望跳起来看看未来,希望能看的更远,但是,大部分的鱼都只看到了自己看到的方向,最终谁都无法得知正确与否,于是结果论是最好的论调了。我对自己说的总是跳起来看,对不对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跳起来了,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哪怕错了也无值得,思考是自由的最好表现,不思考给了自由和民主,也都毫无意义。

金融改革 篇6

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的席卷全球的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次级贷危机从房地产市场迅速蔓延到信贷市场,造成美国华尔街多家投资银行破产,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国内外学者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宣告了20世纪80年代末由“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破灭。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经济学又将重新回到经济舞台的中心,成为主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而作为金融领域自由主义的重要措施,金融自由化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备受责难。金融自由化通过降低金融领域的政府控制,更多的引入市场行为和市场竞争,但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金融监管的滞后,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以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严重分离。因此国内的许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纷纷建言应该慎重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认为正是基于严格的金融控制,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没有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应该继续推进金融约束政策,加强政府对于金融部门的严格控制。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的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不同于美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美国金融业的问题是创新过度,监管滞后,而中国的情况是金融创新不足,仍然存在金融抑制。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中国金融发展的相对滞后仍然是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和矛盾,因此必须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深化,完善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保证金融市场的高效率运行,形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格局。

宋则认为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是由于“市场惹祸”,调控弱化。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源于中国由来已久、颇具传统的拒绝市场、排斥市场的力量,压抑了市场体系的正常发育,造成“市场变异”。而所谓市场变异就是指市场体系在尚未健全、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不断衍生的蜕变和异化。

世界各国在面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时,都有一个因势利导地转换发展模式的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要转变其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等资源能源富集国家要转变其“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印度等国家要转变其“服务外包型经济模式”。与之相比较,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更为紧迫。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如何利用金融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是当前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适当的政府干预对于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及时纠正市场缺陷、防范各类风险是非常必要的;在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减弱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但这也只能是一个应急措施,最终扩大内需还是要靠激发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利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客观上形成的倒逼机制,抓紧时机推出有利于促进进一步发展的改革措施。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扩大社会需求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通过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来扩大内需。

在培育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滋生出来的市场变异,必须防止这种市场变异条件下的“伪市场调节”。背景复杂、行为方式奇特的制度性、机制性的市场变异是目前中国种种不和谐的总根源。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的根本选择在于坚定不移的推进中央决策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建立起高效、有序、健康运转的市场体系,也是改革攻坚阶段的主攻方向。

而在目前中国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正是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的方向,完成金融资产定价权从政府管理向市场确定的过渡,政府不断让渡自己对于金融资源的控制权,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通过利率、汇率等资产价格来协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金融监管的缺失会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但是过度的金融监管也会导致金融机构缺乏活力,金融市场成交不活跃,不能有效完成投融资的重要作用。过去上百年的经济金融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是不可能消失的,而同时完全推翻政府干预与金融监管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也不可能独获成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金融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微妙平衡,在于合理界定市场和政府的界限,在于当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 篇7

关键词:中国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改革,创新

一、中国金融市场现状

目前, 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相当复杂, 当今经济学家普遍将其分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子市场。其中, 货币市场包括很多方面, 其中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面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是货币市场相当重要的几个方面。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有两大方面:中长期信贷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其中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之间的贷款市场即为中长期信贷市场。而证券市场是经过证券的发行与贸易进行融资的金融市场, 此中包含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以及金融租赁市场等。当今金融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的优缺点。

先从缺点方面来看: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然而与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 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一一列举。

首先, 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力。目前, 我国的金融创新过度依赖于政府, 民间资本不突出显出死板僵硬, 且在有限的各领域创新中, 进展失衡。这都导致了金融资源效率降低, 我国金融创新能力削弱。第二, 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虽然目前, 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已经建立, 但与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还有一定的距离。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 国家的政策落后, 并且国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 导致一些企业钻空子, 插漏洞。第三, 上市公司的股权及治理结构不周密。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 我国上市公司关于股权和治理结构的很多问题已经被解决, 然而过小的投资者比重, 较大的国家股, 法人股比重, 使流通股过于分散, 与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相违背。第四, 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不足。目前, 我国金融体制出入不断完善的阶段, 关于投资者权益方面的法规还不健全。因此, 对于资本, 信息, 专业知识都相对滞后的中小投资者来说, 在交易时, 权益往往受到侵害。而目前, 我国应适当对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优势方面:即使我们国家金融市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 改革开放后, 伴随着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朝着市场化方向的不断改革, 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 社会金融体系的范围不断扩大, 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广泛。它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 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稳步地推进了金融市场的创新, 迅速发展已有的创新产品;市场布局尤其是融资结构更为优化, 直接融资范围有很大提高;金融市场范围不断加大, 市场影响力和涵盖面也不断加强;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 呈向上结构发展。

二、金融机构改革

1.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一家, 即承担中央银行任务又具体办理大部分银行任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金融市场得到很大改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金融机构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由中国人民银行参与布置宏观调控, 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的新型商业银行为主体, 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的, 非银行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并存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金融架构体系。

2.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此次在杭州举办的G2O峰会上, 各国领导人就世界经济展开重要讨论。我国的金融机构如何适应世界经济大潮, 以确保可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为使其平稳按照向上的轨道运行, 金融机构改革成为三十多年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针对我国金融机构现状, 应深入金融机构改革。

首先, 应深入进行金融监管机制改革。众所周知, 美国金融业监管及其严厉, 我国也可以根据国情, 将新兴金融机构纳入立法的范畴, 以强化对于金融公司的监管。并以美国为前车之鉴, 吸取教训, 防止发生类似美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影响广大人民的正常理财以及国家金融业平稳有序发展。防止系统性风险也是必须进行的, 去年, 中央提出了包括去杠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并要求没有系统性的财务风险, 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严重, 监管部门需要对此提高警惕。

其次, 改进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将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的税收, 会计, 财务等制度建立起来;也应将金融机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束缚解除;政府对社会金融机构的管制放松, 不必要的金融发展条件予以去除, 采用支持的策略使其建立正确的激励体制;稳步推行各种工具以利于形成市场定价机制, 其中包括衍生的金融工具;针对评级评估会计确立明确的战略, 使其既能考虑中长期市场发展和培育的需要, 又能满足当前市场上的需求。

第三, 应加快金融机构的创新。通过多样化, 全面化, 同质化这三方面进行市场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并使金融机构与其他业务领域结合, 将以传统单一业务经营为主的金融机构转变成提供全能的服务的金融企业, 使不同机构逐渐趋同。70年代以后, 几乎所有大型商业银行均向连锁银行制和集团银行制发展。此举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同时增加经营效益, 以开拓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 扩大服务品种。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更高, 更敏锐。

第四,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的建设。大力支持鼓励发展村镇银行, 区域性专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挥典当行业的作用, 使其对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服务。大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 鼓励符合相关条件, 自身具有经济优势的地方法人以及金融机构尽早申请上市。同时, 积极引进外资, 完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 加强建设地方金融服务管理机构。尽早和相关部门联系, 推出合理的共同协调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方案, 服务于社会金融市场。

第五, 有效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国家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从而引导金融机构使其稳健经营, 切实改进流动性管理和信贷管理方式, 注意保证将金融市场的预期稳定, 建全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方式以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及水平。加强跨市场金融产品的监管协调和风险监测, 加强交叉性以促进社会各类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工具的协调高效有序地向前发展。国家应该采用综合措施来维护社会市场金融稳定, 将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扎实做好, 守住底线, 坚决不让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保证金融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第六:新型金融机构应建设金融业新格局, 拥抱“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络, 大数据,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终端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词汇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以蓬勃之姿迅速发展, 对传统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 当今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新型金融机构应当积极采用“互联网+”的新型金融模式, 推动自身企业转型。使企业适应世界潮流趋势, 发展更好, 建立需求导向的创新路径, 使中国金融市场充满活力与生机。

第七, 建立与农村新金融相得益彰的金融体系。推出适应农村和农村新经济发展的治理结构。当前, 村镇银行的收取存款的渠道狭窄, 业务范围受限, 如一些银行卡业务及国际贸易结算等业务在村镇银行是不能进行的。截止2015年底, 中国大约有500家村镇银行, 其中大部分村镇银行里还未形成独立的IT系统, 这使得新产品研发的速度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村镇银行应积极面对挑战, 主动适应新环境, 加快制度创新, 如引进民间资本, 探索员工持股等制度安排, 深耕农村市场, 做有特色的“精品银行”等。在公司治理上, 应该严格按照《公司法》及村镇银行相关章程, 有效行使出资人及股东职责。相关领导也应该尊重其独立经营权, 坚持做到:“不缺位, 不越位”原则。

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是关乎国际民生的大事, 追溯历史, 我们坚持改革开放, 积极面对当前经济局势;方眼世界, 我国应积极改革, 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以创新思想, 发展理念, 使我国金融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人们安居乐业, 生活富足。

参考文献

金融存款锐减倒逼金融体制改革 篇8

一、央行垄断存款利率

长期以来, 存款利率由央行定价, 利率没有真实反映资金市场价格;银行凭借准垄断地位, 长期占用企业和民众低成本资金去赚取高额利润, 而民众只能无奈接受存款资金贬值和财富缩水之苦;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各类融资性公司因其快捷、灵活、高回报等服务优势正日益加速银行存款分流, 这实质给银行敲响了经营警钟, “一家独大”、靠高息差“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返, 将倒逼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提高存款利率等手段来稳住存款资金, 这实质上把银行巨额利润分了一部分给企业和广大民众, 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企业和民众财富贬值, 使企业和民众经济利益不致受到更大损害。

银行服务收费项目多、标准乱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症, 广大消费者深受其苦。而互联网等新兴金融业态出现, 不仅服务效率高, 收费低廉, 把更多方便和实惠带给了广大金融消费者, 也日益赢得广大民众的信赖和积极参与, 把大量结余资金转入其中, 这实质给银行多收费项目、高收费标准以当头一棒, 银行为稳住存款并保持存款竞争优势, 不得不认真落实《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 服务收费行为更加规范, 减少存贷款业务办理中的不必要收费, 这样可降低总体服务收费水平, 使民众能从中受益。尤其是商业银行会从存款锐减中感受到传统存贷款业务经营巨大压力, 从而化为加快经营转型的动力, 加大研发中间业务产品力度, 为企业和民众提供更多物有所值、灵活多样的中间业务服务产品, 既能让民众分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 也能进一步提高银行服务便捷性、灵活性, 增强吸引客户资金能力。

二、利率市场化为银行提出新挑战

随着贷款利率放开和存款利率即将全面市场化, 为资金向高利率流动提供了金融环境, 资金从银行涌出流向收益高的产业领域, 已是大势所趋, 任何行政人为力量都无法阻止。有专家担心存款流出银行后不会注入实体经济而加剧金融风险, 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社会资金都蓄积在银行, 反而会促使银行把更多资金投向房地产、产能过剩等产业, 更加大产业泡沫风险和金融风险。而且, 也可预见银行资金流失在今后将成常态,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面对如此存款流动趋势, 存款利率不全面放开都是不可能的了。同时, 由于存款利率全面市场化可能会引发金融行业的重新洗牌和动荡, 为确保金融稳健, 不发生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制度》的推出已呼之欲出, 刻不容缓!

三、互联网金融改变存款市场分布格局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14年1月份金融统计报告, 当月全国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 同比少增2.05万亿元。随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开始蓬勃发展, 金融机构的一般性存款向金融同业存款的转化更为便捷, 而这可能是1月份“存款去哪儿了”的主要走向。进一步说, 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 我国银行一般性存款增长将会明显放缓。

理论上, 在特定时期内, 有以下恒等式:新增人民币各项存款=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现金净投放-一般性存款转化。恒等式的经济含义是, 贷款派生相同数量的存款, 现金投放是存款的净下降, 而一般性存款转化, 实际上是转化为同业存款。将等式进行变换可以得到:一般性存款转化=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净现金投放-新增人民币各项存款。将1月份的数据代入可以得到:一般性存款转化=1.32万亿元-1.79万亿元- (-9402亿元) 。由此可以知道, 1月当月全国一般性存款转化大约为4700亿元。据专业人士分析, 在1月30日除夕前夕, 余额宝存款规模已经突破3500亿。两者数据大致吻合。其内在机理是, 一般性存款转入“余额宝”成为天弘增利宝基金在银行体系内的“同业存款”。按照现行金融统计制度, 同业存款计入M2, 但不计入各项存款。从1月份货币供应量情况看, 当月M2增长13.2%, 高出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1.9个百分点。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存款并不会凭空消失, 只不过是转变为其他的统计口径。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一般性存款增长将会放缓。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下, 银行一般性存款收益较同业存款收益率明显偏低。而基于网络代销基金模式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存款市场的分布格局。过去几年, 理财产品的蓬勃发展, 使得一般性存款的波动更加频繁。为吸收存款, 增加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往往将理财产品的发行设计在月末或季末。由于理财产品发行期将对资金冻结, 冻结期间的存款仍在一般性存款范畴内统计, 使得商业银行具备了调节月末和季末存款的手段。而“余额宝”可实现即时转换, 不存在资金冻结期, 且“余额宝”相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具备收益率优势, 未来一般性存款向类“余额宝”账户转化的趋势将进一步确立。在这样情况下, 可以合理预期未来我国银行体系的一般性存款增长将会放缓。

由此将带来两个问题: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将会明显上升, 存贷比对信贷规模扩张的约束作用将会增强。事实上, 商业银行已经感受到资金成本上升的压力。为应对“余额宝”的挑战, 工行日前在浙江地区试点推出“天天益”理财产品, 近一周年化收益率为6.131%, 1元起购, 整元购买;支持24小时购买和赎回, 赎回资金实时到账。平安银行推出“天天盈”、广发银行推出“智能金”, 也属于同类产品, 主要与“余额宝”争夺活期存款。此外, 一般性存款的减少, 将会提高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目前, 监管当局仍以一般性存款计算存贷比, 还没有根据新情况变化将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的计算范畴。由此不难推论, 随着一般性存款增长的放缓,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空间也将明显缩小。

农村金融改革中的金融风险防范 篇9

1 农村金融体系运行中的金融风险

1.1 城乡“二元”金融风险

1.1.1 农村金融需求的抑制

一是信贷需求的抑制。家庭承包经营改革以来,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从过去的生产集体变为单个农户。人多地少,小规模经营,千家万户的农户对农业信贷的需求极其分散。二是农业保险需求的抑制。农业保险需求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保险需求。从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以来,基本上把农业保险纳入商业保险的轨道,而收入保险则没有开展。因为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农业保险的试验遇到了一系列的矛盾。如,农业保险的高费用、高费率与农民购买力低的矛盾;农业和农业保险的较低预期收入与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的矛盾等。

1.1.2 农村金融体系的落后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功能不健全。农业银行业务范围较窄,功能单一。一段时期里,农业银行主要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的作用趋于弱化。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农业银行出于追求效益的冲动,资金投放已从服务农业为主转为工商业并举,竞争的视角也从农村转为城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步履艰难,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村金融服务手段不完善。县级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还处于较低层面,农信社的主要业务品种为存、贷款,缺少消费贷款。结算环节较多,结算渠道不够顺畅。三是农民金融意识淡薄。如,有的农民受高利息的诱惑,盲目把钱交给他人使用;有的农民持有的有价证券被不法分子以低价收购,从而遭受损失等。

1.1.3 农村资金流动的不平衡

农村资金流动的不平衡主要指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其主要渠道有: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特殊制度安排,曾造成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资金通过系统内上存转移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贷款有限。

1.2 农村信用社营运风险

1.2.1 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认识不到位

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积累的问题比较深,人们对深化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一是老百姓对改革的目标不明确。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追求市场化经营的目标与服务三农的矛盾,追求长期发展的目标与近期股东分红的矛盾时有发生。二是地方政府对依法管理的职责不清。按照中央的精神,农信社交由地方政府管理,作为地方政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很难。三是信用社工作人员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缺乏信心。

1.2.2 增资扩股难度较大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储蓄后劲不足。二是中小企业难以得到信用社支持,吸收法人股困难。三是股本金来源结构单一,稳定性难保障。

1.2.3 不良贷款盘活难度较大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如,农业种、养户面临价格风险,致使贷款沉淀;基层政府搞形象工程无效益,贷款在信用社长期挂账;企业破产,逃废信用社债务等。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其资产质量有所改善。当前要引起注意的是,村级集体拖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清收难度大。

1.3 民间借贷风险

1.3.1 民间借贷的法律约束缺乏专门的规定

一定条件下,民间金融为农户获得贷款提供了便利,但是,这里潜在的风险较高。按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合法的民间借贷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在民间借贷具体操作方面,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实际生活中,因为凭证的名称问题、还款的时间问题、债务人的身份问题等经常发生纠纷。

1.3.2 民间借贷的秩序比较乱

民间借贷具有回报率高、诱惑大、风险高的特点。与正规金融业相比,民间借贷没有监督机制、保障机制。没有监督、保障的民间借贷不利于国家准确把握宏观经济信息;容易引起农村经济的不稳定,诱发社会矛盾。

2 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对策

2.1 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2.1.1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构建农村资金流出、流入平衡机制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良好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条件。为此,要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形成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共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要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要继续发挥农业银行的支农作用,其县级机构要立足于服务县域经济。要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并抓紧制定管理办法。要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实事求是地认识民间借贷作用,合理引导民间借货。要稳定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

2.1.2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构建农村新型合作金融关系

信用的基础是有借有还。为此,要依法严厉打击逃废农村信用社债权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对于企业改制不规范,逃废贷款的,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改制的审批和登记手续。要创造条件,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完善客户经济档案和账户管理,加强跟踪调查,尽快建立农户、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信用咨询系统。要科学设计农村信用指标评价体系。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对文明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村,对失信户予以信贷制罚。

2.1.3 明确服务三农宗旨,构建支村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体系

要消除歧视性政策,动员和引导涉农资金、财政资金、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存入农村信用社,扩大支农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要加大财政扶持,可以由省级财政部门出资建立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资金,用于抵御各类自然灾害、政策因素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要探索多途径,逐步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

2.2 抓住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机遇,努力提高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2.1 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信用社改革步伐

转换经营机制是信用社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完善股权设置。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入股起点,积极吸收种养大户、私营业主、企业法人等有能力、有愿望参与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投资人入股,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决策和管理能力。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要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运行效率。

2.2.2 推进金融创新,提供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要加大信贷产品的开发创新力度。要发展基础性信贷产品。通过拓展贷款对象,扩大贷款额度、调整贷款结构,延伸农村金融纽带。要创新组合性信贷产品。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实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针对农民的金融需求,实行贷款、理财、咨询等综合信贷产品服务。要开发捆绑式信贷产品。可以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捆绑在一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可以采取信用、抵押、担保相结合的方式提供贷款支持。

2.2.3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社整体素质

加强内部管理是实现自我约束的重要制度建设。要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严格业务工作环节和工作程序的监督检查。每一项工作结束后,都要组织相关人员按照预先规定的章程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要完善内部监控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员工培训。

2.3 抓住“强县扩权”的机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2.3.1 明确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完善农村金融运行,政府要转变职能,为防范农村金融风险提供条件。要加大政府支农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村。要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农村金融稳定发展。要建立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信息平台,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

2.3.2 加强自律,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合规经营

从金融危机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篇10

一、以美元为本位货币的顽疾仍未取得根本性改变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美元尽管已不是唯一的国际货币, 欧元、日元等强势货币也占据了国际货币的一席之地, 但美元本位仍是当前美元霸权地位的一种描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9月30日发布报告显示, 第二季度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仍高达62.8%, 欧元只占到26.5%, 日元和英镑合计不到10%。可见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自从货币脱离了金本位, 货币价值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货币的发行就依靠国家信用, 这使得美元的发行更无约束而听任于美联储的操纵。11月美联储公布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在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 希望以此维持低利率以刺激贷款和支出, 从而拉动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政策一出, 立刻引来一片哗然。美联储的做法无异于全力开动了“印钞机”, 意味着将大量流动性重新投入市场, 势必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 并加大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其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甚为深远。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考虑在刺激经济的计划上实现逐步退出, 而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央行日前也宣布加息。此时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势必迫使许多国家跟风, 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各主要经济体如果持续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大量资金会向资本回报率高的新兴经济体流入, 造成这些国家的资本泡沫;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打击复苏中的世界经济;美元贬值步伐加快的同时, 导致别国货币升值压力大增, 引发各国的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 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 应该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 而国际社会在这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步。

二、货币争端众口难调, 汇率改革任重道远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 国际社会为共克时艰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随着刺激政策副作用逐步显现, 各国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汇率摩擦有所增加。近期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在汇率问题上制造紧张, 贬值本币, 施压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美众议院10月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 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其通过该法案以实现本币贬值的目的表露无遗, 美元汇率持续走软, 推动欧元以及亚洲货币持续升值。日元是美元贬值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尽管日本政府和央行已对汇市进行了干预, 但日元强势难挡。除了日元, 近期一系列亚洲货币也持续升值。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触及近13年以来的新高, 新加坡元兑美元触及历史新高, 韩元兑美元刷新四个半月高点, 人民币连续触及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高位。为遏制本币涨势, 越南、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及新加坡多次对本币进行干预。美元贬值带来的是其他采用浮动汇率机制的货币“被升值”, 引发多国采取行动干预汇市, 竞相让本币贬值, 以增强竞争力。更多的竞争性贬值行动可能会引发汇率出现剧烈的波动, 全球汇率大战一触即发。虽然G20首尔峰会在联合声明中强调“由市场来决定汇率”, 并在经常项目收支方面提出了相对具体的目标, 但是在目前国际经济复苏不平衡的情况下, 总会有各种干扰力量存在, 汇率改革任重道远。

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

2010年10月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达成共识:各国将加强对大银行和金融企业的监管, 要求银行优质资本由过去的总资产2%提高到7%;提高了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该组织将获得更大的权力, 来监督G20国家的承诺, 它可以定期编制报告, 来分析和表明某国的经济政策是否会损害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根据该协议, 欧洲方面将从24个IMF执行董事会中所占9个席位中的2个让出给新兴市场国家;在IMF配额改革方面, 会议商定在2012年之前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6%以上的份额, 预计在份额改革完成后, 中国的份额将由目前的第6位

上升至第3位, 持有份额将从现在不足4%升至6.19%, 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 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而印度将由第11位上升至第8位。巴西、俄罗斯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份额将有2-3个位次的提升, 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组成的“金砖四国”的份额都将进入前十名。新兴经济体在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中份额的提升与他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相符合的, 话语权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 增加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是长期和动态的过程, 份额和投票权改革只是一个起点, 还有许多任务尚未完成, 如继续推动以公平择优为原则选择国际金融机构管理层, 提高发展中国家中高层管理人员比例, 填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制度框架中的管理缺口;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资本流动监测预警, 防止资金大进大出对单个经济体的破坏性冲击;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应该着眼于平衡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政府干预、市场调节的关系, 致力于解决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系统性、根源性问题, 使金融体系依靠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跟踪评估各成员执行新监管标准情况;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影子银行体系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等。

四、二十国集团作为世界金融体系改革的力量正在削弱

雷曼兄弟破产之后的2008年11月, 在首届G20华盛顿峰会上, 世界各国领导人立即携起手来, 宣告了一个“用全球性方案解决全球问题”的新时代的到来。法国总统萨科齐甚至欢呼“G20预示着21世纪将是全球治理的时代”。但是两年之后, 经济形势稍有好转, 伙伴国之间便又开始争执不休。2010年6月, G20多伦多峰会在全球经济复苏脆弱、复苏幅度不均匀的背景下召开, 成员国在商讨重点议题上出现了争吵。当时美国的首要任务在于“促就业、保增长”, 欧盟的任务在于“削债务、度危机”, 新兴经济体的核心任务在于“保增长、求发展”。表明各国不再是铁板一块, 应对经济复苏出现重大分歧, 争吵的氛围一度甚为高涨。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单边行动, 不但欧美在政策松紧问题上背道而驰, 一些新兴经济体也采取单边行动控制汇率走势和资本流入, G20的协调作用和凝聚力遇到空前挑战, 甚至在建立G20常设办事机构问题上, 出现“李明博与萨科齐对阵菅直人”的局面。法国总统萨科齐8月公开主张:应该建立G20常设办事机构。韩国对此表示支持, 并希望机构设在韩国, 而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却持反对态度。

G20峰会是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诞生的应急机制, 直到2009年9月第3次匹兹堡峰会才正式确立其国际论坛地位, 但G20内部存在盈余国家与赤字国家、汇率操纵国与被操纵国、财政紧缩国与扩张国、干涉主义与自由放任主义及大国与小国等诸多矛盾与冲突, 甚至其本身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成为关注焦点, 更不用说其纠正世界经济失衡的作用与未来了!因此, 随着国际经济走出危机谷底和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平衡, 各成员国间凝聚力有所减弱, 矛盾逐步凸显。作为非正式的对话机制, 其约束力是有限的。

参考文献

[1]王凯, 倪建军.从匹兹堡峰会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推进[J].当代世界, 2009, (11) .

[2]韩玉军, 赵鹏飞.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国际贸易, 2009, (12) .

[3]李巍, 崔志楠.G20的金融新秩序[J].中国经济周刊, 2010, (11) .

抢滩金融改革 篇11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信号刚一发出,深圳就立即提出24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见措施,内容包含多项金融创新之举,如展开跨境双向贷款试点业务、成立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扩大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试点、促进企业跨境发债等。上海则在深圳方案出台之后,连夜召开会议,商讨下一步金融改革的跟进计划。天津也随后提出,“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对地方政府来说,需要在经济增速下调的背景下,通过制度变革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本来支持实体经济。对大型资本机构来说,则看到了金融行业“玻璃门”被拆除的强烈愿景。二者合力之下,一些地方的金融改革热情井喷而出,各地金融中心设计方案争相出炉,似有抢滩金融改革之势。

毫无疑问,地方的金融改革热情必然会影响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而地方的一些改革试验和探索对未来深化金融改革将有多方面的意义,同时,也将深刻改变中国的金融版图。

与此同时,金改一旦形成浪潮,必然会考验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新机构、新产品的加入,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意味着莫测的风险。此次金融改革的未来前景如何,不仅取决于改革本身,同时也与能否制订出一套高效的监管体系以合理控制风险密切相关。

金融体制改革 篇12

2015年12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是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三是支持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以深化粤港澳合作、发展融资租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为重点,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有关部门和试点地方要向国务院专题报告试点工作情况。

2015年12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措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一是完善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支持创新创业企业融资。完善相关法律规则,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增加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数量,研究推出向创业板转板试点。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二是丰富直接融资工具。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简化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核准。三是加强资信评级机构和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研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交叉持牌,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四是促进投融资均衡发展。逐步扩大保险保障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规范发展信托、银行理财等投融资功能,发展创投、天使投资等私募基金。五是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坚决依法依规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等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上一篇: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对策下一篇:公共基础设施融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