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

2024-09-24

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共8篇)

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 篇1

摘要:金融市场改革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即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改革路径是金融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能否正确安排三方面改革的顺序影响改革的最终成败。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 对一些国家在金融市场改革路径上的不同选择进行现实分析;另一方面, 利用“不可能三角”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进行理论分析。最终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对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进行评述。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市场

一、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改革路径

(一) 日本

日本的金融市场改革沿着先内后外 (汇率、利率、资本账户开放) 的顺序展开。日本的汇率市场化开始于1971年的史密斯协定, 从此后, 日本结束了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开始了漫长的日元升值过程。日本的利率市场化经过1977年的国债利率市场化和1979年的存款利率市场化, 在1994年完全取消对于利率的管制。1980年日本的新外汇法开始实施, 结束了外汇管制的状态, 实现资本账户开放。

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长期的经济不景气, 即“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 金融市场改革没有使日本延续其1955至1973年的高速增长状态。在金融市场改革路径选择上, 日本是正确的, 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 却受到了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 在改革过程中的监管也没有做到位, 这是其经济长期不景气的一部分原因。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不景气, 经济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增长, 但并没有改变日本仍然是一个经济大国的现实,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金融市场在维护经济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 泰国

泰国的金融市场改革路径是先外后内 (资本账户开放、利率、汇率) 的顺序。1992年就已经实现了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市场化, 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才被迫实行自由浮动汇率。

泰国的金融市场改革路径是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的, 可以作为路径选择的失败典型来研究。泰国在国内金融市场尚未发育健全时就开放资本账户, 允许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在1997年之前, 泰国经济基本面已经出现了问题, 泰铢被严重高估, 此时的固定汇率制决定了泰铢币值不可变动, 而资本账户的敞口状态就使汇率市场面临被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对泰铢的攻击则是泰国固定汇率制崩溃以及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索, 在国内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下, 只能放弃固定汇率制, 转而实行有管理的额浮动汇率制, 泰铢贬值, 亚洲多个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三) 德国

德国的金融市场改革是典型的先内后外 (利率、汇率、资本账户开放) 的顺序。在1973年实现浮动汇率制度和利率市场化之后, 1981年开放资本账户。

德国的金融市场改革是按照“先内后外”的顺序较日本更为成功的一个例子, 经过有条不紊的改革, 德国马克成为当时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二、运用“不可能三角”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进行的理论分析

“不可能三角”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 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汇率的稳定性,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 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 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在这种约束下, 有三种可以选择的策略组合。而中国目前所采用的是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 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利率平价理论是指, 在开放条件下, 国内外利率差等于汇率差, 较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将贬值。资本账户开放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就是国际游资的冲击, 而在利率平价条件下, 套利的受益刚好只能弥补套汇的损失, 可以消除国际套利可能和动机。进而利率平价理论成立的条件之一是, 有效的且处于完全自由竞争状态的外汇市场, 完善的即期和远期外汇市场, 市场的信息能够非常有效地流通。这就对外汇市场进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要求。

所以, 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可以得出金融市场改革的合理逻辑次序是就是“先内后外”的次序, 即通过资本管制保持本国金融市场的封闭, 汇率保持稳定, 从而保证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然后逐步“练好内功”, 实现国内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浮动, 使境内外资金市场满足利率平价条件, 国际游资丧失套利的可能性, 最终开放资本账户和实现金融自由化。这种改革的顺序与上文中所列举的三个国家正反两个方面的改革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三、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

(一) 利率市场化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开始于1996年的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1999年我国放开了债券市场利率。之后的利率市场化一直在稳步推进。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的万里长征只剩最后一公里, 即存款利率市场化。现阶段, 存在股份制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的现象, 从而与五大国有银行形成价格竞争的局面, 虽然仍然受人民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定, 但也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的一种表现。

2014年3月11日,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放开在计划之中, 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完全实现为时不远。

(二) 汇率市场化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历史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改革, 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是确定的, 即市场化;路径也是确定的, 即沿着参考一篮子货币、管理浮动、单独浮动的顺序改革;此外,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改革的步伐也应该是确定的, 即稳健的、循序渐进的。近年来, 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波动幅度也在不断扩大。2014年6月5日起,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人民币出现了明显的贬值,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双向波动, 打破了人民币汇率单向波动的市场预期, 现阶段, 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在扩大波幅、完善外汇市场尤其是远期交易方面努力, 为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提供条件, 等待时机进一步成熟。人民币的管理浮动和单独浮动改革则应作为中远期的改革目标。

(三) 资本账户开放

在这一领域, 我国的态度更为审慎, 与文章所持有的观点相符合。文中从其他国家的现实选择与经济理论两个方面论证了资本账户开放需要完善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基础才能逐步开放。只有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 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 才能为资本账户开放以及全面金融市场改革夯实国内基础。此外还要考虑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 找准时机, 逐步开放, 在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与应对别国金融风险的国际传播之间寻求平衡。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IMF.Review of Exchange Arrangements, Restrictions, and Controls[EB/OL].http://www.imf.org/external/np/pp/2007/eng/112707.pdf, 2007-11-27.

[3]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EB/OL].http://www.pbc.gov.cn/publish/main/537/index.html, 2014-05-17.

[4]中国网.周小川:存款利率放开或在最近一两年内实现[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4lianghui/2014-03/11/content_31744870.htm, 2014-03-11.

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 篇2

荆州是国家重要农业主产区和农产品加工区,农业供给侧改革任务紧迫而艰巨,改革推进中,金融部门如何顺应和适应改革,相机提供更高效率的金融供给侧服务,是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对此我们以荆州市为蓝本开展了调研。

一、荆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情况

(一)荆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年末全市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1万个。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末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比提高7个百分点。三是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提升。2015 年荆州市粮食产量410.7 万吨,年均增长3.3%,实现“十二连增”;油料产量59.9万吨,年均增长1.8%;水产品产量136万吨,年均增长5.2%;生猪出栏493万头,年均增长2.2%。四是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2015 年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500亿元,较20增长1.89倍,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 年的1.1:1 上升为2.3:1。五是流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荆州市不仅打造了多市场、多功能的物流交易平台,还依托电商平台,实现了过百亿的销售额。

(二)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一是立足政策支农,加强窗口指导。适时出台了《货币信贷指导意见》、《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等,对金融部门做好支农工作予以窗口指导,有力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立足强农惠农,创新金融服务。创新信贷产品。近年来共创新开发出通用农贷产品38个,区域特色农贷产品达11 个。创新服务模式。探索了“银行+企业﹢农户”、“银行+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户”、“银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有效模式。三是立足便农助农,优化金融生态。大力实施“三通”工程(自助银行“乡乡通”、电话银行“村村通”、手机银行“户户通”),编织了一张金融服务网络;在乡镇加强离行式自助终端布局;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主体数量多,但发育不成熟。一是市场主体数量多,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足。2015 年底荆州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12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3家,居全省市州第一,但规模化不足,产值过10亿元的仅有14家;产业化链条不完善,像福娃集团这样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带动辐射影响强的企业基本是凤毛麟角。二是市场主体发育不足。除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对规范外,其余三类均存在内部运行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内部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清晰,财务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

(二)农业产品发展充分,但竞争力不强。一是产品特色不够。全市农产品除洪湖大闸蟹、监利洪湖再生稻、荆州鱼糕、福娃食品外,更多的是普通的大路货,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二是品牌多而不亮。全市农产品注册商品450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3个,湖北著名商标56 个,但真正叫得响、有竞争力的匮乏。三是农业大而不强。 年荆州小龙虾产量占全省的`45.1%,占全国的30.6%,但未形成产业链;油料产量全国市州第一,但本地名牌远远不及金龙鱼、福临门等。四是化肥农药施用水平较高。2015 年荆州市化肥施用量为34.2万吨,农药使用量2.77万吨,相较耕种面积,其农药施用强度较大。

(三)适度规模推进快,但科技化程度低。全省第一家家庭农场诞生在荆州,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荆州挂牌,荆州的适度经营规模走在全省前列。但当前农业供给侧中科技化程度低:一是分散经营不利于科技推广。二是农业科技人员的匮乏,阻碍了农业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三是农业生产全过程中介的服务组织少、程度低。四是农产品加工设备的平均科技含量偏低,大多是初加工。

(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但产业融合度弱。一是龙头企业与农村一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一方面,“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建设的程度化不高,带来原料品质把控较难;另一方面,加工后产品销售与现代流通嵌合度不深,价值实现难度大,导致产业链条难以前伸后延。二是三大产业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目前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的形式,真正采取股份制或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少。三是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四是休闲与观光农业等延伸链条发展严重不足。

(五)农产品市场种类多,但现代流通滞后。一是流通主体以单个或合伙的农民为主,组织化程度低。二是流通技术落后,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三是流通信息化水平低,导致生产与流通存在很大的信息局限性和盲目性。四是“互联网+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科技金融。一是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制定更规范、更明晰、更具有执行力的荆州绿色金融标准,实行有保有压、进退有序,向低碳、环保、绿色可循环领域倾斜。二是助力绿色公共品牌建设。围绕“荆州品牌提升计划”,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金融扶持,优中选优,集约耕地、技术、资金等,遵循绿色生态标准,全力打造、擦亮荆州农产品绿色品牌。三是围绕农业经营体系,加大科技金融扶持。支持新型高效缓释肥料、新型环保地膜、低毒农药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对农业科研、新品种培育、科学种养、节能灌溉、科学施肥(药)、精深加工等科技服务中介予以支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适应农村产业融合趋势,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一是完善和发展农业产业体系。金融部门要同政府主管部门一道,整合财政、信贷资源,优中选优,遴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为产业链上游农户提供全方位生产服务、为下游做好农超和市场对接等批量化、集中式服务,构建产业利益共同体。二是做好对农产品流通服务的扶持,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物流效率。三是加强金融市场建设。调整、巩固间接融资,与政府部门一道引导、培育企业特别是骨干核心企业的市场融资意识和技能,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债券票据直接债权融资等,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三)适应农产品流通需要,大力发展“O2O”金融。坚持O2O双线推进。从线上看:一是加强农业电商平台服务,二是支持“淘宝·荆州馆”和“村淘计划”建设,三是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从线下看:一是加大对区域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的支持,二是扶持区域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三是加大现代冷藏储运基础设施投资。

(四)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普惠共享金融。一是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坚持深化改革与发展新型金融主体并重,让更多适应农村经济主体发展新需求的金融主体在农村落地生根;探索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妥开展内部资金互助试点。二是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要努力打造物理网点、金融便利店、离行式自助银行、“惠农通”和移动金融“五位一体”服务网络。三是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金消保工作。培育农民的金融风险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四是健全金融信用信息体系。积极引进第三方评级机构,争取政府出资,对新型主体等开展资信评级,推进信用培育和信用建设,破解融资难题。

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 篇3

潘功胜表示, 过去10年来,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改革效果也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制约。在政府目标的引导下, 政府通过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低成本资金, 从而通过大规模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但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宏观管理手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于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 潘功胜透露, 相关部门即将发布的“十二五”金融改革规划中, 将涉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战略及战术层面变革;将涉及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等金融结构方面改革;在金融组织结构上, 涉及微型金融组织的发展问题;在宏观审慎和微观金融监管方面, 将涉及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等问题。

金融市场改革:民间借贷待法规范 篇4

2013年03月17日08:39 来源:法制日报

本报北京3月16日讯记者胡新桥见习记者刘志月 “虽然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金融法律制度一直没能跟上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步伐。”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殷兴山代表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金融市场的放开,需要修订和完善金融法律制度。

自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我国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金融立法,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法律制度。

殷兴山认为,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和金融改革推进,我国现有的金融法律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金融法律法规长达10年甚至近20年未作修订,相关规定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金融管理实践中形成并付诸实施的制度,没有及时上升为法律;还有部分金融法律制度缺失,难以全面覆盖新的金融业务领域和金融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殷兴山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放开,国家亟待修订和完善金融法律制度。

“除了修订既有法律法规之外,还应当将已经施行的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殷兴山认为,比如,存款保险制度及其法律对促进民营金融机构发展、保护存款人特别是中小存款人等方面意义重大;为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国家需要尽快制定非存款类放贷机构的管理条例。殷兴山建议,考虑到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管理体制,在金融监管方面,应进一步推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提高监管合力,避免重复监管、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等问题。

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 篇5

一、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情况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发挥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管理的作用, 通过市场的经营融资合理设置利率, 确保金融利率处于科学化的水平, 为利率的全面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金融利率的大小多少主要通过市场供求来确定,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利率传导、利率决定、利率管理、利率结构等方面出发。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利率市场的情况变化来对货币政策进行引导, 全面提升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水平, 为利率市场化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必须从金融利率改革的总体思路出发, 才能更好的提升金融市场改革的步伐, 为金融市场的全方位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经济新常态下对利率市场进行明确的要求, 最终能够通过市场利率的决策提高货币的综合利用率, 把利率的决策交给金融机构之后可以全面提升金融的市场管理水平, 为市场化金融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金融利率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 必须以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基础, 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全方位改革, 为金融多元化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金融利率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把货币结构和利率形成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 形成完善的利率市场化战略, 为金融改革和利率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经济新常态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被推上了日程, 必须要从利率金融管理的角度出发, 才能形成合理的利率, 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在新的金融改革模式下, 必须要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才能更好的实施利率市场化政策。

1. 以往人为低利率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

从以往利率的运行情况看, 很多情况下会产生人为的低利率, 人为低利率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扭曲作用。低利率的长时间运行还会导致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 银行的清账能力不足, 这些情况会产生银行财务薄弱的问题。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金融利率管制, 经济新常态下对金融利率化改革的方向进行总体部署, 对以后实施一系列的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会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1]。在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金融体制创新, 通过体制创新实现对金融的全方位控制和管理, 把各种金融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 形成良好的金融利率管理机制, 确保金融利率能够符合金融管理的要求, 提高金融利率的市场化水平, 为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 确保金融风险能够全面的降低。

2. 利率市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核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银行面临各种挑战, 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要从多方面出发, 才能形成长期的发展战略。因此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十八大的金融改革明确提出要走利率市场化道路, 必须要把各种金融利率资源整合在一起, 形成完善的金融改革机制, 提高利率金融市场化的水平, 为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2]。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角度看, 可以全面提高银行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促使中国银行不断走向世界, 对全面提升银行的客户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推动国际结算业和外汇信贷的发展。从利率市场化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看, 由于实施了利率市场化, 银行业的信贷业务会面临很大的冲击, 必须要进行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 才能从多方面降低银行风险, 为金融利率市场化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3.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 促使利率发挥资金使用价格的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明确, 利率市场化可以全面发挥资金使用价格的作用, 为金融资金的充分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 必须要让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全面的配置, 发挥利率市场化推动力的作用。促使金融改革从以往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向转变,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 全面实现资金交易, 为金融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平台。

三、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全面深化改革, 不断提升金融机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能力

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前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全面提升金融机构全面市场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要求, 为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率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利率定价关系和风险管理机制, 对各种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的预判, 确保金融机构能够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 提高金融市场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水平, 为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内部转移价格制度, 从而能够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金融机构通过对内部资本的运行管理, 可以保证约束制度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全面提升资产价格的管理水平, 为金融利率市场化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金融利率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实现风险控制和约束, 提高金融机构的综合运行和管理水平。

2.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推进企业实体的适应能力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全面推进企业实体的发展, 因此企业实体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 不断提升企业实体的适应能力, 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4]。企业的产权主体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优化, 全面提升利率市场化管理水平, 为利率的综合性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的分析, 可以不断的建立金融激励机制, 确保金融能够发挥市场管理的作用, 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运行能力, 通过对金融利率市场化的全面管理, 可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从而能够建立各种保险, 为金融机构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经济新常态下完善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 提高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制度在不断的完善, 必须要对银行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 才能提高金融市场的宏观控制和管理水平, 为金融的全方位优化和市场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把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紧密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 从而能够建立规范的金融管理政策, 为金融货币市场规范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5]。在金融全方位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利率风险控制管理的作用, 积极稳妥的进行金融风险控制, 确保金融风险能够符合金融全面管理的要求。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 在利率市场化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要完善市场发展战略, 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综合改革, 发挥市场利率的综合性作用。利率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特别要对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明确, 发挥市场的真正竞争主体作用, 实现金融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 必须要全面提高金融的市场监管水平, 为市场的全面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创新能力。在金融利率市场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丰富金融产品, 确保金融产品能够发挥金融管理的作用。金融利率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 必须要保证金融机构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全面提升金融利率市场化管理水平。

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 篇6

一、我国地下钱庄的成因分析

(一) 金融体制的缺位, 为地下钱庄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任何一项改革, 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发展的过程。30年来,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 在金融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 法律法规不健全, 造成金融监管断层、监管真空, 给地下钱庄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二) 投机渠道少, 对高利润的追求是产生地下钱庄的直接原因

地下钱庄的经营伴随着高额利润的存在, 地下钱庄表面上以高于银行利率的方式集聚资金, 但手续简单, 效率高, 管理成本低。虽然以高于银行的利率进行资金输出, 但由于一些企业或个人资金需求的短、频、快的特点, 或由于缺乏贷款条件, 为了资金周转或业务经营的需要, 接受了地下钱庄的高利率贷款, 致使处于存贷中介的地下钱庄, 拥有了经营资金业务的高额利润。

(三) 现实供需矛盾, 是地下钱庄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 这种需求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群众手中积聚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除了生活必需开支以外, 人们没有其他更好的生财之道, 只有将闲散资金存放在银行。而中小企业为寻求发展急需资金投入生产, 却在合法金融机构很难获得资金支持, 二者之间形成突出的供需不畅的矛盾;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 我国企业、公民因跨境业务, 工作、个人行为引起的外汇需求增加, 而我国金融机构在外汇管理方面政策相对不够。

二、地下钱庄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

(一) 地下钱庄冲击金融市场秩序, 影响国家宏观金融管理的决策

地下钱庄在境内外进行本外币的相互划转, 变相进行人民币自由兑换, 严重冲击了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地下钱庄非法的货币兑换, 大多采用外商投资贸易活动的形式, 形成虚假的投资和经营。部分境内人员为参与境外的赌博活动, 往往通过地下钱庄来筹措外币赌资, 部分贪官贪污腐败后出逃的资金也相当数量从地下钱庄流出境外。其资金交易无法纳入正常的国际收支统计中, 导致国际收支数据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影响了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决策。

(二) 干扰货币政策, 扰乱中国实体经济

首先, 在中国结售汇制度下, 央行收进一个单位外币就必须用一单位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卖出。当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地下钱庄涌入我国境内时, 央行就得大量卖出人民币, 从而使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 此时如果央行采取加息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将吸引更多境外热钱流入, 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其次, 当进入的境外热钱进入我国股市、楼市时, 导致投资过热, 造成资本市场价格快速上涨, 容易形成泡沫, 并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通货膨胀压力, 严重地冲击中国实体经济。而当境外热钱撤离我国楼市、股市时, 又将导致资本市场价格大幅下跌, 泡沫破裂, 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三) 金融监管难以有效实施, 动摇金融体系的公信力

由于地下钱庄脱离于正规金融体系监管之外, 其突然消失、放贷资金无法收回等负面效应, 会使民众质疑国家金融监管能力, 从而影响国家金融体系的公信力。地下钱庄以非常隐蔽的方式, 依托合法金融机构, 通过正规结算网络为贩毒、走私、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划转资金, 对国家正常的金融行为构成了潜在威胁。同时洗钱活动的资金转移完全脱离了一般商品劳务交易的特点, 资金的流动无规律可言, 并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冲击金融市场秩序, 严重时可能造成资金流动或银行挤兑风潮, 使国家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降低。

三、金融市场改革建议

“合法”的金融机构在现有的制度下无法提供充分的服务。大量的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无法在正常的市场途径中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政府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

(一) 通过立法手段使地下钱庄走向法制化

允许符合法定条件的民间“地下钱庄”合法化, 并加强对其约束和监管。政府应抓紧制定相应的民间借贷管理法律法规, 将地下钱庄业务置于政府的有效监督管理之下。只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对于民间借贷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活动, 尤其是高利贷活动, 才能有效地加以管制。有几百年历史的“地下钱庄”从事的许多业务 (不含洗钱) 一般属于民间合同行为, 对这种“地下钱庄”应根据其不同业务的性质, 采取适当形式将其纳入正式的金融机构体系, 对它的资金来源、去向、交易内容等进行约束、监管。

(二) 改革现有的金融制度, 提高金融机构工作效率

目前, 工作效率低、手续费高, 是我国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特点。对地下钱庄一味采取打压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应该从金融机构自身改革中寻求解决的办法。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在加强对民间金融组织监管的同时, 允许其挂靠在合法金融机构下面, 并开展一些监管部门授权的简单的金融业务, 为地下钱庄提供一个规范、相对宽松却绝非纵容的、有条件的经营环境。同时, 金融机构应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简化业务程序、降低运营成本, 最终降低金融业务产生的各项手续费, 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通过上述措施, 不断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 开辟多种投资渠道,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品种贫乏、投资渠道少, 追求高额利润是造成社会富余的闲散资金投往地下钱庄的直接原因, 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使其成为地下钱庄长期客户的原因之一。从我国打击地下钱庄的经验来看, 应当更多地采取疏导方式, 帮助民间资金寻找合法、高效的运作渠道, 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地下钱庄的发展。必须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开辟出新的符合社会资金投资需求的渠道,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针对民间融资难问题, 应当在个人借贷比较活跃的地方成立民间融资中心, 为民间借贷提供中介服务, 并且降低民间借贷的交易成本, 保障个人借贷的合法权益。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应当放宽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 提高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能力, 同时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 增加其服务品种。而央行则应适当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投入, 积极为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建立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市场。

(四) 引导企业通过合法渠道通汇, 从而减少对“地下钱庄”的需求

例如, 尽快改革现有结售汇制度, 变对外贸企业实行强制结售汇为比例结售汇, 同时继续较大幅度放松居民携带外汇出境限额;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 简化贸易核销手续, 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 扩大企业外汇收支的自主性, 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措施, 尽量满足企业外汇收支合理;完善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 堵住外汇非法交易的漏洞;尽快实现海关、外汇管理局、外汇指定银行、税务等部门的计算机联网, 提高贸易外汇监管的有效性;逐项研究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法规, 大力规范和整顿服务贸易外汇收支活动;外汇以汇兑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查为重点, 改进对境外投资的管理, 加强对资本市场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收支的监管, 逐步完善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需求。上述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法买卖外汇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规制地下钱庄的生存土壤。

(五) 积极发展民办中、小银行, 特别是乡镇、社区小银行

由于民办中、小银行, 特别是乡镇、社区小银行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 经营者土生土长, 了解情况, 容易把握和降低风险等特点, 在央行规定的利率变动区间内, 更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形成由市场利率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 可形成既有利于银行系统提高效率, 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因此, 国家要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创建乡镇、社区银行, 让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模式的金融企业在不同层次上竞争, 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另外, 对于包括洗钱在内的非法金融交易, 必须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建立健全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对这类活动切实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处、有处必果。同时加强国际合作, 在跨国贩毒、洗钱、走私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冻结地下经济的国外账户, 端掉其国外生产窝点, 坚决严厉打击国内外一体化的地下钱庄非法活动。

摘要:2008年以来, 受美国次贷危机、石油涨价以及国内结构性通胀、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融资难, 致使地下钱庄大行其道。我国地下钱庄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金融体制的缺位、投机渠道少以及现实供需矛盾的存在, 地下钱庄的存在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冲击了我国金融市场秩序, 干扰货币政策, 使金融监管难以有效实施。因此, 应通过立法手段使地下钱庄走向合法化, 改革金融机构, 提高金融机构工作效率, 开辟多种投资渠道, 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企业通过合法途径通汇等。

关键词:地下钱庄,金融秩序,民间资本,改革

参考文献

[1]霍耀刚.地下钱庄的运营特点及侦查对策[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 .

[2]张海霞.我国地下钱庄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 2006 (6) .

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 篇7

金融学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门类之一, 教育部1999 年将其定位为金融专业六门主干课程之一。该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金融专业的基本理论, 还要求其掌握专业实践的操作技能。现代金融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很多211 本科院校都建立了金融实训室, 许多民办院校也纷纷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加大对学生实训课程的改革和完善, 纷纷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 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设计新的专业方向, 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人才需求单位的满意度。

根据我们对湖北金融行业抽样的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调研结果, 我们将课本内容章节结合行业实训的资料进行课程实训模块的设计。之所以进行项目化的设计, 是因为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可以划分为好几项工作内容,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完成每一项工作内容。本课程项目的划分依据某个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确立, 这与以往传统的以章节划分项目的实训方式不同。传统的章节式划分是从逻辑层面对行业知识点进行再重组, 重视学生的认知层面, 而忽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简言之, 从理论到实践在传统教学中是缺失的。实训化课堂内容, 是根据工作岗位能力要求, 教师自己安排上课的材料, 设计让学生操练的项目, 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中获得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注重项目成形的结果, 而不是最终卷面的结果。打个比方, 传统的艺术设计课只告诉学生什么是艺术设计, 其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现代的艺术设计课则要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方向, 自己创作出作品, 然后老师来评定他们的作品是否符合特定的功能和特定的作用。换句话, 实训项目是对具体的工作流程的再现, 而不是对所有工作流程的抽象。我们知道, 一个人掌握知识可以从其理论认知层面和操作层面考察, 理论认知考核方式是从卷面上让学生将头脑里储存的内容重现反映在卷面上。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 则以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的情况来考核。对于实训项目的考核设置, 就不是传统的非对即错的思维方式, 而是看学生是否正确达到了项目设置的目标。根据项目完成的程度或者过程逐步细分评分标准。对于高职类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长处恰恰不是对理论的记忆, 而是动手能力的展现。我们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发现, 许多学生不愿意记忆, 有的甚至以交白卷的方式反抗传统的知识型考核方式, 而如果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权, 运用项目组合的方式, 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更高, 并且在展示过程中他们会获得更多的自信。

我们对《金融市场学》这门课程的改革目标设定为:我们从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设置出发, 从银行、保险和证券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和展示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 结合最新的实训材料, 对原有课本重复的部分进行删减, 增加与未来几年金融岗位相关的最新行业法规和行业动态, 依据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设置制定相关的课程实训模块。

二、《金融市场学》课程项目化实训内容设计

我们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 删除了课本中与其他课程相重复的内容。设计如下实训内容:

三、《金融市场学》项目化实训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主要采取三种教学方式:

第一, 学生自主演示教学的方法。教师布置同一项目让学生自选金融主体, 自行组织材料进行PPT展示。比如在项目一的课堂组织中, 我们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银行, 登陆其网站并截图做成PPT, 向全班同学说明自己所选银行的网上服务类别、基本内容和流程等等。在每一位同学演示完以后, 老师当场进行点评和提问, 就展示的具体内容进一步要求学生阐释和说明。然后每一位同学给讲演的同学现场打分, 老师也给学生打分。其中老师分数权重为80%- 90%, 以控制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分数的公平性。

第二, 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课堂讨论。比如在做项目二的保险业务, 讲到保险市场调研的时候, 我们要进入对保险调研的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上课的时候集思广益, 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保险方法进行描述。老师对每一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让学生们自己比较哪一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几种方法之间进行选择。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保险市场调研的基本表格。保险的风险管理部分, 教师布置一个案例, 学生可以先设计, 然后教师将学生的防范进行对比, 并且一起讨论哪一种方案是最优的, 为什么是最优的。最后老师公布答案, 让学生们自己评判自己是否还有改进之处。

第三, 教师通过项目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文科类的学生, 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计算能力普遍不高, 甚至有畏惧心理。如果学生计算错了, 教师要帮助其克服畏难的情绪, 努力建立自信。所以我们进行计算题设置的时候, 同类型的题目要多准备题目, 不仅要告诉学生公式是用哪一个, 还要告诉他们公式之间的联系, 以及什么时候用什么公式。

四、《金融市场学》项目化实训小结

我们对《金融市场学》项目化实训课改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未来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培训, 根据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实际情况开发其潜能。

首先, 项目化实训贯彻学中做与做中学的基本思想。我们针对金融课程普遍比较抽象, 学生无法感性理解金融市场的现状, 我们将每章节的内容细化为每一个项目。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抽象思维比较弱, 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核心展开的认知模式去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很困难, 也没有任何的兴趣。高职高专学生优点在于乐于动手、动脑, 乐于从做事中学习。所以我们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尽可能按照他们的认知特别设计课程的表现形式。教师确定方向, 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用PPT形式展示自己对金融市场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单纯老师的讲解, 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局面项目化实训课程的初衷在于设计与工作流程相似的实践环节, 将金融类行业需要的基本员工素质融合进训练的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再是被动地记忆, 而是练习中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其次, 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 增加学生的自信。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金融机构越了解, 对其具体的工作岗位有更多的了解, 意味着其主动寻找类似岗位的意愿更强烈, 未来就业方向更容易确立, 也越能够在未来新员工培训中展露头角, 先人一筹。同时, 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判相结合, 学生之间存在更直接的良性竞争, 学生更容易展现自己最自信的一面。

最后, 项目化实训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金融行业的变化, 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许多虚拟货币相继登台亮相, 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换代, 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汲取前沿的知识, 让学生触摸到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教学生认知世界是传统教育的功能, 现代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现状和历史, 更要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与到未来行业的变革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艳.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2]刘凤娟, 瞿立新.金融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无锡为例[J].财会月刊, 2012年12期.

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 篇8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

目前农村的金融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服务为主,其他银行,如邮政储蓄银行零星贷款为辅,农户之间相互抬款也普遍存在的格局,有的地方也有村镇自办银行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传统业务领域在农村,他们为农户提供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如存款业务、结算业务、贷款业务和理财业务等,他们盘踞农村几十年,和方方面面关系极为牢固,在农户心中也极有威望,银行人员在那里是“有身份的”,一个营业所主任的社会地位几乎不亚于乡镇长和书记,有人把这些银行形象地称呼为“地头蛇”,举个例子,农村有过年杀年猪的习惯,因此一到年节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吃杀猪菜都腻了。试想,农民多厚道啊,能不请给自己贷款让自己能种上地的人吃点喝点吗?其他银行,如邮政储蓄银行、哈尔滨银行和龙江银行,目前在农村主要是靠贷款业务来争取农户,这些行往往是靠人脉关系来开展业务活动的,银行里有人和村里的某人熟悉,一般是在村里有威望的支书村长报帐员之类的人,由他介绍来开展业务活动,这些人在本村经营多年,对每家农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由他们介绍业务可以说是一打一个准,几乎没有贷款出现不良的,由于这些行发展业务随机性很强,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呼为“游击队”,可不要小瞧了这些“游击队”,由于他们是从村级开始下手的,且贷款门槛相对较低,所以很容易动摇农行和农信社的统治基础;农户之间互相抬款也是常见的事,春播时缺钱的农户往往以几分利的月利率从有钱户手中借贷,而且是利滚利。抬钱的原因,一是缺钱的农户嫌在银行贷款麻烦,二是由于某种原因在银行贷款困难,三是借钱是为了短期资金需求,犯不上到银行去办。当然也不是谁都能抬得着钱的,至少人家要觉得你能还得起本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或那样的报道或消息吗,某人因没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某人因没钱而导致子女辍学,为什么没钱?恐怕是连抬钱都抬不到了,家里穷的叮咣响,谁敢抬给他!

那么,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能否满足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还是基本上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一定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工商银行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支持、推进第一产业改革、发展进程,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

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有人说:工农中建四大行,国家早有业务分工,工行业务地盘在城镇,主要为企业和城镇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中行为外贸企业和国际结算提供金融服务,建行为基本建设提供金融服务,而广大的农村则是农行和农信社的地盘。工行按照分工,只要在城镇里开展好各项业务就行了,何必到穷山恶水去和农行、农信社抢饭碗?这种想法应该说是望文生义,以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是形而上学。三十年前,金融体制改革刚开始时,国家对各家专业银行是有上述业务划分的,行名也基本上能够代表各自的业务范围。但三十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家商业银行早已打破了原来的业务划分范围。目前,只有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工行网点仍然相对居多,但在全国大多数城镇,工行早已不是老大,甚至连老二都不是了。各位可以到大街走走看看,哪里不是工农中建北京龙江的网点比邻而居?既然人家能进城,那么我们就能下乡。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我们就是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破釜沉舟,放手一博,不但要与农中建北京龙江等行争夺城镇金融市场,还有走下去与农行、农信社争夺农村金融市场,让广大农民兄弟也享受到工行最优质的金融服务,让我们工行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这是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的一步好棋,否则在理论上讲,工行的传统地盘将会被蚕食得越来越小,前景堪忧。总之,为了捍卫工商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的领先地位,为了实现工商银行可持续性发展,工行应该实行战略性转变,坚决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三、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路径

分三步走。一是摸底调查,有的放矢。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我们首先要搞调查研究,决不能领导层一拍脑门,大家就一轰而上,结果开展工作时才发现一切茫然。“小黄狗吃刺猬,不知从哪下手”。因此必须搞好摸底调查,才能有的放矢。比较具有操作性的做法是,抽调两至三个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小组成员应由在农村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且比较了解农村的员工组成,深入农村针对金融需求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调查报告,再交决策层研究决策,据此采取黄鼠狼吃蛇的战术,各个击破,成熟一个村开展一个村,成熟一个乡开展一个乡,以此类推。

二是信贷先行,夯实基础。农村最需要什么?贷款!经常见诸报端的,是所谓农民贷款难、所谓农村办企业或者扩大再生产缺少信贷资金支持,所谓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等等。笔者有一些农民朋友,他们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工行给农民贷款吗?办企业给贷吗?需要用什么做抵押?贷款利率多少?”看到他们期许的目光,我还真不好意思说工行暂时不给农户贷款,那样他们会很失望。因此我行不妨把针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业务作为工作切入点。一个二级分行可以挑选辖区内一两个村作为试点,由点及面,取得经验,再据情况予以推广。选择的要素,应该是中等村屯、非农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且交通较为方便,便于工作。这样做,才具有典型意义和参照物价值。如在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是否应该把试点村选择在中心河或铁山乡,原因是这两个乡镇都有相当数量的小煤矿、养殖场分布,以及少数生产加工企业,且农户人均有地约一垧左右,还有一定数量的山地林木,比较典型;对于适用什么样的信贷种类问题,其他行的做法如下:一是农户种地买种子化肥用钱,只要借款人有地有房有担保人,有本地户口,就给贷款,金额几万元不等;二是几户联保,各贷几万,借款人对联保的其他人贷款负有连带责任,用途管理不严格;三是对种植、养殖大户和小林场、小作坊和生产加工企业,以住房、土地使用权、林权、机械设备和粮食等做抵押,发放抵质押贷款。工行可在参考上述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信贷政策,选择自己的贷款方式。但必须坚持两条;一是手续简便,办理迅速;二是规避风险,杜绝不良贷款发生。

在开展信贷业务活动时,要注意贷款风险防范。有这么一件事:一家银行到农村推广五户联保贷款,每户限贷五万元。该村有这么一个人,看出这是一个机会,就找到暂时不需要贷款的四户人家。说虽然你们暂时不用,但你们也贷,然后我用我还,这四户人家碍于乡亲的情面,也没考虑过多,就以自己的名义贷款,然后把存折交给了那个人。不知是经营不善还是其他原因,总之用钱的这个人还几次就不还了,这四户人家除了自己还之外,还得去求用钱的这个人,而这个人就有放挺的意思了。到了年末更傻眼了,银行工作人员到那四户人家吃住去了。这件事从客观角度看,除了用钱的那个人有作套、欺诈的嫌疑外,银行经办人员也不能免责,一味追求业绩,没有搞好贷前调查,最终可能导致银行贷款形成不良,同时坑害了老实厚道的农民兄弟。

三是全面铺开,拓展业务。随着业务的开展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行应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要求,考虑在农村中心乡镇设立机构网点,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是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设立机构网点来加强业务管理;否则一两个村的几十笔贷款业务犯不上设立网点,经常检查,及时收贷就是了;二是必须要有发展前景,值得设立机构网点,比如设立网点的乡镇附近可能要修路、要建市场,要修水库等等,否则设不设一个样,业务没有长足进步,没有明显效益,得不偿失;三是要有能够胜任农村金融工作的干部储备,使机构网点设立后能够很快正常运转并取得预期效果。否则两眼一抹黑,工作难以打开局面。

四、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在确定了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战略决策后,首先至少是各级行领导层和相关人员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要对开展农村工作的战略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研究、部署和开展农村金融工作;

二是开展人员培训。要着力培养能够胜任农村金融的员工队伍,农村金融工作无论在所服务人群上和服务行业上都不同于城市金融工作。因此,必须选拔政治上要求进步、有一定学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并乐于从事农村金融工作的员工开展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开展农村金融工作的方法,使参训人员对开展农村金融工作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感性认识。

三是建立内控制度。工商银行历来致力于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并且有在开办新业务和建立新的机构网点时首先建立完善内控机制的规定,即所谓的内控先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金融工作对于工商银行来讲是一项全新业务,因此必须首先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包括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业务流程和人员管理,用制度约束业务活动,用制度约束员工行为,才能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案件风险。

摘要:工商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具有领先地位,工商银行传统的业务优势是在大中城市,为城市中的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但为了实现工商银行可持续性发展,工行应该实行战略性转变,坚决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工商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过程中应做好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规划,开展人员培训,建立内控制度等方面工作,同时,在开展信贷业务活动时,要注意贷款风险防范。

上一篇:艺术专业建设下一篇:新时期我国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