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共12篇)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 篇1
摘要:金融市场又被经济学者称为资本融通的市场, 是指资本供应者以及资本需要者两方经过信用工具的方式进行往来交易而融通双方资金的市场, 即为金融商品交易往来的场所;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以市场为基础进行合理配置资本资金以及使用效率的前提下, 以灵活迅速的方式将存储转化为投资的有效渠道。
关键词:中国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改革,创新
一、中国金融市场现状
目前, 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相当复杂, 当今经济学家普遍将其分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子市场。其中, 货币市场包括很多方面, 其中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面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是货币市场相当重要的几个方面。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有两大方面:中长期信贷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其中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之间的贷款市场即为中长期信贷市场。而证券市场是经过证券的发行与贸易进行融资的金融市场, 此中包含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以及金融租赁市场等。当今金融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的优缺点。
先从缺点方面来看: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然而与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 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一一列举。
首先, 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力。目前, 我国的金融创新过度依赖于政府, 民间资本不突出显出死板僵硬, 且在有限的各领域创新中, 进展失衡。这都导致了金融资源效率降低, 我国金融创新能力削弱。第二, 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虽然目前, 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已经建立, 但与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还有一定的距离。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 国家的政策落后, 并且国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 导致一些企业钻空子, 插漏洞。第三, 上市公司的股权及治理结构不周密。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 我国上市公司关于股权和治理结构的很多问题已经被解决, 然而过小的投资者比重, 较大的国家股, 法人股比重, 使流通股过于分散, 与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相违背。第四, 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不足。目前, 我国金融体制出入不断完善的阶段, 关于投资者权益方面的法规还不健全。因此, 对于资本, 信息, 专业知识都相对滞后的中小投资者来说, 在交易时, 权益往往受到侵害。而目前, 我国应适当对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优势方面:即使我们国家金融市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 改革开放后, 伴随着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朝着市场化方向的不断改革, 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 社会金融体系的范围不断扩大, 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广泛。它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 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稳步地推进了金融市场的创新, 迅速发展已有的创新产品;市场布局尤其是融资结构更为优化, 直接融资范围有很大提高;金融市场范围不断加大, 市场影响力和涵盖面也不断加强;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 呈向上结构发展。
二、金融机构改革
1.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一家, 即承担中央银行任务又具体办理大部分银行任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金融市场得到很大改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金融机构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由中国人民银行参与布置宏观调控, 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的新型商业银行为主体, 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的, 非银行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并存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金融架构体系。
2.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此次在杭州举办的G2O峰会上, 各国领导人就世界经济展开重要讨论。我国的金融机构如何适应世界经济大潮, 以确保可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为使其平稳按照向上的轨道运行, 金融机构改革成为三十多年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针对我国金融机构现状, 应深入金融机构改革。
首先, 应深入进行金融监管机制改革。众所周知, 美国金融业监管及其严厉, 我国也可以根据国情, 将新兴金融机构纳入立法的范畴, 以强化对于金融公司的监管。并以美国为前车之鉴, 吸取教训, 防止发生类似美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影响广大人民的正常理财以及国家金融业平稳有序发展。防止系统性风险也是必须进行的, 去年, 中央提出了包括去杠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并要求没有系统性的财务风险, 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期限错配严重, 监管部门需要对此提高警惕。
其次, 改进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将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的税收, 会计, 财务等制度建立起来;也应将金融机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束缚解除;政府对社会金融机构的管制放松, 不必要的金融发展条件予以去除, 采用支持的策略使其建立正确的激励体制;稳步推行各种工具以利于形成市场定价机制, 其中包括衍生的金融工具;针对评级评估会计确立明确的战略, 使其既能考虑中长期市场发展和培育的需要, 又能满足当前市场上的需求。
第三, 应加快金融机构的创新。通过多样化, 全面化, 同质化这三方面进行市场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并使金融机构与其他业务领域结合, 将以传统单一业务经营为主的金融机构转变成提供全能的服务的金融企业, 使不同机构逐渐趋同。70年代以后, 几乎所有大型商业银行均向连锁银行制和集团银行制发展。此举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同时增加经营效益, 以开拓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质量, 扩大服务品种。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更高, 更敏锐。
第四,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的建设。大力支持鼓励发展村镇银行, 区域性专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挥典当行业的作用, 使其对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服务。大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 鼓励符合相关条件, 自身具有经济优势的地方法人以及金融机构尽早申请上市。同时, 积极引进外资, 完善金融监管机构设置, 加强建设地方金融服务管理机构。尽早和相关部门联系, 推出合理的共同协调的金融改革和创新方案, 服务于社会金融市场。
第五, 有效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国家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从而引导金融机构使其稳健经营, 切实改进流动性管理和信贷管理方式, 注意保证将金融市场的预期稳定, 建全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方式以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及水平。加强跨市场金融产品的监管协调和风险监测, 加强交叉性以促进社会各类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工具的协调高效有序地向前发展。国家应该采用综合措施来维护社会市场金融稳定, 将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扎实做好, 守住底线, 坚决不让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保证金融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第六:新型金融机构应建设金融业新格局, 拥抱“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络, 大数据,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终端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词汇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以蓬勃之姿迅速发展, 对传统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 当今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新型金融机构应当积极采用“互联网+”的新型金融模式, 推动自身企业转型。使企业适应世界潮流趋势, 发展更好, 建立需求导向的创新路径, 使中国金融市场充满活力与生机。
第七, 建立与农村新金融相得益彰的金融体系。推出适应农村和农村新经济发展的治理结构。当前, 村镇银行的收取存款的渠道狭窄, 业务范围受限, 如一些银行卡业务及国际贸易结算等业务在村镇银行是不能进行的。截止2015年底, 中国大约有500家村镇银行, 其中大部分村镇银行里还未形成独立的IT系统, 这使得新产品研发的速度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村镇银行应积极面对挑战, 主动适应新环境, 加快制度创新, 如引进民间资本, 探索员工持股等制度安排, 深耕农村市场, 做有特色的“精品银行”等。在公司治理上, 应该严格按照《公司法》及村镇银行相关章程, 有效行使出资人及股东职责。相关领导也应该尊重其独立经营权, 坚持做到:“不缺位, 不越位”原则。
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是关乎国际民生的大事, 追溯历史, 我们坚持改革开放, 积极面对当前经济局势;方眼世界, 我国应积极改革, 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以创新思想, 发展理念, 使我国金融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人们安居乐业, 生活富足。
参考文献
[1]左创宏.当金融遇上互联网--商业银行如何寻求新生产函数的最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 篇2
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与金融危机:WTO与金融改革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金融危机和WTO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发展良好的、开放的金融体系有助于金融稳定,而WTO《金融服务协议》的.签定正预示着一个建设性的、开放的全球多边金融服务贸易体系的未来.
作 者:赵蓓文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20刊 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TEACHER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31(4)分类号:F832.1关键词:服务贸易 金融服务 金融危机 世界贸易组织
打造金融市场化改革样本 篇3
1996年1月8日,北京银行在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北京市原90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整合而成。服从组织安排,闫冰竹从工商银行前来参与创建这家基础薄弱、前途未卜的金融企业,并出任党组书记、首任行长。此时的他并不清楚,一家金融企业的市场化道路将多么艰辛,也将多么璀璨。
首先摆在闫冰竹面前的,是巨额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带来的巨大风险压力,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成立初期,北京银行总资产200多亿元、资本金10亿元,仅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的违法账外经营案件发生额就高达229亿元,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将北京银行推向资不抵债的困境。新生的北京银行面临灭顶之灾,直接威胁首都金融安全,甚至闫冰竹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在今天看来依然惊心动魄。
面对巨大的压力,很多人消极观望、信心动摇、怨天尤人,当时也有人提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该由政府注资或进行资产剥离。闫冰竹也在积极地寻求破解之道,为了化解风险,他四处奔波,心急如焚。一次为推动处置不良资产,他在出差途中,由于过度劳累奔波发烧病倒,半夜12点被紧急送往医院,身体几乎都虚脱了。第二天,他打着点滴,依然振作精神,继续工作。
在多方协调未果的情况下,闫冰竹决定坚定信心、自力更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明确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加快发展中化解风险、维护稳定,提振了全行信心。正是凭借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闫冰竹带领全行员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依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化解核销高达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走出生死存亡的边缘,维护了首都金融的稳定安全,被誉为“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
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依靠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和体制机制的完善,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至今仍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具有借鉴意义。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评价说,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靠吃“降压药”,而是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逐步增强“体质”,实现稳健发展,这是对金融改革的贡献。今天,伴随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环境更加复杂,面对经济转型中可能暴露的金融风险,如何“强身健体”、化解风险,北京银行的经验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进入新时期,当时的北京市市长、著名金融专家王岐山,对北京银行作出了“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为北京银行指明了“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这一指示抓住了金融战略创新的关键点,直接推动了北京银行的创新发展,并由此撬动了整个中小银行的跨越发展。
闫冰竹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带领北京银行相继实现了成功更名、引入外资、走出区域、发行上市、综合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突破,不断攀登事业的新高峰。一种模式、一条路径,撬动了一片新的天地。
20年间,北京银行总资产从200多亿元增长到超过2万亿元,增长了100倍;净资产从10亿元增长到超过1200亿元,增长了120倍;品牌价值超过300亿元,全球排名在十年间上升了近500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各项指标均达到上市银行优秀水平,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型上市银行,成为中国中小银行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裂变增长的背后,是金融创新的力量。北京银行的发展模式,被全国数百家中小银行纷纷效仿,这不仅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迎来了机遇期,也为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一个个梦想成真的时刻、一次次成长跨越的背后,凝聚着闫冰竹的艰辛付出和辛勤汗水。以发行上市为例,北京银行一个月完成3万名股东的股权清理,两个月完成尽职调查,四天完成路演推介,六个月登陆资本市场。在上市筹备最为艰难的时刻,闫冰竹更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发审会前,他整整一个星期没回过家,在处理完繁杂的经营管理工作之后,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读厚达半米的上会材料,利用周末的时间与中介机构进行反复演练,做到对每一个细节都充分准备。回忆2007年9月19日北京银行上市锣敲响的那一刻,闫冰竹激动万分地说道:“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雀跃、喜极而泣,那是兴奋的泪水!为了这一刻,北京银行经历刻骨铭心的过程,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穿越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驶向资本市场的巅峰,这个过程让每一个亲身经历者都终身難忘。”
从一度资不抵债到今天同业领先,从曾经默默无闻到如今全球百强,谈到北京银行的战略突破,闫冰竹展露笑容:“艰苦创业让北京银行浴火重生,战略创新让北京银行脱胎换骨。正是积极贯彻落实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北京银行抢抓机遇,一步一个台阶,走出了成长的困境,实现了一系列战略突破,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一成长路径后来被誉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引领北京银行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6年,北京银行迎来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时刻,闫冰竹接受专访,当问及20年创新发展的经验,他对一路走来的艰难坎坷只字不提,对摸爬滚打一笔带过,而是满怀谦逊地总结道:“党的领导是发展的根本保证,顺势而为是发展的时代内涵,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稳健经营是发展的核心逻辑,企业文化是发展的强劲动力。北京银行的飞跃式发展,首先得益于祖国改革开放和大国崛起的伟大时代,归功于党组织的培养与信任,归功于全行上万名干部员工的团结奋进、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特别是,得益于我们拥有一个精诚团结、勤奋务实、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涌现出严晓燕、史元、张东宁等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正是团队的相互支撑、密切配合、殚精竭虑,推动了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生死存亡的困境中爬起来迈向市场,从战略创新的实践中站起来引领市场,这无疑是北京银行发展模式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样本意义所在。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 篇4
1 民间金融的相关理论概述
1. 1 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所指的是非公有的民间之间所进行的金融体系和资金运用,主要分为合法的、正式的银行等金融组织,另一种是非正式的组织,例如钱庄与和会等。而民间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社、农村合作信用社、城市合作信用社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在改革开放之后,专业学者都对民间金融的理论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将其与民营金融、地方性金融、灰色金融、非制度金融等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区分,让民间金融实际的发展能与理论进行全面的结合。[1]
1. 2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所指的就是民间金融的总称,具体来讲就是指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这种借贷有三种形式,包括白色借贷、灰色借贷和黑色借贷,由于这种借贷的利率不统一、比较隐蔽、形式不规范,所以在管理的时候难度也比较大。另外,这种借贷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简单履约型、口头约定型和高利贷型。
1. 3 民间集资
民间集资这种形式起步较早,有效地推动了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集资的形式一般包括互助合作办福利集资、公益性集资、生产性集资等,具体来讲包括临时集资、联营集资、专项集资、人股集资和以劳带资等。但是这种集资的方式风险性比较强,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经济秩序,所以其发展都会得到抑制。
1. 4 私人钱庄
私人钱庄是一种没有经过审批过程的非正式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运行原理相似,都是吸收存款之后再进行贷款的工作。私人钱庄一般可以分为非法集资的钱庄和设计外汇买卖业务的钱庄。由于政策的打压,让更多的钱庄开始地下化,更有很多非法的钱庄被政府取缔。
2 中国民间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问题
2. 1 政府力量的压制
从近年来的法律政策上来看,很多的政策都对民间金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压制性。例如,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上就有很大的限制,没有经过审批的机构,不能够擅自从事金融业务或者设立金融机构。一旦违反了相关的条例,就会进行坚决的取缔,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民间金融的发展有了更大程度的阻碍。
政府之所以要对民间金融的设立与发展提出很多的政策和法律,就是要加强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的控制,从而让经济得到全面的提升。这是由于很多的民间金融机构利率非常高,在实际的资金运转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让基金使用者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经济损害。同时民间金融还具有很强的隐秘性,让国民经济处于一种不透明的境况,所以使得中央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变得越来越弱,也造成了很多偷税漏税的行为,让我国的经济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失。[2]
2. 2 市场制度的缺失
在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全健全的民间金融的制度体系,所以具有很大的不规范性。首先在财产权利制度的制定上就没有符合全面性的标准,例如还没有对私人财产权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个人的财产安全得到法律的保障。与此同时很多的民间金融组织都开设地下经营的模式,由于特殊主义和市场分割的现象,让整个经济市场都处于一种垄断的情况之下,这种情况对于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十分不利。另外,在民间金融的监督制度上也十分不健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间金融运行的不规范性,阻碍了民间金融的发展。
2. 3 地方政府的越位
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容易出现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地方政府会出现 “越位”的现象,所以导致政府所作出的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民间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对很多不需要改革的方面进行了干预,造成资源的抵消配置和浪费的现象。持续的进行 “越位”行为,会让政府出现多种类型的问题,阻碍了政府自身的发展。
3 中国民间金融未来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3. 1 重视民间金融的地位
民间金融想要在这些问题的挤压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就要对自身的主体地位有新的认识。在民间金融的发展过程当中,它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制度上和法律上的认可,甚至连生存都出现了很严重的危机。但是民间金融在艰难的发展条件下仍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具体的发展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民间金融体系,对民间金融的制度和管理手段有充分的重视,将民间金融作为民营企业和民间资金之间的桥梁,让民间资金的流向更加符合正常的生产需求,也让民间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其次,在民间金融的产权结构上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这种调整的方式,并不是将其结构样式进行直接的改变,而是要建立多样化的产权结构,让我国的民间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产业结构的选择。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改变产品定价的方式,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调整金融机构的利率,从而有效地缓解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和服务不到位的情况。[3]
另外,由于民间金融一直缺少制度上的约束,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强的不规范性。所以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要以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作为发展的原则,对资金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实现最优化的配置,让整个资本市场都能够融入更多的竞争因素,从而在竞争中不断的提升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4]
3. 2 对民间金融进行充分的监管
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不规范的问题,让金融机构对自身的这种问题进行改善,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更大的连锁效应,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来对市场进行全面的监管,才能让我国经济能够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在民间金融出现危机和风险的时候,会让金融机构出现很严重的信用危机,还有可能导致整个经济链条的失控。另外,要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有效地保障投资人与存款人的共同利益,这样才能让金融机构的信息结构更加对称,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运转状态的监管,这样才能让我国整体的金融体系达到全面的稳定。[5]
3. 3 树立政府的正确地位
由于民间金融在经济运作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其发展的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政府想要让民间金融得到更多的利益,就要将改革的步伐深入到每一个环节之中,并且还要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发展和谐的推进。所以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适度的放松对于市场的管制,对发展的格局进行全面的改革,实现民间金融发展的相对平衡状态,这样才能够积极的推进民间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6]
3. 4 对民间金融进行全面的完善
除了政府对于民间金融的宏观调整和制度制定,民间金融还要对自身进行全面的完善,才能保证民间金融更有效的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民间金融机构应该对企业的制度和产权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同时还应该扩大自身的资本投入,有效地扩大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让自身的运作过程更加透明化,增强自身的信用程度,从而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进行组织机构的治理过程中要将经营权与所有权进行有效的分离,这样才能保证经营中的权利结构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模式,从而有效的稳定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
4 结论
总之,民间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让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变化。所以政府应该充分重视民间金融的重要作用,使用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对民间金融进行全面的改革,从而让民间金融更好地发挥其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李丁丁.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利弊分析及发展对策[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王新靖.中国金融抑制问题研究:成因、影响及解决途径[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喻志勇.中国地方金融综合改革方向探讨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3.
[4]谈樱佳.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的共生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5]温玉娇.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的法治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4.
碳金融中国市场论文 篇5
摘要:碳金融业务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人心而迅猛发展,然而制约着碳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创新的是市场风险,因此,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至关重要。本文选取的数据样本为6月18日至12月31日的碳交易均价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用Copula函数构建模型计算中国碳金融市场的风险,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市场风险;Copula
1、引言
低碳经济的兴起促进了碳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碳金融业务创新也随之兴起。以兴业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主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市场风险受国际汇率影响较大,碳排放交易所交易试点主要交易对象为CCER,主要受碳价波动影响。由此,本文在考虑不同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后,选取Copula函数构建模型这种非传统度量方法来计算碳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
韦艳华等国内外专家在考虑变量的相关性后,把Copula函数应用到以GARCH构建的金融变量边际分布的模型中,研究变量相依性以及整合后的市场风险。周艳菊等基于贝叶斯网络并利用Copula方法度量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不同置信水平下操作风险损失的VAR和CVAR值,该成果的发表为更准确的度量操作风险提供了依据。李建平等考虑风险相关性后对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三类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了集成,实证显示考虑相关性后的VAR值比直接相加的VAR值要小,为研究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提供新思路。张晨等根据对商业性银行介入碳交易业务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构建的以Copula为基础的模型的结果,认为政府监管对减少碳交易风险起到一定的作用。总体而言,Copula的性质是在非线性单调变换下函数不变,因此,可以对非线性、非对称性的相关模式进行刻画,并且实现风险分散。
2、模型构建
本文利用Copula函数对中国碳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度量。当使用Copula函数计算市场风险时,主要体现在与VAR度量方法的结合上。Copula将不同的金融资产的边际分布连接起来,得到它们的联合分布,从而据此计算相应的分位数,得到的值也就是市场风险值。假设,F是由Copula函数连接的边际分布的联合分布函数,则对于显著水平的VAR值计算如下:
运用Copula函数构建模型后,拟合不同形式的Copula函数时需要对参数进行估计。本文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核密度函数得到A、B两类因子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为:
(2)Copula函数中均匀边际分布变量是根据密度函数算出的分布函数得到的,即:
由上述公式得到的是Copula函数中的估计值。
(3)不同Copula函数的参数利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即:
(4)这样不同的Copula结构可以得到不同的Copula函数,即:
3、实证研究
文章选取206月18日至2012月31日的中国七所碳交易试点碳交易均价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收益率数据共579组,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wind。碳交易均价定义为:
上式中角标分别代表北京、上海、深圳、湖北、广州、天津、重庆等地。本文将收益率定义为(i=1碳价,i=2汇率):
3.1变量的基本统计特征
经过ADF检验,两个收益率序列都是平稳序列,两个收益率序列围绕着均值上下波动,且其波动性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下表给出两个序列的一些统计特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序列的均值和标准差都较小,偏度值比0大,为右偏,峰度值比3大,表现出“尖峰厚尾”的特征。对碳均价和汇率两收益率序列进行正态性检验,得出H=1,即拒绝原假设,认为他们不服从正态分布。
3.2参数估计
Parzen(1962)的研究结果显示了核密度估计具有渐进相容性和渐进正态性的特征。这里选定正态核函数,由正态核的经验法则选取光滑参数,就可以计算碳均价和汇率收益率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光滑参数。
核密度估计函数基本上拟合了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特征。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Copula函数中的估计值。为了验证,是来自上的均匀分布,画出经验分布与均匀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图,图形基本重合。由此得出,确实来自均匀分布。接着求出阿基米德 Copula中各参数估计值。结果如下:
对比上表中各Copula函数的参数值和极大似然值,不难看出Frank函数对应的参数较大,因此初步断定Frank Copula能够描述两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
3.3Copula函数选择
本文根据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出了不同阿基米德 Copula的参数估计值。但是这些不同的阿基米德Copula函数中是不是Frank能更准确地刻画两序列之间的相关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本文采取三种函数与均匀分布之间的欧式距离比较,得到如下结果:
从上表中我们看出Frank是最优的,而Gumbel和Clayton函数距离相对较远。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5%情况下,认为两序列的相关结构可以指定非线性的Frank函数描述。进一步计算阿基米德 Copula函数的相关性测度的指标:
从表4中我们看出基于阿基米德 Copula函数的相关性测度指标中Frank的Kendall’s Tau和Spearman’s Rho是最高的。也就意味着Frank对极端事件的尾部相关性能够更好地加以描述,所以它更能恰当地刻画两序列的相关性问题,碳均价和汇率收益率序列整体相关性比较强,与上面的非参数密度实证结果相符。
3.4市场风险VAR
为了得到市场风险的具体数值,对碳均价和汇率收益率进行等权重组合,运用Frank Copula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出不同置信度下的值,结果见下表: 实证结果比较可知:置信度的提高带来VAR的值的增大;碳均价序列的VAR值相比汇率序列的VAR值要大;汇率是受到政府监管的,而碳价监管还未完善;若将两风险的VAR值直接相加要比整合后的VAR值要大,说明不同的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会使市场风险的.值变大;而蒙特卡罗模拟的值处于两者之间,市场风险VAR值随着蒙特卡罗模拟模拟的次数增多而增大;由此可知,本文选取的Copula模型很好地将序列间相关性整合在一起,对中国碳金融的市场风险进行了很好的度量。
结论
低碳经济的兴起促进碳金融业务迅速崛起,碳金融服务机构的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经济转型,参与碳金融业务的关键就是有效地实现碳交易市场的风险防控。本文根据研究结果,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积极构建全国范围内较为完善的碳金融交易平台。一是,统一定价,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一制定价格,有明确对的价格制定体系,从而提高碳金融交易的市场效率。二是,统一配额,在全面推进碳金融交易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总量控制。三是,统一监管,实现自上而下的审慎监管体制,明确各级部门监管范畴,并防止冲突。
其次,健全交易和监管机制。设立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的进入门槛,确保交易主体具有良好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同时设立风险警示制度,通过保证金制度,实现对交易风险的防范。
最后,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体系加强合作。对国内相对分散的碳金融交易平台进行深度整合,重点扶持碳金融交易的第三方机构,加强与国际化程度较深的气候交易所的合作,逐步实现中国碳金融交易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韦艳华,张世英。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分析――Copula—GARCH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2(4):7—12。
[2]周艳菊,彭俊,王宗润。基于Bayesian—Copula方法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li量[J]。中国管理科学,,19(4):17—25。
[3]李建平,丰吉闯等。风险相关性下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集成度量[J]。中国管理科学,,18(1):18—25。
[4]张晨,杨玉,张涛。基于Copula模型的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风险整合度量[J]。中国管理科学,,04:61—69。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机构改革 篇6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1996年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1997年6月银行间回购利率放开,1998年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可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利率)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1998年后,开始允许贷款利率浮动,2004年10月,在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开始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目前,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加剧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客户资源等领域的猛烈竞争,要求其有足够强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能力,要求其拥有更强的资产定价能力,要求其改善资产运用等等,这些都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目前金融机构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关键,迫切需要金融机构通过改革和发展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也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发展。
一、目前金融机构不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表现及原因
1.金融机构法人治理建设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亟待疏通自主定价的“源头”。近年来虽然我国金融机构都通过各种有力措施不断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并在法人治理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仍存在着“行政化”的影子,一长独大、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仍然存在,职责不清,权责制衡机制并未充分实现,董(理)事会下设的利率定价委员会并未真正有效的发挥职能作用,尤其在农村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委员会有的有名无实,出现了利率定价由几位领导研究拍板决定的现象,这在源头上阻碍了利率定价工作的开展。
2.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模式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亟待改进差异化定价的“位子”。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等大中型银行一般采用总分行的机构设置模式,利率定价权往往集中在总行,分支机构不管规模有多大、路途有多远在利率定价上基本都属于总行的“终端”,没有差异化自主定价的权力,这与利率市场化颇有差距。而农村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定价权更是集中在联社,基层信用社等营业网点被约束在联社设定的“条框”中,并且农村信用联社大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利率定价部门和管理部门,利率定价“缺位”,缺乏专门的部门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需要。
3.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主观意识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需要,亟待增强积极定价的“习惯”。由于长期受利率管制的影响,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利率执行基本上持“等、靠、看、要”的态度,缺乏自主独立定价的意识,没有完全从利率管制的“影子”中走出。尤其对存款利率定价更是无所适从,基本上“清一色”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存款利率自主定价成了吸收存款的一种手段。
4.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提高利率科学定价的“本领”。近几年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基本上处于资金的“卖方”市场,资金的垄断地位养成了利率定价的惰性,不管利率制定的高或低贷户只能无条件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利率科学定价能力的养成和锻炼。
5.金融机构利率定价信息来源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建立利率定价客户信息“数据库”。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数据信息系统建设还不成熟,客户信用数据积累时间短,关键信息缺失。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发放的企业贷款多数为农村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随意性较大,要收集真实准确的信息比较困难。同时,金融机构缺乏对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等关键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也不利于利率的准确定价。
6.金融机构利润来源渠道亟需进一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亟待构建资金运用“多元化”格局减少利率定价的“顾虑”。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利润有至少60%以上来源于存贷款利差收入,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利润中存贷款利差收入占比更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渐次推进,这种收入格局将随着存贷款利差的逐步缩小而改变,迫切需要走资产多元化经营运用的路子,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在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且比较稳定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利率市场化。
二、金融机构对利率市场化的不适应可能产生的风险
1.由于对利率市场化的不适应,利率定价不理性,造成金融机构间“存款大战”、“贷款大战”等不正当竞争。当金融机构以利率市场化为托辞,不断提高存款利率,以此来增加存款份额,这种不计成本的“变相”提高利率,无异于饮鸠止渴,得不偿失。当金融机构以利率市场化为借口,不断降低利率,以此来巩固贷户,这种“挥泪热卖”“吐血促销”的方式,最终会害人害己,贻笑大方。正是由于这些不正当的竞争,金融市场秩序将会受到极大挑战,不利于金融业的整体稳定和安全。
2.由于对利率市场化的不适应,不能实现差异化利率定价,容易造成客户资源流失,市场份额丧失。在利率市场化下,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传统的属地性融资、投资习惯被打破,银行与客户的合作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贷款对象将自由选择不同的银行贷款,存款客户也会有目的性的选择不同银行存款,不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将面临客户资源流失、市场份额丧失的风险。
3.由于对利率市场化的不适应,盲目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最终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健康发展,竞争力下降。在利率市场化下,金融机构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资金成本,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资产价格,可能面临净利差缩小,这样我国以利差收入为收益主渠道的金融机构利润会出现下滑的趋势,资产收益率下降,甚至出现全面亏损的可能。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利率预测机制,金融机构将不能准确把握利率政策的动向、基准收益率曲线的移动与变化等,这会导致资产定价管理中利率风险增加,导致资产贬值、经营成本提高、不良资产增加,竞争力下降。
4.由于对利率市场化的不适应,金融机构资产定价能力不足,容易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益低下。在利率市场化下,金融机构如果定价能力不足,一是反映到贷款项目上是有限的资金流向了风险高的项目,一些低劣产业项目经过“包装”铤而走险获取信贷资金运转,最终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影响银行的安全稳定。二是表现为价格失真,市场形成的资产价格可能并不能充分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也不能充分引导资金的正确流向,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益低下。三是金融资源错配,国家限制的行业、产能过剩的行业、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等却极易取得信贷支持,进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金融机构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发展适应利率市场化
1.加快构建和完善利率市场化配套“基础设施”,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打造良好的“硬”环境。一是加大我国金融市场的构建和规范工作力度,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金融市场做大做强,进一步向下扎根其分支机构,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中,亲身感受利率市场化的洗礼和沐浴。同时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通过其自身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督检查,不断规范其运行机制,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规范、科学。二是积极做好市场基础利率的培育推广工作,主要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使其公示的各项利率指标更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指导性,让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和愿意参照定价。
2.加强法人治理建设及分支机构设置并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教育,通过自身“强身健体”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解决根本“阻障”。一是金融机构继续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标准加强法人治理建设,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更应加大法人治理建设力度,尽快建立科学高效的股东(社员)大会、董(理)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班子分工明确、协调合作的责、权、利相互匹配、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各行其责,不越位、不缺位,一切以职责及规章制度为准则,真正蜕去“行政化”色彩,避免“一长独大”及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从源头上肃清利率市场化的障碍。二是加强对分支机构及内设机构利率定价的授权和管理,设立专门的利率定价、监测、分析、管理的内设机构,专门研究制定科学的贷款定价制度,搜集、积累、分析与利率定价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制订和调整利率定价政策。同时授予分支机构足够的利率定价自主权,给予分支机构一定利率浮动区间,并建立总行、分支机构、客户经理、业务人员四级利率定价授权机制,真正为差异化利率定价、个性化利率服务给予机制上的保障。三是加大对员工利率市场化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利率定价对金融机构的重要意义及深远影响,实现对利率市场化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树立自主定价的意识,形成自主定价的习惯。
3.建立健全利率定价的机制和运行规则,以过硬的利率定价 “本领”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及利率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有一套严密、科学、权威性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机制。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利率预测机制,金融机构应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利率预测机制,对利率政策进行准确把握,有效预测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动向,为资产定价提供依据。二是要建立符合各金融機构自身实际的利率定价模式方法,根据经营环境、竞争策略、管理水平及经营目标等,可选择成本加成模式、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等定价模式,也可三种模式混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修订利率定价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三是要实施差异化个性定价,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不同贷户,在综合考虑其与自身的依存关系、其信用程度、资金用途等为其量身定做“利率套餐”,真正靠利率定价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四是要建立利率风险应对机制,应通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对资产负债组合的调整,建立起有效的利率风险免疫机制。同时,通过创新发展各种信用衍生品工具(包括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利差期权、信用联系票据等)来对冲可能的利率风险。
4.尽快建立利率定价系统,不断提高利率定价的科技含量,为利率市场化构建强大的“免疫系统”。一是要尽快研发出利率定价管理系统,并加大其推广应用力度,只要将客户相关利率定价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即可生成一定的利率,这样既可保证利率定价的一致性,又可有效的防止“关系利率”“人情利率”“失误利率”的发生,减少利率定价的随意性。二是要加大对利率定价的监督检查力度,构建起纪检、稽核、监事会、理事会四位一体的内部审计检查网络,对利率定价进行突击式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改,确保利率定价的合理、合规。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 篇7
有关人士认为, 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特色和目的之一, 就是它可以引领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看一看原有28平方公里保税区内的企业结构: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占比39.44%, 商业经纪与代理业占比19.72%, 综合类企业占比15.94%,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占比15.94%, 其余企业占比在10%以下。再就所有制结构看, 外国法人独资占比46.83%, 台港澳法人独资占比19.05%, 国内合资占比12.3%, 其余所有者在10%以下。
它是一个外向型“2.5” (旨在服务于制造业的) 产业群体, 也是连接着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枢纽。由于外国独资比重相对较大, 为此, 在这里国际通行法律、贸易和金融惯例将会受到尊重。除了适用最惠国待遇和进一步开放市场外, 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 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这些都与金融服务高度相关。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区域内的产品中隐含金融要素, 并且要达到要素自由化流动条件下的水平。对于区内的企业来说, 凡是涉及同样的人民币业务, 他们可以选择离岸和在岸金融衍生品中效率最高的一种, 通过金融创新来降低成本。
探索资本项目“开放”支持区内企业
困扰已久的资本项目“开放”的争论, 是否可以在这里的实践探索中予以回答?
就经常项目来说中国已经实现了可自由兑换, 因为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项下资金跨境流动波动较大, 保留审慎态度也可以理解。动态监视资本项目项下存量和流量资金的突变仍不能松懈。到2011年底,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21617.6亿美元, 累计利润留存达10791.7亿美元, 占2011年末外汇储备 (31811亿美元) 的33.92%。截至2012年底, 外国对中国的证券投资存量达3364亿美元, 外债余额为7369.86亿美元, 二者合计为10733.86亿美元, 相当于2012年末外汇储备 (33116亿美元) 的32.41%。倘若再观察离岸 (香港、新加坡和芝加哥) 的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存量情况 (2012年底的估算) , 期货类大约160多亿美元、期权类大约18800多亿美元、远期类大约12800亿美元、掉期互换类大约230多亿美元、其他类大约1200多亿美元, 虽然交易额存量汇总略超过中国外汇储备的总量, 若按年的流量数据来看则要小得多。
为此, 建立资本项目跨境资金流动检测预警指标体系, 通过居民和非居民账户资金流向分析来完善风险应急机制, 是完全可行的。在熟悉“工具箱”的基础上, 应予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除关税以外的金融服务支持。
上海是中国外汇交易量最大的市场 (人民币外汇即期年交易量接近35000亿美元) , 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有望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的主要汇率基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全中国利率变动的风向标, 并将成为人民币基准利率;上海清算所创新场外市场清算机制, 积极探索利率互换等产品的集中清算模式, 若将触角延伸境外可降低目前离岸与在岸市场人民币利率差距。随着境内外利差的收窄, 会大大降低资金跨境流动的剧烈波动, 减轻“回流”压力, 让实体经济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和外贸企业亟待这种金融支持。
制造业和外贸企业在中国经济“稳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目前的困境却不断加剧。而目前的银行并没有明显改变服务同质化的问题。首先在结算方面, 银行还要向企业收取较高费用, 如开证费、议付费和电报费等。当然银行也是出于自身安全和盈利, 在没有获得客户的信用和资信前提下, 也难以降低费用。其次在融资方面, 部分企业由于自有资金有限, 普遍陷入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困境。若是新开办企业, 资金需求旺盛, 但企业负债过高, 现金流不能保证贷款偿还, 难以达到银行信贷支持的准入条件。还有一些企业资金需求季节性较强, 在收购期需求量大, 时间急, 资金回笼期限较长, 若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原材料和备货出口, 错过最佳原料采购时机, 将会影响到企业全年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业务。部分跨国企业是属于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 收到来自下游的银行汇票, 支付上游却要求用现金, 在贴现率较高时, 银行不愿介入来盘活企业资金。总之, 银行的金融服务没有到位, 留下了许多空间给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创新去完善。
金融产品可在两个“点”上突破
上海自贸试验区就是要基于上述实体经济的需求, 通过金融创新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不难发现, 有一些企业走在了前面, 给金融创新许多启迪。例如两家有关联的境内外公司, 其规模较大的公司在境内, 规模较小的公司在境外, 如果境外公司因规模小很难筹资, 那么两家公司可通过签订协议, 由规模大的做担保或通过开具信用证, 让境外公司通过“应收账款”来融通进口资金, 这被称作“内保外贷”。
实际上银行已经开始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撮合交易 (Matchup) 。为此, 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首先打通与香港离岸人民币亟待“回流”的渠道。
首先, 可在离岸人民币债券业务上寻求突破, 放宽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到人民币资金成本较低的香港发债, 来筹集资金。截至2013年8月, 境外人民币共发行101期, 累计规模794.48亿元, 其中2010-2012年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快速上升, 2013年人民币债券发行热情大幅下降, 截至2013年8月11日, 8个月累计发行规模24亿元, 仅为2010年的四分之一, 主要是投资者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不确定性提高、定价预期缺口已收窄的影响。
为此, 开通沪港两地债券市场“直通车”, 对两地发行人和投资人都有益处。对发行者来说, 可以用最低成本来实现资产负债货币汇率敞口的对冲;对投资者来说, 可以获得除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外的较高的利息收入。
目前在总量上离岸市场的企业债占比56.1%, 国债为21.73%, 金融债为18.92%, 整个市场是以企业债为主体的格局。“直通车”定会丰富债券的形式, 并获得发散功能来解决部分地方债务问题。为此, 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简化这类交易的审批程序和放松额度控制。与此同时, 还要解决“熊猫债券”目前难以发展的问题。除了汇率和利率风险之外, 健全该债券的法律条款同时通过降低门槛, 可以让“熊猫债券”再生活力。当资金活起来后,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企业融资也一定能活起来。
其次,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大力发展金融期货, 应作为其特色。这是因为相比较众多的其他衍生品, 期货市场最具有价格发现、稳定市场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在离岸人民币衍生品上, 与期货相关的衍生品也最为丰富。例如H股指数期货、以人民币交收的美元兑离岸人民币 (USD/CNH) 期货、A股交易所买卖基金股票期货、新加坡交易所的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芝加哥交易所的标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货 (CNH) 、CME人民币/欧元交叉汇率期货、电子微型人民币美元无本金交割期货合约、CFR中国 (TSI) 掉期期货等。
尤其是,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企业亟须外汇期货来管理汇率风险。就目前境内现有的外汇衍生品来看,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跨国企业包括中小企业避免汇率风险的需求。外汇期货提供电子化交易平台, 可以方便地在电子终端实现下单、即时查询等多项功能, 有助于企业更为高效、便捷地管理外汇风险。在这个区域内, 还可以大胆试点诸如期货保税交割等业务, 旨在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降低成本风险。
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的突破 篇8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市场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根据现实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要求,通过在以市场为主体的机制调节,利用利率政策来影响和促使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过程。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以及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对我国而言,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存款上限的市场化和贷款下限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将低水平金融市场转化为高水平金融市场的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我国已于1996年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向市场利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也为政府进行利率调整确定了一个基准利率。2000年,又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和外币大额定期存款利率;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2003年,放开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2004年,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及贷款利率下限;2005年,商业银行被允许决定除定期和活期存款外的6种存款的定价权;2006年,扩大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
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分析
(一)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实践证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都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美国为例,其利率市场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其标志性事件为1980年3月《废止对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控制法》的颁布,其后6年间,大额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利率,以及储蓄存款利率依照顺序先后逐步改革,成功实现了对存款利率管制的放松和存款利率自由化、市场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全部完成。
(二)打破银行垄断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温家宝总理曾这样说过“关于融资成本,其实我这里坦率地讲,我说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就是少数几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从图1也可看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利息净收入,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占全部商业银行的比重基本都超过了一半,由此可以判断,四大国有银行存在一定的垄断现象。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迫切要求
由于目前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希望能从银行融入资金。而银行更愿意将资金贷给规模比较大、信誉比较好的企业,从而使得一些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融入资金。正是因为长期的利率管制维持了银行垄断利润,导致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动力不足,以及正规金融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缺位,使得地下金融泛滥,甚至是高利贷现象屡出不止。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能够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以及储备货币的过程。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海外经济疲弱,而我国经济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人民币逐渐在市场选择中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四个步骤同时推进,包括资本项目开放、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及更有弹性的汇率浮动机制,因此,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已刻不容缓。
资料来源:周颖辉.利率市场化演变路径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东南学术,2013(4).
三、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使商业银行拥有资金定价的自主权,提高银行竞争力
在利率管制状况下,商业银行只是利率的执行者,没有利率的制定权,在资金定价方面比较被动,不能及时对市场做出反应。而利率市场化取消了政府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灵活性,利率波动空间越大,商业银行的利率决定权就越高,最终将获得完全的利率决定权,这样,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使其对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会更加主动。
(二)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性,促进金融创新
在我国,中小企业客户众多,信贷产品需求差异较大,加之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波幅与频率难以预测,在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只是一个执行者,无法调动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性。利率一旦放开,银行的收益就与银行的自主经营能力密切相关,银行不再是一个被动执行者,而是会随着客户对金融产品多元化以分散风险和实现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有助于其早日成为成熟的、对利率敏感的金融市场主体;同时有助于金融机构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三)有利于缩小银行存贷利差,进而影响银行收益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缩小银行存贷利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的收益。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是以工、建、农、中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超过20 000亿元)独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及农村信用社并存。利率市场化将缩小银行的存贷利差,大大削弱银行的利息净收入。
(四)增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在我国目前外汇管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人民币汇率的方法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将利率市场化就是把利率交给市场,当利率自由化之后由于本外币的利差会导致资本流动,不利于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在放开存贷款利率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本外币利差来控制境外资本的流入,从而缓解汇率升值压力。但利率放开后,如果本币利率上升导致本外币利差过大,则会加剧境外资本的流入,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五)会减弱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调节作用
在中央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实行直接控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量会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然而实行利率市场化后,由于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会造成利率缺口风险的存在,如果金融机构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十分贫乏,则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扩大化,存在着诸如利率敏感性风险、成熟期不匹配风险、基准点风险、控制风险等隐患。
资料来源:各银行2011年年报数据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以内将要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如果资产大于负债为正缺口,反之,资产小于负债为负缺口。当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市场的实际利率会有所上升。从表1中可以看出,四大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3个月内的都为负缺口,而负缺口对商业银行有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颖辉.利率市场化演变路径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东南学术,2013,(4).
[2]李克川,杨艺.利率市场化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机遇、挑战与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3,(1).
[3]黄广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J].商业银行,2013,(3).
国际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 篇9
2009年,面对严峻而又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中国经济较快扭转了增速下滑的局面,率先实现总体回升,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较为平稳的国内环境。中国政府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的经济金融合作,同时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对外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
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外资继续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中资继续积极审慎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继续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现有条件,不断加快创新步伐,中国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扩大。
今后,中国将继续支持市场发展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同时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金融市心建设。
一、中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大幅下降
据初步统计,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项目顺差2493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87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287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48亿美元。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1091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65亿美元。
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变动3932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交易变动3821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特别提款权增加108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3亿美元。
二、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新批17家机构QFII额度,追加批准9家机构QFII额度,共计32.27亿美元。截至2009年末,共批准86家QFII机构共计166.70亿美元额度。
截至2009年底,中国证监会共批准了94家外资机构的QFII资格,较年初增加18家。截至2009年底,QFII总资产规模达2899亿元,其中证券资产2370亿元,约占总资产的82%,QFII持股市值约占中国A股流通市值的1.4%。在中国证监会鼓励境外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引导下,长期投资机构家数占QFII总数的比例继续上升。在已批准的94家QFII中,共有基金管理机构49家,商业银行21家,证券公司11家,保险公司2家,其他机构投资者11家。其中,共同基金、保险资金、捐赠基金等长期投资机构所占比例已达66%。
(二)外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新设、参股及其经营情况
2009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本和拨备充足、资产质量良好,流动性和盈利状况较好。截至2009年底,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3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合资银行、2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71家分行,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4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29家代表处。
截至2009年底,20余家中小商业银行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共引进资本300多亿元,引进外籍管理人才100余人,提高了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加快了金融创新步伐;29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了27家境外投资者,引进境外资本11.99亿美元。
2009年,中国银监会新批准5家外资法人银行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办理国债承销业务,允许外资法人银行发行银行卡。截至2009年底,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49家、外资法人银行32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数量54家。
截至2009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各项贷款余额7204亿元,同比下降1.03%,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各项存款余额7018亿元,同比增长23.3%。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21.2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20.76%。
(三)外资证券类金融机构继续积极参与证券市场
截至2009年底,先后有中金公司等10家合资证券公司获准设立,其中长江巴黎(长江证券和法国巴黎银行合资)已终止合资变更为内资证券公司,目前合资证券公司共9家。目前还没有外资战略入股上市证券公司的情况。此外,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管理办法,外资还可以依法通过QFII购买上市证券公司股权。
截至2009年底,先后有34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设立,其中2009年有一家内资公司转为合资公司(11月6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意大利忠利集团受让国泰基金30%的股权),其中16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外资股权已达49%。
截至2009年末,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各有3家特别会员,并各有38家和22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此外,还有8家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处、160家境外证券类经营机构驻华代表处获准成立。
(四)外资继续积极参与保险市场
截至2009年末,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8家,保险公司12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其中,外资保险公司53家,包括外资财产险公司20家,外资寿险公司27家,外资再保险公司6家。
截至2009年末,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为2052亿元,较年初增加527亿元,增长34.56%,占全部保险公司总资产的5.05%。
截至2009年末,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3家境外保险公司在华设立990余家营业性机构,另有8家境外保险中介机构也已在华开展业务。在华各外资保险公司运转正常,尤其是英杰华、保诚等欧洲保险公司在华业务稳步增长,市场影响力逐步形成。2009年,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58.02亿元,占市场份额为4.11%,比上年同期增加0.13个百分点。其中,外资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1.75亿元,市场份额为1.06%;外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26.27亿元,市场份额为5.23%。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外资保险公司相对集中的地域保险市场上,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47%、16.97%、8.46%和8.2%。
(五)外资继续积极参与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1.外资金融机构在黄金市场的交易量不大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加拿大丰业银行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和澳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四家交易所会员单位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准备,都进入上海黄金交易所市场进行了交易。目前,四家外资商业银行会员按照外汇管理相关政策的规定参与黄金市场。2009年,外资金融类会员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共交易黄金36.03吨,较2008年交易量增加14倍,占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总量的0.76%。
2.外资机构参股中资期货公司
根据CEPA及相关补充协议的安排,截至2009年末,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了苏皇金融期货亚洲有限公司参股银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新际经纪香港有限公司参股中信新际期货有限公司,摩根大通经纪(香港)有限公司参股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其参股比例分别为16.68%、42%及49%。
3.外资银行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交易量继续增长,但低于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在外币对现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明显下降,但在外币对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大幅增长
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比较活跃,但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上,外资金融机构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1%,但低于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其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占比为25%,较2008年下降6个百分点。其中,外资做市商的市场份额下降5个百分点,为21%。截止2009年底,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共有外资会员111家,占市场会员总数的40%,比上年末下降9个百分点。
在外币对现货市场上,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易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明显下降。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对现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同比下降35.8%,市场份额为41%,较2008年大幅下降16个百分点。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对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大幅增长111%。截止2009年底,外币对市场共有外资会员43家,占市场会员总数的46%。
4.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本币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全年交易规模达16.21万亿,较上年减少8.21%,占2009年度总交易规模的5.87%。外资金融机构在利率互换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最快,同比增长47.9%,在现券市场交易规模小幅增长,同比增长10.3%,其他子市场交易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远期利率协议市场交易规模跌幅最大,较上年下降91.99%。外资金融机构在利率互换市场交易的份额最大,达到59.17%,较上年上升了2.73个百分点,其次为利率互换交易中的市场份额,达到47.52%,较上年上升了10.63个百分点,信用拆借的市场份额降幅最大,降幅达7.52个百分点(参见表3.1)。截至2009年底,银行间本币市场共有外资银行成员80家,新增1家,27家外资银行通过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制度备案,16家外资银行通过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制度备案。
5.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基准利率市场建设
2009年,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基准利率市场建设。2009年Shibor报价银行团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其中外资银行2家,分别为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9家Shibor场外报价行中有3家外资银行,分别为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共有17家机构对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业务进行报价,其中有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3家外资机构。此外,外资金融机构通过继续积极参与利率衍生品市场交易而推动了Shibor基准利率的建设。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参与的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交易规模达1221.5亿元,增长49.74%,占2009年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交易总规模的46.84%。2009年远期利率协议全部以3个月Shibor为基准达成。
三、中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
(一)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ll)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新批13家QDII额度,追加批准1家QDII额度,共计90.79亿美元。其中,批准信托公司3家,共计6亿美元;基金管理公司9家,共计74亿美元;保险类机构2家,10.79亿美元。截至2009年末,共批准69家QDII共计650.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截至2009年底,中国证监会共批准3 1家基金管理公司、9家证券公司的QDII业务资格,已有10只QDII基金、1只证券公司设立的QDII资产管理计划成立,资产净值约738亿元人民币。由于制度框架较为合理、技术准备比较充分、投资运作相对审慎,2009年,QDII产品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运作平稳;二是随着美国、香港等境外市场行情快速反弹,QDII产品净值快速增长;三是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四是增强了海外投资管理能力,提升了跨国运作水平。
截至2009年末,中国保监会共批准23家保险机构的QDII资格,保险QDII的投资额度合计达155.05亿美元。中国平安的QDII投资额度最大,为88.9亿美元,占保险QDII总额度的57.3%,中国人寿股份、中国人寿集团和泰康人寿的投资额度分别为17.5亿美元,15亿美元和13.85亿美元。根据有关投资规定,目前保险资金QDII可以通过自有外汇资金以及购汇形式投资香港H股、红筹股。
(二)中资金融机构境外经营和投资的情况
1.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经营和投资
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后衍生出的巨大跨境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境外机构布局,拓宽业务领域,努力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2009年,中国银行业境外机构布局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工商银行在越南河内、阿布扎比设立分行,在马来西亚设立子行;交通银行在英国伦敦设立子行。
截至2009年底,5家大型银行共有84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这些境外机构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领域。5家大型银行也开展了境外收购兼并活动,截止2009年底,大型商业银行共收购(或参股)了7家境外机构,涉及收购金额约合86.7亿美元。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先后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和澳门诚兴银行,中信银行收购了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香港)。
专栏1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中资金融机构继续稳健实施“走出去”战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资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明显放慢,如中信证券收购贝尔斯登股权交易被迫中止;部分金融机构先期投资出现损失,如中国平安集团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股权。2009年以来,多数国家经济出现见底企稳的态势,特别是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更为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中资金融机构继续稳健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8年以来,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地域分布更为合理。近年来,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南太平洋地区,以及北美和欧洲,甚至中东等与中国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均已成为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的目的地。二是“走出去”战略渐趋清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部分的中资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形成较为清晰的“走出去”战略。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跟随客户走出去;在地域上,把新兴市场作为发展业务的重点地区;海外并购通常不做财务投资,收购境外机构时尽可能获得控股权,接管后植入自身的品牌进行经营。三是“走出去”的形式更为多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外市场波动性比较大,2009年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事件明显少于前两年,更多的机构选择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共资料整理。
2.中资证券期货机构的境外经营和投资
截至2009年底,共有中金公司等14家证券公司经批准在香港设立证券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子公司),实际注册资本总计44.95亿港元。目前,除国信和东方两家香港子公司尚在筹建外,已开展运营的内地证券机构香港子公司共12家。此外,经中国证监会同意,2009年11月,海通证券香港子公司收购了香港大福证券52.86%股权,目前整合工作进展顺利。
截至2009年底,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易方达等7家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全资或合资子公司,其中2009年批准的有3家.在上述7家公司中,5家已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资产管理牌照。
自2006年以来,在CEPA补充协议II框架下,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浙江永安等6家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2009年,6家香港子公司业务量和盈利能力快速提高,而且运作较为稳健,均达到了香港证监会的监管要求。香港子公司业务开展的情况,为境内期货公司走向海外提供了宝贵经验。
3.中资保险机构境外经营和投资
专栏2中资企业走出去和相关政策
近年来,随着中外经济联系逐步增强,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1300多亿美元。境外投资企业的行业分布更为广泛,投资者类型更加多元。
近年来,中资企业“走出去”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是企业“走出去”加速步入新阶段,“走出去”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地域、领域不断拓展,业务拓展的深度和水平都在不断增强。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二是海外并购大幅攀升,企业“走出去”的形式更为多样。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企业“走出去”的形式更加多样,形成了以对外劳务和工程承包、股权投资、境外上市等多种形式并重的格局,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领域有了很大拓展。其中,海外并购的比例占比较高,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中收购、兼并占40%以上。三是企业“走出去”向企业“跨国经营”转变。中国企业“走出去”已逐步从项目承包或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等单纯的“走出去”,向全面的“跨国经营”方向发展,通过把供应、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企业经营的主要环节在全球范围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共资料整理。
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共资料整理。
现有政策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中国加大“走出去”步伐,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支持走出去目的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多项支持和规范企业“走出去”的文件,涉及扩大援外规模、扩大优惠贷款规模、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简化“走出去”的审批步骤,以及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走出去”步伐。尽管前景可期,中国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东道国的政治干预和海外市场法规限制会加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确定性;其次,中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走出去”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还无法得到完全满足;另外,如何加大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市场的人才队伍,也是“走出去”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截至2009年末,共有16个中资机构在境外设立了44家营业性机构,其中9家设在欧美、1家设在大洋洲、3家设在亚洲、31家设在港澳地区。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通过股权收购,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实力的更大提升。2009年11月,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对民安控股有限公司的并购。通过并购,中国太平旗下的太平财险和民安中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用。
(三)中资企业境外筹资的情况
截至2009年底,共有159家境内公司到境外上市,筹资总额1277.80亿美元;另有大量的中国企业采用间接方式到境外上市。2009年,中国证监会共核准6家企业到境外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7家境外上市公司完成8次增发,合计筹资156.36亿美元。
(四)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继续参与国际借贷市场
截至2009年9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3867.7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121.11亿美元,增长3.23%,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47.9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9.17亿美元,增长0.56%,占外债余额的42.61%;短期外债余额为2219.7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1.94亿美元,增长5.31%,占外债余额的57.39%。短期外债余额中,贸易信贷余额为1325亿美元;登记短期外债余额为894.79亿美元,占短期外债余额的40.31%,占外债余额的23.13%。
在2542.72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52.32亿美元,占13.86%;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870.18亿美元,占34.22%;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22.62亿美元,占36.28%;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51.54亿美元,占13.83%;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2.81亿美元,占1.68%;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25亿美元,占0.13%。
2009年1~9月,中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138.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5.35亿美元,下降49.43%;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259.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1.75亿美元,增长88.33%;支付中长期外债利息25.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3亿美元,下降13.29%。
(五)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截至2009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23992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实现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采取积极审慎的经营方针,深入研判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把握投资机会,拓展投资渠道;完善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货币和资产摆布;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全球化经营布局,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
(六)社保基金逐步增加对境外股票市场的投资
200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坚持审慎投资的指导思想,基于对全球市场的判断,逐步增加了对境外股票市场的投资,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另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密切跟踪香港股票市场走势,适时对所持有的境外转持股票进行了优化调整。
四、中国金融市场继续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一)中国债券、股票、黄金、期货等市场份额的全球占比情况
1.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余额在全球国内债券市场位居第六,占比有所提高
截至2009年6月末,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余额为2.3万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长4.4%,占全球国内债券市场余额的3.7%,较2008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居全球第六位。
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的债券品种结构看,截至2009年末,商业银行债和企业债(含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在全部债券余额的占比分别为3.41%和13.59%,较上年末分别提高0.84和5.2个百分点,债券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2.中国股票市场规模的全球占比有所提高
据世界交易所联盟统计,截至2009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为27048亿美元,较上年末上涨89.8%;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为8684亿美元,较上年末上涨145.7%。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为35732亿美元,占全球股票市场市值的7.68%,较上年末提高2.22个百分点。
据世界交易所联盟统计,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含投资基金,下同)为50620亿美元,较上年上升95.7%,成交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三位;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27743亿美元,较上年上升123.4%,成交额跃居全球第六位。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78363亿美元,占2009年全球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的9.74%,占比较上年大幅提高6.36个百分点。
2009年,中国A股市场合计融资4497亿元,其中首次发行融资2131亿元,再融资2366亿元,融资额约占全球股票市场融资额的7.69%,占比较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
3.中国期货市场一些品种的交易量全球排名居于前列
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铝、锌期货的成交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二,SHFE与LME和COMEX铜期货交易量(按成交吨数计算,下同)之比为1:1.5:0.2;SHFE与LME铝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11.4;SHFE与LME锌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2.5。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期货的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该品种交易量是东京商品交易所(TOCOM)的26.8倍。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类期货品种。
大连商品交易所(DCE)豆粕和豆油期货的成交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豆粕和豆油期货交易量分别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集团(CMEG)的1.3倍和2倍。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和大豆期货的成交量继续分别位居世界第二,DCE与CMEG和东京谷物商品交易所(TGE)玉米期货的成交量之比为1:38.7:0.6;DCE与CMEG和TGE大豆期货成交量之比为1:11.5:0.06。大连商品交易所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货品种的成交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09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棕榈油期货的交易量跃居世界第一,DCE与马来西亚交易所棕榈油期货交易量之比为4.4:1。
2009年,郑州商品交易所(ZCE)白糖期货的成交量保持世界第一,棉花、菜籽油、早籼稻期货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小麦期货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三。ZCE白糖与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05:1;ZCE与ICE棉花期货交易量之比为1:1.9;ZCE与ICE菜籽油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1.3;ZCE与CMEG早籼稻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1.3;ZCE与CMEG和美国堪萨斯商品交易所(KCBT)小麦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35.2:7.5。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精对苯二甲酸(PTA)期货品种的成交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尽管中国期货市场的某些品种交易量排名靠前,但由于目前参与者仍以国内为主,其国际影响与其全球排名尚不相称。
4.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的日均成交量相当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2.73%,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五
上海黄金交易所以黄金现货为主要交易品种。200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累计成交黄金4711吨,同比增长5.53%,日均成交量为19.3吨。2009年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黄金日均清算量为2275万盎司,约为707.6吨,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的日均成交量相当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2.73%,比率较上年上升0.13个百分点。
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黄金期货累计成交3406吨,成交量位居世界第四,其与CMEG、MCX和TOCOM的黄金期货成交量之比为1:32.1:4:3.5。
(二)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价格走势的关联性有所增强
专栏3香港人民币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前景
2004年以来,在香港和内地合作推动下,香港人民币业务由开始推出到范围不断扩大,产品也逐步丰富。目前,参加人民币业务的香港银行主要提供存款、兑换、汇款、扣帐卡及信用卡、支票、认购买卖人民币债券,以及对与内地企业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境外企业的贸易融资等服务,内地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提供了专门清算安排,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经两地有关当局认可,充当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在港人民币存款为627亿人民币。目前,香港金融市场中除了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债券等人民币相关产品外,还有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简称人民币NDF)品种。
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情况。2007年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6月26日,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将在香港发行约50亿元人民币债券,拉开了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的序幕。2007年~2008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中资金融机构在港发售总额达2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2009年东亚银行(中国)和汇丰(中国)两家内地港资法人银行赴香港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债券。2009年9月,财政部在香港也发行了60亿人民币国债。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为香港债券市场增加了新的品种,为香港人民币资金增加了一个运用渠道,为境外人民币资金提供了回流渠道,有助于香港银行扩大资产业务范围,也增加了香港市场对周边地区人民币资金的吸引力。
香港人民币NDF市场发展情况。人民币NDF的市场行情主要反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预期。香港人民币NDF推出之初,日均成交金额仅200万美元左右,市场主要参与者为跨国公司及少数对冲基金,经过10多年发展,参与者和成交量不断增加。2005年1 1月,香港市场推出供中小企业及银行零售客户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零售人民币NDF。目前,香港人民币NDF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约10亿美元,市场主要参与者为跨国公司、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境外中资企业、对冲基金及零售银行客户等。随着中资企业不断走出国门,中资企业的投资避险意识也不断提高,由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逐步加大,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及境外中资企业已成为参与人民币NDF交易的重要市场力量。香港人民币NDF合约到期交割时,按合约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差额以美元进行结算,境内市场推出人民币远期外汇产品后,境内人民币远期价格和境外市场相互影响。
香港人民币产品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香港地区人民币存量规模将进一步上升,香港地区各类市场主体对人民币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上升。由于内地有关部门已经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提供了制度性清算安排,香港在发展人民币产品市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发展人民币产品市场,有利于丰富香港金融市场的产品系列,增强香港金融市场的吸引力,有利于香港经济金融的繁荣。
1.与国际债券市场相似,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加陡峭
资料来新毕08系统
200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加陡峭。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2009年中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均走高,且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增幅明显大于短期国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得陡峭(见图3.1)。
2、中国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2009年,银行间外币/外币即期市场上主要外币对,例如欧元/美元、美元/日元等,交易价格的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
资料來源:新系统
3、与全球股市走势相似,中国主要股指也出现大幅上涨
2009年,与全球股市走势相似,中国主要股指也出现大幅上涨。2009年末,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报收于3277点和1201点,分别比上年末上涨80%和116.8%(见图3.2)。2009年中国主要股指涨幅高于发达市场经济体,与同属“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主要股指的涨幅比较接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率先复苏的经济基本面。
专栏4中国塑料期货和钢材期货交易取得成功
2007年7月31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货合约作为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首个工业品种上市交易,上市后LLDPE期货成交日趋活跃,持仓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大商所LLDPE期货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达到36.7万手和1 0.1万手,已成为大商所新的明星品种。2009年5月25日,大商所推出第二个塑料品种聚氯乙烯(PVC)。PVC上市后迅速活跃,2009年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达到24万手和13.8万手,PVC期货初步取得成功。
2009年3月28日,螺纹钢和线材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上市;截至2009年底,螺纹钢期货累计成交3.23亿手,线材期货累计成交218万手。目前已完成螺纹钢20家企业和线材15家企业的注册工作,分别占中国钢铁业协会2008年统计数据大中型企业产量的50%以上。目前,螺纹钢期货已成为国内成交量和成交额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也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类期货品种。
塑料期货和钢材期货交易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塑料和钢材市场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利用商品期货市场避险的需求较高。目前,国内LLDPE和PVC产业链的成熟程度远低于发达经济体,不仅有大量的塑料贸易企业,还有着数以万计的下游塑料制品企业。国内LLDPE现货市场的定价虽然以中石化定价为主导,但是中石油、合资企业和进口厂家的报价对中石化定价形成一定制约,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目前国内PVC生产厂家接近百家,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也较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同时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规模小而分散,造成了市场参与者众多、交易层次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剧烈。这些市场结构特征在螺纹钢和线材细分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螺纹钢和线材期货为众多钢铁生产、消费和流通企业提供了管理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对钢材和塑料的需求大幅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的需求强烈,而且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企业。
最后,经过近20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运作不断规范,有关交易所长期以来对于产业客户开发和服务工作的重视,也是塑料期货和钢材期货交易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以上情形相对照,发达国家商品期货市场类似的塑料和钢材期货品种的交易并不活跃,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相关行业的垄断程度较高,导致市场的避险需求不足。
4.中国多数期货品种的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
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的铜、铝、锌期货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期铝、期锌主力合约与LME三月期铜、期铝、期锌合约对数价格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72和0.992;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期铝、期锌主力合约价格对LME期铜、期铝、期锌三月合约价格的引导系数分别为33.6%、5.5%和30.3%,比2008年分别提高12.3个百分点、下降14.9个百分点和提高15.5个百分点;LME期铜、期铝、期锌三月合约价格对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期铝、期锌主力合约价格的引导系数分别为30%、38.4%和25.6%,比2008年分别下降11.3个百分点、提高23.7个百分点和下降3.9个百分点。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主力合约与TOCOM天然橡胶三月合约对数价格相关系数为0.967,TOCOM天然橡胶三月合约价格对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主力合约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
2009年,大连期货交易所玉米、大豆和豆粕品种因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与CME的玉米、大豆和豆粕价格的相关性大幅下降。2009年,大连玉米、大豆和豆粕与CME玉米、大豆和豆粕价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8、0.475和0.321。大连期货交易所豆油品种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小,与CME豆粕价格依然保持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7。2009年,大连期货交易所(DCE)棕榈油与马来西亚交易所(BMD)棕榈油价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6;此外,从2009年棕榈油六次比较重要的转折点时两者的价格走势看,呈现出明显的DCE引领BMD走势的情况。
郑州商品交易所(ZCE)小麦、白糖和棉花三大主要期货商品与国际主要市场的价格走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于中国进口小麦的比重很小,加之中国政府在小麦市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09年ZCE小麦期货价格走势继续相对独立,与CME小麦期货价格的相关系数仅为0.068。2009年国际白糖市场发生逆转,表现为供小于需,国际原糖期货价格大涨,虽然国内白糖市场仍然是供需基本平衡,白糖进口量仍然不高,但受美糖大涨的心理影响和新年度国内白糖减产预期影响,国内白糖期货主力合约特别是远月期货合约表现出大幅上涨。受上述因素影响,2009年ZCE白糖与ICE原糖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84,出现大幅提高。2009年ZCE棉花与ICE棉花期货价格依然保持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7。
专栏5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使用第三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以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顺应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要求,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正常发展,推动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6日,试点工作在上述地区正式启动。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09年末,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笔,金额为35.8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主要表现在:
一是促进贸易便利化取得积极成效。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发布以后,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统一规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总体上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畅通,报关及出口退税等日益便捷,企业普遍反映获得了便利。第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纳入核销管理;第二,出口仍可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第三,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将出口收入的人民币货款存放境外;第四,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后,相应的资金不用进入待核查账户;第五,对企业进出口预付、预收货款占总货款的比例暂无上限限制。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较之外币结算出口收汇,采用人民币结算后,资金到账周期明显缩短。
二是试点企业得到了实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保持外贸和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试点企业普遍反映得到了实惠。第一,有利于中外资跨国公司优化汇率风险管理。跨国公司针对当地的进出口业务采用当地货币结算,可有效减少货币错配,实现当地货币收入和支出项目的自然对冲。第二,节省了汇兑成本。采用外币结算时,企业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均需承担汇兑成本。此外,由于人民币兑部分小币种无报价,企业采用小币种结算需承担由人民币兑美元、再由美元兑小币种的两次汇兑成本,采用人民币结算可节省相应汇兑费用。第三,节省了企业外币衍生品交易费用。在采用外币结算时,为锁定汇率风险,企业须进行套期保值;采用人民币结算后,企业将节约原来套期保值的费用。
三是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良好。中国人民银行开通了跨境人民币业务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用于采集所有人民币跨境业务信息,为商业银行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与海关、税务、外汇及反洗钱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截至2009年末,共有30家中外资商业银行总行接入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5.中国黄金市场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保持一致
在2009年的多数交易日中,中国黄金市场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保持一致。在全年244个交易日中,有188个交易日高于国际金价,平均价差为0.4元/克;56个交易日低于国际金价,平均价差为一0.26元/克。国内与国际金价平均差价为0.36元/克,较上年0.67元/克的差价下降了0.31元/克,下降幅度为46.27%。(见图3.3)。
(三)中国金融市场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创新
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现有条件,不断加快创新步伐。
一是市场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在产品创新、机构创新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相继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内地港资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债券产品;成功推出创业板,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螺纹钢、线材、早籼稻和聚氯乙烯等新的期货品种相继上市交易,促进了期货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央企ETF等新的基金产品不断推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汇三期交易系统于去年4月27日上线运行,新增了交叉货币掉期产品以及复杂订单交易策略等功能,以及做市商报价等多种形式报价。去年6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净额清算业务,防范市场系统性风险。6月29日,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在提供多种新交易方式的同时,突出了对做市商制度的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推进跨境ETF产品开发创新,借鉴国际经验起草和修订国际板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去年9月21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成立。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二是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和处置市场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主体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台自律规则,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行为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人员行为的市场自律。中国证监会发布创业板及新股发行的管理办法与指导意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新股发行机制。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股转持的实施办法。国资委发布通知规范央企参与期货等衍生品业务交易的行为。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基金的评价与管理制度,加大基金市场规范力度。
五、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服务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一)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吸引境外参与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交易
在外汇市场,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等重大改革的推进、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立以及境外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可以考虑延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业务范围至境外;可以考虑进一步引入境外机构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发展多样化的外汇及人民币相关产品,吸引境外投资者。
在银行间拆借和债券市场,可以考虑引进更多的境外机构参与交易,争取成为在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的二级市场,并为境内发行的外币债券提供交易平台及相关服务;可以考虑发展多样化债券产品,特别是发展浮动利率产品和利率衍生品,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债券市场效率,吸引境外融资者和投资者。
专栏6全球金融信息市场在低迷中等待市场转机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总体规模同比进一步缩小,主要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经营状况普遍不良,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汤森路透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的季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8.87%。但是,汤森路透、彭汤森路透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的季报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收益32.16亿美元,同比下降3.68%,净利润1.6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8.87%,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摊薄收益为0.19美元,比上年同期博等主要机构占有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2/3以上份额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为应对金融危机给信息市场带来的冲击,全球主要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一方面削减无法赢利的非核心业务及其相应职位,甚至从非核心市场退出,以节约相关开支;另一方面,为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它们围绕核心产品,重新调整完善总体布局和业务结构,特别是加强全球市场资讯的采集能力,加大重点功能研发和对外收购力度,提升终端产品的专业化服务功能,以期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总体仍处于低迷期,但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却保持了20%的增长,延续了以往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金融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同时也得益于国内外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的相互良性竞争和共同开拓。新华社设立了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这一市场化运营主体,充分利用新华社的资源、网络、人才和渠道优势,形成了以新华08PC终端为核心,视频终端、手机终端等同步发展的产品链条,其中新华08PC终端还开通了人民币债券服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新一轮消费需求。
在股票市场,可以考虑积极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即国际板)的制度安排,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稳步推进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准备工作,研究制订相关发行上市、交易结算、持续监管等制度安排和配套规则。
在黄金市场,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挥外资会员在连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方面的作用。在期货市场,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推动相关企业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期货业务;研究QFII在期货市场的试点方案,包括对离岸交易模式和保税交割的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一是研究扩大试点范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进展顺利,但人民币结算规模与中国贸易结算总规模相比仍显偏小。为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境内试点地区、试点企业以及境外试点区域。
二是研究推动将试点项目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随着试点政策知晓度的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增强,企业对于服务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的需求也日益突出,有必要将人民币试点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
三是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中支付结算的工具后,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境外企业和商业银行海外参与行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因此有必要研究境外人民币资金流动、人民币交易机制等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中国金融市场托管清算结算系统的功能整合,研究构建中国场外债券及其衍生品市场的集中结算机制,进一步支持市场的发展创新,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联通性和安全性。
在总结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统筹规划建设人民币跨境和境外支付清算体系与建立制度化人民币现钞境外流通和回流渠道,为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金融资产创造条件。
(四)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要与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整体战略相适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建设,高度重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风险。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协调推动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展。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入的监测分析力度,提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预警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六、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和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
建设与中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表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要着眼于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要发挥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当的国际影响,还要为中国的涉外经济活动提供充分的跨境金融服务和保障。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表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是以人民币标价金融产品交易为主的金融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人民币跨境融资和投资、人民币对外币交易以及其它人民币标价产品的跨境交易等方面将逐步丰富和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境内外参与者共同参与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表明中国将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完善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提高金融市场的境外参与者比重,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功能,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服务能力。完善市场的定价、信息功能,表明中国要发展与金融资产定价及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的金融关联服务业,形成金融业及关联服务业相互支持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机构体系,表明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同时,在尽量满足各层次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尤其要大力培养和吸引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争取每个行业都产生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
国务院文件出台后,国家各部委以及上海市出台了多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措施。
建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国务院[2009]19号文出台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工作分工的通知,并要求各部门加强协调,明确责任,抓紧制定具体措施。为了对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国家层面的各项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建立了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部际协调机制。
国家各部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工作取得突破。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银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上海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展顺利。经人民银行和财政部批准,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出台了支持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相关办法;人民银行、银监会正在推进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债券,截至2009年底,已有5家在沪外资法人银行上报了发债申请;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正着手研究推进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工作;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公告,就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有关事宜进行了明确。财政部、国税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营业税政策的通知》,从税收政策上给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支持。
上海有关方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务院[2009]19号文出台后,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实施意见》。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上海市人大出台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了营造公平高效的金融法制环境,上海市建立了金融审判庭。上海有关方面还正在研究支持金融创新、吸引人才的具体政策。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网站,www.bis.org.
..Source:BIS website,www.bis.org.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网站,www.bis.org.
Source:BIS website,www.bis.org.
资料来源:WFE网站,www.world-exchanges.org.
,.g.g.Source:WFE website.www.world-exchanges.org.
资料来源:WFE网站,www.world-exchanges.org.
Source:WFE website,www.world-exchanges.org.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 篇10
潘功胜表示, 过去10年来,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改革效果也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制约。在政府目标的引导下, 政府通过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低成本资金, 从而通过大规模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但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宏观管理手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于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 潘功胜透露, 相关部门即将发布的“十二五”金融改革规划中, 将涉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诸多战略及战术层面变革;将涉及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等金融结构方面改革;在金融组织结构上, 涉及微型金融组织的发展问题;在宏观审慎和微观金融监管方面, 将涉及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等问题。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 篇11
【周德文】:温州确实存在两多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民间资本很雄厚,缺乏投资的渠道,另一方面温州40多万家中小企业缺少资金支持。这两者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桥梁连接起来。这就是国家金融改革包括相配套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的所在。进一步推进温州的金融,包括投融资的体制改革,在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帮助民间资本更好的进入这些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金融改革的目的之一。
记者:温州金融改革难点在哪?关键点又有哪些?
【周德文】:温州金融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难处,所以从实施金融改革到今年3月份已经快一年了,依然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我觉得难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间资本参与设立金融机构方面遇到很大瓶颈没有取得突破。现在民间资本直接设立金融机构,哪怕是小银行,依然不行,进入不了,遇到了阻碍。二是利率市场化没有试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推进非常困难。三是个人资本、海外直投,尽管已经列入试点的条例,但到现在还没有实际的操作,也是遇到了难点。四是包括地方金融监管合法化现在还处于很尴尬的状况,尽管我们温州设立地方金融监管局,但是到底设立合法不合法,现在也还没有明确。所以在金融改革的难点在这四个方面。而关键点有两点:一是要打破金融的垄断,要使金融改革取得成绩,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要敢于打破金融的垄断,要引领民间资本直接进入金融领域,这样才能够取得成果。二是要坚定的推进利率市场化试点,因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绕不过去的,必须要积极的予以推进。只有利率市场化,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曾刚】:我想这个难点始终存在,不仅仅温州,其他地方金融改革试点也都存在。去年温州信贷刚刚提出来的时候,我们也就探讨过这个问题。就是它最大的一个问题,它和其他的政策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中国的金融管理是一个集权式的管理,它和地方的财政也好,其他的也好,是不一样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关系到金融体制最根本的一些政策上,包括金融许可证的颁发,包括利率市场化这些最根本的,包括资本项目的兑换,甚至包括汇率等等这样一些最重要的金融改革领域,其实最重要的核心东西,都是由中央部门来控制的。比如说这个权利都在人民银行,或者银监会的手里面。这就给很多地方金融改革带来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你想做一些重要的突破,但是,最重要的突破就是最重要的难点,或者最重要的东西都不在你手里面,而且你很难去改变这种框架,因为这种框架有它的合理性。怎么样在这种框架下做改革做探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去年温州金融改革刚开始的时候,人家讲没有利率市场化,这个不能算是新的。说要搞小贷公司转制,说要成立一个新的银行,准入归银监会管,人家不批你,没有办法。所以搞来搞去,他最想要突破的东西都没有突破,金融权利本身的集中,和它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的改革之间的错位矛盾,我想这是它最难的。在这个方面它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方向,我觉得这个就是他们在过去一段时间探讨的。我想真正的方向,因为在大的面上是不能做的,小的方向面上几个机制的梳理是可以做一些尝试的。过去他们已经做了,比如民间借贷的规范,包括民间借贷的信息中心,用这些方式使他们变得透明化,另外使这个过程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规范化。这是一个方面的努力。我觉得以后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去推广。当然,这个里面还有一些,我一直在想,可以去处理的或者探讨的,但是目前可能没有看到的,我觉得它可以去做一些关键的。就是怎么样处理银行监管,就是分权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因为我们讲金融是一个集中的管理,但是事实上,从长远来看,这种集中管理并不适合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为什么?不同地方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全国用同一个标准去限制浙江,或者西藏这样的地方,同样的一些准入的标准去对待这个地方或者对待那个地方,同样的监管标准对待这个地方的机构、那个地方的机构,出现这个问题,大家的条件不一样,就会出现一个套利的问题。第二个,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讲,地方政府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上面也是要承担风险的,比如过去最早期地方很多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改制过程中,地方政府都是出了钱的,不管以什么方式出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金融风险自己也是要分担的。这几个东西凑在一起,金融完全是抓在中央层面的话,恐怕也不合适,因为风险毕竟是地方要分担的,而且各个地方有不同的情况。意味着你是不是在监管方面,其实应该去探讨一个多层次的监管关系。地方政府或者地方的监管机构,在我们的金融监管里面,以及未来的风险处置里面,应该去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机制。温州其实有这样的案例可以去尝试,因为它过去已经形成了一些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化解,怎么样化解,这个化解里面,大家怎么样分担这样的机制等等,我想这些东西是可以为未来我们其他地方做一个很好的探讨。因为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像美国的州联邦有不同层级的监管机构,有不同的管理方法。这种是符合一个大国的状态,小国无所谓,因为它没有差异化。大国,我想这种差异化的监管通过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来体现,这个未来是要去探讨的,当然这是一个大课题,这个大课题在地方层面上可以触及到的。在这个方面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回到我们刚才讲的利率市场化的层面,不在这个层面上。所以,在我看来,第二个问题也是他们可以去探讨的关键点。但是目前来看,好像还没有去做这方面的努力。或许我觉得可以去做这样的探讨。
记者:在您看来,温州“金改”的瓶颈要如何突破?
【周德文】:金融改革遇到很大的阻力和瓶颈,我认为现在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国家的相关部门没有松绑放权,仍然按照现有的法律政策,不允许有突破,这是很大的瓶颈。我们要想突破,但是上面没有给予支持和配合,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包括银监会。二是地方政府有畏难情绪没有大胆的进行改革,尽管国务院已经给了温州尚方宝剑,但是温州政府我认为改革的勇气和胆略还稍微欠缺一点,没有敢于去创新和突破。本来国务院的试点就是让你大胆的去改革和试验,我们地方政府因为不敢去冒险或者缺乏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所以没有大胆去创新和突破。我认为这也是一个瓶颈。主要是上和下两个瓶颈,使得温州金融改革到现在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要突破金融改革的瓶颈,我认为首先取决于国家要进一步的松绑放权,特别是对现行法律法规等一些政策,如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加快进行修订,这样才能够给金融改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二是我们地方政府要敢于改革,特别是在金融改革上要敢于创新和突破,不要事事请示和汇报,因为国务院已经给了框架性、原则性的试点条例,在这个原则内应该大胆的去做,这样的话才能突破瓶颈。
论利率市场化和浙江民间金融改革 篇12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决定权交由市场、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和对市场动态的判断自发确定利率水平,形成了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本影响因素、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传感器的一种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利率市场化对一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重大,使银行体系面临着严重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银行间会通过上调利率水平维持竞争优势,而这正是加重了银行风险的原因。由于市场信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常常会因为把握不住市场风向和利率的灵活变化而产生金融风险。如逆向选择效应将原本应由存款人承担的风险转嫁到了银行,使信贷风险加剧。
我国自1996年开放了同业拆借利率以来,又开设了国债市场利率为我国市场利率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基准利率,为利率市场化打下了牢实的基础。调整利率结构、完善交易品种、提高监管水平、放开贷存款利率,中国正在一步一步地完全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2 最新的利率改革
改革是近几年来一直位居前列的热词,十八大上金融系统代表团队提出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促进推进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由于利率变化对银行的影响重大,银行风险需要以利率工具加以控制。调整不良贷款的水平,对于大型银行注重稳健的推行改革,引领它们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领头羊,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
今年三月份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委会议设立了浙江温州市作为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其中利率改革的内容为温州创造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为了促进温州金融市场在短期利率市场上能够取得突破,温州政府打破利率双轨制的模式实行充分的利率市场化。推行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大于央行的基准利率,对短期借贷资金更加放开管制,通过一些小的商业银行和信贷公司先推行,再逐步通过大中型的金融机构进一步的向温州的整个金融体系推行的两步走方案。
3 金融改革概述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体系格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和规范。专业银行基本上内部实行三级管理,其他金融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促进金融机构的盈利效果和内部管理系统的革新。
利率政策作为金融改革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提高过低的利率增加利率档次,根据市场动向和供求原理随时实行浮动利率,增加企事业的定期存贷款利率,加强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行过程中作为一方很大的受益者,虽然其受特惠政策中走出进一步开放加大了银行的风险,但是伴随风险的增大银行的收益无疑也将进一步增大[4]。
4 浙江民间金融的试点
在浙江温州市建立金融改革实验区,制定了“省12条”,旨在规范发展民间融资促进金融创新,以及如何利用个人向境外直接进行投资的方法讨论。通过从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投资难的问题着手,温州市加强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推进金融向综合的方向发展,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构建与温州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格局,使金融也逐步成为温州市的支柱性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温州市试点实验区实施坚持系统推进、创新为要、项目运作的手段方式,着重把握金融改革与市场风险的关系、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共同生存的关系、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自主把握市场风险的关系,促进温州金融体系能够稳中求进。
温州试点实验区通过搭建一批小型的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小型的融资服务中心担保中心,吸取一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出台一批直接融资的合作项目,初步为金融系统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温州试点实验区正在加快建立地方监督体系,推进农村的金融试点改革,促进金融改革项目的全方位、多层次有条不紊的推进。
5 利率市场化和浙江民间金融改革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使得金融业务的开展有了更加规范的金融环境,相对于以前的市场主体单一、融资工具少、运作效率低的问题,资金不能在行业之间顺利流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脱节使社会各个资本配置环节缺乏活力,利率市场化对于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作用。银行是资金流动的中转地,利率改革对银行改革的影响重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商业银行在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模式下,实现银行由行政导向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更有利于促进银行的效率最大化。
另外,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了可能性,银行可以自主地根据利率水平和市场供求关系确定金融产品的价格,虽然加大了银行的利率风险,但是同时也成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强大动力,为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机会。
浙江民间金融改革,使符合小额贷款公司能够转型成村镇银行,促进了民间资本能够光明正大地走入金融业,确保了民间金融的合法身份。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银行业注入的新的血液给金融行业注入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增强了金融界分散风险和抗风险的能力,为全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先例和宝贵的经验。
银行的存贷款作用更加显著,从根本上解决温州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和制度保障。民间金融业的发展突破融资难的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摒弃嫌贫爱富的不良思想,更多的给予小企业的帮助,促进了银行与企业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促进金融改革经验在全国的推广。
6 浙江金融发展的新方向
十八大确定了我国总的金融发展新方向,实现新型低碳环保经济,靠创新推动金融改革的意见已经在人民心中达成了共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依靠现代金融的依托,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稳步推进了了市场化改革。
浙江省将在贯彻十八大提出的金融改革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地推动地方金融改革的发展,探索出一条与当地经济相关联的金融体制创新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地方经济实体的升级。
推动科技与创新与金融的融合,开辟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格局,加强对中小金融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通过对浙江省试点地区的创新考察,积极吸取经验激发全社会参与地方金融改革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转型[4]。
浙江绍兴银行的试点工作更是为浙江金融创新发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重视对小企业的贷款扶持和对实体经济的保护力度,以服务实体为导向,浙江各商业银行要积极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方式方法。完善金融服务支撑工作,鼓励小额贷款机构、村镇银行、担保机构的建设,保障金融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推动浙江省的金融改革的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速,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 尤其是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 利率市场化的速度也稳中有进, 各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组织在协调中相互促进。本文通过对浙江民间金融改革的研究观察, 总结了我国部分省市的金融研究成果, 通过利率市场化和民间小额融资贷款的自由化, 主要从银行角度反映出金融改革对金融市场以及我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小额融资
参考文献
[1]周苗苗, 赵凡繁, 吴冲锋.民间金融的独特形式——合会[J].当代经济科学, 2004 (05) .
[2]郑振龙, 林海.民间金融的利率期限结构和风险分析:来自标会的检验[J].金融研究, 2005 (04) .
[3]夏斌, 陈道富.国内金融改革必须达到的两种状态[J].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1 (03) .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推荐阅读:
中国金融改革创新研究06-24
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11-03
中国金融资本市场08-10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08-10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改革建议论文09-28
金融市场改革09-23
金融市场改革路径研究09-24
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指导意见09-04
中国农村金融07-02
中国金融变革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