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控制

2025-02-01

分时控制(共10篇)

分时控制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出现电视机、手机、电脑等新的用电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工作特点不同, 需要进行分类管理, 而且住户离开时往往会忘记关闭住宅或建筑中的不需要使用的电器 (例如:电灯, 电视等) ;有的用电器 (例如:充电器, 正在下载资料的电脑等) 需要在住户离开家后一段时间才断电, 由于住户不能及时回家, 往往造成较大的电能浪费, 严重时还会造成火灾等危险隐患;如果电器在停电前处于工作状态, 停电后没有关闭, 在二次通电后电器大多会继续工作, 这也会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和一系列安全隐患[1,2,3,4]。

本文针对目前住宅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住宅节能装置, 对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分时供电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1 节能装置构成与工作原理

1.1 节能装置构成

本节能装置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如图1所示。

主电路的作用为提供电能使得相对应的用电设备进入工作状态, 主电路包括三个支路:分别是断电支路L1, 延时断电支路L2, 常时电支路L3。每一个支路由各类继电器和负载组成, 断电支路用于连接在住户离开房间后需要立即关闭的用电负载, 常时电支路用于连接需要长时间用电的负载如冰箱等, 延时断电支路用于连接需要一定时间后再断电的用电负载如充电器、下载文献资料的电脑等。

控制电路主要由门锁锁舌、开关、继电器和干电池组成, 控制电路主要通过继电器控制每一个支路的供电和断电。

1.2 节能装置工作原理

本节能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门锁锁舌将控制断电支路的开断, 当门合上时门锁锁舌将触发开关SB, 使得断电支路的继电器线圈得电, 控制该继电器所在的断电支路断电用以控制住户离家时所需断电的支路, 延时支路经过一定时间延迟后断电, 从而控制如手机等需要一定时间后断电的设备用电, 同时保持如冰箱等设备一直使用电的设备正常工作。

2 节能装置工作过程

2.1 节能装置工作过程一

住户刚回家通过钥匙将锁舌弹开同时触发开关SB打开, 控制电路KM、KT2接通, 主电路KM、KT1接通, 电源处于充电状态, 家中电路正常接通, 如图2所示。

2.2 节能装置工作过程二

住户在家的时候按钮SB未被锁舌按住, SB断开, 控制电路中KM、KT2断开, 主电路中KM接通, 电源充电结束断开, 三条路处于正常供电, 如图3所示。

2.3 节能装置工作过程三

住户刚离开家的时候按钮SB被反锁的锁舌按住, 控制电路、主电路中KM断开, 得电延时继电器KT1开始工作, L2、L3所在电路有电, L1断电, 如图4所示。

2.4节能装置工作过程四

当人离开的时间超过时间延时继电器KT1 (时间由用户提前设定) 的设定时间, KT1自动断开, L1、L2所在线路断电, L3所在线路有电, 如图5所示。

3 结论

目前这种结论装置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 能够很好的节约电能, 该装置具有定时功能。具体具有以下特征:

3.1 在不改变用电设备和供电线路结构和外形的情况下, 对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供电管理, 达到节能目的;

3.2 该节能装置结构简单, 制作成本较低, 具有很广的市场推广价值, 本分时控制节能装置已经获得国家专利的授权。

3.3 本节能装置由于采用分类分时管理, 因此安全性较高, 能够避免用电设备在房间无人时长时间使用引发的火灾。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建筑特别是住宅的节能问题设计出一种区别于传统节能的新型节能装置, 该节能装置通过门锁的锁舌对房间内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分时管理, 达到节能的目的, 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和安全的特点。

关键词:节能,住宅,继电器,分类管理,锁舌

参考文献

[1]沈宣祥.省电节能控制系统在住宅小区的应用技术[J].住宅产业, 2014, 11:113-115.

[2]胡昊峰.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J].装备制造, 2009, 6:173-174.

[3]宋东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甘肃科技, 2009, 19:149-150.

[4]张钊, 汪其锐.浅谈低压电气系统节能技术的发展及趋势[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4, 1:37:39.

昼夜交替 分时保养 篇2

Night

密集修护

睡眠中养成美人肌

入夜,身体机能慢慢归于平静,人体进入休养时间。然而,肌肤没有入眠,而是从白天的防御机制转换为修复、新生机制:肌肤细胞的自我修复机制活跃,细胞新生到达巅峰,更积极的吸收外部养分。夜间肌肤渴求得到更温柔的恩宠,舒缓日间所承受的伤害和压力,让肌肤在极致的调养中逐渐还原澄净健康。全新「极致之美」菁华修护滋润晚霜,蕴含全新专利“夜活植物分子生命链Molecular Nocta-Sap”,能同时保护染色体端粒及细胞基因来延缓细胞衰老,添上独特依兰,茉莉和铃兰精油,更有助眠的功效,呈现夜间护肤完美体验。高效利用这段时间,做好睡前护肤保养工作,睡个高质量美容觉,是延缓肌肤老化的关键。

Day

防御修护

日间保养不间断

大自然创造了昼夜,也孕育了人类,我们的一切机能其实都是顺应自然而生,肌肤也不例外。日间的肌肤功能主要是防御作用,不仅是来自阳光的紫外线、自由基,更要防御现代生活中的城市污染。日间的肌肤最需要能量的补充,晨起的肌肤需要充沛的能量来唤醒细胞, HR赫莲娜菁华修护滋养霜,集结5种植物神奇活性成分,重启5大肤层的新生机制,帮助肌肤在日间抵御外界各种伤害的同时修护你的肌肤,在第一缕晨光中迅速构建有力的防护屏障,以充满活力的状态迎接又一天的开始。

分时控制 篇3

关键词:电动汽车,分时电价,负荷波动,控制算法,硬件框图

0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 开发使用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今年, 我国各地PM2.5频繁超标,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1]。燃油汽车作为有害气体的主要产生原因之一, 必将逐渐被清洁的电动汽车所取代[2]。事实上, 国务院已经做出规划, 预计2015年, 纯电动和混合电动汽车的累计产量将突破50万辆[3]。作为移动的负荷, 大量的电动汽车充电会给电网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也会影响电力的调度。若在同一时间和地点集中充电, 会给电网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 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和地点进行规划和引导, 来配合其他用电, 最好做到“削峰填谷[4]”。事实上, 对电动汽车进行分时收费管理, 有效引导电动汽车在低谷充电, 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出发, 论述分时充电控制的优越性。根据已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方案, 提出一种改进的有序充电控制策略, 并给出了相应的硬件和算法设计, 完整地设计了电动汽车分时充电收费控制器。

1 分时充电收费控制概述

采用分时充电控制有很多优势。电动汽车充电涉及到三方利益:电力供应商, 充电站运营商和电动汽车使用者。从电力供应商的角度, 充分利用分时充电, 可以减小电网峰谷差, 进而提高电网设备利用率, 减小平均投运成本;从充电站运营商的角度, 分时充电可以最大化满足客户的充电需求;从电动汽车使用者的角度, 选择在低电价时充电, 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长期投入资本。所以, 无论对哪个利益方, 分时充电都可以使其利益最大化, 这也是分时充电提出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分时充电的电费定价问题, 已有相关文献做出了研究。文献[5]通过敏感性分析和博弈分析, 给出了均衡三方利益的定价策略。文献[6]为每个时槽设定价格阈值, 提出了一种最小化纯电动汽车车主充电成本的调度方案。据悉, 到2015年底, 北京市将建成智能电网试点, 届时, 市民只需购买IC卡并充值, 即可只支付低谷电价, 在智能充换电站点进行充电。并且, 在五环以内充电服务半径将不超过5 km, 地铁和公交接驳站也将设置快速充电桩。由此可以看到, 电动汽车采用分时充电已是大势所趋。

分时充电控制是指, 根据电网不同时段的负荷, 在峰 (08∶00-12∶00, 17∶00-21∶00) 、谷 (00∶00-08∶00) 、平 (12∶00-17∶00, 21∶00-24∶00) 三个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 以鼓励用户和发电厂削峰填谷, 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文献[7]以用户充电费用最小和电池起始充电时间最早作为控制目标, 提出了一种有序充电控制策略。本文基于这种控制策略, 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方便性, 做出了改进, 并提出了控制器的设计方式。

2 改进的有序充电控制策略

要在谷时段对电动汽车充电, 就要对短期电力负荷进行预测, 目前, 通过灰色理论[8], 时间序列分析[9]和神经网络等方法[10]的负荷预测准确率已经高达99%, 我们可以根据高低负荷时段, 调整电动汽车的充电数量, 使其能够“削峰填谷”。

改进的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如下:

假设充电设备采用恒功率充电, 额定功率为ΔP。以小时作为负荷预测单位时间, 第j (j=1, 2, …, 24) 个时段除电动汽车充电外的常规负荷为Pj。用户方面, 设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为C, 起始充电电量为Cs, 结束时电量为Ce;到达充电站时间为Ts, 取车时间Tg。则电动汽车所需电量Cneed为:

电动汽车停留在充电站的时长Tstay为:

设在第j个时段, 充电站共有n辆车在充电, 则这个时段此地区的电网总负荷为:

假设第j个时段的充电费用为yj, 则从用户的角度, 希望在停留时间 (Ts, Tg) 内, 以最低的价格将电量充满;从电力供应商的角度, 希望电网总负荷能够保持较平稳的态势, 减小负荷波动。因此, 我们可以得到改进的有序充电控制策略的目标函数:

进一步分析, 单独对电动汽车充电来讲, 由于其不会影响其他行业的用电量, 所以无法“削峰”, 其最大的作用是“填谷”。对于用户来讲, 越在谷底, 充电费用应该越低。对电力供应商, “谷”填的越平, 负荷波动越小。所以, 对于以上两个目标函数, 其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同, 即都是尽量在谷底进行电动汽车的充电。此外,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 除了节省费用外, 还需保证在取车时间前, 电量尽量充满。所以, 将目标函数调整如下:

3 收费控制器功能模块

根据以上控制策略, 所设计的控制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功能:

1) 能够识别用户信息;

2) 用户可以输入取车时间, 以供在取车前完成充电行为;

3) 根据负荷预测, 完成自动充电和停止充电;

4) 存储数据;

5) 与调度中心进行通信;

6) 能够控制并读取起始充电时间和电表起始数值, 以及充电结束时电表值, 并按照分时电价扣费。

为了实现以上功能, 绘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对各个模块解释如下:

1) 控制CPU采用TI公司的浮点型DSP, TPS320F28335。承担着识别站台使用情况, 排队充电车辆, 计算在取车前如何充电使花费最小等功能, 是整个设计的核心;

2) RFID阅读器承担着识别用户信息的功能, 用户只需持IC卡, 在制定读卡区域内刷卡, 机器即可获知用户信息。取车时, 再次在刷卡区域内刷卡, 即可根据充电情况完成扣费;

3) LCD显示屏和用户输入设备是人机交互界面。LCD显示屏可以显示当前区域电动车排队数量, 卡内余额等信息。用户输入设备采用按键或触摸屏, 供用户输入取车时间。则控制CPU会根据取车时间, 安排充电先后顺序, 在保证最大限度充满的前提下, 节省充电费用;

4) EEPROM用于存储时间、电量、费用等信息, 还具有掉电保护记忆功能。以数组方式存储, 形式为 (时间, 电量) 。时间信息用于计算分时电价, 电量信息则用于计算总充电费用;

5) 通信模块也是十分关键的部分, 承担着与数据中心通信的功能。用于电网短期预测的准确率高, 所以, 整个电网的负荷波动情况需及时上传到充电站。充电站根据负荷情况, 调整充电车辆数量, 使得整个电网的负荷波动小, “填谷”效果好。

4 算法设计

控制器最核心的部分是算法的设计, 即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取车时间, 自动安排起始充电时间, 保证同时满足尽量充满且费用最小。

图2是分时充电控制算法流程图。

在用户输入取车时间后, 首先进行计算, 在存车到取车时间范围内, 是否可以充满, 如果不能充满, 则立即开始充电, 不进行费用最小化计算。如果时间充足, 则从负荷最低点 (也是费用最低点) 开始向左右逐渐搜索选择, 使得选定区域内, 费用最低。当选择区域的时间Tsearch满足:

则停止搜索, 从选中区域起始点开始充电, 算法结束。否则将继续搜索, 直到满足式 (6) , 即将电动汽车充满电。

5 结束语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将充电费用最小化, 从电力供应商的角度使负荷波动最小, 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此外, 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 还会根据存车和取车时间, 以给电动汽车充满电为目标。为实现此控制策略, 本文还设计了分时充电控制器的硬件实现功能框图, 并对各功能模块给以了解释, 最后, 提出了实现分时充电目标函数的控制算法流程图。从理论到硬件设计, 再到算法实现方式, 给出了完整的电动汽车分时充电控制器的实现方式。

参考文献

[1]朱建超.PM2.5的综述与思考[J].中国卫生质检杂志, 2012, 22 (10) :2526-2528.

[2]谭忠富, 王抒祥, 何洋, 等.电动汽车节能与减排潜力计算模型[J].现代电力.2013, 30 (2) :78-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R/OL].2012.06.28.

[4]黄秀琼, 鲁籍元, 牛焕娜, 等.用于主网削峰填谷调度的风/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J].中国电力.2013, 53 (2) :87-92.

[5]滕耘, 胡天军, 卫振林.电动汽车充电电价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 8 (3) :126-130.

[6]Lihao.S, Zaiyue Y.Optimal charging schedule of PHEV taxi with time-varying price[C].Control Conference (CCC) , 2013 31stChinese.IEEE, 2012:2537-2542.

[7]孙晓明, 王玮, 苏栗, 等.基于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 37 (1) :191-195.

[8]刘丽华, 赵庆民, 侯志平.电力负荷的灰色预测[J].山东冶金, 2012, 34 (2) :43-45.

[9]刘猛洪, 汪爱丽.基于模糊时间序列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J].电子世界, 2013, 4 (7) :80-81.

长寿穴位与分时养生法 篇4

再则,每天分时段养生,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寒冷冬季,根据不同时段锻炼,更有益于养生。

早搓手:早晨搓手可调养心肺。因手上有手三阳、手三阴经络,而且手上有许多穴位,搓手通过刺激手心劳宫穴,让心脏兴奋,两鱼际相互摩擦,可增强呼吸系统功能。两掌合并对搓,尽可能摩擦手心,两手的手指相互揉按,可提神醒脑,活血通络。

午晒背:冬天午时(11~13时),阳光最充足,经常晒晒后背,可补充人体阳气。让阳光从头顶百会穴晒进人体,裸背短晒10分钟,吸收天然维生素与紫外线(不可多晒),则人体会更健壮。

晚泡脚:晚睡前热水泡脚,胜过吃补药。但热水一定要浸过脚踝以上,让热量进入人体,促进体内肾经、肝经得到养护。中医讲:“晚上泡脚,养颜补肾,温经祛寒,调和阴阳。”倘若泡脚后,以左掌按揉右脚,右掌按揉左脚,先揉脚心涌泉,再揉脚趾与后跟,会更神效。

睡前与晨起后,两手平行沿任脉膻中穴,往下推气至耻骨99次,再左右从乳房往下推气至两大腿根各99次,并加叩齿、吞口水,不但能治病,还健身益寿。

分时控制 篇5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太阳能由于其分布广泛、方便直接利用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1]。根据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关系,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离网型和并网型两类[2]。在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作为能量变换的核心部分,对于入网电流质量、变换效率、系统成本以及安全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小功率等级系统中,两级式并网逆变器以其拓扑简单、效率高及造价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3]。

就两级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而言,目前常见的控制策略主要有传统型控制[4]和新型PCS(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控制[5]等。文献[4]详述了传统型控制策略,其中前级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后级实现并网电流控制。该控制方案通过母线电容实现前后两级的控制解耦[5],但较大的母线电容会增加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文献[6]提出了一种新型PCS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后级实现MPPT,不需要采样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可以简化采样电路,但其控制系统较为复杂。文献[7]针对两级式并网逆变器提出了一种分时复合的控制策略,即在任意时刻,系统中开关管仅只有一部分进行高频开关工作,另一部分处于工频开关或者不工作的状态。这种控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开关器件的损耗,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为了实现光伏并网逆变系统高效运行,本文采用新型分时复合控制策略。文中详细分析了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并对该控制策略下的入网电流控制环路进行了详细的建模分析与环路设计,最后通过一台1 k W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时复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并网电流的控制并提高并网逆变系统的效率。

1 分时复合控制策略原理

1.1系统结构

图1所示为分时复合控制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图,其由前级Boost斩波电路和后级全桥逆变电路两部分构成。其中:Lb,Qc和Dc构成Boost电路;Q1~Q4构成全桥逆变电路;Cdc为中间母线电容;Lf为并网滤波电感;Db为旁路二极管。

1.2分时复合控制工作原理

根据输入直流电压Vin与网侧电压绝对值|vAC|之间的关系,系统可以工作在“Boost”和“Buck”两种模式。当Vin< |vAC|时,系统工作在“Boost”模式,输入电压先经前级Boost电路斩波得到母线电压;当Vin< |vAC|时,系统工作在“Buck”模式,此时前级Boost电路被Db旁路,光伏阵列功率直接经过Db向后级传输。图2给出了两种工作模式下各功率管的门极驱动波形[8,9]及对应网侧电压波形。

(1)“Buck”工作模式

当Vin>|vAC|时,系统工作在“Buck”模式,前级Boost电路被Db旁路,光伏阵列功率直接经过Db向后级传输。同时,后级全桥逆变电路采用单极性SPWM调制方式,调制出图2中AB和CD两段并网电流波形,其中功率管Q1(Q3)工作在工频开关状态、Q2(Q4)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具体而言,即在电网电压vAC的正半周,功率管Q1保持导通、Q2(Q3)保持关断、Q4高频开关;相反地,在电网电压vAC的负半周,功率管Q3保持导通、Q1(Q4)保持关断、Q2高频开关。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在此阶段内前级Boost电路的开关和导通损耗均不复存在,前级电路仅有旁路二极管Db的导通损耗,从而有利于系统效率的提高。

(2)“Boost”工作模式

当Vin<|vAC|时,系统工作在“Boost”模式,前级Boost电路中功率管Qc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并调制产生图2中BC段的并网电流波形;同时,后级全桥逆变电路中功率管Q1~Q4均工作在工频开关状态。具体而言,即在电网电压vAC的正半周,功率管Q1(Q4)保持导通、Q2(Q3)保持关断;相反地,在电网电压vAC的负半周,功率管Q2(Q3)保持导通、Q1(Q4)保持关断。因此,在“Boost”工作模式下,仅有Qc在高频开关,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整个系统的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由上述分析可知,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而言,本文所采用的分时复合控制方法,可以使得前后两级电路交替进行高频工作,从而有利于减小开关损耗;同时,在“Boost”模式下前级电路的输出电压为部分正弦波,即不需要很大容量的母线电容来保证母线电压的恒定,因此可以采用体积较小的薄膜电容代替电解电容。

2 分时复合控制策略下的并网电流控制

2.1 “Buck”工作模式环路分析与设计

在“Buck”工作模式下,不考虑Db时,图1所示系统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其中后级逆变电路采用单极性SPWM调制。

根据图3所示等效电路,采用状态空间平面法列写其状态方程,同时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得到d(s) 到iL(s) 的传递函数:f

求解式(1)中分子对应的方程可以得到两个实部为正数的根,即存在两个右半平面零点,此时系统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若考虑Db,则系统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同样列写状态平均方程,可以得到此时d(s) 到iL(s) 的传递函数为:f

由式(2)可知 ,此时系统 为一阶系 统 。 因此 ,在“Buck”工作模式下,跨接的旁路二极管不仅可以减小损耗,还可以显著简化系统补偿环节的设计。

图5给出了“Buck”工作模式下的电流环控制框图。其中:Gbuckc(s) 为电流环补偿环节;GPWM= 1 Vm为PWM环节传递函数;Gbuck(s) 为式(2)所示的系统传递函数。同时,考虑到信号采样存在且SPWM调制存在滞后,故需要增加相应的惯性环节。

按照典型I型系统设计补偿环节,取Tli= LfR2,则可抵消传递函数的极点,增大系统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由此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由式(3)可求得闭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

根据二阶系统最佳整定法[10],选取系统阻尼比 ζ = 0.707,可以得到:

从而得到简化后的电流环闭环传递函数为:

式(6)表明,将“Buck”模式下的电流环按照典型I型系统设计之后,其闭环传递函数可以近似为一个惯性环节,即当开关频率fs足够高时,所对应惯性Ts越小,系统动态响应越快。

2.2 “Boost”工作模式环路分析与设计

“Boost”工作模式下系统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同理可以得到d(s) 到iL(s) 的传递函数,f见式(7):

由式(7)可以看出,系统存在一个右半平面零点,且右半平面零点的位置取决于Boost部分功率管Qc的占空比D、母线电容电压Vc及Boost电感电流iLb。由于D,Vc,iLb均取决于正弦半波的角度θ,并且系统的右半平面零点随θ增大向低频方向移动;同时,系统幅频特性存在谐振现象,并且随着θ增大,谐振峰向低频方向移动,故补偿环节不易设计。

针对上述直接电流控制方法存在的缺点,本文采用一种间接电流控制方法,即通过控制Boost输入电流iLb(t) 即可间接控制并网电流iLf(t),则得到d(s)到iLb(s) 的传递函数为:

由式(8)可以看出,在“Boost”工作模式下,采用间接电流控制方法时,系统传递函数不存在右半平面零点,从而有利于系统补偿环节的设计。

图7给出了“Boost”工作模式下的电流环控制框图,其中 ,Gboostc(s) 为电流环 补偿环节 ,选用PI调节器 ,Gboostc(s)=K2p+ K2is,K2i= K2pT2i;GPWM= 1 Vm表示PWM环节传递函数,Vm为三角载波的幅值;Gboost(s) 为“Boost”工作模式系统传递函数:

补偿前,系统在fp0=6.19 Hz处存在一个极点,在fp1,2=1 k Hz附近存在一对共轭极点。为了防止由共轭极点引起的谐振峰多次穿越0 d B线导致系统不稳定,选取截止频率fc=2.5 k Hz,并且满足:

同时,将补偿环节的零点fzc放置在原系统的低频极点处,以保证系统以-20 d B/dec穿越0 d B线:

补偿前后的开环传递函数如图8所示,补偿后系统的直流增益较高,故系统的稳态误差较小;开环传递函数的截止频率为2.5 k Hz,系统相角裕度为43°;高频段以-40 d B/dec斜率下降,故系统抗高频干扰能力强。由上述分析可知,经过补偿后,“Boost”模式的电流环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3 实验分析

为验证以上分析,搭建了1 k W并网逆变器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具体电路参数如表1所示。

图9~图11分别给出了分时复合控制下的各功率管驱动波形、Boost电感电流波形iLb、母线电容电压波形Vbus以及逆变桥臂中点电压波形VAB。由图中实验波形可以看出,系统工作于“Boost”模式时,并网电流由Boost部分高频斩波生成,并且桥臂间电压和母线电容电压分别为并网电压及其绝对值;系统工作于“Buck”模式时,后级全桥电路进行单极性SPWM调制,输入侧能量由Boost部分的旁路二极管向网侧传输。因此,对应Boost电感电流值为0,母线电容电压即为逆变系统输入电压150 V,桥臂间电压为高频切换的矩形波。

图12所示为分时复合控制下的逆变器并网电压和并网电流实验波形。由图中波形可以看出,并网电流ig和电网电压vg能够保持相位一致,并网质量良好;同时,“Buck”和“Boost”两种工作模式平滑切换,在切换点处并网电流振荡幅度较小。

上述实验波形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了本文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输入电压为150 V时,逆变器效率随并网功率变化的曲线如图13所示。作为对比,图13中同时给出了传统控制方式下效率曲线。由图中结果可知,在分时复合控制策略下,逆变器在整个负载范围内达到了较高的效率,最高效率约为96.8%,且整体效率优于传统控制方式。

4 结论

详细分析了一种应用于两级式并网逆变器的新型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分时复合控制下前后两级电路交替进行高频工作,从而有利于减小开关损耗;母线电压不需要稳压,可以有效减小母线电容;“Boost”和“Buck”两种工作模式之间可以自由平滑切换,并网电流质量良好;分时复合控制下系统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且整体效率优于传统控制方式。

摘要: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两级式并网逆变器,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分时复合控制策略。首先详细分析了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的基本工作原理,该方法可以使得前后两级电路交替进行高频开关工作,从而有利于减小损耗;在此基础上,对分时复合控制策略下的入网电流控制环路进行小信号建模,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环路参数设计,以保证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最后搭建了一台1 k W实验样机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分时控制 篇6

1 项目背景

某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由门诊楼、外科楼 (含住院部) 、研究所、报告厅、图书馆和宿舍楼等构成, 共计拥有790张床位, 集中供热面积约9.9万m2。

2012年采暖季测试一次总回水温度65℃, 瞬时流量7t/h·m2和热耗单耗为0.3913GJ/m2, 三项指标均超标。

2 热力站情况

该医院热力站始建于1999年, 2005年整站完成改造。供热系统由生活热水系统、采暖系统及空调系统三路系统组成。

2.1 供热系统主要用热特点

2.1.1 生活热水

主要供应病房、手术室、浴室及办公室 (含诊室) 等, 每天生活热水的需求量200t左右。

2.1.2 采暖

主要供应图书馆、报告厅、幼儿园及宿舍区。供热面积48434m2。

2.1.3 空调

主要供应门诊楼、外科楼 (手术室) 以及肿瘤防治研究所。特别是外科楼 (手术室) 用热需求较高。供热面积51102 m2。

2.2 供热系统的主要设备

2.2.1 生活热水

医院支路: (1) 换热器 (2台型号为RU-02-5A的立式波纹管换热器) ; (2) 循环水 (2台型号为G20-20-3WY的屏蔽电泵) 。

宿舍支路: (1) 换热器 (1台8行程的立式波纹管换热器) ; (2) 循环水泵 (2台型号为C9-20-1.8NY的屏蔽电泵) 。

2.2.2 采暖

医院支路: (1) 换热器 (2台型号为G108×83的板式换热器) ; (2) 循环水泵 (2台型号为G160-32-22NY的屏蔽电泵) 。

宿舍支路: (1) 换热器 (3台DN200×8的立式波纹管换热器) ; (2) 循环水泵 (2台型号为G160-32NY的屏蔽电泵)

2.2.3 空调

(1) 换热器 (2台型号为GC-60×138的板式换热器; (2) 循环水泵 (2台型号为G600-40-110NY的屏蔽电泵) ; (3) 补水泵 (2台型号为CDL65-30-1FSWPC的离心泵) 。

该医院作为三甲医院, 用户对热量需求较高。生活热水每天使用量在200t左右, 外科住院处、手术室常年要求平均室温保持在26℃左右。只有当一次回水温度提高到65℃超温运行时, 才能满足用户需求。

2012年至2013年采暖季, 由于人力有限, 仅仅依靠人工控制调节一次回温, 难以实现实时调节、精准调节和持续调节。特别是空调二次供热系统, 要求一次回水温度较高, 吹出来的风才能是热风, 否则满足不了用户需求。因此, 我们建议用户使用安装分时供暖电动控制系统, 充分发挥这个系统的优点, 分时 (昼、夜) 设置二次供水温度, 限制一次回水温度, 这样既满足病房和手术室的温度需要, 又能降低一次回水温度和瞬时流量, 达到节能降耗, 降低成本的目地。

3 分时供暖电动控制系统的节能效果

3.1 热力站分时供暖电动控制系统安装前的供热运行参数

记录时间:2013年1月10日 (安装前) ;一次供热参数:压力0.85/0.75, 温度112/58;二次供热参数:采暖0.8/0.7、60/50, 空调0.8/0.7、65/64。

3.2 热力站分时供暖电动控制系统安装后热力站内的运行参数

记录时间:2014年1月15日 (安装后) ;一次供热参数:压力0.80/0.60, 温度116/46;二次供热参数:采暖0.8/0.7、52/42;空调0.8/0.7、54/51。

该医院热力站分时采暖电动温控系统可以实现高、低温两个供暖温度, 按照不同的时段供暖, 且温度调整方便。用户可以按照采暖季不同的时期及室外温度自己设定供暖温度, 按照白天、黑夜设置不同的温度。例如:白天供暖45℃, 黑夜50℃。设置不同的温度, 一次的流量必然产生变化, 热量也就在不同的时间段有高有低, 这样即满足了用户的舒适温度, 又节约了热能。 (见表1)

3.3 节能效益

从表2、图1可以看出, 该医院热力站安装分时采暖电动温控系统后, 采暖季实际总耗热量从42469GJ降低至37317GJ, 热量折算单耗从0.3913GJ/m2降低至0.3767GJ/m2, 可节约热量3.73%;根据当年热费单价和实际总耗热量计算得出, 采暖季应缴纳热费 (计量收费方式) 从235.95万元减少至207.33万元, 减少缴纳热费28.62万元, 除收回系统投资6.83万元外, 还节约热费21.79万元,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分时控制 篇7

DCS系统也叫集散控制系统, 简单地说, 就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在此所述的就是在DCS系统下所实现的控制方法。

1.1 多组同类 (控制) 变量情形介绍

多组同类变量控制:是指不同控制子系统中, 有相似的控制条件和相同的执行过程, 称多组同类变量。我们对其的控制方法称多组同类变量控制。如:甲、乙、丙三个子系统, 它们都有相似功能的设备A、B、C, 各设备具有相同的控制状态变量, 如“启动”、“停止”两种状态。那么, 对于三组不同系统中的设备A、B、C的启停控制, 就是所要探讨的多组同类变量控制方法。

1.2 常见的控制实现方法

对于多组同类变量控制, 在多数工程中多采用分组操作控制。

这种操作控制是列出所有系统内的控制变量, 相似变量的控制只要求找到对应系统及对应的操作控制按钮即可操作控制, 简称“并列同类变量控制设计布局”如图1所示。

这种设计方式的优点在于, 程序和操作界面设计相对简单, 对于系统结构简单 (例如每个系统只有一种设备、设备只有启停两个状态参数) , 且系统数目不多的情况, 这种设计能较好的实现操作要求, 减小操作失误概率。

但是对于系统结构复杂, 系统数目繁多的系统 (如存在22组相似结构的控制子系统, 每组控制子系统, 需要控制10组阀门并存在5种不同的阀门组联锁控制;需要控制4台补压机。这就需要实现超过10组测量信号的传输显示及不同的安全动作功能等) , 分组操作控制的设计方式开始出现显著的不足:

1) 操作指令按钮过多, 容易产生误操作, 而且占用界面空间较多。当系统中要显示的功能多到一定程度, 有限空间根本无法满足控制指令元件的布局。

2) 控制及执行状态不完备, 缺少实时的操作状态, 即在操作按钮上不能直接体现出对某个系统的设备做了哪种操作。若操作控制界面 (如图1的界面) 和系统的流程界面 (包含设备的实时执行状态, 即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 不在同一个界面中, 当对某系统的设备做了启动或者停止操作时, 若要查看该设备的执行状态, 就不能直接在操作控制界面中看到, 需要翻到系统流程界面中去看, 而且若要看对该设备的操作状态时, 不管哪个界面都看不到。这样来回切换界面不仅影响了操作速度, 而且视觉上也容易产生混乱, 直接影响了操作效率。

2 分时控制技术的关键环节

由上面的讨论, 可以得出, 对于较复杂的系统, 不宜采用分组操作控制方式;而是希望根据要操作的指令或者工艺的流程设计唯一的指令按钮, 使用系统编号按钮实现不同系统之间快捷的切换。

分时控制技术, 即对于不同系统的相同类型设备, 均使用相同的控制指令和状态显示, 在不同时刻或同时 (也叫批操作) 针对不同系统进行切换, 以实现操作功能的控制技术, 因控制功能在不同时刻针对的系统不同, 故名“同一操作指令元件, 但针对不同系统的分时操作控制技术”。其功能框图类似图2的例子:使用“甲系统”、“乙系统”、“丙系统”按钮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切换, 但其中“设备D的启、停”操作控制指令元件只有唯一一组。当选中某个系统时, 该系统对应的选择按健 (双稳态开关, 非单稳态按钮) 呈现相应的颜色标示, (图2中选中“乙系统”, 对应按健变为绿色) ;当前系统下的设备状态使用颜色标示来表征, 图中可以看出乙系统的设备D处于“停止”操作状态, 且各系统的设备状态不互相干扰;另外, 可以根据工艺过程添加批操作按健, 如图中的“甲乙丙系统” 按健。

2.1 分时控制设计需实现的几个功能

1) 对设备的控制上, 有操作控制 (手动控制) 和自动控制 (联锁控制) 两种方式, 这里我们要实现用一个控制变量实现对设备的直接控制, 即设备的按钮操作控制变量与设备的自动控制变量合成为一个最终控制该设备的直接控制变量。这样程序既简洁明了, 正确率也非常高, 不易出错。在工程的应用中是通过一个或门来实现的, 即把操作控制变量和自动控制变量通过一个或门输出直接控制变量, 无论是手动操作控制还是自动控制, 都可以直接对设备进行控制。具体控制方法功能如图3所示。

2) 当操作指令发出后, 无论是手动操作还是自动控制, 都不知道该指令是否真正输出到执行设备上, 在此引入对操作控制的时效性甄别技术, 即对操作指令是否真正输出的判断技术。这里主要是指对指令是否真正输出到DO (DCS系统的开关量控制输出通道) 的判断, 并且在界面中有相应的指示灯显示, 以便操作人员对故障的快速判断且节省操作时间。操作指令未输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真正输出DO, 输出通道有故障或线路有问题;二是由于联锁条件不满足而未真正输出到DO。这两种情形统称为指令不通。主要实现方法是通过操作指令在延时一段时间后和DO的即时输出进行比较, 若一致, 则表明DO 已输出, 不存在指令不通;若不一致, 则表明DO 未真正输出, 此时就存在指令不通。指令不通甄别程序实现的功能如图4所示。

3) 当控制指令发出, 且没有指令不通存在时, 对设备是否真正执行的判断, 即对执行错误 (拒动等执行失效) 的处理。执行错误也指的是执行故障, 即对电动元件的执行状态DI (DCS系统开关量状态输入通道) 是否返回的判断方法。若有与控制欲求相符的状态返回, 表明电动执行元件动作正常, 没有执行故障;若没有与控制欲求相符的状态返回, 则表明有执行故障。执行故障可以通过状态指示灯或报警声音体现在操作界面中, 方便操作人员查看并提醒他们及时查找或处理故障, 有执行故障时, 必须撤销故障后才能对此电动元件重新操作控制。对执行故障甄别的功能如图5所示。

4) 实现在同一个操作按健 (双稳态开关, 非单稳态按钮) 上实时显示不同系统的相同设备的操作及运行状态, 更方便的在按健上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不同系统的实时操作及运行状态查看。在此自定义为“操作指令元件状态的继承”技术, 即在不同系统的多组同类控制变量的操作按健上实时显示各系统设备的操作及运行状态。如图2所示, 即无论进入哪一系统的操作界面之后, 一旦选择了“甲系统”、“乙系统”、 “丙系统”、 “甲乙丙系统”的任一系统, 设备D都显示的是该系统中设备D目前的的运行状态 (也是上次对该系统中设备D的操作状态) 。

2.2 主要特点

某大型工厂的工程中存在6个系统, 每个系统中有10个阀门、3个补压机、5个泵, 要求把系统的流程界面与操作控制按钮放在同一个界面中, 针对这个现状, 且鉴于界面空间的原因, 分组操作控制的方式就被排除, 而是应用了分组分时的控制方法, 系统界面设置如图6所示。

为了在视觉上更清晰, 图6中去掉了模拟量参数和一些开关量状态的显示, 只是保留了本文所提到的内容。主要的操作步骤为:

1) 选择系统, 如D系统。

2) 做相应的操作, 即操作相应的按键。

3) 如果执行故障灯亮或者操作指令不通灯亮, 则点击“故障复位”按钮, 等执行故障灯或操作指令不通灯变为灰色时, 可以继续做所要做的操作。

4) 对操作元件操作之后, 操作按键上会用相应的颜色保留对该操作元件的操作状态。

本系统通过对DCS模块的编程, 实现了以下功能:

1) 能够在同一视窗下, 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的观测, 实现设备的控制, 并且各设备的状态在同一界面显示, 易于操作人员监控和掌握;

2) 各系统之间的操作互不影响, 很好地实现数据继承的功能, 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因系统原因出现的误操作数目为零, 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3) 添加了“指令不通”和“执行故障”逻辑, 在发生指令与自控和联锁相抵触时、或执行系统和通讯系统故障等情况下, 可能产生的误操作给予了提示和修正, 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完备性;

4) 人机界面友好, 操作界面简洁, 指令功能明确, 操作时效性强, 操作人员适应性良好, 减少了人因失误。

3 结束语

对在DCS组态编程工程中的诸多技术创新部分进行了简单地总结与说明, 也有一些属于笔者对相关技术创新方法的理解。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多可进一步完善或需尽美之处。

参考文献

[1]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dvanTrol-Pro V2.65系统软件应用入门手册[Z].

分时控制 篇8

1、分时度假产品对旅游产业本身贡献大。

我国旅游淡季和旺季特征十分明显,许多旅游住宿设施面临在旺季高峰时一房难求,在淡季低谷时则有大量的空房闲置。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7000家各星级酒店中,3000家处于亏损状态,全行业利润率为-5.64%,酒店空房率在30%以上,单纯以北京为例,2009年二月的数据显示:北京酒店业三星级以下亏损近46%,四星和五星中有37%亏损。如果借助分时度假的销售业务,消费者预先购买住宿时段补偿了度假酒店客房淡季无法回收房费的损失;消费者行使交换假期使用权错时入驻酒店客房,弥补了酒店客房闲置。

2、分时度假产品前后向关联度大,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分时度假产品是一种新颖的消费模式,产品本身就需要许多行业参与其中,其前向和后向关联性是非常大的。消费者通过购买某一个度假村在一年中的几天甚至几个月的使用权,然后再把这些使用权转租出去,这个后向联系的过程就需要大量的星级酒店、度假村和旅馆等经营主体参与其中;这些酒店、度假村的投资方又可以以产权购买或者使用权租赁的方式参与分时度假的销售过程,这样又前向带动了房地产业。要使分时度假产品经营顺利,经营组织仅仅提供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住宿权服务是不够的,分时度假的经营方还需要提供例如签证、导游、购物等诸多旅行服务,前向带动了旅游业、零售业等多种服务业的发展。

3、分时度假可以盘活闲置地产,消费者享受度假的同时增加资产性收益。

分时度假产品经过多年销售模式的发展改进,逐渐探索出既保证消费者的度假住宿权,也减低一次性消费长期权利无保障的风险性;同时使分时度假产品产生价值链增值的各种实验型模式,首先开发出“产权酒店”模式,后来逐渐过渡到新DAE模式,业主凭借闲置房产加盟,将闲置房产变成可以获利的资产。业主加盟无需支付其它费用。业主只是当获取租赁收入时才支付一定佣金给交换企业。业主加盟网络的成本很低,而且通过加盟可以获取度假交换和出租收益。无疑,这种模式向业主提供较高的让渡价值,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能够吸引大量业主的加盟。

4、对消费者而言,分时度假更经济、更舒适、更灵活。

分时度假能给消费者以家的感觉,具有极强的自我服务的特点,消费者可以体验到家的亲切和温暖,可以在此随意开展各种活动,而不会像在饭店那样受到各种有形或无形条件的约束。现代大众旅游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游客活动参与性的不断增强,分时度假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度性安排,允许旅游者在网络成员中自由地选择度假地或酒店,便利了出游者的住宿安排,这种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权置换实际上拓宽了旅游者的活动空间,适应和强化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二、国外分时度假产品发展的成功经验

1、消费者消费能力。

消费者是否具备分时度假产品的消费能力,能否成为该产品的目标市场顾客,要通过参照恩格尔系数,了解消费者的收入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以及分时度假的消费环境,然后进行市场细分,才能实现有针对性地销售。以美国为例,20实际60年代,美国人均GDP就已经达到3000美元,1959年美国食物消费人均支出为2293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44美元,恩格尔系数为25.39%。相关研究也显示一个共同的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度假需求才会大规模的产生。

2、消费观念。

西方人的消费观念比较前卫,对旅行度假的观念比较开放,喜欢异地度假,喜欢超前消费,也非常重视度假的舒适感。很多西方游客排斥“组团游”,倾向“自由行”,许多欧美游客多为“散客”,不习惯被旅行团安排的特定行程和食宿项目约束,在旅行活动安排上,西方游客也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特征,喜欢参与新奇、特色的旅游地活动安排。

3、提供定制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西方游客善于用现代化的方式来规划旅游。欧美游客大多使用网络来安排自己的旅行计划,从买机票、订旅馆,到旅游行程安排,2009年美国赴海外的旅游总人数总只有44%是通过旅行社代理的。美国旅游服务网页高速增长,在线机票、酒店订购业务占旅游市场的份额从1999年的6%增长到2007年的39%。通过网络,旅行者可以比较旅游服务供应商、航空公司、旅馆的费用,为消费者提供出行参考,使其拥有更多选择。

4、提供给消费者“附加值”。

从分时度假的字面意义上看,它提供给消费者的仅仅是住宿权利的分享,而提供住宿是旅游产品最基本核心产品,能不能吸引消费者,还要看这项旅游产品的能提供的其他附加价值。家庭度假和商务团队除了需要享受舒适经济的住宿外,他们还对多种度假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如签证、租车、订餐、订票、接送、导游等等,并希望能方便地获取旅游资讯,因此在价值链构建时,交换企业要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产品。如果消费者能以闲置房产参与交换网络,交换企业对于这部分消费者既要提供分时度假的相应旅行服务,还要保证业主房产的租赁增值,以及房产加入交换体系带来的其他福利。

5、完善的行业规制。

6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州率先制定了《分时度假房法案》,其他各州也纷纷效仿,制定相应的法规。在美国,各地分时度假相关法规的出台收到了积极效应,它协助清理了分时度假市场,把多数违规经营者排除在外,使市场经营规范化并吸引了一大批著名的饭店集团进入这一市场。美国饭店市场上著名的马里奥特、希尔顿、迪斯尼等公司均已成为分时度假产品市场的主要经营者。70年代欧盟制定了《欧盟分时度假指令》、1992年马来西亚制定了《旅游分时度假政策指南和要求》。欧盟委员会的《分时度假指令》已成为欧盟各国必须遵守的行业规范,使得分时度假行业得以健康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更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欧盟《分时度假指令》提出“冷静期”条款,保证了消费者有退款的权利。合同签订后的10日以内是消费者的冷静期,期间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购买的酒店尚未建成,则冷静期延长到3个月零10天。但冷静期后消费者再无权解除合同。

5、假期时间和签证自由。

欧美国家有丰富的节日和充足的公众假期,在一年中的各段时间分布比较均匀,除此以外,几乎所有欧美国家的企业员工每年都有法定的带薪假制度,度假时间可以自由安排支配,有很高的自由度,非常适宜分时度假产品的消费。欧美国家公民前往其他国家比较方便,签证通过率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对欧美客人给与免签或落地签证等旅行便利条件,这更为分时度假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有力条件。

三、国外分时度假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先有度假胜地,后有度假产品。

分时度假产品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分时度假产品是建立在已开发成熟,拥有很高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基础之上的,景点建设是分时度假产品开发的基础。纵观世界各地分时度假成功的案例,这些度假产品均坐落在世界闻名的旅游天堂,这些景点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旅游聚集区。游客的消费需求是旅游地的美景、文化以及旅游服务的动力,因此,任何新颖、独特的度假产品理念必须建立在旅游区本身成熟、优质的质量基础上。绝佳的景色,成熟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才能吸引大批游客源源不断涌入旅游景点,有了住宿需求才能使分时度假产品销售实现。只有优质旅游景点才有可能实现分时度假产品的成功行销,景点开发建设在前,分时度假产品销售在后。

2、分时度假产品发展之初,尤其需要知名企业担纲建立信用。

分时度假产品价格高昂,再加上消费期较长,一般为20~40年,所以销售商、开发商的信用至关重要。对于消费者而言,分时度假产品销售时似乎只是一个概念,消费者看不到任何有形产品,有的只是长达几十年的承诺。在这种情况下分时度假产品的开发商、销售商自身的信用尤其重要。欧美国家的分时度假是和信托紧密相联系的,知名大型连锁店本身就是分时度假产品的开发商和销售商,由这些饭店业巨头主推的分时度假产品很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誉。如美国的希尔顿、凯悦酒店本身就是分时度假产品的销售商。但分时度假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却鲜有酒店业巨头的介入,拥有宾馆酒店产权的企业,都不直接经销分时度假产品。几乎所有的分时度假产品都由专门的经销商销售,这些企业基本上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只是负责代销酒店的房间或者负责交换这些房间,而拥有产权的酒店、宾馆、度假村自己不参与销售、不过问监管销售,只管盖章收小钱。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打算长期做下去,分时度假只是他们一个用来销售产品的幌子。再加上我国目前的企业寿命周期又较短,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

3、行业监管实现有法可依。

尽管世界各国对分时度假产品的法律模式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完善的管理规定已经出台。信托制度已经成为美、英、日等国用以规范分时度假消费模式的重要制度。消费者通过购买分时度假销售商出售的信托受益权,即出卖方将物权性的法律地位(住宅所有权、长期居住权等)通过信托给予其选定的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根据信托目的享有各项信托人权利,并将作为受益权内容的度假寓所的使用利益给予时权人,这样一来便可以避免物权法构造上的诸多复杂性。我国亟需出台相关法规规定在分时度假销售过程中要尊重和强调消费者的知情权,销售商应该及时、准确、全面披露其所经营分时度假产品的全部信息,不能只告知消费者该产品的好处,但对其风险避而不谈,利用销售与购买的信息不对称,赚取不正当利益。其次,应该勒令销售商使用“冷静期”条款制度,给予消费者在“冷静期”充分反复考虑决策,再次仔细斟酌自己的决定。

4、采用灵活有效的销售方式。

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是一个以顾客完全满意为导向的现代商业模式。目前国内的分时度假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将原有的非电子程序搬移到电子平台上,以增加业务处理效率的较低层面上。因此,国内分时度假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应该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极大的发掘和发展空间。分时度假的网络销售平台应该设法使企业更进一步地接近消费者,使顾客获得一对一的定制旅游服务,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分时度假企业还应建立起自己的比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更先进、更符合分时度假特点的ERM(电子关系管理系统),在对顾客档案和工作过程进行管理的同时,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的关系服务,维系与客户关系的同步化。

5、营造更加开放自由的旅游度假环境。

我国出境游仍然面临签证过程的繁琐与复杂、客源地与目的地的信息不对称、出境游客安全保障不足、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足等问题。虽然在不少国家单方或双方实施了免签证入境的政策,对公民跨境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这些措施还没有在中国与欧美旅游热点国家广泛实施。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出行时,希望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兴趣选择出行的时间和线路,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意愿选择的交通工具和住宿设施,国家目前对旅游者的这一新变化暂未充分考虑。此外,由于各国对旅游服务设施、景区、服务等制定了一些差异较大的标准,有时会造成误解、误读和难以比较。如饭店分级、导游级别评定标准不同,常给旅游者带来不便。

此外,分时度假的推行需要有较为普遍的休假制度,以使消费者能确切地计划进行休假旅游活动的时间与方式。居民自由的选择出游时间,错开集中出游的高峰期,分时度假产品在销售在时间上才会有更大的灵活性。其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放开出境旅游市场并加大对出境旅游的管理力度,增加我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允许个人出境旅游,进一步简化公民出境的手续。第三,我国应积极拓展加强分时度假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并借鉴欧盟旅游一体化的经验,在旅游发展规划、项目投资、产品设计、客源互送、品牌共塑、教育培训、产业资源共享等方面与交互式旅游国家或地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合作,塑造更加适合中国游客出行的旅游度假环境。

摘要:分时度假这一旅游消费的独特模式在全球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西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阶段是我国分时度假产品成长的关键时期, 分析研究欧美国家对该产品的经营经验以及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分时度假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完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分时度假,国外经验,点数制

参考文献

[1]邬爱其, 徐进.关于我国加快发展分时度假业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 2001, (9) .

[2]谭白英, 陈月亮.旅游饭店业拓展新领域一分时度假及其交换系统[J].商业研究, 2002, (5) .

[3]左兵, 徐蓉.分时度假在中国:效益、阻隔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 2004, (5) .

[4]张玲.国内外分时度假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 2005, (5) .

[5]宋瑞.国际度假权益行业的发展与规范—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M].旅游绿皮书, 2004-200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探讨 篇9

[关键词]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就是以当地行政区域的气候为依据,根据最佳气候选择黄金周时期,避免全国在统一时间、统一放假带来的旅游、消费的供需矛盾,从而达到对假日经济分时、分流的目的,促进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假日经济的主体和关键是“五一”、“十一”、“春节”3 个黄金周。2006年“十一”黄金周是第18个旅游黄金周,我国实施的18个黄金周共取得旅游收入6267亿元人民币,出游近14亿人次。实践证明,黄金周假日制度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黄金周结构性供需矛盾引起了的交通、旅游生态、安全管理等诸多外部性问题。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兼顾了黄金周长假的特性,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黄金周旅游客流量进行分流,而且从气候上、人文环境上更适合居民旅游与消费,更有利于调动消费者的假日经济消费欲望。对假日经济实行区划分时制是解决当前假日经济矛盾,实现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一、建立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的必要性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可有效缓解黄金周交通压力,降低安全隐患。全国统一的假日经济黄金周制度致使全国上亿人的人口大流动,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如高速公路堵车,机场、车站人满为患,而且还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据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统计,2006年仅10月1日至10月6日这六天里,广东全省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14宗,死亡132人,受伤901人。而这一数字已经是比去年同期大大地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而这一下降幅度的出现,得益于广东全省节日期间出动6万人次警力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这一行动。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可以使大量旅客分时,分流,缓解目前的黄金周制度的交通、安全压力。

现今的假日经济模式导致旅游接待困难,基础设施跟不上,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黄金周膨胀式的客流量使各旅游景点接待产生了较大的困难,使旅游服务质量全面下降。即使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蜂拥而来的庞大出游人群使旅游相关产业各方面普遍感到措手不及,一些原本就很薄弱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更加不堪重负。面对春节、“五一”、国庆等长假期间几千万人次的旅客量,各地旅行社出现了客满为患的局面。一些旅游行社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顾自己的接待能力,来者不拒,强行组团,其结果是导致服务质量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对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才能吸引住消费者。但是节假日之后的旅游市场突然间一片萧条,加大服务设施建设又将面临消费淡季闲置带来的损失,“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旅游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过多的旅游客流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假日旅游井喷式的消费使许多著名的景区严重超载,对旅游生态破坏严重。特别越是世界遗产、国宝级景点超载越严重,这必然加速资源的损耗、设施和环境的破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另外,过度拥挤的人群、环境的污染、疾病的流行和基础设施供给的短时间集中性的冲击给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当地生态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导致经济发展短期急剧膨胀,需求大于供给,出现假日经济规模负效应。“假日经济等于涨价经济”,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国内旅游热线价格普遍上涨三成,一些地方涨幅更高,个别城市还有价格成倍增长的现象。一些商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经营出现短期行为,成为制约假日经济整体繁荣的瓶颈。有的商家趁机抬高价格、以次充优,还有不少行业服务质量下降,更有一些旅游线路“高价格、差服务”,使得原来准备出游的人望而却步,严重的挫伤了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不利于假日经济的发展。

由于黄金周客流量过于集中,消费者不能得到效用最大化,致使部分消费者放弃消费。因为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限度而增加的游客会降低每一个游客的旅游享受,处处人满为患使游客不能达到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目的,致使部分消费者放弃消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合作实施的调查(3021人參与)结果显示,一提到黄金周,73.6%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景点人满为患”,50.6%的人会马上想到“火车票、飞机票成了抢手货”,49.4%的人对黄金周的印象是“可算是能放个长假了”。调查发现,56.7%的人“哪儿都没去,在家歇着”,只有10.4%的人选择了“去外地旅游度假”。同时有61.2%的人认为“黄金周早该改革了”。

可见,黄金周制度曾是提升我国旅游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从旅游消费与欲望来看,其假日经济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但现在的假日经济黄金周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制约了旅游潜力的进一步发掘。

二、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的建立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建立的关键就是利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大的特点,根据各行政区域最佳气候选择黄金周。当然,这还要考虑到当地人文、风俗等多种社会、经济条件,要从全国范围内分时间段、分层次地将黄金周时间错开,从而达到对黄金周区划分时的目的。下表是对2006年度我国29个城市,“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温度的统计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温度可分三个区间,其中,25℃左右为一个区间、15℃左右为一个区间、10℃左右为一个区间。很显然,15℃-20℃这个温度占了大多数,说明“十一”黄金周对全国多数区域是适用的;25℃这个区间可适当将时间推后或不变;但是平均温度10℃这个区间,大约有9个地区是不适合出游的,而且这些地区如太原、乌鲁木齐、西宁等城市最低温度都已达到-4℃左右,已属于初冬季节,不适合出游。这些区域的黄金周要将时间提前到九月才更适合出游,如还须考虑国庆节,可以将其提前到九月底至十月初,这样既实现了区划分时制,又兼顾了国庆节。

表 2006年“十一”国庆黄金周国内城市气候平均温度

资料来源: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同样,黄金周的“五一”长假,对海南来说已经很热了,但对新疆来说,还不是适合出游的季节,这里多数的旅游景点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青草也只是刚刚长出新芽,这个季节对新疆的旅游业发展促进并不大。建立区划分时制后,新疆的“五一”黄金周可延长至“六一”,这时正是新疆春暖花开的季节,特别是和“六一”儿童节相结合起来,更多的家庭会带着孩子一起出游,无形中又创造了更多的旅游机会,这将对新疆的旅游业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做好假日经济黄金周分流的基础上,我们还需从启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入手,对我国的清明、端午、中秋、元宵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放假,进一步扩大假日经济市场。我们可以采取将传统节日的周末调减一天到传统节日的方式,使全体国民能真正过上自己民族的节日。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春节假期制度还不尽合理,每年的春节假期都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正式放假。可能考虑到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认为春节假期主要是过年、拜年,而将这一时间的消费习性所忽略。其实,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一次全民集体消费节日。春节前的消费是主要消费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反而是我们的黄金周还没有启动,大家消费只好集中在过年前的几天里,导致我们的商场等消费场所爆满。如果我们能将春节黄金周延长至春节前几天,我想我国的消费将进一步上一个台阶,这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松涛:61%受调查者认为黄金周早该改革[EB/OL].http://news.sohu.com/20061016/n245807070.shtml

[2]金果林:反思十·一旅游黄金周安全事故:喜忧何时不相伴 [EB/OL].http://www.51mgt.com/news/2/10/n/2006-10-09/9312.html

[3]王凤科:假日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旅游经济.2006,15(3)

[4]冯琼兰:假日旅游的外部不经济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3(2)

汽车分时租赁正当起航时 篇10

首先, 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互联网+”, 什么是汽车分时租赁, 以及其与《中国制造2025》又有怎样的联系。

“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 使传统业务更便捷, 相关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更加及时。就拿租车来说:以往的租车模式是必须到门店填写一堆的信息, 并通过繁琐的手续后, 才能租到车辆;如今, 只需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 即可完成下单的业务。“汽车分时租赁”, 即租车以小时计费, 随到随取, 即取即用, 随时还车。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 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然而, 当前汽车分时租赁也有不足。

一是价格不够大众化。笔者做了一个调查, 市面上1小时的租金多在20元以上。以某知名企业为例, 不足30分钟是15元, 1小时则是30元, 一天的租金高达180元。为开拓汽车分时租赁新业态, 我们一天的租金100元左右。

二是行驶里程及充电条件受到限制。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 真实的行驶里程多在250~350公里之间, 而国内各大城市的充电桩少得可怜, 远没有达到现如今加油站遍布天下的格局。更大的问题是, 多数国内厂家生产的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需要6小时左右, 这对于随时需要用车的客户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三是租赁模式未实现根本变化。多数企业仍然采用线上下单 (无论手机APP、网站, 还是400电话) , 线下门店取车的业务模式, 并没有从根本上对传统的租赁行业进行颠覆性的革命。

四是租车可选择的范围较窄。要么是电动车, 要么是互联网化的传统租车。目前还没有一家分时租赁企业同时兼顾电动车和传统的燃油汽车。

综上所述, 目前传统燃油车的分时租赁企业凤毛麟角。虽然借助国家发展电动车战略, 推行电动车分时租赁看似很火, 但实际上分时租赁业务进退维谷。我们不妨从“壹壹租车”模式中得到借鉴。

为探索汽车分时租赁模式的突破, “壹壹租车”首先投入巨资研发了即将进入商业运用的“壹壹E行”。“壹壹E行”在没有门店工作人员的情况下, 即可完成从下单、取车, 以及还车和结算的整套汽车租赁流程。同时, 兼顾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 使用户的出行更加便捷, 可选择车型更为广泛, 更大程度地促进了低碳出行, 践行了绿色环保的理念。最重要的是, 价格将更加亲民, 贴合大众需求。

那么, “壹壹E行”在技术上是如何做到的呢?当然是基于强大的“车联网”、“互联网+”。图1为“壹壹E行”技术示意图。

从图1可以看到, 从下单开始, 用户仅需一个手机, 利用手机和强大的云服务平台和硬件平台进行交互, 租车过程实现自助化。

“壹壹E行”给出的简易租车流程如下:用户在线选车→下订单→预交车时费→到车辆前, 确认提车→开车门→获取车内存放的钥匙和卡 (油卡或电卡) →用车完毕后还车→结算车辆里程费→交易结束。

用户在用车的过程中, “壹壹E行”通过“车联网”, 可以实时获取和控制车辆的各种状态, 确保用户在租车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自由化, 同时兼顾对车辆状况的掌控和预判。

用户只需要手机中安装“壹壹E行”APP, 即可进行租车。不管是电动车, 还是传统的燃油车, 均可实现分时租赁。从下订单、付款, 到打开车门、点火发动、开车等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 轻松便捷。重要的是费用非常透明, 没有额外的各种费用附加给客户, 真正做到了随时预定、放心使用、舒心结算、愉快租车。

“壹壹E行”在车内提供油卡或电卡, 方便客户加油或充电, 避免油费结算上的争议。“壹壹E行”采用里程计算油费, 比以往估算更加精准。对于电动车, 当电量低于20%时, 会有及时的提醒或专人到停车点进行充电作业, 确保用户在用车时有足够的电量行驶。

不久的将来, “壹壹E行”将更加智能, 会增添更多的娱乐、商务等功能, 满足不同人士的需求。

那么, “壹壹E行”将如何面对众多的市场竞争者, 以及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呢?

谈及于此, 开发“壹壹E行”的宜租集团执行总裁胡懋先生笑着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欢迎更多的竞争者加入, 带动分时租赁行业蓬勃发展。未来, 我们将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快速布局,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分时租赁带来的便捷和好处, 让更多的人不需要购车而随时随地可以使用到车, 改变人人想买车的习惯, 更好地实现低碳出行, 绿色环保。我希望我们明天的环境能够越来越好, 蓝天白云常在, 民众能够安心跑步, 呼吸清新的空气。”

笔者做了一个调查, 发现只有不到20%的人对分时租赁有所了解。对于租车的用户来说, 分时租赁的需求则达到了80%以上, 原因在于可以降低租车费用。虽然分时租赁刚刚起步, 但可以预见, 这个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壹壹E行”在未来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上一篇:腐蚀预测下一篇:学习的日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