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

2024-09-23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共12篇)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 篇1

摘要:管理好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当前民政部门要把为民管档、为民存档、为民查档作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一个重点来抓, 着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充分营造民生档案的外部环境, 注重民生档案的收集管理、开放利用、信息安全, 利用民生档案资源信息, 扎实工作, 无私奉献, 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民政,档案管理

为了推动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 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民政部门应该紧紧围绕民生档案的建管, 创新工作思路, 改进工作方法, 切实抓好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一、注重营造民生档案的外部环境

民生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 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 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民政部门要利用“国际档案日”、全国或是全省的档案重要会议的契机开展好走进民生档案主题宣传活动, 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现场咨询等宣传形式, 对民生问题和民生档案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 以全面营造关乎民生、体察民情、善解民忧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定期开展档案业务培训, 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学习, 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切实加强档案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作风建设,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 推进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档案队伍。指导和督促民政所属的各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民生档案长远发展规划, 从而更好地为民生工作的开展按创设环境。

二、注重民生档案资源的收集管理

依据《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的要求, 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的收集。积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 进一步做好对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的收集工作, 加大对涉及民生问题的新规定、新要求、新标准的收集力度, 最大限度地把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政务信息集中起来。组织档案业务骨干深入到乡镇、农村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进行收集整理, 采取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的办法, 促进农村档案规范化。积极梳理涉及民生领域的档案资料, 凡是涉及民生, 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 积极介入, 提出建档要求。开展规范化建档。对民生档案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从源头上抓好民生档案的管理。从产生民生档案部门的建档工作抓起, 切实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确保形成的民生档案能够及时建档, 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切实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因时因地制宜培训民政各基层单位的分管领导、档案员, 要求把涉及民生利益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 依照档案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收集到上级民政档案管理馆室上来。重点抓好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低保档案、救助档案, 以实现稳步推进。加强指导, 注重收集, 逐步规范, 切实完善民生档案体系, 进一步丰富民生档案内容, 不断增加民生档案种类, 改善民生档案结构, 以利于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实现民众利益保障的最大化。

三、注重民生档案资源的开放利用

大力实施档案利用免费制是民政部门服务民生的又一具体方式。要简化档案查阅利用程序, 积极推行便民服务模式, 认真开展来人、来访、来函等多种形式的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切实为查档利用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查阅利用服务。主动跟进、热情服务, 做好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互助、优抚安置、婚姻、等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提供民生档案工作咨询服务, 帮助有关部门进行民生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关注民生, 构建新农村档案服务平台。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优抚档案、农村低保档案等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档案在促进农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服务农村经济、维护农民权益、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作用, 帮助老百姓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充分显现档案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民生的凭证性作用。民政档案馆室应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加强监管, 主动提供服务。在具体工作中, 做到“三个超前”:一是超前控制。民生档案不仅信息面广、利用频率高, 而且价值系数大, 群众特别关注, 应收集的民生档案要做到建档对象一个不漏, 建档资料齐全完整;二是超前监管。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 规范管好、用好民生档案并确保这些重要信息的长期安全、永久可靠;三是超前服务。要求各涉民单位和档案工作者在民生档案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不仅要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当好参谋、谋划方案, 而且要认真履行职责, 精心指导、帮助, 促使本单位民生档案有序推进, 规范运作, 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四、注重民生档案资源的信息安全

进一步保障民生数据安全, 发挥民政档案馆室服务机关、服务群众作用, 在思想上要时刻重视, 牢牢把握“服务民生”宗旨, 不轻视任何一个数据、不忽略任何一次备份, 时刻敲响数据备份是民生大工程警钟, 及时制定备份方案表、时间表、登记表, 将数据备份重要性深入脑髓。行动上要迅速准确, 根据计划表及时把控时间节点, 逐个完成备份单位数据备份, 通过报送单位自查数据、接收再审、备份终审三个环节确保数据安全可靠。要为各基层单位从服务上耐心细心, 建立QQ群、办公助手群等交流互动平台, 共享电子文件备份相关文件, 通过发函形式让基层单位进一步明确自身单位数据报送范围, 专人轮岗在线为各单位答疑解难, 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让全体民政档案管理人员都参与到备份工作中来。严格坚持档案查阅利用、保管保护、保密等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档案制度, 有效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档案工作联络会议, 及时传达上级指示、交流工作经验, 更好地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的安全献计出力。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 篇2

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作者:王晓娜 何晓前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 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领域发展迅速,同时在公共部门实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政府和企业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员行为取向、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2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公共管理;规划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发挥的作用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部分,在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广泛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同样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属性等[1]。

1.公共管理的概念

1.1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广义部分和狭义两部分。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从狭义部分对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应用进行阐述。

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作用,即行政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国企事业单位等,按照法律法规对本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获取、使用、评估、培训、计薪、奖惩、维护等进行的一系列活性[2]。

1.2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

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政治道德品质要十分崇高,必须高于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平均水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是公共管理部门重中之重。所以,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拥有比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更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律观念、政治品质、道德觉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热情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1.3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公共管理部门的特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的独特性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凸现出来,具体表现有[3]:

(1)人事行政机构层次结构多,十分复杂。

(2)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

(3)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更加深入地体现了其自身的性质与特性。

2.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1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更好的为组织服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直接目标、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在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其目标必须以以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为中心,按照法律法规所进行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目标则是:获取各类优秀人才,建立公与部门内人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满足部门内人员的个人发展的前途需求。

2.2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我们由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可以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基本任务。

建立和完善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科管理、个人发展前途是建立在有效的机制与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寻求和吸收适合公共管理部门的优秀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形成“管理即教育”的管理哲学;发挥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管理部门要完成渴望求才、合理用才、科学育才等一系列任务,公共管理部门必须将优秀的人才留住,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为社会更好的服务。

3.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3.1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作用

公共管理部门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有效规划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5]。

(1)在长期规划中,了解公共管理部门所需要人才的状况,对社会上的人才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在公共管理部门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积极的人才调控政策,对本部门和社会上的人才进行合理的分配,促进社会的稳定。

(2)在短、中、长期规划中,

公共管理部门必须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不能盲目招揽人才,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公共管理部门的效率。

(3)通过各种规划,公共管理部门不仅能够找到社和本部门的人才,而且也可以控制在人才进入到公共管理部门前所需要的费用(例如:获取、录用、配置、使用、培训等步骤中产生的费用)。

(4)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管理方法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这些方法中包括战略规划、预测技术、评估技术等)。

(5)公共管理部门内员工的个人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规划,使部门内的员工了解自己在部门内所发挥的作用,明确自身的素质和部门要求之间的差距,促进员工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其自身发展得到保证。

3.2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

想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首先就要明确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很多,但在众多的因素中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对其影响做大:

(1)宏观经济变化会深深影响企业所处的发展大环境。

(2)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变更,也会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转变进而影响到人力规划。

(3)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社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4)组织效率高低及经营绩效的好坏和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5)组织管理层维度、体系的变化,以及相应岗位的管理人员的更变情况。

(6)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素质的优劣和观念的差异。

4.结论

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企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为基础,结合公共管理部门与企业相比较所具有的特殊性建立起来的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方面,其具有很多自己的特色。

与其他部门一样,公共管理部门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命和价值,必须科学的、结合实际的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这对公共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晔.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理论分析及其规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2]凌茹,刘家望.公共管理伦理视角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J].求索,2013,03.

[3]刘雅玮.公共管理理论最新研究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2.

[4]韦雯颖.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1.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 篇4

关键词:大理州,财政监督,部门决算,管理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化,部门决算逐渐拓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活动,对于公共财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财政监督部门,具有拟订财政监督政策和制度、监督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关工作、研究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职能职责。在部门决算管理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财政监督部门基于自身职责,开展实施部门决算管理显得势在必行。本文从大理州实际出发,提出财政监督部门实施部门决算管理的主要路径,以进一步完善大理州部门决算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

一、部门决算管理的层次及方式

(1)部门决算管理的层次。从实施管理的主体上分,部门决算管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预算单位对自身部门决算的管理;二是财政部门对辖内预算单位部门决算的管理。

(2)部门决算管理的方式。一是预算单位对自身部门决算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决算的编制、审核、汇总(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主管部门需要汇总)、报送、公开、分析运用以及数据资料管理等方面,目的是为了反映单位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反映政府财务受托责任,规范自身财务管理。二是财政部门对辖内预算单位部门决算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决算的工作组织、报表设计、审核、汇总报送、批复、指导信息公开、分析利用、数据质量监督检查、数据资料管理以及对部门决算考核评价等方面,目的是了解和掌握预算单位财务和预算情况,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基本数据支撑。

二、大理州实施部门决算管理的现状

(1)部门决算构成情况。大理州下辖1个县级市、11个县。全州部门决算汇总数据包括州本级部门决算汇总和12个县市的部门决算汇总。凡编报部门预算的部门和单位,均纳入部门决算管理范围。

(2)部门决算管理的现状。在2011年以前,大理州部门决算工作一直停留在部门决算工作组织、编制、审核、汇总与上报等四个环节上。从2012年起,部门决算的批复、公开和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得以在全州范围内试点开展并至全面铺开,部门决算已成为了一项贯穿年度始终的工作。与此同时,在管理职能方面,经批复的部门决算具有了一定的约束力,信息公开引入了更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数据质量监督检查有助于推动财政财务的规范管理。目前,大理州财政局内部主要由国库科和预算单位归口业务主管科室两个部门负责实施部门决算管理工作。

(3)财政监督部门参与部门决算管理的现状。目前,大理州财政监督部门实施部门决算管理尚停留在参与阶段,即部门决算管理的相关内容尚未成为财政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责。这种参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内部其他部门在实施部门决算管理过程中,若发现需监督部门进一步跟进的事项,则移交监督部门跟进;二是监督部门在实施其他监督检查工作中需利用部门决算报表时,关注报表相关内容。

三、大理州财政监督部门实施部门决算管理的主要路径

1.以部门决算核查为切入点深化对预算单位的决算管理

财政部门实施的部门决算数据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部门决算核查),是指财政部门组织对各部门所报送的部门决算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目前,大理州的部门决算核查工作主要由财政国库部门牵头负责,但国库部门负责各部门上报部门决算的审核,即已直接参与了部门决算的编制过程,因此不宜再负责部门决算核查工作。

(1)由财政监督部门组织开展部门决算核查工作。财政监督部门承担会计监督职责,而部门决算是预算单位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反映本单位预算执行结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会计信息,因此,由财政监督部门负责部门决算核查工作也是其职责所在。基于财政监督部门越属基层,其人力资源越不足的实际,财政监督部门组织开展部门决算核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作为牵头部门组织财政内部各相关部门参与,也可以作为组织指导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具体实施。总之,越独立的监督检查越有效。

(2)将部门决算核查与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部门决算核查的基本内容包括:上下级财政部门决算报表是否表表一致、单位会计账簿与决算报表是否账表一致、决算编报范围与预算编报范围是否一致等。虽然与财政监督部门日常开展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各有侧重,但都涉及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检查,且两项检查程序相近,都需要查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有关会计资料,因此两项工作可以合并同类项,既实现了信息共享,又提高了行政效能。

2.以部门决算公开情况检查为手段深化对财政部门的部门决算管理

(1)开展部门决算公开情况监督检查是财政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以下简称新《预算法》)颁布和施行后,财政部也要求各级财政监督部门要从维护新《预算法》权威的角度,将监督重心转移到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检查,强化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监督检查,以及不断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上来。

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决算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决算及报表;各部门应当在财政部门批复决算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决算及报表,并对部门决算中涉及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做出说明。因此,财政监督部门有必要对决算公开规定的有效执行进行监督检查,提升决算工作透明度、公正性。

(2)部门决算公开的完整性和及时性是监督检查的重点。财政监督部门在开展部门决算公开情况监督检查时应重点检查决算公开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包括:财政部门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在人大批准后20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并向社会公开财政决算及报表;公开形式是否符合要求,并保持长期公开;公开的内容是否完整;除涉密部门外,是否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和单位都公开了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决算披露是否详细完整等。

3.财政监督部门系统内部建立交流制度

在明确界定财政监督部门在部门决算管理中负有核查与公开情况监督检查的职责后,财政监督部门系统内部就可以建立交流制度。一是建立信息交流制度。针对新工作开展中发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等,通过州级财政部门收集信息编制简报、利用互联网创建交流群等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二是建立交叉检查制度。尤其是对于决算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州级与县市、县市间交叉检查,既强化了监督的独立性,又增加了一种交流学习的渠道。

参考文献

[1].罗红雨.微利时代企业成本控制策略.财会通讯,2013(17).

[2] .徐庆新.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竞争力.时代金融,2012(8).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 篇5

一、任务和计划

部门经理作为公司的中坚力量,首先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部门的发展和目标必须和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保持一致才有意义,因此要充分解读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计划。

通过解读再要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1、为完成公司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本部门/团队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为完成这些职责,本部门/团队需要的资源和支持是什么?如人力,财力,3、如何分解并向员工传达这些目标任务?

4、为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自己又该做哪些努力等等。此外除了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计划之外,本部门还需要加强和完善哪些方面?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二、定义职责范围&认识员工

1、在充分解读公司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之后,接下来我要做的工作就是与员工一起重新定义他们的工作。

作为部门经理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员工,可以通过员工技能矩阵和人力资源利用矩阵的方式,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情况从其他方面了解员工的技能、工作态度。

通过员工技能矩阵,可以了解员工的个人发展方向,个人技能情况,是否出现技能和工作的偏差。

通过人力资源利用矩阵,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饱满程度,一方面给工作过于饱满的员工降压,一方面防止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和人员浪费情况

通过工作实施情况,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三、构建核心团队

项目管理需要构建核心团队,部门管理同样也是如此。

核心团队的稳定也关系到部门能否顺利的完成既定的任务和目标,比如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技术专才、需求分析员、顾问等等;了解员工的技能也可以适当把员工向不同的方向去培养,做相应的技术储备和核心团队成员的培养。

四、完善管理制度和机构

部门任务一般是靠项目管理来维系的,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把成熟的经过实践证明的工作或者项目管理流程固化下来,以构建部门级的工作管理能力,并为以后的工作管理提供规范和参考。

五、培训制度

培训有多重要呢?很多时候员工之所以离开并非是因为薪资福利不够,而是看不到自身的进步,员工不仅仅在寻求公司的发展,也在寻求个人的发展,职业经理人的魅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提高员工的自身能力,不仅可以维系员工的忠诚度,也可以提供部门和公司的效益。培训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部门内部资深员工提供的培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培训,外训也可以有多种,比如参加一些工作项目管理交流会。

六、定期沟通机制

之所以提到定期沟通机制,是因为部门领导与成员的沟通往往是随机的和完全不平等的;随机性导致部门经理只是在出了某些问题后才能了解事情的动态,不平等则意味着根本无法了解员工真正的心态,因此这样的沟通是没有意义的。沟通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据统计成功的管理中70%的时间用来沟通,有效的管理中50%的时间用来沟通。

会议上的沟通严格意义上不是真正的沟通而是命令,可以根据部门人数的多寡来制定沟通时间间隔,沟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重要是一个平和的场合,像朋友似地交流。

七、绩效考核

很多公司实际上把绩效考核当做排除异己淘汰员工的一项手段了,我认为绩效考核则是考核员工一段时期内的进步程度,通过关注员工的绩效目标的执行状况,结合员工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必需的资源和领导支持,帮助他们清除前进过程中的障碍,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实现绩效目标的同时提高能力和技能,做好挑战更高目标的准备。

关于档案部门开展知识服务的分析 篇6

[关键词]档案部门;知识服务;档案信息;知识管理

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又具有知识属性,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知识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这也使档案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档案知识服务是一种全新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其与档案信息服务不同,其是最大限度确保用户满意作为重要的目票,不仅为用户提供凭证性质的信息服务,而且在与用户信息和知识交流活动过程中能够为用户提供知识性、创新性及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知识服务更侧重于体现档案知识的价值和档案服务的价值,其不仅是档案服务机制创新的得要内容,同时也是在当前知识经济环境下档案部门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档案部门知识服务概述

(一)档案、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信息是经过采集、记录处理,并以可以检索的形式存储的事实或是数据,其是数据处理的最终产品。而知识是被人脑接受、处理、吸收和利用的信息,知识是信息和资料转化为行动的能力。知识和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并不能等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转化关系。信息在人为解决新问题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时可以转化为知识。档案虽然具有知识的属性,但在转化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与解决的问题、提供的利用环境和知识开发等诸多因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即档案工作者发现档案知识库中蕴涵的知识,并将其提供给使用者,而且这部分档案还有效的解决了用户所面临的问题,这时档案才转化为知识。所以需要我们加快档案知识库的建立,并进一步加大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和挖掘。

(二)档案知识服务的内涵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知识创新的需求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服务应运而生,档案知识服务其主要目票是为了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通过对用户知识需求及所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向用户提供经过智能化处理的档案信息,使其能够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知识服务的开展产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其作为一种主动服务,以用户满意作为重要目的,这是一种动态创新服务,具有集成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在知识服务中,其主要是针对用户面临的具体问题展开,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整合,利用集成系统及服务等多种方式来融入用户决策的过程中,可以说知识服务提供的一种过程的服务形式,属于一种目标驱动服务、全过程服务和异地服务。目前在我国档案部门,知识服务的思想正在不断的渗透,档案部门从被动服务开始向主动服务转变,以用户满意作为重要目标。做为档案馆工作人员,更需要加快对档案信息资源等知识进行集成提炼和整合,更好的确保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循环转化,以便于能够有效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确保为用户提供有用的知识使其能够解决面临的问题。

二、档案部门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一)档案部门开展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经济增长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等物质资源的提供。而知识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资源形式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更为快速的互动、交流、共享和创新。可见作为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使经济全球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档案部门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知识服务以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二)档案部门开展知识服务是组织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需要

组织机构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档案部门的参与。一方面档案部門拥有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是组织机构科学决策、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因此组织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知识库的建立离不开档案部门所拥有的显、隐性知识的加入;另一方面,档案工作者的知识、技能以及档案部门在组织、管理知识方面的经验、方法等都属于组织隐性知识的范畴,因此组织知识管理的开展离不开与档案部门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三)档案部门开展知识服务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档案部门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和发展就不能仅满足于提供档案实体、信息的服务,而要将其服务机制创新的重心转向面向用户的知识服务。加强对档案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使用,才能更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

三、档案部门开展知识服务的可能性

(一)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部门知识服务的开展提供物质和信息资源保障

档案部门的最重要财富即是档案信息资源,而档案信息资料也是组织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源泉。档案信息资源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这些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知识库的建立及档案知识服务的玴菜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使档案知识服务的开展有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部门知识服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通讯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档案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档案在利用过程中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加快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的实现,而且档案管理方式、档案工作流程、档案形态及档案来源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档案部门创新服务的开展,同时也以档案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知识管理的实施为档案部门知识服务的开展提供环境保障

知识管理的开展有利于打破原有的管理结构,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网络化的趋势,减少中间层次,这使得组织机构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更为顺畅。这种向学习型组织发展的趋势有适当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大大提高组织机构运营的效率,也为档案工作者间以及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知识共享和创新营造了必要的氛围,为档案部门知识服务的开展提供了环境保障。

四、结束语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部门在实现服务机制创新过程中,需要做好档案知识服务,通过为用户提供知识信息来有效的解决用户面临的问题,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好的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提升档案部门服务的水平,为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歆.探析知识服务思想下档案部门的建档工作[J].兰台世界,2012(35).

[2]徐拥军,周艳华,李刚.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1-03-18.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 篇7

1 民政档案管理的要点

从目前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来看, 结合着民政工作利民为民的特点, 民政档案深受人民群众的重视与关注, 其综合性强涉及面广, 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对于确保社会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要想管理好民政档案, 就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要点。

1.1 确保档案管理基础性工作有序进行

民政档案是民政工作开展中所直接形成的, 它包括专业、文书、实物、电子、声像及科技档案。它是民政部门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促进民政工作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 民政工作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档案资料广泛, 内容涵盖丰富, 形态多样不一, 因此给民政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档案信息及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给档案的基础性收集工作带来新的考验。这就需要解放思想, 加强档案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保证档案收集时准确、齐整, 有力地推进民政档案的基础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还应该对收集来的档案资料进行着实的科学研究, 规范调整档案的归档与接收范围, 收集具有真正保存意义的文档资料, 保证其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特别是电子档案、声音与图像类档案的保管与备份。

1.2 建立完善的民政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相关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能够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上级领导应对民政档案部门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 能够对国家颁布的相关档案法律法规进行学习, 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可以按照档案的类别, 比如档案归档、借阅与利用、保密制度等, 来进行相关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了解, 并汇编成册, 让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都能学习到。在进行民政考核过程中, 可以加入档案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 这样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起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

1.3 提高数字化民政档案管理水平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民政工作更便捷, 而作为民政工作的基础, 民政档案管理的信息收集、归档及保管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资源利用与开发, 建立起各级民政档案部门的信息系统, 做好档案文书的扫描录入、档案收集、统计与上传数据等, 将数据与网络连接, 使得各级民政部门都能互通互联, 并有效共享数据。数字化的民政档案管理应沿袭为民服务的原则, 对于可以公开的档案资料可放在网上便于民众查阅。定期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存储量, 对于档案文献的查阅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保存价值较高的档案信息, 需要做到双套机制, 即电子文档及手工文档各保存一份, 利于长久保存便于日后查阅利用, 也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

1.4 加强民政档案管理的硬软件投入。

传统观念上的档案管理机构都是简陋的办公楼房, 而档案保管对于所处环境要求极高, 需要做到防水、防火、防虫、防潮、防盗及防尘等, 这就需要对于民政档案管理硬件设施改造加大投入资金。不仅要配有标准的档案库房, 而且还需要配置专门的温湿度计, 以提高室内存放档案的要求。适时地改善档案管理的硬件条件, 是加强档案安全保管的基础。而且也应相应地配置民政档案管理人员, 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档案学专业知识累积, 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2 民政档案管理的创新方法。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 纵使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不是直接影响其发展, 但却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而且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的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创新的方法是民政档案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 它关系到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 积极探索民政档案管理的创新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2.1 不断转变观念来完善民政档案管理机制

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 民政工作也由原来的传统模式, 转变成为如今更适应经济发展的方式。对于社会福利求助, 基层民主政治、消防建设, 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变。打破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 积极研究档案资源, 改变民政工作中的职能、性质及管理方式, 让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对领导层的决策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民政档案管理机制,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体制步伐。从传统的借阅式档案利用方式转变成现今的网上共享浏览, 从原先单一的档案收集方式转变成为多渠道模式, 民政档案管理工作都需要紧密结合民政工作中新的改革方向, 以此实现民政档案管理在方法、内容及服务上的创新。

2.2 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来提升民政档案管理整体素质

民政档案工作需要培养各种专业的高素质工作者, 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分类、归档、保管及利用, 对于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反馈给上层领导进行决策思考之用。作为民政档案工作者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 拥有专业的知识及过硬的业务技能水平。为了提升民政档案部门的整体素质, 上级部门应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工作, 在过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运用新的理念态度及服务方式, 为提高民政工作管理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2.3 不断加快信息化来促进民政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的情况下, 民政档案工作也应跟上信息化的步伐, 民政工作信息化是衡量民政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民政档案管理的信息数字化, 直接影响着民政档案部门的工作。档案信息系统的集成, 为日后有效利用档案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民政政务的工作, 同民政机关的电子档案管理实行同步, 让文档一体化成为现实, 对于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录入, 对于长久保存方便查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4 不断加强法制观念来提高民政档案工作的法制建设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 篇8

作为我国重要的行政职能部门, 民政部门的日常工作对于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权益,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可以更好地将行政部门的职能进行发挥, 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在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我们要正视新的发展趋势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2. 当前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 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深刻。民政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现阶段缺乏足够的重视, 很多民政档案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化建设工作仅仅是一个形式化, 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部署与检查认识不足, 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配合。与此同时, 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相对繁重, 过多的工作压力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也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控制管理, 这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现阶段, 经费不足是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 相关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基础设施的缺失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需求, 难以为民政工作规范、科学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现阶段, 文件资料的人工管理是主要的管理形式, 在档案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不够深入, 档案信息的查询利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 电子档案管理问题。现阶段, 由于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上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的限制, 档案管理工作的双轨制依然是客观存在的, 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并存。这种并存的档案信息管理情况下, 对于电子文件的修改与销毁上控制不够严格和完善, 缺乏相应的重视和控制。相关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还较为混乱。

第四, 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民政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有限, 其本身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力, 在面对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上, 传统的民政档案工作手段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工作经验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3. 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第一, 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 加强投入。民政部门要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认知程度, 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对档案工作的带动作用与意义, 真正的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到民政工作的总战略思想当中, 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 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也要重视对人员队伍的控制, 提高在岗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面临新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具体需求,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在传统的档案业务技术基础之上, 对于数字化、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进行学习, 积极参与相关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提高对新方式、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准确的掌握和适应, 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适应新时期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形势。

第二, 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电子档案管理归档过程中, 民政档案管理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管理指导和思想, 提高对电子类档案归档、鉴定、积累、著录等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确保电子文件的存储和保存得到有效的保障, 并对相关管理经验进行积极的推广, 提高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效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要紧密跟随民政工作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保存二者有效的同步, 民政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应用上, 其必然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好的需求,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前瞻的眼光来为民政工作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电子文件的数量和类别逐渐增加, 电子档案资料的管理是日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中, 电子文件的类别不断增加, 日常工作形成的方案、总结、婚姻登记文书档案、正式的文件, 低保救助、五保管理、民间组织等申报审批形成的数据资料, 地名管理、勘界协议、退役士兵安置等资料和电子版的影像档案也要更加全面、可靠。

第三, 对档案信息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需要具备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结合民政工作的具体开展需求和档案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要进行科学的构建, 并结合民政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 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 确立档案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 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控制, 让档案信息数据的控制更加安全、可靠。在电子档案管理上, 要对于归档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积极的指导, 确保电子档案管理高效、全面、真实。信息化管理形势下, 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得到严格的控制, 确保电子类档案资源的长期可读, 让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最大化的保障。通过积极开展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控制,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才能得到更好的引导和约束。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对于提高民政部门整体工作水平, 减少日常工作压力,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应用, 可以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果, 是民政部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内容。

摘要: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 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其涉及多方面的档案管理内容,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民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子孺.档案管理信息化研究[J].河南科技, 2011 (15) .

[2]潘淑萍.浅议档案管理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08) .

浅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篇9

一、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工作方式

(一) 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 设置部门HR人员来实现更明确的分工, 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深入到部门的业务中去, 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部门的信息收集工作, 并尽可能地去实践部门的某些岗位, 以期在对部门的业务、流程、岗位、员工等都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部门HR人员还将时刻关注部门相关信息的变化, 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汇总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 信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经过分析后将用于完善相关职能工作, 实现动态管理。

(二) 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

1.机构设置

(1) 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设置

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而言, 其组织结构相对清晰, 业务流程比较复杂, 各部门的职位和人员也比较多, 可以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部内单独设置部门HR机构来实施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如图2) 。

(2)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设置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组织内各部门的工作量、职位、人员较少,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数量也较少, 对成本的反应比较敏感, 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借鉴矩阵结构来进行职责分工。人力资源部内部并不设置实体性的部门HR机构, 而是从负责各职能模块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 抽出部分人员组成工作团队, 来负责某部门的信息收集和承担相关职能工作。如图3举例说明, 从招聘职能机构中抽取A1, 从培训职能机构抽取A2, 以此类推, 组成A组去负责A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 完善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

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除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充分了解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要求的提高, 需要企业完善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

在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 要注重其对企业相关业务领域和所在行业的了解情况;在培训方面, 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部门业务以及收集各部门信息能力的培训;在绩效考核方面, 增加其对部门业务、职位、人员的了解情况的考核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不论人力资源部内部结构和分工如何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内部的各个岗位和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都必须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沟通的顺畅, 将获得的信息整合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共享、分析并加以运用。

二、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点

(一) 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实现动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职能活动是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展开的。在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式下,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收集到更有效的信息, 因此职能活动的质量也就得到了相应提高。

企业处于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 部门的业务流程、职位职责、人员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部门HR人员通过对部门的跟踪观察和不断地收集信息, 将部门的各种信息变化形成一个连续的信息流。信息流经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研究后, 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职能活动中, 使各职能活动能随着各种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 从而实现动态管理。比如, 在职位分析方面, 其动态性体现在对职位信息的实时收集上, 部门HR人员能根据企业环境、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变化, 及时发现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的变化并对职位信息做出及时调整。例如, 计算机系统的引进减少了人工书写登记, 增加了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相关要求, 那么职位说明书应该做出相应改变。在招聘选拔方面, 体现在招聘条件、渠道、方法、标准等根据职位分析和招聘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在培训方面, 部门HR人员能够并及时发现部门中的人岗不匹配情况, 确定培训需求, 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 也降低了培训的时滞性;另外, 部门HR人员还可以及时了解员工对培训方法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培训内容有效性的评价, 从而对培训方法和内容做出及时调整。

(二) 有利于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1. 有利于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的沟通。

部门HR人员深入到企业部门, 实现与部门人员的无障碍沟通, 能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准确地了解部门的业务、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等。部门的员工也能更好地了解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情况以及各种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例如, 在绩效管理方面, 部门HR人员更加了解部门员工各种行为和指标对绩效的贡献度, 进而与员工一起改善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或过于繁琐的缺陷, 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 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 同时增加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程度。同时, 部门HR人员容易发现员工工作中的问题和产生原因, 以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有利于和员工沟通并解决问题, 设计针对性的绩效改进方案和反馈机制, 帮助其顺利实现绩效目标, 形成互动性的绩效管理。

在薪酬管理方面, 部门HR人员通过与部门员工的沟通, 一方面了解部门员工对现有薪酬结构、薪酬水平的评价, 并做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让员工更好地了解薪酬体系、薪酬发放的标准和方法, 消除员工对薪酬管理的误解。

2. 有利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部门HR存在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 当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把各部门的信息汇总时, 更容易发现部门之间工作衔接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适当改变容易产生问题的部分工作职责和绩效考核指标, 就能做到理清工作职责,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例如应收款问题, 财务部门觉得这是业务人员的工作, 不考虑钱能不能收回来的问题。但部门HR人员发现, 在应收款回款问题上, 财务人员可以为业务人员提供有关应收款的即时信息, 提醒业务人员去对账, 并可与业务人员一起到经销商处核对。那么就可以考虑在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中增加该部分工作职责, 并设计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 以期达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合作的目的。

(三) 有利于减轻直线管理者的工作负担

目前,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 还是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 强调在企业内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分担。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 直线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执行者、人力资源管理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者、人力资源管理氛围的营造者。直线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活动中负有很大责任。原因在于直线管理者更了解部门业务和员工情况, 掌握全面可靠的信息。但是, 这种职责分担的弊端在于直线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们还承担着部门业务工作, 不可能专注于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此外, 直线管理人员并不都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把过多的职责加于他们身上, 也会使职能活动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在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 部门业务、职位、员工的相关信息, 可以通过部门HR人员来收集, 当部门HR人员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时, 可以尝试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分担直线管理者承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但是直线管理者还不能完全退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例如, 在招聘选拔部门员工时, 部门HR人员可以向直线管理者提出招聘要求, 并在决定是否录用时拥有较大的决定权, 并承担相应责任;在绩效考核中, 加大部门HR人员的评价比重, 绩效面谈也可由部门HR人员来做。

因此, 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某种程度上分担了直线管理者的工作, 对部门来说也意味着分工更加明确, 即部门的人力资源工作由专人承担。

(四) 有利于企业战略的贯彻实施

企业的各种活动都应该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在各职能活动中体现战略要求, 并引导员工的行为符合战略要求。在部门人力资源工作方式下, 部门HR人员可以深入到部门工作的细微层面, 及时发现企业在战略执行中的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并且可以通过对职能活动的调整来贯彻企业战略。例如, 可以通过在选拔标准中和绩效考核指标中加大创新的比重来支持企业的创新战略。

三、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的前提

(一) 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工作的处理更为复杂多样, 各职能活动的实施也更为个性化。在这种工作方式下, 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细化和更加系统化, 这就需要一套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作支撑。因此, 企业应先努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工作, 尤其是提高薄弱环节的管理水平, 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流畅运行。

(二) 配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基于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专才”, 还是熟悉各部门业务的“全才”, 这样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才能深入到各部门中开展工作。要求的提高势必带来现有人员能否胜任的问题。因此, 能否获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实现工作方式顺利转变的重要前提。对此, 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来获得高素质人才。比如加强相关培训, 提高录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标准。

四、结语

加强民政档案工作的若干思考 篇10

一、搞好民政档案工作的意义

1. 搞好民政档案工作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社会档案意识。

民政工作直接涉及不同社会成员的福利待遇, 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搞好民政档案工作有助于民政事业的发展, 势必会使每一名社会成员据此而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产生一种认识上的飞跃, 提高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可见, 搞好民政档案工作拉近了社会成员与档案和档案工作之间的距离, 使社会从多个角度认识、了解档案的作用与价值, 大大增强了全民的社会档案意识, 从而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

2. 搞好民政档案工作有利于促进民生工作建设步伐。

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强民生工作, 逐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民政档案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搞好民政档案工作可以为民生发展与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保障百姓利益不受损失, 防止国有资金流失, 保证纠纷得到公正处理以及提高相关职能部门的效率等, 从而促进民生工作的建设发展步伐。

3. 搞好民政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

民政事业要覆盖全体社会公众, 必将产生大量的档案信息材料, 而民政工作的特殊性有将使大量档案呈现分散复杂的状态, 这无疑会加大档案工作的业务量, 对民政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 必须从发展档案工作的角度, 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准备, 调整民政档案工作思路, 制订民政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 以切实可行的积极措施科学应对面临的挑战。

二、民政档案的基本内容构成

1. 法规标准类。

法规与标准是国家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与有序运行的重要依据。如在国家民政事业管理过程中, 由国家或和省、市政府业务主管机构制定颁布的有关社会福利、优抚救助、婚姻管理以及民俗民风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计划标准、政策规定等文件材料, 以及据此而由本地、本部门组织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细则办法、操作程序等文件材料。这些文件材料是各级民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依据, 是必须妥善保存的重要法规文件材料。

2. 基础信息类。

由于民政工作具有特殊性, 导致民政档案的构成内容复杂多样、来源不一。其基础信息主要包括:民政机构的种类层次、优抚对象的数量构成、一些民政事业基础信息。

3. 基金财务类。

在民政工作中, 基金财务档案也可以称为会计档案, 其归档资料要求非常严格, 具有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其内容主要指从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纸质档案, 以及对基金使用的稽核报告、预警报告和运行分析报告综合性材料等。

4. 电子文档类。

民政档案管理人员要适时研究掌握电子文档的系统接收、格式转换和长期保管等现代化科技手段, 发挥电子文档查阅方便快捷、管理系统集中的优势, 以真正满足电子文档信息资料在民政事业发展实践中得到共享的基本要求。

三、强化民政档案工作的基本措施

1. 增强档案意识, 把档案建设纳入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不论是部门的领导还是具体的工作人员, 都要有较强的档案意识, 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强化民政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提高档案意识, 把档案业务建设纳入民政事业发展的规划之中, 切实建立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全面性、可查询性的民政档案信息体系, 发挥民政档案工作对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

2. 落实目标责任, 做好民政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

要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 对于涉及民政事业发展的档案材料, 要按照收集———整理———归档的管理程序, 科学区分年度、类别, 随时对应归档立卷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妥善保管保存, 避免相关材料出现丢失、散落、损毁等问题, 确保民政档案的齐全完整率, 便于日后的查考利用。

3. 学习先进技术, 提高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各级民政部门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 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 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民政档案管理实践之中, 不断总结、创新管理方式, 确保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始终与民政事业的整体发展保持同步。同时, 为了使民政档案真正发挥其资源共享的作用, 档案工作人员要认真编好档案检索目录, 做到查阅利用快捷方便, 信息内容完整准确。

4. 加强业务指导, 逐步完善民政档案管理的业务规范。

目前, 各民政部门保管保存的业务档案多是本级经办业务的相关资料, 不同民政机构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自存自管、分散凌乱, 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民政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 必须加强业务指导, 逐步完善民政档案管理的业务规范, 加大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指导力度, 使民政业务档案得到规范有序地管理。

5. 搞好队伍建设, 提升民政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民政部门的档案管理 篇11

摘 要:加强院系二级教学档案管理,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考究和教学资料的有效综合利用,对院系档案的管理质量有着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部门;教学档案;管理;优化

教学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的根本活动和中心环节,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在高职类院校中也广泛开展起来,职业教育趋向群众化教育、多元化人才培育的方向。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体制变革也进一步深化,逐渐向院系二级教学档案管理转变,职业教育综合类高职院校逐步构成院系体系。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教学考究的根底工作,在整个学校档案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现状

1.系部没有完整档案体系,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不够。现阶段,各系部自己部门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档案的分类、保管、鉴定、利用等均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完整性比较差,没有按时安排教学档案管理员进行收集整理。

2.档案的合理利用率低。院系档案的合理利用率都比较低,利用档案巡查准确度不够。因此,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将是现在及将来必须大力研究的课题。我们可以依托目前强大的网络数据库,实现对教学档案立即收集、快速整理、全部存储,使之高效地被利用。

3.加强对二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二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在从事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工作量较大的档案管理工作时,很难在短时期胜任。另外,兼职档案管理员时间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系部教学档案的收集及整理存在不及时、不完整及流失现象。

二、解决方案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档案管理,既能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又能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改革需求。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系部教学档案应当实现网络化管理,借助互联网、校园网及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强大的大数据分享平台,做到资源共享。

第二,从院系实际出发,建立并完善院系两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有规可循。系部作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直接施行者,可以结合校级档案馆、档案室的业务需求,根据二级院系的实际,制订第二级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层层递进,落到实处。

第三,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从院系二级领导到档案管理员,都要改变“档案与我无关”的观念,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学校应通过宣传教学档案的保存价值和作用,使大家认识到档案存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档案管理的责任感。

三、预期效果

第一,建立一个完善的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引进《科怡综合文档管理系统》数据库,使平台利用方便快捷,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为确立目的、树立规范、多渠道采集信息、处置信息、反应信息、组织保证和主客体支持系统七个方面。经过教学评价,各高职院校都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但支持系统和反应信息并不完善。支持系统应通过宣传和发起,使每一位教员和学生都了解和认同,回收信息的可信度才高。经过处理的信息一定要反应到信息源,这样才能成为闭环系统。

第二,建立院级系部的档案管理体系,提高系部档案管理技术水平和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率。同时,提高系部教职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科怡综合文档管理系统》数据库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效能,逐步实现教学档案工作在系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其在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历届查询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语

为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学校引入了一套新的适合自己学校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科怡综合文档管理系统》数据库。该数据库以学校网络为基础,利用二级学院对档案的管理,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学校引进《科怡综合文档管理系统》数据库,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和其他院校分享资源,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唐明瑶,刘益艺.档案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李琳.高校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职能部门绩效管理的探索 篇12

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 将业绩成效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 以激励各级组织乃至员工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绩效考核的类型和方法, 在对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管理中, 企业最常用的是关键绩效指标法 (KPI) 和平衡计分卡 (BSC) , 在流程性生产企业, 绩效考核的使用更多的是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

(一) 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是组织在经营过程中, 能够反映经营战略和经营重点的关键投入指标和生产指标, 其关键指标必须符合具体性、衡量性、可达性、现实性、时限性。

(二) 平衡计分卡考核是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 将组织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其最大优点:它从企业财务、客户、业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开发建立衡量体系, 四个方面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其他三类指标的实现, 最终是财务指标的得以实现。

二、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困惑

职能部门由于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主要是履行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提供支持、监督管理等职能, 工作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工作内容杂、乱、多, 与公司业绩关联不直接, 工作产出不清晰, 工作过程决定工作质量, 因此职能部门考核难点在于:一是目标很难明确。二是职能部门工作指标很难提炼。三是考核数据很难收集。四是职能部门评分很难达到公平。五是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不好。

三、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方法探索

(一) 建立职能部门绩效目标管理体系

目标管理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 他认为, 各级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开活动陷阱, 不能只顾低头拉车, 而不抬头看路, 最终忘了自己的主要目标。而明确地目标几乎是所有成功团队的一个特点。制定的目标要有定量可以衡量的分析数据, 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 不能量化的质化”。使制定人和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

(二) 对绩效目标的设定本身要有评价机制

通过对以往绩效目标设立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对绩效目标的设定本身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机制, 才可以保障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是促进公司目标达成的一个前提。通过这个机制, 首先可以保障公司年度目标高效的分解落实, 保障部门目标和公司目标一致。其次可以减少沟通管理成本, 提高组织执行力水平。最后通过这种方式, 让职能部门对绩效目标的进行自我管理, 可以最大限度分担公司管理层的精力, 从而保证管理层能有更大的精力去考虑公司未来发展等重要的战略工作。

(三) 消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差异

职能部门对绩效考核结果公平性质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不同职能部门对企业价值贡献高低如何客观评价;二是不同考核体系对不同考核对象评价, 如何实现公平。而如何消除公平性差异需要多种方式的共同解决, 一方面对于企业管理而言, 不同发展阶段会对职能部门有不同要求。第二方面不同评价主体对不同对象的评价结果的公平性问题, 需要多种方法共同予以解决, 首先组织成员能以开放的心态认识绩效考核, 并切实感受到绩效管理对组织目标更好更快的达成的有利作用。其次, 绩效管理也需要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第三, 绩效考核不等同与绩效管理, 要通过企业文化, 管理层培训, 会议推动等方式, 让各方关注点从绩效考核结果的高低转移到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上来。

(四) 对绩效目标要有至上而下的评价、跟踪、反馈

在绩效考核中为了避免评价信息流的传递中, 会因为评价时间的滞后性, 对完成结果的评价产生影响, 所以需要建立一套对绩效目标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跟踪、反馈流程, 让各级管理者很自然的按照绩效管理PDCA循环, 开展日常的管理工作。通过绩效反馈工具, 将当期的绩效目标结合具体的评价标准, 在目标规定的时间内, 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 问题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帮助各级管理者、帮助组织发现组织发展过程中、部门间职能划分、流程衔接等存在问题。只有对绩效目标能做到重点跟踪、深入分析并及时反馈, 才能起到绩效考核管理的目的。

(五) 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结果可以反映职能部门绩效目标完成的情况, 也能进一步结合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评价员工个人和提供工作绩效, 除了通过绩效考核管理促进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个很大的目的外, 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对组织的发展,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基础管理等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绩效管理促进职能部门的优化

企业在实施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时, 出现不同问题在所难免, 只要我们认真的分析问题根源,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的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把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做实做好, 就一定能发挥绩效考核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巨大作用,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发展过程中, 由于对管理的直接需求, 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职能, 这些职能如果得不到有效、合理的设置, 会造成机构越来越庞大, 人员越来越多, 效率低成本高的局面。因此, 在日常对绩效考核管理要注重深化运用, 起到对职能部门的优化, 促进更好协调、服务机制的形成, 稳定、高效的为价值链单元服务、支持, 有效的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监控, 并通过职能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管理价值。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在企业管理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绩效管理, 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也普遍感到, 在企业供产销价值链中运用要比职能部门运用的更好, 而且在职能部门中推行绩效管理考核也确实遇到了各种困惑。结合工作实际, 对职能部门工作特点及考核困惑进行分析, 并从绩效目标的制定、建立绩效目标的评价机制、消除绩效考核公平性差异, 以及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各方面, 探讨适用于职能部门的考核对策。

关键词: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管理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

[2]吴久峰.《国企绩效考核误区分析》.

上一篇:降解分析下一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