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稳定(共12篇)
发展稳定 篇1
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 胡锦涛指出,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立足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强调, 在当前形势下, 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对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保增长的基础支撑在农业, 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 保民生的重点难点在农民。尤其要抓好以下3项工作。一是要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继续提高单产,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较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补贴,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加快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猪、奶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二是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机,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三是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开拓农村市场。积极谋划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 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发展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各类农业机械, 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严禁假冒伪劣商品流向农村市场。
胡锦涛指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统筹兼顾、综合规划, 认真抓好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全面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充分估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 深入实际, 把握动态, 摸清实情, 找准对策, 切实解决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积极主动做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发展稳定 篇2
---龙家店镇副镇长杨海锋
自2003年10月主管龙家店镇民政工作,两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民政局的正确指引下,经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镇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用智慧和汗水开创了民政工作的新局面。2004年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的一年。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镇双拥及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的是无1户优抚对象出现上访问题,保持了稳定,其它各项工作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我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将一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我镇地处昌黎城西十公里处,205国道和京山铁路横贯东西,全镇44个行政村,4.4万人口是昌黎县的一个大镇。
一、切实加强对优抚工作的领导
优抚对象是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建立革命政权、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做出特殊贡献的社会群体,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优抚对象、重视优抚工作,做为一名主管优抚工作的副镇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拥政军民关系就要进一步加强对优抚工作的领导,解决好个别优抚对象中的“三难”问题,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如老复员军人吕印金,因房子陈旧,有些破损,雨天漏水,得知情况后,经我和县民政局协商,双方出资,为老人盖了新房,解决了住房一大难题,烈属杨秀兰,身体不好,给他办理了低保,每月100元,生活老复员军人李国、李瑞林、陶俊文等,由于年老体弱,没有了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救济款一到都要拿出一部分,送到他们手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生活有了保障,依法维护了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二、广泛开展双拥活动。为现役军人保家卫国解除后顾之忧,巩固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新思路,构筑双拥工作新格局。做好新时期的双拥工作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为此,我在全面总结研究、分析多年双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营造“一种氛围”,做到“七个不忘”,“四个到位”,达到“三个好“的双拥工作思想,营造”一种氛围“就是要营造出一种象战争年代那样浓烈灼热的拥军氛围,”七个不忘“就要做到平时不忘战时,市场不忘战场,做事不忘军事,待人不忘军人,抓教育不忘国家防教育,抓培训不忘军训,研究投资不忘给军队建设投资,“四个到位”就是必须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实现“两个无”就是无优待金不落实,无不关心支持拥军工作的领导,最终达到“三个好”,即转业干部安置好,优抚政策落实好,为部队排忧解难好,为创全镇的双拥工作而奋斗。
建立健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为开展好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双拥”工作,特别每逢“八一”春节等两大节日,都要精心安排,组织活动。在今年的春节慰问中,镇党委班子主要成员亲自到优抚户中问寒问暖,送去棉衣、白面、大米,还有200元慰问金,同时,到驻房部队慰问军地领导畅谈新世纪军民之间的友谊。
2、落实优抚政策做到专款专用,全镇共有伤残军人22人,老复员军人151人,农村义务兵42人,“三属”8人,在优抚工作中,按政策规定准时发放优抚款。对于在部队立三等功的,镇里带着相当于优待金15%的慰问品敲锣打鼓将喜报送到家中,对赴藏义务兵加发优待金的50%,同时镇领导还坚持定期走访优抚户,及时解决家中困难。如老复员军人李瑞林,因路滑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了,因家中困难没能进医院及时治疗,镇领导得知后,送去1000元钱,使其得以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老复员军肖振起的住房是老房子,一到雨天就漏水,需要修补,镇领导敌款500元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感动的热泪盈眶,直说共产党好,我们的心里也很高兴,这也体现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在稳定中寻求发展 篇3
在回顾经济发展理论的发展时,克米特·戈登写道:“对经济发展所作的理论分析,也强调资源——实质资本、管理能力、其他‘实际’要素——的不足,几乎完全排除了金融要素……”。发展中国家所延用的一套货币理论,大部分是照搬发达市场机制中宏观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看来已失去效力。如何深入分析不发达市场经济的金融机制,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理论和对策,以求对症下药,这是令发展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在深入分析研究欠发达市场经济的金融机制的状况后,麦金农另辟蹊径,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中试图开出新的药方。其新颖之处在于,“他的分析研究没有局限于资本的稀缺,而集中注视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本市场上普遍可见的严重扭曲。”他建议采用中性的和自由化的金融和财政政策,以扩大货币发行取代货币收缩,以毒攻毒,同时辅之以大幅的利率上涨,以求得抑制扶遥直上的通货膨胀同时保持可观的经济增长。
“一松就乱,一紧就死”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顽症。据报,目前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多高达两位数以上,而以拉美国家尤其严重。巴西今年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三百六十七,阿根廷百分之一百七十六,墨西哥百分之一百五十九,秘鲁百分之一百一十五,萨尔瓦多百分之一百九十六。其他拉美国家情况稍好些,智利百分之二十一,哥伦比亚百分之二十四,厄瓜多尔百分之三十二,巴拉圭百分之三十二。情况最为严重的是玻利维亚,一九八五年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八千一百七十一!六十年代以来,面对严重的局势,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普遍采取了反通货膨胀的措施。然而各项措施所依据的理论大多是照搬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的货币政策和理论,这些理论在假定上严重脱离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以控制银行信贷和货币发行为主的稳定经济的对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价上涨幅度,然而却都以严重的经济衰退为代价。对这些国家来说,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恰如熊掌与鱼不可得兼,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切肤之痛。
六十年代的巴西经济曾经历了令人困扰的局面,严重的通货膨胀率三年内使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了三倍!物价上涨使人心恐慌,由此带来的收入分配上的严重不平等使社会潜伏着危机。对此,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大量削减了银行信贷特别是对工业的贷款规模。然而后果却是严重的流动资本匮乏,工业成本上升,企业面临着关键的生产性投入的短缺,又不可能从其他渠道去便易地取得资金。结果是工业年增长率从过去的百分之九点八骤然下降到百分之三。在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工业衰退反而更加严重了。
深受“正统”货币政策之苦的不仅有巴西。五十年代,智利政府面对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采用了“正统”的货币收缩对策,虽然成功地阻止了一九五八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在这期间,智利实际货币存量减少到了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的历史最低水平。然而所付出的代价却是严重的工业衰退和就业的大幅度下降。“正统”的收缩对策所产生的副作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在首都圣地亚哥,建筑业和某些消费品行业萧条引起的失业和不满,挫败了政府坚定地执行稳定性计划的信心。紧缩政策持续到一九五七年,价格仅上涨百分之十七,但到下一年,面对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政府无奈又放松了对货币发行的控制,结果通货膨胀率又马上反弹至百分之三十三。这种“既不稳定又无发展”的经济实绩,似乎早已赋予“正统”收缩手段一个很坏的名声了。
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交替运用,在我国也是一个应付经济波动的常用手段。虽然我们都以《资本论》的信徒自居,但近年对西方经济理论也没少“借鉴”。有人倒也相中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于是提出“用适当的通货膨胀来调动闲置的生产能力从而加速经济增长”,还有人提出用增发货币的方法取得通货膨胀税从而促进社会积累。然而目前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非但没有解除经济中的瓶颈,人民的“承受能力”似乎也没经得住考验。暂且不论目前减少信贷规模的急刹车后果如何,倒是我们应从盲目仿效西方经济理论中吸收点教训,以后不至食洋不化——读一读麦金农的这部著作也许会有所裨益,至少对西方经济理论不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割裂的经济与内源融资
“传统”的货币理论之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失去效力,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假设条件完全与这些国家的现实相脱节。麦金农认为新古典货币理论所忽视的两大问题是:一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相当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在这种割裂的市场中,资本的收益率是千差万别的。二是货币体系对实际资源的功用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工具,企业积累主要以内源的融资的形式。
麦金农此书的成功,与其说是为发展中国家开出了一剂“非正统”的处方,不如说是他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深入诊断。麦金农对发展中国家所作的这一病理分析,实际上也宣布了照搬新古典货币理论的破产,同时为自己另辟蹊径铺平了道路。
发展中国家经济是割裂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量的经济单位——企业、住户、政府机构——相互隔绝。这种隔绝状态最初是来自殖民主义侵入。殖民主义者在海外领地建立原材料出口飞地。这些飞地中的企业技术先进,并得到宗主国银行的金融支持。而内地工业和经济单位完全被排斥在市场经济之外,技术落后甚至原始。国家独立后,新政府成立了,他们感到有责任成为社会改革的代理人,以清除经济和政治上的殖民主义。然而,不幸的是政府当局采用了一系列干预和控制手段,使价格更加扭曲,不适当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对某些行业的优惠政策,更加深了市场的分割状况。以进口许可证为例,备受优惠的企业和公司,由于其社会背景优越或与政府要员的裙带关系,可以轻易取得进口低价商品的特权,使其毫不费力地增加财富或现金收入。其垄断地位颇似我国目前的“官倒”“私倒”。由于不协调的和盲目的优惠政策,使这些公司靠进口国外产品稍加“开发”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从中牟利,短期内销售额扶遥直上。这些公司的特点是技术高设备先进,在不平等的竞争机制下可以积累大量利润,政府对其也备加推崇。政府的干预使企业面对的生产要素及产品价格不同,所处的技术条件不一,取得的资本报酬率不等,并且没有一种市场机制来使之趋于一致。
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完全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大量小企业和住户被排斥在有组织的资金市场之外。那些受政府优惠的公司企业,才真正能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而广大弱小企业却与之无缘。这种状况导致了发展中国家“非组织”金融机构和高利贷的盛行。
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不完全性,使企业投资多采用内部积累的形式,麦金农称之为“内源融资”。大量的小企业如果要进行投资,以改革技术和提高资产的质与量,在不完善的融资机制和信用手段的条件下,只能靠自身的内部融资。而且由于技术变革和投资不是可以细分而渐进进行的,而是间断地以跳跃形式出现的,因此,企业必须先有一个时期的内部积累,才可能完成一项投资。
内源融资可以采取实物形式(如农民积存多余的粮食),但以实物形式进行积累,不仅成本高损耗也大,不如以货币形式进行积累。一定时期一定数额的货币积累是进行投资的先决条件,即货币对于积累有“导管”的功能。
导致内源融资的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别是贷款活动中存在普遍的不确定性。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契约关系,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防止违约后造成损失,充分的担保品是必不可少的,高利贷的大量存在,也充分说明为补偿风险损失所应支付的高额成本。不确定性阻碍了企业从外部取得资金,降低了金融体制的杠杆作用——以少量的自有资金筹集相对大量的外部资金,因而内源融资就越显重要。
寻求稳定下的发展
针对“正统”的货币金融理论,麦金农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为了抑制物价上涨,货币当局应扩大实际货币发行量,同时提高利率并辅之以中性的税收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使国内扭曲的资本市场向自由化的方向过渡,促进形成一致的资本收益率,完成向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的转化。麦金农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同时,达到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货币与实质资产的相互替代,这是西方“正统”货币政策所依据的重要理论。而在不完全的市场机制下,货币与实质资产的增值是互补的。实际货币供应的增长,将导致投资活动的扩张,即所谓“导管”作用。这是麦金农在本书中引出的重要结论。
政府应该做什么?麦金农在此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显然,如果要以持有货币的形式进行积累,首要之点就是确保对货币持有者来说,其所持货币不会贬值,并有一定的收益,包括便利和报酬。这一收益率等于存款的名义利率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用符号来表示为d—p
在“正统”的货币理论指导下,为使物价保持稳定,政府首先应控制名义货币M的发行。然而麦金农认为在“金融抑制”的经济下,政府要做的是扩充实际货币M/P的供给,同时调高利润。由于是实际货币而非名义货币供给的扩充,既可保证企业周转资金正常供应,不象切断电源一样中断,又不会对物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利率的上调使实际利率d—p
麦金农教授的著作一九七三年付梓问世以来,马上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极大兴趣,对金融抑制的讨论也异常活跃。从理论上加以进一步推敲的有之,从统计上加以实证的也不乏其人。麦金农在其著作中也以南朝鲜、台湾、马来西亚成功的金融改革为佐证。然而,学术界对金融抑制理论仍有分歧,不幸的是金融改革成功的例子也很少。也许是因为脱离了“正统”的理论体系,学术界都以一种颇带怀疑的眼光审视着麦氏理论的各种假设,一些人视其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左道旁门的村野偏方;而实际的经验,也似乎说明麦金农的理论假设过于偏颇。疑惑之点集中在:其理论是否高估了储蓄的利率弹性,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机会和收益是否被夸大,实际的投资收益是否足以支付如此高的利息率。这些都关系到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是否有足够高的效率和评价投资项目的能力,金融业是否完全摆脱了对财政的从属地位,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能做到协调一致等。
然而,不论是偏方也好,是旁门左道也好,麦金农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所作的颇具特色的分析,为国内金融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稳定汇率促进外贸发展 篇4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世界经济复苏总的态势没有改变, 欧债危机炒作的成份多, 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因素。国内经济滞胀的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相对2011年不会恶化。这两句话里面包含一个意思, 我对世界经济可能比主流的观点乐观一点, 对中国经济可能比主流的观点悲观一点。
(一)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趋势没有改变
现在欧美各国, 金融危机当中都认识到必须重视实体经济。靠过去的金融投机, 制造虚假的繁荣, 靠举债买国外消费品过日子, 是危险的。因此, 他们提出了要重新工业化。从现在世界各国欧美情况的动向来看, 他们要实行经济转变:由过去的重视虚拟经济转变到重视实体经济。虽然他们认识到了这个过程, 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 世界经济复苏总的趋势没有改变, 速度不可能加快。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 还没有真正找到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兴产业, 或者我们所谓的支柱性产业。这个需要时间去找。前些年, 靠信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势头已经过去了, 那么现在究竟找什么产业来带动经济全面发展?从美国的情况来看, 他们似乎是瞄准了新能源技术, 所以美国人现在下很大的力气研究新能源技术, 而不是盲目的发展所谓新能源, 比如说太阳能、风能。他们的发展很稳定, 比较保守。他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 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资金, 研究如何把这种不稳定的太阳能和风能所发出的电储备下来, 均衡的使用。如果成功, 获得了突破, 那也许会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寻找新能源, 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第二, 完全靠自己生产消费品来取代过去从新兴经济体进口的消费品, 短时期内也做不到。这并不是欧美技术做不到, 而是他的劳动力成本比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要高得多, 工人平均工资是发展中国家的10倍以上。尽管其技术能够生产出很好的衣服、皮鞋、电子产品, 但是成本会高得多。因此, 在短时期内, 他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取代, 尽管制造这样那样的贸易摩擦,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但是我认定这个是做不彻底的。应该说我们的外贸留有很大的空间, 像美国因为使用中国的消费品, 比使用其他国家的消费品, 平均每一个家庭每年要少支出500到600美元。由他自己来生产, 家庭的支出会更高, 老百姓不答应, 尽管他的参议院做了这样那样的决定, 但是没有实行下来。
第三, 失业率不会很快下降, 这就影响居民的收入增长。失业了, 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快, 消费需求也不会增长很快。消费需求增长的慢, 经济发展也不可能快。我们分析, 美国的失业队伍最大的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房地产和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 这都是劳动密集型的, 由于次贷问题引发世界经济危机, 房地产一直到现在也不景气, 这些人要想找到新的就业岗位, 需要时间。另外一个失业大军, 就是与金融投机有关的人员, 据说有20万人, 这些人员要想找新的工作岗位更不容易, 因为他除了有金融理论之外, 没有其他的就业本事, 过去的高收入拿惯了, 现在低收入还不想拿。要解决这个失业问题也不容易。所以失业率下降不可能很快, 这是肯定的。
上述3个方面的原因, 从外贸这个角度来看, 既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的慢, 外贸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 但是也要看到, 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因此, 我觉得2012年, 世界经济总体上会好于2011年, 我国的外贸也可能比2011年不会再差。
对于欧债问题, 我说炒作的成份过多, 媒体、学者把这个问题看过了头。欧债问题主要是欧美争夺货币的主动权和债券的融资权问题。在欧元出现之前, 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美国占了72%, 欧元出现以后, 2011年降到了61%, 而欧元占了25%以上。他失去了这个比例, 实际上就失去了货币的主动权, 失去了债券的融资权。美国人对这一点是非常担心的, 之所以挑动这个问题, 就是想搞垮欧元。因此欧债的炒作问题, 应该看清楚实质。欧债的危险性和美国的次贷问题性质是不一样的, 美国的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 主要是后面的对次贷的贷款进行包装, 进行所谓金融产品的创新, 然后用市场决定这个包装产品的价格, 形成泡沫。这个泡沫一个地方破了, 整个资金链出问题, 连带效应比较大, 所以产生这么大的金融危机。而欧债问题, 没有这样的连带性。对于欧债问题, 我们现在要看两个, 第一, 涉及国家经济总量不大。像希腊占欧盟经济总量也不到3%, 对世界经济总量可以说微不足道。一个希腊怎么能影响整个世界呢, 而且不形成资金链。一个国家的债务危机也只是这个国家破产的问题, 也只是影响了向这个国家借了债的少部分国家而已, 而不会像世界金融危机那样牵扯面那么大, 影响那么大。另外还涉及的几个国家经济总量也不大, 意大利稍微大一点, 占欧盟经济总量大概17%, 现在换了总理以后, 总理采取的政策是正确的, 2012年上半年他的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欧债问题, 虽然说的很严重, 炒的忽忽悠悠的, 但是没有那么可怕。所以我的看法是, 2012年属于继续复苏, 而且比2011年好一些。
(二) 国内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滞胀
滞胀是由长期的所谓积极财政形成的。积极财政从1998年到现在, 使我们基本建设的规模大大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 使这个要素的价格提升了很多。要素价格的提升, 引起下游产品消费品的成本上升。成本上升推动通货膨胀, 所以2011年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大。实际上在经济滞胀的情况下, 通货膨胀不可能出现特别严重。我们2011年年平均的CPI 5.4%, 比预期的4%高了1.4%, 这里实际上至少0.5%是过分预期造成的。我早就说对通货膨胀预期炒的那么高, 有的甚至说超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经济滞胀的这种局面, 历史上的经验证明, 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决, 因此要延续一段时间。
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由于凯恩斯新政以后, 美国经过十多年滞胀, 我们要想在一两年内解决滞胀问题, 不那么容易, 因为治理滞胀几个东西同时存在:第1是经济增速放缓, 第2是物价高位运行, 第3是失业率存在, 这与凯恩斯的理论背道而驰的。凯恩斯认为, 如果有通货膨胀就不可能存在失业, 因为通货膨胀说明经济是热的, 就业是充分的。如果有失业, 经济就不可能通货膨胀。因为失业的人多, 收入减少, 需求减少, 经济是不热的。可是上个世纪的60年代, 美国恰恰出现了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既有失业又有通货膨胀, 这个现象叫做“滞胀”。所以经济滞胀这个概念是上个世纪70年代才提出来的, 就是针对这种现象提出来的。治理滞胀问题采取的措施, 对这方面有利, 可能就对另一方面没利, 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好遇到这样两难的问题, 得慢慢来。
关于治理滞胀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我们的宏观调控应该更多的转向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应该是治理滞胀比较有效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要使得经济发展比较好, 我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实行平衡的财政, 使我们基本建设的规模, 与经济发展水平, 基本上协调起来。不要过多、过快的搞基本建设, 像高铁很好, 但发展的太快, 效益又不行, 投资很大, 那肯定是不行的。搞经济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二是需要调整收入分配的结构。这也不那么容易, 我们的收入分配已经非常的不平衡, 个体之间的分配, 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比大多数国家都大。那么要把这个失衡了的分配结构调整过来, 需要时日。调整不好, 消费需求就不会上升很快, 消费需求不会上升很快, 经济增长就不会很快。
在这种情况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要“稳中求进”, 就是要稳定各方面的政策, 求得发展。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我相信只要在这个精神指导之下, 适当调整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我相信2012年经济增长的情况和物价上涨的情况, 都会比较平稳。经济增长速度, 也许会比2011年低一点, 但不可能低得太多。物价水平肯定会比2011年低一些, 但是不可能低得很多。所以对国内的经济, 我既没有看得那么糟糕, 也没有看得那么乐观。
二、要坚持发展外贸, 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一靠内需, 二靠外需。忽视了外贸, 忽视了外需, 是不行的。尤其在经济处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 更要开辟好外贸的渠道。在朱镕基当副总理和总理的10年当中, 发展外贸和增加外汇储备, 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记得有一次朱镕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几千人的会上说, 我们要像日本那样, 派人到外国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扩大我们的外贸。而且在这10年当中, 我们清楚的感到外贸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也是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应该说, 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 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国内总有一些人, 希望我们改变朱镕基总理那个时候发展外贸的政策。似乎我们出口多了, 我们外汇储备多了, 增长快了, 就成了错误, 成了问题。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想如果没有上个10年发展外贸和实行分税制这两大举措, 增加了外汇储备和中央的财力, 我们这个10年的日子可能更加难过。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必须坚持发展外贸的各项政策。朱镕基总理在2003年讲过:10年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表明, 增加外汇储备的政策是正确的, 我们的汇率政策也是正确的, 目前看不到有改变的必要, 这两条今后还会对国民经济起作用, 我们不要动摇, 不要随随便便被人家的言论所迷惑。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但我们自己要站稳立场。因为当时许多人找朱镕基总理, 提出汇率政策要改, 实行“一揽子”等, 但是我们不听。可是在2005年, 我们改变了这个政策, 2007年外汇储备还不到10 000亿美元, 一些人大喊流动性泛滥, 要压缩外贸, 要减少外汇储备, 要加速人民币升值。对于这些, 我实在非常不理解。我认为, 汇率政策关系到外贸政策的全局, 要发展外贸, 就必须稳定汇率。汇率的决定机制, 归根到底是由外贸商品的价值形成的, 而不是所谓货币的供需形成的。我们自己的人民币决定外贸商品的总成本, 如果汇率变化不能保持外贸商品的平均利益, 外贸企业就得全线亏损。这应该是一个清楚的经济道理。一个国家货币的汇率怎么决定, 国际上公认的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我们经济主权自己要用好, 不要受美国人制约。在这个方面, 我认为要总结经验, 完善我们的货币政策。
三、金融要进一步重视为外贸企业服务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要抑制社会资本, 我认为这个说的很好。我们要特别注重金融怎么样为外贸企业服务, 这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外贸企业除一些外资企业之外, 大部分都是民营中小企业。目前,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困难比较突出, 那么这个困难的形成, 温家宝总理也讲过, 一个方面是世界金融危机, 国外的需求有萎缩的趋势。另外一个方面, 汇率不断上升, 也造成了不少困难。因此, 在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同时, 还要在融资方面, 更加支持企业, 敢于拿大单、拿长单。据我所知, 现在有一些外贸企业不敢拿大单、拿长单, 因为许多东西看不清楚。那么我们的金融系统, 就应该支持拿大单、拿长单。不然我们的外贸就不能得到大步发展。
要改革外汇储备制度。现在民间储备等于零, 所以应当改革这种储备制度。这样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也可以说用这种机制, 要逼得一些企业走出去。只有这样, 才能分散风险, 才能使得我们在走出去这方面走得更好。我认为货币并不是真正的商品, 供需不是汇率形成的基础。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 拥有这么大的外汇储备, 应该说在稳定国际货币汇率和规避汇率风险方面, 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希望有关制定政策者调整思路, 努力稳定汇率, 促进外贸公平这些方面, 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我们有一些同志, 以为人民币升值了, 地位就提高了, 就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了。恰恰相反, 只有你的汇率稳定, 而且你能够左右国际货币汇率, 那么你才有地位。
总之, 2012年, 外贸企业面临的形势尽管是严峻的, 但我认为总体发展的情况还是乐观的。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尽管不是很快, 但是今年相对去年, 有可能加快。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 有可能在二季度企稳。如果我们上下齐心协力, 千方百计地促进对外贸易,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在金融政策上采取切实的具体措施, 解决外贸企业的具体困难, 提升开放性经济的水平, 2012年的外贸, 一定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发展稳定 篇5
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资产管理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逐步确立了国资委、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国有投资公司)和国家投资企业三个层次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体制总体框架。国有投资公司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层,不仅代表国资委对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更肩负着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调整,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在形态、行业和方式上的转移的重任。根据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国有资本应当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以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国有投资公司作为国有资产运行主体,更应该积极参与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改革和重组整合,加快整合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调整和退出与主营业务关系不大的各类辅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国有投资公司的整合重组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有投资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已成 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多数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无论是在资产规模、主业培育、赢利水平,还是在投资导向、资源整合、社会责任的作用发挥上都有了重大突破,在当地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国有投资公司通过整合重组,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国有投资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为国有经济的调整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是与国外投资机构相比,目前国有投资公司无论是资金、实力和规模,还是机制、管理和人才,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使我国的国有投资公司与跨国公司的竞争都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中国入世的大形势下,这种不对称竞争的矛盾,短期内所造成的冲击在所难免。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近几年来国有投资公司纷纷开展整合重组,提升实力,通过整合重组巩固市场竞争地位,壮大企业实力。
2、国有投资公司通过整合重组,获得新的发展
国有投资公司在整合重组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获得新的市场资源。一是开拓出由主要依靠兴建新项目寻求发展,到收购、合并、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等多措并举的发展途径;二是建立起由主要依靠实业获利,到通过资本运作、信托理财、资产管理等多业共兴的业务架构;三是打通了由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等筹集资金,到通过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券、私募等形式多样的融资渠道。
3、国有投资公司在整合重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国有投资公司涉及的是国民经济的整体产业。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产业,它的发展不受地域、行业限制,也不受产业链的束缚,而且具有阶段性持股的资产活动特征。整合重组的过程,使其可以向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点行业和关键性领域集中,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二是国有投资公司一般具有集团经营的优势。国有投资公司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一种治理模式。随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成展,一大批国有投资公司改组为集团公司,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随着集团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有利于培养更多的经营者,提高集团经营能力。
三是国有投资公司以资本经营为核心。相对于产业集团,国有投资公司的优势不在于产业经营,而是以股权经营为核心,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通过资产经营提升质量,通过资本经营提升价值。投资控股公司的整合重组可以说是资产的整合和企业的重组,通过整合重组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二、对于目前国有投资公司整合重组的分析
就目前我国国有投资公司的整合重组的现状看,随着企业自主意识的增强,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追求自身规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出于自身发展,竞争需要的实质性的战略重组将逐渐成为主流。
重组一般包括业务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人员重组、管理体制重组等模式。
1、业务重组:对重组企业的业务进行重新划分,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顺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势,投资额较大,进入门槛较高的;有发展前景、有投资吸引力的业务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它是企业重组的基础。重组时着重划分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盈利性业务和非盈利性业务、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把经营性业务和赢利性业务纳入主业,剥离非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
2、资产重组:对重组企业一定范围内的资产进行分析,整合和优化组合的活动,对于优良资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加大培育力度,尽量使其产生效益;对于不良资产,进行集中化管理,提升价值,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规范地进行清理和处置。资产重组是企业重组的核心。
3、债务重组即负债重组:企业的负债通过债务人负债责任转移和负债转变为股权等方式进行重组。
4、股权重组:对企业股权进行调整,它与其他重组相互关联,甚至同步进行,比如债务重组时债转股。
5、人员重组:对企业重组后的人员进行减员增效,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性。
6、管理体制重组:重组不是简单的1+1,重组后的集团公司要提高管控力,必须在业务流程、投资决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重新的修订,建立涵盖全面的规章制度体系,同时所属的控股公司要依据这些制度,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运作情况,建立健全各自业务的办事制度和业务操作制度,形成另一层面的制度网络。
综上分析,企业的整合重组,使原有的资产规模扩大,业务拓展了,资金雄厚了,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中显现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国有投资公司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鲜明的、深刻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精髓与灵魂,而整合重组后的集团公司因企业文化的差异,导致企业间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的能力削弱,容易引起集而不团现象的发生。二是国有投资公司因为是政府性投资公司,它一方面承担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另外也承担了一般私营企业不愿承担、不能承担的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因此,在某些时候它又不是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公司的整合重组使公司的规模扩大,但是他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必将加大,如何将这些承接的政府项目做活做强,则是国有投资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国有投资公司整合重组所带来的资产放大,且质量参差不齐,有管理规范、效益较好的项目,但更多的是经济效益一般或较差的项目,还有一部分项目严重亏损,接近破产或已经破产。如何将非主业项目或无发展前景的项目退出,集中精力和财力培育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也将是重组后需要做的事情。
三、宁波开发投资公司整合重组后的体会和启示
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经市政府批准,与原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新的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运作发展,集团公司积极贯彻市政府意图,并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宁波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发展规划为目标,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各项工作保持了很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重组之初,集团总资产为46.73亿元,净资产21.37亿元,拥有参控股企业47家,其中,控股企业24家。经过几年的发展,截止2008年10月底,集团公司总资产已达97亿元,净资产 39.5亿元,分别比重组前增加了180%、85%,效益增加了170%,实现了快速发展,增强了企业实力,体现了重组的效果。近年来宁波开发投资集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整合重组后的工作。
1、注重集团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制订
集团公司重组后,立即着手开展集团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制订,多次组织召集有关职能部室进行研讨,经过集思广益,反复修改、论证,确定了集团2005-2010年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政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几年集团公司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集团公司积极应对,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于今年又重新修订了2008年—2010年的发展规划。通过分析现状和发展环境,确定了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企业定位与发展目标、三年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等,为集团公司的稳步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下一步集团还将在优化结构、塑造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及创新公司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继续加以研究和探索,形成适合集团科学发展的规划体系,提升管理能力,确保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2、按照发展规划集中优势资源,精心打造支柱产业 集团公司积极实施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以临港工业、电力能源、金融与资本运作、基础设施和物业经营等为主的四大类支柱产业,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⑴积极参与临港大工业项目建设。根据市“十一五”规划和招商引资的要求,积极参与对临港大工业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在国内及行业内都具有重要的优势和地位,如:LG甬兴化工、宝新不锈钢等。目前,集团公司对该领域的投资比重较大,是对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大力发展电力能源产业。立足于政府对能源利用与发展战略的要求,履行地方能源(电力)项目的政府投资主体职能,积极参与并继续加大对地方重大能源引进、项目利用和大型电力项目的投资建设。几年来,先后参与投资了大唐乌沙山电厂、中海浙江LNG接收站和浙能LNG电厂、北仑电厂三期等重大的能源(电力)项目。同时集团公司还积极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热源点和供热管网的规划和建设,实现集团热电产业在资本、市场和管理上的集约化。目前集团拥有一家热电上市公司,六家热电厂和一家热网运营公司,初步形成了对全市七个区域的供热覆盖,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宁波地区已具备行业龙头地位。
⑶拓展基础设施及物业经营类产业。根据市政府要求,集团公司承接了宁波市大工业供水工程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目前,日产50万吨的工业供水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宁波分质用水时代的到来,可进一步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水平,进一步拓展了投资领域。承接了宁波文化广场项目,该项目占地15公顷,总投资需20多亿元。集团公司还根据政府指示,承接了一批东部新城建设的重大项目。同时,这几年通过面向市场,规范房地产、酒店等所属物业(经营)类产业的经营活动,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⑷着力发展金融及资本运作类业务。按照金融产业的发展规划,加大了投入,先后出资参与了宁波商业银行和中国大地保险公司的投资,分别是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同时对所属投资管理公司现有经营业务进行整合和拓展,为下步拓展金融资本业务打下了基础。
3、精心开展资产业务整合
重组以后,集团对不符合发展方向、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偏弱且影响力较小的企业进行整合,以集中资金和各项资源发展主业(或支柱产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一是对部分控股企业通过改制实施企业产权整体转换,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完成了三家企业的改制工作;二是对部分不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企业择机退出,已完成对七家企业的股权转让退出工作;三是清理闭歇了部分经营困难的企业;四是对部分影响力有限的参股项目进行股权转让,有序开展股权经营和资产处置。对部分尚须继续控制的参股企业进行股权交易,受让股权,增强影响力,同时还对集团所属的部分存量资产进行了处置。集团在产业和资产的调整和整合过程中,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政府和国资有关部门的程序和规定进行操作,因而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股东及员工的支持。整个过程得到了各方较好的评价,没有出现不稳定现象。
4、重视整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增长,集团公司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继承、创新再造全新的企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2007年,集团公司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挂帅的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把当年定为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年”,同年5月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集团公司党委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文化发展规律以及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的构想:第一阶段2007-2008年为企业文化建设的 “宣传启动期”,第二阶段2008-2009年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化期”,第三阶段2009-2010年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导入期”。
为推动各企业积极开展“宣传启动期”活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各类宣传活动,如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调查问卷活动;邀请管理先进,企业文化建设较好的大型国企集团的相关领导作辅导讲座;组织召开由下属各企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工、团负责人等参加的企业文化座谈会等等。各控股公司对于集团公司党委的实施意见,积极响应,认真贯彻,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宣传氛围,逐步加深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探析 篇6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执政水平;政治文化
如何维护政治稳定的局面, 并在维稳的同时推动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长期以来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 “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以政治发展为切入点分析其对政治稳定的作用,并探讨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和当前的政治发展问题。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概念分析
政治发展指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人类政治体系结构日趋合理,功能日益完善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历史必然。“按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政治发展本质上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和变迁造成的社会政治形态的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化和发展具体体现在政治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方面。”[1]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 政治发展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伴生物;第二,政治发展的主要形式, 尤其是现代政治发展一般采取的是“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2];第三,政治发展的目标是政治权威的强化、政治的制度化与民主化、以至达到人在政治上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第四,政治发展的不均衡性、多样性和阶段性。
政治稳定,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政治生活状态的稳固和安定。中国有学者指出,“政治稳定的基本涵义就是权威与秩序,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政治系统必须以社会环境系统为参照系,积极适应其变化发展,准确地做出反应才能在动态发展中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因此,关于政治稳定内涵可以理解为政治系统为适应社会环境系统的变化和发展所建立或维持的一種有序社会政治态势”[3]。一方面,人们通常把政权的巩固性、权力结构的合法性、政治过程的有序性三个方面当做判定国家政治稳定的依据和标志;另一方面,这里提到的政治稳定并非一成不变的,本质上说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的是政治系统的变革在合理有序的情况下发生,并没有暴力、分裂等问题出现。
二、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互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政治的稳定与发展,而政治的稳定又与政治的发展紧密相联。随着当代政治的不断发展,二者的互动效应表现得愈来愈强烈,愈来愈明显。
第一,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目标之一及实现其他目标的基本前提。邓小平认为,实现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国什么事也干不成。”[4]政治发展目标的制定和体系建设,各个环节都必须要考虑政治稳定这一问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序的推进。政治稳定是政治体系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才能有计划地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
第二,政治发展是政治稳定的推动力和内在要求。政治稳定从来就不是一个静态的、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稳定,离不开政治发展带来的新内容。同时,要实现巩固和稳定根本政治制度的目的,政治改革是必然要采取的一项战略。最后,政治不稳定可以借助政治发展来实现减少或者消除。政治的良性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最终促进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局面形成,进一步推动改革和发展,实现长治久安。
第三,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相互矛盾相互排斥。发展和稳定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的概念。“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5]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三、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当下正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因此,促进政治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首为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其次要促进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才能促进政治发展、维护政治稳定。
首先,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历史已经证明,执政党的执政决策水平越高,驾驭复杂政治局面的能力和自律能力越强,就越能促进政治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6]
其次,促进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社会的转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文化的变迁,特别是政治文化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新旧政治体系更替必然带来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出现一些冲突,这将会极大的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要通过政治发展,引导人们进行思想上的调整,逐渐接受主流的政治文化,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产生认同感,从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再次,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法律体系和制度的建立完善是现代政治上层建筑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现代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能够极大的保障并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7]
总之,面对目前转型时期中国的现状,站在促进政治发展、维护政治稳定的大局的角度来看,我们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需要有“革命”的勇气,推动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政治改革与发展,克服政治性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原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1:243.
[2]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375.
[3]李元书主编.政治发展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261.
[4][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4:348、377.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篇7
房地产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而在许多行业都深受金融危机打激的情况下, 2009年我国的房地产业市场却迎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发展热潮, 这既有促进经济发展,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但也有积累“泡沫”, 产生风险的危险。在广东, 2009年的房地产持续高速增长, 市场泡沫不断积累, 房价的大幅上涨已经严重背离现实市场购买力, 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 引导房价回归理性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也是难点。
(一)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扶持力度。
在新形势下, 要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步伐, 不能停止,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广东已积累了一定的财力物力, 通过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 为没能力购买市场上中高档商品房的低收入群体解决居住问题, 让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 要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
美国因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个教训是惨痛的。房地产业与金融信贷高度关联,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金融市场的强有力支持, 反过来, 金融市场在服务房地产业的同时, 必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两者是紧密结合, 密不可分的。
(三) 科学合理地调控土地供给, 确保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
目前的珠三角地区, 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调控土地供给, 既要适度增加开发强度, 加快盘活存量土地, 努力增加中心城区的居住用地供应, 也要保持一定量商品住房用地的稳定供应, 确保住房市场的供求平衡。
(四) 引导房价回归理性, 扩大房地产市场需求。
要扩大房地产市场需求, 一方面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逐步让目前的高房价回归理性;另一方面是要降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 减轻房产交易的税费负担。要逐步降低房价与收入之比, 培育居民提高住房需求。
发展稳定 篇8
同时,迅速发展也带来一定的隐忧:蚕茧和蚕丝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种桑养蚕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有待提高,一些地区优良桑、蚕品种和配套养蚕技术推广的力度不够,局部地区流行蚕病;茧丝绸加工还比较薄弱,技术创新的基础和能力较低;蚕桑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几乎还是空白;蚕种场建设滞后,蚕种生产能力和良种繁育水平跟不上生产发展需要;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状态不令人乐观,单一的外向型市场使得行业的风险系数增大;产品供大于求的风险将对产业构成致命打击。为避免广西区蚕业重蹈此辙,笔者在此作了点浅显的初探与思索。
1 促进桑蚕茧丝业产品消费的发展
消费是指为了满足当前需要而购买物品和劳务的私人支出,蚕丝业产品消费即指消费者为了满足需要而购买蚕丝业产品的私人支出。蚕业产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1.1 桑蚕业产品价值的实现遵循商品供求经济规律
供求规律是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及其同商品价格的关系的规律。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统一的,供求关系变化遵循供求规律,其平衡的动力来自价格。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决定,但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却影响着价格对价值的背离程度。当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社会所提供的商品超过社会的需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商品只能按照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较低的商品价格具有抑制供给、刺激需求的作用,从而使供给和需求逐渐趋于平衡。当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时,社会所提供的商品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商品就必然按照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较高的商品价格具有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作用,从而促使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逐渐趋于平衡。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是一客观的经济规律。蚕业产品需通过流通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者、经营者的收益,此过程必然遵循客观的商品供求规律,供小于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因此,要获得较高的收入,需以较高的价格至少要高于产品本身具有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要维持蚕业产品价格的增长或相对稳定,需保持市场对蚕业产品的需求量大于或等于供求量,由于广西桑蚕业正处于迅猛增长的态势,要维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开拓蚕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已势在必行,也就是说,蚕业产品的消费需求是桑蚕业发展的驱动力,促进蚕业产品的消费是我区桑蚕业持续稳定增长的保证,是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1.2 促进内需, 开拓国内市场, 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建全国内外茧丝市场体系, 疏通流通渠道, 以利于茧丝价值实现, 以利于蚕茧消费的增长
开拓建全国内外茧丝市场是我区蚕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这是由国内外茧丝市场现状及茧丝价值实现的经济规律所决定的。我区蚕茧产量已达全国的30%,而茧丝加工能力薄弱,大半靠流通到省外加工,省外茧丝企业产品的流通好坏当然直接影响到我区蚕茧业的发展情况。目前,整个中国茧丝业市场呈现外向型特点,中国的生产量与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把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向印度、巴西、东南亚和中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印度在五个主要传统产区开展了五年期的“全国蚕丝工程”,总投资约7亿美元,成为稳居我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生产国。泰国虽然每年只有800吨生丝的产量,但政府每年拨付研究经费400万美元进行研发,形成国际闻名的特色泰绸,对我国茧丝绸业构成挑战。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茧丝业市场价格的起伏波动较大,致使国外不少商家措手不及,打击了其积极性,有的甚至超过了其企业本身所具备的承受力,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茧丝业的形象与市场。主要进口国印度对中国的依赖也逐渐转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新科状元的广西蚕茧业,其命运当然与中国茧丝业的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对国际茧丝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面对西部蚕茧量的迅猛增长,国内外茧丝市场的开拓已是趋势所需,作为蚕茧大省的广西当然也是市场开拓的重要受益者。
1.3 着力打造知名品牌, 发挥其市场占有优势
品牌是组织及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有形和无形的综合表现,借以辨认组织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可以用一种符号表示,消费者凭其与其它产品、服务或组织加与区别。品牌是长期利益的连接口,具有溢价功能,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可以体现在消费者、供应商、订货商、服务商、员工、人才、技术、资金的流向等诸多方面。完全相同的运动服,贴名牌比没有品牌的价格高出几十美金;有合作商可以只获微薄利润甚至无利润与名牌企业合作,为的只是靠对方的名牌为自己赢取消费者的信赖;同样,名牌企业可以更好地留住人,留住人才,甚至可以适当降低薪资,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性质,品牌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科研机构也更愿意将自己的新技术新成果以名牌企业为依托投放市场;资金也如此,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更多关注的当然是名牌企业。品牌的诸多溢价功能有利于其占有市场,品牌的成功建立对市场的占有具有绝对作用,尤其在行业市场低迷时,名牌产品能占有相对多的市场份额。
1.3.1 准确定位市场
在品牌越来越多的市场环境当中,要让消费者记住,品牌的差异化内涵显得尤其重要,即要有自己的内涵、特色、个性和与众不同的地位。一个品牌要成功,首先得作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企业要明确它只为一部分人服务是一个关键,任何行业最终的稳定状态是垄断竞争,就是有限选择,各有特色。一个行业可以分为三层,主流市场(面最广、最大众化的产品),次主流市场(具备了一定的差异化),还有非主流市场(服务于金字塔尖上很少的一部分人),每一个细分市场又可以再分为若干个子市场。有限选择,意味着品牌总是针对某一个子市场来特定消费群体的,同一个品牌它不可能是万能的针对所有的消费人群,只能是某一身份,地位,爱好,品位,或者是时尚的代表,消费者通过该品牌产品的消费来强化自身的定位,找到一种归属感,也只有如此,消费者才有可能成为你的忠诚消费者,品牌的建立也才能走向成功。
1.3.2 向目标市场卖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品牌向消费者卖三种东西,即产品,服务和思想。在作好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以后,明确了品牌为哪部分人服务,再通过产品的差异化,使产品成为这部分人的首选,达到不战而胜的境界,事实上,真正的强势品牌毫无例外都是在卖思想,而不仅仅是反复强调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也不仅仅是卖服务,毕竟服务是可以模仿和超越的。在定位好品牌的思想理念之后,所有的宣传、员工和配套体系都要围绕该理念操作。
1.3.3 以价值诉求作品牌沟通
品牌靠产品的独到价值赢取消费者的选择。要明确产品的价值所在,明确产品的特点、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该优势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然后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客户实现价值,让消费者明白该品牌能为他带来的价值,能为他解决其最关心的问题,以致让消费者别无选择。
1.3.4 注重产品创新
品牌建设的核心是产品创新。广告宣传只是表面功夫,要想长久不衰,还得依靠后台的准备工作,将大量人力资金投入产品创新,做好市场调研,寻找创新源泉,将创新源泉定义的产品研制出来。从初级的依靠市场宣传所营造的品牌逐渐往产品创新转移,依靠独到的产品价值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最终实现依靠品牌来建立竞争优势。
1.4 着力创建蚕丝被、茧丝绸名牌,促进广西桑蚕茧丝消费量的增长
1.4.1 蚕丝的绿色保健性能决定了其产品的市场所需
蚕丝纤维的生物化学性能和人体卫生保健功能是其它任何纺织纤维所无法比拟的,这是由蚕丝本身所固有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子结构所决定的。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木薯蚕丝等)是一种蛋白质纤维,它含有丝氨酸、赖氨酸、天门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上大多含有亲水性的基团,因此蚕丝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抗静电性。蚕丝的蛋白质和人体皮肤的化学组成近似,与皮肤接触时感觉柔软舒适,无异物感。此外,蚕丝纤维中的色氨酸和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可防止皮肤遭受过多的紫线侵袭。蚕丝的诸多绿色保健性能决定了其产品的使用非常有利于人体的健康,符合绿色产品的需求发展趋向。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相信,绿色产品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未来的绿色产品市场会逐步扩大。
1.4.2 创建蚕丝被名牌,有利于广西蚕茧的消费增长
蚕丝被的兴起适宜于广西蚕茧的消费,并且有着广阔的市场。由于蚕桑比较效益较高,加上气候、人文政策等的影响,近年来,广西蚕茧产量迅速增加,东部蚕茧产量的减少量与西部的蚕茧增加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全国蚕茧消费市场显得有些滞后,开发耗丝量大的产品已是市场所需,蚕丝被的兴起正好弥补了这一市场空缺,也更利于广西茧丝的消费。首先,蚕丝被对丝质量的要求略低于丝绸的要求。广西因历史、气候、发展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茧丝总体质量不够高,要制出高质量的丝绸难度较大,蚕丝被更适宜目前广西茧丝的更多消耗。其次,蚕丝被耗丝量大,也刚好与广西茧丝的迅速增长趋势相吻合。再次,蚕丝被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暂且不说国外市场,就国内来说,我国十三亿人口,其中城镇人口四亿多,目前人们使用的大多是棉被,蚕丝被才刚刚兴起,只是在苏州一带被人们普遍接受,对于蚕丝被来说,我国的被子市场还是一块广袤的处女地。
蚕丝被制出来了,也只有被子到达了终端客户我们的茧丝收益才能真正实现,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流通领域取胜,名牌起到了关键作用。打造蚕丝被名牌成了我们的首选。首先将我们的消费者人群定为中段人群,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又比较关心自身健康的这类人群。大力宣传,让其目标人群明白蚕丝被的优点,让其明白蚕丝被是天然的蛋白质产品,它可以让皮肤自由地排汗、分泌,保持皮肤清洁,令人备感舒适,具有良好的恒温性、排湿性及透气性,轻软、贴身、冬暖夏凉,舒适宜人,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让其明白,蚕丝被的使用等于在为自己的健康在加分。当一个真正关心自己身心健康的人,如果从潜意识里接受了这种产品,那么想让他不买都难。当然,品牌的打造,关键还得看质量,宣传只是一个表面的短期的行为效应。为使我们的蚕丝被品牌生命力长久不率,技术创新是关键,毕竟,现在的蚕丝被确实存在不少缺点,容易板结,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移位,丝绵糅合变形粘在一起,导致被子厚薄不匀,直接影响其使用。这些缺点会影响消费者对蚕丝被的接受程度,不利于我们的市场开发。在宣传的同时,加大技术科研投入力度,解决现有蚕丝被的缺点问题,并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开发出适合消费者要求的新产品,新种类,以达到高起点引领蚕丝被产业发展的目的。
1.4.3 创建茧丝绸名牌,促进广西蚕茧的消费增长
高端品牌的出现已成为市场格局变化的趋势所需,越来越多的所谓奢侈品牌虎视眈眈的瞄准中国市场,国内高端消费者已经成为国际大牌的忠实顾客,然而,我们的国际品牌在哪里?我们有理由有底气说,未来的丝绸国际品牌将诞生于中国。这是由其历史及文化积淀决定的。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丝绸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积淀的人类文明是其它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经过精练加工过的蚕丝晶莹光润、轻盈柔软、华贵飘逸,从古至今都被奉为纤维中的珍品,被人们誉为“纤维皇后”,而用其织成的丝绸是奢华与品位的象征,欧美人士把丝绸视作“软黄金”。由于丝绸是动物蛋白纤维,是生态学非污染的天然纤维,对人体有着极好的养护功能,故又有人体“第二皮肤”之美溢。蚕丝分子独具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丝绸具有很好的散热与保暖功能、吸音吸尘耐热与抗紫外线等功能,其功能性与时上感符合国际服装服饰消费追求舒适、环保和健康的潮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目前国内丝绸消费在整个服装品类中还不到0.2%,这意味着丝绸业在国内蕴涵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国几乎垄断了全世界丝绸产业链的前端,且仅仅是国际丝绸市场的“原料输出国”及加工大国,缺乏有影响力、知名度的丝绸品牌,国内的消费也是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真正高品质、新概念的丝绸品牌所具有的众多优点,如防绉抗缩、绿色环保、营养护肤等还不为众人所知,需要加大宣传,特别是要加深目标群体对丝绸优点的映像。目前市场稀缺的是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知名丝绸品牌,需要打造的当然也是知名品牌,丝绸的消费不仅仅是舒适、保健性能的消费,更是一种无形的消费,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代表。
要制造高档丝绸,茧丝质量当然是关键,然而我区茧丝质量总体不高。尽管横县已生产出5A级生丝,但并不能改变目前茧丝的整体现状。由于历史等原因,产业链后端蚕茧加工能力不足,茧丝生产工艺落后。如此现状,要打造知名丝绸品牌还得循序渐进,逐步进行。结合当地特点,作好科技攻关,提高茧质,招商引资,与东部合作,吸收资金与先进技术、先进经验,整合企业实力,为有实力的丝绸企业提供优质茧丝原料。当然,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蚕业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有了优质原料基础,有了深加工技术的进步提高,在加之宣传策划,高端丝绸品牌的问世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然,丝绸名牌的问世,将会吸引国内外高端消费人群,一旦成为其品牌的忠实消费者,优质茧丝的消费市场便相对会稳定,优质蚕茧就有了稳定的市场。广西蚕茧随质量的提高也会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
1.5 开拓蚕桑副产品消费市场, 降低桑蚕业市场风险, 促进我区桑蚕产业稳定发展
综合利用桑果、蚕沙、蚕蛹、蚕蛾、桑枝条等副产物,开发附加值新产品,延伸桑蚕业价值链,促进蚕农亩桑收益的增高,有利于降低蚕农的市场风险,有利于桑蚕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当茧丝畅销的时候,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可以为蚕农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当茧丝市场低迷的时候,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可以对桑蚕业的稳定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蚕农们通过蚕桑副产物的利用能够获得一定的收入,不至于亏本,不至于因茧丝市场不景气就砍桑,一旦市场好转又得重新种桑。除成本损失外,再次种桑带来的时间滞后,对于桑蚕业的复苏回升极为不利,甚至会因此使蚕农失去市场先机。也就是说,在非常时期,在茧丝市场低迷之时,副产物的利用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让蚕农保住桑树,保住茧丝行业再回升时的市场先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尤其是桑枝的综合利用价值极高,而且资源丰富。桑枝食用菌及桑枝制板的技术已基本成熟,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不错。2007年我区桑园面积已达13.47万公顷,按每667m2面积的投产桑园夏伐枝条750kg计算,每年约有150万吨的桑枝条,桑枝资源之丰富足以可见,直接用去燃烧很不经济,有不少甚至留在地头自然腐烂,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倘若将桑枝粉碎栽培食用菌,可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每667m2面积的桑树枝可生产菌袋1000个,每个菌袋产菇1.5~2.0kg,按2元/kg计,每公顷桑地可增加收入4.5~6.0万元,几乎与蚕茧收入对等,可见,桑枝食用菌产业,成本低,效益高,并且生产开发投资周期短。生产食用菌后的废包可直接投地头做肥,实现元素回归,生态循环,利于环保。另外,将桑树条碾碎成小切片,再经过一系列加工,用处不大的桑条就变成了光滑坚实的木板,属于中密度纤维板,不仅能做漂亮的家具,还能用于房屋的装修。而且随城市的发展,家装市场增长很快,从规律来讲,过个八年,过个十年装修就不行了,一个是已经旧了或者说不时髦了,感觉不满意了,有可能要重新装,随房地产发展时间长了以后,积累量非常大,这边有新房子,那边有老房子,不断地滚,因此装修市场前景可观,桑枝制板作为一种环保制板总会有机会,应该说消费潜力巨大,特别是待转基因生物制板研发出后,其常温、常压、无化学添加、无污染的特点会很受消费者欢迎。
2 依靠科技,促进新领域、新市场的开辟,实现未来我区桑蚕产业的全面提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桑蚕产业革命靠的仍然是科学技术,未来桑蚕产业链的新延伸仍然离不开科学技术。从过去传统的发展规律来看,桑蚕业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衰退,从发达国家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转移。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解决贫穷地区的温饱问题,就业问题,历来似乎是穷人的专利。我们相信,科技,有一天应该会改变这一产业的命运。随着生物基础性研究的深入,桑蚕业依靠科技的力量将会实现其产业的提升,将会向新的应用领域拓展。这不,基因组计划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家蚕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也于20003年11月绘制完成,并于20004年12月在SCI-ENCE上发表,这一先机由我们中国人而占领,是国人的骄傲。基因组计划是未来生物科学发展的基础,是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和国际竞争的焦点。我们期待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到那时,功能基因及其作用机理作用方式都已研究得比较透彻,桑蚕育种及新产品的研究便会很有针对性,便会据市场的需要而有的放矢。
即便是如今,桑蚕业在食品、营养品、保健、美容、医药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在生物制药、科研工作等领域,家蚕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反应器,其氨基酸与人体的氨基酸基本相同,个体大小适宜,在转基因技术中操作方便,易饲养,比起牛、羊等成本低得多。在蚕体上可生产多种生物产品,如,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外延基因,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有生产农药降解酶的表达系统,生产动物激素的表达系统以及正在研究开发的几百种可利用的外延基因表达系统。在医学上,蚕丝作为功能手术缝合线、人造肌腱、人造皮肤、伤口处理、组织工程支架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美容方面,绿茧中可以提取一种抗氧化的美白物质,在日本已有开发应用。近来,有报道新加坡生物物理专家刘向阳在超级蚕丝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有可能将进一步推进蚕丝在生物、功能材料,宇航、防弹等国防上的开发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桑蚕产业新领域新市场的开辟,相信,作为蚕茧大省的广西,其桑蚕业会突破传统的发展趋向而形成广西特色的新的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潘中华, 贡成良, 甘小兵.世界桑蚕业的发展对中国桑蚕业发展的启示.广西蚕业, 2005, (1) :24~27.
[2]著:木下晴夫, 译:屈达才.中国广西蚕丝产业现状及分析——对广西部分农村蚕桑生产水平和缫丝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广西蚕业2007, (4) :1~7.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四大策略 篇9
关键词:企业,安全运营,发展策略
一、深化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1. 丰富教育形式,增强廉勤意识
一是学习保廉。党委中心组定期组织学习,党政主要领导讲党课、提要求,两级领导干部学习了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局《廉政建设制度汇编》(第七册)等制度。二是承诺践廉。坚持廉洁从业承诺制度向中层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延伸,公司共有378人进行了廉洁从业承诺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公示。三是谈话促廉。全年共对36名新任职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并建立了廉政档案。四是书籍送廉。向两级领导干部发放了局《廉政建设制度汇编》(第七册),并将电子版发送至重点岗位人员,帮助党员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更好地熟悉和掌握廉洁从业要求。五是民主测廉。去年首次对重点岗位人员实行“承诺监督员”评定制。各基层单位选出一名有责任心敢于直言的职工代表担任“承诺监督员”,由党支部组织“承诺监督员”每半年一次对重点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情况评定。结合党委对基层年终考核开展领导班子和重点岗位人员廉洁从业履行情况群众民主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排序、报告、通报。通过监督与自律,提升了重点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意识。
2. 以文化塑廉行,营造崇廉氛围
以“三个一”工程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局《廉洁文化建设实施意见》,通过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引导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一是“每月一创”:基层单位每月创作一篇廉洁文化作品,公司择优在办公平台上载76幅。二是“每月一文”:纪检监察部坚持每月上载党风廉政建设文章。三是“每季一片”:公司纪委每季度刻录下发警示教育光盘,进行警示教育。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1. 健全制约机制,狠抓制度落实
公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基层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要事项、专题议廉会、重大事项报告制等制度。要求基层领导班子凡涉及项目发展、职工奖金分配、人员调整等职工关心的问题,坚持班子集体研究决策,实行支部书记会签制;每季召开专题议廉会,围绕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廉政风险易发点,明确议廉主题;针对生产规模扩大、施工点多线长实际,强调基层单位遇有重要事项时报告制。
6月,围绕“办公用车使用、招待费控制使用、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对23个基层单位开展了专项检查,通过“听、看、查、测”方式(听取汇报、查看文件资料、检查相关会议记录、测民意)深入推进各项制度落实。8月结合局专项检查,对“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物资集中采购、废旧物资处理和船机设备采购租赁开展了专项检查。针对查找出的问题,按照“二限定”的要求督促整改落实。
2. 实施提前介入,防范廉政风险
深入落实《公司关于实施提前介入监督,确保企业安全运营的实施办法》,强化工程分包、材料采购管理、船机设备租赁、废旧物资设备处理等重点管理环节的监控,凡涉及选用公司合格名录商以外的分包商、供应商,基层单位须填写《事项说明书》,就分包队伍的选用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遵守局《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实施意见》、分包单位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和履约能力等方面进行签字承诺,报送纪检监察部备案。在大宗物资采购与废旧物资处理时,纪检监察部派专人到现场进行过程监督。按照局《关于加强工程(劳务)分包廉政建设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双合同制”。全年共签订廉政合同317份,实施提前介入监督257项。
三、强化督办执行,确保监察实效
1. 深化“三二一”工作机制
深化“三围绕、二限定、一点评”工作机制(围绕公司全年目标任务落实、围绕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围绕管理的热点难点实施事项督办;限定期限、限定责任人完成督办事项;每季度出具监察报告对督办事项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结合机关各部门年度主要工作确定全年重点监察督办事项34项。按照“二限定”要求,每月对机关各部门监察督办事项进行逐项督办,每季度对监察督办事项完成情况进行梳理、点评、公示。出具监察报告4份。通过对重点监察事项的督办,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推动了行政效能提升。
2. 深化“三定期”考核机制
围绕物资集中采购、清欠工程款、铁路项目等重点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全年立项20项,其中,境外项目2项,所有立项课题设置“目标值”。深化月度通报、季度点评、年度评优“三定期”考核机制,注重过程推进,为效能监察取得实效夯实了基础。全年共查堵漏洞76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22项,建章立制81项。
学习贯彻落实了局2013效能监察工作现场交流会精神和姜松书记讲话;在局监察部指导下,积极推进《效能监察操作指导手册》的实施;年终还开展了效能监察工作总结交流,将各立项单位效能监察工作经验汇编多媒体片下发,片中编入姜松书记在局2013效能监察工作现场交流会上的讲话、中交《效能监察操作指导手册》、三公司2013年效能监察工作综述及评选出的6个效能监察工作优秀项目和9名先进个人名单;实现效能监察成果共享、整体推进。
四、增强信访监督,全面答疑解惑
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十分重视信访工作,对职工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亲自部署、指导。公司纪委注重厂务公开等制度的建设,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到上会集体研究,及时通过公示栏、网络平台、职工大会等形式进行公示,保证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同时,为确保公司政令畅通,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对公司的各项政策、制度及时宣传,答疑解惑,消除矛盾隐患。全年没有发生转办案件和自办信访件。全年上报纪检监察信息15篇,被局采用14篇。
三公司纪委在局纪委及公司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和局纪委工作部署,按照“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执行落实、提供坚强保障”的工作思路,以廉政教育、廉政制度、效能监察等为主要抓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提升工作效能,为公司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新甲子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谭俊华.中国企业网络营销四大策略[J].四川经济研究,2005,(9):38-39.
发展稳定 篇10
近年来,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一项长期的、深远的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 不仅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还传承着一个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一所学校, 惟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稳定才能不断发展, 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 充满活力、勇于拼搏的创新型人才。
1 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依法办学
构建和谐校园, 必须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国家的《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则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重要法律依据。我们要用制度监督权力, 用制度管理事物, 用制度约束行为, 这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要提倡的重要先进手段和正确的指导原则。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同时, 还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法改革活动、学术交流会、科研讲座及教学研讨会, 积极维护教师勇于参与教学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建立与完善学校的各类管理规章及制度, 使其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 做到有法可依。要以服务为主, 以学生为本, 确保规章制度得以实施, 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与不断完善。要按章办事, 公正严明, 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全校师生要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理解与执行。以上这些, 必将有助于解决高校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 努力打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大学校园。
高校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殿堂, 它集中了多种文化的辐射源,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高校是先进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的理论阵地, 必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研究作为依托,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校园法制教育, 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 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校各方面积极因素, 提高与社会结构的协调能力。要使得教育教学活动都能够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 就必须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法制教育, 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 完善领导体制。要以实行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创新工作机制, 以严格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 实现规范办学、科学办学, 提升高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展示全校师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2 培养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管理团队,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提高管理者创新能力,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保障。高校的管理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办学的水平如何, 不仅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取决于大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各级管理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 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吃苦、社会责任感强、深受学生喜爱、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管理队伍, 做到积极向上、顾大局, 坚持原则、乐于奉献、团结合作, 发扬团队精神。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及先进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积极调动每一位管理干部的工作热情及聪明才智, 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
建立良好有序的师生关系, 是高校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使命的需要, 也是建设健康、美好和谐校园的需要, 更是教育、完善提升人格的要求。管理干部要有亲和力,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到示范和凝聚作用, 这就要求每一位管理干部能做到公正、公平, 尊重师生的合法权益,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与此同时, 学校也应积极创造并鼓励教师在钻研业务的同时, 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师业务培训班, 主动参加进修学习, 尤其是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3 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是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战略。高校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殿堂, 是人民教师和莘莘学子集中的地方, 他们不仅理念先进、想法独特、头脑活跃, 富有强烈学习欲望和创新精神, 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超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职, 就是要求每一个人真正做到尊师重教, 关爱学生, 理解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人, 为全校师生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美好、公平宽松环境下的具有高学术氛围的校园, 让每一位学生在公平、公正、宽松环境氛围中学习, 思考与理解, 学会尊师感恩, 学会不断提高人生品位,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完善自我, 把学校真正建设成为一所学习与生活的和谐乐园。
坚持“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 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是高校的教育核心, 是以推进全民全面高素质教育为主线, 正确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健康成长。学校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 要时刻给学生以关爱, 始终贯彻平等、尊重的人本思想, 做到以诚待人,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4 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研究能力、主动学习、团队协作精神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为宗旨。我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211工程”院校, 也是部委省共建学校。建校90年来的医学教育文化的积淀, 使哈尔滨医科大学显现了她浓郁而神圣的“大医大爱”的校园文化底蕴。校园环境优雅, 绿树成荫, 红柱碧瓦间高楼耸立, 仿古与现代建筑交相呼应。打造出高端大气、具有北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为提升学校声望奠定了基础, 传统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每到春季, 学校都会拨出专款用于校园环境的建设。碧绿平坦的草坪, 争奇斗艳的鲜花和枝繁叶茂的树林, 为学校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们营造了浓郁、温馨的绿色生态环境。
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全校教职工、学生要共同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因素去营造绿色、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把“尚医、崇生、传承、探行”的大学精神, “赤诚爱国、自强不息”的伍连德博士的拼搏精神和“木直中绳, 博学载医”的校训深深地融入血脉, 铭记于心。我校共有学生社团30个, 每学年都要举办社团活动月、大学生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美食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些活动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融洽师生关系, 弘扬哈医大人的精神, 彰显特色校园文化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5 结语
构建美好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稳定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木直中绳, 博学载医”, 以此为校训的哈医大人会倍加珍惜现有的团结稳定、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传承伍连德精神和于维汉精神, 更新教学理念, 营造教书育人、崇尚科学的学术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全校师生的精神境界, 为推动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谐健康可以注入活力, 和谐稳定必将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地发展, 共同营造一个法制、文明、积极向上、活泼健康、和谐温馨的大学校园, 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许梦龙.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1) :23-25.
[2]董志平.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一) , 2009:589-590.
[3]徐建平, 罗丽英.从传统文化看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J].党史博采 (理论) , 2009, (2) :26-27.
[4]谢文平.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5-7.
加强职业教育,促进稳定发展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济转型;教育公平;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17-02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内部的有机衔接,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相互沟通。”由教育部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里如此明确地指出发展职业教育的纲领。职业教育被普遍认为与经济建设关系最直接的教育,在维护社会教育公平方面具有突出意义,本文将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文化三个方面论述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下的重要性,并从中发掘出我们职业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一、进入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大批高技能劳动力
进入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要由当前的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发展经济的方式由低效而粗放的形式向集约而高效的方式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乡和区域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所必需的。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当中,非常需要高素质的职业劳动力的支持,这一点,从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尤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数字上超过大学生就业率的现象里可以看到。但是,从提供与产业转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从使劳动者群体提高收入并缩小收入差距的要求来看,当前职业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蓝领”跟高收入的“白领”的待遇差别较大,这种结构性的差距使得职业教育在起点上低于其他教育;其次,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而职业资格准入等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职业教育在打造职业人才上的不可替代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些问题会反过来制约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形成经济顺利转型的重要限制。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状况下,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首先,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高成本投入的教育,但事实上,政府往往在普通教育(特别是能体现升学率的重点中学教育)上的经费投入远多于职业教育。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不公平政策,客观上加大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从而降低了职业教育的质量,造成了职业教育不能与国家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相适应。
其次,在各地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对兴办职业教育缺乏宏观规划指导和调控能力,各地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各校对热门专业群起设置,重复办学现象严重,造成职业教育资源浪费。而目前的管理体制决定了现在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投资职业教育经费的责任,因此,各地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呈现出严重的地区间不均衡状态。越是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办学,越能够获取较为充裕的经费投入,而越是欠发达的地区,则越是难以得到保证,“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了区域间职业教育的平衡发展。
再次,差别化的管理体制阻碍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目前,职业教育中不同类型院校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出现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使学校在管理问题上无所适从。例如,有些职业院校上面的“婆婆”较少,发展较快;而有些职业院校上面的“婆婆”太多,既有教育行政部门,又有行业管理部门和劳动管理部门,这些部门对于学校发展问题有不同意见,使职业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缺乏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造成千校一面,缺乏特色与活力,也造成了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
最后,不均等的就业机会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院校投入不均衡,造成同类职业院校之间的差异明显,使得同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享受教育的质量和结果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不同职业院校之间、同一院校不同专业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公平。一般来说,新兴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优于传统专业的毕业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训练充分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多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训练不足的毕业生;本地户口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多于外地户口毕业生;男生的就业机会多于女生的就业机会。在家庭经济投入和个人付出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学生享受就业的机会却不平等。就业机会的不公平,不仅会降低人们对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公平长期存在,将造成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失望,其后果将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三、树立尊重劳动力的文化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集中于职业教育价值社会认同度低,被视为“次等教育”。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国人的心里根深蒂固。重劳心而轻劳力的传统文化表达了这样一种价值判断:脑力劳动者是统治者和管理者,居于社会上层,是“人才”;而体力劳动者则属于社会下层,是被统治者,只是“劳动力”。由此,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崇的是精英教育,而专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工作者的职业教育,自然被视为次等教育或二流教育。
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尽管职业教育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也有了一定的肯定和再认识,然而,职业教育的整体社会认同度仍然是很低的,也仍然还是很片面的。职业教育的价值通常仅被定位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个体就业上,而对于其深层的文化价值,特别是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价值,并未得到社会的一致承认。职业教育价值的片面认识和低估,结果是将其定位于单纯的技能教育或谋生教育,朝着黄炎培先生所告诫的一种不良方向发展―“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把一种职业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而不能关照人的长远发展的教育,自然也就是次等教育了。
我们都知道,双元制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双元制要求校企合作、企业为主。(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便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究其根本,双元制的成功之处是在其思想文化方面,即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都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这是对双元制指导思想较为精辟的概括,其表达了双元制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它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一思想层面的二个重点在于“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即双元制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元制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其他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在这一思想层面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教育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无论是课程目标制定,还是课程方案的描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这一思想层面为双元制宏观上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尤其在“加快转型升级”的经济方式转变时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认识、投入、规划、管理做得不够,加强职业教育的规划管理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的,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定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胜.浅析职业教育公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 9-16.
[2]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01):78-80.
[3]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08 .
[4]孙玫璐.我国职业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问题简析[J].职教通讯,2011(13): 1-4.
[5]于晓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5):184-5.
[6]张鹤萍.教育民主观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公平探讨[J].职教通讯,2011(15):1-4.
转变方式促发展维护稳定创和谐 篇12
一、破解难题, 集体企业发展新成效
l、有效帮扶, 分类指导促发展。
联社针对系统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各异、生存发展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 按照“整体统筹、分类指导、创造环境、有效帮扶”的办法, 对企业的资产运营、生产经营、改革重组等进行分类, 将企业分为生产正常企业、停产出租企业、困难企业和改制企业四大类, 对口给予有效帮扶。对生产正常、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 着力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 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引资嫁接、结构调整等方式, 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科学发展;对长年停产出租的企业, 着力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通过加强资产监管, 盘活存量资产, 整合有效资源, 增加资产收益,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困难企业, 积极落实帮扶措施, 关注职工基本生活, 解决医保社保问题, 减轻企业职工负担,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对改制企业, 协调筹措改制成本, 妥善分流安置职工, 整合重组资产, 化解历史债务, 卸掉沉重包袱。全市城镇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0亿元, 增长11%;出口交货值86亿元, 增长2.3%。累计完成企业改制的有39家, 分流安置职工4001名, 筹集安置补偿金9823.8万元。
2、加强监管, 主动作为解债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监管,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 率先在福建省联社系统制定《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规定》, 对集体资产的登记、管理、收益、使用、经营和转让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处置集体资产, 督促企业法人保全集体资产。例如泉州市二轻供销公司原处于长期停产, 资产负债率高。在认真学习《规定》后, 公司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规范运作, 对所属资产通过“以股抵债”的方式, 征得恒发立体停车场有限公司董事会研究同意, 对该公司资产进行评估, 通过职工大会表决授权, 转让股权385万元, 化解巨额债务613万元, 同时解除泉州市制鞋厂的担保关系。泉州市二轻供销公司的这一举措, 化解了历史债务, 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维护稳定大局, 促使困难集体企业走出困境。
3、先行先试, 盘活资产增收益。
联社系统多数停产集体企业已从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的物业管理, 目前管理租户有234家, 通过资产经营收入解决职工的社保、医保和基本生活问题。因此, 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就必须转变方式, 创新发展模式。特别是对租户散、租期短、租金低的出租企业, 更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资产的潜能, 继续做好“退二进三”这篇文章, 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方法, 盘活存量资产, 整合有效资源, 增加资产收益。例如泉州市机电厂, 抓住市委市政府在鲤城古城区发展创意产业的机遇, 采取企业厂房整体租赁, 与星光音乐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环亚公司合作创建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 总投资6500万元, 年可创利税500万元, 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此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 成为泉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七大项目之一, 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项目的落实不仅盘活了机电厂存量资产, 使存量资产保值增值, 更有效地确保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使职工的“两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达到资产增值与保障民生的双赢。
4、拓展项目, 做大做强扩平台。
联社系统城镇集体企业厂房多数都位于市中心, 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我们充分利用优势, 站在企业生存、发展、做大的高度, 努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寻找项目, 进一步做大做强, 切实转变企业发展的被动局面。例如泉州市木器厂, 充分利用厂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主动提出承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接纳中菜市搬迁选址, 克服资金、经验、项目预算亏损的困难, 开发新门市场及配套房地产项目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 新门市场已成为泉州市区最大的农贸市场, 年交易额近5亿多元。随着市场的繁荣和资产的大幅增值, 职工收益大幅提高, 企业发展平台不断扩大。新门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与中侨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开发新门市场邻边中侨集团属下的泉州市农械厂28亩土地, 发展市场配套和物流配送等项目, 已顺利开工建设, 进一步做大做强新门市场。
二、转变方式, 集体经济壮大新境界
1、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总社“六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 集体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出路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部分集体企业生存艰难, 仅能勉强维持缴交职工的社保医保, 职工缺乏发展的信心。转变发展方式, 整合有效资源, 深化改革创新, 发展具有活力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才是传统集体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领导和服务机构, 负有管理监督集体企业资产运营的职责。几年来, 在探索新型集体经济方面, 联社着力重点发展南安第一轻机有限公司等5家新型集体企业。我们引导企业领导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通过经营资产和提高资产的运行质量, 使存量盘活优化, 营造新的增长点,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实现企业发展壮大。
2、推进改制, 优化重组。
推进企业改制, 是企业获得新生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联社针对一部分特困企业采取关、停、并、转、破等形式改制, 通过实行兼并联合, 进行资产整合重组, 发展规模经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转换经营机制, 深化集体企业改革。2010年, 联社将突破改制难点, 实施改制方案, 推进企业早日完成改制。重点指导市电机厂、纸品厂、丝钉厂, 南安鞋革厂, 惠安文具厂等5家企业的改制工作, 将筹集改制资金3245万元, 分流安置职工817名。协助市电机厂解决土地收储问题, 落实补偿安置资金, 解决历史债务, 妥善安置职工, 完成企业改制;协调鲤城法院调解处理市纸品厂178万元债务问题, 努力筹措改制资金, 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维护企业稳定;督促市丝钉厂依法依规处理土地使用权, 落实改制资金, 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3、抢抓机遇, 盘活资产。
泉州市政府为推进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 提升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有意利用老城区闲置厂房和厂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打造古城泉州特有的“海丝”文化和闽南民俗文化。联社将引导企业抢抓机遇, 做好“退二进三”的转变, 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的条件下, 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调整和改变企业经营权。通过资源优势招商引资, 采取厂房整体租赁、挖潜改造、股份合作制等形式, 盘活存量、闲置、负债资产, 从而打破集体企业的封闭性, 以开放的融资机制, 取代封闭式的经营机制。鼓励职工投资入股, 吸收社会法人、自然人和外商投资, 开辟企业资金来源, 组成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混合经济组织。把沉淀的净资产转化为有效资产, 把负债资产转化为净资产, 继而进行资产经营或资本运营, 使企业走出困境, 开辟发展新天地。联社将进一步做好机电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管理工作, 并积极寻找项目, 开发鲤城古城区12家集体企业的闲置厂房, 让企业得到长效发展。
4、利用优势, 规模发展。
联社系统有的城镇集体企业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一定的发展态势, 但是企业发展要更强更大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打造优势品牌, 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不断扩大规模, 不断发展壮大。例如泉州市豆制品厂从五十年代发展至今, 产品一直受到市民的欢迎和赞许, 企业已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老字号品牌, 如今由于市政府规划发展的需要而异地搬迁, 现项目用地选址工作已通过市政府用地联席会议批准, 正在做好搬迁前期准备工作。联社指导该厂做好搬迁、扩建工作, 努力引导企业打造豆制品老字号, 通过品牌优势, 增强社会认知感和员工自豪感, 吸引技术人才, 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机制, 实行现代化管理, 进一步发展壮大。所以, 利用集体企业所处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和有效资源, 生成有影响力的发展项目, 将为泉州市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再做贡献。
【发展稳定】推荐阅读: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07-03
支部保稳定促发展07-05
社会稳定与发展09-14
迎国庆、抓稳定、促发展07-11
稳定教师队伍发展民办幼教10-11
完善、稳定与发展我国的金融税收制度07-26
政策“组合拳”为楼市稳定发展奠定基础09-23
我市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做法与成效08-26
完善民主管理求稳定 健全村务公开促发展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