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对策建议

2024-10-22

SWOT分析对策建议(共12篇)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1

对健康和安全的关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 并且对消费者购买决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但是在我国食品冷链系统中,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 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 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紧迫, 进行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 冷链物流的理论综述

冷链物流 (cold chain) 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 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 将易腐、生鲜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 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 减少食品损耗的一种物流体系。

冷链由冷链加工, 冷冻贮藏, 冷链运输和冷链销售四个部分组成 (如图1所示) 。

2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S WOT分析

2.1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优势 (Strength)

2.1.1 政府积极推动及政策支持

2006年10月26日, 《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正式发布, 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立现代食品物流体系;2007年8月, 作为国内第一个食品冷链物流的地方标准, 上海市《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通过评审, 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2009年2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宣布,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和《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即将在下半年发布, 国内冷链物流标准的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2009年3月, 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最后一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文颁发, 为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揭开了序幕。

2.1.2 社会政治法律环境及社会公众心理

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从整体来看,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存在严重问题, 公共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受到普遍关注。食品冷链体系正是公共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食品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是监控和发现问题, 而建立食品低温冷冻环境和食品冷链体系是在实际操作中让易腐食品始终保持合理的温度, 预防问题发生。是否通过冷链运输已经成为人们选购食品的标准之一。

2.2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劣势 (Weakness)

2.2.1 冷藏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运输损耗巨大。

目前国内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80年代的水平, 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铁路方面, 冷藏车只占2%左右, 而且绝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 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严重缺乏。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 在发达国家, 美国为1%, 英国为2.6%, 德国为3%。目前, 我国接近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在上面盖上一块帆布。冷藏运输率约为10%~20% (冷藏运输率是指冷藏运输在运输中所占的比率) , 而在美国、日本、欧盟, 冷藏运输率达到了80%~90%。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 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 而按照国际通用标准, 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2.2.2 低温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 严重缺乏。

我国冷链体系各环节、上下游产业缺乏相应的低温物流节点衔接, “断链”现象突出。首先是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虽然承接70%以上鲜活农产品流通, 是流通市场的主体, 但根本不具备低温物流中心的功能, 由此造成无论生产、加工、储藏和运输、销售等其它环节如何严格控制温度, 都无法弥补批发市场交易过程中带来的质量损失。

2.2.3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发展极其缓慢。

目前绝大多数的冷链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 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和普通的第三方物流相比较, 冷链物流除了要考虑服务价格和对分销渠道控制因素以外, 生产商更多地是要考虑控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的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只能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链运输外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现在许多积极进入冷藏食品市场的企业无法在国内销售上得到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支持, 结果造成了冷藏食品的区域性过剩, 大大挫伤了这些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2.2.4 冷链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缺乏。

现在中国发展冷链最严重的短板就是冷链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者在中国严重缺乏,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培训专业人员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为了提高冷链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我们还需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3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 (Opportunities)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均GDP的迅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 2008年, 我国GDP已经达到300670亿元, 人均GDP为22698元, 比上年增长9%。2007年和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10%和11.1%, 我国连续三年平均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目前, 我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占世界经济份额约5%, 仅次于美国、日本。

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地发展, 特别是我国人均GDP的迅速提高, 为我国冷藏冷冻食品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据市场权威人士的研究, 人均GDP增长与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量成正相关。这个也不难理解, 人们个人财富的增加对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而要想得到安全的冷冻冷藏食品, 冷链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完善是必须的。

2.4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威胁 (Threat)

2008年9月以后,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逐步加深。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冲击尤其之大, 主要体现在:一是CPI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不断走低, 连续5个月负增长, 需求急剧减少, 居民消费能力下降。二是冷链相关企业经营困难, 效益普遍下滑的压力。大多数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有些地区的部分企业开始退出冷链物流行业。三是资金短缺, 投资不足。一方面客户延长帐期, 企业垫付资金回笼放慢;另一方面部分上游客户破产倒闭或恶意逃债, 企业坏账风险加大。许多物流企业当期经营难以为继, 原定投资计划放缓或放弃, 被迫放缓冷链物流中心及信息中心投资计划。

3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鼓励与冷链物流相关的制度创新。

政府部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 鼓励和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 扶持、引导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引进先进制冷装备, 改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促进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发展和冷链物流服务推广, 并积极倡导社会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制度的改革, 实行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的政策, 以筹措建设资金和推动物流经营主体多元化与市场化。尤其是在低温物流园区、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中, 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 如减免土地出让金、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实行税抵租等措施,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3.2 建立冷链物流标准, 促进冷链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

在冷冻冷藏食品的流通管理中, 供应链的链条越长, 安全体系则越薄弱, 越需要流通中信息标准的制定。冷链物流标准, 涵盖了温度纪录与跟踪、温度设备控制、商品验收、温度监控点设定等领域。对于整个系统, 只有有了统一的标准, 才能对冷链的质量实施过程性监督和控制, 才能实现质量的保障。我国低温食品冷链各个环节的设备、设施的技术要求与操作极需科学明确的统一规范化, 统一标准。制造业设备性能, 有些已有国家、行业标准, 但首先要适应和满足低温食品加工、贮藏和流通的各项要求。

3.3 大力推进冷链物流技术进步, 提高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冷链物流技术是指与食品冷链相关的专业技术的总称, 包括冷藏运输技术、低温配送技术、无污染包装技术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冷链物流技术中也综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 如温度跟踪和数据采集技术、条形码、RFID、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 (EDI) 、全球卫星定位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等物流信息化技术等。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 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冷链物流技术进步, 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低温物流需求。我国应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冷藏运输技术, 尤其要推广是是冷冻、生鲜加工配送的低温物流中心, 它是食品冷链技术设备综合性最强的工程, 同时也是现代批发与零售流通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4 加强冷链物流相关人才培养。

冷链物流的发展, 人才是关键。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素质, 他们要拥有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 冷冻冷藏食品特性, 制冷技术、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 而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正处于初级阶段, 对冷链方面的人才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应该加大改革力度, 允许各类学校通过对冷链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 自主设置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 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并且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等人才梯度。

摘要:本文从冷链物流的内涵与特点出发, 通过SWOT战略分析方法来揭示在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 机会与威胁, 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冷链物流,SWOT,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汪子琳.冷链物流面临四大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07) :18-20.

[2]张连军.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及对策.物流技术, 2006 (01) :102-104.

[3]谢锋, 李保国.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与对策[J].制冷技术, 2006 (01) :44-46.

[4]方昕.中国食品冷链现状与思考[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6 (01) :55-59.

[5]舒辉.加速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整合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 2005 (08) :14-17.

[6]CA.T.Kearney consortium.China cold chain is heating up[R], 2005 (02) :13-16.

[7]丁俊发.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流通经济, 2007 (02) :8-11.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2

戴功显

摘要:位于贵州省盘县南部的大山镇近年来响应盘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精神。正在努力开发旅游资源。大山镇有着西部小城镇的普遍特征,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地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对领导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盘县大山镇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山镇乡村旅游业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Abstract:The government of Dashan town(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Panxian of Guizhou province)followed the call of regulating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ies from the Panxian government, as well as comprehending the ispirition of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is exploiting the tourism resources energetically.The Dashan town has the common characters of western towns, and also has its own specialty.Exerting the SWOT analytical metho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tist industry means a lot to the desicion-making of government leaders.The atical concentrates on the ananysis of SWO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y in Dashan town,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country tourist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Key words:The SWOT analysis;Agricultural 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SWOT分析法(The SWOT analysis)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行业或企业内外现实情况的方法,已广泛运用于战略研究和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策略制定的主要分析工具之一。SWOT即: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1]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所谓的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2]本文拟将乡村旅游看做一个业务单位,用分析业务单位环境的有效工具SWOT分析方法对大山镇的乡村旅游从内部环境分析(优势与劣势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机遇与威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一、大山镇区位简介

大山镇位于盘县南部,土地总面积140多平方公里,占盘县总面积的3.45%,辖31个村194个村民组9420余户3.94万人。镇机关所在地距盘县新城红果约88公里,具有能源、交通、生态的相对区位优势。

大山镇土地总面积14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万亩,占总面积的42.78%,林地面积4.96万亩,占23.5%,牧草面积2.65万亩,占12.55%,民居工矿用地面积1.15万亩,占1.46%;水域面积0.23万亩,占1.07%;未利土地面积2.77万亩,占13.13%。经过近几年的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面积略有变动。

资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境内探明煤炭储藏量约为30亿吨,主要分布在雨谷、司寨、补泥一线,是盘南矿的主采区。另外,还有较为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含有少量金、铜、硫等矿。

大山镇机关坐落在盘县老厂林场大桥河工区内,森林面积较大,境内还有四个人工水库。在大山镇,水、林融合一体,形成以“十里大洞—老厂竹海—大山森林公园—妥乐银杏”的盘县南部旅游风景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一个开发潜力大的旅游度假胜地。

二、大山镇乡村旅游开发的内部分析

(一)优势分析

大山镇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性和独特性。乡村旅游产品包括乡村景观资源和乡村意境,以及乡村旅游吸引物体系。乡村旅游资源由表层部分和深层部分构成。能够被所有旅游者感知的乡村自然风景、动植物、农产品、村落风貌、村民农事活动、日常饮食起居、礼仪祭祀等器物层面的旅游资源是表层的乡村旅游资源;而只能被一部分人感知的诸如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环境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文化价值等是深层次的乡村旅游资源。由于乡村旅游资源是其他传统旅游所不具备的,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能够对目标群体产生强烈吸引力。

1.气候条件与风光。

大山镇海拔相对高差较大,最高处为2259.7米,最低处1306.1米,地形呈翼状,中间高两头低。由于受地形影响,气候温差较大。高山、雨谷两村相对较热,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基本均衡,一般在1380mm,全年无霜期约270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尤其在夏季,气候凉爽,在盘县诸多乡镇中是暑期平均气温最低的乡镇。无疑是避暑胜地。大山镇周围群山环绕。镇辖范围内有四座人工水库。其中,大桥河水库四面环山,湖水清澈,与四周青山相互映照,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景观。

大山镇生长着大量有“花中西施”之称的杜鹃花,这些杜鹃种类繁多,有马缨杜鹃、露珠杜鹃、皱皮杜鹃、光柱杜鹃等19个品种。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繁花似锦。加上山水的映画,显得格外绚丽夺目。由于境内植被主要为松树,所以大山镇具有“杜鹃映日芳菲艳,松林浴翠清风爽”、春季赏花、夏季休闲、秋季观景、冬季健身等特点。

大山镇森林公园又称“七指峰”森林公园或大桥河森林公园,以大桥河水库周围10余公里为主。其间有高大的林木、百年山茶古树、花草、灌木丛生;也有小水库群星罗棋布;还有林间飞瀑赏心悦目;亦有飞禽、走兽来回穿梭。每年的花开季节,杜鹃、山茶、油茶、映山红或开满整个山头,或点缀在万绿从中,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当地文学爱好者《沁园春.大山》、《七指峰吟》、《晨游七指峰》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

此外,大山镇多植被覆盖,因此,环境的自净能力很强。很适合发展生态旅游。2.民俗文化。

大山镇内有着大量的彝族居民。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火把节期间,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华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彝族的山歌文化也十分丰富,每每佳节期间,都有许多彝族男女老少围满山头,“这边唱来那边和”。在2007年的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上,彝族山歌《山歌出在淤泥河》荣获优秀表演奖,弘扬了盘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

(二)劣势分析 1.开发主体弱小。

乡村旅游的投资主体包括当地政府、外来投资商和居民个体。在大山镇的投资主体中,政府的积极性更高。但是,仅仅政府一味的“出蛮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在 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的旅游开发可能受到外来资金的冲击,那么在大山镇这种经济欠发达的小城镇,即使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开发也很难吸引到外来投资。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在大山镇由于市场潜力不大,资金进入的意愿也就不大;二是大山镇本身资金就比较缺乏,外来投资商认为在城市投资工业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开发的另一主体——当地居民的投资积极性反而不高,他们认为这种投资的风险较大。另外缺乏实力,也不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进行任何大型旅游开发项目的投资。更为严重的是大山居民经济缺乏组织性,使得分散资金难以得到集聚用来进行投资。[3] 2.抹灭农家特色。

旅游开发过程中一味地模仿和照抄照搬,使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逐渐消失。不能满足旅游者返璞归真的追求,这是现在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的乡村旅游主要是观光型,娱乐型、度假型三种。而知识型、务农型、疗养型却很少。在休闲内容上,跟普通农庄、城市的酒店宾馆大同小异,仅仅是把城市休闲的活动换了一个场所。基于大山镇旅游开发决策者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持,使得大山镇的乡村旅游极容易走入这个误区,使得旅游产品缺乏内涵和深度。[4]

三、大山镇乡村旅游开发的内部分析

(一)机遇分析 1.盘县产业转型。

盘县是贵州省经济强县、煤电大县。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依靠煤炭产业支持盘县经济的发展。当前,盘县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虽依然以煤炭产业为经济支柱,但是也在倡导大力发展旅游业、农业、畜牧业、以及特色食品产业等的发展,并且加大了对以上这些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乡村旅游的开发整合了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和挖掘农业资源的旅游价值和作用。大山镇的乡村旅游开发将进一步促进盘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应当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指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鼓励和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在新形势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领会其精神实质,总结经验,看到问题,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具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重大意义。如对七指峰森林公园的开发可以促进所属乡村嘎拉河的生态蔬菜、司寨和补泥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等。

3.传统旅游对城市居民吸引力的下降。在经济能力和时间有限的条件下,传统的城市旅游以及传统名山名水旅游对市民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二乡村旅游却能在不超出市民的经济能力,又能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这种独特的属性,可以使得大山镇吸引红果经济开发区、兴义乃至更远城市的居民前来观光旅游。

(二)挑战分析

1.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

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就会对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之旅游景点的建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之后,生态问题和环保问题将普遍存在,并有待解决。旅游目的地频频遭受人为破坏,究其原因,旅游资源长期属于国有。旅游资源经营管理部门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使用旅游资源的部门不关心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缺乏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和动力。[5] 若大山镇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个人认为将会出现以下问题:水体破坏(乘船、往水里乱扔废弃物、随意排泄,都会对大桥河水库造成污染。这些污染使原本清澈的湖水浮着一层厚厚的水藻和油污,水生物无法生存,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土地破坏(主要是建设道路以及其他旅游公共设施所占用了大量林地植被)、大气和噪音污染(旅游离不开交通工具,于是,各种车辆纷至沓来,汽车尾气在空气中四处弥漫,这种废气不仅污染空气,对人体也极为有害。)以及其他人为破坏。

2.大桥河水库下游司寨居民的饮水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大桥河水库建于1957年,起初是为了镇上水储备以及供下游司寨村村民的日常用水使用。对其的开发会造成水体的破坏、引起水质的下降,对于下游村民和镇政府来说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治安问题。旅游与治安往往是分不开的。一般而言,充分的治安保障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个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旅客的增多会给当地治安带来新的挑战,如偷盗、抢劫、旅客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等。如果不处理好治安问题,会影响旅游的质量,给大山镇的名声和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四、对大山镇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以上分析可知,大山镇旅游开发是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并存的,而如何更好的实施乡村旅游开发战略,就要做好发扬优势、改进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发扬优势

抓住气候凉爽宜人、生态自然环境优美的优势。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将山、水、树、花等连接成一条观光旅游链。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将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实现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给我们指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而现代的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回归自然、自我参与的旅游活动,渴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乡村旅游是一种强调乡村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和谐发展共存并协调发展的旅游形势,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重要形式。

充分开发景区的文化资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产品是没有品位的,不具备特色和个性,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因而游客的回游率不高。[6]大山镇还有着丰富的民族风情,因此,大山旅游开发的核心应该是和谐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发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有文化核心的旅游才是多彩的,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乃至回游。

(二)改进劣势

开发主体的薄弱,则需要将所有可以利用的主体结合起来,形成“政府——投资商——居民”的“铁三角”关系。

首先,资源的国家属性决定了大山的旅游开发应由政府管制。国务院规定了旅游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政府享有对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许可权。由于乡村旅游的不成 熟,其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效应还很明显,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作为产业的管理者应着重履行以下4项职责:第一,编制总体规划和执行项目计划,保证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第二,制定规章,引导和规范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第三,给予资助,帮助乡村旅游提高质量。

其次,旅游开发区对资金的渴求,决定了大山镇必须让出一定的旅游经营收益,以吸引外部的资金投入。在政府公共资金不足时,外来投资商成为了经营性旅游项目的开发主体。一般来说,投资商对于旅游投资的兴趣主要依据旅游项目的客源市场条件和旅游资源条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向西部地区延伸,东部地区的资金也开始向西部进行旅游项目的投资。外来投资商对于大山旅游开发的投资,一方面加快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当地旅游开发的主要收益外流。但是为了形成一定的旅游规模,一定的让利是允许的。

再次,当地居民则需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认识到旅游开发是一种生产和增值的方式,而且是一种绿色的、有效的生产和增值方式。另外,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应当帮助居民转变思想观念,甚至动员广大居民将闲散的资金集聚,用来进行旅游开发。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而且也拓宽了当地居民的收入途径。

最后,根据联系的观点,政府、外来投资商和居民应该有效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铁三角”。应该认识到这三个开发主体并不是孤立的,而应当将它们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才能生产出最大的旅游效益。[7] 大山镇的旅游开发不能走近一位照搬照抄的误区,应该具备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引导作用。引导旅游开发向着知识型、务农型、疗养型方向发展。切忌照抄照搬,缺乏特色。如我们所提的“农家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参与农家活动。”吃固然重要,而活动则是丰富旅游内容和留住旅游者的关键。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上可以让旅游者了解农业知识,当地的文化,参加农事活动,还可以搞一些富有乐趣的活动(如农家饭的制作)。让游客在活动中体会到农家乐趣。将旅游者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拉近彼此的距离,不要让游客在乡村旅游中感到都市的压力。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与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防止乡土文化的丧失。[8]

(三)抓住机遇

抓住盘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努力学习党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精神。将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之作为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开发和管理过程。并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认识到短短20字的定位,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将旅游开发与周围所属乡村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着实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引领嘎拉河村发展大棚蔬菜,司寨、补泥的农家饭、农家乐等。转变传统农民增收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建设“农村吉尼斯”。

(四)迎接挑战

城市游客和当地人民需要摆正位置,即城市游客的旅游活动,不能认为是对大山的扶贫,更不可理解为是对大山的施舍。要把小城镇生态旅游看成是一种追求审美的过程,当成一种人文交流的过程,当作是促进城乡和谐的过程。诚然,小城镇与城市相比,确实有贫困、闭塞、落后的一面,然而那是历史留给现代的印迹,并不影响当地人的地位和人格;就像城市人对广阔的田野感到茫然、对朴实的民风感到新奇一样,同样也是历史留给现代的印迹。城市游客和当地人民在地位和人格上是平等的,绝无高低贵贱之分。城市人到当地旅游,要放下架子,入乡随俗,以平等的心态和谦虚的态度游玩。而当地居民应当认识到,城市游客的涌入是促使当地经济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是城乡交流和共同同发展的契机。摆正心态,还能减少一些治安问题,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9]

由于居民封建观念强,文化意识落后,对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观念差。从领导看,思想、理念的陈旧导致旅游开发质量的下降和滞后。从居民看,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将不利于大山镇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让当地人认识到,贫瘠的土地、污染的水体、肮脏的环境、鸟兽罕至的地方是不会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只有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才能成为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努力提高当地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也是势在必行的。

旅游区的建成,或多或少会造成大桥河水库的水质下降,从而影响到下游村寨的饮水质量。投入资金进行水净化系统的建设很有必要。在保证下游村寨饮水质量的前提下,又能拉动村寨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意义重大。

总之,大山镇的乡村旅游开发应当认识到“越是自然地越是人类的,越是民族的越 是世界的”。将民族、农村、生态紧密联系起来。

大山镇生态旅游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SWOT分析法很好的将其开发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类和综合。笔者的分析结论可能会对当地领导的开发决策带来一定帮助,但是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出现纰漏之处。

参考文献

[1] 秦杨勇.战略绩效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 张春琳.我国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商业时代.2008.19期

[3] [5] [7] 黄玉成.张国平.李金波.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关系研究.旅游学刊.2007.6期 [4] 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旅游学刊,1999(2)[6] 王德刚,史云.传承与变异——传统文化对旅游开发的应答.旅游科学,2006 [8] 陈庆.王平.“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来自基层.2005.9期 [9] 胡建英.浅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经济师.2006.2期

致谢辞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3

【关键词】 文化底蕴 创新 产业链 中小企业融资 低碳发展

一、我国陶瓷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与国外陶瓷产业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陶瓷行业发展的明显优势。

1、陶瓷业的历史优势

中国是陶瓷古国,在陶瓷业长达几千年悠久发展历程中,良好的陶瓷文化底蕴和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陶瓷业薪火相传的根源。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陶瓷工艺日渐形成完整的体系。现今结合当代最新科学技术出品的瓷器样式多样,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同时传统的陶瓷文化也得到很好地继承,对如今的陶瓷业发展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如今该行业的发展,同时对陶瓷文化价值的开发和利用,也挖掘出更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2、陶瓷业的创新优势

创新是不断推动各产业进步的不竭源泉,对于陶瓷这个一直以传统工艺闻名的产业,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更是应该注重创新。因为我国陶瓷传统文化丰富,所以在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并且创新空间也极为广阔。一方面在陶瓷的用途上,于原有的日用瓷、艺术瓷等基础上创新发展出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等新型产品,满足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现如今陶瓷品将不再仅仅是艺术品,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我国注重发展高新技术陶瓷。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大环境下,该产业提高对高新技术开发的重视,新型高新技术陶瓷产业正在崛起,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陶瓷市场潜力巨大,新技术也让陶瓷业如同新兴产业充满活力。

3、陶瓷业的市场优势

我国的陶瓷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份,其他地区对陶瓷制品需求较多,日用瓷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人们的需求长期存在。随着房地产产业的升温,对建筑陶瓷的需求显著上升,这也成为陶瓷业迅猛发展的一大契机,因而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陶瓷物美价廉、种类丰富,并且中国传统工艺的瓷器早已驰名海外、影响深远,对外国普通购买者或艺术投资者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4、陶瓷业的政策优势

国家一再放宽对于民族手工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使陶瓷产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有利的优势。

第一,十二五规划以来,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将在财税、投融资、市场准入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陶瓷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也将迎来发展的良机。第二,调整相关产业政策。房地产与陶瓷产业息息相关,而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整目标是降低房地产经济的泡沫化,如果能够挤掉房地产泡沫,对建陶行业也是十分有利的。第三,制定了出口退税政策。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加大商品的贸易输出,而我国陶瓷产品对外出口量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比较强,但关税使得陶瓷成本上升,因而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受限,所以国家新指定的出口退税政策将有力推动陶瓷产品的出口。

二、我国陶瓷业发展的消极因素

陶瓷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影响其发展壮大的短板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链不健全

陶瓷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环离不开陶瓷产业链的发展,以陶瓷生产制造为中心,聚集和发展了上下游的相关配套产业,陶机、物流、研发、培训、化工料、广告、设计等产业的迅速成立与完备,数量众多的陶瓷企业聚集在一起,扩大生产规模、产生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公司和企业进驻、入资,拓展市场辐射范围、降低成本、节省开支,从而做到相互合作、互利共赢。但是近年来,陶瓷产业链的瓶颈问题也日益显现。各大陶瓷产区原有的配套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滞后,已不能满足陶瓷发展的需要。陶机陈旧、物流紧张、研发经费不足、设计老套、旅游的带动力低等亟待解决。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产业链也需要有所创新发展。中国陶瓷对外出口依赖性强,对外的联系、服务中介机构有待完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有待建立。

2、产品低质化、低利润

陶瓷生产企业大多还是采用原有的生产模式,产品老式,产品更新慢,利润多用在改善条件、扩大生产规模上,而不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对产品的研发力不足,这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相比外国产品技术上落后,也不新颖,很难受到买家的亲睐。同时,这样的产品大量出口国外加上价格便宜,易导致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3、企业品牌意识不足,管理水平低下

虽然中国陶瓷的高端产品很多,但是大多走的是低端路线,相对的高端也只是停留在精包装上。自九十年代中后期,建陶业就出现了一个怪胎——贴牌现象,殊不知这样正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同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很多企业无意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长此以往,企业发展的道路愈走愈窄。同时,由于陶瓷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在发展规模和经营管理上有较大的局限性。由于中小企业居多,所以融资方面比较困难,在规模上处于劣势;此外,私营企业家族式经营特征较为明显,而管理者通常受其自身管理素质、意识等的约束,导致决策的科学性大打折扣。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相比,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此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这些较为保守的企业急需创建一支优秀而稳定的国际市场营销团队,帮助各企业打入国际市场。

三、我国陶瓷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下陶瓷业在面对社会发展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中国加入WTO组织对中国的陶瓷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随着国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开放,贸易限制和壁垒逐渐减少,对于陶瓷业来说,增加出口、拓宽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造国际品牌等都给陶瓷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但同时国内市场对外国企业的开放好比引狼入室,舶来品的冲击使得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蚕食着本国企业的原油市场。对此也只有加强自有品牌的发展、提高生产技术,才能与狼共舞、各施其能,这些都向我国的陶瓷业提出挑战。

1、陶瓷业的机遇

(1)需求的增长。中国和世界地区需求量大,在我国产区以外的中西部,非洲、南亚、南美等地区和国家因技术、资源、社会发展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缺失陶瓷产品。而且,随着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购买力上升,需求不断增长,世界经济虽然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整体上还是保持着增长势头。

(2)政策支持。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税、融资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颁布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小微型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将延长到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同时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充分发挥现有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还依法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中小企业是陶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各种政策的帮助下,陶瓷业的发展历经瓶颈期后将会焕发第二春。

(3)网销模式的引入。随着中国的网购制度的逐步完善,人们的购物方式正发生着变化,陶瓷的销售也应适应这一社会变革,网销也不失为陶瓷业的一大销售战略。

2、陶瓷业面临的挑战

(1)资源环境制约。在陶瓷的产业的发展中,能源消耗问题日益显得突出,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生产过程中,只能采取高能耗—低附加值—无资金改造—高耗能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而这种模式能耗成本在陶瓷生产成本所占比例高达30%以上,以致于产业效益低下,对于小微型企业的长期发展影响深远。而且,高耗能也导致了能源不足,能源供应紧张。在景德镇,由于煤气供应不足,一些陶瓷企业的正常生产被完全打乱,甚至停产,政府虽积极应对,燃气紧张依然长期存在。高耗能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污染和高排放。在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些都显得格格不入,2011年12月,财政部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为陶瓷行业的现行发展敲响了警钟,发展“绿色陶瓷”刻不容缓。

(2)宏观经济环境压力。人民币汇率上升导致人民币购买力上升,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使得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内的通货膨胀导致陶瓷产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高,造成现今陶瓷业大面积停窑减产的局面。

(3)丰富替代品的竞争压力。陶瓷产品替代品的丰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陶瓷产品存在不便于运输、保管,使用中易破碎,不适合一次性使用等缺点很容易被其他替代品所取代,搪瓷制品、不锈钢制品和特殊塑料用具等替代品给陶瓷业带来不小的威胁。

四、针对我国陶瓷业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对于陶瓷业劣势和威胁等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几点关于今后发展的建议。

第一,逐步健全完善陶瓷产业链,加强陶瓷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内发展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举办博览会、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同时带动产区内旅游业的发展;对外,施行国际市场开发战略,让产业链得到延伸与完备。

第二,产品的更新、研发要时刻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抓住商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在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应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对国内外先进陶瓷企业的学习,打造知名品牌,走高端路线。同时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成果,增加产品技术含量,走新型发展道路。

第三,采用新型节能技术,更换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改革生产模式,转换发展思路,发展“绿色陶瓷”,摒弃传统的发展思路,同时,加大对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力度,不破坏国家“两型”型社会的建设。

第四,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传统的小作坊、小企业无法抵御市场经济市场的冲击,只有合并小企业,互相吞并,实行强强联合才能适应现代市场,抵御金融危机。管理上也要与国家先进管理水平接轨,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化,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能安于现状。同时建立国际销售团队,努力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总之,陶瓷业作为传统产业能够发展到今天,优势必然大于劣势,而使之能充满活力的是对陶瓷业的创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陶瓷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必将引领陶瓷业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璨:低碳经济下陶瓷产业的发展[J].中国商贸,2012(7).

[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金融家,2012(2).

[3] 熊军、吴庆文:景德镇民营陶瓷企业发展特点及其探讨[J].中国陶瓷工业,2005(8).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4

关键词:广西,汽车产业,SWOT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2010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目前我国正处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 广西乘势而上, 加快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广西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成为广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随着微型车“宝骏630”的下线及柳州汽车城的动工等重大项目的实施, 更使广西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2011年广西汽车产业总产值为1396.01亿元, 占其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0.88%。

1 发展概况

广西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规模不断壮大并形成产业集群。特别是近几年, 在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广西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2011年广西汽车产业拥有年收入2000万以上企业284家, 整车企业11家, 形成了以柳州为中心, 玉林、桂林为基地, 并辐射南宁的汽车工业集群。

从历年情况看, 广西汽车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 从2001年的83.09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396.07亿元, 总产值增长了15.4倍, 年均增长14.69%, 虽然广西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但其年增长速度却呈现“M”型 (图1) 。2003年的增长速度最快, 达到了75.95%, 而2005年增长速度跌至低谷, 仅为9.84%, 此后, 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2009年再次达到一个高点, 在2010年和2011年两度下滑后, 回落至2005年的最低点。2005年增速下跌是由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降低及国内其他汽车产区推出新产品;2011年增速下滑主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及鼓励政策的退出的影响。

广西汽车产业经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0年广西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46.3亿元, 同比增长27.9%;实现销售收入1262.6亿元, 同比增长34.6%;实现销售利润64.7亿元, 同比增长61.7%。广西汽车产量从2003年20.9万辆增长到2011年的142.35万辆, 占全国的比重由4.75%提高到7.73%, 排名第七位, 成为国家汽车制造大省。

资料来源:2001年~2011年《广西统计年鉴》。

综上所述, 虽然广西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 但是, 从另一方面看, 其总产值增长速度有下滑趋势。因此, 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为准确认识和把握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2 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Strength)

2.1.1 地理优势

广西位于泛珠江三角洲与东盟两个经济区的交汇带, 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 是华南经、西南与东盟三个经济圈的结合部, 也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最便捷的大通道。据中国日报网数据, 2018年, 东盟有望成为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 其汽车总销量有望增至470万辆, 远超2011年的240万辆, 其未来汽车市场有望成为广西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之一。

2.1.2 骨干企业优势

至2011年10月上海通用五菱累计销售106万辆, 其微型车市场占有率达到45%, 稳夺微型车业之冠;东风柳汽MPV的销量占全国的比重达20%, 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 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2011年玉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01亿元, 迈进400亿元大企业集团的行列。2010年三大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情况如表1所示, 其销售收入占汽车产业销售收入的69.36%。因此, 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 对广西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1》。

2.1.3 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

广西新能源汽车企业标准体系已建立和完善, 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电池电容纯电动公交车服务上海世博会, 油电混合动力总成用于配套国内客车企业[1]。广西已研制成功一批新能源产品, 如电动乘用车、微型电动客车、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总成及双燃料发动机等, 并实现部分产品的批量生产及使用。按照推广规划, 2013年柳州向市场投放示范运营的新能源汽车达1000辆;建设充电站一座, 建成公共充电桩150个;建立5家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网点;力争到2015年形成年产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成为广西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2.2 劣势分析 (Weakness)

2.2.1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缺乏关键技术

技术创新人才特别是技术创新中的核心研发人员是广西的急缺人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研发人员一般占全行业的30%以上, 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8%, 广西更低, 只有2.5%[2]。广西研发人才比重低于国家水平, 更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广西汽车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 核心部件技术都由跨国公司掌握。如玉柴集团的天然气单燃料发动机、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及YC6M共轨柴油机分别由美国Econtrols公司、德国FEV公司和欧洲AVL公司控制等。

2.2.2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于整车发展

2011年广西汽车零部件行业和汽车整车行业的产值分别为675.76亿元和720.31亿元, 分别占广西工业总产值的5.26%和5.61%。零部件产值仅占汽车产业产值的48.40%。按照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规律, 整车与零部件经济规模之比为1:1.7, 即汽车零部件产值占汽车产业产值比重的60%左右[3], 才能支持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显然, 广西的汽车零部件产值占汽车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国际比例。

2.2.3 轿车产业发展滞后

2003年广西轿车产量仅500辆, 相比于上海、广州等汽车产业较发达地区[4,5], 广西轿车产业刚刚起步。2011年广西轿车产量仅为8.87万辆, 占汽车比重仅为6.23%。从广西历年汽车发展情况看 (图2, 图3) , 广西轿车产量远远落后于汽车产量, 占全国轿车总产量的比重更小。

资料来源:2001年~2011年《广西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数据库。

2.3 机会分析 (Opportunities)

2.3.1 政策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及《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政府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关于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配套文件, 将汽车产业列为广西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为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2003年~2011年《广西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数据库。

2.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12年1月至5月广西共出口汽车4326辆, 价值5131万美元, 东盟为主要出口市场, 出口677辆, 增长9.4%, 价值2713万美元, 增长33.9%。据福特公司预测, 2014年东盟汽车需求将达到300万辆, 增幅超过76%。东盟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进口量不断扩大, 广西汽车产业应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新高地取得新突破。

2.3.3 高速增长的三、四级市场消费

2009年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 三四级市场的销售增长率超过30%, 远高于一、二级市场[6]。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 一线区域增长46.6%, 二线区域增长了56.5%, 而三线区域增长高达67.7%。三、四级市场具有范围广、潜力大、各地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汽车消费起步时间因地而异等特点, 因此, 三四级市场的增长有较好的持续性;因此, 这一轮以三四级为主的消费高增长期将给广西汽车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4 威胁分析 (Threats)

2.4.1 全球汽车产业环保科技要求提高

欧盟国家为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推出一系列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逐步加大限制排放力度。按照其新标准, 2011年实际平均排放量为每公里135.7克, 到2015年下降至每公里130克, 到2020年欧洲汽车每公里的CO2排放量将下降至95克。由于广西汽车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有限, 近时期难以满足全球化汽车产业对新科技能源的要求, 必然会受到冲击。

2.4.2 行业竞争激烈

一是产能过剩压力的增大。国内30家主要汽车企业2015年的产能规划已达到4000万辆, 但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草拟的“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 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仅达3000万辆。二是品牌多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招来外资品牌, 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自主品牌汽车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此外, 国内各大汽车企业推出一系列的自主品牌汽车, 使得同行自主品牌汽车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3 促进广西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竞争态势相对严峻, 加之自身优势不明显, 并且存在诸多问题。因此, 立足于广西的现实环境和条件, 提出如下促进该行业发展的建议:

(1) 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推动零部件企业配套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新能源和人才技术优势, 进一步增强广西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抓住国外汽车向我国加速转移的机遇, 带动广西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通过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突破关键技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能够扩大广西汽车产业配套能力又能出口的零部件产品, 进行优先发展;对于能够带动广西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给予扶持。

(2) 推进广西轿车产业。广西轿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其特点走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道路。首先, 产品差异化。由于国内轿车市场已饱和, 品种多样, 市场竞争激烈。广西轿车产业要实现发展,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 就要有自己的品牌, 走产品差异化道路。其次, 目光投向东盟市场。广西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对准东盟市场。

(3) 开发并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因此, 广西应大力开发新能源汽车, 推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广西汽车年产量142.34万辆, 配套体系相对完备, 具有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以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以技术改造带动产业体系建设, 以自主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部件研发, 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4) 充分利用三、四级市场。中小城市、农村市场分布范围广, 市场潜力巨大, 汽车消费出现快速增长态势。“汽车下乡”及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 公路的进一步完善, 使得三、四级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并呈现较好的持续性;自主品牌车价格相对较低, 对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 这一轮以三、四级市场为主的消费高增长期将给广西汽车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5) 绿色制造。全球污染及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 因此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终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 广西必须突破传统制造业的束缚, 必须实施绿色工艺创新模式。国际推行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对广西汽车出口贸易更是提出挑战。因此, 广西应大力开发对环境污染小、节约资源的新能源汽车, 走绿色制造的道路。

结语

广西汽车产业对广西经济的发展有显著贡献, 为准确把握其发展状况并提出促进该行业发展的建议。运用SWOT分析方法, 对广西汽车产业面临的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其优势是地理区位、骨干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等, 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关键技术、汽车零部件产业及轿车产业发展滞后等则是其劣势。广西汽车产业面临国家及地方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速增长的三、四级市场等良好机遇, 但同样面临全球汽车产业环保科技要求提高、行业竞争激烈等挑战。因此, 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应综合权衡各因素, 借助于国内三、四级市场持续增长契机, 突破关键技术, 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及轿车产业;利用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 面向东盟市场, 扩大汽车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韦铁, 唐琼雅, 农添珍.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1) :4-5

[2]邝坚.从发展瓶颈探析广西汽车产业发展趋势[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 (12) :3-5

[3]杨杰, 邓兆祥.重庆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8) :144-147

[4]王泽华.上海汽车产业的现状和特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 (5) :40-42

[5]朱名宏, 杨再高.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前瞻[J].产业经济, 2008 (2) :46-49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5

山东省青州市委党校 吴全军

中文摘要: 文化旅游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青州市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青州文化旅游SWOT分析对策

一、文化旅游的内涵

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因此,文化旅游可定义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我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二、青州市文化旅游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究,进而分析确定其优劣势、了解其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目前该方法广泛用于研究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公司战略问题。这一方法有利于开拓思路,正确制定策略。

(一)优势分析

1.历史地位重要,文化悠久灿烂

“青州”这一名称,最早来自于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以当今的“青州”为治所是从东晋开始,此后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建制虽然频繁,但“青州”均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在长达 1600 年的历史进程中,“青州”始终是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古城。

“青州”乃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是由考古发现和历史典籍所证实的。在东夷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州”一地的文化慢慢融合于齐鲁文化。但在“青州”这一特定区域内,又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文化氛围,这就是“青州文化”。青州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齐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秦汉之后,各种文化逐步融合并汇入了统一的中华文化之中。

“青州”作为华夏东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必然会促使文化更加繁荣地发展前进,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佛道文化鼎盛,文物古迹丰富

自两晋开始到唐代,青州的佛教发展迅猛,境内佛寺林立,僧徒众多。据考证有名著录的寺院就有四十多座,其中尤以龙兴寺最为显赫,被誉为“正东之甲

1作者简介:吴全军,男,汉族,1974年11月出生,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现为山东青州市委党校讲师。

寺”。云门山、驼山、尧王山上有着历代开凿的众多佛教石窟,而且还有昊天宫等大量的道教遗迹,这些都说明佛道文化在青州历史上曾鼎盛一时。青州境内文物古迹甚多,青州博物馆、云门山摩崖巨寿、玲珑山魏碑书法、偶园假山,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元代真教寺、明代衡王府牌坊、满州旗兵城、明清十里古街,还有尧王山、黑山等山上的石刻,都让人感受到青州文化的丰厚底蕴。

3.名人名家众多,名篇佳作荟萃

北宋以及明代至清初是青州文化发展的两个辉煌时期,其间出现了众多的名人佳作。如北宋初年青州先后诞生了被誉为“古今第一”的山水画家李成,科学家兼诗人燕肃,既是才子又是“贤相”的王曾,承陈抟之先启邵雍之后的经济学家李之才等名人。继之范仲淹、欧阳修、夏竦、文彦博、赵抃、曾布等文坛巨匠也都在青州做过官,还有诗人黄庶和黄庭坚父子,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在青州寓居20年。明代,青州境内仅考取的进士就有80名,其中累官至二品以上的有邢玠、钟羽正、刘珝、赵秉忠等15人。清初的冯溥、房可壮和任浚,都曾官属当朝一品。青州历史上还出过6个状元:文状元苏德祥、王曾、张唐卿、普颜不花、赵秉忠,武状元丁殿祥。这些名人名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不但为人们传颂至今,而且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园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促成并持续发展了青州文化的高峰期。

4.民间文化发展迅速,与节庆文化相得益彰

近几年,青州民间文化发展迅速,群众性广场文化的开展,也推出一些不同主题的广场文化品牌。如锣鼓秧歌大赛、少儿歌舞大赛、广场文化表演秀、青年歌手大奖赛、云门山山会文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另外,以节庆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品牌可谓风生水起,引人瞩目。青州立足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先后举办了状元文化特展、孝文化展、万人拜寿、金秋旅游文化月、花卉文化艺术节、东夷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品牌主题新颖,以其示范性极大地提升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对于树立青州良好的文化形象,促进青州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劣势分析

1.文化旅游业起步较晚,品牌深度开发不足,发展思想不够开放,创新精神不够强。

2.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不健全。至今全市还没有一家全面负责接待旅游的机构,再僻如导游人员的素质、各宾馆接待标准等问题缺乏协调,这将对青州旅游大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文化旅游产品、纪念品缺乏创意开发。现在青州旅游产品、纪念品除了几本介绍青州文物风光的书、《状元卷》复印件、佛像雕塑复制品等少量外,很少见到有青州文化特色的东西,即使有也没有形成经济规模。像国内著名旅游城市里那种旅游产品、纪念品专卖街、专卖店,青州至今还没有。

(三)机会分析

发展文化旅游业,正面临一系列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制定了保护、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系列战略措施。当前,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旅游业进入了发展的转型时期和重要战略提升期。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二是山东省文化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坚持实施打造经济文化强省发展战略,大力挖掘齐鲁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齐鲁文化魅力,依托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把旅游产业开发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三是青州区位特色和自身的发展基础。青州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周围大中城市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青州把文化旅游业定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端产业,积极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力积极把青州打造成为“东方花都、文化青州、假日花园”。

(四)威胁分析

全国各地都开始充分认识到文化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纷纷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由于青州缺少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文化资源,如名山大川、文化古迹等,甚至在国内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处于竞争劣势。如何避免因发展滞后被市场边缘化,成为青州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青州市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思考

1.进一步发掘和规划的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发掘、认真整理,整合现有的文化研究力量,组成研究历史文化的专家队伍。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划拨专项科研基金,设置研究课题,提供研讨和交流平台。改变纯学术的研究模式,紧紧围绕打造文化旅游胜地的目标,从景点包装、旅游宣传的视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究,以研究成果服务于旅游文化建设。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合理规划。要做到全市一盘棋,将众多“散珠碎玉”般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充分论证,科学规划,优化配置,精心包装。为赋予旅游资源更多的“文化味”,一方面着手对云门巨“寿”、驼山摩崖石刻造像群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新的佛寿文化旅游区;围绕玲珑山北魏郑道昭书法题刻,对附近的明代井塘古村落进行了深度研讨、开发,着力打造书法文化旅游区;聘请古城专家阮仪三对原来用于居住的城区十里古街进行规划,编制完成了古城保护开发规划,并依托城区的范公亭、李清照祠等历史文化纪念馆,着手兴建古城文化旅游区。另一方面,结合大旅游发展,新规划了龙兴寺遗址博物馆、龙兴寺、东夷文化生态园、将军文化生态园等22个文化旅游项目。

2.加大宣传推介的力度。采用媒体营销、网络营销、节会营销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介。比如可以在海内外范围内征集青州旅游整体形象的主题广告词,并选取一两条意义深远琅琅上口的广告词,在国家级和省级主要媒体黄金时间宣传推介。当今社会,企业在向集团化发展,农业在向产业化发展,旅游是一种综合性行为,要发展文化旅游业,也要打破自身各自为政的界限,应互相沟通,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旅游公司之类的营销队伍,来宣传推销自己;另外,也可以与本地和外地有影响的旅游公司合作,扩大客源量。在面向社会宣传和推销自己方面,综合考虑旅游线路和宣传品、推介产品的制作。还可以把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相结合,统一包装、统一宣传促销。广造声势,大力宣传。编制精美的专题宣传资料,如拍摄相关的专题片,印制旅游宣传手册和导游图。编写与人文资源有关的电视剧、电影、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举办组织相关的研讨会。定

期或不定期邀请外地知名旅行社及社会各界名人考察,在重要媒体上宣传介绍青州等等,来进一步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

3.积极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全面放宽政策,激活民间资本,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领域。同时,按照“专业策划、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群众参与”的原则,把本土文化办成具有影响的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组建民俗艺术团、建立景区民俗馆、建设民俗村、举办民俗文化盛会等途径把特有的民俗文化打造成品牌,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

4.培育和引进新型文化旅游管理人才。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它需要的人才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业操作与运行需要大批具有高新技术知识及管理才能的人才。文化是没有时空界线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均是息息相通、血脉相连的。另外,各个文化系统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化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知识体系。其中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依靠高新技术、着眼新的思维视点来研制开发新型高质文化旅游产品,并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将文化旅游产品的实质内涵、潜在价值及无穷乐趣传达给旅游者;管理能力是指在网络系统运行、营销战略计划与信息分形处理方面的经营决策知识化、科学化;良好的道德品行是任何时代与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条件。

5.以全新的理念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是体现本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载体。随着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游客对旅游商品要求的也越来越高。青州旅游纪念商品并不多,而能吸引游客眼球的文化旅游商品更少。要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既要突出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又要有艺术性和实用性。重点反映青州的文化内涵、突出旅游纪念意义。如开发与景点有关的人物塑像,与名人发明创造有关的复制品,与某些活动有关的艺术纪念品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青州的知名度,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6.大力实施行业联动战略。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旅游酒店的兴建、设计、装饰等方面应该体现青州的文化特色,使游客在住宿的时候就能体验到浓郁的文化氛围。旅游餐饮业也是能够体现异质文化的重要行业,青州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饮食和风味小吃,也是彰显青州文化特色的重要物质载体,所以,青州餐饮业应在口味、工艺、包装、环境营造等方面做出调整,为游客提供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餐饮食品。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应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相关的政策环境,在招商引资,规划开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冠文.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J]旅游论坛,2009.02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6

【关键词】恒大人寿  SWOT  战略建议

多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支撑点和国民经济组成中的重要成员。由于房地产的泡沫太大,导致房地产也“绑架”了中国经济。为了分散投资风险,以恒大、淘宝为代表的企业用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来分散风险。譬如恒大与淘宝共同持有恒大淘宝足球队,恒大冰泉的上市等。

一、SWOT的定义

SWOT分析法,又称为优劣势分析法。即基于企业外部环境跟内部环境的态势分析。S(strengths)、W(weakness)是内部因素,O(opportunities)、T(threat)是外部因素。本文就是用SWOT方法对恒大人寿进行分析。

二、恒大人寿的背景及其SWOT分析

(一)恒大人寿的背景

恒大人寿的前身是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新大东方于2006年由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地产集团合资组建,注册资本10亿元,是一家中外合資寿险公司。该公司于2013年引进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财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新的投资者,四方分别占股25%。

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公司总部位于重庆,下设重庆、四川、陕西以及湖北四家分公司。

(二)恒大人寿的SWOT分析

1.恒大人寿的优势。第一,良好的企业形象。恒大集团是集民生住宅、文化旅游、保险、农牧、健康及体育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总资产超6700亿,员工8万多人。2015年销售额2013亿,纳税近200亿。作为一家香港上市的地产民企—恒大,自买下广州足球俱乐部以后,依靠大手笔引进外援、教练,成功的带领广州恒大两度问鼎亚冠,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恒大人寿依托于恒大集团的良好企业形象,可以尽快树立恒大人寿的企业形象。第二,拥有直接的潜在客户资源。恒大集团以房地产起家,在全国170多个主要城市拥有大型项目400多个,百万业主为恒大人寿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潜在客户资源。拥有客户就成为保费的根本来源,从而确保恒大人寿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自有“互联网+”的未来发展空间。恒大集团已成功打造中国首家互联网社区医院并联手腾讯进军社区O2O领域,这为恒大保险业提供了“互联网+”的未来发展空间,扩宽了恒大人寿保险的销售渠道。

2.恒大人寿的劣势。第一,从规模上来讲,虽然恒大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在很多省份拥有自己的项目。从官网资料显示,一般恒大集团的民生住宅项目规划建设总户数1200户,可入住3000~4000人。考虑到很多人不止有一处房产等其他原因,我们以每个项目可入住3000人计算,则在项目数排名第一的安徽省和辽宁省有66000人。虽然他们是潜在的保险客户,但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投保;其次,在一个省中,只有66000个潜在客户,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也不是很多。第二,从产品种类上来讲,产品不是很丰富,不能满足大众各种的需求。“恒大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恒大人寿只是集团的一个分支部分,与国有保险公司相比,诸如中国太平洋保险或者中国人寿保险,在中国成立的时间尚短,资历太浅。第三,从认可度方面来讲,在恒大人寿收购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之前,名气不是很大,而且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该保险公司连续几年处于亏损状态,导致认可度不是很高。

(三)恒大人寿的机会

恒大集团拥有健康行业上市公司“恒大健康”,健康险业务与健康产业形成无缝对接,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恒大健康产业服务链,而且为恒大人寿的保险销售提供了可靠、直接、便利的渠道;养老产业是恒大健康拓展方向之一,所以恒大人寿的寿险业务与恒大健康的养老产业将同时得到快速发展。

(四)恒大人寿的威胁

据恒大集团方面表示,恒大人寿将在2015年12月底前,保费确保突破100亿元,力争300亿元,并在2018年底使恒大人寿的资产规模达到1000亿以上,但是在众多竞争对手林立的保险领域,诸如经营多年国有的老牌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和民营保险公司老大-中国平安的存在下,恒大人寿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三、对恒大人寿战略发展的建议

(一)巩固优势,抓住机会

既然恒大人寿作为恒大集团的一部分,恒大人寿应该有力地依托恒大集团的良好形象,为恒大人寿赢得像恒大地产一样的地位。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直接客户资源,利用“互联网+”扩宽保险的销售渠道;其次,利用恒大集团的健康产业,促进恒大人寿健康险,养老险的快速发展。

(二)面对劣势做出的调整

1.增设恒大人寿的服务点。由于恒大集团在全国各省的民生住宅项目数量差距较大,所以为了增加投保人的数量,扩大恒大人寿的规模,在民生住宅建设项目较少的省份增设恒大人寿的服务点,便于对投保人的服务;而对于民生住宅项目较多的省份,则可以在项目物业部门增设恒大人寿部门,降低成本。

2.积极研发满足大众需求的保险产品,引进专业人才。恒大集团是一个综合性集团,旗下包括了住宅、酒店、文化产业等,其中在房产地、体育等产业恒大集团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赫的成绩,在业内也有着非常好的口碑,但是在保险领域中,恒大集团还是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还没有积累出一定的经验,因此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推动恒大人寿的发展,也只有拥有专业优秀的保险方面的人才才能够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不断的进步发展,因此,恒大人寿应该利用恒大集团整体的优势,高薪聘请真正保险方面的人才来积极研发满足大众需求的保险产品,从而增加保费的收入。

3.广告宣传,提高恒大人寿的知名度。广告是现代公司对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最有利的途径,对公司形象也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为了让大众快速地知道恒大旗下拥有恒大人寿这个产业,并且了解,逐渐认可恒大人寿,利用广告宣传,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4.采用促销策略,增加客户的认可度。对于消费者而言,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产品,很多人也不愿意进行尝试。考虑到投保的售后服务,性价比,专业性方面的问题,可能也会使得一些人对恒大人寿的产品,望而却步。因此,为了将产品进行推广,让出销售利润获取更多的客户市场,让销售产品信息能够顺利的传递到市场中去,让客户对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个人认为,在最初的3-5年,恒大集团可以采用买房送保险的方式,让客户真切地感受产品,从而让客户能够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增加客户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牛究.恒大地产依旧很猛[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5,03:22-25.

[2]陆一夫.恒大与时间赛跑[J].新经济,2015,12:32-33.

[3]文捷.恒大:用多元化改变自己[J].中国品牌,2014,01:58-60.

[4]邓梦兰.基于SWOT分析下对恒大冰泉的几点建议[J].商,2016,02:280.

[5]秦力.调控新政环境下恒大地产集团SWOT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06:209-210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7

关键词:草原生态旅游,SWOT,对策建议

一、前言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近年来,新疆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疆的旅游发展迅猛,草原旅游的发展也较快。新疆的草原面积为5 726万公顷[1],约占新疆国地面积的36%,约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7[2],新疆的天然草地分布区域广,著名的草原景点有:巴州草原上的天鹅湖、南山牧场、天池牧场、伊犁那拉提草原自然保护区、阿尔泰草原上的喀纳斯湖等。人们十分关注如何有效地开发草原旅游资源的问题,而生态草原旅游引起了人们的关注[3]。

生态旅游的概念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墨西哥人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且于1988年被他定义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使游客在欣赏和游览于文化遗产的同时,可以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受美丽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4]。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经提出,生态旅游在国际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中国不少地方也建立了生态旅游区。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新疆的生态草原旅游进行分析。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组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即内、外部环境分析,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及threats(威胁)的统称,其中SW代表内部因素,OT代表外部因素。本文将SWOT方法用于新疆草原生态旅游分析,分析新疆草原生态旅游的内外部环境因缘,对新疆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把握,提出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建议。

二、新疆草原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1. 内部优势分析

1)独具特色的气候。新疆草原分布的地区,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气候优势,且新疆草原大部分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夏季,草原几乎可以成为难得的避暑胜地,草原地区日夜温差较大,夜晚可盖棉被,“中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是对新疆气候变化真实的写照。冬季,草原可以开发成如滑雪等冰雪风情项目。(2)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海边、农区的人们来说,草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是从电影、画报上看到过,即使想象力再丰富,也很难体会出草原蕴藏的无穷魅力。草原植物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特性不同,花色美丽,使人流连忘返。到草原旅游的人们常会看到不同大小的墨绿色圈,这就是草原独特的奇观现象———“蘑菇圈”,在这墨绿色的圈子周围,人们可能找到气味芳香的野草菇。在新疆草原地带,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天山山地垂直带草地的变化,可以观赏到不同海拔的植物群落。草原的动物妙趣横生,也会使人感到新奇。长于奔跑的各色野马、盘旋天空中的凶猛老鹰、鸣声嘹亮婉转的百灵鸟、狡猾媚态的狐狸,则是草原上非常有特色的野生动物。当然,各种各样的老鼠更为有趣,草原是老鼠的王国。(3)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景观。新疆草原地区远离重工业区,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绝大部分是人迹罕至,属于原生态景观。草原往往与森林联结在一起,蓝天白云,雪山森林草地,小溪流水帐篷,牛欢羊跳牧人,美不胜收。(4)独具特色的草原民族风情。新疆草原分布的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生活习俗,他们的文化历史都各具特色,这些对生态旅游者来说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新疆草原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民族。蒙古包,这种哈萨克族、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住房为圆形,冬季下雪,包顶积雪不多,轻便,易于拆装和移动。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极具特点。不少旅游者很喜欢穿上漂亮的少数民族服饰摄影留念。少数民族的奶茶也别具一番风味,清炖羊肉更是一绝。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热情大方,款待四方来客,能歌善舞,这些对游客都是一种吸引。(5)促进草原地区农牧民收入的提高,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游客旅游会产生大量的消费,比如吃饭、住宿、玩乐等,这些可以带动草原农牧民的收入,生态旅游还会产生一些诸如“农家乐”等旅游形式的草原增殖服务,同时也促进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6)有利于草原的保护。生态旅游会给旅游区带来收益,有了这些收益可以缓解草原草被植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加强草原区的保护,避免草原沙漠化,同时也可以大大改善草原旅游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避免旅游给草原带来破坏。

2. 内部劣势分析。

(1)导游素质不高。不少人对草原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草原导游的重要性目前并未为人们所普遍认识,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也并未引起入们的重视,且称职的导游很少很少,不少导游不能阐述新疆草原的独特风景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不能让游客感受到草原生态旅游的意义,这不利于新疆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2)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滞后。草原景点大多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导致景点的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足以满足景区的管理所需,专业管理人才更是奇缺,服务意识淡薄,景区没有专业规划,部分景区管理混乱,还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影响旅游声誉。(3)基础设施条件差。新疆草原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差,交能不便,卫生条件差,厕所较少,垃圾桶较少,是草原这些损害了游客去景区旅游参观的积极性,影响了游客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4)景区分布分散。新疆草原景区多,但分布较分散,一般景区之间的距离都在数百公里以上,驱车也需要数小时,使游客的部分时间消耗在了路上。(5)景区管理水平不高。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游客的大量进入、旅游项目的设置、服务设施及游道的修建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环境。新疆大多旅游景区的开发管理不当,将直接造成旅游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外部机会分析。

(1)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有利于促进新疆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今年5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强调新疆要“发展旅游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央投资将继续向新疆倾斜,新疆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新疆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到新疆来投资和旅游的人数也会激增,这会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新疆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2)国家西部大开发。1996年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明确了集中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发展、扩大开放五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都为新疆草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机遇。(3)国家扶贫政策。中央非常重视贫困地区的扶贫,历年业,在旅游税收、财政拨款、人才、技术、生产各方面给予大力优惠和扶持,切实推动了新疆草原旅游事业的发展。(4)草原生态旅游发展势态良好。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发展较快,草原生态旅游发展势态良好,速度迅速,呈现出一片欣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不乏。(5)政府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和新疆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新疆旅游业,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来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确定为新疆发展的支柱产业。

4. 外部威胁分析。

当前,世界各国都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经济产业之一,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旅游竞争在所难免。在国风,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将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来发展,西部省份更是将其作为重点来做,新的一轮旅游开发热潮来已经形成,新疆周边的青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旅游对新疆旅游业市场有较多的冲击。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新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发现,新疆草原生态旅游业内部优势明显强于劣势,外部机会也比挑战多,新疆应该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结合前面的SWOT分析对新疆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提出以下一些建议。(1)大力培养草原生态旅游导游。大力培养具有知识广博、面宽的导游员,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生态导游的队伍,导游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对少数民族风情的了解。(2)加强草原旅游的规划,大力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大力培养优秀导游和管理人员,加强道路的修建,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垃圾回收站、厕所和指示标牌。(3)大力开展畜牧业试驾体验活动,生态草原一体化旅游。结合草原特色,突出人文风情,开展畜牧业试驾体验活动,开展综合现代科技、生态和人文为一体的生态化草原旅游。

参考文献

[1]马玲玲.新疆草业产业化的SWOT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9,(3):30-34.

[2]陈佐忠.略论中国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优势、问题和对策[J].草原文化,2004,(2):42-45.

[3]朱丽娟,尚杰.中国环境产业的SWOT分析[J].世界农业,2008,(11):55-57.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8

1. 内蒙古节庆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一些旅游项目已具相当竞争力

目前, 草原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最大、最有影响、最具特色、最富感染力的文化品牌。首届草原国际文化节举办了8项经贸活动。中国·内蒙古第二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包头经贸洽谈会, 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蒙古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投资商参加。

1.1.2 产业规模逐年提高

近些年来, 内蒙古旅游产业要素规模发展很快, 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力对锡林郭勒、赤峰、通辽旅游区进行草原生态、休闲度假、自然科考、红山文化与辽文化旅游的重点区域建设, 以及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等地的精品旅游区打造。内蒙古积极培育旅游精品, 提升旅游景区档次, 推进标准化建设, 从宏观上加强了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 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1.1.3 别具风情的自然旅游资源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 草原、山地、森林、湖泊、温泉、河流、古迹、民俗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较全, 并且有独具特色的、在全国具有垄断价值的草原风光及蒙古民族的风情资源。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类型多样的草原、沙漠、森林、湖泊等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构成了内蒙古人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这些都为节庆旅游的开展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

1.2 劣势分析

1.2.1 个别节庆活动规模小、知名度低

目前内蒙古的节庆活动种类各异, 独具国内特色并享誉国内外的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和那达慕大会等, 已成为旅游的形象代表和招徕游客的重大载体。但对于另外一些如响沙湾旅游节和沙漠文化旅游业等, 不仅规模小, 知名度也较低, 在整体上不具备竞争力且效益不高。

1.2.2 节庆活动宣传不到位, 带动作用不明显

虽然内蒙古的昭君文化艺术节和阿尔山冰雪节等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整个节庆活动总体上宣传不够, 内蒙古和省外以及海外游客参与不是太多, 不如大连国际服装艺术节和青岛国际啤酒节那样享誉海外。

1.2.3 缺少专业节庆策划管理人才

内蒙古节庆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 专业水平差, 缺乏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特别是缺乏能对景区自然环境进行监测的专业从业人员, 同时也缺乏旅游导游人才, 旅游规划人才, 旅游营销人才, 旅游电子商务及会展人才。

1.2.4 景区景点资源整合不够, 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

目前, 全区旅游景点, 由于产权关系、地方和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等, 导致政出多门, 分头管理, 景区缺乏统一规划, 景点开发各自为政、孤立作战、分散经营, 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合作, 影响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区域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 旅游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1.3 机遇分析

1.3.1 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21世纪世界经济将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市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 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 旅游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 旅游消费需求逐年大幅提升。

1.3.2 国家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

在自治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相比, 具有比较优势。同时, 内蒙古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尚属浅度开发, 而且许多仍处于待开发状态, 如森林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等时尚旅游项目在内蒙古还没有开发, 而适合此类旅游的资源在我区蕴藏丰富, 与我国旅游发达省区比具有后发效应。因此, 旅游业必然是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

1.4 威胁分析

1.4.1 同主题节庆活动存在竞争

同一主题的大小节日在全国有几百个, 例如文化艺术节全国就有多个, 如重庆文化艺术节和宁夏文化艺术节等。对于国际旅游节也同样, 如昆明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旅游节和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 阿尔山冰雪旅游节和黑龙江冰雪旅游节等就存在着竞争。

1.4.2 内蒙古本地区市民参与度低

在各节庆活动开办期间, 真正参与的内蒙古市民很少。一方面, 各节庆开办时多把注意力放在经济效益和规模上, 而为市民提供参与空间较少。另一方面, “挤出”效应的影响, 使市民无法参与, 大型节事制造了注意力焦点, 吸引了相关大量客源流入。

1.4.3 旅游淡季节庆受影响

内蒙古以自然景观为主, 所以受季节的影响明显, 在旅游旺季时人满为患, 淡季时游人寥寥无几。而目前的节庆活动多安排在旅游旺季, 即8、9、10月份的居多, 如昭君文化节和那达慕大会等都集中于旺季, 反而淡季期间开办的节庆活动如冰灯节等效果不好。

2. 内蒙古节庆旅游发展策略

2.1 成立节庆旅游管理部门

需要政府对其运作实行整体协调的实际, 建议成立节庆旅游管理部门, 加强对节庆旅游的宏观理和指导。同时建立节庆旅游专项资金, 为节庆旅游提供公共服务保障, 而节庆旅游本身的运作则由专业节庆旅游公司操作。

2.2 打造知名节庆旅游品牌

加强节庆旅游市场调研, 把握节庆旅游现实需求, 精心设计适合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 打好节庆旅游精品品牌。借助现代网络和新闻媒体, 恰当适时的网络宣传和媒体报道能提高内蒙古旅游产品知名度。深化节庆旅游市场化运作。从青岛国际啤酒节成功营销案例可以看到, 青岛国际啤酒节的运作模式从“官办”到“民办”、再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转变过程。参考国际著名节庆活动的举办经验,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是目前成功举办节庆活动唯一可行之路。

2.3 大力培养节庆旅游人才

内蒙古目前专业的节庆策划、筹办、管理人才相当缺乏。对于如何培养专业的节庆管理人才可分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可以通过派专业人员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的节庆管理经验或聘请国际专业人才直接参与内蒙古旅游节的策划管理工作两种形式。长期应鼓励和支持高校培养会展管理人才, 建设特色专业。

2.4 开发淡季产品, 提升经济效益

在开办节庆活动的同时注重相关产品的开发, 如开发相关主题的旅游线路, 开发一些能代表活动特色和内蒙古特色的商品。这样不仅能延长节庆活动期, 增加经济效益, 立体式的活动又能增加社会效益, 而且可以将一些节庆活动安排在旅游淡季期间。

摘要:旅游节庆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 在内蒙古的出现相对较晚。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内蒙古节庆旅游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推动内蒙古节庆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节庆旅游SWOT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宋嵋.传统节日文化与山东节庆旅游资源开发[D].山东大学, 2006 (11)

[2]肖红艳.我国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未来与发展, 2011 (9)

[3]秦美玉.旅游节庆及其文化性因素论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9

近年来, 随着国家旅游业蓬勃发展, 武夷山旅游业以势如破竹之势得到迅猛发展, 取得很大成就。到2007年, 武夷山共接待游客542.14万人次, 比2006年增长22.4%, 实现旅游收入23.27亿元, 比增23.9%。武夷山旅游业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增加上, 而且在质上也有了较大提高。回首2008年, 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可谓硕果累累。5·13旅游节、第二届海峡茶博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在武夷山举办, 印象大红袍、中华茶博园、信息化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以及中央领导人到武夷山考察指导工作, 都使得中央、地方和海内外媒体关注, 这都促使武夷山知名度、美誉度、信用度、满意度、忠诚度、影响度得到很大提升。2008年12月13日至15日, 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到武夷山筹拍武夷茶。在韩国首尔向全球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武夷山市已连续四届榜上有名;武夷山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关注景区”;2008年9月, 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又代表中国乌龙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

二、武夷山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 SWOT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

所谓SWOT分析,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 (Strengths) 、弱点因素 (Weaknesses) 、机会因素 (Opportunities) 和威胁因素 (Threats) , 通过调查罗列出后, 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SWOT分析方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提出, 由于具有简单、清晰、系统、综合等特点, 它的应用范围很快由管理学扩展到各个行业, 特别在区域旅业的研究, 倍受学者青睐。目前, SWOT分析方法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于旅游业的研究, 并被证实该方法是进行区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时了解区域旅游发展各项因素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二)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1.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 独具地域特色。武夷山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等5块国家级金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总面积70平方公里, 拥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 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风景区内的自然景观独特、稀有、绝妙, 是碧水丹山的完美组合。武夷山生态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570平方公里, 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的上游, 是中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综合性多学科的生态型自然保护区, 也是亚热带最有保护意义的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 而且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武夷山的旅游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特色鲜明。汉朝的闽越文化、宋朝的理学文化、柳永的诗词文化、下梅古民居的乡土文化、以大红袍为代表的岩茶文化等共同构筑了武夷山文化的摇篮。二是武夷山市旅游强市 (县) 的形象已经形成。武夷山旅游业给武夷山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 增加武夷山财政收入。2007年, 武夷山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 达3.7亿元, 比上年增长68.54%, 增量与增幅均居南平地区第一, 连续两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 (市) (名列第四) 。2007年, 武夷山旅游业为武夷山带来3, 400万元的税收收入, 比上年增收700万元, 增幅25%。武夷山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稳固下来, 成为武夷山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三是武夷山旅游环境良好,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武夷山要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就必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建设完备便捷的交通网。经过几年的建设, 武夷山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武夷山机场为4C级民用机场, 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及香港等26条航线。横南铁路的开通, 为武夷山通往上海、南京、合肥、无锡、厦门、福州、泉州等城市开辟新的铁路运输路段。公路干线四通八达, 101省道横贯南北, 大大缩短了武夷山到其他城市的时间。四是武夷山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推广宣传。武夷山政府加大对旅游业宣传促销力度, 通过财政预算参与旅游营销, 打造武夷旅游形象。2007年, 武夷山持续开展“百座城市亮武夷”营销活动, 先后在晋江、上海、福州、北京、泉州成功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旅营销活动, 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 成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首家现代茶叶。成功举办全国主流电视媒体联合采风大赛、奥运选手举重选拔赛、全国定向运动锦标赛、首届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中国武夷山老年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组织参加云南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长三角旅游交易会、大连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等10多个国内专业会展及促销活动;在央视、《中国旅游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和香港、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开展旅游形象宣传。

2.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服务水平不高。武夷山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 但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行业素质却普遍不高, 特别是既有丰富领导经验和管理能力, 又有系统的旅游规划和管理知识的人才少之甚少。从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看, 从事旅游业管理工作人员中, 缺乏专门的经济类、旅游类、外语类的专业人才, 武夷山旅游企业竞争力也因缺乏专门的人才而降低。二是行业管理不够规范, 市场秩序混乱。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是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武夷山旅行社数量繁多、规模过小, 众多的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中, 通过压低接团价、餐饮住宿价、交通价等进行恶性价格竞争, 扰乱了武夷山旅游市场秩序, 损害了游客的正当权益, 使武夷山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不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 武夷山的旅游业的购物管理、导游管理、景区管理、宾馆管理、旅游交通管理都是武夷山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缺一不可。三是旅游产品供应结构不合理。目前, 武夷山开发的产品, 从结构上看, 主要是观光型产品, 其比例占75%左右, 另外包括休闲度假的25%左右是带有体验性质的产品。这些观光型旅游产品, 游客只需花两三天就可以把这些景点看遍。武夷山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实现由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由自然景观为主导向深挖文化内涵型产品转型。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3.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一是各区域间旅游合作为武夷山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 以区域合作的方式做大做强旅游市场, 是实现旅游发展共赢的重要经验。 “泛珠三角”旅游区域合作和国家旅游局把海峡西岸旅游区列为全国“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12个重点旅游区之首的政策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二是旅游业持续升温, 市场前景看好。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旅游业, 凭借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华夏文明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游客, 使我国的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中的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2007年, 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在国际国内旅游业升温的背景下, 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环保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各种旅游类型的兴起和发展, 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三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向前发展, GDP都以10%以上的速度向前迈进, 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如表1) , 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提高的城镇与农村居民群体势必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客源市场, 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4.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威胁。

一是旅游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武夷山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 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水平,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及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时, 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这必然会给武夷山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严重影响武夷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其他新兴旅游城市的兴起给武夷山旅游业带来竞争压力。由于各地区都认识到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性, 旅游业开发的热情度高涨, 国内旅游业竞争加剧。厦门旅游业近年来蓬勃发展, 特别是厦金航线开辟, 吸引了更多的台湾同胞来厦门旅游。福州提出建设“温泉城市”的旅游精品, 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此外上海、广州、长三角等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一直不减。这都给武夷山旅游业带来竞争压力。

通过SWOT分析看出,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存, 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应积极采取措施, 整合武夷山的旅游资源要素, 做大做强武夷山的旅游产业。

三、加快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要走产业协调发展之路。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 长期以来坚持以“绿、旅、新”为理念, 发展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武夷山工业的发展必然会直接或间接的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 武夷山工业的发展应一改传统的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道路, 突出发展以高新技术武装的食品加工业、特色旅游工艺、生物科技和茶产业的深加工, 提升武夷山工业品的层次, 加快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发展无污染工业。武夷山旅游业只有走与工业协调发展之路, 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 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要走区域旅游协作之路。

武夷山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鼓励本地旅游企业走出武夷山, 构筑跨区域经营群体, 实现区域之间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 将产业链和资源配置的范围扩大至全国各地, 甚至国外, 以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使武夷山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 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要走品牌带动战略的道路。

武夷山旅游业要走品牌带动战略之路, 要继续发挥“双世遗”主导品牌优势, 坚持以品牌带动和提升发展水平, 把品牌作为区域积极的象征和城市名片, 进一步突出天游峰、水帘洞、云窝、九曲竹排等旅游观光品牌, 进一步打响以养生、休闲、度假及适合人居环境为主的城市品牌, 进一步做大桐木、漂流、原始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品牌, 进一步深挖“大红袍”、“正山小种”红茶等岩茶文化品牌内涵, 进一步深化朱子文化、柳永文化等名人品牌形象。通过一系列的品牌联动效应及品牌的宣传推广, 武夷山国际性旅游大城市的形象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摘要:武夷山市地处福建北部地区, 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 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 已成为福建省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当然, 武夷山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足, 特别是旅游资源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文章在对武夷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武夷山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 并就武夷山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夷山旅游业,SWOT分析,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杨金鑫.闽北的定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12

[2].和军.旅游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9

[3].郭鲁芳.旅游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4].李仲管.旅游经济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 7

[5].陈金华, 秦耀辰.论武夷山旅游线路的创新[J].福建林业科技, 2006, 6:197~200

[6].支军, 王红蕾.武夷山城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J].特区经济, 2006, 10:140~141

[7].郭进辉, 王静然.武夷山海外客源市场定位分析[J].南平师专学报, 2006, 10:114~117

[8].方燕鸿.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56~58

[9].李维秀, 朱海森.论武夷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 2005, 9:58~60

[10].马元柱.武夷山“双世遗”资源与闽北区域经济的发展[J].发展研究, 2000 (2) :44~46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10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SWOT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

关于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上并无统一的标准。1994年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 将服务贸易定义为:服务贸易提供者从一国境内, 通过商业存在或自然人的商业存在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过程。国际服务贸易通常有4种提供方式:跨国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二、辽宁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SWOT分析

(一) 辽宁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优势 (S) 分析

1、资源优势。

一是人力资源。辽宁人口众多, 2007年末全省总人口4231.7万人, 就业人数2180.7万人, 其中第三产业就业873.6万人, 占总就业人数的40.1%, 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辽宁高等教育飞速发展, 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6.96万, 全省科技人员总量达19.1万人, 已初步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二是旅游资源。辽宁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 拥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旅游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而且辽宁是文物大省, 现有文物古迹1.13万处, 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2、政策优势。

一是国家政策条件。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另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二是地方政府政策条件。200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五点一线”战略, 极大地促进了辽宁服务贸易的发展。

3、区位优势。

作为一个沿海省份, 辽宁南临渤海、东靠黄海, 是连接东亚与欧亚大陆桥的枢纽, 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有6个沿海城市, 全省2/3的面积在离海100公里内。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既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也是东北三省的金融中心。我国加入WTO的备忘录中, 在对服务贸易开放地区的顺序中, 东北地区只有沈阳和大连列入其中, 成为东北地区的领头城市。

4、信息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而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 也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性产业。目前辽宁正在实施“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决策, 信息产业已被确立为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另外, 大连在2006年商务部实施的“千百十工程”中, 被认定为中国11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 这不仅为辽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也为辽宁成为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亚软件和信息服务中心目标的实现推波助力。

(二) 辽宁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劣势 (W) 分析

1、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贸易基础薄弱。

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 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必然影响服务贸易的发展。而辽宁省服务业的发展则相对滞后。近几年虽然辽宁省的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 2007年服务业的GDP达到了4037亿元, 但占GDP的比重却增长缓慢, 2007年为36.62%;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在逐年上升, 但增幅不大, 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2、服务贸易占全国比重低, 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辽宁省的服务贸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偏低。2007年, 辽宁省服务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65.93亿美元、29.05亿美元和36.89亿美元, 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63%、2.39%和2.85%, 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 辽宁服务贸易占全国的份额非常小, 亟需提高。另外, 辽宁服务贸易的结构仍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 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则刚刚起步。

3、服务贸易发展的地区结构不平衡。

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地区结构不平衡, 尤其是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差异性大。辽宁共有14个地级市, 但目前一些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等基本上集中于沈阳和大连, 而其他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则相对滞后。

4、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

辽宁虽有高等学校78所, 各类独立的科研机构364个, 但十分缺乏服务贸易的专业人才, 这直接导致辽宁省在金融、保险、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 辽宁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面临的机会 (O)

1、国内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有利。

一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带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从各地区看, 多数省市服务贸易进出口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二是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进一步兑现及各项促进服务业发展措施的落实, 辽宁必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

2、外部机遇。

伴随着国际产业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 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逐渐明显, 涉及金融、保险、咨询等多个行业。由于辽宁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势头、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近年来吸引了不少世界500强投资, 未来辽宁会承接更多的国外服务业转移。

(四) 辽宁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面临的威胁 (T)

1、国内竞争。

与上海、北京等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达城市相比, 辽宁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仍然缓慢, 在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中, 并不处于领先位置。同时随着我国服务业市场开放度的增大, 众多国外服务生产者或提供者将会涌入中国市场, 抢占服务市场份额, 辽宁将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竞争。

2、服务贸易壁垒。

目前服务贸易壁垒广泛存在, 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保护本国服务市场、扶植本国服务部门, 增强其竞争力;另一方面旨在抵御外国服务进入, 削弱外国服务的竞争力。服务贸易壁垒内容繁多, 据GATT统计, 目前服务贸易壁垒多达2000多种。服务贸易壁垒的存在, 不仅阻碍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还阻碍了我省优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三、辽宁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 大力发展服务业, 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服务业, 首先要转变观念, 强化服务贸易意识。辽宁是老工业基地, 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一直有“重制造轻服务”的思想观念。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 使我们的思想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其次要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我们应深化传统服务业的发展, 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增加贸易的附加值;同时通过产业扶持政策, 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 发展传统服务贸易的同时,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2007年辽宁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的合同金额为9.75亿美元, 比2006年增长14.7%;完成营业额7.82亿美元, 比2006年增长9.4%;国际旅游方面, 2007年辽宁的旅游外汇收入为12.3亿美元, 比2006年增长32.3%。与传统服务贸易的发展相比, 辽宁的现代服务贸易却发展缓慢。因此我们要在发展传统服务贸易的同时,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三) 制定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规划

要制定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规划, 对不同地区和行业, 实行不同政策。首先以沈阳和大连两个核心城市的发展带动其他城市的梯次发展。根据功能定位, 发挥沈阳和大连的示范效应, 再结合其他地级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 做出定位选择, 进行推广。其次在行业方面, 对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幼稚行业进行适度的对外开放。例如, 对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成熟行业, 如国际旅游、对外工程承包等先行开放, 在鼓励外资进入的同时, 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海外开辟市场。

(四) 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 让其更了解GATS的相关条款和规定;另一方面适当调整大中专院校的专业设置, 在现有高校各类涉外型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另外在产学研联合中通过“干中学”培养服务贸易所需人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信息库, 防止服务贸易高层人才的流失。

(五) 掌握相关信息, 合理规避服务贸易壁垒

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的服务市场, 设置了诸如服务产品移动壁垒、人员移动壁垒、资本移动壁垒和商业存在壁垒等服务贸易壁垒。这样就需要我们积极地收集有关的服务贸易壁垒信息, 为服务进出口企业提供参考。同时要积极利用WTO和GATS中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原则, 来维护自身权益, 谋求公平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东升.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2]、尚丽岩.扩大辽宁省服务贸易出口的思路与对策[J].辽宁经济, 2008 (2) .

[3]、魏馨.辽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策略分析[J].辽宁经济, 2008 (3) .

[4]、林珊.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研究[J].亚太经济, 2005 (6) .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11

关键词:博鳌;SWOT方法;分析

休闲渔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渔业生产设备、渔业作业空间、水产生物、渔业生态环境及人文历史资源等渔业元素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1];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一个优美、和谐、舒适的渔村、渔业的体验环境,迎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博鳌位于万泉河入海口处,无论是淡水渔业资源还是海水渔业资源都相当丰富,游客在当地渔民配合下,可体验到下水撒网捕鱼、海上垂钓、收网拣鱼等乐趣。

1 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意义

1.1 有利于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2012年全国休闲渔业产值297.88亿元[2],已成为我国渔业第五大支柱产业,在第三产业的占用比重中逐年升高。

1.2 有利于合理利用本地资源

博鳌有着优越条件的地理位置,具有丰富的淡水渔业资源和海水渔业资源,为开发休闲渔业提供了发展前提。

1.3 有利于渔业增产增收

目前博鳌直接从事海洋捕捞业的渔民约2万人,由于渔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自谋出路的能力有限,再加上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渔民收入逐步下降。充分利用博鳌的海洋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渔业,壮大渔业经济,将渔民从捕捞业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变过来,实现渔民“出海不捕捞,转产不离船”的转产转业,实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战略目标。

1.4 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

休闲渔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和促进诸如交通、通讯、旅游、餐饮、造船、渔具、水产品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发展[3]。

2 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博鳌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地处东经110.5度、北纬19.3度,位于海南省东海岸,以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为圆心,4小时的空中距离可以覆盖亚洲20亿人口。博鳌,就像亚洲的中心。博鳌距离市府嘉积镇仅19 km,距离博鳌火车站和正在建设中的博鳌机场16 km,从“南海风情小镇”潭门镇经潭门大桥仅有7 km车程。

2.1.2 博鳌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博鳌融江、河、海、山麓、沙洲于一体,集椰林、沙滩、奇石、温泉、田园风光于一身。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2.1.3 博鳌拥有淳朴的人文环境 博鳌本地居民大多是移民。博鳌有百家姓,从来没有械斗,从来没有以大欺小,人们世代和睦相处过日子。社会治安常年保持稳定的良好态势。博鳌具有浓厚的海洋特色文化[4],从“博鳌”两个字就能体会得出来,其含义是鱼类丰硕,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鱼多鱼肥”的意思。

2.1.4 博鳌拥有渔业码头和旅游专用码头 游客们可从码头乘船到近海、内河进行垂钓观光和水上用餐。博鳌近海水质清晰,海底下游动着各种鱼类。部分区域磊有大量礁石,藏有青斑、老虎斑、金钱斑等名贵鱼类,可供游客海上垂钓、拖网。

2.1.5 博鳌水产养殖业发达 距离博鳌镇墟中心10 km的东海村委会有近200 hm2水产养殖基地,常年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东风螺、老虎斑等水产品种,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博鳌各餐饮场所提供新鲜的水产品,满足众多游客的口味。

2.2 劣势(Weakness)

2.2.1 难以避免的自然因素 博鳌地处江河出海口,近海海底漩涡错综复杂。海滩上常见竖着的警示牌提醒过往游客“禁止下水游玩”。这对于一个滨海小镇发展海上各类项目非常不利。而三亚市大东海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游玩是因为大东海是个海湾,湾里常年保持风平浪静。由于博鳌地处出海口,河道经常变动,泥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堵塞码头,妨碍渔民出海捕捞,对发展休闲渔业带来很大影响。

2.2.2 种类单一,吸引力不强,服务意识淡薄 博鳌虽然是亚洲论坛所在地,但是长期以来以观光、垂钓等形式的休闲渔业项目显现单一特点[5],未能与相关行业或者产业相结合。博鳌休闲渔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转产转业渔民或社会的闲置人员,文化程度低,也没有受过培训,造成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应对市场化的能力差,严重影响休闲渔业的服务质量。

2.2.3 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 一是游船过小,设备太差,不成规模、不够档次、品位不够;二是码头规划与建设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多功能性,现有码头配套功能和设施无法适应休闲渔业的发展;三是海区缺乏专业规划设计,难以适应现代化休闲渔业发展的需要,难以对相关产业形成有力的支撑[6]。

2.3 机遇(Opportunity)

2.3.1 琼海市政府努力构建田园城市,为博鳌休闲渔业发展带来契机 琼海正在加紧田园城市建设,博鳌在建的自行车绿道,美雅阿叔农家乐、滨海酒吧一条街等项目,吸引着四方游客。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带来的国际知名度,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博鳌平均每天接待中外游客约2 000人次,年接待60万人次以上,这对发展休闲渔业是机遇。

2.3.2 其他方面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我国法定节假日调整为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提供了大量的客源。海南省政府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政策支持。

2.4 挑战(Threats)

2.4.1 三亚发展休闲渔业势头迅猛 海南省三亚市将休闲渔业发展策略定位在国内领先。据悉三亚已率先推出了几项新的休闲渔业项目:一种是用仿古游船夜游三亚;一种是推出了包船方式为主的游艇游船,游客可以三五成群出海休闲、垂钓、烧烤、拍婚纱照、做婚庆;第三种是面对散客推出的海上休闲、垂钓、烧烤、娱乐相结合的旅游方式。

nlc202309041834

2.4.2 潭门的崛起势在必行 自从习见平主席到潭门渔港参观后,潭门的发展更上了一个新台阶,不管是街道还是码头都焕然一新;潭门大桥通车后,潭门的发展将更加快速,潭门有大型码头,渔船配备齐全。而潭门挨着博鳌必将是博鳌发展休闲渔业最大的挑战。

3 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和建议

3.1 尽快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博鳌休闲渔业发展

依据《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有关海洋或渔业法规、政策和发展规划,借鉴《三亚市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尽快适合博鳌发展需要的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7],制定实施观光渔业、休闲渔业支持计划,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博鳌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博鳌大行动”。

3.2 制定积极优惠政策,保障休闲产业发展

一是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一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示范点、休闲渔船改造、政策性扶持补贴、重点项目的投资补助、培育休闲渔业品牌[8],支持与休闲渔业相关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扶持具有高品位、高附加值和带动性大的休闲渔业项目,符合条件的给予贴息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

三是加强金融机构对休闲渔业项目的资金支持。

四是加大对发展休闲渔业企业的政策性扶持[9],特别是企业的水电收费定价,应与农业水电价格一样。

五是加强互助担保体系建设,降低渔民转产转业发展休闲渔业的融资成本,引导保险机构加快研究,推出针对休闲渔业发展的险种,促进渔业互保协会把休闲渔业互保纳入渔业互保中[10]。

六是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用海的管理制度,制定优惠休闲渔业项目用地与用海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减免相关费用,特别是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相关经验。

3.3 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休闲渔业发展。

重视先进技术在休闲渔业产业中的应用,建立休闲渔业的科技支撑系统。调动科研力量,利用科技手段,对重大休闲渔业项目的决策进行咨询、评估和可行性研究;运用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建立休闲渔业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休闲渔业服务的效率与水平。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休闲渔业服务质量

一是做好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的高级休闲管理人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流动与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休闲渔业的创新发展。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创立渔民从业人员教育基地,重点进行渔业、法律、卫生、旅游、安全防范、服务、风土人情、诚信意识与行业服务规范等知识培训[11]。在加快渔业转产人员知识培训的同时,将休闲渔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不断提高休闲渔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博鳌休闲渔业的整体素质。

三是开展产业研究。成立休闲渔业学会,与国内外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界携手,借助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优势和博鳌亚洲发展论坛,开展渔业休闲领域的国际性研讨与交流。

3.5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发展环境友好型休闲渔业是持续发展长久之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发展休闲渔业也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3.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加强休闲渔业景点景观的形象宣传,增强休闲旅游区的企业间合作,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培育和扩大休闲群体,营造全民休闲的优良环境。

总之,休闲渔业对博鳌旅游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在于优美的海洋环境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如今尚有许多人对渔民的生产生活充满好奇,总希望自己能体验原汁原味的渔民生产生活,现在人们用于旅游休闲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大,休闲渔业必将成为博鳌发展旅游业的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

严飞,周雪秋.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2(01):12-13

[2] 董金和.《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解读[J].中国水产,2013(07):19-20

[3] 陈明宝.我国休闲渔业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发展方向[J].中国水产,2008(05):76-79

[4] 任怀锋,邓章扬.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09,244(3):81-83+88

[5] 郭旭,曹敏.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浅析[J].渔业经济研究,2009(2):44-49

[6] 柴寿升,王刚.现代休闲渔业与传统渔业的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9-13+9

[7] 李长生.甘谷县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02):58-5

[8] 张英,钟天明.舟山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城市,2007(03):42-44

[9] 孙吉亭,R.J.Morrison,R.J.West.从世界休闲渔业出现的问题看中国休闲渔业的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05(01):50-51

[10] 方海,谢营梁,李励年.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现状及我国休闲渔业管理现状[J].现代渔业信息,2008,23(10):16-18

[11] 安惠兵.关于当前加强休闲渔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10):3-5

(收稿日期:2014-08-29;修回日期:2014-09-24)

SWOT分析对策建议 篇12

一、生态经济相关理论

1.高效生态经济理论。

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 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 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 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 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SWOT分析法。

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海因茨·韦里克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 (Strength) 、弱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四个方面的情况, 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

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SWOT 分析

(一) 黄河三角洲发展优势 (S) 分析

1.地理条件优越。

黄河三角洲地处我国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活力的京津冀经济圈和山东半岛的结合部, 是黄河的入海口, 有山东“北大门”之称。随着长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经济区发展步伐的加快, 黄河三角洲广泛接受辐射, 区域交流与合作增强。

2.自然资源丰富。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胜利油田的所在地。该地区矿产资源多达四十多种, 占我国已探明矿产种类50%以上。天然气和石油的储存量也相当可观, 分别达到了560亿立方米和50亿吨。成为我国东部极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黄河三角洲地区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热、风能、旅游等资源。

3.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处于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 生态系统交错分布。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为发展生态旅游、培育生态产业链以及发展循环渔业和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该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后备土地资源最多的地区, 土地总面积为3948 万亩, 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6.8%。

(二) 黄河三角洲发展劣势 (W) 分析

1.淡水资源缺乏,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近年来, 伴随着土壤和水质盐碱化程度的加深, 黄河三角洲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 淡水资源极为匮乏。同时, 黄河三角洲还存在着林木覆盖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海岸防护设备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潜在突出问题。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黄河三角洲地区港口规模相对较小, 吞吐量较低。机场航线少、规模小。高速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3.产业层次偏低, 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 农业生产中产业化水平不高,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 规模化水平有待提高。地方工业多以初加工、粗加工为主, 产品档次偏低, 附加值不足。产业集群建设才刚刚开始, 企业间互补性、开放性、协调性相对较差, 高水平的产业集群还没有形成。

4.人才资源匮乏, 劳动力素质不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做支撑, 但本区内重点院校仅中国石油大学一家, 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偏少。专业技术人员的产业分布不合理, 科技人才的部门配置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同步。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 劳动力素质不高。

(三) 黄河三角洲发展机遇 (O) 分析

国内外产业转移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制造业重心正沿着从珠三角、长三角再到黄三角的发展路经渐趋北移, 黄河三角洲凭借着丰富的土地资源, 低廉的运输成本等优势条件, 主动迎接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黄河三角洲与日韩隔海相望,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 与日韩在产业结构上形成异质互补关系, 引进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发挥后发优势, 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会。与此同时, 国家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给予的高度重视, 是该区域目前最大的发展机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一体两翼”整体布局中北翼的主体, 也得到了山东省重点扶持。

(四) 黄河三角洲潜在威胁 (T) 分析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地处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辽东半岛和天津滨海新区的中间, 这给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 也势必会造成市场、人才、技术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的竞争, 为该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长久以来, 黄河三角洲都面临着与外省联系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短缺、黄河河道通航能力低、对外经济联系薄弱等潜在威胁, 使得黄河三角洲地区缺少省外腹地支撑。

三、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必须实施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 实现资源和环境、经济和生态的有机统一。首先, 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制度, 加大对河流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其次, 应加强对生态脆弱区治理, 加快水系整治及城乡绿化步伐,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最后, 节约利用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对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的利用率, 努力推进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以及海水梯级利用等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实现永续发展。

(二) 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财政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创新, 完善金融体系。其次, 构筑配套的水利体系, 进一步加快沿海防潮堤坝、防风暴和引供水体系建设。再次, 加快对滨州港、东营港、莱州港和潍坊港的航道建设, 提高港口吞吐能力。着力加强高速公路以及现有铁路扩能改造, 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三)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步伐,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摆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改造传统农业,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调整工业布局, 优化产业结构, 拉长产业链, 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及现代物流业, 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 打造国内领先的核心产业集群。

(四) 强化人才培养,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人才是关键。必须强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对教育的扶持力度, 积极引进一批善管理、懂经营的高层次人才, 构筑科技人才高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区域经济管理创新能力, 促使区域高效开发。

(五) 加大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力度,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要把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把握和审视, 以开放的视野汇聚各方力量, 促进该区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进出口贸易活动,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优化投资环境, 加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强与日韩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依靠潍坊、滨州等港口优势, 扩大出口, 积极引进日韩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摘要:以高效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相关理论为基础, 运用SWOT分析法, 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潜在威胁进行分析, 优势包括区位、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 劣势包括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层次偏低和人才资源匮乏, 机遇包括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威胁包括缺少省外腹地支撑, 最后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强化人才培养,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力度,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效生态经济区,黄河三角洲

参考文献

[1]张焕裕, 万商钦, 李丹.SWOT分析方法在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应用[J].热带农业科学, 2010 (2) .

[2]胡元木, 房燕.山东省新农合医疗费用统筹补偿方案的SWOT分析[J].山东经济, 2010 (1) .

[3]张翠翠, 张颖丹.构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J].北方经济, 2010 (9) :44-45.

上一篇:微信金融下一篇: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