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金融

2024-10-22

微信金融(共5篇)

微信金融 篇1

为了扩展与读者的互动渠道, 弥补纸媒传播短板, 提升读者服务体验, 以更好实现“把握时代脉搏, 促城乡金融发展”的办刊宗旨, 《时代金融》杂志正式开通企业微信平台。欢迎广大读者添加关注。

通过以下任意方式, 关注“时代金融”微信公众平台。

1.扫描二维码, 关注“云南时代金融杂志社”微信公众平台;

2.查找公众号“云南时代金融杂志社”, 关注“云南时代金融杂志社”微信公众平台;

3.直接输入微信账号“yunnanshidaijinrong”, 关注“云南时代金融杂志社”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金融 篇2

“你胆子挺大,敢说挑战银行,我对运营商都很老实,从不敢说过分的话。”

2013年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吴鹰请台下的马化腾向台上的马云提问,马化腾用一句话把二人放在了“安分”与“搅局”两端。马云则说:“银行有些紧张,我觉得紧张是好事,紧张才能进步。就像我看见你的微信我也很紧张。”

紧张微信的话在半年前看起来只是话语间的刀光剑影,在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微信5.0与财付通联手推出微信支付后,则成了马云预言家身份的注解。

6月,财付通宣布将与微信5.0版本合作推出微信支付功能,还会联合QQ手机版一起做移动支付。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的第三方支付领域,在PC端,财付通与支付宝在市场份额上的差距是20.1%~48.5%的距离,在手机客户端等移动支付领域,二者的差距高达60%。对于财付通来说,拥有3亿用户的微信和拥有8亿用户的手机QQ如同强壮的左右腿,抱上它俩后自己就成为凶猛的追赶者,以移动互联网为切入点,直追支付宝头把交椅。

微信支付磨刀霍霍,支付宝也加速产品升级。7月初,支付宝钱包开始向第三方应用全面开放账户体系,并加入了余额宝服务。由支付到应用,被视为支付宝抗衡微信支付的重要手段。

竞争的格局已经打开。支付宝做理财方面的尝试,财付通也在尝试推投资理财平台。两相比较,腾讯在互联网金融上不如阿里般主动和进取,但是腾讯的互联网优势和马化腾进军金融领域的意愿不容小觑。“腾讯与阿里在互联网金融策略上的不同,源自各自用户的特性。”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强调,“腾讯的战略是:建立一个开放的金融平台,和金融机构共同创新设计产品。”

余额宝模式可以复制财付通成为基金公司次优选择

“余额宝的模式是可复制的,微支付在模式上类似于余额宝,微信的支付通道是通过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完成的,在界面上直接内嵌进去,进行基金产品的购买,这跟淘宝上的支付需通过支付宝来完成是一个道理。”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说。

余额宝的火爆刺激了更多基金公司尽可能快地介入电商领域,有公司甚至提出要“给Q币理财”。有业内人士称,继天弘基金后,已经有很多基金公司去找支付宝洽谈合作,但一方面由于这个产品有6个月排他期,另一方面,支付宝对合作的基金公司已经颇为挑剔。

市场份额仅次于支付宝的财付通则成为基金公司的次优选择。“支付通道当中,能把这种碎片化的支付整合起来的,恐怕也就这两个平台了。”支付宝金融事业部总监祖国明也承认这一点。目前,与财付通建立起基金投资理财合作的基金公司包括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

在基金公司眼中,财付通在业务上的发展更为谨慎小心。一位上海的基金公司负责人介绍,早在去年他们就和腾讯接触,“他们当时并没想突破传统的监管框架,最早还是想做传统业务,但是现在看来,支付宝把他们的胃口吊起来了。”据他了解,当前有不少基金公司已经在跟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商谈,同为互联网巨头的腾讯与阿里巴巴有着很大的相同点,“既然支付宝走出了第一条路,说明管理层整体态度是支持的,只要条件符合都可以做。”

事实上,财付通已经联手基金公司和银行,计划推出类似“余额宝”的产品。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透露:“收益比活期存款高很多,而且具有灵活赎回的特点。我们谈了好多家,有基金公司也有银行。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在这里卖,初期主要以货币、债券等风险可控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

7月的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微支付”成了热门话题,华夏基金的微信理财服务也被拿出来分享。

在华夏基金菜单式的微信理财服务中,基于刚性的需求,已经完成查询、社交互动、在途交易情况的提醒、最终确认交易结果的通知等服务,关于下一步的进展,则是把交易买卖功能嵌入微信。

但颇受质疑的是,微信虽然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用户,跟支付需求之间能否建立起必然的关系,其3亿用户是否能建立社交与支付、理财的勾连。与微信不同,每个淘宝用户都拥有一个支付账户,使得交易和支付宝之间一一对应,而微信和支付行为间还没有形成它的逻辑圈。只是基于朋友圈间的分享,被视为基金公司开展口碑营销和社会化营销,继而让微信成为产品推广与销售的基地。

百度不甘寂寞开放平台战局迷离

余额宝效应对天弘基金的利好,无疑挑拨了支付宝钱包向第三方应用开放账号体系后,应用开发者的心弦。“拥有8亿注册账户的支付账户体系向第三方应用开放,一旦受到支付宝的‘加持’,普通开发者也能分享上亿的优质用户资源。”

支付宝钱包首屏新增了可接入第三方应用的“应用中心”,当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登录应用时,可直接调用用户的支付宝账户,免去注册步骤。同时,当用户需要在这些应用内支付时,可直接调用支付宝账户信息进行快捷支付。目前,支付宝钱包已接入的应用有丁丁优惠、捕鱼达人、iReader等。

在开放平台的思路上,腾讯无疑在资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拿出开放平台的成绩单:从2011年6月宣布正式开放到今年4月,腾讯开放平台带给开发者的收益累计达30亿元,应用总数超过40万款。其中财付通为开发者解决了核心支付环节,是腾讯开放平台的变现基础,未来财付通可借助微信平台在移动支付产生极强的延展性。

与微信、手机QQ绑定后,根据财付通的设想,把基础与快捷支付的支付体验植入到微信和QQ手机版,届时整体的体验就类似苹果的APP Store。背后再绑定一张银行卡后,想象空间很大。

同时30亿元分成,2亿活跃用户,也让财付通看到了金融开放平台的价值。“未来我们会跟银行、基金公司、券商和保险公司产生更多的合作,来分享我们的用户和这里面带来的商业价值。”赖智明说。

开放平台的战争不会止于阿里与腾讯。刚刚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百度也带来了百付宝,进而在支付上不再受制于腾讯与阿里,尽管用户数和市场份额上远远不能与支付宝、财付通相提并论,仰仗用户过亿的百度地图,快速形成自己的支付闭环只是刹那间的事。应用上,百度地图已经接入了嘀嘀打车、大众点评等生活服务,用户在打车、找餐馆的过程中,百付宝都会找到扩张的机会。

一位百度相关业务的负责人透露,百度还在做百度钱包,将现金、信用卡、储蓄卡都囊括进百度钱包,进行更多的支付应用创新,俨然下一个支付宝钱包。不过在电子商务上屡战屡败的百度短时间也不会影响到“二马”战局。

欢迎关注《时代金融》微信平台 篇3

为了扩展与读者的互动渠道, 弥补纸媒传播短板, 提升读者服务体验, 以更好实现''把握时代脉搏, 促城乡金融发展"的办刊宗旨, 《时代金融》杂志正式开通企业微信平台。欢迎广大读者添加关注。通过以下任意方式, 关注''时代金融"微信公众平台。1.扫描二维码, 关注"云南时代金融杂志社"微信公众平台;2.查找公众号''云南时代金融杂志社'关注''云南时代金融杂志社"微信公众平台;3.直接输入微信账号'7叫的1^也屮门「〇叩", 关注、'云南时代金融杂志社〃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金融 篇4

拥有国内手机银行业务规模最大,用户数过亿的建设银行一直是移动金融领域营销创新的先行者。据悉,升级后的建设银行微信平台,由原本推送单一的营销活动信息及投资理财、营业网点查询转变为集微金融、悦生活、信用卡三大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智能“小微”为客户排忧解难

建设银行微信平台被最新命名为“小微”,用户只需关注“建设银行电子银行”微信公众账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小微”的账户变动提醒,实时掌握金融资讯,“小微”还能帮用户轻松办理生活缴费,让用户体验到真正的掌上金融生活。“小微”在提供多样功能的同时,其耐心周到的服务态度也是一大亮点,能随时解答客户的业务咨询问题。

体验新版建设银行微信银行,点击“微金融”、“悦生活”或是“信用卡”中的任何业务,“小微”会及时以可爱呆萌的网络流行话语回复用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小微”的亲和力。经了解,建设银行微信银行之所以命名为“小微”,是想通过微信银行平台切实地为广大用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与关怀。而“小微”采用网络流行语与用户沟通,不仅拉近了与用户的心理距离,也让用户感受到建设银行的真诚服务。

丰富功能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全新推出的建设银行微信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微金融”、“悦生活”和“信用卡”在内的多项人性化功能和服务。

客户可以通过微信银行第一时间获得账户变动提醒,在“微金融”版块下,还能查询自己的账户余额,实时掌握金融资讯,购买理财产品,与微客服“小微”进行在线互动。

使用“悦生活”版块让客户轻松缴纳话费、水电费、宽带费、物业费等日常费用,还可以购买影票、机票、彩票,为游戏点卡充值,帮助客户轻松查询建设银行网点信息,让客户闲暇时还能买个彩票碰碰运气。

“信用卡”版块能够让客户更便捷地进行信用卡申请,查询信用卡账单信息,进行账单分期、信用卡还款,查询信用卡额度和积分,“小微”还能随时为客户提供信用卡方面的服务。

统一平台精心部署

客户体验同业领先

建设银行微信银行主要运用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GPS定位等先进技术,结合客户可用性测试等方法,为客户提供在线客服、金融服务、信用卡服务、生活服务等微信银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需求。

建设银行微信银行为客户提供统一的微信服务平台,客户不需按业务种类分别添加多个银行服务号,通过关注建设银行统一服务号“建行电子银行”即可享受全面的微信银行服务。客户可通过点击页面菜单,或向“小微”发送文字或语音指令,即可在线办理银行业务。通过微信绑定储蓄账户或信用卡后,可享受免费的账户变动通知与快捷的账户查询服务。通过一站式生活缴费休闲出行服务,让客户可以免去排队、跑断腿等缴费、购票的困扰。不仅如此,建设银行微信银行还向客户提供同业最灵活便捷的周边网点查询服务,客户通过微信定位功能,将位置发送给“小微”,即可获得周边建设银行网点排队情况以及建设银行自助银行、ATM等信息。建设银行通过精心设计和部署,让微信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建设银行每一次创新都吸引了业内极大关注。当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商业银行在微信平台上真正实现了多种金融服务。建设银行此次全面升级微信公众平台“小微”,整合完善各项金融服务,对国内其他银行无疑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微信金融 篇5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

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业态,在近几年迅猛发展。从支付规模方面来看,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05亿 , 半年度增 长率为63.4%,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5.2倍,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8.9%。支付宝也在2014年12月8日公布了最新的支付数据,数据显示全国移动支付的笔数超过了总支付比例的50%;仅在双11当天,支付宝的移动支付笔数就达到1.97亿笔。在业务种类方面,各大运营商把移动支付的业务功能不断拓展,从腾讯的微信支付到可以实现O2O的支付宝钱包,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已经摆脱了单一的支付功能,更多的融入了理财、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等业务。

另外,2014年和2015年春节微信红包走红态势客观上助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除夕当天腾讯、阿里两个平台红包收发个数达到12.5亿,还有大批企业也加入“红包营销”当中。微信红包的火热势必会促使更多的用户开通手机“钱包”功能,并主动将银行卡与移动支付账户相关联,使得O2O、扫码支付等移动支付工具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在我国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可以看到其发展有以下三点特点:第一,电商带动。仅由每年“双十一”、“双十二”的移动支付笔数的增长就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特别是,当前移动商务的广泛普及和迅速发展,移动支付的使用人群也随之壮大。第二,时尚带动。以微信红包为例,从2014年到2015年春节“,抢红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以电子红包的形式替代了传统红包“,摇一摇”“、点红包”巧妙地将时尚元素与移动支付相联系,调动了大众的热情。第三,便捷带动。移动支付用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的、无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享受各种金融服务。借助通讯工具,大众可以在各种支付场景中进行缴费、付款,甚至理财。当然,我国的移动支付仍然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蕴含巨大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二、我国普惠金融的现状

2005年,联合国第一次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ncialSystem)这个概念。随后这个概念在世界各国成为共识。根据联合国(2006)年及其他国际机构的定义,普惠金融可以定义为一国金融体系能够可持续地为该国弱势人群、弱势产业和弱势地区提供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基础金融服务。

在我国,首次引入“普惠金融”的是中国小额信贷联盟,随后,在2006年3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谨璞副局长在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正式使用了这个概念。2013年11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我国普惠金融概念的引入较晚,但由于国家的积极重视和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首先,普惠金融理念不断深入。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并且实际享受到全面、合理、快捷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使得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步深入大众。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各金融机构,包括各种非金融机构的积极宣传和推动,普惠金融的理念已经悄然植入大众的生活当中。在普惠金融理念的指引下,大众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地与金融服务进行联系,并且越来越容易接受新兴的金融服务种类。从2014年到2015年,春节期间的微信红包的应用数量增长就可见一斑,大众为了享受微信红包收发的乐趣,在客观上就接受了移动支付这种新兴的金融服务类型。

其次,金融服务普及面不断扩展。第一,金融服务网点数量的增长。据统计,2013年末我国 金融机构 网点总数 达21.03万个,自助设备达到62.69万台。县域银行业物理网点11万个,24个省实现了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近几年,我国非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也在迅速增加,担保公司、贷款公司,甚至包括拉卡拉这样的移动支付终端也在大众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第二,金融服务方式的多样。金融服务方式正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拓展,更加趋于多元化、个性化,能够满足大众更加多样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储蓄、贷款、支付、结算等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也在发生着新兴的改变,服务模式从单一的线下发展为线下线上并行。

第三,金融体系创新力度持续提高。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力量逐渐强大。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包括移动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在这些主要业态中,移动支付更是异军突起,拥有广大的客户覆盖率,服务对象从普通的城镇居民到小微企业,从北上广拓展到欠发达地区,它依托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对象。据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显示,2014年,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333.33亿笔,金额1404.6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网上支付业务285.74亿笔,金额1376.02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45.24亿笔,金额22.59万亿元。

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困境及薄弱环节。尤其是普惠金融的发展至今还缺乏统一有效的顶层设计,没有进行全国统筹的制度安排;在监督管理环节还存在缺失,突出的是新兴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方面还有许多现实问题存在。

三、移动支付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移动支付的覆盖面广、渗透率高、运营成本低等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的道路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发展普惠金融有力的推动。充分发挥移动支付的独特优势,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移动支付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金融产品研发。基于移动支付平台上的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主要针对的是单笔交易量小、交易频繁的低端客户,产品一般都具有操作方便、支付快捷、无手续费、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吸引广大低端客户,极大地拓展金融产品的覆盖面,因为移动支付采取的主要是自助式金融服务,可以大大节省金融服务成本,让小额交易活跃起来,积少成多,摆脱传统金融因服务成本而忽略低端客户的问题。

第二,数据平台建立。移动支付在服务公众的同时,对庞大的金融数据也在进行着积累和分析。在建立金融数据平台方面充分结合互联网的优势,要有效利用金融互联网化助力普惠金融的普及。金融机构要重视对金融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以建立数据平台。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融资服务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有利于将发展普惠金融的风险前移。

第三,服务渠道拓宽。移动支付依托互联网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用户服务的可得性和快捷性,使得客户能够轻松快捷的接受良好的金融服务。一方面普惠金融的发展要紧抓传统金融的线下服务业务,拓展营业网点,社区银行等;另一方面重视建设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利用手机的庞大使用量,充分发挥移动支付平台的优势,将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纳入金融服务的范畴,用碎片化服务的方式发展普惠金融。

(二)消极方面

移动支付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有着开放性高、覆盖面广等积极作用,但是在看到移动支付优势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存在的消极影响。在普惠金融目标下,金融机构既要认识到移动支付对推动金融普惠的作用,也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其中的风险。

移动支付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主要带来了金融安全、行业规范监管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首先,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金融风险的防控方面。已被纳入到普惠金融范畴中的移动支付在金融安全考虑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由于移动支付的开发及推广工作并不完全是由传统金融机构完成的,而是在电商的带动下普及的。电商发展移动支付的初始目的是出于商业经营的考虑,所以移动支付的相关金融产品侧重客户的便捷性,在交易规则、安全保护等方面有所忽视,从而对金融风险的防控不足,这样移动支付的风险治理成本势必将转移到普惠金融的框架之下。并且,随着近些年,移动支付极大地扩张趋势,针对移动支付的互联网金融犯罪也在逐年上升,客户信息泄露、互联网金融诈骗等都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产生了冲击。而且,移动支付的这种金融风险还会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影响到传统的金融服务,对普惠金融的发展造成连锁的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行业规范的缺失和监管的不力也影响着普惠金融的推广和发展。目前,我国在移动支付领域主要的行业标准是201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和2014年5月1日起实施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体系还不完善,缺乏顶层设计。另外,对于移动支付参与方的分工和责任划分不明晰,导致出现风险后的成本承担、追究责任等后续问题难以解决。在监管方面,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移动支付的提供方也应主动参与到监管活动中来,利用技术和非技术的风控手段,加强自我监管力度。移动支付的这些问题势必会加大普惠金融的推广成本,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普惠金融的认识。

四、结束语

上一篇:语文课堂的探究式教学下一篇:SWOT分析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