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2024-06-02

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精选10篇)

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篇1

0引言

会计和统计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 如何尽快找到所需信息并加以合理利用, 对企业具有重大意义。计算机的发展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有必要将会计和统计有机结合, 实现两者核算的一体化, 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1 会计与统计

1.1 在会计领域引进统计分析方法

会计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工作内容包括参与经营决策;记录、监控整个经济活动过程;对结果进行计量报告等。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主要建立在会计的静态和动态要素的基础之上, 静态要素是指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 是对资金来源及存量分布的反映, 与统计领域的时点指标相似;动态要素指的是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等, 是对企业资金流量规模的反映, 与统计领域的时期指标类似。而统计核算即是从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开始的, 其中关于数的特性和计算特点有利于区别会计的存量和流量核算。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不论是财务预测, 还是决策控制, 均可引进统计方法并合理利用, 如通过趋势分析预测模型进行成本预测;利用统计学的指数因素对预测概率预算进行分析;借助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混合成本等, 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信息的收集、披露对企业尤为关键, 以上市公司为例, 其财务信息既包括资产债表, 又包括预测决策报告, 为保证其真实性, 应积极借助统计方法和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1.2 在统计领域中引进会计资料和方法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 许多指标需从会计中获得, 如价值量, 对会计核算结果的依赖性较大。统计工作量较大, 且要保证质量, 因此, 也经常会与会计领域相联系,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不管是资金流量, 还是资产负债, 在核算时都会涉及会计方面, 有利于统计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自然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自上世纪70年代后, 人口骤增, 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幅上升, 过度的开垦以及不合理的使用, 造成了今天能源紧张的局面。为此, 世界各国纷纷改革, 不再一味地追求经济, 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逐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统一, 绿色GDP成了当前的追求, 为满足新的要求, 相应的会计核算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吗, 这说明, 统计核算在不断发展改进, 对会计核算提出的要求也会有所变化。

2 构建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实例分析

某公司于2004年成立, 是一家专门从事热力保温管生产、销售的现代化企业, 位于某市著名的保温材料生产销售工业区, 公司占地3.8万m2, 共有职工650人, 聚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近些年来, 规模逐步扩大, 业务更加繁忙, 财务管理涉及企业的各项活动, 需收集全面的信息资料, 以此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 但实际中常会出现各种不足, 如信息失真、资料缺乏完整性等, 针对此, 该公司结合自身状况, 在会计核算中引入统计核算, 实现了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1 合并会计统计核算机构

该公司结构庞大, 组织部门较多, 会计核算机构和统计核算机构是互相独立的, 前者的目标是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与公司资产流量、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主要反映管理阶层受托责任的履行结果, 从而方便财务管理人员做出适宜的经济决策;后者的目标则是借助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公司的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或某个部门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两个机构在日常相互独立, 但其所使用的基本资料大致相同, 所以为了节省人力财力, 降低消耗, 有必要将两个机构相合并, 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相辅相成的作用, 以信息共享为基础,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2 发挥国家政策的保障作用

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 需要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国家对此类企业很是重视, 制定有相关保护政策, 当地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 也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 在政策、法规上予以了很大支持, 并从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做了严格的规范。该公司实时关注政府在此方面的动态, 对其颁布的法规制度进行仔细研读, 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为企业服务, 为其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2.3 合理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

统计和会计的核算工作都因数据量大而十分困难, 稍有疏忽, 就有可能出现失误, 造成重大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 会计核算的劳动量大幅降低, 效率提高, 失误率减少, 取得了良好效果, 因此, 在日常的统计工作或会计核算中, 应积极引进现代化高科技,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 如对会计核算软件加以改进升级, 增加统计分析的功能, 然后利用计算机的表处理功能, 可以快速准确地将会计数据信息生成相应的统计表格, 为核算提供方便。这就要求相关技术部门应加大对具有多种功能信息处理软件的研究力度, 并积极引进当前的技术, 为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提供技术保障。

3 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 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更加快捷、准确地对企业信息进行分析, 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两者结合。

摘要:会计和统计有许多互通之处, 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 会计领域开始借鉴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领域也积极引进会计计算方法, 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当前信息化时代, 资料数据共享的实现, 为统计、会计核算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构件一体化的核算体系, 对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息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因此, 应从政策上支持, 从技术上保障, 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进而建立起完善的会计、统计一体化核算体系。

关键词:会计计算,统计分析,一体化核算,信息质量,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章平.会计与统计一体化核算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22 (4) :109-110

[2]杨文.分析建立会计与统计一体化的核算体系[J].民营科技, 2012, 29 (12) :132-133

[3]陈慷.新形势下构建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之我见[J].现代经济, 2008, 24 (1) :143-144

[4]张秋霞, 杨文启.建立会计与统计一体化核算体系的研究[J].财会研究, 2007, 23 (6) :213-214

[5]李红霞.大型国有企业会计与统计一体化核算体系初探[J].山西焦煤科技, 2007, 21 (6) :178-179

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篇2

论文摘要:会计是人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会计界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会计的定义问题,如何通过所下定义正确揭示会计的本质特征,最终用一个科学的概念将其表现出来,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认识会计基本职能的问题,研究会计学,会计的本质和职能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认清会计的本质和职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会计学,更好地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会计的管理、监督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本文就此试从核算到基本职能结论加以探讨。

论文关键词: 会计核算工具、会计本质、会计职能

论文前言:本论文主要调查企业中核算工具的变化及会计本质职能是否完善,管理活动中包括事前、事中及事后三个过程,管理职能划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 失去一项都不可,会对会计核算造成很大的影响,其目的是提高企业在会计系统中准确系统的反映各项经济数据信息及给企业决策层提供各项有效数据,论证企业失去有效控制后的结果。提出会计两个基本职能外,还有派生职能,如预测、评价经营业绩、参与经济决策等。

论文正文:

一、论核算工具

在人类会计发展的早期阶段,会计环境中的经济发展要素成为人们认识“簿记”职能的主要依据,它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簿记思想”产生着重要影响,而这一历史时期又集中体现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

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在经济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生产之目的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而非积累价值,故在此阶段,经济关系尚较为简单。这时作为国家仅需要通过簿记核算其财政收支状况及其结果,为考察“量人为出”之财政原则服务,而民间商业与手工业也只需要通过单式簿记核算其收支,以便在收支相抵中求得收入大于支出这一所企望之结果。古代数学家正是从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与服务相结合的角度,做出了“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一结论。这一定义仅仅表现了簿记的核算职能,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未涉及到会计的监督职能,所以它所体现出来的是这一历史时期,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核算工具论”思想,是人们最早关于单式簿记本质的认识。

二、论会计本质

探析会计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在我国,对会计的本质的争议集中为两大观点: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身具有管理的职能。我认为会计的本质可以将上述两个观点合二为一。会计的本质是信息指导管理,管理反映信息的系统工程。下面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历史回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结论已为中国会计界非常熟悉,“观念的总结和过程控制”作为会计定义的一般表述,阐述了会计本质是“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的两者合一。

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本质是理性获利,而“理性获利过程和行为是靠会计来调节的”。根据这种论断,会计的本质应该是“按理性原则来核算和调节经济活动”。

霍斯金与迈克夫两位美国会计学家认为,会计的本质是试图为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资源配置和运作的考试制度。

美国署名会计学家井夙雄治在其1975年出版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计计量理论》一书中阐明的基本观点:会计是便于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财产经管责任的系统。美国耶鲁大学夏思·桑德教授1997年出版的《会计与控制理论》一书。按桑德的观点,会计本质,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保证组织契约的实施和推行。

从历史回顾可见,关于会计本质的理解无非是总结、控制、核算、调节、制度、系统、保证等。从企业管理的情况看,企业总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反馈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最终管理的成果再反映在会计信息上,然后再优化管理,循环往复。可见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是信息→管理→信息的循环系统。因此说会计的本质是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的结合,是信息,管理的混合体。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三、论会计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的本质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会计职能就是对会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的概括。

我们看一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簿记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会计作为一个过程所具备的功能。

首先,从过程的控制来看,对于过程,有人狭义地将其看作生产过程。而对于控制,也有人理解为监督。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够完善的。

其一,会计监督是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滞后性是它的显着特点。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更需要将会计传统的单一反馈功能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分析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前导型会计。人为将会计监督概念贱予广泛的含义只会造成人们对会计监督职能理解上的误差。

其二,会计监督的依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所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因此,会计监督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环境在施加于会计工作时所形成的功能,并非属于会计自身之中,它实际上只是构成会计管理过程的一个具体的分支职能而已。由上所述,我认为,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过程的控制应被理解为对广义的生产过程,即包含流通的再生产过程的事初、前中及事后的管理。简而言之,即管理职能。会计也只有作用于这种具体的再生产过程,它的具体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管理活动包括了事前、事中及事后整个过程,所以,管理职能又可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

其次,在观念总结的理解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人将其解释为反映,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我认为,将观念总结理解为核算似乎比较合理。反映过程是会计把大量的数据转换成财务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映不过是对客观经济活动事后的真实写照而已。因而,反映的内涵是消极和被动的。而会计核算则是一种能动的管理活动,从过程看,它可以包括事后核算,也可以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记录、计算和反映,又包括预测、控制、分析和

考核。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对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搜索、分类、整理、计算及反馈,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比较及分析,而这些又都属于会计核算的职能范围,所以,我们可以说,核算职能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根据上述认识,我认为会计的两大职能是核算和管理。核算职能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地、连续地和系统地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管理职能可具体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虽然,核算职能、管理职能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本质又决定了核算职能只是为管理职能提供铺垫和服务,管理职能才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3两者的关系

至于本质与职能的关系。吴水澎教授有精辟的论述:“我们研究会计的职能,就是要根据会计的本质和对象,来确定会计这一实践活动在社会分工中的最基本的责任和应起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会计的职能,即是会计所能起到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不能离开会计的本质。因此说会计的本质决定会计的职能。从会计的职能的定义看,会计的职能是会计所固有的本质的属性。我国理论界对会计的职能有不同的看法,是由于人们对会计本质的理解不一致的缘故。关于会计职能的讨论也出现了两大代表性的流派。一是认为会计的职能以反映为主,另一观点则认为会计以监督职能为主。持前一观点的人,在会计的定义上倾向于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而赞同后一观点的人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为了发挥管理经济活动的作用,就必须具备监督、甚至控制的职能。前面已经论述,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本人认为,会计的这两个基本职能是并重的。会计从一开始产生,便具有了管理和核算两个职能。我国古代的官厅会计本质上执行着管理的职责,同时,为了便于审查,它还具有核算的职能。会计除了两个基本职能外,还有派生职能,如预测、评价经营业绩、参与经济决策等。目前,会计界关于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最流行的观点是目标起点论。但也有许多学者反对这种观点。因为以不同的目标为起点,必然构建出不同的理论体系,而且,会计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会计的职能由会计的本质所决定。不能离开会计的本质研究会计的职能。离开会计的本质必然导致因目标与职能的脱离而产生的逻辑不一致性。会计的本质与职能是统一体,本质决定职能,职能又服务于本质。有会计核算就离不开会计的基本职能。

结束语:实现会计职能的重心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在今天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寻求一条新的出路,必须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想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人员也要尽职尽责,变被动为主动,尽快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目前,会计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但从长远来看,会计的管理职能必然得到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 岳奇峥《应正确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

[2] 井夙雄治《会计计量理论》

[3] 夏思·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

[4] 马克思《资本论》

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篇3

【关键词】医院管理  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

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属于不同的核算范畴,在研究方法、对策、内容上都有着根本差异,但是两种核算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许多方面,统计与会计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会计核算离不开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必须利用会计数据,二者密不可分,水乳交融。在医院的综合管理体系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就如经营管理的左膀右臂,只有二者默契配合、相互促进,和谐统一地服务于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才能推进医院综合管理的这架马车稳步向前。

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和谐统一的必要性

(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数据基础

统计核算通过收集医院的住院人数、门诊人数、住院平均天数、收入状况、费用支出等各种基础数据,运用统计的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组法、投入产出模型、因素分析法等多种统计原理和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进而计算出住院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费用、药占比、次均住院床日、住院死亡率、感染率、成本费用率等统计指标信息;会计核算通过对医院资金的筹集、营运、投资和分配等各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和核算,生成资产负债表、收支结余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是最基础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源头。医院大部分数据信息都源于统计和会计数据,或者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开发提升,进而得出更丰富的更符合需求的衍生数据和结论。因此,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与否严重影响着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的准确性,是医院经营管理重要的信息数据基础。

(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科学管理的有效辅助

医院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对病人医疗需求、次均医疗费用、医药比重、门诊量、病床使用率、药品差价率等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进而得出相应的统计数据。通过运用会计方法和理论,对医院的资金使用、收入支出等环节进行干预控制,对医疗收入、医疗成本等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得出相关财务信息。所得出的统计和会计信息为科学制定医院发展战略、业务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数据;为医院管理过程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的预测预警、为医院管理的各项进程进行干预控制、为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言献策、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进行监控评价。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只有做到互相协调、相互利用、和谐统一,医院管理者对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才能更加及时准确,进而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依据

医院管理体系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部门职能众横交错的复杂工程,涉及医生、护士、行政、导诊、收费、管理等多方人力;涉及仪器、设备、药品、物资、器械等多种资源;涉及医技、住院、门诊、管理、服务等多个部门;涉及筹集、投资、运营、分配等多项资金配置过程。通过合理充分利用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可以有效地对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提升医院资源的配置能力。

(四)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工具

当前,医疗卫生单位的成本负担相当繁重,不仅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内部繁重的人员成本、运行成本、基建成本、设备成本等等无不沉重地拖拽着医院这架马车的前进速度。进而医院如何做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是当前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就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个工具,运用科学的统计指标和会计分析数据,对成本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加工,对成本运行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才能真正做好成本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统计和会计和諧统一的具体举措

(一)思想重视,着力支持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

在医院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是经营管理的核心,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和认识上真正重视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还要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必要的制度与行动支持,建立相对独立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制度,支持统计和会计职能部门的工作地位,充分发挥和利用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成果,让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独立化,促进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长足发展。

(二)学习培训,提高统计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确保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效结合,需要进一步提高统计和会计工作人员和的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要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财务、病案等职能部门学习相关的医院会计和统计的理论知识,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创造条件去其他医疗单位借鉴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拓展专业技术人员的视野,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支职业情操高尚、业务能力强硬、工作经验丰富的统计和会计人才队伍,注重发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工作能力,是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三)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医院信息共享平台

医院信息系统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可及性,推动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如果能做好医院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平台,设计较为齐全有效的统计分析模型和功能,定能提升医院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对于统计与会计工作的融合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这最终将极大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还能满足政府部门对医疗数据的需求。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必须选择较为成熟的医院通用软件系统,同时,各职能科室、各职能部门需要共同创建和完善基础单据的录入和更新,准确及时地反映医院的耗材领用,收入分类、住院费用情况、医技工作量、病人收费项目等数据的变动和维护,只有保证了这些基础数据准确无误,接下来的开发利用网络数据资源才会有意义。逐步建成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化多媒体医学影像系统、库房管理系统、全成本核算系统、数据质量监控系统、收入核算分类系统等数据系统,实现医疗网络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更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满足医院管理的各种数据需求,促进医院科学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担当责任,发挥自身重要作用

在当前医疗管理体系普遍重视会计统计工作的大环境下,会计、统计部门必须充分抓住当前的契机,打铁自身硬,充分展现出专业优势,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才能确保有所作为、有为有位。要充分利用统计核算的加工对比能力和会计核算的财务分析能力,对战略前景建言献策,对计划方案测算论证,对成本控制精细把控,对收入费用对比分析,对运行目标监控调整,对经营成果监督检验。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作为医院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核算体系,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出预测预警、分析控制、建言献策、预防监控等功能,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经营决策服务,着力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强化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9(08).

[2]方学功.医院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经济研究,2004(6):55.

[3]周艳.医院会计核算对于统计学的运用分析[J].财经界,2014(21).

[4]陈慷.新形势下构建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之我见[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1期.

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篇4

一、企业会计、统计核算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离不开会计和统计相互结合的处理方式,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能够保证企业经济运行的完整化和系统化, 而这两者结合的方式不仅仅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 更关键的是它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 如何实现企业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是问题的关键。

本文的论述内容主要着眼于如何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统一起来, 共同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大企业, 一保证企业的经营模式能够更加完整而科学。

要想全面地了解会计和统计的关系, 最关键的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两者的关系, 从微观核算的角度来看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贯通的, 会计和统计都是根据自身的模式和职能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服务, 共同保证企业能够正常持续地发展。以下就是两者之间联系的主要体现:

第一点, 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这两者都是根据原始记录进行统计, 来保证核算成果的准确度, 也就是说这两者使用的核算依据是相同的, 然后又相互使用对方的核算成果。

第二点, 由于两者都会使用资产、负债等经济指标, 这就可以说明, 会计和统计核算方式中使用的指标都是一致的, 这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两者在进行核算的时候, 口径和计算方式是一致的。

第三点, 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这两者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两者的作用对于企业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虽然说两者搜集资料和信息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同时, 这两者对于企业活动信息的整理也是相互补充的, 这就可以说明在企业发展中, 二者缺一不可。

通过上述的三种联系,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会计核算方式和统计核算方式之所以能够实现一体化是有原因的, 只有保证二者均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就说明二者的一体化必不可少。

国民经济核算就是一种宏观核算方式, 从这方面看来, 会计和统计这两种核算必须统一。正是由于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核算的最高级别, 能够全面反映社会上不同阶层所有国民的整体经济生产环节, 所以, 重视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的关键就是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相互统一, 实现一体化。如果是从会计核算来看国民经济核算, 那就可以十分确切地说明会计核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正是由于社会科学和社会经济的推动, 才让社会会计核算方式发展到今天。

由于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这两种方式从长时间没有得到统一, 导致企业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不仅仅多出了反复的劳动, 更多的是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淡化, 以至于矛盾重重。正是由于市场发展中离不开企业的刺激作用, 所以一定要将科学合理的方式应用于企业发展当中。将会计和统计核算协调统一, 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来保证各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才是关键。

从微观企业核算和宏观国民经济核算, 都需要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这两种方式实现一体化, 以保证企业发展的需求, 保证市场经济的完善。

二、在实现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十分清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那么我们就需要明确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正是由于长期以来这两用方式都是相互独立的, 所以相互之间需要明确有哪些差异, 两者都有各自一套完整的指标标准和核算方式, 为了保证两者统一成一体的时候能够更加融洽, 就应该全面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从而找出更好的解决方式。

1. 核算的总体范围不同。

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核算的总体范围不一致, 由于国民经济核算在统计核算中被当作是宏观核算, 而在会计核算看来是一种微观核算。所以说, 要想保证两者能够实现一体化, 最关键的就是将两者的范围明确并统一。

2. 会计、统计核算在管理体制上的差异。

所谓在管理体制上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财政预算管理上。目前企业掌握的会计核算资料集中于小部分, 并没有做到掌握整个地区的企业会计核算资料。但是为了保证企业财政预算符合权责利的原则, 所以应该明确规定我国企业的财政预算地区性, 以保证统计管理体制能够适应各个部门的综合平衡体制。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核算成果的准确性, 汇报成效也应该逐级上报。

3. 会计、统计对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原则不同。

在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原则方面, 两者是不同的, 对于会计核算来说, 原则主要是按权责发生制, 而相反的统计核算则是按照生产经营原则对生产经营成果进行计算的, 这么看来, 两者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4. 会计、统计在核算方法上的差异。

在核算方法上, 两者也是存在差异的。一种是通过设置账户来进行核算, 这种方法主要是会计核算应用的, 而会计核算凭借自身拥有的凭证对每一项业务进行核算所需的工作。复式记账原理就是会计核算主要应用的原理。而统计核算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经济现象, 并对不同的现象进行统计分析, 以把握整体的特征, 这样才能推断整个态势的发展。

5. 会计、统计对收益分配的核算不一致。

收益分配的核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会计核算对于企业利润以及分配核算记录比较细致。统计核算则是反映企业生产资金的整体水平, 正是由于利用统计核算方式能够研究企业的收入, 所以说企业资金运转离不开统计核算。

6. 会计、统计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也不相同。

在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上, 两者的主要差异表现为会计核算是利索为指标, 而统计核算为企业增加值。

综上所述, 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方式存在的差异就是两者一体化必须克服的问题, 只有保证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 才能够很好地利用两者的优势为企业经营而服务。

三、如何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

1. 完善会计、统计核算体制。

要想保证两者一体化工作能够完善, 最基本的就是要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体制, 以保证两者能够在彼此协调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建设。保证体制完善的同时还应该明确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需求, 利用一定的方式提升财务收支, 保证预算体制的完整性。

2. 加强会计统计的信息管理。

由于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管理工作, 所以说一定要保证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工作的信息管理准确性, 强化两者的信息管理就是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 就应该将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

3. 规范会计、统计核算指标, 改进会计、统计核算原则。

要想保证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两种方式能够真正做到一体化, 就必须克服各种的差异, 设定一致的核算指标, 保证两者的原则一致, 只有这样,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一体化的速度。

4. 加强增加值的核算, 从而把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真正联结在一起。

所谓加强增加值的核算就是为了能够将两者信息统一化, 由于增加值在整个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影响深远, 同时增加值会影响部分会计内容, 更重要的是增加值还会导致会计和统计信息的使用范围, 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反映经营成果。由于增加值是一项权益指标, 对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将企业中一些重要的核算体系联系起来,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证核算准确性。

四、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 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目前我国各个企业对于经营模式有些不一样的认知, 为了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所提升, 就应该利用一定的科学方式保证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相互统一, 只有在良好的核算统计基础上进行企业营销, 才能有所进步, 才能更好地保证我们国家各大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断壮大, 为了保证各个企业的发展速度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 就应该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升我国企业的经济营销模式, 保证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统一是一种科学的经营理念, 更是一种强化企业配合, 共享企业发展意见。保证企业有效规范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 企业的相关部门对此应该提高重视。

参考文献

[1]高敏雪, 杜欢政.企业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一体化[J].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年.

[2]张庆霞, 杨文启.建立会计与统计一体化核算体系的研究[J].财会研究, 2012年.

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篇5

提示:

1、此作业册只印制作业题目,不需上交,学生自己在答题纸解答,写清楚姓名、学号、作业次数、题号,只交答题纸即可;

2、有的课程有相应的交作业的时间规定,请学生按照要求交即可,如果没有具体的规定,建议按照如下要求操作:第一次作业原则上应在第四周之前,第二次作业应在第六周之前,第三次作业应在第九周之前,第四次作业应在第十一周之前完成上交;

科目: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

作业一(第一、二章)

一、填空题(14分,每题2分)

1.因为统计学以总体属性和特征为研究对象,故狭义调查在很多场合被称为。

2.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随机误差和。

3.表示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的指标是。

4.一般来说可以将社会经济调查客体的属性和特征分为三大类,即、态度与意见和行为与活动。

5.调查客体是根据调查目的而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的某种社会现象的整个载体,即所谓。

6.非全面调查的具体调查方式有两种;第一是属于统计范畴的;第二是非统计范畴的案例调查。

7.搜集资料的方式按是否对调查研究对象进行全数调查而分为和。

二、判断题(14分, 每题2分)

1.随机误差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测量法则和工具。()

2.粗大误差是指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3.理想的测量结果不应该包含粗大误差。()

4.精度是信度与效度的综合。()

5.信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一般用测量值的方差或其算术平方根---标准差来表示。()

6.社会经济调查大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7.非全面调查涉及的调查范围、单位都比较少,因而可以节省人力,但不能取得全面的调查资料。()

三、单项选择题(12分, 每题2分)

1.主体依据某种法则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客体的属性或特征的过程称为()。

A.测量B.分析

C.预测D.调查

2.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为()。

A.真实值B.理论真值

C.相对误差D.真实误差

3.表示测量结果中的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

C.精度D.长度

4.地区的居民个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客观状态变量属于()。

A.状态与事实B.态度与意见

C.行为与活动D.理论与实践

5.购物、选举、高考、就业、结婚、旅游、促销等各种社会经济行为和活动属于()。

A.状态与事实B.态度与意见

C.行为与活动D.理论与实践

6.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景汉先生的定县调查和费孝通教授对江南小城镇进行的社会经济调查都属于()。

A.案例调查B.抽样调查

C.全面调查D.访问调查

四、多项选择题(12分, 每题2分)

1.以下属于测量要素的是()。

A.测量主体B.测量客体

C.测量对象D.测量法则

E.测量工具

2.提出或形成理论假说的途径主要有()。

A.归纳推理法B.逻辑推理化

C.综合分析法D.类比推理法

E.计量模型法

3.一般用来表示测量的精度或误差的三个指标是()。

A.信度B.效度

C.精度D.长度

E.纬度

4.社会经济调查的客体主要包括()。

A.个人B.国家

C.群体D.组织

E.社区

5.社会经济调查各项准备工作包括()

A.历史资料的搜集B.经费的筹措

C.人员的选择D.培训及预试验和试点

E.行程路线的确定

6.预试验和试点调查可以在()方面发现问题以便改进设计。

A.抽样方案B.问卷设计

C.调查的组织实施D.时间与经费

E.应答率

五、名词解释(30分, 每题6分)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误差公理

4.社会经济调查

5.抽样调查

六、简答题(18分, 每题9分)

1.简要分析误差的来源及分类。

2.进行调查方法选择的原则。

作业二(第三、四章)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一份完整的问卷一般由、、和几个部分组成。

2.问卷中的问题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二类是。

3.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形式通常是,封闭性问题的答案形式通常是。

4.问卷设计必须具备两种功能:一是;二是。

5.问卷设计中的用词是否确切,具体可按准则加以推敲。6.和和市场调查的两个关键环节。

7.市场调查中的抽样方法主要有、和三种。

8.概率抽样的形式有、、和等五种;非概率抽样的主要形式有、和三种。

9.抽样中最基本的因素是。

10.分布是指总体或样本中所有单元(单位)的概率或频率分布。如果各单位的频率相等,则为;如果变量值越接近平均值其频率越高且以均值为中心呈对称状,整个分布的函数曲线形同一座大锺,中间高,两头低,平缓过渡,则称为。

二、判断题(6分,每题2分)

1.问题顺序设计时开放性问题放在前面。()

2.样本是指构成总体的全部单元的“家庭聚会”。()

3.如果各单位的频率相等,则为均匀分布;如果变量值越接近平均值其频率越高且以均值为中心呈对称状,则称为正态分布或钟型分布。()

三、单项选择题(14分,每题2分)

1.问卷中甄别部分的主要目的是()。

A、确保被调查者合格B、确保调查结果准确C、确保问卷的完整性D、确保问卷的回收率

2.下面是一份问卷中的一个问题:“请问您使用什么牌子的牙膏?”,这一问题的不当指之处是()。

A、用词不够确切B、含有诱导性问题C、包含了多项内容D、采用了否定形式的提问

3.“你经常去看电影吗?”如果按6W准则来推敲,这一问题在哪一方面不清除?()。

A、When(何时)B、Who(谁)C、How(如何)D、What(什么事)

4.“您觉得这种电冰箱的质量怎么样?”这一提问有什么问题?()。

A、包含的内容过多B、没有表明时间C、内容过于笼统D、问题具有诱导性

5.先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层”,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抽样。这种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

6.将一组受访者视作一个抽样单位而不是个体的抽样方法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系统抽样

7.下面的哪一种抽样方法是属于介于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之间的抽样方法()。

A、配额抽样B、判断抽样C、连带抽样D、便利抽样

四、多项选择题(16分,每题2分)

1.问卷的实际设计阶段包括()。

A.调查中所要提问的问题的设计B.问题答案的设计C.提问顺序的设计

D.问卷的版面格式的设计E.问卷的试用

2.抽样的优点主要有()。

A.费用少B.速度快C.数据全面D.准确性高E.要求低

3.一个定义明确的总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构成分析的单位是什么?(比如家庭)B.抽样的单位是什么?

C.什么东西指定包括在内?D.时限怎么样,即要获取的信息属于哪一段时间?

E.空间限制如何,是哪些地区,是否限于城市,或城市的繁华街区?

4.确定样本容量时,与满足数据可靠性要求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变异B.抽样方式C.总体规模D.调查经费E.调查精度

5.确定样本容量时,与实际操作上的限制有关的主要因素有()。

A.调查经费B.回答率C.时间限制D.人力资源E.总体规模

6.社会经济调查中的主要抽样方法有()。

A.概率抽样B.非概率抽样C.配额抽样D.重点抽样E.随机抽样

7.概率抽样的基本形式包括()。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等群抽样E.等距抽样

8.非概率抽样通常包括()。

A.便利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判断抽样E.连带抽样

五、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问卷

2.抽样框

3.简单随机抽样

4.概率抽样

5.非概率抽样

六、简答题(24分,每题6分)

1.问卷设计中推敲用词是否确切的6w准则是什么?

2.确定样本容量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简述确定样本容量的程序。

4.什么是设计效应?不同抽样方式下的设计效应各为多大?

作业三(第五六七八章)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企业外部二手资料除了传统的来源外,、也是目前应受到重视的两个来源。

2.访谈调查的方法主要有、、、电脑辅助电话调查、座谈会和个别深访等。

3.访问调查的方式有和两种。

4.邮寄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主要有、和专门场所发放等三种方式。

5.将电话簿作为抽样框具有两个先天性的缺点,即。

6.在一些时候出现受访者答非所问或未能完全回答所提的问题,访员需要用适当的方式使受访者更深刻地理解提问的具体内容,以避免不相关和不必要的信息。该过程称为。

7.定性调查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二是。

8.深入访谈有深入访谈和深入访谈两种不同方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深入访谈。

9.如果要研究较为隐秘的问题,如个人隐私问题,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10.德尔菲法的五个原则是匿名、、汇总反馈、统计反馈和达成一致。

二、判断题(12分,每题2分)

1.非标准式访问又称结构式访问,它是按照调查人员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标准化问卷,有顺序地依次提问,并由受访者做出回答。()

2.深度访问是一种一次只有一名受访者参加的特殊的定性研究。()

3.电话调查往往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调查过程直接、简便。()

4.一般电话调查的题数,应较入户调查精简一半,且愈简愈短愈佳。()

5.定性方法是从总体中按随机方式抽取样本取得资料,其研究结果或结论可以进行推论。而定量研究着重于问题的性质和未来趋势的把握,而不是对研究总体数量特征的推断。()

6.德尔菲法的采用源于对委员会、专家小组及其他群体方法的预测失效的关注和反省,其产生就是为了避免在座谈会上常常出现的信息扭曲。()

三、单项选择题(14分,每题2分)

1.与原始资料相比,二手资料的优势在于()。

A、含有更多的有效信息B、易于取得,而且成本较低C、可以直接使用而不必作任何处

D、对企业解决当前的营销问题更有用

2.企业非公开的二手资料包括()。

A、企业发展战略、营销计划、活动方案、专业调查研究报告等

B、统计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专业调查研究报告等

C、财务报告、审计报告、活动方案、产品供销存数据库等

D、企审计报告、营销计划、活动方案、产品供销存数据库等

3.下列各调查方法中属于定性调查的是()。

A、访问调查和邮寄调查B、邮寄调查和电话调查C、观察调查与实验调查D、座谈会和个别深访

4.与其他调查方式相比,个别深度访问更适合于研究()。

A、较为大众化的问题B、较为公开的问题C、较为隐秘的问题D、较为简单的问题

5.指出下面的调查方法哪一组属于定量调查方法()。

A、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B、座谈会、个别深访

C、访问调查、邮寄调查、个别深访D、邮寄调查、电话调查、个别深访

6.对于一些复杂产品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较为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观察与试验B、座谈会C、深入访谈D、问卷调查

7.作为一种调查方法,座谈会适合于收集()。

A、同研究课题有密切关系的少数人的意见或倾向B、同研究课题有密切关系的多数人的意见或倾向

C、企业外部的二手资料D、企业内部的原始资料

四、多项选择题(18分,每题2分)

1.二手资料是长期累积形成的,其特点有()。

A.数量巨大B.用途多样C.信息很多D.来源广泛E.功能单一

2内部资料的收集必须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来源()。

A.企业数据库B.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C.企业决策支持系统DSS

D.企业数据仓储DWE.各类传媒

3.属于直接询问的调查方式有()。

A.访问调查B.电话调查C.电脑辅助调查D.座谈会E.邮寄调查

4.访问应注意的主要事项包括()。

A.始终保持中立B.绝不要向受访者提示答案C.不要改变问题的措辞或顺序

D.机敏地应付犹豫不决的受访者E.不要匆忙提问

5.电话调查可以应用以下几个方面()。

A.面向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的调查B.针对特定总体的进行专题调查C.作为其他调查方式的补充

D.高科技产品的市场需求调查E.工业普查

6.电话调查问卷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

A.开场白B.主体C.背景D.标题E.访问记录

7.无论是澄清或提示,访员在对问题作了必要的说明之后,要使用中性语言进行激励。诸如()。

A.“你愿意详细讲讲您对那个问题的看法吗?”B.“您的意思是?”C.“您怎样看?”

D.“您那样认为还有其它原因吗?”E.“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8.定性调查的两种主要方式是()。

A.邮寄调查B.座谈会C.深入访谈D.电话访问E.随机访问

9.德尔菲法强调的基本原则包括()。

A.匿名B.巡回C.汇总反馈D.统计反馈E.达成一致

五、名词解释(12分,每题4分)

1.二手资料

2.个别深度访问

3.德尔菲法

六、简答题(24分,每题6分)

1.二手资料时有效性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2.企业公开的二手资料和非公开的二手资料都包括哪些内容?

3.访问过程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简述定性调查的优点和缺点。

作业四(第九十十一章)

一、填空题(16分,每题2分)

1.观察员直接观察被观察者的行为、活动,并记录下来,这种观察方法称为察被观察者的行为、活动,而是通过能够反映被观察者的行为活动的东西达到观察的目的称为。

2.观察员为每一被观察者填写一份结构式问卷这种观察方法称为。如果观察员只是根据事先制订的提纲对被观察的行为做一下记录,不强求这些记录的结构一致,则称为。

3.实验法根据实验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和

4.市场实验主要有两种实践方式:一是

5.室内实验法可用于。

6.复查审核的主要目的是。

7.统计分组需要遵循

8.一份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一般由、、二、判断题(6分,每题2分)

1.实验法是一种特殊的观察调查方法,它是在所设定的特殊实验场所、特殊状态下,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验以取得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复查审核是指对访员的作弊行为及调查是否严守程序进行核实。()

3.编辑整理是对访员和受访者的疏忽、遗漏、错误进行检查。()

三、单项选择题(14分,每题2分)

1.实验法在市场调查中应用的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不易取得准确的资料B、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C、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D、市场的外部环境不能控制

2.“神秘购物者测验”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A、访谈调查B、观察调查C、实验调查D、访问调查

3.对于特定地段、特定时间内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访问调查B、观察调查C、实验调查D、市场实验

4.与访谈调查相比,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是()。

A、可以保持被观察者的活动环境处于自然状态B、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可以节省更多的调查时间D、可以节约更多的调查费用

5.实验法与访谈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是:采用实验法时()。

A、调查者不干预被调查者的活动B、调查者直接干预被调查者的活动

C、调查者被动地收集数据D、调查者处于被动的地位

6.衡量回收后的问卷是否有效,其标准是()。

A、访谈是否按规定的方式进行,访员有无作假B、问卷上的问题是否回答完整

C、访员是否询问了问卷上的所有问题D、问卷上的问题回答是否正确

7.市场调查报告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了必须说明一切必要的细节、能发挥参考作用外,还必须()。

A、能够证明调查研究结果的可信性B、详细说明调查的具体过程

C、详细论证调查方法的科学性D、能够证明调查结论的可行性

四、多项选择题(8分,每题2分)

1.神秘购物具有的4种基本形式是()。

A.神秘购物者打神秘电话;

B.神秘购物者参观某个展览并快速地购买些东西;

C.神秘购物者造访某企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手稿或方案与服务人员或销售代表谈话;

D.神秘购物者装做进行一次实际购买行为;

E.神秘购物者在实验室进行试验。

2.完成数据自动清理任务的两种途径是()。

A.错误检查程序B.复查审核C.数据录入D.提交统计表E.汇总报告

3.一份完整的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报告一般由()等部分组成。

A.标题B.目录C.摘要D.正文E.附件

4.摘要部分一般包括()。

A.调查研究目标B.调查研究方法的扼要陈述C.主要调查研究结果D.结论和建议E.附件

五、名词解释(12分,每题6分)

1.市场测试

2.神秘购物者测验

六、简答题(24分,每题6分)

1.简述观察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2.简述数据审核的主要内容。

3.编辑整理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4.一份详细的市场调查报告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七、计算与分析题(20分)

1.一家市场调查公司为研究不同品牌饮料的市场占有率,对随机抽取的一家超市进行了调查。调查员在某天对50名顾客购买饮料的品牌进行了记录,如果一个顾客购买某一品牌的饮料,就将这一饮料的品牌名字记录一次。下面是记录的原始数据:

旭日升冰茶 可口可乐 旭日升冰茶 汇源果汁 露露

露露 旭日升冰茶 可口可乐 露露 可口可乐

旭日升冰茶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旭日升冰茶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旭日升冰茶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 露露 露露 百事可乐 露露

可口可乐 旭日升冰茶 旭日升冰茶 汇源果汁 汇源果汁

汇源果汁 旭日升冰茶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露露 汇源果汁 百事可乐

露露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 露露

可口可乐 旭日升冰茶 百事可乐 汇源果汁 旭日升冰茶

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篇6

交易成本至今在定义上仍然没有得到统一, 各位学者的解释与分析都合乎其理但却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本文作者在对交易成本理论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交易成本的定义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上的交易成本单指市场交易中发生的交易成本, 即科斯与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的定义;广义上的交易成本可以泛指所有不直接发生于物质生产过程之中的费用, 它包括市场交易中发生的费用, 亦包括企业中制度、组织结构运行时引起的与物质生产不相关的费用, 甚至可以包括人类交往活动发生的费用。

本文在使用交易成本论证时采用广义的定义, 即交易成本可泛指除物质生产过程以外的费用 (张五常) , 它既包括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又包括企业内部成本。企业内部成本属于管理型成本, 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系统结构在运行时产生的与物质生产无关的费用, 企业外部成本主要包括企业与外部交易时发生的与物质生产无关的费用。

二、会统一体化模型的构建

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独立并行是中国国民经济特有的现象, 这种现象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 自上世纪90年代, 会计界与统计界就开始了关于会计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研究, 但成果总是不尽人意, 本文作者总结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研究者只注重会统的一体化, 忽略了二者层面的问题, 试图把微观为主的会计与宏观为主的统计机械地的整合在一起显然是不可能的;二是研究者受到传统会统理论的束缚, 且不借用第三方技术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探析会统一体化的可能, 并构建了会计与统计信息集成系统模型 (简称ASIIS模型, 如图1所示) 。

三、ASIIS模型经济分析

(一) 经济分析计量方法的选择

本文利用“比较分析法”来计量涉及到的交易成本, 所谓比较分析法即不明确计算每个制度方案所影响的具体的交易成本, 而是比较每个制度方案的交易成本与其他制度方案交易成本的大小, 交易成本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例如, 假设用D1、D2来表示两个可供选择的制度方案, D*表示被选中的制度方案, P1和P2分别是D1和D2对应的交易成本, 则有

若P1

若P1>P2, 则D*=D2

(二) ASIIS模型经济分析中涉及的交易成本

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与统计核算系统的运行会产生交易成本, 本文构建的会计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同样也会产生交易成本, 所以要分析ASIIS模型是否可行, 只要分析ASIIS模型运行产生的交易成本是否小于传统核算系统产生的交易成本即可。企业核算系统所涉及的交易成本主要有: (1) 劳务成本, (2) 时间耗费成本, (3) 技术成本, (4) 信息安全成本, (5) 信息质量保障成本, (6) 其他交易成本。

(三) ASIIS经济分析建模

1.模型的选择

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方法 (AHP) 对企业是否实行ASIIS模型进行决策分析。

2.模型的建立

ASIIS可行性分析模型建立步骤如下。

(1) 建立模型层次结构

本文把企业核算系统涉及的交易成本分别用字母表示, 如表1所示。

另外规定执行方案1为ASIIS模型的实施;执行方案2为传统会计与统计核算系统。

(2) 准则层量化处理

准则层的量化处理即为各交易成本指标的量化处理, 在企业核算系统的交易成本体系中, 很多交易成本要么难以量化, 要么即使能够量化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本文对涉及到的交易成本指标做一模糊判断, 然后赋予一定的数值, 从而达到交易成本量化的目的。各交易成本可按照表2的赋值进行量化处理。

其中, 方案1对各交易成本的影响记为xi1 (i=1, 2, 3, 4, 5, 6) ;方案2对各交易成本的影响记为xi2 (i=1, 2, 3, 4, 5, 6) 。

然后, 由公式得到无量纲化矩阵Y= (yij) m×n。

(3) 构建判断矩阵P并赋值

构建判断矩阵之前首先要建立指标重要性标度表 (见表3) , 然后根据专家判定构建判断矩阵P。

(4) 求矩阵P的权重向量W

此步骤由Matlab软件完成。

(5) 最优方案的选择

令R=W×Y, 其中W= (w1, w2, w3, w4, w5, w6) 为6个交易成本指标的权重向量, Y= (yij) m×n为方案1与方案2的交易成本指标无量纲化数据矩阵。则有R= (r1, r2) , 若r1

(四) ASIIS经济分析模型实施

1.数据取得

本文拟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进行专家判断, 经专家判定后本文作者通过整理获得:

(1) 方案1和2分别对交易成本Ci (i=1, 2, 3, 4, 5, 6) 的影响程度Yi1和Yi2, 步骤如下。

由调查结果加权平均可获得如下信息 (见表4) 。

(2) 判断矩阵P, 由调查结果加权平均可直接获得, 见表5。

2.最优方案选择

由Matla软件可求得判断矩阵P的权重向量

由得C.R.=0<0.1, 所以符合一致性检验。所以, 有R1=yi1×w=0.4125;R2=yi2×w=0.9035。

因为R1

摘要: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独立并行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有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是企业经济信息得不到共享, 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因此, 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势在必行, 本文试图从交易成本角度对会统一体化进行经济分析, 以论证其可行性。

关键词:交易成本,会统一体化,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五常.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 篇7

(一) 会计会计核算的含义

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指企业财务人员连续不间断地记录并分析研究企业或其他基层单位的所有物资资料及货币资金的存量和流量。它计量和评价企业所发生的一切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的方式和方法, 是收支凭证、科目分类、成本核算等,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从财务上有效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二) 企业统计核算的含义

企业经济核算有三种形式, 企业统计核算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其他两种形式是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 企业济核算的目的是连续、系统地计量、记录、分析和研究企业经济现象的实施及发展过程。统计核算是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 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 从而对企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及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的研究。企业统计核算能够综合分析企业的经济现象, 然后正确判断企业总体的规模、水平等之间的比例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等, 最终促使企业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必要性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是企业的两个重要核算体系, 它们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及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反映控制和监督实物运动信息, 后者侧重于反映控制和监督价值运动信息;前者的信息是实物形式, 后者的信息是价值形式;前者信息是具体而朴素的, 后者信息是抽象和笼统的。如果企业具有较长的生产过程、较多的生产环节、较复杂的生产工艺、较繁多的生产过程投入及产出物料, 由于会计和生产过程的距离相对较远, 因此会计人员常常不可避免地怀疑核算成果的真实性。因此, 从客观需求来看, 企业很有必要加强统计和会计的协作, 使其密切沟通配合, 将唇齿相依的关系建立起来, 最终将实实在在的效果带给企业。

三、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方法

(一) 运用会计分析手段搞好财务预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而要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统计管理方法体系, 使其逐渐转化为现代统计管理, 进而服务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健康发展。企业应该在对职能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进行大力推行的同时, 切实做好财务预测工作, 将统计学中数量管理的一些专门方法充分吸收过来, 提前规划和日常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二) 运用统计方法搞好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有效审查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是企业的会计监督。企业会计监督的主要特点是运用货币计价全面、综合地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运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的过程中, 也应该给予实物监督以充分的重视, 以对企业的公共财产的完整和安全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在进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中, 统计方法是企业财务人员整理会计资料、财务管理工作等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

(三) 让会计工作的规范严谨规范统计工作

企业只有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特点充分利用起来, 才能有效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对统计报表制度进行切实有效的改进, 使上报统计报表的需要在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满足, 并在核算准则上使其向会计靠拢。首先, 将一个科学的财务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起来, 为企业今后对财务进行良好的分析和预测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 统一指标口径。运用求同存异的原则使会计、统计核算指标规范化, 力求做到相同指标一致, 不同指标相互协调, 并能够将折算、换算、整合和分解做实做好。

(四) 加强人员分工协作

在协调处理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过程中, 企业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很有必要加强彼此间的分工协作。在日常工作中, 统计工作对财务核算的大量基础资料进行了借鉴, 会计报表和资料是很多数据的主要来源, 统计的很多工作都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了财务信息和财务核算。而统计原理在会计设计的成本分析等分析方法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这就要求在分工上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加强彼此间的协作, 积极主动地借鉴对方在工作和业务上的有益经验, 并切实加强交流和沟通, 将会计和统计不协调所造成的尴尬情况有效摆脱掉, 从而在相互借鉴的高度上促使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各司其职, 在各自的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 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企业只有具备了极为健全和规范的会计和统计工作, 会计和统计工作能够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融合, 同时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人财物资源, 并保持通畅、准确的信息获取, 才能称得上是经营完善的企业。企业应该将会计和统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使它们相互协调, 将高质量的信息提供出来, 有效开发利用信息, 增加处理后信息的使用价值,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并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 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含义, 然后简要说明了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必要性, 最后从运用会计分析手段搞好财务预测、运用统计方法搞好会计监督、严谨规范统计工作及加强人员分工协作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协调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协调处理

参考文献

[1]李羽.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2) .

[2]徐玮.信息时代下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13) .

[3]刘虹.浅析企业会计与统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相互适应性[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9) .

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篇8

会计和统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 两者在研究对象和基础理论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但同时又在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和经济组织, 统计则侧重于服务调控;在核算方法上, 会计主要是对价值形态的管理和反映, 通过货币计价、账户设置、凭证填制和审核以及成本核算等一系列活动, 对企业经营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地记录, 来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而统计既反映价值形态也反映实物形态, 是以实物、工作量、货币为计量单位, 通过运用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对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水平、速度及效益等数量关系进行汇总和计算, 以探讨经济运行的规律性;在特点上会计实际、准确、严谨。统计则及时、全面、灵活。虽然会计和统计存在着差异, 但统计核算也离不开会计核算, 统计核算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而建立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密切, 两种核算的数据资料互为引用, 互为吸收, 是不可分割的两种核算体系。

(一) 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相互渗透

1、从核算角度来看。

经济核算内容从广义上讲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次, 同时还包括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 但从微观角度讲, 经济核算则是采用统计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较多地使用了会计方面的资料, 统计核算的相当部分数据均取自会计核算的资料。而会计核算是企业核算的基础, 企业各类资产、负债的数额及构成, 资本金的筹集运用,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分配等基础信息都来源于会计核算资料。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推断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撑。

2、从核算方法来看。

会计工作中大量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工作中大量利用会计基础数据, 两者相互借鉴和渗透。会计核算所反映的期末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分别是统计核算中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而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正是统计核算中最基本的指标, 是统计核算的起点。同时, 统计核算又为会计核算提供了许多专门的方法。例如, 财务报表中关于偿债能力, 营运能力, 盈利能力所涵盖的各类比率, 其基本原理是统计上的平均数所阐述的等等。

(二) 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共同要求

1、从核算目的来看。都担负着为企业促进经营和加强管理的职者, 都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

2、从核算的要求来看。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上具体情况的反映, 数据的提供者受法规所制约, 都要求核算数据真实、迅速、全面。

3、从核算的基础来看。都要以完整准确的原始资料为依据, 按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核算。

(三) 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比较

1、从核算原则来看。

统计核算是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 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都计算产值, 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 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 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 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2、从计量单位来看。

统计核算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还可以用实物或劳动量作为计量单位, 从价值和实物两种形态上考核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而会计核算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从价值上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成果。

3、从具体核算来看。

在具体核算中, 统计核算是通过对客观现象进行大量的调查, 运用描述和科学推算的方法, 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况, 而会计核算是根据会计凭证和复式记账法, 对每一笔业务都连续地加以登记、分类、汇总, 用以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4、从报表方面看。

由于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工作目不同, 统计报表与会计报表在口径、计算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部门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定期编制的, 综合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会计工作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会计报表上。统计报表是按照统一规定表式、指标项目、报送时间, 自上而下逐级定期提供基本资料的调查方式。 (1) 从计量单位来讲, 会计报表以人民币元为单位, 统计报表计量单位大多使用千元或万元, 除货币计量外还以工作量等其他单位计量。 (2) 从数据来源讲, 会计报表的数据来源于企业日常核算的凭证、账簿, 编制方向是自下而上, 数据始于经济业务的发生。统计报表的数据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相关经济指标则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 统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可以说是自上而下。 (3) 从报表使用者讲, 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两大类重要报表, 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共同履行着对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对外为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的职能。然而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来说, 两类报表提供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却各具特色。会计报表按照使用对象不同分为对外报表和内部报表, 从这个角度看其使用者自然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 (即上级主管部门) , 无论内部报表还是外部报表均是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表样。统计报表按照使用对象也分为外部报表即统计报表和内部报表, 内部报表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为向单位领导提供资料而编创的, 二是为填报上级规定的统计报表而布置的, 可见统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 会计报表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 检查财务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掌握企业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整体面貌。但会计报表并不能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信息, 比如产值、利用率等情况。统计报表除了包含了主要财务指标外还提供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其他信息, 这些信息反映了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

二、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虽然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两者属于不同的核算范畴, 有着根本的差异, 在两者对象和目的的一致性基础上做好二者协调统一是每个企业须面对的问题。

(一) 运用统计分析手段搞好财务预测

随着企业竞争日益加剧, 企业经营管理面临全面的转轨变型, 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精细, 越来越需要加以市场预测和行为的决策, 从而做好会计的财务预测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组成部分的统计管理也必须改变传统的统计管理方法体系, 向现代统计管理的方面转化, 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服务。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企业在进行财务预测时必须吸收统计学中的数量管理的一些专门方法, 对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加强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 特别是为市场预测和决策服务。

(二) 运用统计的方法搞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的特点是利用货币计价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面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监督, 在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的同时, 也要进行实物监督。企业在进行会计监督时, 进行会计资料整理、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运用统计方法。比如财务会计中的存货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其原理是由统计平均数提供的, 财务会计分析体系中引进了以统计指标为基础的因素分析法, 即连环替代法, 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管理水平。

(三) 运用会计的理论方法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

在统计领域, 会计学方法应用的相当广泛, 特别是在企业统计中有相当多的统计指标都要从会计核算中取得, 突出的是一些价值量指标, 比如在企业统计核算中, 资本金的筹集与运用、各类资产与负债的数额及构成, 收入与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的核算均离不开会计资料。企业为经营决策的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效益评价也离不开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这些工作都需要在统计工作中充分运用会计的理论方法, 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三、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相协调的好处

(一) 可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企业要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化, 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获得采购、生产市场, 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 这就必须强化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协调。而传统的统计核算强调及时、概括, 会计核算强调真实、准确, 但对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及变化趋势反应不够, 所以两者相互协调, 将统计核算的描述与推断和会计核算的反映与监督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更好地满足管理的需要。

(二) 实现企业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 为了满足公司的决策与管理的需要, 提高公司综合信息的经济性, 准确性和时效性, 就需要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以彻底解决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信息的重叠浪费和相互矛盾行为, 也可提高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信息的效益, 实现企业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

(三) 提高企业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时效性, 实行统计与会计一体化核算, 可以减少数据在统计核算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之间的重复计算以及传递时间, 提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效率, 促进公司信息规范化、标准化, 使得数据处理速度大大加快, 数据传递和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 最大限度的满足宏观和微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

结语:企业能把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有机的结合起来, 加强协作, 密切沟通配合, 建立唇齿相依的关系, 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效益, 增强企业的实力。

摘要:企业的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在对象和目的上是一致的, 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基础数据的来源是相同的, 但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长期分家, 自成体系, 不仅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 而且数出多门, 相互矛盾, 淡化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就必须强化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 讲求核算资料的质量, 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核算整体效应,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两者可以相结合, 即相互借鉴, 相互利用, 那么还可以省去许多繁杂重复的工作, 更多的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并且能使相关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协调

参考文献

[1]、李芙蓉.关于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 (16)

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关系,协调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有企业对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在现实中, 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和统计工作者之间依然处于独立的状态。会计工作者完全不懂统计核算的内容, 统计工作者对会计核算内容一窍不通, 这些就会各自的资料得不到共享, 从而使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应有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核算效率, 给国有企业管理者造成许多不便。本文将对该情况进行分析, 继而提出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方法来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二、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

1. 会计核算方法在统计领域中的应用

许多国有企业统计工作中的许多统计指标需要从会计核算的资料中获得, 例如价值量指标等。随着我国对经济核算体系的不断推广, 许多会计核算的方法也应用到统计核算中, 例如: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等。这些会计核算方法也进一步的完善了统计核算的方法, 促进了统计核算工作的发展。在我国的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 尤其是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深入, 统计核算也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统计核算方法也要随之改进, 例如:传统GDP的统计核算方法就要进行修正, 而向绿色GDP靠拢。所以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也要进行改变, 绿色会计的概念也就由此而生。

2. 统计核算方法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

会计学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到统计核算方法中基础知识, 例如数量分析、数量计算等, 会计核算中的静态三要素在统计学中指的就是时点指标, 会计核算中的动态三要素在统计学中指的是时期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也都是统计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这两种指标的数值计算特点也为会计中流量核算与存量核算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其次,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预测及决策分析中都广泛运用到了统计核算的方法, 例如:成本预测与销售预测中的分析预测模型、整体预测的概率预算、短期经营决策中的概率决策等统计学指标。这些统计学指标的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实用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对国有企业市场信息的收集要求也随之提高, 这些信息也需要更多的统计核算方法来对相应的会计核算事项进行处理, 从而帮助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核算效率。

3. 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

在国有企业中,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般隶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之中, 并且都具有自己独立的部门。会计一般设立在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 统计设立在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两者都是以反映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为主。会计从价值方面来对微观主体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统计则从生产角度方面来对企业的成产成果进行记录。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方面要满足外部市场的要求, 例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合理要求, 另一方面要满足国有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需要, 完成企业下达的要求以及目标。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潜在的投资者等一些社会不特定主体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及统计信息的重视程度一定会越来越高。

三、建立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体系的必要性

1. 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存在不足之处

国有企业中的统计调查方法大多以全面调查为主, 对于统计数据的上报则采用统计报表的方式为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国有企业信息量的增大, 传统的数据上报方式及统计调查方法都已经不适合当今国有企业的调查任务, 对统计数据的正确性更加难以保证。企业各级的统计部门与统计任务的矛盾也慢慢的凸显出来。尽管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对这个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 但是对于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及准确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政府的不同部门对统计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 这样就容易造成统计用户在进行统计时范围不清, 每个部门得到的各种统计信息无法进行共享, 容易造成企业项目的重复调查, 极大的浪费相关的人力物力。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要摆脱单一行业的经营目标模式, 并且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要求, 来组建起具有跨国性质的大型国有企业, 还要求企业要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 来降低单一行业投资的风险性。但是这些大企业的建立, 很容易造成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之间不对称的矛盾, 国有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共享平台, 导致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共享, 这样也大大降低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各个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信息都处于封闭的状态, 总公司也只能依靠子公司每个月的会计报表、统计报表来对每个子公司的成产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子公司的会计人员及统计人员一直在忙于制作各种报表, 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员工工作量、另一方面给子公司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一旦子公司出现会计核算或者同级核算问题, 总公司也不能直接的了解问题, 耽误处理问题的时效性, 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亏损。

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优点

虽然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上有不同之处, 但是两者的基础数据来源是一样的。如果可以将这些数据共同利用起来, 一方面可以节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综合利用, 所以实行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1) 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会计发展需要国有企业实现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若想实现经营的科学化就必须强调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传统的统计信息缺乏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的反映, 传统的会计信息也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效益的变化趋势表现不足。所以实现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 满足国有企业对经济核算的管理。

(2) 国有企业实行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可以给会计人员及统计人员省去重复计算的时间, 提高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效率, 从而促进企业的规范化, 财务标准化,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经济性、时效性。

(3) 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 因为国民经济核算需要采用统计核算方法来进行宏观会计核算。一方面由于统计核算所需要的资料都来源于微观会计核算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 国民经济核算所应用相关方法都涉及到微观会计的内容。

四、建立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思路

1. 各地政府要给予支持

各级政府部门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支持, 从政策方针、管理体制上加以规范, 为国有企业建立会计核算及统计核算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制定统一报表制度

各地国有企业要将各级部门的报表规定成统一格式, 这样一方面报表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各项指标,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还可以使管理者更加直观的看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及时地解决企业面临的经济核算问题。

3. 先进技术做后盾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 国有企业若想取得良好的发展, 离不开网络的使用。国有企业要对其统计人员及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 使这些人员都具备较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这样就会使统计人员及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具有高效率, 单位时间内可能进行更多的核算任务。另外, 国有企业还可以邀请大型软件开发商来为其制造专门的会计软件、统计软件, 最好是能将这两种软件综合起来运用, 这样就会在技术上支持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一体化。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国有企业一样要认识到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重要性, 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要抓紧培养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技术人才, 只有这样, 国有企业的经济核算才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有企业才可以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金国潮.试述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12:15-17.

[2]张璟霖, 汪浩, 江凯.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12) :65-67.

[3]陈慷.新形势下构建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之我见[J].现代经济 (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 2008, (01) :32-35.

[4]李羽, 王丽霞.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2) :165-166.

[5]张丽宏, 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与协调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07 (26) :21-22.

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的可行性 篇10

一、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的必要性

1.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是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加强管理的内在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会计、统计核算长期分家, 自成体系, 不仅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 而且数出多门, 相互矛盾, 淡化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就必须强化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 讲求核算资料的质量, 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客观要求。

从统计核算来看, 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次, 它将一系列指标分门别类地组成一整套平衡表、矩阵表和账户, 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 国民经济核算实际上是采用统计方法搞社会会计核算。从会计核算方面看, 国民经济核算又是会计核算向社会会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会计、统计核算的内在联系

会计学与统计学是两门具有典型计量特征的应用科学, 就社会经济领域的作用而言, 作为计量手段, 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两者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会计、统计核算的依据相同, 使用相同的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 相互使用对方的核算成果;会计、统计核算所使用的很多经济指标相同, 如资产、负债等, 其核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也是一致的;会计、统计核算在企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搜集、整理和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 双方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补性。

三、会计、统计核算的差异

1. 目标的差异。

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而统计核算则是运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或某部门进行集中、全面、综合地反映, 主要是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的。

2. 确认的差异。

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 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 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 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统计核算则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如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都计算产值, 会计核算则不计入销售收入。

3. 配比的差异。

会计核算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时, 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统计核算在计算增加值时, 强调要保持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相结合, 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与总产出保持一致, 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成果。

4. 计价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 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以所购入资产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金额。采用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 计价, 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但这样核算的资产是不同时期购买价的混合量, 经营费用也是资产混合量的当期派生流量, 而收入则是以当期价格计算。统计核算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价格而不是历史各期的价格, 以市场价格而不是生产成本作为估价基础。

四、实现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的构想

1. 完善会计、统计核算体制, 制定一套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基本要求的财务收支统计制度或会计决算制度。

企业财务收支资料, 除按财政预算体制要求上报财政部门外, 还应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按统计核算的要求, 将企业全部资料按块逐级上报统计部门, 由统计部门按主管系统、产业部门进行分类汇总, 用于宏观分析。

2. 实现会计、统计信息的共享和互补。

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加快统计、会计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 人才交流。不论在教学上还是科研上, 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上, 都有必要实现统计与会计的融合和交流, 更好地实现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互补。

3. 规范会计、统计核算指标, 改进会计、统计核算原则。

在核算中, 对会计、统计相同的指标, 在指标名称、含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上应力求一致, 使会计、统计核算找到“共同语言”。如现行会计制度中的“存货”与统计中的“库存”、“储备资产”, 在经济含义、核算内容上基本相同, 会计、统计在核算时均可采用“存货”的概念。对会计、统计在核算中存在着差异的资料, 应有明确分工, 相互补充, 搞好协调统一。

4. 会计、统计核算方法的借鉴和补充。

上一篇:期刊工作流程下一篇:民航运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