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风险收益(精选9篇)
单位风险收益 篇1
一、引言
自1952年Markowitz构建均值—方差模型定量研究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后,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正式诞生, 成为现代金融学最主要的也是最具吸引力的领域之一。由于方差将组合收益的向上波动和向下波动都视为风险, 不完全符合实际, 夸大了组合的风险, 而且协方差矩阵计算比较繁琐, 使模型实用性不强。
针对这些不足, 人们相继提出了两类投资组合模型。一类是既定收益下风险最小化或者既定风险下收益最大化的投资组合模型。另一类是基于单位收益风险最小化或者单位风险收益最大化的投资组合模型。它是研究如何平衡好收益与风险两者的关系, 又被称为比值优化模型。上述第一类模型需要人为设定收益率或风险, 更多依赖于投资者的主观判断, 如果投资者对收益率期望过高或过低, 很可能导致承担的单位收益风险偏高。而第二类模型基本上仍是使用方差或Va R作为风险测度指标, 由于方差将收益向上波动也视为风险, 不太符合实际, 而Va R不满足次可加性, 对尾部风险关注不足。
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 本文选用CVa R与均值的比值来度量投资组合的单位收益风险, 建立了基于单位收益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优化决策模型, 并利用股票市场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二、模型构建
1. 单位收益CVa R最小的优化原理。
CVa R通常译为条件在险价值, 其含义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 损失超过Va R的条件均值, 反映了超额损失的平均水平。与方差和Va R相比, CVa R的优点非常明显:对尾部风险测量更为充分, 满足次可加性, 具有凸性, 计算较为简便。因此, CVa R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完善有效的风险测度方法。
但现有CVa R模型中, 大多是给定收益率使CVa R最小, 求出投资比例。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不同, 承担的风险值CVa R也不同。由于投资者对收益率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人的主观判断, 很有可能存在着对收益率过高或偏低的要求而使其承担的单位收益风险偏高。
表1列示的是投资者三种不同期望收益率下的投资组合, 组合A的期望收益率和风险值CVa R都较低, 投资者相对“保守”, 但是, 这种对收益率的偏低要求导致了投资者为获得每单位的收益所承担的风险偏高。相反, 组合C的期望收益率和风险值CVa R都较高, 投资者相对“乐观”, 但是, 这种对收益率的过高要求导致了其为获得每单位的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过高。而组合B是期望收益率和风险值CVa R较为适中, 投资者为获得每单位的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最低, 即获得的性 (收益) 价 (风险) 比最高, 这是理性投资者的最优选择。
以CVa R与均值的比值测度单位收益风险并使其最小所构建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不需要人为设定收益率就能求出投资比例, 可以避免投资者主观上对收益率过高或过低的不合理要求而致使承担的单位收益风险偏高,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收益的盲目估计行为, 提高了投资效率。
2. 目标函数的建立。
由上述分析可知, 选用CVa R与均值之比测度单位收益风险, 可以使投资者为获得每单位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最小, 这是理性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因此, 目标函数为最小化CVa R与均值的比值, 即:
其中:, m为投资组合中资产的数量, 为组合中第j个资产n期的平均收益率, xj为组合中第j个资产的投资比例, rjt为组合中第j个资产第t期的收益率, n为历史数据的期数。
3. 约束条件的建立。
(1) 投资比例约束。组合中所有资产的投资比例之和应等于1, 即:
(2) 非负约束。通常, 组合中所有资产不允许卖空, 即:
4. 模型的建立。
(1) 模型的形式。综合式 (1) ~ (3) , 得到基于单位收益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的初步形式, 即:
(2) CVa R的离散化和线性化。设L (x, r) 表示投资组合的损失函数, ∂代表置信水平。由CVa R的定义, 得:
通过式 (5) , 很难直接算出CVa R, 因为式子中涉及到Va R这个内生参数。
本文借鉴Stanislav和Uryasev (2000) 的方法, 通过构造辅助函数, 并对CVa R加以离散化处理, 得到CVa R的近似表达式, 即:
其中:ε表示引入的变量,
显然, 式 (6) 中含有不光滑的函数, 使模型求解不方便, 可以对其线性化处理。引入变量yt, 将其转化为线性函数和线性约束
(3) 模型的等价形式。综合式 (4) - (6) , 对CVa R作离散化和线性化处理, 可得到模型等价形式, 即:
岳瑞峰等 (2003) 证明了在解决优化问题时将CVa R离散化并线性化处理后最优解不变, 因此, 式 (7) 中的模型与式 (4) 中的模型有相同的最优解。对式 (7) 模型进行求解后, 得到的ε值就是Va R值, 目标函数中分子项的值就是CVa R值, 分母项的值为期望收益率值, 目标函数值为单位收益风险值。
对CVa R进行离散化和线性化处理后, 不仅降低了优化模型求解难度, 并在求解模型的同时得到期望收益率、Va R和CVa R。而且, 此模型不需假定收益率服从某一具体分布就能求出投资比例, 使得模型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展, 模型的实用价值也得以提高。
5. 模型的特色。
选用CVa R与均值的比值测度组合的单位收益风险, 将收益和风险双重因素加以综合平衡, 可以使投资者为获得每单位的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最小, 避免了投资者主观上对收益率过高或偏低的要求而导致对单位收益风险的过度承担, 提高了投资的合理性。
对CVa R作离散化和线性化处理, 不仅简化了模型的计算, 而且使模型适用于计算任何分布下的投资组合问题, 进一步拓宽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提高了模型的实用价值。
三、实证研究
1.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为分散风险, 从我国沪深两市不同行业随机选取10只股票, 时间从2012年1月6日到2012年7月6日, 收集每周末股票收盘价计算周收益率。通过计算可得到25周样本数据, 表2列示出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10只股票收益率的偏度和峰度都不为0, 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其中, 上海建工和雏鹰农牧两只股票收益率的偏度分别为-3.98和-4.22, 峰度分别高达18.36和19.69, 其分布明显带有“尖峰厚尾”, 发生极端损失的概率较大, 此时, 选用CVa R较Va R能更好地反映出这种极端风险。
2. 模型求解与分析。
将m=10, n=25等样本数据代入 (7) 式模型中, 置信度∂分别取90%、95%、99%三种情况加以考虑, 建立优化模型, 并利用MATLAB进行求解, 计算结果详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三种不同置信水平下, 投资的股票种类保持不变, 始终是云南白药、万科B和宁波银行三只股票, 只是投资比例略有变化。当置信水平为95%时, 投资者获得的周收益率为0.692%, 承担的风险值Va R、CVa R和单位收益风险分别为3.32%、3.44%和4.9711, 这说明有95%的把握保证:上述三只股票组合收益率在未来一周内, 由于市场波动所导致的正常损失不超过3.32%, 极端损失不超过3.44%, 为获得1%的收益所承担极端损失不超过4.971 1%。
同时也不难发现:三种不同置信水平下, CVa R值比Va R值都大, 这说明风险测度方法CVa R较Va R更能反映投资组合的风险。而且置信度∂越高, Va R值和CVa R值也相应越高, 对风险的估计也就越足, 计算结果就更为可信。伴随着平均收益率逐步提高, Va R、CVa R和单位收益风险也同时提高, 这意味着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越高, 所承担的风险也越高。
四、结论
本文使用CVa R与均值的比值度量投资组合的单位收益风险并使其最小化, 建立了单位收益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并利用股票市场数据对模型加以实证检验。选用CVa R与均值的比值度量组合的单位收益风险, 将收益和风险的双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使投资者获得每单位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最小, 防止了投资者主观上对收益率过高或偏低的不合理要求而导致其承担的单位收益风险偏高, 提升了投资的合理性。将CVa R进行离散化和线性化处理, 不仅简化了模型的计算, 而且使模型适用于任何分布的投资组合问题, 进一步拓展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提高了模型的实用价值。
摘要:本文CVaR与均值的比值测度单位收益风险并使其最小化, 构建了基于单位收益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此模型特色一是选用CVaR与均值之比度量单位收益风险, 对收益和风险双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提高了投资的合理性;二是对CVaR进行离散化和线性化处理, 使模型适用于任何分布下的投资组合问题, 提升了模型的实用性。
关键词:投资组合,单位收益风险,CVaR
参考文献
[1] .张金清.基于单位收益风险的投资决策模型与分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4;2
[2] .武敏婷, 高岳林.限制性卖空的单位风险收益最大投资组合模型.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8
[3] .岳瑞峰, 李振东, 杨晓萍.风险管理的CVaR方法及其简化模型.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03;3
追求低风险收益 篇2
上证50ETF完全复制50指数,由于50成份股均为大盘蓝筹股,比起其他股票来更为稳定,保守型投资者可以适当比例投资该基金,以便于分享指数上涨所带来的市场平均收益。过去一年来,上证50ETF的回报率达到139%,而风险则比一般的股票型基金低很多。在市场积极看好后市的情况下,配置30%指数型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投资者有一定的资金量,同时对投资风险比较厌恶的话,打新股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投资者或者也可以考虑购买券商的打新股理财产品。
自去年6月5日中工国际发行以来,2006年全年共有70只新股发行。从资金.申购的实际中签率来看,中签率最高的是中国航空,为5.3275%,中签率最低的是德美化工,为0.048%。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假设申购新股第一天就把股票卖出,同时按照第一天的收盘价计算,70只新股的申购收益率平均为0.286%。根据统计,去年全年新股申购资金至少可以周转24次,累计的收益率可以达到6.87%。如果按照资金周转40次计算,收益率约为11.44%。这个收益率几乎是无风险的。
在市场整体气氛向好的情况下,一些研究报告认为,2007年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仍然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在大盘蓝筹类公司方面,目前已有较明确上市计划的公司主要有兴业银行、平安保险、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几家。同时,宁波商业银行、中国移动等公司也宣布争取在今年上市。预计将有20多只大盘股发行。同时,深证所目前也表示将加大新股发行力度,打新股依然机会多多。
不过负面因素是,由于新股申购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0%,可能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某种程度上将降低中签率。受到资金量的限制,个人投资者往往在打新股方面处在较为弱势的地位。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还可以考虑专门“打新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最近工行推出的类似产品,预期收益率大约是10%,但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这类产品本身并不承诺保本,更不承诺收益。
较为保守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保本基金作为投资目标。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保本基金有6只。嘉实浦安保本是其中的一只。
投资收益和风险的量化分析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某公司有数额为M (较大) 的资金, 可用作一个时期的投资, 市场上现有5种资产 (Si) (如债券、股票等) 可以作为被选的投资项目, 投资者对这五种资产进行评估, 估算出在这一段时期内购买Si的期望收益率 (ri) 、交易费率 (pi) 、风险损失率 (qi) , 以及同期银行存款利率r0 (r0=3%) 在投资的这一时期内为定值如表1, 不受意外因素影响, 而净收益和总体风险只受ri, pi, qi影响, 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现要设计出一种投资组合方案, 使净收益尽可能大, 风险尽可能小。
其中i=0, 1, 2, 3, 4, 5。
二、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设xi表示购买第i种资产的资金数额占资金总额的百分比, 则Mx0及Mxi分别表示存银行的金额和购买第i种资产的资金数额;设R表示净收益, Q表示总体风险, 假定总体风险可用投资的这五种中最大的一个风险来度量;在投资中, 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因此所给的Si的期望收益率ri为实际的平均收益率。则根据假设, 净收益为 ;总体风险为 ;约束条件为 ;因为M为固定值, 不影响模型的求解, 故可略去M, 原问题化为双目标规划问题:
设ri-pi>0, 否则不对该资产投资。
三、模型的求解
文献考虑固定Q使R最大的模型, 得到了最优收益值R和最小风险度Q, 以及投资额分配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文考虑固定R使Q最小的模型, 即当收益达到一定值时, 如何使投资的风险最小, 将模型 (2.1) 化为
此模型又可改写为
令 表示第种投资的净收益率, 则ρi|必大于ρ0|, 否则, 若ρi≤ρ0, 则不对Si投资, 因为对该项目投资纯收益率不如存银行, 而风险损失率又大于存银行。将ρi|从小到大排序, 设ρk最大, 则易见对模型 (3.1) 的可行解必有 .
当R=0.03时, 所有资金都存银行, Q=0;当 时, 所有资金用于购买Si, ;当 时, 易知在5项投资总额一定的前提下, 各项投资的风险损失相等即 时, 总体风险最小。
因此, 当 时, 可按以下步骤求出最优解:1) 将 (3.1) 中的 (1) 式和 (2) 式消去x0;2) 将 代入解出Q;3) 表2
算得如下结果:
事实上应用Lingo软件可算得如下结果:
根据表2的数据绘制风险与收益的变化趋势图:
从上表和上图可以看出, 收益越大, 风险也越大, 冒险的投资者可能会集中投资, 而保守的投资者则会尽量分散投资。但在R=0.2左边, 收益增加很大时风险却增加得相对缓慢, 而在R=0.2右边, 收益增加很少时风险增加却很快。所以作为理性的投资者, 可以选择点R=0.2, Q=0.0046作为最佳投资组合, 此时, 各项投资的资金比例分别为
参考文献
[1]翟雪焕原国栋: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的量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478:279-280
外包的收益风险分析 篇4
[关键词] 外包外包系统外包收益外包风险外包博弈路径依赖
外包从来就不是什么新事物,,外包只不过是重新进行了一次分工。对于外包的定义,国内外有很多的版本。本文倾向于雪晶在《世界商业评论》中“外包异军突起”一文所给的定义,对原有业务所在组织而言,外包是一种战略性经营转变和创新,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增加企业的灵活性和改善企业效益的目的。同时,供需双方形成了一种新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一种新的服务供应链管理。
此外,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对于外包组织而言,被外包的业务基本不是核心的,因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往往是能给企業带来主要效益。那么,为了提高核心业务的效能,外包的目的就很昭然,“合作”达到“双赢”。其实,在外包中,不能仅仅考虑合作和提高核心业务的效能,企业同时必须尽量提高自己在外包系统中的力量。所以,外包不是妥协,不是放弃,而是变相的控制,达到不仅提升整个外包系统的效能,而且能提升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
一、外包现状及收益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包作为削减成本的典型手段,从IT业开始逐渐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目前,国外市场上外包的业务一般集中于人力资源外包、IT外包、业务流程外包、BPO(战略外包)等等。由硅谷咨询集团NeoIT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反对外包的政治压力逐渐减弱,而削减成本的压力又不断加大,2005年年底前,在全球最大的2000家企业中,超过80%的企业将会在海外建立起重要的外包业务。
迄今为止,全球的所有业务外包活动,约有60%集中在美国。事实上,欧洲这方面开支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还要快。当外包风行欧美的时候,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没有踯躅不前。瑞士日内瓦霍拉西斯战略咨询公司和美国全球投资风险研究所最近联合推出《2005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认为2005年全球最理想的资讯业务外包的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哥斯达黎加、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但在今后10年之内,情况将出现变化,中国将取代印度,成为承接高科技服务业务订单最多的国家。中国之后分别是印度、美国、巴西和俄罗斯。
纵使有很多的因素和时机促使我们关注业务外包,但是企业在运行中,任何一项决策所带来的后果都不是百分百的确定。因此,我们在对外包做一个基本的归纳性分析的时候,有必要弄清它的收益和风险。那么,对于寻求外包者而言,外包带来的收益归纳如下几点:
1.降低和控制运营成本。外包供应商拥有比本企业更有效、更便宜地完成某业务的技术和知识,因而他们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并且愿意通过这种方式获利。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避免在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人员等等方面投入巨资,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2.强化并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2002年美国外包研究所对110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降低成本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强化公司的核心业务则是最重要的因素。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就像世界著名的一些公司譬如耐克、微软等一样,他们进行业务外包,并非单纯财务上的考虑,更多的是从战略的角度,通过外包一些非核心的业务,获取一些自己并不具有的相对优势,专心打造其核心业务,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3.扩大业务,进行全球化经营。很大跨国经营的公司在走出本国之前,为了降低风险,往往先将一些业务外包给东道国的公司,从而强化本地化程度,加快全球化的速度。另外,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竞争,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材料、零部件的配置正成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全球资源配置已经使许多行业的产品制造国的概念变得模糊。
4.为其他目的释放内部资源。企业进行业务外包由可能是由于其他的一些目的释放内部资源,譬如为建立公共形象,树立好的口碑,战壕中的合作,以理性防止入侵等等。
5.获取外部资源。企业通过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别的公司完成,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己资源和能力的不足。麦当劳和迪斯尼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等同于一种相互之间的战略外包,由于受众定位的大体一致,且在营销平台的相互补充,两家公司各取所需,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带动自身的发展。过去十年来,迪斯尼获得了麦当劳全球3万多家餐厅构成的庞大推广平台,麦当劳则频频伴随着迪斯尼的卡通人物出现。
6.促进重整(Reengineering)。企业在面临裁员、降薪、机构重组、机制改革、流程再造等等重整时,为了更好了控制变革的局面,克服重整的困难,加速重构的成功,往往通过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尤其是很有声望的外包供应商。但也有可能应验了那句俗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此外,外包的原因还有:处置管理困难或失控的业务、分摊风险和达到融资目的,等等。
另外,许瑞夫港咨询顾问公司,针对大型企业实施外包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发现了主要的外包利益(The benefits of Outsourcing)外,并且还发现一些称为“杠杆利益(leveraged benefits)”的外包利益。例如,企业组织获得激励,将效率低下的部门反转成为积极、成功的部门。同时,激起雇主公司员工的内部竞争和荣誉感等。
除此之外,合作“双赢”带来的溢价收益(超出外包本身带来的收益),表明系统性收益的存在。譬如,“铁三角”(麦当劳、可口可乐和迪斯尼)过去十年的合作,成就了彼此,“锦上添花”,取得了超额利润。进而,整个社会因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受益,这里姑且称为社会性收益。
因此,我们不妨将外包的收益总结成三大类:(1)个体收益。包括“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分别对应于上述的“主要利益”和“杠杆利益”。(2)系统性收益。(3)社会性收益。如果我们站在外包系统成员的角度看外包的收益,则主要涉及个体收益和系统性收益,社会收益部分则主要由国家机构进行监控(企业本身是不会主动考虑的,除非制度的约束)。
二、外包风险分析
有收益就会有风险,对于寻求外包者来说,外包实际上是为了规避风险而获取更大收益,然而,将风险外包企业损失将难以估量。对美国和欧洲一些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到一半的公司认为,外包企业的财务功能具有节约成本效应。然而,外包不总是只带来正面利益。牛津大学信息管理学会(Oxford Univers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和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商业研究员,追踪过去8年的29宗大外包交易纪录.做出—个国际性的商业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结论是,这些外包交易中超过35%都以失败收场。对于35%的失败率,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个结果还是能够接受的。事实上, “没有失败”并不等于“成功”。由普华永道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实施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约44%的外包企业财务活动的公司称,它们取得了适度的财务成果。然而,31%的公司说,它们从外包上只取得有限的财务收益,或者非常小;9%的公司认为外包打破了财务平衡;4%的公司说它们发生了亏损。
过去我们考虑外包损失的时候,往往是从外包方的角度进行的。但是,本文认为,外包是系统行为,所以其风险也是具有系统性的。其损失不能仅考虑系统中的个体风险,更多地我们应考虑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一个事件在由众多交易主体、交易工具构成的交易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的损失的可能性。相对于个体风险,风险的溢出和扩散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特征。系统性风险发生时,整个交易系统的风险和收益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在过去,系统损失显然是倾向外包单位,如果外包失败,外包方受影响的可能是整个业務链,而外包供应商和中介机构顶多不过是失去了一个单子的部分收益。譬如,建筑承包商如果不能按时完工,对建筑甲方(外包方)而言影响的就是整个工程的延工,而承包商不过是多支付建筑工人工资和承受可能的罚款。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受损的绝对值。相反,系统收益则倾向承包单位,由于外包方获益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而外包供应商和中介机构获益的相对及时性和确定性。目前,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遍及市场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对于外包方还是对于外包供应商而言,“业务外包”都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让双方行动都谨慎了,过去的状况正在慢慢地得到扭转。
对于外包风险,更有甚者,处于系统中的双方或多方有可能受益,而整个社会却因此而遭受损失。就拿财务外包来说,人所共知的曾经一度是“品质保证”的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普华永道(PWC)、安永(Ernst&Young)和德勤(De-loitte&Touche),审计了美国超过78%的上市公司,主导了全球跨国公司的审计业务。而如今他们深陷国内外审计丑闻,2005年8月末,毕马威因涉嫌销售有争议的避税产品一案,与美国联邦当局签订了“和解协议”,以支付4.56亿美元为代价,暂时被免于起诉。此前,安永在美国巴尔的摩开庭审理案件中同样遭受起诉,包括通用电气子公司等在内的债权人称安永存在欺诈行为,给起诉代理人造成损失合计达到3.8亿美元。三年前,曾经的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被迫分拆。目前,“四大”每家至少受到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而且还将可能受到司法部的调查。
因此,如果社会性地考虑外包风险,则应该由三部分构成:(1)个体风险。包括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直接风险对应直接收益,间接风险则对应与间接收益。(2)系统性风险。(3)社会风险。指由于外包行为的发生给社会有可能造成的损失。但仅从外包系统角度出发,外包风险则主要涉及前面两项。
现实中,我们有些企业在外包项目中,由于只是考虑其收益,缺乏对外包的管理,或者伙同外包系统中的成员攫取不正当的收益,忽略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在市场 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以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作为应该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哈佛商业评论》[C],2003-2004全年期刊。
[2]尤红梅:十年联盟攻略,为何一朝散伙?[N]。中国经营报,2005年09月09日版
[3]胡敏:管好外包服务商的三个关键[EB]。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10-11
[4]朱磊:将风险外包企业损失难以估量,《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2005-10-13
[5]老沈编译:麦肯锡报告:中国IT外包远远落后于印度[EB]。2005-02-04
[6]Ralf Dreischmeier等。让企业从IT外包中获取更大收益的8招[EB]。IT时代周刊。2005-11-02
[7]黄德成:优化战略外包的价值[EB]。天极网。2004-08-23。
[8]甄宇鹏:全球外包服务发展的五大趋势[EB]。学习时报。2004-03-25
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问题 篇5
关键词:lingo线性规划模型,方差,对数风险度
一、问题重述
某公司现有数额为20亿的一笔资金作为投资资金, 并预测出8种投资项目在未来四年的收益情况, 收益不与投入资金数成简单线性关系 (数据略) .考虑到投资越分散, 总的风险越小, 公司确定, 当用这笔资金投资若干种项目时, 总体风险可用所投资的项目中最大的一个风险来度量.
二、符号说明
1. qi:i项投资的风险数, 即i项收益率的方差.
2. Qi:总体风险度.
3. wj:对数风险度.
4. xi:i项目投资额.
5. ai:i项目投资的利润率.
三、问题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 题目规定了风险以各项目中风险最大的作为总体的风险.由于涉及到风险, 按惯例, 我们定义风险为收益率的波动的大小即收益率的方差qi.以投资额xi乘以风险数qi作为风险的度量, 即xi·qi, 以其中最大的作为总体的风险, 即max{xiqi}.对其做线性规划, 即min{@s max{xiqi}}或max{@s max{xiqi}}, 这就是最小风险或最大风险.按照预想的风险增加时收益R也应增加, 最小风险时获最小收益、最大风险时获最大收益.风险增加时收益虽也增加但不是线性的, 可读性不高, 但风险和收益大致成对数线性关系, 即我们称之为对数风险度.其中为最小对数风险度, 为最大对数风险度.经计算, 本模型的对数风险度的取值在0-7之间, 这里我们只取整数.风险度从低到高分别命名为:0-极保守、1-高度保守、2-偏保守、3-中立、4-偏冒险、5-比较冒险、6-高度冒险、7-极冒险.
由于这是多目标规划, 既要考虑风险又要考虑收益, 用lingo软件直接求解比较困难, 我们把它转换为单目标规划.即固定风险, 求收益最大化的单目标规划和固定收益, 求风险最小化的单目标规划.
四、模型建立
Step1, 先求出最小风险度min{@s max{xiqi}}:
因为对数风险度取值0-7, 所以现进行逆运算:min{@s max{xiqi}}·ej, j取0至7, 算出相应的风险度Qj.
Step2, 求出不同风险度的最大收益:
Step3, 求出不同收益 (Ri) 时, 求出相应最小风险的投资方案:
五、模型求解
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输入lingo, 即可分别求出不同风险度的最大收益和相应的投资方案 (略) .并可根据对数风险度与收益的关系绘制出收益-风险图 (图略) .
单位风险收益 篇6
过去的产业风险相对是比较固定的, 除了一些比如航海等产业具有较大的风险, 其他产业风险一般很小, 这与人们对风险的厌恶、产业的滞后以及统治阶级的控制有关。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及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加深, 产业不确定性在不断地增加, 尤其是作为新兴的高科技、高技术产业的风险在不断增加, 比如, 苹果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 而曾经红极一时的诺基亚公司如今却面临关店裁员的衰变境地。高精尖产业的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投资的风险。
二、对风险投资的新认识
我们认为, 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合约, 这一合约体系包含了多种合约方式, 不同的合约使得相关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相互匹配。最初银行担任资金融通的角色, 储户将盈余的现金存入银行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 这时的收益较为稳定, 一般认为风险很小, 所以支付的利息也较少。随着股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部分投资者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 将盈余资金部分地投资到股票市场中, 由于股市的波动性, 使得参与股票市场的风险相应增大, 这时就得拥有较高的报酬作为对高风险的补偿;资本市场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 大量的资金盈余者觉得股市的收益率以及不能再满足自身的收益率需求, 急需寻求投资收益更大的投资渠道, 另一方面, 他们又相对缺乏专业的分析和投资能力, 苦于搜寻不到较好的投资项目, 且搜寻投资信息的成本和代价十分高昂, 于是大量资金盈余者的诉求汇聚成巨大的能量, 促使投资基金的出现, 从而带来了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 于是一系列的风险投资合约扩充到整个投资合约体系中, 从风险投资进入后, 到风险投资进入前, 层层递延, 不断加深, 最后直到种子公司的体现逐渐形成和完善。这些层层递进的合约在风险容忍能力方面逐渐加强, 为了弥补渐渐增强的风险, 相应的投资回报也呈量级式增长。这一风险与收益之间的不断匹配过程, 使得风险投资合约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合约体系。
三、风险与收益匹配的案例分析
不同阶段进入的风险资本在资本回报率上是不同的, 所以对于一个风险投资来说, 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显得尤为关键, 这也是考察风险投资管理者卓越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例如, 一个种子公司在初创时引入风险投资, 由于种子公司的风险较大, 风险投资要求得到更多的回报来弥补未来损失的风险, 于是风险投资一方出资100万元获得公司50%的股权, 另一方以技术资本也获得50%的股权, 假设公司总股本为200万股, 股价为1元/股, 一年后,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 市场对种子公司的产业前景逐渐看好, 为了扩大再生产, 企业需要再次融入资金, 于是向市场公开招募风险投资者, 比如需要引入资金2000万元, 此时由于风险投资者预期产业前景很乐观, 于是愿意以2000万换取公司10%的股权,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发展, 需要融入的资金在不断增加, 而其所占据的股权份额却在不断减少, 这就引致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在逐渐减少。以上例计算, 最初的风险投资者在二次融资后的股权市值将达到9000万元, 回报率高达89倍, 而在公司后续发展阶段进入的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将大幅减少, 由此可见, 风险投资的不同切入点进入将对其收益率产生巨大影响。
早期的风险投资重视财务分析, 风险投资者只能通过简单的账面信息来判断是否进行投资, 这时往往伴随着较大的风险。现在的风险投资更加注重专业化, 如对化工、网络、机械等产业的专门投资基金。随着风险投资的专业化逐渐加强, 风险投资的筛选成功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一些专门从事相关产业投资的风险投资在不断往复的循环投资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行业整合能力, 在一系列配套的产业指导问题上起到重要的技术咨询作用, 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企业定位产业的前景, 并对定位合理的企业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并帮助其迅速发展壮大。
四、小结
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收益与风险分析 篇7
一、现金管理业务收益分析
(一) 现金管理服务有助于稳定银企合作。
现金流量决定一家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 在国际企业界素有“现金为王”的说法, 因此, 现金流量管理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鉴于此, 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数目尽可能少的银行平台来进行现金流量管理;而另一方面, 现金管理平台的搭建主要以银行资金结算网络为依托, 涉及面广, 流程复杂, 合作关系一旦建立起来, 企业对银行的结算与信息服务就会产生依赖, 其转换银行的成本也往往会很高, 所以会倾向于继续集中使用这家银行的服务。如此一来, 不但企业的分支机构, 就连其经销商、甚至下游企业也会被合作银行收入囊中。因此, 对于有实力的银行来说, 现金管理业务, 无疑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稳定银企合作的有效手段。
(二) 现金管理服务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 产生了新的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在传统上以获取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 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是其主营业务。但随着当前传统业务上的激烈竞争和外资银行的进入, 为了能够适应竞争的需要, 商业银行需要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 加强发展高品质的中间业务和专业服务成为实现经营转型的关键, 商业银行在现金管理中获取的主要收益也不是利差收入, 而是服务费用, 从长远利益来看, 这种盈利模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才具有持久性。作为一项中间业务产品, 现金管理风险低, 能够带来稳定的结算和其他手续费收益, 是银行利润增长的一大亮点。
(三) 现金管理有助于建立长效的信贷管理机制。
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直接反映其经营状况和支付能力。一位资深银行信贷人员如是说:“贷款发放, 不能光看项目前景, 而不顾企业的财务状况, 因为项目前景不一定能实现, 最终还贷的是企业, 而不是项目;也不能光看报表利润, 而不看现金流量, 因为报表利润不一定代表可用资金, 用来还贷的只能是企业可以支配的现金, 而不是数字利润。实际上, 只有现金流, 才是企业的真金白银”。显然, 基于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银行能够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更为准确、及时的监测与控制。
(四) 现金管理有助于对优质客户的深层开发。
现金管理服务目前面对的主要是高端客户, 包括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这些客户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信誉高、经营状况良好、有精明的管理层和合理的组织架构等, 他们构成了银行的优质客户群。银行为这些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所承担的风险较小, 而获得的收益较高。现金管理关系的确立, 意味着客户对银行能力的信赖与认可。银行可以利用这种优势, 凭着对客户第一手财务信息的掌握, 方便地营销其他高价值产品, 以成功实现存款、贷款、电子银行、国际结算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全面开花”, 可获得更多的直接或间接效益, 直至包揽对客户的绝大部分金融服务。
(五) 通过现金管理服务, 加强银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和银行内部的协调。
银行现金管理服务是总行、分行、支行的许多部门和人员高度配合的综合性服务, 从调研客户需求, 到设计产品, 再到产品的推广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都由多部门人员参加, 而环节间的衔接更需要各部门的高度协作。所以, 现金管理的业务流程是需要纵向总行、分行、支行间协同, 横向多部门人员的紧密配合。因此, 现金管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银行的内部资源整合和流程改造。
(六) 良好的现金管理服务有利于提升银行的市场形象。
提供优质的现金管理服务体现了一家银行的综合实力, 同时现金管理服务的对象一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为他们服务也提升了银行本身的市场形象, 达到了银行与企业的双赢, 这种无形的财富将为银行带来更长远的利益。
二、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风险分析
现金管理服务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主要面临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风险。
(一) 外部风险
1、政策法律风险。
首先, 从法律上来说, 在没有贸易背景的情况下, 只是单纯以母子为集团公司的方式就实现了资金的自由划转在目前的一片真空区, 所以银行目前也可以说在钻法律的空子。因为对于企业来说, 任何一笔收入或支出在做账时必须反映出来, 但现在现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是企业仍在做它自己的账, 但钱却都在母公司账上, 根本不在他的账上。集团资金管理和运作机构将下属企业资金上存集中管理, 在权益上无法准确划分, 有挤占挪用下属资金之嫌;其次, 通过对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可以知道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集团企业中, 部分尚无法达到设立财务公司的准入标准。如果银行为尚不具备市场准入资格的企业集团提供现金管理服务, 一旦企业发生重大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时, 提供信息和结算平台的商业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遭受损失, 甚至面临监管风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
套利交易是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两张不同种类的期货合约。交易者买进他认为相对“便宜的”合约, 同时也卖出他认为相对“高价的”合约, 从两合约价格间的来回变动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 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约之间的相互的相对价格关系, 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这里所说的期货合约可以是同一期货品种的不同交割月份, 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两种不同商品, 还可以是不同期货市场的同种商品。套利交易者可以同时在一种期货合约上做多、在另一种期货合约上做空, 通过两个合约间价差变动来获利, 与绝对价格水平关系很小。套利一般可分为三类: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一般来说, 进行套利时, 由于所买卖的对象是同类商品, 所以价格在运动方向理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 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受到汇率、利率、股价等市场因素的影响给客户带来未预料到的损失, 从而使银行遭受声誉、客户等方面损失的风险。现金管理服务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种中间服务, 因此, 银行并不承担客户的损失。例如, 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资金风险管理, 虽然银行可采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帮助客户规避风险, 但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变化使得银行提供的规避风险的方案并不能避免所有的风险, 存在一定的风险暴露, 这时客户如果遭受到了经济损失则应由其独自承担, 但客户可能会把这种损失归咎于银行, 银行的声誉可能受到破坏, 严重的可能导致银行丧失掉新老客户。
3、客户信用风险。
首先, 企业集团往往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 是商业银行所谓的优质客户, 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重点。从总体上看, 企业的资金供给是充裕的, 部分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 导致银行贷款和授信超过其实际资金需求, 出现了资金富余的现象。这就容易出现相关问题。例如, 相关企业往往不是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工程进度, 科学测算所需资金量、期
套利交易的优点与不足
□文/蒋太才罗君黄文佳
上是一致的, 盈亏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因此, 套利可以为避免价格剧烈波动而引起的损失提供某种保护, 其承担的风险较单方向的普通投机交易小。套利一般包含了两笔交易, 并且这两笔交易是同时发生的, 为了鼓励不同期货合约间的套利, 国外的交易所规定套利的佣金支出比一个单盘交易的佣金费用要高, 但又不及
限结构和现金流、合理确定和调整银行贷款的规模, 而是将富余资金以违反法律规定的方式从事企业间融资借贷, 牟取非法收入。因此, 企业集团的现金管理在成员之间有偿调剂的资金部分可能来自银行信贷资金、甚至造成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或固定资产投资领域, 这违反了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贷款通则》第20条规定:对借款人的限制: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不得套用贷款用于借贷牟取非法收入。其次, 客户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违约的可能性会存在, 当发生违约时, 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二) 内部风险。
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风险, 主要包括技术风险、操作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等三个方面。
1、技术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技术工艺、设备及手段等不完备或失效引发风险, 从而使得技术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因为现金管理服务是一种依托于网络和IT技术、技术含量极高的网络化金融服务, 因此其必然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风险。而在现金管理中, 银行端、企业端都要有配套技术和设备才能保证现金管理的顺利开展, 达到预想目标。银行端的网上银行系统、企业端的ERP等财务软件非常复杂,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一个回合单盘交易的两倍。同时, 由于套利的风险较小, 在保证金的收取上小于单纯投机交易, 大大节省了资金的占用。所以套利交易的成本较低。
一、套利交易的优点
(一) 收益稳定, 风险低。套利交易具有对冲特性, 所以通常比单边交易有更低的风险。这是在比较套利和单边交易时应
的故障, 同时如果系统内部流量过大, 还可能造成系统的瘫痪, 这些都是可能导致服务的中止和客户信息丢失等后果, 给银行和客户带来损失。
2、操作性风险。
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中涉及的操作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银行人员操作现金管理系统不当引发系统故障而导致客户利益损失的可能性, 还包括企业财务人员在操作系统时出现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因此, 操作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才能上岗, 以减少由于不当操作造成系统故障引起的客户和银行的损失。
3、人员素质风险。
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有意识、有目的的作弊或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客户损失的可能性。现金管理业务在水平结构上涉及众多不同部门的人员, 在垂直结构上又涉及总行、分行、支行的人员, 业务流程复杂, 对于人员的监控存在着较大困难, 一旦出现漏洞就可能给银行和客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需要完善的监控体系以防范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锦华.当前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7.1.
[2]韩国芹.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J].会计之友, 2006.5.
券商借壳上市收益与风险探析 篇8
一、券商借壳上市概述
第一,券商借壳上市含义。券商是对各个证券公司的总称,其是为证券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和部门。壳公司(Shell company)指具有上市公司资格,但经营状况很差,其业务和盈利几乎为零,甚至是亏损,因而准备成为其它公司收购对象并注入资产的公司。这些上市公司犹如空壳一般,故名“壳公司”。大多数连年亏损、即将被勒令退市的公司如果大股东无力通过自身努力扭转败局,其剩余的最大价值就是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这会成为那些希望快速上市的公司的收购目标,实现借壳上市。
所谓借壳上市,指已经拥有一个上市子公司的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凭借企业对“壳”公司的控制权,通过上市公司反向收购,将自身资产与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目的的一种模式。国外称为“Back Door Listing”(后门上市),因为借壳上市的公司往往是短期盈利但规模尚未达到上市要求的一些企业和集团,如未达到连续盈利三年以上,注册资本等要求。企业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可以达到迅速进入二级资本市场,达到融资的目的。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
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而券商借壳上市,是指壳公司通过新增股份、反向吸收合并证券公司的方式,使券商成为壳公司的主体,实现将券商的资产与业务注入上市的壳公司,从而借助“壳资源”短期内实现上市融资。
第二,券商借壳上市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背景。证监会于2006年7月23日公布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关于发布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通知》,确定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支持合规券商通过上市融资、定向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充实资本
二是自身发展背景。券商只有在净资本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扩展业务,上市融资是迅速提高净资本的捷径。另外,券商在上市后还可解决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问题。连续三年盈利是IPO的门槛,比如从2006年才开始转盈的券商要IPO至少需等到2008年后。
三是国际竞争背景。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国金融业在2006年12月11日后履行全面对外开放承诺。券商须为此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第三,国内借壳上市意义。借壳上市对于券商具有以下意义:
一方面,券商借壳上市可以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解决证券公司的资金流动性问题,有了融资渠道,券商将减少出现挪用客户资金的现象。而且券商获得大量的融资之后,可以收购问题券商的资产,或由专业人士理财投资,使资金增值,增强自身实力。
另一方面,券商上市之后,财务状况、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将更加透明化。公司治理结构将更加完善、也可以通过股权激励政策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同时,券商上市必然面临各种并购,这将促使券商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实力、创造利润、抓住机会在并购浪潮中成为强者。
二、券商借壳上市实施步骤
券商借壳上市须经过以下步骤:首先,壳公司将自身的资产和负债转让或被券商兼并处理,形成净壳;其次,双方协商评定借壳券商的资产。然后壳公司进行股改,转增股本,向借壳证券公司增发与该券商资产相应的股权,实现股权的重新分配,从而使券商成为壳公司的最大股东,也就是壳公司的实际控制者;最后壳空司注销名称,更名为该证券公司的名称。
下面以西南证券借壳ST长运为例予以说明。首先ST长运将向重庆市长江水运有限责任公司(长运有限)转让全部的资产和负债,转让资产的价格经评估确认为261.1万元。ST长运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西南证券,并协商确定西南证券全部股东资产的价值为66.05亿元。ST长运的新增股份价值以2006年11月27日停牌前的20个交易日收盘价的算数平均值确定为每股2.57元。ST长运需向西南证券全体股东支付新增股份25.70亿股,这些股份由西南证券原股东按照股权比例持有。吸收合并完成后,ST长运的股份总数增加至28.15亿股。借壳完成后,ST长运更名为“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证券现有业务及全部员工由ST长运承继和接收,西南证券原股东持有的ST长运新增股份将变更为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
三、券商借壳上市对股价影响
券商借壳上市的消息对于壳公司而言是重大利好消息,这意味着壳公司将摆脱原有的亏损或面临退市的危险局面。新注入的资产和业务使原有的壳公司脱胎换骨,利润增长率突飞猛进,股价也随之扶摇直上。
下面以成都建投600109为例进行说明。2006年4月27日成都建投公布:预计2006年上半年累计净利润仍可能为亏损,并预计2006年6月30日左右进入股改程序,当日的收盘价为4.38元。之后一个月的时间涨至最高价7.25元。2006年8月18日和8月21号两天成都建投的交易量由以前的每天交易量不足百万左右,突然上升为单日交易量近2000万。因此,8月22日起被停牌,随后公司公布国金证券拟借壳成都建投。复盘后成都建投稳中有升,到2006年12月22日收盘价17.96。该日公布股东会议通过股改方案:增发新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拟发行不超过1.19亿A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此后,成都建投开始了其股价飙升的征途,到2007年8月7日,最高价已达到159元,半年多的时间里其股票价格增幅达785%,回报率785%,并且在8月21日除权10转增10股。
ST长运在公布将与西南证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之后,连续40个涨停板,价格由2007年11月22日的每股2.43元,一度涨到每股17.13,每股涨幅605%。
券商借壳上市、壳公司股改等一系列举措,对壳公司未来的每股收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过去的收益为负值,到未来的收益颇为丰厚,促使股价飞涨。如成都建投在借壳之前,2006年1-3月每股收益为-0.04,而借壳国金证券之后,07年1-6月每股收益为1.632元。每股净资产6.944元,净资产收益率21.544%,营业总收入46045.72万元,同比增长863.07%,净利润21242.90,同比增长4046.45%。净利润、营业收入、每股收益、市盈率的巨幅增长,是股价快速增长的根本。
券商借壳上市不仅促使壳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涨,而且使得参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也连连上涨。如参股西南证券的珠江控股,参股长江证券的青岛海尔、天津泰达、海欣股份的股价都受券商借壳上市的影响,股价有较大幅度的攀升。
四、券商借壳上市收益与风险
对于券商而言,借壳上市为券商提供了一条上市的捷径,提供了融资的渠道。壳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弃之糟粕,用之精华,将为券商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市场和投资机会;对于壳公司而言,借壳使得公司的业绩大幅改观,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借壳上市为壳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焕然一新;对于投资者来说,券商借壳上市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回报率令人难以置信的投资机会,年回报率800%不再是传奇,而是现实,使一部分投资者一夜致富。
然而并不是每个券商借壳上市都会有如此之高的回报率,与具体券商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壳公司股本情况息息相关,下面将几家借壳上市券商股的相关指标比较如下:
注:BEPS:Book Equity Per Share,P:Price,E:Earning Per share,NA:Not Available
这些技术指标中净利润和每股收益都与股价成正比。市盈率是估计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0-30之间是正常的,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但高市盈率股票多为热门股,低市盈率股票可能为冷门股。长江证券的市盈率明显过高,说明目前投资的风险已经偏大;国元证券和ST长运市盈率为负,表明每股收益为负,公司目前业绩不佳。长江证券每股净资产为负,表明目前属于资不抵债的状况;而东北证券和国元证券的净资收益率为负值,说明两者的净资产或者净利润为负值。由于一些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不完整,使得比较起来更为困难。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成都建投和海通证券是业绩较好的两个借壳上市的券商,然而它们的价位也是最高的,因此投资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反之,有的券商目前业绩较差,但股价也相对较低,还有一些上升空间。如ST长运,目前仍在吸收合并西南证券的股改过程之中,未来应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其连续40天涨停板,和每天在涨停板价位上堆积着大量的买家都充分说明市场对该股看多的心态。
券商利润的不稳定性也增大了购买这类借壳上市券商股的风险。券商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交易所的手续费,佣金等。券商的主要营业收入与股市的营业状况息息相关。当牛市的时候,散户、机构都大量增加,交易量成倍增大,这时券商收益不菲;而当股市进入熊市的淡季期,交易量大量萎缩,券商的收入就跌至冰点。这样一来,熊市时期券商股就劫数难逃,借壳上市券商股也就会以惊人的速度贬值。
消息的不对称性,也加大了中小投资者投资这类股票的风险。比如在股改消息出台之前,就有大量的买单低价购买借壳上市券商股,让巨额财富汇聚到了少数人的手中,这正是消息泄露的一种表现。另一种情形,一些机构或个人别有用心地散布假借壳上市消息,股价攀升后,套现出逃,而不知情的广大股民损失惨重。消息泄露、知情人士从中渔利,也是中外证券市场屡禁不止的现象。在巨额回报率的诱惑下,在监管难以掌控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可能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期,这就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惩处力度,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约束管理少数人利用券商借壳上市套现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风险。这样才能规范股市的经济秩序、保障金融安全、保护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香港证交所为了防止借壳上市带来的弊端和维护大多数股民的利益,修改了规则,要求借壳公司仍然需达到上市公司的一些硬性指标,这样使得后门上市在香港证交所难以实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广大股民的利益。
另外对于券商和壳公司而言,还存在着借壳失败、重组失败、融资失败等风险。为了很好地避免这些风险,券商需要全面衡量壳公司的资产情况,壳公司也应当选择业绩优良的券商,而不能盲目地借壳。否则,凭借借壳上市题材炒作股票是不可能对公司业绩、营业收入有实质性改观。而券商也应该扩大自身的业务范畴,增加咨询业务、基金理财业务等使得收入来源多样化,抵抗熊市期间对券商股的冲击力。
综上所述,券商借壳上市为投资者带来了巨额回报的投资机会,也为壳公司注入了新的生机,但在巨大收益的背后,同样隐藏着无限的风险与危机。因此,应充分分析券商的资质和注入资产业务的优劣,从而规避可能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卢阿青:《借壳上市》,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2]肖敏:《企业借壳上市的资本市场选择》,《财会通讯》(理财)2007年第5期。
[3]王永晶:《券商借壳上市与风险控制》,《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第7期。
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实证分析 篇9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β系数是作为衡量证券或证券组合系统性风险大小的指标。它在现代金融投资领域如证券资产定价以及证券组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β系数反映了个股对市场或大盘变化的敏感性, 也就是个股与大盘的相关性或通俗说的“股性”, 以下就要对证券投资市场风险指标β值的发展进行回顾。
1.1 β系数的产生阶段
1950年Markowitz在《资产组合选择》论文中创建了投资组合理论, 提出了证券组合风险的测度方法;1963年Markowitz的学生William F.Sharpe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模型) , 提出了系统风险的测度方法;就特定证券而言, 相关风险不是总风险, 而是个别证券的系统性风险。CAPM的公式为:Rj=Rf+ (Rm-Rf) β, 即β越大, 系统性风险越高, 要求的报酬率越高, 反之, β越小, 要求的报酬率越低。
1.2 β系数探索阶段的第一次挫折
1960, 1970年一连串文献使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在实证上很站不住脚, 例如低β系数的报酬率竟高于高β系数股票的报酬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并无法进一步推论该股股价高估或低估。例如当该股预期报酬率小于零时, 而β系数又大于零时, 此时惟一可能是预期市场报酬率将为负的, 也就是指数将下跌, 那可能是大盘大涨连带个股也就跟着下跌。追根究底, 如何预测大盘超涨, 泡沫经济,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很难有答案。β系数的第一次遇到挫折, 可说是在1976年提出套利定价模式的史蒂芬罗斯, 他在1977年专文批评, 宣读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讣文。
1.3 β系数探索阶段的第二次挫折
虽然被宣布第一次死亡, 但CAPM模型的优势仍然是不可否认的。直到1992年财务管理大师与法国法玛研究长达30年的一篇实证研究提出 “β系数跟长期平均报酬不相关”。后来不少文章支持这二位大师的主张, 甚至用“β死第二遍”来形容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处境。
1.4 β系数的运用与发展
虽然资本资产定价模式有一定的问题, 但学术、实务界仍对它保持肯定的态度, 这种认知失调的景象, 有些学者在1970年代便称之为β迷思。不少学术论文乐意采取资本资产定价模式作为研究方法, 因为比起套利定价模式更标准化, 简单化, 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β系数可推论股票或投资组合系数高于1或等于1, 即跟大盘指数的风险一样或低风险。
2 关于证券投资市场风险指标β值的学说研究
国内学者近几年已开始引进西方的风险理论和分析工具,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的内容涉及证券组合、资产定价、市场有效性、投资价值分析、ARCH模型及应用等很多方面。主要有:
(1) 贾晓东和潘德惠在文章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中认为:
β系数个人资产的风险溢价与市场资产组合M的风险溢价是成正比例的, 与相关市场资产组合证券的β系数也成比例。β是用来测度股票与一起变动情况下证券收益的变动程度的。β正式定义如下:undefined如果期望收益率-β关系对于任何个人资产均成立, 那么它对个人资产的任意组合也一定成立。如果市场的β值为1, 而且市场资产组合代表经济中所有资产组合, 那么所有资产的加权平均β值必定为1。因此, 证券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和系统风险完全由其 值决定, 证券组合投资只能分散证券组合的非系统风险。
(2) 季美在股指期货无风险套利中β值的应用性研究一文中认为:个股的β很不稳定, 投资组合的β稳定性相对提高许多。我们需要将选股和市场判断区分开来, 以消除组合的系统风险, 而组合的超额收益将来自于选股技巧。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最稳定的β组合, 而这样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另外, 对于组合资产的分配比例依据的是为减少追踪市场的误差, 可以用运筹方法对分配比例最优化。
西方学者对证券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与回报的关系、风险资产的定价、市场有效性以及风险水平的度量等问题上。在风险与回报的关系、风险资产的方面主要有:
(3) 特雷诺 (Treynor) 也试图将基金的收益率与风险水平联系起来。特雷诺认为:足够多的股票组合可以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因此与收益率变动相联系应为系统性风险。特雷诺业绩指数 (Tp) 的计算公式为:undefined式中βp表示基金P的β系数, 特雷诺业绩指数的含义是每单位系统风险资产所获得的超额报酬 (超过无风险利率) 。特雷诺业绩指数越大, 基金的绩效就越好;反之, 基金的绩效就越差。因此可以根据特雷诺业绩指数的大小对不同的基金进行排序。
(4)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夏普提出的风险衡量指标认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内容为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等于时间收益加上全市场风险的贡献而给予的收益补偿, 但是全市场组合的不可知造成了资本资产系统风险度量的困难。在实证研究中, 往往使用某个市场指数作为全市场组合的代表, 以此度量资本资产的系统风险, 而市场指数的代表性问题即构成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证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所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β系数可能会因为市场组合的不可知而有失偏颇。
以上学者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理论和方法研究, 对于认识我国证券市场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3 关于证券投资市场风险指标β值的数据描述和实证分析
(1) 样本选取。
选取2008年3月3日至2008年4月30日的7只有色金属股 (焦作万方, 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 锡业股份) 为研究对象, 数据由广发证券提供。
(2) 市场指数的选取。
本文选择上证A股指数作为市场指数, 因为上证A股指数准确的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的整体发展趋势, 符合CAPM模型当中所要求的市场组合指数。分别用这七只股票对CAP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undefined
式中, Pit为t期i股票的收盘价, Mit为t期上证A股的收盘指数。市场证券组合的收益率用上证指数的增幅代替。因为市场组合用上证指数代替, 所以在计算股票收益率时也忽略了红利和股息。先求出Pit和Mit, 再对Pit和Mit两个因素进行一元线性回归。计算得到的各项指标如下:
可见系统风险基本可以解释上海股市有色金属股的预期收益率。从回归所得的β值来看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的β值小于1属于防御型股票;焦作万方和锡业股份的β值大于1, 属于进攻型股票。由于近期上海股市持续下跌, 在这样的熊市中, 持有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这样的防御股的投资者可避免较大的损失。相反, 如果在牛市中, 持有焦作万方, 锡业股份这样的进攻型股票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从回归结果来看, 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不会因为大市的波动而大涨大跌。
4 结论
从上述指标中可以看出表征市场风险大小的βi和表征超额收益大小的αi之间的变动关系, 即股票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越大, 所需要的市场风险补偿越多, 补偿风险后, 最终剩余的超额收益越少。如果股票的αi>0, 投资这只股票可以获得正的超额收益, 但是七只股票都为负值, 其中焦作万方, 锡业股份, 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的超额收益最高。铜陵有色, 中金岭南, 西藏矿业, 南山铝业, 常铝股份的β值小于1, 适合在熊市中进行投资。因此铜陵有色和中金岭南在这七只股票中最具有投资价值, 可以作为这一组股票中的首选。
参考文献
[1]李晓西.21世纪中国银行业风险与防范[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1) .
[2][美]哈利.M.马科维兹.资产组合选择和资本市场的均差——方差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5) .
[3]寇亚辉, 李优树.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 1999, (5) .
[4]陈继红.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8, (3) .
【单位风险收益】推荐阅读:
单位风险07-20
单位财务风险05-16
事业单位审计风险09-27
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10-25
地勘单位营运风险管理10-30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10-20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05-20
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07-29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10-08
收益波动风险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