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2024-10-20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精选12篇)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篇1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所指的行政单位,包括政府机关各部门、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党派群众团体、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局等,事业单位包括工业、交通、商业、农业、林业、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科学、计划生育、体育、广播电视、民政所属事业单位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管理等,具体包括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加强国家财产和财务收支管理,制定并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开支标准、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其目标主要是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厉行节约,量入为出,降低行政事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任务是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节约资金,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并进行财务活动分析,以促进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单纯依靠政府已满足不了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需要,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建立自我发展的机制,才能得到良性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转变理财观念,创新财务管理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降低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创新会计制度,逐步建立管理型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较为粗放,预算资金使用的绩效意识薄弱

不能满足财政拨款方式不同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核算要求,报表数据的可利用性较低,无法全面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分解计划存在随意性,不利于预算控制和考核。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够严格,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与预算管理的参与意识较为薄弱

长期以来,单位对基数递增的预算已经习惯,预算的观念相当不足,多数财政单位所完成的预算的编制以及对其的执行仍相当的粗放,由于理财观念的缺乏,行政单位对于财务管理制度所进行的建设相当薄弱。当前行政单位在财政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的参与度相当的低,多数是被动接受财政部门的信息。如单位领导工作时仅考虑如何将任务完成,根本不考虑预算的有无以及行政相应的成本问题,因而更提不上财务的决策了。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想不断对财政资金进行优化,但是由于行政单位薄弱的预算管理参与意识使得此系统根本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缺乏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来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如缺乏电子信息系统控制、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二是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来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四)往来款项的管理不到位,形成呆账、坏账

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一是因为职工长期借用公款跨年度责任不清,没有及时处理形成呆账;二是因为对有偿资金未及时清算形成坏账。

(五)固定资产管理重使用,轻管理

一是对于按规定应纳入政府采购通过财政直接支付的各类固定资产,各预算单位往往自行采购,逃避政府采购。二是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使用轻管理。由于各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单位占有固定资产没有代价,一方面不断向财政申请经费,兴建或购置资产,一味追求高标准、高品质,对一些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造成国有资产的低效使用;另一方面,对已购入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有的固定资产去向不明,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流失。

三、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政府经营”目标,形成具有自我优化功能的财务循环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把手宏观调控和监督、总揽财务但不主管财务的理财机制,单位党政一把手不得亲自主管财务会计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督查,同时各单位必须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单位会计机构和人员配置。会计、出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明确分工和职责。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和控制制度,实行监管分离,规范本部门内部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在此基础上,财政、审计部门要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会计信息质量和执行财政财务政策法规情况进行务实有效地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对违法违纪问题要从严处理。

(二)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

(三)推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是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支付、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模式,是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新举措。会计核算中心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集中起来,使财政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这有利于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对加强财政监督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强化监督,推行民主理财

一是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规定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办法、财务收支范围、标准、审批程序等向群众公开。二是财务执行结果公开。规定必须将单位报告期末综合财务收支及有关经费明细开支情况向全体干部职工公开。三是接受监督,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成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负责对本单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监督,对重大收支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

第一,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每项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第二,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批件,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第三,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第四,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第五,健全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第六,加强对原始票据报销传递程序的管理。由经济业务发生的经手人、科室负责人先审核签字,说明此经济业务确实发生;由分管各单位经手人根据要求填好报销单,送财务处就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是否符合开支范围等进行审核。

(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为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下:各预算单位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财政部门也应设立监督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定期由政府的财政部门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作为管理责任人审计的重要项目之一,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三章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以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采取捐赠边远地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庄卫强.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9, (6) .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篇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建设务实操作于

提升” 高级培训班

一、时间地点:

第一期: 时 间 :2015年4月11日—14日(10日为报到时间)

地 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第二期: 时 间 :2015年6月6日—9日(5日为报到时间)

地 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第三期: 时 间 :2015年8月8日—11日(7日为报到时间)

地 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第四期: 时 间 :2015年10月16日—19日(15日为报到时间)

地 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二、培训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蓝图

2、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的内容

3、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编制

4、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5、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方法

(二)最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与会计制度解读

1、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结构

2、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实施要点与难点解析

3、行政单位主要会计科目核算实务操作

4、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5、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实施难点与案例解析

(三)最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解读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点解析

/ 5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体系结构

3、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实施要点与难点解析

4、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解读

5、事业单位主要会计科目核算实务操作

6、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填报方法

7、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要点

8、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难点与案例分析

(四)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1、新旧制度衔接总体要求

2、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

3、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

4、财务报表新旧衔接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发布及实施现状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与原则

3、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点

4、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点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方法

(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划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动员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组织管理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诊断操作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操作手册编制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际案例展示

(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用案例分析

1、内控评价指标的单位内控建设工作推进路线

2、事业单位案例研讨

3、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成效与经验介绍

三、培训对象: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总会计师、财务主管、财会部门负责人;

/ 5

预算管理处(科)长、计财处(科)长、审计处(科)长、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以及相关人员等。

四、师资力量:

所有课程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精心组织的专门师资团队授课,授课老师皆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及丰富实践经验。师资包括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实务界资深专家、政策制定者等。

五、收费标准:

1、培训费:3800元/人;

2、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培训可提供食宿。就餐为自

助餐,收费标准为105元/人天。住宿条件为单人标准间,收费标准200 元/人天。(住宿费用含游泳、健身、净娱乐、宽带上网等费用)

六、结业证书: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获得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统一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建设务实操作于提升高级培训班”结业证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高级培训班”

时间地点:

第一期: 时 间 :2015年5月9日—12日(8日为报到时间)

地 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第二期: 时 间 :2015年7月4日—7日(3日为报到时间)

地 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第三期: 时 间 :2015年9月5日—8日(4日为报到时间)

地 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第四期: 时 间 :2015年11月14日—17日(13日为报到时间)

地 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二、培训内容: ***

(一)《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1、《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实施要点及难点解析

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实施要点及难点解析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决算与绩效评价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体系结构

2、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方法

3、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告编制

/ 5

4、行政事业单位决算存在问题与优化

5、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方法

6、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现行指标体系

(三)行政事业单位机关运行经费的管理

1、政府行政成本分析

2、机关运行经费管理体制改革与概述

3、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及会议费相关制度解读

4、行政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制度解读

5、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制度解读

6、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管理

7、财务管理策略与主要手段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3、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法规解读

4、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法规修订前瞻

5、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解读与建设实施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发布及实施现状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概要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划与组织管理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诊断操作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操作手册编制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案例展示

7、侧重:依法治国、行政体制改革、反腐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六)行政事业单位税务管理

1、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管理

2、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国产设备退税管理

3、事业单位对外开展业务的业务模式分析与涉税风险应对

4、行政事业单位涉税风险监控与管理

(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案例研讨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成效与经验介绍

三、培训对象: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总会计师、财务主管、财会部门负责人; 预算管理处(科)长、计财处(科)长、审计处(科)长、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以及相关人员等。

四、师资力量:

/ 5

所有课程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精心组织的专门师资团队授课,授课老师皆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及丰富实践经验。师资包括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实务界资深专家、政策制定者等。

五、收费标准:

1、培训费:3800元/人;

2、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培训可提供食宿。就餐为自

助餐,收费标准为105元/人天。住宿条件为单人标准间,收费标准200 元/人天。(住宿费用含游泳、健身、净娱乐、宽带上网等费用)

六、结业证书: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获得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统一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高级培训班”结业证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篇3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与财务管理方法都经过了多次的重大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提高。各企业与事业单位内部都在逐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成交,但在实际操作操作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中仍存在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事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分析,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管理制度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内部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新机制。新机制中,体现出以理财为目标、以财经法规为工作原则、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有利于自身发展为方向等特征,充分说明了新一代的财务管理人员们先进的思想观与工作观。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法规和传统思维的束缚,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还是不足,这方面的工作相对薄弱,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續稳步提升,这些问题成了财务管理人员们最首要解决的事情。

一、现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1.由于相关制度实行不到位导致的从业人员观念意识淡薄,实际工作只听从个的习惯与经验,不按相关程序进行,完全没有规则的制约。

2.财务工作人员调动大,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中的波动性,至使财务工作缺乏一定的连续性,账目记录繁乱。

3.一些单位对不按正常的财务管理要求来制定针对支票、发票等票据的管理办法,即使是在已制定了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仍有不少事业单位忽略其重要性,从而造成相关管理监督机制的弱化。

4.目前,普遍存在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问题就是其修订程度不完善、不及时,无法与最新的财经法律法规良好衔接,造成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与制度不符等情况,影响了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与一致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不足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部分事业单位在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漏洞,如没有将会计和出纳等相关职位进行明确的分工,造成岗位间的交叉作业,给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到资金的安全。

2. 在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到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与流量的管理工作做得不严,资产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车有资产的流失。

(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最终所有者仍是国家,其主要资金来源也是国家,这就造成了其工作中一个明显的特征:重视对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争取,但对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

在国家宏观调控管理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充分体现单位性质与需要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在新的管理制度当中,一定要强化对会计核算流程与财务管理制度的条款约束,加强对单位现金的管理和财产的审批,以及审批权限的分配等,对所有的单位的所有资产都要进行定期的核对工作,切实做到账目与记录的一致,保证固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1.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2.要加强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有计划地吸收一些年轻的、具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的人员充实财会和内审岗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力量。

3.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对在单位理财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应加以奖赏和重用。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政检查、外部审计并重,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内部审核监督人员。严格财务管理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

(四)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约束力度

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三部分内容,可见,预算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将全部收支编入预算。另外,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

(五)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保证财务管理科学、高效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可以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杜绝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可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以高效理财为取向,将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力求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一代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快速进步,更快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财务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曲涛.财政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广西轻工业.2009(12).

[2]夏莲.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思考.网络财富.2009(18) .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十大主要变化,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前几年所实行的有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无论从内容和形式来说, 都不适应新的形势。 (1) 不完整。如基建会计数据未能并入会计“大账”。 (2) 不真实。如固定资产未能计提折旧, 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状况。 (3) 不适应。不能适应现在的财政, 预算, 国库,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要求。 (4) 不协调, 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预决算口径不一致等要求。为了克服管理上的问题和各单位可能发生不规范的财务行为, 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其目的是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与会计核算。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反映了近年来各项财政改革的成果, 创新和丰富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中最基本的、最高层次的法规。正确解读财务规则, 把握其导向, 对新旧规则的顺利衔接和后续会计制度的修订具有现实的意义。这一新《规则》的颁布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管理的深入发展和重要改革, 也反映了近几年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变化。

一、充分了解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十大主要变化

新准则共9章49条, 在维持原准则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 对大部分条款作了修改、完善, 在内容上规范了包括事业单位“关于准则的定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扩大了规范的经费范围、重新界定了会计要素、行政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负债的概念、资产的分类、加强票据管理、规定了资产的后续计量、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等基本事项。

(一) 关于准则的定位

《规则》第二条规定:“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 (以下称行政单位) 的财务活动”。与原《规则》相比, 《规则》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国家机关和政党组织的财务活动, 增强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同时也包括了国家行政机关在境外的财务和资产管理活动。本条所称行政单位还包括列为行政编制并接受财政拨款的社会团体也要执行本规则。

(二)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规则》第四条规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1) 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严格预算执行, 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 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加强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控制和监督; (3) 加强资产管理, 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规范处置资产,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 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进行财务活动分析; (5) 对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行政财务管理的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 (6) 加强对非独立核算的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财务管理, 实行内部核算办法。”第四条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做出了规定, 这里的每一款都规定了财务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 与原《规则》相比, 第四条前三款增加了科学编制预算, 严格预算执行, 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加强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控制和监督, 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规范处置资产等内容。

(三) 扩大了《规则》规范的经费范围

原《规则》是根据当时财政管理体制产生的, 主要是对行政经费进行了规范, 这次修订, 根据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 进行了调整。

1.2000年以来实行的部门预算改革, 改变了以前的经费管理模式, 各项经费预算按部门分口管理, 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 行政单位所有的收支, 不论经费性质, 都应当适用同一个财务规则, 统一进行规范和管理。从全面规范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角度出发, 《规则》必须涵盖单位的全部收支。因此, 修订时删除了“行政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外事经费、社会保障经费的财务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的内容, 使行政单位所有的财务活动都纳入了《规则》的规范范围。

2. 删除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的内容。

2010年, 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 (财预[2010]88号) , 明确从2011年1月1日起, 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 (不含教育收费) 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从2012年1月1日起, 地方行政单位的预算外收入也被要求实行收支两条线, 全面纳入预算管理。

3. 理顺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规则》的关系。

《规则》第六十条规定:“行政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 应当执行本规则, 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对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这一条, 包含了三层意思。 (1) 行政单位基本建设财务是单位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活动应遵守《规则》的原则要求。 (2) 行政单位的基本建设财务应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专门规定进行管理和核算。 (3) 行政单位财务信息应包含基本建设财务信息, 以统一、完整地反映单位财务活动。

(四) 重新界定了会计要素

新准则借鉴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经验, 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特点, 尤其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行业事业单位, 其会计要素应当以“费用”替代“支出”, 明确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

(五) 行政单位划转撤并的财务处理

第八章行政单位划转撤并这一章, 这次修订主要是增加了两点, 一是对单位的债权、债务清理的规定, 二是增加了一个分立的情况。

(六) 负债的概念

《规则》第四十三条规定:“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 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对于负债这个概念, 大家要把握两点。 (1) 行政单位财务活动中客观存在着一些应缴财款项, 预收、代管等待结算的暂存款项, 以及因购买材料、物资或接收劳务而形成的应付款项。这些款项, 从会计意义上说, 都属于负债的范畴。《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也使用的是负债的概念。所以, 引入负债是符合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的, 也有利于保持行政单位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一致性。 (2) 《规则》所说的负债是一个会计要素, 与行政单位通过银行贷款等途径举债形成的债务是有本质区别的。行政单位允许存在负债, 但不允许对外举借债务。

(七) 资产的分类

与原《规则》相比, 新增了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

1. 在建工程

《规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 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 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这一次修订, 我们把在建工程也纳入了行政单位资产的范畴, 可以说范围是进一步地扩大了在此之前, 行政单位的一些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 或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建设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资产在单位的资产账中是很难归集到某一种资产类型中进行反映的, 主要是通过基建财务账反映, 只有在办理竣工决算以后才将价值计入固定资产账, 转为固定资产。这次修订, 按照全面反映行政单位收支的原则, 把基建支出也纳入了《规则》的规范范围, 因此, 对基建支出过程中形成的资产, 也必须全面、完整地加以反映。所以, 在资产的分类中增加了“在建工程”这一个类别, 用来专门核算行政单位的各种已发生必要支出, 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2. 无形资产

《规则》第三十二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 包括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 实际上在2006年35号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就已经明确了它属于行政单位的一类资产了。行政单位的无形资产主要是表现为单位的一些著作权和土地使用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土地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因, 是土地为国家所有, 行政单位只有使用权, 所以放到了无形资产这一类中进行反映。

(八) 规定了资产的后续计量

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 从而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真实反映资产的消耗水平提出了统一要求, 有利于为加强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行公共产品或服务成本核算提供信息支持。

(九) 依法加强票据管理

《规则》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 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 不得使用虚假票据”。这是新增加的一条。这个问题, 中央相关部门从2007就开始研究打击“假发票”的问题。各类票据是进行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也是进行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目前在票据管理中有两类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类是假发票, 另一类是发票是真的, 内容是假的。

(十) 关于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1. 第五十一条:

“行政单位的财务报告, 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及有关附表。”在财务报表的主表中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两张主表。主要的考虑是要加强对行政单位财政拨款的管理, 同时将分散在各类功能分类科目中的基建支出资金情况集中、统一地进行反映。这里面, 前四张主表在决算报表中都有, 第五张表是因为预算科目改革之后, 在决算报表中查不到基本建设投资的总体数据, 为保证有关数据的采集和对比, 单独布置的一张报表。

2. 第五十一条第三款:

“财务情况说明书, 主要说明行政单位本期收入、支出、结转、结余、专项资金使用及资产负债变动等情况, 以及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 总结财务管理经验,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其中新的变化就是在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内容上增加了“结转”“负债变动”情况, 同时明确了财务分析的概念, 调整了部分财务分析的内容和主要指标。

二、要全面认知单位层面财务涉及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工作内容, 规范财务工作的具体环节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工作内容是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建立统一的概念基础和框架。在内容上有9章49条, 主要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会计要素的基本分类、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 为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提供基础和依据。

我国事业单位基本上是以国有事业单位为主体的。资金来源是以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维持其收支平衡的。《规则》在总则内明确了规则是我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规章制度, 它既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动力机制, 又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的行为准则, 建立良好的财务秩序, 是巩固、发展、事业的需要, 也是我们财务工作者的必需方法。我们一定要全面认知单位层面财务涉及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工作内容, 规范财务工作的具体环节。

三、学习后的感想

1.在学习《规则》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看到规则本身的变化, 更要思考这项变化中所传达出来的管理要求。通过学习《规则》, 一定要领会现有的制度规定和管理要求, 增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宏观把握, 弄清楚各个管理环节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是什么, 制度的边界在哪儿, 哪些是制度允许的, 哪些是制度不允许的, 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够依法依规、准确高效地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

2.不能仅就《规则》论《规则》, 而是要紧密结合当前财政改革的大背景, 和现行的预算、国库、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等各项具体的财政制度结合起来, 和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去学习, 才能不断加深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3.还要看到,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结合。要使《规则》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实, 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制度, 还需要在准确理解《规则》规定的前提下, 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篇5

一、基本概念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贪污、挪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点分析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要点分析

一、前言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作为基础管理工作之一,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有效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应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从事业单位管理实际出发,重点从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以及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满足事业单位管理需要,为事业单位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

从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并健全财务管理 制度,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

为此,在符合国家财务管理要求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会计核算流程、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现金、财产、审批、资金、预算等方面的规定都要明确具体,制定的制度还应该可操作及具备适应性。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基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要想在财务管理中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就要积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能够有制度可依,为资产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为此,事业单位的资产登记、清查、使用、保管、处置、交接等管理制度的编制应符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资产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也应建立健全,要建立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和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制度,应规定对资产处置、使用的监管,不定期或定期清查盘点的监管。由此可见,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始终有预算工作的影响,预算工作有制定、执行、考核及监督预算。应做到预算评价、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并重,编制部门预算要科学合理,推行绩效法、零基法等合理科学的编制方法,对预算收支项目应合理进一步细化,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对预算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加强预算管理,同时还要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预算,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取得实效,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保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够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加强内部控制

考虑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要想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就要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并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重要的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能够有足够的依据和管理手段作为支撑。为此,事业单位应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加强内部控制。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更改及财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变来强化会计监督和核算,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减少浪费、腐败现象。所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对加强财务管理质量和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加深对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认识,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就要从事业单位管理实际出发,重点从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以及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满足事业单位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月),2013年06期

[2] 李志军.论如何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年28期

[3] 周德芳,王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8期

[4] 李金红.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16期

[5] 宋兆菊,顾建亮.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山东电大学报,2014年04期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篇7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的内容有资金的筹集、资金的分配、资金的利用, 以及控制、监督和核算行政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只有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好了, 才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 才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 才有利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构建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成了首要任务, 只有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 才能促进行政事业的财务高效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资产管理不规范

对于部分固定资产没有记录在账, 例如盘盈盘亏、无偿调入、捐赠等, 另外对于购进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的记录在账, 还有建成完工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固定资产清算, 这些没有记录在账的固定资产,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账实不符。

另外, 有些固定资产没有人员保管, 也没有登记台账,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紊乱, 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此外, 有些固定资产得到恰当使用,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设备的采购都有严格要求, 但是有些采购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采购知识, 导致采购的设备得不到有效利用, 只能搁置, 既浪费了资源, 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 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是财务预测制度存在很多漏洞。财务预测不仅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有很重大的影响, 而且对于科学合理管理收入及支出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准确的财务预测有利于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测大多都没有结合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只是简单的按照往年的数据材料进行预测, 大大降低了预测的准确性, 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其次是财务控制制度不完整。合理支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是财务预测的主要内容, 尤其资金的支出方面。不明确资金使用范围, 随意使用资金, 直接导致了专项资金的不合理使用, 例如在日常活动的维持方面使用专项项目建设资金, 而项目建设却使用了日常维护的资金。尤其是专项资金方面, 如果不能将金额使用的具体细节一一明确化, 不科学分析项目的收益率和可行性, 在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 就会出现资金使用不当或者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 也不利于后期总结资金的效果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是财务监督制度不齐全。

(三) 监督力度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的使用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核, 并且由领导人签字和决定,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却没有进行跟踪监督,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资金使用混乱的现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的资金预算, 造成了支出过度的现象。在专项资金使用的预算中, 没有讲究经济效益, 因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现象, 不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不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高效管理。

三、构建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 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国家财政部门的投入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 只有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管理资产, 首先要将观念转变, 提高认识, 把资产管理的列入业绩考核的范围。其次, 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资产管理的方法, 使资产的管理制度化, 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为了将相关工作人员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行政事业单位要利用法律手段, 将管理制度明确化, 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 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了解自己的责任, 并承担自己的责任。另外, 债权债务的管理也要加强, 要定期将各种借款收回, 还要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一定要科学合理, 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购置的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利用, 杜绝固定资产搁置浪费的行为。最后, 上级人员要强化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避免资产的浪费和挥霍, 使资产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是将财务预测制度完善。在做财务预测之前, 一定要分析内部的实际情况, 结合外部的经济形势, 同时结合上年的数据资料, 进行全方位的预测, 包括收益率、收入和支出额度及各种细节。其次是将财务控制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控制基本的费用支出问题, 对于平常的费用支出一定要有详细的预算, 并严格记录实际支出的费用, 尽可能的将浪费资金的现象减到最少。对于专项资金的控制, 一定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进行明确化, 严格审核专项资金之后才能批准, 杜绝专项资金被挥霍和挪用的现象。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一一记录在档案, 以便随时检查。此外, 要及时将资金的使用控制制度修改完善, 将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化, 以达到制约和监督的目的。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 严格执行风险防范的措施,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高效管理。关于往来项目的控制方面, 一定要将各项制度完善健全, 将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化。清理和核销往来项目要趁早, 将往来单位的权利和限制及范围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往来项目的明细账一定要详细规范化。最后要将财务监督制度完善。要随时监督财务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对于弄虚作假、挥霍浪费公款、违法乱纪的现象要及时检举揭发, 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到底, 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5]。另外为了确保会计核算的正确、完整、真实, 需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来, 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工作人员, 将账簿的记录制度建立的同时不断完善, 将会计数据建立成档案。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对于日常的经济业务要如实的记录、准确的核算、详细的向上级报告。在年末时, 要将全部的往来款项进行对账并严格清算, 认真进行账务的处理, 使得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同时需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 优良的培训机制不仅仅有利于形成很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而且有利于工作人员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意识。

(三) 强化内部监督与控制力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最重要的是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并认真贯彻执行, 使内部得到有效的监督。首先, 要加强对预算的管理, 对于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要严格记录在账, 对于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益要进行跟踪监督。比如可以使用定额管理的方法管理招待费用或差旅费用, 还可以通过取消公务公车, 杜绝公车资源的浪费现象。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及责任意识, 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传播法制观念, 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单位发展的监督机制, 使财务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只有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强化其财务管理的力度, 才能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提高,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和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 不仅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还能促进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 但是只要经过改革和强化管理, 构建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 必定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高效管理。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也在不断的发展, 但是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构建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的措施, 旨在为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参考, 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关键词: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成焕玲.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网友世界, 2013, 6 (12)

[2]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 2013, 6 (13)

[3]杨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 2013, 4 (11)

[4]吴松子.试析改革新财政体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商业, 2013, 4 (09)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篇8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转化是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当前我国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会计改革, 在会计改革的推动下, 事业单位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财务活动也不再局限于预算收支了, 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该进行改进和革新。事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首先以提供社会公益产品为根本目标, 体现其社会公益性, 以不断提高提供公共产品的质量为前提;同时也要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的持续发展, 以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资金需求为目标, 加强财务的收益性目标管理。由此, 事业单位的发展要在财务管理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兼顾公益性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属性, 兼顾满足社会对公益性产品和私有产品的需求, 坚持双重管理目标的相互联系和彼此协调。财务管理目标是进行财务活动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是财务活动的核心。事业单位发展环境的变化, 使其财务活动的管理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当前环境的影响下, 又由于事业单位本身的性质,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双重性, 即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根据事业单位双重目标的特点, 事业单位要十分重视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或商品的质量和数量,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

(一) 改变事业单位“铁饭碗”的观念

在我国, 绝大多数人认为事业单位是为社会主义人民谋利益的社会政府职能, 其费用理所当然由国家财政全部承担。而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几十年对事业单位的投入非常大, 为社会主义繁荣的各项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功不可没, 事业单位的人员各项费用绝大多数都是由财政负担。但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 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这种财政大包揽的弊端已日趋显现出来, 甚至在不少事业单位职能管理上存在严重的“越位”与“缺位”现象。同时, 由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许多人在事业单位“铁饭碗”的保护下, 滋生了一种“养尊处优”、“依来伸手”、不思进取的堕性。要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应从体制上进行改革, 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 使之从思想上尽快从“大锅饭”中剥离出来。

(二) 改变事业单位不讲经济效益的观念

过去那种计划配置, 国家包揽一切的管理方式, 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限制了社会事业的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政府要转变职能, 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及供给比例, 对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政府应继续供给其相应的经费;对于那些应由市场调节的领域, 应交给市场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运行, 这样就不能只讲社会效益了, 我们应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 同企业一样把经济效益摆在突出的位置。

二、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要增强事业单位领导人的法律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 与单位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 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的法律意识是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家和省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财务会计知识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改革的内容。

(二) 要提高相关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着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有些会计人员不重视专业知识更新, 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除培训会计人员会计基础理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的知识以外, 还要根据财政改革的要求, 及时培训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改革后财务事项确认和会计核算等相关的最新会计知识, 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 以适应财政和财务会计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把《内部控制规范》的培训作为重点内容, 使其掌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具体要求。从而能够将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和政策以及内部控制的要求体现在单位制订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中。

(三) 严格制度管理, 规范财务活动是实现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的基础

财务管理工作虽千头万绪, 但做起来仍是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要抓好财务管理工作, 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不能随意操作, 更不能违规操作。要站在财政的高度来认识财务管理活动, 要把是否按制度办事作为检验财务管理活动的一把尺子, 经常衡量是否超出制度的范围和界限。会计核算中心、政府采购等部门, 要不断积累经验, 使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走向成熟。

(四) 强化经费管理, 是实现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

经费是用来服务单位各项工作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费使用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一切从效益出发, 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作用。要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 做到预算有审批、开支有计划、使用有审核, 以杜绝浪费、节约开支, 缓解财政困难;要善于当家理财, 既要管好, 又要使用得当, 使经费发挥最大效益。这就要求: (1) 全面清理, 统一规范。对各项开支标准进行全面清理, 重申各项开支的范围和标准; (2) 规范程序, 严格审批。根据财力状况, 审批各项新增预算项目的合理性, 从严把关, 做到一事一议、一事一审、一事一批; (3) 完善制度, 合规运作。财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统一协调、合规运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从严入手, 把好关, 尽好职。

浅谈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

夏晨光

(临沂市兰山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办公室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财务管理对加强基层社保基金管理, 保障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 基层社保基金管理存在着认识程度不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监管不到位等情况。文章结合实际, 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层社保基金管理;问题;对策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 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等方面需要的社会保障。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

一、当前基层社保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领导对基金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存在偏差。

认为只要在缴费、发放、报销、认证等业务环节加强管理就可以了, 财务管理工作只是进行凭证、账务等简单会计处理。

2.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一是财务管理人员业务与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个别人员基础薄弱, 不能

(五) 加强预算管理

每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都是国家财务预算的细胞, 是国家财政预算的基础。事业单位要严肃预算编制, 严格执行预算。编制预算时要打破“基数”观念, 改变采取以前年度实际发生额为基础, 简单的固定加增长的编制方法, 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 即以单位的客观情况为基础, 统筹兼顾, 保证重点, 收支平衡, 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 将预算编制与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紧密结合, 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六)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电子控制等。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其管理需要, 主要有以下方法。

1. 组织规划控制

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二是组织机构的互相控制。一定要针对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办法》、《报销制度规定》、《有偿服务管理办法》、《财务决策管理办法》等等有关规定办法。

2. 批准控制

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工处理经济业务的控制。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控制制度, 是财务会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

3. 实物控制

即对单位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物控制的措施主很好地胜任当前会计环境下的财务工作。在简单的填制凭证、记账方面尚能应付, 对预决算的编制、相关数据的分析、财务管理制度的制订等方面二是疏于培训, 知识水平跟不上当前工作需要, 存在凭感觉凭经验工作的现象, 进而导致了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会计最基础业务中的失误。二是上海、汉中等社保基金案件的发生, 都是由于个别工作人员违犯职业道德, 造假帐, 编假数, 报假表, 利用内部控制缺陷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加强基金管理人员的执业道德素质教育, 包括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 已成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财务管理基础核算过于简单。社保基金的业务数据专业性、综合性比较强, 它有些只能直接反映某一或某类指标状况, 至于其间包含的许多具体信息无法联系反映。虽然实行收支两

要有:限制接近, 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实物资产有关文件的接触, 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 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保证财产实有量与有关记录一致。

(七) 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保证财务管理科学、高效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 可以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 杜绝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现象, 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以资金控制为目标, 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 可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 以高效理财为取向, 将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 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 力求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 效率最高。

(八)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

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 进行合理分工,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在购置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 坚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监督、执行三者有机结合, 相互制约, 以达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各项资源, 杜绝不必要的浪费。落实政府采购的执行, 大宗物品的采购宜采用招投标形式, 增加设备采购的透明度, 加强经济核算, 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篇9

1. 1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由丰田公司提出的一种高效、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一种现代化新型的理念和方式。主要体现一个 “细”字,对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设立及对应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抓落实,把财务管理深入到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当中,通过财务监督,拓展职能,以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落实。

运用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最大限度节省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将管理的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明确事业单位的目标,以此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减少出错率,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

1. 2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所有的企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财务问题尤为重要。精细化财务管理通过转变财务管理方式,将手工核算转变成经营管理,把财务领域从静态财务问题转变成全方位动态财务问题,将工作形式也转变成了服务型,这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

提高企业的效益,是精细化财务管理最主要的目的。通过财务工作的不断加深和提高,挖掘企业更多更大的价值,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企业创造更大更高的经济效益。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点是不断拓宽财务管理的领域,不断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拓宽财务管理的领域,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工作程序,使企业各部门协同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灵活性和战斗力; 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将财务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再整合细化,如此循环,可以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 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中的重要性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但在当下,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理想的地方。而精细化财务管理方式在应用中,能够弥补不足,并且完善和创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

精细化财务管理着重于一个 “细”字,对工作中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点、每个步骤都进行精细化运作,确保每一项工作和岗位都有章可循,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离不开有序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无论是精细化管理,还是财务管理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来更好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职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具备政府职能的单位,应该履行社会上的一些管理监督义务,满足社会上文化、教育、社会科学等的需求,同时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但是,当下财务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职能的发挥。精细化财务管理则在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使管理人员更好地意识到自己在单位岗位职能上的重要作用,促进其自身职能的发挥。

3 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3. 1 成本核算的精细化

对成本核算进行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的重要一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单位现在正在采用的成本考核机制进行更精细的划分,保证成本核算能够跟其他工作结合起来,因此,应不断寻求能够将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大限度降低生产的成本,使财务管理更加的科学化。

3. 2 管理人员工作的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主要就是一个 “细”字,每一个岗位的具体业务都应该有相应的流程和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服务和财务管理的职能,更有效地挖掘财务活动的价值。可以在现有的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一些监督职能和轮岗制度等,有效地实现一体化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益。

3. 3 内外监督制度的精细化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和需要,不仅要制定财务会计制度,还应该设置相关的监督部门,强化监督力度。对于内部监督,要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财务管理工作的状况,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对存在问题的要进行限期整改。对外部监督,应该与纪检监察部门等相互配合,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监督控制,定期抽查,防患于未然。

4 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切实有效运行的措施

4. 1 转变整体观念,改善管理制度

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想要切实有效地运行,就需要提升财务管理的思想和观念。首先,应该先转变工作作风,财务管理部门要向服务型部门转变。其次,对财务管理工作也要更精细,每一项工作,每一点都应该记录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精细化。让财务管理者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运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进一步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意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更好、更有效地进行。

4. 2 精细化财务管理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重点对单位内部财务变动和各项业务进行详细分析,及时向管理者提供财务分析报告,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将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表等数据及时地提供给管理决策层,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当前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为单位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及时的财务信息。

4. 3 做好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

财务部门应重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工作,做好表率,给其他部门带个好头。因此作为财务部门领头羊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就应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和理念以培训和学习的方式传授给其他人员,提升整个财务部门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中不合理的体制进行革新,为精细化财务管理打好基础。在学好新管理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革新和完善,适当地增加一些新的岗位,并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将工作深入到各部门及各个工作单元,积极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

4. 4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想要切实有效地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就需要一支高效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培训制度、薪资制度,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5 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现今的财务管理方式存在核算不精细、管理不严、人员素质不高等显著问题。因此,应该对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精细化财务管理应运而生,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讲述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在行政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并着重强调了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探讨出能够更好地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精细化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章春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184-185.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浅析 篇10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于国家或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由于过度依赖就造成了其在财务管理上的懈怠。部分单位领导者由于自身财务知识的缺乏以及管理制度的缺失,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也就失去了相应的保障,就造成了他们在财务管理上的结构混乱,单位既想获得更多的资金,却又造成了资金的闲置没有发挥其功效。

(二)财务管理改革力度不够

在现代事业单位中在财务收支上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许多事业单位中由于在旧体制的影响造成了当今的税收和非收入定位的不明确,财政收支的混乱,甚至还存在一些自收自支的现象;尤其是对经营性收入的管理往往偏离在财政管理之外,非税收的管理须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三)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在旧体制以及事业单位自身因素的影响下,许多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较低,管理方式较为单一,思想更是守旧落后。甚至一些领导者自身缺乏财务知识,而没有把财务管理纳入到管理之中,认为财务就是记账和算账的一些简单工作,不需要专门的管理。既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知识和认识,又没有现代财务管理技能,使得财务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没有显示出来,财务管理没有与单位的市场经营结合起来,在长远看来势必会给单位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例如、财务管理不严带来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会计核算不准确、部门或个人越权违纪等现象的发生。

(四)固定财产管理不严格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由于未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没有很好的区分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质的国有资产。当今一些单位自主经营、自主创收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压力,但是在国有资产的整个层面上来讲其构成结构是不均衡的,这也就对国有资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不利于资产的有效管理,尤其在监督管理上缺乏力度,增加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以及成本管理的不合理。

(五)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

由于在长时期的旧体制管理中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理念上、专业知识上和工作技能上等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其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偏低,不利于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流于形式没有严格的执行制度,在会计的记账和核算等环节上缺乏严格的考核与核对;另外在对会计信息的整理、提炼和加工上会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甚至一些单位都没有制定相关的财务报表,这使得单位难以及时掌握有效的决心信息以及及时掌控单位的财务状况。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在改革中明确其地位

面对着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大潮,各个行业也都开始了自身的改革,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确定自身在市场环境中的位置和角色,这是决定一个企业或单位能否顺利适应改革发展的重要步骤,因而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正确定位。对于政府型的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是谋求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对于公益性的单位而言其财务管理应放在资金的综合效益使用上,使其达到最佳效果以及社会资金的保值和增值;对于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就应该和经营类的企业定位一致,实现经营效率的最大化,因而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对自身定位的准确性是极其重要的。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应采用一般的企业方法,而应在自身的实际基础上制定切合需求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综合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应从内部各个单位分工和具体职责上、工作进展计划和未来发展规模方向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符合实际的预算编制表。在年度综合预算中要在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状况上,包括各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经营收入,需充分的展现部门以及上级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另外对其单位的收支系统和制度要进行完善,保障其记录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当下先进的管理软件,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分析、全面剖析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掌握资金的流向,建设工作中失误并及时纠正,为单位领导的决策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

(三)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属于编制企业,其资产属于国有,对其的有效管理是保障国家利益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种违纪现象不断。因而事业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应与有关部门进行有效联系和通力合作,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对其的变更或纠纷及时登记并作出相关处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运作等环节中的有效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增强事会计信息的财务决策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篇11

摘要:在新财政体制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对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念、目标、核心、特征出发,归纳总结了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单位的资产管理和财政预算执行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是出现财务管理问题的源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薄弱的地方。一是会计科目使用不合理。许多单位不按照规定的要求,自行设置和随意使用、混用、乱用会计科目,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信息大量失真。二是原始凭证存在虚假现象。如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等。三是记账凭证不规范。主要是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处理业务不及时。四是会计账薄使用不规范。如部分单位不按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总账和明细账不分,无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固定资产明细账,不按规定报送会计报表及财务报告分析,会计报表缺乏应有的附注等。五是票据管理混乱。如在票据认购、票据领用、票据核销上存在监督的漏洞,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国家资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2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不全或完全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资金的管理不严,供应范围过宽。三是往来款项的管理不够严格按照要求。四是部分事业单位往来款项占据比例过大,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四是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不及时。

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很多并未经过系统的财会培训和没有资格证书就上岗,甚至有些上岗财会人员根本不懂相应的财务制度,连基本的会计科目都不知道怎么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长期缺乏必要的培训,他们将无法担当起财务管理的重仟,这必将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阻碍单位的发展。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特点,制定符合《会计法》有关规定的工作流程,统一财务经办程序,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真实、完整;健全会计账簿记录,依法设置总账、明细账和往来账,做好会计基础数据的建档立制工作;加强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凡需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凭证都应该被严格审核,各单位要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强化票据的管理。

2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制度

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预算、决算、收支管理、开支标准、资金管理、财务物资管理、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制度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有利于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这样,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会计核算日清月结的同时,财务公开也要做到日清月结,接受群众的监督,进而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3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篇12

中国的市场经济基本上是国际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仍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模式, 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的传统预算管理模式显现出滞后, 与社会进步脱节。所以,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急需要进行改革。

(一) 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不强现象, 往往是重预算轻预算使用过程的管理。预算时, 科目、项目等费用做得很“细致”, 到执行预算时, 往往是按临时性需求或领导意识使用预算资金, 预算资金管理混乱是不可避免的习惯, 宏观的问题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无法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预算的编制不科学, 编制预算时的“细致”目的在于编制出所需金额, 而不是编制出实实在在的用途, 缺乏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的展开预算。所以一些单位为了调整和进行一系列的预算追加, 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和实践都用在凑预算的盘子上面, 对于预算的实际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监督不够重视, 这样也就导致资金的投向不是那么清晰, 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更是无法保障, 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 浪费现象频频的发生。

(二) 预算的编制准备不充分

当前事业单位编制财务预算的工作几乎全部由财务部门完成, 这样虽然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财务预算管理, 但财务部门参与事业单位总体业务项目的论证也不过是听其言, 看报告, 财务部门对计划的制订和单位总体规划细情知道的比较少, 也没有更多精力去细致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这样就导致了编制财务预算不能很好体现细分内容, 很多时候只能根据上年度的数据编制预算来进行相关计划的制定。所以这样的预算也就不能很好的和单位的实际业务紧密地结合起来, 用款部门也很难进行配合执行, 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造成先天性的障碍, 并带来诸多的困难和麻烦。

(三) 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随着零基预算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有着较大的帮助, 但是由于基数法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 惯性管理模式无形地约束着实际管理工作。所以, 实际上零基预算的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执行, 其实际的作用也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和显现出来, 往往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上依然是以传统的基数为其基础, 收入定增长率, 层层的分析和计算, 最后得出的结果往往不精确地体现真实情况, 难以符合实际。所以, 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起来也难以保证其效果。所以, 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要引起较高程度的重视, 要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的方法, 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按步骤进行, 不能只注重“编制”不注重编制过程的科学论证, 科目和项目细则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改进,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实实在在的管理。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意识决定一切, 没有清晰、科学、严谨的意识就什么都做不好。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乃至科学使用预算资金十分重要,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科学管理意识和观念是事业单位的全员意识, 从领导到每一位事业单位成员都必须强化意识, 紧跟时代的发展是必须要务。

(二) 用充足的时间编制预算每一个细节

编制预算过程安排足够的时间, 解剖每一个细节科目、项目, 保证预算编制工作做到严谨, 经得起反复推敲。 (下转196页) (上接182页)

(三) 紧密结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

要彻底抛弃基数法, 全面落实和推进零基预算方法, 用科学和合理的方法和准市场规则行预算编制、计算和分析, 这样才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的发展和改革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

(四) 加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督

加强单位对于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 按着进度和变更纪要审查预算执行情况, 逐级负责制, 建立其完善的监控制度, 以此来保障其预算执行, 保证预算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

三、结束语

建立一系列的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分析考核细则和完整的体系, 逐渐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体系, 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促进相关预算效益的不断提高是实实在在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林银球.如何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 2011, (12) .

上一篇:服务本质下一篇:传统的力学结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