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2024-08-30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精选12篇)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1

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证券市场逐步走向了规范的发展道路。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在经济建设特别是为耗资巨大的新兴事业、新建企业大规模地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探索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社会资源、进行资源配置的改革中起着探索者的作用。证券市场从建立至今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 这20余年是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规范的过程, 是全社会对证券市场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20余年的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方面共同推进证券市场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日趋形成, 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同时, 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 经济各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进, 也迫切需要加快证券市场的发展。

1 证券市场的现状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的证券市场, 我国在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 而1997年已达到2 412亿元。在股票市场上, 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 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 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 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 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1.1 证券市场的规模较小

以股票市场为例, 虽然发展速度较快, 但是从总体规模看, 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 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 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 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 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 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看, 世界平均为30%左右, 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 而我国为24.2%, 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 如果扣除这一部分, 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按照世界交易所联盟公布的总市值数据, 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排名连续下滑。截至2006年11月27日, 上海、深圳、香港三地证交所的IPO筹资总额达到约450亿美元, 首次超过美国, 后者2006年前11个月境内主要交易所 (纽交所、纳斯达克及美国交易所) 实现了424亿美元的IPO筹资额, 但沪深交易所在市场规模上与国外的交易所仍相差甚远。

1.2 资本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

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 其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及其发展程度。我国证券市场由于其特殊的原因造就了一批先天不足的上市公司, 再加上行业整合程度较低、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意识、观念和管理能力落后及控股股东的非法干预, 造成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较低, 盈利能力不强, 业绩波动较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 缺乏国际竞争能力。另外, 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 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 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 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 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 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 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

1.3 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不力

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及WTO精神差距很大, 法律体系不完善, 可操作性低;执法力量相对薄弱, 执法力度不大, 从而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 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违规运作,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不规范、高管权责不对等, 信息披露失真, 部分中介机构为了获利而违背职业道德, 以及部分证券咨询机构恶意引导投资者等。特别是新《证券法》生效后, 市场违法行为依然存在, 并未得到有力的纠正。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等原因, 证券市场运作很不规范, 加大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众多虚假消息与评估溢价中, 存在造假一条龙。造假者出于抬高GDP、招商、出货等等目的, 透支着政府、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的信用。造假者众, 受惩者少, 受到严厉惩处者少之又少。

2 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 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以及改革方案设计不够科学、政策运用未能自如, 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一系列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首先, 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证券市场在建立的初期, 由于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片面理解而设置了上市公司中较大比重的国有股, 形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 从而造成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不平等现象。其次, 在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 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政策和制度过于注重市场的筹资功能, 而忽视完善和全面发挥证券市场本应有的功能。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为了解决资本供求矛盾而产生的, 其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市场来调节资源分配、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在忽视其本应有的功能, 单纯强调其筹资功能的引导下, 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进入了“圈钱”的怪圈, 诸多上市公司靠上市“圈钱”做大规模, 这种意识推而广之, 一旦其失去了上市融资的资格时, 又转而向银行贷款融资, 逐渐习惯了靠钱铺路。习惯了靠钱铺路的公司, 往往会在规模上一味地做大做强, 弱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注重发展的质量, 从而造成综合竞争能力的下降而不得不进行自身的调整。第三, 由于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度时期, 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格, 造成了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监管的空白地带, 违法成本太低, 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运作不规范。

3 对策研究

3.1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证券市场主体质量的高低, 对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发展。

第一, 取消额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段, 由于对证券发行标准制定较低, 这给行政部门行使权力提供了较大空间, 政府为企业包装上市, 后患无穷。为此, 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严格上市公司审批, 提高上市标准, 取消或减少行政干预, 将证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换之以核准制, 使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都能通过竞争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市场参与的公平性, 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促使企业经营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上, 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达到上市的目的。第二, 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股份公司, 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 更要转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后不思进取, “穿新鞋, 走老路”, 把股市看作“圈钱”场所, 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3.2 加快立法进度, 规范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 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 各交易环节严格按法规操作, 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安全和可靠, 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降低证券交易风险, 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 应尽快制定更多的法规制度, 使证券交易活动的各环节有法可依。同时在法规制定后, 严格贯彻执行, 加大监管力度, 对在证券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活动, 一定要严肃查处, 对那些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 从事严重证券交易违法活动的当事人要给予坚决打击, 使我国证券市场尽快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摘要: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我国证券业已经成为现在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 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但由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有限, 在许多方面与外国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就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问题作一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海宽.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构想[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20-124.

[2]石建新.培育产权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J].经济体制改革, 1998 (1) ::34-37.

[3]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 (2008)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27.

[4]刘春彦, 马卫锋, 郭婷婷.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研究——基于中美监管制度的比较分析[J].财贸研究, 2008 (1) .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2

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趋势

1.大规模网上交易的条件日渐成熟。首先是技术的进步,从技术角度讲,网上交易已可以使投资者在时间上领先一步。其次,我国的互联网用户群已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势头。三是我国证券市场正日趋成熟。

2.集中式网上交易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国证券行业正在向集中交易、集中清算、集中管理以及规模化和集团化的经营方式转换。网上交易采用这一经营模式,更有利于整合券商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节约交易成本与管理费用,增强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可见,集中式网上交易模式符合未来券商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

3.网上经纪与全方位服务融合。在固定佣金政策的大背景下,使得国内券商提前从价格竞争进入了服务竞争阶段。通常情况下,这一竞争阶段应该是在充分的价格竞争之后到来。价格竞争的直接结果是导致网上交易佣金费率的降低,当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后,仅靠减佣模式已不能维持下去时,全方位服务模式就会出现。这时候,券商的收入将由单一的经纪佣金转向综合性的资产管理费用。

4.速度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在今后几年里,宽带网会获得突破性发展。基于有线电视的CableModem技术、基于普通电话线路的DSL技术以及基于卫星通信的DirecPC技术等典型宽带技术的发展,将使电信能提供逼近于零时延、零接入、零故障的服务。而基于IP协议的交换技术的发展,又将使传统电信业务和网络数据业务的综合统一成为可能。由于互联网协议(TCP/IP)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可以共同接受的协议,因此,未来的宽带网实质上就是宽带互联网的代名词。

5.网上证券交易正在进入移动交易时代。WAP(无线应用协议)为互联网和无线设备之间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开放标准,是未来无线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WAP技术可以使股票交易更方便,通过WAP可实现多种终端的服务共享和信息交流,包容目前广泛使用的和新兴的终端类型,如手机、呼机、PDA等设备。用户通过手机对券商收发各种格式的数据报告来完成委托、撤单、转帐等全部交易手续。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基于互联网的移动证券交易市场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6.网上证券交易实现方式趋向于多元化。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还很低,但电话、电视机,传呼机和手机的拥有量却很高,截止7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到1.206亿部,超过美国最新统计的1.201亿户,位居世界第一。因此,突破Web+PC的网上交易模式,使投资者可以借助电脑、手机、双向寻呼机、机顶盒、手提式电子设备等多种信息终端进行网上证券交易,这是中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必然方向。

7.网上证券交易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县、县级市都没有证券营业部,投资者买卖股票需要到地级市,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在广东、江浙一带,许多县、镇经济发达,比如在广东南海县,一个县就有500台ATM提款机,却没有一家证券营业部。网上交易的普及,交易网络的无限延伸,将使占中国85%以上的小城市和农村居民变成潜在的股民,使很多没有条件进行股票买卖的人加入到股民的队伍中来。

8.中国网上证券交易即将面临大突破。加入WTO后,中国证券市场将变成全球证券市场的一部分,中国的股市会完全国际化,国际上的一些大券商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不可能一家一家地开设营业厅,其策略一定是在网上,这必将促进网上证券业的发展。另外,根据美国的经验,网上证券交易量一旦超过10%,就会有一个大的突破,中国整个网上交易量不到1%,去年是3%~5%,今年预计会在5%~10%左右。也就是说,近几年内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即将进入最快的发展时期。

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我国券商最早开始尝试开办网上交易业务是在底,此后一年,网上交易一直停留在观望、开发和试用阶段,到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4月,证监会颁布《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对网上交易的业务资格和运作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后,券商的积极性才调动起来。进入20以来,网上证券委托交易业务加快了发展速度。截止年3月末,104家证券公司中,正式开通网上交易业务的约有71家,占证券公司总数的68.27%。目前通过证监会网上业务资格核准的已达到45家。各网上券商报中国证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01年10月底时,我国网上证券委托交易量占沪深交易所的比例已上升到5.74%;网上开户数319万户,占证券市场总开户数的比例已经达到9.7%。

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进程如下:・

19底个别证券营业部开始尝试开办网上交易业务・

19真正开始起步・

204月证监会颁布《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

・2001年以来网上证券委托交易业务加快发展速度・

2001年3月末104家证券公司中,正式开通网上交易业务的约有71家,占证券公司总数的68.27%・

2001年6月末当月网上委托交易量为456.19亿元,占沪深交易所6月份交易量的4.63%;网上开户数达271万户,占证券市场总开户数的8.5%・

2001年前6个月网上交易累计成交金额为2022.88亿元,占前6个月证券市场的4.07%・

2001年7月末网上开户数达289万户,占证券市场总开户数的8.93%・

2001年8月末通过证监会网上业务资格核准的已达到45家;当月网上委托交易量占沪深交易所的5.53%;网上开户数达301万户,占证券市场总开户数的9.22%・

2001年9月末当月网上委托交易量占沪深交易所的5.26%;网上开户数达310万户,占证券市场总开户数的9.46%・

2001年10月末当月网上委托交易量占沪深交易所的5.74%;网上开户数达319万户,占证券市场总开户数的9.7%可见,我国网上证券交易业务已经初步呈现出可喜的指数型发展态势。券商对待网上交易的态度由三年前的投石问路,发展到今天的大刀阔斧。目前全国网上证券

交易投资者户数已经接近证券市场总开户数的1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在近几年将呈几何级的速度增长。由证券之星联合30多家券商网站对12231名网民开展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87.96%受访者认为网上交易在二至四年内将占主导地位,四年后近八成股民会通过互联网进行证券交易,电话委托、营业大厅自助委托以及柜台委托的比例都将大幅度降低,股民获取证券信息的渠道也将会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演变。

2001年5月,赛迪资讯顾问公司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事业部开展了″网上证券交易调查″,共取得有效问卷556份。调查表明共有27.1%的被访者现在已经把互联网作为证券委托交易的常用途径之一。互联网成为继电话和证券公司营业部之后第三大委托方式(见图1)。电话委托已经取代传统的营业部方式成为最普遍采用的委托方式,而在不远的将来,互联网必将以更加先进的技术优势取代电话成为中国股民最普遍使用的证券交易委托方式。由此看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驱动下,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网上证券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到2001年10月底,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渗透率才仅仅5.74%。这一数据表明,网上交易在我国还只是原有委托方式的一种补充,其替代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要加快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速度,我们认为以下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1.交易费用问题。网上交易投资者要承担的全部费用包括交易佣金、印花税和通讯费用三个部分。交易佣金居高不下是目前我国发展网上交易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国内券商都是根据有关法规,统一按照交易额的3.5‰收取固定比例的交易佣金,国家按4‰的税率收取印花税,因此尚不包括通讯费用的实际交易费率已高达交易金额的7.5‰。而在网上证券交易最活跃的美国,投资者通过互联网买卖股票可获得诱人的交易佣金折扣,网络券商Ameritrade甚至推出免费交易网站,不收取任何交易手续费。可以这样说,低廉的交易手续费促进了美国网上证券交易的迅猛发展。我国证券交易实行固定佣金制度,投资者很难从网上交易中获得直接利益,即使部分券商以佣金返还来吸引客户,但毕竟不公开、不规范,并且返还比例还要视客户的资金量、交易量而定,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享受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客户对网上交易的兴趣,使得网上交易规模难以扩大。

2.网速有待进一步提高。网速太慢是CNNIC历次调查中用户认为最不满意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由于目前上网大都采用拨号方式,线路拥挤带来的不便甚多,网上证券交易难免不受影响。在交易量较大的情况下,无论电话委托或网上委托,都可能发生线路阻塞现象,网上行情与信息的发布速度甚至可能比实际行情慢几分钟以上,直接影响交易完成的质量,客户可能因为行情阻塞或显示慢,下不了单或下单拿不到想要的价格。随着网上业务的增长,用户对因特网的传输速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改善目前上网慢的情况,除了增加骨干网的带宽、路由器速度和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外,更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提高用户接入网的传输速率。

3.网络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客观地说,网上交易的安全系数要高于一般传统的委托方式如电话委托等。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客户委托数据在到达券商交易服务器之前的传输过程中是透明可读的,只要截获这些数据,就能够解读并获取客户的密码以及其他的交易数据等信息。而在网上交易中,客户的私有信息以及交易数据都是经过较长位数的加密,只有交易服务器才能正确识别这些数据,而且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并获得网上交易资格的券商,如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券商均采用了安全认证(CA)机制,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防止假冒和抵赖现象的发生。迄今为止,尚未出现由于网络安全性而引起的网上交易纠纷。尽管如此,网上证券经纪面临的最大威胁仍然是安全问题。

4.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网上证券交易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涉及到更复杂的利益关系,必须对参与各方的行为进行规范,这就需要更新原有的法规体系,使其适应证券市场新的发展需要。我国的证券法规本身就有待完善,在网络时代还必须解决好以下新问题:(1)无法可依问题。如网上证券交易需要诸如《数字签名法》的法律,以保证用电子签名代替书面签名的合法性,而我国尚未制定这一法律。(2)管辖权和法律选择问题。由于参与交易的投资者不受时空限制,交易者所在地点不再重要,这就对管辖权和法律选择提出了挑战。(3)相关法律的冲突问题。我国新制定的`《合同法》已经承认电子合同的合法有效,且许多交易项目的结算也都是通过电子票据来完成的,而我国的《票据法》目前还不承认非书面的电子票据,所以应对两法矛盾之处进行修改。(4)网上信息披露问题。尽管我国《证券法》对有关信息披露作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对通过网络发送信息的合法性尚未加以严格确认,对通过网络发布谣言或其它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的制裁也缺少可操作的法律条文。(5)法规上的国际协调问题。网络证券将在Intranet和作为全球交易平台的Internet上进行,这必然会使证券的跨国交易变得普遍,而各国的法律不同,发生纠纷时将存在着法律选择的冲突。

5.网上开户、网上资金划转问题。网上交易的一大优势便是打破了时空限制,这意味着办理开户手续以及资金存取都可以方便进行,只需要到身边的银行即可办理一切手续,这在国外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在国内却没有这么方便,投资者开户必须是本人携带身份证到证券营业部去办理。这就使广大农村居民以及所住地区证券营业网点少或根本就没有营业网点的城镇居民,仍然难以通过网上交易所带来的便利,加入到股民队伍中来。

6.个性化程度低,网上服务未能及时跟上。许多券商只是在自己或是他人的网站上建立了一个交易平台,互联网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并未发挥出来。虽然大部分券商网站在构建时也都设置了实时新闻、网上交易、专家在线、CALLCENTER、模拟炒股、虚拟社区、个人定制等一整套非常有吸引力的栏目,但实际运作中,网站提供的服务内容非常有限,原创信息很少,信息重复率高,个性化程度低,对客户的交易决策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大部分券商网站实际上只是为其网上证券委托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证券电子商务有很大差距。此外,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网络,如何帮助投资者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网络信息而不浪费时间,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7.规范和监管问题。首先,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应网上证券交易特点的监管体系。在这一监管架构中,不仅组织结构、参与部门可能会有别于传统的证券监管体系,而且监管工具和手段也会明显不同。其次是监管依据尚不足。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虽然证监会和相关部门对网上交易的准入和安全问题出台了一些规则,但法规制度建设还远远不适应监管的需要。有关网上交易的资格审查、网上交易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体制、网上交易的信息资源管理、网上交易的市场监管都还缺乏明确、公开、统一且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标准,网上安全设施也还只是由各个券商自行设定。再者,对网上交易的开放性认识不足,尚没有形成全球化的协调监管机制。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3

从国际市场来看,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由最初区域性的垄断性市场演变成为现在的全球范围内证券市场竞争。证券交易所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企业组织形式,但是它又与企业相区别,因为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主要是一些用于融资的传统金融交易工具,这些交易工具成为市场买卖的主体。

一、世界范围内证券交易所概况

随着竞争在证券交易所之间愈演愈烈,全球证券交易所性质和特征等方面正历经巨大的变化。其主要的发展态势有以下两点:

(1)核准制逐渐向注册制转变

注册制和核准制是现股票市场发行审核的主要两种方式,两者最主要差别在于政府方面干预的程度不同。在注册制下,证券主管机关只对上市企业做形式上的审查,企业股票的投资价值也将留给市场自己去判断;而在核准制下,证券主管机关不仅要对运作形式进行审查,同时也要对企业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进行严格把关。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金融市场对企业股票的发行上市采用较多的是注册制,这也表明注册制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的一种主要选择。

(2)会员制逐渐被公司制所取代

在证券交易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员制和公司制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前,会员制组织形式是全世界大多数的证券交易所的选择。会员制是以会员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组织形式,会员在一定的条件下依法自愿出资是证券交易所成立的资金来源,因此它是为证券交易提供各种相关服务的非盈利性法人组织。

二、新形势下,我国证券交易所所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起步,当时最主要的市场活动是国债发行。1990年12月19日,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1年7月3日。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目前这两大交易所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二十多年的发展,两大交易所对我国资本金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大,国际资本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交易所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内部竞争总体不足

由于政府是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的主要控制方,证券交易所的职能以及自治权利在很多方面受到政府限制。特别是在公司上市规则、证券交易品种创新等。例如,与其他国家的注册制不同,审核制目前是我国股票发行上市主要方式,而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上市條件,证券交易所不能够通过自主地根据市场需要更改上市条件,缺乏弹性。

(2)交易品种创新不足

目前,股票、债券、权证、ETF等工具是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的主要金融品种,在金融衍生品的品种创新方面发展比较滞后。而国外发达国家的证券交易所的金融衍生品品种创新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包括股票期权、股票期货、股指期权、利率期权等等。同时,从股票市值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占有主导地位亦可以看出,我国证券交易所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方面的薄弱。

三、政策与建议

目前,我国两家证券交易所名义上是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行政会员性组织”,会员对交易所的重大决策没有参与权。历史上两家交易所曾有过短暂的相互竞争,由于地域和行政上的需要,上海证券交易所定位于建立中国的蓝筹股市场,而深圳证券交易所则定位于建立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两者的竞争关系也随之基本消失。尽管我国证券交易所在国内仍然处于垄断地位,但来自外部交易所的竞争却日益严峻。我国证券交易所一方面面临着地区性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如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来自国际性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如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伦敦交易所等。这种竞争导致我国流失了大量的上市资源。我国证券交易所必须尽快进行变革,以应对外界的竞争,通过技术、制度创新,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1)引入竞争机制

国际经验表明,证券交易所创新发展的最大动力是竞争。200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泛欧证券交易所合并。特别是2011年2月9日,伦敦证券交易所与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宣布合并就是最好的例子,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实际上,我们这里所讲的引入竞争并不是说引入新的竞争对手,而是指在我国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下,两大交易所被行政赋予的地位基本不存在竞争,业务的发展并不是市场选择的需要,而所谓的改革和创新的推动力不是来自竞争,而主要是来自政府。引入竞争机制,把创新和变革的主动权交给证券交易所自身和市场参与主体,政府只负责制定和维护规则,将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2)公司制改革是保持交易所有效竞争的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竞争容易造成许多负面效应,因此要真正将交易所至于市场竞争的环境当中,首先交易所治理结构的变革是必要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很多的例了都在表明,之所以国有产权下的市场主体竞争最终都会造成资源浪费,是因为最后买单始终是政府。因此应尽快推动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制改革,而且这种改革不仅是法律形态上的转换,也包括产权结构、组织治理特征发生实质性变化,要引入政府以外的产权主体。这样的改革才能保证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市场主体良性竞争,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傅浩,施东辉,鹿小楠.证券交易所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R].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2006.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4

银行将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的流动性不足的信贷资产以证券交易形式融资的过程, 为资产证券化。以相应的资产作为基础发行的证券为证券化产品。资产通过证券化, 解决了流动性风险。资产证券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 包括以下四类: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证券化、现金资产证券化。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 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

二、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目前, 中国的经济面临许多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长期建设项目投资, 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利率管制催生影子银行, 推高民间借贷资金成本;商业银行的贷款歧视, 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企;大型国企资金来源单一, 资产负债率已达监管上限;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期限错配, 导致银行系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资产证券化, 作为一种结构性资产融资手段, 对于解决上述问题能够提供帮助。

刘浩洋 (2015) 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有助于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发展资产证券化融资, 有利于加快资本市场的成长和完善;有利于加速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林健 (2015) 认为商业银行加快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改善银行的流动性结构性不足的困境, 有利于分散银行经营风险、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并且提供了银行介入资本市场的平台, 有利于帮助银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王元璋, 涂晓兵 (2015) 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对贷款规模增长迅猛, 银信合作全面收缩的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途径和商业银行主动管理信用风险的利器。冯留锋 (2014) 认为资产证券化能有效解决金融体系市场割裂和功能错位问题;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 可以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 降低不良贷款率。

三、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一) 资产证券化发行主体不断增多

资产证券化备案制新规发布以来, 各大银行及公司纷纷试水, 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不久前刚刚批复了包括中信、光大、华夏、浦发等27 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主体, 此前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 现在已经扩大到了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农合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 还包括汽车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

(二) 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日趋多元化

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信用社、财务公司、证券公司、外资银行、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等, 而且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正在增强。

(三) 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断创新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 涵盖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 包含了银行、证券业、电信、交通、电力、房地产等许多行业。业务也在不断创新, 如东方证券公司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阿里小贷, 是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业务。该业务是证券公司首次开展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华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华夏苏宁云创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以下简称“苏宁云创”) 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后, 2 月6 日在深交所挂牌转让。该产品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备案制后深交所挂牌的首个房地产投资基金 (REITs) 。渣打中国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该行在华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臻骋2015 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 成为国内首批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外资银行之一。首只私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是由诺亚财富与阿里小贷公司发行的。证券资产化业务不断创新, 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增多。

(四) 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于2005 年。2005 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开展建设银行发行, 发行规模达7.196 十亿人民币。在2006 年的发行规模为11.58 十亿人民币。在2007 年的发行规模为17.808 十亿人民币, 2008 年是30.201 十亿人民币, 包括中国建设银行, 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资产证券化的范畴首次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到了2008 年底, 总发行规模66.785 十亿人民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规模, 信贷资产证券化享受一小部分的债券市场。在2008 年,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的爆发, 我国监管机构出于宏观审慎和把控风险的考虑, 暂停国内资产证券化的推进步伐。2012 年2 月,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将继续推动这种金融创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于2012 年5 月17 日,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在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进一步扩大发行事项的通知, 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 与50 十亿人民币的量。2013 年发行的总规模为300 十亿人民币, 较2012 年多5 倍。而2014年, 发行规模更是达到了400 十亿人民币。

四、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一) 法律法规缺失

目前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十余部, 主要的有以下几部:2001 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5 年公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 《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2006 年公布:《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2008 年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2013 年3 月, 证监会出台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 对《试点指引》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和修改;2015 年2 月, 证监会取消了资产证券化业务行政审批, 并同时着手完善相关制度衔接和配套措施。从上面的法律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正处于试点阶段, 正规的法律还没有出台, 都是针对试点公布的规定,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缺失。相应的监管体系也未形成, 我国基础法规制度建设落后于市场发展步伐, 没有相应法规作后盾, 很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投资者合法权益难得到真正的保障。

(二) 专业人才的缺乏

近年来, 资产证券化不断发展壮大, 虽处于试点阶段, 但资产证券化产品却已数量繁多, 并且业务品种较新, 交易结构也很复杂, 不断衍生的产品需要大量的人才维护, 因此, 在这方面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强的人才, 而目前我国人才储备量不足。而且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也很缺乏, 相关参与方的人才储备也相对不足。

(三) 中介机构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中介机构的权威性存在质疑, 服务质量不高, 尤其是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具有重要作用, 但因我国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 规模小, 评级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场对信用资产机构的作用不能够充分的认识, 导致服务水平有限, 得到的评级结果难以使广大投资者信服, 不利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四) 二级市场缺乏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在二级市场交易, 二级市场的作用是为有价证券提供流动性, 使证券持有者随时可以卖掉手中的有价证券, 得以变现。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本身有待提高, 而流动性不足的最大问题, 就是会导致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 进而使投资者对债券投资越来越小心翼翼, 进一步降低流动性。在这个大环境下, 资本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不足, 不利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五) 资本市场制度不完善

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 由于资本市场缺少流动性, 资产风险的分散也难以实现, 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通也被较大程度的限制。在制度设计上还不是很完善, 包括发行制度, 包括监管制度等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五、资产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法规制度

资产证券化不断创新发展, 涉及面加大, 对法律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如若没有严格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资产证券化注定走不远, 应建立全面的法律, 规范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借鉴国外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 国外的法律法规, 在借鉴的同时要结合我国的特色,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还处于试点阶段, 与国外成熟的市场不同, 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做出补充, 修订关于各种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 以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 完善与资产证券化相匹配的其他法律法规, 例如, 《证券法》、《银行法》、《银行业监管法》、《会计法》等等, 从而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完善监管框架和制度安排。因此, 结合最新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中国还应完善法律及监管制度, 提高交易质量, 设立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政府机构进行风险管理。

(二) 培养综合型人才

金融市场对我国的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产证券化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要加强对我国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 不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 也要对他们进行法律方面的教育, 培养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 打造专业性强的团队, 这样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机构可和高校合作培养定向性、专业性人才, 扩大人才储备, 充分利用资源, 培养综合性人才。

(三) 建立规范的中介机构, 提高服务质量

中介服务机构在金融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必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信用建设, 完善评级制度, 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 并提高中介机构从业门槛。中介机构能够为市场提供信息, 降低信息成本, 实现资金流与物流, 信息流的高效整合, 中介机构规范能大大提高效率, 做到资源整合, 促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鼓励发展资产证券化中介机构的同时, 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 提高其服务质量, 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 增加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在资产证券化的近几年试点中, 已经显露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的状况。首先, 应努力扩大交易市场, 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其次, 应努力扩大投资者范围, 允许普通投资者、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入市。最后, 应努力探索做市商的报价机制。

(五) 完善资本市场制度

郭树清 (2012) 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发展道路。应从七个方面进行改革:改革完善公开发行法律制度, 改革完善私募市场法律制度, 改革完善债券市场法律制度, 改革完善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改革完善期货及衍生品法律制度, 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法律制度, 改革完善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

六、结语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壮大资本市场规模, 丰富资本市场结构, 能促进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对于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 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还处于试点阶段, 但发展前景较好, 虽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任重而道远。笔者相信, 随着试点的深入, 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必将从试点变为常态、从信贷资产延伸到更多资产项目, 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 一定能在正确的运用下, 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赖黄平.对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12) .

[2]贾超.财政金融-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9 (12) .

[3]程虎.关于我国资产证券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2 (3) .

[4]顾晓频.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建设[J].金融与经济, 2001 (12) .

[5]耿军会.尹继志.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的意义及相关问题[J].企业经济, 2013 (7) .

[6]史玉光.邓慧.张桢涛.资产证券化业务新规定[J].会计师, 2006 (4) .

[7]夏小伟.曾繁荣.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特区经济, 2010 (8) .

[8]王元璋, 涂晓兵.试析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J], 2011 (4) .

[9]冯留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J], 2014 (6) .

[10]林健.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加快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J], 2015 (6) .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5

一、电子商务从概念热点走向快速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目前,上网人数、网民的商业价值以及物流系统的效率等问题被认为是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两年,尽管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迅速,但最近美国Gartner集团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网民目前的商业价值几乎等于零。Gartner的报告称,到,中国互联网用户超出美国的可能性为90%,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因特网国家,但中国电子商务仍将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中国电子商务总额为690万美元,而美国为710亿美元,根据中国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调查,中国网民平均年龄25岁,平均年收入2176美元,这对于网上商务来说他们的商业价值几乎为零。美国的网民平均年龄33岁,平均年收入66900美元。

一些调查机构根据中国的电信情况、通信基础设施和电脑普及率等还得出结论,说中国在6到7年的时间里不会进入大规模的电子商务应用。

应该说,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确实还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除了以上因素外,主要还有:1.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使有限的网上购物人群的满意率普遍较低(有数据表明部分城市网上购物的满意率在14%左右 ),其中物流环节效率是主要问题;2.我国城市人口密集程度较大,便利的店铺购物传统有着显著的优势;3.同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加速度相比,在国外最为成功的B2B(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也没有得到有效推广。

二、金融产品的特性决定网上证券交易等金融电子商务有望率先胜出

对电子商务前景的分析,人们更多的还是从一般商品的电子商务角度考虑,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金融产品的电子交易天生具有独特的.优势,或者说它们受到以上这些因素影响的程度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在物流方面。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和现实状况

证券网上交易是在国内开展较早的金融电子商务,因为证券市场具备知识、资本相对集中的优势,加之投资群体的大部分是容易接受网络新经济的年轻阶层,所以网民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最高的,而交易标的物――股票、债券、基金等――的流通基本都不存在实物交收、储运和保管的问题,所以也基本不受到流通瓶颈的制约。所有这些因素与网上交易成本低廉的优势一起,决定了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方向和无穷潜力。

鉴于证券业监管高层对网上交易的积极态度和大力支持,一直以来国内券商都非常注重网上证券交易的开发和投入。目前,现有100家证券公司中将近半数(43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中的多数可以开展网上证券交易。但据统计,现在网上交易量还不足全部交易的1%。据分析,监管部门一直禁止国内券商网上开户和资金收付,主要是考虑技术安全问题。

(二)影响网上证券交易发展的几个因素 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与上网速度密切相关,许多人也正是因为担心速度太慢而不愿意采用网上交易方式,而事实上大部分网上交易的速度已经被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网络的运行速度更多地决定于技术的支持,好在宽带、光纤等设备都在不断提高着通讯技术水平,未来的网上交易速度将不断提高。 由于网上交易成本比较低,所以在现有佣金基础上进行打折的余地就比较大,以此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将成为各个券商推广网上证券交易的主要促销手段。

(三)网上证券交易倍受青睐、前景广阔 网上证券交易的无限前景确实受到了广大证券经营机构的普遍重视,一些券商甚至收购网站为大规模开展网上证券交易做准备。 除此以外,一些非证券经营机构也开始对网上证券交易跃跃欲试。

目前国内已经批准确定为经纪类券商的虽然只有10家,但将来多数的证券公司将属于经纪类。因为业务太单一(只能从事经纪业务),经纪类券商注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多数经纪类券商希望通过网上交易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但在目前不能实现网上开户和资金收付的情况下,营业网点太少成为它们最大的障碍,一旦银行营业网点被允许代理券商的经纪业务,他们的网上交易就会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篇6

一、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证券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随着我国加入WTO,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日益迫近,证券业发展环境将发生剧烈变化,在为我国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使其高风险的行业特征充分暴露。我国证券公司起步较晚,内部控制建设起步更晚。在证券市场不规范、投机性强,证券业法规、法制建设滞后及业务监管不力的环境中,证券公司在利益驱动下不惜进行违规操作,违法操纵,根本无视巨大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①证券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证券市场在发展初期,证券法制不健全,对证券公司监管不严。②证券公司缺乏规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虽然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管理层的职责划分并不很明确,所以也很难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规进行运作。③在管理理念上,没有站在影响公司生存的战略高度上重视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部分证券公司领导在思想上甚至认为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不利于自己大胆工作。在行动中仍然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重部门短期经济利益,轻公司长远发展目标:重被动地迎合外部监管法规及制度的要求,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建设。

2、资金和业务控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大部分都缺乏中长期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从而导致其在经营决策上的短期行为,无法根据自身长期发展的需要设计投资经营的战略。由于自有资金的严重不足,特别是流动资金的不足,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迫使其开始参与各类违反证券市场规定的业务,例如挪用客户保证金、大量变相拆入资金、变相吸收各种公司存款、非法套出银行信贷资金等违规行为。特别是前几十年一级市场包赚不赔的现状,使许多没有证券自营资格的经纪证券公司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违法经营自营业务。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和设计不足,造成资金和业务管理的混乱。

3、证券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证券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有效程度明显不理想,缺乏确保各项制度得以履行的落实机制。比如虽然制定了明确的授权审批制度,但由于公司内部缺乏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越权行为。

4、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合理,激励手段单一。主要表现为即期物质奖励,目标过于短期化,约束机制中的决策咨询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5、证券公司人员素质问题。公司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恶意串通等行为,会使相关内控制度失去作用。例如营业部的会计人员和电脑部人员相互串通,非法修改证券交易系统数据,在其控制的若干保证金账号上空添资金,从而挪用资金用于个人股票买卖,从中牟利,然后再以凭空减少资金的方式将挪用的资金填回,以隐瞒其挪用资金的行为;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利用非法资金炒股等。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要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执行出了问题,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效能;而且,处于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失去了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6、网络运用风险。在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网上交易等新业务的同时,对网络交易系统的风险控制与防范不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相互牵制制度。

7、内部审计。很多证券公司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常常是走马观花,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往往是遵循领导的意愿,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二、完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①正确处理公司治理与和管理之间的关系;②落实董事会的职权;③推行股份制改造;④强化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职责。

2、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创新。①建立和完善管理的基本手段;②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民主化建议制度;③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3、提高业务转型与创新能力。我国证券业规范化、国际化、市场化、衍生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培育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证券公司未来发展面临的战略选择。

当前证券经纪业务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证券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原有的业务模式随市场环境变化受到挑战,迫切需要重新整合证券经纪业务的内外部资源,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和业务流程,重点有以下几点: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推行经纪人制度,把客户需求、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作为经纪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拓宽和完善服务内容和水平,真正理解个性化、特色化服务的深刻内涵;大力发展非现场交易;经纪佣金业务收入多元化;进一步推进交易集中和管理集中。自主技术开发,随着证券公司业务定位和服务的差别化,中国证券公司会拥有更多的自主开发技术。

4、健全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证券公司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管理机制,就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甚至无法生存。1995年2月,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巴林银行破产倒闭,这破产事件是由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发生的巨额亏损引发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松散、内部稽核流于形式。风险控制应放在公司各项工作的首位,是重中之重。①加强公司全员风险管理意识;②确立正确的风险控制战略;③健全风险管理机构;④完善风险控制制度;⑤建立多种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方法。

5、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风气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长远利益。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关系到证券公司的生死存亡。证券公司要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行为标准、稳健审慎的经营风格、强烈的责任意识、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风气。

由于内部控制是管理中重要环节,证券公司必须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观念,始终将防范和化解风险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效运作内部控制系统。我们相信,证券公司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防范和化解风险,服务于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使证券公司得到健康发展,并进而对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贡献。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7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信托关系,它作为一种金融工具,是投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产物。它是指基金公司通过第三方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财产,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其中,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份额成为基金持有人,而持有人既是基金的委托人,又是基金的受益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且投资者也较为分散,所以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极其有限。然而作为基金托管人的各家商业银行,又惟恐“得罪”基金管理公司而失去大笔业务,所以弱化了对基金管理人的约束力、缺乏对管理人的监督和制约,因此也很难真正发挥出基金治理结构所赋予托管人监督基金资产管理运作的作用。这样,投资者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了。这些事实表明我国基金业中蕴含了非常大的委托———代理问题。

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这方面的研究起源于Alchian&Demsetz(1972)的“团队生产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实质代表一种“团队生产”方式,每个成员为了更好地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必须采用合作生产。但由于最终产出是团队努力的结果,而每个成员的贡献又无法精确测量,这就导致了“偷懒”现象。因此,需要有人监督,并对监督者实施相应的激励。这种激励模式,强调了剩余索取权在激励监督中的重要性。“团队生产理论”开创了从产权角度解释企业内部激励问题的先河,概述了古典企业的本质特征,他们提出的成员“偷懒”现象,成为研究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中“道德风险”部分的核心内容。但是该理论的缺陷是把所有团队成员看成是同质的,没有界定谁能充当监督者。

在研究方法上,委托代理理论目前已是研究经济管理问题中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Holmstrom和Milgrom在1987年提出的参数化模型描述了契约签订后委托代理的最优合同与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这一模型适用性很广可以运用于大多数委托代理情况的分析。

Akerlof(1970)提出的旧车市场模型(lemons model),描述了在信息不对称时的逆向选择问题。

Spence(1987)提出的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模型,分析了在什么情况下信号传递可以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Jeson M.、Meckling W.(1973)提出解决监督技术的低效率和高成本的途径是委托人可以决定代理人的选择,从某一方面来说,代理人的选择可以成为低效监督的有效补充。

Holmstrom(1979)证明了在什么情况下这个可观测的因素才能进入合同中。其他基金公司的利润包含着该基金经理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其他处于类似环境中的企业的利润也很低,该基金公司的低利润更可能是由于不利的外部环境引起的;反之则该公司的低利润可能是基金经理不努力的结果。

委托代理理论经过不断的完善,克服了诸多缺陷,发展出许多最新模型,如Bernheim D.和Michael W.(1986)多委托人的模型,Begnt H.和Michael W.(1991)代理人多任务的模型,以及Aghion P.、Bolton P.(1992)和Hart O.、Moore J.(1999)考虑到产权因素的一些模型。

美国学者Thomas P.Lemke、Gerald T.Lins(2002),和英国学者Marcia L.Mac Harg、Barton B.Clark(1999)系统地分析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基金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模式和经验。

英国学者Demetra Arsalidou(2001)研究了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行为标准、法律责任和任职资格制度。

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较著名的有王苏生(2001)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此书从法理上对基金管理人的受托义务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认为可以通过对基金管理人行为模式的研究解决如何有效地制约赋予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陈灵(2003)等的《我国开放式基金问题研究》一书中研究了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问题,并通过总结基金监管的国际经验,提出选择集中型监管模式或集中立法型模式是与我国现时状况相适应的观点。

刘媛华、严广乐(2003)通过讨论证券投资基金中投资人和基金管理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风险问题,给出了投资总收益作为单一可观测变量的委托代理模型,并进行了风险分析,提出了证券投资基金中风险防范的一些措施。

冯军(2006)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金份额持有人与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和基金管理公司经理人员之间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基金资产与基金管理公司自有资产规模上的巨大差异,基金管理公司应该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为治理目标。为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从内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来进行内外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持有人利益缺乏保护的问题。

常晓鸣(2006)阐明了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缺失和错位,使证券投资基金无法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表现为代理人的违法或违轨市场行为。利用西方经济学委托代理关系相关理论,并结合发达国家基金业经验,分析了中国基金业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和根源,给出了有关的建议。

冷雪霜(2005)通过对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指出在不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条件下,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报酬应取决于他们努力的成果。还讨论了在信息极端不对称的条件下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可能性及应采取的措施。

刘聪、刘岩、刘伟丽(2003)在对基本的委托代理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具体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分别针对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解决证券投资基金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

崔明、王春明、张宏远(2007)在研究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基金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通过两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独立懂事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和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博弈,指出通过改变支付矩阵可改变博弈的纳什均衡解的位置,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完善投资基金的具体措施。

郑尊信、郑水珠、黄琨(2002)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和观点,对我国投资基金制度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分析,从信息、监管、制度风险、收益分配等方面探讨制度缺陷的根源和表现,旨在探索我国投资基金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李雪冬(2006)阐述了在我国契约型开放式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的聘选机制安排无效,激励约束机制异化,托管人与管理者的共谋,导致代理人“激励相容”与开放式基金治理的暂时制衡。为保证开放式基金健康发展,可采用改变委托人缺位现状、强化监督机制、培育基金管理人竞争市场、重构委托代理关系等解决方案。

李丽(2002)认为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不到位,约束机制和内部制衡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存在着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激励机制,强化证券投资基金的约束机制,是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冯旭、干胜道、杨帆(2005)叙述了目前开放式基金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合规现象,认为有必要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认清开放式基金中基金经理人与基金投资者的委托———代理风险,尽可能规避其委托代理风险的出现。

谢科范、周黎、潘纪刚(2002)指出由于私募基金仅仅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募基金中存在的利益主体缺位、激励机制不明确的局限性,同时私募基金管理者(代理人)也具有投资者(委托人)的某些效用函数特征,部分化解了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冲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委托———代理关系。针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现状,公开、合法、规范地发展私募基金应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杨永杰(2003)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文章对证券投资基金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证券投资基金实际上是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迅速发展,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然而我国现在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证券投资基金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之前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还为监管机构提供了监管依据,使其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更有助于帮助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基金深入了解,从而做出理性的投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灵.我国开放式基金问题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2]冷雪霜.证券投资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05,(6):113—115.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8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对资金进行筹集、重组、发现公司价值等的基本特点, 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主体下, 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稳定上升才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而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其运作机制较为复杂, 参与的资本虚拟性因素较多, 因此有较大的风险性, 需要证券市场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行和监管效率, 有效的化解和防范证券市场的潜在风险。

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

(1) 证券市场监管的滞后性

我国证券市场从违规到监管机构的发生严重出现滞后性, 对于监管机构作出的处罚, 监管行为往往滞后。例如前几年很多大企业在幕后操纵股市的行为, 在几年后才被证券市场监管发现, 而事后的调查工作也长达两年才有一些眉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由于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风险防范不健全, 很多证券市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 动用的调查经费支出较大, 很多证券市场的欺诈行为都不能及时处理, 成为证券市场监管中的漏网之鱼, 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而不断的铤而走险。

(2) 证券市场监管的弱效性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弱效性主要体现在对证券市场中的违规行为处罚较轻, 在查处非法操纵股价后, 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仅以警告和罚款了事, 这样的处罚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只是将处罚转移或凌驾在了股东身上, 而受害最深的往往是一些中间没有过错的小股东。最应该受到处罚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 损害了小股东的权益, 弱化了监管效果。

(3) 证券市场监管缺乏科学性

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目前主要体现在中国证监会这一唯一的监管机构, 在证券市场中, 证监会就是权威, 就是能够实施监管决策的唯一合法机构, 但是, 从另一方面看, 证监会的监管决策又缺乏科学合理性。我国的证监会机构除了政府能够代表外, 还应不断肩负着培养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一个聚焦金融体系创新和改革的问题, 是一项能够牵扯到我国各方面经济和不同金融领域的问题, 在政策与金融法规之间具有相关性和制约性。

2 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优化对策

(1)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主要应从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出发, 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 应进一步确立证券市场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相关法律条款准则, 不断加强证券法律的建设, 对监管力度和法律体系不断增加其有效性, 对相关功能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 不断对法律体系的整体性和唯一性进行统一, 在证券监管法律方面进行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统一, 增加证券法律的实效性, 建立健全的证券法律实施机制, 对违法违规现象进行严厉的查处, 加大证券法的执法力度, 顺应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台式, 对于证券法规等相关规章制度要尽快出台。

(2) 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

上市公司除了外部监管还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制度, 创造健康的内外部监管制度对于公司的良性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也正因如此, 证券市场监管要对上市公司进行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保障。证监会会为上市公司派出相关职能人员为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做重点监管, 不断加强披露信息的有效性, 做好上市公司监管制度建设。

(3) 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制度

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应先有确立独立的董事会社会地位, 提高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的重大决策程度, 不断培养董事会人才库, 建立明确的独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责制度, 发挥董事会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 不断加强董事会中的相关各项法规制度建设落实, 为董事制度的运行创造一个完善独立的外部环境。

(4) 建立一个科学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

一个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是一个以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协调相互制约的各方面原则共同组成的,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应逐渐打破证券监管的单方面垄断, 要缩小证券市场行政职能的监管范围, 不仅仅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协会担当起自律监管的职能, 还应对上市公司自身不断强化, 对行政监管和自律监管有效执行, 尽可能的从多方面角度对自己进行约束, 减少政府行政机关在其中滋生腐败现象。另外, 我国的监管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几乎还处于慢热阶段, 因此, 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督者, 应不断推进监管政策的出台, 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制衡体质, 保障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权利, 强化社会舆论的监督。

3 结束语

在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中, 应制定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但是, 证券市场是不断波动的、不断变化的, 具有较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因素, 在这些影响中也逐步体现出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因此, 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状况与我国市场经济息息相关, 应不断对其引起重视, 加强内外部监管,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确保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启龙.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J].济南金融, 2004 (03) .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9

一、基层人民银行在证券业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定的重视。虽然,我国《反洗钱法》对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职责有着明确规定,然而我国基层人民银行仍对其存在认识偏差,同时普遍认为洗钱行为仅发生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区域,中西部这些经济发达滞后区域则无洗钱行为。此外,基层银行核心工作是吸纳存款,通常对钱款来源是否正当缺少查证,导致银行运营成本随之增加,并造成大量存款与客户的丧失。再加上,工作人员只重视开户身份审查环节,后期未能及时调查、增补、核实其交易资金与资料,缺乏应有的职业警惕性、敏感性,工作状态过于被动,致使反洗钱工作收效甚微。

2.组织机构不完善。众所皆知,我国反洗钱工作开展时日尚短。目前,大部分基层银行均无反洗钱专职机构,基层人民银行也不例外,仅仅是成立反洗钱领导小组,直接由银行内相关部门负责。比如,营业部、财务部等,但反洗钱工作专业性极强,涉及诸多银行业务如现金结算、存取等,以至于许多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无法实时监控现金流动。故单一部门负责严重影响着反洗钱工作开展,更需各部门通力合作。此外,基层人民银行与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间缺乏多元沟通渠道,未能建立灵活联动机制,制约着各方的协作配合与信息交流,促使洗钱行为得不到有效打击与防范。

二、基层人民银行有效监管证券业反洗钱工作的策略

1.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参与平台。首先,强化风险评估教育。向证券机构及时公开风险评估落实状况,并加强人民银行最新监管动向与政策宣传,促进信息共享,健全监督机制,实现有效的行业组织与沟通。其次,针对性组织培训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各行业需求和特点均有改变,这就需要根据具体变化对培训内容与方法做出改进,针对被培训对象业务技能与行业背景情况,进一步强化洗钱风险评估教育,特别要注意证券业反洗钱岗位员工匹配度的优化,通过讨论、演示等手段增强培训效果。最后,证券业可针对某指标或项目集中提交相关建议,以实现完善针对的评估,定期安排听证、问卷调查等活动,同时要积极反馈对现行反洗钱评估或制度等方面的看法,确保证券机构能有效表达诉求,进而科学合理的开展反洗钱工作。

2.多角度健全动态监管手段。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积极适应,针对国内外反洗钱工作的形势变化,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健全反洗钱动态评估机制,凡是与新形势发展不符的评估理论,必须予以及时纠正处理,加强评估方法改革,并动态管理反洗钱监管方法。而完善健全监管手段和工具时,应注意多角度补充,比如高管层与基层员工、存量客户与新客户、总部与分支等,科学补入相关评估方法与内容,保证评估工作的可行性。此外,设计评估方案时要注重完善性,预留一定的空间促进证券业自我发展与长期监督,进而实现合理长效的反洗钱工作。

3.积极完善奖惩机制。由于监管任务与目标存在长短期和中期的差异,银行方面应围绕此合理完善证券业风险评估奖惩机制,强化建设相关评估体系,并高度重视统筹协调自评与他评,特别是他评及自评的指标考评统计,通过加强实时跟踪监测和科学应用对比结果,建立完整长效机制。同时可实行差异化替代平均制,予以某些自评真实度高的机构奖励,比如提升评级等;而对于能主动理解实施新指标、新政策的机构,则可降低监管强度;但对某些自、他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或是实际自评效果不理想等现象的机构,必须坚决予以降级提示和严格监管。此外,还要积极鼓励证券机构加强内部自评考核的完善,不断加深内部改革,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最大程度提高监管效率。

4.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反洗钱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与完善的组织机构息息相关,故银行方面应在反洗钱领导小组下设立专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协调和执行全行反洗钱工作,专职机构则负责反洗钱具体工作事项,并指派专员实时监测银行各部门,充分践行《反洗钱法》赋予银行的义务。同时银行方面还应积极与政权金融机构进行信息交流,强调与公安部、工商税务等部门间的配合协作,建立广阔的反洗钱辐射网络,以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无缝监管。此外,基层人民银行还应加强与内部的沟通,充分听从央行指挥。

三、结束语

基层人民银行在证券业反洗钱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银行方面积极探讨有效应对策略,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奖惩机制等,不断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长安,侯照丽.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10):75~76.

[2]周红.浅议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4,(21):132~132.147.

我国证券市场税制问题及建议 篇10

一、我国证券市场税制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初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初步形成。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证券交易印花税作为政府在证券市场上筹集财政收入的税收手段逐渐成熟, 并形成了对有价证券的经济运行环节设立税种, 或沿用现有税种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和调控的证券市场税制。证券市场上有价证券的基本经济运行环节包括证券的发行、交易、所得、遗赠等, 不同环节的税种互相配合, 对证券市场发挥着调节作用。

(一) 证券发行环节征税。

对于在一级市场发行有价证券如何征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没有明确规定, 而实际上, 对于有价证券发行并不是不征税, 《印花税暂行条例》中有关税目对此已做出了规定, 对溢价发行股票取得的溢价收入在企业财务上列入“资本公积”科目, 不征所得税, 但该笔资金作为企业自有资金, 应按“营业账簿”税目课征万分之五的印花税。虽然在发行环节通过“营业账簿”税目进行调节, 但其调节力度有限, 很难起到抑制有价证券在进入二级市场时价格过高的调节作用, 造成了一、二级市场割裂的局面, 为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二) 证券交易环节征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首先出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 1990年6月28日为了实现政府在证券市场的财政利益, 并平抑暴涨的股价, 深圳市政府参照香港市政府的做法颁布了《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 该规定宣布对股票卖出方征收0.6%的交易印花税。1992年证券交易印花税获得合法地位, 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暂行规定》 (国税发[1992]137号文) , 该文规定股票转让双方分别按0.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随后几年, 政府出于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的考虑, 在特定时期根据市场情况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率进行过几次调整。

(三) 证券所得环节征税。

证券所得税是各国证券税制的核心, 而在以间接税为主的中国, 证券所得税并不是证券税制的主体。证券所得税按照课税对象来源的不同, 一般被分为证券投资所得税和证券交易所得税。

1、证券投资所得税。

我国对证券投资所得 (债券利息、股息和红利) 援引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对其进行调节。 (1) 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个人取得的利息 (除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外) 、股息、红利所得, 除另有规定外, 都应当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2) 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和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并入企业应税所得, 征收企业所得税。

2、证券交易所得税 (又称资本利得税) 。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鉴于我国证券市场发育还不成熟, 国务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决定对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2)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转让有价证券所得属于企业财产转让收入, 并入企业普通利润中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 证券财产 (遗赠) 环节征税。

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因而也没有开征证券遗赠税。但是, 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税发[1997]129号) 指出, 凡是在上海、深圳证券登记公司集中托管的股票, 在办理法人协议转让和个人继承、赠与等非交易转让时, 其证券交易印花税统一由上海、深圳证券登记公司代扣代缴。其性质还属于证券交易印花税。

二、我国证券市场税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 经历了由中低层初级行动团体主导、自主创新, 到政府介入、政策推动发展的过程。作为政府调控证券市场的证券市场税制从无到有, 形成的税制就明显带有临时性、不稳定性, 税制结构单一, 单税种“越位”等问题。

(一) 临时性、不稳定性。

我国现行的对证券运行环节的征税规定都是依据一些临时性的零散规定或是采用一般税种向证券市场简单延伸的方法, 采用的形式主要是临时发文或通知, 带有明显的临时性、不稳定性特点。这些文件或通知随时都可能被新的文件或通知所代替, 投资者无法预期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变化。例如, 证券交易印花税, 是套用了《印花税暂行条例》中“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开征的, 而证券交易已经实现无纸化, 从定义上看不符合;从法律上看, 也是极不严肃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率多次调整,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证券市场的作用, 但是频繁的调整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税制完善。

(二) 税制结构单一。

我国的证券税制是以证券交易印花税为主体, 证券所得税居次, 个人证券交易所得税和证券财产税缺位, 税种比较单一的税制结构。证券市场上有价证券的运行环节较多, 只有各环节不同税种的相互配合, 才能发挥有效调控证券市场的功能。但是, 我国证券所得税的征税规定只是所得税法的简单延伸, 缺乏应有的严肃性, 而个人证券交易所得税的缺位则助长了证券市场投机。证券财产税缺位, 缺乏对证券市场收入分配的调节, 不利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总之, 如此单一的税制结构很难对证券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控。

(三) 证券交易印花税“越位”。

证券交易印花税应当是在证券交易环节调节投资者交易行为的税种, 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却充当了“主体”税种, 同时还“越位”替代了其他税种。证券交易印花税是现行证券市场税制的核心, 而其他相关税收规定基本上是一些比较零星的条例和法规, 大部分是针对证券市场暴露出来的问题所采取的适应性措施, 有时证券交易印花税就代行其他税种的作用, 使得证券税制缺乏完整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证券交易印花税主要调节的是证券交易环节, 在代行了其他税种的功能时, 其效率自然受到限制。同时, 证券所得税在整个税制中的地位较低, 其对证券市场的调控作用也不明显, 政府更多地依赖于证券交易印花税, 这样就形成了证券交易印花税“越位”严重的局面。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税制的建议

(一) 证券发行环节。

我国一、二级市场的割裂主要体现在二级市场价格水平远高于一级市场, 由此造成绝大多数新股上市都有相当可观的涨幅, 一些新股的涨幅甚至超过100%, 一级市场普遍存在的这种超额收益与其对应的风险是极不相称的, 也是非市场化取向的。通过在新股发行环节征税, 可以提高新股发行价格, 降低一级市场的收益水平, 从而遏制融资申购行为, 保护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进而防范金融风险。因此, 在证券发行环节按证券发行时订立的产权转移数额或合同征收印花税, 有助于维护投资者财富增量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为一、二级市场的接轨创造条件。

(二) 证券交易环节。

从规范税制的角度出发, 应改变现行对证券交易征税套用印花税有关规定的做法, 开征证券交易税以取代证券交易印花税, 同时调整证券交易税的征税范围、纳税义务人和税率等。

(三) 证券所得环节

1、证券投资所得税。

证券投资所得税应继续保持原有的统一课税法, 将证券投资所得 (股息、红利、债券利息) 并入企业或个人总所得中统一纳税, 同时对现行的证券投资所得税规定作适当的调整, 使之符合我国证券市场下一步发展的要求。可以考虑根据普遍征收和“同股同利”原则, 将法人股、国家股纳入证券投资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为避免个人证券投资所得双重征税, 可以采用抵免制和扣除制。

2、证券交易所得税。

证券交易所得是投资者因买卖证券而取得的价差增益, 我国现行税制对此缺乏应有的税收调节。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税制, 抵制过度投机, 缓减证券市场上的收入分配不公, 对证券交易所得课以相应的税收进行调节是必要的。

(四) 证券财产 (遗赠) 环节。

在各国征税实践中, 有价证券属于财产, 当有价证券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时课征证券遗产税。一般的做法是将证券遗产税纳入遗产税的总体框架中, 并不单独开征证券遗产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证券已成为我国居民财富的一部分, 而且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开征, 有价证券也应列为其征收对象, 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 开征遗产税时, 遗产税的起征点要高, 征税面要窄, 重点在于调节个人收入过高的那部分人, 对所得税起补充作用。开征遗产税的同时, 要建立公民收入申报、财产登记制度, 对死者生前财产监控, 这样才能保证遗产税的顺利实施。遗产税的立法应该完备, 与国际惯例接轨, 相协调。

(五) 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税制与税收征管是互为前提、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在构建和完善证券市场税制的同时, 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证券税收征管体系。1、加大在税收征管系统电算化方面的投入, 提升税收征管电算化系统的版本, 彻底改变证券税收征管落后的局面;在各证券交易所的操作系统上加载计算和监控证券交易税和证券交易所得税的软件, 以保证证券税制调控功能的正常发挥;2、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素质, 培养一批精通法律、财务、金融及计算机业务的专家, 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系统, 以准确、及时地掌握证券交易市场的有关信息, 防止国家税款的流失;3、考虑和研究WTO原则对税收征管的要求, 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税收征管具有较高的法律规范, 这就要求我们完善现有的税收征管法规、加大税收执法的透明度;4、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让投资者熟悉证券市场税制, 以有效调控其投资行为, 达到调控证券市场的目的。

摘要:构建完善的证券市场税制, 可以改变政府管理证券市场的模式, 按市场规则来监管和调控证券市场, 提高证券市场运行效率, 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 使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税制目前还存在各项规定的临时性、不稳定性、税制结构单一等问题, 应从有价证券运行的发行、交易、所得、遗赠各环节不同税种要素出发, 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税制。

关键词:证券市场,税制,环节

参考文献

[1]谭永全.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税制的构想[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6.9.

[2]蒋维静, 邓远军.完善证券税制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 2004.9.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11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金融监管;宏观效益

一、我国资产证券化概述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面对国际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和完善的发展布局、结构和管理模式,我国的金融机构也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展业务以寻求发展的契机。开发新兴业务是银行间的竞争之策,而资产证券化作为新兴业务受到国内外银行的关注,资产证券化也必将成为国内外银行发展的核心业务,更是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即期流动性但是可以带来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收入的信贷资产(银行的贷款或者是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组合和信用增级形成资产池,并依托其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可以流通买卖的有价证券的一种融资活动。资产证券化目前的发展,按照被证券化的资产种类不同,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证券化和资产支撑的证券化。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证券化中的中介服务问题

我国资产证券化中介服务存在问题。信贷资产证券化涉及多方参与主体,各个提供中介服务的主体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和信誉程度影响着证券化产品被投资者认同的程度。资产证券化业务要涉及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等。就我国目前而言,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银行行为较规范,但资产评估和资信评级相对较落后。资产评估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评估管理尺度不一、政出多门;机构过多过乱,业内秩序较混乱,存在同业不正当竞争现象;重复收费。资信评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构信誉及独立性差;投资者对资信评级机构认识不足。

(二)资产证券化供给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可投资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全社会绝大多数金融资产聚集在银行业,大部分融资通过银行体系进行,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无论是品种、还是规模都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较股票市场发展更为滞后。债权类金融产品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长期债券是投资者进行长期稳健投资的主要工具。缺乏债券产品,投资者将无法按照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对其资产进行有效配置。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方式,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或资金供给,也就是需要比较稳定的对于资产证券的需求,即证券投资者。而在我国,由于各种政策的限制,目前投资者主要是个人及极少数机构投资者,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三)资产证券化中的税收问题

税务问题是资产证券化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因为税收在资产证券化的交易链条中,直接决定了各参与主体的投融资成本,因此,成为影响证券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税务主要涉及三个环节:一是证券化资产从发起人转移到SPV机构;二是SPV机构作为证券发行证券之后经营证券化资产时是否作为证券主体缴纳税金;三是投资者是否作为纳税主体缴纳税金。而投资者在资产证券时所应缴纳的所得税并非因资产证券化的特别结构安排而产生的费用,因而非本文所讨论问题。

其一,发起人的税收问题。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如果将一项资产转移到SPV机构后,构成真实出售,则该项资产就将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所得转让收入成为发起人的一项收入,进而将有相应的税收问题。

其二,SPV机构的税收问题。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框架下,可能成为SPV机构的有两类,一类是经过中国银监会批准的机构,另一类是信托投资公司。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转让到SPV机构,只是为了与发起人的资产相隔离而进行的资产流转,与一般资产的流转有区别的。对这种只是为发行资产证券所进行的特殊的资产的转让行为,因其与真正的资产存在实质的区别,如仍需缴税实质上是重复纳税。

三、我国正确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几点建议

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资产证券化不仅有利于盘活不良资产、解决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还有利于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但是,任何金融创新工具都有利有弊。要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防范。

(一)建立规范的中介机构, 加强相关配套环境和服务机构的建设

大力规范发展国内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服务的质量和中介服务在国际上的声誉,是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促进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条件。在这其中,资产评估业和资信评级业是明显的薄弱环节。在完善资产评估和资信级业务的政策上,应逐步建立一定的规范框架,并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并加强监管资产证券化是一项高度复杂的金融活动,涉及会计、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一个资产证券化项目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多家中介服务机构的通力合作。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政策扶持、税务优惠等多项措施,促进我国中介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监控。在鼓励发展资产证券化中介机构的同时,必须规定中介机构的从业准入门槛,并严格要求和规范执业行为,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另外,在构建资产评估和资信业务机构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其他相应服务机构的建设。要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能够从事规模化 ABS 法律服务的律师队伍,以及其他法律咨询服务人才。国外经验表明,律师的专业服务在ABS成功实施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育完善资本市场,放宽机构投资者人市限制

资产证券化在解决金融投资产品供给不足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资产证券化能够提供高信用等级的投资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等级并不受发行人和基础资产的制约,通过信用增级技术,发行人能够发行高于自身信用等级和基础资产信用等级的产品,投资安全得以保障。其次,发行人可对投资者量身定做投资产品。整理提供整理提供整理提供运用资产证券化技术,发行人能够对基础资产的现金流进行灵活分割,根据投资者需求发行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分别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需求。第三,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更为便利。与普通债券不同,资产证券化是将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提前变现,只要有合适的资产,即可进行证券化,因此适应范围更广,发行更为便利。

(三)正确处理资产证券化中的税收问题

资产证券化成功的关键是能否解决资产证券过程涉及会计、税收问题。因为税收与会计制度的确立,是关系到各参与者收益与责任确认的问题。税收方面,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可以降低资产证券化的成本,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解决资产证券化中的税收问题的发起人的税收问题和SPV机构的税收问题。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到的税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资产销售过程中的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印花税和营业税;二是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或资本利得税;三是SPV 的所得税。对于上述问题,在处理时必须坚持税收中性原则,即交易各方不因证券化融资而多缴税或少缴税。

四、结论

总之,虽然资产证券化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结构融资工具,但在我国起步较晚,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法律环境还不能完全契合,需要在实践探索中领悟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不断解决遇到的重要问题,才能尽快完善资产证券化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晓洁.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 2014(01).

[2]方寒雪.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

[3]魏强劲.次贷危机下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2(06).

证券业现状及问题 篇12

1. 1 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流程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言之,就是贷款人将手中持有的拟进行证券化的信用贷款 ( 例如住房贷款或者汽车贷款) 与其他贷款隔离开来组成资产池,出售给第三方特殊目的机构SPV,再由SPV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然后出售给证券承销商,最终在二级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贷款人就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在实践中也是贷款服务机构SPV起到的是风险隔离的作用,将信贷资产的风险与发起人信用完全隔离。在将信贷资产出售给投资者后,将所得收益扣除服务费后返还给发起人。原始债务人将本金以及利息支付给SPV,再由SPV支付给投资人。原始债务人能否按期还本付息是影响投资人收益的最重要的因素。

1. 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从2005年12月起对银行业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试点,到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暂停了2009—2010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业务,2012年出于优化银行资本充足率,活跃经济流动性的需要,又重启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这期间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经历了兴起到低谷到再度兴起逐步走向繁荣的过程。下图是2005—2014年各年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总量的趋势。

资料来源: wind 数据终端

2 监管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2. 1 2005—2012年相关规范性文件梳理

2005年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起步阶段,银监会在此期间出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起到的主要是规范市场,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参与到资产证券化业务中来,增强金融市场活力的作用。在两部法规颁行实施后四年间即2005—2008年,累计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达688. 16亿元。每年新发行债券累计增长198% 虽然相对于庞大的信用贷款存量市场来说微不足道,但发展迅速。2008年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的通知》背景是2008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较之前有了较大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次贷危机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被监管部门叫停,2008年的《通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10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主要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出售信贷资产的行为,实质是起到了规范资产证券化一级市场,为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做铺垫的作用。2012年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正式重启,《通知》借鉴了美国的《多德佛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规定发起人持有以本机构出售的信贷资产为标的资产支持证券的5% ,从源头上保证基础资产池中资产的质量; 同时采用两家评级机构的双评级模式,力求提高评级结果的可信度。

2. 2 对发起人的监管

( 1) 对发起人资质的要求。2005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对发起人的规定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就是明确了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是对发起人资格的限定。由于此时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刚刚起步,因此并未对发起人的责任义务作出细化规定。同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两点,第一: 严格区分已经转移的风险和尚未转移的风险; 对于仍然保留的风险应按照预期或有损失计提风险资本。第二: 要求发起人向投资人提示,同时也明确了: 基础资产在出表后独立于发起人,发起人对转移后的基础资产不承担责任。该条规定实际上是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最核心的概念: 破产隔离制度的表述。破产隔离,就是将发起人的信用与基础资产的信用完全隔离,只要原始债务人无违约情况,即使发起人破产,投资人的利益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 2) 对发起人转让信贷资产的要求。关于发起人信贷资产转让的要求银监会在2005年《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通知》中做了规定,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确定了转让对象为可以产生预期现金流的、同质的资产,在资产池中的资产组合应为同质资产。第二,转让要求,根据《2010年通知》金融机构转让信贷资产必须达到真实出售,主要有以下标准: 法律方面,不得安排回购条款,办理抵押变更登记,重新建议债权债务关系; 会计处理方面,将已转移的信贷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按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转让的规定进行处理; 在资本计提方面,要将该部分信贷资产从加权风险资产中移出,停止计提风险资本。

2. 3 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信用评级 ( Credit Rating) ,又称资信评级,是一种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的社会中介服务。在上述银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发布的五个规范信贷资产证券业务的规范性文件中,主要规定在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 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初始评级应当聘请两家具有评级资质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持续信用评级; 二是鼓励建立投资者付费的信用评级模式; 三是鼓励投资者建立内部评级机制,实现自主评级,减少对外部评级的依赖。

该条规定的目的在于: 首先,通过增加评级机构的数量来提高评级结果的可信度; 其次,探索建立投资者付费,而非发行人或债券承销商的评级模式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评级机构起到了极大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即投资银行或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人为使产品获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出高额的评级费请评级机构为其进行包装,而评级机构为获得高额利润给予大量的次级债券高评级( AAA以上) 。因此监管者希望可以有投资者付费进行信用评级,避免之前在美国市场上评级机构与发行人,债券承销人的利益捆绑,从而使评级机构全心全意为投资者服务,实现对投资者利益的有效保护。

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在次贷危机后,我国及时借鉴了美国旨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多德佛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中第九章C节 ( 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监管) 和D节 ( 对资产支持证券流程的改进) 的内容,继而由央行,银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事项的通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通过的相关法律文件的不足。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信用评级的规定仍然不够充分,已出台的规定主要内容未得到有效落实。在新的文件中,参与评级机构由之前的一家增加为两家,从理论上讲有可能会使可信度增加,但在实际情况下很难产生实质性效果; 第二,没有确立对评级机构的约束,由于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因此在《多德法案》中对评级机构的责任义务做了详尽的规定: 第三,关于强制发起人购入次级资产支持证券5% 的规定,看似实现了发起人与投资人的利益捆绑,就好比强迫生产三聚氰胺牛奶商在出售牛奶之前要让自己的儿子喝牛奶,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如果牛奶在奶农出售给奶商的环节就出了问题,这种方法是无法检测出来的。二是很难保证这种规定不会使发起人在一开始阶段就提高定价,反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三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处在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高增长,又要保证基础资产的高质量恐难两全。

4 结束语

从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来看,2014年新增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数量已经超过了2005—2013年的总和,可谓是金融领域的朝阳产业。在监管方面,也由原来的各部门单一监管向协同监管转变。如果能在引导鼓励支持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同时,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借鉴国外先进的改革成果。就能少走弯路。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健康地发展,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充满活力。

摘要:本文选取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研究对象,从介绍基本概念入手,结合银监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分析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管现状,结合美国高度发达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经验与教训。

上一篇:智能新模式营销管理下一篇:能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