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评教(精选11篇)
学评教 篇1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是高职院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 对提高教学质量, 确保教学效果, 起着关键作用。在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推行的四种评价机制 (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领导和督导专家评价) 中, “学评教”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学评教”的必要性
“学评教”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表现、讲授效果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活动。开展“学评教”活动, 其目的主要是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相长。
1.“学评教”是获取课堂教学质量信息的有效途径, 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一方, 作为学校服务的对象, 他们的需要与看法应该得到重视。学校必须倾听来自他们的声音, 了解他们的想法。只有这样, 学校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此, 学校不应把学生列为教学活动评价的旁观者, 而应该是教学评价的参与者。通过学生评价教师, 能使教师的优缺点及时得到反馈, 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 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评教”可以使学校管理者能获得真实而全面的信息, 作为评价教师的直接依据, 这有利于做出更合理、更全面的考核评价。
2.“学评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使学生充分参与教育体验的需要
从社会学、教育学的角度看,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和教学过程的亲历者, 参与“学评教”, 能够更充分体现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由于自己在评教中表达的意见被得到重视, 并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反映, 他们便会认识到评教的好处, 比以往更注意体验和感受教学过程, 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远离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也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单向的评价, 而是以学习主人翁的姿态评教教师。从长远的影响和潜在的作用上看, “学评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科学民主管理精神的集中体现。学生在参与评教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 他们在自由表达自我意愿的过程中, 也可以感受和体会到民主的意识和平等的思想。
3.“学评教”是教师提升自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否适当, 需要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真实的意见表达。“学评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互平台。通过反馈评教结果, 教师一方面可以洞察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真实感受和总体评价, 认识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态度、愿望与要求, 获取大量进行教学改革的信息, 以此来指导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建设与改革, 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目前“学评教”存在的问题
“学评教”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也应该看到高职院校开展“学评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
1.“学评教”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信度。其原因是:一是学生方面: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可能由于态度、认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使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学生对“学评教”系统认识模糊, 不清楚它存在的意义何在, 这样就必然会影响到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学生也易受主观情绪影响, 将主观情绪带入“学评教”工作中, 学生看待教师的方式往往从成绩出发的, 学生大都喜欢考试前划重点的教师;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对学科的兴趣会影响其对教师的评价。二是教师方面:教师的个人风格、教学方式等可能影响学生的客观评价。往往一个幽默而善解人意、善于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相反, 一个按规矩办事、严肃认真、授课时缺乏感情投入的教师则难以获得学生好评。
2.不能正确地对待“学评教”结果。有些高职院校特别看重“学评教”结果, 单纯地以“学评教”成绩来评价一个教师的好与坏, 不能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评价一个教师, 这势必会造成一些教师通过降低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放松对学生的课堂管理、降低考试难度来讨好学生, 博得学生的“感情分”, 这从长远来说, 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
3.“学评教”被边缘化
与有些高职院校特别看重“学评教”相反, 有些高职院校又把“学评教”认为是一种形式主义。这些学校的教师对学生能否在“学评教”中公正评价表示怀疑, 而学生又认为“学评教”没有效果, 老师原来怎么上现在还是怎么上。因此, “学评教”越来越流于形式, 因为这一评价模式得不到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的认同, 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变得异常微弱。
4.“学评教”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
目前, 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指标存在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指标设计标准有余、特色不足, 评价指标过于细致等弊端, 亟待解决。
三、改进建议及对策
1.加强宣传和教育, 树立正确的评教观
学校管理部门应开展必要的宣传教育, 确保师生明确“学评教”的目的和意义, 从而使学生认真对待评教活动, 教师与学生进行真正平等的深层交流。
2.建立科学合理的“学评教”指标体系
规范与完善评教量表, 使各评教指标在学生认知范畴内;恰当选择评教契机及方式, 适时开展评教;科学处理评教数据, 剔除无效数据, 确保源数据真实可靠。
3.对“学评教”结果合理分析和有效利用
计算总分时, 应剔除全部学生评价总分中最高分和最低分的一定比例, 然后对剩余区域分数取平均值。对评价结果一直居于学校、系科前茅的教师, 应组织教学观摩;对于“学评教”反映较差的教师, 应帮助教师查找“病因”, 分析症结, 以利其提高。
4.健全“学评教”反馈机制
“学评教”应当选择恰当的反馈方式, 把学生的评价反馈给有关教师, 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分析与反思,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建立毕业生“学评教”机制
虽然这一举措操作难度大, 但学生经过工作实践和知识积累, 具备了比在校时更强的评价能力;同时他们具有将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势必在工作中找到在校学习时各门课程的教学在整体中存在的优劣, 这种功能是在校大学生所不可替代的。
总之,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评教”活动使得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一方, 不再是教学活动评价的旁观者, 而是教学评价的参与者。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学评教”的时间还不长, 缺乏成熟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指导,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
摘要:目前, 高职院校普遍开展“学评教”活动, 其目的主要是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相长。本文拟对“学评教”活动进行研究, 分析其必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评教,必要性,对策
参考文献
[1]秦宝军.如何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J].交流与探讨, 2002, (9) .
[2]金翠珍.“学生评教”的尝试与思考[S].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2001, (3) .
学评教 篇2
2012年9月12日——9月29日,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评教评学活动。在这次评教评学活动中,老师们“以构建充满活力的有效课堂”为目标,以“把课堂变学堂”方向,以课本内容和多媒体有机结合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切入点,大胆地尝试,呈现出许多精品课,许多教师经过课堂教学的锤炼,迅速成长起来,推动了我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呈现出如下五大亮点: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本次活动由教导处统一组织安排,所有在岗代课教师都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对评教评学的蓬勃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重视,态度端正。老师们深深认识到评教评学是展示教师素养、汲取同科教师优点的大好机会,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评教评学上升到“关乎切身利益,关乎学生利益,关乎学校命运”的高度,积极参与这次评教评学活动,大部分教师能提前候课,按时到指定班级参与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评价,向学生们展示了老师们良好的素质和师德修养。
三、备课认真,精心准备。参讲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课堂认真落实“四常规”,即“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学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小于80%、当堂达标要在80%以上”,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再到教学环节、学生参与,许多教师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为精彩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有效课堂,精彩纷呈。在本次评教评学活动中,老师们在教学
中注重习惯养成和远程教育,把公开课当作常态课来上,真正把课堂40分钟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有效课堂,由原来教师的“讲得好”逐步转向“学生学得好”,以“练习”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当作载体,逐步把课堂变成“学堂”,向有效课堂迈出坚定的一步。李霞老师:老当益壮,声音洪亮,课堂语言抑扬顿挫且诙谐幽默;郝志丽老师:流利的英语口语、紧凑的课堂节奏;李壮花老师:认真的板书和准确的语言表述;范光花老师:围绕教学重点稳步展开,呈现教学重点逐一突破;苏建国老师:数学问题生活化,寓教于乐,课堂练习容量大且针对性强;马晓转老师:心中有课标,教学有目标;靳维娟老师:吃透教材,深专教参,问题设计疏而不漏;谢丹丹老师: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毫不逊色。
老师们课堂的精湛技艺使听课者如沐春风,享受了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思想上受到了触动,教法上受到了启示。
五、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学校利用教研时间有效组织了教学研讨,评研方式为自评、他评、领导评。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人评课、个个提高”,记好评课笔记。评课实事求是,不走过场,不图热闹,整个教研活动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体现着争鸣精神,使教研发挥了“学习、研究、进步”的功效。
评教评学在给我们呈现出许多精彩之处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就此提两点建议:
一、着力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标志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是否高效,是否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堂”,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就
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老师们切记:老师讲过了,不等于学生学过了。学生学过了,不等于学生学会了。学生学会了,不等于学生会学了。要把课堂教学立足在“学生学会了”和“学生会学了”上。个别老师上课容量很大,教师上课满堂灌,讲课讲得很多,但学生落实很少、掌握的很少,课堂功效大打折扣;个别教师不注重学法指导,没有留给学生阅读、记忆的时间,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个别教师不关注个体,齐问齐答现象普遍,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还有的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活力,课堂气氛沉闷,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激励评价,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老师们要在创设“高效课堂”上狠下功夫,向40分钟要质量,让自己的水平真正通过“学生的学”反映出来。
二、教学就是教学法,养习惯。
我们都知道:教学就是教学法,养习惯。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学生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就是教学法,养习惯。因此,我们要在学法指导上狠下功夫。一是应研透教材,做到“心中有立壑”。个别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选题不精,照本宣科;二是应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个别教师就课论课,知识没有广度和深度;三是应让学生敢说、敢想、会说。个别教师没有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没有小组合作,没有激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应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个别教师上课目无表情,没有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师生情感得不到共鸣;五是要注重养成教育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个别教师没有养成教学的好习惯,如做读书笔记、解题习惯、读写习惯等。
各位老师:评教评学活动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长远的。本学
期时间紧,任务重,构建高效课堂、加强学科教研显得至关重要。让我们以此次评教评学为契机,落实“课堂变学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评教评学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更加深入的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9月12日我校拉开了为期两周的评教评学活动。这次活动既有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欣慰、喜悦和期望,也有给我们带来的忧虑和不安。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呈现了三个字:“长”、“实”和“效”
所谓“长”,就是听、评活动周期长。每天只安排一到两节课,时间长达十多天的时间,这样做目的就是让讲课的老师充分备,听课的老师认真听,评课活动扎实开。
所谓实“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同年级同科授同一内容,避免以往同年级同科授不同内容,让听课老师无法进行有效比较的尴尬局面;二是领导跟踪听课、评课,当天的课当天评,多提建议,少提亮点;三是讲课老师要说课,评课老师评课要有评课稿,评课随意评的现象。
二、讲课教师呈现了“老不服输”、“中不示弱”和“青有作为”的良好局面。
老不服输表现在:李霞老师:老当益壮,声音洪亮,课堂语言抑扬顿挫且诙谐幽默;郝志丽老师:流利的英语口语、紧凑的课堂节奏;李壮花老师:认真的板书和准确的语言表述;
中不示弱表现在:范光花老师:围绕教学重点稳步展开,呈现教学重点逐一突破;苏建国老师:数学问题生活化,寓教于乐,课堂练习容量大且针对性强;马晓转老师:心中有课标,教学有目标;
青有作为表现在:靳维娟老师:吃透教材,深专教参,问题设计疏
而不漏;谢丹丹老师: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毫不逊色。
三、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活跃,热情高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在这次活动中,所有班级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在他们能够积极的探究问答题,积极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小组合作,积极的课堂展示。在语文组评课时,我感慨的说:五年级的学生是一群犟驴,就看老师如何去调教,调教好了,个个是人才,调教不好,就不好说了。这让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方法。
四、本次活动暴露出的问题。
1、个别教师思想上不重视,敷衍塞责。表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抓不准,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语言不条理,课堂练习针对性不强,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不知道教了点什么,更别说学生学会了什么。
2、教学方法陈旧。活动出现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根本看不到学生活动的身影,就是老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制作的课件看不到为课堂服务,只是让人感到花而不实。
3、与学生关系不和谐。个别老师的课堂只能听到老师的声音,根本听不到学生的声音,任你如何启发,学生我自岿然不动,为甚?归根到底就是平时的课堂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4、个别学科的个别教师的评课走了形式,走了过场,没有真正起到我们评课的目的--通过评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五、今后采取的措施:
课堂教学“以学评教”的思考 篇3
一、重视学生的参与是“以学评教”的关键
1.关注学生的参与面
有效教学不是面向几个少数优等生的教学,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有效教学要求学生参与学习的面要广,教师要真正面对全体学生,且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
2.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的。缺乏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就会如一池不起涟漪的死水,教学势必高耗低效。有效性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自我需要,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融洽。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境;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要善于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有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要善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他们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要善于使用吸引学生的各种技巧方法。
3.关注学生的参与时间
有效性教学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时间,因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思维、能力演练的操作场。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裕的参与时间,听、说、读、写、算、操作、实验等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
4.关注学生的参与品质
学生参与课堂的行为方式和品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要高效,就必须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的能力品质。只有学生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才能有较强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5.关注学生的参与效果
教师是否有效,最终要回归到学生参与的效果,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都得到较好的建构。这里既有显性的即时评价,也有隐性的长远评价。
二、注重教学评价策略是“以学评教”的核心
1.评价要体现课程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是服从和服务于课程改革的,因此,“以学评
教”的体系应该也必须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相一致,突出和推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的落实。
2.评价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以学评教”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课程的基本观念,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3.评价课堂教学要重视发展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及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以学评教”不排除检查、选拔和甄别的功能,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和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因此,评价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发展,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发展和改进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的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交流过程。由于主体创造力的巨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诸多具体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企图用一个统一的、刚性的、具体的标准来框定教学行为是不恰当的。因此,“以学评教”标准应是开放的,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的。当然,这也是开放的教育、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教学的必然要求。
“以学评教”应以质性评价为主,从发展性评价来看,量化评价只有与质性评价结合才有意义,给质性评价提供一种数量化、趋势性的参考。
“以学评教”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强调的是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注重的是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以学评教”应该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导向,评价结果应该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帮手。
学评教 篇4
一、树立“以学评教”理念,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 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关键在评价。“以学评教”的教学评价理念, 着眼点是以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 从根本上弥补了单纯以“教”评价教师教学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提出关注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的评价。突出关注教师的备课, 关注新知的形成过程, 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况;突出以学评教, 关注学生的参与、交往、思维和学习达成状态,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状况;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互动评价档案, 定期评价反馈, 建立学科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档案。
“以学评教”理念遵循全面性、过程性、激励性、多元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学习能力评价与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 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提高。我们提出评价要素要涵盖有利于学生发展多层面, 包括学习的态度、习惯、方法和知识与技能, 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目标的达成。
二、实施“六学”教学策略,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在实施“以学评教”的过程中, 逐步摸索并形成了“六学”课堂教学策略 (铺垫助学—诱趣激学—顺思导学—应用促学—疏理评学—实践延学) 。在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三充分两注重”,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生活经验和思维基础,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基础、作铺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诱发学生学习热情, 创设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问题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组织的作用, 顺应学生思维基础, 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进行指导、点拨, 让学生的“思”得到升华和提高;注重目标达成, 加强拓展与应用, 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课内外的实践与应用,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六学”课堂教学策略定位在“助学、激学、导学、促学、评学、延学”六个要素, 力求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充分发挥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学习主动性为基础, 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品质为途径, 做到“三导三结合”。引导重点、难点, 引导易错、易混点, 引导规律和方法;做到教学情境与学生认知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相结合;教学手段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在互动上实现“多维”;在讲练上实现“结合”;在评价上形成“多元”。追求教与学合一的高效课堂。
三、构建“三疏双问”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以学评教”理念、“六学”教学策略, 倡导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为抓手, 探索“三疏双问”教学模式, 力求在学生充分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中, 引发学生间的互问互答, 以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呈现教学过程中的三次疏理, 课始疏理目标、课中疏理问题、课尾疏理重点。三次疏理都要求学生走上讲台, 表述观点, 提出问题。一是实现教学交往中的双向问答, 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 引导学生互相提问, 质疑, 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问题暴露出来。二是在互动上做到“多元链动”, 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介的互动。三是在学生学上做到“四个放开”, 即学习方式要放开、学生的思维要放开、学生的交流要放开、学生的学习结果要放开。学生在暴露思维的过程中, 提升了认知, 掌握了方法, 增强了能力;教师作为链动教学中的起始环, 要在学生不断的生成中, 起到“起、承、转、接”及加速促进作用, 教学智慧得以尽情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力求体现以下外显特征:一是注重课堂上“问”的技巧, 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问的兴趣, 教给学生问的方法, 培养学生问的意识, 开发学生问的潜能。二是学生上讲台。教师给学生创设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 通过学生上讲台自主提问或阐述观点, 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形成多元链动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并为学生树立了“我能行”的自信心。
评教评学活动总结 篇5
根据学区有关课堂观摩教学活动的安排,我校用了两天的时间开展了各年级教师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这次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全体老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全体教师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位讲课老师精心准备,使得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各位代课教师能够积极按照学校安排参加本次活动,备好课,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后及时完成教学反思,并能够积极参加其他代课教师的听评课活动,互相交流学习。
1、展示了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老教师的课堂确实起到了引领作用,显示了他们较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们的青年教师年轻有朝气,知识底蕴丰厚,容易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
2、这次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怀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心态上课,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这也反应出我校老师在内心深处有一种需要,需要通过这种活动的平台来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在这样的活动历炼自己。通过同事的互相听课,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继而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趋完美。
二、但在评教评学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我们的许多老师唯我独尊,在学生面前充当着权威的角色。这里有几种表现:一是课堂教学中突出的是老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老师只满足于自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的“教”最终要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引导学生、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的过程。
2、备课还是不够充分
总体上看,教师备课不够充分,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解读、挖掘程度不够高,对学生了解不够充分,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够清楚
课堂教学中,胡子眉毛一起抓,没有重点难点之分,所有的问题都讲到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至于学生学会学不会就看学生自己的本事了,学不会就只好用课下时间了。造成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长,学习效率却非常得低。
4、课堂语言问题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语问题,一个是语调问题。有些老师上课说话的语调像聊天,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必要的停顿和节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课堂疲惫。另外有些老师讲课带着明显的方言,这是不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
5、课堂评价语言运用很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课堂评价语言,或者只是“很好、不错”很笼统的评价,对学生根本起不到激励效果。
6、板书设计问题。
有的课根本就没有进行板书设计,老师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条理,没有章法;有的老师书写不规范、工整;有的板书写得太多,凡是书上有的全部写上去。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学本相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步成长起来的。我希望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渠道共同探讨,共同促进,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妨做个拾荒者,做教育实践家,而不是理论家!
在本次评教评学活动中,根据课堂教学评价得分情况,我校上报中心校作课教师名单如下:
赵晶晶解小英
学评教 篇6
【关键词】生评教 教师 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体育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402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3-01
生评教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简称,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收集教师教学信息,从而不断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国内外生评教实践证明,较之领导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科学的生评教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一、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校出台的《天津体育学院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规定学生评教分数占80%,督导评教分数占10%,校内外同行专家评教分数占10%。从三种评价方式不难看出生评教是三种评价方式的重中之重,而教师对于评教结果的认同感既决定着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又决定着能否将评教结果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总体设计思路
1.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进一步探究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实际使用的《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评教表》作为范本。对我校8个教学院系,根据各院系专任教师数量占全校专任教师数量的比例随机抽取专任教师。本研究设计问卷的发放共分为两次,均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对评教结果满意度的调查。第一次按照随机抽取的專任教师在所讲授的课程打印授课班级所有学生的评教表。第二次问卷发放的对象与第一次发放问卷的范围一样,唯一有所调整的是第二次问卷的参考依据为按照随机抽取的专任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打印授课班级该课程按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80%学生的评教表。
2.调查对象
本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天津体育学院共8个本科教学院系39名专任教师。具体分布见表1、表2。
表1 问卷调查对象分布情况(按院系)
单位:人
表2 问卷调查对象分布情况(按职称)
单位:人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reliability),得到专家的相关系数为0.81。这表明研究的调查过程可靠性较高。
效度(validity),采用逻辑分析法对问卷的内容有效性与结构有效性进行估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公认度和科学性。
4.调查结果和分析
两次问卷发放分别于2014年7月中旬和8月下旬以电子邮件和特快专递形式发放,回收有效问卷38份,回收率97.44%。
通过对两次发放的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因生评教评价范围根据一定原则进行调整后,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结果满意度调查。见表3。
表3 任课教师对评教结果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单位:人
设立“意向”项,“+”表示该项选择同意的专任教师人数较多于选择拒绝的专任教师人数,“-”表示该项选择同意的专任教师人数较少于选择拒绝的专任教师人数;“0”表示选择同意的专任教师人数明显与选择拒绝的专任教师人数基本持平。见表4。
表4 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影响要因数据统计表
注: P**<0.01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5呈显著性差异
表4表明,专任教师在评教范围的选取对评教结果的影响要因的意见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生评教时间改为期末考试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评教范围应设定一定条件”高度认同,对“所有学生都应参与评教”则不赞同。
三、结论
通过对随机选取的任课教师依照评教范围的不同,任课教师对评教结果的满意度是不一样的,通过期末考试后的成绩排名选取前80%的学生进行评教与所有学生都参与评教,前者对于其最终评教结果任课教师的认可度更高。
参考文献:
[1]楼盛华,张艺. 生评教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7(4):34
以学评教: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点 篇7
我认为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点,充分倾听学生的需要是当前教研模式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在教研活动中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却涉及到教研方法的转变、教师道德品质的考验等。
一、以学评教,使学生需求的重要性得到体现
教师行为的改善基于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客观界定,如果对教学行为没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界定,基于这种模糊界定之上形成的所谓的行动计划,也很难有实际意义。我们常常看到,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都被要求“实践与反思”,但反思什么,实践什么,往往难以从教研活动中获得准确的信息,即便是同行的评课,也是基于教师和教材的视角得出的,究竟你的课堂行为学生是什么样的认识,学生对你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怎样的态度,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引起过关注。这样的研究方法很可能导致教师对自己教学的缺点难以形成准确的认识。而要克服这种缺点,不仅要从学生需要出发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有量化的分析,要倾听全班学生的声音,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与诊断,以此来帮助教师准确地找到问题,深度反思,进行改善。
例如,我们在和衷高级中学的教研活动就采取这样的研究立场。课题组在听课之前,要求教师按照他习惯的或者一直在使用的教学流程来组织课堂,不需要刻意改变。每次听课后,教研组都要求上课教师梳理自己的教学流程,并且要细化到每个学生能够看懂。课题组还利用学生午间休息的时间,随机抽取班内12个学生进行访谈,主要问以下几个问题:你最喜欢课堂中的哪个环节;你希望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你认为如果教师要改进教学,要从哪个方面入手。课题组在听同一位教师的3次课后,结合该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梳理,与其进行一次深度讨论,主要就其课堂教学的环节展开讨论,并进一步具体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详细流程表。然后,课题组将教学流程转化为问卷,在该教师所任教的班级中进行调查,全班学生都要参与。调查结束后,课题组会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该教师。该教师通过对教学流程的梳理和学生对教学环节的满意度,就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到教学中每个环节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进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的方向有更明确的认识。
这样的教研模式最终让该教师了解到了学生的需要,而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了更加明确且清晰的认识。这种基于学生需要的教研模式所形成的教学评价和诊断,揭示了常规教研模式中难以揭示的问题,能让教师准确地知道自己教学的局限和改善的方向。
二、以学评教,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考验
学评教 篇8
一、激趣
给学生以无穷的精神动力。以《政治生活》为例, 新课程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每个框题的第一目都安排的是情景导入: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问题和资料, 教学中应善于应用这些情景, 或用生动的讲述, 或中心归纳法, 或用学生在这个问题上错误认识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当然,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以无穷的学习动力, 在情景导入中最好能用与学生最接近的事例, 使政治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 更具实用性。如讲授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时, 书本中是一组反映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图片, 我在教学中加入我县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电视新闻, 在讲政府权威的树立时, 引入了清流县政府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近两年清流的巨变, 在讲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时, 引入了税务铁人袁庭钰、法院楷模江华椿的感人事迹, 更激起学生无穷的探究乐趣。
二、定向
磨力不误砍柴工。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以概括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本节课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以及知识间的新旧、内外纵横关系, 应掌握到什么程度, 应着重培养哪些能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 应解决哪些具体的思想问题, 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 以及每项任务所花费的时间, 完成该任务的一般方法等。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本框的主要内容是讲述政府的权力接受监督的必要性, 接受监督的途径以及接受监督的意义, 并以政府“阳光工程”的做法, 讲述政府是如何接受监督的。其中重点是政府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难点是要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原因分析有以及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为此设计了为什么必须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如何强化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哪些?如何正确认识政府“阳光工程”?四个问题, 全体同学边阅读边思考, 时间限制,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入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少走弯路, 提高了效率。
三、读思结合
在知识的海洋中寻觅。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 边读边思, 开始时着力于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时机成熟时要求学生一边读, 边提出问题, 同时还要解决问题。但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领会政治课阅读的特色:应侧重于材料与观点的结合, 从而能灵活准确地理解观点, 保持感性材料与理论观点的一致性。应侧重于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包括知识间和逻辑联系, 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之成为既是一个温故的过程, 更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学生在政治特色阅读的基础上, 归纳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思索怎样用最快的方法记忆这些些问题, 这样学生经过深入思考, 印象更为深刻,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解疑
师生情感交流, 知识与行动的升华。首先由学生各抒已见, 就自己归纳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进行阐述, 可采用小组代表发言式, 也可采用抢答式, 有些问题还可让学生们辩一辩, 同时教师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让学生以老师的看法为参照,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其次, 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和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确定要突破的问题, 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进行知识与行动的升华。例如:在教授《政治生活》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利机关时, 我重点分析了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比较, 还提请学生注意与下节课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联系起来区分。对人大的职权、全国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进行比较, 同时以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我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问题进行热点讨论, 有利于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学习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练评
巩固新知, 及时反馈。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巩固新知的重要环节。除传统的教师出题, 学生答题外, 还可以布置学生命题, 教师应讲清命题要求, 限制题量。命题要求是: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注意内容与题型的最佳组合, 要求题目表达准确。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动了脑筋, 复习了新知。在下次课前学生交换测试, 出题者评改, 教师根据学生评改过程中的疑问进行答疑, 并收集好题, 当场评析, 公开表扬, 借题发挥。
学评教 篇9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需求分析与设计原则
在线学生评教系统应在高校校园网及3/4G网络的支持下,采用B/S结构,利用网页进行有效地访问。因此,该系统设计时的应遵循如下原则 :
实用性原则 :确保界面友好、清晰、简便,易于用户加以操作 ;稳定性原则 :利用应用较广的设计方法或数据库技术 ;安全性原则 :可以有效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页面跳转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开放性原则 :系统采用的是B/S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结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因而用户无需采用辅助性软件,即可直接接入系统中。
1.2 系统结构与模块设计
系统采用的是B/S结构,该体系属于三层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界面层、应用层及数据层 :
(1)界面层,指的是在电脑、手机等客户端进行互联网信息软件的浏览,包括IE、Firefox等浏览器,主要负责进行人机对话。
(2)逻辑层,实现了系统的各项功能,其通过接收界面层所发送的请求,执行相应功能,并将结果反馈到界面层。
(3)数据层,负责对数据及信息进行组织、管理与存储,并对逻辑层所发送指令加以解释。
1.3 系统结构
首先,用户通过登录模块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确认该用户权限之后,进入系统,若为学生权限,系统将跳转至评分模式,在评分结束后自动对有关信息加以保存。若为教师权限,系统将跳转至专家评审、互评模式,对应操作之后对结果加以保存。若属于系统管理员,则系统将跳转到管理员界面,在此模式下,管理员可进行用户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也可对用户的信息及权限加以查询。
2 模块设计
2.1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技术的登录打分模块
该系统用户主要面向管理员、教师以及学生三大群体,因此,出于对系统安全性的考虑,各用户只可以完成被授权操作。
(1)学生登录打分模块
学生通过学号及密码登录,并可在登录界面中通过修改密码借口对原始密码进行修改,提高学生帐号的安全性。为了防止漏打分的情况,在打分界面中设定判断值来进行判断是否对某学期的所有课程教师完成打分。同时为了防止重复打分进行刷分现象,通过设置状态值来判断某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打分。
(2)同行教师打分模块
考虑到同行教师可能存在两种身份,即同行专家身份及教学督导者身份,在学生登录打分的模式基础上,按角色权值进行判断某教师登录后显示不同的界面。
2.2 管理员后台模块
按系院的不同将分设不同的管理员用于管理维护本系院的数据。管理员在此模块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
(1)导入、删除、更新本系院班级学生名单 ;2、导入、删除、更新本系院教师名单及权重,并按教研室进行分类 ;3、可以查询其他系院教职工编号 ;4、导入本学期课程,并以课程为联系建立教师与班级的联系 ;5、管理维护学生、教师的帐号密码 ;6、查看学生、教师是否参与评价的状态值 ;7、设置学评教的起始及终止时间。
2.3 统分模块
在此模块中,各系院管理员能生成对本系院某教师的最终评价的详细页面,其中包含学生评分(参与学生人数、班级数、学生评价分值)、同行评分(参与同行人数、同行评价分值)、督导评分(参与督导人数、督导评价分值)及总体评价。
3 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环境,通过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满足系统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
3.2 数据表设计
在本系统中主要有以下数据表及表中字段 :
1、Student表 :主要存储学生基本信息,其中学号即为学生登录帐号,CLASSN字段由SNO通过截取字符串中的值进行产生,FLAG主要存储是否已经完成学评教的状态值。2、Course表 :主要存储课程名,用于关联授课教师与班级。3、Teacher表 :主要存储教师基本信息,其中通过WEIGHTS表示某教师不同的身份(即同行专家或教学督导)。4、Manager表:主要存储管理员信息。5、Score表 :主要存储学评教分值等信息。
3.3 数据表之间的联系
由于在以上的5张数据表中只需对student表、Teacher表、Course表及Score表建立联系,故这4张表关联如图 :
4 结束语
浅谈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篇10
1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特点
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以下特点。
1.1 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对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完整和适当、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进行评价, 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作用, 反对教师过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较少提及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评价过程中更较少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1.2 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评价标准重点体现在对教学过程和形式的考核, 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等。同时, 非常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完成, 甚至会强调是否有复习过程、有作业布置等。从“教”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的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
1.3 侧重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甚至关注教师的基本素质, 如教姿教态、语言表达等, 对教学能力的关注也主要是侧重于是否重点难点突出, 是否有条理, 是否恰当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等, 较少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否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
2 以学评教的教学评价模式的特点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传统的“以教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当前, 高职教育倡导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 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有以下特点: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效果, 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2.1 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
“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来评价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置的,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主要是否看有利于学生的学, 是否促进学生的学。因此, 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注意力集中、是否能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回答问题是否有针对性、有否表现出浓烈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能否与他人友好地合作分工并相互交流。
2.2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更关注学生技能的提高, 这其中包括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否实现预期目标。特别是在高职院校, 更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 通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观察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且充满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否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否得到提高。因此, 评价要素中原来的教学目标已变为学习目标, 评价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工作, 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能做什么。
2.3 侧重观察课堂上师生的状态和表现
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不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 而是评价课堂教与学的活动和结果。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 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 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 观察教师能否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调整教学目标、能否按照学生需要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能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此同时, 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是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和课堂活动、有否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具体的收获。总之, 以学评教不是对人的评价, 是对教师与学生的状态和表现进行评价, 以促进教与学的发展为目的。
3 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对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
倡导“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 而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扬弃、发展与超越。同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平等参与者、指导者、反思者、研究者。
在“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下,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研究学情, 了解学生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学情,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前期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等。因为高校的扩招,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学习能力不够强等问题, 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更看重岗位的职业技能, 更看重岗位的准入条件, 即职业证书, 而不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把握不准, 会影响课堂的有效教学效果。
3.2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在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进行教学组织和安排时, 始终铭记“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理念, 这样才不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满堂灌”授课情况。倡导使用“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 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3.3 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恰当地把握授课节奏, 突出重点、难点, 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 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学生听懂没有、知识点有没有掌握、能否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内容、方法。
3.4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
4 结束语
“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以教评教”的评价模式, 该评价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况、学习效果等来评价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记住“以学生为主体”, 避免采用“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摘要:“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 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顺应了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在“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指导下, 教师应注意研究学情,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以学评教,以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1]龚孝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探索, 2002 (11) .
[2]董义革, 王萍.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实施[J].教育与教学, 2012 (12) .
[3]孙冶.大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院) , 2003 (3) .
[4]杨旻旻.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及改进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06 (12) .
学评教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7月—2014年3 月我科接收的实习护生50名为对照组, 其中男生2例, 女生48例;年龄17岁~23岁 (20.8岁±3.1岁) ;学历:我科2 例, 大专15 例, 中专33 例。 选取2014 年7月—2015年3 月我科接收的实习护生50 名为观察组, 其中男生1例, 女生49例;年龄18岁~23岁 (21.3岁±2.6岁) ;学历:本科1例, 大专17例, 中专32例。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传、帮、带的教学模式, 并定期抽查或考核护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观察组采用评教评学的教学模式, 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护生对老师的评价方法依据医院临床教学工作评价标准及实习大纲对带教老师的要求, 我科自行编制教学评价表, 内容包括4方面。 (1) 带教老师综合情况评价:带教老师综合情况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业务技能、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6个项目, 满分100分。实习护生在科室实习结束后, 对带教老师进行评分, 并将评分结果交由护理部汇总, 公开奖罚。 (2) 带教老师授课情况评价:带教老师授课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基本概念、理论讲解、启发性、互动性、创新性等7个项目, 满分100分。每周由实习护生在带教老师授课结束后立即填写, 并由护理部回收。 (3) 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情况评价: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情况包括查房前准备、查房方法、查房重点、查房教学4个项目, 总分100分。由护生在带教老师主持教学查房结束后填写, 并由护理部回收。 (4) 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情况评价: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情况包括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操作指导、错误总结及分析4个项目, 总分100分。由护生在带教老师示范护理操作技术结束后进行填写, 并由护理部回收。
1.2.2.2 老师对护生的评价方法 (1) 出科理论及技能考核, 与常规理论及技能考核一致, 由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护生共同进行考核。 (2) 护生综合能力情况评价, 其内容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技术、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工作热情、责任心、组织纪律7个项目, 总分100分。由带教老师于护生出科前填写, 并由护理部回收。护理部将情况汇总后及时反馈给学校或护生。
1.2.3 观察指标
1.2.3.1 带教老师及护生综合情况评价护生实习结束前1d由护理部分别向护生和带教老师 (20人) 发放护生及带教老师综合情况评价表, 各自填写, 不给予任何暗示及指导, 由护理部统一回收, 填写不完整则为无效表。两组评价表均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 分别对应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
1.2.3.2 出科理论及技能考核基础理论知识评分≥80分为合格, 基本技能评分≥90分为合格。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综合评价比较用秩和检验, 满意度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评教评学模式有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常规带教模式更多注重的是对护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合作性。评教评学模式旨在通过加强师生间互动和互评, 实现提高护生整体素质及教学水平的目的[3]。一方面, 护理部通过汇总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情况, 如理论宣教、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教学态度等情况, 可及时发现临床带教中存在的不足, 从而针对现存问题加以整改, 进而达到提高临床带教老师整体素质、增强教学责任心、促进学习自觉性的目的。常规教学考核仅单方面考核护生学习能力, 却往往忽略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考核[4]。通过建立双向考核机制, 可有效促进教学双方的共同进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另一方面, 开展实习护生的综合评价、严格出科考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加强评学环节, 有利于发现护生的优缺点, 针对护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 可有效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质量。
3.2 评教评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带教老师是实习护生的启蒙者和指导者, 老师的言谈举止和工作态度对实习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既往的教学模式对临床带教老师授课情况、教学质量、查房教授等均缺乏统一的管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仅体现在护生考核成绩单方面, 而却忽视了带教老师的考核[6]。评教评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可让教学双方充分认识自我、双方相互了解, 调动教学双方主观能动性, 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 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临床护理教学评价体系在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 也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护理人才的关键[7,8]。评教评学模式可全面、客观地评价临床带教质量, 提高护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洁, 付方雪, 吴惠平.规范护理临床带教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7) :4-5.
[2]麻安秀.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行为及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9) :101-103.
[3]吴红燕, 程益群, 张秀军, 等.临床带教教师视角下的临床实践教学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4, 34 (3) :440-442.
[4]杨丽, 朱雪梅, 沈晓颖, 等.护理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师自我评价与护生评价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 (3) :460-462.
[5]曾美文, 郑秀先.评教评学模式在临床带教促进教学相长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11, 8 (4) :164-166.
[6]罗燕, 王静.建立医院评教评学双向测评模式提高教学双方整体水平[J].华北国防医药, 2009, 21 (2) :69.
[7]陈艳, 姚启萍, 秦玲.评教评学双向评价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7)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