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息系统

2024-12-05

健康信息系统(共10篇)

健康信息系统 篇1

1 概述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旨在采集每个市民所有健康信息,为市民建立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时间从新生命开始到生命消失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出生信息、免疫息、体检、门急诊诊疗、住院诊疗、妇幼保健、健康调查、死亡证明等在医疗机构中产生的相关医疗及健康信息,同时还包括个人自我保健信息录入。市民健康档案不仅服务于病人、医疗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并可进一步满足疾控、医疗保险、个人保健、卫生统计、临床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需求。

市民健康系统存储了完整的市民健康档案,市民健康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需要提供高强度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市民健康系统是一个基于广域网的系统,通过卫生系统专用的VPN网络模式采集和访问数据,其中部分的访问功能通过Internet发布,因此整个系统的安全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2 系统安全与策略

2.1 系统安全性

系统的安全向来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安全是一个类似于链路的功能,即任何其中的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安全漏洞,即便是其他的安全步骤都做的非常严密。此外,系统安全性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到管理、用户意识等其他方面。因此系统安全性要从技术、管理、培训等各个方便统筹考虑,严密设计和实施。主要的安全措施有:(1)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确认身份的过程,它是安全控制的一层。在应用程序授予对某资源的访问权限以前,它必须确认请求者的身份。请求者通过提供某些形式的凭据来确立一个身份,该身份只有请求者和身份验证主机知道。在某些情况下,请求者可能希望验证主机的身份,这称作互相进行身份验证;(2)授权:授权是验证经过身份验证的一方是否具有访问特定资源权限的过程,它是身份验证之后的安全控制层。并不是只因为身份验证主机已确认请求者的身份,就一定表示经过身份验证的请求者具有访问特定资源的正确权限。例如,市民必须提供市民卡和验证PIN来验证用户的身份;(3)数据保护:数据保护是提供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非法拒绝性的过程。数据不仅在传输时需要保护,在存储时也需要保护。不管数据形式如何,一旦数据进入不安全的通信信道便容易受到攻击。

2.2 市民健康档案的安全敏感要求

市民健康档案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部门或个人都必须在健康档案所有者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市民健康系统为每个市民建立市民健康档案,必须保证每份档案高度的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杜绝一切可能的非法访问和数据丢失。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民健康档案是属于"绝密"数据。同时在技术上,必须采取足够的加密、冗余、热备等技术措施,在业务上,也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规定加以限制。

2.3 系统安全涉及的内容

2.3.1 存储安全性

存储安全性是系统安全考虑的首要安全因素,在信息系统中数据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对市民健康系统尤其如此。安全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的安全数据库是数据的存储软件,该软件负责所有数据的管理,第一必须保证数据库软件本身具有较强的安全机制。第二要统一规划和设置数据库的安全策略。第三数据库管理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经验。第四建立必要的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机制;(2)数据库操作系统的安全数据库作系统也是安全性考虑的因素之一,要充分保证系统软件的安全才能保证应用软件的安全,操作系统要具有高级别的安全设置功能。此外也要保证操作系统管理员的密码安全和操作系统级别的安全设置;(3)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数据必须高可用性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在突发情况下数据可以快速恢复和使用。同时有条件时也要考虑异地容灾备份;(4)数据的访问机制数据库可以允许哪些用户访问,哪些机器访问,访问的权限是读还是修改、删除等也需严密规划,特别是要限制访问的机器和用户,访问的入口越少,漏洞也相对越小。

2.3.2 传输安全性

数据在网络上传输是数据泄露的方面之一,针对基于广域网和VPN网的市民健康系统来说更加要注重网络传输数据安全。网络传输需要考虑的方面有:(1)数据的加密数据在上网传输之前必须采用高强度加密,保证网络传输的数据都是加密数据,而且选择的加密算法要成熟可靠,不易破解。基于HTTP协议的网络传输要尽量保证采用加密通道传输;(2)数据的完整性保证数据传输前和接受后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3)防止非法截取网络具有相对的开放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物理连接就具有数据访问的可能,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网络数据非法截取,即使被非法读取也要保证无法查看明文数据。

2.3.3 访问安全性

市民健康档案开放给特定用户访问时保证访问的安全性,访问用户主要包括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及个人等。访问的安全性包括几个方面:(1)访问用户的身份识别系统建立完善的用户管理机制,每个用户定义身份识别的方式,尽量采用基于证书的识别,如果采用密码识别的方式,要保证密码的复杂性和安全性;(2)访问用户的权限对于数据定义不同的访问等级,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杜绝非法的越权访问;(3)市民的授权机制市民对自己的健康档案具有绝对的支配权,用户可以自己设置开放给哪些用户访问,或者限制哪些用户不能访问。此外,用户也可以设置哪些档案信息不能访问等。

2.3.4 网络链路安全

网络架构要尽量采用独立的网络链路,尽量在独立的网络中传输相对敏感的数据。租用的网络必须和网络供应商协调设置网络的物理安全性。

2.3.5 机房安全

制定详细的机房管理制度和管理员责任制度,严格限制机房的人员出入,管理员对系统做常规维护时要做详细的操作日志,发现问题时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

2.4 对应的安全策略

2.4.1 采用基于小型机UNIX平台搭建Oracle数据库

市民健康系统的数据库采用2台HP小型机作为服务器,2台小型机配置为双机热备模式,保证硬件级别的高可用性。操作系统运行HP-UNIX平台,UNIX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并且经过了市场的长期考验。

数据库我们选择Oracle10g作为数据存储平台,Oracle不仅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而且针对大数据量的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采用Oracle的RAC技术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

2.4.2 RAID存储与备份

数据库服务器的磁盘采用RAID5技术保证磁盘的硬件的可用性。在磁盘硬件故障时可以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性。

Oracle数据库运行在热备模式,并提供定期的热备策略,保证数据的高安全性。

2.4.3 基于PKI模式的网络传输控制

PKI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保证网络传输安全的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它采用不对称加密的方法对数据加密和解密,每个访问的用户具有自己单独的公钥、私钥对,在访问数据时提供加密和用户验证,充分保证数据的传输和访问安全。

市民健康系统对卫生局和各医疗机构都发放对公私钥,卫生局的公钥信息开放给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公钥信息也存储在卫生局。在数据采集时医疗机构采用卫生局的公钥加密数据,然后传输到市民健康系统服务器,服务器再使用自己的私钥(存储在本地,不在网络传输)解密数据并存储,这样保证只能是市民健康系统服务器才能读懂加密的数据。在医疗机构访问数据时,市民健康系统采用访问者的公钥加密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采用自己的私钥解密数据。通过基于PKI的加密技术就保证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2.4.4 基于用户身份和密钥的用户权限分配

市民健康系统对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分配不同的帐户,并且对每个帐户分配一个公私钥,公钥保存在服务器,私钥分发给医疗机构。基于帐户和角色管理再设置系统的操作权限。此外,还对每个市民设置一个网络访问密码,只能用于访问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

2.4.5 HTTPS通道

基于Internet的市民健康网提供给市民使用,市民可以在家中或者其他任何可以接入Internet的地方登录。我们采用基于HTTPS的加密通道在公网上传输健康档案,保证市民的健康档案数据是安全传输的。

2.4.6 市民健康档案的开放等级

市民可以通过登录市民健康网设置自己的健康档案开放等级以及开放权限,设置哪些用户(医疗机构用户)可以访问,哪些不能访问;以及设置哪些健康档案可以被访问哪些不能访问,这样就能保证市民的隐私权不被侵犯。

2.4.7 防火墙与网闸

我们在市民健康系统网络边界使用双备防火墙,以保证设备的高可靠性,并使用策略只开放有限的服务端口。在防火墙后使用网闸以重新打包http协议,过滤在IP/TCP包中非法的控制码。

2.4.8 机房管理和管理员责任制度

为保护市民健康系统网络的安全,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健康发展,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建设市民健康系统实际情况,制订专门的市民健康管理制度。

2.4.9 数据库审计

在对数据库的访问中,使用针对数据库的访问审计,对市民健康系统提供了细致的数据操作审计日志,包括:医疗机构或用户的数据访问,数据提交、数据的创建、读写、修改、删除等;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时查看所有的数据访问痕迹。

2.4.1 0 访问审计日志

再严格的安全措施也有可能被攻破,针对网络的审计在网络层对网络的访问进行审计,记录跟踪网络的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等,即使在发生安全性问题时,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日志功能发现问题的所在。

3 架构设计

3.1 多层架构设计

市民健康系统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对不同的层级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保证系统的多级安全性。系统架构图如下。

3.2 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策略

数据库服务器只提供给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备注:

各医疗机构、移动用户、手机用户通过卫生局VPN专线家幕后连接到厦门市卫生局健康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之间架构防火墙,设置严格的IP访问策略,防止非法机器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只开放数据库访问端口,关闭所有其他尽可能的端口访问漏洞。

3.3 应用服务器的访问策略

应用服务器集群提供给医疗机构用户访问,应用服务器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连接也架设防火墙,只开放应用服务器的80端口,防止非法的端口攻击。此外,在应用服务器上安装趋势防病毒软件,防止病毒传染。

3.4 Web服务器的访问策略

市民健康网Web服务器提供Internet服务,仅开放443(HPPTS)端口,在这台服务器上只架设Web网站,数据访问也必须通过应用服务器调用来完成,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之间建设防火墙。

3.5 安全故障的处理预案

提前考虑当发生安全故障时怎样在最短时间范围内发现并及时解决,设置安全问题处理预案,把系统安全问题的损失降到最低。

4 讨论

市民健康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复杂系统,设计到众多的部门和系统,并且提供基于VPN和Internet的数据访问服务。系统从架构、硬件建设、软件设计、管理以及培训等各方面针对安全性采取了严密的措施,充分保证了系统在数据存储、访问、网络传输等各个方面的高安全性。但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完善的安保措施也都无法保证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因此本策略还从安全日志和安全应急预案两个方面考虑了发生问题时的应对措施,保证了系统在发生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继伟,孙卫,等.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建设[J].医学信息,2005,(9):1056-1058.

[2]聂伟,许承东.基于策略支持的信息安全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6,(2):144-146,205.

[3]郑西川;张汉雄,等.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架构及实施策略[J].医疗设备信息,2006,(3):35-36.

健康信息系统 篇2

1医院不合理用药及原因

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常有发生。如医生并未真正了解患者病情就对其用药、联合药物挑选不当、用药剂量以及途径等不当,更甚者出现重复使用药物作用相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3]。该类情况出现主要是由相关医务人员引起的,医师造成的不合理用药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主观原因:从主观角度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医师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水平;第二,缺乏职业素养和责任心,没有意识到身为医师的职责,未给患者足够的关怀;第三,未对患者病情做详细了解与分析;第四,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失去医德;第五,用药处方书写方式不正确;第六,为患者配药时,常以自身习惯用药为主,未对最新的配药知识进行了解。

1.2客观原因:从客观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缺乏对药品基本信息的了解或是被药品推销商的诱惑,造成医院出现不合理医药管理;第二,医院未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先进知识培训;第三,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以应对大量病患,常出现误用药物等现象;第四,病患较多,为医师开处药方增加了不少压力;第五,可能由于薪资问题,使医师开处方行为受到一定影响。

2医院信息系统在合理医药管理中的应用

2.1用药基础数据的维护:数据库的完整度与精准度决定着信息医院信息系统的后台监控技术的水平与质量。该软件医院信息系统在被开发前,就对其维护工作进行了充分研究,如用药说明书、临床路径以及应用指南等,将相关的所有信息录入到相应的模块中。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时能方便地查到药品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信息。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完毕后,仅对监理人员与相关部门开放数据库维护窗口,此做法可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对医院基础用药数据进行维护。

2.2对治疗与预防用药进行监控:通常,医生在输入达抗菌药物医嘱后,医院信息系统将会弹出治疗会使预防用药选择窗口。

2.2.1治疗用药。其用药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疗用;另一种是针对性治疗用。如所用药物属经验性疗用则需对有关感染性症状进行详细填写;若是针对性治疗用还需对所培养的细菌名称进行填写。会使用报表形式对用药之前是否需要要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留取、标本类型等信息呈现出来。

2.2.2预防用药。当抗菌药物是在患者处于围手术期时使用的,主治医生需对手术名称进行完整填写,上交后医院信息系统则会为医师提供用药时间。若手术为I类清洁切口术,医院信息系统会告知医生通常不用对切口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除非手术情况较为特殊,并会为医生提供详细的特殊状况列表供医生选择。该类药品种类有限制,只能选择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等,挑选后,医院信息系统会对用药疗程进行判断,若其范围超出了界度,会发出提示窗口,如果医生选择使用超疗程,需对其理由进行填写,有对用药时间进行控制,防止出现给药过长现象。监管医院信息系统里的数据可被任意提取,为临床用药提供方便、科学的评价资料。

2.3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指出,门诊不可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使用,且该药物的使用需经过会诊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使用[2]。医院利用信息医院信息系统,让该药物的使用会诊过程实现网上操作。设置有会诊专家资料库。当患者病情急需该药物进行治疗,且不涉及其他科室疾病使,为提高会诊效率,可直接选择本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医院信息系统设有三重保障体制,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在第一时间通知专家进行会诊。同时,医院信息系统设有电子病历,可让专家能快速对患者病情、各项检查指标以及基本信息等进行了解。当医生所选有的抗菌药物超出权限时,医院信息系统会告知其没有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时,并会将所有为其提供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填写完毕后交由药事管理人员进行申签,若医生未按照规定对此表进行填写,将无法通过审签,并将此情况进行记录,作为考核此医生的参考凭证[1]。

2.4门诊处方和住院患者的医嘱点评:对处方进行点评可保证医院医疗技术改进水平,提高对临床医药管理、治疗质量。该功能需根据相关点评规范针对各医院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类。该医院信息系统可对医嘱、处方的预点评时间进行设置,药事管理人员只需要对提交的预点评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再一次进行评估、确认。只要结果被确认,医院信息系统将会进行永久保留,并形成报表。

2.5正确用药量的重点指标统计功能:医院监管者会把合理用药作为依据,来制定相关药事管理政策或者是相关措施,同时也是国家对医院合理用药评估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重要指标主要分为三种:处方指标、用于外科清洁手术中预防用药指标和抗菌药品用药指标。

综合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与应用 篇3

关键词:单模光缆;NVR存储系统;POS接口;现场工业总线

中图分类号:TV39;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4-0132-02

1 项目概要

2013年5月,我矿工业广场视频监视系统由于线路老化、传输干扰大、维护成本高等原因,不能正常使用,我矿决定对原有视频系统进行扩容改造。我作为公司信息技术负责人,参与了LZ公司招标方案讨论,LZ公司的方案需要单独建立流媒体服务器及存储系统,室外主传输干线采用网线作为主传输介质。针对LZ公司的方案,结合我矿实际,作者提出了利用矿井已经建设的综合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扩充建设的方案:①节约投入成本;②便于我矿信息系统的统一建设管理和调度指挥。经过公司领导层的决定,同意利用已经建设成的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和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带领由甲乙双方组成的工作小组,在技术融合等方面通过实验取得了突破,圆满完成了在原有综合信息资源上扩充建设的目标。

2 项目具体实施情况

结合我矿要求与实际情况,经过工作小组的磋商与研究后,得出了以下四个阶段分步实施步骤,获得了全体项目参与人员的一致认同。

2.1 传输线路融合方法

我矿工业广场范围广,布线范围中有胶带运输系统,汽车衡销煤系统和其它动力系统,布线环境复杂,干扰大。基于上述特点,主传输干线由LZ公司招标方案的网线改为性价比理好GYTA(野外专用)8芯單模光缆,光缆具有抗电磁干扰性好、保密性强、速度快、防腐性强、远距离传输、传输容量大等优点。通过改变传输介质解决了作业环境电磁干扰大、环境恶劣、跨度大、范围广等问题。

工业广场各监控点采用超五类防水屏蔽双绞线(STP),利用总线接入方法就近接入附近POS接口网络交换机设备。通过光电传输方式与已经建成的综合信息系统工业以太环网无缝结合,便于管理,减少从室外向机房铺设大量视频传输线路。

2.2 摄像头型号的确定

摄像头通讯芯片选择了与HK公司专业流媒体处理系统识别的DES通讯型号,通讯芯片的确认,使已建设的流媒体软件能准确搜索和编辑新接入的摄像头。工业广场安设地点的视角不同选择了半球型、枪式、360 ?觷可旋转球型摄像头;图像质量要求不同选择不同像素的摄像头;使用环境不同选择了防水并且耐高温的防护罩,选择了抑制强光、红外夜视的专业CCD感光芯片。通过对摄像头的选型,使摄像头与主传输线路的通讯及现场需要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2.3 流媒体处理系统与各视频点的融合

①向HK公司新购买30个视频授权配置点,从以前的60个点扩充到了现在的90个点,解决了流媒体处理系统授权点限制问题。

②与HK公司通过协商和技术交流,升级服务器流媒体解码软件,解决了流媒体处理系统解码版本低于新扩充摄像头解码版本引起不能观看视频的问题。

③流媒体服务器把新接入的地面监控视频信息通道与井下已经建设好的视频信息通道进行分类管理,把分好类的视频流信息存储在已经建设好的大容量NVR存储平台上,通过NVR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视频流信息的发布和浏览,从而实现各类视频信息融合在同一管理平台上存储和发布。

2.4 网络通讯技术

公司现有内网(192.168.X.X)与外网(10.57.X.X)两个网络段。在流媒体服务器上配置了两块网卡A和B,A连接内网,B连接外网。在网卡A上配置好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关和DNS为空;在网卡B上配置好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及DNS,解决不同网络段互相访问问题,使两个网段均能登陆流媒体服务器实时浏览所需视频资源。各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登陆流媒体服务器,使用不同权限的用户登陆,便能实时浏览和控制所需要的视频资源。

3 项目测试

2013年6月15日施工完成后,我们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在两个网段(192.168.X.X与10.57.X.X)登陆流媒体服务器,均能实时访问我公司井上和井下的视频监控点;2013年11月完成了芙蓉公司和川煤公司网络的配置,实现了在川煤集团和芙蓉公司实时浏览所需要的视频资源,视频监控效果如图1所示。

4 项目效果

①项目的改造达到信息资源利用整合和降耗节资的目的。我矿在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利用已拥有的综合信息系统资源,使我矿信息系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信息管理平台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投入,使综合信息系统资源得到统一规划和管理,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建设,为公司节约投资成本40余万元,本次共建设37个监控点,每年降低维护成本约5万元。

②该项目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延伸性,现阶段川煤集团和芙蓉公司均能正常浏览相关视频资源。

③项目有较好的推广效果,现阶段芙蓉集团公司三矿得到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陆超,张曦煌.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实时协议的改进工作[J].计算机应用, 2005,(10).

[2] 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李福芳.浅谈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才智,2011,(8).

[4] 范明泉.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8,(1).

[5] 袁会香.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6).

健康信息系统 篇4

随着国家实行全民医疗制度进入深刻变革阶段,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在2009年下发了《关于在宁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大学生医保工作从2009年9月开始,被统一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重点保障大学生基本医疗需求。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按照本市学生儿童参加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执行,由个人和政府共同分担。

为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响应国家医疗进基层的号召,配合南京市政府的工作,方便高校进行管理,依托《基于.NET的高校医疗健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进行了大学生健康与医保信息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为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打下了基础。

本项目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软件开发平台为基础,采用了ASP.NET技术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结合的B/S设计模式,通过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来研究大学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查询、用药管理、收费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用户网络交互等几项工作,旨在提高学院在校医院信息管理和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 系统功能研究

大学生健康与医保信息系统属于高校医疗健康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和调查,并在校医院工作人员帮助下,逐渐明确了医保信息系统所需要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以及各功能之间信息流通的关系。

2.1 数据处理中心

将学生信息、诊治信息、医保范围药品、医保服务项目输入共享资源库,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数据整合、统计分析功能。同时可以由系统管理员对本系统的用户、信息做一定的增删改查操作,在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的基础上能够使信息及时动态更新。

2.2 医保常用信息查询

对学生用户提供个人医保信息查询、参保待遇查询、医保范围药品查询、医保服务项目查询等。相关项目均可实现网页查询,参保学生还可办理医保卡报失,自主选择医保范围用药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良的医保服务。

2.3 门诊系统

门诊时,由校医院工作人员读取共享资源库中学生信息、诊治信息、医保范围药品、医保服务项目,同时向系统中输入处方单,根据医生诊断和学生用药选择对当次诊断进行划价,大大减轻了校医院的工作负担,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耗费。

3 数据库设计

本项目需要采用三层架构体系,降低界面和底层数据之间的依赖。但是如果用户需求发生变化,会导致级联的修改。比如在表示层中增加一个功能,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但在面向对象编程中,项目设计过程中预先设计好的实体类和与之对应的数据库不应该做太大的变动,因此设计良好的数据库是整个系统能够稳定有效工作的基础。

3.1 数据库平台与开发语言

本项目是基于.NET平台开发的多层B/S系统,因此选择整合了.net的CLR的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使用ASP.NET 2.0和SQL Server 2005可以更方便地构建多层体系架构的web应用。SQL Server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完全支持所有工业标准,其次在开发过程中也便于本系统开发人员使用自己熟悉的C#语言来创建存储过程、触发器、自定义函数等。

3.2 数据库表

通过对系统的内容和数据流程的分析,设计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下:

(1)学生信息表Student:包括序号(自增)、用户编号(主键)、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年月、户口性质、民族、入学时间、联系电话、专业类别、电子邮件、备注;(2)医疗保险卡表MICard:包括医保卡序号(自增)、医保卡编号(主键)、用户编号(外键)、参保日期、卡内余额、补助、卡类型(0:挂失1:正常……)、备注;(3)病例表Health History:包括病例编号(主键、自增)、用户编号(外键)、病情描述、就诊日期、诊断结果、用药和医疗诊疗服务项目、备注;(4)医保卡消费记录表Consume Records:包括医保卡消费ID号(主键,自增)、医保卡编号(外键)、消费金额、消费地点、消费日期、备注;(5)医疗服务项目表Medical Item[1]:包括序号(主键、自增)、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规格、计价单位、政府指导价三类、政府指导价二类、政府指导价一类、省医个人自付比例(%)、省统个人自付比例(%)、离休个人自付比例(%)、说明;(6)药品基本字典Drug Dictionary[2]:包括药品序号(主键、自增)、分类编码、药品通用名编码、中文通用名称、英文通用名称、收费项目等级、品名、处方药标志、剂型ID(外键)、拼音助记码、五笔助记码、产地属性ID(外键)、生产企业ID(外键)、药品批准文号、规格、价格、备注;(7)剂型管理表Dosage:剂型ID(主键、自增),剂型;(8)产地对照管理表Origin:生产企业ID(主键、自增)、产地名称、厂家全称;(9)产地属性管理表Origin Area(国产等):产地属性ID(主键)、产地属性。

3.3 数据库创建

得到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后,就可以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逻辑结构。一般的表可以采用数据库表的创建命令CREATE TABLE。而由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所颁布的标准[1][2]下发格式为excel文件,数据量大(如仅药品目录库西药一项就达到了19511条数据),但是格式相对规则,因此在医疗服务项目表和药品基本字典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由C#高效地将Excel文件导入SQL Server的方法[3],将oledb读取的excel数据快速插入sqlserver中,使用bcp,也就是System.Data.Sql Client.Sql Bulk Copy类来实现。不但速度快,而且代码简单,避免了由循环来拼接sql导致的容易出错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使用Sql Bulk Copy类进行数据插入是采用了SQL Server的BCP协议进行数据的批量复制。这里我们先要建好一个Data Table(通过Data Set/Data Adapter完成),这个Data Table应该与跟数据表相同的列定义,把要插入的数据加进这个Data Table中,然后用Sql Bulk Copy的实例来插入到数据库中。

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导入药品基本字典表之前应该先行导入7、8、9三个表,并对药品基本字典表的字段进行相应修改后导入,如文献[2]中提供的是剂型的选择(如注射剂、颗粒剂等),在实际处理中应将其先转换为剂型管理表Dosage中对应的剂型ID,从而减少数据冗余。由于数据量大,这个工作可以通过c#中的方法来完成。

4 系统测试与分析

本项目考虑了几类不同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设计了良好的数据库;采用三层架构体系,降低界面和底层数据之间的依赖;项目包含前台用户界面和后台管理界面,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网络交互式操作界面。

在本系统中主要有三个模块,它们分别是:系统管理、查询管理、门诊管理系统。在本地机测试通过以后,又经过了校医院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模拟测试,并征求意见后进行了部分客户化修改,其功能基本符合用户需求。

5 总结和问题建议

本项目突破了传统模式下的高校医院对学生工作的管理方式,对校医院的信息系统与医疗体制改革下的医保系统进行互联进行了一次探索,实现的系统能够完成学院医疗管理体系的自动化,同时结合医疗保险新体系也能以更高的开放性保障大学生基本医疗需求。

由于采用了三层架构体系,在本系统基础上还能加入学生健康档案系统、校医院药品管理系统以及健康论坛等子系统,因此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但是本系统中所提到的医保卡付费与校医院门诊收费系统互连有一个十分突出的技术问题,就是实际操作中,门诊收费系统应该是与医保卡读卡机互连的,而不仅仅是通过数据库读写完成。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医保IC卡写卡权利是否可以向学校有关部门开放?因为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校更加熟悉,校内实现医保系统建设更便于学生的医疗需求。因此希望在实际应用中,由政府着力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和安全措施,完成本系统向医保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健康与医保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首先分析系统功能,然后着重阐述了数据库部分的开发,在实现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数据库,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及支付标准(修订版)》[S].2009年5月31日.

[2]《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库》标准库[S].2010年3月31日.

信息系统论文结构 篇5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目的及问题概述1.2研究范围及创新1.3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背景2.1意义2.2必要性2.3紧迫性2.4有利条件

第三章 系统的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4.1系统开发方法和思想4.2系统开发步骤和规划原则4.3系统的业务需求4.4系统的用户需求4.5系统的功能需求 第五章 系统设计

5.1系统设计的总目标5.2系统的功能框架5.3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5.4系统数据库的设计5.4.1数据库设计规则5.4.2数据库设计实例 第六章 系统实现的设想

6.1系统实现的软件体系结构6.2系统实现的软件系统平台6.2.1操作系统平台6.2.2数据库平台

6.3系统实现的集成与开发平台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工程硕士论文建议结构2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项目背景和意义1.1.1项目背景

1.1.2系统开发的意义1.2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分析1.3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3.1系统目标

3.2系统业务数据流图3.3系统功能需求3.4系统非功能需求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4.1总体架构设计

4.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4.1.2系统体系结构4.1.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4.2系统功能设计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应用5.1平台选择5.2应用实例

健康信息系统 篇6

经济学案例和宏观经济政策部分通俗易懂, 可以全部使用英文讲授, 少数难点部分加上中文PPT注释即可。

六、广泛列举英文案例, 积极开展讨论

西方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中应用广泛.教学中可以结合每章内容, 授课前先用英语提出案例, 让学生们带着思考去学习原理,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授差别定价时, 启发学生们思索身边现象, 如:机票的不同折扣, 商场的换季打折促销, 手机的各种收费套餐等。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学习宏观经济政策这章时, 把学生们分成几组, 分别代表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结合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 让学生们课前充分准备, 在课堂上先用英文阐述自己所代表流派的经济学理论, 再分析这个流派为应对危机可能提出的经济刺激政策, 各组学生间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 并播放介绍当前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英文短片。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们热情参与, 教学效果超出了预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还积极关注经济、政治事件, 学会了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思考现实问题, 同时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七、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经济学内容繁多, 而教学课时有限, 难以面面俱到, 详尽讲授。尤其是双语教学, 学生使用原版教材会遇到很多困难, 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 初步了解内容, 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 难以把握重点。因此应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题, 而是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定课题, 完成小论文。学生们首先需要透彻理解基本原理, 然后从学术期刊网和互联网上搜索中、英文文献, 仔细阅读、整理, 形成思路, 再设计结构, 组织语言, 最后完成论文。这样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先进等:双语教学必须规范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3)

[2]周华:经济学科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学术探讨, 2003, (3)

[3]苑金茹:双语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4]罗君丽:关于开展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探索, 2007, (10)

张爱春江西省上高县实验小学叶堂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互动式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下, 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按照不同课程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 为学生创造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 培养他们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互动式教学法与图书信息系统的客观联系

互动式教学法与图书信息系统的客观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图书信息系统为互动式教学法提供信息来源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发挥学生的潜能。互动式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师生互问式”、“生生互动式”、“师生身份互易式”三种类型。不论采用何种模式, 为实现互动式教学法的目标,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图书信息系统提供完备的信息支持。

在“师生互问式”中, 对用答问式方式教学的内容, 教师需要认真研究, 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 然后利用学校的图书信息系统查阅相关资料, 广泛阅读相关参考书, 精心准备问题的答案, 以确保在课堂上尽可能充分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对用问答式方式教学的内容, 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对准备用师生讨论式方式教学的内容, 要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引导解答。

“生生互动”是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教学方法, 其具体方式很多, 如课堂讨论、分组辩论、上台演讲、座谈等, 可以是同班同学互动, 也可以是不同班、不同年级、不同系同学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方式都需要围绕某一主题或某一问题深入展开,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信息系统精心选择讨论主题, 学生则可以充分收集理论上和实践上现有的观点、论据和操作模式。

“师生身份互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一种典型方式, 即师生互易角色:学生做老师登台讲课, 老师换做学生听课。这一模式对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要求更高。图书信息系统需要提供充分支持, 使学生能够通过电子阅览室、资料室、图书馆等各种途径获取参考书籍、文献资料和相关动态。

2. 互动式教学促进图书信息系统创新

由于目前许多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且抽象, 并且毋庸置疑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对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涉及, 这就容易脱离现实, 脱离教学的实际需要, 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互动式教学要求坚持立足现实, 通过对现实科学、理性地分析, 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 增强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创新性的培养,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希望能够更加广泛、深入的获取信息。任课教师的备课、指导工作也依赖于图书信息系统的支持。互动式教学法在这二个方面对信息的要求, 不仅为图书信息系统的日常工作和发展提出了要求, 更为高校图书信息系统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和灵感。

二、图书信息系统工作的创新

互动式教学不仅需要学校图书馆不断地及时地补充馆藏文献, 科学合理地利用文献购置费, 针对教学科研的需要, 采购需要的各文种、各类型、各载体的文献资料, 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同时更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不断创新, 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阅览条件, 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平台。

1.深化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为了满足互动式教学发展的特定需要, 图书信息系统在增加藏书收藏的同时也必须深化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互动式教学法的要求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有针对性地揭示馆藏资源, 让读者了解馆藏、熟悉馆藏。不仅要编制专题资料汇编、定题服务索引、专题索引等二、三次文献, 而且要积极向读者提供科技咨询、专题检索、信息研究等高层次服务。尤其是专题数据库的构建, 对国内外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学科研究的信息分类进行汇总, 既能方便使用者查询和利用, 又能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提供信息超前服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与以往相比有了更高要求。高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更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极其关注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未来发展趋势。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使使用者更加追求信息的时效性, 迫切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内容最新、最全、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国内外信息。所以, 此时的用户很多时候会把目标锁定在连接方便、检索快速、内容广泛、时效性强的网络信息上。这就要求图书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信息超前服务, 主动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为此, 图书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通过认真、深入细致的工作, 做好师生的需求调查、文献资源开发和信息研究等准备工作, 虚心听取师生的意见, 调整、改进工作方案;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联系, 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时刻关注信息动向。

3. 提高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质量

随着大量媒体、光盘出版物的发行和因特网上信息的日益丰富, 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利用图书线性系统现有人力与物力优势, 与IT公司密切合作, 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将现有馆藏文献数字化;另一方面要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大量收集因特网信息资源, 构筑虚拟馆藏。如网络报刊、在线图书馆、电子图书等, 由于它们绝大多数存贮在相应的专门服务器上, 属于免费资源, 因而收集此类信息能迅速补充电子馆藏, 同时还能节省经费和馆藏空间。实际上, 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就是收集该信息资源的URL地址 (全球资源定位器) , 由于该地址会经常发生改变, 因此应尤其注意保持更新。

4. 细化用户培训

图书信息系统要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必须搞好读者培训, 实现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向现代的咨询服务转变, 要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偶然性的信息服务方式, 采用主动规范性的现代服务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信息需求出发, 运用现代化的检索手段获取信息。图书馆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 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处理网络信息资源。

细化用户培训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是要遵循分学科、分层次的培训原则。分学科是指针对各学科特点, 选择相应的培训课程和上机实习资料等;分层次是指培训内容分初、中、高三个级别, 针对读者的文化水平、计算机知识水平及从事科研工作类型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培训;二是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信息理论、光盘检索知识和网络检索技能等;三是采用多种培训形式, 如利用文献检索课、新生入馆培训、举办光盘检索技巧和互联网培训班、联机在线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印发书面材料及设立咨询台等。

云南省消防水源信息系统 篇7

消防水源信息是灭火救援指挥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以外, 在防火工作中也经常需要对辖区的消防水源进行统计和分析, 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消防规划。为此, 整个系统既要保障战时的需要, 也要能在平时提供查询和统计的便利, 所以云南省消防水源信息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采集部分, 用于基层部队采集水源数据和灭火救援指挥时查询水源信息;二是统计部分, 用于防火部门以及各级机关对水源数据汇总和查询统计。

1.2 数据采集部分和数据统计部分

数据采集部分也可以叫做客户端, 由软硬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除了笔记本电脑以外, 还包括蓝牙GPS接收器、蓝牙适配器、车载电源;软件部分主要有MAPX4.0控件、蓝牙适配器驱动程序以及云南省消防总队自行开发的数据采集程序。数据统计部分也称为服务器端, 主要由硬件服务器和软件部分组成, 软件部分由Internet信息服务、Mapxtreme6.2地图服务以及云南省消防总队自行开发的水源数据统计服务器端程序组成。

1.3 其他附带功能

在客户端程序设计之初, 除了考虑要统计云南省全省的消火栓数据之外, 还考虑到要能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 客户端采集程序除了记录消火栓的有关数据之外, 还增加了记录其他水源 (除了消火栓之外的灭火战斗可利用水源) 、社会单位、城市道路相关数据的功能。将辖区的上述数据采集完毕之后, 在灭火战斗时就能利用客户端迅速查找火灾发生地附近最近的可用水源, 查看相关单位的灭火救援预案等。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数据采集部分的“电”部分是指车载电源, 主要是考虑普通笔记本电脑电池难以满足日常采集工作的需要, 所以用车载电源供电;“适”部分是指蓝牙适配器, 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通过蓝牙信号从GPS接收器中接收水源的经纬度信息, 并通过软件部分记录在数据库和相应的图层中。数据采集完毕之后, 通过统计部分的FTP服务进行数据上传, 日常的查询与统计通过http进行, 如图2所示。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GPS技术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定位系统, 用于获得地理位置信息及准确的通用协调时间。GPS观测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 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 利用3颗卫星, 组成3个方程式, 解出观测点的位置 (X, Y, Z) , 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2.2 组件式GIS

组件式GIS是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的GIS系统。组件式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组件, 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组件之间, 以及GIS组件与其他非GIS组件之间, 都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的GIS基础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2.3 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项无线网络技术, 蓝牙是无线数据和语音传输的开放式标准, 它将各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各种数字数据系统甚至家用电器采用无线方式联接起来。它的传输距离为0.1~10 m, 如果增加功率或是加上某些外设便可达到100 m的传输距离。

3 开发中过程中的重点

3.1 接收并提取定位信息

将蓝牙GPS接收器接收到的经纬度信息记录在笔记本电脑中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关键部分, 也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开始部分。由于笔者所采用的GPS接收器是蓝牙接口, 未与笔记本电脑直接连接, 因此要想得到蓝牙GPS接收器发出的定位信息, 需要在笔记本中加入蓝牙适配器, 用于接收经纬度的蓝牙信号。适配器在安装了驱动程序之后会根据接收到的GPS蓝牙信号在笔记本中虚拟串口服务, 笔者要做的就是编写程序, 从指定的串口中每秒钟接受一次GPS信号。在VS2005编程环境下的具体方法为:增加一个SerialPort控件, 设置好控件的虚拟串口服务端口号, 例如COM2、COM3等, 当串口接收到GPS信号之后会触发Serialport类的DataReceived事件, 利用Serialport类ReadLine方法读取接收到的GPS信号。

从串口服务中读取到的蓝牙GPS接收器信号在没有进行处理之前是一长串字节流, 这些信息在没有经过分类提取之前是无法利用的。因此, 必须通过程序将各个字段的信息从字节流中提取出来, 转化成所需要的定位信息。接收到的GPS信号遵循NMEA-0183协议, 常用的 (兼容性最广的) 语句只有$GPGGA、$GPGSA、$GPGSV、$GPRMC、$GPVTG、$GPGLL等, 所需要的也只有其中几个。

为了提取所需要信息, 具体方法是:先通过ReadLine.StartsWith搜寻ASCII码“$”来判断语句类别, 由于帧内各数据段由逗号分割, 在对帧头的类别进行识别后, 再通过对所经历逗号个数的计数来判断当前处理的是哪一种定位导航参数, 从而作出相应处理。

3.2 控制并保存定位信息

笔者所采用的GPS接收器采用SiRF (瑟孚) 第三代芯片, 定位精度可达5 m, 但是因GPS信号受天气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定位精度可能产生一定的误差。对于每次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准确性的判断, 其实利用GPS接收器接收到的GPS信号内已经存在判断参数, 即“水平精度”, 从GPS接收器接收到的水平精度是从$GPGGA语句中第八个字段中提取出来的参数信息, 其数值范围在0.5~99.9之内。当接收到的GPS水平精度为1时, 表明最大误差为1×5=5 (m) , 如果水平精度为2, 最大误差为2×5=10 (m) , 以此类推。为了将定位的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笔者在程序中设置了水平精度控制值 (默认为2, 根据经验, 水平精度小于6以内的定位数据都可以作为车辆导航用) , 当接收到的水平精度大于设定的水平精度控制值要求时, 就认为这条定位信息存在较大误差, 并舍弃此条定位信号, 等待GPS卫星信号更好的时候再进行采集, 从而确保所采集到数据的准确性。根据云南省消防部队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 在户外采集时的水平精度大都能在1左右。

3.3 采集数据的存储方式

采集到的数据分为两种类型进行存储。

第一种类型是存储在地图图层中。首先在程序中统一放置从地图运营商购置的全省地图, 由于购买的地图没有所需的相关图层, 为此笔者在底图的基础上添加了消

火栓、其他水源、辖区单位、辖区道路、道路标点等5个图层。当采集到上述这些标识的经纬度信息时, 将消火栓、其他水源、辖区单位以点的形式保存在相应的图层中, 辖区道路以线的形式保存到辖区道路图层中, 道路标点作为临时图层存在。具体方法为:当要采集消火栓的定位信息时, 将GPS接收器放置在消火栓上, 然后在Map控件中查找出消火栓图层, 根据此时接收器接收到的经纬度信号, 利用图层的CreateSymbol方法建立一个点, 并设置点的表现形式, 消火栓采用字符表现的形式, 地上消火栓用标示, 地下消火栓用标示, 并将消火栓的编号赋予这个点。

第二种类型是存储在Access文件数据库中, 主要是将上述消防水源或其他标示的相关信息保存下来。

3.4 绘制道路的方法

采集程序的底图是从地图运营商购买所得, 而城市道路每年都在更新, 不可能每年都更换底图。为此, 笔者在客户端程序中加入了绘制道路的功能。当城市新修建了道路, 就可以在道路图层绘制新的道路。具体方法是:开车从一条路的始端匀速到达路的末端, 利用GPS接收器接收到的经纬度信号, 每5 s在临时图层描绘1个点, 并记录在数据库中, 当1条道路从始端到末端的经纬度信息采集完毕之后, 利用道路图层的CreateLine方法将所有点连接成一条线, 并将道路名称赋予这条线, 这样就可以得到想要的道路了。

3.5 查询的控制

在采集程序中, 每次只显示12条采集到的数据信息, 其他信息利用翻页的形式查看。但是,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 随着数据量的逐步增大, 利用采集程序进行数据分页显示也变得越来越慢。为了使分页显示能在大数据量情况下提高效率, 笔者通过控制SQL查询语句使问题得以解决。具体的方法是:分页较慢的语句:mycommand.CommandText = "SELECT top 12 编号, 位置, 管径, 压力, 情况, 备注, 管网编号, 管网形式, 类别, 管理单位 from 消火栓 where (编号 not in (select top " & (12 * (xhsye-2) ) .ToString & " 编号 from 消火栓 order by 编号 asc) ) order by 编号 asc"。分页较快的语句:mycommand.CommandText = "select top 12 * from (select top " & (xhssum-12 * (xhsye-2) ) .ToString & " 编号, 位置, 管径, 压力, 情况, 备注, 管网编号, 管网形式, 类别, 管理单位 from 消火栓 order by 编号 desc) order by 编号 asc"。其中, xhssum是消火栓的总数, xhsye是当前消火栓显示的页数, 两个语句的目的都是为了能从数据库中按照编号的顺序每次显示12条数据, 但执行的效率却相差甚远。由此可见, 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not in”语句进行查询。

3.6 数据的汇总和上传

当数据采集完毕之后, 需要将各个中队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后成为整个大队、支队或总队的数据并上传到服务器端, 供查询和统计。由于消火栓和其他标示信息的编号都是按照当地行政区划 (前6位) +自行编号 (后4位) 来进行设置的, 合并之后不存在编号重复的情况, 因此对于几个中队数据的合并只需要将采集完毕后的文件数据库和相关的图层导出, 大队或支队管理员将中队导出的数据进行合并 (叠加) 即可。其中的难点在于图层的合并, 解决的具体方法是:分别定义一个Map控件的RowValues、RowValue对象, 将相应图层的Dataset属性赋予RowValue的Dataset, 遍历所有需要合并的符号并赋值给RowValue.Value, 利用RowValues.Add方法将RowValue叠加即可。

数据上传就是将各支队的数据上传到总队的水源服务器。云南省消防总队和重庆市消防总队的做法稍有不同, 云南省的消火栓数据有2万多条, 在构建的时候由于担心文件数据库体积太大影响到查询和统计的性能, 所以将每个支队上传的数据库和图层分开在不同的文件夹放置, 然后通过服务器端程序控制全省和各地州的统计和查询;重庆市消火栓数据有1万多条, 通过合并之后在服务器上查询和统计对速度影响不是太大, 所以重庆市消防总队将所有的数据合并为一个文件数据库和相应的图层进行统计和查询。从重庆市的情况来看, 将2万或更多的数据合并在一起对性能影响不是太大。

3.7 消防水源的查找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已经采集到的水源进行查找, 以便能在灭火救援中快速使用着火场所周围的消防水源, 主要的做法是:在地图上用鼠标选取某点 (假设为着火场所) , 通过图层的SearchWithinDistance方法进行查找, 需要提供的参数是选取点的经纬度, 以及查找的范围 (半径) 。查找出来水源之后, 可以利用图层的Selection.SelectByID对最近的水源进行选取, 并把地图的中心位置设置为查找出来的消防水源, 以便于更好地通过地图进行查看。

4 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定位的准确性

为检验所采集到水源数据的准确性, 云南省消防总队在数据采集完毕之后成立检查组, 对采集数据进行实地抽查。从结果来看, 大部分抽查的消火栓其误差大都在0~10 m, 0~5 m误差的消火栓超过70%, 5~10 m误差的消火栓在25%左右, 大于10 m误差的消火栓占5%。对于误差较大的消火栓, 经过调查发现, 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所造成的——笔记本电脑与GPS接收器的距离超过了蓝牙适配器的最大传输距离 (10 m) 。为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 抽查时GPS接收器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 m即可。

4.2 系统的移植

在云南省消防总队成功应用之后, 此系统在重庆市消防总队进行推广。在系统的移植过程中, 除了对3.5所述的服务器端进行了部分改变之外, 还结合重庆市消防总队的实际情况对消火栓属性数据进行了完善, 增加了所属水厂、检查时间、检查人3项属性, 其中检查时间以GPS信号时间为准, 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同时, 在客户端界面方面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做了部分改进, 将原来定位标示所使用的车辆符号改为代表GPS方向信息的箭头符号, 使采集者随时都能看出自己在地图上的行进方向。

4.3 数据在灭火救援指挥箱的应用

2009年, 公安部消防局向全国消防部队配发了灭火救援指挥箱, 箱中配备了GPS导航系统。由于导航地图中没有各地的消防水源信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显得不太方便。经向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的有关专家请教后, 将云南省全省的消火栓图层添加到了云南省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指挥箱的导航系统中, 极大地方便了云南省消防部队使用这一系统。但由于原来没有考虑到图层的转移, 所以在图层中保留的信息太少 (消火栓除了编号信息以外大都保留在数据库中) , 这一问题有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改进。

在灭火救援指挥箱中使用水源系统的方法是:只需要在指挥箱的计算机中安装客户端采集程序即可, 蓝牙适配器以及驱动程序在指挥箱中都已经配备并自动运行, 打开指挥箱计算机, 并将随箱配备的GPS接收器打开, 指挥箱会自动连接GPS接收器, 将采集程序的GPS端口设置为COM2 (指挥箱GPS接收器的默认设置) , 进行连接后即可以进行正常的数据采集了。

5 消防水源系统应用的展望

在消防水源系统的应用过程中, 笔者发现, 若要在火场上充分利用好采集到的消防水源信息, 必须进一步改进应用的模式, 将应用场所由前方改到后方, 即从火灾的现场应用改到消防指挥中心的应用。初步的设想是:仍然由各中队进行水源数据的采集, 汇总后上传到消防指挥中心, 为各中队的消防战斗车辆安装GPS车载定位设备, 当发生火灾时, 由消防指挥中心根据前方火场指挥员的供水需求以及火灾现场的地理位置, 通过计算消火栓的管网直径以及其他参数, 计算并查找火场周围的水源信息, 消防指挥中心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直接为各车的驾驶员提供取水点、供水对象等, 从而减轻前方指挥员的工作压力。要达到上述目标, 需要各系统的协同配合, 以及更加精确、详实的数据采集, 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摘要:针对云南省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和辖区特点, 利用GIS、GPS等相关技术, 介绍了云南省消防水源信息系统研究开发过程的重点, 以及系统在云南省、重庆市消防部队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和效果。

关键词:GPS,GIS,消防水源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祁祖兴, 郁云兴.谈如何有效组织火场供水[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2) :229-230.

[2]张之立.论消防水防止被动用的技术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0, 19 (4) :31-32.

浅析办公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8

1办公信息系统设计的系统概括

随着信息的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手段正在逐步运用你于我们日常的办公系统中,这样很大提高了我们的办公速度,也对传统的办公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发展也恰好适应了我们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让一些日常文件的处理和管理系统简便了许多,这样使得办公人员能很高效率的完成目前的工作,也解放了他们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实现了办公室的自动化。基于我国的发展形势,办公信息系统已经不是简单的文档的填写,而是有了更高的文字要求,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实现办公信息系统的完善,也就可以解决各个部门信息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很快地提高效率,还能节约我们很多的成本,也使得资源可以再利用。因此实现办公系统的自动化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需要利用一些数据库的资料与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办公系统更加完善,这样也满足了社会和工作的要求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其中安全措施加以考虑,目前办公信息系统虽然已经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问题,需要我们采取防火墙的措施。由此可见,办公信息系统是未来信息办公的首选方式。它采用的利用利用互联网完成加密通讯和进行信息传输,也加大了办公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只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使得办公系统进入到我们日常的办公之中。

2办公信息的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

2.1办公信息的基本框架

办公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的、而又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内部的信息与资料,我们必须建立合理的方式,确立基本的框架才能使得我们我们的办公系统更加的安全和可靠。这其中就需要我们解决一些繁杂的系统,可以利用我们的办公信息使它变得简洁化。我们可以利用利用一个主系统,然后再把下属的各个系统的信息归属到总系统,而且总系统的各个文件可以直接的下发,使整个系统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每一个人我们可以模仿一些其他的形势,可以注册每个人自己的帐号,才会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定位,然后再利用一些绑定,调用的操作,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个稳定安全的框架结构。

2.2办公信息设计的安全性

因为如果要建立办公信息的文字系统,它是包含了几乎整个信息与一些内部资料,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它的安全性于可靠性。也由于办公信息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性使得它有一些的局限和脆弱性,加大对其的管理,如果信息被盗去或篡夺将是使电子办公信息系统失去了它的有效性,办公系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并且会对客户造成很大的损失,信息的不断流动更是会造成它的不可磨灭的损失,因此保持办公信息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必须义无反顾地保持信息的安全与可靠,不应该只限于理论方面,应该更多的关注于是实际操作,我们也必须建立它的规范化,才能使得安全有所保障。

2.3办公信息的应用

在我们能够保证办公信息的安全实施以后我们也不是立即将它投入使用,而是应该再有一些观察,确保一些漏洞问题的减少或者没有漏洞问题才可以真正地投入到使用当中,排除它的障碍才可以使它有条不紊的进行,应该以客户的权益为大,保证办公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必须集中化管理和研究才会使得我们的技术更快地发长和进步,我们也应该增加一些软件的更新问题,在定期的时间内如果有新的防护系统的出现,我们应该提醒它们自动更新,形成合理的自动化的模式,使得办公信的运用更加方便安全可靠与简洁,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我们平时的工作效率,减轻一些压力。

3办公信息的实际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3.1办公信息系统及时修复漏洞

新的软件一开始投入使用难免使得大部分人不适应,或者操作的一些不熟练使得信息化的办公并不是那么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平时对应用于办公信息系统人员的提醒以及对防盗信息的及时更新,使得我们的办公信息更加完善,也能很好的方便我们平时的办公。

3.2办公信息系统软件及时更新

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软件的更新是非常快的,而且很快地就会存在一些漏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办公信息的软件加以强化训练,它能自动的定期的发现更新,如果软件有的需要升级或更新,它能自动地发现自身的漏洞并加以更新高自身的分析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需要,研究人人员可以添加自动化成分,使得远程控制更新数据与软件系统。

3.3优化办公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办公的信息化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使办公的信息的设计更加完善与完整, 这样才能集中的发挥办公信息的作用,方便我们日常的生活, 也提高了各个领域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我们的压力不断地减少所以必须建立安全可靠合理的办公体系,才会使得我们的工作安全方便无误的进行,我们要及时改进这些问题,促进办公信息系统的更加广泛的应用。

结语:在实际应用中会有许多的遗漏或者不满足客户要求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不断地研究与发展,而不是只利用现有的技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强化我们的办公信息体系,才会使得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办公安全进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逐渐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而办公信息系统的设计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系统技术也逐渐深入到办公系统中。我们应该使我们的办公信息系统高效的发挥作用,就应该设计出适合我们需要的办公系统,而办公信息系统的实现也是目前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办公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构建一个功能完善,并且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安全的网络办公平台。

关键词:办公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贾慧.基于LDAP统一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长治学院学报,2011(5).

[2]鲁春燕,孙娟.浅析C/S模式和B/S模式的优缺点[J].福建电脑,2008(6).

[3]李正涛.OA系统发展历程与趋势[J].办公自动化,2008(8).

财务短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9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额的进一步增大, 学校的各项工作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与此同时, 高校财务的业务种类变得更加多样, 业务量也逐年攀升。另外, 随着高校内涵式建设的不断推进, 财务部门不仅加大力度提升财经管理水平, 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保障, 还注重提升服务质量, 提高在校师生对高校财务服务的满意度。针对这些变化, 财务部门将会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对这一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才能使高校财务适应时代的发展。

短信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通讯手段, 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如果能使高校财务部门通过短信息系统与师生进行信息交互, 实现财务与每个人进行“点对点”的通讯, 无疑将大大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提升高校财务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短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一) 短信息系统接入方案的选择

要构建短信平台, 首先需要解决短信息如何接入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3种接入方式:

1. 通过运营商的短信网关

通过短信网关的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发送成功率高的特点, 但是需要办理相关的申请手续, 且开发周期相对较长, 资费与短信发送数量挂钩, 比较适合业务量巨大的企事业单位使用。

2. 通过购买短信发送服务

一些网站提供短信发送的服务, 用户购买其服务后, 可以直接通过网站发送短信。虽然此方式实现简单, 但用户比较依赖网络, 如果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 将影响短信息的发送。另外, 在此模式下, 不易进行二次开发, 不利于短信息系统与其他财务系统的对接。

3. 通过短信发送设备

短信猫是一种常见的短信发送设备。此方式安全性比较高, 不易造成信息的泄露;前期投入较低, 只需购买短息猫即可;后期在业务量不大的情况下, 资费比较低廉;另外, 系统开发人员比较容易使用短信猫进行短信息系统的建设。

因此, 本文重点论述如何采用短信猫接入的方式进行短信息系统的构建。

(二) 短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 短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建立短信息系统的目的是想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手段提高高校财务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 将会议通知、财务项目执行进度提醒等信息更加有效、高速地传递到各级部门, 只依靠传统的高校办公网站效果不是很好, 只有将信息直接送达到目标人物, 实现财务部门与个人“点对点”的信息交互,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 该平台除了具有基本的短信息接收和发送功能外, 还应具有如下特性:

(1) 强大的人员信息管理功能。短信息系统如果只具有短信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其对高校财务工作效率、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限的, 只有在建立完整、高效的人员信息管理模块后, 短信息系统才能准确、方便、快捷地定位到个人, 实现财务部门与教职工、在校生的“点对点”通讯。

(2) 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考虑短信息系统面临短时间内发送大量短信息时, 系统如何才能能将重要的信息尽早发送出去, 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

(3) 良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易用。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 提高短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需要设计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使用户易于理解和学习系统的各个模块及操作流程, 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户熟练掌握软件的各项操作。

(4) 与现有财务系统的对接, 推进信息化建设。单独的短信息系统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高校财务的信息化水平, 但是如果能将其与现有的财务系统进行对接, 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互, 无疑将会大幅度地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

(5) 用户权限明晰, 确保信息安全。针对系统中的不同用户, 应根据其不同的职责赋予不同的权限, 使其能够完成不同的系统操作, 这是短信息系统的一个最基本功能。

2. 短信息系统通讯过程设计

短信息系统按照短信息通信流程可以将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用户客户端部分和短信接收/发送部分。

短信接收/发送部分主要包括硬件设备 (短信猫) 和短信收发程序, 主要负责短信息系统的短信发送和接收工作, 是后台独立运行的, 对用户不可见。

客户端部分主要用于用户与短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 用户通过这部分程序完成人员信息维护、编辑需发送的短信、回复接收到的短信等工作。

3. 短信息系统的模块结构设计

在短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 为了保证人员信息、分组信息等核心数据的安全, 同时便于财务用户的使用, 采用B/S结构和C/S结构两种设计模式完成了短信息系统软件客户端部分。

C/S (浏览器/服务) 模式:系统开发相对容易, 软件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也很强, 并且在使用时需要安装系统的客户端软件, 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短信息系统的人员信息数据和分组信息数据是系统的核心数据, 不允许普通用户对其随意进行修改, 因此人员信息管理部分和分组信息管理部分模块应采用C/S模式进行设计。

B/S (客户机/服务器) 模式:具有分布广、兼容性强、升级维护简单等优点, 但其对安全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使财务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短信息系统, 我们采取B/S模式设计了短信息管理模块, 用户只需要通过InternetIntranet访问web页面, 即可完成相关的短信发送、读取等操作。

通过对财务短信息系统各类业务和需求的分析、总结, 可将系统分为短信息接收/发送部分、C/S模式下的短信息管理模块、B/S模式下的短息管理模块、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人员分组管理模块、邮件发送模块等几个部分。

4. 开发环境的搭建

Microsoft.Net平台中的ASP.NET技术可以使用户方便地创建动态Web应用程序和服务, 其编译出的网站具有运行速度快、后期维护简单等优点, 并可以方便地使用CSS, 因此本系统使用Microsoft.Net平台进行系统的开发。另外, 由于Microsoft SQL Server可跨越运行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直至企业服务器, 且具有兼容性高、扩展性强、智能高效等特点, 因此本文采用SQL Server作为系统的数据库。

二、部分核心模块实现方案

(一) 短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短信息管理模块是短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块, 财务用户可以通过它进行短信的编辑、单独发送、Excel导入群发、分组群发、短信接收、短信回复等工作。其中, 分组群发要求短信接收人必须是在人员数据库中存在的, 而单独发送和Excel导入群发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图1为短信发送的业务流程图。

为了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确保更重要的短信息能够优先发送, 系统为每条待发送短信赋予了优先级的概念。当短信息接收/发送模块从数据库中检索待发送短信时, 按照短信息的优先级进行排序, 从而确保优先级高的短信息能够优先发送。

在高校财务日常办公中, 除了用短信息系统发送会议通知等信息外, 如何将其与现有的财务系统进行对接、整合, 从而进一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平台现已与投递报账系统、核算系统完成了部分对接, 可通过短信息系统将退单原因等信息发送至投递人, 并提醒其到财务处领取退单。

(二) 短信息系统UI (用户界面) 的设计与实现

1. C/S结构的用户界面实现

用户界面的设计应该简单、大方、布局合理, 方便用户的操作。

2. B/S结构的用户界面实现

为了核心数据的安全, 在B/S结构的用户界面中只包含了短信管理模块, 主要包含发送短信、未发短信、已发短息、接收短信几个版面。

(三) 用户操作权限实现

在短信息系统中, 系统把用户主要分为两类: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针对这两类不同的用户, 系统赋予了不同的操作权限。如图2所示。

(四) 短信息接收/发送软件部分实现

短信息系统的信息接收/发送模块对前台用户不可见, 短信的接收和发送工作不需要前台人员进行干涉, 它是独立运行的后台服务。

三、结语

为了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公效率, 在.NET开发环境下设计并完成了短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界面美观、操作简单等特点, 且已投入使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暂时未开通短信息自动回复功能, 与现有的财务系统结合的还不够紧密等, 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已经悄然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手机已经由上世纪末的奢侈品变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鉴于现在手机覆盖面广、联系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为了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建立了财务短信息系统。通过将其与现有财务系统进行对接, 可将部分财务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传送给在校师生。

关键词:短信息,高校财务,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沈唱唱.工信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接近13亿人.http://www.cnmo.com/news/409719.html, 2014.06.24.

[2]辛冰.基于手机短信功能的信息查询系统研究及开发应用[D].吉林大学, 2013:1-3.

[3]叶青.HTML+CSS+Javascript实用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122-123.

铁路通信信息系统的研究 篇10

国内铁路行业目前正在建设客运专线, 既有通信管线设计中通信线路网络资源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线路资料、卡片种类繁多, 装订存放不便; (2) 手工概算、预算效率低, 准确性也低; (3) 原人工统计时工作量大, 且统计结果准确率低; (4) 手工管理模式资料完整性、一致性以及时效性都很差, 查找速度也慢。 (5) 数据的更新, 查找和统计困难, 紧急情况下应变能力差, 无法向运营维护部门迅速、准确地提供数据。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对通信管线的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

2 总体目标

运营单位依据数据信息能够迅速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业务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在建立设备历史和现实信息的基础上, 对设备技术状况实施有效管理, 并在设备发生故障时, 提供有关设备状态信息变化的支持信息, 为建设管理、施工管理、维护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提供广泛而丰富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在勘测设计工作中的复用, 能够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最关键的是在改建项目的设计前期获取到既有工程历史数据信息和变化数据信息, 这给改建项目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3 系统功能

3.1 基础数据信息管理

分类建立本线设计阶段生成的施工文件的属性信息, 实现信息的编辑、查询、统计。建立完整的电子格式、非完整电子格式文件的数据信息, 并对其进行编辑、查询、统计。

3.2 静态信息管理 (设备履历簿)

提供线路运营情况计算、线路设备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及各类设备年报, 为线路设备的大修、维修提供决策依据, 提供通信站和通信机械室等机房分布及各种相关设备, 包括区间设施、通信管线和区间通信设施, 救援指挥应急通信设施的基本信息等。

3.3 动态信息管理

综合监测接收综合监测车实时传输以及从地面下载的数据, 对综合检测结果, 如线路的高低、水平、轨向、车辆震动加速度等, 接触网的线电压、电流、接触网导线磨耗等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 形成缺陷报告, 并提交给综合维修段。

因为工程的灵活性, 有些琐碎的因素无法得到全面考虑, 需要增加人工参与界面。例如电缆接头的安排, 需要考虑电缆盘长、车站分布、加感节距、地线设置、区间电话、桥梁控制点等诸多因素, 应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 供用户交互式参与设计。

根据工程项目, 经常需要选择的因素如下:

干线光电缆:只有电缆;只有光缆;一光缆一电缆;电缆贯通, 光缆分段敷设 (无线光纤直放站使用) 。

地区站场光电缆:完成地区线路设计、中间站电缆径路图设计。

选择相关数据库

选择相关图形库

根据经验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

选择接头余长方式;选择桥、隧道余长;选择各种地貌的防护措施;地貌信息等的输入;大中桥及小桥涵信息输入;隧道信息输入;桥隧相连信息输入。

4 具体实现步骤

4.1 基础数据输入及底图绘制

将航测图, 线路平面图作为基础数据输入, 形成带有线路走向的航测示意图, 导入桥、涵、隧道里程表和车站站名和信号机、里程、位置表, 调入地貌文件及防护方式数据库, 在线路走向航测示意图上依据桥、涵、隧道里程标示出地貌特征及防护方式图。

4.2 绘制通信线路径路走向图

在前面所绘制底图的基础上, 加入通信线路的走向信息, 这里主要针对起始、终止走向和关键点如过轨里程处理等, 程序或手工绘制通信干线光电缆径路示意图, 另外还要规定地形处理防护及埋深以及余长。

4.3 生成带有各地形、地貌、预留长度的数据表

生成带有各地形、地貌预留长度列项的按照铁路里程由小到大排序的数据表。

4.4 生成作图数据表

依据上述数据表, 对计算参数赋值, 计算出设计桩号、敷设距离、接头位置, 导入地形、地貌文件数据库;土质及埋深文件数据库;防护类型数据库;接头类型数据库, 生成包含接头信息的作图数据表。

其中接头布置控制点:区间电话柱设置

按照区间进、出站预告信号机间, 每1公里设置一处, 接头类型为电缆分歧头。

电缆接地:两相邻车站间, 每4公里设置1处。

加感节距:半加感节距为1公里, 整加感节距为2公里, 允许偏差值的考虑。

桥等不宜放置电缆接头的控制点。

光电缆盘长、车站、工区等机构的分布。

本软件应根据以上控制因素, 自动生成光电缆接头示意图, 并列出影响电缆接头布置的控制点, 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 供用户进行人工选择修改 (包括增加、删除、编辑等) 。

依据接头示意图, 运行绘图程序, 并标示接头编号。

4.5 生成图表

利用上述台帐数据文件表, 导入线路台帐数据图模版文件和工程数量表模版文件, 对模版文件数值进行修正, 生成每张子图, 通信线路台帐数据图和工程数量表, 可自由选择拖动至通信干线光电缆径路示意图中。

5 总结

本研究侧重于铁路勘测设计方面、铁路基础设施管理方面在通信及信息领域的应用。与航测遥感处合作开发, 在其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 综合相关专业信息资源, 为铁路勘测设计、基础维护、设备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后可用于通信专业设计, 对其他专业也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如果利用航测遥感处提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开发与之配套的辅助设计软件, 完成通信管线设计并在其基础上延伸, 开发维护管理信息系统, 可在提高功效的同时提高设计文件质量, 并为运营单位提供维护管理信息系统。

摘要:本文研究的总体目标是结合客运专线运营管理信息化需求, 为铁路综合维修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从铁路通信信息系统的功能出发, 给出了系统实施的具体步骤, 充分说明了该系统在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

关键词:铁路通信,信息系统,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立青.客运专线制梁场整体规划与设计[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9, (01) :31-33, 40.

[2]何云.石武客运专线路基基底处理CFG桩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 2009, (03) :678, 675.

[3]吴国庆.铁路客运专线数据通信网的设计[J].通信技术, 2009, (05) :103-104, 109.

上一篇:高校周边地区下一篇:认知恢复